- 297.78 KB
- 2022-04-22 13:36:4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7.020X04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39—2012代替DB33/T239-1999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TechnologicalpracticeforLongjingteaprocessing2012-10-31发布2012-11-30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239—2012前言本标准是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本标准代替DB33/T239-1999《龙井茶机制工艺技术规程》,整合了原标准的内容,并增加了手工加工技术。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龙井茶工作组、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新昌县茶叶总站、嵊州市林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德彪、龚淑英、毛祖法、王金贤、张颖彬、商建农、孙利育、王兵、钱晓东。本标准代替了DB33/T239-1999,DB33/T239-1999为首次发布。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I
DB33/T239—2012龙井茶加工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龙井茶加工工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加工条件、加工工艺、手工加工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技术。本标准适用于龙井茶加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650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DB33/T479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DB33/T551扁形茶炒制机质量安全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抓grabbing大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掌心向下,五指微曲,稍呈弧形,控制住茶叶。3.2抖shake-out手心向上,五指微微张开,稍曲,将抓起或搭起攒在手掌上的茶叶作上下抖动,并均匀地散落锅中。3.33.3搭pressslightlyagainstthepan四指伸直合拢,向上翘起,拇指分开,翻掌手心向下,顺势朝锅底茶叶压去。3.4拓rubbingslightlyandmovingback手掌平展,四指伸直靠拢,手贴茶,茶贴锅,将茶叶从锅底沿锅壁向里移动带在手掌上。3.51
DB33/T239—2012甩tossing四指微张,大拇指叉开微弯,手心向下翻掌,顺势把手中的茶叶扔向锅底。3.6挺pressandpushingheavily也称“推”。手掌向下,四指伸直或微曲,拇指前端略弯向下,手掌与四指控制住并压实茶叶,用力从靠身边锅壁向锅底和前锅壁推去。扣holdteatogetherandmakeitcirculated手心向下,大拇指与食指张开形成“虎口”,在抓、挺、磨过程中,用中指、无名指抓进茶叶,用拇指挤出茶叶,将大部份茶叶掌握在手中,形成循环运动。3.7捺pressdownandpushforward手掌平展,四指伸直靠拢,手贴茶,茶贴锅,将茶叶从锅底沿锅壁用力向外推动。3.8磨polishing在抓、挺时用较快的速度作往复运动。3.9压pressingdownwithonehandontheother在做抓、挺、磨动作时,一只手压在另一只手背上。4基本加工条件4.1加工场所应符合DB33/T479的要求。4.2加工人员4.2.1应取得健康合格证。4.2.2上岗前应经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4.3加工器具4.3.1摊放器具:竹制软匾、篾、簟,大、中、小簸篮、专用摊放架等。4.3.2筛分器具:竹制大、小筛子。4.3.3炒制器具:龙井茶专用炒茶锅(深23cm、口径64cm,铸铁斗锅),油褟(用本色多层棉布制成,约10cm×15cm),棕扫帚(用棕衣扎成,直径10cm为宜)。4.3.4加工机具:各种龙井茶加工机械设备。2
DB33/T239—20124.3.5使用要求: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一个油褟最长使用一个茶季,龙井茶机械加工设备应符合DB33/T551的要求。新购及每个茶季开始和结束都要对器具进行清洗、除锈和保养,保持清洁干净。新购炒茶锅应清除锅面的防锈油。5加工工艺5.1基本加工工艺:鲜叶摊放、青锅、摊凉回潮、辉锅。5.2手工加工工艺流程:鲜叶分类分级、鲜叶摊放、手工青锅、摊凉回潮、青锅叶分筛、手工辉锅、干茶分筛、挺长头、复筛后归堆、收灰与贮藏。5.3机械加工工艺流程:鲜叶分类分级、鲜叶摊放、机械青锅、摊凉回潮、机械二青(固形)、摊凉回潮、二青叶分筛、机械辉锅、干茶分筛、长头复辉、复筛后归堆、收灰与贮藏。5.4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工艺流程:鲜叶分类分级、鲜叶摊放、机械青锅、摊凉回潮、青锅叶分筛、手工辉锅、干茶分筛、挺长头、复筛后归堆、收灰与贮藏。6手工加工技术6.1鲜叶分类分级6.1.1鲜叶进厂应分级验收、分别摊放,晴天叶与雨(露)水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开,不同品种、不同嫩度的芽叶分开。6.1.2鲜叶质量与分级应符合GB/T186505.3.2的要求。6.2鲜叶摊放6.2.1摊放方式:应在摊放器具上进行,以室内自然摊放为主,可通过适当控制通风,关闭或开放门窗来调节鲜叶的失水。必要时可用鲜叶脱水机脱除表面水后再行摊放,也可用鼓风方式缩短摊放时间。有条件的可在空调室内或用专用摊青设备进行摊放,根据鲜叶数量和加工能力来调节摊青进程。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26.2.2摊放厚度:视天气、鲜叶老嫩而定。二级及以上鲜叶原料摊放1kg/m左右,摊叶厚度控制在30mm以内;三级、四级鲜叶原料一般控制在40mm~50mm。6.2.3摊放时间:视天气和原料而定,一般6h~12h。晴天、干燥天时间可短些;阴雨天应相对长些。高档叶摊放时间应长些,低档叶摊放时间应短些,掌握“嫩叶长摊,中档叶短摊,低档叶少摊”的原则。6.2.4摊放过程:中、低档叶轻翻1次~2次,促使鲜叶水分散发均匀和摊放程度一致。高档叶尽量少翻,以免机械损伤。6.2.5摊放程度:以叶面开始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清香显露,含水率降至(70±2)%为适度。6.3手工青锅6.3.1青锅温度鲜叶下锅以锅底温度200℃~150℃为宜(机械温度计显示温度,下同)。特级鲜叶170℃~150℃,一级~二级鲜叶190℃~170℃,三级~四级鲜叶200℃~180℃。鲜叶投入锅中有“噼啪”爆声,锅温掌握从高到低。6.3.2投叶量3
DB33/T239—2012根据手的大小和个人习惯掌握,一般特级鲜叶每锅100g~150g,一级~二级鲜叶150g~200g,三级~四级鲜叶250g~300g,炒制中每锅投叶量应稳定一致。6.3.3青锅程度当芽叶初具扁平、挺直、软润、色绿一致,茶叶含水率降至40%左右,即可出锅。6.3.4作业过程6.3.4.1应先用油榻沾极少炒茶专用油脂,润滑锅面,油烟散去后,放入鲜叶.6.3.4.2炒制时应先轻抓、轻抖,抖得高、散得匀,使茶叶均匀受热,充分散发水气,炒约3min茶叶呈自然“瘪落”时适当降低温度并同时减少抖,并逐渐加用搭带拓等手法,开始轻,逐渐加重搭、拓的用力度,以不出茶汁、不相互粘结,茶叶平扁为宜,炒约6min~7min.6.3.4.3加快手法的协调和运动速度,再炒3min~4min,至茶叶有干燥感时起锅.6.3.4.4炒制时不应用力过早易挤出茶汁使茶色暗或显黑,或用力过迟易产生茶末或形成“空壳燥”,应先轻后重。青锅全程时间为12min~14min。6.4摊凉回潮6.4.1青锅叶出锅后应及时摊凉,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汽。6.4.2青锅叶摊凉后,适当并堆,必要时可覆盖清洁棉布,使芽、茎、叶各部位的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回软。6.4.3摊凉回潮时间以30min~60min为宜。6.5青锅叶分筛6.5.1用不同孔径的茶筛将回潮后的青锅叶分成2档~3档,簸去片末。高档叶可以不分筛。6.5.2筛面叶解散搭叶,筛底叶簸去片末。6.5.3筛面、中筛、筛底叶分别辉锅。6.6手工辉锅6.6.1辉锅温度准确掌握青锅叶落锅炒制时的锅温,特级、一级、二级茶锅温在90℃~65℃~75℃,三级、四级茶可略高些。炒制过程基本保持平稳,在干茶出锅前略提高锅温感到烫手即可,能起到提香透出色泽的作用。6.6.2投叶量根据手的大小和习惯确定,每锅炒制中应保持稳定一致。一般特级、一级、二级茶每锅投青锅叶200g~250g,三级、四级茶250g~300g。6.6.3辉锅程度干茶含水率6.5%以下。6.6.4作业过程6.6.4.1应先用油榻沾极少量炒茶专用油脂,润滑锅面,放入青锅叶。4
DB33/T239—20126.6.4.2用力程度应与锅温有机配合,掌握“轻-重-轻”。开始以轻抓、轻抖、稍搭,把茶叶匀齐地掌握的手中,以理条和散发水气,炒3min~8min;然后逐渐转入“手不离茶、茶不离锅”阶段,用搭、抓、捺、扣等手法,把茶叶齐直地攒在手中,然后逐步以抓、扣、挺的手法代替搭、抓的手法。用抓、挺、捺、扣手法相互交替、密切配合,使茶叶在手中“里外交换”吞吐均匀,炒5min~6min。当茶叶出现灰白(即茶的茸毛显露)时,可略提高锅温(有烫手感),用力减轻,为使茶茸毛脱离茶身,改用抓、挺、磨等手法,使茶叶光、扁、平、直,当茶毛起球脱落,此时一定要“守住”茶叶,尽量不让茶叶“逃”出手外,当茶毛脱净,茶叶一折就断,可起锅,炒约5min。6.6.4.3如要增加扁平度,应在炒制中期进行抓、挺、磨时,用压手法,增强对茶叶的压力和重力,促使茶叶更趋平实、光滑。辉锅全程时间为15min~20min。6.7干茶分筛炒制好的干茶经摊凉,选用不同孔径的龙井茶筛,分出2档~3档;筛面(头子),中筛、筛底(底子)。6.8挺长头各级干茶的筛面茶挺长头,方法与辉锅相同。6.9复筛后归堆将经过筛分后的各级筛号茶,按同级筛号归堆,并分别标上日期、等级、数量;经过几天采制,将同一等级的茶归堆后,重新标上日期、数量。6.106.10收灰与贮藏6.10.1收灰:茶叶放在专用储存缸或其它容器中,按茶叶与生石灰之比为5:1的比例储放,时间以10天~15天为宜。茶叶与生石灰不能直接接触,之间用纸或本白白布隔开。6.10.2贮藏:宜贮存在低温专用冷库中,温度以5℃以下为宜。7机械加工技术7.1鲜叶分类分级参照6.1执行。7.2鲜叶摊放参照6.2执行。7.3机械青锅(以“长板式扁形茶炒制机”为例)7.3.1青锅温度摊青叶下锅青锅温度应在260℃~220℃为宜(机械温度计显示温度,下同),根据原料,特级、一级~二级应在240℃~220℃、三级~四级应在260℃~240℃。鲜叶投入锅中有“噼啪”爆声,锅温应从高到低。7.3.2青锅投叶量5
DB33/T239—2012特级每锅100g~150g,一级~二级150g~200g,三级~四级250g~300g。同类青锅叶每锅投叶量应稳定一致。7.3.3青锅程度当芽叶初具扁平、挺直、软润、色绿一致,茶叶含水率降至35%左右,即可出叶下锅。7.3.4作业过程7.3.4.1开启机械,将炒板转至上方,加温,当实际锅温升至设定温度时,加入少量炒茶专用油脂,开启炒板转动按钮,炒板转动。7.3.4.2均匀投入茶叶,可听到茶叶在锅中的“噼啪”爆声;当芽叶开始萎瘪、变软,色泽变暗时,开始逐步加压,根据茶叶干燥程度,一般每隔半分钟加重一次,加压程度主要看炒板,以能带起茶叶、又不致使茶叶结块为宜。不得一次性加重压。7.3.4.3锅温应先高后低并视茶叶干燥度及时调整,温度一般分三段:第一阶段锅温从摊青叶入锅到茶叶萎软,一般在1.0min~1.5min;第二阶段是茶叶成形初级阶段,温度比第一阶段低20℃~30℃,时间一般在1.5min~2.0min到茶叶基本成条、相互不粘手止;第三阶段温度一般在200℃左右,此时是做扁的重要时段,一般恒温炒。为提高扁平度,在杀青2min~3min,即第三阶段时,增加“磨”的动作。7.3.4.4待茶叶炒至扁平成形,含水率达35%左右,推开前面出料门自动出锅。青锅全程时间为4min~6min。7.3.4.5茶叶炒制结束放松炒板,切断机器电源。7.4摊凉回潮参照6.4执行。7.5机械二青(以“长板式扁形茶炒制机”为例)7.5.1二青锅温青锅叶下锅温度应在180℃~150℃为宜(机械温度计显示温度,下同),根据原料,特级、一级~二级应在160℃~150℃、三级~四级应在180℃~160℃,锅温应从高到低。7.5.2二青投叶量投青锅回潮叶,特级每锅100g~150g,一级~二级150g~200g,三级~四级250g~300g。同类原料每锅投叶量应稳定一致。7.5.3二青程度芽叶呈扁平、挺直、坚硬、色绿一致,茶叶含水率降至15%~20%,即可出叶下锅。7.5.4作业过程7.5.4.1开启机械,将炒板转至上方,加温,当实际锅温升至设定温度时,开启炒板转动按钮,炒板转动。7.5.4.2均匀投入青锅回潮叶,炒板翻炒茶叶,当芽叶受热变软,开始逐步加压,根据茶叶干燥程度,一般每隔半分钟加重一次,加压程度主要看炒板,以能带起茶叶、又不致使茶叶结块为宜。不得一次性加重压。6
DB33/T239—20127.5.4.3锅温应先高后低并视茶叶干燥度及时调整,温度一般分二段:第一阶段锅温从青锅回潮叶入锅到茶叶柔软,一般在1.0min~1.5min;第二阶段是茶叶固形阶段,温度比第一阶段低10℃~15℃,时间一般在2.5min~3.5min到茶叶坚硬成形。这一阶段是“扁平、挺直”固形的重要时段,恒温炒,动作以“压、磨”为主。7.5.4.4待茶叶炒至扁平挺直成形,含水率达15%~20%,推开前面出料门自动出锅。二青全程时间为3min~5min。7.5.4.5茶叶炒制结束放松炒板,切断机器电源。7.6摊凉回潮参照6.4执行。7.7二青叶分筛参照6.5执行。7.8机械辉锅(以“滚筒型名优茶辉干机”为例)7.8.1辉锅温度机显温度在130℃~110℃,筒壁温度在80℃~90℃7.8.2辉锅投叶量青锅回潮叶3kg~5kg,一般高档茶掌握在3kg~4kg,中低档茶掌握在4kg~5kg.。7.8.3辉锅程度形状扁平光滑挺直,含水率6.5%以下。7.8.4作业过程7.8.4.1将筒体清理干净,打开加热开关,启动筒体转动开关,加热到设定的温度(一般需要约10分钟左右)。7.8.4.2投入茶叶,启动筒体转动开关,35rpm~40rpm转速下炒制4min~5min,至茶叶受热回软,打开热风开关排除热气。7.8.4.3定期检查筒体内在制茶叶的干燥度与形状,以茶叶不出现末碎,表面光滑,达到干燥度要求时即可停机。辉锅全程时间为15min~20min。7.9干茶分筛参照6.7执行。7.10长头复辉参照7.8执行。7.11复筛后归堆参照6.9执行。7.12收灰与贮藏7
DB33/T239—2012参照6.10执行。8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技术生产上,可根据鲜叶原料档次、生产规模、机具条件和加工人员等条件,科学组配不同加工机械及其相应的机手组合加工模式,达到加工质量与生产效益的有机统一。机手组合加工通常用于高档鲜叶的加工,即机械青锅与手工辉锅(或前半段机械辉锅组合后半段手工辉锅)相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3T1079-2011控制性详细规划人民防空设施编制标准.pdf
- DB33T179-2005林业育苗技术规程.pdf
- DB33T2001-2016养老护理员培训规范.pdf
- DB33T2003-2016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规范.pdf
- DB33T2004-2016既有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利用评估导则.pdf
- DB33T2012-2016树脂沥青组合体系(ERS)钢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规范.pdf
- DB33T2018-2016电梯乘用安全规范.pdf
- DB33T224-2015菜竹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33T225-2010开化龙顶茶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33T245-2010地理标志产品江山绿牡丹茶.pdf
- DB33T257.1-2010径山茶第1部分: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33T257.2-2010径山茶第2部分:加工技术规程.pdf
- DB33T261-2012笋竹两用毛竹林培育技术规程.pdf
- DB33T286.5-2000珠茶第5部分:精加工已作废.pdf
- DB33T286.5-2012珠茶精加工技术规程.pdf
- DB33T3004.1-2015农村厕所建设和服务规范第1部分:农村改厕管理规范.pdf
- DB33T3004.2-2015农村厕所建设和服务规范第2部分:农村三格式卫生户厕所技术规范.pdf
- DB33T3004.3-2015农村厕所建设和服务规范第3部分:农村公共厕所服务管理规范.pdf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