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00 KB
  • 2022-04-22 11:28:31 发布

兴化市农业综合开发西郊省级规模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项目概要兴化市农业综合开发西郊省级规模开发项目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要………………………………………………1一、项目背景…………………………………………………1二、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3三、效益………………………………………………………3四、组织领导和管理…………………………………………4(一)组织领导…………………………………………4(二)实施管理…………………………………………5(三)运行管理…………………………………………5第二章项目区概况……………………………………………6一、自然概况…………………………………………………6(一)地理位置及范围…………………………………6(二)水文气象…………………………………………6(三)地形、地貌及土壤………………………………6(四)水资源……………………………………………7(五)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7(六)自然灾害…………………………………………8二、社会经济状况……………………………………………8(一)总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及劳动力………………8(二)土地利用现状……………………………………8(三)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9(四)农业科技及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状况…………9三、基础设施………………………………………………10(一)水利骨干工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47- 第一章项目概要水土保持等)………………………………10(二)田间工程现状…………………………………10(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10(四)交通与电力……………………………………11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一、项目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2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一)项目建设的依据………………………………13(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6(一)规模项目区条件优越,开发效益明显………16(二)优势农产品要素齐全,高效农业基础较好…16(三)配套投入有保障………………………………17(四)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17(五)科技支撑有力…………………………………18(六)群众投入积极性高……………………………19第四章总体规划………………………………………………20一、指导思想………………………………………………20二、选项原则………………………………………………20三、建设标准………………………………………………21(一)综合标准………………………………………21(二)水利措施………………………………………22(三)农业措施………………………………………23(四)林业措施………………………………………24(五)科技措施………………………………………24四、开发任务………………………………………………25五、规划布局………………………………………………26第五章主要工程设计…………………………………………27-47- 第一章项目概要一、主要工程单项设计……………………………………27(一)水利工程………………………………………27(二)农业工程………………………………………28(三)林业措施………………………………………29(四)科技措施………………………………………30二、工程建设内容…………………………………………31(一)水利工程………………………………………31(二)农业……………………………………………31(三)林业……………………………………………31(四)科技……………………………………………31三、科技推广方案…………………………………………32第六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39一、工程量概算……………………………………………39(一)概算依据………………………………………39(二)编制方法………………………………………39(三)基本资料………………………………………39(四)基础单价………………………………………39(五)各项费用说明…………………………………40(六)工程量概算(见附表)………………………40二、投资总概算……………………………………………40三、资金筹措方案…………………………………………40四、企业筹资方案说明……………………………………40五、整合其它支农资金,扩大开发效应…………………41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42一、经济效益………………………………………………42二、社会效益………………………………………………42三、生态效益………………………………………………42第八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44-47- 第一章项目概要一、行政领导组织…………………………………………44二、实施管理………………………………………………44三、运行管理………………………………………………45第九章结论和建议……………………………………………46一、可行性研究结论………………………………………46二、问题和建议……………………………………………46第十章主管部门意见…………………………………………48附件一、附表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附表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种植业情况表附表3: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附表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附表5: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概算表二、附图附图1:项目区位置图附图2:项目区原状图附图3:项目区规划图三、其它附件-47- 第一章项目概要第一章项目概要一、项目背景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国家、省农业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示范区农业生产条件,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建设旱涝保收、稳定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同时,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产业,不断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高效规模农业开发示范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建立起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获效益的演示窗口,为我市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崭新的模式,为江苏里下河同类型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与样板。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市的特色蔬菜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以香葱为代表的特色脱水加工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和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在特色蔬菜产业发展中,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集成配套运用于大面积生产;在品种选用、种植模式、无公害生产技术以及无公害优质蔬菜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兴化2008年蔬菜种植面积53-47- 第一章项目概要万亩次,年产量150多万吨,产值16亿元,蔬菜种植种类10多种,包括香葱、瓜果蔬菜等。全市形成以中野食品公司、高康食品公司等为代表的13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群,成为亚洲最大的香葱生产和脱水蔬菜加工出口基地。兴化香葱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全国农业(香葱)标准化示范区和出口基地。拥有无公害品牌和绿色食品品牌。为了加快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我市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农业经济“五五工程”,在全市扶持和培植产销过2亿元的龙头企业,创响兴化香(大)葱特色品牌,鼓励兴化香葱争创国家级和省级优质农产品著名商标。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生产,做大做强特色蔬菜产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市2009年度省级规模开发项目,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围绕特色瓜果蔬菜、脱水蔬菜生产,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发展深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提高土地治理项目区的特色蔬菜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使特色蔬菜产业真正成为我市高效规模化农业的典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建设,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区。本项目建设地点在西郊镇,南依横泾河,北至大溪河,西起高邮界河,李中河横穿腹部,覆盖跃进、姜戴两大联圩,涉及丁沙、姜戴、夏许、马港4个行政村。-47- 第一章项目概要建设规模1万亩,辐射面积5000亩。项目总投资9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10万元。新建圩口闸3座,改建圩口闸5座,机耕桥10座,700ZLB型排涝站3座,电灌站1座;新配套小沟建筑物300座;架设电力线路7Km;新增100KVA变压器4台;新筑机耕路24.3Km;栽植苗木16万株。推广适宜项目生产的优质蔬菜瓜果新品种4个,葡萄新品种2个;推广新技术4项;培训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1200人次。建设期1年,2009年底完工。二、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9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10万元。项目建设安排在我市西郊镇,提高我市高效农业特色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标准。三、效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及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项目竣工运行后,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万亩,辐射面积5000亩。新增蔬菜250万公斤,新增优质瓜果480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1815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总额增加45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实现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0-1000元。项目建设,可明显改善农田生产环境。初步测算:项目区-47- 第一章项目概要可改善灌溉面积0.3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1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7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8万亩,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结构调整1.85万亩,带动农户0.17万户,安排农村劳动力0.1人。通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可较大幅度控减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土壤和水体污染;通过增施有机肥、持续推行秸杆增量还田措施,可大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通过实施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项目区的农田面貌将有较大改观,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将大大提高,项目区的特色蔬菜生产能力将得到加强,推动项目区经济、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加快项目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项目区做到“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农业生产将沿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四、组织领导和管理(一)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分管农业的书记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市长为副组长,市开发局、财政局、农业局、水产局、水务局、林牧局、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政策的制定、资金的安排与落实等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47- 第一章项目概要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办公机构设在市开发局内,具体执行项目的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以及项目建设的日常事务工作。同时,项目区乡镇、村成立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一支人员精干、业务熟悉、分工明确、组织协调有力的开发管理队伍,保证项目计划顺利实施。(二)实施管理由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立项公示、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资金直报制管理,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项目规划调研阶段,摸清情况。立项前,推行公示制,征求广大群众意见。项目一经立项,项目区的土方工程必须先行,这是农业开发工程的基础。计划批复后,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将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质量监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按计划执行。项目实施完成经验收合格后,实行财政报帐资金直拨制。(三)运行管理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帐,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工程建好后,要加强工程管护,确保长久发挥农业开发项目效益。-47-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第二章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及范围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西郊镇丁沙、姜戴、夏许、马港4个行政村,覆盖跃进、姜戴二大联圩。项目区南依横泾河,北至大溪河,西起高邮界河,李中河横穿腹部,总人口0.7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703万人,农业劳动力0.407万人。(二)水文气象项目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兼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特征,具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寒夏热和雨热同步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水量1024毫米。降水量一般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年平均日照为2305小时,无霜期227天,年平均蒸发量1410毫米。(三)地形、地貌及土壤该区域为长江、淮河下游冲积平原,地面较为平坦,无明显起伏,高程为2.4—2.7米,平均2.5米(废黄河口基面,下同)。土壤母质以海相沉积物为主,湖积物为次的海、湖相沉积物。上层是小粉浆土、塘盐土为主的潴育型水稻土,土质砂性,地下水含盐量偏高。遇旱常伴有盐碱烧苗情况,历史上是串场河一带滨海盐碱地。-47-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四)水资源项目区雨量充沛,多年来平均降雨量为1024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50毫米,年际变化较大,汛期雨量集中,多年汛期雨量占多年平均雨量的60%,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655.9毫米,最小为207.0毫米,变差为8倍。区内农业主要以特色蔬菜生产为主,当地可利用水资源量一般只能供给20%左右。用水矛盾主要靠外来水补给解决。外来水源为江水,江水经江都水利枢纽和泰州引江河抽入新通扬运河,通过里下河河网送到该项目区。我市经过综合分析,将1998年和1994年分别看着平水年(P=50%)、中等干旱年(P=75%)。通过预测,2007年不同年型供需水情况为:平水年阶段性供需差-0.63亿M3,中等干旱年阶段性供需差-2.29亿M3,经河网调节计算后均不缺水。(五)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总面积1.3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中,中低产田1.0万亩(瘠薄型0.35万亩、渍涝型0.65万亩)。项目区地势平坦,平均地面真高1.6米,土层深厚无污染,地下水埋深平均0.9m。土壤母质为湖相沉积物,有机质平均20.38g/kg,全氮1.345g/kg,有效磷12.1mg/kg,速效钾133.5mg/kg。2004年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对该区16个土样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全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47-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项目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特色蔬菜瓜果的生长。(六)自然灾害我市地处里下河腹地,地势低洼,为典型的水网圩区。由于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经常出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的形式。1991年特大洪涝和1994年、1997年两次严重干旱给项目区内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目前项目区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降渍等水利工程体系,彻底解决了以前洪水漫流,排水无出路,灌溉无水源,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状况。目前,骨干工程的防洪、排涝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的水平,但是由于受资金限制,现有的水利工程,特别是大沟(渠)级以下工程配套率低,抵御旱涝灾害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社会经济状况(一)总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总人口0.7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703万人,农业劳动力0.407万人。(二)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1.32万亩,耕地面积1.2万亩。产业结构以特色蔬菜、瓜果、葡萄、水稻生产为主,项目区内种植意杨20万株,现有特色蔬菜面积3500亩、葡萄500亩,“一禾”牌西瓜种植面积达2500多亩,为江苏省名牌产品,产品远销省内外。区内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优质品种覆盖率8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在85%以上-47-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采用农业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防治病虫草害面积逐年增加。农业开发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推进该地区高效农业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三)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08年,项目区预算内财政收入1820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四)农业科技及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一贯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我市农业产业发展一直得到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里下河农科所等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与服务。项目区自身技术转化力量较强,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扎实,所在乡镇的农技站等部门加大“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次受到有关方面的表彰。项目区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蔬菜生产合作社和蔬菜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公司和农民签订合同和订单,并保证以不低于保护价的价格全部收购;合作社负责向农户提供生产周转金、种苗、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这些都为项目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项目区种植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培训、推广的技术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水利、林业、农机、农业科技推广乡级服务网络健全。三、基础设施(一)水利骨干工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水土保持等)-47-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水利骨干工程体系基本形成,渠系及灌、排、挡、降工程体系也已健全,但排涝能力一直未得到较大提高,现有基础设施老化、陈旧,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一些闸站失修,河渠淤浅,引排严重不畅,个别河口仍留有活口门,防洪能力较差;圩口排涝能力严重不足,抗灾能力差。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二)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田间水利工程现有灌排渠道总长18.5公里,排涝站7座;有效灌溉面积0.7万亩,有效排涝面积0.9万亩。项目区田间水利工程建于70—80年代,90年代以后田间工程也得到了改造,但由于投入小,部分田间工程损坏严重。目前存在的问题时,田间灌排系统虽已基本形成,但标准不高,田间建筑物实际配套率不足50%,灌区改造投入不足,提水泵站老化失修,建筑物配套率低,灌排渠系淤积严重、灌排不畅,生产交通条件差,与规模开发项目区农民发展大面积蔬菜生产需求矛盾突出,迫切需要治理,改善规模开发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农业机械更新步伐较快,田间作业的整地、开沟、挖墒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发展不平衡,配套机具不足,动力容量不足。田块因河分割,农机作业不便。机具维修矛盾突出,维修人员少,技术不过关,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四)交通与电力项目区近几年交通事业发展较快,水陆交通便捷,市、-47-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乡级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村级通达工程建设正趋高潮,计划今年内实现村村通车,但田间机耕路密度不够。全市电力状况良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泵站以上级电力设施全面得到了改善,各业用电基本得到了保障,且城乡电力同网同价,但田间地头农业生产用电线路配套不足。-4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市特色蔬菜的高效生产及产业化开发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生产规模、发展速度、生产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被当地政府列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由于蔬菜生产主要依靠农民经验,缺乏科学化、组织化的技术体系,生产效益高而不稳,特别是没有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和产业化开发,制约蔬菜生产的持续发展,特色蔬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一)、项目区农业科技化水平低。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不高,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蔬菜生产技术、种植品种亟待优化。(二)标准化体系建设与产业化发展不适应。我市初步建立了特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优质稻米的优质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等,为确保特色蔬菜、优质稻米无公害生产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保障。但是农民在生产中,使用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存在。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标准迫在眉睫。(三)基础设施投入仍需加强。-4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对项目区农业的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许多急办工程得不到及时实施。农业水利设施陈旧老化,不能正常发挥效益,严重地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项目区内特色蔬菜等农产品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不能壮大。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路、桥、闸、站建设需要加强,田间配套设施需要补充,耕田耙地等农业机械不足。流通企业需新建一批必要的仓储设施,加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的加工设备不足。(四)项目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项目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由农民自发组织的蔬菜协会和蔬菜生产合作社还不很规范,这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很不适应,迫切需要农业生产者之间加强联系,加强合作,壮大规模。(五)缺少较大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产品档次低。全市现有蔬菜加工企业130多家,但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像兴化中野食品有限公司这样上规模、上档次,在市场上有知名度的企业太少。加工产品档次较低,多属初级加工产品,企业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建设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建设的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3、省农业资源开发局、财政厅《关于编报2009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4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从宏观看,兴化200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为53万亩次,年产量150多万吨,产值16亿元。兴化是全国“十大粮食生产标兵县(市)”,水产品总量连续十多年列全省县级淡水产品总量之首,全市形成有130家多蔬菜加工企业群和100多家稻米加工企业群,成为亚洲最大的香葱生产和脱水蔬菜加工出口基地。兴化香葱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全国农业(香葱)标准化示范区和出口基地。拥有无公害品牌和绿色食品品牌。但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从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来看,我市的农产品生产在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可持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和提高的因素。1、规模项目建设是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和措施。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效规模农业,达到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目的。通过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促进农民增收。2、规模项目建设是适应产业化开发,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实现优质优价和农业增效的需要国内外市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有巨大消费潜力,-4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日本、韩国、朝鲜是我国大米传统出口国,我省大米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占有很大市场,仅省内对无公害优质稻米的需求即达850万吨以上,而产量仅占25%。我市的脱水蔬菜产品大部分销售日、韩、欧美、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优质是市场需求,高效是农民追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整合,优质不能形成规模,优质不能优价,挫伤了生产优质产品的积极性,而实施企业原料基地建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实施“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可以整合基地规模效应和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的龙头效应,提高产品档次,实现优质优价,解决产、加、销三环相互脱节问题,企业以订单为纽带,以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普及为抓手,影响和带动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观念的建立,可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3、项目建设是增强抗灾应变能力,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需要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河道纵横,田块零碎分散,在长期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老化,抗灾能力差,河网密布,农机无法通达。只有通过项目投入,带动企业和农民形成多层面共同投入的格局,才能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提高项目区的抗灾能力和农机作业水平。4、项目建设是提升主导产业集约化生产水平,促进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需要-4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优质特色蔬菜和优质稻米是我市的主导产业,但小规模生产、分散化经营格局一直没有根本性改变,只是农业大市而不是经济强市,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不相适应。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效应要得到放大,主导产业的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一定要提高,基地建设是其主要实现途径,只有整合资源优势,建好基地,做好产品开发文章,才能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规模项目区条件优越,开发效益明显项目区水源清洁,空气清新,经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和扬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测评,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要求,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理想场所,2004年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近110万亩。项目区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田间现有基础条件较好,圩堤相连,河道相通,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是天然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政府主导性投入,企业配套投入,增强抗灾能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吸引多种资本参与,整合基地资源优势与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开发,能将开发投入的效应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二)优势农产品要素齐全,高效农业基础较好近几年来,项目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区域。现有特色蔬菜面积4500亩、葡萄500亩,“一禾”-4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牌西瓜甜瓜种植面积达2500多亩,是江苏省名牌产品,产品远销省内外。年产特色蔬菜2万多吨,是重要的香葱生产和脱水蔬菜加工出口基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吸引了龙头企业在项目区加大投入。项目区与本市多家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配套,中野食品有限公司、高康食品有限公司、楚龙面粉公司、红膏大闸蟹公司等在区内建有固定的原料生产基地,确保产品原料安全可靠。西郊葡萄农庄、华夏生态园等企业落户项目区,将进一步推进农业开发项目区高效农业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企业与基地商洽规范生产措施并实行订单生产,对项目区的生产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三)配套投入有保障项目区所在的西郊镇,财政收入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镇领导非常重视农业开发工作,积极要求实施农业开发项目,承诺农业开发在该镇立项后,乡镇将配套100万元用于提高机耕路、机耕桥的等级,同时把本镇其他农业投入向项目区集中,把农业开发的好事做好、实事做实。项目区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鼓励下,农民对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投入十分积极,群众参与农业开发的积极性高,这些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四)科技支撑有力-4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区一贯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与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科研院所长期结盟。这几家院所拥有技术层次高、业务素质好、作风过得硬的科研队伍,在特色蔬菜生产、西瓜甜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贮藏加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近年来,实施《兴化香葱无公害周年丰产技术》、《兴化香葱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农业三项工程,《FD即食型复合营养蔬菜粉新产品研究》省科技攻关等项目,促进了特色蔬菜生产关键性、实用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特色蔬菜的标准化生产。项目区自身技术转化力量较强,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扎实,所在乡镇的农技站等部门加大“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次受到有关方面的表彰。这些都为项目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六)群众投入积极性高项目区党政领导对新形势下“三农”问题有清醒认识,用基地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思路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思想高度统一,项目内容切合实际,实用可靠。项目区以农业经济为主,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倾斜扶持下,农民积极性高涨,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投入十分积极。项目区立项前相关行政村都分别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并积极要求立项开发,并承诺保证通过“一事一议”完成筹资投劳任务。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政府除了国家投入外,镇级还将配套100万元用于提高机耕路、机耕桥的等级,实现工业反哺农业。-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第四章总体规划一、指导思想以发展高效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任务,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切实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抗灾能力,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对农户培训力度。坚持高标准,立足高起点,把项目区建成圩堤公路化、田块方整化、排灌电气化、作业机械化、农田林网化、生产标准化的高效规模农业示范区,从根本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选项原则1.坚持突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治理项目全部资金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具体项目建设中,突出以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因地制宜,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为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创造基础条件。要确保70%以上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沟以上农田基础设施。2.坚-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持集中连片,实行规模开发。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开发”的要求,项目区同时是我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现代农业先导区。经过3-5年的连续集中规模开发,将建成20万亩左右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和种植高效化、品种优质化、农业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3.坚持效益优先,择优立项的原则。在项目选择时始终把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坚持效益优先,择优立项。对地方政府重视,农民群众积极性高,优势农产品产业有基础,结构调整有措施,自筹资金落实的土地治理项目可以优先考虑。4.坚持按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突出优势主导产业。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开发项目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加大对特色蔬菜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5、实行公开选项,推行公示制。我市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公开选项,按照《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公示暂行办法》的规定,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农民要办”为前提,采取民主的办法,积极征求并听取农民的意见,不搞强迫命令。项目区立项前,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及相关行政村都分别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并积极要求立项开发,并承诺保证通过“一事一议”完成筹资投劳任务。三、建设标准(一)综合标准-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1、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项目区区域范围明显,按流域统一规划,符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治理,连片开发。3、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4、项目区及主要工程建筑物设立永久性标志,管护组织和管护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各项工程设施保持完好,能较长时期发挥效益。(二)水利措施1、灌溉工程(1)灌溉系统规划科学,灌溉用水不超出流域、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灌溉保证率100%。(2)输水、配水渠系,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并配套建设田间低压管道系统,采用节水灌溉技术。2、排水工程(1)排涝设计标准不低于5-1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10-20年一遇。-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2)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应根据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等综合因素确定。排水工程设计:旱作区一般采用1-3天设计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一般采用1-3天设计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三)农业措施1、农田工程按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一般为50-100亩。2、田间道路布局(规划)合理,循环通畅。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路基结顶宽度7M以上,整合其它资金,建设硬质路面;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路基结顶宽度5M以上。砂石路面净宽3.5米。3、土壤改良通过施用农家肥、秸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4、良种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项目区全面推广应用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市场好的优良品种,推广优质蔬菜新品种3-4个,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5、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耕翻整地以及开沟挖墒等基本实现机械化,农田灌溉实现低压管道节水化。(四)林业措施项目区农田林网建设遵循“因地制宜”,“沟、渠、田、路、林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充分发挥综合效益”等原则,以“农田方整化,水系标准化”为基础。1、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2、人工造林苗木胸径达到3cm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3、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格田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100%。(五)科技措施项目的实施紧紧依托科技单位扬州大学,制定科技实施方案,根据兴化市农业生产实际,搞好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省级规模开发项目,并与技术依托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共同做好示范区科技推广工作。1、新品种推广。项目区全面推广应用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市场售价好的优良品种,推广优质蔬菜新品种3-4个,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2、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特色脱水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连作障碍克服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多元多熟集约化立体种植模式与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蔬菜均衡生产周年供应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重点推广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和特色脱水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加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使用的力度,严格控减化肥、农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非项目区3个百分点。3、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农户进行适用技术培训3-4次,培训人员1200人左右,并发放技术资料。同时要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四、开发任务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我市西郊镇。项目总投资9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10万元。项目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采取工程、生物、科技配套措施,大力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水平,增强抗灾能力。围绕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产业思路,大力实施龙头企业配套基地建设,发展“一禾”-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牌西瓜、甜瓜等瓜果蔬菜高效生产园4500亩,葡萄棚架高效产业园1000亩,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3000亩,建立高效林牧综合经营区1500亩,林下散养10万只草鸡。对项目区农民、种植大户、农民技术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科技培训。推广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特色脱水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蔬菜连作障碍克服技术、多元多熟集约化立体种植模式与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蔬菜均衡生产周年供应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坚持高标准,立足高起点,把项目区建成圩堤公路化、田块方整化、排灌电气化、作业机械化、农田林网化、生产标准化、环境生态化的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区,从根本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五、规划布局本项目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万亩,在现有的基础上,建成“一禾”牌西瓜、甜瓜等瓜果蔬菜高效生产园4500亩,葡萄棚架高效产业园1000亩,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3000亩,建设高效林牧综合经营区1500亩,林下散养10万只草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项目辐射面积5000亩。项目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区内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优化品种结构,追求品质效益,做到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从而达到调活布局、调优品质、调高效益的目的。项目区内以优质蔬菜为主,兼顾养殖、花卉、粮食、果树、生态观光。-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种植业内部以特色蔬菜、优质粮食为主,实行粮、菜、经搭配种植,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高效立体种养结构。第五章主要工程设计一、主要工程单项设计(一)水利工程1、系统设计项目区内规划布局以水利为重点,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中低产田改造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统排统降和大匡排小匡降两种,以改造生产条件,做到能挡、能排、能降、能灌、能控制,并注意使沟、渠、路、桥、涵、闸、站布局合理,配套齐全。2、土方工程设计土方工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用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分别为:(1)圩堤:圩堤要求挡3.5米外河水位。圩堤一般为“四点五四”式标准,外坡比1:1.5,内坡比1:1.5~2。在圩路结合地段,圩顶可加宽至7米。(2)隔堤:在地面高差变化较大的联圩内,设置大匡排,小匡降模式。小匡以隔堤分开,隔堤布置结合勾通圩内机耕路,其标准为顶宽4.5米,真高2.5米,坡比1:1.5~1:2.(3)中心河:间距800~1000米,河底挖深至真高负1.5米,底宽3~5米,坡比1:1.5~1:2。-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4)生产河:间距250米左右,河底挖深至真高负1.0米,底宽2~3米,坡比1:1。部分地区可以以沟代河,沟深一般为1.5米,口宽2米。(5)田间分三沟:排灌沟在机耕路两侧,挖深1米,口宽0.7米,底宽0.2米。隔水沟顺田坎方面设置,间距60米,深1~1.2米。3、工程建筑物设计项目区内工程,在水利建设方面的建筑物,均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及规定,结合兴化实际情况进行设计。(1)水闸:以防洪圩口闸为主,结合水上交通。水闸要求能挡3.5米水位,设计内外水位差2.0米,闸孔净宽按照当地船舶非汛期通航的实际需要确定为4米,为浆砌块石墙悬搁门闸型。(2)排灌站:设置排灌站以适中集中、便于管理为原则,结合项目区实际状况,设计图纸采用兴化定型图纸。(3)机耕桥:在机耕路通过的中心河、生产河上设置机耕桥,按旧汽6级标准设计,桥面宽度4.0米。(4)田间配套建筑物:侧重解决固定沟渠和田间工程配套的建筑物,包括灌溉、排水、田间交通三个系统,根据灌排与受益面积相适应分布建筑物,兼顾大中型拖拉机能进田的通道,设计部分灌排水涵,渠道上的三铰拱,机耕道板等。(二)农业工程-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1、田间道路适应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要求,项目区主干道砂石路面净宽4.0米,支干道砂石路面净宽3.5米。要求土方做足,路基高于田面50cm左右,道路循环畅通,保证大中型农机具及农用车辆进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其施工设计为:①清除表土15cm,用压路机原地面碾压,压实度≥87%。②分层填土,每层填土不超过20厘米,用压路机分层压实,压实度达90%以上。③灰土垫底:单层每35平方米用生石灰0.9吨,中拖旋耕机旋耕拌和,单层灰土压实后厚度达15厘米,共两层。④泥灰结碎石路面:首先用碎石均匀铺足,每公里碎石465吨,然后用6-8吨压路机慢速碾压,压3-4遍;再在碾压后的碎石层上,用1:1的灰土浆进行灌浆,待灌浆1-2小时撤铺米砂,并用12吨压路机带浆碾压4-6遍。⑤泥土垫肩:在砂石路两侧分别用泥土垫肩压平,以减少石子跑到路边。2、土壤改良通过施用复合肥、农家肥、秸杆增量还田等措施平衡土体养分,并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稳中有升,年内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3、农业机械化项目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业。耕翻整地以及开沟挖墒等基本实现机械化。部分农田灌溉实现低压管道节水化。(三)林业措施-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以农田防护为主,林随路走,林随水走,对照园田化的要求,适当安排部分常绿树,注重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合理搭配,按照立地条件选择树种和品种,实行用材林与经济林、乔木与灌木相结合,提倡多树种混交、立体种植,实行林农复合经营。树种主要选择意杨、中山杉、紫薇、女贞、香樟等。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度进行植树造林,达到适宜造林总量的90%以上。联圩、乡村大道和干河两侧以速生意杨95895、35351为当家品种打框,机耕路、沟渠两侧以水池杉、常绿美化树种织网。同时,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和林权制度的落实,确保农田林网建设达标。(四)科技措施项目的实施紧紧依托科技单位扬州大学,制定科技实施方案,根据兴化市农业生产实际,搞好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省级规模开发项目,并与技术依托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共同做好示范区科技推广工作。1、新品种推广。项目区全面推广应用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市场售价好的优良品种,推广优质蔬菜新品种3-4个,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2、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特色脱水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连作障碍克服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多元多熟集约化立体种植模式与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蔬菜-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均衡生产周年供应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重点推广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和特色脱水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加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使用的力度,严格控减化肥、农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非项目区3个百分点。3、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农户进行适用技术培训3-4次,培训人员1200人左右,并发放技术资料。同时要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二、工程建设内容(一)水利工程1、新建圩口闸3座。2、改建圩口闸5座。3、新建机耕桥10座。4、新建电灌站1座。5、新建700ZLB型排涝站3座。6、新配套小沟建筑物300座。7、架设电力线路7Km。8、新增100KVA变压器4台(二)农业新筑机耕路24.3Km。其中硬质路15.1Km,砂石路9.2Km。(三)林业-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新栽苗木16万株,折实面积800亩。(四)科技1、新品种推广: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推广一批特色蔬菜和葡萄新品种,主要有:春冠甘蓝、京丰甘蓝、日本九条香葱、日本寿美香葱、哈密瓜、抗病京欣西瓜、巨玫瑰葡萄等。在示范基地进行适应性栽培,确定其优劣,筛选最优良品种,扩大繁殖量,在示范基地内推广应用,逐步扩大栽培面积。2、技术推广:推广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特色脱水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连作障碍克服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多元多熟集约化立体种植模式与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蔬菜均衡生产周年供应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重点推广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和特色脱水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加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使用的力度,严格控减化肥、农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3、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和受益农户进行有针对的适用技术培训3-4次,1200人次,并发放科技培训资料。同时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科技推广方案-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根据建立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要求,以实现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集成推广国内外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以扬州大学为依托,由该校专家作技术指导,建立由政府引导、高等院校、基地企业、种植户参与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根据项目区的实际和项目实施的要求,引进和推广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集成与组装,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和优质农业,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同时,大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菜水平。由扬州大学牵头制定科技推广实施方案,组建技术领导小组。由兴化市农业开发局牵头组建行政领导小组。行政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项目所在地-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的各方关系,保障后勤服务,督促项目进度,加强科技推广费的使用管理,强化实施人的责任意识等。技术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负责拟订本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筛选优质品种及最新推广技术,审查技术指导单位的技术方案,培训指导、检查、督促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全权处理技术问题。加强技术示范推广及技术咨询和生产指导。确定科技推广户,专家到田头集中举办技术咨询,随后由技术指导员按照分片包户的原则对其进行示范,咨询时要人手一份技术资料。按照科技推广户生产进展需求,专家进村入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技术指导,技术关键期坚持到场,平时通过电话方式与科技推广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实际困难。平时千方百计为科技推广户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政策、科技生产和市场信息,指导科技推广户科学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的降耗减损,丰产增收,全面提升项目区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批懂生产、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重点围绕特色蔬菜产业化发展需要,兼顾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引进、示范推广特色蔬菜新品种。进一步推广特色蔬菜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香葱标准化生产技术、蔬菜周年生产周年供应技术、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与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态肥料、生物农药使用技术。以项目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并根据项目区生产实际需要,开展以“特色蔬菜种植技术”、“立体高效种植技术”、“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适用技术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培训,培训3000人次。1、示范推广特色蔬菜新品种-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根据生产实际需要,从国内外科研单位引进一批特色蔬菜新品种,主要有:日本九条香葱、日本寿美香葱、寿光九条香葱、扬州红一号胡萝卜等,在示范基地进行适应性栽培,确定其优劣,筛选最优良品种,扩大繁殖量,在示范基地内推广应用,逐步扩大栽培面积。2、技术推广、2.1工厂化育苗技术推广:在搞好种子处理的情况下,利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设施,进行穴盘、营养钵基质育苗。提前播种,优质快速育苗,提早栽培,早熟上市,提高产量,增加效益。2.2优质蔬菜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①平衡施肥等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技术,根据特色蔬菜的需肥特点,实行平衡施肥。重点加大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的施用量,以及生物肥的使用,逐渐减少氮素化肥的用量,适当增加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增强蔬菜植株抗性,改善蔬菜品质。②高产优质无公害蔬菜综合配套技术:按照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的农业行业标准,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合理耕作,科学轮作,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草害发生。选用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严格种子处理,选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设施,进行高产高效栽培,科学管理,取得产品高产、优质、无公害的效果。使产业增效,农业增收。③,蔬菜-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认真调查、摸清本地病虫草害的种类,发生流行规律及害虫的生活习性,及时准确地预防预报的基础上,推行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大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力度,严格遵守无公害蔬菜农药使用的国家标准,科学安全用药。重点引进、示范、筛选一批新型高效生物农药。主要有生物源杀虫剂:Bt制剂、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扑虱灵等。生物源杀菌剂:中生菌素、春雷霉素、新植霉素、链霉素等。④优质蔬菜均衡生产、周年供应技术: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合理选用早中晚熟品种,采用大棚、小棚和露地生产相结合的方式,排开播种期,合理安排茬口,使各个播种期的蔬菜在不同的时期均衡上市,避免过分集中上市,导致产品过剩,价格下跌,遭受经济损失。⑤蔬菜多元多熟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及技术:充分利用香葱生长周期和土地空间,进行香葱与茄果类、豆类、甘蓝类、白菜等蔬菜的合理间作套种,以及与农作物的合理间作套种,提高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增产增收。2.3蔬菜连作障碍克服技术:以香葱土壤传播病害和葱蛆为重点,采取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增加有机肥使用量;进行合理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保护地设施适当休闲,夏季高温闷棚杀菌,以及使用土壤杀虫剂、杀菌剂相结合等。通过这些综合技术措施,解决连作障碍问题。2.4建设田间低压管道灌溉系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质量和效率,节约灌溉成本,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3、技术路线3.1项目实施技术路线:-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从基础设施建设,无公害蔬菜技术集成,动态监控与组织管理等多方位的全过程控制。重点建设三大体系。(1)优质种苗育苗体系建设针对目前生产一家一户分散育苗,常因发生管理技术跟不上而导致种苗质量差异大,部分蔬菜生产户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建立蔬菜繁育基地,采用装配式薄壁钢管塑料大棚,对基地及周边地区生产所需种苗进行工厂化穴盘育苗,实现统一育苗,统一管理,集中培育成壮苗后,再分发至各种植户种植,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种植效益。同时中心还将做好新品种引进和试种工作,为基地及周边地区做好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其技术体系结构图:各种无性繁殖蔬菜当地特色品种各类蔬菜品种引进品种工厂化穴盘育苗扩繁驯化试种适宜推广的品种辐射区农户示范基地(2)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建设①选用优良抗病品种,统一繁殖良种,然后分发给农户种植。-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②采用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结合基地实际,制订香葱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分级标准,分发给各生产户,指导他们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管理,按产品标准采收。采用防虫网覆盖,喷滴灌等防病节水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③病虫草害的综合无公害防治。包括实行科学的轮作间套作制度,建立合理的生产茬口模式,克服连作障碍。建立健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体系,为预防和减轻及科学适时防治病虫害提供依据。统一供应适用农药,杜绝高毒、高残留等禁用农药在基地及周边地区销售和使用,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④建立无公害安全程监控体系。包括生产过程的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定期对田间蔬菜进行无公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指导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确保生产过程的无害化。对香葱的采收、包装、贮藏、运输过程中进行测控,对农药残留等主要无公害指标进行检测,确保产品采后处理的无公害,进行全面检测和监控,保证产品的各指标符合无公害的要求。生物有机肥料高效低残农药,防虫网,轮作氮肥,农药精确控制技术集成基地无污染土壤、水植株生长无公害产品营销企业基地环境监测生产过程监测产品质量监测优质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如下图:-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第六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一、工程量概算(一)概算依据概算编制参照省水利厅苏水基(2000)110号颁发《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规定》执行。定额范围:以《江苏省水利工程概算定额(第一册)建筑物工程》、《江苏省水利工程概算定额(第二册)安装工程》、《江苏省水利工程概算定额》(建筑工程、安装工程)2003年度动态基价表》及《2009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大宗建筑材料概算指导价》为准,其它各专业定额为补充。(二)编制方法依据工程设计图纸和单项工程分部项目,按实计算。(三)基本资料1、项目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图纸。2、采用定额及编制规定。3、人工、主要材料、施工用电等基础单价。(四)基础单价由泰州市农业开发局根据《泰州工程造价信息》2005年第6期的价格信息提供。-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325#水泥255元/吨425#水泥343元/吨黄砂83元/吨生石灰280元/吨块石58元/吨碎石76元/吨砖295元/千块普通杉木成材1330元/立方米普通钢筋3859元/吨砼工69元/工日瓦工67元/工日木工74元/工日普工53元/工日(五)各项费用说明水利工程建设费用由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其它费用和预备费用构成。(六)工程量概算(见附表)。二、投资总概算(见附表)三、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9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0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10万元。四、群众筹资投劳方案说明-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推行项目立项公示制,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充分协商,确定筹资投劳方案。目前,城东、两镇及七个行政村都分别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并积极要求立项开发,并承诺保证通过“一事一议”完成筹资投劳任务。五、整合其它支农资金,扩大开发效应市政府高度注重整合支农项目资金,对2007年农业开发规模项目区进行重点建设。整合支农资金,提高开发效益.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搭建资金整合平台。其它配套投资320万元,通达工程项目投资80万元,三清工程项目投资45万元,土地复垦项目40万元,圩区整治项目30万元,农村小型公益项目25万元,西郊镇配套投入100万元在项目区建设圩口闸、排涝站等生产设施。这些举措将为项目区高标准建设提供良好条件。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及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项目竣工运行后,建成优质特色瓜果蔬菜生产基地5500亩,无公害大米3000亩,1000亩花卉苗木,葡萄高效生产园500亩,10万只林下散养草鸡,项目辐射面积5000亩。-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新增瓜果蔬菜730万公斤;葡萄150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1815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总额增加45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实现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0-1000元。二、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通过实施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项目区的农田面貌将有较大改观,农田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将大大提高。项目建设,可明显改善农田生产环境。初步测算:项目区可改善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7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1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85万亩,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结构调整1.85万亩,带动农户0.17万户,安排农村劳动力0.1人。项目区的特色蔬菜生产能力将得到加强,推动项目区经济、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加快项目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农业生产将沿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项目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虽然项目区只在一个乡镇实施,但通过项目建设的示范带动,必将推动非项目区农民投资积极性,辐射带动将远远超过项目本省。三、生态效益-4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通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可较大幅度控减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土壤和水体污染;保护环境,减少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增施有机肥、持续推行秸杆增量还田措施,解决麦田秸杆焚烧,恶化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大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降低特色蔬菜生产成本,提高特色蔬菜种植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植树造林和优化农、林、牧、渔结构,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47- 第八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第八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一、行政领导组织成立以市委分管农业的书记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开发、财政、农业、水务、林牧、计划、科技、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行政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和有关政策的制定、资金的安排与落实、各有关部门的协调等项目建设组织领导工作。行政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办公机构设在市开发局内,具体执行项目的设计、管理、实施。对项目所属人员、资金、财产进行统一管理与调配,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事务工作。同时,企业也成立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一支人员精干、业务熟悉、分工明确、组织协调有力的开发管理队伍,保证项目计划顺利实施。二、实施管理-47- 第八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由项目分管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规范项目立项公示、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资金直拨制管理,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项目规划调研阶段,摸清情况。立项前,推行公示制,征求广大群众意见。项目一经立项,项目区的土方工程必须先行,这是农业开发工程的基础。计划批复后,所有工程项目将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按计划执行。项目完成验收合格后,实行财政报帐直拨制。三、运行管理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帐,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47- 第九章结论和建议第九章结论和建议一、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要求和和我市高效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切合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方案设施科学,投资结构合理,技术路线可行,保障措施落实。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项目区基本生产条件,改善旱涝灾害现状、改善区域生态气候、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实施特色蔬菜标准化栽培、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无公害生产,有效较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特色蔬菜产品质量,为当地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为特色蔬菜产业化发挥示范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通过技术集成创新与体制创新,构建了无公害特色蔬菜产业,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的和谐统一。并具有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建设,可以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高效、外向、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崭新的模式。二、问题和建议-47- 第九章结论和建议1、基地规模扩大后,特色蔬菜的价格可能会受到市场影响,影响总体效益。针对这一状况,应积极扶持蔬菜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协会,加大特色蔬菜精深加工的力度,加快蔬菜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发挥项目区蔬菜的规模优势、品种优势和品质优势,进一步拓展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通体效益的提高。2、针对兴化市农业基础薄弱现状,应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头力度,加快开发步伐。建议尽快立项实施。-47- 第十章主管部门意见第十章主管部门意见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