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8.50 KB
  • 2022-04-22 11:51:17 发布

小学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7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某市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2、承办单位:某区某中心小学3、承办单位概况:某中心小学(本部)创校于1950年,坐落在某市新城区某镇金龙路12号,学校占地面积1972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061平方米。该校区于2011年8月经某区教育局同意,移交至某市第一职业学校使用。某中心小学(南区)坐落在某市某镇南桥村,学校占地面积453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853平方米。该校区经某区教育局同意移交至某高楼小学过渡。2011年8月,某中心小学两校区(本部和南区)搬至原某中学过渡,现有一至六年级,共28个教学班,1250名学生,教职工72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高级教师30人,占41.6%,小学一级教师26人,占36.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第19号令);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70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8);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6、《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7、《某市教育事业“第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8、《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0、《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江西某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某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13、《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建筑方案设计》;1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三、项目提出的理由与编制过程1、项目提出的理由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急速提高,章江新区已成为某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居住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文明新区。按照《某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章江新区规划区人口发展规模为30万人,总用地面积为1833.27公顷(其中居住用地703.93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4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约1540万平方米(其中现状已建成的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规划新增居住用地建筑面积约1376万平方米)。近几年来,某市按照《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中心城区人口也在迅速增加,特别是章江新区作为某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发展迅速,人口迅速集聚、增加。但是70 中心城区在迅速拓展过程中,中小学规划没有及时跟上,相应的学校建设也未能及时跟进,中心城区学校建设重维修改造,轻新建、扩建,特别是学校新建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造成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布局不合理,学位供需不足,教育资源严重紧缺。为加快章江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和谐章江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优质、高效、和谐的发展目标,早在2007年,某区就提出中小义务教育新、扩建项目,增加必要的教学、生活设施,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3月,某市人民政府批准了《某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该规划的出台将有利地促进中心城区中小学合理规划和布局,优化整合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章江新区适龄人口就近入学的需求,预留基础教育的发展用地,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健康发展。为加快章江新区小学网点优化布局,缓解章江新区小学生的入学压力,逐步解决城市快速发展和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根据规划建设的要求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章江新区H27地块新建某南桥小学。2、项目编制的过程受某中心小学的委托,某市中韵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组织专家成立专家组,对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本项目可研报告编写专家组按照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依据对某区全区教育资源的调配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充分论证,结合中心城区建设整体规划基础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就目前已确定的校址的生态环境,水、电资源及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0 四、项目研究的范围1、在调查分析章江新区小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建设新小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办学规模进行论证,并设计出可行的方案;3、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提出环保与节能措施;4、提出项目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项目实施计划;5、对项目进行投资估算分析,提出资金筹措和招投标方案,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第二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某市章江新区H27地块内(详见地块位置图)。二、建设规模与目标1、建设规模新建一所完全小学,设计规模为36班,容纳学生1620人,教职工人数90人。学校规划占地面积18308m2,约27.5亩,总建筑面积8319m2。本项目拟建一栋教学综合楼(含教学楼、行政办公楼、辅助教学楼),建筑面积为7630m2,一栋服务楼建筑面积为650m2,配建值班室,建筑面积为39m2,以及校园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绿化工程等。2、建设目标解决某市章江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有效扩充章江新区70 小学容量,同时,加快章江新区中小学建设步伐,释放河套老城区中小学容量不足的压力。计划用1年的时间,完成对某南桥小学的新建任务,力求将该小学体现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在创建有形校园的同时,营造无形的校园特有气氛。三、主要建设条件1、符合某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本项目拟建在章江新区H27地块内,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扩大章江新城区学生容量,加快章江新城区小学网点布局调整,缓解城区小学的入学压力,优化某区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2、区政府鼓励和支持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区政府各级领导非常关心支持南桥小学新建项目,项目的建设将享受重点服务、重点调度,享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有利于该项目的实施。3、新建校区的建设条件优越。学校建设场地平坦,校区二面与道路相连,交通便利安全,基建造价低,便于整体规划;供水供电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良好。四、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3303元。其中:建安工程1902万元、教学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350万元,其他费用894万元(含土地征用费用770万元),预备费157万元。具体详见“总投资估算表”。2、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投资全部由区财政予以统筹安排解决。五、效益预测项目建成后,在校学生总数可达到1620人,有利于章江新区区域范围内学校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本项目体现的主要是社会效益,70 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是一项积极的公益性事业。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建设地址章江新区H27地块用地性质学校用地总用地面积18308m2总建筑面积8319m2计算容积率面积8030m2不计算容积率面积289容积率0.44建筑密度13.8%绿地率40%建筑高度(层数)教学楼≤4F建筑间距教学楼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主要出入口方向章江路机动车停车位56个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东≥5米(寻乌路)南--西--北≥5米第三节结论与建议一、本可行性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基于学校的建设场地已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并能满足所拟建项目的要求,其次,是所必须的大部分基础设施由市政公用设施提供,包括供电、供气、通信、污水处理、交通等外部公用设施的条件。70 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土建施工中,会造成一定的植被破坏,形成局部的水土流失。一方面要求建筑施工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学校负责施工的人员(或者校方委托的监理代理)也应重视这个问题。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事业,关乎人才培养、科技进步、民族振兴,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是落实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发展教育来引领和支撑某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符合某区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项目建设符合《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符合《江西某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某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扩大章江新区的学生容量,加快章江新区小学网点布局调整步伐,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缓解章江新城区小学入学压力,提高某区总体教育水平,在完善扩大教学规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项目效益显著,建议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抓紧建设,使项目能按计划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采用必要有效的措施,控制和规避风险,以期达到预期效益。本报告认为,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的建设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70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项目建设地区基本情况一、某区概况某区是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为某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国土总面积425.5平方公里,辖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64个行政村、4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1年底,全区总人口48.2万。某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南、西北向中部倾斜,略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高。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城区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景色秀丽,章江和贡江在宋代古城墙下汇流成赣江,为“千里赣江第一城”。某区历史悠久,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以来,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沟通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历代为郡、州、路、道、府的治所。宋、元、明、清时期,这里“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是全国36大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某区境内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有84个旅游资源分布点和230余处名胜、古遗址、古建筑和纪念地,尤其是荟萃了众多以宋代文化为特征的文物古迹,其中有开城市“八景文化”之先河的八境台、名闻遐迩的郁孤台,有迄今为止我国仅存的保护最好的宋城墙和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有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的艺术宝库通天岩和我国仅存的有绝对年限可考的宋代慈云塔等。被专家誉为“宋城博物馆”。某区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省首批园林城市等称号。70 近年来,某区紧紧围绕“依托主城区,建设新某”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一条主线、三个重点、六大工程”工作部署,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4.27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28%;财政总收入13.84亿元,增长34.2%;地方财政收入7.58亿元,增长28.2%;财政支出17.4亿元,实现“三年翻番”,增长49.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9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7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6448元,增长16.9%。二、章江新区概况章江新区位于某市河套老城区南部,范围为由赞贤西路、长征大道、赣江源大道和章江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为12.57平方公里。其中以兴国西路、兴国中路、长征大道、新某大道和橙乡大道围合的区域为核心区域,是城市重点发展范围,总面积约3.67平方公里。根据新城市规划,某城区将分成六大片区(河套老城区、章江新区、开发区片区、水东片区、峰山片区、赣南大道片区)。其中,章江新区是某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将规划建设成为集行政、商务、文化、博览、居住等多功能高档综合区,成为新某的行政、文化、体育、娱乐、商业、金融、贸易和居住中心,成为某中央商务区。70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该项目的建设是优化章江新区教育布局,扩大基础教育资源,满足当地学龄人口就近入学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章江新区区位独特,是城市中心所在,对某城市未来发展作用明显,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和空间框架。但章江新城区教育布局不合理,教学设施紧缺,基础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向前发展步伐。因此,加快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促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是章江新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缓解章江新区教育资源紧缺矛盾,提升新区教育规模和档次,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而且有利于满足因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增学龄人口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对优化章江新区教育布局,提升章江新区教育的辐射功能,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城市科学向前快速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该项目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需要。提供公平的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包括了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当前,某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在城乡之间、校区之间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合理差距。本项目有利于增加当地学位提供,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和优质化,推进当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70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某区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教育工作高度关注,做出了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的决定,并专门成立了项目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对项目规划、土地、资金等做出安排,给予优惠政策措施,对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这充分体现某区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为该小学的创办和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发展环境。二、有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随着某市中心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章江新区已成为某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外来新增人口的不断涌入,将带来更多的适龄儿童需要教学资源,使得当地人民群众都急切能就近享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该项目的实施,凝聚党心、民意,饱含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爱和期盼,是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当地人民群众对项目建设将会给以大力支持。三、项目符合某市和某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某区把教育优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根据城市化进城的要求,科学做好城镇教育规划和建设工作,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符合某市、某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项目建设符合《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符合《江西某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某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70 四、项目土地、资金等建设条件已经落实到位。本项目土地属政府划拨土地,区财政将安排足额建设资金用于该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及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经费,项目土地、资金等建设条件已基本落实到位。五、具有较强的项目建设和管理能力。某区教育局、某中心小学具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良好的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组建项目建设筹建小组对本项目实行规范运作管理,完全能够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要求。70 第三章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一、市场预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急速提高,章江新区已成为某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居住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文明新区。按照《某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章江新区规划区人口发展规模为30万人,总用地面积为1833.27公顷(其中居住用地703.93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4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约1540万平方米(其中现状已建成的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规划新增居住用地建筑面积约1376万平方米),规划有幼儿园15所,小学9所,中学5所。近几年来,某市按照《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中心城区人口也在迅速增加,特别是章江新区作为某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发展迅速,外来人口迅速集聚、增加,加之新市民公寓、返迁房农民的加入,预测学校将在5年后达到拟建办学规模。根据章江新区城市发展规划,30万的人口发展规模仅有9所小学,所以学校生源市场前景广阔。只要学校能实现其既定的办学条件,达到预期的办学水平,生源是不成问题的。二、项目建设标准与规模分析1、项目建设规模的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3)《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8)70 2、建设的目标(1)建设基本思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结合章江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和学校建设规划,本着严把标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填平补齐、合理布局、提高效益的原则。(2)建设总体目标:项目建成后,使项目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将得到全面改善,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和学习生活需要,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国家标准。(3)建筑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分类指导、促进均衡;协调发展、节约资源。3、建设规模的确定根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8)第2.2.2条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表1单位:㎡项目名称基本指标12班18班24班27班30班36班45班完全小学面积合计367047735903—7002——生均面积6.85.95.5—5.2——70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表2单位:㎡项目名称规划指标12班18班24班27班30班36班45班完全小学面积合计538267148464—9689——生均面积108.37.9—7.2——根据以上国家规范和学校未来发展需要,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按全日制完全小学,建设规模在校学生1620人规模设计,共设36个班,每班学生45人。项目总用地面积27.5亩(约18308.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15.13平方米。本项目拟建一栋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为7624.23m2,一栋服务楼建筑面积为652.28m2,配建值班室,建筑面积为38.62m2,以及校园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绿化工程等。70 第四章场址选址第一节选址原则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8),学校选址应符合以下规定:1、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2、节约和效益原则,尽力做到降低建设投资,节省运行费用。3、安全的原则,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战争危害。4、注意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5、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6、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7、满足发展要求,留有发展余地。选址方案比较:根据章江新区城市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章江新区H27地块新建某南桥小学,新校址已经过多方领导和专家论证,且能满足上述选址要求,故此研究报告对选址方案不作方案比较。70 第二节场址现状一、地点与地理位置该小学的建设用地位于某市章江新区H27地块,学校建设用地二面与道路相连,北临三明路,东临寻乌路,校区场地现状地势平坦,周边环境适合做为小学校用地。二、校区土地权属类别、占地面积本项目建设用地为国有土地,总用地面积18308平方米,约27.5亩,用地呈方形。第三节建设基本条件一、地形、地貌条件本项目建设场地属某盆地、Ⅱ级阶地。拟建场地A—A、剖面西部地势较为平坦,属耕地宅基地,A—A、剖面东部地势较低为鱼塘、耕地。以拟建场地旁A点(104.00m)作基准点,用水准仪导测各孔口高程,现场地地面高程为100.10—104.00m,最大高差约3.95m。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1、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据27个钻孔的地质资料,勘察场地的岩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八个工程岩土层:(1)第一工程岩土层:素填土(Qml),褐色,黄红色,主要由粘性土夹含少许砖块等杂物组成,稍湿,松散状。厚度0.60~1.80m。根据经验,该土层物质组成不均,承载力低,压缩性高。70 (2)第二工程岩土层:淤泥质土(Qal-pl),浅褐色,灰褐色,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无光泽,湿。厚度2.00~6.50,层面高程99.10~102.35m,仅在ZK2、ZK3、ZK5、ZK6、ZK12、ZK13、ZK15、ZK16、ZK20、ZK21、ZK25、号孔钻遇该土层。根据标惯和土工试验,该土层呈软塑状,Es=2.09~3.81MPa,压缩性高。(3)第三工程岩土层:粉质粘土(Q3al-pl),棕红夹黄色,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稍湿。厚度1.9~2.60m,层面高程93.7~97.10m,仅在ZK1、ZK4、ZK7、ZK8、ZK9、ZK10、ZK11、ZK14、ZK17、ZK18、ZK19、ZK22、ZK23、ZK24、ZK26、ZK27号孔钻遇该土层。根据标惯和土工试验,该土层呈可塑状,Es=9.88~11.27MPa,压缩性中等。(4)第四工程岩土层:粉土(Q3al-pl),黄色,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慢,无光泽反应,稍湿。厚度0.30~1.40m,层面高程99.32~100.45m,钻孔ZK2、ZK3、ZK5、ZK6、ZK12、ZK13、ZK15、ZK16、ZK20、ZK21、ZK25缺失该土层。根据标惯和土工试验,该土层呈稍密状,Es=7.62~9.41MPa,压缩性中等。(5)第五工程岩土层:细砂(Q3al),黄色,粒径大于0.075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85%,较湿。厚度0.40~4.70m,层面高程98.33~99.65m。根据标惯和土工试验,该土层呈稍密状,压缩性中等;(6)第六工程岩土层:圆砾(Q3al),黄褐色,颗粒大于2mm约占总质量54%,级配良好,分选性差,含中、粗砂,呈圆形、亚圆形,母岩成份为石英石、砂岩、变质岩,湿~饱和。厚度0.40~6.00m,层面高程91.40~96.60m。钻孔ZK2、ZK3、ZK5、ZK6、ZK25缺失该土层。根据重型动力触探和土工试验,该土层呈中密状,压缩性低。(7)70 第七工程岩土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呈泥及小块状。块状结构。巨厚层构造。岩石质量基本等级为V级,无地下洞穴及软弱岩层等。厚度1.00~2.90m,层面高程91.00~94.15m。根据标惯试验,该岩层压缩性低。(8)第八工程岩土层:中风化泥质粉砂石(K2g),紫红色,呈较大块体状。岩芯呈短柱~柱状,岩芯采取率达73~85%,岩石质量指标RQD达82%左右,岩石质量基本等级为IV级,无地下洞穴及软弱岩层等。层面高程90.00~92.82m。2、地下水评价本项目勘察场地所揭露的地层内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上层滞水分布在填土层和水塘中,受大气降雨及周边生活用水的影响,水量较大;孔隙潜水则赋存在细砂层中,初见水位埋深3.30—6.70m,稳定水位埋深2.00—5.20m,水量一般,地下水的水位埋深受季节性补给和排泄的影响,水位有所变化,年变化幅度约2.00m,对人口挖孔桩基础施工有一定影响。地下水腐蚀性分析:根据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标准第12.2.1—12.2.5条分析:本项目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3、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受力层范围内无岩溶、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4、场地地震效应勘察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按国家地震区域划分图小于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小于0.05g。另按赣市规建字【2006】19号文件,某70 市中心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于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小于0.05g,场地土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5、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的评价拟建项目场地范围内及其附近无活动性断裂结构通过,区域地壳稳定。无埋藏的沟浜、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稳定性及适应性一般。综上所述,勘察场地范围内的岩土工程条件一般,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地形地貌,结合建筑物荷载结构特点,考虑技术、经济、施工周期、地区建筑经验,建议本建筑群A—A、剖面西部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选在第三工程岩土层即粉质粘土层中。本建筑群A—A、剖面东部采用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选在第六、第七工程岩土层即圆砾、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中。三、周边环境条件本项目东临五指峰路、南临章江路、西临规划的居住小区、北临锦江路。附近有中央生态公园、某中学等配套设施,场地现状地势平坦,是理想的学校用地。四、交通条件项目建设点位于章江新区,章江新区已成为某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居住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文明新区,城市道路路网四通八达。新校址两面与道路相连,交通极为便利,地理位置极佳。五、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水、电、气、通信等)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的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等均由市政公用系统提供,且已接入地块用地,可直接接入使用。70 六、施工条件学校陆上交通方便,地质条件适宜于建筑,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均已具备,具备大规模基础建设施工的便利条件。本项目建设场地采购砂石方便。其它建筑材料均可由市场购买,不存在材料供应问题。七、政策支持条件项目作为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对推广某区义务教育的范围,缓解章江新区小学入学的压力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区政府各级领导非常关心支持某南桥小学新建项目,项目的建设将享受重点服务、重点调度,享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成立了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有利于该项目的实施。70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使用合理,有利于培养人才,有利于师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建筑平面布置应结合校园总体规划,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设计既要有合理的组合平面,在选址上还要考虑该地段对学生心理发育产生的影响,并合理安排学校用地。学校平面要布局整齐、视野开阔,建筑设计要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感的目标。一、设计指导思想校园规划设计要从教育的需要出发,要富于变化和灵活性。本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力图实现以下属性目标:1、识别性:具有个性特征、易识别,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2、讯达性:便利、亲和,即可望又可及。3、愉悦性:有趣味,赋予人情味,富予幻想,自然、优美、健康、和谐、有序。4、时代性:具有时代特征,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当代的科技水平和现代感。5、多样性:功能和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充实。6、生态性:尊重自主,尊重历史,保护生态。二、设计原则本项目建筑设计坚持70 人性化原则、内外沟通、功能互补的原则、地方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力求把南桥小学设计成环境优美、设备齐全、高档次、高品位的一流校园。第二节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一、设计理念1、教学空间灵活、生活场所温馨、运动区域方便,整个校园舒适、安全。2、建筑物布置紧凑、造型整体协调。3、充分体现绿色校园设计概念,本着立体平面、软硬覆盖、乔灌高低、庭院景点和花草树木结合方针,实现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优美环境的校园。二、整体风格学校在整体规划设计中,既能传承某的本土文化,还要关注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强调素质教育的特点,同时考虑到生态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真正体现出新校区建设的三大特色:个性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实现学校的现代化。1、个性校园:主要体现内在文化特色,在新校区建设中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内涵,通过对小学教育建筑的内涵和某本土文化的挖掘,融入在新校区规划建设中,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2、生态校园:主要体现出校园建筑的风格特色,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校园内尽量多的设计园林空间,保留和人工种植绿化,尽最大可能体现新校区的原生态环境,让学生和自然零距离接触。3、数字校园:70 主要体现现代教育的需求,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使校园内管理和教育、教学手段,高度现代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三、总体规划设计合理的功能分区,不同功能的界定,有机成长的校园。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校园主入口连接寻乌路,为人流出入口,入口离城市道路红线交叉口距离大于70米;次入口连接三明路,为车流出入口。依据用块形状方整、正南朝北的现状条件,在取得较好内部积极空间的同时,主要建筑均正南北朝向布置,形成若干个开放与半封闭的庭院式。进入主校门为庭院式的入口广场,人群在此处得以有序的分流:由入口广场到达教学楼的路线为步行系统,主大门进校园穿过综合楼到达体育活动区边界和后勤服务区,整个校院道路系统合理,方便快捷。1、规划结构本方案规划结构“二轴二区”:(1)二轴——联系轴:东面主入口为规划主轴线,北面次入口为规划次轴线,以中心景观为连接点将整个校区分为二区。(2)二区——教学区和非教学区:以北面次入口为规划的次轴线将学校分为两个区,即教学区和非教学区,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功能分区明确,教学与非教学之间互不干扰而又紧密相连的校园系统。2、功能分区校园内部道路系统把整个校园分为四大功能分区:教学行政区、后勤服务区、体育活动区和中心绿化区。(1)教学行政区:位于校园中部核心位置,位置合理、交通便利。由两栋教学楼及行政综合楼组成入口广场。通过连廊和庭院把教学楼、70 辅助教学楼和行政办公楼形成既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整体建筑。(2)后勤服务区:位于校园西北角,由教工食堂合教工休息用房组成。与校园主车道相邻,可直通次入口。(3)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西南面,设有200米跑道运动场一个、2个室外篮球场、2个室外羽毛球场。整个运动区与教学行政区和后勤生活区功能分区明晰,互不影响。(4)校园绿化区:位于校园东北部,设置绿化花园,种植四季常青树木与鲜花,配置雕塑等环境小品,在校园中心形成一个绿色生态公园,成为校园课余公享绿色生态核,是校园内最重要的公享生态空间。3、道路交通系统(1)设计原则:人车分流,步行优先,使校园更具人性化。(2)车行:车行系统在本规划中做为一整体系统来设计,校园中设计了完善的车行主环路,高效快捷的联系各区,同时车辆在各区外围通过尽端式支路可进入各区建筑,避免机动车对各区步行系统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3)人行:在学校校内留有大片安全步行区,各功能组团通过步行区,建立各功能区的步行联系。(4)停车场:校园内机动车停放分为两块停放。在校园南侧设置了少量的机动车停车位,以满足教室停车的需求;在综合楼架空层设置了另一个机动车停车位,学校有机动车停车位共56个;在对外联系紧密的教学楼布置自行车车位。4、景观绿化系统校园通过轴线强调了秩序的空间。各空间内部通过各种景观、环境及绿化的组合,使学校既强调主导的铁序又丰富了多变的空间。70 绿地呼应轴线及建筑轮廓,强调点、线、面的组合。绿化、树木、铺地的搭配。既有成片的绿地,又有纵深方向的绿化体系穿针引线,同时又不泛小品景观点缀其中并设置供休息的内廷院,形成以人为本的生态园林绿化。5、集中人流规划上课时:学生通过入口广场进入教学楼;下课时:教学楼分别设有主要出入口,一层外廊式设计有利于学生向不同方向疏散;就餐时:学生食堂设在教学楼西北角,方便学生集中就餐。6、日照分析建筑主要房间朝南北向布置,有利于建筑日照和通风,可降低建筑能耗。教学楼教室和实验室南北开窗,外廊布置在北侧利用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冬季有利于日照。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h。7、消防设计校内有大于4米的环形消防车道,超过25米宽度的内庭院也设计有消防车道,保证消防车能达到每栋建筑下面。各建筑均有足够的疏散口满足各个防火分区。第三节建筑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1、《城镇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2、《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8);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0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JGJ50-200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7、《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等相关学校民用建筑设计规范;8、业主提供的规划设计任务书。二、建筑设计总体构思建筑设计着重要表达的是一个教授知识,培育人才,传承文化的载体,设计重运用现代的技术,多种的设计手法,把一个富有学校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学校建筑形象表达出来。三、建筑主要建设指标分析根据建标【2002】102号精神,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的构成、规划建筑面积指标采用的基本参数、各项校舍建设的内容等均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序号完全小学36个班校舍建设标准本项目实际指标1生均占地面积为12㎡/人生均12.1㎡/人2建筑容积率≤0.8建筑容积率0.443校舍生均建筑面积基本指标5.2㎡/人生均5.3㎡/人4生均绿地面积0.5㎡/人生均4.5㎡/人5普通教室生均使用面积1.36㎡/人生均1.45㎡/人6普通教室使用面积≥61㎡本项目66.3㎡7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基本标准446平方米本项目460平方米9200m跑道标准田径场1个1个从以上指标分析可知,本工程的规划建设的各个主要指标均能满足城市普通中小学学校建设要求,规划科学合理。四、建筑设计70 1、功能设计内容:新建一栋教学综合楼(含行政办公、实验室、多功能教室),一栋服务楼及两个校门建筑。(1)教学综合楼:教学综合大楼为校园主体建筑,以连廊形式将实验楼、行政楼和教学楼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两个庭院。通过主题连廊的穿插,形成校园的“大堂”和“客厅”的功能。(2)服务楼:服务楼位于教学综合大楼西北侧,在平面上设计成一字型,由教工餐厅和教师周转房组成,可满足90人用餐,及30位教师午休周转的要求。2、造型设计:造型设计以简约为主题,属现代风格,但又不属于时尚的范畴。在强调平面功能的同时,尽量避免过多的装饰,以现代高新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寻求建筑造型艺术上的创新与传统文化内涵及符号的巧妙结合。通过对屋面、墙面、门窗的不同材质,色彩,肌理的变化,形成朴实、简练,多样统一的建筑总体风格。在立面设计中充分重视入口门厅、连廊及空调板等细部设计。特别是结合平面,合理设置空调板与雨水管等的位置,减少其对建筑立面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其成为建筑的有机部分。建筑外墙色彩以自然柔和的中性偏暖色系列为主,给人以亲切感和家的感觉。主体通过对楼梯间、走廊外墙构件等细腻而又不琐碎的处理,表达健康时尚而不失典雅的气质。群体上通过不同单体的位置的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体形象。五、竖向交通设计分别在各建筑单体出入口附近设置楼梯间和疏散楼梯70 ,既满足建筑内部垂直方向上的交通联系的需要,又有利于防火疏散。第四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50009-20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版)GB50011-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二、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三、抗震设防要求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位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0.35s,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四、荷载取值1、70 竖向荷载:恒重(自重、设备重)根据构件和装修尺寸及材料重量直接计算。2、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见下表):项次类别标准值(KN/M2)准永久值系数1教室、实验室、阅览室、会议室2.00.42办公室、宿舍2.00.43食堂、餐厅2.50.54书库、储藏室5.00.85厨房(餐厅的)4.00.76浴室、厕所、洗室2.50.57走廊、门厅、楼梯2.50.58阳台3.50.59上人屋面2.0010不上人屋面0.50.43、风荷载:基本风压取值0.30KN/m2。4、雪荷载:基本雪压取值0.3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风区Ⅲ。五、结构体系选择和结构布置竖向承重体系: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平面布置,立体面型及施工条件,推荐教学楼、行政办公楼、食堂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楼板体系:教学楼、行政楼、食堂等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有梁板肋型楼板,其最小厚度不小于100mm。六、基础设计根据拟建场地岩土层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基础型式建议如下:1、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场地平整后,对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70 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④埋深较浅的部位,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人工开挖方式进行施工,施工噪音小,无振动,不挤土,基槽底清渣干净,造价相对较低,可大面积的铺开工作,提高工程进度。建议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④为持力层。基础底部进入持力层浅部即可。2、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场地平整后,对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④埋深较深的部位,建议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持力层建议选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③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④,桩端进入持力层1倍桩径以上且不小于1.00米。该桩施工噪音小,无振动,不挤土,桩底清渣干净,桩身强度高,造价相对较低,可大面积的普开工作,提高工程进度。若采用人工挖孔桩方案进行施工,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做好护壁防塌、防渗、排水工作,注意施工安全,基础开挖好后要清干积水并及时验槽浇筑砼。七、主要建筑材料梁、板、柱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梁、柱箍筋采用HPB235、HPB335级钢筋。梁、板、柱、基础混泥土强度等级为C30,圈梁及构造柱为C20。砌体结构与材料:M10空心砌块或空心砖,混合砂浆M7.5、M5.0,水泥砂浆M7.5、M5.0。70 第五节给排水及消防设计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办学规模为1620人,占地27.5亩,总建筑面积8319m2,由综合教学楼、服务楼等单体组成。市政DN300给水管网已铺设至项目地块,接入给水管,用于生活和消防用水。雨污水采用分流排放,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二、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建筑方提供的市政资料以及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图纸。三、给排水设计方案1、给水系统设计方案:(1)水源:分别从寻乌路及三明路市政给水管分两路引入基地,引入管管径DN150,并在基地内成环,供生活及消防用水。(2)用水量计算:教职工、学生人均按60升/人.天估算,地面及绿化用水按2L/次.M2估算,不可遇见水量按总水量的5%估算。70 学校最高日用水量估算项目名称标准数量用水时间时变化系数日用水量学生、教师用水60L/D.CAP1710人81102.6立方米/D绿地用水7320平方米,2L/次.M215立方米/D未遇见水量用水量5%5.9立方米/D则学校最高日用水量123.5m3/d。市政自来水管网可以满足校园供水量和水压要求。(3)给水系统及管材:学校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给水系统,进水总管采用DN150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管径小于或等于DN100用套丝丝接,大于DN100采用卡箍沟槽式连接,与其相配的阀门等用丝接法兰连接,管材防锈、防腐按有关规范执行。给水管埋深为1.0米。2、排水系统设计方案(1)污水系统该工程日排污量按给水量90%计,约为111m3/d。采用雨、污分流制,各幢建筑的生活污水排出室外后,汇集校区内污水干管,然后排到章江路市政污水管。(2)室外排水及雨水系统室外场地雨水设计重现期P取1年,当地暴雨强度公式为q=3173(1+0.56gp)(L/s-ha)(t+10)U.19径流系数取0.6。室内雨水系统独立设置,室外雨、污分流。雨水排放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及地面雨水经小区内的室外雨水管网收集后分别排入寻乌路及三明路市政雨水管。管道沿校园内道路敷设,并沿管道路线设置雨水口和雨水检查井,雨水口和检查井均设沉沙池。70 3、生活热水供应在校住宿教师宿舍内设置电热水器,以作生活热水供应;饮用热水采用电开水器制备,最大小时开水供应量约为10m3,在每个开水间各设6KW电开水器一台。四、消防系统设计方案1、消防用水量(按最大一栋建筑物计)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0L/S自动喷淋系统用水量:20L/S2、消火系统设计室外消防栓系统。根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本工程室外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一次计,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采用环状管网供水,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给水管,并在工程四周形成环状。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布置间距不超过120m,并在水泵接合器附近增设室外消火栓。室外消防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丝网架塑料复合管。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室内消火栓布置间距不超过30米,并保证室内任何部位均有两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消防水泵及屋顶水箱联合供水,火灾初期由屋顶水箱供水,火灾后期由消火栓泵供水。消火栓泵设于消防泵房内。消火栓泵从消防水池吸水,由设于每个消火栓箱内的远距离启泵按钮控制启动。屋顶水箱储存消防用水18m3。消防泵房内设置216m3消防水池一个。该系统竖向不分区,共设一套水泵接合器。五、减振防噪及管材选用1、减振防噪70 生活及消防水泵均设减振台座,水泵进出水管均设不锈钢金属软管。2、管材选用(1)室内管道生活给水干管及生活水泵出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DN<100mm丝接;DN≥100mm法兰连接。生活给水支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热水干管采用钢塑复合管DN<100mm丝接;DN≥100mm法兰连接。生活给水支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承插粘接。雨水管采用HDPE雨水管,热熔连接。消火栓及自动喷淋给水管均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丝接;DN≥100mm沟槽式管接头连接。消防排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2)室外管道给水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承插橡胶密封粘接。消防管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承插橡胶密封粘接。排水及雨水管采用FRPP模压排水管,弹性密封橡胶圈承插连接。70 第六节强电设计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4、《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8、建筑专业提供的本工程用电部门名称、建筑面积及部分单体的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二、设计范围建筑物内的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配电线路、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等,以及凡涉及环境、特殊工艺与装修在今后发展的所需预留的相关电源。三、供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本工程为多层建筑,最高电力负荷等级为二级,具体负荷分级如下:序号负荷级别电力负荷名称供电电源系统1二级1、消防控制室电源;2、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3、保安系统电源:4、电话机房、网络机房电源。双回路供电在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处自动切换;同时采用UPS(EPS)保证不间断供电。1、消防用电设备: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消;3、排污泵;4、体育设施用电。双回路供电在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处自动切换。2三级除二级负荷以外的其它负荷。单回路供电。70 2、负荷估算用电负荷估算:本报告根据用电性质和规模,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电力负荷指标法:各栋建筑用电负荷按80W/m²计。本工程总计算负荷约为660KW,设计变压器总装机容量1000KVA。用电性质建筑面积(m²²)用电指标(W/m²)变化系数规划用电负荷(kW)各栋建筑8319800.8533景观照明及其它50合计5833、供电方式:电源接寻乌路市政电网,经次入口附近的室外箱式变压器(箱站1×800KVA)供学校内用电负荷。经服务楼底层的配电房以380/220V三相四线电缆直接埋地敷设,供至各幢楼的分电表箱。电缆埋深为1.3米。四、低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网络采用树干式、放射式相结合方式。校园内各建筑单体采用380/220V低压供电,电源从服务楼底层的配电房以380/220V三相四线电缆引出,采用YJV交联聚乙烯电缆直埋或电缆桥架敷设到各栋建筑的一层配电间,各栋建筑的电源引入处应设电源总切断装置,除首层设电源总切断装置外,各层应分别设电源切断装置。配电系统支路的划分宜按以下原则:(1)教学用房和非教学用房的照明线路应分设不同支路。(2)门厅、走道、楼梯照明线路应设单独支路。(3)教学用房照明线路支路,控制范围不宜过大,以二至三个教室为宜。70 (4)教室内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设不同的支路。(5)各实验室内教学用电应设专用线路,电源侧应设有切断、保护措施的配电装置。五、照明系统1、照明种类: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和景观照明。2、照明电源:电压为380/220V,三相四线制。3、照明标准:序号场所照度lx序号场所照度lx1教室1508食堂1502实验室2009变配电室2003多媒体教室20010弱电机房2004办公室15011设备机房1005会议室20012体育操场1006阅览室20013走廊207美术教室2004、灯具、光源:办公室、教室设高效节能格栅荧光灯具,配置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大于0.90,显色指数(Ra)大于80,色温为4000k。走廊内照明采用紧凑型节能筒灯。室外操场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功率因数大于0.85。设备机房采用控照式日光灯,功率因数大于0.90。沿校园主干道敷设多孔电力管沟,主次干路路灯单侧设施,间距为25米。5、照明控制:体育操场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教室、办公室、实验室、走廊等照明现场控制。六、防雷接地70 1、本工程采用TN-S接地系统。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采用共同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对于电子设备电源采用三级浪涌保护,对于插座供电的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一切用电设备的不带电金属设备外壳均与PE线可靠连接。2、根据江西地区雷暴日数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有关公式计算并根据GB50057-94条款2.0.3/八,本建筑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设计防雷系统。3、采用桩基、柱、板等钢筋作为接地装置。第七节弱电设计一、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暖通及给排水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2、建设方提出的设计要求及相关的设计资料。3、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95-200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二、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内容:1、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70 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3、校园广播系统;三、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由市电信局域线缆穿管引至机房,室内通信配线线路采用综合布线形式,电话出线口采用RJ45插座。从当地网络系统引来网络光缆,进入学校机房。系统实行统一网络管理,统一网络监控的原则。通信协议采用千兆以太网标准,并具有多种协议的支持能力。网络骨干可采用以太网技术,主干数据传输速率应不小于1000M,100M到桌面。并在各层的弱电间内设置网络设备配线箱,配线线路采用综合布线形式,网络出线口采用RJ45插座。各设备用房均设置一个数据终端,以作日后备用,其他数据网络的终端个数和位置均由用户根据需要确定。网络线缆采用超五类非屏蔽线沿封闭型金属线槽、穿管敷设引至个终端。四、安全技术防范系统1、本工程的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应用于校园的公共安全防护,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组成,采用组合式安全管理系统。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主机房推荐设于办公楼首层安保中心。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在学校大门,周界围墙,校内主要道路,以及办公楼、图书馆的各出入口和各层走道内均设闭路监视摄像机,共约100台。(2)所有摄像机的电源,均由主机供给。主机自带UPS电源,工作时间≥20min。(3)摄像机采用CCD电荷耦合式摄像机,带自动增益控制、逆光补偿、电子高亮度控制等。重要场所摄像机带入侵探测器、声音监测、容貌识别功能。70 (4)中心主机系统采用全矩阵系统,所有视频信号可手动/自动切换。(5)所有摄像点能同时录像,录像选用10台数字硬盘录像机,容量不低于动态录像储存一个月的空间,配光盘刻录机。系统配置2台21"黑白监视器,8台21"彩色监视器,1台42"等离子监视器。监视器应专用监视器。4、出入口控制系统在重要部位设置门禁控制点,实现对这些场所进出口的进出控制。系统通过安装门磁开关、电子门锁及读卡器等控制装置,由安保中心统一监控,系统能够对各通道口的位置、通行对象及通行时间等实时进行控制或设定程序进行控制。5、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探测报警系统采用对重要部位及周界地区进行保护,同时将信号传送至安防控制中心,使安防人员能及时的获得发生事故的信息。校园周界围墙、计算机房、财务室、重要区域、各弱电机房等重要部位采用吸顶式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声音复核装置,门、窗加设磁控开关。6、电子巡查系统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根据需要在重要区域部位设置电子巡查点,系统对巡查路线、巡查电、巡查时间进行设定和记录。7、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设在安防中心内,由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构成,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五、校园广播系统70 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和操场等应根据使用需要,分别设置广播支路和扬声器。播音系统中兼作播送作息音响信号的扬声器应设置在教学楼的走道、校内学生活动的场所。系统具有区域划分和紧急广播优先的设定功能,并能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有线广播的功放设备选用定电压(100V)输出,要求从功放设备的输出端至线路上最远的用户扬声器的线路衰耗不大于1dB(1000Hz时)。线缆采用铜芯塑料绞合线穿管敷设,广播线路的采用及敷设方式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有关规定。六、外线敷设弱电电缆敷设于排管内,排管采用波纹管,穿越道路部分用混凝土进行包封。敷设电缆排管时,电缆排管向工作井侧应有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埋深不小于0.8米。第八节暖通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B50189-2005)4、《民用建筑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GBJ50045-95)5、其他一些可适用的规范、规程、标准等及业主、建筑专业所提资料。二、设计范围70 序号名称设计范围1教学楼通风,预留分体空调2多功能教室通风,预留分体空调3行政楼变频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4食堂排风系统5会议厅、厕所间排风系统6各建筑防、排烟系统三、室内外空气设计计算参数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空调通风采暖大气压力平均风速夏季干球温度35.4ºC温度33ºC990.9hPa1.7m/s湿球温度26.9ºC冬季干球温度0ºC温度0ºC温度8ºC1008.3hPa2.1m/s相对湿度75%2、室内空气计算参数房间名称夏季冬季新风量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m3/h•人)教室26-2845-6516-18>4020会议厅26-28<6516-18>4020餐厅24-2755-6518-22>4025四、系统空调设计根据校方的具体要求和需要设置空调,部分建筑考虑到建筑立面的需要,建议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其他需要设置空调的建筑可采用风冷分体空调器。五、通风及防排烟系统1、通风系统(1)实验室按照工艺要求设置相应的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2)其他用房的通风量根据以下原则确定:70 Ⅰ、卫生间、茶水间,10~15次/时换气;Ⅱ、变电间按设备发热量;Ⅲ、高、低压配电间,5~15次/时换气;Ⅳ、水泵房、热交换器室,5次/时;2、防、排烟系统(1)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的防排烟方式;(2)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和面积超过300㎡的地上房间均设防排烟系统;(3)进、出空调机房和重要房间的送回风管上设70ºC熔断的防火调节阀;(4)风管穿沉降缝出设软接头,并在沉降缝两侧设置70ºC熔断的防火调节阀;六、注意事项1、要充分评估通风、空调设备的噪声与振动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消声、隔振措施,使之达到国家或当地有关标准。2、排风系统的排出口位置避免在人员逗留区,并要通过稀释或净化达到排放标准。3、空调通风系统中的各设备均要选择效率高、能耗小的产品。70 第六章节能和节水方案加强节能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开展节能工作对整个社会开展节能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学校的重要一项工作。因此,本项目建设必须遵循资源节约的原则,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资源节约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资源节约工作。一、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建设部计资源[1997]2542号《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评估的规定》;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04;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等设计规范标准。二、节能措施1、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线路的长度,应采用低损耗、高效率的变压器。2、由两路进线供电的系统,宜采用两路电源同时运行的方案,以减少正常运行时的线路损耗。4、配电设计时应使三相负荷达到平衡,必要时可采用移相平衡法或容抗平衡法来改善系统的平衡性。5、电力干线的最大工作压降应不大于2%,分支线路的最大工作压降应不大于3%。70 6、各室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有日照时不开灯;优先采用荧光灯和高效的气体放电灯,并配用电子整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减少和避免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设备处于长时间待机。7、走廊等公共区域的照明应采用时间控制。8、道路和景观照明应采用时间控制或光控系统。9、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场所应采用分区控制的开关,各分区的面积不宜大于250平方米。10、学生教室照明要制订开灯关灯制度,防止发生无人关灯现象;食堂用电要有人管理,讲究节约用电。11、使用空调时,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12、建筑围护结构主要节能措施:(1)屋顶采用倒置式防水,保温材料采用挤塑聚苯板;(2)外墙采用内保温浆料薄抹灰系统,保温材料采用玻化微珠保温浆料;(3)建筑外窗及阳台门均采用铝合金框料,玻璃为普通中空玻璃;(4)建筑外门采用节能外门。三、节水措施1、采用节水型施工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无效消耗。2、选用质量高、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要选择质量好的开关、水管等,以免造成水资源流失。3、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无效损耗。70 4、安装工程实施中保证给排水线路工程质量,防止跑、冒、滴、漏等,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杜绝水量流失。5、合理使用施工用水,严格控制长流水,要经常检查水管和阀门泄漏。6、积极开展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所有单元均安装计量表,便于管理和考核。7、节约绿化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可能使用废水养护绿地。8、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洗手不要放大水。爱护卫生洁具离开厕所前关掉水源。70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项目场址环境现状一、环境现状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建设用地位于章江新区H27地块,东临寻乌路,北靠三明路。用地现状主要为水田,地块南部、西部原有一些村民居住建筑,现已拆除;地势较为平坦,与规划的两条城市生活性道路相邻,交通便利。项目范围内地质结构良好;没有污染源,周边无电子游戏等场所,环境较好。因此新校区环境影响较小,环保指标符合办学要求。二、环境绿化校园绿化就是营造一种人化的自然,使校区周边特有的山水景观融入校园。规划尽可能保留或移植中校址区域内的树木,将其集中成林,而人工环境中的绿化种植则以整齐高大乔木林结合低矮的花灌木和平整的草坪、草坡等,使得整体的绿化空间富有粗狂和精致的强烈对比,气韵生动的节奏变化。在植物种类选择上,还可以选择一些当地的特色树种,力求使得校园与周边社区的绿化环境融为一个整体。校区内前庭广场、中央庭园、教学区、生活区通过绿化景观林荫道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整体的绿化系统。在大尺度的连续生态绿化空间中,营造宜人尺度的局部绿化环境,使之更好地与校园生活相契合。70 第二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地点无大面积的水系和森林资源,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道,对水资源不会造成破坏。本项目的建设,对建设地点不存在水土破坏,遵循尊重自然的设计原则,建成后裸露土地进行绿化,种植花草、美化环境,将能显著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大气影响和噪声。对大气影响主要是粉尘污染(主要产生于灰土拌合和施工材料运输及土方运输);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项目建成运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校师生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垃圾和污水、废水、粪便,以及厨房洗涮、废水、油烟等。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环保措施1、施工期废气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期间的料堆、土堆等应加防起尘的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要采用防止散落和尘土飞扬的措施;工地周围用围墙或防护板围护,减少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2)保持出入口的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车轮滚动引起的扬尘。并尽量减缓行驶速度;(3)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素质,提倡文明施工。70 2、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措施:(1)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各施工阶段噪声限值的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高噪声施工尽可能安排在昼间时段,如需夜间施工,须提前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或批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进行;(2)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噪声源,如搅拌机(车)、临时加工车间、建筑料场等相对集中,并尽可能布置于远离周边声敏感点处;(3)工地周围设立围护;(4)规定运输车辆出入路线,尽量避开居民区。3、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期工地废弃物应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组织清运,以避免大雨时被地面径流冲入下水道,流入水体;(2)施工现场要严格规定排水去向,或安排简易排水管道,严禁污水遍地横流;(3)严禁将施工泥浆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排水不畅而导致周围地区积水内涝。4、施工期清洁生产与综合污染防治对策:(1)用先进的施工技术;(2)加强施工管理;(3)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方案;(4)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5)采用优质、环保型的工程材料。在施工时,积极采用这5种对策,可将施工造成的影响减少并限定到较小范围内。二、营运期环保措施校区建设项目属文教类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没有重大污染源。项目建成后营运期环境影响主要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主要环保措施有:1、每天排出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由专人定时清扫,生活垃圾,袋装垃圾集中收贮放到学校的垃圾转运站,简单处理并进行压缩后。然后运往城市垃圾场,减轻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影响。生活污水、粪便经过化粪池处理后,要达到排放标准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2、70 绿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隔离粉尘、净化空气、阻隔噪声,还可以美化环境。校园绿化以人为本,为师生创造提供一个学习、休息、休闲、娱乐的活动环境。既要结合场地和环境要求,彰显其个性和特色,实现原创性、生态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又要满足景观效果,给生活空间带来生机与活力,营造艺术景区的韵律和节奏。建设单位在保证绿化率的同时,在局部上要注重不同的绿化系统规划,在细节上应当与建筑风格、空间格局、道路交通、城市规划等相匹配,尽量营造一个高质量的人与自然融洽、协调共存的生态环境。3、工程建成投产后,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工作,定期对环保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定期对污水、废弃物、噪声污染点进行监测。70 第八章卫生防疫与安全保护第一节卫生防疫1、学校选址、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并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2、教室、办公室设置室内水冲式厕所,采用蹲式瓷砖大便槽,配备陶瓷洗手盆和水磨石污水池。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3、学校应当建立卫生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食堂卫生的管理。4、学校应当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办好学生膳食,加强营养指导。5、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应当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防止发生伤害事故。6、校园和教室要派专人清扫,保持校园与教室的清洁。7、教室的通风和采光设计不得低于规范要求,避免近视和其他因光线造成的眼病。学校指派卫生人员专管。8、发现传染病时必须及时隔离,并且采取防疫措施。9、开设卫生防疫讲座,普及防疫方法。10、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素质。第二节安全保护70 1、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建立健全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建立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精神,切实加强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认真做好教育行业防范和风险转移工作,全面启动校(园)方责任险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参保学平险。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工作网络,落实安全工作职责。做好校舍安全检查,防止各类校舍安全事故发生。实好学校饮食卫生、用电、防火、防爆、防盗、道路交通、集体活动等方面的安全工作措施,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防止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2、总图布置按防火规范设计防火道、疏散通道;教室、办公室设置防火设施,防火楼梯。3、体育课要求任课教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伤残。4、后勤部门应及时发现学校设施、房屋出现的危险隐患,做出处理。5、教室采用有防护措施的灯具和消防器材。6、校园、教室必须设置防火及其他紧急情况的疏通指导图和防火及处理其他紧急情况的宣传画。7、学校必须按规范做好卫生防疫和安全措施,以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70 第九章项目建设管理一、项目建设组织管理1、某区人民政府。本项目建设首先由某区人民政府全面领导和协调,并成立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前期工作中政府应该履行的行政服务功能及管理,承担投入资本进行担保的责任,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予以解决。2、某区教育局。领导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更好地完成新校区建设工程,协助区政府对工程建设抓好监督和落实,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3、某中心小学。是“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项目法人单位,对工程建设负全面责任,主要工作重点是完成新校区建设规划,落实建设资金,管理新校区基础设施及各功能建筑的建设,并做好项目完善、投资管理工作。4、项目组织管理形式图示区教育局新校区建设筹建处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职中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章贡区人民政府项合水南中心小学70 二、工程建设管理1、某区某南桥小学的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对项目可研和规划设计等工作,均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业绩的单位进行,并按国家规定的程序组织评审和报批。2、某区某南桥小学所有工程项目建设,均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并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行政领导人责任制。工程质量终身制,项目工程质量的行政领导责任人,项目法定代表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法定代表人,都要按各自的职责对其经手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70 第十章项目实施方案第一节项目实施进度一、建设工期确定根据国家建设工程工期定额及本次可研确定的建设规模和建筑方案,本着合理安排建设工期的原则,项目建设工期确定为1年(2012年3月~2013年2月)。项目建设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防止进度拖延造成影响学校开学时间。二、实施进度计划安排具体工作时间安排如下:前期工作1个月;勘察设计1个月;施工招投标1个月;土建、安装工程施工9个月;分阶段建设、滚动施工、分部验收,2013年2月底全部工程完成后进行整体工程竣工验收,并正式交付使用。三、工程进度安排表项目工程进度安排表年份项目2012年2013年3456~78~910111212前期工作勘探设计施工招投标建安施工配套工程竣工验收70 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一、项目建设工期短,任务重,工程建设中应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单位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本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按《建筑法》及有关建筑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二、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和建设、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三、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勘察设计任务,应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合同进行勘察设计,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制度。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按国家相关规定报所在地有关部门审查。经审批的工程设计文件(含方案设计)不得擅自更改。确因功能需要变更设计的项目,需报请原审批部门批准。四、施工单位要接受质监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对每道工序都要按质量要求,确定施工工序,并对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五、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实行招标、议标方式,确保仪器质优、价格合理,各部门、各单位统一协调、各司其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强化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六、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对工程进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确保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70 第十一章招投标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第9号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特制订本项目招标方案。一、招标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3、七部委联合发布《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4、《江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规模标准规定》二、招标工作原则根据项目管理必须实行“四制”的要求,建设工程的施工、设计、监理、设备采购单位的选定必须依法进行招标,择优选定中标单位。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应委托有招标代理资质的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的评标由建设单位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专家库抽取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建设项目中标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擅自转包或违法分包的,依法取消中标资格。三、招标范围70 《江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规模标准规定》第二条规定《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第五条至第九条规定范围内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1、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项目50万元人民币或者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2、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3、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4、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根据以上条款及项目估算,本项目的招标范围为施工、设备购置、勘察设计、监理。四、招标方式按照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要求,结合该项目特点,拟采用以下招标方式;建筑设计采用公开招标,进行资格预审;全部工程施工采用公开招标,进行资格预审;工程施工监理采用公开招标,进行资格预审;五、招标基本情况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主要设备、材料等采购活动,拟采用的招标组织形式、方式详见招标基本情况表:70 招标基本情况表项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39.4建安工程√√√1225.89工程监理√√√23.64设备购置√√350情况说明:单位盖章:年月日70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一节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依据1、土建工程:(1)《江西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04年;(2)《江西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2004年;(3)《江西省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2004年;(4)《江西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2004年;(5)《江西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2004年;(6)《江西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单位估价表》2004年;(7)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8)某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及相关资料;(9)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2、其他费用的取费标准:各种税费按某市目前的取费标准计取。(1)建设单位管理费根据财政部财经(2002)394号文规定,按0.95%计取。(2)70 前期工作咨询费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计取,取总投资的0.35%。(3)工程建设监理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的相关规定计取。(4)工程勘察设计费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规定,按综合费率2.5%计取。(5)工程招投标费根据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标准,按建筑工程费的0.2%计取。(6)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之和的5%计取。二、投资估算1、建设投资费用组成本期项目投资估算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土地征用、土建及装饰工程(含水电、消防等)、道路及停车场等、绿化、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及其它费用、预备费等。2、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3303元。其中:建安工程1902万元、教学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350万元,其他费用894万元(含土地征用费用770万元),预备费157万元。具体详见总投资估算表(概算法)。总投资估算表(概算法)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计算单位数量土建及装饰单价(元)土建及装饰费用(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万元)其他费用(万元)总价(万元)一工程费用1901.73350.002251.73(一)建安工程1901.731901.731教学综合楼m27630.001500.001144.501144.502服务楼m2650.001460.0094.9094.903主校门m225.0025.0025.0070 4辅校门m214.0012.0012.008给排水工程m28319.00120.0099.8399.839供电工程m28319.00120.0099.8399.8310综合运动场块1230万元/个230.00230.0011羽毛球场个25万元/个10.0010.0012篮球场个224万元/个48.0048.0012道路m23850.00185.0071.2371.2314广场m21030.00160.0016.4816.4815停车场m2400.00160.006.406.4016校园围墙m520.00500.0026.0026.0017绿地面积m27320.0024.0017.5717.57(二)教学设备及安装费用350.00350.00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93.851建设用地费用亩27.5028万元/亩770.002建设单位管理费财政部财经(2002)394号文,取工程费用的0.95%21.3921.393前期工作费国家计委计价格[1999]1283号,工程费用的0.35%7.887.884工程监理费发改价格[2007]670号33.7833.78按建筑工程费的1.5%计取5工程勘察设计费《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56.2956.29按建筑工程费用2.5%6招标代理费《工程招标代理收费标准》,按建筑工程费的0.2%计取4.504.50合计(一+二)3145.57三预备费(一+二)×5%157.28项目总投资330370 主要教学设备投资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万元)金额1现代教学设施901.1多媒体教室台、套235701.2语音室台、套210202实验教学器材733文体器材914课桌、凳套1350200元/套275图书册135004元/册5.46锅炉炊具等套220407其他必须设施23.68合计350第二节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3303万元,本项目投资全部由区财政予以统筹安排解决。70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价本项目为教育设施项目,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民生工程,是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的社会事业项目。该项目属于义务教育范围的社会事业项目,是为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服务的,是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无经济效益,不作财务评价,只作社会效益评价。一、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研究内容包括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社会事业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应是评价项目满足各种社会发展目标的程度。由于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对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此本项目社会评价中重点是评价项目建设对当地所在地人群教育水平、教育规划、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1、对所在地区人群教育水平的影响本项目为某区某南桥小学新建工程,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子女渴求就近接受优质教育、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需要,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办人民满意教育,办理想教育的需要,是某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发展、关注教育的重大举措。同时为学校服务地区的学龄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使人们获得优质的基础性教育,全面提升人们的教育水平。项目的建设对当地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70 2、对所在地区教育规划的影响无论是《某区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新改扩建工程五年规划》(2009-2011年)、《某市特大城市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教育),还是《某区2009-2015年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项目建设规划》、《某市某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2009-2011年),都对未来五年的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位供给,改善教学环境是规划中要求完成的任务。本项目是实现教育规划的重要举措之一。3、对所在地区基础设施的影响小学是一个地方的教育基础设施,它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应该做到与当地学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相一致,这样才能适应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本项目建成后将促进章江新区完全小学布局调整,加快薄弱学校的建设步伐。将通过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了章江新区小学学校总容量,使章江新区小学学校布局更趋合理,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城区人口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城镇小学生巩固率、入学率,提高所在地的教育服务容量,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的配置,促进某区基础教育健康、均衡发展。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项目是公益性事业,因此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当地群众的支持,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适应项目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70 社会适应性分析表序号社会因素适应程度说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建议一不同利益群体1所在地社区居民适应解决居民子女上学问题2项目建设所增加服务的学生很适应学生得到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二当地组织机构1地方教育部门很适应有利于落实教育发展政策,实现教育发展规划2乡、镇很适应得到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当地教育设施水平三当地技术文化条件可以问题:师资力量跟不上学校发展规模。建议:提前做好计划。可面向市、省或更广泛地区进行招聘三、社会评价结论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搞好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项目,符合某市“十二五”规划。它的建设不仅缓解了章江新区教育资源紧缺矛盾、提升新城区教育规模和档次,能方便新区居民子女的就学,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而且能拉动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某市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学生及家庭都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正面效应,社会效益显著。本项目建成后将加快章江新区小学网点布局调整,扩大章江新区学生容量,缓解章江新区小学入学压力。本项目的建设为所在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并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为学生将来接受中等及高等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70 第十四章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一节项目实施的建议1、切实组建好一支强有力的项目建设领导班子和管理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实行法人责任制。2、加强与和其他投资方的联系与协调,确保项目与项目外所有的配套条件的落实。3、切实贯彻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实行的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4、提高对项目建设投资成本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优化设计方案,降低投资成本。第二节项目研究结论加快城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对于提升城镇形象、改善城镇功能,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章江新区完全小学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为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的传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符合某市建设发展规划要求,符合某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将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改善当地办学条件,满足某市人口日益增长对文化教育的需要。70 一、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教育产业政策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产业政策。保障了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二、建设规模适宜,设计理念合理本项目建设规模,投资规模组成合理,能够适应章江新区小学生的入学需求。校内建筑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结合地形特点,科学地安排新校园的功能分区,确保教学区的中心地位;科学地考虑各建筑组团的布局,以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体现满足教学、运动、休闲的需求;满足方便、安全的需求。学校在整体规划设计中,既能传承某的本土文化,还要关注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强调素质教育的特点,同时考虑到生态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真正体现出新校区建设的三大特色:个性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三、项目选址合理,建设条件有保障项目选址位于某市章江新区H27地块,东临寻乌路,北靠三明路。用地现状主要为水田,地块南部、西部原有一些村民居住建筑,现已拆除;地势较为平坦,与规划的两条城市生活性道路相邻,交通便利。拟建的校区地理位置好,没有污染源,新校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具备电信、供电、供水、排水等均直接接入市政系统。四、项目的管理体系健全本项目的建设实行企业法人责任制,项目建设管理实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能够保证项目建设期间和建成后的顺利运营。五、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70 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项目建设是是现实所需,人心所向,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综上所述,本项目立项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社会效益分析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