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4.83 KB
  • 2022-04-22 11:50:43 发布

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6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1.2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2.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山西省吕梁市七保生态林业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号召全民治荒、治水、治沙,改善当地的生存环境,再造山川秀美的背景下,自筹资金创建的集造林、绿荒、育苗、实验、科研、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于九十年代初成立于革命老区吕梁市,注册于2002年,项目基地位于离石城东北7.5公里,介于城北街道办事处、信义镇、田家会街道办事处的交界处。区域总面积1.5万亩,可治理面积1.35万亩,属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公司目前是吕梁市重点扶持造林种树的龙头企业。63 公司经过十多年的种树绿荒,现已在黄蒿梁成功栽培了高2米左右的油松树5000余亩,以核桃、仁用杏为主的经济林6000余亩,种植牧草200余亩,在黄蒿梁沟建有库容20万立方米的水库一座,建成总水量为5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三个。昔日裸露的荒山大部分都已披上了绿装。公司投入的1000多万元资金现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3项目可研编制的依据与范围1.3.1依据吕梁市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关文件、计划。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编著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基础资料与有关规范要求1.3.2范围(1)确定工程的生产规模及主要配套工程的规模。(2)确定主要生产技术方案及主要设备选择。(3)确定项目的组成。(4)估算项目总投资。(5)测算投资效益、分析抗风险能力。(6)提出项目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方法。63 1.4项目建设规模内容项目旨在革命老区进行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为区内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为社会提供绿色小杂粮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建设规模及目标是:平整高标准农田7000亩,建设小米种植基地20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3000亩,豆类种植基地2000亩。项目建设具体内容为:(1)平整耕地7000亩。(2)土壤培肥7000亩。(3)新建仓库2000平方米。(4)打旱井30眼。(5)路旁植树绿化3公里。(6)杂粮示范种植7000亩。(7)设备购置与培训。1.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项目投资总额1275.5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77.74万元,占总投资的68.81%;流动资金336.03万元,占总投资的26.34%。资金筹措:项目申请银行贷款9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75.55万元。63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数据及评价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据备注1经济数据1.1总投资万元1275.5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877.74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税万元建设期利息万元61.78流动资金万元336.031.2资金筹措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万元900自筹资金375.55年新增产量万吨41.3年销售收入万元1180达产年1.4年税金及附加万元1.5年总成本费用万元696.44第四年1.6年利润总额万元483.56第四年1.7年所得税万元1.8税后利润万元483.56第四年2财务评价指标2.1投资利润率%33.812.2投资利税率%33.812.3所得税后增量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67.902.4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增量全部投资)万元1804.562.5所得税后增量全部投资回收期年3.12.6所得税前增量全部投资回收期年3.12.7所得税前增量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67.902.8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增量全部投资)万元1804.562.9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30.2163 1.7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7.1综合评价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当地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和实际的指导意义。项目产品市场销路良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项目通过示范种植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可以辐射周边地区,起到示范引路作用。¨项目达产后,可实现50万公斤小米、20万公斤豆类和450万公斤的马铃薯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18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投资利润率33.81%,财务内部收益率67.90%,含建设期投资回收期为3.1年,盈亏平衡点30.21%,财务分析表明项目是可行的。1.7.2论证结论¨该项目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18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投资利润率33.81%,财务内部收益率67.90%,含建设期投资回收期为3.1年,盈亏平衡点30.2163 %,财务分析表明项目是可行的。1.7.3存在问题及建议¨尽快落实和筹措资金,取得银行贷款。¨制定生产标准,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6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的建设背景2.1.1行业概况我国小杂粮种植面积约为905.9万公顷,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378.7万公顷的8.73%,其中荞麦、糜子、燕麦、青稞等面积为350.76万公顷,占3.81%,谷子、高粱面积为238.05万公顷,占2.3%,芸豆、绿豆、豌豆、蚕豆、小豆等面积为317.05万公顷,占2.62%。我国小杂粮总产约1971530万千克,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14%,其中荞麦、糜子、燕麦、青稞等产量占1.61%,谷子、高粱产量占1.51%,全国豆类种植为1167.1万公顷,其中杂豆种植面积为317.05万公顷,占27.17%,全国豆类总产量为2001090万千克,其中杂豆485920万千克,占24.28%,杂豆在我国豆类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小杂粮生产条件普遍较差,加之多数小杂粮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开展少且生产水平落后,单产普遍较低。小杂粮的营养性,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都是人体摄入的最佳合理比例。小杂粮的医疗保健性,这一重要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许多现代富贵病、文明病都需要大量食用小杂粮,如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等。因此,人们有“要健康,吃杂粮”的保健养身之说。63 “药食同源”也是同样的道理。仅这一点就是前景十分广阔的开发产品。安全卫生性,小杂粮的生产大多在边远山区、高寒地区,这里山高水清,土质、空气无污染,又无农药、化肥过量、残留之忧,所以它是一种天然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是未来绝大多数消费者所争取、享用的高档食品。小杂粮作为医、食双重功效兼备的重要新型食品资源,在现代绿色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小杂粮大都种植偏僻远离污染,其产品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以及小杂粮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小,价值高。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极其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小杂粮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价值较高。小杂粮生产相对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品种而言,面积小、品种繁多,不利于机构化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成本高、单位产量较低而不稳定、价值较高。特别是当前国际市场小杂粮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国际市场小杂粮供不应求,致使小杂粮身价一再攀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为我国小杂粮生产提供了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统计,日本荞麦消费量为11600万千克,而该国仅生产2000万千克,缺口较大。目前荞麦出口价格不断攀升,由每一千千克260美元升至600美元。小杂粮属于无公害绿色粮食,使用价值极高。小杂粮生产是农民对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生产的一种补充和调剂,农民对小杂粮产量不刻意追求,极少使用农药、化肥,是一种消费者公认63 的靠“天收”的无公害绿色粮食。如黑龙江某绿色食品集团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际市场红小豆走俏形势,从1996年开始,他们生产的绿色食品AA级红小豆1000000多千克进入曰本、德国等国外市场。1997年又出口2000000多千克红小豆,并且一部分打进了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市场。小杂粮具有特殊的食疗食补价值,倍受青睐。小杂粮由于无污染,被我国及世界食品界公认的具有特殊食疗食补作用的天然绿色食品,倍受食品界和消费者的青睐。当前,不仅在我国还是世界,小杂粮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在国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革和生活水平有所提提高,对优质无公害化小杂粮的需求日益增长,小杂粮的粮药兼用功能正迎合广大消费者“杂粮热”的健康时尚。促使小杂粮一时身价百倍。在国际,当前发达国家对作为医、食双重功效兼备的小杂粮消费量日益增长。小杂粮品种繁多,易于加工转化及包装增值。小杂粮不仅在世界上,而且在我国品种也十分繁多,品质比较优良。同时,还易于加工转化,特别是深加工。同时经过包装后,身价倍增,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小杂粮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有不可替代作用。我国小杂粮不但种类多,而且市场占有的份额大。栽培面积较大的小杂粮有荞麦、燕麦、大麦、糜子、绿豆、小豆、豌豆和蚕豆等,其中荞麦、糜子的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二位,蚕豆占世界总产量的1/2,绿豆、小豆占世界总产量的1/3,是燕麦、豇豆、扁豆的主产国。63 同时,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具有耐旱耐瘠等特点。它既可作为填闲补种作物,又适宜于生产条件差的丘陵山地,新垦荒地和一些旱薄地种植,也可以与大宗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实行间作、套种、混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粮食产量结构。因此,发展小杂粮生产,是山西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小杂粮国内外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小杂粮杂豆种植面积不大,单产低,且不能机械生产,产量有限,仍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加上其特殊的食用价值而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使得国际市场不仅价格高,还经常供不应求。目前,国际市场小杂粮消费量越来越大。在国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对优质无公害小杂粮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今在大都市食用小杂粮已成为一种时尚,而小杂粮的兼用功能正适合消费者追求营养保健饮食的时尚。只是相对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小杂粮普遍短缺,有些品种芳踪难觅。国际粮农组织的专家认为,小杂粮是尚未被认识、利用,具有特殊价值的经济作物。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小杂粮的市场前景将更看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小杂粮在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大,从而促进其开发利用。2.1.2项目建设的背景63 山西地域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各异,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栽培,形成了各色各样的杂粮作物及其品种。山西小杂粮种类多、分布广、品质好,营养丰富、安全卫生,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做大做强杂粮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成为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这是我省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省委、省政府、农业厅、财政厅、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领导非常重视我省杂粮产业化开发。1998年开始将杂粮产业化开发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酝酿、组织这项工作。1999年下发了《山西省1999年“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程”实施意见》,并在全省组织了小杂粮生产及产业化开发情况的全面普查,对全省小杂粮的发展状况有了基本把握。200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明确提出杂粮为我省四大主导产业之一。2002年省农业厅组织制定了《山西省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从2000年起,省财政加大对小杂粮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投入;2003年召开了“山西省优质小杂粮产业开发工作会议”,同时还举办了“山西省优质小杂粮精品展”。所有这些都为我省杂粮产业营造了很好的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杂粮的产业化开发工作。小杂粮是我省的特色农产品,其独特的口味和特殊的保健作用,已日益成为人们消费的新热点,市场前景普遍看好。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扩大面积,优化品质,提高产量,使小杂粮成为我省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小杂粮是现阶段我省农业发展的重点。几年来,在上级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我省对杂粮产业化开63 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引进、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质专用新品种,如晋谷21号、29号,雁红10号,晋荞1号、榆荞1号,晋薯7号、10号,还有绿豆、红小豆、豌豆等新品种,产量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培育了一批科研、生产、推广的技术人才;研究总结出一套优质杂粮标准化生产体系,如《全省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山西省优质马铃薯生产技术方案》等,有力地指导全省杂粮生产;基本建成了一批有规模、有品牌的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如沁县、武乡等太行山地区的沁州黄生产基地,晋西北地区的优质杂豆、管涔山及周边县区的优质燕麦和灵丘的苦荞,寿阳、和顺、平鲁的甜荞及五寨、朔城等地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已渐形成。通过基地生产,改变了杂粮种植上的散、乱、杂、规模小、效益差的状况;培育了一批获得国内外各种荣誉的名牌、品牌产品,如沁县的沁州黄、汾阳的汾州香、静乐、大同新荣区的精制燕麦粉、王寨的淀粉、灵丘的苦荞茶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农博会金奖或名牌产品称号。打出了山西杂粮的响亮牌子。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发展杂粮产业是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近年来,人们的膳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追求营养平衡、回归自然风味,崇尚绿色食品的潮流兴起,杂粮以其特有的营养保健功能备受消费者青睐,消费呈增长之势。小杂粮的营养价值较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如“汾州香”63 小米含蛋白质15.12%,比标一大米高7.32%,比标一面粉高5.22%;粗脂肪5.76%,比标一大米、标一面粉分别高4.46%和3.96%;钙、铁含量均高于大米和小麦面粉,杂粮还具有食疗和保健作用,如荞麦可治疗痢疾、哮喘。荞麦全身无废物,根、茎、叶、花、籽粒均含有生物类黄酮(芦丁),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血糖、血脂引起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效果显著。莜麦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ß-葡聚糖,可降低胆固醇、血糖和血脂。杂粮生产区大多远离城市、工矿区和交通干道,水体、土壤和空气基本没受到污染,生产中又极少使用化肥、农药,是一种营养、保健、安全的无公害食品,正好满足人们对营养、保健、卫生安全的追求。2.2.2发展杂粮产业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的需要我省的杂粮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一直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入WTO后,随着国内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先进技术进入杂粮产业领域,有利于提高杂粮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杂粮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真正使杂粮这一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2.3发展杂粮产业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需要63 在我省的北部和东西两山,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小杂粮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小杂粮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主产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特别是在吕梁革命老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较低,小杂粮广种薄收,效益低下,产业化开发滞后。实现杂粮产业化经营,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本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2.3项目建设的意义2.3.1杂粮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有不可替代作用杂粮抗寒、抗旱、耐瘠薄,生育期短,适应性强,既可单作、又能间套混种。在不影响主体作物的基础上,间作、套种、复播,提高复种指数,优化粮食产品结构;在海拔高、积温低、无霜期短,不宜稻麦等大作物生长的丘陵山地和旱薄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些地区,除了种植具有特殊生育特性的杂粮外,别无选择;在灾年杂粮是抗灾、救灾、减灾的不可替代的作物;在轮作倒茬中杂豆还是养地的好茬口。可见,无论在农业结构中还是作物的环境适应性上杂粮都具有不可替代性。2.3.2杂粮是稳定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人口增长、土地减少、环境恶化是人类生存面临的三大难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发展中国家仍有7.8亿人由于不能获的足够的食物而不能维持日常的营养需要”,“有20%的人口处于经常性的营养不良”63 。因此,联合国及各国政府非常关注粮食持续增产问题,我国人多地少,更是如此。山西省杂粮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35%左右,产量占25%,可见杂粮的丰与歉直接影响到我省粮食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稳定。但是,当前杂粮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杂粮的生产水平与大面积的试验示范水平比较,荞麦相差1.5t/hm2,燕麦相差2.4t/hm2,绿豆相差1.6t/hm2,小豆相差1t/hm2。说明杂粮具有很大的增产空间,是提高粮食总产的潜力产业。因此,通过改良并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增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以提高杂粮产量水平,从而增加粮食总产,稳定粮食安全。2.3.3杂粮医食同源,是现代食物源和绿色食品源杂粮贵在集营养性、保健性、安全性于一体。杂粮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比例合理,是理想的营养食品。据研究,荞麦、糜子、莜麦中的蛋白质含量都高出小麦和大米1.5倍,尤其是莜麦、荞麦中赖氨酸含量很高,可弥补作为主食的大米、小麦因赖氨酸含量低引起的氨基酸不平衡。杂粮所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热量低于大宗粮豆,膳食纤维高于大宗作物,这完全符合人们对食物高蛋白、低脂肪和高纤维的要求。同时杂粮具有药用价值,对人体有特殊的食疗和保健作用。如荞麦中含芦丁,莜麦、荞麦中的亚油酸、黄酮苷、酚类及Mg、Fe、Zn、Se、Ca等营养素63 有降血压、降血酯、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防治地方病等功能,红豆对心脏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绿豆具有解毒消暑功效,被誉为粮食中的“绿色珍珠”。杂粮还是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源,杂粮多种植在偏远不发达的山区,没有土质和空气污染,生产中又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农药、化肥,其产品天然、纯净、安全、卫生,颇受人们的青睐。2.3.4杂粮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杂粮品种多,加工利用价值高,是酿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如高粱、大麦、黍子分别是白酒、啤酒、黄酒的主要原料,绿豆、红豆可制作蛋糕、豆馅,燕麦可加工成燕麦片,苦荞除加工食品外,还可加工成具特殊医疗保健功能的苦荞醋、苦荞茶,马铃薯可制作快餐食品,等等。同时,杂粮加工方式多,蒸煮、烘烤、膨化、发酵等,加工食品种类可达100多种。2.3.5杂粮是主产区农民的主要口粮杂粮多种植在海拔高、积温低、气候冷凉、无霜期短,不宜稻麦等大作物生长的旱作农业生态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些地区除了种植具有特殊生育特性的杂粮作物外别无选择。山西省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气候条件复杂。除五大盆地的水浇地外,小杂粮几乎无处没有,特别是贫困山区,小杂粮几乎是农业的全部,农民的全部,很多县市小杂粮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5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90%,如平鲁区杂粮占95%,宁武县占92%。63 2.3.6是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杂粮中大麦营养成分较全面,饲用价值高于其他谷类作物;谷子秸秆蛋白质含量达3~5%,是大牲畜的上等饲料;豆类作物的子粒、荚壳、茎叶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丰富,茎叶柔软易消化。杂粮生育期短、适应性强,随处可种,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年获得较多的青体和干草,是旱区传统的优质饲草。2.3.7杂粮经济效益较好,可提高农民收入一些杂粮比主要粮食作物投入少,成本低,价格高,单产值显著高于同地同期的大作物。以山西玉米和谷子适播区为例,谷子亩产值比玉米多60元,而玉米比谷子亩投入高79元,这样,谷子亩收入高出玉米139元;绿豆与小麦相比较,绿豆亩收入高出小麦138.6元。杂粮价格远高于大宗农产品,据海关统计,每出口1吨杂粮(杂豆),相当于出口2.5~4吨大作物。国际市场杂粮的价格是国内市场价格的8~15倍,小米国内同期价格为每千克2.6元,而意大利却高达41.6~43.86元,是国内价格的15倍,同期的花芸豆,国内市场售价仅为4~5元,而意大利售价近50元,日本售价达100元。可见杂粮较大宗作物经济效益高,发展杂粮产业可促进农民增收。63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当地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和实际的指导意义。项目产品市场销路良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63 第三章市场分析3.1市场需求分析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业,特别是食用豆,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的贸易量550000万千克左右,中国约占10%,1996年中国出口粮食1066000万千克,其中食用豆类108900万千克,占12.1%,创汇3.18亿美元,占粮食总创汇额的21.2%。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杂粮(不含马铃薯)年交易量占世界年交易量550000万千克的10%以上,出口国主要是亚洲国家,仅日本,每年进口荞麦约10000万千克,中国占7000~8000万千克,进口红小豆8000万千克,中国约占5000~6000万千克;进口绿豆9000万万千克,中国约占4000~5000万千克。同时国内食用也呈现大幅增加的状况。我国杂粮早在1985年就全部实现了购销市场化。在内贸和外贸市场上呈现出波浪形向前发展的态势。山西省的荞麦粒大、皮薄、出粉率高、面白、筋大,颇受国际市场的赏识,主要出口日本及港、澳地区,日本每年需要进口甜荞11000万千克(其中8000万千克来自中国)63 ,主要出口的省份是内蒙古、陕西和云南,山西每年出口量仅150万千克以上,约占甜荞产量的15%左右,而且还要打着其它省的牌子,苦荞是以制成品(苦荞醋)的形成,有少量出口。为此,要发挥山西省的自然优势,就应适当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生产优质小杂粮产品,力争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山西省农业创汇能力,增加农民的收入。3.1.1国际市场  由于我国加入WTO后,注意食物多样性和保健性,加快了农业调整的力度,提高了杂粮商品质量,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出口量。加上与我国比邻的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历来是我国杂粮进口大国,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国际市场上,从整体看,杂粮进口量减幅较大,出口幅度明显上升,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2001年,谷子、绿豆和马铃薯进口量减幅较大。2001年与1999年相比谷子减少99.6%,绿豆减少99%,马铃薯减少99.6%,同时谷子、荞麦、绿豆、红小豆、马铃薯出口量有大幅增加趋势,我国在小杂粮质量及竞争上有较大增强。在国际市场上,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单位。近些年我国杂粮出口总量占粮食出口总量的10%左右。在正常情况下,出口1000千克杂粮的经济价值约相当于出口2750千克大宗粮食。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全国出口粮食590620万千克,其中杂粮杂豆出口128390万千克,占出口总量的21.74%;2004年粮食出口总额13.04亿美元,其中杂粮杂豆出口总额3.8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9.22%63 。2004年我国粮食出口价格普遍比前前几年提高,其中小杂粮增幅较大的有芸豆(370)、绿豆(468)、小豆(769)、谷子(220)等产品。芸豆、绿豆、荞麦、高粱、小豆、扁豆、蚕豆、谷子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小杂粮,2000年以来出口量呈上升趋势。小杂粮出口不仅扩大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同时给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⑴芸豆 近年出口量在40000~63000万千克之间,呈增长趋势,其中2004年出口50060万千克,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8.47%,居玉米、大米、小麦之后,为第4位,出口额1.85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14.22%,居第4位。产品主要出口亚洲的印度、日本、土耳其、南非、巴基斯坦、也门,欧洲的意大利、保加利亚、比利时、西班牙、荷兰、葡萄牙,非洲的南非、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埃及和美洲的古巴、美国等国。中国出口的大白芸豆,大紫花芸豆主要来自云南丽江、大理及四川等省;中、小红芸豆、白芸豆、黑芸豆、奶花芸豆多来自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北、新疆、云南四川等省区。⑵小豆 近年出口量在6200~9200万千克之间,出口数量基本稳定,其中2004年出口6900万千克,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1.17%居8位,出口额0.53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4.08%,居第6位。我国小豆市场在亚洲,主要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及香港,其中每年出口日本约2000~3000万千克,如遇日本小豆减产,进口量随之增加。另外,日本在我国建有红小豆馅加工厂,每年约有4000~5000万千克63 红小豆馅返销日本。欧洲、美洲、非洲也有一点,但数量很少。中国出口的红小豆主要来自河北、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等省区,主要名优产品有天津红、宝清红、陕西红、唐山红、东北大红袍等。⑶荞麦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出口10000~18000万千克之间,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中2004年13750万千克,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2.33%,居7位,出口额0.25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1.88%,居第7位。我国荞麦主要出口亚洲和欧洲,出口国家有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国。其中每年出口日本8000万千克左右,约占中国荞麦出口总量的70~80%,占日本荞麦进口量的80%左右。中国出口的荞麦主要来自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山西等省。⑷蚕豆近年出口蚕豆在2000~3000万千克之间,其中2004年出口2580万千克,主要出口日本、印度尼西亚、也门、泰国、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国,与二十世纪80年代相比,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出口最多达40000多万千克)。中国出口的蚕豆主要来自青海、河北、甘肃、云南等省。⑸绿豆 近年出口量在15000~22000万千克之间,最高年份可达28900万千克,呈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出口1385063 万千克,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2.38%,居6位,出口额0.65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4.92%,居第5位。我国绿豆主要出口亚洲的日本、越南、韩国、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和香港,欧洲的荷兰、英国、法国,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其中每年出口日本4500万千克左右,占日本绿豆进口量的80%。在日本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是陕西榆林绿豆、吉林白城绿豆、河北张家口绿豆。日本一般很少进口夏绿豆,主要以无硬实粒,芽菜品质好的春播绿豆为主。⑹扁豆 我国扁豆出口数量在2000~3000万千克之间,其中2004年出口3740万千克,主要出口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比利时、法国、埃及、南非等国。出口扁豆主要来自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⑺谷子 我国近年谷子出口量2000~3000万千克,其中2004年出口3030万千克,主要出口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及台湾,其次是欧洲的荷兰、英国、德国、意大利。另外谷子的另一用途是做鸟饲料。因为谷子籽粒有黄、红、黑等颜色,鸟类喜欢食用。出口谷子主要来自山西、河北、辽宁等省区。⑻高粱  高粱出口数量一直在2000~3000万千克之间,2003~2004年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分别达10950万千克、14830万千克,其中2004年出口数量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2.5%,居5位,出口额0.21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1.61%,居第8位。我国高粱主要出口亚洲的日本、越南、韩国、菲律宾及我国的台湾省。其中台湾数量最多,每年在1200~3400万千克之间。出口的高粱主要来自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63 近几年山西省杂粮出口公司和外贸公司不做或很少做杂粮外贸生意,山西的杂粮大部分被其他省的外贸公司收购出口,荞麦、绿豆被陕西省榆林外贸公司和内蒙古外贸公司收购,芸豆、小豆被天津和河北外贸公司收购。我省优质小米、优质杂豆、燕麦粉及其系列产品,苦荞、甜荞有一定量的出口,但很不稳定。据统计,2003年杂粮出口近3万吨。创汇金额885.44万美元。其中谷子5343.3吨,创汇金额87.13万美元,荞麦647吨,创汇12.02万美元,绿豆527.1吨,创汇23.43万美元。3.1.2国内市场小杂粮是山西的区域特色产业,由于种类多、品质优,已形成了“小杂粮王国”的无形品牌的雏形,基本形成的小杂粮销售市场体系辐射全国大中城市和世界各地,北京、广州、上海和日本、韩国等地是小杂粮主要消费市场。1998年9月在太原举行国际杂粮食品及第一届亚洲食品研讨会展示的小杂粮食品近300种,中外食品专家品评推荐的山西小杂粮制品有l4个,包括水塔牌苦荞醋,国威苦荞降糖茶,香果玉米糊,荣康牌苦荞、燕麦、扁豆通心粉,经作牌汾州香小米,绿康牌即溶黑麦片,天禾顺牌黑小米等,尽管这些产品转化加工层次不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但生产企业星罗棋布于三晋大地,是山西小杂粮走出娘子关的重要途径。63 3.2项目生产与销售预测项目产品供不应求,所生产的50万公斤小米、20万公斤豆类和450万公斤的马铃薯全部销售。3.3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销售策略是立足大中城市。营销模式为直接联系用户63 第四章建设条件4.1项目区概况4.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山西吕梁七保生态林业有限公司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吕梁市离石区田家会办事处前马家村,介于城北街道办事处、信义镇、田家会街道办事处的交界处,区域总面积1.5万亩,可治理面积1.35万亩,属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该村距307国道1公里、距高速公路出口3公里。距离石城区7.5公里。 离石地处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侧,位于北纬37°21′~37°42′,东经110°55′~111°35′。全区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2平方公里,所辖7个街道办、2镇、3乡,分别为凤山街道办、莲花街道办、滨河街道办、城北街道办、交口街道办、田家会街道办、西属巴街道办、信义镇、吴城镇和红眼川乡、坪头乡、枣林乡。 2005年底,全区共有24.66人,其中农业人口11.19万人;非农业13.47万人。根据统计局抽样调查(2005年)统计,全年出生人口4573人,出生率18.54‰,死亡1502人,死亡率6.09‰,全年净增人口226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54‰。63 离石城区位于区境腹地偏西南的东川河、北川河交汇处,海拔920~940米。向东经东川翻越薛公岭达汾阳,距汾阳市81公里;东北经小东川翻吕梁山即为文水、交城两县,距文水县城112公里,交城县城131公里;向北经北川直通方山,距方山县城47公里;西北经北川向西达临县,距临县城65公里;西南经三川河直通柳林县,距柳林县城30公里;东南经南川直通中阳县,距中阳县城26公里。距省会太原189公里,距首都北京720公里。距最近的飞机场—太原机场200公里,距最近的海港—天津港800公里。区域位置见附图。田家会镇位于市区东7.5公里处东川河南岸,地势由北向西南倾斜,镇区海拔889米。北临东川河,南依山梁,307国道、汾离高速贯穿全境。全镇面积为68.8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总人口15026人,辖15个行政村。大小东川经五里铺汇合后由东向西流过全境。农作物以玉米、高粱、谷子、豆类为主。全镇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主导产业为煤焦,建筑建材占到全镇经济的90%以上。全镇南北窄东西长,307国道汾离高速自东向西穿境而过,县乡干线五米线在大小东川汇合处与信义镇相接发,市区骨干线滨河南东路已规划沿伸到镇区中心田家会村;各村全部通水泥路(油路)里。4.1.2自然资源状况4.1.2.1自然气候特征63 离石区地处吕梁山腹地,地势东部高而宽,西部低而窄,境内山多川少。北川河由北而南,东川河由东而西流经全区,两河在城西南合流后至交口街道办合南川河而后出境注入黄河。最高点为区东北骨脊山,海拔2535米,最底点为交口镇,三川河河谷,海拔889米,境内东部是高寒山地,面积266.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0%,是境内主要林区,宜于发展林牧业;城东北为连绵不断的梁峁土石山区,面积39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城西马头山、王老婆山俯伏南北,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6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区相加占全区总面积的80%,其特征是气候温和干旱少雨,但发展生产潜能很大,是境内杂粮生产区。离石地处中纬度偏南的晋西黄土高原。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10~170天。年平均气温8.9℃,最低为-25.5℃(1971年1月22日),最高为38.9℃(1966年6月21日)。年日照时数为2633.8小时,平均日照率为60%,有效积温达3298℃,年蒸发量为1850.8毫米。最大风速3.1米/秒。年平均降水量为450~550毫米。据1954~1990年统计: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占8.3%,300~400毫米占30.6%,500~600毫米占13.9%,600毫米以上占27.8%,年内季节雨量分配:春季少雨干旱,夏季多雨湿润,1~6月份占全年雨量的23.4%,7~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2.3%。4.1.2.2水文、土壤、河流水系63 境内地表水属黄河水系。除西部马头山以西地区属湫水河支流。东部西华镇一带属汾河三道川支流外,其余都属三川河一级支流。由于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地形东北高而西南低,大东川、小东川、北川三道大川成扇形分布,沟谷成树枝状发育。在大自然的切割下,浅小者为沟为渠,深大者成谷成川,水系发育,水网密布,形成群山连绵、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川谷有序的自然景观。1公里以上的沟道有387条,其中3公里以下的有307条,3~5公里的有43条,10公里的有28条,10公里以上的有9条。三川河流域面积占全区总流域面积的71%,达946.6平方公里。区境内地表植被,受地形、气候、水文、海拔高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貌单元差异很大,植被群落分布较为复杂。东北部植被良好,中西部植被不良,全区植被覆盖率不及30%。根据土壤普查,全区土壤总面积187.37万亩,可分为5个土类、13个亚类、44个土属、93个土种。主要土壤为棕壤、黄绵、褐土和草甸土。黄绵土为本区重要的农业耕作土壤,分布遍及全县黄土丘陵及部分低山与川谷地区,海拔大致在800~1800米左右,该土类划分为3个亚类,24个土属,60个土种,总面积174.77万亩。4.1.3社会经济状况63 2005年离石区生产总值完成27.3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年均增长达到17.8%,属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地区之一。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了5.96亿元,比2000年翻了两番;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3元。此外,全区对外贸易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5年出口交货值达到14.9亿元,年均增长44.44%。大力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高速通道绿化、经济林覆盖、人畜饮水、雨水集蓄利用、坝系工程等多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离石区田家会镇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主导产业为煤焦,建筑建材占到全镇经济的90%以上,全镇实现产值4.4亿元,营业收入4.2亿元,上交税金15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20元,经济平均增幅达50%以上。4.1.4项目建设地选择项目建设地设在建于吕梁市离石田家会街办马家村,占地面积7000亩,全部为杂粮种植基地。4.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4.2.1政策环境根据我省农业的现状和特点,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小杂粮是我省的特色农产品,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使小杂粮成为我省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该项目依据国家产业化政策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精神,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杂粮发展走产业化经营道路,形成品牌闯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格局,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4.2.2资源优势63 山西山多土瘠、干旱冷凉,是我国小杂粮生产的大省之一。由于光照足、海拔高及地理条件的复杂差异等特殊气候资源又蕴育了众多的小杂粮名、优、特品种,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价格优势和生产优势。项目区为我省杂粮的主产区,又有着小杂粮种植的悠久历史,自然环境条件适宜杂粮生产,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降雨偏少,雨水集中,雨热同期,这些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杂粮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条件。从传统经验讲,我省杂粮栽培历史悠久,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高产典型经验。从区域布局看,小杂粮基本是根据其生长习性和气候特点决定的规模生长带、生长区,没有人为调整的任何余地。而且,小杂粮的四大类作物已构成一种合理轮作倒茬的独立生产体系,属于无公害有机、旱作栽培农业类型。它与畜牧业发展相辅相成,谷草、豆秸冬季是牲畜良好的饲料来源。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牧),它与经济林、草地大面积间、套栽培种植,既是集约化生产,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区杂粮种植在吕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旱坡地上,远离工业区,产区的水体、土壤、空气均无污染,并且生产过程中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没有化肥过量,农药残留之忧,这样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4.2.3市场优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特色杂粮作物产品的消费逐年增加,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供求分析表明,仅酿酒一项全国需63 恢复高粱种植面积2000余万亩;山西已经形成“沁州黄”、“檀山黄”、“汾州香”等一大批名优小米品牌,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燕麦和荞麦由于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极具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食用豆类和其他杂粮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既是传统食粮,又是现代保健珍品,在有机食品、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食用豆类每年出口量约100万吨,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特种杂粮消费量逐年上升,市场前景广阔。4.2.4科技开发能力项目建设拟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科技支撑单位,公司现有高级管理人员12名,技术人员10名,特聘专家教授3人,具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具有长期的田间耕种经验和技术。4.2.5基础设施条件供水:公司建有库容20万立方米的水库一座,建成总水量为5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三个。供电:自备25KV变压器一台,完全可满足生产、生活所需。交通:项目建设地位于吕梁市离石区田家会办事处前马家村,介于城北街道办事处、信义镇、田家会街道办事处的交界处。该村距307国道1公里、距高速公路出口3公里,距离石城7.5公里、太原160多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快捷便利。通讯:县境内通讯条件优越。63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及工艺技术5.1项目建设规模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平整高标准农田7000亩,建设小米种植基地20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3000亩,豆类种植基地2000亩。5.2项目规划和布局规划总平面布局是沿黄蒿梁主干路分布小米种植基地20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3000亩,豆类种植基地2000亩,详见附图。5.3项目建设执行标准项目的实施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化管理与生产标准》。5.4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5.4.1生物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原则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遵循生物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理,从基地选择或开始建设时起,就要强调全面规划,整体协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5.4.2营养物质封闭式持续循环原则63 要求全面规划基地土地面积、种植结构、饲料种类和数量、饲养动物的数量、有机肥的数量和利用方式,从而保证营养物质的均衡供应和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设计多级物质传递、转化链,多层次分级利用,使有机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肥沃土壤。5.4.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原则无公害农产品生态系统介于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中间类型。需要在认为的干预下,使之具有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又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种植有利于天敌增殖的作物或诱集植物、害虫的驱避植物,协调天敌与害虫的比例,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的量化关系,形成生态组合最优,内部功能最协调的生态系统。5.4.4生态效益和经济利益相统一原则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产出和增加经济收入,但是农业又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是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质的产出最多,投入最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是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产业。63 5.5种植基地无公害生产技术方案5.5.1无公害谷子种植技术方案(1)选地:谷子应选择壤土、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等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质地松软的土壤,要求土壤干燥、排水良好、农药残留量低,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1.5%以上的中性土壤;要远离工矿区和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最好是豆、玉米、马铃薯、甘薯茬口。(2)整地:耕翻土地清除杂草,减少虫卵和幼虫基数,有效减轻虫害发生。前茬收获后立即灭茬,结合施基肥进行早秋翻,秋翻深度18~20厘米,翻后立即耙压,随打垄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亩。(3)选择适宜品种:选择抗病品种,一般适宜品种晋谷21号、晋谷22号、晋谷30号、晋谷37号等亩产达到270~300公斤/亩的品种,籽粒饱满,纯度和净度要达到98%,发芽率不低于85%。(4)种子处理:通过风选或水选清除秕谷、杂草种子;选择每天中午晾晒3~4小时,3~5天杀灭种皮附着的病菌。(5)63 播种:土壤耕层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墒情好时播种,每亩用辛硫磷50%乳油100毫升加水500毫升,加过筛的细砂20公斤拌匀,条施在播种沟内(与种子隔开)防治地下害虫;或者将谷子煮熟,1斤谷子拌2两辛硫磷,配10公斤细砂土,田间撒扬,防治蝼蛄,也可用灯光诱杀。播种时施口肥不宜过大,先踩底格子带土再施10~15公斤/亩三元复合肥;手工播种0.5~1公斤/亩,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播种后到出苗前进行1~2次镇压、每亩用50%扑草净50克对水30升,进行土壤表面喷雾,防治杂草。(6)间苗、定苗: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间苗、定苗,一般行距50厘米,留苗株距5厘米,苗眼宽10厘米,交错留拐子苗2万~3万株,保持45000~50000穗/亩。结合间苗进行早中耕、除草,铲两遍,趟一遍。(7)压苗:谷苗两叶一心和三叶一心时晴天下午3时左右用木磙子压青苗。(8)补苗、追肥:及时移苗补栽并防止灌水、破除土壤板结,分蘖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9)拔节期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细管理,清除三类苗;深中耕促进根系下扎;浇好孕穗水,防止胎里旱和卡脖旱,拔节后10~15天缺水要浇透水,高培土;注意及早发现并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2代粘虫;玉米螟产卵开始、盛期各放一次赤眼蜂,1~2万头/亩,卵盛期加大放蜂量,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10)孕穗期:抗旱排涝,及时消灭杂草,防止倒伏。(11)灌浆期:防止干旱倒伏,遇旱时小水灌溉利于营养物质转化;巧追攻穗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注意是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3代粘虫及谷子锈病。(12)63 成熟期:谷子稃皮变黄,籽粒变硬,立即收割,割倒后在田间晾晒后熟1周再脱粒。5.5.2无公害马铃薯种植技术方案(1)播种前准备品种与种薯: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和“CB4406种薯”的要求。选用品种有:紫花白、晋薯10号等脱毒种薯。种薯催芽:播种前15~30天将冷藏或经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15~20℃、黑暗处平铺2~3层。当芽长至0.5~1cm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天翻动一次。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和纤细芽薯。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切块:提倡小整薯播种。播种时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雨水较多的地区,不宜切块。必要时,在播前4~7天,选择健康的、生理年龄适当的较大种薯切块。切块大小以30~50g为宜。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切刀每使用10min后或在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l~2min或擦洗消毒。切块后立即用含有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或甲霜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1%)的不含盐碱的植物草木灰或石膏粉拌种,并进行摊晾,使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整地:63 深耕,耕作深度约20~30cm。整地,使土壤颗粒大小合适。并根据当地的栽培条件、生态环境和气候情况进行作畦、作垄或平整土地。施基肥:按照“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要求,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相应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钾肥料可基施。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提倡多施农家肥。农家肥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充分混匀,化肥做种肥,播种时开沟施。适当补充中、微量素。每生产1000kg薯块的马铃薯需肥量:氮肥(N)5~6kg,磷肥(P205)1~3kg,钾肥(K20)12~13kg。(2)播种时间:根据气象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期。一般土壤深约10cm处地温为7℃~22℃时适宜播种。深度:地温低而含水量高的土壤宜浅播,播种深度约5cm;地温高而干燥的土壤宜深播,播种深度约10cm。密度:不同的专用型品种要求不同的播种密度。一般早熟品种每公顷种植6~7万株,中晚熟品种每公顷种植5~6万株。方法:人工或机械播种。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宜平作,降雨量较多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宜垄作。播种季节地温较低或气候干燥时,宜采用地膜覆盖。(3)田间管理中耕除草: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63 追肥:视苗情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宁少毋多。追肥方法可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施后及时灌水或喷水。培土:一般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出齐苗后进行第一次浅培土,显蕾期高培土,封垄前最后一次培土,培成宽而高的大垄。灌溉和排水: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出苗前不宜灌溉,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浇水,块茎膨大期不能缺水。浇水时忌大水漫灌。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收获前视气象情况7~10d停止灌水。(4)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为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癌肿病、黑胫病、环腐病、早疫病、疮痂病等。主要虫害为蚜虫、蓟马、粉虱、金针虫、块茎蛾、地老虎、蛴螬、二十八星瓢虫、潜叶蝇等。农业防治: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使用健康的不带病毒、病菌、虫卵的种薯。合理品种布局,选择健康的土壤,实行轮作倒茬,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通过对设施、肥、水等栽培条件的严格管理和控制,促进马铃薯植株健康成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63 测土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合理密植,起垄种植,加强中耕除草、高培土、清洁田园等田间管理,降低病虫源数量。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以防为主,尽量少用农药和及时用药。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清除、远离深埋。生物防治:释放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七星瓢虫等。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利用350~750g/hm2的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鳞翅目幼虫。利用0.3%印楝乳油800倍液防治潜叶蝇、蓟马。利用0.38%苦参碱乳油300~500倍液防治蚜虫以及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利用210~420g/hm2的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青枯病、黑胫病或软腐病等多种细菌病害。物理防治:露地栽培可采用杀虫灯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保护地栽培可采用防虫网或银灰膜避虫、黄板(柱)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药剂防治:农药施用严格执行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应对症下药,适期用药,更换使用不同的适用药剂,运用适当浓度与药量,合理混配药剂,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63 禁止施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农药。  (5)采收根据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7~10d杀秧。收获后,块茎避免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绿。产品质量应符合“NY5024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的要求。5.5.3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1)  产地条件 自然条件:无霜期110天以上,有效积温2200℃以上,年降雨量在450mm以上。 土壤条件:土层较深厚,PH值为6.5~7.0。环境条件:经省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指定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的要求。 (2) 种子与选茬 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经审定的优良品种。原则上3年更换一次品种。种子精选: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种子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选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不宜在甜菜、向日葵茬上种植。 63    (3)整地与施肥 耕翻整地: 及时秋翻,深度在20~22cm,翻后及时耙地。翻后未耙地的田块,在春季土壤耕层化冻5cm时,及时进行耙、压,整平整细土地,保住墒情。于4月15日前结束顶浆打垄。  施肥:施肥原则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如施用化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用量及种类:每公顷施农家肥3万立方米以上,磷酸二铵100~150kg,硫酸钾50kg或生物钾肥7.5kg,结合整地一次施入,较少施用有机肥的,实行秸秆还田。  施肥方法: 推广分层施肥,方法是  下层(底肥)施在种子下12~15cm,施肥量占总量的三份之二;上层(种肥)施在种子下3~5cm,施肥量占总量三份之一,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根外追肥: 当大豆生育后期发现脱肥现象时,每公顷用尿素15kg,加磷酸二氢钾1.5kg,兑水750kg,进行叶面喷雾。 (4)播种  播种期: 当土壤5~10cm地温稳定通过6~9℃时,开始播种。  播种方法:采用大垄双行等距点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12cm。采用播种、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播种深度: 一般播深4~5cm。密度  63 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株型收敛分枝较少的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确定合理密度。一般适宜密度每公顷20~22万株。播种质量:播种均匀一致、覆土严密,播后适时镇压。 (5)田间管理 间苗:非精量播种地块,在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按计划密度一次定苗。  锄草:及时锄草,于大豆封垅前结束,秋后拔一遍大草。  (6) 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培育壮苗,精耕细作等农业措施;利用灯光、颜色诱杀、机械人工捕捉害虫等物理措施;利用间、混、套种等生物多样性生态措施;选用低毒生物农药,释放天敌等生物措施;有限度地施用部分化学合成农药,每种农药在作物生长的一季当中只允许使用一次,使用要求、用量、方法等按GB4285、GB8321(1~6)执行,把病虫害危害降低到最低允许阈值以下。(7)收获    收获时期:有10%叶片尚未脱落,豆粒归圆时进行。     收获要求:选择晴天人工收割。做到单收割、单拉运、单堆放、单脱粒、单贮藏。5.6项目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是:建设小杂粮种植示范基地7000亩。63 5.6.1建设项目(1)平整耕地7000亩。(2)土壤培肥7000亩。(3)新建仓库2000平方米。(4)打旱井30眼。(5)路旁植树绿化3公里。(6)杂粮示范种植7000亩。(7)设备购置与培训。5.6.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基地建设。建设期2年,种植基地平均整地3500亩,每年种植3500亩,二年后达到7000亩。技术培训在每年2~3月份种植时一并进行。项目实施的分年度计划表年、月项目200720083691236912平整土地建设●●●●土壤培肥●●●新建仓库●●旱井●●●●设备购置●●农技培训●●●●●●63 63 第六章节约能源6.1设计原则(1)贯彻国家节能和开发能源并重的方针。(2)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和设备,优选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3)推广行之有效的“四新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6.2节能措施综述(1)项目设备为国内先进水平,高效节能,符合节能要求。(2)选用的国内配套设备无国家公布淘汰机电产品,均为国家推荐的节能型机电产品。(3)加强能源管理,强化节能意识,所有能源消耗均实行计量考核管理。(4)理顺工艺流程,组织好物流。6.3建筑节能(1)民用建筑结构指标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建筑物的墙壁结构设计均按国家规定指标进行设计。(2)建筑维护结构,供热管网保温、隔热措施63 建筑外墙为24墙,内外抹面,层顶保温层严格计算,采用混凝土、砖混结构,做到室内不出现结露滴水,保温。63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1投资估算依据7.1.1依据国家现行税收、财会制度的规范要求。7.1.2建筑物的工程投资估算参照山西省建设厅制定的《山西省建设工程其它费用暂行标准》和其平面设计图进行估算。7.1.3有关设备投资按厂家提供的价格估算,产品投入物和产出物价格依据市场调研数据结合价格动态波动进行估算。7.1.4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7.1.5项目基本预备费按固定资产第一、第二部分费用之和的5%估算,涨价预备费按规定暂时不予考虑。7.2项目总投资估算7.2.1建设投资估算项目投资总额1275.5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77.74万元,占总投资的68.81%;流动资金336.03万元,占总投资的26.34%。(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77.7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为645.00万元,购置配套设备159.5万元,其它费用73.2463 万元,基本预备费用按工程费用(含土建工程、购置设备费、安装工程费)和其它费用之和的5%估算,估算值为41.80万元,银行贷款建设期利息为61.78。详见附表1。项目土建投资及构成详见附表1-1:主要生产工程:平整高标准土地7000亩,新建贮粮库2000平方米,新打旱井30眼,共计投资595万元。辅助生产工程:新建水池及其通电附属设施,共计投资32万元。公用工程:新建道路林网3公里,共投资18万元。项目新增设备投资及构成详见附表1-2:主要包括三轮车、推土机带耕地机、小型交通工具、汽车、物理杀虫设备及其它设备,共计投资159.5万元。固定资产的其它费用共计投资31.45万元。其中,勘察设计费14.84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11.61万元,科技投资5万元。具体投资详见附表1。(2)流动资金投资估算流动资金按项目具体生产负荷进行估算。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第一年(含建设期)生产负荷为25%,第二年(含建设期)生产负荷为75%,第三年生产负荷达到100%。估算项目流动资金为336.03万元,具体估算详见附表2。7.3资金来源与筹措63 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申请银行贷款900万元,分两批进行,第一批450万元,第二批450万元,企业自筹375.55万元,总投资额1275.55万元。7.4资金使用和管理投资使用计划:项目建设期投资877.74万元,分两年完成,包括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备购置。运营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流动资金投资增加额分别为84.01万元、168.01万元和84.01万元。7.5还款计划本项目还款计划为:在第三年(包括建设期)连本带息一次还清。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63 第八章财务评价8.1财务评价依据财务效益与费用计算按国家新财税制度执行。效益和费用价格采用2007年的市场平均价格,评价方法参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和《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第二版)》中有关规定进行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期为二年。主要投入物价格以目前市场价格为依据,主要产出物价格参照市场前三年平均价格。本项目基准收益率定为12%。项目财务分析计算期为10年。8.2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项目第一年(含建设期)生产负荷为25%,第二年(含建设期)生产负荷为75%,从第三年起生产负荷为100%,项目收入1180万元,其中小米300万元,土豆720万元,豆类160万元,该项目为粮食种植项目,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免税。8.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项目总成本估算按生产要素估算法进行,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费用等。项目进入满负荷生产第三年,总成本费用为761.36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209.34万元,可变成本为522.02万元,经营成本为594.3063 万元。项目各年总成本和经营成本估算详见附表4。总成本、经营成本估算说明如下:(1)主要投入物消耗依设计生产规模和单位产品消耗定额确定。(2)工资及福利费。用工费50元/个,每亩地需6个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3)维修费中建筑按5%,设备按10%计提。(4)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屋和设备进入固定资产原值进行折旧,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残值率取5%;斟察设计费等其他费用采用平均年限法估算摊销,具体见附表5-1、附表5-2。(5)其他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按销售收入的5%估算。8.4财务效益分析项目进入正常年第四年后,利润总额为483.56万元。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分别按税后利润的10%、5%提取。项目生产期年总投资收益率为33.81%,税后资本收益率为33.81%。表明该项目盈利能力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各年利润分析详见附表6。63 从财务现金流量表中计算,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指标: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67.90%,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为67.90%,均大于基准收益率12%的标准。财务净现值指标(IC=12%)时,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为1804.56万元,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为1804.56万元,均大于零。表明该项目符合财务核算要求。项目静态评价指标: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3.1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3.1年(含建设期)。表明该项目能按时收回投资。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该项目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具体计算见附表7。8.5不确定性分析8.5.1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对影响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主要不确定因素的分析,找出其中最敏感的因素,并确定其影响程度。考虑影响项目的主要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成本、销售收入,故对三因素分别作了提高3%和降低3%单因素变化对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影响计算,见下表。敏感性分析表项目基本方案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成本销售收入+5%-5%+5%-5%+5%-5%内部收益率67.90%64.2671.9462.9173.0678.3358.16较基本方案增减-3.644.04-4.995.1610.43-9.7463 从表中得出:销售收入的提高或降低对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影响最敏感,增减绝对值分别为10.43%和9.74%。其次为经营成本。增加或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对项目盈利状况改变不大。根据表中数据,敏感分析图绘制如下:8.5.2盈亏平衡分析项目进入满负荷生产年的销售收入为1180万元,固定成本为209.34万元,可变成本为487.1万元。盈亏平衡点为30.21%。BEP=[年固定总成本/(年销售收入-年销售税金及附加-年可变总成本)]×100%=30.21%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达到生产能力的30.21%,项目就可正常运营。表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图如下:BEP总成本63 8.6财务评价结论本项目建成后,主要评价指标:增量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和所得税后分别为67.90%、67.90%,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2%,全部投资的财务净现值都大于零。投资利润率33.81%,投资利税率33.81%。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3.1年。从敏感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看,该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项目财务评价是可行的。63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9.1编制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1987]002号《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9.2建设地区环境现状该项目在黄蒿梁上建设。万亩荒山荒坡的种植示范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9.3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种植基地生产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并能较好地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生活污染物。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有: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不产生废渣。9.4环境保护、综合利用措施废水:生活用水通过排水管道直接排放。63 9.5绿化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应在示范区的道路及建筑物四周植树种草,起到美化环境、遮挡风沙、调节小气候的作用。63 第十章项目组织与劳动定员10.1企业组织及劳动制度10.1.1企业组织公司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根据生产和经营管理需要设置如下组织系统:种植基地业务一部业务二部培训部项目部策划部财务部市场部办公厅室董事长总经理人力资源部10.1.2劳动定员63 示范基地定员结合该种植要求编制。设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1人,办公室5人,财务部2人,市场部50人,种植基地11人,共计70人。常年雇员120人。10.2项目经营管理模式项目经营管理引入竞争风险机制,采取“公司+基地”模式运作,签订经济合同,并严格按照技术管理程序进行。要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量化考核,奖罚分明,对违反操作规程,或失火引起的损失,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予以赔偿。10.3技术培训10.3.1技术水平要求种植基地执行种植规范。10.3.2培训计划与建议种植基地技术人员定期培训,种植基地与当地共同结合农时分期分批进行培训。63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1.1可行性研究结论项目的实施,将使山西吕梁七保生态林业有限公司集种植、示范、销售于一体,有利于逐步形成“公司+基地”的产业化建设格局,可为创建“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型企业模式奠定基础。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当地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和实际的指导意义。项目产品市场销路良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项目通过示范种植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可以辐射周边地区,起到示范引路作用。项目通过管理栽培合同、销售合同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保证了企业对原料品质、无污染、绿色的高标准要求,大大地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助于区域内农业生产向市场化、专业化、组织化方向提升和发展。¨63 项目达产后,可实现50万公斤小米、20万公斤豆类和450万公斤的马铃薯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18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投资利润率33.81%,财务内部收益率67.90%,含建设期投资回收期为3.1年,盈亏平衡点30.21%,财务分析表明项目是可行的。11.2问题与建议项目虽然有一定种树措施,但在荒山荒坡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水土流失的保护。在生产中仍需严格执行有关标准,使项目真正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议尽快实施。63 项目位置图绿色杂粮示范基地项目所在地63 500亩1000亩1000亩项目规划布局图4500亩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