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艺设计优化土建 115页

  • 10.03 MB
  • 2022-04-22 11:53:54 发布

标准工艺设计优化土建

  • 1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标准工艺设计优化土建第1条窗台板的做法1、设计方案窗台板采用人造石英石,内外均设。2、工艺标准施工工艺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之《工艺标准库(2011年版)》,具体包括以下:(1)人造石板窗台,编号:0101010201;工艺编号工艺名称设计要点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101010201人造石板窗台(1)内外窗台板的材料采用人造石英石,板厚16~18mm,一般采用黑色,也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2)外墙和内墙粉刷按工程设计。(3)本图中的铝合金窗为示意图。(4)窗台石板外露部分应磨光倒角。(5)外窗台板的排水坡度i不小于2%。(6)窗台板两侧宜伸入墙内40~50mm,宽出墙面30mm。(1)窗台板结构致密、表面光洁、拐角方正、抗老化、保色性能良好,不易变形。(2)平整度偏差≤0.5mm。(3)两侧出墙面尺寸偏差≤1mm。(4)留缝偏差≤0.5mm。(5)板材无甲醛和苯释放量。(1)测量尺寸时间宜在窗体安装完毕,墙体抹灰结束。(2)窗洞口抹灰时,窗台板底标高应高出室外窗台10mm,粉刷面平整度小于2mm。(3)窗台板安装前应清理基底,保证基底的平整度。(4)窗台板安装位置正确,割角整齐,接缝严密,平直通顺。窗台板出墙尺寸一致。(5)窗台板与窗及墙体交接处预留3~4mm空隙,采用硅酮耐候密封胶进行封闭。(6)窗台板的安装高度不应妨碍窗的开启,内窗台板上表面宜与下部窗框的底部齐平,外窗台板上表面宜低于下部窗框的底部5mm。(7)窗台板与墙面结合处宜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 3、设计图 第2条防静电活动地板 1、设计方案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2011版要求,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地板选用模数为600mm×600mm的静电地板(斯米克贴面),静电地板的铺设应根据房间的形状、屏柜的布置情况,按具体尺寸排列。静电地板的的铺设应满足静电地板模数的要求,应规则平整,缝隙整齐划一。若铺设场地不能满足模数要求,则可以通过在局部区域采用彩色基面方案进行调整。屏柜采用槽钢组成的框架支承,电缆通过角钢支架铺设,角钢支架的层数和高度应与电气专业协商后确定。远景屏柜的预留孔洞应采用花纹钢板进行封盖。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对静电地板以及屏柜支承框架等做二次排布,并通过业主、监理审核后方可施工。2、工艺标准施工工艺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之《工艺标准库(2011年版)》,具体包括以下:(1)防静电活动地板,编号:0101010303;工艺编号工艺名称设计要点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101010303防静电活动地板(1)防静电地板的布置,应根据房间的形状、屏柜的布置情况选用合适的的模数(一般600mm×600mm)。整体铺设应整齐对称,必要时,可以采用彩色基面条带进行调整。施工时,必须对布置方案按照现场具体情况进行二次排布。(2)屏柜采用槽钢组成的框架支承,电缆通过角钢支架铺设,角钢支架的层数和高度应与电气专业协商后确定,槽钢柱采用地板内预埋钢板的方式固定。预埋件应满足相应工艺标准。(3)静电地板支架统一由厂家配备、安装。(1)面层应排列整齐、表面洁净、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2)面层无裂纹、掉角和缺棱等缺陷,切割边不经过处理不得镶补安装,并不得有局部膨胀变形。行走无响声、无晃动。(3)支撑架螺栓紧固,缓冲垫放置平稳整齐,所有的支座柱和横梁构成框架一体,并与基层连接牢固。(4)平整度偏差≤2mm。缝格平直偏差≤2.5mm。接缝高低差≤0.4mm。支撑架高度偏差±1mm。(1)抗静电活动地板宜采用全钢制,贴面材料与周围地面一致。抗静电活动地板及其配套支撑系列的技术性能要符合设计要求。(2)铺设前应进行活动地板排版、设计。选择符合房间尺寸的板块模数,如无法满足时,不得有小于1/2非整块板块出现,且应放在房间拐角部位。板材面层无裂纹、掉角和缺棱等缺陷,切割边不经处理不得镶补安装,并不得有局部膨胀变形。大面积施工操作前,要根据实际现场测量情况进行预排敷设。(3)弹完方格网实线后,要及时插入铺设活动地板下的电缆管线的工序,并经验收合格后再安支撑系统,防止因工序颠倒,造成支撑架碰撞或松动。(4)金属支撑架应支撑在坚实的基层上,基层应平整、光洁、干燥、 (4)所有钢制构件均应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5)地板安装时,沿四周墙边必须有横向支撑。不起灰。(5)在墙体四周弹设标高控制线,依据标高控制线,由外往里铺设,铺设时应规范,并预埋洞口与设备位置。(6)先将活动地板各部分组装好,以基准线为准,连接支撑架和框架。根据标高控制线确定面板高度,带线调整支撑架螺杆。用水平尺调整每个支座的高度,使支撑架均匀受力。安装底座时,要检查是否对准方格网中心交点,横梁仓部安装完后拉横竖线,检查横梁的平直度,以保证面板安装后缝格的平直度控制在3mm之内,面板安装之后拉小线再次进行检查。横梁的顶标高也要严格控制,用水平仪核对整个横梁的上平面。(7)所有支座柱和横梁框架成为一体后,应用水平仪检查,然后将环氧树脂注入支撑架底座与基层之间的空隙内,使之连接牢固,或采用水泥钉等方式固定。活动地板靠墙边处宜采用角钢或其他横向支撑,使整体框架稳定牢靠。(8)在横梁上铺设缓冲条,使用乳液胶与横梁粘合,活动地板应从相临两边依次向外铺装,为保证平整,可调整方向或调换活动地板位置,但不得在地板下加垫。活动地板与墙边接缝处,安装踢脚线覆盖。通往风口等处采用异形活动地板安装。(9)活动地板安装完后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涂料二次污染,严禁对地板表面造成硬物损伤。(10)防止全钢地板四周导电橡胶缺少、破损、脱落,确保导电橡胶的接触面。 3、设计图 第3条外墙勒角处理1、设计方案建筑物外墙(独立柱)离地面450mm~600mm处黏贴面砖。2、工艺标准施工工艺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之《工艺标准库(2011年版)》,具体包括以下:(1)外墙贴砖墙面,编号:0101011701;工艺编号工艺名称设计要点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101011701外墙贴砖墙面(1)外墙勒脚的材料采用深灰色面砖。(2)黏贴面砖处必须采用防水砂浆。(3)外墙面砖铺贴前应进行排版,避免采用小于1/2边长的块料。(4)面砖与上部粉刷层交接处需设置20mm宽分隔线条。(1)瓷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粘贴牢固,无空鼓,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接缝应平直、光滑,填嵌应连续、密实。(2)墙砖吸水率E≤3%。(3)墙砖破坏强度≥1300N。(4)墙砖背面应有燕尾槽。(5)垂直度≤3mm。平整度≤2mm。阴阳角方正≤2mm。接缝直线度≤3mm。接缝高低差≤1mm。(1)基层为砖墙应清理干净墙面上残存的砂浆、灰尘、油污等,并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基层为混凝土墙应剔凿胀模的地方,清洗油污,太光滑的墙面要凿毛,或用掺107胶的水泥细砂浆做小拉毛墙或刷界面处理剂(光滑的墙面应进行毛化处理)。(2)吊垂直、套方、找规矩。用经纬仪在四大角(建筑物边角)、门窗口边打垂直线;高层建筑可使用线坠、崩铁丝吊垂直,根据面砖尺寸分层设点、做标识。横向水平线以楼层为水平基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则以四大角和通天柱(框架柱)、垛子(砖跺)为基线控制,宜采用整砖,阳角处要双面排 直,灰饼(标识砖)间距1.6mo(3)打底时要分层进行,第一遍抹后扫毛,待六七成干时,可抹第二遍,随即用木杠刮平,木抹搓毛,终凝后浇水养护。(4)排砖保证砖缝均匀。图纸设计阶段应考虑建筑物外立面尺寸、雨篷、阳台、洞口等部位设计尺寸符合墙砖模数,并进行预排。施工前外墙面砖排列方式进行横竖向排砖、弹线。凡阳角部位应是整砖,并切45“角粘贴。如遇有突出的卡件,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随意拼凑镶贴。外墙面砖的缝隙均匀一致,缝宽6-10mm,阳角套割吻合。(5)选砖、浸砖、镶贴前应先挑选颜色、规格一致的砖,然后浸泡2h以上,取出晾干备用。(6)镶贴时,在面砖背面满铺胶粘剂。粘贴后,用小铲柄轻轻敲击,使之与基层粘牢,随时用靠尺找平找方,贴完一皮后,需将砖上口灰刮平,每日下班前须清理干净。(7) 分格条在使用前用水充分浸泡,以防胀缩变形。在粘贴面砖次日(或当日)取出,起条应轻巧,避免碰动面砖。完成一个流水段后,用1:1水泥细砂浆勾缝,凹进深度为3mm,十字交叉处应有贯穿线。(8)有抹灰与面砖相接的墙、柱面,应先在抹灰面上打好底,然后贴好面砖后再抹灰。(9)整个工程完工后,应加强养护,用清水冲洗干净。3、设计图 第4条室外踏步、坡道1、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物室内外高差选择踏步或坡道。踏步或坡道均采用石材饰面。踏步或坡道与建筑物墙面接合处应设变形缝。2、工艺标准施工工艺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之《工艺标准库(2011年版)》,具体包括以下:(1)板材踏步,编号:0101010801;工艺编号工艺名称设计要点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101010801板材踏步(1)台阶顶面标高低于室内地坪20mm.(2)室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0m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50mm,并不宜小于100mm。(3)建筑物室外台阶高度超过700mm、且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措施。(4)室外台阶、坡道与建筑物墙面接合处应设变形缝。(5)台阶、坡道的面层材料均采用火烧岩。(1)板材铺设时面板压立板,平立面光洁度一致。(2)板块面应坚实、平整、洁净,缝格顺直,不应有空鼓、松动、脱落和裂缝、污染现象。踏步齿角应整齐,防滑条(槽)应顺直。地面镶边用料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边角整齐、光滑。(3)踏步与建(构)筑物间应留置20~25mm宽变形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4)板材破坏强度(N)≥15000。(5)执行标准:GB/T18601《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GB/T18600《天然板石》。(6)踏步高度差≤5mm,每个踏步两端宽度差≤3mm。表面平整度偏差≤2mm。(1)基层表面的浮土和砂浆应清理干净,有油污时,应用10%火碱水刷净,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2)板材应先试贴,将板材按通线平稳铺下,用橡皮锤垫木块轻击,使砂浆密实,缝隙、平整度满足要求后,揭开板块,发现结合层不密实有空隙时,应填砂浆搓平,在板材背面涂8-10mm素水泥浆,正式铺贴。用橡皮锤均匀轻击板面,找直、找平。花岗岩缝隙宽度不应大于1mm。每铺好一块,使用水平尺、直尺检查,板材拼缝处用手触摸检查。为防止铺贴后表面有反碱现象发生,天然石材铺贴前,应采用防碱背涂处理剂进行 背涂处理。室外楼梯踏步应采用湿铺。(3)板块铺完2天后,使用1:1水泥色浆勾缝。水泥色浆先按板材颜色要求在水泥中加入矿物颜料进行调制。灌浆1-2天后,用棉纱及其他擦布蘸色浆擦缝,粘附在板面上的浆液随手用湿纱头擦干净。(4)板块铺完24h后,表面撒上干净锯末保护,喷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待结合层的水泥砂浆达到设计要求后,经清洗、晾干后,方可打蜡擦亮。(5)铺贴砂浆抗压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上人进行操作,但必须注意油漆、砂浆不得放在板块上,铁管等硬器不得碰坏砖面层。 3、设计图 第5条散水做法 1、设计方案变电站建筑散水一般采用普通细石混凝土散水,细石混凝土散水宽度一般为600mm,散水每3~4米设伸缩缝,且不得位于雨水管出口处,与建筑物外墙间应留置沉降缝,缝宽20~25mm,填以橡胶泡沫板,并以硅酮耐候胶封闭。散水向外找坡(i=3%)。2、所属工艺标准施工工艺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之《工艺标准库(2011年版)》,具体包括以下:(1)预制混凝土散水,编号:0101011001;工艺编号工艺名称设计要点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101011001预制混凝土散水(1)详见附图5-2,断面做法同附图5-1,仅150厚C30清水混凝土改为预制散水块(1)散水外观质量表面应平整,无扭曲、变形,色泽均匀。(2)宜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一次浇制成型。(3)阳角倒圆角,半径35mm。(4)预制散水偏差:长度士3mm,宽度士3mm,厚度士2mm,对角线≤3mm,表面平整度≤3mm(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1.5m,机组后面及侧面的进风孔应处于室外,不要使进风气道受阻。(3)室外机尽量放在屋顶或房屋背侧。(4)室外机外壳应可靠接地。(5)同一建筑物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尽量统一或放在隐蔽处,不影响建筑物立面效果。(6)当室外机安装在基础上时,要确保基础的强度和水平度,避免产生振动和噪声,室外机安装时必须留出维修空间(2)空调冷凝水布置,编号:0101011503; 工艺编号工艺名称设计要点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101011503空调冷凝水布置(1)功冷凝水的排放要畅通。(2)分体空调通向室外的管路应向下倾斜引入就近水落管或有组织排水。(3)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43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1)空调冷凝水管安装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冷凝管尽可能短并避免气封的产生。(2)当冷凝水管较长时可采用悬挂方式,支架间距为1-1.2m,并确保排水坡度。(3)应在空调外挂机基础内设置冷凝水泄水孔,并增加有组织排水设计。 3、设计图 第10条雨水管1、设计方案雨水管做法引自省标《平屋面建筑构造》苏J03-2006,采用经防腐处理后的铸铁出水口,水落管采用硬质聚氯乙烯塑料(UPVC)。2、工艺标准施工工艺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之《工艺标准库(2011年版)》,具体包括以下:(1)雨水管道敷设,编号:0101011702;工艺编号工艺名称设计要点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101011702雨水管道敷设(1)出水口、雨水箅采用铸铁制作。(2)水落管及配套的落水斗、承插口、泄水管、管箍等均采用硬聚氯乙烯材料;水落管采用DN100的圆形管。(3)应结合现场实际增加水落口附加层。(4)雨水口高度应根据屋面防水层厚度、保温层厚度等现场确定。(1)排水塑料管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4m,排水口距地距离≤20mm且高度一致。(2)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平整牢固,支吊架做法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3S402。(3)雨水斗、管的连接应固定在屋面的承重结构上,雨水斗与屋面的连接处应严密不漏。(4)管道接口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破损等缺陷。(5)雨水管道安装完成后表面光滑、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坏。(6)雨水管道安装允许偏差≤3mm/m。(7)施工质量应满足GB50224等相关规程、规定要求(1)雨水管道宜采用承压塑料管。(2)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3)寒冷结冰地区外墙雨水立管需有防冻措施,以免管道冻结破裂。(4)安装雨水管随抹灰架子由上往下进行,先在雨水斗口处吊线坠弹直线,采用管道专用卡具在墙上固定,间距12m。(5)雨水管道的安装不得与生活污水管连接,室内暗装的雨水管道必须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上部的雨水斗。灌水试验持续lh,不渗不漏,雨水斗边屋面连接处严密不漏。(6)雨水管应在外墙装修完成后再安装,否则在管道处会留下装饰死角或造成色差(7)雨水管道底层设置检查口,其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宜为lm。明排不需要设置检查口3、设计图 第11条关于沉降观测施工工艺1、设计方案沉降观测点布设原则:(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3)重型设备基础(如主变基础)的四角应设置;如主变户内布置,可根据结构布置设置在临近的框架柱上。(4)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沉降观测的周期:建筑物在一层构造柱拆模后进行初测,之后每上一层监测一次至主体框架结构封顶,主体结构封顶后每一个月观测一次至建筑物竣工。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建议变电站工程取值为0.01mm/d。沉降观测点的埋设:(1)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点,保护完好,标识清晰、规范。(2)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安装高度统一离室外地坪0.5m。(3)沉降观测点位置与落水管错开,与落水管间距离不小于100mm。(4)铭牌四周统一采用耐候胶进行打胶处理,宽度为5mm。(5)材料为不锈钢或铜。端部采用球形或锥形。 (6)沉降观测点事先在浇筑柱子混凝土时进行预埋,统一安装高度。在外墙面装饰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应注意保护好沉降观测点,以防被破坏。沉降观测标志点及其埋设详见图11-1,11-2。2、工艺标准施工工艺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之《工艺标准库(2011年版)》,具体包括以下:(1)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编号:0101011081;工艺编号工艺名称设计要点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101011081建筑物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布设原则:(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3)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4)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1)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点,保护完好,标识清晰、规范。(2)安装高度统一离室外地坪0.5m。(3)沉降观测点位置与落水管错开,与落水管间距多100mm。(4)铭牌四周统一采用耐候胶进行打胶处理,宽度为5mm。(1)材料为不锈钢或铜。端部采用球形或锥形。(2)沉降观测点事先在浇筑柱子混凝土时进行预埋,统一安装高度。(3)编号牌在外墙施工完毕后统一进行安装。(4)沉降观测点安装完毕后应加保护措施。 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沉降观测点的埋设:(1)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点,保护完好,标识清晰、规范。(2)安装高度统一离室外地坪0.5m。(3)沉降观测点位置与落水管错开,与落水管间距离不小于100mm。(4)铭牌四周统一采用耐候胶进行打胶处理,宽度为5mm。(5)材料为不锈钢或铜。端部采用球形或锥形。(6)沉降观测点事先在浇筑柱子混凝土时进行预埋,统一安装高度。3、设计图 第12条混凝土保护帽做法1、设计方案全站混凝土保护帽的型式统一为圆型或正六边形,500kV工程采用六角形保护帽,220kV及以下工程采用圆形保护帽,高度统一为高出场地设计标高150mm,保护帽边缘宽出构支架120mm。构架接地件统一设置在平行于进出线方向,支架接地件统一设置在垂直于进出线方向,接地件中心标高为0.50m(相对站内场地),接地件长度为100mm,其底部与保护帽顶部距离为250mm,其外边缘至保护帽边缘的净距不小于50mm。站内保护帽尺寸根据构支架管径大小归并为两~三类采用清水混凝土,定型钢模施工工艺,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气泡等缺陷。外观棱角分明,线条流畅,外形美观,使用的倒角角线应坚硬、内侧光滑。保护帽顶面与钢管间预留5mm空隙,用耐候硅酮胶封闭。详见图纸12-1。2、工艺标准施工工艺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之《工艺标准库(2011年版)》,具体包括以下:(1)混凝土保护帽(地上部分),编号:0101020106;工艺编号工艺名称设计说明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101020106保护帽(地面以上部分)(1)全站保护帽的型式统一、高度一致。500kV工程采用六角形保护帽,220kV及以下工程采用圆形保护帽。(2)高度统一为高出场地设计标高150mm,保护帽边缘宽出构支架120mm。(3)构架接地件统一设置在平行于进出线方向,支架接地(1)采用清水混凝土、定型钢模施工工艺,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气泡等缺陷。(2)外部环境对混凝土影响严重时,可外刷透明混凝土保护涂料,用于封闭孔隙、(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混凝土强度采用C30,含泥量≤1%;细骨料应采用中砂,混凝土强度采用C30,含泥量≤3%;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2) 件统一设置在垂直于进出线方向,接地件中心标高为0.50m(相对站内场地),接地件长度为100mm,其底部与保护帽顶部距离为250mm,其外边缘至保护帽边缘的净距不小于50mm。(4)保护帽顶部向外找坡3%,以便排水。延长耐久年限。(3)外观棱角分明,线条流畅,外型美观,使用的倒角角线应坚硬、内侧光滑。浇筑前检查构支架接地或电缆保护管是否做好。(3)基础混凝土顶与保护帽下部交接处须凿毛。(4)采用定型钢模。模板必须固定牢固,防止浇筑时发生位移。(5)用Φ30mm振捣棒插入振捣,或用振捣棒从模板外侧振捣,确保浇筑质量。(6)保护帽顶部向外找坡5mm,以便排水。(7)顶部做倒角时宜使用塑料角线(8)说明施工时应对保护帽以上500mm进行保护,对保护帽与钢管空隙处打胶5mm,打胶面与保护帽面平。3、设计图 第13条预埋地脚螺栓及操作平台1、设计方案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基础通过预埋地脚螺栓与基础整体浇筑,上部设备的底座与预埋地脚螺栓连接固定,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预埋地脚螺栓间距及埋设长度由电气专业确定,施工时经电气专业人员确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建议通过协调各厂家设备预埋螺栓的不同参数,形成通用的预埋螺栓做法。地脚螺栓由厂家配套提供。构架基础及基础预埋件的施工工艺应按照标准工艺要求执行,电容器及电抗器基础预埋件应适当加大以方便接地扁铁焊接时使用。消弧线圈基础及断路器操作平台统一采用现浇清水混凝土工艺,或采用预制成品混凝土制品。带预埋地脚螺栓的电气设备基础施工图详见图纸13-1。操作平台施工图详见图纸13-2。2、工艺标准施工工艺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之《工艺标准库(2011年版)》,具体包括以下:(1)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编号:0101020204。工艺编号工艺名称设计要点工艺标准施工要点图片示例0101020204现浇混凝土设备基础(1)预埋断路器地脚螺杆时必须在设备到货并经验收合格,经电气专业人员确认后方可施工,地脚螺栓由设备厂家配套提供。预埋地脚螺栓在基础砼浇筑前应按照设计施工图、厂家安装图要求定位精准,固定牢固。(2)二次电缆埋管的型号及位置按电气二次有关施工图要求,断路器基础施工时须有(1)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无气泡。(2)基础露出地面部分阳角应设置圆弧倒角。(3)允许偏差:1)断路器基础相间距离偏差≤5mm,同相偏差≤5mm。地脚螺栓中心偏差≤2mm,高度偏差0~10mm。(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池壁宽度。(4)压顶梁厚度不应小于120mm。(5)压顶梁长度应≤1000m,进行均分。(6)对缝处应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GB175。粗骨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当混凝土强度≥C30时,含泥量≤1%:当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