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52 KB
  • 2022-04-22 11:33:31 发布

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

  • 7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K0+210--K25+780段Error!Notextofspecifiedstyleindocument.1.概述1.1项目背景三亚至亚希公路(以下简称丁凝公路)位于珠三角平原苏南县,起点位于下海市莲盛镇,与俞蒸公路相接,路线自东向西经三亚镇,穿越著名塘西古镇,经三溪镇,终于苏南县亚希镇与嘉兴市南湖区油车港镇交界处。丁凝公路是苏南公路网“三纵五横九连”布局中的“一横”,建成后将成为苏南县出省入皖的一条快速通道。2016年2月26日,省发改委以“浙发改设计〔2016〕123号”文批复了本项目初步设计,明确本工程主线全长约30.9km。全线设大桥4642.66m/14座、中小桥1207.16/29座。本项目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中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80km/h。利用已建成桥梁维持原技术标准。路基宽度26m。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项目核定概算为164698.9万元。-77- 本项目业主为苏南县交通运输局。黑龙江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文件(K0+210--K25+780段)。2016年8月19日,设计单位提交了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共五册),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路线交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组织计划、基础资料。本次提交审查的施工图设计(K0+210--K25+780段)全长约25.57km,共设大桥4227m/12座,中桥1048.1m/20座,小桥100.8m/4座。本项目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中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80km/h。利用已建成桥梁维持原技术标准。路基宽度26m。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我公司受业主委托,依据部颁编制办法、省发改委初设批复和省厅相关文件,对提交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初审,提交初审报告供行业主管部门、业主和设计单位参考。1.1审查依据1、交公路发〔2007〕358号文《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以下简称《编制办法》);2、国家和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现行“强制性条文”、“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等;3、省交通运输厅(浙交〔2014〕153号)《关于印发黑龙江公路工程设计审查要点的通知》以及《黑龙江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4、省交通运输厅(浙交〔2011〕290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公-77- 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5、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的实施意见》(浙交办〔2015〕156号);6、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设计质量的若干意见》(浙交〔2009〕100号);7、省发改委(浙发改设计〔2016〕13号)《省发改委关于苏南县三亚至亚希改建拓宽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函》(以下简称《初设批复》);8、省建设厅《苏南县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建设项目选址审查意见》(浙规选字第〔2011〕101号)。9、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苏南县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浙土资预〔2012〕177号)。10、上海省环保厅《关于苏南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浙环建〔2011〕58号)。11、黑龙江省水利厅《关于苏南县三亚至亚希公路改建拓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浙水许〔2010〕69号)。1.1审查要求设计审查在详读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客观、公正和负责的态度,按照省交通运输厅“浙交〔2014〕153号”文和“浙交〔2011〕290号”文中有关施工图设计的审查要点,通过必要的现场踏勘和设计沟通,对全套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系统的审查后,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和优化建议方案。1、设计文件深度及内容应符合《编制办法》规定;2、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应符合《初设批复》;-77- 3、勘察设计文件应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各项技术规范的规定;4、工程详勘报告应达到规范要求的内容和深度,基础资料应全面、可靠,并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5、设计文件应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设计方案应符合“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原则;6、桥梁等主要结构物的计算结果应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计算过程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7、工程实施方案应最大限度维护社会公众利益;8、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审查的其他内容。1.1审查内容本次审查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路线交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组织计划、基础资料。由于设计单位未提交施工图预算,因此本次审查未包含上述内容。-77- 1.总体评价黑龙江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内容基本齐全,图表清晰,基本符合部颁《编制办法》的要求。施工图设计基本执行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各项现行技术规范的规定。总体设计原则的把握合理;路基路面设计内容基本齐全,参数取值基本恰当,符合规范要求;桥涵构造物布置基本合理,上、下部结构型式、尺寸基本适当;路线交叉设计内容基本齐全,其中五路交叉平交口建议进一步优化方案。施工图设计基础资料暂缺,需尽快补充以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初设批复》未提出分期设计,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K0+210--K25+780段,需要进一步提供分期设计的原因、依据及后续路段计划安排说明,并做好设计界面划分。1.1符合性审查本项目初步设计已获批复,施工图设计中路线主要控制点、主要技术标准基本符合《初设批复》的要求。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K0+210--K25+780段,需要进一步提供分期设计的原因、依据及后续路段计划安排说明,并做好设计界面划分。设计单位承担的工程在资质等级和业务许可范围内。施工图设计基本执行了项目选址、用地、环保等相关部门审查批复意见。1.2总体及路线1、设计对项目进行了分期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77- K0+210--K25+780段,而初设批复未提及分期设计。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中应对本项目施工图阶段采用分期实施的设计补充必要的说明及相关依据,并在施工图预算中提供拆分后的初设概算进行对比。2、总体设计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存在表中的数据前后不一致等情况。建议进一步作核查修改,并补充预算指标及每公里造价、路线交点个数等指标项。3、基本赞同平面线形设计,其中起点为顺接上海市蒸俞公路受限JD3圆曲线半径采用了极限值,初审建议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半径,提升行驶安全性与舒适性。4、纵断面设计中K3+850~K4+045、K4+045~K4+220、K5+090~K5+280等路段坡长小于200m(设计时速80km/h的最小坡长),不能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8.3.1的规定,建议优化设计。5、本项目87个竖曲线中,仅有19个竖曲线长度满足一般值170m,其余68个竖曲线长度均位于一般最小值与极限最小值70m之间。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建议尽量采用满足竖曲线长度的一般最小值,或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采用一般值的1.5~2.0倍或更大值”以保证舒适性。6、K5+700五路交叉口信号灯等设置情况难以达到安全快捷通行车辆与非机动车行人的要求,建议根据平面交叉初审意见对平交口方案进行归并优化后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1.1路基、路面1、本项目软土埋深较浅,绝大部分搅拌桩桩长不超过10m,-77- 采用双向搅拌桩成桩工艺属于专利技术,造价较普通单向搅拌成桩工艺高。为节省造价,建议搅拌桩成桩工艺由双向改为单向。设计文件中对填土高度大于1.6m的桥头路段和填高大于3m的一般路段均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基处理过于笼统,建议进一步优化软基处理设计方案,可视情况采用水泥搅拌桩方案、堆载预压、基础换填或轻质路堤等方案。2、挡墙设计中缺少挡墙工点设计图。建议补充并明确挡墙基础埋深及墙底地质情况,便于检查挡墙基底承载力及挡墙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设计文件中挡墙基底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均采用水泥搅拌桩+砼垫层进行处理欠合理。建议进一步优化挡墙基底加固方案,可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基础换填、扩大基础等方案。3、缺少老路拼宽利用路段老路现状的使用情况、排水实施现状情况与路面状况的相关介绍。建议结合路面病害调查及路面检测结果补充完善老路现状情况说明。4、本项目新建路面结构与老路路面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建议补充新老路面衔接设计图。5、基本赞同设计文件采用的排水方案,建议补充完善排水系统布置图。1.1桥梁、涵洞1、本项目芦塘桥和祥荡桥主桥均为变截面连续箱梁,跨径分别为55+90+55m和50+80+50m,红旗塘桥为45+80+45m桁架梁,跨径均较大,设计提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欠妥,建议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设计计算。-77- 2、设计20m及以下桥梁均采用空心板,如红旗塘桥引桥采用20m跨空心板,该结构后期较易出现病害,建议调整采用矮T梁。3、芦塘桥和祥荡桥主桥承台及0号块尺寸较大,为大体积混凝土,为减少水化热影响,建议增设冷却管,避免混凝土表面开裂。4、本项目桥梁桩基采用C25混凝土,不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第3.4.4条要求,对I类混环境,应调整采用C30混凝土。5、关于预应力1)设计预应力钢束张拉持荷时间为2min,不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持荷5min的要求,请核查修改。2)设计对钢束张拉时混凝土的强度、龄期要求各不相同,如说明中小箱梁混凝土的最小龄期要求为10天,而设计图中为14天,变截面连续箱梁也存在类似问题,建议统一。6、建议加大盖梁侧面水平钢筋端部弯钩长度,并在盖梁端面焊接,防止盖梁端面出现竖向裂缝;建议在高低帽盖梁的柱顶位置设置断缝,避免该位置受力开裂。7、部分水中设墩的跨航道桥中设置有防撞墩,如跨Ⅵ级航道的塘港桥、陆家港桥等,但三亚桥(跨Ⅵ级航道)、红旗塘桥(跨Ⅲ级航道)等未设置,欠合理,建议补充船舶撞击力要求,并结合防撞计算说明是否需设置防撞墩。8、施工图在垫石、挡块等附属设施设计中,存在较多不一致,如同为30m小箱梁,三亚桥垫石+支座高度为30cm,挡块高60cm,顶宽30cm,芦塘引桥垫石+支座高度为20cm,挡块高50cm,顶宽25cm,建议统一,以方便施工。-77- 1.1路线交叉1、K0+285.076交叉口形式应属Y形交叉形式,通视条件不好,对交通不利。建议如下图在交叉口内设置导流岛组织交通,形成分道转弯式三路交叉。2、K3+108.234与规划道路十字交叉,交角75°,为便于车辆充分加速,建议主线右转加速车道长度设置为120m,规划道路加速车道长度设置为80m。3、对K5+715.913平面交叉设计进行了五路交叉和镇南路改造后十字交叉的方案进行比选,推荐采用五路交叉方案。初审认为方案比选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施工图阶段不宜进行方案比选。如果施工图阶段对初步设计拟定的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需要充分补充说明调整的理由。对于设计采用的五路平交方案,平交口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难以满足通行要求,各路之间交通转换不畅。因此初审建议采用T形和十字形的组合交叉口设计。1.2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1、施工图设计缺少环境保护设计相关内容,建议按《环评批复》、《水保批复》要求补充完善。2、景观设计中个别乔木如香樟采用20cm胸径尺寸。初审认-77- 为规格偏大,单价偏高。同时如金森女贞、红叶石楠、海桐散本等灌木种植密度偏大,种植密度25株/平米,超过了每平方能实际种植的最大数量。建议调整。1.1其他内容1、改路设计中有7处改路工程平面位置与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中的位置不对应,建议核查修改。2、改路工程有12个路段需下穿本项目主线桥,建议在路线纵断面图中标注相应的净空高度,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经计算(主线设计标高-梁高-路拱-改路设计标高),总计10处桥下改路工程净空不能满足公路建筑限界要求。建议根据实地调查,重新进行改路工程的设计。1.2基础资料1、项目起点至里程桩号K14+000段的各拟建桥梁,布置的勘探孔数量基本符合要求。但在实际勘察过程中,由于政策处理等原因,多座桥梁在施工图阶段所布置的勘探孔尚未完成,出具的成果资料仍以初勘阶段的勘探孔为主,对于这部分桥梁而言,尤其是大桥,尚不能达到施工图勘察阶段勘察要求,应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及时补勘,完成该部分勘察内容,出具满足施工图阶段的勘察报告。2、本次勘察桥梁孔深基本在60~70m左右,最深可达90m,对于拟建的中小桥梁而言,孔深基本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桥址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以淤泥质土及软塑~软可塑状的软弱土层为主,当采用以这些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时,如此长的桩所能提供的承载力可满足设计的要求。但由于软弱土层性质差,沉降量-77- 难以控制,易造成后期桥梁桩基沉降大导致桥梁开裂等现象,所以当采用这些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务必对桩端下卧层进行沉降验算。-77- 1.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包括路线地理位置图、说明书、平纵面缩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附件以及公路总体设计图等内容,其内容、图表基本齐全,基本符合《编制办法》的要求。1.1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地理位置图底图分辨率低下,建议在嘉兴市域交通图中标示本项目地理位置,显示本项目所在区域总体路网情况。1.2说明书1、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对任务依据作了说明,建议按《编制办法》的要求,对测设经过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作出说明。2、技术标准1)建议补充说明本项目的道路功能是干线公路还是集散公路。2)建议补充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建议按土建工程、路面工程、安全设施、绿化工程等补充合同段划分。3、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项目路线主要控制点、主要技术标准基本符合《初设批复》的要求,但设计提供的施工图送审稿为K0+210--K25+780段,其起点、终点、路线长度及建设规模与初设批复不一致。建议补充分期修建工程分期实施设计的说明及依据,并补充对应拆分后的初设核定概算与施工图预算进行对比。4、按照《编制办法》的要求,建议补充各项工程施工的总体-77- 实施步骤的建议及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的说明以及有关注意事项。1.1路线平、纵面缩图路线平、纵面缩图建议在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标示,同时补充标示平纵比例尺、控制点、主要城镇、与其他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主要路线交叉、主要沿线设施等相关内容。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中,拆迁房屋数量与拆迁建筑物表中的数量不一致,建议核查修改;2、表中缺少预算指标及每公里造价、路线交点个数、平曲线占路线比例、直线最大长度、同向曲线间短直线长度、反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竖曲线占路线总长、断链桩等指标项,请补充完善。1.3公路总体设计图基本赞同施工图设计的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1.4附件附件内容基本齐全。建议进一步补充测设合同的必要内容,有关协议和纪要等复印件。-77- 1.路线施工图设计文件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的平、纵面指标作了进一步优化,路线的主要控制点和走向基本符合《初设批复》精神。路线平、纵面设计采用的各项技术指标基本符合现行部颁标准。本次提交审查的K0+210--K25+780段主线全长25.57km,共设21个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250m,最长直线长度2015.943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43.7%;最大纵坡为3.3%/1处,最短坡长200m处,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型3000m/1个、凹型2000m/1个。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符合现行部颁标准,采用的部分技术指标需进一步优化。1.1设计说明1、说明书对初设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了阐述,但遗漏了本次实施K0+210--K25+780段与初设批复不一致的原因说明及相关依据,应进行补充。2、建议补充本项目各路段设计洪水位、主要交叉与规划道路纵面标高等具体数据;3、建议补充征地拆迁的相关说明。1.2路线平、纵设计1、路线平面设计1)JD3圆曲线半径采用极限值,主要为顺接上海市蒸俞公路受限所至,其他平面线形设计基本合理,取用的缓和曲线适宜,基本赞同路线平面设计。-77- 2)新建段JD19~JD20直线长2015.943m,采用较长直线线形,容易使驾驶者产生单调、疲乏和对向车灯炫目的现象,建议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2、路线纵断面设计1)K3+850~K4+045段坡长为195m,K4+045~K4+220段坡长为175m,K5+090~K5+280段坡长为190m。以上3段坡长小于200m(设计时速80km/h的最小坡长),不能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8.3.1的规定,建议优化设计。2)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设计时速80km/h的竖曲线长度一般最小值为170m,极限最小值为70m,本项目施工图设计中只有19个竖曲线长度满足一般值的要求,其余68个竖曲线长度均位于一般最小值与极限最小值70m之间。由于竖曲线较短,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建议优化设计,尽量采用满足竖曲线长度的一般最小值,或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应采用一般值的1.5~2.0倍或更大值。”3)施工图设计中K0+460、K0+785、K7+375、K11+610、K25+160凹形竖曲线底部位于缓和曲线上,这种平纵组合不利于路面排水,建议优化设计。4)建议在路线纵断面图中标注桥下改路工程的设计标高,以便核查改路工程的设计标高能否满足公路建筑限界的要求。1.1其他1、根据编制办法补充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封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等相关项中应按换算后连续里程进行标示。2、耕地分为五种: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77- 养殖塘、鱼塘应属其他农用地,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中把它列入了非耕地,建议在公路用地表中区分计列土地类别,并补充其他工程用地数量。3、本项目拆迁建筑数量较大(9.2545万m2),建议拆迁建筑物表中列出建筑物所在路线的桩号、距路中心线的距离(左右),所属单位或个人、建筑物种类及数量等,并签订相关的拆迁协议。4、本项目所涉及的电力电讯杆线较多。建议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在拆迁电力、电讯及其他管线设施表详细列出各项设施所在桩号、交叉角度、所属单位、用途等。并与相关部门签订书面协议,以确保本项目顺利实施。1.1安全设施1.1.1设计说明1、基本赞同安全设施设计原则,安全设施设计方案基本可行。2、设计依据中建议补充《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等。3、本项目设置了附着于护栏的轮廓标,但中分带护栏非连续设置时,行车道左侧的黄色轮廓标如何设置,建议补充说明。4、太阳能爆闪灯为非标准安全设施,采用依据不足。建议改为太阳能黄闪灯。5、交通标志的说明内容均为背光照明的标志说明,而本项目采用的为逆反射型交通标志,建议修改。1.1.2设计图表-77- 1、区域路网交通标志布置图中缺少区域内各道路名称、区域内高速公路线位及本项目线位的标注,建议补充完善。2、沿线标志、标线平面布置图1)K0+285.076交叉口建议参考路线交叉意见在交叉口内设置导流岛,在行车道上划线等措施组织交通,形成分道转弯式三路交叉。并相应调整安全实施设计。2)起点位置设置的指路标志中“上海”信息层级偏大。因同一方向设置可最多2个地名信息。考虑到远近兼顾的行车需求,建议在上海前增加一处低层级的地名信息。3)K2+000等前后无指路标志的空旷路段,建议可增加设置12328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标志。4)部分平交口车道内指示行驶方向的地面标线箭头前后不一致,如K3+100平交口右侧车道前为直行箭头,后为直行兼右转箭头,建议核查调整。5)设置了指路标志的平交口前后可取消三角形的交叉口警告标志,如K4+220等。6)K5+700五路交叉口(1)五路交叉仅设置了4相位交通信号灯,其中水泥支路未设置信号灯,会引起通行混乱。(2)平交口各路口停车线之间距离遥远,无明确车道行驶指示、无平交口行车辅助线。无完善的信号灯控设计,当绿灯直行放行时,右前方道路是允许直行还是转弯极容易使司机认知错误,导致误行。(3)多路交叉口因交通流之间存在大量冲突点,通行能力不足,-77- 为本项目中通行能力低下的节点,而且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困难。(4)根据相关研究,在五路交叉口不设置环岛,仅通过信号灯控制来消除冲突点,达到车辆安全、快速、畅通的通行需求是极为困难的。但设置环岛又会影响平交口车辆的通行能力。(5)评估认为现有平交口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难以满足通行要求,各路之间交通转换不畅。建议根据平面交叉初审意见对平交口方案进行归并优化后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7)K6+430匝道被交路上缺少指路标志,建议补充。8)K20+450平交口右转匝道缺少让行标志,建议补充。3、标志设置一览表中标志名称“线性诱导标”应为“线形诱导标”,建议核查修改。4、路侧波形梁护栏设计图中缺少上游端部设计图,建议补充。5、防抛网仅有设计图,缺少设置一览表与说明,建议补充。1.路基、路面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包括一般路基、路基防护设计、特殊路基设计、路面工程、路基路面排水等,图表清晰,设计方案基本合理,设计深度基本满足交通运输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1.1设计说明1、一般路基设计缺少对老路现状的使用情况、排水实施现状情况与路面状况的综合说明。建议结合路面病害调查及检测结果(老路路面结构强度和弯沉实测值等)补充完善老路现状情况说明。-77- 2、软基处理1)本项目软土埋深较浅,绝大部分路段搅拌桩长度不超过10m,设计采用双向搅拌成桩工艺欠合理。由于双向水泥搅拌成桩工艺属于专利技术,造价较普通单向搅拌工艺高。建议搅拌桩改用普通单向搅拌成桩工艺。2)本项目软土厚度较小,大部分路段软土厚度不超过3m,基本赞同设计对于填土高度不超过3m的一般路段不进行软基处理的方案;设计文件中对于填土大于3m的一般路段一律采用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过于片面,建议结合软土埋深和路堤填高情况通过计算分析针对基础换填方案、堆载预压方案、水泥搅拌桩方案或轻质路堤方案等进行综合比选后确定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案。3)K3+972-K4+102拼宽路段,最大填土高度2.5m,软土层厚度0~2.2m不等,设计采用水泥搅拌桩+超载预压方案过于保守且不经济,建议将超载预压改为等载预压并将搅拌桩加固方案与堆载预压方案。4)K8+000-K9+200路段,最大填土高度约2m,软土层厚度1.0~1.3m(上覆硬壳层厚度1.1~1.5m),设计对于桥头及过渡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欠合理,建议改为堆载预压或基础换填+堆载预压处理方案。5)缺少水泥搅拌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标准、钢塑格栅性能指标、堆载预压时间、堆载预压加载速率及卸载控制指标等相关说明。建议补充完善。3、路基防护1)基本赞同设计单位提出的路基防护方案。2)设计对于挡墙基底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一律采用水泥-77- 搅拌桩进行基础处理欠合理。建议根据挡墙基底地质情况灵活采用基础换填、设置扩大基础和水泥搅拌桩加固等方案。4、取、弃土场本项目弃方主要为清表方约1.9万方,虽可用于绿化填方,但仍需临时堆置,建议设置弃土场。5、路面结构设计1)缺少老路利用拼宽路段路面拼接设计及施工要求相关说明。2)缺少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规格、沥青粘层和防水粘结层技术指标相关说明,建议补充完善。3)桥面沥青防水粘结层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喷洒,说明中缺少沥青洒布量、洒布温度、矿料用量及碎石粒径等相关说明。建议补充完善。6、路基路面排水基本赞同设计单位提供的路基路面排水方案。1.1路基工程1、路基标准横断面图1)基本赞同设计提供的路基横断面布置形式。2)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缺少排水设施示意,建议补充完善。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四)”中缺少路基设计线标注,建议补充完善。2、低填浅挖设计设计图中明确当路基填高H≤66cm时换填厚度80cm;66cm2m时,建议清淤回填至满足机械作业高度后开始打设水泥搅拌桩。8)缺少软基处理纵断面布置图,建议补充全线软基纵断面布置图,以便于检查软基处理方案的合理性。6、中间带设计图1)中间带设计图尺寸比例与标注不符,建议修改完善。2)老路拼宽利用路段需对老路行车道开挖设置2m宽中央分隔带。设计文件中缺少相关设计图纸及说明,建议补充完善。7、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中未计入河塘填方、软基沉降方、碎石垫层土石方,路基实际总填方量应为断面填方+沉降方+河塘填方-碎石垫层-台背回填级配碎石方。建议核查后修改完善。8、路基防护设计1)缺少挡墙工点设计图。建议补充挡墙工点设计图,明确挡墙基础埋深及墙底地质情况,便于检查挡墙基底承载力及挡墙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2)设计图中桥头路堤的坡面统一采用预制块植草护坡进行防护。建议对不同位置的桥台加以区分,跨地面道路等不受水流冲-77- 刷的桥头可采用空心预制块植草防护;而跨河流的桥梁,可能受到淹没或冲刷时,建议采用浆砌片石满铺防护。3)喷播植草设计图中缺少培土数量,建议补充完善。4)软基路段挡墙基础一律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欠合理,建议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及挡墙高度优化墙底基础加固设计。5)“沿河(塘)路段路基防护设计图”中浆砌护坡基础埋深至河(塘)底60cm处,建议护坡基础埋深至河(塘)底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m,以减少水流冲刷对护坡体的影响。1.1路面工程1、基本赞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案。2、缺少老路利用拼宽路段路面衔接设计图,建议补充完善。3、本项目新建路段路面结构层厚度为66cm,而“原有公路路面构造物利用、维修、拆除工程数量表”说明中却将新建路面结构层厚度标注成67cm,建议修改完善。4、缺少桥面铺装路面结构设计图。建议补充完善。5、填方路段土路肩设计图中,建议培土顶面5cm小石子砼下方设置20cm级配碎石排水垫层,排水垫层下设置防渗土工布。1.2排水工程1、排水设计图(一)中,未明确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排水措施。建议补充完善。2、设计文本中分离式路基中央分隔带采用矩形流水槽排水,建议改为填方边沟排水。3、缺少填方边沟与通道、涵洞等相交处连接设计图。建议补-77- 充完善。4、排水设计图(五)中,集水井与流水槽相邻处砼总厚度为15+23=38cm偏厚,建议该处集水井与流水槽宽度归并为23cm。5、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雨水通过急流槽流入填方边沟,建议增设防滑台阶和消力砍以减少急流槽中雨水对边沟的冲击。6、缺少排水系统布置图,建议补充完善。-77- 1.桥梁、涵洞本项目共设大桥4227m/12座,中桥1048.1m/20座,小桥100.8m/4座;其中利用老桥进行两侧拼宽桥3座,利用半幅老桥新建半幅桥1座;圆管涵1373.5m/36道,箱涵161.32m/6道。本项目桥涵设计图纸基本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桥型方案、配跨总体合理、上下部结构形式尚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以满足《编制办法》中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1.1设计说明1、技术标准基本赞同本项目桥梁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2、初步设计专家组评审意见和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基本执行了初步设计专家组评审意见和批复意见。3、图纸中的错漏缺1)说明中参照的规范有部分已作废,如第1页设计规范及第2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桥涵部分)、第9页设计计算相关参数中提到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第3页钢材中提到的《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T5224-2003)等,建议参照现行规范执行。2)第3页桥梁一览表中红旗塘桥上部结构“先简后连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与设计图中先简后连空心板不符,请修改统一。3)第9页第五节“预应力砼连续箱梁、预应力砼斜拉桁架、空心板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小箱梁按全预应力设计”。小箱梁通常为A类预应力砼构件,请核查;建议预应力砼连续箱梁、预应力砼斜拉桁架按照全预应力砼构件设计。-77- 4)第9页五.9)条“竖向梯度温度效应: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取值”有误,应参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第4.3.12条取值。5)第9页七.(一).1.①节“在9、1号主墩两侧搭支架”,其中的墩号与桥型布置图中不符,请核查修改。6)第10页第⑦节预应力钢束的张拉程序中,“σcon(持荷2分钟)”,不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表7.8.5-1中持荷5min锚固的规定,请核查修改。7)第13页、15页要求预制小箱梁、空心板张拉时钢束时龄期不小于10天,与设计图中龄期不小于14天的要求不符,请修改统一。8)第14页“预制梁顶板要求埋设U型抗剪钢筋”,与桥面铺装加强钢筋构造图中倒L型钢筋形状不符,请核查修改。1.1共性意见1、建议根据编制办法要求补充大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2、全桥材料数量表1)钻孔桩采用C25砼,与说明中C30砼强度等级不符,请修改统一。2)部分桥梁缺少护栏伸缩缝处钢遮板工程量,如塘港桥、祥荡桥等,请补充完善。3、桥位平面图1)建议补充地质钻孔平面位置示意。2)洪家村桥、东厅漾桥、屠家浜桥等拼宽桥梁,图中标注“先简后连预应力砼空心板”,与桥型布置图附注中简支空心板桥面连续不符,请修改统一。-77- 4、桥型布置图1)建议立面中标注地层分界线。2)对于航道桥,塘港桥、陆家港桥等通航孔两侧桥墩设置了防撞墩,部分桥梁如三亚桥、红旗塘桥等未设置,建议统一防撞墩设置原则,并补充防撞墩桩基中心坐标。3)建议上跨等级航道处在桥面两侧设置防抛网,桥面采用集中排水,并将相关工程量计入全桥材料数量表中。4)建议标注桥下道路路面高程、净空等。5)同类型上部结构支撑高度不同,如同为30m小箱梁,三亚桥支撑高度为30cm,芦塘桥为20cm,建议统一采用30cm,以便更换支座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5、部分空心板桥缺少梁底楔形块构造图,如马家浜桥等,建议补充完善。6、关于预应力1)本工程预应力砼构件张拉钢束时混凝土强度、龄期要求各不相同,详见下表,建议统一。张拉钢束时砼强度、龄期要求强度/设计强度弹模/设计弹模最小龄期(天)说明中空心板、小箱梁90%/10设计图中空心板、小箱梁90%90%14变截面连续箱梁纵向钢束90%/10变截面连续箱梁横向钢束90%/7~14红旗塘桥桁架钢束95%//红旗塘桥横梁钢束90%//注:表中“/”表示无要求。2)部分预应力砼构件张拉钢束时要求“σcon(持荷2分钟)”,不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表7.8.5-1中持荷5min锚固的规定,请核查修改。7、桥墩-77- 1)建议水中墩桩顶或系梁底面置于低水位以上,以便水上施工墩柱、系梁。2)部分桥梁墩高较矮,如中王桥、洪家村桥、陆家港桥等,柱高约1m,建议采用桩接盖梁形式,以便于施工。3)部分桥墩构造尺寸欠合理。如同为30m跨径小箱梁,三亚桥右交角65°,采用三柱式墩,芦塘桥正交,引桥采用双柱式墩,两桥桩、柱直径相同;三亚桥桥墩柱间距4.8m,盖梁高170cm,宽190cm,芦塘引桥墩柱间距7m,盖梁高1.6m,宽1.7m。建议根据计算合理确定结构尺寸。4)盖梁钢筋图(1)建议盖梁等宽段侧面水平钢筋端部弯钩长度增大,并在盖梁端面焊接,防止盖梁端面出现竖向裂缝。(2)设置高起块的过渡墩盖梁,建议在柱顶位置(或实体墩悬臂根部位置)设置断缝,避免高起部分参于盖梁总体受力而发生破坏;高起块顶面水平钢筋按照构造要求配筋。5)挡块(1)同类型上部结构挡块形状不同,如同为30m小箱梁,三亚桥挡块高度60cm,顶宽30cm,芦塘桥挡块高度50cm,顶宽25cm,建议统一。(2)空心板桥墩挡块钢筋图挡块配筋不一致,如同为16m跨径空心板,屠家浜桥等挡块竖向筋间距19cm,中王桥约10cm,建议统一。(3)小箱梁桥墩挡块钢筋图塘港桥等挡块主筋采用16,芦塘桥等采用22,建议统一。8、桥台1)部分桥梁桥台支座中心线与桩基中心线偏心距离较大,如洪-77- 家村桥偏心距离21.6cm,东厅漾桥偏心距离10.2cm,建议调整支座中心线与桥台桩基中心的顺桥向位置关系,改善桩基受力。2)桥台背墙钢筋图(1)部分桥梁跨径相近,但耳背墙配筋各异,如马家浜桥、中王桥、东厅漾桥等,建议统一钢筋直径、间距。(2)部分桥梁搭板锚筋与搭板钢筋构造图中重复设置,如洪家村桥、东厅漾桥等,请核查修改。9、桩基钢筋图1)部分桥梁桩基采用C25砼,如马家浜桥、洪家村桥、东厅漾桥等,与说明书第3页三.(二).1.2)节中“桩基:C30砼”强度等级不符,请修改统一2)洪家村、东厅漾、屠家浜等拼宽桥梁,跨径10~20m,采用相同的桩柱尺寸及配筋欠合理,建议优化调整。3)部分桥梁如马家浜桥、洪家村桥等附注中提到“桩基按50%比例设置声测管”,但材料数量表中按照100%设置声测管计量,两者矛盾,请核查修改。4)部分桥梁桩基声测管规格与桩基声测管构造图(通-25-1)超声波检测管壁厚尺寸表不符,如中王桥、三亚桥、陆家港桥等,请修改统一;部分桥梁缺少声测管材料明细,如祥荡桥、芦塘桥等,请补充完善。5)部分桥梁要求桩柱主筋采用冷挤压连接,如中王桥、黄字圩桥等,建议统一采用机械连接。6)本项目多数桥梁桩基钢筋笼采用预制砼块定位,部分桥梁如祥荡桥、芦塘桥等采用16钢筋,建议统一采用预制砼块。7)本项目处于Ⅰ类环境,多数桥梁桩基主筋保护层为净6cm,部分桥梁如祥荡桥、芦塘桥等桩基主筋保护层为净7.5cm,建议统-77- 一采用净6cm。8)部分空心板桥墩桩柱搭接段箍筋采用22直径偏大,如三吕埭桥、柱头河桥、靴尖底桥等,建议统一采用φ10。1.1具体意见1.1.1K1+099.5塘港桥桥梁全长337.44m,配跨为5×25+3×35+4×25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建议根据编制办法要求补充大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2、全桥材料数量表1)钻孔桩采用C25砼,与说明书第3页三.(二).1.2)节中“桩基:C30砼”强度等级不符,请修改统一。2)搭板锚筋φ20与8m搭板钢筋构造图(通-21-7)中22不符,请修改统一。3)支座垫石采用C30砼,与小箱梁桥墩、桥台支座垫石钢筋构造图(通-24-1~2)中C40砼强度等级不符。4)缺少伸缩缝处护栏钢遮板工程量,请补充完善。3、桥位平面图建议补充地质钻孔平面位置示意。4、桥型布置图建议上跨等级航道处在桥面两侧设置防抛网,桥面采用集中排水,并将相关工程量计入全桥材料数量表中。5、桩位坐标图建议补充防撞墩桩基中心坐标。6、桥墩一般构造图-77- 1)图(七)注3中5号墩25m侧支座型号、图(八)注3中5号墩35m侧支座型号均与桥型布置图说明5中不符;图(九)、图(十)中亦存在相同问题,请修改统一。2)图(七)、图(八)侧面中,35m小箱梁支座中心线与伸缩缝中心线的距离标注为43.7cm,图(九)、图(十)中为38cm,两图不符,请修改统一。7、桥墩桩柱钢筋构造图1)建议附注6中明确是否桩、柱主筋均采用圆柱形砼块控制保护层厚度;“垫石直径10cm”应考虑与图中柱主筋净保护层厚度4cm、桩主筋净保护层厚度6cm相适应。2)图(一),柱主筋28根,桩主筋26根,桩顶位置桩、柱主筋不能一对一搭接焊,建议统一桩、柱主筋根数。8、桥墩盖梁钢筋图1)图(一)、(二)断面图中,主筋顺桥向布置为“15×11.2”,主筋根数为16根,钢筋大样图及数量表中1、2号筋根数为15根,两者不符,请修改统一。2)图(三)(1)材料数量表中,总重栏中12钢筋重量有两个数据,请核查修改。(2)半平面中,跨中箍筋非加密段标注重叠无法识别,请修改清晰。9、桥墩盖梁高起部分钢筋构造图1)附注3中,建议在边柱顶位置亦设置断缝,避免高起部分参于盖梁总体受力而发生破坏。2)3号筋采用20直径偏大,建议优化。-77- 10、桥墩系梁钢筋构造图材料数量表中,系梁采用C25砼,与说明书第3页三.(二).1.2)节中“系梁:C30砼”强度等级不符,请修改统一。11、桥墩挡块钢筋构造图建议取消2号筋及下层3号筋。12、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1K2+247马家浜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位平面图1)建议补充地质钻孔平面位置示意。2)图中显示桥位处需拆除老桥一座,建议补充老桥拆除工程量。2、桥型布置图1)建议水中墩桩顶置于低水位以上,以便水上施工墩柱。2)建议立面中绘出地层分界线。3、桥墩一般构造图缺少挡块宽度标注,请补充完善。4、桥墩桩柱钢筋构造图1)材料数量表中桩基采用C25砼,与说明书中C30砼强度等级不符,请修改统一。2)附注7中“桩基按50%比例设置声测管”,数量表中按照100%设置声测管计量,两者矛盾,请核查修改。5、桥墩盖梁钢筋构造图建议8号筋端部弯钩长度增大,并在盖梁端面焊接,防止盖梁端面出现竖向裂缝。-77- 6、桥台桩基钢筋构造图参考桥墩桩柱钢筋构造图中相关意见。7、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建议4号筋端部弯钩长度增大,并在盖梁端面焊接。8、墩、台挡块钢筋构造图同为16m跨径空心板,本桥墩、台挡块竖向筋间距约18cm,中王桥约10cm,建议统一。9、建议补充空心板板底楔形块构造图。10、其余参考共性意见。1.1.1K2+939中王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型布置图桥墩柱高约1m,建议采用桩接盖梁桥墩,以便于施工。2、桥墩桩基钢筋构造图1)图名建议改为《桥墩桩柱钢筋构造图》。2)桩基声测管构造图(通-25-1)超声波检测管壁厚尺寸表中,桩长≤50m时,声测管壁厚为1.5mm。本图中桩长45.7m,声测管壁厚2mm,与通用图不符,请修改统一。3)附注3中,建议桩、柱主筋搭接采用焊接,自身接长采用机械连接。4)附注4中,建议柱加强筋间距与本项目其余桥梁统一采用2m。5)建议桩基统一采用C30砼。3、桥台桩基钢筋构造图-77- 参考桥墩桩基钢筋构造图相关意见。4、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大样图及数量表中N3钢筋数量6根有误,应为12根,请核查修改。5、桥台耳背墙钢筋构造图建议与马家浜桥统一同类型钢筋直径、间距。6、其余参考共性意见。1.1.1K4+037洪家村桥桥梁全长34.84m,布跨为3×1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简支桥面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位平面图图中标注“先简后连预应力砼空心板”,与桥型布置图附注中简支空心板桥面连续不符,请修改统一。2、桥墩一般构造图1)本图中桩柱为一体式,直径120cm,与桥布置型图Ⅰ-Ⅰ断面中标注柱径110cm不符,请修改统一。2)盖梁挡块外侧部分多余,建议取消,并增设内侧挡块。3、桥墩桩柱钢筋构造图1)建议桩基采用C30砼。2)附注7中提到“桩基按50%比例设置声测管”,但桩基材料数量表中按照100%设置声测管计量,两者矛盾,请核查修改。4、桥台一般构造图支座中心线与桩基偏心距21.6cm,建议核查桩身受力。5、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钢筋大样图及材料数量表中,2号筋数量为11根,有误,应-77- 为5根,请核查修改。6、桥台耳背墙钢筋构造图1)14号搭板锚筋与搭板钢筋构造图中重复设置,请核查修改。2)6~8号筋承受侧向土压力,采用12直径偏小,建议适当增大。7、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1K5+132东厅漾桥桥梁全长61.74m,布跨为3×2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简支桥面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型布置图1)建议立面中补充地层分界线。2)建议补充台后挡墙设计图。2、桥墩盖梁钢筋图2号筋数量12根有误,应为6根,请核查修改。3、桩柱钢筋图本桥跨径20m,与10m跨径的洪家桥采用相同的桩、柱尺寸及配筋欠合理,建议核查修改。4、桥台一般构造图支座中心线与桩基偏心距10.2cm,偏大,建议优化调整。5、桥台盖梁钢筋图2号筋数量13根有误,应为7根,请核查修改。6、桥台背墙钢筋图1)建议与本项目同类型桥梁统一钢筋直径、间距。2)搭板锚筋与搭板钢筋构造图中重复设置,请核查修改。7、其余参见共性意见。-77- 1.1.1K5+487屠家浜桥桥梁全长49.6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简支桥面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台桩基钢筋构造图桥台一般构造图中,根据高程计算桩长约40.8m,本图按照桩长50.8m绘制,两者不符,请核查修改。2、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钢筋大样图及材料数量表中2号筋10根有误,应为4根,请核查修改。3、背墙钢筋图1)本桥与马家浜桥跨径相同,马家浜桥背墙竖向筋、牛腿竖向筋直径16,间距15cm;本桥竖向筋直径12,间距20cm。建议统一配筋。2)搭板锚筋与搭板钢筋构造图重复设置。4、其余参考东厅漾桥相关意见及共性意见。1.1.2K6+145三亚桥桥梁全长337.44m,配跨为11×3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建议根据编制办法要求补充大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2、桥型布置图1)建议水中墩系梁底面置于低水位以上,以便于施工。2)建议补充通航孔两侧桥墩防撞计算;适当增大桩、柱直径或采用其他防撞措施。3)建议上跨航道处桥面外侧设置防抛网,桥面采用集中排水,-77- 并将工程量计入全桥材料数量表中。4)建议补充第10孔桥下改路路面高程及净空标注。3、桥墩一般构造图除通航孔两侧桥墩外,建议墩高不足7m的桥墩取消桩顶系梁。4、桥墩桩基钢筋构造图1)建议图名改为《桥墩桩柱钢筋构造图》2)建议桩基砼与本项目其余桥梁统一采用C30。3)材料数量表中声测管规格与附注8不符,请修改统一。5、桥墩挡块钢筋构造图建议取消2号筋及下层3号筋。6、桥台桩基钢筋构造图参照桥墩桩基钢筋构造图相关意见。7、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1K6+655陆家港桥桥梁全长338.24m,配跨为11×3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建议根据编制办法要求补充大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2、桥型布置图1)建议水中墩系梁底面置于低水位以上,以便于施工。2)建议补充第5孔桥下道路示意及路面高程、净空标注。3、桥墩一般构造图部分桥墩高度较矮,如右幅1号墩、10号墩等,建议采用桩接盖梁形式,以便于施工。4、其余参见共性意见。-77- 1.1.1K7+061黄字圩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位平面图桥梁与河道斜交,桥墩正布阻水面积较大,建议桥墩沿河流方向斜交布置。2、桥墩一般构造图柱高约1m,建议采用桩接盖梁式桥墩。3、桥墩桩柱钢筋构造图1)声测管壁厚与通用图不符,请修改统一。2)建议桩基统一采用C30砼。4、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2K7+690祥荡桥本桥布跨为5×25+27+(50+80+50)+5×25m,上部结构主桥采用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实体墩,承台接桩基础;引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全桥主要工程数量表1)本桥无桥面连续,表中数量有误,请核查修改。2)缺少护栏伸缩缝处钢遮板工程量,请补充完善。3)垫石采用C30砼,与与小箱梁桥墩、桥台支座垫石钢筋构造图(通-24-1~2)中C40砼强度等级不符。4)缺少桥台锥坡六角空心块、片石砼等工程量,请补充完善。2、桥型布置图1)平面中仅示意了7号墩处防撞墩,建议补充6号墩处防撞墩-77- 示意及其桩位坐标。2)建议上跨航道处在桥面外侧设置防抛网,桥面采用集中排水,并将相关工程量计入全桥材料数量表中。3)建议引桥小箱梁支撑高度采用30cm,以便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更换支座。4)注6中缺少桥台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说明,请补充完善;主桥墩与过渡墩桩长不同,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应区别说明。5)建议立面中补充最高通航水位数据。2、本桥平面部分位于缓和曲线及R=2500m的圆曲线上,建议补充引桥小箱梁平面布置图。3、主桥箱梁设计图1)本联箱梁中支点梁高4.8m,高跨比为1/16.67,边支点梁高2.3m,梁高取值基本合理。横断面上采用单箱单室截面,悬臂长3.125m,箱室底宽6.5m,顶板跨度约5.3m,悬臂端部厚度20cm、根部厚度60cm,箱梁顶板厚度30cm,底板厚度30~105cm,腹板厚度60cm,箱室布置与尺寸基本合理。混凝土指标为0.94m3/m2,指标基本合理。2)初审对主桥50+80+50m连续梁进行了结构验算,主要结论如下:(1)箱梁施工阶段应力状态满足规范要求;(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箱梁中跨跨中区域正截面抗弯强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增加底板钢束;箱梁0~6号节段(不含墩顶横梁部分)抗剪截面不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5.2.9条规定,建议增大腹板厚度;(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箱梁主压应力满足规范要求,最大法-77- 向压应力满足规范要求;(4)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箱梁中跨跨中区域下缘最大拉应力2.78MPa,最大主拉应力2.78MPa,正截面抗裂及斜截面抗裂不满足A类预应力砼构件要求,建议增加中跨底板钢束;(5)部分钢束应力超过规范容许值,超出比例在6%以内,可认为满足要求;(6)结构刚度满足规范要求;(7)支座承载力满足要求。3)箱梁一般构造图(1)1~11、1’~11’节段腹板等厚60cm欠合理,建议根据箱梁剪力大小优化设计。(2)建议梁端伸缩缝预留槽尺寸与伸缩缝构造图中统一。(3)建议底板检修孔设置在边跨梁端附近弯矩较小区域。(4)建议补充中跨跨中位置横断面图。(5)缺少底板检修孔横桥向位置示意,请补充完善。(6)建议平、立面中补充齿块构造。(7)建议箱梁与主墩之间增设横向限位构造。4)预应力一般构造图(1)图1/22,建议平面中梁端位置补充钢束名称标注。(2)图3/22①建议说明4中补充钢束张拉顺序明细。②说明5中“σcon(持荷2分钟)”,不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表7.8.5-1中持荷5min锚固的规定,请核查修改。(3)建议各断面图中补充钢束高度位置标注。-77- (4)断面图中显示,有部分钢束锚垫板与其相邻钢束位置干扰,如7、8、25#断面等,请逐一核查修改。(5)图22/22①数量表中缺少备用束Ty、By预应力管道规格、数量,建议补充完善。②图3/22中说明8“所有钢束均为两端张拉”,本图数量表中缺少BT1~BT3、B1~B5钢束左端引伸量,请补充完善。(6)建议补充说明过渡墩高出块、两侧引桥小箱梁须待主桥箱梁纵向钢束张拉完毕后方能施工,以免施工顺序错误造成钢束张拉操作空间不足。5)主桥箱梁横向、竖向预应力钢束布置图(1)竖向钢束沿纵向等间距、等数量布置欠合理,建议根据箱梁剪力及主拉应力计算结果设置竖向预应力筋。(2)图(五),注3中“控制应力σcon(0.75fkp)-2分钟”,持荷时间不满足规范要求。(3)图(七),建议补充竖向预应力钢筋张拉伸长量。6)0号节段钢筋图(1)图(二)①建议补充人孔加强筋沿高度方向的布置图。②建议N10、N12钢筋沿梗掖方向弯折。(2)图(四),缺少人孔加强钢筋大样图及材料数量,请补充完善。7)边跨现浇段钢筋构造图(1)图(二),Ⅱ-Ⅱ断面中,部分N2钢筋位于顶板砼表面以下,有误,请核查修改。(2)在箱梁内轮廓渐变段,N10、N12、N3钢筋应沿内轮廓边缘布置。-77- (3)梁端预留槽口处箍筋不宜露出,以免影响伸缩缝安装。(4)端横梁厚度范围内的箍筋与端横梁钢筋构造图(S4-12-2-17-2)中2a、2b钢筋的竖肢功能重复,建议取消。8)端横梁钢筋构造图建议取消顶、底板厚度范围内的N3钢筋。9)中横梁钢筋构造图1)底板人孔加强筋的圈筋采用20,横隔板人孔加强筋的圈筋采用12,建议统一采用20。2)建议取消顶、底板厚度范围内的N3钢筋。10)合拢段刚接构造图(一)合拢段施工步骤及要求5中“砼达到85%强度时,张拉底板预应力束”,与预应力一般构造图(S4-12-2-2-3)说明4“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方可张拉预应力”不符,请修改统一。11)齿块钢筋构造图(1)图1/6①建议立面中补充1号筋端部顺桥向位置标注。②建议1号筋沿齿块周边顶板下缘(或底板上缘)、梗掖、腹板内侧布置,防止张拉钢束时造成箱梁开裂。③齿板横向钢筋布置中,1号筋直径标注16与数量表中25不符,请修改统一。④缺少钢束竖弯段防崩钢筋构造,请补充完善。⑤建议取消6号筋,相关钢筋与箱梁纵、横向钢筋绑扎。(2)图2/6~6/6参照图1/6中相关意见。12)主桥箱梁封锚钢筋构造图建议齿块内设置预埋钢筋,与封锚砼相连接。-77- 13)缺少曲线段钢束如底板束等的防崩钢筋构造图,请补充完善。14)主桥临时锚固构造(1)建议补充支撑刚管、工字钢等规格说明及混凝土支撑梁构造。(2)建议说明预应力钢束、精轧螺纹钢张拉控制应力。(3)建议图中精轧螺纹钢符号“φ32”与规范中JL32统一15)支座布置及支座垫板配件图1)支座垫板位置示意图中,建议标注钢板露出梁底的厚度。2)支座平面布置示意图中,墩号标注与桥型布置图中不符,请修改统一。16)主桥上部施工流程图注4“张拉n节段纵向钢束时,张拉(n-2)节段之横、竖向预应力钢束”,桥涵说明第10页第⑤节“张拉n节段纵向钢束时,张拉(n-1)节段之横、竖向预应力钢束”。两处说明矛盾,请修改统一。4、桥台一般构造图1)建议取消内侧挡土板。2)牛腿顶至背墙顶高度33cm,与6m搭板厚度40cm不匹配,请核查修改。5、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建议增加7号筋弯起长度,并在盖梁端部焊接。6、桥台桩基础钢筋构造图1)建议取消6号筋,与本项目其他桥梁统一采用预制砼块定位。2)建议桩基统一采用C30砼。3)本项目处于Ⅰ类环境,桩基主筋保护层净7.5cm偏大,建议与其他桥梁统一采用净6cm。-77- 4)缺少声测管材料明细,请补充完善。7、桥台挡块钢筋构造图塘港桥等挡块主筋采用16,本桥采用22,建议统一。8、桥墩一般构造图1)1#、12#等桥墩柱高不足1m,建议采用桩接盖梁形式,以利于施工。2)其余参考芦塘桥相关意见。9、桥墩盖梁钢筋构造图(二)1)盖梁主要承受悬臂部分小箱梁支反力产生的负弯矩和剪力,上、下缘分别采用22根28,配筋偏多;墩柱横向宽度范围内盖梁基本不承受剪力,建议优化箍筋设计。2)建议高出部分在悬臂根部位置设置断缝,避免其参于盖梁总体受力而发生破坏;高起块顶面水平钢筋按照构造要求配筋。10、实体墩身钢筋构造图1)建议取消墩身内部的N1钢筋。2)墩顶4、5号筋层数偏多,建议主墩设置一层即可,过渡墩取消该钢筋。3)B-B断面中,N2总肢数偏多;顺桥向布置的N1钢筋与角筋的距离不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9.6.1条规定。建议调整箍筋布置。4)图(三),N1钢筋应深入盖梁内并满足锚固长度要求。11、桥墩实体承台钢筋构造图1)承台采用C25砼,与说明中C30砼强度等级不符,请修改统一。2)承台上缘受压,3、4号筋直径可进一步优化。3)承台为大体积砼,为减少水化热影响,建议增设冷却管。-77- 12、桥墩桩柱钢筋构造图1)注3中建议桩、柱主筋自身接长采用机械连接。2)其余参考桥台桩基钢筋构造图相关意见。13、箱梁支座上垫块钢筋构造图本图中梁底采用混凝土垫块,主桥支座布置及支座垫板配件图中梁底采用预埋钢板调平,两图不符,请修改统一。14、支座垫石钢筋构造图1)支座垫石局部承压受拉方向为水平向,竖向1号筋起架立作用,采用22直径偏大,建议优化。2)图(一)与通用图中小箱梁支座垫石钢筋图重复,且两图不符,请核查修改。15、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1K8+810荻沼塘桥桥梁配跨为11×25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型布置图建议水中墩桩顶系梁底面置于低水位以上。2、桥墩一般构造图(二)对于墩高不足7m的桥墩,建议取消桩顶系梁。3、桥墩、桥台桩基钢筋构造图1)数量表中声测管规格与附注8中不符,请修改统一。2)建议桩基统一采用C30砼。4、其余参考共性意见。1.1.2K10+012俞家兜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77- 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型布置图墩柱高度最大约1.5m,建议采用桩接盖梁式桥墩,以便于施工。2、桥墩桩基钢筋构造图建议桩基声测管壁厚与通用图中统一采用1.5mm。3、其余参考共性意见。1.1.1K10+832台里桥桥梁全长38.04m,布跨为2×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简支桥面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位平面图图中标注“先简后连预应力砼空心板”与桥型图说明3中“简支空心板,桥面连续”不符,请修改统一。2、桥型布置图1)桥墩位于河道正中,阻水较严重,建议调整桥跨布置。2)根据浙交[2009]100号文,“一般的国省道等的多孔桥梁,可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形式或全简支结构形式。原则上不得采用桥面连续结构”,建议本桥上部结构采用先简支后连续。3)立面中1号墩桩底高程-48m,ZKC15孔底高程-47.54m,钻孔深度不足。3、其余参考共性意见。1.1.2K11+255长浜桥桥梁全长22.04m,布跨为1×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位平面图-77- 图中标注“先简后连预应力砼空心板”有误,本桥为单孔简支,请核查修改。2、桥型布置图1)说明3中“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有误,请核查修改。2)说明5中桥墩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有误,本桥无桥墩。3、桥台盖梁钢筋图N3钢筋数量6根有误,应为12根,请核查修改。4、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1K12+609油车浜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型布置图说明4中“墩台平行布置”与空心板平面布置图附注2中“墩台径向布置”不符,请修改统一。2、桥墩一般构造图墩柱高度不到1m,建议采用桩基接盖梁形式。3、桥墩桩基钢筋构造图7号筋采用22直径偏大,建议与本项目其余桥梁统一采用φ10。4、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N3钢筋数量6根有误,应为12根,请核查修改。5、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2K13+418杨家浜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77- 1、桥位平面图桥梁与河道斜交,建议桥墩沿水流方向布置,以减少桥墩阻水。2、桥墩一般构造图墩柱高度不到1m,建议采用桩基接盖梁形式。3、桥墩桩基钢筋构造图7号筋采用22直径偏大,建议与本项目其余桥梁统一采用φ10。4、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N3钢筋数量6根有误,应为12根,请核查修改。5、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1K13+882凌家浜桥桥梁配跨为11×3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建议补充大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2、桥型布置图1)立面中桥墩桩底高程约-65m,ZKC20孔底高程-49.83m,钻孔深度不足。2)建议补充第11孔桥下改路路面高程及净空标注。3、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2K14+535三吕埭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位平面图桥梁与河道斜交,建议桥墩沿水流方向布置,以减少桥墩阻-77- 水面积。2、桥型布置图建议补充桥下改路示意及路面高程、净空标注。3、桥墩桩基钢筋构造图7号筋采用22直径偏大,建议与本项目其余桥梁统一采用φ10。4、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N3钢筋数量6根有误,应为12根,请核查修改。5、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1K15+396.3芦塘桥本桥左幅布跨为7×30+27+(55+90+55)+8×30m,右幅为8×30+(55+90+55)+27+7×30m。上部结构主桥采用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实体墩,承台接桩基础;引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缺少全桥材料数量表,请补充完善。2、桥位平面图1)建议补充地质钻孔平面位置示意。2)桥梁结构形式说明“装配式预应力砼箱形连续梁”,建议与桥型布置图注3中统一为预应力砼小箱梁。3、桥型布置图1)建议补充第16孔桥下道路示意及各道路路面高程、净空标注。2)建议上跨航道处在桥面外侧设置防抛网,桥面采用集中排水,并将相关工程量计入全桥材料数量表中。-77- 3)平面中仅示意了10号墩处防撞墩,建议补充9号墩处防撞墩示意及其桩位坐标。4)同为30m跨径小箱梁,三亚桥支撑高度为30cm,本桥引桥为20cm,建议统一采用30cm,以便于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更换支座。5)注7中缺少桥台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说明,请补充完善;主桥墩与过渡墩桩长不同,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应区别说明。6)注6与注9中关于搭板长度的说明矛盾,请修改统一。2、本桥平面位于R=4000m的圆曲线上,建议补充引桥小箱梁平面布置图。3、主桥箱梁设计图1)本联箱梁中支点梁高5.3m,高跨比为1/17,边支点梁高2.8m,梁高取值基本合理。横断面上采用单箱单室截面,悬臂长3.125m,箱室底宽6.5m,顶板跨度约5.3m,悬臂端部厚度20cm、根部厚度60cm,箱梁顶板厚度30cm,底板厚度30~100m,腹板厚度60cm,箱室布置与尺寸基本合理。2)初审对主桥55+90+55m连续梁进行了结构验算,主要结论如下:(1)箱梁施工阶段应力状态满足规范要求;(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箱梁中跨跨中区域正截面抗弯强度满足规范要求,但中跨跨中区域截面弯矩已接近承载能力,建议调整钢束或普通钢筋设计,适当增加安全储备;箱梁0~4号节段(不含墩顶横梁部分)抗剪截面不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5.2.9条规定,建议增大腹板厚度;-77- (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箱梁主压应力满足规范要求,最大法向压应力满足规范要求;(4)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箱梁正截面抗裂不满足全预应力砼构件要求,但满足A类预应力砼构件要求;斜截面最大主拉应力1.81MPa,不满足A类预应力砼构件抗裂要求;建议调整钢束或截面尺寸,按照全预应力砼构件进行设计;(5)部分钢束应力超过规范容许值,超出比例在6%以内,可认为满足要求;(6)结构刚度满足规范要求;(7)支座承载力满足要求。3)箱梁一般构造图(1)1~12、1’~12’节段腹板等厚60cm欠合理,建议根据箱梁剪力大小优化设计。(2)建议梁端伸缩缝预留槽尺寸与伸缩缝构造图中统一。(3)建议底板检修孔设置在边跨梁端附近弯矩较小区域。(4)缺少底板检修孔大样,请补充完善。(5)建议平、立面中补充齿块构造。(6)立面中Ⅵ-Ⅵ截面附近底板厚度标注“70”cm有误,请核查修改。(7)图(三)“刚构结构尺寸表”①表名刚构有误,本桥为连续箱梁。②截面Ⅶ,顶板、底板、腹板厚度有误,该截面处为实体截面,请核查修改。(8)建议箱梁与主墩之间增设横向限位构造。4)预应力一般构造图-77- (1)图1/22,建议平面中梁端位置补充钢束名称标注。(2)图3/22①建议说明4中补充钢束张拉顺序明细。②说明5中“σcon(持荷2分钟)”,不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表7.8.5-1中持荷5min锚固的规定,请核查修改。③说明7中的ZY应为ZBY,请核查修改。(3)各断面图中,建议补充钢束高度位置标注。(4)断面图中显示,有部分钢束锚垫板与其相邻钢束位置干扰,如9、26#断面等,请逐一核查修改。(5)图22/22①数量表中缺少备用束TY、BY、ZBY预应力管道规格、数量,建议补充完善。②数量表中锚具均为张拉端,表明所有钢束均采用两端张拉,但表中缺少BT1~BT3、B1~B5钢束左端引伸量,请补充完善。(6)建议补充说明过渡墩高出块、两侧引桥小箱梁须待主桥箱梁纵向钢束张拉完毕后方能施工,以免施工顺序错误造成钢束张拉操作空间不足。5)主桥箱梁横向、竖向预应力钢束布置图(1)竖向钢束沿纵向等间距、等数量布置欠合理,建议根据箱梁剪力及主拉应力计算结果设置竖向预应力筋。(2)图(五),注3中“控制应力σcon(0.75fkp)-2分钟”,持荷时间不满足规范要求。(3)图(七),建议补充竖向预应力钢筋张拉伸长量。6)0号节段钢筋图(1)图(二),建议补充人孔加强筋沿高度方向的布置图。-77- (2)图(四),缺少人孔加强钢筋大样图及材料数量,请补充完善。7)边跨现浇段钢筋构造图(1)图(二),Ⅱ-Ⅱ断面中,部分N2钢筋位于顶板砼表面以下,有误,请核查修改。(2)在箱梁内轮廓渐变段,N10、N12、N3钢筋应沿内轮廓边缘布置。(3)梁端预留槽口处箍筋不宜露出,以免影响伸缩缝安装。(4)端横梁厚度范围内的箍筋与端横梁钢筋构造图(S4-21-2-18-2)中2a、2b钢筋的竖肢功能重复,建议取消。8)端横梁钢筋构造图建议取消顶、底板厚度范围内的N3钢筋。9)中横梁钢筋构造图(1)底板人孔加强筋的圈筋采用20,横隔板人孔加强筋的圈筋采用12,建议统一采用20。(2)建议取消顶、底板厚度范围内的N3钢筋。10)合拢段刚接构造图(一)合拢段施工步骤及要求5中“砼达到85%强度时,张拉底板预应力束”,与预应力一般构造图(S4-21-2-2-3)说明4“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方可张拉预应力”不符,请修改统一。11)齿块钢筋构造图(1)图1/6①建议立面中补充1号筋端部顺桥向位置标注。②建议1号筋沿齿块周边顶板下缘(或底板上缘)、梗掖、腹板内侧布置,防止张拉钢束时引起箱梁开裂。③齿板横向钢筋布置中,1号筋直径标注16与数量表中25不符,请修改统一。-77- ④缺少钢束竖弯段防崩钢筋构造,请补充完善。⑤建议取消6号筋,相关钢筋与箱梁纵、横向钢筋绑扎。(2)图2/6~6/6参照图1/6中相关意见。12)主桥箱梁封锚钢筋构造图建议齿块内设置预埋钢筋,与封锚砼相连接。13)缺少曲线段钢束如底板束等的防崩钢筋构造图,请补充完善。14)主桥临时锚固构造(1)建议补充支撑刚管、工字钢等规格说明及混凝土支撑梁构造。(2)建议说明预应力钢束、精轧螺纹钢张拉控制应力。(3)建议图中精轧螺纹钢符号“φ32”与规范中JL32统一15)支座布置及支座垫板配件图1)支座垫板位置示意图中,建议标注钢板露出梁底的厚度。2)支座平面布置示意图中,墩号标注与桥型布置图中不符,请修改统一。16)主桥上部施工流程图注4“张拉n节段纵向钢束时,张拉(n-2)节段之横、竖向预应力钢束”,桥涵说明第10页第⑤节“张拉n节段纵向钢束时,张拉(n-1)节段之横、竖向预应力钢束”。两处说明矛盾,请修改统一。4、桥台一般构造图1)建议取消内侧挡土板。2)牛腿顶至背墙顶高度33cm,与6m搭板厚度40cm不匹配,请核查修改。3)其余参考引桥墩构造图相关意见。-77- 5、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建议增大7号筋弯起长度,并在盖梁端部焊接。6、桥台桩基础钢筋构造图1)建议取消6号筋,与本项目其他桥梁统一采用预制砼块定位。2)建议桩基统一采用C30砼。3)本项目处于Ⅰ类环境,桩基主筋保护层净7.5cm偏大,建议与其他桥梁统一采用净6cm。4)缺少声测管材料明细,请补充完善。7、桥台挡块钢筋构造图塘港桥等挡块主筋采用16,本桥采用22,建议统一。8、桥墩一般构造图1)同为30m跨径小箱梁,三亚桥右交角65°,采用三柱式墩,本桥正交,引桥采用双柱式墩,两桥桩、柱直径相同;三亚桥桥墩柱间距4.8m,盖梁高1.7m,宽1.9m,本桥引桥墩柱间距7m,盖梁高1.6m,宽1.7m。构造尺寸欠合理,建议根据计算合理确定结构尺寸。2)同为30m小箱梁,三亚桥墩台挡块高度60cm,顶宽30cm,本桥引桥墩台挡块高度50cm,顶宽25cm,建议统一。9、桥墩盖梁钢筋构造图(二)1)盖梁主要承受悬臂部分小箱梁支反力产生的负弯矩和剪力,上、下缘分别采用22根28,配筋偏多;墩柱宽度范围内盖梁基本不承受剪力,建议优化箍筋设计。2)建议高出部分在悬臂根部位置设置断缝,避免其参于盖梁总体受力而发生破坏;高起块顶面水平钢筋按照构造要求配筋。10、实体墩身钢筋构造图1)建议取消墩身内部的N1钢筋。-77- 2)墩顶4、5号筋层数偏多,建议主墩设置一层即可,过渡墩取消该钢筋。3)B-B断面中,N2总肢数偏多;顺桥向布置的N1钢筋与角筋的距离不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9.6.1条规定。建议调整箍筋设置。4)图(三),N1钢筋应深入盖梁内并满足锚固长度要求。11、桥墩地系梁钢筋构造图材料数量表中系梁采用C25砼,与说明中C30砼强度等级不符,请修改统一。12、桥墩实体承台钢筋构造图1)承台采用C25砼,与说明中C30砼强度等级不符,请修改统一。2)承台上缘受压,3、4号筋直径可进一步优化。3)承台为大体积砼,为减少水化热影响,建议增设冷却管。13、桥墩桩柱钢筋构造图1)注3中建议桩、柱主筋自身接长采用机械连接。2)其余参考桥台桩基钢筋构造图相关意见。14、箱梁支座上垫块钢筋构造图本图中梁底采用混凝土垫块,主桥支座布置及支座垫板配件图中梁底采用预埋钢板调平,两图不符,请修改统一。15、支座垫石钢筋构造图1)支座垫石局部承压受拉方向为水平向,竖向1号筋起架立作用,采用22直径偏大,建议优化。2)图(一)与通用图中小箱梁支座垫石钢筋图重复,且两图不符,请核查修改。16、其余参见共性意见。-77- 1.1.1K15+884柱头河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位平面图图中桥梁线条模糊,建议以黑色粗线绘制。2、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N3钢筋数量6根有误,应为12根,请核查修改。3、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2K16+238民主村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参见柱头河桥相关意见及共性意见。1.1.3K16+546池上浜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参见柱头河桥相关意见及共性意见。1.1.4K16+863温草泾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参见共性意见。1.1.5K17+523肖家圩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参见共性意见。1.1.6K18+200新浜桥-77- 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型布置图建议立面中补充地层分界线。2、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1K18+570太河泾港桥桥梁配跨为12×3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型布置图建议补充桥下道路路面高程及净空标注。2、桥台一般构造图支座中心线与背墙距离36cm有误,请核查修改。3、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1)Ⅰ-Ⅰ断面中上缘下层钢筋标注为1号有误,应为7号筋;下缘钢筋标注少了一根2号筋,请核查修改。2)数量表表名“一个桥墩盖梁”有误,应为一个桥台盖梁。4、桥台耳背墙钢筋构造图图号S4-28-19与S4-28-20内容重复,建议删除多余图纸。5、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2K19+072歪桥港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参见共性意见。1.1.3K20+100礼庙港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77- 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建议与长溇桥统一挡块竖向钢筋、耳墙竖向钢筋的顺桥向间距。2、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1K20+892长溇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参见共性意见。1.1.2K22+068斜塘桥桥梁配跨为14×3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型布置图建议补充桥下道路路面高程及净空标注。2、桥墩一般构造图7、8号墩墩高不足7m,建议取消系梁。3、桥墩桩基钢筋构造图图中未见6号筋大样及其用于何处的说明,若为声测管绑扎钢筋,则采用16直径偏小,请核查修改。4、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3K20+892靴尖底桥桥梁全长54.04m,布跨为3×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位平面图建议桥墩沿河流方向斜交布置,以减少桥墩阻水面积。2、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77- 3号筋6根有误,应为12根。3、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1K23+472.5富圣桥桥梁配跨为9×3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台一般构造图支座中心线与背墙距离标注为36cm有误,请核查修改。2、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Ⅰ-Ⅰ断面中上缘下层1号筋标注有误,应为7号;下缘钢筋标注少了一根2号筋,请核查修改。3、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2K23+947高浜桥桥梁全长22.04m,布跨为1×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位平面图图中标注“先简后连预应力砼空心板”有误,本桥为单孔简支,请核查修改。2、桥型布置图1)说明3中“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有误,请核查修改。2)说明5中桥墩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有误,本桥无桥墩。3、桥台盖梁钢筋图N3钢筋数量6根有误,应为12根,请核查修改。4、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3K24+591东圣浜桥桥梁全长22.04m,布跨为1×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简-77- 支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型布置图说明5中桥台均采用四氟滑板支座,则结构为几何可变体系,请核查修改。2、其余参考高浜桥意见及共性意见。1.1.1K24+940靴尖底桥桥梁全长198.04m,布跨为12×16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桥型布置图1)建议补充桥墩防撞计算;适当加大桩、柱直径,或采取其他防撞措施。2)图中ZKC76孔底高程-47.99m,桥墩桩底高程-49m,钻孔深度不足。2、桥墩盖梁钢筋图立面中横坡标注与桥墩一般构造图中不符。3、桥台盖梁钢筋构造图3号筋6根有误,应为12根。3、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2K25+450红旗塘桥桥梁布跨为5×20+(45+80+45)+6×20m,主桥上部结构采用斜拉桁架,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承台接桩基础;引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1、主要工程数量表-77- 1)主桥主要工程数量表缺主桥护栏、桥面排水等工程量,请补充完善。2)引桥主要工程数量表缺空心板铰缝小石子砼工程量、墙式护栏砼工程量、搭板砼工程量、桥台锥坡工程量等,请补充完善。2、桥型布置图1)立面中标注“设计最高通航水位1.76”与注3中1.72m不符,请修改统一;建议立面中补充设计水位数据。2)建议桥宽与本项目其余桥梁统一采用12.75m。3)注6中主桥支座型号与主桥支座布置及构造图中不符,5、8号墩上边支座位置亦有误,请核查修改。3、主桥一般构造图1)图(四)A-A、B-B截面显示,塔头处上弦杆横桥向宽度为150cm,图(三)上弦杆截面中宽度为90cm,建议两种宽度间采用渐变方式过渡,使杆件受力均匀。2)建议桁架与桥墩之间增设横向限位装置。3)初审对主桥(45+80+45)m斜拉桁架进行了结构验算,主要结论如下:(1)施工阶段上弦杆、腹杆、横梁等构件应力状态满足规范要求;下弦杆在塔下横梁及上、下弦杆交汇处的横向刚度与其他位置不同,张拉横梁钢束时,在上述区域产生了较大的平面内弯矩,下弦杆竖向应力与水平向应力叠加,导致施工阶段最大拉应力4.37MPa,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调整下弦杆钢束设计;(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各构件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下弦杆最大法向压应力为18.29MPa,-77- 不满足规范要求;其余构件正截面压应力及斜截面主压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4)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下弦杆、端横梁、中横梁正截面抗裂及斜截面抗裂不满足A类预应力砼构件要求,建议调整横梁端部负弯矩区钢束线形;(5)钢束应力满足要求;(6)支座承载力满足要求;(7)结构稳定性满足要求。4、主桥斜拉桁架片控制标高及预拱度图图中仅给出了桁架边跨预拱度数值,缺少中跨预拱度,建议核查。5、主桥中横梁设计图主桥施工流程图步骤8中提到“分批对称的从桥塔向两侧安装剩余中横梁”,若中横梁为预制安装,则应预留湿接头。6、主桥端横梁钢束构造图1)钢束6-φs15.2采用φ内70mm波纹管,建议参照《预应力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选用SBG-60型号。2)附注2中要求孔道内灌注水泥净浆,建议参照《黑龙江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技术指南》,采用专用压浆料。7、主桥中横梁、塔下横梁钢束构造图参考端横梁钢束构造图意见。8、主桥端横梁普通钢筋图根据主桥施工流程图步骤4,端横梁与下弦杆同步采用支架现浇,建议取消N7~N9钢筋,改为N1~N3钢筋延伸至下弦杆内并满足锚固长度要求。-77- 9、主桥中横梁普通钢筋图1)对于主桥施工流程图步骤4中提到的合拢段两侧各1根中横梁,参考端横梁普通钢筋图意见。2)对于预制安装的中横梁,预制段与下弦杆之间应设置湿接头。10、主桥边墩一般构造图本项目其他空心板桥墩挡块厚度均为23cm,高度50cm,建议统一本图引桥侧挡块尺寸。11、主桥边墩盖梁预应力图数量表中钢筋N9编号与锚下钢筋网片中N15不符,请核查修改。12、主桥边墩盖梁钢筋图1)N8钢筋锚入盖梁内长度偏短。2)建议N1、N2钢筋端部焊接形成整体骨架,N2’也与作为骨架钢筋的组成部分。3)斜筋大样中N2’有误,根据C-C、D-D断面,N2’并未与N1、N2焊接。13、桥台一般构造图牛腿顶至背墙顶面高度33cm,与6m搭板厚度40cm不匹配,请核查修改。14、桥台盖梁钢筋图1)建议断面图中补充骨架钢筋位置标注。2)断面图中1号筋上下叠放,端部弯起段位置干扰。3)按照注6骨架应为8片,按照N5钢筋根数推算骨架应为6片,两者不符,请核查修改。15、桥台挡块钢筋构造图建议与本项目其他空心板桥统一挡块竖向筋直径、间距。-77- 16、桥台桩基钢筋构造图1)建议主筋保护层厚度与其他桥梁统一采用6cm。2)建议取消6号筋,统一采用预制砼块定位。17、桥墩盖梁、挡块、桩基钢筋图参照桥台设计图相关意见。18、引桥桥墩支座垫石钢筋图与通用图空心板支座垫石钢筋图重复且不符,请核查修改。19、其余参见共性意见。1.1通用图1、桥梁标准横断面图(一)拼宽桥梁宜设置内侧护栏,与新建桥梁保持一致。2、空心板1)缺少预应力钢束管道定位钢筋大样及工程量,建议补充完善。2)建议与本项目其他预应力砼构件统一张拉钢束时砼的龄期、强度和弹性模量要求。3)通-2-5~6(1)建议补充钢束张拉顺序说明。(2)说明书第4页三.(二).2.5)节中提到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成形,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表6.2.2,塑料波纹管μ值范围0.14~0.17,钢束图说明中μ=0.25与之不符,请修改统一。4)通-5-7、通-5-10、通-5-11图名中的“新建16m先简支后连续”有误,应为新建16m简支,请核查修改。5)20m简变连空心板墩顶现浇段钢筋构造图-77- 数量表中砼单位有误,请核查修改。6)20m简变连空心板墩顶连续齿块钢筋构造图建议在预应力钢束管道竖弯段设置防崩钢筋。3、小箱梁1)35m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40°)一般构造图预制跨中横梁是否应位于跨径中心线位置,若不是,则平、立面图中应补充跨中横梁的顺桥向位置标注。2)35m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40°)预应力钢束构造图(1)建议明确数量表中的钢束引伸量是单端还是两端合计。(2)缺少波纹管、锚具等工程量,建议补充完善。3)根据异型钢伸缩缝构造图(通-22-1),采用80型伸缩缝处,梁端不需要设置伸缩缝预留槽口。4、小箱梁桥面铺装加强钢筋构造图1)断面图中加强钢筋在小箱梁中的锚固深度标注为4cm,预埋剪力钢筋大样图中为8cm,两图不符,请修改统一。2)单块板铺装加强预埋钢筋N1明细表中缺少35m跨径小箱梁预埋筋材料明细,请补充完善。5、空心板桥面铺装加强钢筋构造图明细表中缺少20m跨径空心板预埋筋,请补充完善。6、墙式砼护栏钢筋构造图(SA)1)缺少适用于连续箱梁10cm厚沥青砼铺装的护栏设计图,请补充完善。2)建议护栏底部设置挂檐,上部结构悬臂预留一定宽度与护栏一起浇筑。7、8m搭板一般构造图1)Ⅰ-Ⅰ断面中搭板厚度标注为40cm,与搭板钢筋图中45cm-77- 不符,请修改统一。2)搭板与牛腿构造大样图中,建议删除搭板厚度标注括号外数据。8、搭板钢筋构造图1)搭板横桥向钢筋间距25cm偏大,建议适当减小钢筋间距。2)8m搭板钢筋构造图(1)1号筋采用12偏小,建议根据计算配筋。(2)建议与6m搭板统一4、5号钢筋直径。9、D160型伸缩缝构造图Ⅰ-Ⅰ断面中伸缩缝预留槽高度标注“44(小箱梁)”,建议补充连续箱梁端部伸缩缝槽口高度。10、缺少红旗塘桥D120型伸缩缝设计图,请补充完善。11、空心板支座预埋钢板构造图1)支座预埋钢板一览表中,缺少20m空心板预埋钢板数据,请补充完善。2)支座梁底钢板规格表中,A3钢板为老标准牌号,建议改为Q235钢板。12、支座垫石钢筋构造图1)建议统一小箱梁与空心板支座垫石砼强度等级。2)小箱梁支座垫石材料数量表中,缺少适用于塘港桥35m跨径小箱梁的数据,请补充完善。13、缺少连续箱梁桥面排水构造图,建议补充完善。-77- 1.路线交叉本项目路线交叉的设计基本合理,内容齐全、详实,基本达到了《编制办法》对施工图设计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共设平面交叉27处,主要交叉桩号为:K0+285.076、K3+108.234、K5+715.913、K16+057.25、K20+450.684,其他22处均采用加铺转角方式,标高进行顺接。(一)说明书说明书对初设批复及专家组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了阐述,内容较为全面。(二)平面交叉工程数量表建议补充列出交叉口起讫桩号、被交道路等级、引道纵坡、改建长度等,K0+285.076交叉口形式标注错误,建议核查修改。(三)平面交叉设计图1、K0+285.076交叉口形式应属Y形交叉形式,这种交叉口通视条件不好,对交通不利,建议在交叉口内设置导流岛,在行车道上划线等措施组织交通,形成分道转弯式三路交叉,如图。2、K3+108.234与规划道路交叉,为十字交叉,交角75°,本项目与规划道路增设了右转车道,变速车道为60m和50m,渐变段长度为50m和40m,设置导流岛两个,基本赞同该平面交叉-77- 的设计。为便于车辆充分加速,建议主线右转加速车道长度设置为120m,规划道路加速车道长度设置为80m,在标高数据图中注明路面水流方向。3、K5+715.913平面交叉1)设定两个方案,一是采用五路交叉,是设计推荐采用方案,二是:镇南路改路至振兴路,平交方案采用十字交叉,并增设右转弯车道。初审认为方案比选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施工图文本中不宜出现方案比选。2)五路交叉口冲突点的数量大量增加,即使采用信号灯控制,定向标志也不能清晰指出行进方向,或致交通混乱。通常多路交叉基本考虑通过采用环形平面交叉方案,简化通过交叉口的车流和尽量减少潜在冲突点。因此初审还是建议采用T形和十字形的组合交叉口设计。4、K16+057.25与规划陶丁公路交叉口,为T形平面交叉,往苏南城区方向增设了右转弯车道,并设置导流岛两个,基本赞同该平面交叉的设计。建议在标高数据图中注明路面水流方向5、K20+450.684与平黎公路为十字形平面交叉,平黎公路为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交通量较大。本项目与规划道路增设了右转车道,变速车道为60m,渐变段长度为50m,设置导流岛4个,基本赞同该平面交叉的设计。为便于车辆充分加速,建议右转加速车道的长度设置为80m,在标高数据图中注明路面水流方向。6、其他平交口均采用加铺转角方式,标高进行顺接。基本赞同平交口的设计。-77- 1.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本项目缺少环境保护相关设计内容,建议按《环评批复》、《水保批复》要求补充完善;景观设计建议按《编制办法》要求进一步完善设计图表。1.1设计说明1、建议按《编制办法》要求,补充说明环境保护设计情况、土地复垦与利用情况。2、设计依据中建议增加《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3、本项目为改建拓宽工程,建议补充原有公路环境保护设施及改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保护问题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4、建议补充原有建筑材料的利用及废弃情况,原有绿化苗木移植再利用的情况。5、建议补充详细的技术规范、验收标准、施工要求,以便施工、监理及验收。1.2环境保护设计本项目缺少环境保护设计相关内容,建议按《环评批复》、《水保批复》要求补充完善。1.3景观设计1、项目总体植物检索表,建议完善植物的规格,其规格表述建议参照《黑龙江造价信息》,包括:胸径、高度、冠幅、植物分枝、分枝点高度、几年生植物、是否需修剪成形、种植密度等,-77- 便于合理确定工程预算。2、设计个别乔木规格偏大,单价偏高,如:香樟2(胸径18-20cm),考虑到种植成本及后期养护等问题,建议绿化用苗控制在胸径10cm左右,以便控制造价。3、个别灌木种植密度偏大,如金森女贞、红叶石楠、海桐散本等,种植密度25株/平米,而设计冠幅为31-40cm,即实际每平米仅能种10株左右,建议调整。4、植物检索表中设计有桂花,建议明确桂花品种,如金桂、四季桂等。5、建议补充阔叶麦冬的规格设计。6、填方边坡绿化1)边坡绿化设计形式(一),护坡道采用香樟绿化,边坡上部采用海桐球与紫薇、桂花间种,并撒播草籽绿化。①根据横断面图,护坡道仅1m宽,香樟冠幅为3m,香樟规格偏大,且香樟为乔木、根系较开展,横生易侵入边坡基底内,容易破坏边沟、边坡,建议替换成灌木,如夹竹桃等。②边坡上部种植有小叶紫薇,由于紫薇落叶冬季一定要剪枝,冬季剪枝后效果欠佳,且枝条伸展较开,对车辆通行有影响,建议替换为常绿灌木。2)边坡绿化设计形式(二),护坡道采用雪松绿化,边坡上部采用海桐球与紫薇、桂花及红叶李间种,并撒播草籽绿化。①意见同设计形式(一)。②本路段绿化植物未设计有紫叶李,建议取消平面图中紫叶李的示意。-77- 3)边坡绿化设计形式(三),护坡道采用银杏绿化,边坡上部采用海桐球与日本早樱、桂花及红叶李间种,并撒播草籽绿化。①意见同设计形式(一)。7、中分带开口部绿化平面、里面示意图与植物配植检索表不对应,建议设计核查修改。同时,开口部绿化植物建议可逐渐降低防眩设施高度,苗木修剪为50cm高左右。8、中分带绿化本项目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中央分隔带绿化需起到隔离、防眩的作用,一般选用高度1.5m以上枝叶浓密常绿乔灌木,设计采用乔木与灌木交替种植。1)标准段中分带绿化①绿化形式(一),设计采用蜀桧柏(H180cm)、海桐球(H110cm)为主要防眩植物,海桐球苗木高度无法满足防眩规范要求,请调整。②植物种植株距应不大于冠幅的5倍,建议补充标注种植间距、种植形式等。③绿化形式(二),苗木品种偏多,建议适当删减;鹅掌楸为珍稀植物且病虫害较多,后期难以养护打理,建议删除。2)加宽段中分带绿化①平面图中部分植物图例偏小,辨析不清植物,建议扩大植物图例,统一图例大小,以便核查。②根据植物配置表,加宽段中分带植物设计均为大乔木绿化,建议中分带绿化采用乔木与灌木交替种植,减少大乔木绿化品种。-77- ③加宽段中分带网格定位图,网格放样线建议与道路平行排布;应补充注明放样起点桩号。-77- 1.其他工程本项目其他工程有:改路4240.9m/19处,路宽为7.0m/2,路宽6.0m/4处,其余改路路宽为2.5m~5m;改河209m/2处,断面宽为15m和10m。其他工程设计中,有7处改路工程平面位置与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中的位置不对应,建议核查修改。1、说明书已对初设批复及专家组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了阐述,基本符合《初设批复》的要求。2、在其他工程数量表中建议补充改移道路的等级,并补充其他工程的用地数量。3、改路工程有12个路段需下穿本项目主线桥,建议在路线纵断面图中标注相应的净空高度,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经计算(主线设计标高—梁高—路拱—改路设计标高),如下10处桥下改路工程净空不能满足公路建筑限界要求:K2+261(改移桩号位置应为K2+257)改路,净空不足1.6m;K14+516改路,净空不足1.3m;K16+900(改移桩号位置应为K16+880)改路,净空不足1.4m;K18+725改路,净空不足2.0m;K20+120改路,净空不足1.7m;K20+860(改移桩号位置应为K20+874)改路,净空不足1.3m;K22+650(改移桩号位置应为K22+850),净空不足1.9m;K23+250(改移桩号位置应为K23+348)改路,净空不足2.1m;K24+750改移桩号位置应为K24+878)改路,净空不足2.7m。建议根据实地调查,重新进行改路工程的设计。4、基本赞同两处改河工程的设计,建议做好断面衔接和纵向水流的接引。-77- 1.基础资料本阶段野外勘察采用地面工程地质调绘、钻探、静探、原位测试以及室内岩土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勘察手段较齐全。地面工程地质调绘、孔位测量、钻探、静探、标贯、动探及室内试验等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所提供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设计参数符合要求,报告对路基的工程地质分析评价、桥位的基础形式及基础持力层的选择较合理,依据较充分。提交的基础资料基本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1、表1-2《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中,无论是取水样数量还是地表水数量都与附表5《水质分析一览表》中水样水量不符,请核查后修改。2、4.2孔隙岩类孔隙承压水中,“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对混凝土一般无腐蚀性”的判别有误,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可知,腐蚀性等级分为“微、弱、中和强腐蚀性”四个等级,已取消“无腐蚀性”的划分,请修改。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1强制性条文第8条关于“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的规定,报告中均缺少对土的腐蚀性评价内容,请补充。如类似“本次未专门进行土样的化学分析。鉴于本场地潜水位总体埋深较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同层侧向径流的补给,经过大气降水常年的淋滤作用,场地浅部土层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视同潜水的腐蚀性”。4、当对土层进行描述时,可以目力鉴别描述土的光泽反应、摇振反应等,这里的土层主要针对粉土和粘性土,砂土无需描述摇振反应,建议删除和⑥3等粉砂层中有关摇振反应的描述内容。-77- 5、建议在表7-1《摩擦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估算表》下面补充注示行“表中承载力取值未考虑桩身材料强度的影响”更为合理,请补充。6、对照附表2和附表3,有十余层土层名称前后不一致建议核查后统一。如附表2中②1岩土名称为粘土,附表3中为粉质粘土;附表2中岩土名称为粉土,附表3中为粉质粘土。7、粘性土根据塑性指数大于10进行定名,其中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粘土,而小于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附表3中多层土层名称与统计指标所确定的名称不符,请核查。如塑性指数平均值为18.0大于17,土层应定名为粘土,塑性指数平均值为13.8小于17,土层应定名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等。同时应修改5.2.2各工程地质层特征评述中的土层名称。8、本项目路线、路基所布置的勘探孔孔距、孔深符合规范及施工图阶段勘察要求。对所划分的正常路段清除表土和河底淤泥进行处理后可直接填筑及对软土路段采取水泥搅拌桩等加固措施的建议合理。9、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5.11.4条,初步设计阶段桥梁勘探孔布置,小桥的钻孔数量每座不宜少于1个,中桥不宜少于2~3个,大桥3~5个。详细勘察阶段的勘探孔数量会更多。项目起点至里程桩号K14+000段的各拟建桥梁,布置的勘探孔数量基本符合要求。但在实际勘察过程中,由于政策处理等原因,多座桥梁在施工图阶段所布置的勘探孔尚未完成,出具的成果资料仍以初勘阶段的勘探孔为主,对于这部分桥梁而言,尤其是大桥,尚不能达到施工图勘察阶段勘察要求,应在政策允许的-77- 情况下及时补勘,完成该部分勘察内容,出具满足施工图阶段的勘察报告。如塘港桥施工图勘察阶段布置的4个钻孔无一完成,致使桥梁南岸无勘探孔,北岸只有初勘阶段完成的2个勘探孔,施工图阶段勘探工作无新增内容;马家浜桥、中马桥等小桥处,施工图阶段布置的勘探孔均未完成,仍旧利用的是初勘阶段完成的1个勘探孔,施工图阶段勘探工作无新增内容。10、本次勘察桥梁孔深基本在60~70m左右,最深可达90m,对于拟建的中小桥梁而言,孔深基本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桥址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以淤泥质土及软塑~软可塑状的软弱土层为主,当采用以这些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时,如此长的桩所能提供的承载力可满足设计的要求。但由于软弱土层性质差,沉降量难以控制,易造成后期桥梁桩基沉降大导致桥梁开裂等现象,所以当采用这些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务必对桩端下卧层进行沉降验算。11、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3.3条“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应符合不宜小于3d的规定,桥梁钻孔深度需穿越软弱土层进入硬土层为宜,但报告中多处桥梁终孔深度落在软土层上,同时勘探孔深度范围内土层多以软弱土层为主,无良好持力层,对持力层而言孔深欠合理,请核查。-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