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7.87 KB
  • 2022-04-22 11:39:14 发布

贺生屯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7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工程项目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项目1.1.2项目单位项目承办单位:卫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项目建设单位:河南省繁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卫州路以南,友谊路以西,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东及太公路以南,翟阳路以东,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以西区域内。地块一位于劳动路以南,太公路以北,劳动路以南,胜利路以东,学院路以西。地块二位于卫州路以南,胜利路以东,劳动路以北,学院路以西。地块三位于卫州路以南,学院路以东,劳动路以北,友谊路以西。1.2报告编制单位79 可研编制单位:达华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资格证书号:工咨甲10120070039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中央1号文;4、国家、省、卫辉市关于土地征用、拆迁、出让等方面的法规或文件;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6、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1.4研究范围与编制内容受卫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委托,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我公司编制完成了《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主要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方案、公用工程、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环境保护、节能、项目组织与实施、项目招投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初步的指导性建议和依据。79 1.5项目概况1.5.1建设规模与内容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167.75亩,拆迁建筑面积320000m2,涉及住户1568户,共5486人。安置房占地面积共计15334.1m2(约合230亩),安置房建筑面积共计352000m2,共可居住2473户,容纳7912人。1.5.2建设期限根据项目规模、项目承办单位能力和资金情况,该项目安置区建设期限拟定为3年。1.5.3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71928.83万元,其中:工程费用56470.92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182.52万元,基本预备费3105.18万元,拆迁补偿费2451.2万元,建设期利息6720.00万元。资金筹措:承办单位自筹15928.83万元,占总投资的22.1%;银行贷款56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7.9%。1.6结论与建议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积极扩大内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总的产业政策原则,符合国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的思路,符合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精神,符合卫辉市发展的实际需要。项目的实施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且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79 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尽快落实资金情况,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建议有关部门给予项目大力支持,以加快项目的实施进程,争取早日给社会带来效益。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央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其中第一条就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城中村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城中村改造问题,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居有其所”79 。落实好对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性、改善性住房。实施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等相关减免政策,促进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加快住房二级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财政部门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和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继续落实对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的税费优惠政策,主要以实物方式,结合发放租赁补贴,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配合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实施中原城市群战略,带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良好效果。卫辉作为中原城市,只有把卫辉市中心真正建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发展合力上的互补、互动、互推。卫辉市中心的发展在卫辉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它将成为卫辉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其次,它将成为卫辉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源,带动卫辉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第三,它将成为卫辉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试验区,按照城市现代化、工业新型化、环境优美、文化发展的要求来推进建设。第四,它将成为卫辉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强磁场,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企业到卫辉来。因此,本工程是有力配合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需要。2.2.2项目建设是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需要79 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的现象,同时对住房需求的旺盛、地方政府追求高额的土地租金收益、房产开发成本提高等因素推动了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虽然达到了28平方(米),但是全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当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还有1000多万户,约占全国城市居民家庭总数的5.5%,存在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仍然有1000万户。“住房难和买方难”是这部分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好该问题势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必须将这部分群体纳入住房保障体系,而城中村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体现社会公平、公正。城中村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经过城中村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而且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资产,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通过城中村改造,能够使多数普通群众告别城中村搬迁上楼,可以起到稳定民心的积极作用,因此,项目的建设是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需要。2.2.3项目建设是加快卫辉市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卫辉市政府根据区域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立足卫辉市产业优势,准确定位产业布局,切实加强对卫辉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因地域和发展战略的因素,卫辉市城中村理所当然地成为卫辉市城市改造战役的桥头堡和主战场。因此,实施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工程是加快卫辉市城市化进程的需要。2.2.4项目建设是全面提高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79 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绝大部分已脱离农业,转向其它产业,但这些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缺乏,许多人仅仅依托出租房屋的租金和社区集体的福利生活,缺乏其它正常劳动收入。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改革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从根本上解决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的出路问题,把他们统筹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之中,提升和改善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配套的文明社区,推动他们融入城市文明,进而从根本上、长久地保障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的利益。因此,该项目是全面提高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生活质量的的需要。2.2.5项目建设是提高卫辉市城市形象的需要随着近年来卫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卫辉市的各种建筑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片又一片区域呈现出新容貌,但是还有一些地方仍旧比较破旧,严重影响了卫辉市的城市新形象,卫辉市贺生屯就是其中之一。卫辉市贺生屯的建筑物大部分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造,已经破旧不堪,并且那些建筑参差不齐、坐落无序,浪费了很多建设用地,严重影响了卫辉市的新形象。卫辉市正通过加大力度开展城中村改造,加快村庄向城市社区、村民向居民转变,这样不仅整合了资源,又建设了和谐、统一的生态城市。因此,该项目是提升卫辉市城市形象的需要。综上,实施卫辉市贺生屯城中村改造工程顺应了卫辉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加快卫辉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全面提高卫辉市贺生屯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卫辉市城市形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建设非常必要。79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3.1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该项目拆迁区面积1167.75亩,拆迁建筑面积320000m2,涉及住户1568户,共5486人。安置房占地面积共计153334.1m2(约合230亩),其余937.75亩土地出让。安置房建筑面积共计352000m2,共可居住2473户,容纳7912人。3.2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该项目安置区占用3个地块,各地块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3-1、3-2、3-3。三个地块中住宅部分为本项目安置区建设内容,不包含其余内容。地块一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179 序号项目数量单位备注1规划总用地63913.36㎡约合95.87亩2建设用地面积60996.79㎡3总建筑面积186855.53㎡4地上建筑面积127769.9㎡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01432㎡商业建筑面积24379.17㎡公共建筑面积1958.73㎡5地下建筑面积59085.55㎡6容积率2.01/7建筑密度27.42%8绿地率37.71%9居住户数855户10居住人口2736人11户均人口3.2人/户注:本表中住宅建筑面积101432m2为本地块安置房,可居住户数855户,容纳人口2736人。地块二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2序号项目数量单位备注1规划总用地53224.04㎡约合79.84亩2建设用地面积48869.3㎡3总建筑面积176722.25㎡4地上建筑面积129548.46㎡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09184㎡商业建筑面积19499.71㎡公共建筑面积864.75㎡5地下建筑面积47173.79㎡6容积率2.43/7建筑密度30.5%8绿地率37.71%9居住户数930户10居住人口2976人11户均人口3.2人/户79 注:本表中住宅建筑面积109184m2为本地块安置房,可居住户数930户,容纳人口2976人。地块三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3序号项目数量单位备注1规划总用地96696.65㎡约合145.04亩2建设用地面积94157.34㎡3总建筑面积305424.78㎡4地上建筑面积235566.6㎡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03048㎡商业建筑面积32518.6㎡公共建筑面积0㎡5地下建筑面积69858.18㎡6容积率2.43/7建筑密度32.7%8绿地率37.71%9居住户数1719户10居住人口5501人11户均人口3.2人/户注:本表中住宅建筑面积203048m2中的141384m2(占地54.29亩)为本地块安房,可安置户数688户,容纳人口2200人。79 79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该项目建设选址位于卫辉市卫州路以南,友谊路以西,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东及太公路以南,翟阳路以东,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以西区域内。项目区周边建设条件良好,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适宜项目建设。卫辉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古黄河北岸,属新乡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市境位于北纬35°19′—35°42′,东经113°51′—114°19′之间。卫辉是中国财神之乡、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平安建设先进县。自西汉高祖二年设置汲县,先后为州治、路治、府治和道治,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卫辉市东连浚县,西靠辉县,南临延津,北接淇县,西北和林州接壤,西南与新乡市市区、新乡县毗邻,素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称。卫辉市现辖13个乡镇、342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总人口49万;版图略呈靴形,东南部宽,西北部窄,南北长大约43.0公里,东西长大约35.0公里,区域面积868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为258、158、45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居新乡八县(市、区)之首。4.2项目建设条件79 4.2.1自然条件卫辉市属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8℃,年均日照时数2446.9小时,年均降水量576.5毫米,无霜期209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寒暑适中。4.2.2地形地貌条件卫辉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分为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冲积平原三部分。其中,山区面积为258.30平方公里,占卫辉市土地总面积的29.29%;丘陵面积为140.70平方公里,占卫辉市土地总面积的17.88%;平原面积为465.55平方公里,占卫辉市土地总面积的52.83%。4.2.3水文地质条件境内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6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6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1.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中,可利用量2.27亿立方米,占总量的85.34%。4.2.4地震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卫辉市建筑抗震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小组,4.2.5区位交通条件卫辉市交通优势明显。卫辉市是新乡市地缘最近的卫星城,距省会郑州80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翟阳(线)公路(在建)纵贯南北,济东高速(在建)、省道新濮公路、卫柿(线)公路横穿东西,贯通全市乡村的交通公路网络初步形成。79 4.2.6项目建设条件1、工程用水、用电项目区市政配套齐全,工程用水、用电便利,此外,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完全保证了工程用水需求。2、材料来源及供应材料选购可参照本地的情况就近购买。3、通讯条件项目所在地通信系统功能完善,可提供移动通信、数字传输、程控电话等多种通信服务,并建立了宽带网络,与全国及世界各地联系快捷通畅。79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5.1拆迁安置方案拆迁安置总的原则: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居民自愿、政策支持;充分体现政府关怀和人本思想。拆迁安置总体方案采取货币补偿、建房安置两种方式并举结合。根据卫辉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加快城中村改造建设步伐,尽快改善贺生屯现有居住环境,完善城市综和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按照《卫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暂行办法》〔2011〕(69)号文件,依据卫政文〔2005〕32号《卫辉市城市规划区房屋拆迁及附属物补偿安置标准》,本着为贺生屯广大群众谋福利,主张人性化、和谐化拆迁,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拟定贺生屯拆迁安置方案。5.1.1拆迁规模该项目拆迁区面积1167.75亩,拆迁建筑面积320000m2,涉及住户1568户,共5486人。5.1.2拆迁期限以拆迁公告或拆迁通知规定的时间为准。5.1.3拆迁补偿原则79 (一)依据卫辉市人民政府卫政文〔2011〕69号文第五章第二十条第二款,拆迁补偿实行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补偿两种方式,被拆迁人可以自由选择安置补偿方式。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土地合法利用手续和2008年2月1日以后未经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的住宅一律不予补偿。房主可自行拆除,逾期不自行拆除的,将依法强制拆除。(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给予安置补偿(待各项关系理清后,才能考虑安置补偿)。1、被拆迁人与承租人就解除房屋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2、被拆迁房屋已设定抵押权、典当权的。3、产权不明晰或存在争议的。(三)对于空闲宅基地,按土地法的相关规定,超过年限未进行建设的,将依法收回。按照市土地部门的评估价格进行补偿。5.1.4拆迁安置补偿方法本项目拆迁补偿安置方式为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相结合。(一)货币补偿按卫辉市人民政府卫政文〔2005〕第32号文《卫辉市城市规划房屋拆迁及附属物补偿安置标准》的规定,依据具有法定评估资格的评估单位所作评估价格执行。(二)住宅房屋产权调换1、有合法土地证件、房产证件的建筑物,可置换与自己房产同等新建建筑面积的周转房。2、被拆迁户要求置换超出合法房产面积的,超出自己房屋面积的由被拆迁人按市场价格补齐房款。79 3、被拆迁人要求置换少于自己合法房产面积的,面积差数按评估价增加40%以货币补偿。4、被拆迁户符合置换和要求置换两套(或两套以上)周转房的,按照1、2、3层置换一套,4层置换一套,或5、6层置换一套的办法进行。5、被拆迁户合法房产面积不够置换一套住房的,原则上安置最接近自己合法房产面积的周转房一套。6、储藏间按每户一间安置,价格按500元/平方米,或抵被拆迁住宅房面积一平方米换两平方米置换。7、提供产权置换安置房位于本项目区域内的净地上,被拆迁人按拆迁安置协议签订的先后顺序挑选楼号、层次、和房号。(三)营业房安置补偿办法1、营业房是指房屋产权证书上注明是营业房并持有土地使用证的商业店面。凡是非营业性用房私自改为营业性用房、违章建筑和临时搭盖房屋,无论是否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一律不按营业房安置补偿。2、实行货币补偿的按照卫辉市人民政府卫政文〔2005〕第32号文件规定,结合评估进行补偿。3、营业房原则上不实行产权调抵。(四)生产、仓储、办公用房等非住宅房屋,须提供能证明房屋实际用途的合法证明,经确认后,可按市场评估价给予货币补偿。5.1.5附属物补偿标准79 房屋以外其它地上附着物补偿按照《新乡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助标准》、《新乡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的规定补偿。5.1.6过渡期安置补助和奖励1、自签定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之日起过渡期为18个月。2、临时安置补助费标准3元/m2,搬迁补助5元/m2。3、住房搬迁奖励标准2000元/户。5.1.7奖则在拆迁人公告规定的期限内,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并清空室内外物品(交钥匙)并经验收合格后,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1000元不等的货币奖励,具体办法另行规定和通知。5.1.8罚则(一)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将申请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行政裁决。按法律程序办理。(二)对故意扰乱工作秩序、煽动闹事、损坏和哄抢财物的、抢占房屋、辱骂、殴打、或妨碍拆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1.9其它1、被拆迁人在签订拆迁协议并按期限要求搬迁时,要严格保证其房产主体结构及门窗附属物的完整完好,由拆迁指挥部验收后,将钥匙移交拆迁指挥部,实现房产一次性移交。移交后的房产归拆迁指挥部所有,由拆迁指挥部处置拆除。2、拆迁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统一征用;国有划拨土地、出让土地由土地部门按程序收回。79 3、本次拆迁本着依法、合理、公平、公正补偿安置的原则进行。4、无正当理由拒不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拒绝拆迁的,由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由此产生的强制拆迁费用,从被拆迁人的拆迁补偿费中依法扣除。5、对于扰乱社会秩序,煽动闹事、暴力抗拒阻挠拆迁工作或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司法机关严格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6、拆迁安置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索取或收受财物的,依照有关规定从严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5.2安置区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5.2.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项目充分满足以人为本,突出人民生活需求,创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的住宅安置区。项目以打造新型的邻里交往空间,改善人居环境,突出以人为主体,以生态和谐环境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思想。注重统一完整与分期实施,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块的和谐统一。完善各类配套服务设施,为入住居民提供完善、方便的公共服务。充分考虑现代人的居住特点,创造以适应现代人居住要求的户型空间。5.2.2设计原则科学性:城中村改造项目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方案设计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不仅能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居住条件,而且可以带来较好的环境效益。79 经济性、合理性原则:合理使用土地,合理利用资源,执行合理的综合指标,以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超前性和协调性:项目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方案设计注重与区域整体规划相协调。项目主要为居住建筑,建设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并具备一定的超前性,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人们文化素质、经济条件、职业影响的差异,对居住条件的选择有所不同。因此方案设计必须满足不同居民的要求。5.3安置区总体规划方案5.3.1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总体布置原则:项目区的规划布局,综合考虑路网结构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遵循以下原则:(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4)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5)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与住宅结合安排;(6)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地下埋设。79 总之,要合理有效分配各功能空间的面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户型设计上注重人性化和使用功能,力求从最根本的设计上实现居住的舒适性,保持整体风格统一,使规划、建筑、景观融为一体,不仅注重项目区内部环境,而且考虑城市整体景观设计。5.3.2规划设计方案及主要参数1、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遵循以下原则:(1)遵从住宅楼设计的规律,以人为本,营造理想居所。建筑布置疏密有致,各栋楼布置有机结合,营造整体环境的优雅气氛。(2)根据功能不同,居住空间与公共空间分区布置。按照小区、组团两级结构概念有机组织居住空间。(3)充分考虑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合理布置道路网络,形成“通而不畅”的道路系统和丰富的步行系统。(4)在三维空间上安排小区内的各种活动场所,形成丰富有趣、有家园氛围的空间序列。(5)按照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规划布局设计。(6)项目区的建筑风格建立在实用、坚固、美观的基础上。2、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主要参数:该项目安置房占地面积共计153334.1m2(约合230亩),安置房建筑面积共计352000m2,共可居住户2473户,容纳7912人。5.3.3竖向设计小区内地形较为平缓。竖向设计采用就地平整的平坡式布置形式。考虑到基槽余土等情况,小区内填挖土方量基本平衡。79 5.4主体建筑方案5.4.1设计依据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4、《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JB50223-2008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JB50003-2011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2、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及地方标准规范5.4.2设计荷载取值1、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楼面均布活荷载:走廊、楼梯问、厕所:2.5KN/㎡。(2)屋面活荷载上人屋面:2.0KN/㎡;非上人屋面:0.5KN/㎡。2、基本风压:0.40KN/㎡;79 基本雪压:0.30KN/㎡。5.4.3设计基础参数(1)使用年限:正常维护情况下合理使用年限50年。(2)安全等级:结构安全等级三级。(3)建筑耐火等级:居住建筑耐火等级二级。(4)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5)按居住建筑节能标准65%。(6)建筑类别为丙类。5.4.4建筑设计1、总体设计该项目共设计5层安置房16栋,6层安置房14栋,11层安置房79栋,电梯158部。其中:地块1:设计6层安置房8栋,11层安置房20栋,电梯40部。地块2:设计6层安置房6栋,11层安置房25栋,电梯50部。地块3:设计5层安置房16栋,11层安置房34栋,电梯68部。2、地基基础地基基础的设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作综合评价,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基础埋置身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土的冻层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本项目地基基础拟采用条形基础或桩基处理基础。2、单体的立面造型设计79 小区内所有建筑物均采用现代风格简洁明快,细部精品化,力求与周围环境和谐,极富家园氛围和人情味。3、主要结构方案(1)框架结构每55m设置伸缩缝,剪力墙结构每45m设置伸缩缝;裙房与主楼间设置沉降缝或沉降后浇带。以上缝宽均按防震缝的宽度要求设置。(2)多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高层建筑采用剪力墙结构。4、结构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a.多层建筑及车库,基础及基础以上主要结构构件采用C30。其中基础、地下室外墙均为P6抗渗防水混凝土。b.高层建筑,基础及基础以上主要结构构件采用C35~C30。其中基础、地下室外墙均为P6抗渗防水混凝土。2)钢筋:柱箍筋、剪力墙边缘构件内箍拉筋、梁箍筋及剪力墙墙体内分布钢筋采用HPB300钢筋;楼板受力筋、梁内纵筋采用HRB400钢筋;柱内纵筋及剪力墙边缘构件内纵筋采用HRB335钢筋。3)砌体:±0.00以下为MU15蒸压灰砂砖,±0.00以上采用A3.5级加气混凝土砌块。4)砂浆:±0.00以下采用M7.5水泥砂浆,±0.00以上采用M5混合砂浆。5、主要抗震措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卫辉市建筑抗震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小组。79 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和抗风性能良好且经济合理,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选择可靠的持力层,由此保证建筑物的抗倾覆能力。进行专门的场地安全性评价,确保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可靠性。严格按照规范的抗震措施进行设计,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对主要的薄弱部位重点进行加强。5.5给排水方案5.5.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5.5.2设计范围建设项目给排水系统设计包括:(1)社区内生活给排水管道设计;(2)消防给水管道设计;(3)雨水排水管道设计。5.5.3给水工程(1)室外给水管道设计79 ①项目用水量估算估算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估算内容:生活用水、不可预见水量两个部分。生活用水量:按可容纳人口7912人计算,用水量定额最高120L/人·日计算,生活用水最高日用水量为949.44m³/d。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用水量为94.94m³/d。综上,项目总用水量:1044.38m³/d。②室外消防用水量:室外消防用水量按35L/S考虑。③室内消防用水量:室内消防用水量按15L/S考虑。(2)水源:规划用水纳入统一供水系统。(3)给水系统:生活用水及公共用水从周边道路上的给水管两个方向接给水管,形成双向供水,以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设置环状给水管网,主管网随着主干道敷设,从主干道引出枝状网分配至各建筑内。每个给水管网的交叉处及支管上设置阀门用以控制和调节流量,发生事故时便于检修。(4)消防给水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居住区人口规模小于2.5万人,其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1次设计。一次灭火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为35L/S,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消防用水量为255m379 。城市给水管网为消防系统,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由市政供给消防水量,水压0.4MPa。室外消火栓采用1个DN100和1个DN65栓口的地下式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5.5.4排水设计(1)排水体制本项目室内污、废水合流排放,室外污水、雨水分流排放。室内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网,汇总后经化粪池处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排水量估算生活排水量:生活污水汇集率为生活给水量的80%,生活排水量为835.50m³/d。雨量采用新乡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P取1年,降雨历时按15分钟,径流系5数取0.5。建筑四周设有雨水口和雨水井,雨水有组织地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新乡市暴雨强度公式:设计雨水流量公式:Q=q•Ψ•F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ha•s)Q——设计雨水流量(L/s•ha)P——设计重现期(a)79 F——设计汇水面积(ha)Ψ——设计径流系数t—集水时间(min),t=t1+mt2t1:地面汇流时间t2:管渠内流行时间m:延缓系数,暗管取2。(3)排水管材室内卫生间排水系统采用带阻火装置的旋流加强型(CHT)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配套管件连接;厨房、洗衣机排水系统采用伸顶通气立管系统,排水管道和通气管道均采用PVC-U建筑排水塑料管,底部出户管采用柔性接口铸铁管。地下室潜水排污泵出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或法兰连接。室外污水、雨水管道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污水、雨水检查井采用塑料检查井。5.6电气工程方案5.6.1设计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79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5.6.2配电①用电负荷计算本项目住宅用电按50w/m2估算,未预计按住宅用电的1%估算,则项目总用电负荷估算容量约为17776KW,取各类综合需用系数0.8,同时使用系数0.7,则项目实际用电负荷约为9954.56KW。用电负荷表表5-4序号用电类别数量(㎡)用电指标(w/㎡)用电负荷(kw)1住宅35200050176002未预计176合计17776②供电电源:小区内设四处变电所,可分设在地下设备层,采用环网方式供电。每处变配电所可依所承担负荷容量选用6台(5用1备)S11-M2000KVA节能变压器。负荷大多为单相负荷,按电业局要求采用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功率因数达0.9以上。③10KV配电a.高压供电系统接线型式及运行方式79 10kv系统为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中间设联络开关,平时两路电源同时分别运行,互为热备用,当一路电源故障时,通过手动操作联络开关,由另一路电源担负全部负荷,高压主开关与联络开关之间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两个开关。b.电能计量采用高压计量,在10KV变电所进线处设计量柜或在区域变电室内设计量装置。c.功率因数补偿在变压器低压侧设电容自动补偿装置,补偿后10KV侧的功率因数不低于0.9。d.配电管线10KV电缆采用YJV22-8.7/10KV,低压电缆均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型电缆,消防设备采用低烟无卤耐火型电缆,树干式供电设备采用预制分支电缆。④低压配电a.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其工作零线和保护地线在接地点后要严格分开,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b.变配电所、电梯机房的接地与附近柱子引下的两根主筋焊接,这两根主筋(与防雷引下线别设置)应一直往下通长焊接至接地网。c.低压供电系统接线型式及运行方式:低压为单行线分段运行,联络开关设自投不自复/手动转换开关,低压配电采用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低压配电均设联络线便于负荷切换。79 d.电能计量:采用低压计量,在变配电室进线处设计量柜或在区域变电室内设计量装置,并设置低压照明分表。在变配电室低压侧设功率因素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组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0。e.管线:室内动力导线BV-500型,照明及插座线路采用BV-4mm2铜芯塑料绝缘电线,穿聚氯乙烯阻燃电线管。⑤照明: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a、正常照明:住宅室内灯具选用节能型灯栅,地下车库、仓房采用节能型防爆灯具。b、应急照明:在各层公共部位,楼梯间,人员硫散通道、出入口等处设应急灯,疏散指示灯和安全出口指示灯,并采用区域集中式供电应急照明系统(成套装置,落地安装)供电,持续供电时间大于90min。应急照明灯具选用专用消防应急灯。应急照明灯壁装,底距地2.2m,安全出口标志灯在楼梯间上方安装,顶距吊顶50mm,其安装方式除厅室内采用暗装外,其它所有部位均为明装,疏散标志灯墙上暗装,底距地0.5m。c、照明标准值:住宅照度标准值300lx⑥防雷接地系统:建筑物防雷:本工程防雷等级为二类,建筑物防雷装置应满足防直击雷、侧击雷防雷电波侵入的要求,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各路电源进线及弱电进线均在进入建筑物后加保护器SPD保护。79 a.接地及安全措施:本工程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共有统一的接地极,接地极为建筑物基础底梁上的上下两层钢筋中的两根主筋通长焊接形成网络。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在室外补打人工接地极。b.在屋顶用镀锌圆钢作避雷带,支起高度l00mm,屋顶避雷连接线网格不大于20m~20m或24m~16m,避雷带延建筑物外沿敷设并与引下线可靠连接。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如金属通风管、水箱等均应与避雷带可靠焊接。c.引下线沿建筑物四周均及对称布置,间距不大于18m。引下线利用结构柱子内不少于两根D16mm以上主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地下室梁纵横轴线上不少于两根结构主筋通长焊接成环,所有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1m处引出一根40x4热镀锌扁钢,伸出室外,距外墙距离不小于3m。设成水平闭合环形接地体,垂直接地体应充分利用剪力墙,地下室梁结构主筋与室外环形接地体可靠焊接,共同组成接地安装。d.设总等电位箱,并与接地线做可连接,电源进户处重复接地。建筑物外露的金属装饰及金属门窗,与防雷引下线可靠连接。突出屋面的风道、管井做防雷网并与主体防雷网连接。79 为防止侧向雷击,从4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外墙四周设置水平避雷带(可利用圈梁内二根主筋),并与防雷引下线焊接。建筑物30m及以上外墙上所有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均与水平避雷带焊接;同时应将建筑物内各种竖向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接地安装置连接。玻璃幕墙或外挂石材的金属框架及其预埋件均应与防雷系统连接成一体。e.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EPS应急电源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消防系统及所有弱电系统接地均共用接地装置。由于变配电所为小电阻接地系统,要求总接地电阻阻值木大于0.5欧姆,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应增设人工接地极。f.本工程电源采用TN-C-S接地系统,进出建筑物金属保护管做等电位连接。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消防控制室、各专业机房等均做等电位连接。凡正常不带电绝缘破坏时,可能带电的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穿线钢管、电缆外皮、支架等均应做可靠与接地连接。g.所有电气井道内均垂直敷设一条,每层水平敷设一条40x4镀锌扁钢,水平与垂直接地扁钢间应可靠焊接且须做辅助等电位连接。5.6.3弱电工程(1)综合布线系统①建筑物采用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采用模块化结构,显型布线并且有开放系统网络平台,能支持各种电话及各种计算机数据系统,保证各种信息数据高效传输。网络通讯系统由电信网络线路引入,引入建筑物的电信外线需采用过压、过流保护措施,其供电电源应加装避雷保护器,以防止雷电波的侵入。②外线电缆及中继电缆外线均由项目所在场地市政电信管网引来。③79 引入建筑物的电信外线需采用过压、过流保护措施;其供电电源应加装避雷保护器,以防止雷电波的侵入。(2)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在各出入口、各层适当位置、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处设置监控点和报警点、集控器,可对各点实行镜头调焦距、画面切换等控制功能,并能自动录像记录,视频线选用SKYV-75-9,控制线选用KVV型。各个角落不允讦有监视死角。(3)电话电话电缆由室外总交接箱分线,室内电话分支线路采用RVB2x0.5,电话电缆采用HYA型。(4)有线电视系统①有线电视信号电缆由城市有线电视网引入至弱电机房,设置有线电视系统的前端设备。②本系统采用分支一分配系统,采用分配器向各用户电视插座配线,系统各类元器件均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③干线电缆选用SYWV-75-9SC25,长度30m,用户分支电缆选用SYWV-75-5SC20电视电缆除在电气竖井及走道吊项内有弱电线槽处沿弱电线槽敷设外,其它均穿SC焊接钢管暗敷设。5.7消防工程方案5.7.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7.2建筑消防设计79 1、建筑总平面布置建筑物四周布置环形消防通道,主体建筑-长边和短边直接落地以利于消防扑救,消防中心设在建筑一层,可直接与室外相通。2、防火、防烟分区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所有墙体及装修均采用难燃材料,设有封闭楼梯间,且楼梯间均通向屋顶。所有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并朝向疏散方向开启。防火分区各房间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和门的疏散宽度均符合防火安全疏散要求。各层各种竖向管道井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上的检查门采用丙级防火门。管道井每层在楼板外采用楼板同标号混凝土密实封堵。3、建筑灭火器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灭火器按中等危险级配置,为A类火灾。全部采用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器药剂据情选用卤代烷或磷酸盐干粉。4、消防水池消火栓加压给水泵与消防水池一起设在地下消防泵房内,共设2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5.7.3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用水量15L/s,采用铝合金玻璃门,消火栓箱内设DN65栓一个,D19水枪一个,25米长DN65麻制水带一条,栓口距地1.1m。79 室内每层均设室内消火栓,布置间距保证每两个消火栓之间距离不超过30m,使室内任何地点起火时均有两股充实水柱可以达到。室内消火栓管网于室外及屋面均设环状连通管网,进水管设置4条,管径均为DN100,保证横向、竖向均成环。消火栓系统管材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消火栓系统阀门均采用闸阀或蝶阀,应有明显起闭标志。各消火栓处配置2具MF/ABC3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5.7.4室外消火栓系统给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合用,室外消防管网布置成环状,环网上适当位置按规范设置室外消火栓,其设置数量和位置可与市政消火栓统一考虑。5.8管线综合工程5.8.1管线种类本工程范围内涉及给水、雨水、污水、热力、电力、电信、照明七个专业管线。以各专业管线工程设计为基础,整体考虑,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确定各种地下空间位置,为各专业工程管线的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5.8.2设计原则1、根据道路横断面设计,结合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道路地下空间,尽量减少占用道路以外土地,并应充分考虑远期发展需要。2、各种管线在道路下水平、纵向位置的设计以《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和各专业的规范、标准等资料为准。79 3、考虑到各专业管线维护管理方便,管线尽量布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下,但由于管线种类多,必要时将将检修次数较少的部分管线布置在机动车道下、个别管线需布置在绿化带下。4、各种管线水平位置的处理,原则上各种管线尽量顺行,线路尽量短捷,减少穿越交叉路口。减少管线之间的交叉,减少管线埋深,节省工程投资。5、各种管线纵向交叉时应遵循:压力管道让重力管道;小口径管道让大口径管道;可弯曲管道让不易弯曲管道;规划管线让现状管线;对个别不能满足规划要求的,各专业管线应局部特殊处理。5.8.3管线布置1、平面布置:电力、电信、给水线尽量布置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雨水、污水管线,管径较大,埋设较深,维护工作量较少,可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2、竖向布置:1)电力、电信、热力管线,最小覆土满足人行道结构层要求即可,一般管顶覆土应不小于0.5米;给水、燃气最小覆土满足冰冻线深度即可,一般管顶覆土应不小于2米。2)排水管线应满足用户接入的要求,起端管顶覆土一般应不小于2米。3)工程管线交叉时,自地表面向下排列的顺序为:照明、电信管线、电力管线、给水管线、热力管线、排水管线。79 4)在各种管线中只有雨、污水管线为重力管线,必须坡向下游,高程只能降低,不能抬高,而电信管线、电力管线、给水管线、热力管线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及实际空间的要求,相应调整高程,局部可通过增设少量的管件,从而减少了各种管线的埋深,这样也就必然节省了配套管线的投资规模。5)整个管线的施工顺序为先下后上,先深后浅,即先施工雨、污水管线,然后依次顺序为给水管线、电力电信缆沟、直埋电缆。6)结合工程分期建设的需要,市政配套管线也应考虑分期建设,首先实施修建道路范围内的排水管线、给水管线并根据配套地块的需求,配套实施电力、电信、热力等管线。但应注意的是路口施工比较复杂,为了减少投资,降低施工难度,与修建道路相交所有路口的相关管线均应预埋,并敷设至相交路口以外。7)在交叉路口管线交叉的位置施工管线时,难度比较大。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对管线的影响,施工中可采取砌砖垛之墩、局部加钢套管等相应的技术措施。5.9有线电视系统1、有线电视信号由市政引来分别引至一层弱电机房,在弱电机房设放大器箱,再由弱电机房经弱电桥架引至各层有线电视分支箱。引入端设置压保护装置,由厂家配套提供。2、系统采用862MHZ全频多向传输。用户电平要求67±4dB,图象清晰度应在四级以上。3、电视信号干线电缆选用SYWV-7-9-SC25,支线电缆选用SYWV-75-5-SC20,穿热镀锌钢管或金属线槽暗敷。79 5.10环保、卫生防疫场区自然环境好,空气清新,不会对空气、水源造成污染。生活用水和雨水采用分流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后沿主要道路敷设的污水干管,依靠重力排放,集中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通过雨水干管顺地势布置,集中后排入城市雨水管网。5.11绿化及道路广场1、绿化绿化美化环境,减弱噪声,清新空气,形成休闲、安静的居住场所。建筑物周围绿化,由灌木、花草组成。体现功能上的全面性,生态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2、道路广场(1)设计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2)设计内容人流、车流可通过两个与城市道路衔接的出入口进入小区,小区采用人车分流,人行优先的交通组织,地块中心设置了中心式花园,使其成为居民单独活动休息不受车辆影响的安全娱乐空间。消防车可通过2个道路出入口方便地进入住区,迅速地到达建筑物前,住宅建筑前均设哭回车场,为消防车的扑救工作可以快速的展开以及快捷的到达火灾扑救点区域提供条件。本工程与四周城市干道相接的道路出入口宽度均不小于7m,转弯半径为9m,场区内部道路转弯半径为679 m,道路最大纵坡为2.70%,最小纵坡为0.08%,道路横坡均为1.50%。项目区硬化道路的结构类型为现浇混凝土路面。道宽6米,路面厚度均为0.50米。路面结构为:素土夯实基础,铺设300mm厚级配砂砾石,路面为200mm厚现浇混凝土。路面坡度为2-3%。5.12环保、卫生防疫场区自然环境好,空气清新,不会对空气、水源造成污染。生活用水和雨水采用分流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后沿主要道路敷设的污水干管,依靠重力排放,集中后进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通过雨水干管顺地势布置,集中后排入城市雨水管网。5.13通风系统地下车库设机械进、排风系统。换气量按6次/小时计算,冷水机房按6-10次/小时换气量设进排风系统。水泵房按2-3次/小时换气量设进、排风系统。污水泵房按换气量8-10次/小时设进、排风系统。变配电室按8-15次/小时换气量设进、排风系统。电梯机房设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取12次/时。5.14防排烟系统依据《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高层住宅楼设计防排烟系统。①地下建筑设机械排烟系统,楼梯间及其前室设正压送风系统,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及无法满足《建筑防火规范》可自然排烟的走廊设机械排烟系统。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无窗房间设机械排烟系统。79 地下室、设备机房设机械排风、排烟系统,排风量均按15次/h换气次数计算,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机械排烟时,排烟风机和风管的风量应每平方米60m3/h计算,排烟风机最小排烟风量不小于7200m3/h,三个或三个以上防烟区排烟时,应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地下室设置机械排烟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地下工程消防排烟系统兼做平时通风系统,但必须采取措施在火灾发生时能将排风系统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在排风口或排风所在支管设置自动阀门,该阀门必须具有防火功能,并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火灾时,着火防烟区内的阀门应处于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内的阀门应全部关闭。采用钢板风道,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0MM。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排烟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当需穿过时,过墙处应设置烟气温度大于280℃时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②楼梯间加压送风量、前室加压送风量按排烟区每小时60立方米/平方米。地下室设消防排烟补风系统,该消防排烟系统兼做平时通风系统。③楼梯间每隔=层设置一个送风口,前室每层设置送风口。排烟风机入口前设2800C防火阀。排烟风口平时关闭,由感烟报警器控制,同时与排烟风机联动。所有排风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及排风机入口处设70℃防火阀。④出入机房的送风管均设置防火阀。⑤其它房间依靠可开启外窗或通风采光窗井进行自然通风。79 第六章环境保护6.1编制依据及原则6.1.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6.1.2编制原则1、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功能规划的要求;2、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要求;3、坚持“三同时”原则,即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4、力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研究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时,应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角度分析论证,力求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5、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尽量提出回水处理和再利用方案。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79 6.2.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扬尘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地面扬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二是来自建筑材料包括白灰、水泥、沙子等搬运和搅拌扬尘;三是来自来往运输车辆引起的二次扬尘。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建筑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车辆,其特点是间歇或阵发性,并具有流动性、噪声值较高的特征。因此在考虑本工程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时,仅考虑点声源到不同距离处经距离衰减后的噪声。3、施工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挖土方后,可能将产生多余土方,将产生弃土外运。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临时建筑物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均属于一般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如不妥善处理,不仅会影响环境景观、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容易引起扬尘等环境污染。4、施工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机械设备冲洗水、水泥养护排水及各种车辆冲洗水。5、交通影响施工期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为大型车,运输量的增加使得道路负荷增加,遇到高峰期将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混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另外,运输过程中遗漏的弃土等建筑垃圾使道路在雨天变得泥泞,影响道路的畅通。79 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对策1、施工扬尘控制措施(1)在施工场地安排一些员工定期对工地洒水以及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每天早、午、晚各洒水1次,若遇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若遇雨雪天气则不必洒水。(2)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以防止洒落,车辆行驶线路应该避开居民区。施工场地出口设一座车辆清洗池,车辆驶出场地前,应将车厢外和轮胎冲洗干净,避免车辆将泥土带上道路产生二次污染,冲洗水沉淀后循环使用。(3)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风力大于四级的天气禁止挖土方。(4)在施工场地设置专人监管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堆放、清运和处置,堆放场地应远离周围居民区,并避开居民区的上风向,必要时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污染。(5)对建筑垃圾和弃士要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2、施工噪声影响缓解措施(1)从声源上控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79 (2)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和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当地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3)采用距离防护措施,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强噪声设备尽量安排在距居民住宅较远处。(4)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采取围挡,对距居民区较近的建筑物外设置移动式隔声屏障,减轻施工噪声对外环境及居民的影响。3、施工固体废弃物影响缓解措施工程建设需要众多工人,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工人提供临时的膳宿。项目开发者及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送至市政建筑垃圾回填区域填埋。运输车辆要全封闭外运,避让交通高峰,按规定路线运输、送至规定地点,杜绝随意乱倒现象发生。项目建设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均可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4、施工废水影响对策施工期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泥沙,水量很小,均可简单沉淀后回用。施工期无废水外排,不会对地表水环境和周围环境产生影响。5、交通影响对策应合理确定运输量和运输时间及运输线路,避开交通高峰期,同时加强施工期交通管理,保证道路畅通;运输渣土的车辆一律安排在车辆少时,渣土车采用箱式密闭汽车,防止洒落。79 综上所述,施工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可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6.3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6.3.1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污染成分主要为道路机动车行驶排放的机动车尾气及二次扬尘;食堂厨房排放的火烟污染物和油烟。2、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及道路广场等冲洗废水,主要为清洗废水和厕所冲洗废水;雨水冲刷地面形成的地表径流。3、声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运营期的噪声主要为交通工具产生的交通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有办公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污泥。6.3.2运营期环境影响对策1、环境空气影响对策本项目中污水通过污水管道将其排入置于地下的城市污水综合管道,不会对区域造成不良嗅觉影响。本项目的社区居民厨房将产生火烟污染物和油烟,对外环境有一定影响。在本项目中设计使用油烟净化设施处理达标后,通过附压油烟通道收集厨房产生的油烟,其排放口设在楼顶,高度要高于周围建筑。79 2、水环境影响对策本项目的所有废水通过简单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满足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要求后,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此外,在设计中,设置专用的收集管道收集空调水,最后统一排入城市雨水管网,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声环境影响对策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进出社区的车辆要减速行驶,禁止鸣笛。做好道路绿化,既可降低噪音,又可以在视觉上达到良好的效果。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对策生活垃圾实行分类装袋,由社区清洁管理人员统一收集,运送到附近的生活垃圾中转站,最后由环卫部门统一用专用车辆运输到垃圾处理厂填埋。产生的污泥由有资质的单位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综上所述,运营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可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对周围居民区的环境影响可减少到最小。6.4建筑环保1、建筑废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处理间设置在室外地坪之下,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出。雨水从地面排入市政管网,挡墙渗透水经由集水坑后排入市政管网。2、为了提高建筑环境的档次,屋顶作局部屋顶绿化。3、建筑外的空地除必要的道路外均进行绿化处理。79 4、所有填充墙按照加气混凝土考虑,按惯例需要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地方均用页岩空心砖。6.5环境评价结论通过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有效的分析,项目在实施阶段或者运营阶段只要采取有效的保护环境措施,项目产生的环境问题就会得到减缓或者消除,项目对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会降到最小。因此,从环境影响角度看,该项目是可行的。79 第七章节能7.1概述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今世界,能源和环境,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将大幅度上升。我国能源正面临以下严峻的形势:一是储量严重不足,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是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近10个百分点;三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四是大量进口石油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能源大量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能源是中国崛起的动力,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度重视行业节能措施的制定和推行。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努力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79 7.2节能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资源。2、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淘汰的落后的工艺和设备。3、在规划中引进生态环保设计理念,通过合理建筑布局及环境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利用太阳能减少非可循环利用能源的消耗。4、设计时,在保证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供水、供电线路,减少线路能耗损失。5、总平面布置:建筑物根据用地条件尽量合理布局,使其采光通风良好。建筑设计尽量采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减少采光、暖通耗能。7.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号令,1997年11月);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3、《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务院,2007年6月);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国家发展改革委,2006年12月);5、《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98-90);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79 7、《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6-2002)。7.4用能分析7.4.1消耗情况本项目目前消耗的能耗主要为:水、电。根据第五章工程方案中计算,项目用能情况如下:水:主要为生活用水,按照120L/d计算,另外考虑未预计用水,总用水量为1044.38m³/d,年耗量为38.12万吨。电:项目用电主要为生活用电,生活用电按照50w/㎡,需用系数取0.8,同时使用系数取0.7,则项目实际负荷为9954.56kw,项目年总用电约为2906.73万度。7.4.2能耗指标能耗指标计算表表7-1项目年耗量单位折标煤系数标煤(吨)水38.12万t0.0857kg/t32.67电2906.73万度1.229t/万度(当量)3572.37(当量值)3.214t/万度(等价)9342.23(等价值)合计3572.37(当量值)9374.90(等价值)综上,项目综合能耗为9374.90吨标准煤/年,单位面积综合能耗0.0266tce/㎡·a,人均综合能耗1.18tce/人·a。7.5节能措施1、设计阶段节能措施79 本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建造中,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建筑节能标准,进行建筑设计图纸节能方面的会审,主要体现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该项目节能技术措施要点:(1)建筑总平面布置利于通风、采光;结合建筑造型采用遮阳构件,加强绿化布置。(2)采用节能建筑体型系数和窗墙比,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建筑外墙采用保温砂浆,塑钢窗,平台及屋顶采用保温隔热构造,各支承梁柱节能点在构造上应避免冷桥的产生。(3)采用节能型产品,照明采用荧光灯节电器和电子节能灯节电器,加强水的重复利用及节水措施。(4)节能措施采用后,效果应能达到国家标准的相应规定。2、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措施建筑施工中节能措施应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1)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2)施工现场分别设定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少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79 (4)机械设备与机具、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治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5)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6)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7)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8)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9)施工用电及照明、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3、建筑电气节能(1)照明提倡采用高效照明产品,选择高效照明灯具与节能光源合理配合使用。设备用房、公共设施等处采用节能荧光灯,且配电子镇流器。公共走道、楼梯采用消防型热释红外延时节能灯。合理布置照明开关及选择开关联数,充分利用自然光,节约照明用电。(2)变压器及线路79 选用低损耗电力变压器;合理选择变压器台数,使变压器经济运行;变配电房位置尽量深入负荷中心,减少线路长度及损耗。(3)设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4、项目实施过程中节水措施(1)提高用水效率、施工中采用合理的节水施工工艺。(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尽量利用附近自然水源,不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5)施工现场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计量。(7)非传统水源利用、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收集雨水养护。(8)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9)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用水安全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四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79 第八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和消防8.1劳动安全卫生《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是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是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从而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依据相关规定,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项目建设期间的劳动卫生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8.1.1项目建设期间主要危害因素分析1、建设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有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火灾、高空落物、粉尘等。2、自然危害因素主要有地震、雷击、高温、冻伤等。8.1.2编制依据1、《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8.1.3建设期间各种危害因素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的劳动安全,本工程在建设期间应对各类危害因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尽量减轻对劳动施工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79 1、防高温、霜冻伤害由于本项目施工时间较长,且要经历夏季与冬季,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的劳动安全,夏季作业时应调整作息时间,从事高温工作的场所,应加强通风和降温防暑措施,在冬季作业时应做好人员保暖措施,防止冻伤,与此同时冬季施工使用煤炭取暖时,应符合防火要求和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有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2、防高空落物高空坠物伤人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危险源之一。其特点为作用的时间长,过程长。伤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操作层施工人员(具体操作者)的安全意识不强,或未按照操作规程,导致高空坠物;(2)安全防护用品的过期使用或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导致钢管、砖块等高空坠落,以及使用不当导致高空坠物;(3)脚手架由于搭设拆除或操作不当、防护不当导致架体失稳,造成高空坠物;(4)模板工程无施工方案或支撑拉接不牢导致支撑失稳,造成高空坠物;(5)高处作业的防护不当,造成高空坠物。3、防有毒有害粉尘、气体项目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1)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环节:79 施工开挖: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地基处理,土地平整等。开挖的土方堆放如遇大风天气,会造成粉尘、扬尘等大气污染;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运输、装卸、仓库储存方式不当,可能造成泄漏,产生扬尘和大气污染;混凝土的拌和加工会产生扬尘、粉尘;施工所需建筑材料数量较大,施工将增加车流量,加之建筑砂石、土、水泥等泄漏,会增加路面起尘量。(2)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施工期间燃油机械和车辆会产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物微粒、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根据统计,每吨燃油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如表8-1所示。每t燃油产生的污染物表8-1污染物SO2NOxCOTHC数量4.572.941.731.70另外,施工中建筑材料运输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不同车型的尾气排放污染物量如表8-2所示。不同车型的尾气排放污染物量(车速:50km/h)表8-2分类CO(g/km.辆)THC(g/km.辆)NOx(g/km.辆)小型车25.04—1.35中型车30.1815.215.40大型车5.252.0810.444、防治噪音噪声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听力损伤,干扰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并使人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5、防人员高空坠落79 在施工场地内外的坑、洞、沟道,均应设有活动盖板或加装防护栏,脚手架上要设置安全防护网,并且高空作业地面应尽量采用防滑材料,要扎安全带、戴安全帽,施工人员应穿防滑材质的鞋,严禁穿拖鞋进行施工作业。6、防机械伤害为防止施工人员在钢筋棚、木工棚等场地操作中的“机伤”。在各种传动设备均设有机旁“事故停机”按钮,皮带轮、齿轮、飞轮等传动件均设防护罩;为保障安全施工,在易发生“机伤”处及开关、按钮箱处设安全标志,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并且要加强对具体操作工人的操作技术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操作人员能较快熟悉机械的性能,有效避免因操作过失引起的机械伤害。7、防电伤为防电伤,所有电气设备外壳以及不带电的金属构件均采取接地保护;为防止误操作,在控制回路设计中设置相应的电气联锁以及必要的机械连锁。并选用带五防的高压开关柜。使用移动电动工具者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金属外壳必须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现场临时用电,电箱要保持完好无损,损伤的电气元器件必须及时更换,现场临时电源线应采用橡皮电缆线,禁止使用塑料花线,禁止使用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照明动力要分开,并有二级保护,用电设备一机一闸,严禁乱接乱拖,一闸多机。8、防雷电79 防雷电设施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设计。建筑工作区内建构筑物防雷接地根据国家规程、规范设计,各种接地方式接地电阻满足规范要求。本工程10kV供配电系统采用接地保护。9、建筑安全及抗震设防为了建筑及设备设施安全,除合理设计荷载外,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地震、风压等影响因素。本项目建筑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能够保障建筑安全。10、安全疏散按建构筑物的长宽度、面积大小以及功能确定安全出口数量、楼梯宽度等,以保证在事故发生时人员迅速安全疏散。11、防火施工现场的可燃物质较多,如木工棚内建筑材料、冬季施工取暖的炉火、电(气)焊的火焰及高温铁渣、雷击放电等,因而施工现场失火的危险性是很大的。在设计中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年版)的有关规定。8.2消防8.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设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995);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火条例》。8.2.2防火等级79 防火等级:楼房不低于二级,平房不低于三级。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2500平方米防火间距:不小于6.0米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8.2.3施工阶段采取的消防措施1、建立防火安全制度。2、严格控制火源(1)施工现场建立集中吸烟区;(2)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3)严禁乱拉乱接电源电器,严防电器线路引起火灾;(4)严格执行“十不烧”的规定。3、按防火平面布置图,落实消防器材,挂设防火标志。4、木工加工场及支模板的电锯旁必须每班清扫木屑、刨花,运到地面指定地点堆放。5、建立一支由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员、质安员、工人组成义务消防队。6、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在宣传黑板上宣传发生火灾事故的教训。7、建立定期防火检查,更换灭火器药剂。8、每个宿舍明确防火责任人,禁止使用电炉、煤油炉及大于60W的灯泡、禁止用电热棒烧水、禁止在宿舍燃烧纸张物品。79 9、施工现场明确划分用火作业,易燃易爆材料堆积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10、施工现场夜间配有照明设备,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安排义务消防队值班。11、同各班组签订防火安全协议书。12、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电气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气火灾。13、禁止在高空架空线下面搭设临时性建设物或堆放可燃物。79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投标方案9.1工程建设进度1、建设工期根据同行业类似项目建设的实际经验以及新建工程的具体特点,拟定本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如下:项目前期实施准备工作主要内容:项目立项和审批工作;进行规划选点;建设方案的构思与建设方案论证;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落实资金来源;工程地质勘查;设计招标并进行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招标并选择监理单位进行质量、进度和投资管理。(该阶段的设计和招标工作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项目实施建设工作主要内容:进行合同管理,对实施期间新建项目施工、质量等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进行资金收支管理。土建工程建设实施到后期,运动场建设、绿化亮化工程同时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办理相关手续主要工作内容:建设单位组织并邀请主管部门、相关的参与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后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向审计局提交工程审计资料);竣工合格的工程进行工程备案;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具体建设进度如下表9-1所示:79 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表9-1序号时间内容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1-23-45-67-89-121-121-11121可研、立项★2设计勘察★3招投标★4初步设计★5施工图设计★6建筑施工★★★7竣工验收★9.2招投标方案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利益,制定项目招标方案如下:9.2.1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本项目招标的范围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企业选择招标,面向社会全部进行公开招标。鉴于项目法人不具备自行招标所具备的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该项目招投标活动,全部委托给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9.2.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建设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1、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项目承办单位在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79 2、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30日内,具有承担投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投标。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建筑施工的招标,招标文件的内容还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以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3、评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4、开标时由项目承办单位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由招标人委托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5、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之内,按照招标文件,项目承办单位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9.3.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项目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公开,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的资质有如下要求:1、评标委员会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由项目承办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成员根据本方案在开标当天,在招标代理机构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主任由专家临时推选;评标委员会采用单数制,但最低不少于5人,并且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要求79 评委会成员在副高工以上,从事本专业至少在8年以上,对工程项目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职业道德良好,与投标单位无任何利害关系。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的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79 第十章组织机构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相关政府已设有专门负责此项工程,并抽调一名办公室副主任、及相关后勤人员成立建设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保证项目的如期顺利施工。本公司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如下:工程部:负责工程的前期准备联系和现场工程管理监督。预算部:负责对工程前期方案的策划,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及预决算的计算。财务部:负责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财务的核算和监督以及资金的拨款和管理;交纳各种税务和上级管理费等,保证工程进度和各项资金使用计划。办公室:负责工程的总体管理和对外联系。在项目建设中公司组织机构将坚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制度到位。严格执行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制,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益。二是资金到位。按工程进度如期拨付工程有关费用,保证资金到位,保证实施进度。三是检查到位。定时或不定时地组织财政、监察、财务审计、发展计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质量情况、进度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79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1投资估算范围本项目投资估算范围为项目的拆迁、过渡安置和安置用房土建、安装工程、其它费用及预备费用等工程所需的全部费用。11.2投资估算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2.《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咨询[1998]11号)3.《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豫建设标[2008]50号)4.《新乡建设工程造价信息》(2014年第一期)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照河南省下发的取费标准和当地建设部门的其他费用估算标准。6.基本预备费率取5%。11.3项目投资估算1、项目建设总投资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71928.83万元,其中:工程费用56470.92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182.52万元,基本预备费3105.18万元,拆迁补偿费2451.2万元,建设期利息6720.00万元。2、有关问题说明本项目79 估算是按现行定额、取费标准、价格依据、现有相关图纸和公用专业指标编制的,因此,只能反映现时设计造价水平,如果在以后各阶段内相关资料、依据发生变化,应在规定范围内调整。11.4资金筹措资金筹措:承办单位自筹15928.83万元,占总投资的22.1%;银行贷款56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7.9%。详见表11-1。79 总投资估算表表11-1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技术经济指标估算价值(万元)占比%单位数量指标(元)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一工程费用   50698.905772.020.0056470.9278.511安置区建设   50698.900.000.0050698.90 1.1主体工程㎡352000.00 50698.90  50698.90 1.1.1多层住宅㎡55883.8312306873.71  6873.71 1.1.2高层住宅㎡296116.17148043825.19  43825.19 1.2公用辅助工程    5772.02 5772.02 1.2.1供电工程m³140800.0065 915.20 915.20 1.2.2供水工程m³140800.0045 633.60 633.60 1.2.3供气工程㎡140800.0020 281.60 281.60 1.2.4供暖工程㎡140800.0030 422.40 422.40 1.2.5排污工程㎡140800.0022 309.76 309.76 1.2.6闭路电视户2473200 49.46 49.46 1.2.7电梯部15820万元 3160.00 3160.00 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181.523181.524.421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费用56470.921.03%  581.65581.65 2工程勘察费工程费用56470.920.40%  225.88225.88 3工程设计费工程费用56470.921.30%  734.12734.12 4工程监理费工程费用56470.921.00%  564.71564.71 5前期工作咨询费项1.005万元  5.005.00 6环境影响评价费项1.003万元  3.003.00 7招标代理服务费工程费用56470.920.10%  53.7953.79 79 8施工图预算编制费工程费用56470.920.20%  112.94112.94 9施工图审查费工程设计费734.125.00%  36.7136.71 10竣工图编制费工程设计费734.128.00%  58.7358.73 11地震安全性评价费项1.005万元  5.005.00 12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工程费用56470.920.40%  5.005.00 13墙改基金㎡352000.0012.00  422.40422.40 14人防易地建设费㎡248394.9415(减免后)  372.59372.59 三拆迁及拆迁补偿费     2451.202451.203.411地上附着物补偿户15681.2万  1881.601881.60 2搬迁补助㎡3200005.00  160.00160.00 3临时安置补助费㎡3200003.00  96.0096.00 4住房搬迁奖励户15682000.00  313.60313.60 一、二、三项合计      62103.65 三预备费      3105.184.323.1基本预备费      3105.18 3.2涨价预备费      0.00 五建设期利息      6720.009.34十总投资      71928.8310079 第十二章偿债能力分析12.1还款来源项目贷款56000万元,还款来源为项目规划用地除安置用地之外的土地出让净收益。本项目规划总用地1167.75亩,安置区用地230亩,可出让土地面积937.75亩。1、土地出让收入项目出让土地937.75亩,项目建设期不出让,第4年开始出让,分12年出让完毕。参考临近地区最近一段时间相同用途土地成交价格,以每年10%的增长率计算,3年后项目土地出让时平均土地价格定为每亩95万。经计算,项目土地出让收入合计为136554.84万元。2、土地出让税费上解省财政费用按照土地出让收入的3%计算,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按照9元/㎡计算,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按照土地出让收入的2%计算,廉租房保障基金按照土地出让收入的3%计算。经计算,项目合计交纳土地出让税费11487.88万元,其中上解省财政费用4096.65万元,上缴农业土地开发资金563.5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2731.10万元,廉租房保障基金4096.65万元。3、土地征用费用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届时按5.5万元每亩计算,以后每年递增2。经计算,项目土地征用费用为5590.15万元。79 4、农田水利保障基金农田水利保障基金按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土地出让税费、土地征用费用后的10%计算。经计算,农田水利保障基金为11947.68万元。5、教育基金教育基金按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土地出让税费、土地征用费用后的10%计算。经计算,教育基金为11947.68万元。6、土地出让净收益项目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土地出让税费、土地征用费用、农田水利保障基金和教育基金后,土地出让净收益为95581.44万元。具体见表12-1土地出让收入估算表。79 土地出让收入估算表表12-1单位:万元序号名称合计土地出让期 4567891011121314151土地出让收入136554.8413808.3713327.3013043.1212568.8212130.1011621.4211205.3410763.4410312.079767.829288.888718.15 出让数量(亩)937.75145.35127.53113.4799.4087.2175.9666.5858.1450.6443.6137.7032.16 出让价格/平均价格 95.00104.50114.95126.45139.09153.00168.30185.13203.64224.01246.41271.052土地出让税、费11487.88119211431112106510239759368968558087667172.1上解省财政费用(3%)4096.65414.25399.82391.29377.06363.90348.64336.16322.90309.36293.03278.67261.542.2农业土地开发资金(9元/㎡)563.5087.3476.6468.1859.7352.4145.6440.0134.9430.4326.2022.6519.332.3国有土地收益基金(2%)2731.10276.17266.55260.86251.38242.60232.43224.11215.27206.24195.36185.78174.362.4廉租房保障基金(3%)4096.654144003913773643493363233092932792623土地征用费用5590.15799.43715.47649.29580.17519.20461.25412.39367.32326.32286.62252.74219.963.1土地征用数量(亩)937.75145.35127.53113.4799.4087.2175.9666.5858.1450.6443.6137.7032.163.2土地征用补偿标准 5.505.615.725.845.956.076.196.326.446.576.706.844农田水利保障基金(10%)11947.681182114711281092105910189869509138678277785教育基金(10%)11947.681181.691146.901128.221092.341058.811018.48985.65950.01913.04867.36827.04778.146土地出让净收益95581.449453.549175.219025.768738.738470.478147.857885.217600.097304.286938.866616.306225.1379 12.2还款能力分析项目贷款56000万元,本项目贷款期15年(含建设期),从第4年开始还款。还款来源为项目节余土地出让净收益。根据下表计算,项目贷款偿还期内,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分别>1,说明本项目具备还款能力。具体银行还款计划见表12-2借款还本付息表。79 借款还本付息表表12-2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建设期运营期 1234567891011121314151长期借款                1.1期初借款余额  16800.0039200.0056000.0051333.3346666.6742000.0037333.3332666.6728000.0023333.3318666.6714000.009333.334666.671.2当期借款本金56000.0016800.0022400.0016800.00            1.3当期还本付息 672.002240.003808.009146.678773.338400.008026.677653.337280.006906.676533.336160.005786.675413.335040.00 其中:还本56000.00  4666.674666.674666.674666.674666.674666.674666.674666.674666.674666.674666.674666.67 付息35840.00672.002240.003808.004480.004106.673733.333360.002986.672613.332240.001866.671493.331120.00746.67373.331.4期末借款余额 16800.0039200.0056000.0051333.3346666.6742000.0037333.3332666.6728000.0023333.3318666.6714000.009333.334666.670.002还款来源95581.44   9453.549175.219025.768738.738470.478147.857885.217600.097304.286938.866616.306225.132.1土地出让净收益95581.44   9453.549175.219025.768738.738470.478147.857885.217600.097304.286938.866616.306225.13计算指标利息备付率(%)    2.112.232.422.602.843.123.524.074.896.208.8616.67偿债备付率(%)    1.031.051.071.091.111.121.141.161.191.201.221.2479 第十三章社会、资源环境影响及社会效益分析13.1社会影响分析1、该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扩大内需、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创造发展机会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使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迈向新的台阶,让人民生活得更加方便、健康和幸福。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解决项目所在区居住水平,进而提高该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该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项目的建设、运营将对当地居民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正面影响主要来源于项目的实施后将会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将加快当地的工业、服务业、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的发展,由此会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人数。负面影响主要在于施工期间对环境有暂时的不利影响,以及部分搬迁居民暂时的生活困难和居住不便,但负面影响期短。综合来看,项目的运营所带来的积极因素要远大于负面影响。3、项目对所在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79 项目的建设与实施会使项目影响区大部分企业和老百姓直接或间接受益,这些群体普遍对项目的实施持希望和欢迎的态度。13.2资源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废水对水质的影响施工期产生废水主要源于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拌和、养护。混凝土系统产生的生产废水量较大且相对集中,水中悬浮物含量和PH值较高,因此预计施工期生产废水对水质有一定不利影响。施工期,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对地面水带来一定影响,但排放量少且分散,污染负荷低,对沿线水质造成的影响不明显。2、施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工程区大气环境质量较差,与交通和市民居住集中有关。在工程建设期将增加施工机械、车辆尾气、粉尘的污染,影响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但由于工程分段施工,施工增加的污染负荷物有限和不集中,因此,对空气质量不会产生显著影响。3、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大量现代化工程机械的使用,会带来噪声污染问题。从本工程采用的机械设备分析,搅拌站、搅拌车、混凝土泵车、推土机、挖掘机等,最大声源强度可达90dB(A)左右。从施工沿线情况看,居民距离施工现场距离较远,受施工噪声影响不大。13.3社会效益城中村改造79 有利于促进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其是有效解决我国城镇“夹心层”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建设对于保障我国逐步庞大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夹心层”群众的居住权利,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项目社会效益较大。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发展前期,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尚不能充分体现,在这个阶段,政府是住房保障的主导力量。城中村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增加住房的供给,政府发挥土地、资本等资源优势,直接改造城中村住房问题,为一些低收入家庭提供了更好的居住条件,改善了整体环境,同时集约节约了土地。因此,该项目建设是一项关系民生、构建和谐的惠民工程,项目的实施能大大改善贺生屯的居住环境,能提升卫辉市整体形象,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79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结论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加快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政策举措,符合国家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相关指导精神,也符合卫辉市住房建设规划,其建设能大大改善卫辉市贺生屯居住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社会的构建。本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卫辉市卫州路以南,友谊路以西,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东及太公路以南,翟阳路以东,振中路以北,胜利路以西区域内。本报告从项目背景、建设必要性、投资规模、建设内容、工程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项目建设导向正确,技术方案适中,投资规模适度,各项指标已达到建设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同时充分考虑了人口布局及数量、地理交通等因素,结合了卫辉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并适当考虑了未来发展的需要,较为科学合理。项目总体方案可行。14.2建议1、在项目前期,鉴于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建议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切实采取土地、财税、金融等相关部门支持政策,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2、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加强管理,实行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及资金的严格控管。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