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3.50 KB
  • 2022-04-22 11:31:08 发布

职业教育中心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5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二ΟΟ九年十月2 目录1总论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3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84建设条件235工程技术方案296环境保护及绿化407消防与节能节水448项目招投标479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安排50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211财务评价5312结论及建议552 1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X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学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项目性质新建1.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X县职教中心是由X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县域内中初等职业教育、劳动者职业技术素质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就业再就业与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机构,X县职业中专是该中心的牵头学校和办学主体,十多个部门或单位和全县21个乡(镇)农校是职教中心的成员单位。成立了X县职教中心管理委员会,由县长担任中心主任,常务副县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和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中心副主任,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局、扶贫办、科技局、人事局和县职业中专等单位的一把手是中心成员,职教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县职业教育中心拟设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工、财会、机电、师范、英语、种植、养殖等8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及应用为市级重点专业。X职业中专创建于1995年,现有占地面积97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学校在校学生近2000人,有教职工174人。学校开设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电算会计、城市园林设计与管理、现代养殖等10个专业,拥有价值达800多万元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学校有标准教室54间;有独立的实验实训楼,有图书馆、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有独立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校公共教学设施设备配套。学校建起了100M校园网,以宽带接入方式和互联网相联,并连接到所有科室;学校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00台;100座以上独立的多媒体教室2间;64座语音室1间。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5万册,适用纸质图书生均20册,专业图书达到51%,有电子阅览室,电子图书2.0万册,报刊种类100种以上,其中专业报刊达到60%。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基本达到省示范性职业学校标准。学校管理科学规范,秩序井然,成效显著,曾先后荣获“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文明卫生单位”、郴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学校”、郴州市“50 校园文化建设样板学校”、郴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管理先进学校”、郴州市“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湖南日报》、《年轻人》、《郴州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过学校的办学成果。1.1.4项目背景a)政策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培训,发展成人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近年来,国务院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家政策走向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为推进X县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和《郴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郴教发[2009]3号)等文件精神,2009年3月7日X县党政联席会议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快X职教中心建设。在县城征一块260亩的地,整合党校、农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学校等资源,兴建X县职业教育中心,实行‘一个学校一栋楼,公共资源共享’的模式。”b)经济背景X县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农业生产出现了少有的增长势头,工业经济增长较快,第三产业发展环境良好。经济发展初步呈现了城市综合实力增强,工业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富裕等特征。经济发展需求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直接动力。c)人才背景我国正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当前,我国高级技工师仅占技术工人总量的3.5%左右,而发达国家通常达到20%-30%。不少地方出现“民工荒”,沿海地区还出现“研究生易找,好钳工难求”50 的现象,在广州、上海招聘会上,“10万元年薪聘不到一个高级钳工”的消息屡屡传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量各类技能型人才,如汽车维修业每年需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现代服务业需要大量通信、金融、物流等服务技能型人才,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每年需要新增上百万计算操作人员。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社会所需。人才需求的巨大空间必将引发新一轮人才教育培养的高潮。d)教育背景X历代厚德崇文,名人辈出,具有“兴教重才”的良好社会基础。X的基础教育发展较好,现已通过“两基”验收,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目前,X县已初步建立了初等、中等衔接,各类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中职学生构建了就业、升学等不同发展方向的“立交桥”。据统计,X县每年初中毕业学生3000多名,县内充足的生源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1.5可行性研究依据及范围1.1.5.1研究依据a)X县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b)X县职业教育中心规划总平面图;c)《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d)《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e)《国家有关民用建筑可行性研究深度要求;f)国家和地方制订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g)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1.1.5.2研究范围可研报告将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建设地点与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提出有关结论和建议,供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1.2项目概况1.2.1拟建地点项目拟建于X50 县县城正北面,东临仁东路,南临八一东路,西靠县检察院,北临仁北路。1.2.2建设规模整个职教中心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173300m2(折合260亩),总建筑面积88842m2,包括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培训楼、图书馆、学员公寓、教师公寓、实训用房、生活服务中心、门卫、运动场及道路工程。本可研研究内容只涉及教学楼建设。建设内容和规模为:建设用地17077平方米(折合25.6亩),建设2幢教学楼及配套设施,教学楼均为4层高,每幢建筑面积4800m2,总建筑面积9600m2。1.2.3主要建设方案简述1.2.3.1招生方案项目建成后,拟年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800名。1.2.3.2总图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县县城正北面,根据项目建筑、消防、环保和安全等具体要求,结合地形地貌、自然环境、气象等条件进行总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1.2.3.3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用非承重粘土空心砖填充。1.2.3.4给排水本项目总用水量为407.35m3/d,拟从项目地旁的城市给水干网引入一根DN200的给水管,在校区内形成环状布置,各功能区用水均由该环管引入。项目采用雨水分流的排水方式,总排水量为233.9m3/d,污水均排放至县城市污水管网统一排放。1.2.3.5供配电本项目电源从距项目地1.5km的110kV县城市变电站,容量为40MVA引入,选用2台变压器。在全校负荷中心设计独立变电所,将10kV电源电压降为380/220v后对全校低压用电设备供电。变电所的布置尽可能考虑电源进出线的方便。变电所设置1个变压器间。1.2.3.6人力资源配置与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劳动定员122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41人。项50 目建设期2年,2010年6月开始至2012年6月底竣工。1.2.3.7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本项目总投资为1440万元。资金筹措:争取国家资金1000万元,地方自筹440万元。1.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用地面积m217077折合25.6亩2建筑面积m296003年培训人数28003.1全日制在校培训人28004劳动定点员人1224.1其中:专任老师人924.2其他人员人305用水量m3/d207.356用电负荷装机容量kW3847总投资万元14407.1其中:建筑工程费万元10087.2   设备购置费万元867.3   安装工程万元577.4   其他费用万元2177.5   预备费万元728培训收入万元560正常年9总支出费用万元366正常年10利润总额万元194正常年12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2年)年9.42所得税后50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发展职业教育时代要求的需要2002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李岚清副总理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据统计,2006年大型工业企业技工占比仅为16.8%,而高级技工占比仅为3.2%,湖南省2006年需要技工2.3万人,而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只有1.3万人,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类技术人才供需严重失衡,经济发展越快,工业化程度越高,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要实现工业强国、强省任重而道远。正因为如此,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大大提高。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关系到国家的持续长远发展大计,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2.2促进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X每年有15余万农村劳动力需从事非农产业,由于他们综合素质低,专业技能缺乏,在劳动力转移中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富余劳动力多,转移出去的少,体力型转移出去的多,技能型转移出去的少。引领他们寻求劳动强度相对较小,劳动环境相对较好,劳动报酬相对较高,劳动期限相对较长的工作岗位,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为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打开出路,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2.3突破高中教育“瓶颈”的需要X县中小学在校学生11万,即小学一年级有1万多人入学,小学既然“普六”毕业时就是1万人,“普九”时,初中毕业生近万人,X50 县一中、三中高中仅能招收3000余人,有6000余人没学可上,在没有新办高中,实训设备缺的情况下,职业高中办综合高中能有效解决X县高中教育“瓶颈”。不管职高生是升学,还是就业,通过职业教育使X的初中毕业生经过三年学习,离开了X,就是效益。加快职教中心建设,扩大其招生规模是缓解X县高中教育“瓶颈”的重要举措。2.4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既是为X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人有书读,人人有事做,社会就稳定,X就和谐。以人为本,首先要落实人的基本权利,建成职教中心,使无业者经过就业前的培训而有业,使有业者经过技能的提高而乐业,就是保障人们获得知识技能的基本权利,培养人去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次要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通过建设职教中心来帮助学历低的提高学历,下岗的再培训,再一次提供(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就学机会,使城乡弱势群体在少钱超龄后,得以再学习,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建设职教中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因此,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省委、省政府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市委、市政府职教会议精神,切实发挥政府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统筹管理职能,通过“重组、置换、拍卖”等方式整合职成教资源,建设“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的“X职教中心”。逐步使其成为X县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推广、扶贫开发、职业技能培训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当前X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50 3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3.1湖南职业教育市场现状3.1.1市场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省职业教育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职学院从2001年的19所,增加到2008年的62所;在校生由70000人,增加到44.2万人,年均增长达到35.6%。全省高职高专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在全省普通高校所占的比例均在55%左右。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在校生从2001年48.3万人,增加到现在的90.5万人,年均增长14.6%。全省高职高专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人数、在校生总人数的57.5%、54.4%。中职招生在生源锐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稳定发展。中职在校生的年巩固率进一步回升,在校生总人数达106.5万人,占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的比例为44.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职业技能培训快速增长,职业院校和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广泛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达1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188.7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249.9万人次。2007年,省教育厅确定了首批省级重点建设入围项目,其中示范性高职学院8所,示范性中职学校17所,重点实习实训基地7个,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13个,中职教师专业技能认证培训基地11个,示范性乡镇农校31所,精品专业67个(中职30个,高职37个),精品课程65门(中职30门,高职35门),专业带头人187名(中职117名,高职70名)。乡镇农校在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也不断壮大,目前全省乡镇农校达到1960所。湖南省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都居全国前列,并已初步形成了高职院校为龙头,中职学校为主体,乡镇农校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50 湖南省职业教育在总量快速增长过程中,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集约式、集群式发展方式的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为主要形式的办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中广泛推行。部分学校积极推进模块式教学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全省有38门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为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入和紧密对接,根据全省10大优势产业、50个产业集群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与要求,以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为龙头,湖南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经成立16个职教集团,参与其中的企业达538家,职业院校达307所,其他机构136家。校企签订协议,确定的合作项目达1240个。同时,湖南省积极探索在中心城市集中建设若干所示范性职业院校,促进特色专业和专业集群的形成。2008年起,长沙市加快推进长沙职教城的建设,投入资金近15亿元,整合8所职业院校资源,按5个专业群建设5个教学区,实现与长沙支柱产业紧密对接。3.1.2存在的突出问题3.1.2.1认识不到位,发展主体缺位一些地方中等职业教育长期处于薄弱状态,个别地方中等职教至今仍是空白,国家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令在这些地方长期以来行而不畅甚至不通。这些地方出现对职教的认识不到位,职教工作缺位甚至不作为,普职结构严重失衡。2008年,全省有51个县市中职招生比低于30%,其中28个县低于20%,4个县低于10%。尤其要指出的是,少数地方政府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名义上是职业学校,实际上多年来办的是对口升学教育,把中等职业教育办成了另类的应试教育。3.1.2.2基础能力薄弱,发展潜力不够据湖南相关部门对6市州12县市22所公办职业院校抽样调查,2005年,财政人员经费拨款仅占学校人员经费实际支出的52.5%,公用经费拨款仅占实际支出的5.3%,基建经费拨款仅占实际支出的11%。国家曾规定城市教育附加费的20%用于职业教育,但6市州平均只有7.5%,12县市区中9县平均为5.6%,3县完全没有。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这是制约湖南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的因素。3.1.2.3职业培训管理欠规范,发展任重道远50 目前,从事劳动技能培训的机构大致分为三部分。其一是部门培训机构。在以前,劳动教育、农业、卫生等部门是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主阵地、主力军,起着主导作用,近年来这些培训机构大多已名存实亡,能坚持下来的很少;其二是社会培训力量。近年来,民办社会培训机构发展较快,湖南有上千家,被认证的有上百家,这批新生的培训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技能培训的不足,发挥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为经营分散、规模不大、师资不强、监管不力、办学条件差,培训质量普遍不高;其三是乡镇培训网络。农业、畜牧、教育等行业在乡镇都相应建有农技站、兽医站、成人学校等,主要负责各地的农技推广和技能培训,直接为农民服务。近年来,受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绝大多数培训网点因资金受阻而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窘境。3.1.2.4专业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部分专业低水平重复,专业特色不突出。有的学校为扩大生源,不顾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盲目新设专业,致使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少。湖南的公办职业学校,由于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以办普通高校的方式来办职业学校,其基础专业开设较多,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少。社会办职校由于资金和师资力量方面的限制,其所设专业多以初级实用技术为主(如打字、文秘、会计之类),很少开设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在全省的14个市州中,有的市州既有经贸学校,又有财会学校或商业学校,他们所开设的专业培养目标基本相同。3.1.2.5管理僵化,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职教管理模式的影响,对国家办的职业学校管得过死,其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导致一些公办职校尽管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设备完善,但由于运行机制不灵活,在市场竞争中有时反而不如社会力量办的学校。另一方面,对社会办学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80%的县、市、区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即使已经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的市州大都也只有2—3人。由于管理力量较弱,许多工作至今还处在“自流”状态,与社会办学蓬勃兴起的趋势很不相适应。3.1.3X县职业教育市场现状3.1.3.1市场现状该县现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7所,其中由教育部门主管的1所(县职业中专),劳动部门技能培训机构1所(湘南技校X分校),农技部门培训机构1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4所(新世纪电脑学校、希望驾校、雄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建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基本形成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社会参与的较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呈现出以下特征:a)以县职业中专为龙头,大力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该县坚持“抓特点、育特长、出特色”的思路,不断加强县职业中专的基础能力和重点专业建设,立足培养“实用型、科技型、综合型”50 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呈现了喜人的发展势头。一是创新了办学模式。在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方式,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结合,通过走普职沟通的道路,努力把县职业中专办成开放的、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近三年来,县职业中专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对4000余名在岗职工进行了文化补习和业务培训。并先后与广东技师学院、江西冶金技师学院、衡阳冶金工业学校实行联合办学,与广东东莞亚科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昆山电镀厂等企业实行“校企联姻”,进一步拓宽了办学空间,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办学效益。二是改善了办学条件。几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为县职业中专新建了科教楼、学生公寓等设施,完善了电脑房、电子电工维修室等实训场所的设备。2007年又成功争取到“国家资金支持重点建设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并积极配套资金新建县职业中专综合楼。三是优化了专业设置。根据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先后在县职业中专开设了种植、养殖、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建筑、文秘、电算会计、机电、商贸英语等适销对路的专业,在不断的调整优化中,专业设置更趋合理,专业特色更加突出。四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教师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加强了对教师的内部调剂,遴选了一批基础较好的文化课教师通过培训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并积极开展结对帮扶的传、帮、带活动。五是提高了教育质量。通过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把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县职业中专的教育质量始终保持着在全市领先地位。学校所有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就业率达100%,就业满意率达95%,在近几年的职高对口招生考试中,本科上线人数遥遥领先于全市其他县市。b)以“阳光工程”为载体,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自2004年该县被确定为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县以来,严格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立足本县实际,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努力造就新型劳动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规范了项目管理。X县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具体负责“阳光工程”50 的日常事务,为规范项目管理,确保培训质量提供了保障。二是加大了经费投入,扩大了培训规模。近两年来,全县共投入培训资金259万元,开设专业近20个,培训农村劳动力8000余人。三是加强了就业服务,提高了就业效益。采取订单培训与定向培训相结合,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劳务输出的主攻方向,先后与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大中型外资合资企业签订劳务输出合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用工供需关系,并对已就业的学员实行跟踪服务,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就业的效益。两年来,该县“阳光工程”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7971人,创造劳务收入1.2亿元。c)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精心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作为县职教中心和挂牌的“湖南省农民工培训基地”,县职业中专在服务“三农”、发展县域经济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2004年以来,该县以县职业中专的教师为骨干,组建了服务“三农”讲师团,培养了1790名服务“三农”的双师型小学教师,充分发挥乡镇农校的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家电维修、电脑入门、烤烟种植、食用菌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通过播放光盘、举办讲座、印发资料、现场指导等形式,共培训农民15000人次,这些农民通过培训每个家庭年均增收500余元。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全县初中学校举办了“2+1”教学班,对部分初三毕业生进行初级职业技术培训,并利用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既为职高招生提供了可靠的生源,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职业中专+乡镇农校+村级小学”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网络初步形成。d)以规范管理为手段,努力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该县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了全县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建设用地、税费减免、引资建校等方面给予了与公办学校同等优惠政策,为民办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还特别注重对民办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和正确引导,尤其加强了对民办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办学行为的规范和监管,通过宏观调控和定期的评估考核,促进了全县民办教育的有序运行和协调发展。目前,希望驾校、新世纪电脑学校、建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已成为X县职业教育体系中一股不可或缺的鲜活力量,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实现富民强县战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50 3.1.3.2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该县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存在一些不容忽视,更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a)认识上的偏差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艰难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读普高,考名校仍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执着追求,而念职高,学技术则成了“行为习惯差、文化基础差、家庭条件差”的“三差”学生的无奈选择,因此,形成了秋季开学时职业高中冷冷清清、普通高中门庭若市的强烈反差,甚至一些职高学生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b)体制上的缺陷使教育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当前,职业教育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光是“阳光工程”培训就至少要牵涉到劳动、农业、扶贫、建设等部门,而且似乎每一个部门都可成为办学主体。教育部门发学历证书,劳动部门发职业资格证书,不同行业又有各自的执业证,就业者有可能要面对重复多头考试。有的培训机构既无固定的场所,又无可靠的师资,培训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证。而县职业中专有场所、有师资,却难以争取到培训资格,造成了资源的浪费。c)投入上的有限使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整体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该县加大了对县职业中专建设的投入,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而且,县职业中专现有学生1556人,却只配有电脑房2个,电子电工实验室1个,再加上设备相对陈旧,急需更新换代,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其他培训机构和乡镇农校条件更是简陋,只有一些必需的教学用具,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整体相对滞后的现状令人担忧。3.2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3.2.1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化发展50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动向看,高职教育的继续发展以及层次高移已成为必然趋势。由于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结构将渐呈橄榄型,居中间的大部分应是拥有高等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美国1969年已有首批技术学位毕业生,英国1975年已有职业技术学位的毕业生,我国台湾省1974年开始举办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1979年有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技术教育,1986年有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技术教育。由此引发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变革,开始转向培养技术复合型人才:由注重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向培养智能操作型人才发展,强化职业基础,重视能力开发;由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发展,重视复合型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心智技能和心理品质的开发;由重视培养职业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发展,重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一专多能的开发。3.2.2职业教育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钢铁、汽车、石化、纺织、轻工、电子信息和物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产业结构调整。各城市的经济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行业企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科技含量、促使产业升级和转型,加速改变过去粗放式增长的经济方式,调整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以钢铁、汽车、石化、轻工、装备制造为主的现代制造业,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办公家电设备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以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环保科技等为主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以商业物流、旅游餐饮、交通运输、体育娱乐为主的公共服务业,以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广告会展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以中心城市为纽带的区域经济圈的产业关联度逐步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和职业教育共享机制延伸、辐射作用增强,并引发新一轮的技能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导致不同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其中对复合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幅最大。3.2.3职业教育的人才适用空间扩大化50 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产业圈为代表的人力资源集聚效应,使市场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程度提高,并产生辐射、带动功能。沿海地区拥有全国最多、最密集的经济、社会、信息等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良好,事业开拓空间大,发展机遇多,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的程度高,人才流动性比较强。各类人才容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舞台,区域优势明显,劳动者整体素质较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是各类人才汇聚之地,并且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和集聚效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由东向西带动辐射,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的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丰富,教育文化包容性较强,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条件便捷,各类职业教育培训组织发达,人才培养能力突出。职业院校、成人院校及社会教育培训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丰富的师资培训、教材研发、教学设备制造资源,带动作用明显,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3.2.4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告诉我们,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扩张主要是高职教育的扩张。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新生劳动力的职业观念将给职业教育培训带来根本性变化,个性化培训、订单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职业教育培训将与国际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接轨,职业培训项目更加开放,认证制度衔接更加紧密,引进更多境外优秀培训机构和项目,将使更多的人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到国外先进的职业培训。因此,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并推动其发展的真正动力,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规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力量,将承担起大部分的高中后教育。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又是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文化需求和职业培训的最好方式。3.3X县职业教育市场预测分析3.3.1X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条件3.3.1.1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培训,发展成人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近年来,国务院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50 的战略决策,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按照中央的要求国务院正在组织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是指导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国家政策走向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3.3.1.2潜在市场支持我国正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市场潜力巨大。当前,我国高级技工师仅占技术工人总量的3.5%左右,而发达国家通常达到20%-30%。不少地方出现“民工荒”,沿海地区还出现“研究生易找,好钳工难求”的现象,在广州、上海招聘会上,“10万元年薪聘不到一个高级钳工”的消息屡屡传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量各类技能型人才,如汽车维修业每年需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现代服务业需要大量通信、金融、物流等服务技能型人才,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每年需要新增上百万计算操作人员。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社会所需。人才需求的巨大空间必将引发新一轮人才教育培养的高潮。有资料显示,中国培训教育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并保持迅猛的发展速度。IT培训、英语培训和少儿教育已成为目前教育培训的三大支柱。2005年,整个IT教育和培训服务市场销售额达到41.49亿元,并仍然保持着年增长率30%以上的发展势头。当前,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0年,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将会达到300亿元人民币。汉语培训更是一个有待开发而又潜力无限的市场。如果说英语培训主要是国内市场,汉语培训则是国外市场。2006年9月,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企业。同样,湖南省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近年来的成功运作,也为职业教育的产业化提供了范例。3.3.1.3发展目标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左右;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广泛开展。 50 2006年2月26日公布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定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中等职、IV教育年招生达到35万人左右,在校生达到100万人左右;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达到20万人左右,在校生达到60万人左右。到2010年,全省中、高等职业学校都要达到合格以上标准。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20万人左右;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次,年培训城镇在职职工200万人次,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万人次。3.3.2X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定位3.3.2.1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与培训X历代厚德崇文,名人辈出,具有“兴教重才”的良好社会基础。X的基础教育发展较好,现已通过“两基”验收,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目前,X县已初步建立了初等、中等衔接,各类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中职学生构建了就业、升学等不同发展方向的“立交桥”。据统计,X县每年初中毕业学生3000多名,县中小学在校学生11万,即小学一年级有1万多人入学,小学既然“普六”毕业时就是1万人,“普九”时,初中毕业生近万人,X县一中、三中高中仅能招收3000余人,有6000余人没学可上,在没有新办高中,实训设备缺的情况下,职业高中办综合高中能有效解决X县高中教育“瓶颈”,县内充足的生源也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大学生的就业培训也是X县职业教育市场的一个努力方向。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生,配合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其专业背景,开展相关领域的技能培训,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其就业能力。3.3.2.2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教育与培训50 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市场需要萎缩的影响,社会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关闭、停产或减产,部分工人轮岗下岗,大批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明显增加。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近期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以帮助下岗人员和农民工及时找到岗位,稳定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决定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根据三部委部署,从2009年至2010年,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对失业人员(包括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毕业生、留在城里的失业农民工)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这些利好政策,对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中等职业教育解决就业和招生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中等职业学校要把握这一机遇,用好用足政策,乘势而上,以市场为导向,适时开发新的培训项目,拾漏补缺,丰富办学形式,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可见,针对下岗人员进行的再就业培训市场前景很乐观,X县职业教育学校还可以与县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组织培训机构,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特点和需求,向每一位要求接受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免费培训和鉴定。对“零就业”家庭中达到劳动年龄尚未就业的子女,可根据本人意愿,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培训费用由同级财政承担,上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3.3.2.3农民与农民工的就业教育与培训据统计,在我国农业劳动力中,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人员占到了70%以上。农村科技人员缺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因此,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仅非常紧迫,而且具有十分重要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因为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X县每年有15余万农村劳动力需从事非农产业,由于他们综合素质低,专业技能缺乏,在劳动力转移中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富余劳动力多,转移出去的少,体力型转移出去的多,技能型转移出去的少。引领他们寻求劳动强度相对较小,劳动环境相对较好,劳动报酬相对较高,劳动期限相对较长的工作岗位,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X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辖21个乡镇225个行政村(居委会),43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33万,适龄劳动力23万,转移农民工就业12.38万,从事养殖业10.5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许多外向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被迫减产、停产、停业休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全县返乡农民工达0.9万人,占转移就业农民工人数的7.3%。从务工地区看,东南沿海地区的务工人员返乡较为突出,返乡人员占务工人员的609毛。从务工行业看,机械、纺织、电子及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务工人员返乡较为突出,占返50 乡人员的50%;从文化结构看,文化水平较低的务工人员返乡较为突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3%,高中文化程度占20%,初中文件程度占5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7%;从年龄结构看,16-25岁占10%,26-35岁占30%,36-45岁占40%.45岁以上占30%,返乡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因此,X县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十分迫切,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在农村开展对农民以及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如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动员其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针对返乡农民工普遍感到在打工地掌握的劳动技能与本地企业的需求难以对接,导致在本地再就业有一定难度的情况,组织农民工直接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企业中接受用工培训。这种培训的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易于为农民工所接受。学校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争取从就业专项资金和相关专项资金中,补贴一部分培训经费给企业。3.3.3X县职业教育市场容量预测3.3.3.1X县职业教育市场的历史数据分析X县近5年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单位:人年份初中升职高人数教育培训人数20055901300200698914852007107815962008715172520095011850X县近十年的职业教育招生初中升职高的人数近6000人,普职比近7:3,离省市普职比1:1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但发展空间大。2008年在岗职工13217人,年培训率20.1%。培训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校全日制教育主要是依靠初中生源,X县职业教育在校全日制教育所占比重较小,且发展比较缓慢,甚至从2007年开始初中升职高人数是负增长,导致初中升职高近5年年均增长率仅为3.3%。而其他下岗培训、就业培训、农民培训等成人教育培训虽在不断增长,但增幅也比较小,年均增长率仅为9%。这些都说明,X县职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发展,发展空间很大。50 3.3.3.2X县职业教育市场容量预测分析由于该项目历史数据比较少且并非十分全面准确(如2007年全县教育培训只有1725人,而在X县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意见中则是这样的:21个乡镇农校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共入户1200多户,举办各种培训班90多期,共培训5500多人次。村级举办各类培训班870多期,培训3万余人。统计口径明显不符。)只能采取时间序列法与弹性系数法做市场预测,时间序列预测公式如下:Yn=a+bt。依据上述分析,综合考虑增长率的增长现状的趋势,以近5年年均增长率来计算2011、2016、2019年的职业教育市场容量,得出其2009年到2019年的职业教育市场容量与年递增率。通过计算得出初中升职高近5年年均增长率为3.3%,教育培训近5年年均增长率为9%。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职业教育市场容量包括全日制在校生与成人教育培训人数,全日制在校生以3年制为依据,则为初中升职高人数的3倍。所以全日制在校生的数量预测来源于初中升职高人数的预测结果。总的年递增率是全日制在校生与教育培训总的递增率。预测结果如下表:X县未来5年与10年内职业教育市场容量预测2011年(近期)2016年(中期)2019年(远期)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60518872082教育培训(人次)219733814379年递增率(%)6.15%7.71%7.55%从上面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由于该县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未来5年内总的市场容量不是很理想,就目前的基础而言,还比较难以实现预期发展目标。该项目建成后,拟年招全日制学生2800人(1600人为在校生)。未来10年,加上其他学生预测数量为6461人,仍然达不到目前10000人的预期发展目标。当然,该预测结果是基于当前不变的经济社会条件,随着国家和省里在职业教育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加深,随着就业培训的需求不断扩大,未来10年内X50 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规模将逐步达到目前的预期发展目标,或许全日制在校生的增长速度将加快,所占比重提高。其他各级各类培训也必将获得迅猛发展,如2007年该县21个乡镇农校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共入户1200多户,举办各种培训班90多期,共培训5500多人次。村级举办各类培训班870多期,培训3万余人。这些数据并未统计到2008年的教育培训人次中去。因此,在历史数据并非完全准确的前提下,以上预测结果只能做一个基本参考。可见,从2007年的真实数据来看,未来该项目的预期发展目标10000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3.4X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对策建议3.4.1及时调整学校中短期办学规划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更好地满足就业需要。招生对象从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放宽到有求学需求的社会从业人员,以往学制以2-3年制为主、短期为辅,现在应适当增大短期培训数量。培训内容从本地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需求出发,重点围绕国家、自治区支持的铁路、交通、建设、电力、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及劳务输出的订单需求,提升原有专业,开辟新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相应有所改变。3.4.2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学校的品牌,取决于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学要两手一起抓。为提升师资质量,学校要利用这一空挡时间,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中有待探索而未能顾及的问题着手研究;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经验归纳总结,办出自己的特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大练兵活动。一方面组织教学员工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另一方面,通过校本技能培训,以老带新,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和在职进修,充实新知识,使之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设置规划,在新专业开设前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接受师资培训,或选送到相关企业培训,接触新设备、感受新工艺,开阔眼界,获取新的知识、技术,更新技能,胜任新的工作。对于学生,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求职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刻苦学习,掌握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50 3.4.3加强就业培训与职业生涯指导经常开展“就业指导月”等系列活动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指导和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组织毕业生提前参加各种用工现场招聘会,增长就业见识,在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展现,提高胆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加强社会交际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社交成功应对的信心和能力;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创业成才教育、诚信就业教育以及就业心理的调整,邀请专家、校友来校举办讲座,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的信心;进行以择业技巧、择业礼仪、择业途径、模拟招聘、简历编写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咨询服务。3.4.4加强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增强实践和技能培养比重,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在校专业学习后,第三年需要到企业的对口岗位上顶岗实习,实习时间在半年以上。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使学生在实习后能够将实习中发现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加以巩固,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3.4.5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学校招生工作的不利影响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扶持职业教育的政策,宣传技术人才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继续深入街道、农村开展招生宣传、动员,与当地中学保持联系,动员未能继续升学的城镇、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到学校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对社会上有求学意向的成年人,也敞开大门,尽量满足其需求,随到随学。3.5招生方案根据X县职业教育市场容量预测结果,本项目建成后,拟定年培训全日制在校生2800人。3.6建设规模参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通知,根据X县职业教育实际情况,拟定本项目建设规模为:总建筑面积9600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幢教学楼(每幢4800m)2及配套工程等。50 4建设条件4.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4.1.1地理位置X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地区北部。东界茶陵、炎陵县,南邻资兴、永兴、西连耒阳、衡阳,北接衡东、攸县,素有“八县通衢”之称。地理坐标:东经113°05′--- 113°36′,北纬26°17′---26°50′。本项目选址于X县县城正北面,东临仁东路,南临八一东路,西靠县检察院,北临仁北路。该地域是X县城市发展的新开发区,区内目前已建成县人民医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检察院等主要单位和公共设施,新县政府也在该区规划内;该区域为X县未来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4.1.2交通条件县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总公路里程1030公里,通车里程781公里,省道有攸县菜花坪至永兴鲁塘坳的S212线和茶陵界化垅至X华王观音角S320线纵贯南北,连接X至衡阳的S316线横跨县境西部。S212线贯穿全境,衡茶吉铁路站距校区约1.5公里,交通极为便捷。4.2社会经济概况a)综合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据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达31.9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0.89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8.2%。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32.32:34.04:33.60,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增加2.9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3.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0.18个百分点。“三化”进程稳步推进。全部工业增加值9.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1%,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县域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订单农业、示范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有新的发展,抓龙头、创品牌、建基地取得新的成绩。农产品优质品率稳步提高。天扶牌食用菌、冠军牌米业、生平米业公司、明华食品公司、豪峰乌龙茶、桥石牌辣子鱼等一批名优特农产品长足发展。城镇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省市专家组评审。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31.1350 %,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随着城县建设的迅速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民办实事工作成绩显著。为民办实事的25项考核指标,全部提前完成,其中的14项超额完成,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市为民办实事工作先进单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53人,增长4.2%,城镇失业登记率为3.8%,全县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890人,增长57.5%;全县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764人,增长42%;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166人;-23.9%。b)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粮食总产量25.78万吨,减少2.67万吨,下降9.38%;油料产量1.72万吨,增长21.98%;茶叶660吨,增长1.38%;烟叶2915吨,-10.58%;水果25793吨,-28.25%;出栏牲猪42万头,-4.8%;出栏牛0.69万头,-38.4%;出笼家禽132万羽,-5.24%;水产品产量5427吨,增长-22.5%。农村经济结构继续调整。由于中央系列支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增,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4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69千公顷,其中:谷物38.96千公顷。种植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5.6%,比上年提高了13.8个百分点。养殖业稳步发展。养殖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5.4%,比上年下降了8.1个百分点。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全县非农产业总产值3110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26%。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县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600处,投入资金7200万元,投入劳动工日355万个,完成土石方475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15.08万千瓦,增长4.94%。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9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8.3%。c)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78886.6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58855万元,-4.6%。规模以下工业120032万元,增长12.1%。全县形成了以冶炼、电子、建材、能源、物流、小水电、大米加工等特色行业,且具有一定规模。5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大米加工2.8万吨,-36.66%;水泥19.01万吨,增长47.16%;发电量6469.84万千瓦小时,-9.82%。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产值36983.7万元,-0.45%。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家,实现利润1634.3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50万平方米,增长10.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3万平方米,减少20%。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改善。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人数死亡率为亿分之0.1776,同比下降38.4%。d)交通和邮电业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社会客货运周转量2611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6%。邮电事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671万元,增长16.3%。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54万户,-0.56%,手机用户9.3万户,增长300%,互联网用户4842户,增长298%。e)内外贸易、旅游和物价商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045.4万元,增长7.3%。其中城市零售额69267.4万元,增长12.1%;农村零售额58778万元,增长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8462万元,增长10.8%;住宿餐饮业14118.4万元,-3.4%;其他行业5465万元,增长11.4%。市场物价整体上扬。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9.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4%。外经外贸取得新成绩。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8万美元,增长2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86万美元,增长28.22%,实际利用内资70521万元,增长11.89%。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各类游客30万多人次,增长3.44%;旅游综合收入19070多万元,增长16.99%。f)财政、金融和保险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财政支出有增有减。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625万元,同口径比-14.350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52万元,同口径比增长0.1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7220万元,同比增长32.4%,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3.63%。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对经济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5735万元,同比增长18.2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828万元,同比增长22.6%。保险业务快速发展。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6782万元,同比增加4525万元,比上年增长201%,保险理赔支出3514万元,同比增加2848万元,增长428%。g)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全县科研项目中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登记4项,市级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开展科技下乡14次,组织科技培训68期。全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36万元,增长25.7%。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实现总产值5.9亿元,增长27.1%。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6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全中学2所(含社会办学1所),普高6所,初中21所(含私立学校 所),小学137所,县属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45864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6936人。共有在职教职工3726人。全县“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初中教育完成率为95.9%。初中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35%以内,入学率达95.9%;小学生入学率达100%。h)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县花鼓戏剧团全年共演出184场,电影公司送电影下乡2368场,新办图书借阅证298个。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1次。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0000户,其中农村28000户,新增25300户。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个,其中:医院25个,门诊部1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1.2%。年末全县卫生技术人员有1248人,每万人执业医生数为15.55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41.12人次/10万人。50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群众性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腰鼓、秧歌、练拳舞剑、橡棋、篮球、乒乓球等运动到处可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2.4%,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i)环境保护、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县空气质量RM10年均值为0.055mg/m³,SO2年均值为0.042mg/m³;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监测断面达标率100%。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2.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3.01万人,乡村人口29.8万人。全县计划生育率为89.77%,人口出生率为7.09‰。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17836元,比上年增长23.2%。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9元,增加541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6元,增加5元,增长0.25%。居民储蓄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为401%。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0.32%,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49台,家用电脑3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1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5%,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洗衣机12台,电冰箱27台,空调1台,固定电话56台,移动电话92部,摄像机3台,热水器皿3台。4.3场址建设条件4.3.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①地形地貌:该地域地质构造简单,属于半山半丘陵地貌。场区东西向宽约400米,南北向长约430米,场区内最高标高139.3米,最低标高106.0米。②地质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性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级。属非抗震设防区。4.3.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建设方尚未提供建设场地地质资料,根据现场踏勘及场地已建设建构筑物基础资料,其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永乐江X水文站年最高水位为88m。本项目场地最低设计标高95.00米,高于最高洪水位,无洪灾隐患。4.3.3气象资料 X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水量1404.3毫米,年平均日照1663.3小时,无霜期280天。50 4.3.4给排水系统  本项目位于X县县城区,给水为城市自来水供应,生活污水排至县城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统一处理。4.3.5供电本项目位于X县县城区,距项目区1.5公里左右有110kV县城市变电站,容量为40MVA。项目区10kV电源拟从该变电站架专线引来,专线供电稳定、可靠,完全能满足项目区用电需求。50 5工程技术方案5.1总平面规划5.1.1总平面规划原则a)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b)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动静分区合理。按需求合理确定通道宽度,人流、车流组织有序。c)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d)符合行业的规程和规定。5.1.2总平面布置方案校区总规划用地面积173300平方米,合260亩。根据总平面规划原则,以专业区域为核心,将校区分成四大功能区:教学实训区、办公区、运动区、生活区,但本项工可研究内容只涉及教学楼,教学楼(2栋)布置于校区南部的东西两部分。消防:本工程新建建筑物四周均有环形道路或留有宽度不小于6.0米的消防通道,道路净空不小于4.5米,满足消防要求。新建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所要求的间距。故总平面布置满足消防要求。道路及出口:校区设东西向主干道及南北向主干道各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南端(临八一东路)设校区主出入口,东西向主干道东端(临仁东路)设次出入口。5.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5-1。   50 表5-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用地面积m217077折合25.6亩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m224003总建筑面积m296004绿地面积m210005容积率0.565.1.4竖向布置5.1.4.1竖向布置原则根据场地具体情况,结合排水的要求,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场地土石方工程量和护砌工程,节约投资。5.1.4.2竖向布置形式根据校区现状及竖向布置原则,竖向布置形式采用平坡式。场地雨水自北向南、自东向西汇至校区主排水管,接城市排水管排放出校区,场地排水坡度一般不小于0.5%。5.2土建工程5.2.1设计依据a)《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50009-2001);b)《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c)《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d)《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e)《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f)《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g)《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一2005);5.2.2设计基础资料a)气象条件:详见4.2.3说明;b)基本风压:0.35kN/m2;c)基本雪压:0.45kN/m2;d)地震设防烈度:<六度,不需设防;50 5.2.3建筑设计5.2.3.1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a)充分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富有“时代性、标志性、地域性”的建筑,努力塑造新形象、新精神;b)以场地为尊,寓理于情、寓景于诗。追求环境特征与项目主题的最大契合;c)以文化为主题,以地方性和现代性为特征,面向大众,提供各种空间符合广大市民的使用和精神需求,关注人对建筑的情感体验,体现公共建筑的开放性;d)注重设计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e)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性、节约能源及节约运行费用,保证各类资源的合理应用。5.2.3.2功能分析追求功能合理性与外观造型蕴含内在的关联,是建筑设计的核心之一。本案建筑设计既满足不同功能分区要求和功能布置合理的要求,又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5.2.3.3建筑方案教学楼每幢建筑面积4800m2,4层设置,高度14.4米;由各专业教室、基础课程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师休息室等组成。采用国家通用设计标准图,对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防水、防腐、抗震等均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执行。主要建筑的屋面采用SBS防水卷材屋面,小型屋面采用刚性防水。室外装修初步考虑采用贴外墙面砖,局部采用花岗岩贴面。采用铝合金隔热节能窗。室内装修公共部分为一般仿花岗岩地面砖,地面采用全瓷地面砖,墙面采用多乐士内墙涂料,卫生用房采用瓷砖墙面砖及防滑地面砖。门厅、电梯厅等可采用较高档装修。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均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50 5.2.4结构设计a)建、构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重要性分类为二级。b)基础  教学楼采用砖条形基础。c)地面教学楼地面为C10混凝土垫层,水泥砂浆面层,厕所、浴室为防滑地砖。5.3供配电及弱电设计5.3.1编制依据a)《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b)《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c)《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d)《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e)《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f)《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g)《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5.3.2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负荷等级:项目区中消防用电设备等部分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的电力负荷为二级负荷,其它用电负荷均属三级负荷。供电电源:距项目区1.5公里左右有110kV县城市变电站,容量为40MVA。项目区10kV电源拟从该变电站架专线引来,专线供电稳定、可靠,完全能满足项目区用电需求。5.3.3用电负荷预测用电负荷计算采用单位指标法。详见用表5-3电负荷表。表5-3用电负荷表序号类别名称电指标按(W/m2)用电负荷(kW)1教学楼403845.3.4应急电源为满足停电情况下,消防用电设备等二级负荷用电的需要,拟选一台400kW柴油发电50 机组作应急备用电源,在正常情况下,当工作电源停电时,发电机向二级负荷供电,以维持正常工作。严禁应急电源与工作电源并列运行。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互投,互投电源均取自不同母线断。5.3.5变配电所项目地东北角设变配电所,将10kV电源降为380/220V后对项目区低压用电设备供电。变配电所设高压配电间、低压配电及变压器间、控制室、柴油发电机间。高压配电间设置进线柜、计量柜、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柜、馈电柜。低压配电及变压器间设置低压受电屏、馈电屏、无功补偿屏。变压器和低压受电屏紧靠设置。控制室安装直流电源柜和微机保护系统。主要供电设备选型如下:电力变压器选用SCB10,接线号为D,yn11的干式变压器。10kV高压配电装置选用先进的中置式金属铠装抽出式开关设备GZS1型,低压配电装置选用GCS低压抽出式开关柜。变配电所高压进线为电缆埋地引入,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其中总进线位置设供电部门认可的计量专用柜。操作电源采用直流操作,高压采用速断、过流、温度微机保护,各保护单元设置在高压柜内,信号显示采用声光和微机同步显示。变压器低压侧电源由低压配电屏向项目区动力和照明系统供电,且采用放射式向各用电点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变压器低压侧总开关和出线均采用低压断路器作为过载和短路保护。5.3.6配电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母线分段,相互联络的供电方式。所有配电电源引自变配电所低压配电室。根据用电负荷情况,低压配电采用放射式、屏箱二级配电以及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建筑物内所有与消防有关的设备供电采用两个电源且在末端配电箱处设自投装置。消防控制中心、重要数据机房等重要场所采用EPS作为应急电源。高压电缆选用YJV-8.7/15kV交联聚乙烯电缆,低压电缆采用ZRYJV-0.6/1kV或YJV-0.6/1kV型电缆,控制电缆采用ZRKVV-0.45/0.75kV或KVV-0.45/0.75kV型电缆,绝缘导线选用BV-0.45/50 0.75kV型导线。电缆在室外一般采用沿电缆沟、直埋或穿管暗敷设。建筑物内电缆、电线敷设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沿电缆桥架、线槽、穿管暗敷等方式进行,配管线槽或桥架穿越隔墙处应密封处理。5.3.7照明建筑物内电气照明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照明光源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合理地选择光源的光效、显色性、寿命等光电特性指标,为达到较好的照明效果和节约能源的目的,灯具和光源尽量采用节能型产品。建筑物各功能单元对应照度不小于国家照度标准,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国家照明功率密度标准。教室对应的照度值不低于300lx,照明功率密度不高于11W/m2。教室选用细管径直管形节能荧光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9。教室照明的控制应沿平行外窗方向顺序设置开关,黑板照明开关应单独装设。根据有关规范,各建筑物设置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在变配电室、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水泵房、电梯机房等重要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在各楼梯口及主要通道设疏散照明。消防应急照明应急电源采用双路电源末端互投自动控制或采用自带畜电池灯具且供电时间>30min,或采用自发光材料作出口指示和疏散指示灯。5.3.8防雷接地变配电所安装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和避雷器接地用。项目区建筑物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利用建(构)筑物混凝土内钢筋做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为A级,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3~4级电涌保护器进行保护。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TN-S。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性接地、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信息系统接地,设计时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总等电位连接应将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保护干线,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构件等部位进行连接。5.3.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教学楼旁边设一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内设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柜,火灾事故广播通讯柜等。50 其他各层设火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扬声器置于楼内的公共场所,在楼内主要出口处均设消防电话插座孔。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消防控制、通信和报警线路采用暗敷设时,应采用穿金属管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5.3.10有线广播系统项目区设置有线广播系统,将教育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合并为一套系统。在平时可播放背景音乐、新闻、通知等,若有火警,则可发出报警,进行蔬散工作,主机设备选用全数字式广播系统设备,该系统性能稳定、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本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分支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广播线路的选用及敷设方式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有关规定。5.3.11有线电视、通信及综合布线系统目前电信部门已将通信干线、有线电视干线沿项目区拟建主干大道两侧布置,并采用地下管沟埋设。在项目区设一电信中心,建立项目区统一的由光缆组成的以综合电信为主体的接入网,承担项目区的语音、图像数据及文字各类信息的传输。建立以项目区为中心的光缆环形接入网络,通过与X电信局汇接,进入全国长途自动化系统。项目区工程电话总量容暂定为90部。项目区内所有电信管道沿道路西、北侧埋地暗敷。各建筑物根据其功能的需要,建立一个信息网络系统,该系统由电话网、宽带接入网、有线电视网和控制网等组成。该系统根据其功能的不同,配线结构采用综合布线与单独布线相结合的布线方式。每个功能单元按需要设置电视、电话和计算机信息点。在信息插座上接上电话或计算机即可与外界进行图象、数据和语音交流,使其成为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各类弱电线路分别由配线架穿钢管和阻燃PVC管引至各弱电设备及插座。弱电系统与防雷接地共用一套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50 5.4给排水及消防5.4.1编制依据a)《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b)《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c)《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d)《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e)《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f)《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5.4.2给水5.4.2.1水源从项目建设地旁的市政给水管干网引入,管径DN200,成环状在校区供水,其压力为0.3MPa。管道全部采用直埋,校园用地按一定距离设置、室外消火栓。5.4.2.2用水量预测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407.35m3/d;最大时用水量为29.38m3/h。室外消防用水直接由市政管网供给,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按间距120m以内设置消火栓。5.4.2.3室外排水系统设计a)日污水总量为233.9m3/d。b)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各卫生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校区污水干管,再集中排入仁北路市政污水管。c)屋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地面雨水由雨水口收集,排入校区雨水干管,再集中排入仁北路市政雨水管。5.4.2.4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由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给。5.4.2.5消防系统a)消防水量教学楼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5l/s,火灾延续时间为3h。50 b)消防水源在教学楼的屋顶各设9m3消防水箱一座,水箱利用变频给水设备供水。d)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其管道上下连成环状。室内消火栓的布置保证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e)灭火器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火器。5.4.2.6室内排水系统a)卫生间污水排至化粪池,经处理后排入校区污水干管。b)排水管采用伸顶通气管。5.4.2.7管材a)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b)室外生活给水管采用TTP系列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热熔连接。c)室内外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管径大于DN100的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其余丝接。d)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管,橡胶圈承插粘接。e)室外排水管采用TTP系列埋地用HDPE缠绕结构壁排水管,热熔连接。5.5暖通空调5.5.1编制依据a)《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19-87(2001年版);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2001年版);c)业主及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要求及资料。5.5.2工程概况及室外气象参数X县地区室外设计气象参数如下:a)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5.8℃b)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7.7℃c)夏季通风计算温度33℃d)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e)冬季采暖计算温度0℃50 f)冬季通风计算温度5℃g)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81%5.5.3空调根据业主意向和建筑功能,从节约投资和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本工程空调方式以在各建筑物采用独立的分体空调为主,具体方式按建筑功能分别叙述如下。教室等大空间房间采用管道式分体热泵空调机,利用风管将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经冷却或加热处理后送入室内,室内机的进出风处设消声措施。办公室等房间根据房间分隔采用分体挂壁式空调器或分体柜机空调。5.5.4通风教室等采取自然通风方式解决室内通风换气问题。设有分体空调的房间根据室内空调设备的设置采用不同的新风方式:采用分体空调器的房间采取自然通风方式,部分房间如无自然通风条件可设机械排风引入新风;采用管道式分体热泵空调机的房间则利用空调系统保证最小新风需求,在过渡季节还可以直接利用室外新风满足室内空调要求,从而节省运行费用。5.6其他设施公共教学设施设备:如电脑室(共需约100台)、基础课程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预计投入需30万元。专业教学设施设备:每个专业建有一间以上符合专业特点的专业实验室(共需约6间,设施设备每间按5万元配置),预计投入费用30万元。50 6环境保护及绿化6.1编制依据a)《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b)《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d)《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6.2环境现状6.2.1气候X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水量1404.3毫米,年平均日照1663.3小时,无霜期280天。6.2.2用地现状  项目建设在X县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内,地点位于X县县城正北面,总用地260亩。东临仁东路,南临八一东路,西靠县检察院,北临仁北路,交通十分方便。新征地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自然风景良好,且无拆迁,是非常好的学校建设基地。6.2.3大气质量现状根据检测结果,建设区域内的SO2、NO2污染程度轻微,TSP亦未超标,大气质量现状基本符号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较好。6.3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6.3.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施工管理过程中,会破坏征地范围外的植被;b)高填深挖土方由于防护不当产生水土流失。6.3.2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施工期和建成后会产生生活污水,如不加以处理会产生对水体的污染。本项目产生的水污染有:1)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水;2)施工机械漏油、施工泥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固废、施工物料和化学品受雨水冲刷流入水体;50 3)现场施工人员居住区产生的生活污水。4)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生活污水和一般废水,这是本项目的主要水污染。6.3.3对声环境的影响项目在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对周围的声环境的影响表现为:a)施工期间,作业机械品种较多,如路基、路面等施工机械,都属于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附近的居民的声环境产生影响;建筑材料运输时,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将影响沿线人群的正常生活;b)运营期间冷冻机、空压机、循环水泵等设备噪声将影响居民的良好声环境;6.3.4对环境空气的影响a)施工中粉状物料的装卸、运输、搅拌过程中有大量的粉尘散逸到周围的大气中,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道路扬尘污染,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b)施工材料、设备的车辆、内燃机械等施工机械的运行会产生尾气造成大气污染。6.4环境保护的对策6.4.1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a)人工构造物和房屋建筑,其造型和色调做到与自然景观协调,为使用者提供安全、优美、舒适、整洁的休闲环境。b)借方和弃方及水土保持对策1)弃土场的选取应本着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荒沟、荒坡和山坳间弃土。由于堆弃的土石结构疏松,抗冲抗蚀性能差,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应采取工程护坡等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2)施工时取土、弃土应做到规范化,取土坑应尽可能设置于荒山坡地,弃土尽可能堆集在低洼荒地上,取土坑及弃土堆种植树草,绿化封闭;3)施工时,应先做好坡脚挡土墙,并做好边坡防护。在雨季来临前,取土场及弃土堆边缘,设置土工布围栏,避免拦截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并应注意尽量不要在雨季开挖;c)50 新校区在规划中综合利用各种绿化手段,表达新校区鲜明的形象认知,突出新城区的现代氛围,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原则。绿化设施体现系统化思想,以点带线、以轴带面。绿化与各类节点广场、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体现新校区设计“以人为本”。在整体功能结构布局中体现复合功能整合发展的高效原则。规划强调综合效益并以生态型校园作为新校区建设的目标。新校区的绿化系统可概括为“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模式。绿化以绿色植物为主,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尽量以当地树种为主,适当搭配其它一些树种,在植物种类选择、高矮疏密、顔色形态等方面充分体现区段的特点和观景要求,保证绿化连续性。道路绿化、小型景点绿化,可根据观景的需要和视线分析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安排观景、配景植物,以达到丰富景观,增加观赏面积的目的,以草坪和少量低矮、姿态优美、色彩丰富的灌木为主,配以适当地段小型景点处高大乔木,形成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6.4.2废水处理、保护水体,做好排水设计 a)施工人员集中的居民点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水体;要集中处理,防止污染水源;b)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要远离水源地,并用防雨材料遮盖,沥青材料不得倾倒于地上,工程废料要及时运走;c)工程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应经隔油沉砂池处理后排放;d)生活污水(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消化处理后排入下水道,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下水道。所有废水经城市排水管网送至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6.4.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a)冷冻机、空压机、循环水泵等设备噪声经采取合理布局及隔声、消声、吸声后小区噪声可达标。循环泵房建于地下层,可有效地阻止噪声的传播。选用高效低噪声水泵,基本没有噪声污染。b)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以减少噪声的染污。6.4.4对环境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a)集中拌和的搅拌机应设有二级除尘装置;50 b)料场离居民区不小于150米,同时加以遮盖,避免扬撒,材料运输中,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避免抛洒。c)料场道路及施工现场应配合洒水设备,定时洒水,减少起尘量,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二次扬尘。6.5环境影响评价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本工程项目的建设对环境影响不大,并通过进一步的污染防治措施可降低污染,因此,建设单位在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污水、噪声等均可实现达标排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50 7消防与节能节水7.1消防本项目是人员密集的高职学院,防火设计十分重要,其措施如下:a)所有主体建筑的周边设环形消防车道,各建筑物之间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考虑防火间距,并在总体布局时结合绿化考虑防火隔离带。各类建筑物采用防火结构的范围、各构件的耐火等级、建筑类别、安全出口等设置符合建筑规范;b)室外设置消火栓,采用环状给水管网。公共建筑设室内设消火栓灭火系统及配置灭火器。在公用建筑区建有高位水箱,以满足该区域内初期火灾消防供水的储水要求;c)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灭火器按中等危险级配置,变配电室为B类火灾,其余为A类火灾。A类配置标准15m2/A,类配置标准7.5m2/B,全部采用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器药剂据情选用卤代烷或磷酸盐干粉。d)电气消防措施1.10kV变配电所离可燃物较远,且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灭火器,门均应向外开。变压器选用干式变压器。2.公共建筑物应沿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3.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4.在建筑物总配电箱进线处设漏电保护,以防因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5.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6.电气线路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7.设计时必须满足国家现行有关电气消防设计规范要求。7.2节能节水7.2.1编制依据a)国务院颁布的《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50 7.2.2节能措施7.2.2.1电气节能措施电气节能是一项重要技术政策,又是一种能源开发。因此,电气设计应做到尽可能地减少电能损耗,其具体措施如下:a)变配电所位置尽可能位于用电负荷中心。b)变压器选用节能型产品,电机选用节能型电机。c)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引起的有功损耗。d)照明配电采用合理的控制方式。照明灯光源采用光效高的节能型光源,灯具采用高效节能灯具,镇流器选用节能型镇流器。e)照明功率密度值不能大于规范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f)电缆、导线布线时尽量避免线路迂回或电能倒流。g)设计时考虑稳定电压措施。7.2.2.2暖通与空调节能a)对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所有暖通与空调管道、设备,均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以减少能量损失;b)用高效燃油(气)锅炉及其它暖通与空调设备,对锅炉等主要设备的选型,充分考虑产品的先进性和适用性,选择各项能耗指标经济合理,且运行成本低的优质产品;c)锅炉连续排污水,经连续排污膨胀器分离出二次蒸汽,送至除氧气器加以利用。各用热设备产生的蒸汽凝结水尽量加以回收,利用其余热,同时减少软化水制取量;d)对所有热力管道及软水箱等热力设备,均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以减少热能损耗。7.2.2.3建筑节能措施50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定等政策法规标准,本项目在建筑围护结构、门窗等设计中,均根据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结合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建筑使用功能等,充分考虑了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建筑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换气等建筑节能要求。7.2.3节水措施及水耗指标分析7.2.3.1节水措施a)选用按压式节水龙头、远红外自控开关、感应式冲洗龙头等节水型卫生设备;b)锅炉冷却水等采用循环水工艺,以节约用水;c)校园内绿化灌溉系统采用喷、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设施;d)建立节水管理制度,在教职工及学生中进行节水宣传,充分利用城市供水管网压力进行供水,节省能源。7.2.3.2水耗指标分析针对学校用水易出现的水龙头滴漏和常流水等浪费点,本项目通过采取上述各项节水措施,节水效果良好,如校园绿化灌溉设施较传统的皮管浇灌节水30~50%。50 8项目招投标8.1项目招投标8.1.1招投标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委第9号令编制。8.1.2项目招标类别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湖南省人大制定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办法》就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项目属于《办法》中第五条至第八条所列建设项目中的“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建设项目”,并符合第十一条“总投资在一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规模标准,因此,属于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类别。8.1.3招标范围项目的勘查设计、监理、建筑及安装,重要设备及材料采购进行全部招标。8.1.4招标的组织形式因为该单位不具备自行招标能力,本项目宜委托符合资质的招标代理公司办理相关招标事宜。8.1.5招标方式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以及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公开招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人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a)因项目技术复杂或者有特殊要求,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b)受自然资源或者环境限制,不宜公开招标的;c)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d)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符合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招标人要求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经项目审批部门核准;省重点项目,应当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该项目应为公开招标。见表8-1。50 表8-1招标基本情况表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设备√√√重要材料√√√其他情况说明:建设单位盖章年月日注:1、(1)自行招标:指建设项目业主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拟自行组织招标活动。(2)委托招标:指建设项目拟委托招标中介代理机构组织招标活动。2、(1)公开招标:项目必须在国家、省指定媒体上公开发告招标公告,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2)邀请招标: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3、情况说明在表内填写不下,可附另项。50 表8-2审批部门核准意见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设备重要材料其他审批部门核准意见说明:审批部门盖章年月日50 9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安排9.1项目组织管理为搞好项目工作,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将设立县职教中心管理委员会。9.1.1项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中共X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监督、协调、管理各部门的工作,行使项目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权。9.1.2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作为职教中心项目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管理本项目的日常业务工作,办公地点设X县职中内。主要工作职责为:a)负责基建工程的招标及建设:提出设备采购和人员培训工作计划。b)负责采购设备接运,组织设备安装调试,及时建立设备及有关设施的使用、维护与管理制度。c)提供各子项目的竣工验收资料,配合对项目的验收和评价工作。d)作好该项目的计划、财务、监测等方面工作。9.1.3管理制度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对本项目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县职教中心已制定了职业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项目的准备、项目的执行与管理、项目的监督检查、项目的总结评价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证项目工作规范化,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管理制度中充分体现了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有效监督机制、项目的招标计划等国家对本项目贷款的有关规定。9.2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预计建设期2年,2012年6月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施工,于2012年8月完工。2010年6月-2010年9月底完成项目可研及批复工作;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及招投标;2011年1月-3月完成设备定货及采购;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进行主体工程土建施工;50 2012年5月底完成安装、装修工程;2012年6月底工程收尾、验收完成。50 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10.1.1投资估算依据a)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三》;b)项目所需的配套设备,按其生产厂家报价资料进行估算;c)项目建筑工程费按郴洲市现行建筑造价扩大指标进行估算;d)项目安装费按各单项工程安装工程费率进行计算;e)专门机构发布的建设工程造价费用构成、估算指标、计算方法及其他有关计算工程造价的文件;f)专门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办法和费用标准,以及政府部门发布的物价指数;g)拟建项目各单项工程的建设内容及工程量。10.1.2投资估算说明项目用地面积25.6亩,本次建设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投资估算范围为土建工程,给排水工程,道路建设,土地平整及绿化工程等。10.1.3项目建设投资估算(1)建设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投资为144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008万元设备购置费86万元安装工程费57万元其他费用217万元预备费72万元54 10.1.4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根据学校的特点,每学期开学学生就交好学杂费,欠款很少,学校可以利用学生学杂费进行教学开支,因此项目不需流动资金。10.1.5项目总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即建设投资为1440万元。10.2资金来源与筹措本次建设项目所需建设资金1440万元,拟定资金来源如下:(1)争取国家资金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9%。(2)建设单位自有资金440万元,占总投资的31%;54 11财务评价11.1财务评价依据(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三》(2)国家计委编写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版).11.2财务评价说明(1)根据市场分析和学校的发展招生规划,X县职业教育中心年全日制学生培训规模为2800人。(2)因学生食堂不是本次建设内容,所以学生住宿和食堂就餐收入不计入本次收入。(3)教师工资福利平均按2万元/人,包括各种工资性补贴;职工福利基金按工资总额14%计,社保基金按3.5%计取。(4)学校作为事业单位,不提折旧和摊销。11.3事业收入估算学杂费收入:全日制学生培训学杂费按2000元/人计算,年平均收入为560万元。11.4成本估算(1)教职员工工资支出:按122人计算,人平均2万元/年,按244万元/年;(2)教学支出:包括培训资料,复印打印等费用,按30万元/年;(3)水电费:水电费只计算教学实验水电,年水电费为30万元;(4)其他支出:按62万元/年;年平均总支出366万元。11.5财务效益分析利润年平均收入为560万元,年平均支出为366万元,年平均结余194万元。投资回收期为9.42年(含建设期2年)。从项目收入和支出进行测算,年平均收入为366万元,年平均支出为366万元,年平均收支结余194万元。未分配结余作为学校的的发展资金。54 12结论及建议12.1结论本项目建设是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X县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日益增长需求的公益性事业重大项目之一。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培养X县经济建设急需人才、推动湖南省及X县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2建议a)本项目经济效益较好,项目可行,建议国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b)建议上级机关批准该项目,使其按预定目标建成交付使用;c)本项目涉及的资金量较大,所以应做好资金使用计划,确保项目的正常运作。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