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3.00 KB
  • 2022-04-22 11:31:28 发布

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4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35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第一卷技术部分总目录第一卷技术部分(检索号:××-×××-A01)第二卷投资估算(检索号:××-×××-A02)III X第一卷技术部分(××版)第一卷技术部分目录1综合部分11.1设计依据及范围11.2设计水平年11.3工程概况12系统部分22.1电力系统22.2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52.3调度自动化72.4系统通信102.5社会影响分析103变电工程113.1概述113.2主要设计原则113.3建站条件113.4变电站主体专业工程设想143.5大件运输183.6环境保护183.7水土保持193.8节能措施分析和抵御自然灾害评估193.9×××变电站扩建工程193.10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233.11结论23III X第一卷技术部分(××版)4通信部分244.1系统一次概况244.2设计范围244.3调度关系244.4地区通信网规划目标244.5通道要求244.6光纤通信网现状及接入方案244.7废旧物资254.8传输性能指标254.9网管及同步系统254.10综合数据网254.11站内通信264.12设备材料表264.13投资估算265××—××35千伏线路工程265.1概述265.2线路路径305.3工程设想335.4杆塔规划355.5基础规划355.6通信保护355.7其他设施355.8通用设计及“两型三新”应用355.9抗灾措施分析355.10节能分析36III X第一卷技术部分(××版)5.11环境保护365.12劳动安全365.13专题论述366附件366.1变电部分366.2线路部分397附图427.1系统部分427.2变电部分427.3线路部分43III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1综合部分1.1设计依据及范围1.1.1设计依据(1)说明工作任务的依据,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2)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1.1.2设计范围(1)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2)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原有工程情况与本期建设的衔接和配合。1.2设计水平年根据本工程计划投产年,合理选定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1.3工程概况1.3.1工程背景(适用于补充可研项目)若项目为补充可研,需在此节描述工程变更的背景、原因、已批复情况等内容;非补充可研项目不需此节。1.3.2接入系统方案简述接入系统方案。1.3.3变电工程新建变电站建设规模:1)主变压器:本期,最终额定容量比变压器型式变压器抽头接线组别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2)高压侧出线:最终×回,本期×回(出线方向简述);3)中压侧出线:最终×回,本期×回(出线方向简述);4)低压侧出线:最终×回,本期×回;5)无功补偿:最终?×?×?兆乏,本期?×?×?兆乏。扩(改)建变电站概况:扩(改)建××变电站×个出线间隔及相关设备。1.3.4线路工程分项简述线路工程(起止点、导线型号及距离等内容)。1.3.5通信工程配套通信工程新建OPGW光缆总长度×公里。1.3.6投资估算分变电、线路、系统通信简述工程静态、动态总投资。2系统部分2.1电力系统2.1.1概况以下所有现状数据均为截止报告编写的前一年。2.1.1.1××市地理及资源概况简要描述变电站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资源优势。2.1.1.2××电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电网的区域范围内电源装机容量和组成;全社会和主网用电量、最高负荷;与周边电网的送受电情况;主网架结构、与周边电网的联系及其主要特点;分电压等级说明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输变电设备规模;35千伏及以上电网容载比。2)主要在建发输变电工程的容量、投产进度等情况介绍。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3)电网存在的问题①电网结构方面问题②电源结构方面问题③供电能力方面问题④系统二次存在的问题⑤其他2.1.2电力需求预测2.1.2.1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1)简要分析“十一五”期间及现状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情况;2)阐述“十二五”期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及产业结构发展趋势。2.1.2.2负荷预测1)简要分析本工程所在供区范围内电网负荷现状;2)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增长情况,结合工业项目的建设,预测本工程供电片区逐年的电量及负荷。2.1.3电力平衡2.1.3.1电源规划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电网供区内设计水平年内和远景规划期内的装机安排,列出规划期内电源名称、机组类型、装机规模、装机进度(含机组退役计划)表。2.1.3.2电力平衡计算与项目有关供区逐年电力平衡。2.1.4变电容量计算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根据分层分区电力平衡结果,计算本工程所在地区同电压等级电网容载比,合理确定本工程的建设时间、变压器单台容量和本期建设的台数。2.1.5工程建设必要性(1)用电增长需要(2)提高电网可靠性需要(3)电源送出需要(4)其他2.1.6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2.1.6.1电网规划介绍本工程投产前电网的建设情况,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电网规划。2.1.6.2变电站接入方案根据电网规划、原有网络特点、负荷分布、断面输电能力等情况,提出本工程2个及以上接入系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推荐方案。2.1.6.3线路截面选择根据正常运行方式和事故运行方式下线路通过的最大输送容量,考虑电网远期发展,经计算后,确定线路型式及导线截面。必要时对不同导线型式及截面、网损、电晕等进行详细技术经济比较。2.1.7电气计算2.1.7.1潮流计算1)根据电力系统有关规定,进行典型正常及故障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分析,校核推荐方案潮流和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并为选择送电线路导线截面和变电设备的主要规范提供前提条件。(备注:35千伏输变电项目是否进行潮流计算视具体情况而定。)2)对推荐方案设计水平年进行潮流计算(丰枯期大方式)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确定本期和最终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组数、容量。(备注:35千伏输变电项目是否进行潮流计算视具体情况而定。)2.1.7.2短路计算(1)按设备投运后10~15年左右的系统发展,计算并列出与本工程有关的各主要枢纽点最大三相和单相短路电流,选择新增断路器的遮断容量,校核己有断路器的适应性。对于改造工程,需计算投产年短路水平。(2)系统的短路电流宜限制在合理的水平,必要时提出限制短路电流措施或开展专题研究的要求。2.1.8系统节能分析(1)系统方案合理,推荐方案可降低系统供电损耗,可节约电量。(2)导线截面选择合理,能够满足本期及远景潮流输送要求。(3)合理配置无功装置,优化全网电能损耗,为调度优化运行创造条件。2.1.9小结与建议说明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投产时间,节能降耗效益,推荐接入系统方案,工程规模及系统对有关电气参数的要求,必要时提出需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关键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2.2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2.2.1概述对本工程相关的以下问题进行说明:(1)本期系统一次方案简述。(2)对于线路π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接、改接等系统方案,须在此部分详细介绍相关原线路保护的配置原理、通道使用情况、使用年限以及对侧变电站是否智能变电站等内容。(3)对于送出工程和供电工程,应在此部分说明本工程系统保护部分的设计范围。(4)其中,对于涉及拆除现有设施的,应严格按四川省电力公司发布的《四川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试行)》及《废旧物资管理标准》(Q/GDW19-257-2012-21208)进行相关设计和费用计列。2.2.2系统继电保护配置35千伏线路保护(1)配置原则摘录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四川省电力公司电网装备技术标准》等规程规范和文件中的原则、要求。(2)配置方案结合设备配置现状和配置原则,作出本工程35千伏线路保护配置方案。10千伏线路保护根据本工程出线规模,计列本工程10千伏出线保护配置数量。2.2.3对通道的要求所有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对通道的要求,均应在本部分加以说明,如:接口方式、传输延时等。2.2.4对相关专业的要求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对CT、直流电源等的要求,应在本部分进行说明。2.2.5设备材料表××站(本侧)系统继电保护设备配置表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35千伏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套235千伏过流保护×套335千伏分段保护×套435千伏桥断路器保护×套注:备注栏中,应说明本行所计设备的建设性质,即:本期新增或对已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扩容、拆除。××站(对侧)系统继电保护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35千伏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套235千伏过流保护××套335千伏分段保护×套435千伏桥断路器保护×套注:备注栏中,应说明本行所计设备的建设性质,即:本期新增或对已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扩容、拆除。2.3调度自动化2.3.1概述概述本工程调度自动化部分设计内容。其中,对于涉及拆除现有设施的,应严格按四川省电力公司发布的《四川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试行)》及《废旧物资管理标准》(Q/GDW19-257-2012-21208)进行相关设计和费用计列。2.3.2调度关系根据相关调度管理体制及规程规范要求,明确调度关系。2.3.3相关调度端系统现状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本节重点说明与本工程相关的调度端EMS系统、电能量计量主站系统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地区)地调(1)概述地调EMS系统现状并说明远动数据传输通道。(2)概述地调电能量计量主站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2.3.4远动系统根据相关规定,说明远动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要求;明确远动信息内容及远动信息采集和传输要求;提出远动系统配置方案。2.3.4.1远动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要求(1)远动系统主要功能(2)远动系统主要技术要求2.3.4.2远动信息内容根据《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2005)的有关规定,并考虑各调度中心对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的要求,明确变电站本期需采集的远动信息。(1)遥测信号;(2)遥信信号。2.3.4.3远动系统方案及信息传送网络(1)远动系统方案明确变电站远动系统方案及信息传送方向。(2)远动信息传送网络明确远动信息传输方式;明确远动通道及传输协议要求。2.3.5电能计量厂站系统2.3.5.1计量关口点和考核关口点设置根据各相关电网电能量计量(费)建设要求,提出本工程计量(费)、考核关口计量点设置方案。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2.3.5.2电能量计量厂站系统方案明确电能量采集处理终端配置方案2.3.5.3电能量信息传输网络(1)电能量信息传输方式(2)电能量信息通道及传输协议要求提出电能量信息传送及通道配置要求。2.3.5.4电能量计量厂站系统技术要求(1)电能量采集装置技术要求(2)电能表技术要求2.3.6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根据相关调度端调度数据网络总体方案要求,分析本工程节点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本工程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要求、网络接入方案和通道配置要求。2.3.7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分析本工程各应用系统与网络信息交换、信息传输和安全隔离要求,提出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配置要求。2.3.8设备材料表35千伏项目主要设备材料表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套2二次安全防护配置套3电能量采集装置套4××地调二次系统配合费万元5监控中心二次系统配合费万元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2.4系统通信本工程通信方式采用光纤通信,详细设计见本卷册第四章2.5社会影响分析2.5.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论述本工程建设对将对当地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2.5.2社会稳定风险及对策分析2.5.2.1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评价对本工程建设可能会引发的各类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1)工程合法性、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1)风险内容:2)风险评价:(2)工程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1)风险内容:2)风险评价:(3)群众对征地及生活环境变化有争议的风险1)风险内容:2)风险评价:2.5.2.2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论述本工程建设所采取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2.5.3小结与建议说明本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结果及下一步工作建议。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3变电工程3.1概述3.1.1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简述变电站拟接入的电源、负荷,以及对电网网架的改善等作用。说明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要求插图示意拟接入变电站的电源位置和变电站主要供电区域。3.1.2接入系统方案简述推荐的变电站35千伏接入系统的方案。3.1.3选址区域根据变电站的系统功能和推荐的接入系统方案,论述合理的选址区域,并分别标示于插图中。3.1.4建设规模变电工程建设规模:简述主变、各电压等级出线、无功补偿的最终和本期规模。明确本输变电项目对侧间隔扩建规模,若无间隔扩建,应明确说明。3.2主要设计原则简述变电站建设的主要设计原则。《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的执行情况应在本节专门论述。通用设备的执行情况应在本节专门论述。两型一化变电站的设计原则的执行情况应在本节专门论述。3.3建站条件3.3.1地质条件简述区域地形地貌等地理特点。并重点论述:⑴地质构造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说明区域地质、区域构造。⑵地震说明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地震基本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设计地震分组。⑶区域地层简述区域内代表性的地层分布情况。⑷站址区域水文条件简述区域内水文条件。⑸站址区域气象条件简述气候区及其特征。简述降雨量及其季节性。列出设计风速、各气温特征值、雷暴日、积雪及覆冰、海拔、气压等主要设计气象条件,并说明数据来源及采信理由。⑹站址区域污秽情况说明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中的污区划分及区域污秽发展情况。3.3.2站址方案一技术条件⑴站址概况说明站址详细行政区划、地理位置特征(如相对主要市镇及规划区、公路的方位和距离)。简述协议取得情况。简述土地性质(应明确是否涉及基本农田、林业保护区、退耕还林地等)、压覆矿情况、地形地貌特点。明确地质构造、防洪涝及排水、水源、大件运输情况等有无颠覆性(指可能影响站址成立)或制约性因素(指需要采取特殊工程措施)。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⑵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简述地下及地面设施和附着物拆迁赔偿情况。⑶出线条件简述站址近区出线走廊情况。⑷站址水文气象条件①水文条件说明频率2%时的年最高洪水位、最高内涝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对洪水淹没或内涝进行分析论述。②气象条件列出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及风向、降水量、冰雪、冻结深度等气象条件。若数据完全同前述区域气象条件,在本节注明即可;但对受微地形影响的参数如设计风速、覆冰厚度等,若有差别应明确说明。⑸站址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说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及对变电站地下设施腐蚀性。说明水源、水质、水量情况。⑹站址工程地质地质构造:根据勘测资料对站址稳定性作评价。地层岩性:说明站址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确定地基类型。不良地质作用:说明站址及附近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地基:建议地基处理方案并预估工程量。⑺土建工程量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土石方:说明土质结构比,预估土石方工程量。如有需要,说明取土土源、弃土地点及相关协议取得情况,并简述必要性。挡墙:说明主要型式、设置范围、埋深和高度,并预估工程量。(8)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说明进站道路的引接方案、需新建及改造的进站道路长度、工程量。说明因站址位置不同,大件运输特殊措施及费用的差异部分。(9)站用电源说明站用电源引接方案和线路长度、对侧间隔等情况。(10)电磁及噪声干扰说明对站址附近通信设施的干扰情况。说明周边环境敏感地区及在电磁环境和噪声干扰方面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11)施工条件简述施工场地情况和水源、电源、通信方案。(12)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简述与政府达成的相关协议文件(如用地、电缆补差等),站址外油气、炸药库等设施对站址的影响等。3.3.3站址方案二技术条件内容同3.3.2.3.4变电站主体专业工程设想对于以下情况,应在对应的章节中增加专题论述,加深可研工作深度,详细说明工程条件、论述采取特殊工程措施的必要性,详细说明其工程量和对应的费用构成。采用特殊地基形式的,应详细论述地质工程条件和必要性。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需大量弃土、取土的,应与就地平衡方案做技术经济比较,或根据工程条件、规划要求等详细论述必要性,并提供弃土、取土地点和相关协议。进站道路、边坡治理或挡墙、取水或排水等单项工程费用较大的,应提出2个(含)以上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方案唯一的应详细论述工程制约条件和必要性,并详细说明工程费用构成和对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工程量。3.4.1电气主接线提出各电压等级和站用电接线的最终和本期接线形式及采用理由。其中主变及无功、接地变或站用变的最终及本期规模,以及是否与通信专业采用一体化电源方案在本节也应明确。3.4.2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型式及设备选择根据主接线和设备选择,结合建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型式推荐意见。提出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的初步意见。3.4.3电气总平面说明各电压等级出线形式和通道情况,根据站址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排水条件、进站公路情况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电气总平面方案。3.4.4防雷接地、照明及站用电简述避雷针的布置方案及其接地要求。简述避雷器的配置方案。根据土壤情况,提出接地网型式,需采用外引、深井、接地模块、高土壤电阻率表面处理等措施时,应对方案及其必要性、可行性作简要说明。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简述全站站用电、照明、动力的配置方案。3.4.5系统保护引用系统二次的主要结论,简述变电站系统保护设备配置方案。3.4.6站内通信及自动化详细设计见本卷册第四章。3.4.7电气二次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四川省电力公司电网装备技术标准》等规程规范和文件中的原则、要求,分别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含主要设计原则、监控范围、系统构成、系统网络、系统软件、系统功能、设备配置等)、元件保护、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全站时间同步系统、以及计量、二次设备组屏及布置等方面的配置原则、方案进行描述。3.4.8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说明站区总体规划的特点,进出线方向和布置。说明进站道路的引接方案和长度。说明对站区总平面布置方案和竖向布置方式的设想,场地设计标高的选择,场地坡度。说明站区防洪防涝措施的规划。填写下表:总平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变电站总占地面积hm21.1围墙内占地面积hm2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1.2进站道路占地面积hm21.3其它占地面积hm22进站道路长度(新建/改造)m3变电站总土石方工程量挖方m³填方3.1站址土石方工程量挖方m3填方3.2进站道路土石方工程量挖方m3填方3.3建(构)筑物基槽余土m33.4外购土或取土工程量m33.5外弃土工程量m34围墙长度m5挡土墙体积m36护坡面积m27站内道路面积(含站内停车场)m28户外配电装置场地处理面积m29电缆沟长度(600×600及以上)800×800及以上m600×60010站区总建筑面积m211站内给水管线长度m不包括消防管路12站内排水管线长度m13站外供水管线长度m14站外排水管线长度m15基础超深换填量m3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16拆迁情况(列出站址拆迁项目、工程量)注:1、备注栏补充说明工程量所对应的具体规格,如基础形式及规格、运距、挖方土石比、换填方式、道路等级和宽度、管径等。3.4.9建筑及结构简述全站各主要建(构)筑物的设计原则。简述各主要建(构)筑物结构型式。简述建筑装修方案。简述地基、边坡处理方案。3.4.10供排水系统简述变电站供排水的设想和设计原则。3.4.11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简述站区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设想和设计原则。3.4.12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系统简述站区主要建构筑物及电气设备的消防设想和设计原则。3.5大件运输说明主变压器的型号规格、运输外形尺寸、运输重量等相关参数。说明运输车辆型号及尺寸、装载尺寸、装载质量等。说明运输速度、道路条件(坡度、转弯半径、净空、有效路面宽度等方面的要求)。提出推荐路线,并附图片简述主要的桥梁、道路、空障等所需采取的特殊处理措施,并提出大件运输估算费用。3.6环境保护简述站区环境保护设想和设计原则。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3.7水土保持简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想和设计原则。3.8节能措施分析和抵御自然灾害评估3.8.1变电节能分析说明设备选型情况,论述站内建筑物节能降耗措施。3.8.2抵御自然灾害评估评估站址位置抗地震、洪水等能力。3.9×××变电站扩建工程注:若有多个变电站扩建子项目,则每个变电站单独一章编制,其后各章编号顺延。注:若扩建项目涉及线路出线间隔排列进行调整,设计应在可研阶段明确施工停电方案和组织措施,并论述可行性。3.9.1概述说明变电站地理位置特征。简述扩建规模。若为站外征地扩建,需简述土地性质(应明确是否涉及基本农田、林业保护区、退耕还林地等)、压覆矿情况。并说明国土、规划等协议取得情况。若为站外征地扩建,明确地质构造、防洪涝及排水等有无制约性因素,若有,简述需采取的特殊工程措施。若为站外征地扩建,简述地下及地面设施和附着物拆迁赔偿情况。简述变电站本期近区出线走廊情况。说明变电站现状,包括已建规模和原设计的最终规模,本期所扩建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型式、主接线形式的现状。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若需结合本工程改造电气一次和二次设备,应提出设计方案,说明必要性和可行性。3.9.2扩建工程建设条件若为站外征地扩建,说明频率2%时的年最高洪水位、最高内涝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对防止洪水淹没和内涝提出关于场地标高和相关工程措施的建议。列出设计风速及风向、各气温特征值、雷暴日、积雪及覆冰、海拔、湿度、气压等主要设计气象条件,并说明数据来源及采信理由。说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及对变电站地下设施腐蚀性。提出相关工程措施建议。若为站外征地扩建,简述地形地貌等地理特点。说明区域地质、区域构造。说明地震活动情况,确定地震基本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设计地震分组。说明地层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确定地基类型。若为站外征地扩建,说明站址及附近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说明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中的污区划分及区域污秽发展情况。若为站外征地扩建,说明对站址附近通信设施的干扰情况。说明周边环境敏感地区及在电磁环境和噪声干扰方面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简述安全施工措施。3.9.3电气主接线提出扩建后的接线形式。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若需改变现有接线形式,应论述必要性,并详细列出所需扩建的工程量。3.9.4配电装置型式及设备选择提出主要电气设备选择意见。提出配电装置型式选择意见。3.9.5电气总平面说明出线形式和通道情况。若需调整间隔排列,简述必要性。附简图说明间隔排列现状和扩建后的间隔排列情况。3.9.6防雷接地、照明及站用电若需搬迁改造或新建避雷针,简述避雷针的布置方案及其接地要求。若需新增避雷器配置,简述避雷器的配置方案。若为站外征地扩建,提出接地网型式。简述全站站用电、照明、动力的扩建内容。3.9.7系统保护引用系统二次的主要结论,简述变电站系统保护设备配置方案和屏位布置方案。3.9.8站内通信及自动化详细设计见本卷册第四章。3.9.9电气二次根据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四川省电力公司电网装备技术标准》等规程规范和文件中的原则、要求,分别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含主要设计原则、监控范围、系统构成、系统网络、系统软件、系统功能、设备配置等)、元件保护、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全站时间同步系统、以及计量、二次设备组屏及布置等方面的配置原则、方案进行描述。3.9.10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说明扩建总体规划的特点,进出线方向和布置。说明站区防洪防涝措施的规划。按扩建情况填写下表,可以删减:总平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变电站总占地面积hm21.1围墙内占地面积hm21.2进站道路占地面积hm21.3其它占地面积hm22进站道路长度(新建/改造)m3变电站总土石方工程量挖方m³填方3.1站址土石方工程量挖方m3填方3.2进站道路土石方工程量挖方m3填方3.3建(构)筑物基槽余土m33.4外购土或取土工程量m33.5外弃土工程量m34围墙长度m5挡土墙体积m36护坡面积m27站内道路面积(含站内停车场)m2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8户外配电装置场地处理面积m29电缆沟长度(600×600及以上)800×800及以上m600×60010站区总建筑面积m211站内给水管线长度m不包括消防管路12站内排水管线长度m13站外供水管线长度m14站外排水管线长度m15基础超深换填量m316拆迁情况(列出站址拆迁项目、工程量)注:1、备注栏补充说明工程量所对应的具体规格,如基础形式及规格、运距、挖方土石比、换填方式、道路等级和宽度、管径等。3.9.11建筑及结构简述扩建各主要建(构)筑物的设计原则。简述扩建的建(构)筑物土建工程量及结构型式。如有扩建建筑的简述建筑装修方案。简述地基、边坡处理方案。3.10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按DL/T5448-2012规定3.8条内容编写。3.11结论说明推荐的站址。说明建设规模(包括对侧间隔)。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简述变电站建设条件,包括协议取得情况、对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的措施及效果预估、对影响变电站建设的其它重要因素的解决措施和工作建议。说明预计投产年限及变电站静态、动态投资估算。4通信部分4.1系统一次概况概述本工程系统一次方案,并附与本工程相关电网结构方案图(图1,如图2能表明电网结构的,可只用文字说明,不画该图)。4.2设计范围明确本工程通信部分设计范围。4.3调度关系根据相关规定明确调度关系并说明调度端所需信息种类及信息量,信息量宜列表统计。4.4地区通信网规划目标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地区通信网规划概况,具体包括:(1)光缆规划目标:光缆类型、芯数;(2)相关传输网设备配置情况及电路传输速率;(3)35千伏接入网规划目标及设备配置要求。4.5通道要求根据相关专业要求,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明确各业务应用系统(包括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信息系统)对通道数量和技术的要求。4.6光纤通信网现状及接入方案必要时,宜提出2个可行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详述与本工程相关的通信网现状和接入方案,具体包括: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1)相关传输网光缆建设情况(含已立项、在建的)和本期工程光缆建设方案,应说明光缆类型、芯数及长度并附示意图(图2)说明。(2)相关地区传输网设备配置情况(含已配、已立项、在建设备型号和电路传输速率)以及本次设备配置(含配置标准和接入电路速率)并附示意图(图3)说明。注:必要时,单独作出地调、监控中心设备配置方案图。4.7废旧物资其中,对于涉及拆除现有设施的,应严格按四川省电力公司发布的《四川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试行)》及《废旧物资管理标准》(Q/GDW19-257-2012-21208)进行相关设计和费用计列。4.8传输性能指标根据ITU-T、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列出传输性能指标。主要包括:误码性能、抖动性能、漂移性能及可用性目标,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光口国标。4.9网管及同步系统根据通信网相关规划及各地区实际情况,说明本工程网管及同步系统设计方案。注:35千伏如采用光电一体化设备的,其网管系统与地区传输网的网管不同。4.10综合数据网根据相关电网综合数据通信网络总体方案要求,分析本工程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及各应用系统接入要求,提出本工程综合数据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要求、网络接入方案和通道配置要求。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4.11站内通信4.11.1载波通信根据本工程业务需求分析,如需要载波通信,提出通道建设方案。4.11.2对外行政通信和调度通信根据各行政管理关系和调度关系,分别提出解决本站对外行政通信和调度通信的方案及设备配置方案。4.11.3通信电源根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文件要求,提出本工程通信电源配置方案。4.11.4通信设备的安装和接地根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文件要求,提出本工程通信设备安装及接地方案。4.12设备材料表系统通信及站内通信设备材料表分别列出。4.13投资估算(1)说明系统通信总投资估算及静态、动态投资估算,并应明确站内通信投资详见变电部分投资估算。(2)说明投资估算详见技经部分。5××—××35千伏线路工程5.1概述5.1.1设计依据(1)国家相关政策、法律和规章;(2)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3)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文物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依据;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4)有关的协议文件;(5)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它重要文件。5.1.2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1)线路名称、起止点、额定电压、输送功率、导线截面、线路长度和回路数、中间落点及引接方式。改建、改造以及拆除原线路规模。π接、改接后形成新线路的名称及长度。注:应明确线路各种架设方式(如单回、同塔双回、同塔双回单侧挂线、同塔多回等)规模长度。对拆除的物资应依据《四川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试行)》及《废旧物资管理标准》(QGDW19-257—2012-21208)明确去向。(2)光缆架设形式、起止点、路径长度及投资划分。(3)对邻近电信线路、无线电台等干扰与危险影响的保护设计情况。(4)运行维护的辅助设施设计情况。5.1.3工程技术特性表线路名称起迄点电压等级线路长度10mm冰区曲折系数……..合计杆塔用量冰区划分杆塔总数转角次数平均档距平均耐张段长度10mm冰区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合计导线地线绝缘子防振措施沿线海拔高度气象条件污区划分地震烈度年平均雷电日沿线地形沿线地质铁塔型式基础型式接地型式汽车运距平均人力运距林区长度房屋拆迁量5.1.4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指标5.1.4.1投资估算表××至××线路工程km金额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安装工程费各项占总计%单位投资(万元/千米)一送电线路本体工程10mm冰区:××km……二辅助设施工程 小计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三编制年价差四其他费用 其中:1.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 2.基本预备费 静态投资(一~四项合计)五动态费用(一)价差预备费(二)建设期贷款利息 动态投资(一~五项合计)5.1.4.2主要工程量单位公里指标序号项目名称单位10mm冰区……导线t/km地线t/km杆塔钢材t/km基础钢材t/km接地钢材t/km挂线金具t/km绝缘子(导线)片/km混凝土m3/km土石方m3/km接地模块块/km房屋拆迁m2/km5.2线路路径5.2.1路径方案拟定原则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说明线路路径走向的主要原则及影响因素。如城镇规划、交通条件、矿区分布、生态敏感区、跨越点、房屋分布、停电方案等。5.2.2变电站进出线说明变电站位置、进出线方向、间隔情况、进出线方式、终端杆塔型式等内容。对变电站进出线构架加强、间隔更换需作特别说明。5.2.3线路路径方案(1)原则上每条线路应有2个及以上的路径方案,各路径方案应说明路径走向、线路长度,远近期的过渡方案,所经行政区域、生态敏感区、重要设施、重要交叉跨越等。(2)对各路径方案应对线路长度、水文气象条件、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压覆矿产情况、交通条件、重要交叉跨越、房屋拆迁及林木砍伐、协议情况、等特点列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线路方案比较表方案项目方案一方案二线路长度曲折系数海拔高程气象条件地形条件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压覆矿产交通条件主要交叉跨越的情况房屋拆迁树区分布及砍伐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协议情况投资差额归纳简述各路径方案的优劣性,提出推荐路径方案。(3)对于π接、改接线路还需说明:原线路导地线型号、杆塔型式等。π接、改接点位置,π接、改接方式,新旧铁塔校验情况。改建、改造以及拆除原线路规模。π接、改接后形成新线路长度(4)路径描述中应明确各区段线路架设方式(如单回、同塔双回、同塔双回单侧挂线、同塔多回等)规模长度。5.2.4通道规划(1)说明两端变电站高压侧和低压侧进出线规模、方向、出线交叉和进出线通道规划等情况,并附《变电站进出线通道规划图》。(2)说明本工程线路在路径中和已建、拟建线路的相对关系,预留跨越、钻越通道情况;说明本工程线路在路径中走廊拥挤地段通道规划的情况,并附《××段线路通道规划图》。(3)对于同一方向的线路应论述采用单回路、同塔双回路、多回路的合理性。5.2.5沿线自然条件(1)说明线路所经区域地形地貌、海拔高程、地形比例划分等内容。(2)说明沿线生态敏感区的分布和范围,与线路的相对关系及其影响。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3)说明线路路径中林木分布情况、所经林区长度、沿线树木自然生长高度等情况,明确林木砍伐的原则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5.2.6沿线地质条件(1)说明沿线地质构造、断裂带分布、地层岩性、地震烈度、地质比例划分等情况。(2)说明沿线矿产分布、矿权阶段、开采深度及范围等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压覆矿,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3)说明沿线滑坡、崩塌体、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和范围,说明对线路的影响及相应的处理措施。(4)说明沿线地下水特性及相应的处理措施。5.2.7沿线重要设施说明沿线地震观测台站、导航台、炸药库等重要设施的分布和规模,明确与线路的相对关系及其影响。5.2.8交通条件及交叉跨越情况(1)说明沿线的道路情况和运输条件,列出汽车和人力运距。(2)说明沿线房屋分布、房屋结构、拆迁量等情况。(3)列表说明交叉跨越、改迁、改建工程量,对于跨越的35千伏及以上电力线应注明产权关系。5.2.9协议情况及对沿线的规划影响(1)说明线路所经的行政区域,明确各区县规划、国土、林业等协议取得情况。(2)说明线路对沿线区县的规划影响。5.3工程设想5.3.1主要设计气象、水文条件5.3.1.1气象条件简述沿线气候特征。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提供附近气象站的历年观测数据。提供具有可信度的大风、覆冰、土壤冻结深度等调查资料。提供附近已建线路的设计、运行情况。分析论证设计基本风速、覆冰厚度等取值的合理性,并说明风区、冰区等气象区范围及划分长度。列表提出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组合。条件项目温度(℃)风速(m/s)冰厚(mm)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最大覆冰最大风速外过电压内过电压安装情况全年雷电日冰比重(g/cm3)5.3.1.2水文条件说明沿线附近河流分布、水电开发情况,明确河流的通航级别、控制洪水位、库区淹没范围,说明线路的跨越方案和采取的措施。5.3.2导线和地线5.3.2.1导线型号选择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并结合本工程冰区划分、大气腐蚀等因素,选择技术上满足系统、输电、环境影响及施工、运行维护的导线方案,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导线型号及规格。采用分裂导线时叙述导线分裂根数,分裂间距和排列方式,并列出导线的机械电气特性表。5.3.2.2地线型号选择根据导地线配合、系统通信等要求,推荐地线型号。列出地线机械电气特性表。5.3.2.3导、地线设计张力及保护说明导地线安全系数、平均运行张力以及防振、防舞动措施。5.3.3绝缘配合根据沿线污染源、已建线路运行情况调查,并结合四川省最新污区分布图来确定污秽等级及泄漏比距。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运行经验,推荐选择绝缘子型式及绝缘子片数。列表说明工程空气间隙值。5.3.4防雷保护与接地根据防雷要求,说明本工程所采用的防雷保护措施、接地措施。5.3.5绝缘子串及金具简述本工程采用的绝缘子串型式及金具情况。5.3.6导线换位及换相说明本工程是否需要换位、换相,以及换位、换相方式。5.4杆塔规划说明杆塔导地线排列方式等内容。结合工程特点,进行全线杆塔塔型规划并提出杆塔型式;对于新型杆塔,应论证其技术经济特点和使用意义。列表说明杆塔使用条件、使用数量及钢材耗量。说明杆塔的荷载取值及荷载组合情况。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说明杆塔材料的种类、强度等级;杆塔防腐处理、登塔设施;螺栓的防御及放松的措施。5.5基础规划结合工程特点和沿线主要地质、水文情况,提出推荐的基础型式。说明各种基础型式的特点、适用地区及适用杆塔情况。对新型基础,应论证其技术经济特点和经济效益、安全性和施工可行性。说明基础材料的种类、等级和标号。列表说明工程基础型式数量及钢材、混凝土耗量。5.6通信保护说明线路对电信线路、无线电台等通信设施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5.7其他设施说明工程计列的附属设施和其他的一些特殊设施。5.8通用设计及“两型三新”应用说明设计采用通用设计的成果及推广“两型三新”的应用情况。5.9抗灾措施分析抗灾能力分析章节应包含对地震、泥石流、滑坡、洪涝、大风、冰灾等自然灾害的抵御措施及能力分析,针对与项目密切相关的灾害作重点分析。5.10节能分析对线路架设方式、导线材质选择、导线分裂根数和间距合理选择、采用节能金具等措施下的节能降耗分析。5.11环境保护说明在工程设计、施工中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5.12劳动安全说明在工程设计、施工中采用的劳动安全措施。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5.13专题论述具有以下情况的工程,应在可研报告说明书中另列章节进行专题论述。1、对于经过交通条件很差的区域需新建道路并且费用超过200万元的应进行道路修筑专题论述。2、计列高海拔地区计列生命医疗保障系统费用的应进行生命医疗保障系统专题论述。3、计列巡检站费用的应进行巡检站专题论述。4、对于改造线路采用增容导线的应进行专题论述。6附件6.1变电部分按省电力公司川电发展【390】号文相关要求及项目实际情况列出所取得的协议。并应在本节第一页填写相应的表格,表格如下:序号协议名称批准单位协议内容及要点是否应取(对不需取得的协议说明原因)取得情况一、可研报告送审稿须提交协议1选址协议县、市(州)级政府规划部门同意变电工程选址方案。2选址协议国土部门1、说明矿产压覆情况,站址土地性质,基本农田占用情况;2、同意变电工程选址。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3选址协议油库、炸药库主管部门,矿产业主变电工程靠近油库、炸药库以及采用爆破方式开采的矿产不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要取得该油库、炸药库主管部门同意意见及矿产业主协商意见。对于安全距离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可不取相关协议。4选址协议文物主管部门变电工程靠近名胜古迹不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要取得该名胜古迹主管部门同意意见。对于距离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可不取相关协议。5选址协议军事机构变电工程靠近军用设施不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要取得该军用设施业主同意意见。对于距离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可不取相关协议。6选址协议民航部门变电工程靠近机场、导航台(信标台)不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要取得该机场、导航台(信标台)业主同意意见。对于距离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可不取相关协议。7选址协议天然气公司变电工程选址需改迁天然气管道和跨越距离不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要取得天然气公司同意意见。对安全距离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可不取相关协议。8选址协议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工程选址方案。9变电站用水协议同意设计提供的取水方案,如是自来水公司供水,应承诺保证水量的供应。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水利局或自来水公司或厂矿企业10施工电源协议电力公司或电业局同意设计提供的施工电源方案,应承诺保证供电。11改迁通信线、缆协议通信单位同意改迁。12利用非国网变电站协议业主单位在系统论证时,办理同意利用、完善、配合的意见。13特殊设施权力主张方同意选址方案。二、可研收口须提交协议1选址协议县、市(州)级政府规划部门同意变电工程选址方案。2选址协议国土部门1、说明矿产压覆情况,站址土地性质,基本农田占用情况;2、同意变电工程选址。3土地同意纳入新规划的承诺县级政府部门承诺项目纳入当地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注:1、若项目建设涉及与旅游局、移民局、公路局等有关部分,尚需取得相关协议,请根据情况在上表中增加相应内容。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2、若地方政府承诺承担部分或全部土建工程或拆迁费用的,应附相关协议。6.2线路部分按省电力公司川电发展【390】号文相关要求填写下表,并附取得的协议复印件。序号协议名称批准单位协议内容及要点是否应取(对不需取得的协议说明原因)取得情况一、可研报告送审稿须提交协议1路径协议县、市(州)级政府规划部门同意线路路径(取得县一级规划部门意见,若跨越行政区域,应取得上一级规划部门意见),同意项目通过设立的其它相关规划控制区。  2路径协议国土部门1、说明矿产压覆情况;  2、同意路径方案。3路径协议油库、炸药库主管部门,矿产业主线路需正跨或者靠近油库、炸药库以及采用爆破方式开采的矿产不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要取得该油库、炸药库主管部门同意意见及矿产业主协商意见。对于安全距离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可不取相关协议。  4路径协议文物主管部门线路路径需跨越或靠近名胜古迹不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要取得线路跨越或靠近名胜古迹主管部门同意意见。对于距离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可不取相关协议。  5路径协议军事机构  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线路路径需跨越或靠近军用设施不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要取得线路跨越或靠近军用设施业主同意意见。对于距离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可不取相关协议。6路径协议民航部门线路路径需靠近机场、导航台(信标台)不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要取得线路靠近机场、导航台(信标台)业主同意意见。对于距离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可不取相关协议。  7路径协议水务部门、航务局原则同意线路路径方案,线路跨越通航河道、跨江。对于不跨越通航河道及跨江的可不取相关协议。  8路径协议天然气公司线路路径需改迁天然气管道和跨越距离不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要取得天然气公司同意意见。对于安全距离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可不取相关协议。  9路径协议林业主管部门同意线路路径方案、线路跨越。  10改迁通信线、缆协议通信单位同意改迁  11利用非国网变电站、线路协议业主单位在系统论证时,办理同意利用、完善、配合的意见。  12特殊设施权力主张方同意途经方案协议  二、可研收口须提交协议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1路径协议县、市(州)级政府规划部门同意线路路径(取得县一级规划部门意见,若跨越行政区域,应取得上一级规划部门意见),同意项目通过设立的其它相关规划控制区。  2路径协议国土部门1、说明矿产压覆情况;  2、同意路径方案。  3路径协议原批准机关同意线路路径通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和文化遗产地、地质公园、林区等特殊敏感目标。对于安全距离满足设计规程要求的可不取相关协议。  4土地同意纳入新规划的承诺县级政府部门承诺项目纳入当地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附图7.1系统部分(l)现状电网地理接线图。应表示与本变电站相关地区现有电网的连接方式,线路的型号和长度。(2)工程投产年电网地理接线图。应表示与本变电站相关地区在本期工程接入系统后电网的连接方式,线路的型号和长度。(3)远景年(选取工程投产后第四年)电网规划图。图中应表示与本变电站相关地区规划电网的连接方式,线路的型号和长度。42 ××35千伏输变电工程第一卷技术部分(××版)7.2变电部分要求附以下图纸,建议在报告中装订,若有困难,也可以蓝图形式出版。(1)各站址地理位置示意图(2)电气主接线示意图(3)电气总平面布置图(4)土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图(5)线路近区走廊规划图注:1、若为户内变电站,应附配电综合楼各层平面布置图。2、若包含有对侧变电站扩建工程,应附相应的主接线图和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7.3线路部分(1)线路路径方案图(2)变电站进出线通道规划图(3)××段线路通道规划图(4)变电站进出线平面示意图(5)π接点、改接点平面示意图(6)重要交叉跨越平断面图(7)绝缘子串及金具组装一览图(8)杆塔规划一览图(9)基础规划一览图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