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2.00 KB
  • 2022-04-22 11:51:44 发布

1.5万亩巨桉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9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广安弘宇木业有限公司1.5万亩巨桉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切实保障木材有效供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安弘宇木业有限公司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实地勘察、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拟在华蓥市庆华镇、溪口镇、观音溪镇、古桥街道、永兴镇、华龙街道等地新建1.28万亩巨桉速生丰产林和改造0.22万亩低产林,以带动华蓥市林业健康快速发展。经过半年紧张的前期工作,于2009年3月初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将报告内容简要概述如下: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广安弘宇木业有限公司1.5万亩巨桉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1.1.2项目承办单位广安弘宇木业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地点华蓥市庆华镇(石佛沟村、天龙山村)、溪口镇(袁家坝村、顺天寨村)、观音溪镇(大佛嘴村、过江村、紫铜观村、李子垭村)、古桥街道(新民村、回龙村、前进村、兴隆村)、永兴镇91 (落鸿渡村、罗山寨村、大佛山村)、华龙街道(上坝桥村)1.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改造1.1.5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新建1.28万亩巨桉速生丰产林,改造0.22万亩低产林1.1.6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9年6月-2010年5月)1.1.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投资1914.88万元,流动资金85.12万元。2、资金来源:业主自投500万元,商请中国发展银行华蓥市支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1500万元。1.1.8项目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在一个周期(8年)内,巨桉采伐销售累计总收入15344.34万元,累计利润总额8462.17万元。投资利润率60.44%。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89年(包括建设期1年在内)。2、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改变项目区农民的传统意识,直接带动项目区农民致富,就地转移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华蓥市林业产业化水平,而且能带动家具业、制浆造纸业、人造板、包装箱和食品签、运输业等服务行业的繁荣,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3、生态效益分析本项目自身对自然环境和空气降解、91 净化能力强,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对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我市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意义。1.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万亩1.501.1低产林改造万亩0.221.2新栽植培育优质巨桉树速生林万亩1.28含低改0.22万亩2产品方案(生产周期8年)2.1栽植巨桉树万株250.52.2补植巨桉树万株49.53劳动定员人794建设期年15生产培育周期年86总投资万元20007资金筹措万元20007.1自筹资金万元5007.2申请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万元15008主要财务指标8.1生产周期内累计总收入万元15344.348.2生产周期内累计总成本费用万元6141.928.3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740.258.4所得税万元2458.728.5利润总额万元8462.178.6利税总额万元9202.428.7动态投资回收期年6.89包括建设期1年8.8财务净现金值万元2663.458.9内部收益率%10.138.10投资利润率%60.448.11投资利税率%65.738.12产品利润率%55.158.13益本比(B/C)2.508.14投资强度元/亩1333.331.2项目承担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情况1.2.1项目承办单位简介91 项目承担单位―广安市弘宇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于2006年7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是广安市专业从事木材半成品加工、销售;种植、销售;苗木、造林等业务的农业企业,法人代表李方福。公司以“绿化祖国、美化家园、诚实守信、带头致富”为宗旨,以“种之于绿、用之与绿、养之与绿”为方针,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发展公司生产基地的同时,把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组织起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公司成立以来,先后在在华蓥市古桥、庆华、观音溪、溪口等乡镇营造以巨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11500亩,累计投资1450万元,有效地提高了林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极大地改善了林区生态环境,为此,曾经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赞许。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员工26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16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80%,并聘请了十几名国内高校资深教授为技术顾问,同时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1.2.2项目经理简介李方福,男,现年49岁,初中文化,1980年至1984,在四川省夹江县甘霖乡农林站任驾驶员;1985年至1989年,从事个体运输业;1989年至1999年,任金属加工企业法人代表;2000年至2004年,任夹江宏福瓷砖厂法人代表;2005年至今,任广安弘宇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具有丰富的实业经营和资本运营经验。1.2.3技术依托单位简介91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是四川唯一培养林业、园艺方面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基地。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中林学学科创建于1906年,是四川农大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也是学校的优势骨干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品牌专业。学院拥有林业勘察设计研究所、园林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园林艺术工程部、园艺植物研究室、经济林木研究室等研究开发机构,以及20余个校内外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综合实习基地。全院共有教职工119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讲师28人,助教27人;共有研究生导师5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他们中有留学归国人员1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45岁以下中青年学术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的比例达85%,“九五”以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130余项,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审定林木、果蔬新品种16个。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14篇论文被SCI收录,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45篇。1.3编制依据及范围1.3.1编制依据1、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和《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试行)的通知;91 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关于发展林业的举措;3、国家、省、市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4、四川省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5、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2004-2010年);6、四川省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7、四川省绿化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9、国家退耕还林条例;10、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1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66-1995);12、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1995);13、四川省速生丰产林主要树种生产量(DB51/T231-1995)。1.3.2编制范围本报告对项目背景、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市场前景分析与建设规模、建设场地及条件、建设内容与实施方案、环境保护、企业组织及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报告着重对项目市场前景分析、建设内容与实施方案、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研究结论意见,供项目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1.4结论与建议1.4.1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林业产业政策,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指导方针和规划。可促进林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91 繁荣农村经济。项目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抗灾,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意义。本项目建设根据市场需要,规划了生产工艺,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广泛的示范和推广意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技术实力强,巨桉生产技术有保障;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明显;项目抗风险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4.2建议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尽早建成,尽早受益;2、影响本项目成败的因素很多,如管理、技术、市场、资金等,但本项目关键因素是市场。因此,要加大拓展市场的力度,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打开市场。同时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林木的生产速度,缩短成林,成材周期。3、项目业主应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林业特色品牌,提高经济效益。4、项目业主应抓紧落实自筹资金的筹措,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林业发展的资金困难。5、项目业主应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增强项目的竞争能力。6、林业是一种高投入、生产周期长的特色产业。有关部门应该形成共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外部条件。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91 2.1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恶劣的生态环境已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国以占世界3%—4%的林木资源,供给占世界22%的人口,困难越来越大。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全部森林蓄积量约为112亿立方米,建国以来采伐量已达100多亿立方米,现在国内60%的采伐是中幼林。随着森林的过度采伐,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8.2%,荒漠化已经达到27.3%,湖泊减少了40%,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状,将会造成我们国家整个后备资源严重匮乏和不足。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木材用量急剧增长,木材供应对木材进口的依存度越来越高。2000年木材和木制品的进口用去外汇106亿美金,当年它被列为钢铁、化肥之后的第三大用外汇大户,并以每年19%的速度递增,2002年用于木材和木制品进口的外汇高达134亿美金,已经跃居成为目前第一用外汇大户。目前我国每年的木材缺口是1.5亿立方米。预计到2015年,我国木材需求量将达到3.3—3.4亿立方米,届时缺口至少在1.4—1.5亿立方米91 。为了缓和木材供需矛盾,我国政府曾先后启动了五大林业工程加以调节,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这五大林业工程都是生态林,用于改善生态环境,完全由政府来办,到目前为止总共投资已超过7000亿元。为缓解日益突出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矛盾,我国政府又启动了第六大林业工程,即“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第六大林业工程与前五项林业工程本质的区别有两个:第一、它是一项用材林工程,用材林最终是要采伐的,属于商品林的范畴;第二、它改变了以往政府办林业的模式,这个工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化的运作、市场化的运作,谁投资谁受益,政府给予极大的政策宽松。第六大林业工程的启动,使天然林得以解脱,得到保护,使一个民族生态得以延续和发展。以速生人工林来保护天然森林资源,国外早有非常成功的先例。1966年美国人密欧派恩提出能不能有一种人工林的概念,它能尽量地供给经济用材的需求,从而不用采伐或尽量少采伐天然林资源。但是,这种人工林:第一、绝不能百年才成材,必须要生长快;第二、它必须产量要高,产量越高解决用材的比例越大。近年来,速生丰产用材林在国外发展已经非常成功,例如新西兰把占62%的天然林保护起来,以18%的人工林解决了国内用材98%的用量;澳大利亚用占1%的人工林解决了国内用材50%的用量。它的意义在于:不仅解决了木材供求的矛盾,更在于天然林得以保护,使一个民族生存所需的生态环境得以延续和发展。91 四川是全国重点林区和林业发展重点省份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2323.1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172.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8.98%,活立木蓄积量14.65亿立方米。四川境内林木种类繁多,既有丰富的天然林,又有茂盛的人工林。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76.3%;人工林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及盆地中部,占有林地的23.7%。1989年至2000年,全省79个长防工程县累计完成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营造林189万公顷;全省人造板年生产能力达63万立方米,林纸年生产能力达37万吨,已建森林公园69个,森林旅游面积约280万公顷;以经济林为主体的各种林副产品,已发展到果品、木本油料、工业原料、饮料、药材、调料、食品等7大类产品,其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35%以上。规划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林业生态工程形成规模,并开始发挥整体效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达40%,实现山川秀丽,生态环境整体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广安市有各类木材经营加工企业近10余家,仅华蓥市大川木制品有限公司现在每年需要木材约2万立方米;广安各县市的造纸厂、造浆厂、板材厂等企业,每年需要木材近10万立方米。但是,目前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本地现有资源远远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形成了很大的木材原材料需求市场。“我国像渴望石油一样渴望木材”,“我国经济建设最紧张的物资,一是石油,二是木材”。木材需求的巨大缺口和保持水土、防治91 沙尘、改变气候、美化环境,都需要发展林业,而巨桉树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生长快速等特点,自然成为四川省林业生产的首选树种。速生巨桉栽培和加工正在形成一个较为强大的产业,目前还只是初始发展阶段。巨桉除了保持水土、绿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社会效益之外,还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巨桉树用途广泛、速生性强,因此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林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行业,它既能提供维系人类发展的生态系统,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丰富多彩的林业产品。围绕国家林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业主决定投资林业产业,并于2006年成立了广安弘宇木业有限公司。公司为民营企业,其经营目的是从事林业产业发展开发,并获取经济效益,经营方向是经营轮伐期用材林。通过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实行集约经营和定向培育,缩短林木轮伐周期,从而提高林地生产率和木材产量,缓解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木材的供需矛盾,做到较快产出、较大产出、提高林地经济效益。示范带动当地农民造林绿化家园,脱贫致富奔小康,改善项目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2.2.1发展林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林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状况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前,我们要进一步认清林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发展林业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91 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是林业的主战场,农民是林业的主力军,通过发展林业,利用好林地这一非耕地资源,可以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其次,发展林业有利于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在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独特效能。据实地观测,平均每公顷防护林能保护农田10.80公顷,增产粮食9360公斤。再次,发展林业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通过实施以山补田战略,开辟大粮食生产的新途径,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果品、菌类、山野菜等各种代替粮食,丰富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减轻基本农产品的生产压力。发展林业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农民增收,是农村生活宽裕的前提条件。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是资源充裕。发展林业,有着广阔的林地、巨大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物种等资源条件。二是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果品、木本粮油、桑蚕业、竹产业等传统林业产业,森林旅游、森林食品、花卉、药材等新兴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三是林业重点工程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范围涉及我国97%的县,基本覆盖了我国农村地区,农民通过参加退耕还林、风沙源治理等工程获得的钱粮补助,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7年来,已使1.2亿农民直接受益,监测显示,1999年至2004年,退耕农户每年纯收入中来自退耕的补贴在930元至1150元之间,占农户年均总收入的比例达9%至12%。91 发展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乡村文明整洁,是农村社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一种显著标志。发展林业,一是提高农民生态道德意识。通过乡村绿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有助于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二是绿化美化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通过构筑农田林网、增加村庄和农户院落的林草覆盖,发展庭院林业,能使农民的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和谐优美。发展林业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管理民主是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使农民获得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当前广大集体林区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林地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是广大农民群众在从事林业生产过程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体林地占全国林地的一半以上,由农民自己管理好和经营好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能落实农民各项合法权益,还能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是推进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福建、江西等南方重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是集体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随着这项改革在全国的全面推开,势必极大的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和林区的民主管理进程。2.2.2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林业建设成效显著,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91 期间,我国年均营造林面积超过1亿亩,森林的覆盖率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大大增强了森林生态系统对农业发展的生态保护功能;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区和沙化土地治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带动了农民增收;林业产业总产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到7269亿元。2000至2004年五年间森林旅游业产值371.86亿元,仅2004年,森林公园提供直接就业机会36万个,带动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近1000亿元。同期,全国茶桑果产值累计达5000多亿元,乡镇、村和农民个人生产的木材和毛竹产值达到752多亿元。多年来,亿万农民群众的林业生产实践证明,兴农富民,潜力在林。林业具有多种功能和效益,发展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内在潜力。一是林地资源优势。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尤显珍贵。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的发展主要靠林业,部分重点林区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林业。我国可用的林业用地是耕地的两倍多,其中相当部分林地的潜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每亩森林的蓄积量仅为5.6立方米,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发展空间大。在耕地潜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充分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林业,能拓展农村经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物种资源优势。我国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0000多种,林业还有1000多个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许多物种都能开发出一个大产业,这些物种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地林区,为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培育养殖和加工业、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提供了丰富的物种条件。91 三是市场需求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农业和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每年我国木材供给缺口达1亿立方米以上,2004年进口额达186.48亿美元。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形成了国内林产品市场的巨大空间,为农村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四是产业特色优势。我国农村大约有1.2亿剩余劳动力和1/2的剩余劳动时间,经济林业、竹藤花卉业、种苗业、沙产业等林业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农民关联程度高,可以吸纳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直接增收。林业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新的增收渠道和许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五是资源增长量优势。随着近几年来国家的巨额投资和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林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增量。清查表明,我国森林面积比上次清查净增加2.4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森林蓄积增加8.9亿立方米,未成林面积净增420万亩,中幼林面积净增7500万亩,两项后备资源递增趋势明显,为发展林业二三产业,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物质潜力和前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资源基础。以商品材销售为例,“十一五”期间,每年人工商品林采伐量为1.57亿立方米,生产木材9900万立方米,仅原木销售每年可达495亿元。2.2.3项目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农民新的增收渠道和华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的确定,为林业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赋予了林业91 也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改革为动力,突破体制障碍,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带头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社会对林业和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每年我国木材供给缺口达1亿立方米以上,2004年进口额达186.48亿美元。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形成了国内林产品市场的巨大空间,为农村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国农村大约有1.2亿剩余劳动力和1/2剩余劳动时间,经济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农民关联度高,可以解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民直接增收。林业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渠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2.4.4项目建设是林业发展的需要林业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给林业工作带来了机遇和希望,通过1.5万亩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对渠江流域、华蓥山大面积荒山荒地造林,能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通过对造林地的集约化经营,提高造林成效和林木生产力,缩短林木培育周期,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木材,并间接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林工程取得的成效,因此,项目建设是华蓥林业发展的需要。2.4.5项目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天然生态林保护工程后木材供需矛盾的需要91 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传统工业化道路所造成的全球性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已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同时,城市化伴随着诸多的生理和心里疾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让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正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1.5万亩巨桉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能大面积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的增加,能有效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加快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对渠江流域、华蓥山区的生态建设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项目建设将局部缓解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木材紧缺的局面,有效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其意义十分重大。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3.1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分析木材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原材料(木材、钢铁、水泥、塑料)之一,它具有吸音、绝缘、美观、易于加工、优质纤维含量高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造纸、家具制造、矿柱、包装、交通、人造板生产、农村能源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国外林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以木材原料为主的林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又难以替代的重要资源。91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结果表明,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其中天然林面积1.16亿公顷,人工林面积5326万公顷,人工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森林面积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5%,列居世界第5位。与第5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4-1998年)比较,森林面积增加15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升了1.66%。伴随着我国对林业保护力度和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的林业产值以远远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发展。然而,我国的林业也存在以下问题:中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61%,居世界的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的134位;森林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34%,中部地区为27%,西部地区只有13%,而占国土面积32%的西北5省(自治区)的森林覆盖率只有6%;全国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5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5%,居世界第84位。3.1.1木材供给分析改革开放前期,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林业被定位于基础性产业,其主要功能是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优质廉价的木材原料。这段时期木材供给几乎全部来源于天然林资源。木材进口则由国家指定专门的国营公司根据国家建设需要从有限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木材。改革开放直到1998年之前,天然林资源仍然是我国木材供给的主体,国内木材供给90%来源于天然林资源。1998年之后,由于多年来对天然林资源的“重采轻予”91 ,终于导致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等特大洪涝灾害的发生。从保护大环境的角度出发,我国政府于1998年果断实施了17个省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计划以年均15%的速度逐年调减工程区内木材产量。与此同时,国家逐步取消了对木材进口的管制。为配合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1999年,国家完全取消原木、锯材进口关税,使我国木材市场成为国际木材市场的重要组成。我国木材市场供给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产材,一部分是进口材。国产材的供给较为复杂,主要由计划内木材产量和计划外木材产量构成。其中计划内木材产量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每年下发的森林采伐限额所规定的采伐量;计划外木材产量就是以超限额采划和乱采滥伐的形式进入市场流通的木材量。我国木材市场供给量=(计划内木材量+计划外木材量+非单板型人造板用裁量)+(进口量-出口量)。计划内木材产量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1997-2002年间,其产量由6395万立方米米降至4950万立方米,年均递减率为6.98%。进入2003年后,计划内木材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与2002年比较,增长了11.59%。这主要是由于天保工程第一阶段的目标基本完成,对工程区木材产量的限制基本到位,以及国内速生丰产用材林开始呈现出增长的势态。木材进口是国外木材资源对我国市场的供给;而木材出口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我国木材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供给,另一种国外木材资源在我国加工后的复出口。1997-2003年,木材进口量从4056.07万立方米增长到9199.81万立方米,年均增长14.84%;木材出口量从265.62万立方米迅速增长到857.03万立方米,年均增长26.13%。虽然木材出口增长速度大于进口,但木材出口量却远远小于进口量,这说明我国是一个木材净进口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木材进口净量将不断增长,并在木材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91 计划内产量的比例会稳步提高。1997年计划内产量占我国木材供给的44.29%,是我国木材市场供给的主体;而到2003年,计划内产量的比例却下降至26.33%,占据我国木材市场供给的相对次要地位。在计划内产量材种构成比例中,1998年以前天然林的木材供给占到我国计划内产量的90%;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逐年实施,天然林的比例逐年下降,而人工林木材供给比例却稳步提高,据国家林业局统计,目前人工林木材供给比例已占到计划内木材产量的40%左右。而且,为保证国内木材市场供给,我国还实施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计划未来15年内,在雨水丰沛的东部18个省建设1333万公顷商用林,预计能提供木材1.3亿立方米。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木材需求量将达到3.35亿立方米每年,如果按照近10年我国木材消费平均增长率3.37%计算,到2020年我国木材消费总量将达到6.78亿立方米。非单板型人造板将会快速发展,其用材量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在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上,单板型人造板发展较快,2003年,胶合板产量达到2102万立方米,较2002年增长85.19%;而非单板型人造板发展较慢,2003年的纤维板产量为1128万立方米,较2002年增长47%,刨花板产量为547万立方米,较2002年增长48.23%。而从世界发展情况来看,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单板型人造板产量增长率已经落后于非单板型人造板增长率。这主要是单板型人造板要求以优质大径阔叶才为基础原料,对木材原料要求很高,现实的森林资源不能支持其快速发展;而非单板型人造板主要以枝桠材91 、林区三剩物为基本投入原料,对森林资源的质量要求不是很高,现实的木材资源足以保障其原料供应。从我国优质大径级木材稀缺而低质小径木材丰裕的现实条件出发,可以预计,非单板人造板产量的增长必然会超过单板人造板。木材供给对外依存度近期还会提高,但长期内会有下降趋势。木材进口对缓解我国因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带来的木材产量下降的压力,以及后备人工林资源的培育,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木材进口的增加,也提高了我国对国际木材资源的依赖。木材净进口量在我国木材市场供给结构中的比例由1997年的26.25%迅速增长到2003年的44.36%。而且我国木材产业的发展,如家具、胶合板、木地板等,也已经形成了对进口材(尤其是优质大径级热带阔叶材)较强的依赖。在我国继续实行天然林保护,以及人工林又不能有效支持我国木材产业发展的条件下,可以预测,在未来十年内,我国木材供给的对外依存度还会进一步提高。同时,木材是一种特殊商品,在当今国际社会上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敏感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环境型商品。木材进口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大,鉴于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来限制原木出口,如印尼已经禁止本国的原木出口,加蓬也开始采取措施限制某些树种的出口。因此,从长远的趋势看,我国木材供给还是应该立足国内资源,做到人工林培育与木材产业发展相结合,天然林资源也应适时适度地予以开发,以降低对国际木材资源的依存度。3.1.2需求分析国内对木材的需求主要来源于木材加工业、建筑业和造纸业,还有少量出口。三个主要需求带动了近年我国对木材总体消费量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原木消费量已居世界第三,现在我国木材年产量8000万立方米91 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要,尚有6000多万立方米的缺口。预计到2010年,我国木材消耗量将达到2.4亿立方米,比1999年增长9900万立方米,增长70%。其中,建筑及装修业预计消耗6350万立方米,增长110%;家具业预计消耗4400万立方米,增长100%;造纸业预计消耗9100万立方米,基本持平。来自我国森工行业的统计表明,森林采伐时木材利用率最多为70%,制材加工利用率又为70%,最后木制品的综合利用率仅为30-36%。大量采伐剩余物,制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的废弃,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有关专家认为,将这些“三剩物”和次小薪材加工成纤维板、刨花板等产品,做到“劣材优用,小材大用,废材利用”,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迅速,年产量已从1980年的91.4万立方米发展到2005年的6393万立方米,在2003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人造板工业第一大国。我国人造板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板型人造板,主要指胶合板,其特点是不改变木材的原有物理91 结构,用材主要来源于计划内木材和进口材;另一类是非单板型人造板,主要指纤维板和刨花板,其特点是使用木材纤维或碎料为原料,用材来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计划内木材生产中的次小薪材;二是计划内木材量中未包括的采伐和造材剩余物。根据典型调查资料,上述两类分别占25%和75%。根据国家林业局年度林业发展报告公布的1997-2003年间纤维板产量及刨花板产量,以1:2的比例分别将纤维板与刨花板折算成原木量,可以得到其用材量。1997-2003年间,非单板型人造板用材量从954.54万立方米迅速增长到2512.51万立方米,年均增长19.83%。尤其是2001年以后,非单板型人造板呈现出加快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35.82%。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具业获得了快速发展。1978年,中国家具行业产值仅13亿元,1998年达到870亿元,2004年达到2650亿元。1978年至2004年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2.7%。1998年到2004年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4%。2005年,中国家具业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势头,生产总值及出口额均大幅度上涨,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我国家具进口关税已降至零,但家具进口额却出现了下降,显示了国产家具强大的竞争力。此外,2005年巨型家具流通企业不断涌现、产业全面升级、特色区域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中国已经初显家具业强国风范。我国每年基本建设竣工量有12亿平方米,是全欧洲建设竣工量的6倍。其中,城镇住宅建设有5亿平方米,按每户100平方米计算,可以为500万户提供住宅,也就是说,每年有500万户要配置家具,这需要大量经济实用的各类家具,因此,中国家具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十五”以来,我国纸和纸板总产量和总消费量持续增长。2001、2002、2003、2004和2005年,纸和纸板年总产量分别为3200、3780、4300、4950和5600万吨,年增长率分别为4.92%、18.13%、13.76%、15.12%和13.13%;总消费量分别增长3.02%、17.62%、10.94%、13.17%和9.03%,在总消费量中,国产化率分别达到84.82%、85.30%、86.77%、88.71%和91.16%。在上述五年中,我国纸和纸板人均消费量分别达到29.0、33.0、37.0、42.0和45.0公斤,与上年同比增长分别是3.57%、13.79%、12.12%、13.51%和7.14%。回眸“十五”,我国纸91 业生产与消费市场繁荣兴旺。据专家预测,未来我国造纸业的增长速度仍将会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10年纸和纸板消费量将达到7600万吨,2020年将达到1亿吨;2020年纸和纸板的生产总量将达到9500万吨,出口1000万吨,进口500万吨。造纸行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木材产生巨大的需求。2005年以来,我国木材几大类别产品出口几乎都处于静态增升态势。从数量上看,原木、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家具五大类产品与2004年同期比较,分别增加16.94%、35.68%、30.45%、355%和18.27%;从价值金额看,则同比分别增加了5.73%、34%、55.32%、393%和29.43%。这组数字充分说明,2005年,我国木材制品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得到了价值的提升。3.1.3国家林业政策越来越严格木材是国家战略资源,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森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林业发展,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来满足我们对木材的需求。天然林培育力度加大。1998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特大洪水,长江告急,松花江、嫩江告急,造成300多人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引起了国务院对中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和因此造成的生态恶化的高度重视,洪灾过后,国务院确定了只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全面停止了长江、黄河流域的天然林采伐,困扰中国的水患才能得到根治。1998年国家出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严格限制对国内森林的采伐。天保工程标志91 着国家林业政策的重大改变,为国内仅存的天然林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喘息机会。1998年9月,天保工程在四川省西部试点并率先启动,很快推广到其他地区。天保工程涉及有林面积8.46亿亩,占全国天然林面积的53%。天保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停止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的森林采伐,并大幅度减少上述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地区的商业林采伐量,严格控制木材消耗,以解决天然林修生养息和恢复发展问题。林权制度改革启动。从去年起,国家林业局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充分挖掘和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功能,逐步缩小我国和发达国家在现代林业建设上的差距。林业行业经过整合,已形成了五大生态建设项目,即“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防护林工程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这为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没有林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整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也难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林业产业主体的木材工业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针对全国4466个国有林场的改革正在全国酝酿,林权制度是各项政策的核心,其改革包括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权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和处置权。此次林权改革就是将林地的所有权与林木的经营权、处置权分离,允许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充分享受林木资产带来的收益。目前,集体林权制度存在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此次改革,力争建立起“91 产权归属明确、经营主体落实、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到位”的集体林权经营管理机制,确保广大农民对集体林地的四项权利: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经营权。今后我国林业建设的重点是:第一、全面推开林权制度改革。在积极推进确权发证、承包到户等主题改革的同时,启动并做好林业税费、育林基金、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商品林采伐管理、社会化服务体系、公益林补偿机制等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国有林场分类改革、重点国有林区和森工企业改革。第二、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和通道绿化、矿区绿化。开展碳汇造林、能源林基地建设试点,优化绿化方式,增加封山育林、混交林、乡土树种比重,启动大径级材和珍贵树种培育工程。重点抓好100个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示范点建设。加强林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和森林的科学经营,改善采伐指标使用管理,富裕森林经营者更大的自主权。第三、大力发展林业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重点发展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林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强对各种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发展的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开展林业名牌产品、绿色产品和产品集群认定的扶持。第四、严格林地征占用审批及林地用途管理,建立专家评审和公示制度,依法落实占补平衡制度,推进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加强沙化土地防治管理,优先保护好现有荒漠植被。3.1.4今后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91 我国是一个木材生产大国,又是一个木材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方面对木材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基于各种原因,木材供给将大幅度减少,未来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将日趋突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内木材供需缺口逐年加大,2000年国内木材供需缺口为3600万立方米,2004年已达到1.09亿立方米,增长了202.8%。可采伐的材林生长量不足。从“供”的方面分析,主要是我国可采伐的用材林生长量不足,木材的生产量下降。我国现有森林面积位1.377亿公顷,森林蓄积量约101.3亿立方米。目前现有森林资源的用材林中,成熟林蓄积量已由1993年的19.6亿立方米降为2000年的13.5亿立方米。据预测,2010年将降至8.75亿立方米。除巨桉、桦木、杉木外,可采成熟林蓄积量逐年减少。从“需”的方面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需求的不断上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木材需求量将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有增无减,要根本扭转这种局面,至少还需要50年以上。3.2产品市场预测根据《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2004-2010),预测到2010年全国木材需求总量为3.5亿立方米,缺口在1亿立方米以上;其中省内需求总量约1000-1200万立方米。全国人造板需求总量约4000-5000万立方米,缺口600万立方米;其中省内需求总量200-250万立方米。全国造纸需求总量约5000-5500万立方米,缺口1000万立方米以上。91 以上表明,在短期内,国内、省内木材需求缺口较大,木材市场非常广阔。3.3巨桉种植市场前景分析3.3.1国际市场全球森林正在或将以每年1600-20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地球上80%的原始森林已经消失殆尽,全球森林现状堪忧。据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在新世纪世界市场对木材的需求量仍将大幅度上升,到2010年,世界木材总消费量还将增加25%。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树种的统称,天然分布于大西洋,因其品种多、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用途广、效益高而被世界各大洲广泛引种栽植,目前其面积约占热带地区人工林面积的1/3,年木材产量超过6000万立方米,和松树、相思树一并被誉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也是我国引种成功的一类树种。3.3.2国内市场1、我国森林资源匮乏。据全国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559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12.66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少而不均,人均占有森林资源面积仅0.128公顷,人均占有森林蓄积约9.048立方米,分别只及世界人均的1/5和1/8,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年均森林消耗量3.7亿立方米,年均超采300万立方米,由于过度采伐,成熟林和优质用材林资源明显下降,一些珍贵树种资源濒与枯竭。91 2、由于在重点地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67%的重点地区林业用地被划为生态保护区,禁伐区的森林采伐完全停止,全国商品材的供给萎缩1/3,木材供需缺口总量将扩大到5900万立方米。全国天然林砍伐量2000年为1900万立方米,2001年又下调200万立方米,今年的采伐量不会突破1700万立方米,因此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2002年,中国进口木材类产品1.1亿立方米,与2001年同期比较,增加1611万立方米,增幅44%。2002年全国新增木材供应量2060万立方米,主要来自意杨等人工林。据预测,2015年我国生产建设木材总需求量为3.3-3.4亿立方米。以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到2015年,生产用材供应量约为1.9亿立方米,缺口高达1.4-1.5亿立方米,因此,我国木材总量供应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其解决途径必然是营造速生丰产人工林。3.3.3四川市场省内木材加工企业年消耗原木总量约1200万立方米,其中自产材仅占23%,外省材占71%,进口材占6%。因此,大力发展巨桉树速生用材林,是保护天然森林、满足人们对未来林产品需求、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3.4我国桉树纸浆材现状3.4.1我国桉树纸浆材主要产区目前,我国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四川、重庆、江西、湖南、贵州、湖北、江苏、浙江、安徽、上海、陕西、甘肃、台湾等18个省(区、市)的600多个县引种和种植桉树。主要产区是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和四川。截止2004年,以上主产区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5、45、20、20、6、4万公顷,共计140万公顷。3.4.2桉树纸浆材市场3.4.2.1木片出口91 当前,桉树纸浆材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生产木片出口,全国年生产木片300万吨(绝干,下同),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仅华南地区每年桉树木片出口量就达100万吨,年创汇1亿美元。桉树生产木片出口后,经济价值增长4.6倍,利税增长18倍。我国桉树木片生产和出口的主要省份是广东、广西和海南,其中以湛江、海口和北海为中心,湛江港为最多。如广东省有桉树林约45万公顷,产区是湛江、茂名、阳江等市,生产能力超过40万吨,潜在生产能力达75万吨。1987年我国开始向日本、韩国、台湾出口桉树木片,1987-1997年,桉树木片出口量逐年上升,1997年后,由于国际形势和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口数量逐年下降,2002年至今,桉树木片价格逐渐回升。3.4.2.2纸制概况近20年,我国对桉树纸浆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系统的成果。广东、广西造纸研究所曾对柠檬桉、窿缘桉、柳桉、蓝桉、直杆蓝桉、赤桉、尾叶桉、巨桉和葡萄桉等树种做过多种方法的制浆和造纸试验。在国家攻关项目中,中国科学院材林化所和南京林业大学也对柠檬桉、尾叶桉等树种做过制浆试验。一般认为,除柳桉外,柠檬桉、窿缘桉、尾叶桉、巨桉和雷林1号等都能生产合格的浆和纸产品。用硫酸盐法制浆能获得较高的浆料得率,桉木浆的白度、强度适用于抄高中档文化用纸,而且比针叶木材降得率高,耗碱少,易漂白,强度好。目前,我国桉树主要产区之一的广西已建成南宁、柳江、柳州和贺州4个纸厂,年生产能力25万吨以上,桉木化学浆占总化学浆20%。3.4.3市场需要91 近几年,我国造纸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纸和纸板消费量一直保持每年10-20%的增长速度,2004年,我国纸和纸板消费量为5439万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纸品消费国。但在纸品消费结构中,木浆纸所占比重仅为18%,其中国产木浆只占6-7%。数据显示,我国木浆进口量以平均每年22%的增幅大幅度增长,每年国家用于纸浆及纸制品进口的外汇高达70亿美元。预测到2015年,纸和纸板消费量为8800万吨,木浆进口依存度将提高到30%。面对我国巨大的纸品消费市场,跨国造纸巨头将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抢滩中国纸品消费市场。为加快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实现原材料供应向集约化、高科技化和工业化方向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造纸业发展的原料结构不合理问题,改变原料依赖进口的现状,推动林浆纸一体化进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和“十五”及2010年规划》,计划在未来10年内向中国林业及造纸业投资2000亿元,建设速生丰产造纸林基地500万公顷,新增木浆产量550万吨,将国产木浆比重从当前的6%提高到15%,实现造纸业与林业的共同发展。目前,广安市弘宇木业公司发展的1.5万亩巨桉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已与国内大型造纸企业达成协议,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4.1建设场地华蓥市庆华镇(石佛沟村、天龙山村)、溪口镇(袁家坝村、顺天寨村)、观音溪镇91 (大佛嘴村、过江村、紫铜观村、李子垭村)、古桥街道(新民村、回龙村、前进村、兴隆村)、永兴镇(落鸿渡村、罗山寨村、大佛山村)、华龙街道(上坝桥村)4.2建设条件华蓥市地处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华蓥山脉中段西缘,渠江东岸,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6°40′—106°54′,北纬30°07′—30°28′之间。东依邻水县,西邻岳池县,北接广安区,南与重庆的合川市和渝北区交界。全市幅员面积470平方公里,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2公里,地势呈北高南低走势的狭长地带。全市辖9个镇1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12个村民委员会,19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351203人,人口密度754人/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64163人,占总人口的75.22%。4.2.1自然条件适宜1、宜林地较多。项目区林地面积62.14万亩,占全市幅员466平方公里(约69.9万亩)的88.8%,其中成片森林31.3万亩,以松杉为主,森林蓄积46.47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66.6万立方米(大径竹楠竹16100万根,杂竹129140吨),森林覆盖率44.77%。宜林地面积5.96万亩,均可用于营造速生丰产林。2、气候适宜。华蓥市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8.1OC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3.6OC,最低气温-1.8OC,≥10℃积温6465.6℃,无霜期306-32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281.2mm,最高年达1709.9mm,最少年达837.4mm,植物生长季6、7、8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对丰产林生长极为有利91 3、土壤肥沃。项目区适宜营造丰产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4.0%以上,pH值在5.5—6.8之间,腐殖质(A1)层厚度多数在8cm以上,土层(A+B)较深厚,多数在45cm以上,淀积(B)层石砾含量一般在30%以下,土壤疏松多孔,通透性能好,有机质含量高。只要充分利用地方,适地适树、发挥自然优势,树木高、径、蓄积生长指标均可达到速生丰产标准。4、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广泛。由于地形的复杂性、地域的差异性和气候的立体性,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岁月中形成了多样性,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粮经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豆类、油菜、花生、麻类等;经济林主要有柑桔、桑树、茶叶、核桃、板粟、大枣、落叶水果等;用材林主要有松树、杉木、柏木、水杉、桉树等;风景林主要有银杏、黄角树、小叶榕、桂花、梧桐等;防护林主要有黄荆、马桑等。松树、杉木、柏木、水杉、桉树等树种在该区内生长快,质量好,都可作为发展丰产林的主栽树种。从现有人工林生长情况分析,部分树种达到或超过林业部颁布的丰产林生长指标。4.2.2社会经济条件优势项目区总农业人口近3.2万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850元。该区铁路、公路交错、四通八达,是我市林区路网最密的地区。4.2.3林业经营水平多年来,该区在造林技术、经营水平上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际经验,可供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借鉴。4.2.4项目建设外部条件4.2.4.1政策环境宽松91 消除了政策性进入障碍,放宽了投资森林资源主体的限制,明确了从事森林资源培育的经济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对森林资源培育给予补偿,建立了科学的森林资源培育利益现实机制和诱导机制;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了多种经营方式组织经营,调整了组织运行机制,使营林生产组织实行了企业经营或企业化经营。调整了组织形式,促进了规模化经营和多样化经营;适当倾斜了财税政策,促进了林业企业健康发展。4.2.4.2领导重视广安、华蓥两级任命政府十分重视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地实地调研,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财政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林业建设,并对项目区森林防火、森林防灾预警等建设予以适当的资金支持。4.2.4.3群众积极项目区群众对巨桉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性非常高,都愿意将土地进行合理流转,以形成规模化生产。4.2.5技术条件4.2.5.1种苗技术条件华蓥市现有专业巨桉树大型育苗基地,种苗质量和数量都能得到保证。本项目设计全部采用组织培养苗。4.2.5.2营造林技术公司高薪聘请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培训公司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栽培技术,确保栽植苗木当年成活率在95%以上。4.2.5.3技术支撑本项目技术支撑单位为: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是四川91 唯一培养林业、园艺方面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基地。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中林学学科创建于1906年,是四川农大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也是学校的优势骨干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品牌专业。学院拥有林业勘察设计研究所、园林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园林艺术工程部、园艺植物研究室、经济林木研究室等研究开发机构,以及20余个校内外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综合实习基地。全院共有教职工119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讲师28人,助教27人;共有研究生导师5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他们中有留学归国人员1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45岁以下中青年学术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的比例达85%,“九五”以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130余项,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审定林木、果蔬新品种16个。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14篇论文被SCI收录,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45篇。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5.1基地布局、建设目标与任务5.1.1基地选址与建设目标广安市弘宇木业有限公司速生丰产林基地选址在华蓥市庆华镇(石佛沟村、天龙山村)、溪口镇(袁家坝村、顺天寨村)91 、观音溪镇(大佛嘴村、过江村、紫铜观村、李子垭村)、古桥街道(新民村、回龙村、前进村、兴隆村)、永兴镇(落鸿渡村、罗山寨村、大佛山村)、华龙街道(上坝桥村),其目标是用一年的时间完成1.5万亩速生丰产优质巨桉林基地,为广安提供优质纸浆、优质板材用材林。5.1.2基地布局与建设任务改造低产林0.22万亩,利用荒山荒坡1.28万亩,集中栽植优质巨桉树1.5万亩共计300万株。通过合理布局林区公路、林间道路、蓄水池、沉沙池、引排水沟、生产管理用房、护林点等设施,实行业主经营、专业化生产,为广安大面积巨桉种植提供示范基地。5.2栽植树种简介本项目主要栽植树种为尾叶巨桉。桉树(Eucalyptus),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植物的统称,又名加利。1910年吴宗廉译《桉谱》一书,根据法文enca-lypto音译为按加利泼多,按安音造字为桉,是“桉”字最早来源。桉属种类繁多,根据W.F.布莱克利统计,有533种和150个变种。多数种原产澳大利亚。19世纪开始引种世界各地,现有96个国家或地区有栽植。桉树系常绿乔木或灌木,高矮不一,高可达150米,矮不到3米。树皮粗糙或光滑,叶异型,分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幼态叶对生,稀为对生;中间叶通常较粗大,为幼态叶与成熟叶之间的过渡类型;成熟叶互生,具叶柄,垂直或水平,有圆形,阔卵形至披针形,常呈镰状,多为硬叶,羽状脉。91 中国引种于1890年。一是自意大利引种桉树到广州、香港、澳门。一是自法国引细叶桉到广西的龙州。以后,又于1894年引种野桉于福建福州,1896年引种蓝桉于云南昆明,1910年引种赤桉于四川西昌、遂宁,多零星栽于庭院四旁。1916年奥汉铁路广州至韶关一段栽植大叶桉(E.robusta)。1949年以来,大面积营造了桉树用材林。栽植范围逐步北移达到北纬32°附近,栽培区达16个省(区、市),主要栽培地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中部、江西、浙江和福建南部。我国引种桉树共有300多个种,栽培较为普遍的有窿缘桉、柠檬桉、大叶桉、赤桉、蓝桉等。桉树根系发达,树干枝条坚韧,耐旱、抗风力强,是防风林的优良树种。巨桉-----原产自澳大利亚,他在种植条件上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即温暖湿润。就中国而言,长江以北不适合种植,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均适宜种植。巨桉是一种速生树种,生长快、干型好、产量高、效益好,适宜范围广。它既是工业原料树种,又是人造板的主要原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巨桉具有短周期可利用特点,造林后,一年成林,三年成材,五年见效。同时,每隔五年可利用一次,可连需利用三次。5.3建设规模和内容5.3.1建设规模1.5万亩亩。5.3.2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泥碎四级公路5000米;91 新建蓄水池5口,山平塘1口,引排水沟40000米,沉沙池400口,沿山沟20000米;新建护林点20个共计1000平方米,管理房500平方米;2、低产林改造:0.22万亩。3、栽植巨桉:1.5万亩(含低产林改造0.22万亩,荒山荒坡种植1.28万亩)。第六章基础工程设计6.1设计指导思想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坡薄地改造工程的规定、设计原则、标准和方法,坚持资金、物质、技术、劳动力等的综合投入,对基地实行山、水、林、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做到三沟(引水沟、排水沟、沿山沟)配套,二池(蓄水池、沉沙池)齐全,沟、池、路有机统一,达到泥不下山,水不乱流,除涝防旱,方便管理的目的。6.2总体规划设计排水沟设置于集雨面大,汇水集中,地势低洼处,以有效保持水土,方便蓄水池蓄水;坡土改梯土,梯台面向内倾斜,保持背沟与排水沟相通,防止梯土垮塌。蓄水池与排水沟结合,位置、大小根据地形和排水沟积水而定,沉沙池与排水沟、蓄水池配套,排水沟没100米设置沉沙池1口,每个蓄水池前设置沉沙池1口。6.3施工设计6.3.1林间道路建设91 林间公路设计为泥碎四级公路,路面宽6米,路两侧用石头砌边。6.3.2林地水利设施建设1、引、排水沟矩形断面,断面大小根据集雨量而定,一般沟宽40-60厘米,沟深30-60厘米,沟底用料为200#素砼预制板,厚度7厘米;沟墙用普通页岩砖,单轮75#水泥砂浆浆砌,100#水泥砂浆抹面。2、沿山沟设计为土沟,沟宽0.4米,沟深0.2-0.3米。3、蓄水池设计为圆形,持有效深度2.5-3米。池底200#素砼现浇,池墙外侧用普通页岩砖单轮制模,内用200#素砼现浇,厚度25-30厘米。施工时分次作业,每次浇砼高1米,接缝部用纯水泥浆粘接,成型后用100#水泥砂浆抹面。4、沉沙池设计为矩形,规格:长1.5米,宽1.2米,深1米。池底用料200#素砼现浇,厚度10厘米,池墙用砖或条石浆砌。6.3.3基地管理房、库房基地管理房、库房均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砖维护墙,墙下条形基础,预制物面板,水磨石地板内墙刷涂料,外墙砂浆水泥抹平后刷涂料。6.4节水灌溉设计拟选择传统的人工直接冲灌和引水灌溉等方式,天气干旱时,采用喷灌方式。6.5消防措施91 一是建立制度。将森林防火纳入公司议事日程,对工作层层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并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二是加强宣传。提高重点人群防火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重点做好中小学生、儿童和外来人员的宣传教育,力求做到森林防火政策、方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加强管理。在高火险期,对林区和林边缘地带严格执行野外用火管理制度,对生产性用火,严格审批管理,实行“谁批准谁负责”,对重点地段、重点时期,加强巡逻,严防死守。四是建好队伍。落实防火队伍,预备防火经费,装备防火设施,搞好防火培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布局防火隔离带,特别是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并加强管理,做到营造一片,成活一片,并提升防火功能。其次要在林区设置足够数量的消火栓,并与区域蓄水池连通,在蓄水池上要配置装用消防车取水的取水口,池旁设置泵接口器,以便消防车从蓄水池取水或直接向管网加压供水。第七章林木培育技术方案设计7.1巨桉树苗木培育设计7.1.1种源选择种源在四川省林科院91 引进。要求种源选择地无环境污染,生产正常、无病虫害、结实量大、果实饱满的优质林或优质林木。采集的种子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检疫和检验,种子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林木种子质量标准(GB7908-87)。引进的种子必须经国家相关部门的检验。7.1.2苗木培育本项目选用组织培养苗。选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种子苗是否是无性系(扦插苗);2、采穗圃采穗母株年龄;3、采穗母株是不是组培苗;4、苗木是否顶芽完整、根系发达、健康粗壮;5、看育苗容器。7.1.3需苗量按照造林167株/亩,补植33株/亩,经营期1.28万亩荒山荒坡和0.22万亩低产林改造共需巨桉苗木300万株。7.2巨桉人工造林设计7.2.1巨桉人工造林总体要求生长环境:造林海拔在800米以下,以黄壤土为主,土地厚度在40厘米以下,坡度30度以下。土壤PH值(酸碱度)4.5-6之间,光照条件好,水源相对充足。造林季节:巨桉容器苗造林时间一般为3月中旬-11月下旬,但以透雨后造林最好。根据华蓥气象条件,造林时间最好选在11月至次年3月。7.2.2巨桉人工造林技术措施1、清林:造林前对造林地进行全面清林,条件允许地块可采取烧山清林,使造林地无杂灌、杂草。2、整地:整地是改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产的关键措施。整地采用穴壮整地方式,断面与坡面平行。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机耕带垦,带宽1-1.5米,深2091 厘米,然后挖穴,按设计的造林密度,拉线定位,确定穴状位置。穴规格:60×60×40厘米。鉴于基地位于华蓥山下,建议人工挖撩壕,上宽60厘米,下底60厘米,深40厘米。或块状整地,人工挖穴,规格同上。要求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施放基肥时,放一半底土拌匀,然后将表土填满坑,略高于地面即可。具体实施时,应选择最佳的水土保持方案。3、造林密度:根据立地条件、巨桉生物学特性、培育目的和经济水平、土壤厚度等,以宽行窄株为原则,行间东西走向,以发挥边缘效益。巨桉造林密度设计为:167株/亩,株行距2×2米。4、底肥及消毒:在植苗窝施放林业专用底肥,施肥量为每窝0.5公斤,覆土10-15厘米,再施磷肥0.25公斤,再覆土平地面,再对造林穴(窝)用药物消毒,防治病虫害。5、起苗与运输:选择一、二级合格苗上山造林。装车运输前一晚,喷施0.3%复合肥湿透容器,运到造林地后,苗木应放在阴凉处;营养杯苗浸湿或淋透后方可上山造林,当日用不完的苗木,应置于荫棚内淋水保湿。6、造林定植:采用人工植苗。植苗时一律采用明窝栽植,栽植时除去营养袋,做到苗正根伸,分层覆土,保持穴面与地面基本持平,同时覆盖苗木1-2厘米。树苗根部距离底肥6厘米左右,适当深栽踩紧,浇灌定根水。严禁把树苗直接栽植在底肥上面。要求株行距整齐,注意不要把营养杯土弄碎而成裸苗,更不能抓实成泥团。7、基肥:91 桉树对肥料十分敏感,N/P/K三要素缺一不可,因此,施放基肥是营造丰产林的重要措施。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塘泥、厩肥、垃圾肥等,在混合堆沤腐熟后备用,每窝施放5公斤,或施猪粪2.5公斤;以上均需另加施钙镁磷肥150克。也可每窝施用150-200克复合肥做基肥。8、补苗:造林后一、二个月内补植,凡造林未成活或病虫害危害死亡的植株,应及时补植,确保成活率。9、追肥:第一次追肥在造林后一个月进行,每株施复合肥200克,碳铵100克;第二年4月应施复合肥300克,碳铵200克。均要求开沟施放,并选择阴雨天或土壤湿润时进行。7.2.3巨桉人工造林时间安排造林时间安排在2009年11月-2010年3月。7.2.4巨桉人工造林用工量1、用工标准:造林5.5工日/亩。其中:整地4工日/亩,栽植1工日/亩,查苗补植0.5工日/亩。2、用工量:1.28万亩荒山荒坡造林和0.22万亩低产林改造,共需用工9.75万个工日,造林用工采用当地剩余劳动力。7.3幼林抚育设计7.3.1幼林抚育经营措施幼林抚育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恢复(缓苗)、扎根、生长并郁闭成林这个过程,幼林抚育的目的是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林对水、肥、光、热、气的要求,使其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及时郁闭。本项目造林树种---尾页桉,具有喜光、喜水、喜深厚肥沃土壤的特性,根据项目区土壤、气候特点,我们以水、肥为重点进行幼林抚育设计。91 1、松土除草。松土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幼林的成活和生长;除草能排除杂草、杂灌对水、肥、光、热、气的竞争。松土除草采用刀锄抚带状或穴状方式,造林后当年除草一次,第二、三年各一次,并在第三年松土一次。2、施肥。巨桉对肥料反应特别敏感,加之生长快,吸收、消耗土壤养分多,作为短期轮伐速生丰产林,要达到速生丰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就必须实行集约化经营,抓好施肥这一关键措施。为准确掌握基地土壤特性,公司已请四川农业大学对基地土壤进行化验,在结果未出来之前,公司根据以往经验,设计抚育期共施肥四次。每次每亩施肥42公斤,分别是造林前施基肥一次,造林当年施追肥一次,造林第二、三年各施追肥一次。施肥种类有:钙镁磷、尿素、钾肥、磷肥等。施肥技术要点如下:一是在树穴的上坡方向开沟深埋,以减少肥料流失;二是雨后施肥,以加速肥料分解和减小肥料淋失;三是贫瘠土壤多施,肥沃土壤少施;四磷肥配合有机肥,采用穴施或条施。3、灌溉。项目区有干燥、炎热、雨季分明、降雨集中(每年6-10月)的特点,而尾页桉又是喜水树种,因此,灌溉也是重要的增产措施。本项目设计在各造林地块上部修建蓄水池,并配置抽水泵和输水管,因天气和需求而灌溉。7.3.2幼林抚育年度安排设计在造林当年、第二年、第三年各抚育一次。经理期累计抚育4.5万亩次。7.3.3幼林抚育用工量1、技术经济指标:91 幼林抚育连续三年,2010年松土除草1.5工日/亩,施肥0.5工日/亩,灌溉0.2工日/亩,病虫害防治0.1工日/亩,管护0.2工日/亩。2011年、2012年数目逐渐郁闭,抚育工作量减小,每年1工日/亩。2、幼林抚育用工量:经理期幼林抚育用工量为6.75万个工日。7.3.4抚育管理1、间种混种:造林初期可间种大豆、绿肥等,收获后开沟压青,在增加有机肥的同时,获得以短养长的功效。2、加强管护:一般造林第一、第二年的幼林除松土除草外,要特别重视第一、二次追肥,防止人畜破坏,严防“小老树”出现,达到“一年成林,四年成材”的效果。3、防病治虫:桉树幼林期的主要害虫是白蚁,整地施肥时,每亩用3-4公斤呋喃丹与基肥混合使用,对毒杀白蚁及地下虫害有良好的效果;或在造林前的10-11月诱杀,或在发现白蚁时诱杀。目前,尚未发现对桉树生长产生明显危害的病害。7.4抚育间伐设计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中,森林经营主要培育短轮伐期用材林木,根据公司意见和树种生长特点,在培育工程中不进行抚育间伐,故本次不进行抚育间伐设计。7.5萌芽更新萌芽更新是巨桉营林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采伐后萌芽更新,只要经营得当,明确经营目标,可连续利用二、三代,减小成本,经济效益相当显著。1、轮伐期:一般为5-8年,短轮伐期作业。91 2、萌芽更新:皆伐后,人工松土一次,每兜留健壮萌芽苗1-2条,将死兜挖掉补植。每株施复合肥300-500克,碳铵200-300克,或肥效相当的经腐熟的垃圾等肥料,均在树兜两侧开沟,一般4-5年可主伐。7.6木材生产设计7.6.1木材产量1、巨桉生长量预测经原料林基地用砍口法进行生长量调查,结合四川已成林巨桉生长情况,分析预测的巨桉生长进程见表7-1。表7-1巨桉人工林生长进程一览表单位:米、厘米、株、立方米、%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每亩株数每株蓄积每亩蓄积平均生产量连年生产量出材量综合出材率12.12.21670.00060.10.124.74.81580.00530.80.40.30.23038.38.61500.02493.71.20.81.541410.210.71420.04436.31.61.43.352511.812.31340.06478.71.71.55.462613.013.61270.084510.71.81.77.570713.814.91200.105512.71.82.59.17291 814.515.81140.122714.01.81.910.474915.116.41080.135914.71.61.211.276注:表中,每亩保留株数逐年减少,系林分自然稀疏的结果根据表7-1,巨桉在生长过程中,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出现相交的年限在第七年,即数量成熟龄在第7年。由于林木生长过程中的自然分化和生长进程的差异,一些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在第5年也达到数量成熟,一些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要在第6年后才达到数量成熟,根据广安市弘宇木业有限公司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布局的地块实际情况,巨桉采伐年龄定为第5年-第8年。2、木材产量预测根据预测,尾页桉生长到第6年时,林分平均胸径为13.6厘米,树高13.0米,单株材积0.0845立方米,每亩保留株数127株,亩产蓄积为10.7立方米,林分平均出材率为70%,每亩出材量为7.5立方米。到第7年时,林分平均胸径为14.9厘米,树高13.8米,单株材积0.1055立方米,每亩保留株数120株,亩产蓄积为12.7立方米,林分平均出材率为72%,每亩出材量为9.1立方米。到第8年时,林分平均胸径为15.8厘米,树高14.5米,单株材积0.1227立方米,每亩保留株数114株,亩产蓄积为14.7立方米,林分平均出材率为74%,每亩出材量为11.2立方米。经理期采伐林地总面积1.5万亩,规划2014年采伐0.3万亩,2015年采伐0.6万亩,2016年采伐0.6万亩,总采伐蓄积19.23万立方米,出材13.9494万立方米,详见表7-2。91 表7-2木材产量预测表单位:万亩、万立方米、%采伐年度采伐面积单位蓄积采伐总蓄积出材率生产木材20140.310.73.21702.247020150.612.77.62725.486420160.614.08.40746.2160合计1.519.2313.94947.6.2伐区生产设计根据森林资源特点、采伐方式和更新方式、定向培育的材种等,确定伐区生产工艺流程为;准备作业-手工采伐和油锯采伐-人力集运材-人力归楞和装车-伐区剩余物清理。1、准备作业采伐前首先应伐区作业设计,提交伐区作业设计资料,办理采伐手续;堆放木材的楞场一般建在乡村公路的边上;根据附近农产较多、交通方便的实际情况,拟定不修建伐区工棚;采伐前还需准备好砍斧器具。2、采伐采伐方式:采伐方式主要为皆伐,对区位生态位置比较重要和脆弱的地块采用择伐方式。作业方式:采伐作业的内容包括伐倒、打枝、造材等;采伐作业采用手工采伐和油锯采伐两种方式,其中:手工采伐比重占40%,油锯采伐比重站60%。手工采伐主要用斧头、弯把锯、弯刀等工器具。劳动组合:手工采伐4-6人一组,油锯采伐4人一组。91 注意事项:控制树倒方向,保证生产安全;根据市场需要,合理造材,提高资源利用率;严格控制伐根高度,不得超过10厘米。3、集运材由于经营的材种以坑木为主,集运材作业方式采用人力集运材方式,即采伐串坡将采伐作业生产的原木等进行归集,然后再采用人力集运到公路旁楞场。人力集运材采用2-4人一组。4、归楞和装车归楞和装车作业采用人工作业方式。5、伐区剩余物清理伐区剩余物包括采伐后剩余的枝桠、树梢和伐桩等,按伐区剩余物占采伐的15%指标计算,经理期伐区剩余物共计2.8845万立方米。伐区剩余物清理采用人工方式清理剩余物。伐区剩余物必须清理彻底,为迹地更新创造有利条件。伐区剩余物的利用:可以作为当地居民的烧柴加以利用,也可以作为造纸原料加以利用。7.6.3伐区生产用工量1、技术经济指标:准备作业0.7工日/立方米,采伐1.5工日/立方米,集运材1.3工日/立方米,归楞和装车0.5工日/立方米,伐区剩余物清理0.7工日/立方米。每立方米用工4.7个工日。2、伐区生产用工量:在经理期内,工生产木材19.23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木材生产用工4.7个工日计算,发去生产用工90.381万个工日。伐区生产用工采用当地剩余劳动力。7.6.4木材运输设计91 运输方案:伐区生产的木材主要在伐区楞场直接销售,伐区外部运输采用汽车运输方式。7.7森林保护设计7.7.1森林保护原则森林保护应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和“因害设防,以防为主,综合治理,防重于治”的原则进行。7.7.2森林防火华蓥市每年6-10月是火险期,草木干枯,森林植物含水量处于下限,可燃性强,这段时期内,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降雨量少,不定风向多,着火指标、蔓延指标均为全年之最,助燃条件充分,并且这段时间正值弄、林、牧休闲过渡季节,人员流动频繁,人为火灾也随之增加,极易引起森林火灾。因此,公司应强化护林防火队伍建设,购置国内外先进护林防火设备,将护林防火工作推想一个新台阶。1、成立护林防火指挥中心公司设立护林防火指挥中心,由专人负责防火工作,并和当地林业防火系统建立合作关系。在火险期、火警期每天24小时昼夜值班,随时保证各林场护林点和防火中心通讯畅通,一有火情,由指挥中心组织相关人员扑救。同时,根据火情大小,及时向华蓥市林业局、相邻区县林业局、广安市森林警察大队汇报。2、设立防火观察点91 根据各林场的地理位置,选择视野开阔、交通便利的地点设立护林防火观察点,成立专职巡山管护人员,明确各巡山人员的管护范围,管护人员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保证一有火情,能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以保证及时发现火情,节约防火扑救时间,提高森林防火效率。3、成立护林防火队伍公司组建一支10人的专职(部分人员可以兼职)护林防火队伍,在火险期聘请当地熟悉地形的农民作为防火观察员,学习护林防火知和技术,一旦发生火灾,能迅速组织扑灭。4、生物措施临场内各种杂草是诱发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因素之一,在每年冬末,清除林场内各种杂草,是防止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营造混交林可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在林地面积较大的地块,进行防火隔离带建设,可降低森林火灾损失。7.7.3森林管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为了保护好森林资源,防止牛羊践踏、乱砍滥伐等的发生,必须加强森林管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2、设立20个护林点,安排专职人员巡山管护,配备护林设备;3、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对森林保护的支持;4、加强森林防火等林业法规的宣传;5、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活动。7.7.4病虫害防治91 1、病害防治:危害尾页桉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猝倒病、灰霉病、褐斑病、青枯病、根腐病等。苗期,实生苗以猝倒病、灰霉病为常见,扦插苗以茎腐病、叶枯病为常见,应以预防为主,辅之化学防治。要注意苗圃卫生和育苗基质的消毒,尽量使苗圃地苗床通风透气干爽,同时采用5%甲基托布津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消毒土壤,也可用25%多菌灵、百菌清800-100倍液和1-3%高锰酸钾溶液喷施防治。褐斑病、青枯病、根腐病常见于幼林和成林,目前新药较多,可选用适合的药剂。青枯病主要发生在大风雨后的1-2年生零星幼林,目前有效的化学药剂甚少,对青枯病严重的林地,要将发病植株连根挖取,集中烧毁,切断病源,再补种其他桉树,以减小损失。此外,土壤先撒施石灰和幼苗接种根菌也能减少青枯病的危害。2、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斑齿小卷蛾、铜绿色金龟子、大蟋蟀、小地老虎、印度黄脊蝗和白蚁。防治重点是要抓好营林措施,如选择优质苗木、适时造林、割除杂草等。营造混交林可以有效防治印度黄脊蝗。一般害虫发生在1-4月份,可利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株5克施于根际,可有效防治白蚁危害兼治食叶虫害。炒香10公斤米糠,加9%敌百虫2公斤制成毒饵可以防治大蟋蟀。25%的灭幼脲悬剂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有高效。此外,营造大面积纯林易发生严重虫害,因此,要加强虫害的预测与防治工作。第八章项目建设管理8.1项目的特点及难点91 广安市弘宇木业有限公司1.5万亩巨桉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是一项规模大、涉及面广、投资大的建设工程,其工程特点和难点是:1、建设内容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管理房建设、巨桉栽植等子工程,涉及到各部门和各方面,组织协调工作量大。2、山地施工,要求施工经验丰富,工程管理控制能力强。3、小三线施工,协调难度大。4、交通对施工干扰较大,要求可行的交通组织协调措施。5、工期紧,制约工期的不可预见因素多。8.2项目建设管理任务本项目建设管理主要任务是:由广安市弘宇木业有限公司做好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做好项目的工期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实现。具体包括以下工作:1、编制建设管理计划、工程进度计划和资金计划,审查施工图纸是否满足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4、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等技术文件,并具体落实。5、做好投资、进度、质量和合同管理工作。6、检查工程所采用的关键材料是否符合设计所规定的质量标准。7、做好资金管理,按月做好月底结算工程报账提款工作,节约投资。8、根据工程进度情况,签发工程付款凭证,支付工程款。9、组织竣工验收。91 10、组织工程审计。11、规整的技术业务资料,建立技术经济档案。8.3项目投资管理项目的投资控制着重是在设计阶段和施工控标,通过优化设计控制工程造价。采取有效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定造价控制目标,制定工程费用支出计划并付诸实施,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跟踪检查,收集有关反应支出的数据,将实施费用支出额与计划费用支出额进行比较,发现实施支出额与计划支出额之间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8.4项目质量管理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现行规范要求。质量管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和建立本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保证体系;2、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检查、监督、控制;3、质量事故的报告和处置;4、检查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5、检查工程建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6、检查工程材料是否符合要求。8.5项目进度管理依据规划、控制和协调等管理手段,在施工准备及施工全过程中,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91 根据目标工期编制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定期收集反映实施进度的有关数据,同时进行现场实地检查。8.6项目协调管理协调工作是项目管理的重点,也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项目组织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建设项目组织内部各单位和各部门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环节与环节之间、以及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矛盾,特别是在工期紧、需要多头平行作业的情况下,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组织协调,才能排除障碍,解决矛盾,实现施工建设项目的各项预期目标,确保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和成功。8.7项目安全管理本项目工程内容量大、工期跨度较长,施工安全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首先要建立健全符合本项目特点的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制度。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制度必须符合国家、地方、相关行业及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其次要做好安全检查。对安全检查结果必须认真对待,需要整改的必须限定整改完成时间,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三要做好文明施工,采取强劲有力的措施,做好施工降噪、防尘和便民工作。8.8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资金应在指定银行开设专用账户,专款专用,制定每月用款计划,确保建设资金足额、恰当、适时用于工程建设。第九章组织机构、人员定编与培训91 9.1组织机构职能项目建设期间,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前期工作,其职责是:1、项目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审定。2、项目建设的工作计划和资金、物资安排。3、项目建设的生产、财务、物资进度的检查、审定和组织验收。4、收集整理有关项目建设的资料和完成向上一级的有关汇报。5、组织和参加项目物资招标活动的有关工作。6、负责项目生产建设任务的实施。9.2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9.2.1组织机构组织机构设置按照“精简,高效,灵活”的原则设置,项目经营期间设立股东会办公室、行政部、技术部、生产部、财务部、防火指挥中心等机构,负责全公司的管理工作。考虑公司现在实际情况和组织机构设置的精简高效,公司实行一级管理,一级核算。项目组织机构示意图总经理执行董事股东大会91 财务部生产部计术部防获指挥中心行政部9.2.2运行机制1、市场机制: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规范市场行为,通过市场,密切客户与公司的联系,按照供求规律,迅速占领国内市场。2、经营机制:公司内部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3、激励机制:公司成立科学的创新奖励政策、晋升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创新资金扶植政策。激励公司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工人,自觉的形成开拓、创新精神,为本项目在技术、管理、市场上不断创新做贡献。9.2.3组织管理项目作为高技术运作的经济实体,应以现代化规范的公司运作方式为其组织形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产权制度、法人制度、组织领导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投资保障组织运作,做到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努力实现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人才的现代化。着重在技术开发、市场创新、经营决策、效益提升91 上下功夫,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实现产业化经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在公司内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使项目的会计制度、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工作制度等合理化、规范化。公司外部面对市场,塑造形象,开拓创新,优质高效。公司坚持“开放式运行、封闭式管理”的原则,在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从多途径降低科研开发和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9.3劳动定员8.3.1固定职工定员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该项目劳动定员为79人。其中:公司机关39人(其中:股东办公室2人,行政部8人,财务部3人,技术部5人,生产部16人,消防指挥中心5人),护林点40人。(生产工人可根据季节临时聘用)。部门人员组成建表8-1.表8-1劳动定员表序号机构名称人员编制(人)备注1公司机关391.1执行董事办2董事长1人,总经理1人,1.2行政部8主任1人,水电工1人,门卫2人,档案1人,驾驶员3人1.3财务部3部长1人,会计1人,出纳1人1.4技术部5部长1人,技术员4人1.5生产部16部长1人,技术员及现场管理人员15人1.6防火指挥中心5指挥长1人,工作人员4人91 2各护林点4020个护林点各40人合计798.3.2临时工需要量由于各项具体工作季节性强,主要利用当地剩余劳动力完成。经计算,经营期临时工需要106.881万个工日,其中森林经营16.5万个工日(人工造林9.75万个工日,幼林抚育6.75万个工日),木材生产90.831万个工日。(详见表8-2)表8-2临时工预测序号项目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合计一森林经营3.909.601.501.5016.5001低产林改造2人工造林3.905.859.752.1造林3.905.859.752.2遗迹创新3幼林抚育3.751.501.506.754森林管护二木材生产15.08735.81439.48090.38191 合计3.909.601.501.5015.08735.81439.480106.8819.4人员培训为确保项目建成后生产顺利进行,尽快达到设计生产指标和预期经济效益,所有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随工程进度,各部门人员提前1个月集中培训,根据各岗位不同需求,需完成一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第十章项目进度安排10.1施工条件该项目布点较多,分别位于华蓥市庆华镇(石佛沟村、天龙山村)、溪口镇(袁家坝村、徐家寨村)、观音溪镇(大佛嘴村、过江村、紫铜观村、李子垭村)、古桥街道(新民村、回龙村、前进村、兴隆村)、永兴镇(村)、华龙街道(上坝桥村),项目共计用地1.5万亩。1、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现已全部已签订土地入股协议;2、公司已完成巨桉树的栽培实验;3、公司有组织大规模速生林建设的能力;4、公司已选定了大量优质木材品种;5、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进行紧密合作,完成了木材栽植品种、试种和市场调查。10.2项目建设期本项目计划建设期1年(2009年6月-2010年5月)91 10.3进度安排2009年6月底前完成部分前期工作(项目论证、选址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拟定方案及管理办法等);2009年7月-11月完成土地入股协议签订、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12月-2010年4月完成巨桉苗木购置、定植等工作;2010年5月完成基地管理房等附属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表10-1项目实施进度表序号项目名称进度安排2009年2010年6789101112123451前期工作2基础设施建设3巨桉苗木购置、定植4管理房房建设5竣工验收第十一章项目保障措施10.1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基地建设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实施,依靠政府协调基地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处理基地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争取各级政府能为基地建设的规划、实施提供各种政策扶持,使基地建设有序进行。10.2加强组织领导和施工组织管理1.5万亩速生丰产林建设是一项工作难度大。是一个涉及建设内容和项目比较多、91 科技含量较高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项目决策管理实行董事会议制。在建设和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随时接受各级政府、各级林业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一方面要明确划分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任务,订立岗位责任制,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10.3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建设质量施工是基地建设中最基础、最直接的工作。首先要依托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宣传工作,使基地建设所在地群众了解基地建设对发展经济的意义,争取他们的支持;第二,采用灵活的方式把重要造林工程承包给专业施工队伍、造林大户,并与之签订承包合同;第三,公司要加强施工工程技术管理和对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第四,组织技术培训。以示范、参观、讲解等方式,对施工队伍负责人、造林大户、有关村组负责人及农户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有关技术要求;第五,认真做好竣工验收。10.4搞好造林设计造林设计是实行科学造林、科技兴林的技术依据,各林场和地块建设实施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基地建设的全面造林设计,把规划的造林任务、造林品种、造林技术措施等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小班,作为公司管理、施工和检查验收的依据,以保证造林施工有序进行。10.5组织好优良种苗供应基地建设所需苗木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基地的质量与产量。为了保证有充足的优质苗木造林,必须选择适宜的苗圃,培育优良苗木。育苗种源建议由公司统一到四川省林科院购买或91 在专业巨桉育苗基地购买,以保证品种的纯度和质量。10.6依法保障基地建设用地为保证基地建设用地,应通过合同或协议等法律手段,取得基地建设的荒山使用权,依法保障基地建设造林用地。10.7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项目建设启动资金已解决,业主正在筹措项目建设需要的资金。从目前资金筹措情况了解,项目建设前期资金已解决,后期建设资金正在积极筹措。10.8加强与相关部门技术合作,确保建设工程质量1.5万亩巨桉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中,要加强与省林业厅、四川农业大学、华蓥市政府、华蓥市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技术沟通与合作,以科技支撑项目建设,在建设过程聘请相关专家作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实验和科技攻关,在顺利进行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为基地用材资源稳产、高产提供条件,以期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十二章环境影响评估1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华蓥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1985);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91 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2.2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12.2.1大气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中SO2、NO2和TSP的监测结果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12.2.2水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良好。12.2.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区域内未发现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和珍贵动植物等。12.3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12.3.1大气污染本项目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和施工期间的扬尘。由于本项目是绿化造林,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在开挖土石方、浇注基础作业过程中以及车辆装卸运输土建材料时,会产生车辆废气、扬尘及搅拌和筛分系统的粉尘等,危害大气环境;另外,施工中运输车辆在运输线路沿途也会带来大气污染。其中,对环境影响较为突出的是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一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混凝土搅拌站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水泥、沙子、石子、砖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人员流动、车辆运输造成的现场及道路扬尘。91 本项目施工时,在装卸施工渣土、土方以及生活垃圾时采取防尘措施,运输车辆加盖布,保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采取设立围挡等防尘措施。同时,对各种运输车辆加强日常维护、检修,确保车辆尾气达标上路。这样,就不会给外环境带来大的污染。本项目在生产阶段不会产生大气污染。12.3.2噪声污染本项目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是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所致,声源有固定式和移动式,各施工阶段所采用的施工机械不同,对环境造成的施工噪声污染水平也不同。土石方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和各种运输车辆等,大多数为移动声源。打桩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是各种打桩机以及一些打井机、风镐、移动式空压机等,大多数为固定声源,该阶段产生的噪声影响最大。结构阶段是基建施工中周期最长的阶段,使用的设备种类较多,噪声主要来自运输车辆、搅拌机、振捣棒等,此阶段应是重点控制施工噪声的阶段。为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选用低噪声或超低噪声的机器设备,采取隔声、减震、消声等降噪措施。本项目生产期间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运输车辆及电锯等。其中运输车辆的噪声一般80-100dB(A)左右,电锯的噪声源强一般80-90dB(A)左右,对环境影响极小。12.3.3废水91 施工期间的废水包括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以及公共卫生设施排水等,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土方阶段降水井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车辆冲洗水等。如果随意排放会对地下水产生危害,只要在施工中加强管理,采取废水处理措施,就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大的污染。生产期没有水污染源排放。12.3.4固体物在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土方工程的弃土、淤泥、施工渣土,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包装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扬尘污染大气,或被雨水淋虑而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项目施工期间,应对这些固体废物定点堆放,妥善处置,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及时送至附近垃圾处理站,施工渣土等及时清运,装卸及运输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对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可利用的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以减少排放。这样,就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生产阶段不产生固体废物。12.3.5环境影响评价1、对森林资源的影响1.5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将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无林荒地通过造林变为有林地,将提高森林质量。项目建设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是正面影响。2、对生态效能的影响1.591 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使无林地变为有林地,总的来说可以提高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但在项目建设中,在林地清理、整地、抚育等环节,将不同程度的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会引起局部水土流失;在木材生产环节,由于林区道路的修建、集材道的形成等会造成局部水土流失。3、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项目建设,林木的生长郁闭,有改善区域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功能。但在项目建设中,种子、苗木检疫环节如果失误,将可能引起病虫害传播,造成虫害的发生;化肥、农药使用不当,将会导致环境污染;伐区剩余物清理不彻底,不但会形成垃圾,造成环境污染,还极引起森林火灾。12.4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集中连片,采取生物有措施、工程措施相互配套,综合治理,发挥整体效益;坚持按规划实施,按项目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坚持以预防为主,致力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项目建设在荒山荒地,水土流失严重、石砺含量大、土壤贫瘠干旱,在栽植巨桉的同时,开挖水平沟设计种草;有条件的可先育苗,再种草苗。种草主要选择百喜草、高羊茅、黑麦草等。在种草方法与规格:一般在竹节水平沟埂外坡水平方向条播1-2行,每亩播种量0.5-1公斤,播种期按要求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并拌磷肥,播种带宽10-15厘米,播后覆碎土1-2厘米,轻压覆土;草苗栽植株行距0.2×0.2米,每条沟埂栽植2-3行,以栽深为宜,在后压实草苗。在项目基地,封禁范围内实行“五不准”91 :不准修枝打桠,不准毁林开荒,不准铲草皮,不准放牧,不准采矿挖石。同时,实施封育结合,开展人工种植,平茬复壮、间苗、松土培育拥兜。在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严格施工作业,做到泥不下山,水不乱流,建设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环境污染。生产上严格作业规程,尽量少施用药、肥料,多用生物有机肥等。在造林前严格种子检疫制度,减少病虫传播机会。同时在更新造林、幼林抚育和木材生产环节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尽量减轻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12.4.1更新造林在更新造林环节,主要是整地,可能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在整地时,严格执行四川省《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分坡度级确定适当的整地方式,不在雨季清林整地,沿等高线整地,“品”字型栽植,坡长超过50米的造林地,分段开挖排水沟,并沿等高线设置植被保留带或种生物绿篱,尽可能减小新的水土流失。12.4.2幼林抚育幼林抚育环节中,采取以下措施。1、松土除草:松土除草方式采用刀抚或镰抚,采用横山带状或穴状方式,以减轻对林地植被和地表的破坏。2、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尽量少用无机肥,避免地表撒施,尽量采用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和生物制剂,既保护木材的生长,也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3、管护:(1)病虫害防治。适时观察,如发生病虫害,根据病虫害种类、分布状况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品进行防治;91 (2)森林火灾防治。护林防火是林木培育过程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管护措施,采用人工防治方式,管护人员每天进行巡逻,发现火灾立即组织人员扑救;(3)日常管护:管理由营林管护人员进行的日常管理、管护,认真贯彻“三分造,七分管”和“造、管、抚”并举的措施,落实专职人员进行巡护和管理,防止人为破坏和牛羊践踏。12.4.3木材生产环境保护1、采伐方式通过选用适宜的采伐(小块皆伐)、集材(索道)等方式和及时的森林更新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森林采伐后采用部分清林,横山带堆放采伐剩余物,减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为幼苗期需要蔽荫的树种提供蔽荫的环境。2、伐区清理采伐迹地清理:伐区剩余物少量可以作为当地居民的烧柴加以利用,大量的用作造纸原料加以利用。根据伐区迹地的地状、林况等状况,在一个伐区采伐结束后,立即进行伐区清理,对没有运出伐区作为造纸用材和生活烧材的伐区剩余物枝桠、梢木、截头等集中归成一定规格的小堆,横向堆放,集中焚烧,堆放时应避开小河、小溪径流等;在清理时将病虫木以及在采伐作业中受到严重伤害的树木的可利用部分造材运出迹地。楞场和装车场清理:拆除楞腿、架杆、支柱和爬杠,和木材一起运出;整平场地,填平被堆集木所压的坑,整平车辙,维护好排水设施;将树皮和伐区剩余物均匀分散到楞场和装车场;清除场地内的非生物降解材料和所有固体废物,包括油、91 燃料桶和钢丝绳;伐区剩余物和废材料应与立木保持一定距离并不影响楞场、装车场的排水。临时生活场清理:深埋临时性生活垃圾,压实所填平的坑洼;所有可能积水的地方应排干,积水不能直接进入水域;清理所有临时生活区的建筑和机械设备,拆除时应彻底清除或埋藏可降解的剩余杂物,移走容易引起火灾的油料、燃料、各种废弃物;受油料沾污的大片地面挖埋。集材道清理:采伐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填平被严重拖压的地面,填平集材道时宜从到路两侧取土;以与集材道呈30-60’度交角的方式将枝桠铺于集材道上;挖羽状排水沟或修筑简易挡水坝;间距随坡度、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凹形变坡点或山脚下宜修排水设施清除积水。水道清理:清除水道内采伐剩余物及所有对下游有污染的废弃物,加固水道两侧坡壁,水道两侧10米内不能有油或燃料桶。12.5结论加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绿化造林项目建设严格依据国家及四川省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规划,对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污染源进行了审慎分析,并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综合利用和污染控制。本项目建设不但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有利于减小水土流失对渠江水质的影响,对建立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集13.1投资估算依据1、财政部《基础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91 394号);2、《林业基本建设概算编制办法》;3、基础工程:以当地现行施工、材料价格为准;4、栽植工程:以现行市场苗木、农资价格为准;5、建设税费:以零税费计算;6、工资:以当地生活标准测算;7、勘测设计、可研等前期费用:按工程费用的1%测算;8、技术培训费:20万元(培训技术工人1000人次,200元/人次);9、人民银行长期贷款利率:5.94%(贷款期:8年);10、基本预备费:按照工程费用的3%测算;11、涨价预备费:按照工程费用的1%测算;12、不可预见费:按照工程费用的3%测算;13.2投资估算13.2.1低产林改造59.40万元低产林改造包括砍伐(180元/亩)、上车(20元/亩)和缴纳育林管理费(70元/亩),每亩费用270元;0.22万亩×270元/亩=59.40万元;13.2.2造林工程投资1254.00万元1、清理、整地、挖穴:450.00万元;5工日/亩×1.5万亩×60元/工日=450.00万元;2、巨桉苗木购置(含运输费):360.00万元;巨桉需求量:亩植167株,亩补植33株;巨桉苗价(含运输费):1.2元/株;需要资金:(167+33)株/亩×1.5万亩×1.2元/株=91 360.00万元。3、巨桉树栽植人工费:90.00万元1工日/亩×1.5万亩×60元/工日=90.00万元。4、巨桉补植人工费45.00万元0.5工日/亩×1.5万亩×60元/工日=45.00万元.5、肥料(基肥)购置费189.000万元42公斤/亩×1.5万亩×3.0元/公斤=189.00万元6、生根剂购置费45.00万元;30元/亩×1.5万亩=45.00万元7、施肥及生根剂人工费75.00万元50元/亩×1.5万亩=75.00万元12.2.3基础设施建设280.50万元1、道路建设:100.00万元泥碎四级公路:5千米×20万元/千米=100.00万元。2、水利设施建设105.50万元蓄水池:5口×2万元/口=10.00万元;山平塘:1口×7.5万元/口=7.50万元;沉沙池:400口×200元/口=8.00万元;引排水沟:40000米×15元/米=60.00万元;沿山沟:20000米×10元/米=20.00万元。3、护林点50.00万元护林点20处,每处建筑面积50平方米,需资金50.00万元。基建1000平方米×500元/平方米=50万元。4、管理房25.00万元500平方米×500元/平方米=25.00万元91 13.2.4其他费用83.76万元1、勘测设计、可研编制等前期费用:15.94万元;2、技术培训费:20万元;3、不可预见费:47.82万元。13.2.5预备费用63.76万元1、基本预备费用:47.82万元2、涨价预备费用:15.94万元13.2.6建设期银行利息89.10万元1500万元×5.94%=89.10万元。13.3固定资产总投资经测算,该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共需资金1830.52万元(详见附表1)。其中,工程费用1593.9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87.07%),其他工程费用83.76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58%),预备费63.76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48%),建设期银行贷款利息89.1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87%)。本项目按投资性质分基础工程费:714.9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9.05%;栽植工程费:804.0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3.92%;建筑工程费:75.00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10%;其他费用:236.62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2.93%。13.4项目总投资经测算,本项目需要流动资金(铺底流动资金)169.48万元,项目总投资:2000.00万元。13.5资金筹措91 本项目业主自筹500万元,申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1500万元。第十四章效益分析14.1财务评估依据及方法依据《林业项目经济评估方法与参数》中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现行税收制度,对本项目财务指标进行测算和分析。1、按照国家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计列各项费用。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计取。2、税收政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为荒山造林,是社会公益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免税费、所得税按零计。3、本项目的基准收益率:按9%计算;4、育材林:按6年管护期计算;5、项目建设期1年,幼林抚育期3年,生产周期8年;6、本项目税收评估按税价计算。14.2基础数据1、从2009年6月起至2010年5月止,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2、1.5万亩速生巨桉树造林,2009年6月-2010年5月为项目建设期,完成造林任务;2010、2011、2012三年为幼林抚育期,2014-2016年巨桉采伐销售。3、木材目前市场价按1100元/立方米。14.3项目建成后累计销售收入在一个周期(8年)内,项目采伐林地面积1.5万亩,生产91 木材总蓄积19.23万立方米,出售量为13.9494万立方米。四川省林业厅网站发布的木材市场价格信息最低不低于1100元/立方米,而且市场上木材价格上涨幅度很大,本项目采用保守价1100元/立方米,2014-2016年巨桉采伐销售总收入15344.34万元(见附表3)。14.4项目经营期累计成本费用1、外购材料费:426.50万元(详见附表5)2、人工工资及福利:12000元/人年×79人×7年=663.60万元;3、维修费:17.50万元(详见附表5);4、固定资产折旧费:177.31万元(详见附表5);5、单位管理费:65.00万元(详见附表5);6、木材销售费用:69.75万元(按每销售1立方米5元计算);7、幼林人工抚育费:236.25万元(抚育共3年,第一年每亩2.5工日,第二、三年每亩1工日,每工日35元计算);8、采伐期人工费:4076.15万元(采伐工费按每立方米45元计算);9、财务费:409.86万元项目建成后,经营期累计成本费用:6141.92万元(详见附表5)。14.5经济效益分析14.5.1主要经济指生产周期内累计总收入:15344.34万元;生产周期内累计总成本费用:6141.92万元;91 生产周期内累计利税总额:9202.42万元。14.5.2投资回收期根据财务净现金流量表可知,该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89年(包括建设期1年在内);(详见附表7);13.5.3财务净现值根据财务净现金流量表可知,该项目的财务净现值(i=9%)为:财务净现值=2663.45万元,远远大于0,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详见附表7);14.5.4内部收益率根据内部收益率测试表测算可知,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内部收益率(IRR)=10.13%(详见附表8);以上指标表明,本项目静态投资利润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行业基准(i=9%)收益水平,静态利润指标良好。14.5.5投资利润率投资利润率=年均利润总额÷总投资×100%=60.44%14.5.6投资利税率投资利税率=年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65.73%14.6风险分析本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巨桉树苗木、木材价格、各项费用价格风险,现对各项费用价格的敏感性作如下分析,就产量数不变的情况下,保持不亏,价格可能下浮的速度:产品利润率=利润总额÷收入总额×100%=55.15%可见,要保持不亏,价格可下浮55.15%。益本比(B/C)为2.5091 ,大于1,说明项目效益好,项目盈利能力强,项目是可行的。综合上述,该项目抗市场价格风险能力较强,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和产量的影响较大。木材近十年价格都是上涨,林业是老百姓唯一可以参与的卖方市场。我国要到2015年才能使木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现在全国仅仅种植370多万亩。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具、造纸、建筑也的需求,缺口会越来越大。生长不等于生产,一般产品是生产的,可能用得少却产得多,卖得慢却产得快,可木材生产是有周期的,它是用得多却产得少、用得快却产得慢的的产品,而且我国目前处于治理小于破坏阶段,国家进步一次,木材价格上涨一次些,况且政策支持,税费减免,又高达30%的隐形利润,市场需要决定了林子未来的价格是稳步上涨的。可以说本项目没有市场风险。14.7盈亏平衡分析BEP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年固定成本÷(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税金)×100%=53.82%以上计算说明在各项费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只要项目生产能力达到正常年的53.82%,即可达到盈亏平衡,就可以保证不亏。14.8借款清偿能力分析该项目借款1500万元,还贷款期间本息总额为1998.96万元;该项目还贷款期间的贷款本金偿还资金来源于非配利润和折旧费用,还贷款期间未配利润和折旧费用总额为4769.95万元(未分配利润减去农民土地入股红利);91 由此可见,本项目有能力在银行规定的期限内偿还借贷本息。14.9潜在经济效益广安市弘宇木业有限公司1.5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不但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蕴涵着巨大的“碳汇交易”潜力,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森林可以快速、大量地吸收、汇聚和储存二氧化碳,称为碳汇。“碳汇交易”,是指通过森林固碳作用来冲抵减排二氧化碳的义务,通过市场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补偿。“碳汇交易”市场的形成,源于2005年2月16日《京都协议书》的正式生效。《京都协议书》是一部限制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法案。根据规定,因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时候,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造林,以碳汇抵消排放量,以履行《京都协议书》规定的义务。《京都协议书》为国际碳汇交易和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国际法的保障。同时,世界银行启动了生物碳基金,他永许项目申请者分阶段对项目进行准备和申报,以降低风险。这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施再造林项目。14.10项目社会效益91 项目实施后,不仅能直接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遏制荒漠化进程、绿化祖国山川,而且直接带动项目区农民致富,改变传统意识,树立商品观、市场观,提高市场意识,还能带动家具业、制浆造纸业、纤维板材业、包装用材、胶合板、刨花板、包装箱、重组木、一次性筷子和食品签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与繁荣,还能部分转移剩余劳动力,还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国家提供税源和提高华蓥市林业产业化水平。本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第一轮农民可分得经营红利810.47万元(第一轮按15%分红,第二、三轮按25%分红),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局部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国家退耕还后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使农村闲散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加快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通过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农民群众的劳动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科技兴农。14.11项目生态效益本项目绿化造林建设严格依据国家及四川和广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规划,对项目生产中形成的各种污染源进行了审慎分析,并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综合利用和污染控制。本项目造林绿化。育林建设。木材本身对自然环境、空气降解、净化能力强,生产建设中没有任何“三废”的排放,本工程建设将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任何负面影响。该项目建设发展栽植优质巨桉树林,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示范作用、科技示范培训与新技术推广作用,具有广泛的示范、推广意义。项目造林建设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对我市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意义。本项目在改土整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栽植过程中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在生产工程中化肥、农药用量很少,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项目建设能够对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侯、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创造良好环境,和对减少水土流失对渠江水质的影响和91 建立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有十分重要意义。第十五章风险分析15.1财务风险15.1.1资金周转风险本项目投资大,开发期长,建设资金的75%来源于银行贷款,如在实施过程中遭遇意外困难造成项目延期,则可能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对策:建议广安市弘宇木业有限公司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特点,充分落实建设资金并加强管理,确保工程如期竣工,促进资金回流;提高信誉等级,与各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拓展各种筹资渠道,增强项目抗风险能力。15.1.2投资估算风险本项目建设工程量及投资估算,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系统偏差,同时,以后的政策、法律、市场等因素变化也会对投资估算产生影响,最终可能影响项目的发展壮大。对策:建议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区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确定合理的建设标准,减小投资。在进行投资估算时,适当考虑计入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用;在实施过程中,定期(一般按年)对估算投资进行审核验证,如发现对估算投资产生重大影响的变化,应及时对估算投资进行调整,并调整投资策略。15.2政策调整对投资成本的影响91 尽管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在土地方面都有相应的法规和规定,但随着建设的发展,土地政策将会调整和完善。由于本项目所用土地全部是入股分红性质,因此,任何与土地有关的政策调整都会对项目投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15.3筹资风险本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一旦国家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产业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进行调整,都可能给项目资金筹措带来风险。对策:针对筹资风险,首先要加强管理,保证按计划开发和竣工,降低工程成本。其次要针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国家产业政策和银行信贷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三是开辟新的筹资渠道。15.4市场风险木材市场有一定的风险风,首先是目前木材价格仍一定的波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再次是人工成本、农用物资等涨价影响。对策: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降低市场风险。15.5生产风险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是本项目最大的生产风险,如不加强预防,可能对基地造成毁灭性打击,最后还有区域性特大自然灾害、异常气象等的影响。对策:加森林火灾预防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完善基础设施,降低生产风险。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项目研究结论16.1.1综合评价91 1、本项目规划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实用,投资规模适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项目建设条件成熟。实施该项目建设已具备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建设用地、用水、用电及道路等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碍。3、项目管理体系健全,投入产出效益高。项目实施过程中建有一整套管理运行机制,能够确保项目建设及建成后良好运行。4、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到环保要求,在方案设计时已作了科学处理,并采取了一整套措施,使污染物能够实现全面综合治理和利用,不会对项目区造成任何环境污染。16.1.2结论意见本项目自然条件具备,社会经济条件优越,技术基础条件成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较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明显,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华蓥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兴市”战略,项目实施是必要的,项目方案是可行的,建议尽快实施。16.2建议1.5万亩速生丰产林建设是一项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科技含量较高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以确保基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造林设计是实现科学造林、科技兴林的技术依据,是项目建设的关键。苗木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基地的质量与产量,因此苗木质量必须到专业育苗场或制定林科院购买,以确保品种和质量的纯正。91 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公司应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项目建成后,从2015年开始采伐及采伐年龄5-8年,这可减少项目建设投资压力,加速增加周转。91 附表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估算价值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备注基础工程建筑工程栽植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714.9075.00804.001593.9087.071.1低产林改造59.4059.401.2人工造林工程450.00804.001254.001.3基础设施建设205.5075.00280.502其他费用83.7683.764.583预备费用63.7663.763.484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5建设期资金利息89.1089.104.876合计714.9075.00804.00236.621830.521007占固定资产投资百分比39.054.1043.9212.9310091 附表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年份建设期生产期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1总投资20001.1工程费用1593.901.2预备费用(前期费用)63.761.3建设期资金利息89.101.4流动资金169.48505069.48其中:铺底流动资金169.48505069.481.5其他费用83.762资金筹措20002.1自有资金500其中:用于流动资金169.48505069.482.2银行贷款15002.2.1长期贷款15002.2.2流动资金贷款0.002.3其他资金0.0091 附表3巨桉林木材产量与销售收入表序号项目单位年度合计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1采伐面积万亩0.30.60.61.52单位蓄积M3/亩10.712.714.03采伐蓄积万M33.217.628.4019.234出材率%7072745出材量万M32.24705.48646.216013.94946销售单价元/M31100110011007销售收入万元2471.706035.046837.6015344.3491 附表4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年份项目原值折旧年限生产期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固定资产合计原值789.90折旧费25.3325.3325.3325.3325.3325.3325.33净值764.57739.24713.91688.58663.25637.92612.591建筑物原值75.00折旧年限50.00折旧费1.501.501.501.501.501.501.50净值73.5072.0070.5069.0067.5066.0064.502基础工程原值714.90折旧年限30.00折旧费23.8323.8323.8323.8323.8323.8323.83净值691.07667.24643.41619.58595.75571.92548.0991 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年份项目合计生产期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一生产成本5667.06353.38274.63274.63147.13856.291796.191964.811外购原材料426.5099.5099.5099.5024.5034.5034.5034.501.1肥料225.0075.0075.0075.001.2农药、病虫害防治等105.0015.0015.0015.0015.0015.0015.0015.001.3材料费30.000.000.000.000.0010.0010.0010.001.4燃料费31.504.504.504.504.504.504.504.501.5水电及运输费35.005.005.005.005.005.005.005.002工资及福利附加费663.6094.8094.8094.8094.8094.8094.8094.803修理费17.502.502.502.502.502.502.502.504固定资产折旧费177.3125.3325.3325.3325.3325.3325.3325.335木材销售费69.750.000.000.000.0011.2427.4331.086幼林人工抚育费236.25131.2552.5052.507采划期人工费4076.15687.921611.631776.60二管理费65.005.005.005.005.0015.0015.0015.001单位管理费65.005.005.005.005.0015.0015.0015.00三财务费409.8689.1083.1671.2859.4047.5235.6423.761建设投资借款利息409.8689.1083.1671.2859.4047.5235.6423.762财政资金借款利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四其他费用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五总成本6141.92447.48362.79350.91211.53918.811846.832003.571可变成本732.50230.75152.00152.0024.5045.7461.9365.582固定成本5409.42216.73210.79198.91187.03873.071784.91937.9991 附表6损益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投产期合计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一总收入0.000.000.000.002471.706035.046837.6015344.34二总成本费用447.48362.79350.91211.53918.811846.832003.576141.92三利税总额-447.48-362.79-350.91-211.531552.894188.214834.039202.42四销售税金及附加0.000.000.000.00108.70293.17338.38740.25五补上年亏损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六利润总额-447.48-362.79-350.91-211.531444.193895.044495.658462.17七所得税0.000.000.000.00361.05973.761123.912458.72八税后利润-447.48-362.79-350.91-211.531083.142921.283371.746003.45九可分配利润-447.48-362.79-350.91-211.531083.142921.283371.746003.451盈余公积金-44.75-36.28-35.09-21.15108.31292.13337.17600.342应付利润-402.73-326.51-315.82-190.38974.832629.153034.575403.113未分配利润-402.73-326.51-315.82-190.38974.832629.153034.575403.114累计未分配利润-402.73-729.24-1045.06-1235.44-260.612368.545403.11投资利润率:60.44%投资利税率:65.73%产品利润率:55.15%益本比(B/C):2.5091 附表7财务净现值流量表设贴现率为:9%单位:万元时间项目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1净现金流量-2000.00-472.81-388.12-376.24-211.531527.564162.884808.702贴现率9%9%9%9%9%9%9%9%3贴现系数0.91740.84160.77210.70830.64980.59610.54690.50174净现值-1834.80-397.92-299.67-266.49-137.45910.582276.682412.525累计净现金流量-1834.80-2232.72-2532.39-2798.88-2936.33-2025.75250.932663.45动态投资回收期:6.89年(包含建设期一年在内)财务净现值(I=9%):2663.45万元 91 附表8内部收益率测试表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现金净流量-2000.00-472.81-388.12-376.24-211.531527.564162.884808.70贴现率一测试贴现率9.0%9.0%9.0%9.0%9.0%9.0%9.0%9.0%贴现系数0.91740.84160.77210.70830.64980.59610.54690.5017净现值-1834.80-397.92-299.67-266.49-137.45910.582276.682412.52累计净现值-1834.80-2232.72-2532.39-2798.88-2936.33-2025.75250.932663.45贴现率二测试贴现率11.0%11.0%11.0%11.0%11.0%11.0%11.0%11.0%贴现系数0.90090.81160.73120.65870.59350.53460.48170.4339净现值-1801.80-383.73-283.79-247.83-125.54816.632005.262086.49累计净现值-1801.80-2185.53-2469.32-2717.15-2842.69-2026.06-20.82065.69内部收益率(IRR)=10.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