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0 KB
  • 2022-04-22 11:33:38 发布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8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编号:项目组织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六年六月 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摘要以行业和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选择有代表性的机械、化工、轻工、建材等行业,围绕以源头控制为核心的节材节能、清洁生产、废物回收利用与再制造等内容,建立与完善可持续制造的技术体系、技术支撑网络、技术服务体系和网络平台,构成面向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服务平台,大力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和整体社会影响。开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联合行动,进行,清洁生产的技术推广、技术方案咨询、生产过程审核、产品评价、管理咨询与认证、标准与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有特色的技术服务,服务企业不少于5000家;开展技术推广,在企业实施技术和项目不少于100项,取得良好的节能节材减污利废的资源环境效益;开展系统的应用示范工程,重点示范工程不少于10家。通过技术服务、应用和示范,引领中小企业走上可持续制造的道路,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二、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1)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开展以源头控制为特征的可持续制造,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一。发展可持续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已经存在的尖锐矛盾,达到两者之间和谐。1.可持续制造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发展目标中,第三、四条明确指出:“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在制造业的发展思路中提出“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加快相关技术在材料与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及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制造业资源消耗、环境负荷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纲要》把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予以重视。开展资源、能源节约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技术选择、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和示范工程是落实《纲要》发展目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2.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状况形势严峻,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势在必行(1)我国是能源和资源贫乏的大国,制约了经济发展 我国属于能源、资源的贫乏大国,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铁、铜、铝等重要资源的消费量大幅增长,矿石进口量持续增加,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我国的资源、能源难以支撑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变为能源和矿产品进口大国。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突破1.2亿吨,增速为4年来最快,达到34.8%,进口达45%。我国铜矿资源的开采程度已经超过50%,我国铜精矿60%依赖进口,铁矿石50%以上依赖进口。我国能源和资源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能源和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会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由于能源和资源紧张,价格增长速度惊人。2004年石油价格增长21%,我国由于涨价进口多支付70亿美元,4年间从27$/桶狂增到70$/桶;铁矿石国际市场价格连续3年猛增18%、70%、19%,2005年我国动力煤价格上涨12-15%,冶金煤价格上涨幅度20-25%,某煤矿2005年签销售合同价格比2004年上升32.7%。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增长会严重制约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2)我国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有很大的节能降耗减排余地不仅能源资源贫乏和需求量快速增长,我国的粗放式生产造成资源和能源的过量消耗和浪费。2004年我国万元GDP能耗1.58吨标准煤,世界先进水平是250公斤,是发达国家的5—10倍。万元GDP的水消耗,国际先进水平是7—8吨,而我国全国的平均是55—75吨,是7—10倍。说明我国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过大仍然没有得到控制,“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式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称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3)我国的环境污染依然十分严峻,急需改善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二是由工业、城市生活及农村面源带来的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和大气二氧化硫及颗粒物污染等老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诸如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环境污染呈现复合型和压缩型特点。三是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地退化、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水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2004年七大水系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在47个重点城市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99.9%~80%、79.9%~60%、59.9%~0.1%和0的城市分别为25个、8个、3个、10个和1个。2004年监测的342个城市中,132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38.6%,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41个,占41.2%,比上年增加9.7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有69个,占20.2%,比上年减少6.6个百分点。(4)制造业中小企业是污染和能源资源消耗大户,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中小企业不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9%,在资源利用和能源利用率更低,是消耗量大户和污染大户。例如:l机械工业不仅是耗能耗材的大户,而且也是排污的主要行业之一。我国环境污染的70%是由工业生产造成的,而工业污染物中的大部分是由各种工艺装备或各类机电产品在生产运行中产生的。技术装备的性能、质量和水平,对于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及其周围环境,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机械工业本身又是耗能、耗材和排污大户,特别是金属热加工行业,包括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电镀和喷漆等,是量大面广的行业。目前,我国机械工业单位产值的能耗为工业发达国家的4倍,而金属热加工耗能量又占机械工业耗能总量的70%以上。l轻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也是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几个行业之一,我国现阶段主要五个污染工业行业分别为:造纸行业COD排放量2876730.64吨、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COD排放量1623538.65吨、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COD排放量484700.98吨、纺织业COD排放量384612.66吨、制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COD排放量180168.47吨,其中轻工行业占据了污染的主要角色(轻工主要为造纸、食品酿造、皮革行业)。l传统建材工业包括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工业。建材工业既是高耗能、高资源消耗行业,又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在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同时,所排放的粉尘、废气、废水又增加了环境的负荷。l 化工企业生产工艺粗放,技术水平落后,导致资源、能源消耗巨大,生产成本大增。据统计,2003年化工行业排放工业废水35亿吨,工业废气12000亿立方米,产生工业固体废气物6800万吨。其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16%,居第一位;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6.5%,居第四位;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5%,居第五位。在这几个行业中99%以上都是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缺乏可持续制造的资金和技术,又不太重视环境问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虽然环保部门组织进行了大量的环保监测、控制和治理工作,并取得举事注目的成就,但这些末端治理方法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了污染,但没有从生产过程中寻找根治的措施。而且主要采用行政干预措施,对中小型污染企业,要么“关停并转”,要么“游击式”排放。中小型污染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机构的强力推动。因此解决好这些行业的污染问题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首先推荐在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推行可持续制造。1.可持续制造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面向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两部法律,确定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助中小企业实施可持续制造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可以由生产力促进中心来广泛推动和服务。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这三次联合国会议被认为是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会议。特别是1992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阐述了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场和观点。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影响深远的《21世纪议程》,强调了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992年我国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都强调了清洁生产的重要性。之后,我国制定了多项环境保护和推进清洁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清洁生产推进措施。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了我国清洁生产实施方法,成为我国的可持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措施。但是,我国清洁生产的实施主要集中在末端治理、流域区域和大型企业,对污染大户的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推动和技术措施,成为推行清洁生产的盲区。我国的环保体系是一个监测管理体系,着重在“末端监测、末端治理”的污染控制,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诊断和分析的技术集成和服务团队,不能提出从源头治理的企业技改和清洁生产的实施方案,无力展开广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我国的几家清洁生产中心,在清洁生产的技术宣传、培训和推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承接国际资助项目和进行了少量示范工程。但因清洁生产中心组织体系不完善,势单力薄,缺乏技术依托,无力组织大范围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实施,无力深入企业内部进行清洁生产的技术服务和推广。而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机构,正有推行清洁生产的理想条件和不可替代的优势。1.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成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在推动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先进生产力的传播者,肩负着提高中小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历史使命,担负着新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技术培训、检测认证、人才服务和科技转化等技术服务工作,是面向中小企业的不可替代的技术服务中坚力量。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中介机构的代表第一次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确立了法律地位,是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里程碑。“十五”期间,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在政策、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面旗帜。生产力促进中心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5年初,数量由“十五” 初期的580家增加至1218家,三年翻了一番,已居世界同类机构第一。从业人员达15000余人,其中学士学位以上的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超过50%,一批博士、教授和专家积极加入,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队伍素质大幅度提升,在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形成了有影响的服务品牌。截止2004年底,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实现服务收入19.1亿元,服务企业总数达9.2万家,共为企业增加销售额644亿元、增加利税89亿元,为社会增加就业175万人。开展国际间的人员交流21910人次,引进项目1106项,引进资金51.8亿元。因此,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机构,已经有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组织保证,有了一支强大的服务队伍和经验丰富的服务能力。行业和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多数脱胎于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与技术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可持续制造的技术依托和技术资源。区域和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多数脱胎于政府科技情报、科技管理机构或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和政府推动部门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熟悉企业生产情况和需求,具有可持续制造的信息资源、政府依托和客户关系。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和转化活动,得到各地政府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已经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制定了很多优惠条件和鼓励措施,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制造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极力推动,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必然如鱼得水。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清洁生产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工作,特别在先进技术推广和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成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生产力促进中心有能力、有责任担当起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的历史重任。在推动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分析1.可持续制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可持续制造是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清洁生产的提出可追朔到1976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的“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提出了“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1979年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并于1984、1985和11987年先后拨款建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制订了《清洁生产计划》,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在制革、造纸、纺织和表面处理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强调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先后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被认为是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会议。欧洲、美国等国家先后制定了预防污染、废物最少化的法律法规,推动了清洁生产的发展。 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了我国清洁生产实施方法,成为我国的可持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措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对清洁生产非常重视,不仅制定了很多鼓励支持政策和法律法规,采取了很多推进措施,而且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考核指标之一。政府已经为清洁生产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委非常重视在我们全社会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资源节约。温家宝总理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2003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的通知,在意见中提出实施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建立清洁生产信息和服务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将建立和谐社会环境、节能降耗做为工作重点,开展可持续制造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1.可持续制造是企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可持续制造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可持续制造是我国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可持续制造更多的是从城市、地区、人类和环境的利益出发开展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主要的、巨大的,对社会来说,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往往实施可持续制造所减少的环境危害是十倍、百倍费用进行后端治理所难以达到的。对企业来说,许多企业采用可持续制造的技术,可以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对多数的企业来说,可持续制造的技术的实施,需要资金的投入,不仅不能产生利润,还要有所消耗。进行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推广与应用是一个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因此,可持续制造技术的实施,要得到政府的引导和推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鼓舞,得到适用技术的支撑和支持、特别是要得到技术服务机构的推广和协助。完善有效的可持续制造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也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这些技术本身具有吸引企业的动力。(三)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目前我国工业行业的中小企业采用可持续制造技术的比例很低,而且目前普遍都面临着污染的问题,与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不同,可持续制造技术将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制造是广大中小企业的唯一选择,因而本项目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和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广大污染严重的工业行业中小企业面临一个抉择,要么投巨资建立高运行成本的污染物处理程序,要么采用可持续制造技术,无论是从成本和环境效益考虑,广大企业肯定都会选择后者,这为本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三、国内现有工作基础(一)相关领域的试验及示范基地建设情况1)机械行业机械行业从80年代以后,我国的机械工业从末端治理、综合利用逐渐转向削减污染源。表现在:l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物耗、能耗:80年代初,机械工业部曾对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如锻压、铸造、热处理和电镀四个行业进行了专业化调整,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能耗、物耗。l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能耗高、材耗高、污染严重的产品:从80年代至今,机械行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委连续公布了近20批节能机电产品近千项,淘汰耗能高、耗材多、排污量大的产品600多种。同时,加大了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节能减污技术和产品的力度,取得了较大的成效。l研究和推广无污染、少污染技术:《机械、汽车“九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为国民经济重大工程项目提供的50项成套技术装备及其关键技术,其中有三分之二的项目贯穿了清洁生产的思想。在“九五”期间,制定了机械工业的金属热加工清洁生产目标。“十五”期间,推出“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提出16项机械行业清洁生产技术。 如在金属热加工方面,研究和推广无污染、少污染技术有:用于铸造生产的新型无毒硬化制芯材料和工艺装备、滚筒冷却落砂机少砂、无砂铸造工艺、型砂再生回用技术;用于锻压生产的精锻、精冲、冷温挤、超塑成型等节能节材技术;用于热处理生产的无污染硫-碳-氛共渗新工艺、真空热处理技术;用于焊接生产的焊接锰尘综合治理回收技术、无污染(少污染)焊接工艺、烧结焊剂制造技术;用于表面保护的无氰电镀、电镀无污染排放与贵金属回收、喷漆室漆雾治理和回收等技术。l研究与开发清洁机械产品:工业锅炉、家用电器、汽车产品等成为近十几年来机械行业清洁产品的重点开发和应用领域。l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和技术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和技术政策。随着《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已开始有电镀行业、汽车涂装、分体式空调制造业等行业的“企业清洁生产技术要求”或“企业清洁生产标准要求”报批稿,北京市也正在进行“金属切削加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研究制定。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级重点示范中心,长期从事机械行业共性技术及相关服务;为国家政府部门的科技工作及企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肩负着机械工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机械工业关键技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国家重大工程、重点科研和军工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为企业提供标准、校验、认证、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与战略咨询以及培养机械行业科技人才的重任。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哈尔滨现代焊接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电镀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中国铸造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热处理生产力促进中心、机械工业自动化生产力促进中心、齿轮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同属机械科学研究院的兄弟单位,并结为工 作联盟。这些中心掌握着各机械分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企业情况,并且有些中心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推进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的对口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实施可持续制造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选择,对于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唯一的选择,为了推进清洁生产和实现资源节约,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上做了许多前期工作。2)轻工行业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分析和了解了广大制革、造纸、食品发酵和日化企业目前面临的污染问题,初步建立了各类企业污染情况数据库,并且与国内外各相关科研单位联系紧密,通过即时交流和各专业报刊随时了解国内外清洁生产和实施循环经济情况,已经为部分企业实施了多项清洁生产技术,这些前期工作的开展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打好了基础。参与本项目建设的各轻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可持续制造技术方面已经做了大量试验,并建立了一些示范基地,下面简单介绍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制革鞣前处理生物技术利用生物技术强化对制革前工序的处理,以代替传统的化学方法除去生皮中与制革无关的组织成分,该技术已与成都展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了系列制革用生物酶制剂产品,并在四川、浙江等数家企业进行了中试应用。 生态鞣制技术包括无盐浸酸、不浸酸铬鞣和无铬鞣制,不浸酸高吸收铬鞣技术已在四川、湖南、广东、山东、浙江等地的10多家制革企业推广应用;不浸酸铬鞣剂已在广东形成批量生产;无铬鞣制技术已在浙江和河北两家企业进行了生产性应用试验,取得了阶段成果,并与四川、浙江等4家制革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保毛脱毛技术可以降低硫化物的用量,大幅度降低脱毛废液中有机物的含量,在解放军3513厂等工厂进行了中试和试生产应用。鞣后湿操作高吸收技术主要针对鞣后湿加工阶段,促进材料的吸收,使油脂和染料的吸收提高50%以上,降低废液中有机物的排放量。该技术配合应用于四川科嘉皮业有限公司的猪服装生产中,其产品和技术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脱毛废液和铬鞣废液循环利用技术在四川科嘉皮业有限公司实施了中试试验,形成了以废液循环为主的猪皮制革清洁技术,并获得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制革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已在浙江和四川的几家企业进行了中试和生产应用,并以成果入股方式实施了工业转化,高质量的胶原蛋白用于化妆品、保健品行业,低质量的胶原蛋白用于饲料行业。发酵工业“喷射自吸式发酵罐的研制”项目在江苏如东生化厂实施,实现培养液中菌体浓度比传统提高了43%,单位产品耗电(主发酵)881.5度/吨酵母(传统法达1450度/吨酵母),节电达39.2%。传统酿造工业“酱油清洁高效发酵工艺示范工程”项目,通过现代工艺技术造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达到高效生产,有效地降低和减少排放,实现清洁生产,本项目在山西四眼井酿造有限公司建成高档酱油工程示范生产线,山东玉兔酿造有限公司建成高档酱油工程总体示范工程。啤酒工业“麦汁一段冷却技术” 通过工艺调整和薄板换热器的合理设计,大大降低了冷却水的用量,实现冷却工段节能40%。该项目作为科技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啤酒行业推广使用,为啤酒实现节能降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方面已经与福建冠兴皮革有限公司达成了在福建省石狮市建立年产15万张牛皮的可持续制造技术示范工程,示范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经顺利展开,资金筹措、征地和设计规划工作等都已基本就绪。福建冠兴皮革有限公司(属于福建兴业科技集团公司)是国内生产规模较大的制革企业,福建省100强企业,泉州市重点企业,一直重视引进新技术,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拥有多年的合作开发和产学研结合经验,有能力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3)化工行业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几年来,一直密切关注该领域的科技进展,在关于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先进技术和装置的信息和技术方面,作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目前,行业内开发了一批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积累了一些成果l突破了一些关键共性技术新催化技术:据统计,60%以上的化学品、90%的化学合成工艺均与催化剂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具有优势的催化技术已成为当代化学工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同时也是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关键共性技术,这方面出现的成熟、先进、适用的技术有:高性能甲醇合成新催化剂、节能型低压合成氨催化新工艺、稀土金属磺酸盐替代AlCl3作催化剂用于合成芳酮、杂芳酮等、异辛酸的高效催化技术等。 新分离技术:分离技术是化学工业的一项重要的共性技术,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任何一个化工生产都离不开分离技术。分离技术及分离设备水平对产品质量、产品成本、能耗有重要影响。在化学工业中,分离装置的投资费用往往占总投资的50%以上,高的可达90%,分离过程也是能耗过程,耗能约占总能耗的60%以上,操作费也只有很高的比例。因此采用先进、高效分离技术和设备对提高化学工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能耗,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方面出现的成熟、适用技术有:变压吸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等。生物化工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是生物催化,生物催化剂与普通化学催化剂(通常为强酸和强碱等)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原子经济性好;环境友好等特点。另外,其反应条件温和,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耗和耗也低。生物催化技术是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这方面出现的成熟、适用技术有:生物催化法完成甾醇化合物C-11位羟基化反应;重要化工原料丁二酸的厌氧发酵法生产技术等。l开发了一批先进适用新技术:农用化学品清洁生产技术: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精制技术—双甲新工艺;合成氨气体净化新工艺—NHD技术;新型塔内件—格栅填料技术;天然气换热式转化造气新工艺及换热式转化炉;水煤浆加压气化及NHD气体净化制合成气;超高效、安全、广谱除草剂氟噻乙草酯清洁生产工艺;大宗有机化工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苯、苯酚、氯乙烯、合成氨、硫酸、DSD酸等的清洁生产技术;精细化工品的清洁生产技术:橡塑助剂的清洁工艺工业化技术的开发;清洁煤利用技术:新一代煤化工技术,即以煤气化为龙头,以一碳化学为基础,合成、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和燃料油的煤炭洁净利用技术。 水处理技术:有机原料、石油化工、农药、染料等化工行业排放的含芳香烃、卤代烷烃、有机硫磷化物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的消减技术,NH3-N废水源头消减技术;高浓度、难降解的硝基、胺基、磺酸盐及萘氨类有机废水的治理;染料废水、农药废水的综合治理技术;高分子的回收再利用:废旧塑料的回收及应用技术,壳完全降解塑料技术,及胶粉的改性技术;复合材料的回收与再生技术、废丁基胶回收及应用技术、废弃聚酯回收及应用技术等。节水技术:合成氨厂两水闭路循环技术,新型填料技术节能技术:高效燃烧技术、高效蒸发和喷雾干燥技术、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热管技术、热泵技术等;其它技术:废催化剂回收贵重金属,铬渣、硫酸亚铁、磷石膏、盐渣等综合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技术;镀铬清洁生产工艺工业技术等;行业内这些技术的成功开发,为化工行业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我们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更为现实。在这些领域,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将对行业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4)建材行业本项目所依托的技术源主要是在我国建筑材料科技领域已建立起的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和行业级高水平的科学 研究基地,如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武汉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等,这些单位不仅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而且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院士、教授、博士和中青年研究骨干,多年来在国家若干重大攻关科研课题上紧密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原属国家建材局的12家科研、设计单位,现同属中国建材集团管理。几十年来这些科研设计单位紧密结合建材工业的生产实际,承担了建材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课题,协同攻关,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也密切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由这些单位提供的一大批先进、成熟、适用、可靠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在众多企业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在我国建材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方面,已经并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建材工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已经具有一大批先进的,例如:水泥行业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占总量的比重,积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玻璃行业发展先进的浮法工艺,推广炉窑全保温技术、富氧和全氧燃烧技术,静电除尘技术,降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技术,无污染物排放的熔化技术,节能型微粒钢化生产技术等;建筑陶瓷行业推广辊道窑技术,改善燃烧系统;卫生陶瓷行业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无匣钵烧成工艺;新型建筑材料行业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优质环保节能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重,等。这些技术为中小建材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二)项目相关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研究开发队伍等落实情况 我国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需要进行转化,在我国的可持续制造战略实施中发挥作用。例如,化工行业已开发出一批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与装备,突破了一些关键共性技术,例如:新催化技术、新分离技术、生物化工技术、农用化学品清洁生产技术、大宗有机化工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精细化工品的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煤利用技术等。初步统计,我国可转让转化的相关专利达到3万多项:序号分类发明专利(项数)实用新型专利(项数)1清洁生产115152节能4733191483节水86248034回收利用6996715综合利用10102926循环利用3071457循环经济618绿色产品5735合计(存在重复计算)778925110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国清洁生产工作的进行,国家经贸委1999年5月下发了《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计划的通知》,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太原、济南、昆明、兰州和阜阳等10个城市进行试点工作;选择石化、冶金、化工(重点在氮肥、磷肥、氯碱行业)、轻工(重点在造纸、酿造、啤酒)和船舶等5个行业进行行业试点工作。通过“十五” 的努力,已经有一批技术成果和实施经验可供借鉴。但这些试点主要集中在中大型企业实施,对中小企业的推动效果较小,需要生产力促进中心这样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共同来开展工作,在中小企业进行普及式的应用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制造战略的全面推进与实施。现有四支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本项目研究开发队伍:1)机械行业-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级重点示范中心,长期从事机械行业共性技术及相关服务;为国家政府部门的科技工作及企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肩负着机械工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机械工业关键技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国家重大工程、重点科研和军工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为企业提供标准、校验、认证、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与战略咨询以及培养机械行业科技人才的重任。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自90年代来以来,陆续主持参与了多项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的技术与政策项目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技术项目甄选、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机电产品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攻关计划项目《清洁生产技术选择与数据库建立》、国家“九五”攻关计划项目《我国清洁生产政策研究报告》、国家“九五”攻关计划项目《机械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研究报告》、“十五”期间,原国家经贸委《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机械行业部分)以及目前正在研究的《北京市金属切削加工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标准研究》等。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哈尔滨现代焊接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电镀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中国铸造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热处理生产力促进中心、机械工业自动化生产力促进中心、齿轮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同属机械科学研究院的兄弟单位,并结为工作联盟。这些中心掌握着各机械分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企业情况,并且有些中心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推进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的对口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化工行业-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按照“组织网络化”的发展思想,实施战略联盟计划,成立了煤化工分中心、农药分中心、化肥分中心、无机盐分中心、精细化工分中心等12个专业分中心以及西南、山西2个地方分中心。这些专业分中心分别代表化工领域的各个主要行业,它们分别依托于本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科研院所,自身也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为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了化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004年3月,依托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了“全国化工中小企业技术协作网” ,将科研单位、企业、投资机构等组织起来,以化工行业内信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协作等为主要服务内容,努力将其建设成为行业内政策、技术、资金、项目等信息的枢纽;沟通网员与政府、企事业单位间的桥梁;化工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技术协作网的建设,截止到目前,已发展网员80多家,已出版《技术协作网网讯》3期,并建成120多人的专家库、400多个项目的项目库、300多个中小企业的企业库,基本搭建了为化工中小企业提供全方面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平台运行1年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是通过平台的运作,中心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锻炼了一支队伍。同时技术协作网已建有的资源,也可为即将建设的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一个很好的一个基础。三年来,中心联系各类专家250多名,并与全国8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为1000多家企业开展过服务工作;成功地转让和推广了近百项科技成果,完成了几十项行业和区域化工科技发展规划以及软科学研究,组织了200多项科技成果鉴定,其中30多项获国家科技奖励。3)轻工行业-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轻工行业的一些企业已经启动了与项目相关的基本建设,相关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服务也已经展开,下表2是与本项目相关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服务。表2与本项目相关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服务序号项目名称合作企业1系统化清洁制革技术福建晋江兴业皮革有限公司2制革综合达标排放技术河南鞋城皮革集团3生物技术在制革生产中的应用浙江义乌皮革有限公司4制革鞣前处理生物技术成都展翔科技有限公司5制革集中区域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管理河北辛集锚营制革工业区6鞣后湿操作高吸收技术四川科嘉皮业有限公司 7脱毛废液和铬鞣废液循环利用技术四川科嘉皮业有限公司8无铬鞣配套皮革加脂剂系列产品的开发德美亭江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柳化工厂9高吸收磷酸酯皮革加脂剂绿色合成技术德美亭江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制革边角料生产高档胶原蛋白山东桓台大桓九皮革集团公司11保毛脱毛及其废液循环使用工艺解放军3513厂12低铬鞣制、高吸收铬鞣剂和废铬液循环使用工艺解放军3513厂、云南瑞彪制革公司13少污染皮革真空湿加工新技术与设备的研究解放军3513厂14清洁化生产黄牛鞋面革山东北方大地牧业集团15山羊蓝湿皮清洁工艺河北辛集城西制革厂16制革清洁化生产及制革污泥堆肥技术徐州鹰球皮革公司17无铬鞣制工艺罗地亚-恒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18制革清洁生产及废水污染防治技术开发安徽金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加本项目轻工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的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现有掌握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人才资源的落实可以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依托单位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创建于1959年,原属轻工业部下设科研机构,是一所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皮革行业唯一国家级科研单位。研究院现有职工15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级高工5人,高工47人,工程师58人。研究院职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108人,占总人数的68%,其中拥有博士学位1人,拥有硕士学位15人,拥有学士学位82人。研究院人员构成中管理人员比例17.7%,技术开发人员比例60.1%,生产人员比例9.6%,销售人员比例12.6%。研究院职工年龄在50岁以上10人,占6%,年龄在40-50岁人员占16%,30-40岁人员占51%,30岁以下人员占27%,已经形成了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人员队伍,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已形成具有开拓创新的研究团队。全国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依托单位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最大的造纸行业国家级专业性研究机构,原隶属于国家轻工业局。99年7月1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成功转制为现代型科技企业,设有基础研究部、工程技术部、行业服务部和三个全国造纸行业中心(国家质量检测中心、全国造纸标准化中心、全国造纸信息中心)。目前现有职工2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6人,中级职称37人,高级职称31人,拥有国内最好的专业科研条件、具有丰富经验的研究开发人员、完善配套的系列实验设施和中试装备、丰富的信息渠道和国内纸厂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业务以研究开发、行业服务为主,面向全国造纸行业和用户,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方式加速科研成果的商品化。40年来,共完成1000多项研究项目,其中130多项分别获国家和部(委)颁布的各种奖励,合作伙伴遍及全国27个省市和美国、加拿大、芬兰、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被国内许多造纸企业视为技术依托单位,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应有贡献,在我国造纸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全国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为依托,同时也与行业协会/学会、大专院校、造纸企业技术中心及国际相关机构长期交流与协作,因此具有极强的行业信息与技术来源,了解和掌握行业需求及技术研究发动态,形成的专业性技术推广应用人才团队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基础保障。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依托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是我国食品和发酵工业唯一国家级专业研发机构,也是我国食品与发酵行业中最重要的支撑平台。研究院技术人才力量雄厚,在岗的135名科技人员中教授级高级技术人员9人,高工57人,博士1人,博士3人,硕士23人,一批专家学者在行业中拥有极高的声誉,有近20人有国外培训和留学的经历 ,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生产企业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委微生物研究所,山东都庆股份公司、山东淄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乐惠公司、天津膜天膜公司、南京绿洲机械厂等研究院所企业联合承担项目。与日本酿造研究所、英国联合利华公司等开展相关的合作研究。形成了一支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转让、推广、服务、认证、标准制定和检测人才队伍。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技术依托,是我国最早从事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研究开发的专业机构,具有乙级工程咨询和一、二类压力容器的设计权,也是我国首批具有进出口权的百家院所之一。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表面活性剂及洗涤剂标准化中心、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和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的科技委员会与表面活性剂专业委员会均设在日化院。全院技术人员105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2人,部级专家2人,享受政府津贴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54人(其中教授级高工8人)。中国日化院历年来一直为日化行业国家攻关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历经“六五”、“七五”、“八五”及“九五”的锻炼,造就了一批有经验的科研人才,有一套完整从事科研、生产、工程开发与设计的机构和体系,每年都完成大量的研究课题,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50多项。本项目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也基本得到了落实,制革行业示范工程将由福建冠兴皮革有限公司在福建石狮市工业区内进行建设,目前已完成资金筹措和征地等工作,工程将严格按照本项目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以便能更好地实施本项目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目的。 4)建材行业-中建材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筑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行业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已同地方建材主管部门以及地方区域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筑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别在江苏、山东、浙江、江西等地建立了建材行业环境工程、节能、耐火材料、水泥专业分中心和江西萍乡分中心;初步建立了以技术为核心、以专家队伍为后盾、以装备为载体、以企业为对象的服务网络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完成建材行业水泥清洁生产标准、玻璃清洁生产标准的起草和征求意见工作,根据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标,建材行业共有9项技术,列入执行示范;同时已初步完成水泥企业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筛选工作;编辑出版了《现代立窑水泥技术进步指南》等专著。通过生命周期转型的建立,(CCA)已初步完成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有一批先进、成熟、适用、可靠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在全国10余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由中国建材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济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八家大学或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973项目“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集中了我国水泥科技界的几乎全部应用基础研究力量,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实现水泥高性能化的若干科学问题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获得多项专利,为解决高性能水泥制备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高性能水泥的产业化规模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下一步工作是将973项目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将进一步提高熟料的质量,有望在水泥强度相同时熟料用量减少15%,或水泥熟料用量相同时水泥强度提高5~10MPa,水泥耐久性指标提高50%;大幅度降低水泥生产过程的环境负荷:石灰石等天然资源消耗降低20%以上,煤等能源消耗减少10%以上,水泥生产综合能耗将降低10%~20%,CO2等废气排放减少15%以上,环境负荷降低20%~30%;另外,973项目在“性能调节型辅助胶凝组分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将这些方法和理论产业化后可以大幅度降低水泥制造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辅助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水泥制备过程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工业废弃物高资源化利用率,使混合材料的本质发生变化。这一项目的研究成功及其后的产业化,将对我国建材工业可持续制造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材工业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已经具有一大批先进的,例如:水泥行业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占总量的比重,积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玻璃行业发展先进的浮法工艺,推广炉窑全保温技术、富氧和全氧燃烧技术,静电除尘技术,降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技术,无污染物排放的熔化技术,节能型微粒钢化生产技术等;建筑陶瓷行业推广辊道窑技术,改善燃烧系统;卫生陶瓷行业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无匣钵烧成工艺;新型建筑材料行业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优质环保节能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重,等。这些技术为中小建材企业实施可持续制造 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设有建材科研机构,开展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紧密结合中小建材企业的实际情况,立竿见影,很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例如南京建通官塘水泥有限公司通过优化窑体结构,改造成球与布料等相关设施,合理设定配套工艺,采用小料球煅烧,有效提高了立窑的单机产量,使水泥综合电耗从75度下降到65度,吨熟料煤耗从150公斤标煤降至120公斤。该立窑新技术在广西自治区得到推广,也为广大中小水泥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了样板。凭借科研开发优势,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建材行业的若干个质检、咨询中心,国家和地方建材行业的专业学会、协会的分会的秘书处挂靠中国建材集团下属的各研究单位,使这些单位成为我国建材行业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的中心。例如,国家建材测试中心,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筑材料工业房建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筑材料工业环境监测中心,建筑材料工业水泥能源利用检测中心,建材工业用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依托这些机构,对全国建材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监测和技术指导,将有助于建材企业可持续制造战略的实施。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中国建材院组建的国际材料技术促进中心于2003年正式成立。该中心隶属于联合国工业开发组织(UNIDO),是其下属的10个国际技术中心之一。该中心凭借UNIDO 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其它国际中心以及我国政府的支持和指导,凭借全球性广泛的技术和市场信息网络的支持,有利于跟踪和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清洁生产技术,提高我国建材工业可持续制造的整体技术水平。(三)与其它相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和分工科技部资助了多项“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的开发研究”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课题,建立了多个有关节能、节材、环保和清洁生产的国家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推动了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的技术研究。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出台了3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推动高能耗、高污染的设备和工艺的快速淘汰;先后出台了2批《国家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和2批《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对企业的清洁生产实施引导。国家环保局主持制定了清洁生产的部分标准,已经有3个行业(石油炼制业、炼焦行业、制革行业(猪轻革))标准出台,另有浮法玻璃行业、钢铁行业、氮肥制造业、水泥行业、烟草加工业、镍选矿业、电镀行业、啤酒行业、造纸制浆行业等正在报批中。生产力促进中心对一些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推广,并具有很好的实施效果。例如,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自90年代来以来,陆续主持参与了多项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的技术与政策项目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技术项目甄选、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机电产品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攻关计划项目《清洁生产技术选择与数据库建立》、国家“九五”攻关计划项目《我国清洁生产政策研究报告》、国家“九五”攻关计划项目《机械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研究报告》、“十五” 期间,原国家经贸委《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机械行业部分)以及目前正在研究的《北京市金属切削加工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标准研究》等。轻工行业与本项目衔接情况:863计划项目《制革工业清洁生产技术》科技部项目《生物工程在制革中的应用及配套工程的研究》科技部项目《制革集中区域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管理》科技部项目《制革生产达标排放技术》科技部项目《多功能生态革的研究与开发》科技部项目《无铬少铬法生产高档山羊服装革》联合国工发组织项目《制革污泥综合利用》陕西省科委项目《关中牛皮少污染、无污染脱毛新工艺的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皮革中六价铬成因》科技部项目《废纸脱墨技术与高效脱墨剂的研究开发》科技部项目《废纸用于垃圾填埋覆盖材料的研究》科技部项目《造纸纤维资源品质研究及数据库的建设》联合国工发组织项目《麦草化学浆氧脱木素技术研究与开发》轻工业部基金项目《造纸AOX防控技术研究》轻工业部基金项目《低污染制浆技术应用推广》轻工业部基金项目《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轻工业部基金项目《造纸工业制浆废液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六五攻关项目《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提取设备的研制与开发》七五攻关项目《石灰法半化学浆废液厌氧发酵的研究》八五攻关项目《小造纸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九五攻关项目《麦草制浆黑液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科技部攻关项目:《重点耗水工业节水减污染清洁生产关键设备的开发》、《重点耗水工业节水减污染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钛白粉厂硫酸亚铁的综合利用技术》、《稀氨水的提浓技术》国家计委攻关项目:《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技术》四、项目总体目标,实施年限,年度计划安排与阶段目标,具体考核指标(1)项目总体目标以行业和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选择有代表性的机械、化工、轻工、建材等行业,围绕以源头控制为核心的节材节能、清洁生产、废物回收利用与再制造等内容,建立与完善可持续制造的技术体系、技术支撑网络、技术服务体系和网络平台,构成面向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服务平台,大力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和整体社会影响。开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联合行动,进行,清洁生产的技术推广、技术方案咨询、生产过程审核、产品评价、管理咨询与认证、标准与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有特色的技术服务,服务企业不少于5000家;开展技术推广,在企业实施技术和项目不少于100项,取得良好的节能节材减污利废的资源环境效益;开展系统的应用示范工程,重点示范工程不少于10家。通过技术服务、应用和示范,引领中小企业走上可持续制造的道路,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服务平台的框架体系如图1、2所示: 社会环境网络平台各行业技术体系产学研技术支持生产力中心技术服务体系信息、评价工具集图1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社会环境(社会需求和社会意识)技术服务平台区域/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建材行业企业轻工行业企业机械行业企业化工行业企业联合行动示范工程推广项目技术服务示范实施方案先进适用技术技术/信息/咨询技术支撑单位技术专家队伍技术资源信息库技术分析评价工具网络服务/协作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服务体系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中小型企业、专业集群 图2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活动框架(1)具体的考核指标1、技术服务平台建设l技术体系研究:面向4个行业收集一批可持续制造的适用技术资源和技术方案,建立技术专家数据库、技术装备和技术源提供商数据库,建立适用技术和技术方案数据库,研究和开发清洁生产的技术评价软件、LCA分析软件,构成技术服务的技术体系。l技术支持体系建设:组织一批相关领域的专家,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支持团队,形成支持可持续制造的研究和技术指导的骨干队伍。l技术服务体系建立:选择6-10家行业示范中心和10-15家区域示范中心,通过组织和培训,完善可持续制造的服务队伍,提升服务能力,以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形成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服务体系。l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网络服务平台,集成技术信息、技术资源、服务资源、分析工具和行业信息,结合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技术服务体系,构成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2、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机械、化工、轻工、建材等工业行业,进行技术体系建立和技术推广服务。开展节能节材和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案咨询、技术与产品评价、企业生产过程审核、管理咨询与认证、标准与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有特色的技术服务,服务企业不少于5000家。 服务企业的行业分配:机械≥1500家、化工≥1000家、轻工≥2000家、建材≥1000家。3、技术推广与应用示范工程l选择一些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技术在企业推广实施技术和项目不少于150项。取得显著的节能、节水、节材或减少排放的技术成果,分别达到节能10%以上,节水20-60%以上、节材10-30%以上、减少排放20-30%以上、利废提高10%以上,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技术应用的行业分配:机械≥35项、化工≥25项、轻工≥50项、建材≥50项。l选择15家以上的典型企业,研究可持续制造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模式,开展全面和系统的可持续制造的应用示范工程,总结经验,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示范工程分配:机械≥5家、化工≥4家、轻工≥4家、建材≥5家。(1)实施年限本项目的实施年限为2006年7月~2009年6月,共3年时间,包括机械、化工、轻工、建材四个行业的可持续制造技术需求分析、技术体系的建设、数据库的建设、网络平台的建设、服务平台支撑系统的建设、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以及可持续制造服务/推广/示范工程建设等。 (1)年度计划安排课题名称研究内容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7-121-67-121-67-121-67-121、制造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建设1)1)可持续制造的技术体系框架建设2)2)可持续制造技术支撑体系建设3)3)网络集成平台及协作平台建设4)4)可持续制造服务平台运行管理5)5)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行动2、机械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1)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与服务能力提升2)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3)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应用4)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示范工程3、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技术体系建设1)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2)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3)化肥工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4)农药工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5)染料工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6)精细化工中间体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4、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技术体系建设1)轻工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与服务能力提升2)制革工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建设3)造纸工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建设4)食品发酵工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建设5)日化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建设46 5、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技术体系建设1)建材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与服务能力提升2)建材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3)建材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应用4)建材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应用示范五、项目的研究内容,课题设置方案及承担单位选择方式(1)课题设置方案研究课题的设置和研究内容的重点在于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并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和示范工程的实施,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的开展。由于可持续制造的实施是专业技术很强的工作,不同行业和技术领域会有不同的节能节材和清洁生产技术、技术方案和实施途径。因此,课题的设置按照专业行业和技术领域进行,重点在生产过程中的节能、节材、节水和减少废水、废气、废料、噪声生成以及废料的回收利用等方面设置课题和选择承担单位。本项目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行业,设置如下4个课题进行建设和实施,项目总负责: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课题名称专题内容牵头单位1.制造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建设1)可持续制造的技术体系框架建设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2)可持续制造技术支撑体系建设3)网络集成平台及协作平台建设4)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建设46 1.1)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行动2.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服务体系平台建设1)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与服务能力提升2)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3)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应用4)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示范工程3.化工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技术体系建设1)化工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与服务能力提升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3)化工行业重点领域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推广4)化工行业重点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示范工程建设4.轻工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技术体系建设1)轻工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与服务能力提升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2)制革工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建设3)造纸工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建设4)食品与发酵工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建设5.建材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技术体系建设1)建材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与服务能力提升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建材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3)建材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应用4)建材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应用示范46 (1)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按课题的设置分别叙述如下:1.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建设(1)可持续制造技术选择与技术体系框架建设l对选定的专业行业,进行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的技术需求的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提出企业技术需求和应用模式。l建立可持续制造技术的处理规范,对先进适用技术资源、标准规范、技术方案、技术特性与适用条件等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重点是整合那些影响大、见效快、费用低的适用技术。技术收集、处理、评价由各行业中心组织专家进行。l建立可持续制造技术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分行业评价体系,进行技术的适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可实施性评价。l各课题建立各自行业的可持续制造的系统的技术体系。(2)可持续制造技术支撑体系建设l研究技术提供商、服务商和应用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提出适用的业务模式,拓展技术来源,推动技术资源的有效流动。l集成社会资源,与产学研结合,各课题组织行业内相关的技术与设备提供单位和专家,建立健全一支可持续制造的技术专家队伍。l完善协同服务机制,通过技术数据库等技术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平台支持,形成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支撑网络。(3)网络集成平台及协作平台建设46 通过集成和共享机制,形成生产力促进中心进行技术协作和服务的工作业务平台和服务平台,成为中小企业进行可持续制造的信息集成平台。l建立可持续制造的技术需求数据库、先进适用技术数据库、技术方案数据库、示范与案例数据库、专家数据库和国家政策、标准与规范数据库等数据库群,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检索和共享方式。l研究可持续制造技术与产品的LCA分析评价规范和方法体系,包括:(1)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2)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3)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基准值和权重分值、(4)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5)指标解释等内容。l研究可持续制造工艺过程与管理的审核程序与审核方法,建立相应的审核评价规范和审核体系。l提供技术动态、技术实施指导、在线评价和分析、信息实时交流、在线咨询与培训等信息与服务功能。(1)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建设l集成可持续制造的技术体系、支撑体系、网络平台、信息与服务、分析评价工具等资源,建设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相关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应用和示范工程提供网络化的技术条件和业务平台,支持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合作和联合行动。l面向中小企业,各课题在各自行业开展有特色的、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为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制造提供技术支撑。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的内容包括:技术方案咨询、技术与产品分析与评价、企业生产过程规范制定与审核、管理咨询与认证、标准与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l46 结合特色区域、特色经济的集群化、专业化特点,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作,各课题按照各自行业的特点,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可持续制造的联合行动,进行特色区域的可持续制造的集群性技术推广和实施。(1)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行动l以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以20多家行业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区域/地方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充分发挥行业/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技术优势,发挥区域/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地方优势和客户关系优势,联合推进清洁生产的技术服务。l组织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通过技术培训和学习,改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构建有效的可持续制造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水平。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主要在各生产力促进中心进行。l探讨生产力促进中心之间的联合模式,建立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可持续制造服务联盟,探讨联盟的有效运行机制,整合服务资源,凝聚服务能力,培育服务品牌,整体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能力。1.机械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技术体系建设(1)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l进行机械行业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污染、能耗严重的热加工(铸造、锻压、热处理、表面保护、焊接)聚集地区的中小企业的现状(包括生产工艺、设备、产值、污染物产生量、能耗、物耗、管理分布)和技术需求,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和综合分析。l进行国内外可持续制造相关技术与工艺的发展现状、企业清洁生产管理方案等技术需求和技术资源46 的收集,并进行技术评价与筛选,建设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需求、技术与技术源、工艺设备、备选方案、应用案例、技术专家、标准规范等数据库,构成服务平台的技术资源共享体系,为技术服务提供技术资源。并重点选择5-10项技术先进适用、经济有效的节能节材、清洁生产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技术推介与示范工程提供技术基础。技术需求数据库:通过对铸造、锻压、电镀、热处理、焊接等领域的生产集中区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研,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以此为基础建设技术需求数据库。技术与技术源数据库: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科技部门、行业学会协会、国内外专利网、知名专家推荐等渠道获取清洁生产技术及技术源信息,建设数据库。标准规范数据库:主要包括国家级法规及指导性文件、地方性清洁生产法规及指导性文件、国外法规及指导性文件、标准及技术要求等内容。备选方案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行业内成熟技术方案、试点企业应用技术方案、专家提出的技术方案、国外清洁生产方案等信息。应用案例数据库:搜集整理国内外铸造、锻压、电镀、热处理、焊接等领域的清洁生产案例,建设应用案例数据库。技术专家数据库:由行业/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推荐铸造、锻压、电镀、热处理、焊接等领域技术专家,建成技术专家数据库。调研要充分发挥专家已有的资料,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清洁生产服务体系建立的需要,制定一套标准的调查表,通过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或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或抽样调查;获取的调研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完成能源和资源特征、各类污染源的综合分析,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同时结合访问、会议等辅助工作形式,力求对机械行业中小企业的资源利用与清洁生产现状及技术需求形成全面而深入的把握。46 l为各生产力促进中心向企业开展示范工程和技术推广、培训及相关服务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实用工具,在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行业针对典型机械产品,开展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指南研究,并出版机械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与装备、国内外机械行业清洁生产方案与案例、机械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相关政策、法规与相关行业标准等技术指南。为总结经验,承上启下,还要在项目中后期进行机械行业清洁生产服务体系运行绩效调查与评价。(1)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服务l研究与实施重点企业节能节材与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案。机械行业与冶金、电力、化工等流程型工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整个工艺流程由多项独立的工艺和工序组成,是典型的离散型工业。同时,机械行业中小企业的清洁生产起点低。这些特点决定了机械行业在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难以应用相同的模式和技术要求,因此,大大增加的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需要研究相对有效、合理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前期的探索,不断加以总结,寻求最优方案与方法用以保障整个项目的成功实施。l开展节能节材与清洁生产的技术信息与动态、技术方案咨询、技术与产品分析与评价、企业生产过程规范制定与审核、管理咨询与认证、标准与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有特色的技术服务,服务企业不少于1500家。46 通过对国内外可持续制造成熟适用技术标准、技术方案、成功案例以及具有潜力最新技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生产实情及技术需求,整合那些影响大、见效快、费用低的适用技术和信息资源,通过组织培训班、现场技术交流与服务等形式开展技术服务;技术资源上网共享,在平台上提供技术动态、技术实施指导、在线评价和分析、信息实时交流以及在线咨询与培训等信息与服务功能。每个生产力促进中心根据自己的信息来源和技术能力开展服务,并结合典型专业集群,通过联合行动,进行技术的咨询和推广服务。(1)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选择铸造、锻压、热处理和表面保护(电镀)、焊接等金属热加工等污染、能耗、物耗问题突出,或有行业或地区代表性的清洁生产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技术推广。重点推广优选的5-10项技术涉及的先进适用技术方案。争取在30家以上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广项目。特别注意区域特色经济和专业化县镇等清洁生产的技术推广和综合实施。l用于铸造生产的新型无毒硬化制芯材料和工艺装备、滚筒冷却落砂机少砂、无砂铸造工艺、型砂再生回用技术、近净成形铸造技术;l用于锻压生产的精锻、精冲等精确塑性成形技术、冷温挤、超塑成型等节能节材技术;l用于热处理生产的无污染硫-碳-氛共渗新工艺、真空热处理设备与技术、精确热处理改性技术;l用于焊接生产的焊接锰尘综合治理回收技术、优质高效精确连接技术、无污染(少污染)焊接工艺、烧结焊剂制造技术;l用于表面保护的优质高效表面改性及涂层技术、无氰电镀、电镀无污染排放与贵金属回收、喷漆室漆雾治理和回收等技术。(2)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示范工程l为企业进行可持续制造方面的企业诊断,协助企业制定经济、有效的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改造方案。l46 选择重点企业5家以上进行系统的清洁生产示范工程,使得这些企业在节能、节水、节材或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达到10-30%以上,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l通过示范企业,总结经验,凝聚优势,为相关企业提供榜样和参考。特别是具有专业集群特点的技术方案,通过实施和改进,形成示范样板,有力地推动可持续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广。1.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与技术体系建设建立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的技术体系,大幅度增强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及相关区域示范中心的服务能力。通过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方案实施,在化肥、农药、染料、涂料、氯碱、钛白、无机盐、化工中间体等化工重点领域,推广若干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服务一批中小化工企业,建立若干示范,改变化工行业污染严重的现状,从整体上推进化工行业可持续制造,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立一支200人以上的专业服务队伍。组织200名行业技术专家、50所高等院校、30个研究院所,建立可持续制造技术支撑系统。采用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诊断等多种服务形式,通过新型催化、高效分离、节水等共性技术专题,以及化肥、农药、染料、氯碱、钛白、无机盐、化工中间体等专题的实施,服务1000家企业,技术实施20个项目,建立4项示范工程。通过项目实施,使技术实施企业耗水平均节约25%或平均节能20%,增效高于20%;总体减少COD排放量1万吨/年,废渣综合利用率提高10%;节水1000万吨/年以上,节能30万吨标煤/年,增加综合经济效益2亿元/年。(1)、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1)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现状调研与技术需求分析46 根据我国化学工业生产现状和环境污染状况,选择化肥、农药、染料、精细化工中间体等4个重点领域,开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现状调研,重点摸清企业分布、企业的结构、生产“三废”的排放情况,进行造成污染状况严重的成因及技术需求分析,完成详细的调研报告。2)评价体系、技术支撑数据库、网络平台等的建设l化工行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技术评价方法的研究与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建立评价标准:清洁生产技术评价标准的制定将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市场需求、行业的平均水平与清洁生产的要求,研究建立化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建立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主要选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包括:指标权重的确定;专家判断相对重要性的几何平均值;建立判断矩阵;矩阵运算;一致性检验,求权重值;计算各评估指标的分值;计算评估体系的总分值;比较分析。l化工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适用技术筛选通过广泛调研和征集,收集一批化工行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技术,根据确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收集来的技术进行筛选,形成《化工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l化工行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网络服务系统建设46 通过对化工行业农药等重点领域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的调研,技术专家信息的收集整理,数据库的软件开发,开展化工行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工艺与设备、产品、方案、案例数据库,清洁生产专家数据库,清洁生产技术源索引库,清洁生产设备供货商数据库等数据库建设;建设能够提供技术动态、技术实施指导、信息实时交流、在线评估和分析、在线咨询与培训等信息与服务功能的网络服务系统。(2)、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1)化工行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服务工作体系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以技术为支撑,按照“利益共享,分险共担”的原则,以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网络化肥、农药、山东石油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北省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部分示范中心,建立化工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工作体系。2)化工行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在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现有专家库的基础上,根据开展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服务的要求,通过推荐、考评等措施,建立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专家库。根据中小化工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需求分析,对我国现有的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实力、科研成果进行调查和研究,经过筛选,建立以科研院所、高校为主体的化工行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3)化工行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服务能力提升a技术培训与术交流:依靠专家,通过对农药等化工行业重点领域中小企业生产流程及收集的先进实用技术的分析,确定相应的清洁生产实施方案,编制培训教材,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交流。46 b技术咨询及技术诊断:根据企业需求,通过网络等通讯手段,专家现场考察、解答等方式,开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技术咨询与技术诊断。c技术推广:根据化工中小企业的生产现状和技术需求,依托专家、科研院所、高校等技术支撑体系,通过网络、报纸、刊物等媒体以及召开会议等方式,开展新型催化、高效分离、生物化工、新型节能、节水等共性技术的推广。d针对不同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充分发挥农药、无机盐、涂料等专业中心和地方示范中心的优势,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精制技术—双甲新工艺、氯乙烯分馏尾气变压吸附技术、DSD酸清洁生产技术、超高效、安全、广谱除草剂氟噻乙草酯清洁生产工艺、无钙焙烧生产红矾钠清洁生产技术、铬渣的资源化技术、钛白粉厂硫酸亚铁的综合利用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实施。e技术评估、认证、审核:在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推广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技术评估体系,取得技术审核资质,开展《审核指南》、《审核规则》等的编写以及审核员的培训等,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化工中小企业开展技术评估、认证和审核。4)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行动的探索与实施以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以5-6多家行业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区域/地方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充分发挥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技术优势,发挥区域/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地方优势和客户关系优势,联合推进清洁生产的技术服务。46 组织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通过技术培训和学习,改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构建有效的可持续制造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水平。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主要在各生产力促进中心进行。探讨生产力促进中心之间的联合模式,建立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可持续制造服务联盟,探讨联盟的有效运行机制,整合服务资源,凝聚服务能力,培育服务品牌,整体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能力。(3)、化肥工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1)化肥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现状调研,技术需求分析;2)化肥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评价,技术数据库的编制、《化肥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目录指南》的编制;4)化肥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服务。5)在生产力中心联盟范围内,联合山东石油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北省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部分示范中和区域中心,征集项目实施。对每个技术服务实施的项目,编制相应的工作报告。6)开展化肥工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示范工程的筛选与建设。结合区域/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部分示范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展示范工程的设计与实施。(4)、农药工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1)农药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现状调研,技术需求分析;46 2)农药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评价,技术数据库的编制、《农药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目录指南》的编制;4)农药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服务。5)在生产力中心联盟范围内,联合山东石油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北省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部分示范中和区域中心,征集项目实施。对每个技术服务实施的项目,编制相应的工作报告。6)开展农药工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示范工程的筛选与建设。结合区域/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部分示范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展示范工程的设计与实施。(5)、染料工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1)染料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现状调研,技术需求分析;2)染料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评价,技术数据库的编制、《染料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目录指南》的编制;4)染料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服务。5)在生产力中心联盟范围内,联合山东石油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北省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部分示范中和区域中心,征集项目实施。对每个技术服务实施的项目,编制相应的工作报告。46 6)开展染料工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示范工程的筛选与建设。结合区域/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部分示范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展示范工程的设计与实施。(6)、精细化工中间体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1)精细化工中间体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现状调研,技术需求分析;2)精细化工中间体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评价,技术数据库的编制、《精细化工中间体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目录指南》的编制;4)精细化工中间体工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服务。5)在生产力中心联盟范围内,联合山东石油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北省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部分示范中和区域中心,征集项目实施。对每个技术服务实施的项目,编制相应的工作报告。6)开展精细化工中间体工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示范工程的筛选与建设。结合区域/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部分示范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展示范工程的设计与实施。1.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技术体系建设46 在轻工行业的制革行业、造纸行业、食品发酵行业和日化行业的中小企业中开展可持续制造的技术需求分析,对技术进行评价对比,建立轻工可持续制造适用的技术体系、建立可持续制造的适用技术数据库、技术专家库、技术方案库、示范与案例数据库和国家政策、标准数据库等,通过技术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平台支持,形成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支撑,为中小企业进行可持续制造提供信息资源与可持续制造技术的服务、推广应用和建立示范工程,推动轻工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战略的进程。本项目包括以下主要研究内容:1)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进行轻工的制革行业、造纸行业、食品发酵行业和日化行业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的技术需求分析,收集各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资料,对技术资料进行评价,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提出轻工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适用技术的详细资料,建立轻工各行业可持续制造适用的技术体系。•清洁生产技术资料的收集通过国内外专业期刊、专业期刊数据库、国内外专利数据库、新闻报道、专业会议和网络等渠道与国内外的各类科研单位、中介机构接触,与各行业知名专家进行座谈交流,与各地方和各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进行联系,全面收集轻工行业各专业的国内外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资料,形成全面、详细的轻工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资料库。•清洁生产技术对比评估标准的建立根据轻工行业各中小企业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需求和相关的清洁生产和环保标准,以及各行业专家的建议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收集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对比评估,并确立技术评估标准,在评估过程中尽量吸收各专业的专家参加评估工作,对已有应用事例的技术应进行实地考察,对尚未应用且比较先进的技术可以组织实验演示,以筛选清洁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便、对原有生产和产品质量影响小的技术。46 •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的建设根据轻工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的对比评估、现有标准规范和未形成标准规范的研究,提出符合轻工行业各类企业需求的适用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制订各类清洁生产标准。2)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以轻工行业的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酵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各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集成社会资源,组织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构建有效的轻工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一支轻工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队伍和清洁生产专家队伍,培育可持续制造服务品牌。通过技术数据库等技术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平台支持,形成轻工行业可持续制造的平台技术支撑网络,包括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源、技术专家、环保化工材料和环保设备提供商等的平台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重点在轻工的制革、造纸、食品发酵和日用化工等领域开展专业化的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为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制造提供技术支撑,为中小企业提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艺技术推广、生产过程规范制定与规范、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指导等的特色技术服务。3)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46 在轻工行业的制革、造纸、食品发酵和日用化工行业中建设5家以上可持续制造技术示范工程,在各示范工程内全部采用各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向其它相关企业提供参观、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现场宣传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促进轻工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进程。向轻工行业的制革、造纸、食品发酵和日用化工行业的企业推广60项以上可持续制造技术,使这些企业能对现有生产技术进行改造,逐渐采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向轻工行业的制革、造纸、食品发酵和日用化工行业的3000家以上企业提供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包括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的咨询、培训、清洁生产规范、技术资料、专家指导、技术服务平台的应用等,改进企业的可持续制造理念,促进轻工企业可持续制造进程。选择40项以上适用的轻工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向企业进行服务、推广和示范,如:废旧材料利用技术、无铬鞣制技术、无硫脱毛技术、水性胶粘剂技术、造纸废液综合利用、多盘式真空过滤机处理纸机白水、玉米酒精糟生产全干燥蛋白饲料和薯类酒精糟厌氧-好氧处理工程技术等。1.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技术体系建设建立建材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推动建材行业中小企业逐步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节能利废、改善环境,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以后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全建材行业的逐步实施提供有用经验,奠定坚实基础。3年内在全国范围完成6家建材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1)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体系建设l建材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选择方法、评价准则、整合集成的研究选择方法与集成整合:46 项目通过对建材行业内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业协会、社团组织、装备企业与应用企业的调查分析,选择先进、实用、成熟、可靠的清洁生产技术,采用专家评估的方式进行选择评估,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整合相关技术,使之配套应用。清洁生产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作为清洁生产审计预评估、过程评估与后评估的基础,研究建立清洁生产潜力评估指标体系。清洁生产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将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市场需求、行业的平均水平与清洁生产的要求。目前已经完成水泥行业、浮法玻璃行业清洁生产的标准起草工作,本项目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研究建立建材行业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l建材行业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研究本研究提出建筑材料对建筑环境负荷影响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将建筑材料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本地化因素、旧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可再生性作为绿色建筑评估的具体评估指标,为建材生产过程环境负荷的降低提供依据。研究建筑材料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评价因素:本研究将国内外对建筑材料环境负荷影响的一些评价因素进行归纳,提出影响环境的只要因素,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消耗。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对环境负荷影响程度研究确定其权重。建筑材料环境负荷影响因素的定量评价指标的研究:提出建材环境负荷指标的确定原则;研究建筑材料对建筑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计算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天然及矿产资源量;计算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量;计算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量;计算本地化选材比率;计算建筑物对旧建筑材料的利用率。46 l水泥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的选择、评价与推广应用高性能水泥制备技术的推广应用:高性能水泥制备技术的需求,包括熟料矿物复合与匹配优化,性能调节型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激活机理,界面结构和耦合机制,低钙复合水泥的复合原理与材料设计,颗粒微细化原理与最佳级配技术。高性能硅酸盐水泥研究重点是大幅提高水泥熟料的胶凝性,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以实现水泥生产和应用的节能、环保、节约资源和高性能化。水泥企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选择、评价及推广应用:以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淤泥和建筑垃圾为原料的水泥生产工艺技术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工艺及利用技术;城市垃圾的利用技术;全面评估水泥工业使用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水泥质量和环境的影响,建立相应的产品标准和技术管理规范。水泥窑节能技术选择、评价及推广应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余热发电技术;新型干法水泥采用低挥发份煤技术;机械化立窑水泥生产线清洁生产技术;挤压联合粉磨工艺技术;开流高细、高产管磨技术;快速沸腾式烘干系统;散装水泥装、运、储、用技术。l玻璃、陶瓷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选择、评价及推广应用玻璃熔窑节能工艺技术;玻璃熔窑环保技术;推广节能隧道窑,用于年产60万~100万件卫生洁具烧成设备,窑炉设备具有温度均匀,温控精度高,温度曲线可调,热效率高、节能、适宜快速烧成;利用地方低质原料(页岩红土)生产施釉墙地砖;废瓷集中处理加工成商品原料,节约天然矿物原料。46 2)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在中小企业与政府机构、科研、教育、金融等之间架起桥梁,通过整合社会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转让和人才培训等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集成全建材行业技术、专家、设备等资源,组织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建立健全一支清洁生产服务和清洁生产专家队伍,培育清洁生产服务品牌,构建有效的建材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服务体系。以建筑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通过加强与建材行业机构的沟通、交流与信息反馈,广泛引入全行业资源,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强强联合,完成“建材工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中心”的建设,内容包括建材先进技术培训、建材科技交流、技术和装备贸易、中国建材权威检测通过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网络建材行业子网的建立,达到企业与行业、企业与技术、企业与专家、行业与行业的信息对接,使企业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相关清洁生产技术、实施要求、实施方法和步骤,也使服务人员能直接通过网络形式与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便于宏观协调和监督管理,对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和示范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最终实现持续清洁生产。本项目的专业团队由建材行业内各专业人才(水泥、新型建材、玻璃、陶瓷、耐火材料、水泥制品、非金属制品)、计算机网络人员、清洁生产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组成,同时根据项目的进展,必要时聘用其他专业人员进入现场技术服务队伍,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3)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l建材行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现状调研,技术需求分析;l46 建材行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评价,技术数据库的编制、《建材行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目录指南》的编制;l建材行业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服务。l在生产力中心联盟范围内,示范中和区域中心,征集项目实施。对每个技术服务实施的项目,编制相应的工作报告完成50家建材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术项目推广应用工作(其中,水泥企业35家,新型建材10家,水泥制品、玻璃、陶瓷、耐火材料企业等5家);完成向1000家建材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和咨询、培训服务。(1)承担单位选择方式承担单位由项目牵头单位和各课题牵头单位进行组织,选择基础好、有能力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示范中心为核心、组织众多生产力促进中心参与的服务体系和团队,共同开展服务活动、技术推广和示范工程,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整体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承担单位的选择原则:1)承担单位优先选择有专业技术依托的行业/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完成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并形成技术服务的技术基础和技术服务队伍;2)优先选择有区域优势和地方政府依托和良好企业合作背景的区域/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完成服务队伍的建立和企业实施的组织。3)重点选择业绩考核良好、服务能力强的示范中心和重点中心、有地方政府支持协助的中心,便于业务的开展。46 通过服务平台的桥梁作用和信息、技术的集成作用,通过行业和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技术协作和服务合作,实现可持续制造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建议的项目课题总负责是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议的各课题的牵头单位和承担单位是:序号课题名称牵头单位承担单位备注1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1)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3)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机械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服务平台建设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1)沈阳中铸生产力促进中心2)咸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3)烟台生产力促进中心4)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5)郑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6)锻压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7)武汉材保电镀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3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服务平台建设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1)山东石油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2)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3)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4)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5)河北省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41)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心2)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46 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服务平台建设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1)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5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服务平台建设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1)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2)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3)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4)盐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5)安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六、项目涉及的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公益技术分析,技术难点和创新点,技术路线(1)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公益技术分析机械、化工、轻工和建材行业的可持续制造技术涉及面广,各行业有自己的不同特点。但本项目以技术的推广与服务为主要任务,共性与关键技术主要是:1、各行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甄别和评价选择对各行业重点领域的可持续制造技术(节能、节水、降耗、减污等)的先进性、适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可实施性,建立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操作规范等一套较为完善的全生命周期评价(LCA)体系,开发基于WEB的相应软件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可靠的技术评价信息和评价工具,以供其在对可持续制造技术进行选择和决策时参考。2、共享协作平台的建立和运行46 通过集成和共享机制,为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可持续制造工作及联合行动提供业务平台和协作平台。建立具有通知公告、网络会议、项目管理、文档交流、信息共享等功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作系统,实现即时通讯、信息共享和交流,辅助各协作中心有效开展可持续制造联合行动。采用按角色划分组织结构的用户管理系统,每个参与协作的行业/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根据自己的功能权限和业务流程的配置管理可持续制造业务。1、联合行动的组织模式和实施策略探索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行动的组织模式和实施策略,指导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和示范工程的联合行动,从而推动可持续制造技术的实施,带动一批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可持续制造技术。结合特色区域、特色经济的集群化、专业化特点,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作,组建区域产业集群可持续制造合作联盟,进行特色区域的可持续制造的集群性技术推广和实施。(2)项目的技术难点和创新点1、创新点1)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我国的主要技术服务体系,担负着新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技术培训、检测认证、咨询服务等技术服务工作,是不可替代的有生力量。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快速发展,已遍布全国各地、各个行业。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进行可持续制造在全国中小企业进行实施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2)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技术核心、以区域/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服务主体、以服务平台为业务平台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协同在我国还是第一次。46 1)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导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的技术资源整合和技术实施服务。特别是在特色区域和专业化集群进行可持续制造推广,具有创新性。2、技术难点1)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的调研与分析。2)技术资源的评价和整合:可持续制造需要经济适用的技术和装备的支持。3)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体制的探索: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业务平台,对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4)行业与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协同组织模式和业务模式:以往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都是独立进行技术服务,第一次的大范围合作需要有良好的协同模式和利益机制。5)示范工程的实施:系统全面的企业可持续制造示范,不仅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还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通过经验总结和技术方案和实施模式的探索,对进一步的社会推广具有历史意义。(1)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为了建设完善的服务平台并进行良好的技术服务而制定。因此,首先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制造的技术资源和支撑环境,建立技术服务的队伍和服务的能力,再进行广泛的技术服务,并建立示范企业。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46 网络平台建设技术资源整合企业技术服务技术支撑整合建设技术需求调研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提升服务队伍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示范工程协同共享协同企业技术应用七、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和预期分析本项目是技术服务类项目,以现有的成熟技术及其技术转化和实施,不进行纯粹的技术研究。因此,本项目不会有发明等专利。但在技术转移中,我们会总结经验,在先进适用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和应用。可持续制造的标准规范较少,只在生产工艺方面指定了少量限制性标准,但多数生产过程有自己的行业技术目标和技术先进性公认的技术指标。本课题会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建立技术考核的规范和技术指标体系。八、项目总投资预算,资金筹措方案,配套资金落实措施项目总投资为46 万元,用于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技术资源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并进行技术服务和示范工程的实施。除了科技部的经费投入外,区域/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将争取得到地方科技投入的支持,并对中小企业进行多方位的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引导企业投入资金开展可持续制造的技术应用和示范工程。经费的使用,1/4用于技术资源和平台建设、1/4用于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1/2用于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和示范工程的实施费用。序号研究内容经费预算(万元)备注1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及能力提升地方匹配万2机械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地方匹配万企业匹配万3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地方匹配万企业匹配万4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地方匹配万企业匹配万5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体系地方匹配万企业匹配万合计万元匹配金额:万元九、项目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技术的竞争分析,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前景46 中小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跟踪服务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将提升一大批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其能源利用率,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取得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项目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本项目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原材料浪费,降低污水处理费用,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率。轻工行业以皮革的生产为例,由于在铬鞣和染色加脂填充工序实现了高吸收,可以减少铬鞣剂、染料、加脂剂和填充材料的用量,节省的材料用量完全可以抵消使用环保型助剂所增加的成本,因而仅考虑这一点就不会增加清洁制革工艺的成本。清洁制革技术可以大幅度制革污水的污染物总量,对于一个年产15万张牛皮的工厂而言,仅污水治理运行成本这一项就可以从原来的约4000元/天降低到约2000元/天,仅这一项就可以为企业每年节省约72万元。由于实行节水型清洁生产技术和废水回用技术,可以节约40%以上的用水量,对于一个年产15万张牛皮的工厂而言,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省约18万元。由于回收毛和废水中的蛋白质,又将废弃物资源化,将固体废弃物生产成食用胶原蛋白和肥料,将污泥生产生物肥料。粗略估计一个年产15万张牛皮的工厂每年可以产生利润120万元。根据以上统计,如果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一个年产15万张牛皮的工厂每年可以增加约210万元的利润。假如本项目服务的制革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制革可以产生1多亿元以上的额外利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46 项目完成后国内中小造纸企业能在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的实施方面得到明显的改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水耗、资源消耗将显著下降,增强企业生存能力和产品的竞争能力,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企业逐渐由环境污染企业转变为环境友好型企业。全国造纸工业废水COD的排放总量预计下降20%,相当于每年减少COD排放量达30万吨。每年造纸工业用水量、废水排放量预计减少20%,相当于每年减少取水用量10亿吨,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9亿吨。预计单位产品平均能耗降低30%,相当于每年节约1000万吨标煤。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将有相当部分得到重新利用,即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成为了下一个产业链条的原料或辅料,创造了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预计本项目服务的造纸企业每年可产生4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再加上本项目的食品发酵行业和日化行业服务服务企业所产生的利润,轻工行业通过本项目的技术服务平台采用了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预计可以产生1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以水泥行业为例,按2003年中小水泥企业消耗5000万吨标准煤计算,如煤耗降低10%,则全国1/10的中小水泥企业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50万吨,节约资金1.5亿多元;按2003年中小水泥企业耗电600亿千瓦小时计算,如节电10%,则1/10企业每年可节电6亿千瓦小时,一年即可增加利润3亿元。可节约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大量减少废弃物,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如果废弃物利用率提高10%,则每年可多消耗工业废弃物1亿吨。46 以热处理领域为例,热处理是机械行业的耗能大户,耗电量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同耗电量下的产值差距达五倍以上。目前,全国有近万台热效率低的通用设备,炉衬蓄热量大,散热严重,设备负荷率和利用率很低,能源浪费现象严重。所以,这个领域的节能潜力很大。通过改造热处理旧设备,提高热效率,可节电15%~20%。通过推广应用氮基气氛热处理炉、真空热处理炉、高、中频感应加热炉、少无氧化热处理炉等先进节能炉型,可节约大量能源。再以铸造领域为例,一个年产1万吨铸铁件的铸造厂在采用清洁的双联短流程熔炼工艺后,相对于传统冲天炉熔炼工艺一年可降能耗550多万千瓦时,节约各种成本390多万元。在电镀领域,我国每年排放的电镀废水超过4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94%左右。如果推行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技术,将会减少废水排放量50%左右,全国1年可减少电镀废水排放量2亿吨左右,以最低处理成本1元/吨计算,1年可以节约处理费2亿元。2.社会效益跨越式地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能力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我国的主要技术服务体系,十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具有一定规模。近年来积极开展工作,不少已成为本行业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中心,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促进了中小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中小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跟踪服务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将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本行业信息(技术、产品、企业等)收集、存储、服务中心,提升一大批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品牌和能力建设,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这些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对46 行业内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政府制定各种政策和各种行业标准提供依据;整合行业内的各种资源,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相关的服务;以系统平台为企业进行各种广告宣传;实现远程教育、培训、诊断甚至全过程或部分实现生产控制;进一步实现网络交易等。因而将对促进各行业实施可持续制造发展战略起到长远的作用。具体如下:(1)收集各种行业信息进行处理,为政府或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性的指导意见;(2)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3)组织企业结合该系统进行相关的商业运作(包括策划、会议、广告、技术产品中介等);(4)帮助企业解决实质性的管理、生产和产品销售等问题;(5)通过系统平台完成各类人才资源的合理交流和服务;(6)通过系统平台增进或加强对外交流和贸易合作;(7)通过各种交流和互动,进行其它类型的合作(包括申请立项、共同制订标准、认证咨询、可行性研究、产品市场调查、政策性评估等等)。但由于多数生产力促进中心刚刚组建,其技术资源、技术团队和技术服务能力还比较差,一些服务机制还没有理顺,需要得到政府的更多扶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组织资源、锻炼能力和扩大队伍和服务范围,从而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和进步,跨越式地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能力。3.环境效益46 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运行可以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的实施,可以改变传统工业“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模式,减少水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大幅度减少向环境排放的废气、废液和废渣的量,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和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因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实施持续制造技术之后,每年可少排放数千万吨CO2、SO2、NOX等有害气体、污水和有害固体废气物。对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影响。(1)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技术的竞争力分析国内外虽然已经开始设立类似的清洁生产中心和清洁生产推广网站和媒体,但由于未能形成完善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没有完整的网络服务平台、技术支撑和专家服务体系、也没有进行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本项目在进行清洁生产技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清洁生产技术评估标准,收集清洁生产技术,形成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并建设各类技术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支撑系统,组建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构建有效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服务体系,这些工作的开展能够大力推进轻工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实施,因而与现有的其它同类服务平台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竞争力。(2)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前景项目在实施的三年内建立完整的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将针对25家以上的企业开展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46 技术示范工程,向155家以上企业推广实施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技术项目、向6500家以上企业提供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技术服务。十、项目的管理机制(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企业参与程度、产学研联合机制(重点阐述产学研联合模式、具体参与的企业及企业参与方式和投入方式),项目、人才、基地统筹计划,其它必要的支撑和配套条件落实情况。)(1)组织管理与实施(1)建立技术推广组织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较强技术服务能力的专业和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核心组织成员,以机械行业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服务与推广应用为核心开展清洁生产联合行动,集成优势资源,有效开展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的交流、推广活动与示范工程。由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在专业布局上主要机械、化工、轻工、建材行业的分布,在区域布局方面主要考虑,西北、西南、华北、华南、华东、华中、东北及企业集群覆盖的因素等特点。初步考虑联合15-25家领域/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区域/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组成组织管理技术推广机构,开展可持续制造的技术服务和应用示范工作。46 首批进入的15-25家领域/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工作的核心成员,有统一的组织管理,共同承担项目任务,共同探索与实践可持续制造技术更大范围推广机制。各核心成员负责定期调研整理本地区或者本领域的可持续制造的政策环境、技术源、企业现状等信息,并提交给项目组织单位备案。由项目组织管理单位统一部署,各核心成员共同开展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与推广应用工作。以15-25家领域/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的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在充分考虑技术专业分布、区域分布、产业集群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纳入更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成员,逐步扩大各行业可持续制造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面。(2)建立可持续制造技术专家组分别建立按四各行业分别建立个行业领域的技术专家组。选择在本专业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及深厚的专业背景的专家作为专家组成员。技术专家人员的聘用将充分考虑行业、专业、地域、年龄、特长等均衡聘用的原则。项目实施初期拟订每个分专业聘用技术专家在30人左右,约150人左右,技术专家采用统一部署、管理,分散式实施工作的原则开展工作,采用统一的工作平台。分专业专家组承担本专业可持续制造的技术评审、技术咨询、推广示范企业的遴选、推广示范效果的评估、技术研发项目的评估等工作。主要负责技术推广工作的技术把关。以机械行业为例,技术推广组织结构图如下: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核心成员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永康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烟台生产力促进中心咸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郑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沈阳中铸生产力促进中心清洁生产技术推广专家组:如机械行业表面专业组焊接专业组热处理专业组铸造专业组锻压专业组推广管理层推广专家层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管理办公室电镀表面咨询专家团20人焊接专业咨询专家团20人热处理专业咨询专家团20人铸造专业咨询专家团20人锻压专业咨询专家团20人各地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实施企业“百--千--万”家46 (3)技术资源的组织通过调研或科研单位、院校所提出的可持续制造的技术资源,提交到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单位汇总,项目组组织相关专家对技术进行考察和评审。项目组织单位依据专家评审结果,将作为技术方案备选项目进入推广项目数据库。(1)企业参与程度、产学研联合机制目在实施过程中将带动机械、化工、建材、轻工四各行业的近二十多个领域,不少于6500家企业得到项目开展的信息服务;近155家企业,在实施可持续制造新技术过程中,得到专家指导;近25家企业,在项目的推动下,指定为示范企业,全面开展可持续制造技术的推广。并吸引企业投资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546 亿元以上,更加广泛的带动相关行业企业形成,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的社会氛围。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着重强调,建立产学研究相合的机制,以中机生产促进中心为核心,以二十余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组织单位,以四个行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技术依托单位,以广大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并组织各地方生产力中心共同进行机械、化工、轻工、建材四行业的中小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服务/推广/示范工程的建设。(1)项目、人才、基地统筹计划项目将全面统筹规划人才与基地的资源配置,充分考虑行业,地域分布、区域经济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全面分布机械、化工、轻工、建材四个行业在全国分布的情况,以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在全国分别建立二十余个项目工作指导办公设置,每个联络点都设置专职的工作人员5人,由指定的一个名中心副主任负责。(2)其他支撑与配套条件情况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庞大技术服务队伍,生产力促进中心具有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健全的服务网络和服务经验,这些都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利条件。46 尚缺乏系统的可持续制造方面的适用技术体系,缺少生产力促进中心之间的协同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需要强化和完善专业化的可持续制造方面的技术能力和专家队伍。这些正是本项目需要进行建设的主要内容。十一、项目的风险(一)市场风险分析工业革命后的世界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实践证明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将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是所有企业最佳的选择,因而开发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服务平台是市场的需要,本项目的市场风险很低。尽管可能还存在部分的地方保护主义和环保意识落后的情况,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和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定能进一步降低本项目的市场风险。(二)技术风险根据近十年来,中外清洁生产合作项目的实践,实施清洁生产,除了社会效益外,企业是最终受益者。通过清洁审核,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宜企业的清洁生产/污染预防方案,使得企业发现了大量的清洁生产机会,从产品改进、原材料替代、工艺技术改革、设备更新改造、生产管理改善和废物的现场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改进,使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排污费用,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树立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以世行项目(B4子项目)为例,29家试点企业,通过实施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无费、低费方案411个,在690个方案中约占59.6%,年经济效益达290万元,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20-50%。46 对于机械加工(特别是热加工)行业的中小企业而言,几乎没有高新技术企业,利润空间不是很大,因此,当没有地方配套资金时,可实施清洁生产无费、低费方案;当地方配套资金充足或企业积极性高时,可实行中、高费方案,以大幅度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的成效。(一)管理风险本项目的性质是一个目标明确的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其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多方因素,如:企业管理层与职工思想意识是否到位、组织管理是否协调、技术是否适用、信息渠道是否通畅、投入资金有无保障、政策法规是否健全等等。这些因素仅靠行业和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力以赴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取决于技术的成熟性和政府的推进。目前,国内的大环境是国家2003年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各重点污染行业纷纷制定本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要求》或《清洁生产标准》,截止目前已经有3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发布,30多个大小行业的报批稿出炉,并有加速发布之势。地方政府纷纷制定本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布局,例如:北京正着手制定医药、饮料、机械三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用以作为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的准入门槛。原有的10大清洁生产城市更是在公众意识的宣传教育方面走在了前面。应该说第一个因素的发展态势是很有利的,社会环境良好。因此,项目的风险不大,但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的运行机制是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应引起足够重视。十二、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无46 十三、有关附件:1.相关科研成果的证明材料;无2.项目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查新报告,知识产权分析报告;无3.项目其它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无4.中试或产业化项目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无5.与项目相关的其它证明材料或文件等。无46 课题分解表序号课题编号课题名称起止年限课题牵头单位经费分配(万元)120060101制造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建设2006.7~2009.8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220060102机械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2006.7~2009.8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320060103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2006.7~2009.8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420060104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2006.7~2009.8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520060105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可持续制造技术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2006.7~2009.8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组织单位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人员名单序号姓名年龄职称职务专业单位1强毅49研究员主任机械工程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2邱城42研究员副主任管理工程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3刘红旗48研究员所长机械工程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4胡迁林42教授级高工主任精细化工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5田美41高工常务副主任皮革工程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46 6顾惠元54高工副主任水泥、管理建材生产力中心7黄雪42研究员副主任标准化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8潘凤湖41研究员部长管理工程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9张红48研究员自动化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10顾坚41高工室主任计算机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11李艳波26工程师机械工程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12李晶莹25工程师机电一体化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13隋同波40教授副院长硅酸盐中国建材研究总院14赵慰慈38高工部长水泥建材生产力中心15王洪琳48高工部长新材建材生产力中心16林琰41高工部长自动化建材生产力中心17张绍周62教授硅酸盐建材生产力中心18贾继章48高工副主任皮革工程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19丁志文33高工副处长皮革工程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20高忠柏42教授级高工副处长皮革工程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21曹春昱40教授级高工副主任造纸工程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2孙波36高工副主任造纸工程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3王洁39教授级高工副主任发酵工程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4万宁38高工工业发酵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5王万绪47教授级高工主任化学工程国家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6杨秀全46教授级高工处长化学工程国家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7李文军32工程师项目主管应用化学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8王秀江31工程师项目主管高分子材料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9张铭28工程师项目主管高分子材料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46 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评审(评估)意见项目可行性论证主要从项目的技术、经济、管理等各个层次,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先进性等进行评价,评审(评估)意见应包括:1.对项目目标的评价(项目目标与国家需求、《纲要》相关领域优先主题的关联度);2.对课题分解方案的评价(项目的完整性、目标的集中性、任务与目标的关联度,课题任务的取舍与补充、任务分解及阶段目标,课题任务分工与课题承担单位的确定);3.对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的评价(技术关键点与创新性,技术路线的合理性);4.现有基础与条件评价(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人员队伍与技术支撑);5.项目运行与管理机制的评价(管理措施与保障机制、企业参与度、产学研联合机制、人才队伍、技术力量);6.项目、人才、基地统筹;7.对项目经费预算的评价;8.对项目预期效果分析的评价(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成果推广措施);9.预期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获取;10.风险分析的评价。论证专家组负责人(签字)或科技中介机构(盖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46 评审(评估)专家名单序号姓名年龄单位职务职称专业签字各专家个人书面评审意见46 项目组织单位意见1.对专家修改意见及专家评审的意见;2.对专家评审意见中提出的需进一步研究和落实的说明和计划安排;3.其他说明。项目组织单位负责人(签章)年月日46 科技部项目主管司意见:(签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