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4.50 KB
  • 2022-04-22 11:28:47 发布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二)建设单位名称: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法定代表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庆隆中路100号(三)学院举办方广州市人民政府(四)建设单位概况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0年6月由广州铁路运输职工大学、广州铁路机械学校、广州铁路成人中专学校合并组建,2005年8月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正式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是广东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广铁集团75%的机车司机与铁道供电技术骨干,武广高铁、广州地铁50%的高速动车组司机均由学院培养。学院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和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有6大专业群,现有全日制高职学生7060人。建有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车辆驾驶、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等16个校内实训基地(含95个校内实训室),教学设备仪器达8185万元。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广州市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中心4个,广州市示范性专业9个,市级以上精品课程13门,国家、省、市级教学成果奖13项。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省级各类技能竞赛奖57项。 学院是广东省唯一具有43个铁路特有工种鉴定权,设有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点的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广州市春运先进单位、广州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广州市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广州春运及抗灾救灾先进集体,广东省春运服务唯一定点高等职业院校。(五)项目投资概况申请中央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2000万元,市财政重点支持专项建设资金69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500万元和学院自筹资金500万元,项目总投入共9900万元。(六)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5.《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年)》(粤府〔2007〕11号)6.《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粤教高〔2007〕102号)7.《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8.《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 9.《中国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10.《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穗府〔2007〕33号)11.《2020年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12.《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1.珠三角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以广州为中心,连通珠三角9个城市和港澳地区“一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进入高峰期。2008年7月,广东省政府拟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同城化规划初步方案构想》提出“以广州为中心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三环八射’的轨道交通网络构架,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线路20条,线路总长度接近2000公里,基本覆盖所有县级以上城市,比原规模增加了2.5倍,以广州为中心,1小时内9个城市可以互相通达。”2010年亚运会前,广州地铁运营里程将达221.6公里,2020年达到666.8公里;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城市正在抓紧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到2020年全省规划新建地铁线路1094公里。同时,珠三角地区确定2020年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网1593公里的规划。按城轨交通企业现行定员标准测算,未来10年,广州及珠三角地铁、城际轨道行业年均需要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10000人以上。2.以广州为中心的高速铁路发展前景广阔 2009年底,时速350公里/小时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000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中国正飞速进入高铁时代。以广州为中心的泛珠三角高速铁路建设已进入高潮,广深港、厦深线等高速铁路陆续开工,到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内新建铁路7596公里,其中广东省境内新增1866公里,年均需要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近3000人。3.轨道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珠三角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由铁道部与中国南车集团、广州交通投资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和谐型”大功率机车广州检修基地计划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该基地具备年新造200台、大修700台“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的生产能力,年直接产值约120亿元,完善产业链配套后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为以数控技术(大功率机车制造方向)为重点的先进制造类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院是广东省唯一一所具有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在为广州、深圳、香港及珠三角地区培养轨道交通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对促进广东省经济尤其是珠三角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的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广东、广州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 广东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75所,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广东省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广东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亟需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智力支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广州市的高职教育得到快速提升,但相对于整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战略定位,广州市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仍然偏少。近年来,学院办学立足广州,面向珠三角,辐射华南和港澳,服务轨道交通行业与广州地区中小企业,坚持特色取胜、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的办学思路,实现了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提升,发展速度和发展后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市场人才需求旺盛,学院专业设置紧贴轨道交通产业链,与我省的轨道交通及其辐射的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业人才需求高度对接。因此,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有利于广东、广州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能为广东创建教育强省、广州创建教育强市做出更大贡献。(三)增强学院办学综合实力的内在需要学院已有35年举办职业教育的历史。学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特点,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联动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行业特色鲜明,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全面协调发展,探索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办学路子。 在“十一五”期间,学院通过多形式、多模式、多渠道办学,为适应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不断拓展办学内涵,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抓手,带动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提高;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形成政、校、企联动的长效合作机制,探索“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管理机制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实现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成为培养轨道交通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和中国高职教育综合改革的试验点。今年,教育部、财政部推进的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是学院圆满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契机,必将为学院进一步创新办学思路、增强办学实力和提升办学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一)建设目标定位明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1.指导思想清晰,办学定位准确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等文件精神,深刻解读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丰富内涵,提出“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辐射华南与港澳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以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以合作发展为主线,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政府在资金与政策方面的支持为保障,突出重点、系统推进、整合资源、保障投入,校企共同实施国家骨干院校各项建设任务,建立校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形成政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环境,合力培养品德高尚、技能精湛、创新奋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整体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此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院培育轨道交通类及相关行业人才的独特优势,紧贴广东省、广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依托珠三角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先进制造业大发展趋势和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状,探索政、校、企多方联动,校企一体发展中国轨道交通特色高职教育的新路子,为珠三角一体化建设和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2.总体目标明确,具体目标切实可行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探索建立董事会管理体制,校企共建机车司机学院、铁道电气化学院、现代运输学院、机械与电子学院等4个合作学院;优化专业结构,着力发展轨道交通与先进制造类专业,重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4个重点专业与专业群,建成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组建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发展平台,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含高速动车)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珠三角现代运输与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广东省大功率机车制造与检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面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成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广州地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中心,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把学院建成轨道交通特色鲜明、行业领先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整个建设项目包含8大项目,即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和4个非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各个项目的建设目标紧扣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要求,脉络清晰、任务具体、可操作性强。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为:(1)改革办学体制机制,形成政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 按照董事会管理机制,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数控技术(大功率机车制造方向)等4个重点建设专业群,校企合作建成机车司机学院、铁道电气化学院、现代运输学院、机械与电子学院等4个合作学院,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带动其他专业与企业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采取理事会制建好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成为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的平台,集团内合作企业达120家(目前已有92家行业企业签署加盟意向书);撬动政府对学院的支持,建立支撑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学院的新模式。(2)互派共育“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明显增强学院基础能力。在岗专业教师未具备双师素质的,每年安排30%到企业锻炼实践,将教师服务企业工作量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并占总工作量的30%,新进专业教师都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300人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一个100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库,从行业企业引进26名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各专业都有专业双带头人(学校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30个教师工作室,形成教师主动服务企业的运行机制,建立专兼职教师从引入、准入到考核的系列评价体系。另外,校企合作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或生产车间18个,合作共建省级以上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建成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2个。新建“厂校一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个。(3)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是建强“三个基地”(即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含高速动车)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珠三角现代运输与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广东省大功率机车制造与检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建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4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辐射带动群内10个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按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成7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18门网络课程。二是建好“三个中心”(即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广州地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中心), 多形式为区域内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共100项,完成培训与鉴定40000人次。三是建优“三个平台(即志愿服务平台、对口支援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大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达2.42万人次以上,新开辟16个志愿服务新基地,在海南、新疆地区新增2所高职院校开展对口交流与合作,与国外2所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招收60名以上境外人员来校学习或进修,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解决广州春运难题、创建海南“国际旅游岛”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做出突出贡献。(二)建设方案设计合理学院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精神,结合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在分析学院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制订的建设方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各项目建设要点如下。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 以培养轨道交通车辆、高速动车组、电力机车驾驶与检修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主动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轨道交通大发展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依托机车司机学院与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加强与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轨道交通企业的合作,完善“校企联动、双元培养”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列车驾驶和检修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重构课程体系,以培养列车司机和检修技师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专业课程,以驾驶与检修任务为驱动组织课程教学,校企一体优化“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功能互补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善企业参与的评价与考核体系,为企业“量身定做”轨道交通车辆驾驶、检修及制造方面的专门人才。建成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车辆与高速动车组驾驶、检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车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广东省轨道交通车辆职教资源共享中心,把专业建成引领同类专业发展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三年建设,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实现90%以上学生进入订单班学习,到订单企业对口工作,毕业生的企业评价满意率90%以上,优秀率在30%以上;建成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7门网络课程,出版3部工学结合教材,建成完善的专业网站与课程教学网站1个;建成一支拥有3名专业带头人和6名骨干教师,22名企业兼职教师,总人数达42人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90%以上,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建设5个由专业群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命名的教师工作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与群内专业形成专业集群优势,每年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500名以上司机和检修专门人才;建成轨道交通技术研究所,每年完成6项以上技术开发服务项目;建成轨道交通车辆及高速动车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铁路、地铁和城际轨道企业提供超过2000人次的员工培训服务;建成轨道交通车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的窗口,与香港地铁、英国APEX2000等境外公司进行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2)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 以培养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依托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优势,紧抓《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本专业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急迫需求,依托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铁道电气化学院,与广铁集团、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等企业合作,推进“项目导向、能力递进”订单培养模式改革,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双师型”教学团队、高速电气化铁路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构筑高速电气化铁路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技术服务基地和师资培训点,建成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打造引领国内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辐射带动专业群发展。通过三年建设,深化与广州供电段等大型企业合作,校企共建10个示范性“教学工区”,可满足本专业200名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新聘任培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1人作为专业带头人,建立2个教师工作室,与广州地铁及广铁集团共同培养6名(其中1名企业人员)专业骨干教师;建立2个专任教师挂职顶岗实习基地,有计划送6~8名教师到企业学习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建立一支40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库,每年至少18位兼职教师到校任教,承担50%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按项目导向理念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门、网络课程8门、教材5部,校企共建共享式学习型专业网站1个;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带动专业群3年完成员工培训共7600人次、技术服务20项,对口支援阳江、罗定、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等不少于6次;接收10名境外学生到校学习,选送部分优秀学生到香港地铁和国外铁路工作,可为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企业每年输送400多名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全国电气化铁道技术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做出示范。(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以培养面向轨道交通(含高速铁路)运输生产一线,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服务技能的轨道交通运输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依托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主,校企合作共建的现代运输学院,遵循“工学结合,强化技能,注重素质,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向;以培养站务类岗位职业技能为重点,全面实施校企共育的教学改革;以校企共建为途径,做优师资和实训基地等专业办学基础条件;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的优势带动专业群发展,形成运输服务专业群优势,建成珠三角地区现代运输与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成为轨道交通类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三年建设,建设优质核心课程5门,网络课程8门,校企合作开发出版教材3本,校本教材4本;在现有1名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再选拔1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聘请1名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数达到6人,建成总人数达45人,能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兼(“教师”与“师傅”)结合的市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负责人分行车、客运方向成立2个教师工作室,培养省市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2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90%以上,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常聘人数23人,兼职教师库40人左右,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保持在1:1以上,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程50%以上学时任务;拓展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轨道交通运营综合实训基地的功能,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室5个,新增校外实习基地6个,使专业实训场所系统化,满足600名专业(群)学生核心能力操练以及企业岗位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比武需求,实现毕业生双证获取率100%;依托现代运输学院成立轨道交通运营研究所,以教师工作室为载体,主持或参与10项技术应用服务项目,推广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新技术应用,专业群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人数2600人次/年;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招收不少于20名的境外学生来校学习或进修。(4)数控技术(大功率机车制造方向)专业: 以面向先进制造业领域,培养熟练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熟练操作和维护数控加工设备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的机械与电子学院及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主动适应“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机车零件数控加工的需要,联合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广州铁道车辆厂等合作企业,校企一体以“产学对接、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共拓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轨道装备制造业发展培养“素质高、技能高、薪酬高”的“懂工艺、会编程、能操机”数控技术(大功率机车制造方向)专门人才;强化“广州铁道车辆厂数控班”与“大功率机车数控班”定向培养能力,深化校企“教师顶岗互派、科技成果共育”合作层次,以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为载体,将专业建成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三年建设,建成3门优质核心课程,5门网络课程,与企业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3本,校企合作开发课程6门;教师总数达到32人,专任教师16人,专兼教师比1:1,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90%以上;专任教师带项目分年度下企业,每年6个月,至少完成1项技术服务;兼职教师16人,其中企业一线工程师8人,能工巧匠8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由目前的30%上升至50%;完成30项“四技”服务,建设期内完成约2700人次的数控加工、数控装调对外培训工作;新增大功率机车总装培训、大功率机车三维造型、大功率机车机械检修等3项培训项目;建立2个教师工作室,各工作室每年服务企业2次以上,获取专利1项以上,技术研发项目不少于1项。2.非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项目:在政府的支持下,改变学校独立办学的体制,主动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粤宝丽企业集团等具有良好合作育人基础的行业企业,组建轨道交通职教集团,校企共建机车司机学院、铁道电气化学院、现代运输学院、机械与电子学院等4个合作学院,联合实行董事会管理机制,建成管理、驱动和保障三个合作机制,实现“1+N”(即学校与N个企业)的多主体合作办学模式,以提高人才质量、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在企业获利中求学院发展的紧密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通过三年建设,职教集团内企业达到120家,4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引进知名企业达20家,建立26个专业标准;举办校企合作论坛3次、开展50项专项研究、引入30项工作项目;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班人数达到毕业生75%以上,学生100%获1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兼职教师库总人数达到1000人,专业课程50%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100%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职业标准、100%专业课程标准融入行业技术标准;安排专业教师中10%能力强的到企业挂职提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安排100名实践能力强的专任教师到企业参加职业技能训练,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和企业科研项目,落实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建成有利社会服务广泛开展的保障体系、开展技术服务100项。(2)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建设项目 :在已有的建设基础上,对接广州市花都新华工业区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产业,依托工业区众多企业的区位优势,联合广州铁道车辆厂、“和谐型”大功率机车制造与检修、东风日产等大型企业以及相关中小企业,以政、校、企共建董事会,成立项目部、教师工作室三级管理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以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室为抓手,以深化“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生产企业的“产品”促进人才培养“产品”的质量,以高素质人才“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通过两个“产品”的互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示范园可持续发展。通过三年建设,新增3个生产性实训室,使实训室达30个,新建生产车间3个,建立12个教师工作室,建成能满足2000名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园区,使之成为花都区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中心,建成“厂校一体”的国家校企合作示范基地。(3)“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以建立新教师准入制度为促进,保证新进教师有2年以上与专业岗位群相对接的企业工作经历;以明确教师联系企业的职责、制订教师服务企业的激励办法、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为突破,将教师服务企业工作量按30%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形成教师密切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的良性机制;以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和深入教师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为抓手,落实专任教师挂职顶岗实习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并对不适应教师岗位的进行转岗。3年内,专业教师数量达300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依托校企共建的4个合作学院及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建立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互派共育”的长效机制,增加对企业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专家的吸引力,在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内建立一支数量达300人的兼职教师队伍、一个100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库和一支30人左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评价队伍,逐步提升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到2012年提升至50%。完善专业带头人培养及选拔管理办法,依托紧密合作企业,引进26名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增强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力度,各专业形成校企共同组成的双带头人结构。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坚持“三个面向”,建设“三个中心”,搭建“三个平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行业企业、街道和农村社区等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大力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坚持面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急需的轨道交通专门人才;面向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确定专业发展方向;面向邻近轨道交通人才紧缺区域,加大人才培养规模。发挥学院是广东省唯一的轨道交通专门院校的优势,以建设4个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为龙头,以轨道交通产业链为服务方向建设4个专业群。在为广东省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人才的同时,根据海南、湖南等邻近地区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与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职院校形成专业互补,扩大跨省招生规模,更好地服务轨道交通发展大局,提升学院培养轨道交通专门人才的服务能力。二是建设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广州地区中小型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省轨道交通职教资源共享中心,积极为区域内行业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应用等技术服务100项,三年技术服务收入800万元以上。开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三年完成培训4万人次,成为华南地区轨道交通业和广州地区中小企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重要的培养培训中心。三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对口支援平台、国际交流平台,继续深化以铁路春运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工程,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2.42万人次以上,开辟16个志愿服务新基地,构建志愿服务平台。在深化粤西3所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新增海南、新疆地区2所高职院校开展对口交流与合作,搭建对口支援平台,派出交流支援教师100人次以上,为对口支援学校培训教师264人,指导科研课题或精品课44项(门)以上,联合培养学生610人;扩大省外招生规模,跨省招生比例不低于30%,其中西部地区招生不低于12%,将学院骨干校建设成果辐射全国。与2所国外职业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国际交流平台,招收60名以上境外人员来学院学习或进修,选拔30名优秀教师与管理干部出国进修或培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及办学水平。(三)建设环境良好1.广东省、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实施战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建设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学院发展已纳入广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广州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得到广州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一是办学经费足额到位:2007-2009年,广州市政府除每年保证生均1.8万的经费投入外,专项投入累计达1.27亿元,办学条件改善快,轨道交通类、先进制造类实训设施达到全国同类院校先进水平。二是有力推进学院新校区建设:广州市委、市政府下文明确学院易地建设新校区。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等领导高度关注并批示支持学院建设新校区,省教育厅已确定学院入驻广东省现代职教基地建设新校区。三是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学院争创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市财政承诺投入69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院校,并在生均拨款、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与扶持。2.行业背景根基深厚 学院原隶属于广铁集团,具有30多年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教育的历史,初步形成了学院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同步,办学与轨道交通企业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轨道交通行业一体,就业与轨道交通类职业岗位群紧密相联的校企合作格局,校企合作办学经验丰富,依托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得天独厚。2005年8月移交转制以来,学院坚持“分家”不“分离”,继续坚持服务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方向不动摇,坚持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道路不动摇,不断整合与拓展行业资源、企业资源、校友资源,并于2008年着手牵头筹建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和广州轨道交通教育培训中心,签约加盟企业达90余家,初步搭建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初见成效、前景广阔。近三年年均为铁路、轨道交通等行业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等超10000人次。3.校企合作优势明显学院坚持实行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校企合作,走轨道交通特色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把教学、生产、科研扭成一股绳,打造了一个富有特色的、较为成熟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企联动平台。学院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共谋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联企发展,合作办学有成效。广铁集团投入4000万支持学院建设;学院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捐赠价值78万元DA8型电气化轨道作业车)、广州火车站等合作共建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2个,与广州机务段在学院广北校区共建机车司机等1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政校企联动在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粤宝丽工业园合作共建工学结合基地,初步探索校中建厂,厂中建校,政校企紧密结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国内著名职教专家、兄弟院校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考察认为:花都工学结合基地建设,是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个很好的、全面的、系统的、创造性实践,学院已经做的和想要做的,都体现了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方向正确。目前,在广州萝岗区政府、花都中小企业局等政府部门主导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框架已初步形成,政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初见端倪。(2)携手企业,订单育人高绩效 。与广铁集团、广州地铁、广东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铁投)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组建了广铁集团、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香港地铁、省铁投、海南粤海铁路、远成物流、东方标准信息有限公司等8个企业冠名订单班,形成依订单招生、按需求培养,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特征的订单培养模式。近三年培养订单学生327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4.8%。订单毕业生中,90%成为铁路机车司机、动车组司机和机车检修等轨道交通技术骨干,部分学生成为车间主任等中层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培养出广州地铁首席司机龙威、广铁集团第一位“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司机陈炳根、毕业一年即晋升为港铁轨道交通(深圳)公司站务主任的许曼玲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学院现已成为珠三角地区、港澳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城市地铁等行业企业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定点培养单位。(3)搭建平台,全程合作助就业。初步建立了用人单位定期回访、毕业生跟踪调查、实习实训企业评价等制度,组成了一支主要由用人单位与专职教师组成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与合作企业初步建立了用人单位就业信息查询库,搭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校企全方位合作共促学生高质量就业。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93.12%、97.41%、96.95%,总体就业率分别达99.59%、99.66%和99.10%,相继名列全省同类院校第七、第四、第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轨道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90%以上。(4)管理改革,机制保证促双赢。学院打破常规,成立以教师个人命名和负责,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及大赛培育于一体的“教师工作室”,将教师联系企业与工作职责、服务企业与个人业绩,成果转化与个人收入相结合,政策导向教师主动服务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以小发明、小创造为抓手促进校企合作。以“张茂贵”工作室为主体的团队,成立不到半年就为中小企业研发产品5项,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20多项,校企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学院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实现与行业企业相互促进、互惠双赢,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四)建设基础雄厚 1.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学院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筹建“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已有广铁集团等92家行业企业签署加盟意向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校企联动在广州花都区新华工业区粤宝丽工业园共建占地96亩的工学结合基地;在执信南校区与企业共建鸣虹酒店;在广北校区建立“厂中校”;建立教师工作室,推进实训室管理模式改革;建立兼职教师奖励基金等,吸引企业能工巧匠进校任教。学院处处显现出强烈的发展愿望、强劲的发展潜力和浓厚的创新意识。学院加大投入,挖潜办学,改造教室、实训室等场所,新建学生宿舍和食堂。并积极联合企业借力发展,先后合作共建朝阳工业区、花都粤宝丽工业园区等实践教学基地。校园占地现有314.86亩,教学行政用房115085.75m2;教学仪器设备值达8184.69万元;纸质图书439651册;校内实践基地16个(包含实训室95个),生产性实训室1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6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市示范实训基地4个。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达7060人,比2005年增长了4倍多。2.专业紧贴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五年来,新设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物流管理等13个专业,撤并法律事务等专业。现有28个专业中,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工科类专业21个,占专业总数的75%;构建了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数控技术(大功率机车制造方向)等6个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6大专业群,初步形成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以花都工学结合基地为试点,探索“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省铁投等8个企业合作组建企业冠名订单班,共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订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共编教材、共同参与考核,校企合作共育人的机制基本形成。3.师资建设有成效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修订完善分配、管理与激励政策,实施“三定一聘”和绩效津贴改革,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教学名师评选”、“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培训”、“兼职教师管理与提高薪酬”等制度,搭建“校企融合,专兼协作,动态优化”的教学团队建设平台。现有教师560人,专任教师320人,兼职教师165人。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73人,占总数的70%,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169人,占总数的68.4%。建有市级以上创新学术团队2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市级以上优秀教师22名,60名教师受聘企业、行业或上级部门成为技能鉴定专家,初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共育共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4.内涵建设有突破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着力点,以成果质量为关键,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广州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国家专利7项,省、市级各类奖项190项。主持承担市级以上教学改革与横向技术课题66项,出版教材(著作)105部,公开发表论文752篇。现建有市级示范性(建设)专业9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1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9门、院级精品课程及精品建设课程44门,启动并建设55门院级网络课程。5.技术服务创品牌 学院搭建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院校科研信息等三个管理平合,助推教师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近年,教师主持承担市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53项,完成校企合作横向科技项目13项,开展应用技术咨询与服务项目37项,新技术推广项目5项,科技攻关项目3项,为中小企业开发机械零件工艺10项,2009年与广州中车轨道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城市轨道车辆机电一体化变频空调机组”的研制项目已投入重庆市地铁二号线使用。6.人才培养高进优出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2007以来学生先后在国家、省、市各类大赛中获奖90项。其中,2008、2009年我院学生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广东赛区选拔赛上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决赛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随着轨道交通产业迅猛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和学院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考生踊跃报考,五年来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平均达200%,新生报到率平均为89%,连续五年成为广东省高考考生报考热门的十所高职院校之一。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9.45%,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就业对口率高达85%以上,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轨道交通类专业就业对口率达90%以上。2006-2009年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率均在97%以上,平均起薪达2000元以上。7.辐射能力强,社会反响好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铁路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是广东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点、广州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州市“双转移”定点培训机构、铁道部机车司机培训基地、铁道部客运列车长培训基地、铁道部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基地、广州市红十字会培训基地等。近四年,为区域经济社会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培训达4万人。良好的培训质量与服务态度,获得了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人民网”、《人民铁道报》和《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此报道,被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予“特种作业培训工作优秀奖”、广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授予“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表扬单位”、广铁集团授予“优秀职业技能鉴定站”等。 学院将春运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生服务春运,练岗位技能、强职业素养,连续十年累计选拔16860名大学生参加春运社会实践,连续四年被评为“广州地区春运工作先进单位”,赢得铁道部和省、市领导、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副部长胡亚东、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团省委、团市委领导曾多次慰问我院春运志愿者。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等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纷纷聚焦学院春运志愿者,多次报道他们在春运岗位上忘我奋战的感人情景。学院《春运社会实践育人成果》获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及全国高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优秀成果特等奖,春运服务已成为学院服务社会的一大“品牌”。学院对外开放实验实训场所和网络教学资源,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1000多名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与交流,先后与罗定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和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粤西高职院校签订对口交流合作协议,举办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6场,课程建设专题培训2场,培训管理干部和教师208人次,并在实习实训、科研攻关、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受到对口院校的好评。8.领导班子成为学院事业发展核心 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锐意改革,具有较强的科学决策与战略思维能力,能总揽全局整合资源服务学院人才培养;敢于面对新情况,正视新问题,采取新举措,带领全院教职工攻坚克难谋发展。2006年,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谋略,抢抓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大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全面推进院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实行人才强校战略和内涵发展战略,整合广州朝阳工业园、花都新华工业区资源拓展办学空间,短短5年时间,在校生规模扩大4倍,为国家轨道交通大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闯出了一条强内涵、重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并于2009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班子集体励精图治、共谋发展、科学决策的精神和能力,得到了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和省评估专家组的高度好评。《南方都市报》专版刊登《探索职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模式——从“订单培养”到“教学工厂”》的文章,高度肯定学院在整合行业企业资源、与行业分离不分家、互动共赢、共育人才的系列做法,《中国教育报》专版刊登《从“订单培养”到“教学工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闯新路》的文章,全方位报道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铁路电视台、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州地铁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我院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五)项目建设保障措施到位为切实做好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该院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等文件要求,成立了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领导机构,并在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专项管理制度,同时根据“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重点建设与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等,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1.政策保障。广东省委、省政府把职业技术教育列为全省“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7〕11号)明确指出,2010年前,启动建设8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粤教高〔2007〕102号)明确提出要选择20所左右办学理念新、办学条件好、特色鲜明、改革成效大、教育质量高、社会认可程度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级示范性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力争有8-10所学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从2006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将安排1亿元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项经费,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广州市政府高度关注和关心该院的发展,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穗府〔2007〕33号)明确提出要将该院“建设成为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支持该院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争创省示范院校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从经费投入及政策保障等各方面加大力度。2007-2009年,广州市政府除财政经常性补助外,专项投入逐年增大,三年累计达1.27亿元。广州市教育局、财政局大力支持该院探索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于2009年1月投入1100多万元支持该院在广州市花都区新华工业区建设“工学结合示范园”项目。广州市主管教学的副市长、教育局领导先后多次视察该院工学结合示范园,对该项目的建设做出重要部署和规划指导。广东省教育厅主管高等教育的领导也亲临该院工学结合示范园指导工作,认为该项目的建设——“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方向正确”,该院探索实践的“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是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该院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重视内涵建设。在探索依托轨道交通行业办学模式,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和特色教材建设、实训实习基地以及“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制(修)订相关配套政策,并在后勤保障与服务等方面制订了具体保障措施。2.办学条件保障。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0年)》中提出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广东省确定在广州中新知识城建设广东省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经过考核筛选,该院成功获选进驻省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广州市萝岗区。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原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与广州市委书记、原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等省、市领导分别就该院新校区问题都作过专题批示。广州市委、市政府(穗字〔2007〕4号、穗府〔2007〕33号)对该院作出“易地建设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决定。该院新校区建设项目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粤发改社〔2009〕540号),市财政安排2000万前期启动经费已到位,新校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为该院完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了办学条件方面的保障。3.组织保障。广州市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领导同志参与的广州市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辖区内“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名单如下:组 长:贡儿珍(广州市副市长)副组长:潘建国(广州市发改委主任)华同旭(广州市教育局局长)雷忠良(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成 员:周 灵(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谭曼青(广州市财政局副局长)陈东民(广州市人事局副局长)孟源北(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邵国良(广州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为保障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该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建设项目执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建设项目的全面策划部署、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建设项目监督小组,监控项目的实施和资金使用;成立了由该院院长、法人代表为组长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保障小组,各工作组职责明确,领导和管理规范、科学,能有效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提高建设效益。4.制度保障。 为切实做好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建设的规范、有序进行,该院在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专项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重点建设与完善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同时,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重点建设与完善教学管理、人事管理、校企合作管理等方面的系列制度文件,促进该院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和完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为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合作生产、科技研发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合作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合作学院董事会章程》、《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企业兼职教师政府津贴管理与发放办法》和《订单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规范该院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专项管理制度。制定《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各管理机构职责,实施项目责任制、项目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落实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按建设项目专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动态适时管理的原则,制定《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及资金使用审计监察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规范性和合理性。为科学评价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进展情况与绩效,制定《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建立项目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工作目标管理及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责任到位,落实到人。定期检查建设进度,逐项落实建设内容,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按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在设备采购以及管理方面制定《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管理规定》,修订《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招标管理办法》、《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论证、依法采购、专款专用、规范管理、保证质量,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教学管理制度。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修订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管理细则》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人事管理制度。为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水平,制定《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师实行与企业互派挂职交流办法》、《教师联系企业制度》、《教师持双证书上岗管理意见》和《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细则》等文件,建立以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考核指标的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将专任教师联系企业计入工作量,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强调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为推荐评审和聘任职称的重要条件;开展对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确保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全面落实“三定一聘”全员聘用(聘任)制,破除专业技术职务和干部职务终身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直接挂钩,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按岗定酬、岗易薪变。将骨干院校项目建设与系(院)经费拨款及考核、干部考核、个人年终考核挂钩,完善目标考核体系,调动全员参与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与此同时,制度建设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文精神,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5.资金保障。该院创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所需专项资金,以中央财政引导,省、市两级地方政府投入为主、行业企业投入及该院自筹的方式为补充,加以落实。项目资金总预算为1.09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广东省财政重点支持专项建设资金1000万元,市财政重点支持专项建设资金69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与该院自筹资金1000万元。 各项资金均可得到有效保证:广东省财政将在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重点支持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用于提高该院内涵建设水平,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广州市政府、广州市教育局及财政局大力支持该院发展,并承诺根据要求,提供6900万的资金保障该院争创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该院经济形势趋好,学费及技能培训、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生产等各项收入合计每年近1亿元,行业、企业、各种基金会及校友会等支持该院创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为该院多渠道筹措资金或设备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确保该院自筹资金到位。6.全程监控,保障项目绩效。该院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制度落实,建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对各个项目采取信息收集、监控检查、进展公告等措施,实施全面跟踪和监控,加强对项目运行过程的管理。项目建设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全员参与、专家评估”的思路,采用“项目管理”运作模式,实行项目责任人制、项目责任追究制、项目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层层落实责任,实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该院将不断完善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及时地收集社会、上级主管部门、行业企业评价等外部信息及该院内部教学督导、各部门的检查与考核、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等信息,加强对问题的跟踪、反馈、纠正与预防的措施落实,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确保该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确保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绩效。(六)建设资金配置科学学院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为引导、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体,行业企业投入及学院自筹的方式筹集专项资金。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经费总预算为9900万元(不含新校区建设及办学基本条件建设经费),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2000万元,市财政重点支持专项建设资金6900万元,行业企业资助经费500万元,学院自筹经费500万元。 1.资金投向(1)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4个国家重点专业建设,其中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996万元,教学团队建设314万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90万元。(2)广州市财政专项资金6900万元用于8个项目建设,其中4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投入3700万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2133万元,教学团队建设599万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05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363万元;4个其他建设项目经费3200万元,其中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400万元,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建设1300万元,“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600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900万元。(3)行业企业投入500万元,用于四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15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85万元,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建设项目100万元。(4)学院自筹500万元用于国家骨干院校其他建设项目400万元,不可预见费100万元。2.资金年度安排(1)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2010年度计划投入335万元,2011年度计划投入837万元,2012年度计划投入828万元。(2)广州市财政资金6900万元,2010年度计划投入1483万元,2011年度计划投入3393万元,2012年度计划投入2024万元。(3)项目建设总资金9900万元,2010年度计划投入2103万元,2011年度计划投入4545万元,2012年度计划投入3252万元。(七)建设进度得当1.项目筹备与启动阶段(2010年6月~2010年9月) 认真学习教育部、财政部有关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文件,全面领会文件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全员参与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编制建设方案,确定各项目的具体实施建设计划,落实各建设任务的具体建设内容。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项目管理的保证体系和相关制度,分阶段分解项目的建设任务与建设目标,负责项目的组织、建设、检查、监督。成立项目工作组,明确各建设项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启动部分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部分实训条件建设的招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等。2.项目全面建设与中期评估阶段(2010年9月~2011年9月)从2010年9月开始,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进行实训条件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等,全面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实现规划的各项建设目标。项目建设期间,将根据绩效管理和滚动实施的原则,强化激励机制,加强过程管理。计划在2011年9月对各项目的建设进展进行中期评估,并根据中期评估情况适当调整建设计划和投资安排,以确保项目整体效益和建设目标的实现。3.项目完善、总结与验收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完善所有建设项目,并于2012年6月由学院对各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初步验收,写出自查自评报告。学院国家骨干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对各建设项目进行检查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和问题,并进行整改。起草《国家骨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自评报告》,呈报上级部门,接受评估验收。在2012年9月提请教育部、广东省有关部门对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其中2011年9月为中期检查,2012年9月进行终期考核验收。为此,学院将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进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第二阶段为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 四、预期效益通过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学院的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办学效益、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等方面都将有明显提高,专业(群)优势和特色进一步突显,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国内有影响及辐射作用带动强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为广东经济建设,珠三角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彰显活力按照董事会管理机制校企建成机车司机等4个合作学院,依托4个合作学院及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所有专业尤其是4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均建立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与育人机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多方参与的“1+N”(N代表企业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同时,撬动政府出台系列激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及高职院校自主办学的管理制度或政策,形成优越的发展环境。促动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建立系列规范成熟,助推校企紧密合作的制度、方案与实施细则,形成运行良好的合作动力机制、制约机制、双赢利益驱动机制、保障机制,逐步建立项目部、教师工作室等教学实训一体化机构,形成校企合作、政府支持、社会支持与监督学院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学院资源整合能力,增强学院办学活力。(二)轨道交通专业特色更为鲜明 建立科学的专业建设质量诊断和预警指标体系框架,形成定期与灵活相结合的专业调整方式,建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动态调整新机制,始终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相一致的专业结构,及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特色,多类专业并存的专业体系,轨道交通类专业办学规模在现有基础上达到3000人左右。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打造的7个重点专业与专业群,尤其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重点打造的4大专业群,形成人才培养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教师队伍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合作共育,教学过程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合作实施,教学科研与技术服务紧贴轨道交通行业企业需求,就业与轨道交通类职业岗位群紧密对接的办学特色。依托学院轨道交通方面的办学优势,建成轨道交通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中心,学院建成轨道交通特色鲜明,行业领先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突破以校企合作发展为主线,依托4个合作学院与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专业尤其是4个重点专业与专业群,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全面推进与实施校企“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利用校企合作形成的紧密型办学体制机制,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专业教师下企业、兼职教师进课堂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形成,“厂校一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化,并建立起制度化的引入、准入、考核机制。建立起以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维度的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健全以企业满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为核心指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引导教师教学观、学生学习质量观、教学质量观的改变,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覆盖到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使所有在校学生、合作行业企业受益。(四)社会服务辐射能力全面提升 建成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与100门网络课程培训资源包,建成并用好继续教育网络平台与技术服务网络平台,成为广州市企事业单位员工晋升职称的继续教育基地、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员工终身教育基地、广州地区“双转移”培训基地;依托4个重点建设专业与专业群及其他专业,建成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与高速动车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广东省大功率机车制造与检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珠三角地区现代运输与物流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成高效运作,成效突出的广州地区中小型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广东省轨道交通职教资源共享中心等3个中心,为社会开展各类培训40000人次;对粤西3所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工作成效突出,在新疆、海南地区建立2所对口支援院校,派出交流支援教师100人次以上,科研课题或精品课建设指导44项(门)以上,到2012年,学院跨省招生比例不低于30%,其中西部地区招生不低于12%。最终成为社会影响力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