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9.50 KB
  • 2022-04-22 11:24:01 发布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6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及项目负责人项目承办单位: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法人代表:樊铭根1.1.3项目拟建设地点温县产业集聚区鑫源三路与司马大道交汇处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范、协议,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65- 1.3研究的依据与范围1.3.1研究依据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4、《我国职业教育发“十一五”目标和规划》(国发〔2001〕21号);5、《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7、《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9、《河南省“十一五”教育发展计划》;10、《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11、《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13、《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14、项目承建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技术资料等。1.3.2研究的范围-65-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我院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对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和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与定员、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和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1.4项目的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累计培养了8000多万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累计培养了2000多万名毕业生,共为国家输送了1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突破1000万人,在校生突破25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格局基本形成,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步伐进一步加快。培训全国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95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0万人次。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正在日益显现。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明显地改善了我国从业人员的结构,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适应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调整职业政策,才能步入“快车道”-65- 。我国的职业教育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每年还有约750多万初中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也只有3.5%左右,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目前有2500多万名农民工失业和超过650万名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难以全部就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可帮助劳动者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这些都展示出职业教育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规模明显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等问题,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改善办学条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瓶颈”问题。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各县市已建一所一定规模的配套设施齐全的职业教育中心,为加快“三大跨越”,为中原崛起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1.5建设内容与规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最终规模为在校生2000人,校舍总占地面积100亩,总建设面积20872.27m2。建设内容为办公楼、实训楼、教学楼、图书馆、艺术楼、礼堂、餐厅、学生宿舍、操场及辅助用房等。-65- 1.6项目管理与实施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做好学校项目的各项工作,学校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项目建设期2年。1.7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本项目总投资3990万元,其中:一期2000万元,二期199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拟申请上级补助资金及地方配套或学校自筹解决。资金使用计划按二年建设期,基本分配比例为第一期投入51%,第二期投入49%的方式进行。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据备注Ⅰ建设规模1在校生规模人20002教学班个303占地面积亩1004建筑规模m220872.27Ⅱ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万元39902资金筹措拟申请上级补助资金及地方配套或项目单位自筹-65- 1.9结论与建议目前,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参与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强当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能力,为当地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且可为当地中、考落榜生提供继续受教育的场所,提高当地中、高考落榜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当地青少年的整体发展;项目实施后可为当地提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业再就业培训、工人技术等技能培训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当地劳动者技能和改善劳动者素质;有利促进当地“三农”问题的解决,推进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实现再就业和人力资源的优化与升级;有利于促进当地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项目可行。并加快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早日开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65-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背景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在推进我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实现人人有知识,各个有技能的教育手段,也是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65-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规模明显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等问题,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有关要求,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的相关工作,加大对这项惠民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少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中职学校的设施建设更显溥弱。河南省委省政府为实现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保证在发展规模效益的同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对进一步分析、监测和大力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支持各县市建立一所职业教育基地,为经济的发展培训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2.2项目建设必要性-65- 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是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的一个非常积极的手段,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职业教育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于人力资源的长远建设作用十分巨大。这几年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是中等职业教育总体比较而言还是整个教育事业当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足、办学条件差、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中,确实需要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祥地,三国著名军事家司马懿的故里。盛产的山药、地黄、银菊花、牛膝“四大怀药”享誉中外。全县总面积462平方公里,辖26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46万,农业人口39万,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面临着工农业在农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工业化布局调整的过渡时期。面临着工农业经营管理粗放,大量的农业人员需要通过培训和专业技术教育。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温县产业集聚区80多家厂矿的工人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困难和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成后,除承担培养中等技工的学历教育外,还承担着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在岗职工持证上岗培训、阳光工程、扶贫培训和特殊工种培训的任务,是温县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地。-65-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校址选择3.1.1选址根据多方比选和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并按温县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该项目选择在产业集聚区鑫源三路北侧和司马大道交汇处。3.1.2场址概况项目所选位置位于温县产业集聚区鑫源三路北侧和司马大道交汇处,是温县城区的延伸部分,用地面积100亩。该区具有良好的城市依托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拟建场地地势平坦,适宜该项目的规划建设。3.2建设条件3.2.1气象温县气候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寒来暑往,四季更迭分明。各主要气候数据如下:年平均气温14.4~℃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23.4~℃最热月平均气温27.1~℃最冷月平均气温-1℃年平均降雨量795mm-65- 年最大降雨量1505mm年最小降雨量549mm年日照时间2529.7hr平均无霜期209d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3.2.2工程地质条件3.2.2.1场地地形、地貌场区地形为平坦,场内未发现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场区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据钻孔揭示地层,主要由粉土、粘土、砂土组成的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堆积物。3.2.2.2地层结构及岩土性质特征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按岩性和工程地质性质,可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单元,从上至下描述如下:1层粉土:褐黄色,饱和,疏松至稍密,含云母,顶部0.3—0.5m为填土夹砖块、灰碴,本层厚度1.7—2.0m。2层粉土:棕红、暗棕红色,饱和,可软塑状,可见氧化铁,本层厚度0.5—0.7m。3层粉土:褐黄、褐灰色,饱和,稍密至中密,含云母,本层厚度1.5—1.7m。4层粉土、粉土:上部为粘土,深灰、棕灰色夹暗棕红色,可塑状,饱和,含氧化铁。下部为粉土:褐黄色,饱和,中密。本层厚度1.8—2.0m。-65- 5层粘土:棕灰、灰、暗棕红、绿至杂色,可塑状,下部硬塑,饱3.2—3.8m。6、层细砂:褐黄色,中密,砂颗粒主要有石英、长石组成,本层揭3.0—4.1m。3.2.2.3地下水场区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侧渗补给。场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对基础施工无影响。3.2.2.4地质条件根据各层土的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和静力触探成果,经综合评定,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如下:土层承载力标准值(kpa)1层1202层1003层1204层粘土1104层粉土1305层1206层1603.2.2.5抗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3.2.2基础设施条件1、供、排水-65- 学校水源采用城市供水,根据温县城市建设规划,校区周边设有自来水干管,可以保证项目用水需求。学校周围建有完善的城市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制,可满足项目排水需求。2、供电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供给,项目所在地有10KV高压线路,可保障项目需要,供电可靠。3、通讯学校外市政道路上现已全部架设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可满足项目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3.2.4建设材料及运输条件工程所需的建设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电缆等均可由温县及焦作建筑材料市场供应。-65-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4.1设计依据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标准》(试行);2、《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3、温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4、温县职教中心发展计划。4.2建设原则1、根据国家有关学校建设的方针、政策及相关规范、规程,结合通许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进行设计。2、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近远期结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以满足项目的需要。3、坚持“经济、实用、安全、够用”的原则。4.3学校设置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系中专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学校坚持职业教育为促进,就业为“三农”服务的综旨,到2014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2000人,承担全县及周围市县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任务及阳光工程培训任务。-65-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结合当地职业教育现状及经济发需要,拟开设电子电器、计算机、服装加工、电气焊、家电维修、旅游管理、物业管理、汽车驾驶与维修、经贸英语、机电本体化、矿山机电数控车床、电子信息工程、文秘、广告设计、装潢设计、建筑工程、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保护焊等20个专业。4.4建设内容本次建设项目为温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区建设项目,根据学校总体规划,主要建设内容为办公楼、实训楼、教学楼、图书馆、艺术楼、礼堂、餐厅、学生宿舍、操场及辅助用房等。4.5建设规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结合温县职教中心的实际情况,学校按30个教学班,2000名在校生规模进行规划,总用地100亩,新建建筑规模为20872.27m2。主要建筑内容与规模详见下表:建设规模与内容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建设规模备注1标准教学班班302在校生规模生20003校舍建设规模3.1教学楼m262532栋3.2实训楼m21069.271栋3.3艺术楼m26201栋3.4图书馆m210001栋3.5办公楼m218801栋3.6学生宿舍m280002栋3.7礼堂m210001栋3.8餐厅m210001栋3.9辅助用房m250合计m220872.27-65-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区域位置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位于产业集聚区鑫源三路和司马大道交汇处,该场区内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与优越的学习环境。5.2总平面布置5.2.1设充分发挥教育原则及指导思想5.2.1.1总平面布置原则为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现代化一流职业教育中心,本项目应本着统一规划、有利教研、方便管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配套建设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以求创建一个功能完善、科学合理、生态环保的现代化校区。5.2.1.2设计指导思想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新职业的出现,使得职业培训更为重要,而职业培训教育不仅给个人带来就业新空间,同时也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创建一流校区,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落实“两大工程”,本项目在总体布局和总平面布置中应遵循先进的设计指导思想:1、创建现代模式,在整体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表达上既有强烈的现代感,又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环境。-65- 2、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通过校园建筑和景观语言,使学生在审美情趣上产生共鸣,增强其爱校的荣誉感。3、尊重地域文化的历史文脉,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校园规划与建筑风格的设计中,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校园设计思想,使整个校区的规格形成弹性化,空间设计多样化,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校园建设的示范化。4、根据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使建筑设计思想最大限度地表达学校精神风貌。5、充分考虑日照、通风、向阳、避阴等重要的自然因素,在满足安全疏散和功能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建筑设计和组合尽量紧凑,降低过道、走廊等辅助面积的比率,减少空间浪费。同时尽可能利用辅助空间,发挥·室内画廊、雕塑等物品的展示和装饰功能,强化室内环境的营造。达到无理环境舒适化、情景布置教育化,设备配置生活化,教育设施现代化的现代校园建设目标。6、细致地创造校园室外环境,注意刻画细部环节,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使校园一草一木都参与教育,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引导,具有自由博爱的人格取向,从而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5.2.2功能分区根据学校建设内容与规模组成,整个校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和实习区。按其使用性质的独立性和兼容性,四个功能区分别包含的建设内容有:-65- 1、教学区: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等。2、学生生活区:包括学生宿舍、餐厅及辅属用房。3、运动区:包括400m标准田径运动场及各类球类场地等。4、实习区:包括实验园地等。5.2.3总平面布置按照上述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功能区所内容并结合场地地形结构,其总体布局以图书馆为核心,向外围辐射延伸,共同组织各部分的空间。校园基本采用左右对称布置,校园南部为教学区,北部为学生生活区和实习区。其中学生生活区位于学校北部,运动区位于校园东部,实习区位于学校最北部。每个分区绿树环绕周围,形成校园礼仪和标志性的空间场所,集中代表中学校园环境的品格与风貌。建筑物与路边绿化带合理布局,构成完整的绿化系统,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教学区是校园的重点及核心,其中,三栋教学楼位于学校西南部,紧邻学校主出入口。新建办公楼位于学校主入口广场东侧,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在其北侧依次是艺术楼和实训楼。其与西南侧的教学楼及北面的图书馆围合而成的是学校礼仪性广场。整个教学区由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艺术楼、实训楼合成一个对称的教学空间,体现学校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空间的变化,院落的收放,周围树林的渗透,建筑造型的跌落又使其不失活泼灵动,广场,绿荫,草地,流水,廊道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交流和活动场所。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65- 学生生活区的学生宿舍共2栋,集中建于校区北部,餐厅位于图书馆的北面,三栋学生宿舍及教职工宿舍在餐厅左右对称布置。该区组团式灵活围合,错落布局,形态变化有致,体现了学生生活区的活泼,舒适和温馨,力求给学生营建一种“家园”的理念,同时也方便校方的管理。体育运动区是一个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包括400m标准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和各类球类场地集中位于教学区东北部,即方便体育教学,又形成动静分离的两个区域,减少对教学区的干扰。实习区共由实训楼、实验园地、训练园地组成,该区布置比较分散,实训楼在图书馆的东面艺术楼的北面,实验园地位于校园最北部,训练园地位于篮球场和操场中间。5.3道路广场及场地排雨水5.3.1道路系统在校园中,建筑群是校园的主体,道路形成整体的骨架,而广场及标志往往成为校园的景观核心,建筑、道路和广场共同构成校园环境的主体。本设计校园道路系统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主干道、次干道、建筑引道和园路。与入口广场相连的入口交通道路及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为主干道,路面宽7m;功能区内各建筑物之间联络道路为次干道,宽4.5~6m,建筑入口引道路面宽3—-65- 4.5m,建筑物周围的休闲场地内部采用园路,宽1~2m。包括建筑之间的连廊在内,整个校园道路系统组成环形路网,形成有序的人、车交通组织,同时可使消防车辆畅通到达每个角落。5.3.2广场及停车场规划广场是校园空间组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集景观、集会、交流与交通组织功能于一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前广场是学校的礼仪性广场,主要承担景观塑造和停车功能,服务于外来车辆的停靠。5.3.3道路形式及场地排雨水整个校区道路全长2200m,道路广场占地面积13330m2。道路型式采用城市型道路,暗管排水方式。路面结构为水泥砼路面。根据城市规划方案,整个校区竖向设计平坡式连续布置,广场最低标高应高出城市道路系统路面标高0.3m。场地雨水沿道路边沟汇集汇入雨水管网,最后排入校外城市雨水管网。5.4绿化景观设计5.4.1设计原则1、绿化面积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对控制区绿化率的要求。2、绿化景观形式与建筑风格相协调。3、有足够的乔木种植率。4、生物园地景观化和景观设计生态化。5.4.2方案构思-65- 在现化校园设计中,景观设计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学校规划设计中,绿化景观设计有着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本设计绿化景观包括三个部分:即生物园地、景观绿化、广场绿化。生物园地是教学功能的一部分面,主要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占地面积约8500m2。分为植物培育和观赏两部分,植物品种宜选择有教学观察价值的品种,栽培方式以方便观察为准则。如松、柏、白蜡、银杏、杉黄栌、枫杨等,形成常绿和落叶、针叶与阔叶、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相交替的配植方案,同时配以牡丹、芍药、兰草、无花果等多年生花卉品种和可作课外科技、实验用的农作物。景观绿化包括集中绿地和分布于各建筑物前后及道路两侧的分散绿地。集中绿地主要集中在入口广场,教学区、围合广场和生活区休闲广场,围绕绿地进行造园,园内布置景观小品和各种休息亭廊等。小品风格和校园建设风格及建筑的细部宜有协调性,以营造校区整体景观特征。建筑周围绿化宜选用草坪、低灌、景石为主,以塑造宜人的学习与生活景观。道路两旁宜选用水杉、女贞、广玉兰、合欢等常绿和观赏性强的树种作为行道树,配以规范的树池、花镜,是整个校园绿茵环绕,富有生机。该部分绿地面积约33800m2。广场处理主要以铺砌硬化为主,局部点缀以绿地和孤植,以增强广场空间的景观层次和灵动性,改善广场易造成的空旷感、该部分绿化面积1700m2。总绿地面积44000m2,绿化率30%。5.4.3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用地面积m266667折合100亩-65- 2总建筑面积m220872.273建筑物占地面积m28745.774建筑密度%8.35容积率0.316绿化率%357道路广场占地率%285.5建筑设计5.5.1设计依据1、规划部门提供的该地段航测图;2、建设单位对该建筑物的功能要求;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4、《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版);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6、本专业有关的其他规范、规定等。5.5.2建筑平面设计5.5.2.1设计原则1、设计吸取近年来国内、国外学校建设的先进经验,教学、办公建筑相对集中设置,有利于学生交流,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2、建筑设计要有适应性和灵活性。3、设计符合国标《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5.5.2.2平面设计及功能说明-65- 本学校着重突出建筑庄重而富于内涵的特点,并且力求将高级技工学校求实的治学氛围与团结、进取的精神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永城一中独有的个性。以人为本,与自然共存。设计中依据学生的生活模式,创造多种功能各种形态的室内外空间,有序组合,疏密有致,布局紧凑。既为学生提供舒适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又方便学校管理。这一符合时代及教育发展趋势的特征,在本设计的空间和造型处理上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示。保证了学校建筑多功能和对外开放的半公共服务的特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场所,使校园环境成为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1、教学楼新建教学楼共2栋,每栋均为4层,呈南北平行依次排列,总建筑面积为6253m2。其中每栋情况如下:1#教学楼:该教学楼主体4层,称“U“形布置,设有三个楼梯。一层平面布置为:普通教室(容纳50人),左侧拐角为男女厕所及盥洗间,右侧拐角本身也为U形形成独立的办公区二层~四层平面布置为:普通教室(容纳50人),左侧拐角为男女厕所及盥洗间,右侧拐角本身也为“U“形形成独立的办公区2#教学楼:该教学楼主体4层,称“一“字布置,设有一个楼梯。一层平面布置为:一个储藏室,四个教室。二层~四层平面布置为:一个储藏室,四个教室。3#教学楼:该教学楼主体4层,称“U”布置设有两个楼梯。-65- 一层平面布置为:5个普通教室,左侧拐角为男女厕所及盥洗室,右侧为阶梯教室和一个小的办公室。每栋教学楼东西长均为74.50m,1#3#楼南北宽为37.73m,2#楼南北宽为10.20m各栋教学楼错落而建,由连廊相联系,教学楼平面布置简洁,日照通风及功能布置较为合理。并且楼与楼之间有学生后动场地。2、学生宿舍共二栋,每栋均为5层,总建筑面积为8000m2。学生宿舍南北向布置,各栋平行排列,平面布置简洁,日照通风及功能布置较为合理。3、食堂为学生和教师就餐地地方,总建筑面积为1000m2,主体二层。一、二层主要功能包括就餐区、更衣室、生食库、熟食库、操作间、消毒间、粗加工区、主食间等。4、礼堂,该建筑主体二层,总建筑面积1000m2。其平面布置如下:一层平面布置:该层为学生餐厅其功能分别为:就餐区、更衣室、生食库、熟食库、操作间、消毒间、粗加工区、主食间等。二层平面布置:该层为礼堂,其功能分别为:1000余人的大厅、储藏室、化妆室和舞台。5、行政办公楼共1栋,主体4层,总建筑面积1880m2,其中:一层平面布置为:门厅、办公室、保管室、接待室、总务处、政务处、团委办、学生处、卫生间等。二层平面布置为:财务室、校长办公室、小会议室、副校长室、主任室、卫生间等。-65- 三楼平面布置为:办公室、广播室、招生安置办、办公室、副校长室、主任室、卫生间等。四层平面布置为:办公室、值班室、大会议室间卫生间等。6、图书馆共建3层,总建筑面积1000m2,主体三层局部二层,呈“T”形,其中:一层平面布置为: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校史室、卫生间等。二层平面布置为:多媒体教室、储藏室、休息室、办公室、书库、卫生间等。三层平面布置为:办公室、教师阅览室、档案室、过刊室、卫生间等。7、实训楼实训楼为4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069.27m2,其中:一层平面布置为:汽车维修室、车工实训室、办公室、门厅、焊工实训室、数据车床实训室、器材室、数据铣床实训室、配电室、男女卫生间等。二层平面布置为:电工电子室、汽车模型室、器材室、钳工实训室、辅助教室、办公室、缝纫操作室、财会模拟室、男女卫生间等。三层平面布置:生物实验室、生物仪器室、生物准备室、化学实验室、化学仪器室、药品室、化学准备室、物理实验室、物理准备室、物理仪器室、辅助教室、男女卫生间等。四层平面布置为:计算机教室、课件制作室、主机室、电脑维修室、办公室、男女卫生间等。-65- 8、艺术楼共建3层,总建筑面积620m2。各层布置为:一层平面布置为:大厅、排演厅、管理室等。二层平面布置为:服务设计室、绘画室、休息室、办公室、计算机制图室等。三层平面布置为:办公室、舞蹈室、音乐室等。9、辅助用房辅助用房共建一层,总建筑面积50m2,其功能为门卫房。5.5.3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新建教学楼、行政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实训车间、艺术楼及辅助用房建筑的立面造型设计均体现庄重、活泼、富有寓意的风格,不过分追求建筑的新奇独特。在强调建筑独具个性外,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统一。建筑立面现代建筑风格,运用柱廊,顶层收进等处理方法,与学校整体环境相协调。特别是东北角处教学楼的西端设计了一标志塔顶,代表培养尖端技术人才的寓意。运用传统的关系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使建筑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虚实的对比、横竖线条的对比、方向的对比、质感的对比等各种建筑手段,细部处理上立面饰以淡雅的标志图案和建筑符号,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气韵、内涵,同时又生动丰富,充满时代感,达到功能与形式的统—。整个建筑的立面处理上,尽量选用宁静厚重的色彩,取“宁静致远”-65- 之意,以红色面砖为主色调,采用同色系或深浅变化的色彩为辅,加以白色线条处理,使新建教学楼、行政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实训车间、艺术楼及辅助用房融在一种简练、朴实、典雅、宁静的学府氛围之中。5.5.4建筑剖面及交通组织设计1、教学楼每栋教学楼均为4层,每层层高均为3.6m,室内外高差0.60m,建筑高度15m。楼内竖向交通主要以端部的两部楼梯来共同承担,一层门厅直接对外开门,形成竖向消防疏散体系,一层至四层均利用楼梯,通过走廊形成水平交通网,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体系。2、行政办公楼行政办公共计4层,各层层高均为3.6m,室内外高差0.45m,建筑物总高度14.85m。楼内竖向交通主要以二部楼梯为主,一层门厅直接对外开门,形成竖向消防疏散体系,一层至四层均利用楼梯,通过走廊形成水平交通网,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体系。3、图书馆图书馆共计3层,一、二层层高均为4.2m,三层层高为3.9m,室内外高差0.6m,建筑物总高度12.9m。楼内竖向交通主要以二部楼梯为主,一层门厅直接对外开门,形成竖向消防疏散体系,一层至三层均利用楼梯,通过走廊形成水平交通网,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体系。-65- 4、每栋学生宿舍均为5层,每层层高均为3.3m,室内外高差0.60m,建筑高度17.1m。楼内竖向交通主要以两端的两部楼梯组成,一层门厅直接对外开门,楼内二部楼梯分设于宿舍楼两端,形成竖向消防疏散体系,一层至五层均利用楼梯,通过走廊形成水平交通网,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体系。5、学生食堂主体三层,一层层高5.2m,二层层高为4.5m,室内外高差0.45m,建筑高度10.15m。楼内竖向交通主要以分设在六部楼梯来组织。6、实训楼实训楼共计4层,各层层高均为4.5m,室内外高差0.6m,建筑物总高度18.6m。楼内竖向交通主要以二部楼梯为主,一层门厅直接对外开门,形成竖向消防疏散体系,一层至四层均利用楼梯,通过走廊形成水平交通网,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体系。7、艺术楼艺术楼共计3层,一层层高为4.5m,二~三层均为3.9m,室内外高差0.6m,建筑物总高度12.9m。楼内竖向交通主要以二部楼梯为主,一层门厅直接对外开门,形成竖向消防疏散体系,一层至三层均利用楼梯,通过走廊形成水平交通网,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及疏散体系。5.5.5主要建筑用料做法主要建筑用料的做法包括外装饰、内墙、屋面、楼地面、门窗及顶棚。1、外装修-65- 采用红色中档外墙瓷砖为主色调,在檐口、线角处装饰白色横向线条。2、内墙混合砂浆,外罩888仿瓷涂料,男女洗手间罩釉面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按工艺要求确定装修材料。3、屋面采用保温、隔热、高分子防水材料面层,有组织排水。4、楼地面卫生间为陶瓷地砖地面,教室、办公室、寝室、采用地板砖地面,其它均采用水磨石地面。5、门窗门窗主要根据不同的场合而分别采用不同的门窗,主要有木门、不锈钢全玻门、塑料门窗等。塑钢窗配5mm厚白色玻璃。6、顶棚同内墙,有特殊要求处采用吊顶。5.5.6建筑消防说明该建筑耐火等级按二级设计。1、防火分区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m2。该建筑物每层面积均在此范围内,因此可按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设置。2、安全疏散-65- 建筑物内安全疏散距离,安全出口宽度、数量、走道和楼梯宽度均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执行,疏散门开向疏散方向。5.6结构设计1、教学楼工程均为4层框架结构,每层层高均为3.6m,室内外高差0.60m,建筑高度15m。功能为教学楼,属多层建筑。2、行政实验楼工程为4层框架结构,各层层高均为3.6m,室内外高差0.45m,建筑物总高度14.85m。功能为办公用房,属多层建筑。3、图书馆工程为主体2层局部3层框架结构,一、二层层高均为4.2m,三层高为3.9m,室内外高差0.6m,建筑物总高度12.9m。功能为图书馆,属低层建筑。4、学生宿舍为5层砖混结构,每层层高均为3.3m,室内外高差0.60m,建筑高度17.1m。功能学生公寓,属多层建筑。5、食堂主体二层框架结构,一层层高5.2m,二层层高均为4.5m,室内外高差0.45m,建筑高度10.15m。功能为食堂,属多层建筑。5、礼堂主体二层框架结构,一层层高5.2m,二层层高为4.5m,室内外高差0.45m,建筑高度10.15m。功能为:一层餐厅,二层礼堂,属多层建筑。6、实训楼为4层框架结构建筑,各层层高均为4.5m,室内外高差0.6m,建筑物总高度18.6m。功能为服装表演室、琴楼、舞蹈教育等,属多层建筑。-65- 7、艺术楼为3层框架结构建筑,一层层高为4.5m,二~三层层高均为3.9m,室内外高差0.6m,建筑物总高度12.9m。功能为实习车间,属多层建筑。5.6.1设计依据1、本专业有关的规范、规定《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岩iT程勘察报告3、建筑设计方案4、其它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5.6.2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1、抗震设计建设地点地震烈度为7度。2、根据该建筑重要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3、结构的抗震等级二级。4、楼面均布荷载:教室、实验室、宿舍、艺术教室、办公室、餐厅、贮藏室为2.5.KN/m2:-65- 实训车间、排演场、图书馆为3.0KN/m2;走廊、楼梯间、厕所为2.0KN/m2。5、层面活荷载上人层面2.0KN/m2非上人层面0.5KN/m25.6.3结构材料l、砼强度等级C252、钢筋HPB235fy=210KN/m2HRB335fy=300KN/m23、墙体防潮层以下采用240厚标准机制砖墙;防潮层以上受力墙体采用240厚免烧砖,非受力墙体采用200厚加气砼砌块填充。5.6.4结构选型1、教学楼每栋共4层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柱截面500×500mm。2、学生宿舍楼共5层砖混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采用240厚免烧砖,构造柱截面240×240mm。3、学生食堂为2层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柱截面500×500mm。-65- 4、学生礼堂为2层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柱截面500×500mm。5、行政办公楼位4层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柱截面500×500mm。6、图书馆为主体2层局部3层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柱截面500×500mm。7、艺术楼为3层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柱截面500×500mm。8、实训楼为4层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柱截面500×500mm。9、辅助用房一层砖混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型基础,梁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采用240厚免烧砖,构造柱截面240×240mm。-65- 第六章公用工程公用工程主要包括给排水、供配电、通讯、采暖、通风空调等设施。6.1给水系统6.1.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l3—86)(1997年版);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l40-9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版)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6、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划及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规定及条例。7、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及要求。6.1.2设计原则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道路情况,合理预测需水量,按各单体用水要求合理分布于供水全区,在满足用水量、水压的要求及考虑施工及维修便捷的原则下,尽可能缩短配水管线的总长度。给水系统应根据生活和消防等各项用水对水质、水温、水量和水压的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或经综合评判方法而确定。6.1.3用水量分析-65- 学校生活用水量按最终在校学生2060人,教职工100人的规模计,取学生生活用水量标准为200升/人·天,教职工生活用水量标准为120升/人·天,道路及绿化用水量:按2L/m2计,实验实习及其他用水量为90m3/d,实验室利用率按每天60%计算,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按生活用水量的10%计。生活用水量计算见下表:生活用水量计算表项目规模用水标准L/人·d用水量m3/d变化系数使用时间(h)小时最大用水量m3/h生活用水学生规模2000200400.02.016.033.3教师规模10012012.02.00.61.0道路面积26400.1252.81.04.013.2绿化面积4400022.028800.01.04.02200.0实验实习及其他用水量2441.720492812未见水量及农牧民网漏失量9519.6810%95222479共计104722338.5消防用水量按同时发生火灾次数一次,室外消火栓消防用水量20L/s,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量20L/s,火灾持续时间即连续用水时间2h计算。室内消防用水量,由各建筑物高度、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物用途来确定。消防用水量:288m3/h6.1.4敷设方案学校水源由学校市政供给,供水可靠,水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可满足项目用水需求。-65- 自场地外市政供水管网上分别引入二根给水管道,作为场地供水及消防用水水源,管道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室内生活用水系统应与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对于其他用水量大、且用水时间较集中的部门,宜设置单独的管道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学校内设置消火栓灭火系统。在环状给水管网上,各主要路口及主要建筑单体前,沿道路一侧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干管上两个阀门井之间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4个。给水管敷设于道路一侧,埋深为—1.Om,与其他地下管线交叉时,可做适当上弯和下弯。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由室内环状消火栓给水管网、阀门和室内消火栓组成。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不分区,其为独立系统,消火栓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每层按规范设置消火栓,每根消防立管每层设置SN65室内消火栓和直接启泵的消防紧急按钮各1个,消火栓口距地面1.10m,水枪喷嘴口径采用DNl9,水龙带选用直径65mm、长度25m的长麻质水龙带,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为扑救初期火灾,每个消火栓箱内再设一DN25水喉。-65- 室外给水管采用钢塑管,卡箍连接;室内给水干管采用钢塑管,卡箍连接;室内给水支管采用PPR塑料管。消火栓系统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管径在100以上的采用卡箍连接,其他采用丝扣连接。所有分路阀门采用明杆单闸板阀或蝶阀,DN50以下为丝扣连接,DN65以上为法兰连接管上法兰为丝扣法兰,屋顶明装阀门采用全铜阀门,水泵出水管上的工作压力不得小于1000Kpa。6.1.5饮用开水系统在学校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物各层设开水间,由电热水器提供开水,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6.2污水系统6.2.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l4-87)(1997年版);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6、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划及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规定及条例。7、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及要求。6.2.2设计原则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道路情况,合理预测污水量,合理计算雨水量,建立合理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效地收集输送校园污水,同时尽可能考虑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维护费用。6.2.3污水量分析生活污水排放量按日生活用水量的80%计,为8377.32m3/d,小时最大排放量为1885.00m3/h。6.2.4敷设方案-65- 学校周围建有完善的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制,可满足项目排水需求。校区内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内排水系统将污水、废水收集后,排向室外排水管网。生活粪便污水设化粪池处理;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实验室废水经中和池处理初步达标后;通过室外排水管网排向校园外市政污水管网。室内排水主管系统一般采用主通气立管系统,以改善通水条件,排水立管管径为DNll0,排水出口管管径为DNl60,室内排水管采用双螺旋PVC—U管,按规范设置清扫口,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地漏。在校园内沿主干道敷设污水干管,采用DN400管径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干管上每隔30m设置φ1000检查井,在各主要路口和建筑单体前予留φ1000的污水检查井。污水管敷设于硬化路面以下,最小坡度i=0.003,考虑到各单位建筑的出产管标高不尽相同,污水干管做相应深埋。6.3雨水系统根据规划校区内的路网情况,沿道路敷设雨水干管DN600,以DN300的支管收集校园内雨水,最后汇入校园外城市雨水主干管。雨水干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设置屋面PVC雨水口、雨水斗、落水管,将雨水排至室外地面,经院内雨水排放管网收集后,排放到市政雨水管中。-65- 室外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φ1000雨水检查井,每个检查井以DN300的混凝土排水支管与两个雨水口相连,最小坡度i=0.008,以收集附近区域的雨水,雨水口为边沟式雨水口,设置在道路两侧道牙内,在交叉路口及地形平坦区域应适当增加雨水口与检查井的数量,同时应满足雨水口的间距在25—50m以内。6.4供配电系统6.4.1设计依据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10、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划及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规定及条例。1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及要求。6.4.2设计原则-65- 根据学校规划情况,合理预测用电量,配置配电设施,电线、电缆的敷设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要求、用电设备的分布及环境特征等因素确定。应避免因外部热源、灰尘聚集及腐蚀或污染物存在对布线系统带来的影响。并应防止在敷设及使用过程中因受冲击、震动和建筑物伸缩、沉降等各种外界应力作用而带来的损害。6.4.3用电负荷照明安装容量按单位面积容量计算,设备用电容量按实际使用估算,用电负荷计算见下表:负荷估算表序号名称估算负荷(kw)备用负荷(kw)需用系数(kc)tg有功功率(kw)无功功率(kvar)视在功率(kva)备注1照明用电964.350.41100.51.1教学楼2790.70.55195.3107.41.2艺术馆490.70.5534.018.71.3实验楼1220.70.5585.547.01.4图书馆600.70.5542.023.11.5办公楼860.70.5560.533.31.6礼堂900.70.5563.034.71.7学生宿舍6000.70.55420.0231.01.8学生食堂900.70.5563.034.72辅助用房20.70.551.10.63设备用电9183000.70.55432.9238.1494.04室外照明150500.50.5550.027.557.15小计1068.39350.001447.18795.951651.6不可预见负荷0.00115.863.7132.1合计1563.0859.61783.86.4.4电源1、负荷性质图书馆、实训车间按一类负荷对待;教室按二类负荷设计;其它为三类负荷。2、电源-65- 根据教学区域与生活区域的用电特点,在负荷较集中的地方设置10kV变电站,采用双电源供电,校园内采用环网供电。在各个变配电所内低压则进行并联电容功率因数补偿,使功率因数大于0.9。在节能的同时,以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3、变压器设置与选择设置二台变压器,容量均为1000kVa,变压器选择S11型节能变压器,并设置相应的配电设施。6.4.5低压配电配电电压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在动力负荷比较集中的区域,采用动力配电箱(屏)进行二次配电。对一、二类负荷,可采用低压侧环网方式,以增加供电的可靠性。6.4.6线路敷设校园内供电线路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根据不同技术要求,采用电缆沟或电缆直埋两种敷设方式,使整个校园整齐美观。电缆采用YJV22和YJV型相应电压等级电缆。建筑物内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电源电压为220V/380V。楼内强电及弱电垂直布线采用电缆穿管暗敷以树干式,每层设配电箱,水平干线采用穿管暗敷以放射式,地下采用电缆沟或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实验室内根据实际情况设动力配电箱和插座箱。-65- 室内分支线路则采用BV-500型铜芯塑料绝缘线、穿钢管或塑料PVC管沿墙、现浇楼板或地坪内暗敷设。6.4.了人工照明灯具均选用不同型式的节能型灯具。根据民用建筑照明标准,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及其它教学部门,采用高效节能型日光灯,照度不低于150LX;活动中心、实训车间等采用金属卤素灯,照度不低于200LX;办公室等采用高效节能型日光灯,照度不低于100LX。厕所、走道、楼梯间按20LX设计。其它生活、福利设施建筑、公益设施均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节能灯具,公共照明也选用节能灯具,声光控自动开关控制。并按相应的照度标准设计。室内根据需要配置插座,以满足不同的用电需求。6.4.8防雷与接地6.4.8.1防雷1、高度在18m以上的建筑,均利用建筑物的金属体作三类防雷设施。2、高层建筑根据不同的类别作相应的防雷设计。3、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如弱电机房、中心计算机房、变电所等,还要做防雷电波侵入、感应雷侵入、等电位、防静电或电磁屏蔽等设计。6.4.8.2接地根据规范要求,对不同性质建筑作不同类别的接地设计,如:1、电气工作接地;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12。2、电气保护接地;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12。-65- 3、防雷接地;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或20gΩ。4、弱电接地;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Q。5、等电位接地,防静电接地或电磁屏蔽接地等。接地系统可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入户管道等均应可靠接地。校园内各个接地装置(或系统)应尽可能地联成一个整体。6.5采暖及空调及通风系统6.5.1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1997版)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86);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6、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划及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规定及条例。7、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及要求。6.5.2采暖本项目采暖由市政供暖统一考虑。6.5.3通风排烟1、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室设局部或全室通风设施。全室通风换气次数按5—10次/小时考虑。设局部通风的操作台,通风柜罩口或操作口风速按0.5—0.75m/s考虑。-65- 2、每层卫生间分别设排气扇,通过风管直接排至室外。排气量按15次/时计算,风管采用UPVC管材。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设有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走道面积2%,自然通风排烟。4、所有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均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6.6弱电系统6.6.1设计依据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入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6、《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3-93);7、《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8、《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BJl20-88);9、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划及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规定及条例。10、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及要求。6.6.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装置-65- 学校内的大面积、大体量的建筑等,根据消防规范要求,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火灾报警的建筑物按楼层划分报警区域,按独立房间划分探测区域。每一楼层安装楼层显示器,当火灾发生时,发出声光警报信号,同时为消防人员提供灭火的信息指示。火灾报警与消防控制采用集中系统、总线结构、模拟量智能探测器、自动与手动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以便及时发现火情,迅速扑灭,避免火势漫延造成财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探测器选用模拟量智能光电感烟探测器,能自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准确度高,可靠性强。按防火分区设置手动报警按钮,手动报警按钮向消防控制室报警。根据水专业提供的消火栓位置,设置消火栓按钮,它直接启动消防泵,同时向消防控制室发送消火栓工作信号。报警系统的信号线选用燃型导线ZR—RV—1.0mm2,直流电源线ZR—RV—1.5mm2;火灾事故广播导线选用ZR—RV—1.5mm2导线;消防通讯线路选用ZR~RV—1.0导线,所有导线均穿钢管暗敷设。6.6.3电话通讯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已在新校址周边设置通信管道及有线电视线路,可在新校址内根据使用点的数量设置交换机,以满足校内教职员工内部工作联系与外部通讯的要求,并可在校内设置IC卡电话,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及生活。6.6.4计算机网络系统-65- 学校内设置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数字化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数字化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中,整个工作围绕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环境的探索而展开。学校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方式,既可满足教职工、学生上网学习、收发信息,又可为学校科研及管理提供服务,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加强内、外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期刊查阅、上网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研究发展。6.6.5电视系统学校内可接入城市有线电视系统,信号源采用当地有线电视台的信号,系统采用全频道信号传输设计(48MHZ一750MHZ),信号出口电平70±5dBUV。同时自设一套闭路电视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播放所需的各种教学节目,把闭路电视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电化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6.6.6广播音响系统学校设置广播站相连,建筑物各楼层及室外道路广场设置扬声器,广播系统平时播放新闻、音乐或事项通知,当发生火灾事故时作为疏散指示系统,广播系统的扬声器功率的选择、位置的确定按要求设计。广播导线选用ZR—RV阻燃型导线,所有导线均穿钢管暗敷设。-65- 第七章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与节能7.1环境保护7.1.1现状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位于温县产业集聚区鑫源与司马大道交汇处,周围无大型工业厂矿,环境幽静,环境状况良好。7.1.2环境保护标准1、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3、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区标准;4、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5、GBl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II时段标准;6、GBl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区标准;7、GBl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7.1.3污染因素7.1.3.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根据工程特点,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有:1、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房间的改造、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过程。2、施工机械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65- 3、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和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口向。4、固体废弃物。7.1.3.2使用期环境影响因素1、校区师生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油类等,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道后,会对下水管道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2、校区师生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若处置不当,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废气源主要为炉灶排放的油烟。4、噪音源主要是停车场的汽车噪声、水泵、风机等机器设备噪音。7.1.4环境影响分析7.1.4.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环境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基础开挖施工将使用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高层打桩将使用打桩机;结构施工将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装修工程将使用空压机、冲击钻等,这些机械设备的施工噪声将达到85—100dB(A),在施工过程中,这些机械设备噪声会对工区附近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65-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运输,使得运输车辆的增加,在施工期内运输车辆引发的交通噪声,也将对区域的声学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只要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减少高噪声机械设备的同时运行,加之施工是短时期的,因此施工过程中噪声对区域声学环境及周围人群的影响是暂时的,将随工程的结束而消失。2、大气环境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开挖,堆积以及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运输都将产生扬尘污染,会对周围空气环境的产生影响。建议施工土方开挖、搬运,应避免在大风天气时进行;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场地要定期进行洒水降尘,对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运输车辆应加盖蓬布防止尘土飞扬。经上述措施治理后,扬尘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治,对区域空气环境的影响将大大减小。7.1.4.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废水本工程所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等。生活污水排放去向为城市下水管道,工程拟采取化粪池对废水进行沉淀处理,经处理后,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将大大降低,COD和BOD5浓度降低1/3,排入城市下水管道后,不会导致下水管道水质恶化。2、废气对油烟废气,采用“住宅厨房变压或共用排烟道系统”。3、固体废物-65- 校区师生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的生活垃圾,评价要求在校区内设垃圾收集箱进行统一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外运至城市垃圾处置点妥善处理或综合利用;炉渣外运用于铺路垫渣或其它途径进行固废综合利用,经上述措施处置后,可实现工程固废的无害化处理。4、噪声停车场的汽车运行噪声,应尽量远离住宅楼,并设绿化带。水泵、风机运行时的噪声,采取地面减振、墙体隔音等措施,经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可满足GBl2348-90中Ⅱ类区标准要求,不会产生噪声扰民现象。7.1.5绿化为了保护和美化校区环境,创造更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在总体规划中考虑了充分的绿化面积,并在主要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建筑周围及部分空地上,采用点、线、面的方法,设计绿化带,养花植草,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人工湖、假山、雕塑等园林景区,力图建设一个环境优美、花园式的文明居住环境。7.1.6环境影响评价总上所述,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提出的可行措施治理后,对环境的影响不大。项目的建设对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其社会效益显著。7.2消防及安全-65- 1、校区位于城市消防站责任区范围内。校区内根据消防设计规范敷设环形消防管网和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2、各种建筑物及附属物均按规范规定的最低耐火等级和防火间距进行防火设计,并配备完善的灭火系统。重点建筑如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安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建筑物要设置完备的防雷装置。普通教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容纳50人以上教室的安全出口不得少于2个,设封闭式楼梯间。视听教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二级,室内的吸音材料及装饰物应采用不燃材料或经过阻燃处理,铺设的地毯还应具有导除静电的性能。实验室、实训车间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同时应建立健全、严格的实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管理化学危险物品,课堂上用于实验的化学危险物品,要严格控制用量,实验后应及时清除,不得在课堂内存放。3、项目建设期间,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消防责任制,明确防火责任。工程施工中严格遵守规范、规程,严把工程质量关。4、在电气系统设计中,要符合国家有关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规定,电气线路全部采用加金属套管保护的铜芯线,人离开时,必须切断电源。确保用电设备及电气接地系统的可靠性,要设置完备的防雷装置。5、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65- 的意识,建立健全确保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狠抓落实,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6、加强安全防护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机构,明确安全责任,严防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和发生。7、消防设施与器材要设专人负责,对其监管、维护、使用等负全责。消防设施与器材要常年保持完好状态,一旦出现丢失、损坏、失效、报废、消耗或配量不足等情况都要及时补充和处理。7.3节能措施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以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根据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节能。7.3.1设计依据设计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及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7.3.2节能措施1、严格按照《节能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2、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电气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照明设计推广绿色照明工程产品,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灯用电器附件和光控开关等,以节约电力能源。-65- 3、给排水系统采用新型材料的节能设备,并合理设计控制系统,以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4、建筑物土建结构设计采用先进合理的设计方案,推广新技术和新材料以节省建筑材料,节省土建施工时间,减少工作量。5、在空调系统中使用全热交换机,收集排气中的能量,达到节能的目的。在通风系统中使用全热交换机,节约能量。6、在管理上,院区采用封闭式管理方式,及时检修电路、管道、设备,减少跑、冒、滴、漏,以实现节能降耗。-65- 第八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安排8.1项目管理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做好学校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学校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1、项目实施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施工招标制和质量管理责任制”的原则进行管理。2、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参建单位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3、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资格的监理单位和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4、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过程中,接受计划、审计等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5、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和挤占。8.2项目实施进度8.2.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5- 本项目建设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土建施工阶段、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为加快建设周期,各阶段允许有一定交叉。项目建设工期二年。8.2.2项目实施进度表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实施进度表时间(月)工程进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可研总体规划施工图设计场地准备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及调试竣工验收-65- 第九章机构与定员9.1组织机构学校建设期间,由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进行前期管理工作。学校建成后,要确立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管理机构。学校管理体制的确立既要有利于实行责任制和内部管理,也要有利于实行监督和教职工、家长、学生参加民主管理。要建立学校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学校治理建立在法制规范的基础之上。要从办学的实际出发,解决好校长、党的基层组织及教育工会等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职责和作用问题。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根据精干高效、专业分工和相对均衡的原则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保卫科、实习处、财务科、就业培训处机构。详见组织机构图。9.2组织机构图-65- 9.3劳动定员学校招生规模为2000生,教职工100人。教职工人员拟由温县教育体育局内部调配和公开招聘解决。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进口关。教师的补充,在录用师范院校毕业生任教的同时,吸收具有老师资格的其它高等学校毕业生。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新机制。根据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建立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辞退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对各部门及个人制订年终工作目标,实行部门主任负责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校教职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所有教职员工均应接受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后方能上岗。加强对教师业务技能的培训,并注重对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建立可行的考核体系,完善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以保证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65- 第十章项目招标方案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利益,特制定本项目的招投标方案。10.1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本项目招标的范围包括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招标、施工企业选择招标和设备与材料采购招标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管理法》面向社会进行招标。10.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本项目质量要求高,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建设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1、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在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2、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30日内,具有承担招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都可以投标。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招标项目属于建筑施工的,招标文件的内容还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本项目不接受联合招标。3、评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65- 4、开标时由项目承办单位委托招标单位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由招标人委托公正机构检查并公证。5、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之内,按照招标文件,项目承办单位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10.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项目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公开,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资质有如下要求:1、评标委员会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由项目承办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成员根据本方案在开标当天,在当地计委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主任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担任;评标委员会采用单数制,但最低不少于5人,并且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要求评委会成员的职称在副高工(副教授)职称以上,从事本专业至少在8年以上,对工程项目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职业道德良好,与投标单位无任何利害关系。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的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65-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1投资估算11.1.1估算说明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区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范围,包括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和实习区等教学及辅助建筑的土建、水电安装和其它费用等。11.1.2编制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2、《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咨经(1998)11号;3、《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豫建设际(2008)50号:4、近期焦作建设工程材料价格信息。11.1.3编制方法1、土建工程根据类似工程决算,并参考永城建设工程造价指数信息进行调整,以单方指标计入。2、安装工程根据设备购置费及设备安装类似工程决算,以指标形式计入;3、设备购置按设备生产厂家报价及产品样本价格计入。4、其它费用按有关规定计取。其中:(1)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豫财建〔2002)125号文件规定计入;-65- (2)勘察设计费:按工程费用的1.6%计入;(3)工程监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0%计入;(4)招投标管理费:按计价格(2002)1980号文规定计入;(5)办公及学生用具购置费:按学生和教职工人数之和,以200(6)其它建设配套费用:30元/平方米计入。4、基本预备费率取3%。11.1.4总投资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5200万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构成如下:投资构成表内容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合计投资(万元)3372.74169.5722.34425.333990占比例(%)84.53%4.25%0.56%10.66%100.00%详细投资见附表。11.2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399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拟申请上级补助资金及地方配套或学校自筹解决。11.3资金使用计划本项目总投资3990万元,资金使用计划按二年建设期,基本分配比例为第一年投入51%,第二年投入49%的方式进行。-65- 第十二章地震安全评价12.1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河南省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办法》(省政府第120号令);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12.2地震烈度分析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查得,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500。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并考虑地下水的影响。12.3抗震设计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规定,教学用房(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体育馆、艺术馆、礼堂)的设防类别均予以提高。本项目建设结构体系大多采用框架体系。尽可能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在结构上力求合理,以使方案既安全实用又经济合理,工程在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情况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65- 结构主体总高度、高宽比、抗震墙间距均满足规范要求: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平面布置规则,平面无局部凸出及凹进,质量与刚度分布基本均匀,减少了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基本接近,楼板连续、无大洞,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结构无错层、连体、多塔等情况,构件截面无突变,结构竖向布置基本规则,结构侧向刚度变化均匀,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基本连续无突变,楼层承载力无突变,避免了结构薄弱部位的形成;抗震设计中严格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更强节点”的原则。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加强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个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65-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目前,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生产制造到商贸物流,从企业成长到产业发展,从经济活动到社会管理,都离不开技能人才,离不开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实施后,可有效地整合当地职业教育目前规模小、低水平的局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提高当地中、高考落榜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当地青少年的整体发展;项目实施后可为当地提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业再就业培训、工人技术等技能培训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当地劳动者技能和改善劳动者素质;有利促进当地“三农”问题的解决,推进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实现再就业和人力资源的优化与升级:有利于促进当地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项目可行。-65- 项目建成后,学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和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和适应性。面向市场,突出特色,灵活设置专业及培训项目。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主动开展劳动力及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改造现有专业,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沟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渠道,并进一步做好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就业准入制度的衔接。我校要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积极落实建设资金,落实设计及施工单位,尽早开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及时投入使用,尽快发挥项目应有的社会及经济效益。-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