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00 KB
  • 2022-04-22 11:37:51 发布

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   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1.2建设内容   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项目选址于泗阳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院内,规划使用面积1495平方米。投资188万元对原有的一楼大厅进行功能改造,设立“一台六区”,即总服务台、职业介绍区、交流洽谈区、职业指导区、信息发布区、劳动事务代理区和职业培训区。1.3项目背景   近年来,江苏泗阳开发区规模不断扩张,入驻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园区内求职人员不断增多,企业间人员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而目前这些服务功能全部由县级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给开发区企业与求职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泗阳县迫切需要在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专门服务于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园区内务工人员求职。而如果将这些业务交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或企业服务局办理的话,又存在着业务不顺且人手不足等困难。将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纳入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有利于增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有利于整合资源,促进开发区服务企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城市副中心整体功能的发挥。   37 1.4项目建设单位及基本情况1.4.1项目建设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1.4.2项目单位性质政府行政职能部门1.4.3泗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主要职责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地方性配套措施,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2、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县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才流动办法,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3、负责就业促进工作,拟订统筹全县城乡就业发展规划;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和职业培训制度;负责职业培训机构评估管理和技能鉴定工作,落实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措施;统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4、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和基础养老金统筹办法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建立并落实农村居民社会保险措施;编制全县社保基金预决算草案,负责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扩面征缴,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支付依法有序进行。37 5、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对企业遵守工时、工休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劳动保护实施监督;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6、负责全县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和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7、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参与人才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和项目计划,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办法,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健全高层次人才管理制度,负责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综合管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8、负责军队转业干部和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组织军转干部岗前培训,贯彻实施中央、省、市关于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政策,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9、负责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综合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公务员职位管理、录用、竞争上岗、考核、奖励、惩戒、任免、培训、辞职、辞退、申诉、控告以及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维护公务员合法权益。10、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政策,综合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和退休工作。37 11、综合管理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制订农民工维权工作规划,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12、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1.4.4泗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构设置泗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9个内设机构:(一)办公室编制2名负责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保密、督办、信访、宣传、政务公开、综合协调和后勤服务工作;负责本局及所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牵头协调党务、工青妇、计划生育、双拥、双帮双扶及对上争取工作;承担全局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二)社会保险科(挂“社保基金监督科”牌子)编制2名组织编制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参与拟订全县社会保障资金(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拟订全县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监督制度、运营方式和运营机构资格标准,纠正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依法监督全县社会保险及其补充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运营,维护基金安全,组织查处重大案件。37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工作,负责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及补充养老保险工作,拟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地方性配套措施、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实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基金管理以及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承担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和企业年金实施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指导、监督居民社会保险基金的缴纳、待遇支付工作;贯彻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方面拟订全县农村社会保险基金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拟订全县征地方案中有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的审核办法。拟订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地方性配套措施、规划、标准和基金管理办法;拟订全县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康复机构、残疾辅助器具安装机构的资格标准和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服务的管理、结算办法及支付范围并组织实施;拟订疾病、伤病、生育停工期间的津贴标准;拟订全县补充医疗、工伤保险政策和管理办法;组织辖区内工伤认定工作;承办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三)工资福利科(挂“劳动关系科”牌子)编制2名贯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福利和退休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退休日常管理工作,编制和管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工资计划,承担工资总额管理工作;负责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遗属补助和解决五十年代退职小乡干部待遇核定工作;指导和监督劳动关系政策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拟订全县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措施,指导和监督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和企业负责人工资收入分配,制订并发布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最低工资标准;监督企业执行工时、工休制度和女职工、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规定;负责特殊工时制审批工作。37 (四)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管理科(挂“外国专家科”牌子)编制2名拟订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规划,负责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工作;负责职称综合管理和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负责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承担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工作;承担科技专家推荐、选拔、上报及管理工作;承办有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负责综合管理引进国外智力和外国专家工作;承担外国专家奖励工作;协助办理外国专家来本县工作许可、外国专家证及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申请受理与上报工作;按规定承担高层次人才出国(境)培训有关管理工作;负责高层次人才科研工作站申报和管理工作。(五)人力资源市场科(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牌子)编制2名拟订全县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监督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指导和监督人事档案管理;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工作。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和考试录用工作;按照管理权限,承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或备案事宜;承办驻地部队随军家属安置和事业单位人员的调配工作;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和事业单位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承办事业单位聘用合同鉴证工作。(六)就业促进科(挂“职业能力建设科”牌子)编制2名37 拟订全县就业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和规范全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劳动者年度就业、就业援助和特殊群体就业政策;牵头拟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办法;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失业保险政策、规划和标准;拟订全县失业保险的地方性配套措施和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失业预警制度,预防和控制较大规模失业;承担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工作;拟订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规划;拟订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措施;指导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拟订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承担全县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的培训机构的审核报批工作;综合管理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考核工作。(七)法制监察科(挂“农民工工作科”牌子)编制2名组织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地方性配套措施;组织开展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工作,负责普法教育和法律咨询工作;承担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行政应诉和依法行政工作。拟订劳动监察工作制度、执法规范和标准;依法行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督检查权,组织实施劳动监察,受理举报投诉案件,并依法查处和督办全县重大案件,指导全县劳动监察工作;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处理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拟订农民工工作地方性配套措施和规划,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协调处理涉及农民工的重大事件;指导协调农民工信息建设;负责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37 (八)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挂“调解仲裁管理科”牌子)编制2名拟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实施规范,指导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综合管理仲裁员、调解员,组织仲裁庭审工作;依法指导并组织处理全县重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承担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九)公务员管理科(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牌子)编制2名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承办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和日常登记管理工作;指导公务员职务任免与升降、交流与回避、辞职辞退工作;承担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管理工作;指导公务员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工作;承担公务员信息统计管理工作;承担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考试录用和调配工作;承担面试考官管理工作;负责全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管理工作;综合管理全县政府奖励和表彰工作;负责公务员培训工作;综合管理公务员惩戒、申诉控告工作;贯彻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依法对公务员实施监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负责全县转业军官的接收工作,制定年度转业军官的分配方案并协调落实;承担全县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承担县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承担中央、省、市关于部分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方针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37 1.5编制依据1.5.1县长办公会议纪要2011年6月12日《泗阳县人民政府县长办公会议纪要》第32号1.5.2县长批示2010年6月7日,泗阳县人民政府县长李融锦对《泗阳县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案》的批示1.5.3建设方案《泗阳县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案》1.5.4设计合同泗阳县劳动就业管理处与南京市丰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1.5.5设计说明《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设计说明》1.6项目主要指标1.6.1技术指标 1、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2、实用面积 1495 平方米 1.6.2功能区设立37 1、总服务台1个  2、职业介绍区1个  3、交流洽谈区1个4、职业指导区1个  5、信息发布区1个6、劳动事务代理区1个7、职业培训区1个      1.7研究结论1、该项目意义重大而深远,社会效益显著。2、该项目建设条件(场地、资金、组织、人员等)已经具备。3、该项目设计方案合理。4、该项目节能与环保影响因素微弱,对当地电力与能源要求,以及环境影响很小,可以建设。5、该项目有完善的招投标手续,且进度安排合理。37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该项目的建设是江苏泗阳县经济开发区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江苏泗阳开发区规模不断扩张,入驻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园区内求职人员不断增多,企业间人员流动也越来越频繁,而目前这些服务功能全部由县级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给开发区企业与求职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我县迫切需要在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专门服务于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园区内务工人员求职。而如果将这些业务交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或企业服务局办理的话,又存在着业务不顺且人手不足等困难。将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纳入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有利于增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有利于整合资源,促进开发区服务企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城市副中心整体功能的发挥。   2.2该项目的建设是当地人才交易市场发展的需要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项目的建设,将推进经济开发区人才交易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优化泗阳县人才环境和投资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各国各地区对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人才中介机构的竞争也越来越明显,许多国外知名猎头公司等有实力的人才中介组织纷纷进入我国寻求合作。用于开展人才交流、吸引人才中介机构的载体——人力资源市场应需而生,成为我国一些省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泗阳县37 在这一方面尚且薄弱,急需建设一个吸揽知名人才中介机构、推动泗阳县人才交易顺利开展的阵地。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项目的重点组成部分——人才交易市场建成后,将以一流的服务和环境吸引知名人才中介机构来泗阳县经营和合作,提高当地人才服务产业化水平和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势力,推动当地人才交易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县的人才环境和投资环境。 37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概况3.1项目区域环境发展现状3.1.1自然概况泗阳县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位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邻沭阳县,西与宿城、宿豫区毗邻,西南与泗洪县接壤。县境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9.62%。陆地面积中有可耕地70318公顷。泗阳县境内无山丘,属黄泛冲积平原,总地势西高东低。泗阳县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沿江经济带、和东陇海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与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的交结点,又有徐淮公路和徐、宿、淮、盐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泗沭公路纵贯南北等,交通十分方便。泗阳县位于北温带南缘,近海无山,地势低平,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性气候区。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春季温暖,秋季清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4ºC左右,年均日照2168.3小时左右,年均降水量917.8毫米,年均无霜降期209天左右。3.1.2人口、行政区划泗阳县现辖众兴、爱园、王集、裴圩、新袁、李口、临河、穿城、张家圩、高渡、卢集11个镇和庄圩、里仁、三庄、南刘集、八集5个乡,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百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1.8万,约占总人口的86%。3.1.3人文、历史37 泗阳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000年的建县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处于典型的南北交汇地带,长期受南方吴越文化、北方齐鲁文化和本地楚汉文化的多元影响,既得南方人的聪慧勤劳,又兼具北方人的淳朴豪爽。浓郁的“创新、创业、创优”时代精神与勤劳智慧、淳朴善良、开明开放的自然禀性相互交融,构成了今天泗阳人文环境的独特内核。3.1.4社会经济泗阳县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与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的结点,处于黄河与长江“两水”文化交汇的中端区域,是南京与徐州两大都市圈的迭加地带,处于长三角经济带、沿江经济带和东陇海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既是国内生产要素流动的战略要冲,又是国际资本和产品流动的必经之径。“十一五”时期,泗阳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2.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2%,高于同期全国及全省经济增长速度。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23元;2010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年均增长57.7%、50.3%,全县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9.5:39.4:31.1调整至2010年的19.1:47.5:33.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80%以上;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投资在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提高到36.5%,其中工业投资五年累计超过350亿元。纺织服装、木业加工、照明电器三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电气和绿色包装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初显。城区开发进入片区时代,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20.5平方37 公里扩展至2010年的41.5平方公里,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41.8%;城市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建总投资达410亿元,新建改造89条110公里城乡道路,建成城市森林公园、市民广场、生态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城市新增天然气管网建设80余公里;“十一五”期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和水系、供电、基础设施等详细规划通过论证,一批龙头项目落户投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镇村两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所有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元。对外贸易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对外贸易年均增长56.4%。利用外资提高到新的水平,2010年引进外资企业13家,实际利用外资到账2715万美元,年均增长45%。对外经贸领域不断拓展,经济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劳务合作、海外工程承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2010年全县共有外资企业54家,有自营进出口实绩企业57家,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孟加拉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长三角和淮海经济区合作,依托吴江市对口支持的有利条件,积极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主动承接吴江、苏州以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十一五”期间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过300项,承接资金近百亿元。宿淮铁路、京杭运河泗阳港、泗阳大桥、运河四桥和省道325、330、245、火车站、港口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开工建设。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25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5%、12.2%。“十二五”期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37 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向纵深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的若干意见》,宿迁市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泗阳发展必将进入新的快车道。近年来,泗阳立足县情实际,以“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加快建设小康”为工作目标,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初步构建了具有泗阳特色的“3+4”产业体系,为泗阳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2010年泗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标志着还将持续较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表3-1泗阳县近十年社会经济发情况一览表:年份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财政收入(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一产二产三产200037.7516.148.579.973156115842780200141.4217.069.8211.293559130582936200246.0017.6510.9512.983800195763108200351.2918.4712.6614.764109213193090200457.3319.6314.6916.954850280173450200566.2320.8316.6017.756973262973834200681.2122.1534.9827.0491763910042402007100.1026.5043.8035.00100007180048122008124.7329.2156.6738.851432010320055782009157.5632.7674.0459.611832416760060502010192.2036.7291.306.4122523256000682537 3.2项目建设地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主体区启动建设于2004年6月,2006年5月11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规划定位为泗阳县城市副中心、21世纪新城区和泗阳经济特区,产业定位“3+2”,即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电光源产业和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建成区15.8平方公里,区内配套设施全面完善,真正达到“七通一平”。国际商务中心、生物质发电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国际商业城、蓝领公寓、开发区小学、开发区医院、中心商务区、大运河港以及政府廉租房等配套设施的全面运营,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的承载功能和发展品位。全力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战略,着力打造投资洼地,全面推行区事区办,创优“四零”服务品牌,强力引领全县工业突破,千仞岗服饰、申禾实业、阿齐兰纺织、中达电子、万旭电子、达芙妮等一批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纷至沓来,截止2008年8月,共有439家企业落户,协议总投资约180亿元,投产企业316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  37 走进泗阳经济开发区,有序的项目建设场面令人昂扬振奋:豹子头服饰工地塔吊林立,东阳鞋业6座厂房拔地而起,正大亚星纺织、华鑫纺织、福大纺织等一批超亿元项目建设场地彩旗猎猎、机械声声。泗阳经济开发区共接转、签约项目93个,协议总投资134.5亿元。先后为63个项目举行了四期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协议总投资65.7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0个。2007年上半年通过市考核中心验收的江南纺织、东佳木业等竣工项目,实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9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38.16%,列全市第二位;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超亿元的新开工工业项目4个(博泰纺织、秸杆发电、豹子头服饰、艾特实业),计划投资总额10.86亿元,列全市第一位。  到2012年,泗阳经济开发区纺织总体规模将突破100万锭、木业精深加工能力突破100万立方米、电光源年生产能力突破10亿只(件),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初具规模,开发区建成区面积将突破30平方公里,年业务总收入超1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0亿元,建成一流省级开发区,并将于“十二五”初争创国家级开发区。3.3项目建设地人力资源优势  泗阳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教育发达。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平均受教育程度10年以上,全县拥有适龄劳动力46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26万。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比长江三角洲低2000元,比珠江三角洲低3000元。近年来,为满足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全县着力做好“两后双百”工程及产业工人“回流工程”、“培训工程”和“安居就业工程”37 。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学校泗阳中学,在校生1.5万人;县内65所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构,初步形成了机电设备、电子技术、焊接、服装加工、数控技术、线切割、模具、木材加工等八大类特色专业,在校生达1.2万人,年培训能力万名的宿迁轻工学院于2008年9月正式招生。同时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这一黄金时期,以开展开发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洽谈会等形式,为企业用工搭建产业工人招聘平台,年各类技术工人回流达3万人,并加强回流技术工人的再培训工作,新建蓝领公寓,实行成本价供应,均价只有900元,并协调帮助购房户办理按揭贷款,前五年政府实行贴息扶持,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就业。37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4.1项目建设的功能区规划兴建的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场地由开发区管委会提供,实用面积约在2500平方米,设立“一台六区”,即总服务台、职业介绍区、交流洽谈区、职业指导区、信息发布区、劳动事务代理区和职业培训区。其中交流洽谈区面积在600平方米以上,可容纳招聘摊位50—60个;职业指导区中设立“一对一”职业指导间不少于2间,群体职业指导间不少2间;职业介绍区可吸纳3—4家职业培训或中介机构进驻;职业培训区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分为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以及会议室。市场内外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信息发布设备,包括电子大屏3块,分别是泗阳长途客运站1块、北京路与K4路交汇处1块、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交流洽谈区1块;触摸屏查询机4台、长条屏2块,小条屏10块,电脑服务终端18个(含主控设备)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等(详见规划设计图)。4.2市场的定位该市场是由政府投资兴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为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在经济开发区的业务窗口,属非营利性质。主要功能有:一是为开发区企业提供用工保障服务;二是为辖区各类劳动者提供相关就业服务;三是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培训服务。37 市场建成后,将实现失业登记、求职登记、用人登记、职业指导、素质测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录用备案、劳动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社会保险登记、办理等多项服务功能。37 第五章项目建设的组织保障5.1组织保障泗阳县政府成立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开发区管委会、县财政局、县督查办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全面负责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的规划建设与实施。5.2人员保障新成立的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隶属于泗阳县劳动就业管理处。工作人员配备建议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县劳动就业管理处派驻主要工作人员3人,负责市场管理和综合业务开展;二是开发区派驻行政管理人员2人,负责沟通协调管理工作;三是向社会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10人,负责具体业务工作。人员经费渠道:对劳动就业管理处、开发区管委会派驻的工作人员经费渠道不变,仍从原单位支出;社会公开招聘的工作人员建议按照公益性岗位考核管理,人员经费由县财政支付。37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6.1工程方案6.1.1拆除工程1、拆除原有喷泉水池2、拆除玄关背景墙3、拆除玻璃隔断的办公室4、拆除顶部的矿棉板吊顶换成纸面石膏板吊顶6.1.2建设工程1、建设信息发布区2、建设临时招聘摊位42个3、建设固定招聘区40个4、建设总服务台及求职登记处5、建设自助求职区6、建设综合服务区7、建设多功能厅110m28、建设办公室140m29、按设计方案进行其他相关装饰与装修37 6.2功能区配套设施1、固定摊位桌椅40套,32寸液晶电视机40台;2、服务台42寸液晶电视2台;3、自助招聘区32寸液晶电视3台;4、移动摊位桌椅42套;5、LED显示屏15块其中:室外屏(防水,尺寸:4.5*8=36m2)2块,室内屏(5.4*4=21.6m2)1块,长条屏2块,小条屏10块。6、触摸屏查询机4台;7、台式电脑18台(含主控);8、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9、复印、扫描一体机2台。6.3设计及施工要求1、设计风格要与园区环境相吻合,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使资源利用最大化;37 2、打破原有格局,使空间更加通透开阔,采光效果更好,利于节能减排;3、增加指示引导标识,使流线更加明了,满足市场日常工作功能,从而更好地为求职者服务;4、材料上,大面积保留原有的墙面铝塑板,局部进行更新。服务台和求职登记处墙面机刨石干挂,蓝色烤漆板镶嵌其中,形成对比。吧台大面使用大理石,与不锈钢条及茶镜相结合,使之简洁而不简单。水池拆除部分灰色木纹石铺贴。37 第七章经费预算与资金来源7.1经费测算主要涉及人员经费、设备投入经费、装修费用以及日常工作经费。7.1.1人员经费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需公开招聘10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拟参照乡镇税收代征员的工资待遇,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10人累计25万元。7.1.2设备投入经费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需购置3块电子显示屏,其中2块为室外屏,1块为室内屏;考虑到室外屏的美观性,建议面积至少应在25平方米以上,按照室外全彩屏配置,根据目前市场价格1.05万元/平方测算,2块室外屏共需投入资金52.5万元;1块室内屏根据场地情况需10平方米左右,按照室内全彩屏1.3万元/平方测算,需投入资金13万元;长条屏2块费用约0.8万元左右;小条屏10块费用约1万元左右;4台触摸屏查询机按照每台9000元测算计3.6万元;18台电脑终端(含主控)约需10万元左右,各类电子显示屏主控约需3万元。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约需费用1.5万元(含电脑、投影机等)。上述各项累计需投入资金为52.5万元+13+3.6+10+1.5+3=83.6万元7.1.3装修费用根据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面积及功能分布,预计需投入装修费用80万元左右。7.1.4日常工作经费37 建议泗阳县财政按照定额确定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上述前三项合计需投入资金188.6万元。7.2经费保障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属于公益类服务性质,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县财政列支(批文见附件)。37 第八章节能节能上我国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当今能源建设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之一,各国对能源问题都给予及大的关注,合理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被列为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所谓节约能源,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济合理化等,经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方针是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1997年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我国关于节约能源的基本大法,该法明确要求:“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固定资产的投入的项目申请报告,应当遵循“合理用能和节能设计规范的项目”,“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的项目,依法审批机关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8.1节能原则早在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经贸办、建设部就规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要增列“节能篇章”。1997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经贸办、建设部重新发部了关于固定资产资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必须包括“节能篇章”。“建筑节能”37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内容之一,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按照《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要求,应该从建筑物隔热、保温、通风和排湿等方面综合考虑。本建设工程项目按上述两法则的要求,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节能的标准和规范,建议要合理设计,注重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贯彻生态建校原则,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8.2节能措施本工程节能方案符合国家有关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国家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的节能要求,主要节能措施有:①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和隔热技术与材料。建议采用具有隔热保温性能的XPS复合保温材料实施内墙保温。②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外窗全部使用塑钢中空玻璃;应用新型复合木窗,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进行保温。③改造后的场所所使用的灯光源一律使用节能灯。37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9.1环保方案设计原则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历年来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不仅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为环境保护方案设计提供了政策依据。主要有: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1998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新建、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必须坚持“三同时原则”,即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9.2环境保护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本项目设计时要按照清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采取一系列控制污染源的措施。项目按以下标准进行监测管理:(1)《建筑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253号令>;(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7 9.3主要污染源污染物(1)大气污染建筑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扬尘。扬尘的主要来源有:土方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如水泥、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拌和、筛分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往来造成的地面扬尘;施工垃圾在其堆放和清运过程中将会产生扬尘。(2)废水建设项目废水主要是施工队伍中生活废水,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原则上不会增加废水产生量。(3)噪声污染建设项目噪声污染以施工期污染较为严重,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均会产生噪声,是噪声污染源,本项目噪声污染主要体现在施工期间装修敲击声及钻孔机等施工机械以及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等噪声。(4)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及其施工队伍的少量生活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及少量玻璃、金属等。9.4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本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主要在施工阶段,施工期和建成后产生的污染和防护。37 项目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车辆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杨尘、固体废渣和废水污染这样势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施工期间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①施工期间噪声防治对策施工期间影响较大的为附近居民和在校学生,为减少施工噪声影响,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加强施工用场管理等措施,包括:施工设备选取型上要求施工方采用低噪声设备、以降低噪声源声压级。在施工过程中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维修保养。②扬尘影响的防治对策为减少施工场地的扬尘污染,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下列措施:施工场地每天定时洒水,防止扬尘产生,在大风日及时加大洒水及增加洒水次数;施工场地运输通道及时清扫,洒水以减少车辆过往带来的扬尘;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低速或限速行驶,以减少产尘量;多尘物料采用帆布覆盖,避免露天堆放;③固体废渣防治对策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其施工队伍中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以上防治措施,实施单位集中管理,以期减少、避免在施工中对居民生活带来干扰。37 第十章进度安排1、2011年2月初,递交关于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申请报告;2、2011年4月上旬,完成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011年6月上旬,呈报《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案》;4、2011年9月上旬,完成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程设计;5、2011年9月下旬,完成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项目的有关招投标工作;6、2011年12月初,完成全部建设内容;7、2011年12月20日,项目竣工。37 第十一章社会效益分析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园区用工难的矛盾,对园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人才引进,促进当地人民就业提供便利,又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该项目的建设,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工作的便利,也为政府部门执政为民提供便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组织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2、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制定各种规划来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3、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由总体规划和各种业务计划构成,为管理活动(如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调整职务和任务、培训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进而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4、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样才能激发员工持久的积极性,只有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条件下,员工对自己可满足的东西和满足的水平才是可知的。  37 5、有利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检查和测算出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实施成本及其带来的效益。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预测组织人员的变化,调整组织的人员结构,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这是组织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多赢模式,社会效益显著。37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12.1结论1、该项目意义重大而深远,社会效益显著。2、该项目建设条件(场地、资金、组织、人员等)已经具备。3、该项目设计方案合理。4、该项目节能与环保影响因素微弱,对当地电力与能源要求,以及环境影响很小,可以建设。5、该项目有完善的招投标手续,且进度安排合理。12.2建议1、严格控制高耗能用电设备的采购与使用,采用LED等节能灯具的使用。2、尽快按照项目进度,组织实施。37 附件材料附件材料列表1、县长办公会议纪要2、县长批示3、主要领导批示4、建设方案及呈报函5、设计说明6、项目建设平面布置图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