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1.50 KB
  • 2022-04-22 11:38:27 发布

蓝山洼水利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蓝山洼水利程项目4.项目分析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等相关文件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明确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对开发规模、范围进行了初步划定。南山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申报完全符合上述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要求。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项目建设规模为166hm2,按照项目建设规划,该项目经过对田、水、路、林的建设,将逐步荒漠化的土地改造为高产的水浇地,其土地利用方向符合《内蒙古x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明显的改善。4.1.2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按照项目建设规划,该项目经建设将成为有利于田间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要求,便于经营管理的优质农田,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治理,配套水利设施、农业设施和其它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潜力,使土地利用处于最佳状态。4.1.3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项目的规划设计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实施后应达到的防护标准,达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符合《水土保持法》对项目的要求。4.2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4.2.1限制因素(1)土壤条件的制约:项目区土壤以固定风沙土和沙化灰钙土为主,虽土层很厚,但地表有部分砂壤,腐殖质层不明显,有机质含量低,耕作初期易出现漏水漏肥现象,影响土地产出率,但经过几年耕作人工改良后,土地肥力会逐步上升。37 (2)水资源及水利设施的制约:项目区内无地表河流,水资源紧缺,干旱是本区最明显、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了本区的开发利用。区内零星分布的耕地均为旱地,无任何水利设施。(3)环境制约:由于项目区长年干旱,且受西北风影响,区内沙化现象逐年加重,因此,环境恶化问题成为制约本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林业部门也在积极配套防沙固沙措施,但是整个区域大,治理措施还是略显零星,不能完全阻止沙漠化的进程。为使项目区开发后顺利生产,本次规划将注重考虑采用更加有利、有效的防风固沙措施来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这不仅是对项目区发展的得力保护工作,同样也是防止整个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有利措施。(4)经济条件的制约:项目区所在县属4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经济欠发达,受地域条件限制,南北农业发展不均衡,加之集体企业较少,村户办工副业项目十分匮乏,农民还不够富裕,村集体公共积累少,县乡两级财政较为困难,地方政府底子薄,财力不足,不能进行统一规划和大规模土地整治,从而制约了土地的开发利用。4.2.2主要对策科学、合理地对项目区内的田、水、路、林进行合理规划,重点解决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在科学论证、规划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合理确定农田的布局及开发整理范围对区内荒草地进行合理开发整理:根据地势分区进行规划,按照地形地势全部规划平整为高标准条田;通过开发整理,耕地集中连片,配套基础设施,形成高产、稳产农田。(2)科学、合理布局水利工程设施增加、完善、配套水利设施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要内容,以确保耕地的灌溉和保收。(3)合理规划交通道路在项目区现有交通条件的基础上,按照技术要求,新修机耕道,使项目区道路与区外道路连通,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交通网络,解决项目区内交通不畅的问题。(4)合理确定生态林网的布局37 根据项目区的气候条件,主导风向及强度,规划在项目区西侧、北侧和东侧外围栽植四排防风固沙林,项目区南侧田间道以及金大快速通道双侧单排栽植防护林以,树种为白榆、新疆杨和沙枣树。4.3项目实施的改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通过平田整地形成平整度较高的田块,配套水利设施,改善耕作灌溉条件,使项目区农田产量得到稳定增长,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农田防护林建设可防止项目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通过田间道路及生产道路的合理配套,更好地促进项目区各项基础工程建设。总之项目的实施可以充分挖掘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和谐发展。4.4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66hm2,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荒草地的开发。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农村道路和林网工程将占用一部分土地。预计农村道路用地2.89hm2,其他林地用地2.97hm2。由此可计算出新增耕地面积为151.35hm2,新增耕地率为91.17%。4.5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4.5.1划分土地评价单元项目区地处平原区,本次土地适宜性评价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耕地后备资源分类系统,以2008年影像为底图,通过野外调查,并参照项目区1:1000实测地形图、土壤图等,具体的划分依据为:根据高程、土壤类型、土层厚度、交通条件等不同将整个项目区划分为两个评价单元(详见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分区示意图)。在指标选取时充分考虑了项目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极脆弱的特点,选择了地形坡度、灌溉条件、生态退化可能性等指标,采用多因素权重和评价模型评定了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4.5.2参评因素的选取37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业工程手册2:土地利用工程》等资料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选择如下因子作为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因子:地形坡度、灌溉条件、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含盐量、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对外交通条件、风害、生态退化可能性。4.5.3权重确定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作物耕作制度,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见下表4-1)。表4-1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权重值参评因子地形坡度灌溉条件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含盐量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对外交通条件风害生态退化可能性权重赋值0.140.150.130.060.110.090.10.080.080.06(4)评价模型本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多因素权重和评价模型评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其模型为:式中:Si-评价单元适宜性分值,i=1,2,…,n,n为评价单元;Pj-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评价因子的得分值,j=1,2,…,m,m为评价因子;wj-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评价因子的的权重。(5)评价因子适宜程度分级参考《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中关于农用地的参评标准,以及小麦、玉米等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级,将其适宜程度分为非常适宜、适宜、中等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5个等级。各评价因子适宜程度分级情况如表4-2所示。表4-2土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标准表适宜程度及赋分值非常适宜适宜中等适宜临界适宜不适宜54321地形坡度(°)<66-1010-1515-20≥20灌溉条件有保证基本保证尚能保证较困难无水源土层厚度(cm)≥100100-6060-4040-20<20土壤质地中壤、轻壤重壤、轻粘土砂壤、粉砂壤砂土、砂壤砂土、重粘土土壤PH值6.5-7.06.0-6.5或7.0-7.55.5-6.0或7.5-8.05.0-5.5或8.0-8.5>8.5或<5.037 土壤养分(%)3.5-3.03.0-2.02.0-1.01.0-0.6<0.6含盐总量(%)<0.30.3-0.50.5-1.01.0-2.0≥2.0对外交通条件优越较好一般差很差风害不起风轻微起风起风经常起风频繁起风生态退化可能性无生态退化可能性有较小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有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有较大的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大(6)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各评价单元土地属性见下表4-3。表4-3评价单元的土地属性单元号ⅠⅡ地形坡度(°)<66-10灌溉条件有保证有保证土层厚度(cm)60-4040-20土壤质地砂壤、粉砂壤砂土、砂壤土壤PH值7.9-8.168.5-8.8土壤养分(%)<0.60.8含盐总量(%)2.432.62对外交通条件较好较好风害起风起风生态退化可能性有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有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根据表3-4各评价单元土地性质及评价模型,得到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表4-4)。表4-4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单元号ⅠⅡ地形坡度54灌溉条件55土层厚度(cm)32土壤质地32土壤PH值21土壤养分(%)12含盐总量(%)11对外交通条件44风害33生态退化可能性3337 适宜性分值3.172.82(7)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评价①评价标准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的分级情况,土地适宜性等级按如下标准划分:表4-5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等级划分标准单元分值Si≤11<Si≤22<Si≤33<Si≤4Si>4适宜性等级不适宜临界适宜中度适宜较适宜适宜②评价结果与分析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分别为:Ⅰ区:3.17;Ⅱ区:2.82;Ⅰ区适宜程度为较适宜,Ⅱ区适宜程度为中度适宜。由以上评价结果可知: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划分结果,Ⅰ区满足3<Si≤4,程度为较适宜,面积为123.35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4.31%;Ⅱ区满足2<Si≤3,程度为中度适宜,面积为42.65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5.69%。由此可见,项目区地势平坦,交通条件好,具有可靠水源进行灌溉,可极大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土地利用潜力大。土壤条件Ⅰ区相对质地较好,土层较深,Ⅱ区地势较Ⅰ区地势略复杂,土质沙化程度亦大于Ⅰ区,可通过翻耕、施农家肥等办法增加项目区土壤肥力,提高耕地等级。同时两区域均需加强项目区林网建设,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4.6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6.1供水量分析项目区水源取自景电二期工程,根据《东北省水利厅关于内蒙古xxx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黑河地区项目供水问题的意见》(甘水资源发[2011]10号),景电二期从2011年开始利用黑河地区移民点支渠向南山坡供水300万m3,该支渠设计流量2.28m3/s,保灌面积将达到8500亩(包括本次项目区灌溉区域)。并随着景电二期工程大型泵站和大型灌区的更新改造,可以逐步增加向南山坡供水,年供水量3000万m3。4.6.2需水量预测4.6.2.1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项目区位于大渡河市内蒙古xxx县37 ,属干旱区。根据《灌溉和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0-99)规定,干旱地区,其灌水方式为渠道灌溉,以旱作为主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75%。该项目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4.6.2.2灌溉制度本次灌溉制度的拟定是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和灌溉措施以及作物种类等因素而制订。设计项目现状水平年为2010年,设计水平年2015年。(1)设计灌水定额的拟定式中:—设计灌水定额(m3/hm2);—H深度内土壤平均干容重(kg/cm3),设计取值1.2-1.24kg/cm3;—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H=0.3-0.5m;—H深度内土壤田间持水量,即允许土壤含水率上限,设计取值80-95%;—H深度内允许土壤含水率下限,设计取值60-65%。(2)设计灌水周期式中:—设计灌水周期(d);—作物日需水量(mm/d);=3-5mm/d。(3)设计灌溉定额式中:—灌溉定额(m3/亩),作物全生育期加冬灌用水总量;—灌水定额(m3/亩);—灌水次数,n=1,2,3,4。(4)设计灌水率式中:q—设计灌水率(m3/s·万亩);—作物种植比例(%);37 T—灌水延续时间(d)。(5)灌溉水利用系数确定如下首先确定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下列公式计算:式中:—相应渠道单位长度损失率(%/km);L—相应渠道工作长度。然后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式中:—渠道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以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逐步完成,到设计水平年(2016年):田间水利用系数0.92,斗渠水利用系数0.95,农渠水利用系数为0.92。由此可知:渠系水利用系数=斗渠水利用系数×农渠水利用系数=0.95×0.92=0.87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0.92×0.87=0.80(6)全灌区某时段内的净灌溉用水量由下式求得式中:—全灌区某时段内的净灌溉用水量;—全灌区的总灌溉面积;—全灌区某时段内综合净灌水定额,它是该时段内各种作物灌水定额的面积加权平均值。式中:—第i种作物在该时段内灌水定额;—第i种作物的灌溉面积占全灌区总灌溉面积的比值。37 根据项目区当地农业实际种植结构及农民种植经验,本次规划在项目区内种植葵花、小麦、玉米和蔬菜四类作物。结合以上公式计算可得:葵花净灌溉定额为360m3/亩;小麦净灌溉定额为360m3/亩;蔬菜净灌溉定额为350m3/亩;玉米净灌溉定额为370m3/亩。(详见表4-6所示)表4-6灌区灌溉制度表作物名称种植比例(%)灌水次数灌水定额m3/亩灌水时间(月、日)灌水天数(d)灌溉定额(m3/亩)灌水率(m3/s/万亩)起始终止葵花30冬灌8011.0111.1103600.2781704.14.19100.2432704.255.0390.2703705.135.2190.2704706.016.0990.270小麦30冬灌9011.1111.2103600.3131704.24.2890.2702705.045.1290.2703705.225.390.2704606.016.0990.231蔬菜201503.314.09103500.1162505.015.1290.1293505.225.390.1294506.16.1890.1295506.247.0290.1296507.17.1890.1297507.278.0490.129玉米20冬灌8511.2111.05153700.1311754.255.09150.1162705.26.03150.1083706.126.26150.1084707.17.25150.108通过对以上拟定灌区灌溉制度表修正后,项目区最大灌水率为0.313m3/s/万亩,最小灌水率为0.108m3/s/万亩,最终确定设计灌水率为0.313m3/s/万亩,综合净灌溉定额为360m3/亩。37 (7)综合毛灌溉定额毛灌溉定额=式中:η灌—灌溉水利用系数,0.80;由上式计算可得:毛灌溉定额==450m3/亩经计算项目区综合毛灌溉定额为450m3/亩。4.6.3设计水平年需水总量式中:—全灌区某时段内的净灌溉用水量;—全灌区的总灌溉面积;—全灌区某时段内综合毛灌溉定额。本项目开发后总灌溉面积可达到160.14hm2,经计算,项目区年均农业需水量为86.47万m3。4.6.4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本次开发整理项目总需水量86.47万m3,根据《东北省水利厅关于内蒙古xxx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黑河地区项目供水问题的意见》(甘水资源发[2011]10号),今年开始向黑河地区供水300万m3,供大于需,项目实施后灌溉水源及水量完全有保证。4.7公众参与分析1、本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化工程,项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过程中得到了项目区政府大力支持。内蒙古xxx县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在国土资源部门介绍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政策和对项目区进行现场考察后,均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在技术、资料等诸多方面进行积极的配合。2、此项目是一项通过开发具有潜力的耕地后备资源来完成部分地区移民的民生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特别是受到生活在贫困山区亟待搬迁的农民的积极拥护,他们希望政府能加大土地开发力度,既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农民生存条件,也为保护生态脆弱山区的自然环境,降低土地承载力创造条件。3、37 当地政府及群众希望项目建成后加强后期的管护,不要出现建后无人管理而使项目失效的现象;从而能更大的发挥作用,为百姓谋福祉。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5.1.1指导思想以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全面恢复和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配套服务功能,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1.2规划原则项目区的规划是按照《内蒙古x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在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前提下,按“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总体思路进行规范设计,以较小投入获得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时考虑生态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生活面貌。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规划设计方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相衔接,与农业生产布局相协调。3、全面规划,实现综合配套。4、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与全县长远规划相协调。5、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相结合。5.2建设标准在分析项目区基础条件的基础上,按照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要求,结合相关规划,提出本项目的建设标准。5.2.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标准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东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用版),结合项目区地形地势、道路的走势和高程,分地势选择不同田块的田面长度和宽度,并以田块为单位进行土地平整。37 总体上,土地平整应满足项目区内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每块田块内部高差不超过±3cm;考虑合理分配土方和项目区内土方挖填平衡,应充分利用土地现状条件,耕作田面平整尽量做到内部土方平衡。平整完成后,还要进行切实可行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确保耕地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农田的高产、稳产。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确定田块形状主要为长方形,局部随地形进行布设,田块长度确定为300-400m,宽度确定为50-60m,两相邻地块的田面高差在1m以内。5.2.2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1、灌溉设计标准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以及《东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项目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2、水质标准项目区灌溉水质较好,引用水源为黑河水PH值为8.2,矿化度低于0.5g/L,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规定。3、工程等别和标准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结合项目区灌溉面积和渠道流量可知:本工程为Ⅴ级工程。4、地震设防标准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4g,相当于基本烈度为Ⅸ度。5.2.3道路标准道路布置尽可能和项目区外已有道路衔接,同时考虑区内及附近村庄的道路情况,便于田间灌溉、收割农作物、转运等工作,以满足交通运输,农机行驶和田间生产及管理的要求。项目区道路工程分为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两部分。项目区内道路设计标准如下:1、田间道路:路面宽4m,路面两侧各加50cm的土堤路肩,路面为30cm厚素土夯实,同时铺筑20cm厚砂砾石。2、生产道路:路面宽2m,路面两侧各加25cm的土堤路肩,高出地面0.3m,采用原土夯实。3、路面横坡为1/500,纵坡随自然地势。37 5.2.4农田林网标准该项目区生态敏感,合理布设林网设施是保护农田的重要措施也是生态保护的迫切要求,农田防护工程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部分。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变局部地形、地质构造,从而影响水流方向、阻挡风沙,达到防灾保田的目的,但工程措施一次性投资较大,且治标不治本。因此,该项目主要通过引入生物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生物措施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来降低风速,减少水分蒸发,改善项目区小气候,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从而改善项目区的环境气候。本项目规划农田防护工程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区外围防护林工程,一是道路两侧农田防护工程。根据项目区周边防护工程建设经验,无需在项目区四周完全布设林带,仅区域北部片区边沿及西北风的来向区,即项目区西侧、北侧和东侧(金大公路以北)布设4排防风林用来固沙(具体见项目规划图)。选择树种为白榆和新疆杨,为提高树木种植效果,采用两种树木行间混交种植。二是在项目区南部边缘沿田间道以及金大公路双侧单排布设护路林,树种选择根系固土能力强、干形通直、树形美观、抗性强的沙枣树。栽植株行距为2×2m,可以达到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项目区最终需要栽植白榆树4957株、新疆杨4957株、沙枣树1596株。5.3总体布局5.3.1土地利用布局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结合当地生产传统和习惯,在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置。本项目的土地利用方向充分考虑项目区移民的实际需求和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区划,同时在对项目区土质状况进行合理分析、深入调查当地适宜种植作物的基础上规划。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实行“田、水、路、林”综合配套,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集约、合理利用。同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新增耕地优先发展农业生产,在传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提高农民收入。项目区开发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水浇地、其他林地、农村道路用地等,耕地以种植葵花、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可适当发展其他经济作物。37 5.3.2工程平面布置1、田块和土地平整布局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以及《东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用版),并且参考地方多年耕作习惯以及适应东北地区现代化耕作机械的要求,项目区土地平整遵循因地制宜、确保农田旱涝保收、填挖土方量最小与农田水利工程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田块划分。项目区属冲积倾斜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将结合道路工程和灌溉工程布局田块。耕作田块的形状基本设计成长方形,但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设计为长方形的,尽量为梯形,其次是三角形。为了使作物获得充分的光照,田块方向经分析比较,随地形确定为东西向。耕作田块的长度根据当地农田建设经验,考虑农业机械化要求,共布置田块140个,田块长度确定为220m,宽度为50m,田块的高程结合土地平整工程,以保证自留取水的要求确定。本项目土地平整采用区域平衡法,根据规划条田分别确定平整单元,设立平整高程,以平整高程为基准面对平整单元进行平整,尽量使土地平整单元内的土地平整挖方量与填方量趋于平衡。平整后水浇地田面坡度控制为1/500。2、项目区水利工程项目区充分利用外围以南区域沿西北向现有南支渠引水优势条件,直接由1、5号斗渠连接南支渠下分的南三分支渠引水至项目区。区内需布设斗、农两级渠道进行输水灌溉。规划沿渠道交叉分水处布置分水口,农渠每隔50m预留分水口引水至田块进行灌溉,同时沿渠道与道路交接处配套田间道桥及生产路桥。3、田间道路工程为了方便农业生产与管理,有利于机械化耕作,项目区道路工程分为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两级道路。田间路沿项目区南、北、西面外围布设,由金大公路分隔为2条,生产路垂直于南、北面田间道布设,由南向北贯穿项目区。根据划分田块对整个项目区的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布置。4、农田林网工程农田林网工程在本项目区属较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包括项目区外围防护和田间道两侧护路林两个方面的建设。37 考虑项目区的主导风向和现状沙丘状况,在项目区西侧、北侧和沙量较多的东侧(金大公路以北)布设4排防风林;在田间道路以及金大公路双侧单排栽植树木,有稳固路基的作用。5.4建设内容5.4.1土地平整工程1、田块划分及土地平整项目区田块划分充分考虑作物获得光照的时间和原地形现状,耕作田块的形状基本设计成长方形,尺寸根据东北农业机械化要求以及结合《东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用版)进行确定,最终确定田块长度为220m,宽度确定为50m,田块的高程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自流灌溉,对土地进行挖高填低平整,需要剥离表土的区域按平整高程加表土回填厚度最终确定田块高程,不需剥离表土的区域则以平整高程作为田块高程。项目区内现有零星沙丘,经现场踏勘,现有沙丘与外围荒草地间高差在1m以内且面积相对较小,土地平整时通过划分田块与外围荒草地结合取高填低平整,平整后原有沙丘处可达到种植作物耕作土层要求,因此本项目区内现有零星沙丘对整个区域种植作物土壤耕作层没有影响,易于机械化大范围作业。平整后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向为种植农作物,要求土地平整后田块横向坡比最终确定为1/500。土地平整采用局部平整方式,整个区内按划分田块为土地平整单元区,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挖填尽可能限制在本单元区内部,通过推高填低,保持单元区内挖填平衡。2、土方量计算汇总项目区土方计算基于南方软件公司的CASS7.0地理成图系统的工程应用模块,在实测1:1000数字化地形图上计算。在土方计算过程中,首先将原始DAT文件在实测图上进行展点,然后套合项目区现状图,在该软件下计算出平整田块挖、填方量及平衡高程。为检验项目区内土方计算的准确性,采用CASS软件中的DTM法进行核对,将趋于平衡法计算出的区域平整高程值代入DTM法土方计算中,得出挖方量和填方量,上述两种方法可以互相补充,结合运用,起到校对的效果,确保土方计算的正确性。经计算,项目区土地平整土方量共计31.57万m3。37 5.4.2农田水利设施规划1、灌溉方式的选择本灌区灌溉采用渠道灌溉方式。由黑河地区南支渠下设的南三分支接出两条斗渠,引至项目区南、北两片分别进行灌溉。南支渠下设南三分支渠设计流量0.25m3/s,加大流量0.33m3/s。根据对项目区现场探勘及综合考虑项目区作物灌溉制度,灌溉水源、供水量、当地农民种植经验等因素,为了保证各级用水协调应该严格按照灌溉制度执行,项目区最终布置斗渠、农渠进行灌溉,斗渠、农渠均采用轮灌,每2条农渠为一个轮灌组。2、灌区渠道的设计渠道横断面型式根据渠基地质、减少占地面积,满足防渗、过流的要求,防止雨水冲刷和塌方等问题,减少淤积,达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设计渠道选用断面型式全部为U形渠。全部采用混凝土预置U型槽,每10m设一道伸缩缝;其下采用厚30cm的洒水翻夯,夯实干容重不小于1.55t/m3。挖方渠道渠堤以上永久开挖边坡1:0.75,填方渠道渠堤外永久边坡为1:1.25,渠堤坡面夯实高出预制C20砼5cm。a.渠道的设计流量的确定斗渠渠道的设计流量可按公式计算确定。式中:——斗渠渠道的设计流量(m3/s);——设计灌水率(m3/s·hm2);——该渠道设计灌溉面积(hm2);——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由上式计算可得,斗渠设计流量为0.2m3/s。农渠渠道的设计流量可按公式计算确定。式中:——轮灌渠道的设计流量(m3/s);37 ——该渠道轮灌组数;——该渠道轮灌组平均灌溉面积(hm2);——该轮灌渠道至田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由上式计算可得,农渠设计流量为0.1m3/s。b.渠道断面计算项目区斗渠、农渠设计渠道均采用U形衬砌渠道,所以都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渠道断面: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m2;R——水力半径,m;C——谢才系数,1/6;i——比降;n——糙率,砼渠取0.015;Q——设计流量,m3/s。渠道水力半径计算采用下列公式:R=A/χ式中:A——过水面积,m2;χ——湿周,m。规划修建斗渠长度为9251m,设计流量0.2m3/s,纵坡1/200,糙率0.015,弧底半径0.25m,外倾角8.5°,设计水深0.4m,设计流速0.571m/s,渠深0.5m,渠口宽0.6m。规划农渠总长23141m,设计流量0.1m3/s,纵坡1/500,糙率0.015,弧底半径0.2m,外倾角8.5°,设计水深0.3m,设计流速0.44m/s,渠深0.45m,渠口宽0.5m。3、配套水工建筑物1)分水口37 本项目设计在引水斗渠即1、5号与斗渠与其余斗渠连接处设斗口,共计以及斗渠与农渠连接处布置分水口(斗口)共计7座,结构型式为开畅式整体结构,进口渐变段长1.2m,出口渐变段长1.5m为现浇C15砼翼墙。闸体单向分水口长1.2m,其结构型式为开畅式整体结构,为现浇C20砼,分水口设计尺寸为0.6×0.7×0.6m(长×宽×高),配置手提式钢闸板。在斗渠与农渠连接处设农口,共计140座,结构型式为开畅式整体结构,进口渐变段长1.2m,出口渐变段长1.5m为现浇C20砼翼墙。闸体单向分水口长1.2m,其结构型式为开畅式整体结构,为现浇C20砼,分水口设计尺寸为0.5×0.5×0.5m(长×宽×高),配置手提式钢闸板。另外设计沿田块末级农渠每隔50m预留一分水口,设计用预制砼块进行衬砌,分水口设计尺寸为0.4×0.4×0.4m(长×宽×高),共需设置分水口463个。2)田间道桥设计在田间道路与渠道交叉处设田间道桥,选用Ф400预制混凝土管,每节长4m,共1节,接缝用1:3混凝土填塞处理,基础用3:7灰土夯填0.3m,管墩用现浇C20砼。进出口采用八字墙现浇C20砼形式,长1.0m,管端宽0.5m,墙高0.8m,八字墙末端口宽1.0,墙高0.5m。根据地形管顶覆土厚0.3-0.5m,管身两侧回填土,干容重不小于1.55t/m3。桥基均需原土翻夯1.0m,干容重不小于1.55t/m3,共计布设田间道桥2座。3)生产路桥在生产路与渠道交叉处设生产路桥,选用Ф400预制混凝土管,每节长1m,共3节,接缝用1:3水泥砂浆填塞处理,基础用3:7灰土夯填0.3m,管墩用现浇C20砼。进出口采用八字墙现浇C20砼形式,长1.0m,管端宽0.5m,墙高0.8m,八字墙末端口宽1.0m,墙高0.5m。根据地形管顶覆土厚0.3-0.5m,管身两侧回填土,干容重不小于1.55t/m3。桥基均需原土翻夯1.0m,干容重不小于1.55t/m3。共计布设生产路桥2座。5.4.3道路规划项目区新建田间道路总长3872m,设计路面净宽均为4m,采用砂砾石路面,铺筑厚度为20cm,需进行30cm基础素土回填夯实处理,路面两侧各加50cm宽的土堤路肩,边坡1:1;路面纵向坡随地面变化,侧向设排水坡,向两侧排出路面积水。规划生产道路路面采用原土碾压夯实,路面净宽2m。共布置生产道路总长6728m,设计高出地面30cm,路面两侧各加25cm宽的土堤路肩,边坡1:1。37 5.4.4农田林网工程项目区目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这成为了古浪人民的心腹大患,因此做好农田防护工程是确保此项目区农业开发的前提条件。规划农田防护工程包括:防风固沙林工程和护路林工程两项工程。1、项目区外围防护林工程根据项目区周边防护工程建设经验,无需在项目区四周完全布设林带,仅区域北部边沿及西北风的来向区,即项目区西侧、北侧和东侧(金大公路以北)布设4排防风固沙林(具体见项目规划图)。选择树种为白榆和新疆杨,为提高树木种植效果,采用两种树木行间混交种植。白榆冠大荫浓,树体高大,具有喜光、耐寒、可耐-40℃低温、耐旱、耐碱性、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抗风特点,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盐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而新疆杨耐寒性较强、抗大风干旱能力强,适合项目区种植。栽植株行距为2×2m,可以达到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2、田间道两侧护路林工程规划在项目区南部边缘沿田间道以及金大公路双侧单排布设护路林,树种选择根系固土能力强、干形通直、树形美观、抗性强的沙枣树。标准为道路两侧单排布设,株距以2m为宜。沙枣树的种植不仅能起到很好的防风沙、固土作用,还能为附近农民带来沙枣果实的收获,一举两得。项目区最终需要栽植白榆树4957株、新疆杨4957株、沙枣树1596株。5.5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通过开发整理后,水浇地面积为160.14hm2,占项目区总面积96.47%;其他林地面积为2.97hm2,占项目区总面积1.79%;农村道路面积为2.89hm2,占总面积的1.85%。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见附表5-1。表5-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单位:hm2一级类二级类开发前开发后增减类别编码类别名称类别编码类别名称01耕地012水浇地0160.14160.14013旱地8.790-8.7903林地033其他林地02.972.9704草地043其他草地0000-00010交通运输用地104农村道路1.042.891.85总面积166166-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51.35hm2。37 新增耕地率=×100%=91.17%5.6项目工程进度计划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1年时间完成。前期主要是土地平整工作,然后完成道路、农田渠道和林网设施的配置。6土地权属调整6.1土地权属现状参照国土资源部在2007年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的相关规定,在土地二调数据基础上,由内蒙古xxx县国土资源局成立了该项目的土地权属调查小组,在南山坡政府的共同配合下,对项目区权属进行了详细调查。项目区总面积为166hm2,涉及南山坡山沟村(集体)和南山坡公地(国有),土地权属为集体所有的面积为52.48hm2,国有面积为113.52hm2,权属界限清楚、无争议,不存在权属纠纷问题,因此利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开发整理。表6-1权属状况表涉及乡镇权属坐落面积(hm2)集体国有南山坡 南山坡公地南山坡113.52山沟村 南山坡山沟村52.486.2权属调整方案由于该项目以开发为主,开发的目的是解决南部山区移民问题,因此,土地开发整理后,确保原耕地参照土地综合评价结果,按整理前各个权利主体所拥有的土地比例,以规划田块为基本单元,对开发整理后的农用地重新调整以外,其他土地应统一用于移民安置。6.3权属调整实施措施本项目实施与完成过程中的土地权属调整,根据土地管理的有关政策与法规,拟采取如下措施。37 ⑴成立权属调整领导小组。项目的实施地应成立以内蒙古xxx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组长,项目涉及的南山坡山沟村主要领导及村民代表为主要成员的土地权属调整领导小组,在充分尊重原土地所有权人合法权利的基础上,统一协调新增耕地的确权工作。⑵土地开发整理前进行统一的确权登记。包括项目区域的确切边界;项目区域内宗地的数量、类型、质量;项目区域内的土地权利人类型、数量;原有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情况。土地权属现状调查完成后,国土资源部门应就现有土地状况进行综合评价。⑶涉及农民承包地调整的,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整理前与承包人签订的协议重新调整并登记造册。⑷涉及所有权调整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整理前的权属调整协议重新勘定地界,并登记造册,发放土地所有权证书。⑸农民对承包经营权面积、地类、有异议的,应当在公告期(公告期不少于15天)内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当地人民政府提出,争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乡人民政府调处。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平、合理的分配土地收益,并确定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⑺县国土局进行土地变更登记,重新核发土地所有权证书。乡政府,村、社组织农户重新办理土地承包手续。7.实施措施和工程管理7.1实施机构为了确保项目工程的组织实施管理,建议县上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县国土、农牧、水利、电力、林业、交通、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国土局局长任副组长。财政、建设、国土、纪检、审计、环保、南山坡37 政府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和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其任务是负责工程审批、资金筹措安排、工程质量、数量、时限等的监督管理,负责签订有关协议,上报有关文件和资料,申请验收。县发改委负责工程立项,县质监站和村社共同负责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项目实施管理、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等事项。办公室仍然放在县国土局,办公室人员由国土、水电、农业、林业、财政、环保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具体落实领导小组布置的各项任务。另外需成立土地开发整理技术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及服务咨询,制定项目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难题,培训技术力量等。7.2项目管理制度7.2.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实施将涉及到内蒙古xxx县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区所在乡镇、村人员的组织和配合协调问题,牵涉面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必须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内蒙古xxx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运作,实施整个工程。7.2.2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度为发挥投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本项目实行项目招标投标制度。由内蒙古xxx县国土资源局招标前,根据批准的项目设计文件,将适合专业队伍施工的单项工程,编制出招标文件,向社会公开招标。在有意投标的施工队伍中,选择具有一定资质、良好信誉的施工队伍,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确定中标单位的基本原则是投标总造价较低、有相关施工经验,信誉最好的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当地施工单位。最终根据以下程序择优选定中标单位:招标公告——报名——初步资格审查——施工图纸会审——施工单位投标——公开标书评议——确定中标施工单位。7.2.3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为保证项目工程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本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中标监理单位以项目设计内容和国家的项目规划、验收规范为标准,本着客观、公正公平、既对业主负责又对承包商负责的原则,对项目的施工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可以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代表建设方对工程实施监管,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协调有关各方的工作关系,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制定出具体工作细则,明确委托监理程序,监理单位资质要求等,对所有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理。7.2.4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37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作制度,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明确相互各方的权责。合同由专人管理,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处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7.2.5实行项目公告制将整个项目区的范围、面积、工程类型与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项目实施的各项管理制度等进行公告,以接受社会监督。7.2.6资金拨付逐级审批制项目资金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办法进行管理,资金拨付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提出申请,经工程监理单位审查签字后,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办公室审批,办公室在拨付资金之前,必须对上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7.2.7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完工后,按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对照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标准和项目设计,由内蒙古xxx县国土资源局完善竣工验收前的有关事务性工作,并报请省国土资源厅进行项目验收。7.3项目工程管理7.3.1建设管理成立专门的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内蒙古xxx县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建设法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设计、施工、监理各方之间的关系,搞好建设服务,组织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由管理单位监管工程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支付,搞好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组织项目的终期竣工验收等事项。7.3.2管理机构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内蒙古xxx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整个工程。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成立项目设计组、后勤保障组、工程施工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组、计财组,层层管理、严格把关,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7.3.3管理措施在项目实施中,做好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而搞好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是关键。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按时完成:a)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对工程质量实行项目负责制,并由技术组按技术要求及时跟踪检查。37 b)成立项目工程检查验收制度。按行业标准结合开发区实际,由技术组制定各项目的技术标准,并公布实施。在验收过程中,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工作,凡验收不合格者不能转入下一阶段工作。施工管理严格做到按设计工序进行施工。工程验收检查贯穿每一项施工的始终,验收工作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分期抽查、验收,确保施工质量。设立准确、快捷的建设成果的检查验收反馈小组,为投资和奖励提供依据。7.4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项目资金到位后,由县区国土局具体管理,实行专款专用。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建帐、专人管理、独立核算。即开设项目资金专门账户,设置专门财会人员进行项目资金管理,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审批拨付工程款;规范财务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财务受上级主管部门及项目领导小组监督检查。总的要求是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挤占挪用;坚持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力争不突破投资总额;坚持严把资金流转渠道,层层设立专帐,实行一支笔审批;坚持项目资金决算制度,严格资金审计,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为了确保项目的数量、质量及时限,南山坡生态移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出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全额投入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上去。同中标施工单位签订《造地协议》,以后再按其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分期支付工程款,但必须扣留总工程款的5%作为工程保证金,待工程验收合格后,在10个工作日内全部结清工程款。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建账,专人管理,独立核算。资金支出,由项目法人一支笔审签,其他任何人无权审批。工程竣工后,对资金使用情况依法进行审计,如有违纪违法行为,将依规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8.施工组织设计8.1施工条件8.1.1基本情况a)气候37 项目区位于欧亚大陆内陆腹地,因受蒙新荒漠、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环流的影响,大部分区域属温凉干旱区,少部分处于温寒干旱区。年平均气温为6.9℃,光照丰富辐射较强,降水稀少且不均匀,干旱连年风沙较多。根据项目区气候条件,11月份至次年3月份由于气温下降,不利于施工外,其它季节对施工影响不大,因此本项目在安排施工时,将施工期安排在5-10月份进行。a)土壤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为固定风沙土和沙化灰钙土,土层较厚,在土地平整和管道开挖施工中,全部按一二类土施工。项目区灌溉水源水质好,满足灌溉水质要求,施工用水可以直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就近直接利用。b)交通项目区外交通便利,松花江铁路及省道308线都从项目区附近穿过,区内便道随处可见,对工程施工的材料运输、施工机具的入场,调配等十分方便。因此项目建设所需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直接可运抵项目区。c)地形及地质项目区属冲洪积平原区,地质结构稳定,具有足够的地质承载力,且项目所有工程均属小型工程,故地质条件不会对项目的施工形成障碍。8.1.2建筑材料供应及水电供应条件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主要为汽油、柴油、水泥、木材、砂、石等。根据料场特性和土地整理项目的用料要求,经分析应遵循近料近用,优质料先用的原则。a)砂石料选取项目区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需要大量砂石料。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和燃料可直接从附近市场购买;天然建筑材料从项目区就近采集。b)供水系统根据项目区水源特点,本项目施工用水全部为景电二期工程供水,可采用水车运至施工现场。c)供电系统工程施工用电均可由当地电网直接供给。通讯由已建成工程线路承担。d)机械设备本项目施工所需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及运输工具等由工程承包单位提供。37 另外本项目采用招投标制进行施工,承包商须具备相应施工资质,以保证工程质量;土方开挖等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组织当地群众施工。8.2施工总布置施工总体布置应根据施工场区的地形及临时施工设施布置的要求,解决施工场地的分期分区设计,对施工期间的交通运输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及其它施工设施进行平面布置,从场地布置上为整个工程顺利施工创造条件。按永久和临时相结合、移动和固定相结合、有利于施工、方便管理、使各施工单位施工程序尽量简单为原则,合理设计和使用施工场地,使各工序之间不相互干扰,场区的划分和布置应有利于建设生产、方便管理,临时施工设施的布置必须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适应各施工时期的特点。施工技术供应是保证施工顺利进展的关键。施工机械的先进程度和完好率,是保证整个工程能否按计划进度要求完成的基础。因此,必须根据技术要求和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做好技术供应和机械保养等工作。8.3主要施工方法8.3.1土地平整施工项目区在地貌类型平坦的洪积平原和倾斜的洪积平原。土地平整工程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采用74kw推土机推运土方,推土运距为40-50m、50-60m两种,项目区土壤按工程土类分级应为II类土。在土地平整时应采取就近原则,挖取高于设计田面标高的土方回填至附近低于设计田面标高田块,并根据规划设计布置的渠道走向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田间土方调配,开挖及回填时应保证表土回填前田块有足够的保水层。在施工时应注意田面高程的控制。并按照设计要求用推土机配合平整进行耕作层回覆,新造田表土翻松则用推土机的松土器进行耙松处理。8.3.2渠道工程施工沟渠开挖:首先进行放线,确定渠沟走向和建筑物位置,对渠沟预期的占地范围进行划定,包括渠沟底坡脚线和开挖线,对控制高程进行预设和检查。渠道测量放线,分为纵向放线和横向放线。纵向放线确定渠沟中心线的平面位置和设置高程控制点。横向放线任务是确定渠沟横断面的空间位置,找出挖填起点,并钉置边桩。37 a)人工开挖:为避免超挖,初挖断面应略小于设计断面,经校核无误后,再行修整。渠底开挖要正确。控制渠底高程的简单办法是“三棍法”,即用三根长度相等的棍,将其中两根放在两个中心桩处渠底的设计高程上,然后在两桩间的中心线上移动第三根棍;用眼瞄棍顶,如棍顶超过视线,说明渠底挖深不足;棍顶低于视线,说明渠底挖得太多;棍顶正落在视线上,说明渠底挖得恰好。b)人工回填:土方回填应进行土料选择,然后是填土压实。土料标准是“一纯、二匀、三适当”“纯”指不夹杂树根、草皮、烂泥和其它腐殖质;“匀”指最大粒径不超过5cm,“适当”指干湿得当。填土按照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原则,做到低土低用,高土高用。为避免回填尺寸不足,初填断面尺寸要略大于设计断面,经校核无误后,再行修整。保证新老土层紧密结合。回填时,土壤为沙质,预留2~3%的沉陷高度。8.3.3混凝土工程施工程序:选料、拌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a)选料:混凝土所用水泥品质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颁标准,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有制造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沙料要质地坚硬、洁净、级配良好,沙的细度模数应在2.4~3.0范围内。粗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钢筋净间距的2/3,要严格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时,根据标号要求,按满足抗压、抗渗、抗拉等设计要求进行,所有配比均由实验室通过试验确定,并满足规范要求。b)拌和:一般要采用机械拌和,拌和过程中根据气候条件定时测定沙子、石骨料含水量,据实调整加水量。c)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浸水及过多降低坍落度等现象,运输时间夏季不超过30分钟,冬季不超过60分钟。d)浇筑:建筑物地基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的准备工作。浇筑前须详细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及止水设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记录,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浇筑应保持连续性,振捣要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以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e)养护:浇筑完毕后,须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21天。8.3.4道路工程施工37 规划田间道路路面为砂砾石,田间道路面宽4m,规划生产道路面宽2m。路基土方填筑主要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土料达到设计的含水量要求方可进行填筑碾压。当路基填筑到设计要求并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路面工程的施工。路面采用机械化施工,沿线附属设施应与现有渠系及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各类设施的位置,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道路工程施工分准备期、施工期、竣工期三个阶段,各阶段工作安排如下:a)施工准备期:主要完成施工点建设、备料、施工便道全线贯通、材料试验、混合料配比设计、部分路基等项工作。本工程施工点设三处,每个连一个,布置有生产、生活、办公用房、库房及停车场。b)施工期:主要完成路基、路面、交叉工程等。c)竣工验收期:主要进行现场清理、取土坑回填、临时占地恢复工作,并编制竣工文件,完成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和产权移交等项工作。8.3.5农田林网工程施工a)首先进行整地,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秋季深耕翻地,造林前将地整平,按地势情况修好树田、地埂及引水沟,按行距开挖种植沟,沟宽1m,挖50cm×50cm×50cm的植树穴,穴底施入基肥,基肥一般为腐熟的堆肥,每穴施肥量10-25kg。b)树苗栽植,主要采用人工植苗造林,以春季种植为主,宜早不宜迟,一般土壤解冻后立即进行,秋季补植。选择胸径2-3cm,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根粗、节短、芽子饱满,皮色光泽的苗木,质量标准为一级苗,苗干要通直,充分木质化,无冻害、风干、机械损伤及病虫害等现象。8.4施工进度根据能源部、水利部颁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和电力工业部,水利部《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结合本工程特点、规模、建设条件及黑河地区村对本工程的要求,全部工程施工计划1年时间完成。前期主要是土地平整工作,然后完成道路、渠道、水工建筑物修建和林网设施的配置。8.4.1施工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37 为确保工程按计划实施,首先要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安排,选择有效的分布工程施工方法,并组织相应的技术供应,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同时,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也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其次,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安排,也要与相应的施工场地布置相协调。另外,施工总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施工强度,应与选定的施工方法和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相适应;安排施工总进度计划时,还必须考虑技术供应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使施工总体计划建立在可靠的物质基础上。根据工程建设地区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部署施工活动;合理的安排各项工程施工顺序,保证在劳动力、物资以及资金消耗量最少的情况下,使工程施工保持连续、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按照既定工期高质量完成任务。8.4.2安排施工总度及进度计划为保证项目按合同规定日期完成,特制定如下措施:a)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劳动力利用率。流水线施工,便于管理。充分利用机械和设备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调配精良的施工队伍,做好外界环境协调和内部关系协调。b)施工进度计划本项目主要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灌溉工程(包括取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农田林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应大致按下列程序进行:土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灌溉工程→林网工程。该工程将于项目设计批复后,及时做好项目实施前期工作,根据施工顺序的总体安排,购置材料设备。本项目于资金到位起开始施工,经1年实施完成,并于完成当年申请上级验收。9.投资估算9.1投资估算依据a)《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b)《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2]282号);c)《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d)定额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5]169号文件,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e)人工费预算单价:执行财建[2005]169号文件及《东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估)算编制文件汇编》规定,经计算甲类工预算单价为27.25元/工日;乙类工预算单价为17.27元/工日;37 f)《东北省工程造价信息》(2011年第3期);g)当地国土局提供的市场价格加运杂费、采购保管费及运输保险费为部分材料预算价格。9.2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比例9.2.1工程费用(1)土地平整费用:土地平整土方量为31.57万m3。项目区平田整地工程施工费用总计为131.84万元。(2)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区规划修建斗渠总长度为9251m,农渠23141m,配套水工建筑物斗口7个,农口140个,田间分水口463个,田间道桥2座,生产路桥2座。项目区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费用总计为241.45万元。(3)田间道路建设项目区新建田间道路长3872m,新建生产道路长6728m。该项工程施工费用总计为58.04万元。(4)林网工程建设项目区种植白榆共计4957株,新疆杨共计4957株,沙枣树为1596株。该项工程施工费用总计为5.96万元。综上,项目区工程施工总投资为437.29万元,单位面积工程投资为2.63万元/hm2。(详见表9-1)。表9-1工程施工费估算表单位:元序号单项名称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合计直接工程费措施费1土地平整工程1153352.9627683.4159063.5737198.8041134.061318432.792农田水利工程2076240.8067741.75127078.2468131.0475319.052414510.843田间道路工程511233.168690.7325995.8316377.0318106.13580402.914其他工程52498.31892.662669.911681.711859.1459601.74总计4372948.2837 9.2.2设备购置费该项目设备购置费用为0万元。9.2.3其他费用其它费用由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拆迁补偿费组成。(1)前期工作费前期工作费包括土地清查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项目勘测费、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项目招标费。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规定,前期工作费按工程施工费的5.40%计取,总计为23.61万元。(2)工程监理费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规定,工程监理费按工程施工费的1.5%计取,总计为6.56万元。(3)竣工验收费主要包括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费,整理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补划与标记设定费等。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规定,竣工验收费中按工程施工费的3%计取,总计为13.12万元。(4)业主管理费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等。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规定,业主管理费按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和竣工验收费四项之和的2.2%计取,总计为9.61万元。(5)拆迁补偿费项目区未涉及拆迁补偿任何费用,因此该项目拆迁补偿费为0万元。表9-2其他费用估算表金额单位:元序号费用名称估算金额工程施工费各项费用占工程施工总费的比例(%)1前期工作费236139.204372948.285.402工程监理费65594.224372948.281.503竣工验收费131188.454372948.283.004业主管理费96117.404372948.282.205拆迁补偿费0.004372948.280.0037 总计529039.274372948.2812.109.2.4不可预见费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规定,不可预见费按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三项之和的2.0%计取,总计为9.8万元。项目估算总投资500万元,平均3.0万元/hm2(2008元/亩)。表9-3总估算表金额单位: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估算金额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一工程施工费4372948.2887.46二设备购置费0.000.00三其他费用529039.2710.58四不可预见费98039.751.96五总投资5000027.30100.009.3资金使用管理措施项目资金的使用严格按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资金的安排与任务同时落实,项目的实施必须实行合同管理,按合同条款及任务完成情况支付资金,坚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要在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监督下管理使用。10.效益评价10.1社会效益评价(1)增加耕地面积,缓解山区人地矛盾。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166hm2,实施后将对8.79hm2撂荒旱地进行整理,对000hm2荒草地进行开发,可新增耕地面积151.35hm2。而内蒙古xxx县南部山区的新堡、干城、黄羊川、横梁、古丰等地约有46万亩山旱地,近年来,由于连年干旱少雨,广种薄收,农民丧失种地积极性,耕地荒芜现象严重,耕地退化,资源超载现象日趋显现,人均基本农田不足1亩,人地矛盾极为突出,该项目实施后,在县域内异地发掘有潜力土地并将其开发成高标准农田,进行生态移民,补充南部山区因土地荒芜而减少的耕地,会有效缓解南部山区人地矛盾,同时实现县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地垦殖率=×100%=×100%=96.47%37 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1164人(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该项目实施后,基础设施得以完善,有利于项目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产量及经济作物产量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把未利用地及中低产田土地整理为稳产、高产农地,劳动条件明显改善,劳动强度下降,保障了农民增产增收。(3)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内蒙古xxx县土地开发整理及生态移民积累经验,使项目区成为现代化农业试点地,同时能使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本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从而促进项目的全面、深入开展,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价10.2.1改善区域荒漠化态势,减轻山区资源超载压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区内会相应配套有效的生态防护措施,可避免内蒙古xxx县沙漠化面积的逐年扩大化,项目区将按照“田成方、水到位,路贯通、林密布”的要求进行高标准建设。将来投入农业生产后,农作物的种植还可加大垦殖率,提高绿色植被覆盖度;防护林等生态防护措施的落地遏制了区域荒漠化的态势。另外,南部山区农民的迁出,可从根本上减轻山区资源超载的压力,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10.2.2抵御自然灾害项目区内栽植农田防护林,将提高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造林绿化程度,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0.2.3环境影响评价本次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时虽然在施工期由于开挖取土,破坏了一些植被,加之施工弃土取料,在雨季遭雨水冲刷,造成流失,但是由于施工期短,工地分散,弃料较少,所以不会产生明显的水土流失及环境影响。10.3经济效益评价37 结合当地的种植特色,将项目区建设成一个以生产粮经作物为主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项目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状况和土地的适宜性,结合该区农业生产及生活习惯,开发整理后土地种植葵花、小麦、玉米、蔬菜等。该项目完成后,新开垦的土地经过耕作、施肥、灌溉,逐渐熟化,土壤将变为灌溉耕作土。经初步计算,经开垦耕种的土地,在当地充足的光热条件和人为灌溉条件下,其生物产量将大大高于自然植被。在农业技术措施得当条件下,种植葵花、蔬菜等经济作物效益更高。项目建成后将增加各类农产品产量,既可满足当地群众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将一部分农副产品投向市场,这将利于投资的回收、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0.3.1费用计算1)年运行维修管理费年运行维修费是指维持工程正常运行所需的费用。项目区道路、灌溉工程、农田林网工程等均需维修费养护。年运行维修费按工程施工费用437.29万元的10%计算,则年运行维修费为43.73万元。2)不可预见费主要包括清除或减轻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所需补救措施费用、科学实验和观测费用及其它经常性支出等。按上项的10%计,共计9.80万元。综上所述,本项目工程年运行费用为53.53万元。10.3.2收益计算a)项目直接收益本项目以土地开发为主,整理为辅,项目区原有旱地基本全为撂荒地,现无任何收益,因此项目主要效益为实施后所有水浇地收益。1)项目区耕地收益计算项目实施以后,水浇地面积发展为160.14hm2,根据通过对项目区实地踏勘并对当地农民作相应的访问,所收集的种植结构、收成数据资料,水浇地计划种植葵花30%、小麦30%、玉米20%、蔬菜20%。最终计算项目区新增耕地收益为338.46万元/年。具体计算见表10-1。表10-1新增耕地收益计算作物种植面积(hm2)产量(kg/亩)单价(元/kg)亩均收益(元/亩)农业生产成本(元/亩)净收益(万元)葵花48.042506.6165050082.8737 小麦48.044002.496040040.36玉米32.037002.4168060051.89蔬菜32.0312003.54200800163.34合计160.14(实施后耕地面积)    338.46由上述计算可知,项目实施后年直接经济收益338.46万元。2)年净增经济效益根据以上分析,项目实施后,年运行费用为53.53万元,年净收益为338.46万元,因此,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年净增经济效益为:年净增经济效益=338.46-53.53=284.93(万元)。10.3.3静态评价指标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资金因时间差异而产生的时间变化,以各年产出的当年实际资金额计算有关经济指标来进行效益评价的方法。a.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静态投资回收期是反映以项目年净收益偿还项目全部投资所需时间长短的一个静态指标。表达公式为:静态投资回收期=500万元÷284.93万元≈2年从静态角度计算,为考虑项目投入资金按年期以一定资本率贴现,加上1年的建设期,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3年。b.静态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收益率是反映项目投入产出比大小的一个静态指标。其表达式为:静态投资收益率=(284.93万元÷500万元)×100%≈56.99%项目投产后,生产力水平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实际投资回收期比计算值略长。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巨大,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可行,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37 11.结论与建议11.1可行性研究结论1.该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基本法规,符合《东北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要求,符合《大渡河市内蒙古x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该项目受到东北省、大渡河市和内蒙古xxx县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内蒙古xxx县人民政府为此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土地、水利、农业、财政、林业等部门领导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在对项目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管理上达成了共识,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3.项目区周边交通便利,通行方便;气候条件适宜,光热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具备项目实施各项条件。4.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为151.35hm2,可补充南部山区因土地荒芜而减少的耕地,有效缓解了项目区人地矛盾,为南山移民“住得稳、富得快”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同时实现县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5.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环境生态条件、农民生活条件等都有所改善,可避免内蒙古xxx县沙漠化面积的逐年扩大,对于当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经济结构,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当地及周边乡镇农村和农业持续发展,以及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由以上的分析研究可知,该项目的实施无论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方面,还是从项目投资的资金、技术保障方面都是可行的。11.2建议项目建设中应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特别对于黑河地区生态敏感区,为防止沙漠化面积不断加大,在项目实施后,应着重林草植被的重建,实行边施工边治理的方法。项目区的经营应着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立高新技术农业示范基地。为使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在进一步调查分析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土壤改良措施等,使开发整理后的土地符合各方面综合要求,并进一步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目前,据实地调查掌握的资料,经过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南山坡3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潜力较大,项目目标明确,技术方案可行,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议上级部门批准立项,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促使项目尽快实施,使项目发挥实际效益。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