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 MB
  • 2022-04-22 11:40:11 发布

绿色安全食品流通体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6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1章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北京锦绣大地绿色安全食品流通体系项目1.2项目承办单位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1.3项目地理位置项目的用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距阜石路500米,紧邻城市西五环路。南侧有货运铁路线一条,规划中将建设铁路货场一座,可满足项目的批量商品运输的需要。1.4项目建设内容建立在“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基础之上,从而为绿色安全食品行业构造出切实可行的市场信用体系,通过完全对称透明的绿色安全信息渠道构建和巩固消费者信心。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在基地认证管理、电子商务、食品安全高效检测技术、仓储管理和保鲜技术等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支持下,实现绿色安全食品的“高效物流”。62 项目将首先选择食品安全控制成本较低、市场风险较小的新鲜蔬菜和果品进行一期运营,构建科学、严谨、高效的绿色安全食品流通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建设状况和市场状况,项目二期将向粮油、肉禽蛋产品、水产品等方向拓展;项目三期一方面将致力于搭建完整的绿色安全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将糖、茶、酒、饮料等加工食品纳入体系中,为北京市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绿色的食品供应;另一方面,根据项目运营中的经验,将成熟的项目运作机制在上海、广州、天津等其他大城市进行复制建设,构建锦绣大地绿色安全食品流通企业体系,并切入资本运作,用成功的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市场品牌来增强项目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本项目报告书内容以一期建设核算为主。本项目总投资31226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内容由仓储加工配送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设和城市配送体系建设三部分组成。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一期建设规模,项目用地总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拟新建仓储设施40,000m2、加工设施20,000m2、配送设施10,000m2、综合办公服务设施5,000m2、质控中心设施2,000m2、消防、污水处理、电力等室外公共工程建筑面积5,000m2。总建筑面积合计82,000m2,另道路及停车场占地面积43,000m2。同时在已有信息、检测设施设备础上进行信息、交易、检测系统的更新和布设,并与仓储加工区形成联接,构建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本项目新增信息系统设备102台(套),估价774万元;新增信息系统软件及研发1359万元,新增检测系统设备800万元。1.5主要经济指标l本项目总建筑面积82,000平方米,l占地面积10公顷。l本项目总投资31303万元,l其中仓储、加工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费用16675万元,用于购买相关设备仪器及车辆费用10933万元,基本预备费1566万元。l静态投资合计30044万元,另需流动资金1258万元,动态投资总额为31303万元。62 l本项目正常年营业收入18000万元,l利润总额9868万元,l税后利润9868万元,l投资利润率31.5%,投资利税率34.5%,l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9.6%,l税后财务净现值15654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5.9年,动态投资回收期7.4年(均含建设期1年)。(详见第6章财务分析)1.6项目编制依据l中共中央2004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各地区加强力度解决“三农”问题同时,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的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创造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l吴仪同志在(全球食品安全大会上和全国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2月、2004年11月;l国家发改委经贸[2004]927号文件“关于2004年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建设实施意见”l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l《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通知》(国办发[2003]65号);l《商务部关于建立健全加工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意见》(商运发[2003]457号);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国家标准》(GB/T19220-2003)l《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1997年5月8日,财税字[1997]049号,具体规定“对于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农口企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从事上述各业的所得应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通知中对于产品范围进行了具体规定,如蔬菜初加工是指“62 通过对各类蔬菜(含山野菜)晾晒、冷藏、冷冻、脱水、分级包装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初制品。具体包括:利用冷藏设施,将新鲜蔬菜通过低温贮藏,以备淡季供应的速冻蔬菜,如速冻茄果类、豆类、柿子椒、蒜苔、黄瓜等。(2)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和食用菌通过干制加工处理后,制成的各类干菜,如黄花菜、玉兰片、萝卜干、冬菜、梅干菜,木耳、香菇、平菇等。而水果初加工是指“水果初加工通过对新鲜水果(含各类山野果)清洗、脱壳、分类、包装、储藏保鲜、干燥、炒制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各类水果、果干、果仁、坚果等。”本项目经营产品及经营方式符合这一规定。详见报告附件。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所得税征免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24号)再次进行了明确。并进一步指出,重点龙头企业所属的控股子公司,其直接控股比例超过50%(不含50%)的,且控股子公司符合“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并与其他业务分别核算”的规定,可享受重点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详见报告附件。l农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和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的《关于扶持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中指出对于国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要在信贷、筹资、基地建设、财政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详见报告附件。l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流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北京规字[2004]6号2004年3月19日)的通知l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郊区城市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2004年3月24日)l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2002—2008年)》和《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l《“十五”期间首都信息化发展规划》;l《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l《关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l《北京市“十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62 l(推进流通现代化文件汇编)北京市海淀区商业委员会2002年7月l北京市海淀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和推进流通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家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强制性的标准和规范62 第1章项目承办单位概况2.1锦绣大地公司简介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绣大地公司)1998年5月5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北京市大地科技实业总公司、北京市四季青农工商总公司、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和中煤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三家共同出资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于1999年1月1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登记,注册资本3.66亿元,公司于1999年2月10日经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新准字GF1889号”批准为新技术企业。企业经营范围包括:l农作物及花卉种植、销售;l水产品养殖、销售;l牲畜及家禽饲养、销售;l生物工程及农业设施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l销售自行开发的产品、包装食品、酒;l农业设施租赁、机械设备修理;l承办现代农业展示活动;l承办消费品市场;l承接普通货物运输;l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l经营来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l经营转口贸易和对销贸易;l冷藏保温运输等涉及到农产品生产、科研、贸易及物流服务各个环节的科工贸一体化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依托13家股东所具有的技术和业务资源方面的优势,在优良品种开发、生物技术和动物胚胎工程、天然药物和生物制药等核心业务领域内业绩显著,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在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卓越成交和创造的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高度认可。2002年被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2 第1章项目承办单位概况2.1锦绣大地公司简介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绣大地公司)1998年5月5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北京市大地科技实业总公司、北京市四季青农工商总公司、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和中煤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三家共同出资设立的股份制企业,于1999年1月1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登记,注册资本3.66亿元,公司于1999年2月10日经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新准字GF1889号”批准为新技术企业。企业经营范围包括:l农作物及花卉种植、销售;l水产品养殖、销售;l牲畜及家禽饲养、销售;l生物工程及农业设施的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l销售自行开发的产品、包装食品、酒;l农业设施租赁、机械设备修理;l承办现代农业展示活动;l承办消费品市场;l承接普通货物运输;l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l经营来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l经营转口贸易和对销贸易;l冷藏保温运输等涉及到农产品生产、科研、贸易及物流服务各个环节的科工贸一体化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依托13家股东所具有的技术和业务资源方面的优势,在优良品种开发、生物技术和动物胚胎工程、天然药物和生物制药等核心业务领域内业绩显著,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在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卓越成交和创造的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高度认可。2002年被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2 ,并享有龙头企业的各项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2003年企业实现各项主营业务收入约6亿元,实现税后净利润约5000万元。截至2003年年底锦绣大地公司企业总资产达到约19亿元,负债合计约12亿元,企业净资产约为7亿元,固定资产约2.6亿元。近年来,公司的经营状况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盈利能力较强。而且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渐有序,公司的竞争优势将得到巩固,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较强的融资能力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公司努力推动安全食品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目前生产和加工配送的产品占北京市绿色安全农产品市场的20%份额。合计建有60个专柜,6个连锁店,其专柜数量占北京市政府三年建300个专柜计划的1/5。此外,锦绣大地公司以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在业内创造的良好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于2002年12月16日被美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所(SustainableBusinessInsititute)授予“企业可持续发展奖”(TheSealofSustainability)。2.2公司荣誉锦绣大地公司在短短5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取得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致力于推动本地区社会经济的综合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并得到社会公众与各级政府的认可和重视。除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奖”之外,以下仅仅是企业所获得部分荣誉:n国家计委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n科技部“十五”第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和国家级星火外向型企业;n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n北京旅游观光园区;n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n北京市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n北京市首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n公司通过了国家环保局的环境评价;n蔬菜为北京市政府认证的安全食品;n控股子公司风华兽药厂通过GMP认证;n企业所属检测中心通过了CMA认证。2.3公司管理体系62 员工总数为1080人,正式员工508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正式职工总数的57%。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和博士后10名。硕士26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13名,中级45名。特别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大多具有多年技术研发和管理背景,管理经验丰富,公司的稳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层较高的管理水平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公司由企业博士后流动站、中心试验室、检测中心、胚胎中心和风华兽药够构成了内部研发与外部引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研究开发与应用有机结合完整技术研发体系。目前公司技术人员100人,其中研发人员60人,包括博士10人,硕士15人,本科学历30人,专科学历5人。2.4公司科研成果及产业化成就公司共承担北京市科委、计、经委等重大课题和“863”中间试验等13个项目。公司成功克隆肉牛3头,开发中兽药新品种40种,年产优质胚胎上万枚。目前已申请1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中药配方颗粒标准412项,已经编制并获批准5项行业标准、2个地方标准和20个企业标准。公司已经成为北京市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最多的农业企业,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4年企业自主研发技术成果40项、市场转让1项、国外引进3项、引进创新成果2项。在全国有各种形式的生产基地和供应商155家,通过合同收购带动面积达到145000亩。与美国、加拿大、丹麦、法国、荷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有农产品贸易往来。公司通过普及农业现代化技术、设施和经营理念,在全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建立的加工、畜牧、活畜交易基地预计每年可饲养牛、羊各20万头,年屠宰能力20万头,交易20万头并配有近20万亩草厂。公司以合同定单形式促进地方生产的发展,通过技术、标准输出,初步形成大、小龙头企业合作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公司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肯定。2.5良好的企业信用²2004年12月由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所进行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报告中,给与锦绣大地公司极高的评价,将企业的信用级别评定为ZC1;62 ²2004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将锦绣大地公司的客户信用等级认定为AAA级,成为全国15个行业共107家行业性大客户中农业产业化行业中5家企业中的一家,也是北京两家农业产业化行业企业之一。2.6日渐成熟的市场发展作为公司相对控股的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等三家股东投资(其中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占股份24%)于2003年4月组建。公司2003年5月初开始试营业,8月份开始形成主营收入,截止2003年12月底公司总资产从成立时的5000万元增加到45373万元,员工总数为152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正式职工总数的29%。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5人;硕士2人,大本与大专36人,中专19人,共63人。企业所承办的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一座大型的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介于西四环和西五环之间,阜石路北侧,交通十分便利。市场目前占地350亩,设有15个交易大厅,5个特色交易区,配有商务办公楼13栋,包括:信息中心、检测中心、银行、邮电、通讯、餐饮服务、商务中心等。市场停车面积1.5万平方,配套4万平方米的客户公寓和4万平方米的仓储区。主要经营蔬菜、水果、调料、肉类、海鲜水产、冻货、干果、小食品、粮油、活鱼、活禽、厨具百货等品种。2003年市场全年交易额18亿元,2003年5-10月份的交易量达到23,198万公斤,2004年上半年交易额17亿元,全年预计交易额40亿元。当前市场交易商品中,牛羊肉占北京市市场份额75%,粮油占34%,猪肉占40%,干调占70%。批发市场的成功开拓和快速发展,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市场、客户等必要的可行性条件。2.6初具规模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62 隶属于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北京锦绣大地检测中心成立于1998年,2001年开始大规模投入。作为第三方质检机构,北京锦绣大地检测中心主要对进入市场的产品、对认证基地及提供产品的基地、对其它单位送检的样品,按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检测中心于2002年9月19日通过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CMA),并于2004年1月16-17日通过了CMA扩项认证,扩大了检测范围,中心可以对外可承接水果、蔬菜、水产品、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奶与奶制品、酒、饮料、食用油、调味品、食用菌、粮食、茶叶等食品、饲料、土壤、水、营养液等十六大类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亚硝酸盐、硝酸盐、重金属、着色剂、添加剂、防腐剂、微生物等有毒有害成分及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包装材料的理化卫生指标检测等等100个项目的检测。检测中心拥有美国安捷伦的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珀金埃尔默的原子吸收光谱仪、戴安公司的离子色谱仪以及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等大型检测设备10余台,配套仪器设备170余台。总价值?万元。检测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满足工作要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占地面积1000m2。根据项目需要,可将此中心迁至项目区内。第1章市场分析与预测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一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由于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期,食品行业中大规模的现代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并存,先进流通方式与落后流通方式并存,发达的城市市场与分散的农村市场并存--这种经济结构使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难度增大、成本提高,矛盾相当突出,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和政府管理的重点。根据食品行业的危机关键控制点理论(HACCP),CCP(关键控制点)是指能实施控制的一个点、步骤或程序,其结果是使一个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能被预防、消除或减少至可接受的水平。生产工序中的各个点,包括烧煮、冷冻、特定卫生步骤、产品配方控制、防止交叉污染及环境卫生方面,都可能是CCP。根据食品不同产品品类的特性,CCP是有差别的。根据食品生产流通的环节,可确定食品供应四个关键控制点: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而流通环节成为关键之中的关键。3.1中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状况从全国农业发展状况来看,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呈现农村分散生产与城市集中消费的特点。生鲜农产品生产从城市近郊区生产转向远郊乃至农村基地化生产,既得益于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农产品流通特别是城市农副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62 3.1.1农业产业化发展对流通环节的市场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处于市场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和渠道不畅通。而矛盾的解决要必须从市场流通环节入手,通过市场创新和产业化企业发展来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产品总产量大,但单产低、质量差,安全农产品生产前景堪忧我国农产品总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增加农产品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不显著。我国农产品单产仅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一是科技推广弱,良种繁育不健全,地方名优品种退化严重;二是尽管农副产品外观品质近年来有较大提高,但在花色品种上、时令上、营养成分以及无污染产品的开发上,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尚有差距,加上农区的农民普遍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意识,农副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时有发生,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中国是粮食消费大国,2003年食品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农药残留(有机磷类、有机氯类、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兽药残留(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己烯雌酚、磺胺类、克伦特罗、呋喃唑酮、喹乙醇等)、重金属(铅、汞、砷、镉、铬)、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添加剂、微生物超标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农药、兽药、肥料使用不科学,大气、水源及土壤的污染造成。一段时间以来,毒大米、注水肉、农药菜、激素果,甚至欧洲的疯牛病、二垩英、口蹄疫以及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等不安全因素,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丰足的食品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拥有安全放心的食品。2002年,在涉及372种日常生活食品的工商部门的抽查中,北京的成绩被无情地判为“不及格”:北京交上的“211种食品合格”的答卷,合格率“分数”仅得了56.7%。另外,部分猪肉中含有瘦肉精,蔬菜水果的农药残余超标,粮食中发现有害添加剂,吊白块让面粉显得更加"好看",甜蜜素使蜜饯变得更加"好吃",这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近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曝光,让人有些措手不及。62 而根据国家卫生部长期对全国食物中毒情况的统计情况来看,食品安全局势日益严峻。在缺乏北京、河南等12省份统计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情况下,2003年全国报告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481起,中毒人数29660人,死亡人数262人;而2002年涵盖全国各省份的统计数据表明,上述指标分别为464起、11572人和68人。表1、2003年发生食物中毒情况及原因 总计中毒食物致病因素  动物性植物性微生物农药化学物总计     中毒起数1481473450590294中毒人数29660113677693160383605死亡人数2623710412100集体食堂     中毒起数3358013115846中毒人数98282419399750351304死亡人数102221饮服单位     中毒起数3231432620926中毒人数810637346545654405死亡人数30002个体摊贩     中毒起数8530384417中毒人数17516559401019299死亡人数50305家庭     中毒起数637197223141179中毒人数77494068163734371235死亡人数2123090974其它场所     中毒起数10123323826中毒人数2226491465893362死亡人数325911862 注:缺北京.山西.内蒙.吉林.黑龙江.河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数据.1.片面追求产量,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我国农副产品栽培一直沿用传统栽培制度,由于人多地少,尤其是近50年来,人口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增加,造成农副产品生产片面追求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农副产品生长周期缩短,品质下降,增产效果越来越差。以蔬菜为例,多数菜农依然沿用传统的栽培技术和方法,遮阳网、无公害栽培、立体种植和有机蔬菜栽培等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缓慢,良种引进繁殖和试验示范还十分薄弱,品种更新周期长,品种种植结构亟待调整。2.农副产品价位降低,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近几年,特别是1995年以来,农副产品的价位显著降低,应时农副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大多在20%以上,部分地区的某些品种,甚至出现产地价低于采收工本,宁可任其烂在地里的严重情况,大宗超时令、反季节农副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在50%以上。近两年,化肥、农膜的价格虽然也有所回落,但价位仍然较高,劳动单价则上涨了1—2倍。因此,农副产品生产的成本费用居高不下。造成农副产品商品价位低走势、成本费用高走势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信息不灵盲目发展,总量偏多;二是种植品种和茬口过于集中,造成某些品种的季节性相对过剩;三是支农工业品的成本费用有增无减;四是社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增长趋缓。3.品种、质量、时间差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我国农副产品人均占有量已达300kg以上,今后国内市场对农副产品总量的需求增长将趋缓,农副产品产业化经营效益的高低,将主要取决于花色品种、商品质量和时间差上的竞争力。就是说,要靠抓市场短缺品种、断档商品和优质商品的生产,争取高价位,实现高效益。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农副产品市场季节性供求矛盾凸显。2003年一季度由于去冬今春低温多雨,河北、辽宁、山东等主产区农副产品生产迟缓,普遍减产并推迟上市。进入二季度以后,全国农副产品生产趋于正常,陆续进入收获旺季,并集中大量上市,但“非典”62 疫情的爆发,使蔬菜等鲜活农产品流通受到影响,曾一度造成产销区供求失衡。第三季度,受部分主产区高温和暴雨天气影响,蔬菜产量又出现了一定波动。10月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雨雾天气较多,11月冰雪天气出现较早,给冬贮菜、大棚菜的生长、采摘和收获造成了很大影响,加上一些温室倒棚使不少菜品受冻,影响了蔬菜的供给。除了天气变化外,目前北方保护地蔬菜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也是导致目前蔬菜等农产品季节性供求矛盾出现的原因。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蔬菜保护地种植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与各地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其科技含量、抗风险能力仍有较大的差距,2003年在异常天气的影响下,保护地设施受损严重,产量下降,影响了整体市场供求。受此影响,2003年各地之间蔬菜种植效益差距也较大,如冬季不需大棚的海南省在去冬今春种菜的农户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益,山东寿光很多农民也因大棚质量好、技术水平过硬,种植反季节蔬菜虽然减产但不减收。1.农副产品生产零星分散,产业化程度较低农副产品商品率高,产后加工增值余地大,市场前景广阔,比较适合产业化经营。目前我国农副产品产业化的组织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公司+农户;②合作组织+农户;③农村专业委员会+农户;④农场+农户;⑤专业批发市场+农户等。虽然组织形式和经济类型多种多样,但就其实质来说则是共同的,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对分散的农户发挥引导、组织、服务的功能,推动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向市场经济和集约方式转变。然而,由于受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副产品产业化起点低,发展慢,真正能在农副产品产业化经营中担当“龙头”角色的企业不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菜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而且往往是兼业菜农,千家万户分散性的经营格局,随意性的种植制度,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很难与销区建立相对固定的供货渠道,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小生产很难与农副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对接,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和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农副产品高营养、无害化的要求与日俱增。然而,在目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方式下,高毒农药和农副产品“农残”及其他有害物质,难以做到更有效的监控,很难适应日益强烈的高营养和无害化要求。2.信息不畅,产后环节薄弱62 面对全国开放性的农副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必须强化市场信息意识,在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下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且不可沿袭那种今年种菜看上年的传统做法,不然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传媒报道,1996年海南岛数万公顷是蔬菜因北运销售亏本烂在地里,众多包地雇人种菜的个体老板败走海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北方节能日光温室发展迅猛,1996年达10万hm²以上,冬季果蔬价位大幅度降低,海南生产的冬茬果蔬恰好与北方节能日光温室的冬春茬果蔬同期上市,自然就运不过来了。而四川广汉等地的大面积秋冬菜莴笋却畅销“三北”地区,因为他们对11月至翌年3月莴笋短缺的北方市场瞄得很准。由此可见,市场信息准确是取得农副产品生产高效益的前提,但目前我国根本无法做到。此外,我国农副产品产后处理、包装、运输及贮藏和加工技术不完善,加工附加增值能力较弱。1.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农副产品生产的规模相对较小,粗放的生产管理决定了我国的农副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如我国绝大部分的农副产品研究所都集育种、繁种和销售于一体,这样不但形成了条块分割“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病,更容易造成重复低档次的研究而浪费有限的科研经费。另外,由于我国正处在体制的转型期,农副产品生产的技术推广信息系统还未健全,推广人员的责权利不清,没有充分调动起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造成农业教育、科研与技术推广相脱节。同时也影响了农副产品产区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3.1.1城市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促使食品需求向安全绿色方向发展消费需求是生产供给的原动力。消费需求的产生以及消费者行为取向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贝克尔的家庭经济理论揭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使用自己拥有的经济资源追求效益用最大化的行为,其效用的大小是按照消费偏好次序确定的。然而,消费偏好和“效用”62 的含义将因收入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最大化行为的方向要受到收入的强有力制约。在家庭收入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其效用函数也会随之改变。随着旧的消费项目产生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消费偏好也不断发生转移,直至达到新的收入水平限定的最大效用。恩格尔按照不同需求对人们的重要程度,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每一层次又包含了对同属下一层次不同商品的需要。因此,需求结构就是按照人们需要等级的先后次序排列的有机构成。当收入有限而不能满足所有的层次需要时,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人们自然倾向于将有限的收入首先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随着收入增长,人们也自然倾向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把增加的收入用于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一需求变动规律是建立在恩格尔法则基础上的。在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食物处于最基本的地位。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也有所增长,但满足于总支出增长。因此,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将随着收入增加而下降。然而,对于分析家庭食品消费结构更为重要的现象是,在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的过程中,食品消费结构也将在效用最大化规律支配下发生变动。变动的基本方向是,从满足以热能需求为中心的基本生存需要向以满足营养为中心的健康需要转变,即从满足数量的低水平需求向追求质量的高水平需求转变。应当肯定,食品的安全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存在于生活水平由低向高变化的全过程。但安全性是相对概念。衡量安全度的标准是随着收入增长而提高的。一般来说,避免对身体的显性和速发性危害(如急性中毒等)的消费行为在解决温饱过程中就已经存在;而对于防止隐性和累积性危害的意识则往往产生于满足温饱需求之后,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日益强化。这一变化过程是与恩格尔系数的变动规律相一致的。绿色安全食品的安全性标准要高于普通食品的卫生标准,主要是相对于隐性和累积性危害而言的。因此,对绿色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应产生于解决温饱之后,即当有益于健康的效用超过满足温饱的边际效用,对绿色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也既随之产生,并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消费倾向。此外,中国城乡之间、城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城市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出现显著差异。相对于平均消费水平而言,大城市居民和较高收入阶层的食品消费结构超前变动,这正是中国当前总体收入水平不高的前提下,绿色安全食品市场需求能够产生并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更加注重整洁、美观的外形,精致悦目的包装和装饰,并开始追求产品的营养价值、保健效果,以及优良的口感风味、无污染、食用安全等更高层次的消费目标。农副产品生产也将从过去以追求数量增长、满足社会需求量为主,逐步向高产、优质并重,使产品向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方向转变。62 中国农副产品产品质量的提高,使一批优质新品种农副产品走俏市场;精细农副产品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优特农副产品等一批高档的时尚农副产品开始进入市场,并有逐步发展的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率先实行蔬菜产品分级整理、净化包装,开始推行“净菜上市”。为提高农副产品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入90年代后,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明确了无公害农副产品的标准。目前,全国累计有5大类630余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农副产品消费习惯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其一、在外就餐比重的增加,农副产品购买客户群由普通城市居民向餐饮行业企业转移。其二、对农副产品购买环境和便利化的改善要求,这也造成了以超市、便利店为代表的城市新兴零售商业的迅速发展,并在农副产品销售供给方面迅速占领了一席之地。3.1.1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传统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发展滞后现有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立在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基础上,包含了“生产-产地市场收购-销地市场批发-零售”等环节在内的流通模式。由于体系自身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够适应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对于流通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大城市的绿色安全食品消费和流通而言,暴露出诸多问题。1、分散生产与城市集中消费、全年消费需求与季节性供给之间的矛盾给农副产品流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无论是“从地头到城市批发市场”的长途贩运,还是“从批发市场到居民餐桌”的最后十公里短距离运输,当前的农副产品流通方式都存在很多局限性和不足。当前批发市场主要能够提供的仅仅是一个交易场所,而相关的仓储、保鲜和加工服务功能薄弱。况且即使市场能够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但由于个体批发商资本实力有限,利用这些设施进行农副产品保鲜储存和加工的能力十分匮乏。有数据表明,中国果蔬由于产后损失巨大和水果贮藏能量低,每年造成750亿元的损失,相当于全国2亿多果蔬农民年均少收入300元。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国水果与农副产品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而另一方面,我国果蔬的产业化水平低,采后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和精深加工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据调查,我国水果产后损失为20%~25%,农副产品产后损失高达30%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仅为1.7%~5%。62 1、较高的市场经营风险与微观经营主体承担风险能力较弱之间的矛盾。由于有众多批发商的参与和竞争,农副产品流通中的批发环节呈现完全竞争的市场态势。某个时间某地对某品种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是一定的,然而分散而经营独立的单个批发业主即产品供给者却无力去影响对该种农副产品的总供给,这使得农产品的批发环节市场风险被扩大化。而众多的批发业主大都来自于农民或者城市中低收入者,无论是资本实力还是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都很弱,自身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为了降低风险,批发业主只能通过减少批次的购销量来实现,这使得当前大多数批发从业者的经营规模仅维持在“养家糊口”的层次上。2、市场规则不完善、秩序混乱与对食品安全和食品稳定供给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食品稳定供给的需求被提升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上来。然而,与这一需求相对应的却是以“脏、乱、差”而闻名于世的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这一矛盾的根源,是与当前市场经营主体弱小、市场发育不完善和流通模式落后分不开的。日趋严重的农产品污染令人触目惊心,更使许多人谈吃色变。今年沈阳的一项检测表明,韭菜的农药残留超标达500多倍。武汉市农业局对市场上7种时令农副产品的农药残毒连续检测了9个月,结果几乎半数农副产品残留有机磷,有的超标50%,有的甚至超标70%。事实上,食品污染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已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说,近10年来,我国对国际市场出口的冻肉、鲜蛋、鳗鱼、农副产品等农产品,发生被扣留、拒收、退货、索赔以至终止合同的事件已屡见不鲜,一些大宗农产品因此而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农药残留超标。3、发展滞后的批发流通环节与先进的连锁超市零售环节之间的矛盾62 以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为代表的诸多国际零售业巨头开始抢滩大中城市的食品终端市场,而国内的知名企业如上海华联、北京超市发等也不甘落后,甚至将触角深入到中小城市。可以预测到,在未来几年内,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农产品零售环节将出现像发达国家看齐的革命性发展。而当前批发市场的发展和批发环节的传统经营模式肯定不能适应于零售环节的快速发展,制约着农副产品流通业的整体、协调发展。1、规模和组织化程度低下的批发经营者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对农副产品的团购需求者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连锁超市和大型零售企业对食品的批发环节提出更高要求,都市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团购需求也要求批发环节的经营业态以独立法人的组织形式与其相对应,以满足这些集团客户对合约供应、增值税及现代化物流管理的需要。2、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城市居民对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的消费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现有的流通体系下,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的品牌识别和检验控制者主体缺失。一方面,分散的生产者、批发商和消费者难以承担此重任,这是巨额的交易成本使然。而当前批发市场的主要功能仅仅在于提供农副产品交易的场所而已,在农副产品的品牌识别和检验控制方面难以发挥效用。造成这种情形根本原因在于,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的流通效益难以实现组织内部化,流通商运销绿色农副产品的成本与效益不能够对等。但是城市居民的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由此诱导着新的流通模式的产生。3、出口方面,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致命的。这将在下节中详细分析。3.1.1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与行业发展我国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由于缺少强大的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农副产品的比较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总量一直不到全国农副产品总产量的1%,这既与我国质优价廉的农副产品生产供给状况不符,也与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中庞大的国际市场需求潜力不协调。当前农副产品出口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点:1、绿色、有机农副产品产业发展滞后,忽视了以质取胜战略,不能适应越来越严格的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措施62 有机农副产品与绿色农副产品的显著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农副产品的生产在环境和技术上的要求比绿色农副产品要严格。以日北京市场为例,绿色农副产品、有机农副产品已成为日本农副产品进口和消费的趋势,日本政府也已颁布了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并不断加强对进口农副产品的卫生检验。2000年12月11日,日本厚生省发出通知,修改了对中国产鳗鱼、鳗加工品、鸡肉、花生、双壳贝、紫苏、芦笋、豌豆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及细菌检验标准。这表明中国对日农副产品出口面临的门槛在逐步抬高。针对目前的形势和趋势,中国应加强农副产品出口管理,尤其要推广绿色农副产品和有机农副产品的种植、加工和出口,把降低农药残留量作为扩大农副产品出口的突破口,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同时,中国检验检疫部门也要根据国外进口农副产品的技术标准,加快建立中国农副产品出口的检验检疫网络,严把农副产品出口质量关。1、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农副产品出口的附加价值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以日本蔬菜进口市场为例,日本蔬菜进口结构中加工蔬菜占到60%以上,简单加工的净菜和深加工的蔬菜汁深受日本消费者的欢迎。中国对日蔬菜出口结构中,加工蔬菜占2/3以上,针对这一趋势中国对日农副产品出口应注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加工农副产品出口。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技术,结合中国国情,加强集成、创新使技术工程化、实用化;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农副产品规范化储运技术和加工技术体系,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可把重点放在产地,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产地优势:加工原料新鲜、品质好,可使加工的产品质量提高;下脚料就地消化,既可增加农村收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只将产成品运出,减少了运输量。在农村发展农副产品保鲜加工业,不但顺应了客观规律,而且可以就地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使他们离土不离乡,就地拉长农业产业的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加工农副产品出口也要有品牌意识,实施品牌竞争战略,注重产品的外在包装设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2、农副产品行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以遏制无序价格竞争。62 由于无序价格竞争,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总值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却在不断降低。1996年以来中国对日蔬菜出口整体单价呈逐年下降趋势,价格的下降导致了日本本地蔬菜生产者的不满,并于2001年引发了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大葱和鲜蘑采取了出口限制措施。因此中国必须从宏观上加以指导,并制定相应的出口限价标准。由于生产技术条件以及劳动力成本和土地资源约束的差异,同一种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各地各不相同,同样也存在出口比较优势不同的问题。所以,在农副产品种植区域结构上,国家应当鼓励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地区种植、生产、加工农副产品,限制比较劣势地区发展出口农副产品产业。同一出口地的农副产品价格要制定最低限价,禁止低于成本价的企业出口。同时也应积极推进农副产品产业化发展,加强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建立农副产品行业协会以统一对外,联合作战,获得规模效益,避免无序价格竞争。我国蔬菜出口量与出口单位价值对比1、农副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发展滞后,行业发展呼吁尽快将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62 无论是为了开发日北京市场,还是为了打开其他国际市场,都必须考虑到标准化建设问题。要开发国际市场,就必须了解别国的标准,按其要求组织生产经营,组织农副产品出口。为此,必须建立一套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以规范龙头企业的加工行为,用标准来规范农民种植和作业行为。因为只有用标准严格控制从种子(种苗)到种植、到加工、到销售的诸多环节,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副产品质量和规格的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农副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就是一定规模的标准化农副产品的生产。为此必须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加强操作的规范化和规格化,实施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从育苗、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严格按有关标准执行。这样中国农副产品出口才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农副产品出口经济效益才会好转。3.1北京市农副产品流通情况及市场分析3.2.1农副产品的生产向生态、安全和品牌转变北京农业结构调整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5年)以粮食生产为主,发展多种经营;第二阶段(1985—1992年)减少粮食、棉花的种植面积,继续保持经营的多元化;第三阶段(1992—1998年)不再一味追求产量的增长,逐步向高产、高效、优质方面转移;第四阶段(1998年以后)随着人们对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农业生产也随之向生态、安全和品牌转变。从总体现状来看,北京市农业生产内部结构尚不合理,农业生产种植业菜占有较大比例,产品生产与变化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95%以上的产品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另外,由于北京地区劳动力成本高,物资费用高,郊区农产品成本高,与周边地区相比,粮食生产成本高0.38元/公斤,生猪高2.32元/公斤,牛奶高0.36元/公斤。依靠自身力量,降低成本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尤其中加入WTO之后,依靠外部力量的催化,加速农业生产结构内部调整,借助高新农业科技手段,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扩大效益显著农产品的生产比重,促进农业产业化,是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一.农业生产向高效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型方向发展大市场、大流通使北京的传统农产品生产失去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和市场流通渠道对农产品的限制作用日趋降低,而级差地租和生产成本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程度日趋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北京郊区的大众农产品生产面临周边省区农产品市场的激烈挑战。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双短缺是北京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农民为了增收,迫切需要扩大高值蔬菜、瓜果、水产品的生产,而这些多为高耗水产业。另外,由于耕地资源短缺,人们又难以通过发展低产作物或休闲来节约水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北京农业结构调整趋于复杂化。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北京地区的沙尘天气呈加剧之势。为了解决农民增收缓慢问题,迫切需要农业结构向经向高效化方向调整。然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又迫切需要北京的农业结构向生态环境保护型方向调整。62 与前四个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不同,新一轮的农业调整,将需要统筹规划,在调整农业的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同时,必须兼顾资料与环境、市场与社会、城市与乡镇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二.市场导向作用日趋明显,市场空间不断扩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对北京消费市场的分析,结合近几年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不难看出,人们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消费喜好和消费数量在农业发展中起着无形的指挥棒作用。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绿色品牌农产品热销;个性化的需求,导致农产品需求多样性特点明显,唯一性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强势上升;WTO的加入和奥运会的举办,使北京农业能够发挥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作用,在竞争中更加趋向于现代化、国际化。三.专业化区域性特征日趋明显在长期的发展和不断的调整过程中,北京农业逐渐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化的特征。在山区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依托,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主要发展以林果为主的农林牧业,达到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在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昌平区等高科技院校和人才、技术、资金汇集地带,以技术为依托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蓬勃兴起,农业科技产品与服务产业初见端倪。在东南平原地区以生态品牌农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四.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发展新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农业的主要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单纯的生产功能转变为兼顾美化环境,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复合功能。生态环保型和观光旅游型农业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一些防风固沙的饲草、中草药、干果、盆花、草坪草等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比重也逐渐增加;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也与经济效益挂钩,实现农牧联动、农果联动、农游联动。五.向节约用水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高科技、高效益方向调整北京既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又是一个耕地资源短缺的地区。因此,北京农业必须满足既要节水,也不使耕地闲置的要求。在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加强节水灌溉的同时,积极发展覆盖农业或设施农业,这样既可以节水,又可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覆盖农业也是北京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如:常年生饲草、中草药、蔬菜、瓜果、草坪树种等。同时,北京的科技、资金优势使得一些高科技、高投入的籽种精品得以发展。农产品科技产品开发与服务业也在北京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62 六.农业功能拓展,产业链条延伸,产业市场扩张面对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北京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这就使得目前北京农业,除了农产品生产的功能外,需要增添诸多功能,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市场的扩张:(1)美化环境功能,防固风沙,特色旅游;(2)拓展产前产后的良种信息,科技、加工、配送服务等领域,产中的生产功能外向发展,梯度转移;(3)从实体经济向服务贸易发展;(4)从输出实物产品向输出技术、资本、管理、规划、标准发展。3.2.1北京农副产品的消费状况首都北京是典型的农副产品销地市场,农副产品市场需求和消费呈现出规模大、品种多、质量要求高、消费结构层次鲜明等大型城市消费市场的共性;另外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北京的农副产品市场又表现出许多与全国其他大中城市所不同的特性。在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动态角度来看,北京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食品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等诸多因素使得农副产品市场结构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特别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绿色奥运”的承办理念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导着居民的生活理念快速向“绿色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将对首都的绿色安全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报告的这一部分,在重点考察北京农副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市场状况和特点的同时,也将力图用动态发展的目光,来审视这片广阔而富有活力的市场领域。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北京城市调查队对北京1000户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情况的记帐调查数据,以及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对1998年——2002年期间北京市居民农产品(食品)消费情况,特别是对不同收入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偏好总结分析如下:一、恩格尔系数看,北京城市居民消费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62 1998年至2002年的五年间,北京城市居民人均每年食品消费支出为3122.01元,占人均年消费支出总额8434.25元的37%,即恩格尔系数为37%。五年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下降,从1998年的41%下降到2002年的34%。其中,高收入户降幅较小,低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积分较大。1998年——2002年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呈逐步下降趋势,具体变化是:低收入户由51.1%下降到38.4%;中等偏下收入户由44.9%下降到38.8%;中等收入户由43.1%下降到35.2%;中等偏上收入户由40.3%下降到31.7%;高收入户由32.8%下降到29%。按照这个水平,中高收入阶层居民的食品消费已经步入绿色安全时代,而下面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考察标准,高于59%为贫困型,50—59%为温饱型,40—49%为小康型,低于40%为发达国家标准(富裕型),低于20%为最发达国家(最富裕型)。2002年全国居民平均37.7%,北京33.87%,天津36.2%,上海39.4%,江苏40.4%,浙江39.9%,广东38.5%。北京市历年居民生活统计(1978--2003)               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元)恩格尔系数年份全部收入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指数消费支出#食品 1978450.2365.4100.0359.9211.258.68%1979491.5415.0111.6408.7236.757.92%1980599.4501.4127.2490.4271.055.26%19851,158.8907.7134.8923.3466.950.57%198650.91%62 1,317.31,067.5203.51,067.4543.419871,413.21,181.9207.51,147.6605.052.72%19881,767.71,437.0209.31,455.6743.451.07%19891,899.61,597.1198.51,520.4841.355.33%19902,067.31,787.1210.81,646.1892.254.20%19912,359.92,040.4215.31,860.21,016.854.66%19922,813.12,363.7226.92,134.71,126.352.76%19933,935.43,296.0265.92,939.61,404.747.79%19945,585.94,731.2305.54,134.11,919.046.42%19956,748.75,868.4322.95,019.82,436.548.54%19967,945.86,885.5378.95,729.52,671.546.63%19978,741.77,813.1365.96,531.82,854.443.70%199810,098.28,472.0387.66,970.82,865.741.11%199910,654.89,182.8417.67,498.52,959.239.46%200012,560.310,349.7454.78,493.53,083.436.30%62 200113,768.811,577.8493.48,922.73,229.336.19%200213,253.312,463.9540.910,285.83,472.533.76%200314,959.313,882.6601.211,123.83,522.731.67%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04)》一、城市居民对农产品(食品)质量和品牌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2002年,北京市连锁超市共有总店146个,门店3523个,从业人员11万人,营业额约66亿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8%,占食品消费总额的14%。据城区连锁超市反映,城市中高收入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首先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第二,关注品牌;第三,关注价格。在超市里消费的人群都比较注重产品品牌,收入越高,品牌意识越强。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消费者还是比较关注价格的差异。北京城市居民家庭购买农产品的频率大部分为每天购买一次,所占比重62.5%,其次是三天购买一次,所占比重29.5%,城市居民家庭购买农产品的场所主要是在超市连锁点、个体摊贩、零售市场,所占比例分别为24.1%、40.7%和29.2%(图5)。城市居民选购农产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安全无公害,有43.7%的被访者将其列为首要因素,其次考虑的因素是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占28.9%;居第三位的因素是农产品的价格,占11.3%(图6)。62 图5城市居民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图6城市居民选购农产品考虑的主要因素62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今后消费农产品的趋势为:92.6%的被访者表示今后将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安全、绿色、无公害;77.7%表示将向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保健型转变;50.5%表示将更多地消费生鲜农产品(图7)图7今后购买及消费农产品趋势一、北京城市居民消费群体分类统计系统按人均年收入将北京城镇居民收入情况划分为五个层次,2002年的收入分别为:低收入户:人均6820.9元,户均约2万元;中偏下户:人均9666.5元,户均约3万元;中等收入户:人均12029.7元,户均约3.6万元;中偏上户:人均15027.8元,户均约4.5万元;高收入户:人均24295.1元,户均约7.3万元。北京城乡经济信息中心网上调查显示,不同家庭年收入的群体分布如下:5万元以下49.3%5——10万元37.5%10——30万元9.4%30万元以上3.8%二、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费实现了由低蛋白、高脂肪向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转变62 1998——2002年五年期间平均,八大类传统农产品消费支出占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为55%。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这一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1998年为57.9%,2002年为52%。通过这种变化反映出城市居民食品消费偏好平均每年变化1.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为居民新的消费增长点。从不同收入阶层看,从低收入户到高收入户的八类食品人均年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的比重分别为56.25%、55.07%、52.59%、49.8%、48.05%。表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八类传统食品消费人均支出的比重逐步下降。1998—2002年期间平均,八大类传统食品消费结构中,粮食、肉禽及制品、菜类消费呈下降趋势。分品种、分年份的变化情况如下。表191998—2002年北京城市居民食品消费结构项目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食品消费合计100100100100100八类食品合计5856545352其中:粮食9.008.207.306.806.40肉禽及制品20.6018.3018.0017.5016.30水产品4.474.434.284.474.71菜类8.108.407.607.307.20干鲜瓜果类7.107.607.007.207.30坚果和果仁类1.801.701.801.801.80奶及奶制品类4.004.805.806.206.30蛋类2.702.602.202.202.001998—2002年期间平均,八大类传统食品消费结构中,粮食、肉类、蛋类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为负值。表201998—2002年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收入弹性系数项目平均偏低户中等户偏高户62 低收入户高收入户食品消费合计0.1920.2380.2920.2150.2080.132其中:粮食-0.010-0.029-0.003-0.019-0.017-0.003肉禽及制品-0.008-0.0170.020-0.002-0.022-0.015水产品0.0110.0140.0140.0250.0100.004菜类0.0050.0090.0100.0050.004干鲜瓜果类0.0150.0220.0240.02130.0130.009坚果和果仁类0.0030.0020.0060.0040.0030.002奶及奶制品类0.0340.0700.0470.0440.0330.018蛋类-0.003-0.006-0.001-0.003-0.004-0.002在外用餐0.1130.1340.1040.1030.1620.096从总体看,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在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比率普遍提高。尤以奶及奶制品、名特优干鲜瓜果、水产品类消费需求增长显著。2002年奶及奶制品、水产品、干鲜瓜果类、菜类人均年消费支出,低收入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1.16%、8.02%、5.12%、5.06%;中等偏下收入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4.88%、12.77%、9.56%、5.84%。中等收入户干鲜瓜果类、坚果和果仁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人均年消费支出增长较大,分别比上年增长11.46%、6.06%、4.41%、3.45%。中等偏上收入户水产品、干鲜瓜果类、菜类人均年消费支出增长较大,分别比上年增长16.53%、6.44%、5.06%;高收入户坚果和果仁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干鲜瓜果类人均年消费支出增长较大,分别比上年增长28.88%、22.79%、15.83%、8.36%、城市富裕家庭对某种农产品的消费逐步趋于稳定,其消费偏好朝着健康、营养价值更高的食品转变,这就是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8—2002年,从低收入户到高收入户的五个层次居民在外用餐的人均年消费支出分别增长55.82%、53.2%、46.9%、91.27%、90.37%。2002年比上年增长19.19%、5.74%、16.71%、17.14%、9.42%。2002年五类收入户在外用餐的人均年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比重分别为19.56%、20.32%、23.82%、27.24%、29.72%。收入越高,在外用餐的消费就越大,占食品消费的比重也越大。62 交叉分析显示,不同收入的城市居民在购买农产品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消费趋势方面没有明显差别,只是在购买农产品的场所上略有差别。高收入居民家庭主要集中在超市、城市连锁店,在个体摊贩、零售市购买的则较少。调查中被访问者对北京比较知名的农产品知道的比较多,有八成以上的人能够说出1—2个北京的名牌产品。如:现在应季的水果大兴西瓜,有29.9%的人提及,居第一位;其次是古船面粉,有22.4%的人提及;居第三位是三元牛奶,有9.7%的人提及。比较大型的连锁超市对北京郊区的重要农产品非常了解,都表示愿意将农产品的采购基地放在郊区。锦绣大地、顺鑫农业、小汤山特菜、平谷大桃等,在超市的知名度和信誉较好。可见北京农产品虽然在整个市场上所占比例不高,但在超市以及中高档市场上的份额还是比较大的。1.主食类产品的消费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城市居民主食消费以大米为主,所占比重为78.8%,其次是白面,所占比重为17.3%;经常消费的产品主要有面包、切面、馒头等加工制品和豆类、杂粮,所占比例分别为50.1%、38.3%、23.9%;方便面、包子、饺子等速冻食品以及糕点、罐头只是偶尔消费。表21北京城市居民主食消费偏好品种为主%经常%一般%偶尔%从不%大米78.812.37.11.8白面17.340.424.915.81.6豆类0.138.339.021.41.2杂粮0.323.935.337.23.3面包、馒头、切面等加工制品1.450.125.621.61.3方便面、包子、饺子等速冻食品0.112.726.150.410.7糕点0.112.226.349.611.8罐头0.20.74.335.359.5数据来源: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221”行动计划调研报告》,2004.32.肉禽、蔬菜、奶制品等产品的消费状况62 调查结果显示:在肉禽类产品的消费中,有70.3%的被访都是以生猪肉为主;蔬菜类消费以普通菜为主,所占比重高达90.3;鲜果类以应季水果为主,占58.2%,而且主要是国产水果;蛋类产品经常消费的比重较大,为66.6%;奶及奶制品的消费是以鲜奶为主,占78.9%;水产品中淡水鱼的消费所占比重略高一些,为37.2%,海鱼的消费比重为37.1%;干果、花卉及蜂产品的消费不是很经常,只是一般消费或偶尔消费。表22北京城市居民副食品消费偏好品种为主%经常%一般%偶尔%从不%肉食类1.生猪肉70.39.810.75.14.12.生牛肉9.33132.523.43.83.生羊肉2.927.733.430.25.84.生鸡肉7.148.628.313.82.25.其它生肉0.11.39.033.855.86.散装熟食0.217.426.436.416.97.包装熟食0.226.132.532.98.3菜类1、绿色安全菜3.920.226.533.915.52、净菜、加工菜0.32.811.940.644.43、特菜0.24.18.337.649.84、礼品菜0.20.51.825.272.35、普通菜90.37.31.50.60.36、食用菌0.848.730.417.62.5蛋类27.766.64.610.1鲜果1.应季水果58.238.23.30.32.国产水果37.157.94.30.73.进口水果0.52.18.95731.54.果篮2.926.370.85.果汁饮品0.441.230.917.99.6干果1.坚果和果仁17.324.434.318.6542.其他干果6.817.53534.66.1奶及奶制品1.鲜奶78.910.84.82.532.酸奶7.955.221.812.62.562 3.加味奶0.19.418.637.634.34.奶酪1.852667.25.冰激淋0.522.6333112.9其它奶制品0.56.516.336.740水产品1.淡水鱼37.2231917.23.62.海鱼37.125.823.6121.53.虾0.925.838.531.13.74.蟹2.714.25924.15.海干货(紫菜、虾皮)1.339.931.622.15.1峰产品1.624.725.729.918.1花卉1.鲜切花1.939.334.351.52.盆花8.68.320.922.339.9数据来源: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221”行动计划调研报告》,2004.33.2.1北京市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一、北京农副产品购销状况2003年北京市主要农产品总销售量为2188万吨,其中批发销售总量达到1865万吨,占到销售总量的85.2%。北京市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供给仍然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流通体系为主,途经批发市场的农副产品销售总量占绝大部分,另有少部分由生产基地直接配送到超市和社区网点,而农户直销到城市集贸市场和路边摊的销售渠道所占比重微乎其微。根据《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2004》统计,2003年北京亿元以上食品饮料烟酒类交易市场的成交总额达到23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粮油果蔬类市场成交总额为175亿元,占全部食品类市场成交总额的76%。北京市农副产品购销状况统计(2003)单位:吨项目商品总购进商品总销售#批发#零售年末库存62 批发环节所占比重粮食8,603,4888,187,8347,847,94595.8339,88997,570食用植物油3,992,5893,996,6643,859,33496.6137,33097,175猪和猪肉331,017333,350148,64444.6184,70616,732牛和牛肉57,63957,48714,08624.543,402616羊和羊肉59,54760,72315,45925.545,2641,035家禽164,596165,435114,54769.250,8884,844鲜蛋118,702118,62141,02034.677,601516鲜菜5,688,8245,689,4844,201,51473.81,487,970831鲜瓜果2,972,8182,981,0892,250,12575.5730,963366水产品292,215293,458161,76555.1131,6931,902合计22,281,43521,884,14518,654,43985.23,229,7061,021,587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2004》相关数据整理。一、北京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分析根据北京市农委对10家郊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郊区农产品配送中心、1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11家城区连锁超市等的调查,结合对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分析,对北京市农产品的来源及走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结论。(一)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62 1.批发和摊商销售中,以外埠供应为主据对1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十三大类农产品进货来源及销售流向的汇总分析,近三年批发市场农产品上市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来源中北京地产量维持在20%以内,来自外埠的量占80%以上(图1)。表9批发市场农产品来源及比重项目总量(万吨)北京%外埠%2001年482.516.783.32002年592.113.285.12003年1-6月393.917.682.4注:2001、2002年数据只包括七个批发市场从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流向看,北京市消化的量占80%左右,转销到外埠的量占20%左右,2003年上半年有少量出口(图2)表10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流向及比重项目总量(万吨)北京%外埠%2001年474.483.416.62002年589.772.327.72003年1-6月365.384.016.0注:2001、2002年数据只包括七个批发市场图12003年上半年批发市场农产品来源图62 62 图2北京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流向图1.连锁超市中,以北京郊区供应为主连锁超市中北京供货的生鲜品占11类鲜品销售总额的近70%,而且近几年这种格局基本保持稳定。调查数据汇总显示,2001—2003年上半年,11类生鲜品销售额中北京供货的生鲜品销售总额为19.7亿元,占11类生鲜品销售总额的69.4%(图3)。北京供货生肉类、熟食类、奶类占11类生鲜品销售总额比重较大。数据显示,2001—2003年上半年肉类销售额为50584.1万元,占销售总额的17.8%;熟食类销售额为64137.1万元,占22.6%;奶类销售额为39430.9万元,占13.9%;菜类销售额为12385.6万元,占4.4%;鲜果类销售额为10190万元,占3.6%;干果销售额为7206.4万元,占2.5%;水产类销售额为5453.2万元,占1.9%;杂粮销售额为2840.2万元,占1%;蛋类、南北干货、蜂产品销售额分别为3494.3万元、496.7万元、1196万元,其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均不足2%(图4)。62 图32001—2003年上半年超市北京供货占11类生鲜品销售总额的比重图42001—2003年上半年超市北京供货的各类生鲜品占该类销售额的比重(二)郊区农产品销售以城区市场为主,外埠和国际市场为辅1.蔬菜的市场走向62 2002年北京市商品菜总产量45亿公斤,商品菜产值35亿元;其中,冬季自给率偏低。按总产估算,其中75%在北京地域经销,北京自产菜占北京消费总量的55%;15%由地头直接运输到外地;10%出口,约45万吨。2.果品的市场走向2002年北京市果品产量7亿公斤,销售额14亿元,其中:销售到北京市场的量占62%,在北京城区的市场份额约占30%;外埠占28.5%;出口占4.7%。(三)团体消费在北京市农产品市场中占较大比重1.从农产品批发市场看从批发市场农产品在市内的销售流向来看,机关团体学校、农贸市场、餐饮企业是三大需求方,三者合计购买量占市内流向的64.2%;其次,配送中心、超市购买量各10%左右,且超市购买比重近年有增加趋势,还有少量又转销到其他批发市场。表11批发市场农产品北京市内流向项目其他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农贸市场%机关团体%餐饮企业%超市%其他%2001年10.411.420.324.619.36.97.22002年10.414.415.925.319.76.67.72003年1——6月6.411.631.019.212.411.38.2分具体品种来看,餐饮企业、机关团体是批发市场牛肉、羊肉、猪肉、禽肉的最大客户;蛋品的最大客户是机关团体、农贸市场;蔬菜、水果、干果的最大客户是农贸市场、机关团体;水产品的最大需求方是其他批发市场、机关团体、餐饮企业、农贸市场。2.从郊区农产品配送中心来看配送中心蔬菜市内销售流向格局近两年基本稳定,其中,销往农贸批发市场的比重有所下降,而销往商场超市、餐饮企业、各大团体的量略有增加。说明,经过加工、包装的净菜正在深入到最终消费市场。销给特需机构的量虽然比重很少,但也有逐年增长趋势。表12配送中心蔬菜北京市内销售流向62 项目超市、商场%农贸、批发市场%零售摊点%餐饮企业%机关团体%加工企业%特需机构%其他%2001年56.9524.140.439.728.440.240.060.032002年59.5526.781.243.378.40.350.240.072003年1—6月58.4019.090.7910.1910.090.660.520.26表13配送中心水果北京市内流向项目超市、商场%农贸、批发市场%零售摊点%餐饮企业%机关团体%加工企业%特需机构%其他%2001年59.2610.348.6121.792002年67.122.71.354.7921.230.371.720.742003年1—6月64.810.290.510.5633.110.610.12一、北京农产品配送业发展现状1.发展情况(1)发展迅速。据有关资料,2003年4月下旬以来,北京市的100多家大中型农产品配送企业的配送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左右,以蔬菜为例,郊区的农产品配送企业经营的蔬菜量占到郊区蔬菜总产量的10%以上。(2)配送企业不断壮大。大兴区以资源、万福喜和三绿为龙头的安全流通配送体系已初步建立;顺义区政府积极壮大蔬菜配送企业,全区以蔬菜为主的配送企业有15家,除配送蔬菜外,还包括米、面、油、肉、蛋等农副产品,蔬菜日配送量数百吨,配送品种50多种。(3)配送网点日益密集。市区内各种类型的超市、机关团体成为配送销售的主体。62 1.郊区农产品配送中心以市内直销为主据统计,北京市现有不同规模和经营特点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260多家,年配送价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配送的农副产品从肉、蛋、菜、奶、水产到各种禽类、干果、山野菜、花卉及各种加工制品,主要的配送对象涵盖了各类商场、超市、机关团体、商品加工企业、餐饮店、宾馆饭店、大专院校及居民小区等,其中与城区主要连锁超市直接进行业务挂钩的配送中心占50%以上,为各类食品、特别是安全食品从产地流向餐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调查的几家配送中心蔬菜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北京市,约占95%左右,城区连锁超市和机关团体是最大的客户。出口数量及所占份额有略微上升的趋势。表7郊区配送中心蔬菜销售流向项目北京%外埠%出口%2001年95.760.363.892002年94.910.644.452003年1-6月94.310.595.11配送中心各种蔬菜品种中,腌渍菜、山野菜、食用菌出口比重较大。其中,食用菌出口比重在近三年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72%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53%,而内销比重逐年增长。表8郊区配送中心各种蔬菜品种销售流向项目2001年2002年2003年1-6月北京%外埠%出口%北京%外埠%出口%北京%外埠%出口%蔬菜95.80.43.994.90.64.594.30.65.1其中:叶菜10098.91.197.22.8果蔬95.42.42.295.22.62.288.23.28.6根茎菜100100100食用菌27.872.231.768.347.552.5特菜10010099.70.3山野菜80.919.124.775.336.763.362 脱水菜100100100腌渍菜10043.256.818.281.81.存在的问题(1)配送企业多,但规模偏小,总体实力不强。大多种植业的配送业还处于初始阶段;以农贸市场为代表的传统销售方式所占比重还比较大,大约为70%,新型配送企业进入农产品销售比重还比较低。(2)品牌产品所占市场比例小,抢占市场能力有待提高,销售半径也需延伸扩大。(3)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企业和农民利益的连接机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4)农民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缺乏商品意识,缺乏现代营销观念,不向外发送产品信息,不强调商品包装,不重视品牌开发,使一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或产地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企业对基地的带动能力不强,会减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3.2.1都市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改革目标从生存发展理论角度看,农副产品产销发展历程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生存农业阶段:“就地生产,就地供应”,以自给自足为特征;发展农业阶段:“适地生产,区域供应”,以多种经营和增加收入为特征;现代化商品农业阶段:“区域生产,全国供应”,以机械化、科学化、专业化生产为特征。目前我国农副产品产业主要处在发展农业阶段,部分大城市和区域主产区正在向现代化商品农业阶段迈步,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以保障城市农副产品供给的价格、数量的稳定性、前瞻性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均GDP已超过了3000美元,农产品消费群体绝对数量大62 、品质要求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因此积极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实现首都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表现为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业态发展不平衡,商品秩序紊乱,管理水平低,缺乏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因此,将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为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安全、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符合北京市确定的使流通产业成为首都经济支柱产业的商业发展思路。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满足北京市完善城市功能、发展流通体系的要求。一、保障城市农副产品供给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北京市是国家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开始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提出了“监管源头、标准准入、扶持大户、品牌商品、包装进京、系统检测、网络营销、全程追溯、动态管理、严格执法”四十字方针。这项制度的主要措施是从生产源头抓起,把监督管理关口前移,凡进入北京市批发、零售市场的食用农产品,其生产商必须与北京市市场建立定向经营合约,明确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以及依法追究安全生产责任等制度,从生产环节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二、发展流通业、创造就业机会据统计,在1978年至1996年期间,我国商业净增的就业人员,占整个非农产业就业人数的18.6%,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制造业。今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深化改革,传统制造业中转移出的大量劳动力,将主要由包括流通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吸纳。因此项目的建设,不但使锦绣大地成为海淀四季青一流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与周边地区沟通的的重要纽带,而且使其成为该地区农民增收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三、减少农副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是加强农业产业基础地位、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发展市场经济,搞好流通极为重要,只有现代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生产,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3.1项目的政策背景3.4.1绿色安全农副产品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为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生产到流通、从地头到餐桌的“菜篮子”62 工程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长期重视,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居民吃菜难的问题。新世纪,中国的农副产品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已转向如何彻底解决农副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切实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问题、如何实现农副产品产业的优化布局整体协调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农副产品产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政府相关部门在其政策在强调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同时,着力强调发展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和零售体系的连锁经营,以及为实现上述商业流通模式发展培育相关市场环境;针对政策目标提出了相应的行业发展引导和扶持政策及措施。3.4.1中央政府的政策2004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以“促进食品安全技术创新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体系”为主题的全球食品安全(北京)论坛中就食品安全工作发表重要演讲,指出中国政府将从六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一是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二是追踪国际先进食品安全科技发展动态,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支持体系。三是构建新的食品标准体系。四是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五是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六是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体系,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项目意义,国家商业主管部门从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提高我国流通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的高度,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流通业改革发展纲要》、《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指导性政策。多次反复强调了“加快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的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尽快改变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建立畅顺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推动“62 农产品零售市场改造升级,努力提高连锁超市、食品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中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力争使其销售份额占全部农产品零售额的三分之一”。大力推行食品放心工程,抓紧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向上下游延伸经营链条。一方面建立农产品基地,发展专业化、工厂化生产;另一方面向零售领域延伸,细化加工和配送功能,形成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零售店之间配送-销售-消费的有机链条。2003年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经贸委、农业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十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提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目标是: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敏、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改革现行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建立起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主要依靠企业自主经营、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机制。逐步形成以全国骨干批发市场为核心,以连锁超市等其他流通方式为补充,以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依托,以现代交易、结算、信息、检测、储藏、物流等技术为支撑,以良好的企业经营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保证,以稳定、有序、规模化的农产品经销商队伍为主体的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意见》还提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原则和重点。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企业化运作,政府扶持;打破地区和企业性质的限制,扩大经营规模。建设的重点是要完善现有市场的功能,提高市场档次,搞好全国骨干批发市场建设等几方面,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十五”时期,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意见》提出的主要政策包括:做好农产品流通设施的统一规划工作,防止重复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多渠道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继续实行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政策;加大政府直接投入和扶持力度;扩大农产品流通设施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整顿农产品批发市场及运输环节的各种收费。62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1997年5月8日,财税字[1997]049号,具体规定“对于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农口企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从事上述各业的所得应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通知中对于产品范围进行了具体规定,如蔬菜初加工是指“通过对各类蔬菜(含山野菜)晾晒、冷藏、冷冻、脱水、分级包装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初制品。具体包括:利用冷藏设施,将新鲜蔬菜通过低温贮藏,以备淡季供应的速冻蔬菜,如速冻茄果类、豆类、柿子椒、蒜苔、黄瓜等。(2)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和食用菌通过干制加工处理后,制成的各类干菜,如黄花菜、玉兰片、萝卜干、冬菜、梅干菜,木耳、香菇、平菇等。而水果初加工是指“水果初加工通过对新鲜水果(含各类山野果)清洗、脱壳、分类、包装、储藏保鲜、干燥、炒制等加工处理,制成的各类水果、果干、果仁、坚果等。”本项目经营产品及经营方式符合这一规定。详见报告附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所得税征免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24号)再次进行了明确。并进一步指出,重点龙头企业所属的控股子公司,其直接控股比例超过50%(不含50%)的,且控股子公司符合“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并与其他业务分别核算”的规定,可享受重点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详见报告附件。农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和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的《关于扶持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中指出对于国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要在信贷、筹资、基地建设、财政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详见报告附件。3.4.1北京市的相关政策及优惠措施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切实履行中央政策精神,结合北京市食品流通业发展现状,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2002-2008年)》、《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2002-2010年)》等促进和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指出,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以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商业物流体系框架,62 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为此提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相关政府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加强协调和管理,鼓励社会投资参与物流设施建设,引导物流资源按照规划合理布局和调整。对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特别提出要将“生产者或代理商—农产品经销公司—超市—消费者”的现代化新兴流通渠道作为今后北京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发展方向;2008年食品流通体系中农产品经销公司经由率达到30-40%。针对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确定在2006年前基本完成对包括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内的8个现有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形成规范的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于食品物流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北京市政府在用地、贷款贴息、鼓励外资等方面给与大量优惠政策。北京市商业委员会连续两年来,都把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城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商业新技术应用列为城市流通业发展指导目录中的鼓励产业项目。囊括了从物流基地(园区)建设、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结算体系在内的整个安全食品流通体系建设。3.1项目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4.1项目开拓对锦绣大地总体发展目标的战略意义一、实现区域内土地增值无论是绿色市场的建设,还是安全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都将给项目所在经济区域带来可观的商流、人流和资金流,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大大提高本区域内土地的潜在经济价值。二、企业效益根据项目财务成本收益预测和核算,项目将能够给企业创造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三、相关产业链效益项目所涉及的相关行业,如城市物流配送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业等,都具备了前景广阔的市场潜力。项目的开展,将会不可避免的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给项目的未来发展和业务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新模式运行,扩大“锦绣大地”品牌价值,形成无形资产增值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会大大加深社会对锦绣大地品牌的认知程度,将“62 绿色安全”的企业形象落到实处,提高“锦绣大地”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知名度,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值。为企业在北京及全国范围内拓展新的业务创造了优势条件。3.4.1项目建设对锦绣大地市场发展的必要性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市场经营的初期工作重点在于迅速扩大市场成交规模,占领首都农副产品流通业的制高点。从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一阶段性战略目标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初步达到。当前市场交易品种中牛羊肉占北京市市场份额75%,粮油占34%,猪肉占40%,干调占70%,初步统计2004年年成交额超过60亿元,如果按照《中国市场交易统计年鉴》2003年的数据,锦绣大地市场将在北京仅次于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位居北京地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的第二位。随着市场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市场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是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在未来数年内发展的战略方向。首先,市场交易品种布局方面,蔬菜作为城市居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的农副产品,成为锦绣大地市场发展的硬伤。要满足客户在市场上的“一站式”购买需求,提高市场经营的范围经济效应,必须要着力完善各类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的经营品种构成。其次,当前我国批发市场业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落后,既不适应我国城市食品流通业发展的要求,也将难以迎接国外资本进入农产品流通业的所带来的残酷竞争格局。这一点,在锦绣大地市场发展所面临的局面而言,同样如此。再次,当前的批发市场运营模式,难以满足锦绣大地对“绿色·安全”的食品流通业经营理念。最后,锦绣大地市场的企业内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开拓新的物流配送和仓储保鲜等新业务模式,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3.4.2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力分析62 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良好的产业环境和政策优势,以及深厚的股东背景、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较高的投资风险控制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清晰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独特的赢利模式、明确的资金使用计划,已形成和具备了推动城市绿色安全食品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各种条件,并在北京和全国专业物流经营管理方面显示出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强大竞争发展力。基于如上各种资源要素的充分整合,是成为北京锦绣大地绿色市场安全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进入全国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一、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成功为项目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基础 以绿色安全食品生产、经营为目标的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绿色的概念不断延伸,投资建设了以绿色、安全为市场经营管理和服务宗旨的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目前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北京市政府规划的四大规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市场投资22000万元,已建成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成交易馆5个(共40000平方米)。2004年4月份开业以来,交易量持续上涨。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鑫源肉类批发市场、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等京城著名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相继迁入,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人气和商机,也大大拓展了锦绣大地市场的品牌知名度。锦绣大地市场的发展起点高、速度快、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在区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客源和经营管理方面有着京城其他批发市场乃至在整个农副产品流通行业有着其他企业所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二、区域优势从北京市场分布情况看,北京现有的几大批发市场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和西南部市区或城乡结合部。北京市西部地区(主要指海淀区西部和石景山区)尚缺少一个有一定规模、辐射力较强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建立此信息平台符合北京市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用地已得到首规划和市发改委的批准。在京西地区建立的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南邻阜石路,距四环路仅3公里,填补了北京西部城近郊区蔬菜副食品供销主渠道的空白。本地区(指万寿路经西,田村路以南,太平中路以北,约36平方公里区域)及门头沟大峪地区,常住人口约300万人以上,流动人口总人数在150万左右,按人均消费农副产品1公斤计,本地区日蔬菜需求量约在450万公斤左右。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发展,本地区一批新建居民小区将陆续落成或相继开工(田村小区、晋元庄小区、玉海园小区等)居住人口和密度呈增长趋势,对农副产品需求也将相应增长,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群。三、交通优势62 随着北京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环境、道路、交通等条件将迅速改善,北京市农产品批发网点将逐渐集中,并减少对二级批发市场的需求。项目所在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廖公庄宝山村界内,地处海淀区西南部。南邻阜石路,西接五环路,距五路火车站3公里,丰台火车站5公里,南侧有货运铁路线通过,并规划建设铁路货场一座,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一、基础设施优势目前批发市场已建成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各种品种交易区、13栋配套商务楼、50000平方米停车场、容量为4000吨的冻库保鲜区及12000平方米的仓储区、50000平方米道路和50000平方米的绿化。此外,还建有现代化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中心、餐饮服务楼以及银行、邮电、通讯、谈判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和40000平方米的客户公寓,基础设施较完善,具有良好经营条件。二、客源优势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和奥运会的临近,市内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将逐步迁出市区,原全国第二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钟寺批发市场的迁入,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市场信息、货源和销售渠道;同时,北京玉泉路粮油市场、京西小食品市场和鑫源肉类市场已整体迁入,四道口水果市场和四道口水产市场将于近期迁入,因此市场拥有一定的客源优势,并将逐步成为北京西部地区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批发市场。预计2004年农副产品总成交额将达到40亿元,2005年总成交额超过60亿元,2006年市场农副产品成交总额接近100亿元。三、企业优势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大地实业、等13家股东按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投资建设的。在经营、管理、产权、利益、决策、调控等方面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l管理团队公司从董事长到主要领导均具有工商硕士、大学本科以上学位,拥有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等职称。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和宏观、微观经济学基础。在市场战略、市场管理、市场的企业经营、资产、资本等方面经验丰富,在业内享有较好的信誉。l资金实力62 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农业银行的50000万元的授信,可以使公司的资金得到合理调控,为市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l人材优势现有的信息和质量安全控制平台已经具备一批专业素质良好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他们品德兼优熟悉业务,接受和领会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执行和完善企业管理方针和目标,为项目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3.1本章综述:项目的竞争力分析和市场预测分析3.5.1项目的SWOT竞争力分析企业优势l农业及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行业发展基础:技术、客户、资本市场信用、市场品牌l区位与交通优势l项目模式的先进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l务实、高效的管理团队及企业内部丰富的人材储备l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政策优势和品牌优势l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初步建设行业机遇l城市经济发展对绿色安全食品的社会需求l中央和北京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l北京农产品流通行业的滞后l北京安全食品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l团体消费的市场定位与潜力l北京城市改造和优化交通的有利时机l全国农产品生产行业的发展l蔬菜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行业威胁与挑战l食品城市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滞后l绿色食品行业的盈利模式l政策风险l来自业界的竞争压力l国外资本进入城市物流业的威胁企业劣势l资金l物流配送业从业经验l新建市场的营销和孕育3.5.2主要(潜在)竞争对手分析62 绿色安全果蔬流通体系项目建立在供应链管理平台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平台基础之上,是对传统果蔬流通渠道的革新,同时也是适应城市果蔬消费结构变化和消费形态变化的抉择。项目以绿色安全果蔬贮运为核心业务,涉及到生产、加工、运输、保鲜、贮藏、配送等“从土地到餐桌”完整供应链,是对整个传统流通体系的挑战。项目的现有及潜在的竞争对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批发市场+批零商”传统批发零售渠道,这是长期以来中国城市果蔬流通的主要方式,当前也在果蔬流通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将是我们项目所要开拓的重要阵地。具体分析而言,传统流通渠道存在着经营灵活、风险低、成本低的优势,但是缺陷同样明显。尤其是在质量安全保证、规模化和经营形态方面处于绝对劣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食品安全和购物环境要求的提升,传统的流通模式终将也正在走向消亡。而作为模式核心的批发市场将由现在的市场交易功能为主转向集散、贮藏、配货等物流功能为主。而批零商将为配送商所取代。届时传统的流通模式将为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安全果蔬流通模式取代。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市场孕育和开拓历程,当前阶段两类经营模式并存,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但这时要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来实现转变。北京是农产品销区,本地生产的农产品中有些品种占商品流通量比重仍比较小。蔬菜水果等还有相当部分产自外地,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本市,并经各类早市、集贸市场、社区菜市场进入消费者手中。根据调查,蔬菜的批发市场经由率达到90%,通过各类早市、集贸市场、社区菜市场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比重也达到90%。三、四环路附近成为批发市场集中区域。目前全市占地1万平方米以上,交易额超过1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18家,其中60%集中分布在三环路和四环路附近地区。当前北京市经营果蔬的主要批发市场有:北京新发地农夫产品批发市场,地处北京市丰台区京开高速路新发地桥西侧,是当前北京市最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2003年市场各类农副产品成交量为41.5亿公斤,成交额为70亿元,其中蔬菜、果品两项供应量分别占到北京市需求量的60%和50%以上,成为北京市“菜篮子”62 工程的龙头企业和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市场成立于1988年,经过长期的孕育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市场也组建了但其经营管理企业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由于企业的起步低(村办企业)、经营理念落后、资本实力薄弱以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和市场发展都面临着一个瓶颈。新发地批发市场及依托市场的批零购销网络将是我们项目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北京顺鑫石门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于1994年6月,是顺鑫农业上市公司与顺义区市场中心合作的股份制企业。市场位于顺义城区,距市区20公里,与首都国际机场毗邻。市场投资总额7600万元,年成交量8亿公斤,成交额30亿元。其中全年果蔬交易额大约为16亿元。市场仍为露天摊贩式经营为主,且与城区的运输距离过长,在今后时间和成本竞争激烈的都市农副产品流通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北京市华垦岳各庄批发市场,位于北京西南丰台路口,在京石高速公路与西四环路交汇处,市场年成交量可达到9亿公斤,成交额近30亿元,目前市场内各类摊位近2000多个,日成交额为600-700万元,平均客流量2-3万人次。在蔬菜和果品市场方面占有北京近20%的市场份额。但是市场摊贩式经营的果蔬批发业面临着城市市政改造的压力。市场经营业务仅以提供交易场所为主,因而果蔬交易在流通模式革新和市政规划的双重压力下走入萎缩。北京市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由中央企业中商企业集团公司和北京潞运通经贸集团,共同投资1.5亿元于1998年建成开业。市场辟有农副产品、建材和日用百货三个营业区,经营粮油、果菜、水产品、肉禽蛋、副食、酒水饮料、调料、建材、百货等10大类2万多个品种。2003年成交额为13亿元,是京东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集散地。市场基础设施完善,但因市场地理位置和经营定位不佳,交易量和交易规模都难以实现突破,市场发展处于徘徊期。根据以上分析来看,北京市主要批发市场经营业务均以提供交易场所及其配套服务为主,在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和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业务拓展不足。依托批发市场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批零购销商又存在着诸多缺陷。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模式是传统城市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致命伤。第二类竞争对手是以农产品经销公司、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生鲜超市为代表的新兴农产品流通方式。这些企业业务以城市物流配送为主,往往依托大型批发市场而存在,自身的资本实力、企业规模和业务能力都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缺乏必要的质量安全控制手段和能力。当然,这些企业的发展也为培育行业市场,实现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奠定了一定行业基础。62 目前,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流通规模小,渠道杂乱。目前仍以传统流通模式为主,通过新兴流通渠道进入消费领域的农产品比重太低;二是市场机能未能理顺,批发和零售功能在空间上混为一体,导致人流、物流混杂和环境污染;三是市场用地与城市功能发生矛盾,很多市场属于临时占地、设施简陋;四是管理环节薄弱,缺乏对农产品卫生、防疫和安全等的有效监控。3.5.1市场容量预测一、北京城市食品消费总量2003年,北京城市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为人均3472.5元。城八区按1300万人口计算,全年食品消费总额约450亿元。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全市食品的零售总额约为470亿元(农村地区27亿元)。与城市家庭住户记帐调查数据大体相当。集团消费如各大机关、学校、医院等,其农产品(食品)消费未计入居民日常消费的统计范围。据农产品流向调查数据,农产品批发市场大约25%的交易量是集团购买的,估算交易额68亿元(270*25%),同时,北京郊区约有20%的农产品是直接供应集团消费,估算交易额34亿元(170*20%)。社会团体集团消费小计约102亿元。餐饮企业也是农产品(食品)消费的重要主体。据农产品流向调查数据,农产品批发市场大约20%的交易量是餐饮企业购买的,估算交易额54亿元(270*20%),同时,北京郊区约有10%的农产品是直接供应餐饮业,估算交易额17亿元(170*10%)。餐饮业农产品(食品)消费小计约71亿元。由此推算北京城市2003年农产品(食品)的消费总额约为623亿元。62 二、目标市场总量预测根据北京市对1000户城镇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2003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年消费总额为3522.7元,其中鲜菜消费额为234.9元,新鲜瓜果消费额为221元,人均年消费新鲜菜果合计为455.9元,约占食品年消费总额的13%。目标客户人群按照1300万计算,2003年北京城镇居民家庭鲜菜消费支出总额30.5亿元,新鲜瓜果消费支出总额28.7亿元,果蔬消费支出总额59.2亿元。通过2002年北京市商品菜总产量45亿公斤,商品菜产值35亿元;其中,其中75%在北京地域经销,北京自产菜占北京消费总量的55%,计算出北京市商品菜消费47.8亿。通过2002年北京市果品产量7亿公斤,销售额14亿元,其中:销售到北京市场的量占62%,在北京城区的市场份额约占30%,计算出北京果品消费量为32.9亿元。则北京市总的果蔬消费达到80.7亿元。62 数据显示2002年,蔬菜和水果占八类食品总消费的14.5%,且存在下降的趋势,那么2003年的比例应该小于14.5%。根据2003年恩格尔系数31.67%计算,按北京城镇人口1300万计算,则2003年食品的总消费额为623亿,水果与蔬菜如果比率占13%,那么总消费额为81亿元。这说明两种途径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的。三、项目的目标市场份额表目标配送市场计算序号项目核算单位蔬菜鲜瓜果合计1北京市场总值亿元30.50028.70059.2002连锁超市总值(3)=(2)*15%亿元4.5754.3058.8803集团消费总值(4)=(2)*20%亿元6.1005.74011.8404餐饮企业总值(5)=(2)*15%亿元4.5754.3058.8805大型连锁(6)=(3)*35%亿元1.6011.5073.1086目标集团(7)=(4)*35%亿元2.1352.0094.1447目标餐饮(9)=(5)*35%亿元1.6011.5073.1088目标市场小计(9)=(6)+(7)+(8)亿元5.3385.02310.3609所占市场份额(10)0.4000.38010目标市场总值(11)=(9)*(10)亿元2.0911.9094.000表本目标市场计算序号销售额销售量单价:万元单价:万吨合计蔬菜水果合计蔬菜水果1物流配送业经营额40,00020,91019,09011.07.43.62批发180,00094,09585,90549.533.316.23加工、保鲜及出口等经营额10,0005,2274,7732.751.850.962 合计230,000120,232109,76863.2542.5520.7项目绿色安全果蔬购销经营主要来自于两部分:其一、面向北京市的大型连锁超市、餐饮企业、机关团体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团体消费客户群进行城市物流配送所发生的交易额,正常年份可达4亿元。构成如下:鲜菜配送额:2.09亿元,销售量7.4万吨;鲜瓜果配送额:1.909亿元,销售量3.6万吨,销售量11万吨;其二、市场批发业务,正常年份达到18亿元,构成如下:鲜菜配批发:9.4095亿元,销售量33.3万吨;鲜瓜果额批发:8.5905亿元,销售量16.2万吨,销售量49.5万吨;其三、通过加工、保鲜及出口等附加价值较高的业务,项目建成后到正常年份的年出口总值将达到1亿元。预计构成如下:鲜菜出口额:0.5227亿元,出口量1.85万吨;水果出口额0.4773亿元,出口量0.9万吨,销售量2.75万吨。本项目正常年批发总额达到18亿元,配送总额达到4亿元,出口和加工总额达到1亿元,总的金额达到23亿元。一期将达到正常年的30%,即7亿元,通过二期扩展,在北京建立物流节点,总的目标将达到23亿元。按北京城镇居民的消费总量59亿元的计算,我们的目标市场将占到城镇消费39%的市场份额。项目总的鲜菜金额:12.0232亿元,销售量42.55万吨;鲜瓜果配送额:10.9768亿元,销售量20.7万吨,销售量63.25万吨。62 第1章项目的功能定位与经营策略分析4.1运营模式及经营方式项目的运营模式首先建立在“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基础之上,从而为绿色安全果蔬营销行业构造出切实可行的市场信用体系,通过完全对称透明的绿色安全信息渠道构建和巩固消费者信心。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在基地认证管理、电子商务、食品安全高效检测技术、仓储管理和保鲜技术等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支持下,实现绿色安全食品的“高效物流”。由此,将能够大大降低新鲜果蔬的市场交易成本,确立起锦绣大地经营和锦绣大地品牌两类绿色安全蔬菜和水果的竞争优势地位,实现既定的市场经营目标。项目要实现的绿色安全食品流通体系从生产中的基地认证、农资供给、市场信息引导和生产技术提供开始,一直到构建价格指数、绿色安全指数来引导消费为止,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但在项目经营运作中,将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项目的核心竞争力,着重发展:作为北京地区绿色安全果蔬一级批发经营者,进行绿色安全果蔬的仓储式批发经营;面向北京市的连锁超市、餐饮企业、机关团体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团体消费客户群进行城市物流配送;在完全符合食品出口国际标准的情况下,发展果蔬出口业务;同时利用在终端销售市场上的强大市场力,垄断本地的进口市场。在项目的收入和赢利点方面,将是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仓储、加工、保鲜、配送、批发及展示交易、远程交易服务等各渠道赢利点,重点是仓储保鲜、产品批发、产品进出口和加工配送业务方面。4.2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和经营体系的构建4.2.1交易主体资格准入制度项目将对进入市场交易的企业、经销商、代理商等进行资格认证和登记造册,实行会员制管理,以监督其行为,只有符合资格的主体才能进入市场交易,非会员不得入场交易。主体资格准入制具体实施内容为:Ø市场鼓励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供销大户、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经营的经销商进入市场交易;Ø对交易主体的资金、货源、经营条件进行审查,建立经营主体会员档案,符合市场规定的才准予入场交易,并且将详细资料录入交易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备案登记,定期进行资格抽查;62 Ø对交易商每次交易的品种、质量、信誉进行记录,并输入经营主体数据库,交易商资格实行年审制度;Ø市场不定期对交易者的行为和交易秩序进行检查,交易记录不良者,给予警告,有三次警告则取消其交易资格。4.2.1交易农产品——准入制和质量追溯制结合北京市安全食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要求,项目将实行准入制和质量安全控制,严格执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对进入市场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要求。在加强基地认证和产地采购检测的同时,着重把好进入市场内交易的农产品检测关口。任何产品在进入交易流程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抽样检测,将检测结果及产地信息输入数据库,并通过电子显示屏进行公布。严禁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所售出商品必须要提供标明品名、产地、规格、经销者、运输着等内容的“信誉卡”,并盖上各经营环节签章,实行商品质量追溯制。4.2.2在供应链管理平台基础上构建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在企业的经营体系架构上,建立在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基础之上,向前和向后进行农副产品流通产业链条的纵向整合和延伸,实现安全农副产品物流各个环节上的资源和信息共享,达到对安全蔬菜和安全水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并诉求蔬菜果品生产、流通、消费间的信息对称化,从而保证了项目实现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战略目标。这一经营目标是通过对绿色市场安全果蔬流通经营体系的科学构建来实现的。包括安全果蔬采购和供应体系建设、果蔬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仓储加工及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及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体系等包括软硬件发展在内的五大体系建设。4.1经营策略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服务上下工夫,不仅仅停留在提供简单的市场交易和吃住行的低层次服务上,而应在深加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服务上创新理念,开拓经营。4.3.1品牌服务策略企业将自己策划开发并贴有“锦绣大地”62 商标的蔬菜和水果。从而有利于:(1)增强企业的品牌识别能力和市场细分,努力获取终端消费群体对大地品牌的认可,实现产品的差别化;(2)构造了流通企业主导下的生产体制,拉近了消费者和厂商的距离,能适时、适量、适需地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商品;(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无形资产,提高竞争力,包括与供应商竞争的能力。项目管理团队将保持市场发展前瞻性,并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和优质化,为客户提供全面、细致、完善的服务。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及时作出政策调整。以“绿色市场、安全农副产品、高效物流”的思想,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的建设一流绿色市场和安全农副产品流通体系。4.3.1绿色营销和安全农副产品理念项目将适应“绿色革命”时代的需要,以绿色、安全果蔬交易为特色,确立以绿色安全果蔬配送为龙头、绿色安全果蔬的生产、加工、批发、连锁、国际贸易、展示为主导的经营战略思想,配合北京市的安全食品体系建设,通过现代化管理并引入结算、商务服务、安全检测中心等设施、设备,实行批发、零售、配送、拍卖以及电子商务一体化服务,建设一流绿色、安全果蔬交易市场和高效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目前市政府已批准市场建设成为北京绿色、安全食品交易市场,并以此为依托,在北京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绿色、安全食品物流中心,集中全国绿色、安全食品,服务全国乃至世界。4.3.2人才策略为适应公司产业结构的变化,公司将面向社会广泛招收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道德良好的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同时公司全面实施ERP计划,每年对业务流程研究和改进,以提高物流和资金流管理效率;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司多年来形成的企业文化,不断从公司内部选拔、培养管理人才,同时积极从公司外部甚至国外引进富有经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充实公司管理人员队伍。4.3.3市场细分策略以连锁超市、机关团体和餐饮企业、宾馆酒店及食品加工企业作为明确的客户定位,集中力量征战细分市场。企业将集中力量从事“BtoB”业务,利用当前北京食品市场的市场结构特点和自身企业业务优势,集中开拓细分市场,发挥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