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00 KB
  • 2022-04-22 11:39:20 发布

岳麓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课中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全).doc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一.第3页课中题: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答:原因是多方面的。1.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符合俄国革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2.广大革命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参与。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二.第4页课中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答:1.十月革命鼓舞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2.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在中国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总之,十月革命给中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经验。▲三.第5页知识巩固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意义?答: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它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四.第5页畅想天地题: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何异同? 答:不同点:1.背景不同。革命前俄国是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俄国革命是由战争引起的,中国革命的爆发与世界大战没有什么关系。2.革命道路不同。俄国革命是走从城市发展到乡村的道路,中国革命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革命发展过程不同。俄国革命明显有两个阶段:从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革命这两个阶段几乎是同时进行并完成的。相同点:1.革命的方式都是武装斗争;2.革命的领导者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3.革命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4.两国革命的胜利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第二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 第7页课中题: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答:1.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2.它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激活了流通领域,因而能进一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二.第10页课中题:苏联为什么会出现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个人崇拜有什么危害?答: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原因有:1.历史原因:沙俄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没有民主传统,个人崇拜是历史上皇权至上的产物。2.现实原因:当时小农经济占优势,经济文化落后是个人崇拜的土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党的最高领导人权力过分集中,是个人崇拜的直接原因。3.个人因素:斯大林把功劳归于自己,加上权力欲很强,容易接受对他的个人崇拜。危害有:1.使领袖脱离群众,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民主法制被破坏;2.个人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个人独裁,违背了集体领导原则,容易印发政变和内乱,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导致历史的倒退。★三. 第10页知识巩固题:列举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答:①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②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③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四.第10页畅想天地题:想一想,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答: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能把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集中于工业化建设。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全力保障了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原料和劳动力。3.广大劳动者的忘我劳动。●五.第11页问题讨论题:有人说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是历史的倒退。你同意吗?为什么?答:不同意。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第16页课中题:《九国公约》对哪个国家最有利?答:美国。因为《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再次确认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维护了美国在华的利益。10 ★二.第17页知识巩固题:列举《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答: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三.第18页畅想天地题:了解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有关中国问题的条约后,你有何感想?答:弱国无外交,北洋政府腐败无能、无国际地位,等等。第四课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第20页课中题: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有:1.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了过剩产品不可能无偿分配给劳动人民;2.产品的过剩也只是相对的,不可能满足全体劳动者的需求;3.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扩大生产的同时,尽力压低工人的工资,使得劳动人民购买力低下。二.第21页课中题:你怎样看待美国政府限制农产品生产和销毁农产品的措施?答:1.美国政府采取这种极端的措施,解决了农产品产量不可控制的局面,对农业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其中最得利的是大农场主和大种植园主。2.但是,这种做法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当千百万人忍饥挨饿时,美国政府却采取毁灭粮食和牲畜的做法来保证利润,这恰恰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明证。★三.第23页知识巩固题:说一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答:①持续时间长;②波及范围广;③破坏性大▲四.第23页畅想天地题: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的哪里?答:①新的理论和政策。②新的特点。③新的起点。四.材料题,材料见书:1.材料说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什么措施?它起了什么积极作用?2.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答:1.措施:兴建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从而稳定社会秩序。2.反映问题: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维护和增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没有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问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五课  《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一.第27页课中题:有人说,没有希特勒,德国就不会出现法西斯专政,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答:不同意。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寻求出路,妄图通过建立强权政府来巩固其统治。这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并非受某个人的所左右,所以没有希特勒,德国当时也会出现法西斯专政。二.第28页课中题:说一说,法西斯统治为什么应该受到谴责?答:因为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扩军备战。三.第29页温故知新题:日本进行全面侵华战争之前进行了哪些侵略中国的活动?答:1.19世纪70年代日本曾侵略台湾;2.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3.19世纪末,把福建占为势力范围;4.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5.1904—1905年发动日俄战争,与俄国争夺中国东北;6.1915年与袁世凯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7.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8.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9.1937年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四.第29页畅想天地题: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为什么?答:在美国,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的经济得以恢复,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防止了法西斯专政在美国建立。 在德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寄希望于建立强权政府对内稳定统治,对外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重新分割世界。纳粹党头子希特勒1933年上台,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统治。●五.第30页问题讨论题: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途径有什么不同?答:德国:以希特勒为头子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从而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希特勒被授权组阁,出任德国总理,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日本:10 为摆脱经济、政治危机,军部为主的法西斯好战势力迅速抬头,通过对外发动战争,使军部势力更加强大。1936年二二六兵变之后,军部控制了新内阁,建立起军部法西斯专政。第六课  《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第33页课中题:英、法等国为什么要对德国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答:1.为了避免同法西斯国家直接作战,竭力保全自己和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2.企图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二.第37页温故知新题:列举导致二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答:1.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2.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3.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三.第37页问题讨论题:法西斯侵略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德、意、日法西斯军队在战争初期力量处于上升优势,且蓄谋已久。2.法西斯国家在进攻时往往倾注全力,且善于伪装,惯于搞突袭。3.大战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苏联为了自身安全,避免卷入战争,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些都阻碍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便于法西斯国家各个击破。4.一些被侵略国家组织抵抗不力,战略战术落后。5.苏联等国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没有保持高度警惕,战前准备不充分,对德军进攻的时间、规模和重点估计不足。第七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第41页课中题:知道了雅尔塔会议的情况,你有哪些感想?答: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次会议及其通过的决定。1.会议通过的战后处置德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决定,有利于协调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统一行动,对于尽快击败德、日法西斯和构建战后世界格局,起了积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2.会议背者中国,签订了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雅尔塔秘密协定》,是对中国主权的肆意践踏,是赤裸裸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具体表现。●二. 第42页课中题:对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原子弹一事,你有何看法?答:1.在日本法西斯负隅顽抗的情况下,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摧垮了日本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成为迫使其尽快投降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2.投掷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核武器,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辜平民伤亡惨重,两座城市夷为平地。3.世界人民应团结起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防止类似悲剧重演。今天,在任何情况下,负责任的国家政府都不能首先使用核武器或以核武器相威胁。4.多行不义必自毙,侵略者往往以害人开始,而以害己告终。▲三. 第43页温故知新题:世界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答:1.战争本身的正义性。2.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坚决斗争。3.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英勇抗战和密切配合。4.侵略不得人心。四.第43页畅想天地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答:①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②影响:它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五.第44页问题讨论题:墨索里尼、希特勒的下场说明了什么?答:1.正义必将战胜邪恶。2.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最终难逃灭亡命运。3.得到多助,失道寡助。4.多行不义必自毙。第九课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一.第51页课中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对它的国际地位会产生什么影响?答:1.动摇美国在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2.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3.美国被迫调整对外战略,结束侵越战争,告诉同中国的关系。▲二.第52页课中题: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说明理由。10 答:第一项措施是基础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第二项是主导性的,是美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第三、四项措施是直接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和市场的开拓。●三.第53页温故知新题:20世纪70年代,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答:7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动摇,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四.第53页畅想天地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特点是:复苏和繁荣,经济持续发展,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启示是:1.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带动经济发展;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3.充分扩展市场,发挥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第十课《 欧洲联盟》▲一. 第55页课中题:在西欧经济恢复的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由此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最重要的条件是: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因为:1.工业基础雄厚是经济恢复的物质基础。2.劳动者技术素质高是经济恢复的决定性条件,新的科技成果靠劳动者才能转化为经济实力。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事业,科教兴国是许多国家的基本要策。▲二.第57页课中题:《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意义?答:1.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各国的竞争力。2.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第59页温故知新题:20世纪前半期,欧洲经历了哪几次大规模战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答:经历的大规模战争主要是两次世界大战。联合因素有:1.战后欧洲地位的下降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2.是西欧国家为了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需要加强联合;3.是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联系和合作。其中,第三点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四.第59页畅想天地题:1979年,欧洲共同体各国国民总值之和首次超过美国,对欧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答:影响有:1.欧共体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发生了激烈竞争,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2.在政治上,欧洲国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这就逐渐形成了美、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第11课《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一. 第60页课中题: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空前严重的灾难。但日本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说明了什么?答:1.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战争的根源,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不仅是被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责任,也是日本人民的责任。2.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必须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图谋。一.第62页课中题:谈谈对日本企业中员工“终身雇佣制”的看法。答:持肯定态度的,从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稳定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团队精神等方面说明。持否定态度的,可从不利于企业和职工的双向选择,不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利于员工危机意识的形成,而易养成依赖企业的铁饭碗思想等方面去说明。▲三.第63页温故知新题: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答:原因:1.民主改革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2.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援助;3.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4.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5.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6.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机制;7.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借鉴意义有:1是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2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3是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4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四.第64页畅想天地题: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加强军事力量,出现了军国主义复活的现象。对此你有何看法?答:1是认清军国主义的本质就是战争,就是侵略;2是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和人民带来空前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3是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是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共同责任。第12课 《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一.第67页课中题:你怎样看待赫鲁晓夫批判个人崇拜?10 答:可从两方面分析。1.赫鲁晓夫批判个人崇拜,使苏联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出现新气象,人民群众的民主自由有了一定的扩大,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对以后苏联的内外政策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2.赫鲁晓夫批判个人崇拜是以全盘否定斯大林为基础的,对斯大林的评价不公正,缺乏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引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动荡。同时,他后来也重蹈覆辙,使自己的政策方针偏离了改革的目标,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二.第70页课中题:你怎样看待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的核心是认为在成为一个整体和核威胁的条件下“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应该说,从反对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等方面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一理论意味着苏联放弃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面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就成了麻痹自己警惕性、束缚自已手脚的羁绊,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三.第71页温故知新题:东欧和中国的改革有何相似之处?提示:政治上,都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法制建设;经济上,扩大企业自主权,注意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四.第71页畅想天地题:苏联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进行的改革,结局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④对西方“和平演变”策略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解答此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言之成理者均应肯定。五.第71页自己动手题:收集有关赫鲁晓夫的资料,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赫鲁晓夫。提示:注意要史论结合,一方面肯定赫鲁晓夫是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旧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他在改革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错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改革成效不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应鼓励。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第73页课中题:有人说:东欧剧变,完全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理由。答:不正确。东欧剧变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东欧各国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受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受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等等。●二.第75页课中题: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上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问题和矛 盾;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路线和政策。三.第76页畅想天地题:谈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影响。答:其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对西方的和平演变压力更大,能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最严峻的考验。其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中国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国策,更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四.第76页自己动手题: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答:中国、朝鲜、越南、古巴等。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一.第79页课中题:结合当前的印、巴关系,谈谈你对《蒙巴顿方案》的看法。10 答:其一,要联系现实,结合当前印、巴关系形势来谈。其二,当前两国关系不论是紧张还是缓和,两国之间都存在宗教、民族矛盾,特别是在克什米尔归属的领土争端等诸多国家利益方面存在深刻冲突。其三,指出印度、巴基斯坦本为一个国家,共同继承古印度文明,只是由于英国殖民统治者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特别是《蒙巴顿方案》才导致南亚次大陆的分裂和印、巴两国长期对抗的局面。其四,要认识新老殖民主义是第三世界地区长期动荡和难以发展的根源J●二.第81页课中题:韩国发展经济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有什么好处?答:可以具体分点谈:如先工业化,有利于积累资金和技术;优先发展出口工业,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和赚取外汇;重点支持大型企业,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和提高民族工业国际竞争力;优先发展首都圈和东海岸,可以利用基础较好、接近国际市场的区位优势等。也可以整体谈:如可以集中力量发展一些行业、部门、企业和地区,形成滚动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在发展中求平衡。答案不求全,学生能谈出一两点即可。★三.第83页温故知新题: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答:①抓住机遇,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②从国情出发,制定和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③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④不断进行产业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他言之成理的亦可。▲四.第83页畅想天地题:有人认为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①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从技术革命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在环太平洋地区进行。从经济发展来看,处于太平洋周边的美国、日本分别为世界第一、第二大规模的经济体,亚洲“四小龙”发展迅速,中国强劲崛起,亚太经合组织展露身手。从政治格局来看,处于太平洋地区的大国美、中、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于举足轻重的地位。②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在70年代迅速工业化;东盟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为世界制造中心;还有东盟“10+1”和东盟“10+3”经济合作的发展都显示了当今经济强劲的活力。五.第83页问题讨论题:了解一下目前石油价格,你认为影响油价波动的原因有哪些?答: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二、世界石油总产出量情况;三、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石油产量的控制情况;四、产油国政局稳定情况。等等。第15课《非洲独立运动和拉美国家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 》一.第84页课中题: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原因有哪些?答:①收回运河斗争的正义性。②埃及人民和世界人民支持埃及政府收回运河的斗争。③纳赛尔为首的埃及政府为收回运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二.第88页温故知新题:二战后,拉美经济曾出现强劲的发展,其原因有哪些?了解一下拉美现在的经济状况如何?答:其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其二各国政府追求经济自主,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其三,普遍采用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后又发展外向型经济;其四大力推行地区经济一体化。●三.第89页畅想天地题:非洲国家为什么能在二战后普遍赢得独立?答:①非洲民族意识普遍觉醒;②英法等西方殖民帝国在二战中遭到严重打击和消弱;③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壮大,对老牌帝国主义起了牵制作用;④美国与老牌帝国主义有矛盾,希望取而代之;⑤亚洲和北非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起了鼓舞作用。第16课《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一.第91页课中题:为什么会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答:阿以矛盾由来已久。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犹太人表示接受分治决议,并积极备战,决心以武力保障建国权利。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纷纷表示反对分治,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成立以色列国。以色列实行扩张求安全的战略,同阿拉伯国家形成严重对立。就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二.第93页课中题:为什么海湾地区一再发生战争?答:10 海湾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很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必争之地。列强从各自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的角逐。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的地区霸权主义行为是对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大国霸权主义计划的挑战。美国为了它在海湾地区的石油利益和战略需要,利用伊拉克人侵科威特事件,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1991年,美国组成多国部队发动了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2003年,美国以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再次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占领了伊拉克。三.第95页知识巩固题:列举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和结局。历次中东战争时间作战双方 结局第一次 1948年 埃及、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以以色列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大片领土,70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第二次 1956年 英、法、以色列对埃及  埃及最终实现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第三次   1967年 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占领了加沙、约旦河西岸及包括耶路撒冷东区在内的巴勒斯坦、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第四次 1973年 埃及、叙利亚对以色列埃、叙收复的土地面积不大,以色列依然占领着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获得绝大部分土地四.第95页畅想天地题:巴以和谈为什么屡屡陷人僵局?谈谈你对巴以和谈前景的看法。答:原因:①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巴勒斯坦地区的矛盾复杂化。②以色列政局变幻无常,政治派别众多。③巴勒斯坦内部存在不同意见和主张。④以色列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在对以政策上并不完全一致。⑤大国的干涉。对和谈前景的看法:①有利因素: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②不利因素:冷战结束后,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为实现独霸世界的目的,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严重干扰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17课《美苏“冷战”》一.第98页课中题:杜鲁门国会咨文所说“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分别是什么?答: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二.第99页课中题:北约和华约与一战前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在形成原因上有何不同?不同点 同盟国与协约国北约与华约参加国家和地区  欧洲强国欧洲和北美国家成立目的 重新瓜分世界 巩固已有的势力范围性质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两大集团扩军备战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形成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不平衡及其争夺霸权,重新划分世界殖民地的产物两大阵营对持及美苏争霸的结果●三.第100页畅想天地题:你认为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对美苏争霸产生了什么影响?答:1970年前后正值美国内外交困,战略对手苏联的核力量迅速上升并超过美国,美国难以 招架;  合作伙伴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美元地位岌岌可危;  在越南战场上被 越中人民联手打败,国力严重削弱。 危机四伏的形势使美国不得不承认自己势力有限,开始 考虑与中国建立战略联系以制衡苏联。陷于越南战争泥淖中大损元气、内外交困的美国,此时 在进行后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0 的战略调整。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就是实行战略收缩,谋求从印 度支那脱身,以确保欧洲战略重点,实现包括改善对华关系在内的“均势外交”,使美国在与 苏联争霸的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影响着美苏争霸中两国势力的对比, 有利于在第二阶段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美国扭转形势。四.第100页自己动手题:自制表格,内容包括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阶  段时   间 特    征对   华   政   策 第一阶段 50年代后期— 60年代中期苏企图与美共同主宰世界美国孤立、反对中国;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 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 70年代末苏攻美守 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加紧对华威胁,中苏关系严重恶化。第三阶段80年代 美强硬,苏全面收缩美国与华关系时好时坏;苏联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第18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第102页课中题:就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谈谈你的感受。答: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对中国的一种严重挑衅,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又一次大暴露。我们作为中国公民要不忘国耻,并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努力建设祖国,增强国家的实力,增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能力。▲二.第104页课中题:想一想,当今世界应怎样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答: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理应发挥它在国际事务的重要作用。联合国要发挥其作用,首先是要严格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主持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二是要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缓和世界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三是要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还要在诸多事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方面组织国际协作等。★三.第105页温故知新题:两极格局解体后,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一超”是指哪个国家?你认为制约它称霸世界的因素有哪些?答:“一超”指美国。制约美国称霸的因素有:一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人民反对霸权、反强权的呼声越来越高;二是战后以来,世界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由此带来世界格局多极化,由某个国家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三是当今世界各国主权意识、自主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他们不愿意听命于某个国家,更不愿意成为别国的附庸;另外,一系列的国家关系准则、国家组织(如联合国)的存在,也会对美国称霸企图形成制约。★四.第105页畅想天地题:为了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取得有利地位,你认为中国应作哪些努力?答: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本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壮大实力,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内稳定;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第19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第107页上面课中题:你知道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区域性集团还有哪些?答: 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七十七国集团、非洲统一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二.第107页下面课中题: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是否有矛盾?请说明理由。答: 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全球一体化不仅跨国,而且跨领域,力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而区域集团强调的是地区、集团内部的协调和利益。两者之间战时存在矛盾。但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形式,其根本方向是一致的。▲三.第109页温故知新题:世界贸易组织是哪年成立的?中国是哪一年加入这一组织的?你认为中国入世有何意义?答:10  1995年。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有利于与贸易伙伴磋商和解决贸易争端,改善和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也能促进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的发展。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第114页课中题:想一想,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在哪些方面处于世界前列?答:航天、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方面。●二.第115页课中题:有人认为:苏联过分偏重发展军事科学,科学技术发展极不平衡;加上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科学技术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些成为它解体的重要原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它有一定的道理,反映了苏联科技研究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科技没有迅速地用于生产,成为一种直接的生产力,延缓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苏联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是加速其瓦解的一个原因,但苏联解体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内在矛盾和种种弊端,苏共及其领导人的重大失误,以及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矛盾等,因而科技发展极不平衡及科技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不是重要原因。三.第117页温故知新题: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请讲讲你所知道的计算机的使用情况。答:1946年。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已经不是单纯的运算工具了。在军事指挥室里,在车间控制台上,在医院、学校、广播电台和图书馆里,甚至在汽车和厨房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现在的电子计算机除了具有运算和存贮记忆能力外,还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机和人下棋或者代替人进行翻译,已经不是什么科技新闻了。电子计算机可以取代人脑的部分功能。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是信息革命的中心。▲四.第117页畅想天地题:除了课本介绍的外,你还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成果?你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答:还有激光技术、新能源技术(包括进一步开发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风能等)、光导纤维技术等。后一问可自由谈,一般来说应该是电子计算机。第21课  《 现代文学、艺术和体育 》一、第119页课中思考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是时候, 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 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是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你读了这段话之后,有什么感想? 答:这段话包含了两层意思:①人不能虚度年华,不能碌碌无为;  ②因自己把整个生命和全 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感到自豪。 二.第122页课中思考题:有人认为当今竞技体育商业色彩太浓,兴奋剂、贿赂丑闻充斥其间,应控制其发展,大力提倡 有益大众身心健康的群众性体育运动。也有人认为竞技体育提供了精彩的比赛场面,丰富了人 们的业余生活,为人类挑战自身极限提供了机会,值得提倡。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有益大众身心健康的群众性运动应大力提倡,竞技体育也值得提倡,但是必须预防并打击 竞技体育中存在的丑恶现象。 三.第123页温故知新题:列举本课中介绍的世界文学名著。 答: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卡夫卡的《变形记》、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高尔基的《母亲》、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