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0 KB
  • 2022-04-22 11:39:22 发布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中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八年级历史(下册)主要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第2页课中题:国旗的寓意有哪些?你能讲讲吗?答:国旗由红色旗面和五颗黄色五角星组成,一星较大,四星较小,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红色象征着革命,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人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而星的颜色用黄色则象征着在红色土地上显示出的光明。二.第2页课中题:看了开国大典的几幅插图,联想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你有哪些感想?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的结束,中国人民此次站起来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青少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繁荣富强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三.第6页问题讨论题:西藏为什么能和平解放?答:①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②人民解放军的军事配合;③十四世达赖主动接受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④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代表和李维汉为首席的中央代表的共同努力。★四.第5页知识巩固题: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答:国内意义: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课本第4页第三段);国际意义:也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课本第4页第四段)第二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第8页课中题:中国如果不派遣志愿军人朝作战,将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答:1.对中国来说,唇亡齿寒,侵略者的战火蔓延到中国大地上,新生的人民政权将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有可能重新回到屈辱和痛苦的昨天。2.对国际社会主义力量来说,朝鲜如果被颠覆,社会主义力量将受到严重损伤。二.第10页课中题: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结合你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答: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中国屡战屡败和饱受屈辱的历史,从而理解和认识到彭德怀讲话的意义:1.过去清政府等反动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不敢面对强敌;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政权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毫不妥协,敢于斗争。2.旧中国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弱,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三.第11页畅想天地题: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你觉得他们最可爱的地方在哪里?答:1.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4.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敢于胜利的精神。第三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一.第13页课中题: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答:1.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土地改革中,依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可减少阻力,从而确保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2.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封建剥削状况都不一样,因而土地改革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3.新解放区各地的农民对土地改革的认识、态度、要求等也不一样,这同样要求在土地改革时,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4.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情况不一样。★二.第16页温故知新题: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土地改革能够顺利完成?答:1.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第13页第二段)2.顺利完成原因:①国家政权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②党中央好人民政府在土地改革中正确决策。③8 《土改法》提出的目标明确,政策科学,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④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工作深入细致,方法得当。⑤土改符合广大农民的要求,得到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三.第17页畅想天地题:在你学过的中国历史中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有哪些?为什么土地问题如此重要?答:第1问答案略。●2.重要性:①土地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源。②对土地的占有、开发,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③国家和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是否得当,既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社会的安定、国家和政权的巩固。④土地问题的解决,事关国家工业的发展(因为农民的解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市场。第五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一.第21页课中题: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一五”计划的基本要点。答:1.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农、轻、重、商协调发展。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二.第25页畅想天地题: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非常艰巨,为什么能够提前超额完成?答:1.中共的正确领导,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决策。2.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和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三大改造的完成,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4.工人阶级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5.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的努力。6.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工业建设。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8.广大群众立志快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的热情和创造力。9.苏联的大力援助。第六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第28页课中题:看了这些插图(指课文中有关“大跃进”运动的图片和宣传画),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我们应当从中吸取那些教训?答:1.看法: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而发动的。它试图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不顾国情国力,违背经济规律,造成了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极大破坏和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引起了浮夸风和生产的瞎指挥风,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2.教训: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二.第31页课中题:你知道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地那些先进事迹?他们的事迹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答:第1问略。感受: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和许多像王进喜、雷锋、焦裕禄这样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才克服了许多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成就。他们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激励着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奋勇前进。★三.第32页畅想天地题: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说:“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能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吗?请说明理由。答:1.不能。2.因为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破坏。第七课《全国大动乱》一.第35页课中题:“二月抗争”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谈谈你对这场抗争的看法。答:1.其核心问题是: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维护民主和法制。2.看法:这场斗争是正确的。是对当时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进行的旗帜鲜明的抵制,也是对林彪、江青一伙倒行逆施的奋力抗争。它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捍卫党和国家的利益挺身而出的凛然正气和大无畏精神。这场斗争被压下去,说明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说明加强民主法制的必要性和艰巨性。8 ●二.第36页畅想天地题:“文化大革命”这样错误的运动,为什么会发动起来?答:因为:1.它是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毛泽东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拥有最高权力、绝对权威和崇高威信。2.林彪、江青一伙怀着个人野心,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3.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4.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健全。5.建国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形成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成为这场运动的土壤。6.1957年以来党的指导思想“左”倾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形成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第八课《动乱中的国民经济》一.第38页课中题:“抓革命,促生产”是“文革”时期一个流行的口号,想一想,这样的“革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吗?答:就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本意来说,不能说不重视经济建设,他力图政治与经济、革命与生产达到和谐的统一。“抓革命,促生产”这个口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但事实上这个口号被赋予的特定内容,是各项工作都必须“抓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文化大革命”并不是什么“革命”,而是一场严重内乱。因此抓“革命”的结果,导致了生产被置于次要地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二.第41页课中题: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先后被粉碎,说明了什么?答:从根本上说,是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倒行逆施,制造动乱,趁乱夺权,丧失民心的结果。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同他们斗争的结果。它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政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同时也说明,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阴谋家、野心家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三.第42页温故知新题:1973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回升局面,其原因是什么?答:1973年国民经济回升,是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努力调整经济的结果。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全面调整的结果。▲四.第42页畅想天地题:阅读“四五”运动时悼念周恩来的一首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1.诗中的“鬼”、“豺狼”指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叫”和“笑”?2.“扬眉剑出鞘”的含意是什么?答:1.鬼、豺狼指以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为首的“四人帮”集团。他们认为周总理逝世,对他们夺权有利,他们为篡党夺权大造舆论。2.扬眉剑出鞘含义是人民群众准备同“四人帮”作殊死斗争。★五.第42页自己动手题:召开主题班会,讨论“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答:文革教训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党内民主制度,防止个人独裁,反对个人崇拜。同时要加强人民民主制度以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十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第47页课中题说一说,“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方?提示:是一种教条主义。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违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是一种新迷信,不利于解放思想,不利于拨乱反正,不利于纠正文革的错误,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第49页课中题: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答:因为它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它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它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它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它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第50页畅想天地题: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看法。提示:任何一个认识只有经历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对错,因而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要注意把认识与实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检验和修正,注意课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第十一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8 ●一.第52页课中题:对于“包产到户”,当时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有的认为这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请谈谈你的看法。答: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解放前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解放初的小农土地私有制都是有区别的:1.所有制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坚持土地公有制,农户承包的只是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并不是所有权,并且承包是有期限的,承包到期时不排除再分配土地经营权的可能性。这就与解放前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解放初的小农土地私有制具有本质的区别。2.分配方式不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收成要交足国家的农业税,留足集体的留成,剩下的才是自己的,这样就保证了集体经济的存在,坚持了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而解放前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解放初的小农土地私有制则没有集体留成这一项,没有集体经济的存在,因而也不可能实现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再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地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因为在国家农业税和集体留成不变的情况下,农户自己支配收成的多少就与劳动投入程度和劳动产量多少直接挂钩,多劳则多得。这与地主经济的封建剥削分配形式、地主不劳而获有着根本区别。3.效果不同。多劳多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这与解放前的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封建剥削对生产力的严重束缚和解放初的小农土地私有制的小农经营自由放任与两极分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性破坏,也成了鲜明的对比。▲二.第53页课中题:乡镇企业为什么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兴起有何意义?提示:1.原因:一是原来的社队企业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村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三是农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认识到“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为商不活”,希望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寻找新的致富途径。四是在改革中鼓励各种经济充分发展的政策和国内外市场的广泛开拓又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市场条件。2.意义:一是为农民开辟了新的致富途径。二是推动了农村经济新的发展。三是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四是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五是促进了国家工业化。★三.第55页史料分析题:“文革”时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材料反映了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2.后来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答:1.反映情况:粮食产量低,生活苦,人口大量外流。2.变化:粮食丰收,人们生活改善。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十二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第57页课中题:谈谈你对深圳建设者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的看法。提示:1.这是一种珍惜时间、重视效率的观念。2.这是对左倾错误盛行时“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体制下消极怠工、不求效率的做法的否定。3.这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4.这反映了深圳人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冲天的干劲、昂扬的斗志、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正是这样一种意识使得特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5.我们要有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珍惜年华,学好本领,提高我们的社会竞争力。▲二.第62页温故知新题: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答:在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后,特别是在20世纪晚期的信息社会到来后,人类已迈进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已密不可分,开放成为各国立足于世界的时代要求。中国历史表明,汉唐时代实行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活力旺盛,生机勃勃,出现了汉唐盛世景象。而进入明清时代,闭关自守,几乎断绝与世界各国的联系,社会日益僵化与落后,结果导致近代百多年遭受外国侵略的屈辱。由此可见,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时代的要求。三.第62页畅想天地题:说一说,对外开放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想像一下,加人世贸组织10年后的中国将会怎样呢?答:1.带来的好处有:可以用到外国的商品。可以了解外国的知识。可以出国旅游。可以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等等。2.想象:可以从科技、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去进行合理的想象,重点说明对外开放和进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影响。8 第十三课《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一.第64页课中题:举例说明“诚实信用”的原则在民事活动的作用。答: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生存的法则。在民事活动中,只有诚实待人,讲求信用,才能取信于人,才能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如果相互之间缺乏诚信,不仅损害个人利益,而且还会损害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二.第65页课中题:走访民主党派成员或政协委员,了解民主党派是如何参政议政的。提示: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参与确定国家领导人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政议政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选择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言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力献策。同时对国家法律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方式进行民主监督。●三.第67页史料分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答:1.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由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各界爱国人士组成。总之,它是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这些职能的履行,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都发挥过重要历史作用。第十四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第70页课中题:想一想,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三大”召开,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近40年,为什么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2.封建思想意识有广泛深刻的影响。3.我国经济、文化落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务重、时间长,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二.第71页课中题:举例说明市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答:1.在商品流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在拓宽融资渠道中的作用。3.在人才交流和劳务中的作用。★三.第73页温故知新题: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1.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四.第74页畅想天地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在短短三年内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了经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余年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第十五课《民族团结的加强》8 一.第79页课中题:查阅地图,说一说“欧亚大陆桥”经过了我国哪些少数民族地区。举例说明它的开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答:欧亚大陆桥在我国境内所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积极作用:如:对乌鲁木齐来说,欧亚大陆桥开通后,可直接把新疆的土特产或农产品销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商品可直达乌鲁木齐,对促进乌鲁木齐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大开发都有积极作用。★二.第80页温故知新题:说一说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了哪些努力。答:1.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3.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实行因地制宜、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援。还派出大批干部、技术人员援助少数民族地区建设。4.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三.第80页畅想天地题:想一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答:实行民族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使他们能当家作主,既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又保证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社会主义祖国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民族区域自治充分调动了各民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第十六课《中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一.第82页课中题:算一算,香港和澳门分别离开祖国多少年?谈谈你对港澳回归的感受。答:1.分别离开150多年、440多年。2.感受:①洗雪了百年历史屈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②深深感受到祖国力量的强大,应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③“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途径。●二.第83页课中题: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答: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包括绝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少数“台独”分子为一己私利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不愿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形成,极力阻挠中国统一,纵容“台独”势力。但统一的大潮不可逆转,近年来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强劲势头和两岸要求直接“三通”的呼声日益高涨就是证明。“台独”分子的分裂图谋是注定不能得逞的,台湾和祖国大陆最终必将统一。●三.第84页温故知新题: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余地。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1.“三项条约″是指哪些条约?2.根据材料,说明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答:1.三项条约是指: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2.原则立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要收回整个香港地区。★四.第84页畅想天地题: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他们在八达岭长城上激动地高呼“到家了”。看了这幅图,谈谈你的感想。答: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两岸人民企盼已久的愿望,台湾和大陆最终必将统一。★五.第85页问题讨论题:台湾历史上有两次被外国侵占,又有两次回归。你认为回归的动力是什么?由此,你认为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答:1.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文化和紧密的联系,使台湾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是回归的动力。2.台湾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加强。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海峡两岸最终必将统一。8 第十八课《国防建设》一.第93页课中题:你受过国防教育吗?我们应该怎样增强国防意识?答: 国防意识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是具备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所必须的各种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军习武的精神、民族团结和自强精神是我们应具备的。二.第94页问题讨论题:我国的中学生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军训,这样做有哪些好处?答:军训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接受一定的国防教育。体会军营气氛,增强国防意识。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友谊。总之,不论在体力、纪律还是精神上,军训都能带来大家丰硕的成果。第十九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一.第97页课中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答: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它表达了世界人民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共同愿望,是国际正义呼声的反映。2.二战后的历史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二.第99页课中题: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为什么要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答: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会议产生了严重的矛盾与分歧。为避免会议走向歧途,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力挽狂澜,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三.第100页知识巩固题: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答:1.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意义:①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意义: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四.第100页问题讨论题: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为什么能独立自主地走向国际舞台?答:1.社会性质的改变:新中国成立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2.新中国领导人及时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周恩来等优秀外交家高超的外交艺术和灵活的外交手段也为新中国外交活动的成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十课《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一.第102页课中题:谈一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大意义。答:它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是在恢复中国合法席位问题上主持正义的许多友好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它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通过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从此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第104页课中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答:1.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长,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区域和世界范围的活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对外政策,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灵活务实地开展了外交活动。3.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是维护全球和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世界的和平稳定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参与。4.中国作为核大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公正负责态度受到世界各国尊重。5.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庞大的市场等有利条件,在世界经济贸易往来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6.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7.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广泛合作的友好关系,中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一系列主张对发展中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特殊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战略上的合作关系,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三.第105页温故知新题:谈谈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变化。8 答:50年代以来的中美关系大致经历三个阶段:50—60年代处于敌对状态。70年代逐步正常化。八九十年代以来关系改善,但存在曲折起伏。第一阶段:美国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双方处于敌对状态。第二阶段: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双方在对方首都设立联络处;1978年12月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三阶段:建交后的中美关系,曲曲折折,纠纷不断。80年代初,中美双方经过艰苦谈判,终于就美售台武器问题达成协议,于1982年签署中美《八一七公报》。此后,在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加人世贸组织问题等,美国政府特别是美国国会对中国的内部事务大加干涉,横生枝节,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但此时期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第二十一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一.第107页课中题:毛泽东在1956年说: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说?答: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不久,尽管国民经济的恢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旧中国底子太薄,综合国力不强。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并对中国进行和讹诈。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二.第109页课中题: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给了你哪些启示?答:1.对科学的热爱。2.刻苦钻研业务、埋头苦干、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3.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4.科学研究应面向生产、生活,关注国计民生。三.第111页课中题:说一说,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还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答:1.原子能方面:1991、1993年,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先后并网发电。2.火箭航天方面:①1981年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人造卫星。②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③1999年第一艘试验飞船试飞成功。④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生物工程方面:①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②1981年在世界上最先用人工方法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4.电子计算机方面:①1983年银河Ⅰ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亿次。②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百亿次。③2002年,联想集团推出每秒运算能力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四.第112页温故知新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哪年成功爆炸?你知道我国在原子能的利用方面,还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吗?答:1.1964年。2.氢弹研制成功,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第二十二课《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一.第114页课中题:你认为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中那一个是最基本的?为什么?答:1.“三个面向”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方向和总方针。它要求从教育与现代化、与世界、与未来的相互关系部署教育工作,确定教育的方针、任务和培养目标。“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最基本是“面向现代化”。2.因为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才能处在世界的前列,才能更好地面向世界。第二十三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一.第121页课中题: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提示:既可谈城乡差异是城市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经济环境不同造成的,有它存在的客观原因,也可谈这种差异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我国的基本国情造成的,应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缩小这种差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