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98 KB
  • 2022-04-22 11:43:09 发布

最新2010毛概课后题答案.doc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3)A.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4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P13)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P23)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P28)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P14)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P2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P28)科学体系主要内容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C.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D.政策和策略的理论E.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F.党的建设理论G.其他: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P15)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E.其他: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P25)A.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30)历史地位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A.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A.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C. 指导意义A.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P20)A.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P26)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P31)1.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6)A.思想内涵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b)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c)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B.重大意义a)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c)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3.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答:(1)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①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1.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P9)A.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旗帜问题至关重要。b)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c)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c)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e)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f)所以,……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P43)A.1929年6月信中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一词…… A.1929年12月,提出“纠正主观主义”……B.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C.1937年,《实践论》《矛盾论》……D.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E.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F.为中央党校题写“实事求是”校训……G.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1.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P45)A.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B.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D.2004年1月,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E.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P48)A.基本内容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a)实事求是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A.实质和核心a)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b)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P54)A.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B.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P50)A.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B.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C.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D.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E.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3.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P55)A.解放思想a)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b)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年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邓→三→科)a)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a)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A.理论创新a)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b)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c)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1.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P59)A.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C.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P67)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B.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C.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D.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E.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理论。F.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况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69)A.主要内容a)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e)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B.领导权问题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和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b)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c)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5)A.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A.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B.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C.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1.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道路的重要意义?(P79)A.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B.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C.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2.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所作的巨大贡献?(P79)<不确定>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81)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党的建设D.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90)A.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B.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C.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不确定>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96)A.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c)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d)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c)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02)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A.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1.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108)A.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特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P112)A.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P117)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2)A.硬道理a)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b)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c)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要求。B.执政兴国a)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b)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c)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a)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27)A.马克思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B.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面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D.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E.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1.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26)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B.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D.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E.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F.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P137)A.科学内涵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B.基本特征(P139,十七大概括的八方面)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主初级阶段的长期性?(P141)A.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B.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A.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P146)A.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B.重大法宝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C.两个基本点统一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b)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P150)A.基本纲领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B.纲领统一 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b)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c)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d)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毫不动摇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致力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1.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P153)A.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C.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2.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P156)A.联系和区别<不确定>B. 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精神相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它将引领我们在未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并为到本世纪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