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8.50 KB
  • 2022-04-22 11:16:05 发布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02年4月—13年7月真题及答案.doc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2002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A.申农B.维纳C.贝塔朗非D.韦伯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B)A.伊斯顿B.拉斯韦尔C.默顿D.阿尔蒙德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A)A.社会抽取能力B.社会控制能力C.社会规范能力D.社会适应能力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D)A.三权分立制B.合议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三权分立制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B)A.议会B.总统C.法院D.执政党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B)A.政策方案择优B.政策方案评估C.政策方案规划D.政策合法化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A)A.史密斯B.麦克拉夫林C.雷恩D.巴德克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B)A.确定评估对象B.作出评估结论C.制定评估方案D.准备评估条件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A)A.琼斯B.布鲁尔C.德龙D.林德布洛姆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A)A.现代定性方法B.定量方法C.系统分析方法D.趋势外推法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B)A.渐进主义B.行为主义C.系统分析D.统计分析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B)A.德洛尔B.西蒙C.拉斯韦尔D.韦伯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B)A.公共问题形成B.政策方案的制定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14.关于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与实践的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A)A.政策的理念依据是社会实践B.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C.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D.理论是政策的指导思想15.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C)A.政策执行B.政策调整C.政策宣示D.政策修正16.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A)A.方案为多数人认可B.方案切实可行C.方案紧扣政策目标D.规划多重方案17.在政策规划阶段,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接下来的环节是(B)A.政策方案的合法化B.政策方案的评估C.政策方案的改进D.政策方案的实施18.政策分析如下方法中属于直觉预测法的方法是(B)A.系统分析B.德尔菲法C.时间序列分析D.投入一产出分析19.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B)A.政策倡议B.政策宣传C.政策分解D.组织准备20.在轮流执政的西方多党制国家,政策因执政党的更替而呈现明显周期波动,这属于(C)A.功能性政策周期B.阶段性政策周期C.反复性政策周期D.自发性政策周期21.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公共政策学应是一门(C)A.政府官员独立研究的学问B.学者独立研究的学问C.政府官员与学者共同研究的学问D.决策者与政策执行者共同研究的学问22.在政策分析过程中,要对主体与客体、内因与外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面考虑,这是遵循政策分析基本原则中的(B)A.民主化原则B.系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多样性原则23.价值分析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的(B)A.系统分析方法B.现代定性方法C.定量方法D.类别分析法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主要作用是(C)A.开展基础理论研究B.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C.作为决策支持系统D.执行公共政策25.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曾对中国出兵作出准确预测的美国公共政策咨询机构是(D)A.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B.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美国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D.兰德公司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26.使“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BE)A.戴维•伊斯顿B.戴维•杜鲁门C.莫斯卡D.帕累托E.莱瑟姆27.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有(BCE)A.执政党B.公民C.民主党派D.国家领导人E.社会团体28.公共政策系统包括的子系统有(BDE)A.结构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C.功能子系统D.决策子系统E.反馈子系统29.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ABCE)A.提出议案B.审议议案C.通过议案D.行政首长签署E.公布政策30.公共政策终结的推动力量包括(BCDE)A.政策执行者B.政策评估者C.政策反对者D.锐意改革者E.明智领导者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试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1)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大众传媒影响受众对外部世界和政策的认识,影响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3)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政策。(4)大众传媒通过影响政策对象的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以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2.简述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式政策规划的缺陷(1)政府本身的自利性和价值偏好,使单纯的政府规划不能确保公正。(2)政府对一些问题的理性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单纯由政府作出的规划难以确保其科学性。(3)单一式政府规划将各方利益主体排除于规划过程之外,这种政策规划明显缺乏民主性。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1)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2)政策环境的变化。(3)人们认识的深化。(4)政策偏差的产生。(5)政策副作用的产生。3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7)不易得到政策评估所需经费。(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35.简述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的主要优点(1)弥补了定量方法存在的不足。(2)通用性大,适用于多种分析。(3)有利于调动专家积极性,促进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比较中国与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1)美国由于国家决策体制与政治体制同构,这就决定了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在美国,公共政策方案都表现为法的形态。在中国,政府制定的所有政策,实质上都是共产党的政策。从形式特征看,中国公共政策由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构成。37.依据政策调整采取渐进方式的合理性,试析中国改革采取渐进路线获得成功的原因(1)现成利益结构限制,重大断裂型调整易激化利益冲突。(2)现行政策制约。(3)渐进式调整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4)可以减少改革成本。(5)全面彻底改革难以被大众接受,人类理性局限。(6)社会稳定所需。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38.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1999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家中自杀身亡。此事件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小学学生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一时成为公众议论的中心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该市的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就此事件做了大量报道,反映了学生、家长、教师、中小学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尽管对此事件见仁见智,意见不完全一致,但大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尽快采取适当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为此,该市政府就此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指示市教育局在两个月之内拿出一个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具体方案。1999年8月末,在征求有关专家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基础上,该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措施,包括限定课时、控制家庭作业数量、严禁利用节假日上课等。实际上,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对此问题,公众已议论了多年,有关专家也呼吁了多年,但政府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政策措施,直到这一悲剧性事件发生后,该市才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请分析本案例中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你认为该市在这方面应吸取什么教训?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1)事件或问题必须严重,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2)必须被有关政府部门察觉,引起其重视。(3)要有民主、开放的察觉机制,如新闻媒体。应吸取的教训:完善察觉机制,以便及时察觉问题,迅速作出回应。2003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被称作(C)A.企业组织B.非政府组织C.公共组织D.社会组织2.187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政策学会。建立这个学会的国家是(D)A.英国B.日本C.俄国D.德国3.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亚当•斯密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于1776年发表的、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的著作是(D)A.《资本论》B.《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C.《经济与社会》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4.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为决策科学的形成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重要著作是(D)A.《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运用》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经营者的职能》D.《管理行为》5.美国学者莱瑟姆从集团理论的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而集团理论是于1951年出版的《政府过程》一书使之更加系统化的,这部著作的作者是(D)A.托马斯•戴伊B.戴维•伊斯顿C.詹姆斯•安德森D.戴维•杜鲁门6.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D)A.立法决策B.行政决策C.司法决策D.政党政策7.“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这个美国典故表明在决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A.内阁B.总统C.国会D.法院8.在当代中国,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应归于(C)A.地方人民政府B.中央人民政府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9.改革开放初期建立深圳、厦门、汕头和珠海四个经济特区的政策属于(B)A.确定型政策B.风险型政策C.竞争型政策D.限制性政策10.下列属于政治政策的选项是(A)A.国防政策B.区域发展政策C.人口政策D.社会保障政策11.主导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B)A.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B.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C.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D.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12.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处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的环节是(B)A.政策执行B.政策规划C.政策终结D.政策倡导13.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将类似问题加以确认,推导出某种问题的成因、特质与类别的方法属于(D)A.头脑风暴法B.类别分析法C.原因层次分析法D.类比分析法14.不能归入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的选项是(B)A.客观的社会现实B.现实与利益期望的一致性C.团体与组织活动D.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15.在政策分析中,根据过去、现在的相关信息,探求和推测政策分析工作所关心的领域在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这里所遵循的是(C)A.协调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多样性原则16.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最初的提出者是(C)A.德洛尔B.林德布洛姆C.琼斯D.拉斯韦尔17.提出渐进主义决策模型的学者是(C)A.德洛尔B.西蒙C.林德布洛姆D.贝塔朗菲18.如果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尚未解决且该政策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该政策一般应该(C)A.变动B.调整C.持续D.终结19.公共政策难以持续的原因有(B)A.所涉及公共问题尚未解决B.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被打破C.政策目标的长期性D.执政者的地位稳固20.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内因与外因,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进行全面考虑,这里所遵循的是(B)A.民主原则B.协调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预测性原则21.在政策控制中,有一种控制是一种双向控制,它一方面尽力张扬公共政策的正向功能,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公共政策的消极作用。这种政策控制被称作(D)A.目标控制B.界限控制C.效力控制D.效应控制22.通过游说、获取信息、动员、提供竞选支持等方式来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这种监控方式是(C)A.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B.政党对政策的监控C.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D.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23.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评估(A)A.政策效率B.政策效能C.政策效果D.政策效益24.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建立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型是(B)A.过程模型B.互适模型C.循环模型D.博弈模型25.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确定并公布之后,即进入了(B)A.政策议程B.执行阶段C.政府议程D.评估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26.美国政治学发展史上的“芝加哥学派”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直接地成为“产生会共政策学的催化剂”。做出这些研究成果的学者有(ACE)A.伊斯顿B.泰勒C.阿尔蒙德D.梅奥E.拉斯韦尔27.在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ABC)A.司法审查B.司法命令C.推翻先前的判决D.制订法律E.立法倡议28.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包括(ABCDE)A.政治领袖B.民意代表C.大众传媒D.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E.政府部门29.公共政策外部评估,主要包括的类型有(CDE)A.公共权力机构的评估B.政府机构的评估C.受委托进行的评估D.私人投资机构所组织的评估E.研究或学术团体的评估30.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E)A.主体调整B.客体调整C.目标调整D.方案调查E.关系调整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决策科学化的含义。其一是指择定的政策方案反映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执行效果与期待效果的一致。其二是指政策过程符合科学的程序与手段的要求。32.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①行政法规;②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③部门规章;④地方性规章;⑤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①再决策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②再决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取得更好的效果;③再决策有利于后继政策的科学制定。34.简述政策议程的主要构建模型的内容。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①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②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③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35.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功能。①研究咨询功能;②参与决策功能;③政策协调功能;④培训人才功能;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举例论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主要方式与作用。主要方式:①替代(例如,医保代公费医疗);②合并(例如,高校公费,自费合并为统一缴费)③分解(例如,过去“单位保障“分解为养老、失业、人寿、医疗、生育等多种保险)④缩减(例如,物价政策、逐步缩小国家定价范围,最终由市场定价)。主要作用:①节约政策资源;②提高政策绩效;③避免政策僵化;④促进政策优化;37.举例说明当前我国行政系统和立法系统决策程序的差异。在当代中国,行政决策一般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这项制度把决策权主要赋予行政首长,但同时要求行政首长应在行政领导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的基础上行使决策权。行政决策的程序为:①法制部门的审查,由专门的法制机构审查各项政策方案的合法性。②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即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需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即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需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行政首长对讨论结果和应做出决定拥有最终决定权。③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立法系统的决策采用合议制,其程序要复杂得多。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提出议案;②审议议案;③通过议案;④公布政策;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38.案例:某县卫生局于2000年3月下发文件,规定各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向县卫生局交纳1000元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文件下发后,引起了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强烈不满,他们持着省卫生厅1998年2月下发的《关于禁止对医疗卫生机构乱摊派、乱收费的通知》,要求县政府根据该通知中有关禁止收取医疗卫生保证金的规定,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县政府负责人找县卫生局局长调查了解,卫生局局长答复说,县卫生局之所以收取一定数额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是要严把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关,不是乱收费。请运用政策执行偏差的理论分析县政府应不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并详述理由。①县政府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②这是一种典型的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所谓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③主要表现为替代式政策执行。(要求分析)④县卫生局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上级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共利益。2004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位近代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是(B)A.法国人B.德国人C.英国人D.美国人2.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这一理论体系被称作(D)A.自由放任主义B.保守主义C.社会民主主义D.凯恩斯主义3.以赫伯特•西蒙为首的一批学者研究管理和决策的视角是设定理性人为(D)A.经济人B.社会人C.政治人D.管理人(即行政人)4.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公共选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的创始人是(A)A.詹姆斯•布坎南B.德洛尔C.E•博雷尔D.尤金•巴达克5.试图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组合成为统一的理论方法体系的是(C)A.博弈论B.统计决策论C.大系统论D.公共选择理论6.美国学者戴伊和齐格勒提出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型是(A)A.精英模型B.集团模型C.机构—制度模型D.规范最佳模型7.致力于探讨具体的政策的特殊性并从中发现普遍性或验证某一普适性假设的研究方法,被称作公共政策学习研究的(C)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A.博弈论研究方法B.公共选择方法C.个案研究法D.定量分析法8.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A)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理论与实践的关系C.一般与典型的关系D.宏观与微观的关系9.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学,从主流上来看,其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是(C)A.经验主义B.后现代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理性主义10.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C)A.公共产品B.公共服务C.公共利益D.公共需求11.下列选项中,实行委员会制决策的典型国家是(D)A.中国B.法国C.英国D.瑞士12.公共政策问题不同于一般公共问题的关键在于(D)A.前者影响范围更大B.前者已被更多的人所认识C.前者已被政府领导人所察觉D.前者被列入政策议程13.系统议程又称(B)A.政府议程B.公众议程C.实质性议程D.象征性议程14.许多国家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实行的听证制度的核心要求是(C)A.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议会的意见B.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权威法律专家的意见C.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有关各方的意见D.政府的决策过程必须向公众公开15.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在论述政策本身合法化时提出了政策合法化的三阶段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阶段内容的是(C)A.政策抉择本身B.寻求政治认可和支持C.对该政策进行评估D.政策法律化16.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D)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C.选择政策方案D.确定政策目标17.由政府高层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之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是(B)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D.反馈模型18.某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政策的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指(B)A.政策效率B.政策效能C.政策效益D.政策执行力19.将政策看作是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这种观点属于(C)A.行动理论B.组织理论C.因果理论D.管理理论20.“霍恩—米特模型”,是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提出的一个政策执行模型,又称(C)A.循环模型B.博弈模型C.系统模型D.综合模型2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D)A.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B.人类有记录的政策评估活动产生于文字出现以后C.政策评估一开始就存在价值判断层面和技术分析层面的分野D.政策评估的技术分析,是指对政策本身的伦理考量和价值判断2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策的监控,属于(B)A.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B.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C.政党对政策的监控D.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23.邓恩公共政策分析模式,认为“价值”是要解决的三大类问题之一,由此产生的分析方法是(B)A.经验方法B.评价方法C.规范方法D.系统方法24.现代定性分析方法中,向专家进行函询调查的方法应属于(D)A.头脑风暴法B.个人判断法C.脚本写作法D.德尔菲法25.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主要涉及(A)A.政策的本质特征B.政策的程序性C.政策的形式D.政策的实施结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以拥有公共权力的强制性的大小为标准,公共组织可以划分为(ABE)A.公共权力组织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C.群众团体D.利益集团E.非强制型公共组织27.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子系统是(BCDE)A.对象子系统B.信息子系统C.监控子系统D.咨询子系统E.评估子系统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的职权有(ABDE)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A.立法权B.决定权C.实施权D.任免权E.监督权29.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主要包括(BDE)A.政策效率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政策效益D.社会健康发展E.社会公正30.政策终结的方式有(ABCE)A.替代B.合并C.分解D.评估E.缩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①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②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③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④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32.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①相互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②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③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④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33.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①政治体制规定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②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③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34.简述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政策对象的数量上。一般而言,政策涉及的政策对象数量越多,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其次是政策对象的类型。类型越多,就越难以约束政策对象;最后是政策对象的行为调节和变化的幅度。幅度越大,执行越难。35.简述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①政策补充,在继续可行的政策中增加新的内容;②政策修正,改正政策中已被实践证明为错误或过时的内容;③政策终止,取消失误的政策,重新制定新政策。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论述中国公共政策纵向结构的特点。①当代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其基本政策是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②我国地方政府一般有四个层级,地方政策指省、市、县三个层级的政策,乡级政策可称为“基层政策”。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③地方政策、基层政策具有一定的能动性,这表现在:其一,地方政策、基层政策的质量影响中央政策的效果;其二,中央政策的制定须综合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中的有关内容;④相对于中央基本政策和基层政策而言,地方政策具有中观性的特点。37.试述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根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现代决策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科学研究和分析能为决策者优化决策提供有益的帮助。因此,决策科学化要求现代决策者必须借助各方面的专家和顾问,发挥科学分析的作用。要运用理性决策模式,充分尊重依据科学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提出的政策建议,走科学决策之路。②要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人的理性能力毕竟有限,科学分析并不是万能的,仅仅依靠科学分析并不能使决策优化。公众参与决策不仅能更好地反映各方利益,也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因此,现代决策者应建立和充分利用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权衡各方利益,走民主决策之路;③积极适当地发挥决策者个人决断的作用。现代决策负责制要求决策者要有独立抉择的权力。即便在集体决策的情况下,决策者个人的独立决断也是必要的,及时做出决策也需要决策者个人发挥决断作用。此外,决策的法制化要求决策者还应该注意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决策。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8.20世纪90年代后,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借助“外脑”进行决策。1992年10月,南方某地级市率先在省内成立了第一个“市委、市政府决策智囊团”,以聘请经济能人为标准,吸收了一大批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文化名流”为智囊团成员。智囊团成立几年来,不但没有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好的政策建议,反而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1996年,新的市委书记上任后,将“市委、市政府决策智囊团”改组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小组”,聘请当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为该小组的成员。小组成立不到3个月,所提出的“建设大学科技园”、“城市形象设计”、“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等政策建议,均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试运用公共政策咨询的有关知识,分析总结该市借助“外脑”进行决策的经验教训。现代决策离不开咨询机构的决策辅助。在决策中充分利用专家的智慧,开展决策咨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①帮助决策者准确地判断政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②帮助决策者科学地择定政策方案;③有效地保证政策效果、减少决策失误。该案例说明:决策咨询机构必须由精通各方面知识的专家构成,切不可赶时髦,随便吸收一些“经济能人”或“文化名流”,充作顾问,这样只会使咨询流于形式。(文字组织,综合发挥)2005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政策构想是( B )A.有为而治的政策构想B.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C.无所作为的政策构想D.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2.美国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 B )A.间接制定者之一B.直接制定者之一C.唯一制定者D.咨询机构之一3.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起作用的方式是( D )A.代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B.领导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C.召集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D.帮助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4.决策咨询是( C )A.自下而上的政策咨询B.反馈政策咨询C.自上而下的政策咨询D.横向政策咨询5.公共政策分析中的超理性过程基本上是( B )A.逻辑过程B.非逻辑过程C.直接过程D.间接过程6.在公共政策分析活动中,随机分析方法和技术一般应用于( B )A.确定型政策分析B.不确定型政策分析C.政策的定性分析D.政策的模糊分析7.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 A )A.定量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辩证分析8.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C)A.阶段性政策周期B.功能性政策周期C.反复性政策周期D.原因性政策周期9.最早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是( C )A.G•D•布鲁尔B.P•德龙C.C•O•琼斯D.安德森10.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指的是( C )A.政策均衡B.政策调整C.政策持续D.政策终结11.“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 D )A.决策现代化B.本土化C.民族化D.科学决策12.价值分析的关键环节是( D )A.制定改进方案B.实施改进方案C.评价改进方案D.选出最优方案13.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兴起于(  C )A.20世纪30~40年代B.20世纪50~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14.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 B )A.组织理论B.交易理论C.因果理论D.制度选择理论15.“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思想是一种典型的( C )A.政策修正B.执行再决策C.政策变通D.政策替代16.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B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17.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要( C )A.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意向B.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标准C.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D.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目标18.在内阁制下,行政首长不能单独做出任何决策。必须与行政首长一道集体决策的是( B )A.议员B.内阁成员C.幕僚D.法官19.公共政策分析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过程。通常包括( A )A.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方案分析和政策执行与结果分析B.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方案分析和政策评估分析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C.政策方案分析、政策执行分析D.政策执行分析、政策评估分析2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的过程是( C )A.政策规划B.政策执行C.政策宣示D.政策决定21.现代政府的基本活动方式就是( A )A.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B.制定和评估公共政策C.制定法律D.管理社会22.在美国,公共政策等于( A )A.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B.政党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C.立法决策+司法决策+外交决策D.政党决策+立法决策+司法决策23.公共选择理论的建立者之一是( D)A.德洛尔B.拉斯韦尔C.马克斯•韦伯D.布坎南24.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 A )A.政治系统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混合扫描模型D.最佳分析模型25.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 )A.拉斯韦尔B.默顿C.申农D.马克斯•韦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按照琼斯的观点,在任何政治系统中,都存在两种层次的政策合法化,这两种层次分别是( BC )A.为政策建议争取媒体支持的过程B.政治系统统治正当性的过程C.政策获得法定地位的过程D.选择一项政策建议的过程E.将政策建议作为一项既定行动方案的过程27.衡量公共政策质量高低的主要要素是( CDE)A.外部环境的认同程度B.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化程度C.公共政策的合理性程度D.公共政策的可行性程度E.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28.科学的政策评估一般来说包括( BCD)A.评估反馈阶段B.评估总结阶段C.评估准备阶段D.评估实施阶段E.评估分析阶段29.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有( ABCE)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执政党组织D.智囊团E.某些领袖人物30.公共政策在其形成中要受到诸多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因素是( ABE )A.国家结构B.政治体制C.利益集团D.社会组织E.政府体制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试述政策均衡的特征。①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势均力敌;②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③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④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32.试述政策法律化的含义。①政策法律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也称政策立法。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立法过程,它遵循的就是立法程序。②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是将有关政策转变为更具强制力、更具普适性的法律的过程。也常常是继续修正、完善相关政策的过程。33.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①方法论的多样性。②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③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④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34.试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公共政策的产生必须有三个初始条件:①公共问题的形成;②公共政策机关的产生。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以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3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含义。公共政策预测就是指研究人员运用预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各个政策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的需求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过程。作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政策预测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述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途径。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第一,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如宪法的修订、国家领导人的选举、基本国策或重要的地方性政策的制定,采取全民公决的投票方式,直接进行决定。第二,用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公民自己选出的代表,或制定、或修改、或执行公共政策。第三,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修订或废止这一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程。第四,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第五,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第六,某些公民还可以通过其知识活动为决策过程提供思想指导,公民通过政治活动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37.试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批评的原因。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①揭示了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悖论。②从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总是统治阶级的政策。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受到批评的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8.城市里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入学难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这些孩子成为新文盲,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仅在××市,这些孩子的数量就将近20万人。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998年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这一问题也得到媒体的关注。不少记者深入到××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位副所长说:“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以进入公立中小学为主。另外,要采取多种入学形式。”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试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入手,分析××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政策议程的。①存在客观的现实。“入学难”的问题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城市里流动人口子女的人数越来越多,该问题也逐渐就成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②问题的觉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公共问题之后,被政府所察觉,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原则。③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政府部门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原则之后,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即社会所存在的客观现实状况与政府的期望、价值和规范等有相当严重的冲突。④团体与组织活动社会公共问题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并不单纯是少数个人行动所能奏效的。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才能将公共问题变为公共政策问题。本案例中媒体的活动就可以视为组织行动;⑤政府的必须政策行动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通常都不可能仅靠少数人或一些私人部门的努力来解决,而必须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XX市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该市教委的有关文件,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2006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古代提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的政策主张的政治家是(A)A.商鞅B.诸葛亮C.李世民D.李斯2.《国富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这本书的作者是(D)A.韦伯B.马克思C.克劳塞维茨D.亚当•斯密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C)A.政策群B.政策链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4.强调公共政策在本质上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政策的理论模型是(D)A.政治系统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C.理性主义模型D.精英模型5.混合扫描模型的提出者是(C)A.洛克B.培根C.埃齐奥尼D.西蒙6.在美国,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B)A.司法决策B.政党政策C.国会立法D.行政决策7.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A)A.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一种基本类型B.后者是属于前者的一种基本类型C.二者互不隶属D.二者互相排斥8.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B)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者的人数多少及其地位关系D.国家的政体形式9.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是(C)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C.决策子系统D.监控子系统10.代表特定的行业或职业利益,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但竭力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是(D)A.政党B.法院C.政治领袖D.利益集团11.公共政策问题一定是(A)A.已经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B.尚未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C.不需要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D.没有引起公共权力机关注意的公共问题12.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的是(B)A.外在创始模型B.集团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D.动员模型13.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B)A.方案的综合性B.方案的创新性C.方案的独立性D.方案的方向性14.政策议程通常可分为(A)A.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B.系统议程和公众议程C.政府议程和国会议程D.政府议程和非政府组织议程l5.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B)A.增加规划主体B.提出解决办法C.实现利益补偿D.延长规划时间16.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又称(C)A.互动理论模型B.琼斯模型C.雷恩一拉宾诺维茨模型D.马尔科夫模型17.最基本的政策执行资源是(B)A.执行保护B.经费和人力C.信息D.方案和目标18.下列关于政策监控的说法,错误的是(D)A.政策监控的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B.政策监控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C.司法机关和利益集团都可以对政策进行监控D.政策监控只存在于政策执行阶段19.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B)A.结构分析B.功能分析C.系统分析D.过程分析20.政策控制的根本标准是(A)A.政策目标B.政策效益C.政策质量D.政策方案21.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B)A.激进性的B.渐进性的C.断裂性的D.突变性的22.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政策僵化现象来源于(D)A.政策的终结B.政策的调整C.政策的变动D.政策的持续23.不属于公共政策分析的创造性分析方法的是(D)A.个人判断法B.德尔菲法C.脚本写作D.排队论24.头脑风暴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的(A)A.现代定性方法B.定量方法C.系统分析方法D.辩证分析方法25.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角度进行的政策咨询是(C)A.政策信息咨询B.政策反馈咨询C.决策咨询D.民意咨询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有(ABC)A.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B.将战略要素进行区分C.强调战略决策应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D.提出了价值无涉的观点E.主张决策中的公民参与27.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ABCDE)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逻辑经验主义D.后现代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28.下列关于决策体制的选项中,属于首长制的是(ABC)A.神权制中的宗教领袖B.王权制中的专制君主C.现代美国的总统制D.原始民主制E.人民代表大会制29.公共政策目标按其服务的主体是普通大众还是少数人群体,可分为(BD)A.元目标B.公益性目标C.实质性目标D.特殊性目标E.象征性目标30.按照发生在政策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可把政策控制划分为(BDE)A.目标控制B.预先控制C.效力控制D.同步控制E.反馈控制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主要包括:①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即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②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即政策决策过程应合乎法定程序的要求;③政策的法律化。即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32.简述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意的原则。①实质相关性;②穷尽性;③相互排斥性;④一致性;⑤层次分明性。33.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①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总体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②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官员制定的权威性行动方案,是政府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③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诉求而制定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现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的分配的实现。34.简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①考察和研究政策运行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②解释政策运行好坏的原因;③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政策执行中的差别,以及国外同类政策执行情况的比较,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能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④政策目标受阻并产生负效果的原因,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消除负效果。35.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①主体调整,指公共政策的主体系统发生的变更。②客体调整,指政策问题的调整。③目标调整,对政策目标进行校正、修正或再确立。④方案调整,具体的方案和措施的调整。⑤关系调整,通过政策关系的调整,理顺各个政策的职能、范围、应尽的责任等。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举例说明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①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政策的条文表现出来;②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③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④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通获益的社会多数者。37.试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分类、步骤。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①避免减少政策失误;②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公共政策预测的分类:①按照时间尺度,可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②按照方法的不同,可划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③按功能与性质不同,可划分为目标性预测和探索性预测。公共政策预测的步骤:确定政策预测目标;进行政策环境的现状调查;确定公共政策的合理结构;选择政策预测方法;对政策预测结果进行论证。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38.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为了改革和加强车辆管理工作,同时充分体现机动车所有人选择号牌的个性意愿,依据《公安部关于开展启用“二00二”式机动车号牌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安管[2002]85号),北京、天津、杭州、深圳作为首批四个试点城市,于2002年8月12日率先启用这种新式机动车号牌。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编排车号。个性化车牌一经推出就受到有车族的欢迎,投放头一周就发出了7000多份新车牌。但由于《通知》基本上没有对车牌的编码做出限制,于是象“CHN-001”、“USA-911”、“IBM-001”等被认为颇具“创意”的号码纷纷出炉,这引起了社会上的一片争议。8月22日,北京2002式机动车号牌突然暂停发放。8月23日,其他三个城市也因“系统技术故障”暂停发放新式车牌。个性化车牌在试行十天后匆匆收场。请回答:(1)什么是政策终结?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2)结合本案例,分析政策终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导致政策终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过评估认为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也已得到解决,政策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应该予以终止;二是经过评估发现政策存在失误或局限使其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果继续执行将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予以终止。本案例属于上述原因中的第二种。2007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公共政策学诞生于( C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20世纪50年代初D.20世纪60年代初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著作是( B )A.《史记》B.《战国策》C.《资治通鉴》D.《论语》3.“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D )A.后现代主义B.理性主义C.逻辑实证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政策系统内部纵向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B )A.网状结构B.塔形结构C.链形结构D.群落结构5.规定公共政策决定权的横向分布形态的是( C )A.国家结构B.政党制度C.政府体制D.选举制度6.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D )A.政府议程B.行政议程C.正式议程D.公众议程7.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A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D.史密斯模型8.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 C )A.全民公决B.委员会制C.行政首长负责制D.个人负责制9.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 C )A.招聘制度B.奖惩制度C.听证制度D.考任制度10.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 A )A.改进政策制定B.促进经济发展C.加快实现社会繁荣D.促进社会和谐11.将政策执行看作是一种赛局的模型是( D )A.过程模型B.循环模型C.互适模型D.博奕模型12.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 A )A.政策评估B.政策变通C.政策规划D.政策执行13.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 C )A.过程分析B.组织分析C.功能分析D.理性分析14.政策监控的客体是( D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15.在政策预测中,趋势外推法属于( B )A.定性政策预测方法B.定量政策预测方法C.历史分析方法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预测方法16.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B )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A.横向监控B.纵向监控C.外部监控D.自下而上的监控17.不仅提供咨询意见,还拥有部分公共决策权力的政策研究组织是( C )A.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B.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C.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D.非政府组织18.《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一书将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技术分为两种类型,即( A )A.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随机分析技术B.定量分析技术和半定量分析技术C.非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规划管理技术D.计算机分析技术和数学分析技术19.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 C )A.头脑风暴法B.德尔菲法C.脚本写作D.个人判断法20.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理性分析方法强调( A )A.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B.逻辑推理和定性思辩C.案例分析和定性思辩D.价值偏好和案例分析2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 A )A.替代式政策执行B.残缺式政策执行C.照搬式政策执行D.观望式政策执行22.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C )A.管仲B.孔子C.孟轲D.荀况23.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C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4.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C)A.阶段性政策周期B.功能性政策周期C.反复性政策周期D.原因性政策周期25.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C )A.公共产品B.公共代价C.公共利益D.公共要求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政策评估的主体系统包括( ABCDE )A.政策制定者B.专业机构C.政策执行者D.专业人员E.政策对象27.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 ABCD )A.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B.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C.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E.是政策过程的第一环节28.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BCD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E.政策主体29.公共政策问题的边界分析法所包括的具体方法有( BCE )A.类比分析法B.饱和抽样法C.边界估计法D.类别分析法E.诱导性提问30.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 BCD )A.决策方案的提出B.法制部门的审查C.领导会议讨论决定D.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E.检察部门的监督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成构成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①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②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立法是人大的首要职权,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③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的表现,其内容随国家职能的扩大而扩大。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32.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公共政策一般经过五大环节完成其生命周期:①政策制定。即从认定政策问题到出台政策方案的一系列功能活动过程。它包括认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建立政策议程、提出各种方案、比较和分析方案、政策决定、政策合法化;②政策执行。用以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政策方案的实施活动,即把观念形态的政策方案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效果的过程,包括政策解释、目标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物质组织准备、正式实施。③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和效果,避免政策失误和执行走样而对整个政策过程进行监控的过程,包括监督、控制、调整、修正。④政策评估。即按照一定程序,根据一套标准,对政策效果做出判断,确定其最终的效果、效益及优劣,弄清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⑤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33.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是:①紧扣政策目标。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政策目标为核心,与目标保持一致,真正全面贯彻目标的要求。②规划多重方案。按照理性决策模式的要求,所设计的方案的数量一般至少不少于两个,这样既有利于对方案进行优中选优,也能为以后修正、调整和更新政策方案提供便利条件。③方案彼此独立。互不隶属的方案有利于产生多种方案供评估和选择。④方案要有创新。在已有的经验和模式基础上,注重每一个问题的特殊性及其未来的变化性,力求通过不同程度的创新性方案更好地解决问题。⑤方案切实可行。要充分考量现有和将来的条件,去设计实现目标的主体、手段、技术、步骤等,力争使它们都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34.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美国学者史密斯在其《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分析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因此也称为“史密斯模型”。该理论模型中,史密斯认为如下四个因素是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变量。①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具体包括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以及社会对政策的认识。②执行机关。通常指政府中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包括机构的权力结构、人事配备、领导模式等。③目标群体。即政策对象,泛指由于特定的政策决定而必须调整其行为的群体,包括他们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序、对领导的认知程度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④环境因素。即与政策生存空间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等。它是政策执行的路径依赖和影响因素。35.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公共决策咨询是从自上而下的视角进行的政策咨询,是政策咨询中最重要、最受关注的类型。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导致社会政策问题日益专业化、复杂化,客观要求决策者必须进行决策咨询。②变化多端、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形势,使得大量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为增强政策应变能力,决策者必须进行决策咨询。③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决策的需要,决策者必须进行决策咨询。④要实现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决策者必须进行决策咨询。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联系实际分析现代公共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根据现代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公共决策者应该做到:①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公共政策抉择的科学化对于最终的抉择者来说,就是要求抉择者要充分尊重依据科学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而提出政策规划建议。②考量多方面利益的平衡。人的理性能力毕竟有限,在现实中科学分析并非万能。于加上公共政策本身往往总会触及相互冲突的各方利益问题,单纯的科学分析使决策者无所适从。决策者要充分了解各方利益需求、全面权衡各方的利害关系,尽量避免出现零和博弈,而让各方都能从决策中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结局。③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在决策日益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形势下,适当地强调发挥决策者个人决断的作用,还是很有必要。这是因为:(A)在集体决策条件下,每一位决策参与者的独立决断正是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个体现和要求;(B)在个从决策条件下,决策者的地位往往能让决策者比其他人站得高、看得远、考虑得更周全;(C)正确决策与抓住时机,往往具有密切的关系。决策者个人优柔寡断,当决不决,就会贻误时机,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D)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符合决策权责一致的原则。④决策者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决策。(联系实际,综合分析)37.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一般用数量、比率、统计结果来建立,也可以确定以某一特定事物或即成事实作为标准。事实标准在政策评估活动中的应用,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事实上产生哪些效果或影响。事实标准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①政策效率。即某项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注的中心内容是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有效的产出。②政策交通。即某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它关注的是通过可计算的政策成本与可比较的政策效果来考量政策的合理程度。③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④回应的充分性。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以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⑤执行力。即政策执行机构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能力与它投入某项政策的执行过程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是建立在伦理、道德、文化、利益、政治、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的,它在政策评估活动中的应用,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价值上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应当满足大多数人听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其他许多社会利益的满足都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依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健康发展。所有领域的政策活动都应当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的关系,推动社会健康发展。③社会公共。即政策结果所表现出来的与该项政策有关的成本-收益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正地分摊-分享,以及政策追求的价值偏好对社会期望适当回应。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38.眼看2003年的年终将至,某省滨河县石头乡柳村和谢村农民仍然没有领到去年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农民对此十分不满。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拖欠了整整一年。如果说滨河县林业局没有拨下这笔款,责任应该全在林业局。问题是,滨河县林业局局长周某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林业局早已经如数将去年两村的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划拨到石头乡政府。那么,在当年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即将兑现的时候,这两个村的农民为何还苦苦等候去年的补助钱粮?原来,退耕还林的农民们拿不到应该得到的钱粮补助,是石头乡政府“越位”所致。2002年初,滨河县给石头乡下达了2500亩的退耕还林任务。石头乡主要领导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违反县政府有关规定,擅自包租了推土机平田整地,并组织外村农民帮助退耕还林村的农民挖树坑。这笔支出在上级拨付的退耕还林补助钱粮中扣除。石头乡政府“包办”退耕还林事项,占用补助给失地农民的钱粮,导致2002年两个退耕还林村217户农民的2049亩退耕还林地补助钱粮无法兑现。农民王某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是个好政策,是为农民办好事;但乡上没有原原本本地执行国家政策,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结合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回答:(1)石头乡政府在执行退耕还林政策时出现了何种形式的政策执行偏差。石头乡政府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是典型的残缺式政策执行。所谓残缺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弃之不顾,使政策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即是一项放眼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时又是一项着眼现在以政府补贴的形式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政策,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这项政策时,即要保证如期完成退耕还林的目标任务,又要保证国家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政策能及时兑现。石头乡政府片面追求退耕还林进度,导致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使退耕还林政策只得到部分执行。(2)分析原因并说明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偏差。①任何一项政策都是一个多层面、多因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一项大的政策往往包括若干个小政策,它们相互依存,是为了解决共同的政策问题而被整体设计出来的。②执行者应该全面地把握政策的内容,才能避免执行偏差。③石头乡政府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占用失地农民的钱、粮补助,“包办”退耕还林事项,只维护了完成工作任务的局部利益,忽视和影响了整体利益200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 A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B.《博弈与决策》C.《隆中对》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 B )A.中国化B.科学决策C.民族化D.大众化3.政府存在的基础是( B )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4.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 A )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D.垄断组织的利益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 B )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D.中共中央文件6.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 B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人数的多少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7.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 )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8.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 C )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9.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 D )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10.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 A )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11.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 A )A.立法过程B.司法过程C.政府过程D.执法过程12.在政策规划的多元化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A.公众B.立法机关C.政府D.司法机关13.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 A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B.“挂羊头,卖狗肉”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不折不扣落实14.互适模型即“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C )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1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B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16.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 C )A.20世纪30~40年代B.20世纪50~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17.政策评估与否注重的是( A )A.功能的原则B.经济效益的原则C.结构的原则D.社会效益的原则18.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法的提出者是( B )A.J•安德森B.L•D•迈尔斯C.M•雷恩D.M•麦克拉夫林19.在政策调整的诸多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 D )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周期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0.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D )A.调整状态B.终结状态C.非均衡状态D.均衡状态2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 C )A.公共政策的适应性B.公共政策的容纳性C.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D.公共政策的周期性22.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 D )A.规范性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定量分析23.脚本写作的基础为( D )A.某一个假设B.政策方案C.政策制定D.一系列假设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应当是一种( D )A.平行而不相干的关系B.排斥关系C.隶属关系D.合作关系25.公共政策预测的根本理由在于( C )A.实现政策合法化B.确定政策框架C.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D.实现政策法律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 ABCE )A.亚当•斯密B.克劳塞维茨C.卡尔•马克思D.拉斯韦尔E.马克思•韦伯27.下列属于非强制型公共组织的有( ABC )A.公立学校B.公共医疗机构C.中国社会科学院D.民营企业E.政府部门28.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ABC )A.司法审查B.推翻先前的判决C.司法命令D.立法E.立法否决29.公共政策本质上所具有的“二重属性”是指( AB )A.阶级属性B.社会属性C.道德属性D.文化属性E.伦理属性30.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有( ABCDE )A.客观的社会现实B.问题的觉察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D.团体与组织的活动E.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对公共政策学做出的贡献。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对公共政策学做出的贡献:①它把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同一的过程来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克服政策研究中的纯技术、纯操作主义倾向。②它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理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32.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公共政策系统把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同一的过程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克服政策研究中的纯技术、纯操作主义倾向。公共政策系统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理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多角度分析是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①个人角度,许多政策抉择往往与决策者个人感知、感情和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政策问题的分析必须重视决策者或相关人员的个人感情、感知和利益需求等对政策问题的影响。②组织角度。分析组织的组成形态、自我利益、价值取向等因素对有关政策问题的影响。③技术角度。使用概率统计、成本-利益分析、计量经济学以及系统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34.简述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防止主观臆断。②适应性原则。编制计划要有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③全面性原则。编制的计划能够统筹方方面面,切忌顾此失彼。④一致性原则。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35.简述政策终结的方式。政策终结的方式:①替代。指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不变。②合并。指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政策中去。③分解。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目新政策。④缩减。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①政治性。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②阶段性。公共政策虽然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但是拥有公共权力的统治阶级选择或制定的政策方案,代表和体现的实质上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③权威性。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它的运行和有效性有赖于它的权威性。政策与权威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④普遍性。每一公共政策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在政策主体所框定范围内具有普遍的适用性。⑤目标取向。公共政策都是为解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特定问题而制定的。⑥稳定性与变动性。一方面公共政策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才有利于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政策也须发生相应的变化。⑦预见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和指导,必须具有预见特征。37.试述政策评估的主要用途。政策评估的主要用途:①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为了避免政策执行的盲目状态,有必要利用可行的技术和手段收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阐释,以确认一项政策的特点、优点、缺陷,检测一项政策是否实现特定的价值期望以及实现的程度。②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其去向一般为政策延续、政策变革和政策终结三种。无论选择哪种去向,都必须对原有的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③政策评估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只有通过政策评估,才能确认各项政策要素的价值,产生决定资源投入的优先顺序和比例,寻求最佳的整体效果。④政策评估是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政策效果往往表现为复杂的效益关系格局的变动,广大政策对象甚至许多政策执行者也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政策评估有利于对他们进行政策教育。⑤政策评估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政策评估是检验决策的科学性及其民主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同时,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38.因地制宜,确定农业发展方针浙江省××市地处钱塘江和太湖源头,山区面积占到86%。改革开放前,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农业政策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该市执行的也是以粮食为纲的方针。由于单纯抓粮食生产,山区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在低水平上缓慢增长。1983年,该市森林覆盖率只有64%,水土流失严重。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文件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该市在执行中央政策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该市的地理环境更适合林业的发展。于是,果断地调整自身的农业生产方针,变为:以林为主,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尤其是重视生态经济效益。培育和发展生态效益林业成为当地政府的主要农业政策。经过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最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5%,是我国唯一加入世界示范林网络组织成员的城市,被誉为沪杭的“生态后花园”。阅读以上材料,试分析以下问题:(1)本案例中哪些情况体现了政策执行再决策?当地政府在贯彻1983年中央文件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市的农业生产方针,变为:以林为主,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培育和发展生态效益林成为当地政府的主要农业政策。(2)分析本案例中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主要依据:①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1983年的中央文件改变了“以粮食为纲”的方针,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②政策执行的客观环境。当地山区面积占到86%,适合林业生产。③人们认识不断深化。当地政府认识到本市地理环境适合以林为主。④以往的政策造成的偏差。在以往政策下,农民的收入提高缓慢,而且造成了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2009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2.下列说法中,能够反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政策思想的是(A)A.“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C)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一般与一般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个别与个别的关系4.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D)A.混合扫描模型B.现实主义模型C.规范最佳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5.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源于(B)A.莱布尼茨B.笛卡尔C.罗素D.斯宾诺莎6.规范最佳模型的提出者是(A)A.德洛尔B.林德布洛姆C.西蒙D.埃齐奥尔7.国家权力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是通过(D)A.阶级剥削B.对外扩张C.精简政府机构D.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8.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A)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C.反馈子系统D.决策子系统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C)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10.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是(D)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11.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C)A.结果B.中间环节C.起点D.目标12.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构建模型的是(C)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自发创始模型D.内在创始模型13.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14.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为(D)A.政策目标的确定B.政策问题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设计D.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15.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C)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D.择定政策方案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D)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17.立法决策通过议案的规则一般是(D)A.全部通过B.三分之二多数通过C.四分之三多数通过D.过半数通过18.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B)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19.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A)A.交易理论B.组织理论C.因果理论D.管理理论20.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B)A.政策倡议B.政策宣传C.政策分解D.组织准备21.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A)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B.挂羊头,卖狗肉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22.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A)A.均衡状态B.调整状态C.终结状态D.非均衡状态23.政策效能,即(B)A.政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B.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C.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D.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24.在政策调整的主观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D)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目标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5.在我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央政府决策者的关系是(B)A.合作关系B.隶属关系C.互相独立D.排斥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是(ABCDE)A.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B.决策科学的形成C.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D.凯恩斯主义的出台E.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27.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支持系统子系统的是(BCDE)A.政策制定系统B.信息传播或沟通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咨询系统E.政策评估系统28.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ACDE)A.立法机关B.利益集团C.行政机关D.执政党E.领袖人物29.按对象来划分,政策控制包括(ABDE)A.目标控制B.界限控制C.结果控制D.效力控制E.效应控制30.传统德尔菲法强调的基本原则是(ABCDE)A.匿名原则B.循环往复原则C.控制反馈原则D.团体回答统计原则E.专家共识原则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1)“上下来去”决策模型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决策模型。(1分)(2)由于科学决策是这个模型的根本追求,所以乐于容纳从国外引进的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任何决策理论、决策模型和决策手段。(2分)(3)它是由若干个亚模型组成的,这些亚模型在现阶段上只显现出一个轮廓,比较粗放,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充实。西方学者在另外的理论背景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构建的决策模型,经过改造是可以被整合到某一个亚模型中去的,都可以在这个模型的社会操作过程中大显身手。(2分)32.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结构?(1)结构的有序化,有利于发挥政策的整体效果,实现政策的调整、发展和完扇。(2分)(2)有效的分级控制,有利于提高政策运行效率。(2分)(3)严格的组合秩序是政策结构合理的重要条件。(1分)33.简述政策问题的形成条件。(1)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从客观方面说,政策问题必须具有公共的性质。当社会问题不仅关涉到当事人个人,而且影响到相关的社会群体,受到社会关注时,它就具有了公共的性质,需要公共权力机关制定政策进行处理。(3分)(2)从主观方面说,政策问题必须明确表达出来,并且被政策制定者列入政策议程。即使某一问题非常严重,但如果没有列入政策议程,就不能成为政策问题。34.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的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1)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2)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3)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4)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3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公共政策预测,就是政策研究人员运用预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各个政策领域和名个阶段政策的需求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过程。(2分)(1)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是政策预测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1分)(2)政策预测可以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分)(3)政策预测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1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联系实际,谈谈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关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而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得特征。从政党实现其理念追求和政府实现治理的途径来看,理论指导实践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同时实践基本上也是通过政策而上升为理论的。(1)政策与理论:政策与理论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理论是政策的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理论的内容影响和决定政策的内容,理论依据的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别。②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正确的理论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可以指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路线,以它为依据制定出来的政策就有可能取得成功的结果。(2)政策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的基本关系同样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37.试述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根据现代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决策者应该做到:①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公共政策抉择的科学化对于最终的抉择者来说,就是要求抉择者要充分尊重依据科学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而提出的政策规划建议。之所以要我们的最终抉择者充分重视科学分析的价值,是因为这种尊重实际上在一定程序上体现了理性决策模式的运用。②考量各方利益的平衡。人的理性能力毕竟有限,在现实中科学分析并非万能,再加上公共政策本身往往总会触及相互冲突的各方利益问题,单纯的科学分析会使决策者无所适从。这时,我们的决策者就不能完全依赖科学分析,而应该一方面利用民主决策机制,引导冲突各方通过互动实现信息对称,达成谅解、妥协和一致等,另一方面要在不易利用民主机制时充分了解各方利益需求、全面权衡各方的利益关系,尽量避免出现零和博弈,而让各方都能从决策中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结局。③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在决策日益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形势下,适应地强调发挥决策者个人决断的作用,还是很有必要。这是因为:A)在集体决策条件下,每一位决策参与者的独立决断正是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个体现和要求,它与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一致的;B)在个人决策条件下,决策者的地位往往能让决策者比其他人站得高、看得远、考虑得更周全;C)正确决策与抓住时机,往往具有密切的关系,决策者个人优柔寡断,当决不决,就会贻误时机,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3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2003年,国务院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以下简称“新合医”)就是由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具体办法是:中央财政为每个参合农民补助10元(前提是地方配套资金首先到位),省、市、县级地方财政再补助10元,引导农民个人自愿缴费10元,筹集新型合作医疗费年人均30元。“新合医”政策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中的“套资”冲动,使该政策执行出现了偏差。2003年9月11日,H省G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了《G县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责任奖惩办法》,要求各乡镇在9月20日前务必使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农业人口的40%,同时制定了对县级领导、乡镇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分管领导的奖罚措施。为了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指标,多数乡镇将任务指标分摊到了乡镇干部和卫生院。到9月20日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许多乡镇因不能完成县提出的40%的指标,采取了未完成指标部分由乡镇干部与卫生院先垫资上缴、再继续动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做法。据H省卫生厅核实,截至9月20日,在G县各乡镇上缴县合作医疗基金账户的资金中,有29个乡镇共垫资262.993万元;截至10月22日,仍有28个乡镇垫资196.834万元,核减垫资后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实际人数应为168615人,比G县政府9月20日上报的人数少98417人。为了套取上级的财政补助资金,很多地方对于新合医的申请都非常积极。G县政府曾于7月30日使用大额借贷资金转入该县合作医疗基金账户作为农民个人筹资上报。9月20日,G县政府把一份《关于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省级财政配套经费的请示》上报到H省财政厅、省卫生厅,要求上级财政进行补助。10月中旬,H省卫生厅在对相关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G县已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与农民个人缴纳的资金存在明显虚报。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本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属于何种形式的政策执行偏差。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属于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现象中的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替代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与现行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它的特点是执行者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典型的替代式执行,严重地损害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共利益。H省G县采取垫资上缴和大额借贷的方式,代替农民个人筹资上报,主要目的是套取上级财政的补助,从而使“新合医”制度在执行中严重变形并完全脱离了“新合医”制度的政策目标。(2)分析本案例中产生这种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本案例中出现的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策执行者的利益驱使和政策执行准备不充分。H省G县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片面追求和保护政策中的自身利益,忽视政策本身所追求的整体和全局利益。并且在执行政策之前没有很好地理解政策意图,没有做充分的政策宣传。导致政策的目标群体不能深入、正确地理解政策的内容和意义,因而执行者在执行中不能得到群众的积极配合。2010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A)A.叶海卡•德洛尔B.拉斯韦尔C.科勒曼D.勒纳2.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反映的是(C)A.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B.“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C.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3.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D)A.控制论B.系统论C.信息论D.相对论4.公共政策学属于(C)A.自然科学B.人文科学C.社会科学D.文化艺术5.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B)A.西蒙B.林德布洛姆C.德洛尔D.埃齐奥尼6.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就是(A)A.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B.现代公共政策的形式C.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D.公共组织的内涵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是(B)A.公共问题的形成B.政策方案的制定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8.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C)A.信息子系统B.决策子系统C.咨询子系统D.反馈子系统9.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B)A.国家权力B.国家能力C.国家形态D.社会形态l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方法,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这是(C)A.政策选择B.政策决定C.政策宣示D.政策执行11.具体到一个政治体系来说,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是(D)A.价值观的更新B.道德意志的强弱C.期望目标的改变D.社会结构的变迁12.原因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C)A.类比分析法B.边界分析法C.分类分析法D.多角度分析13.政策规划从时间进程上看,主要发生于(B)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A.所需解决的问题形成之后B.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C.政策方案确定之前D.政策制定主体确定之后14.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C)A.方案的类同性B.方案的可行性C.方案的创新性D.方案的价值取向15.要达到真正的政策方案多重化的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B)A.互为因果B.彼此独立C.互相交叉D.互相影响16.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体制里,其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A)A.政府B.司法机关C.立法机关D.民意代表17.从政策制定过程本身看,政策法律化是(D)A.政策科学化的一种形式B.政策方案选择的一种形式C.公布政策的一种形式D.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18.下列属于合理的、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是(A)A.“求神似,去形似”B.“求神似,求形似”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D.“去神似,求形似”19.政策执行的“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C)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20.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D)A.政策制定B.政策宣传C.政策延续D.政策评估21.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指的是(C)A.正式评估B.内部评估C.政策监控D.非正式评估22.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B)A.确定评估对象B.作出评估结论C.制定评估方案D.准备评估条件23.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C)A.政策终结B.政策断裂C.政策僵化D.政策走样24.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D)A.激进性的B.突变性的C.周期性的D.渐进性的25.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是(A)A.定量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辩证分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ABCD)A.学会的成立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E.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27.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ABC)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B.政策群和政策链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E.政策功能28.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是(ABCE)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系统功能E.分配功能29.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包括(ABCDE)A.过程模型B.互适模型C.循环模型D.博弈模型和系统模型E.综合模型30.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ABCE)A.主体调整B.客体调整C.目标调整D.环境调整E.关系调整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分配的功能;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倾向于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以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32.简述决策咨询的特点。决策咨询的特点:①综合性;②法治性;③公共性;④时效性;⑤相对独立性。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①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②政策环境的变化;③人们认识的深化;④政策偏差的产生;⑤政策副作用的产生。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34.简述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作用表现在:①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②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③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④政策终结可以促进政策优化。3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作为咨询性参政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2)作为知识的积累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3)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4)作为人才成长储备的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5)作为宣传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传播其思想和观点。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述政策议程的各种构建模型。人们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创始者扩散问题的程度和方向,提出三种模型: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①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②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该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③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该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④具体到一个社会或国家来说,并非仅仅采用一种模型来构建其政策议程,而是会并且需要一并采用多种模型,因而在多数国家政策议程构建模型均呈现高度的复杂性。37.试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矫正政策执行偏差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主要有:①首先应完善管理体制,使机构内部运转协调、工作灵活,为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根本的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障;②提高执行人员素质,增强大局观念;③科学诊断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出现的偏差原因、范围等进行分析和拟定,更好地对症下药;④及时跟踪评估,有利于发现执行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和补救方案,控制政策执行的进程和效果;⑤加强舆论宣传。在矫正政策执行偏差之前和进行当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偏差的原因、危害、矫正的必要性等向公众解释清楚;⑥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对待政策执行的偏差,要采取防范和纠正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在于防范,要善于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38.《宪法修正案》的诞生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修宪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宪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随后,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2003年12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开始举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依照《宪法》第64条规定的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以中共中央《建议》为基础,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代拟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代拟稿,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草案)摆上了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9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的案头。出席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在充分肯定修正案草案的同时,有些代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会为此举行了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情况汇报,并将《宪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审议。2004年3月13日,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3月14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出席会议的2903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郑重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结果显示:收回有效票2890张,赞成2863张,赞成票占有效票的9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修改后的新宪法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本案例,谈谈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法化、政策的法律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案例所反映的《宪法修正案》的诞生过程,是公共政策合法化要求在我国政策实践中的具体体现。(2)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和公布政策。①提出议案。政策议案的提出主体既可以是立法机关的民意代表、有关委员会以及领导机构等,也可以是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案例中关于修改宪法的议案,是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向全国人大提出修宪建议,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党的政策建议形成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②审议议案是立法机关对有关政策议案的审议程序。《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经过了代表们的反复讨论、修改。③通过议案。规则一般是过半数通过。《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经过了人大代表投票表决的程序,并且是以高票通过的。④公布政策。政策通过后还必须经过法定的公布程序,才能生效。立法系统通过的法律、政策都要经过国家元首的签署和发布。在我国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签署主席令公布法律和政策。2010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始创“公共政策”这门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B )A.政策学B.政策科学C.政策分析D.公共政策分析2.首先提出“头脑风暴法”的是( A )A.奥斯本B.韦伯C.西蒙D.德尔菲3.世界上的政策预测方法大约为( B )A.50多种B.100多种C.200多种D.300多种4.趋势外推法属于( A )A.定量预测方法B.定性预测方法C.目标性预测方法D.探索性预测方法5.政策咨询中最重要、最受关注的类型是( A )A.公共决策咨询B.政策信息咨询C.政策环境咨询D.政策民主化咨询6.决策咨询的首要功能是( A )A.研究咨询功能B.参与决策功能C.政策协调功能D.人才开发功能7.将信息论和控制论联系起来的是( B )A.申农B.维纳C.霍尔D.施勒莫8.下面属于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贡献的是( C )A.战略决策思想B.官僚制理想模型C.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D.价值无涉主张9.属于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的是( D )A.政策实验B.政策替代C.政策宣传D.政策效果10.规范最佳模型的构建者是( C )A.西蒙B.林德布洛姆C.德洛尔D.埃齐奥尼11.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 )A.国会立法B.总统决策C.法院制定D.司法参与12.人力资源政策属于( A )A.政治政策B.经济政策C.社会政策D.教育政策13.按政策效果分,可以将公共政策分为( B )A.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B.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C.能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D.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14.被称作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C )A.决策子系统B.咨询子系统C.信息子系统D.执行子系统15.“海权论”对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外交政策的深刻影响反映了( A )A.自然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B.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C.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D.国际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6.属于集权制优点的是( C )A.因地制宜B.政策针对性强C.统筹兼顾D.政策适应性强17.不属于“流行迷思”的内容的是( D )A.自然的迷思B.邪恶的迷思C.内在的迷思D.价值的迷思18.假设分析法的第一步是( C )A.呈现假设B.汇集假设C.确立利害关系人D.组建团体19.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第一步是( D )A.进入B.说明C.扩散D.创始20.暴力犯罪的问题应属于( A )A.实质性议程B.形象性议程C.象征性议程D.功能性议程21.公共政策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B.人文科学C.社会科学D.文化艺术22.政策规划也称( D )A.政策制定B.政策考量C.政策评估D.政策构建23.英国的三读程序是决策程序中的( B )A.提出议案B.审议议案C.通过议案D.公布政策24.政策执行成为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在( C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25.被称为“霍恩-米特模型”的政策执行模型的是( A )A.系统模型B.循环模型C.博弈模型D.综合模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属于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类型有( ABCD )A.线性结构B.职能结构C.线性-参谋结构D.矩阵结构E.圆形结构27.多角度分析所运用的角度有( ABD)A.个人角度B.组织角度C.理论角度D.技术角度E.实践角度28.属于公共政策对象特点的有( ABCE )A.政策规定性B.一定的能动性C.受动性D.客观相同性E.主观差异性29.属于公共政策评估方法的有( ABD )A.始-终对比分析B.“有-无政策”对比分析C.上层-下层对比分析D.始-中对比分析E.左-右对比分析30.属于政策终结对象的有( ABCD )A.功能B.组织C.政策D.计划E.协调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政策持续的积极效果。政策持续的积极效果:①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实效;②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③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的成本。32.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①再决策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②再决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执行取得更好效果;③再决策有利于后继政策的科学制定。33.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取得的显著成就:①方法论的多样化。其一,行为主义虽受到批评,但尽可能地赋予公共政策学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性,仍然是众多学者的追求。其二,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其三,博弈论也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其四,个案研究受到重视。公共政策学中的个案研究方法,指的是致力于探讨具体的个别政策的特殊性并从中发现普遍性或验证某一普适性假设的研究方法。②对政策过程研究的转变。它的研究重点被转移到了政策过程的后期阶段即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终结上;③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④公共政策比较研究中开始起步。34.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政策均衡的特征:①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②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③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④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35.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政策方案的设计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要确保方案的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原则:①紧扣政策目标;②规划多重方案;③方案彼此独立;④方案要有创新;⑤方案切实可行。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用途。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下政策的效率、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值,以判断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政策评估的用途:①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②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③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④是进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⑤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37.试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政策研究组织现已深入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其最主要的职能和作用就是为决策者或掌权者服务,一方面是直接填补掌权者的职责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是间接起到政府职能作用,为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服务。其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作为咨询性参政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②作为知识的积累者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③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④作为人才成长、储备的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⑤作为宣传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来传播其思想和观点。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38.案例: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个人二手房转让时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通知称,从2006年8月1日起,国内居民在进行个人二手房转让时,所得收益须缴纳个税,税率为20%,但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从转让收入中减除房屋原值、转让住房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按照规定,已购公有住房、经济适用房装修费用最高免税限额为房屋原值的15%,商品房及其他住房最高免税限额为房屋原值的10%。关于这个通知,上海楼市境外人士专刊发行人蔡为民认为,二手房个税恢复征收,其矛头直指房地产投机客。20%的个税税率明显降低了投资获利空间,加上全额营业税和其他相关税费,二手房变现的成本大幅提升,短期投资房地产基本无利可图。有很多专家认为,这项政策的目的主要在于打击炒房、抑制房价上涨以及通过税收杠杆的调控,限制投机性和投资性房产需求,使虚高的房价稳步下降,实现房产价格的理性回归。根据上面案例,从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视角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公共政策目标?公共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2)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是什么,它在本案例中具体体现为什么?确定政策目标的两个意义: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例如本案,专家认为该政策是为了抑制房价上涨,实现房价的理性回归。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由于本案中该政策是刚刚推出,因此对其进行评估尚且需要时日,但是明确的政策目标将有利于该评估的进行。(3)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主要有哪些?它们在本案例中具体体现为什么?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实事求是,例如我国各大城市普遍出现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面向未来,房价上涨过快的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本案政策的目的的正是抑制房价;系统协调,例如本案中各项规定牵涉买卖双方、房地产投机客等;明确具体,例如本案中规定明确,条例细致;伦理老师,例如本案中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从长远看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2011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A)1-97A.拉斯韦尔B.德洛尔C.韦伯D.西蒙2.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C)1-91A.《国策》B.《谏逐客书》C.《教战守策》D.《盐铁论》3.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D)3-183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A.利益集团B.公民个人C.大众传媒D.代议机关4.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B)3-208A.英国B.法国C.瑞士D.美国5.下列属于政策规划范畴的概念是(C)6-287A.问题界定B.政策宣传C.政策设计D.政策抉择6.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B)6-300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社会学习D.组织学习7.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D)1-94A.安德森B.戴伊C.拉斯韦尔D.西蒙8.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A)4-238A.精英模型B.集团模型C.混合扫描模型D.渐进主义模型9.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A)5-268A.系统议程B.政府议程C.正式议程D.规划议程10.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C)7-327A.过程模型B.互适模型C.循环模型D.系统模型11.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D)7-330A.公众的支持B.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C.监督机关的支持D.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12.由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B)9-403A.周期型B.学习型C.Z字型D.断裂型13.下列关于公共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A)3-210A.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B.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C.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总是正相关的D.公共政策的直接利益总是大于间接利益14.“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C)2-169A.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B.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C.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D.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15.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B)9-420A.功能B.组织C.政策D.计划16.政策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社会状况的方法称(B)6-312A.直观预测B.外推预测C.理论预测D.判断预测17.下列关于政策与法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2-150A.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B.公共政策是法的一部分C.政策不具有强制性D.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统一的18.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C)2-154A.公共政策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B.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政策,不存在自身利益C.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D.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完全由民意决定19.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C)8-361A.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B.政策议程C.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府内部或外部D.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20.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A)8-365A.比例关系B.叠加关系C.扩散关系D.互动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按照议程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可以分为(ABCD)5-268A.界定或认定议程B.规划议程C.磋商议程D.循环议程E.实质议程22.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的证据来源包括(ABCDE)1-82A.文献B.档案记录C.访谈D.直接观察E.物理人工制品23.下列属于美国总统决策的有(ACD)2-136A.国情咨文B.批准预算C.立法否决D.外交决策E.司法审查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24.资源是政策执行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公共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这些资源主要包括(BCD)7-329A.人力资源B.财物资源C.信息资源D.权威资源E.制度资源25.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ABCE)9-407A.政策目标B.政策方案C.政策措施D.政策环境E.政策主体和客体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3-185(1)认定政策问题;(2)确认政策目标;(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4)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5)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27.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9-400(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化;(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28.简述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10-448(1)道德品质要求;(2)行为规范要求;(3)价值判断要求。29.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5-250(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0.试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与机制。7-350在规范的意义上,有效的政策执行要遵循以下原则:1)忠实原则。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2)民主原则。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反映的是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政策执行必须坚持民主原则。3)法治原则。这是指政策执行的权力设置、人员录用、机构配备、执行程序、执行责任等要实现法治化,杜绝政策执行中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压法、人治代替法治等现象,从而防止政策执行权力的异化和腐败。4)创新原则。政策执行主体在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前提,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公共政策执行要重点构建和完善以下机制:1)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构建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保持全真的信息流通,尽量避免或减少政策信息的非对称性,是防止政策执行偏差和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任务。2)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公民参与机制在政策执行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公民参与执行计划;②公民参与执行监督;③公民参与执行评估。3)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①引入竞争机制;②打破级别和工龄限制,引入功绩制,激发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科学地规范晋升制,创新职务晋升要求,重视优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者的晋升,发挥破格晋升的突出作用。责任追究机制。构建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应重点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制度:①首长负责制;②目标责任制;③岗位责任制;④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监督机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对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地跟。踪评估和监督,构建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内外沟通、上下结合的监督网络,形成和完善以党的监督为先导、权力监督为主体、舆论监督为动力的监督体系。31.结合实际,阐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2-15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四种:(1)管制功能。通常采取两种办法来设定政策的管制功能:①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②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功能,指的就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上。(4)分配功能。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2.国家发改委要求审慎涨价。8-381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但仍有少数与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政府制定,现阶段由政府定价的只有自来水、天然气、电、成品油等。近期由于市场上许多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一些地方政府已计划上调与民生密切相关商品的价格。针对这种情况,最近国家发改委紧急采取监管措施,如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着手开展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等相关收费工作;一个月内三次公开要求煤炭行业加强行业自律,稳定市场价格和预期,严格履行合同,不得限制煤炭出省,努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有效解决煤炭价格上涨过快所造成的部分地区煤电偏紧问题。发改委还表示,将会加快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细化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制止乱涨价行为;制定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审核工作,防止不合理涨价。请回答:试述公共政策监控的概念和内容。公共政策监控的概念:政策监控是完整的政策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政策制定活动、政策执行活动、政策评估活动和政策调整活动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这就是政策监控。公共政策监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监控的主体;2)政策监控的对象;3)政策监控的目的;4)政策监控的过程。在本案例中,发改委作为监控的主题,监控对象是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监控目的是控制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的价格的过快上涨,监控过程是动态的管制与要求与静态的文件的结合。33.“863计划”出台经过1986年3月3日,一份报告送到了中共中央驻地中南海。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被称为“863计划”。5-256这份题为“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联合提出的。在这份报告中,他们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议和设想: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这份报告很快呈送到邓小平的案头。邓小平两天后就做了批示。他认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邓小平并要求有关负责同志,“宜速决断,不可拖延”。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立即邀请部分科学家进行座谈,科学家们对高技术项目的选择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有关部门将讨论意见上报邓小平,邓小平做出了明确的批示。根据这一批示,形成了《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根据这一报告编制而成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纲要选择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7个领域,确定了15个主题项目作为突破重点,以追踪世界先进水平。“863计划”于1987年3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各自攻关,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回答:(1)试述比较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比较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1)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广义上的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它们都会成为公共问题的提出者。2)政治人物。政治人物通常是指通过法定的途径占据国家或各种政党或政治组织高层权力地位的政治领导人物。3)政党组织。政党是近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它往往是超地区、超行业、超血缘联系的社会群体的政治代表,其核心的目标就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因而它必然是提出公共问题的重要主体。4)利益集团。往往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其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而在于千方百计地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益集团也会经常向政府和有关公共组织提出公共问题。5)大众传媒。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的影响外,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大众传媒更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大众传媒在提出公共问题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政府决策越来越要求科学化。因此,适廊决策科学化需要的相关专家人士及政策咨询机构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它们如今成为现代科学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自然,它们也成为提出公共问题的一种重要主体。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7)公民和社会团体。公共问题还有可能由公众和社会团体以各种方式提出。对于公众而言,除了将直接诉诸媒体的渠道外,还可以通过民意代表、信访、建言献策、参与各种民意调查等意见输入渠道汇总问题,公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共性问题往往容易演变为公共问题。(2)试分析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所提建议是怎样成为公共问题并进入政策议程的。5-265、269问题认定的主要有以下步骤: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3)搜寻事实依据;4)列举目的和目标;5)明确政策封套;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有国外学者认为,某种问题进入政策议程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问题达到危机状态,不能够再加以忽视,那么它将被列入议程;2)具有特殊性,代表了一个更大的问题;3)从人类利益角度来看,该问题带有情感特征,或吸引了媒体的注意;4)具有广泛的影响;5)质疑社会中的权力和合法性;6)具有时尚性。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在认识到问题后勾勒出问题的轮廓,经研究审视提交给政府高层,即政策制定者那里,由于该问题具有前瞻性,所解决的是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影响,具备了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立即就得到关注,被政策制定人认可,从而进入了政策议程。2011年7月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C)P70A.政策主体系统B.政策过程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2.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A)P129A.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D.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3.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B)P209A.委员会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总统制D.议会制4.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公共政策功能中的(C)P154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5.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A)P166A.政治性B.权威性C.强制性D.公共性6.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D)P190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评估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7.属于象征性联邦制的国家是(B)P198A.美国B.巴西C.加拿大D.德国8.在我国,公共决策的基本规则是(C)P207A.全体一致规则B.简单多数规则C.民主集中制D.绝对多数规则9.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英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A)P208A.议会制B.总统制C.委员会制D.首长制10.在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中,揭示现代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的模型是(B)P239A.机构—制度模型B.精英决策模型C.集团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11.由于公共问题涉及的是公共利益,无法依靠市场中的个人行为得到解决,因此,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D)A.市场决策过程B.个人选择过程C.非理性决策过程D.公共选择过程12.由一定数目的专家学者或者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称为(A)P264A.头脑风暴法B.层次分析C.多角度分析D.类别分析13.系统议程又称为(C)A.政府议程B.正式议程C.公众议程D.实质性议程14.科珀等学者认为,动员模型通常出现在(B)P273A.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C.民主和平等的社会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15.在政策学习的类型中,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的学习被称为(D)P300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问题学习D.社会学习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16.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一个环节是(A)P305A.政策论证B.政策审议C.政策合法化D.政策采纳17.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B)P323A.向前推进策略B.向后推进策略C.整合策略D.以政策为中心的路径18.美国学者M•麦克拉夫林所构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C)P326A.过程模型B.博弈模型C.互适模型D.系统模型1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D)P350A.法治原则B.创新原则C.民主原则D.忠实原则20.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中,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属于(B)P365A.政策成本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影响评估D.政策价值评估21.以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可将公共政策监控分为(A)P383A.预防性监控、过程性监控和结果监控B.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C.直接监控和间接监控D.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22.由萨巴提尔等人提出来的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是(C)P403A.周期型B.Z字形C.学习型D.移植型23.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A)P411A.实事求是原则B.渐进调整原则C.追踪反馈原则D.利益整合原则24.政策对象的变化或政策衡量指标上的变化,如根据年龄转变为根据收入确定政策受益对象的政策接续形式是(B)P417A.线性接续B.非线性接续C.政策合并D.政策部分终结25.从知识的层面来看,可以观察、感知或以数据呈现出来的知识,如统计数据、调查结果等属于(B)P428A.原理知识B.事实知识C.技能知识D.人际知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26.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ADE)A.行政法规B.基本法律C.人大决定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E.部门规章27.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包括(ABCDE)P191A.地理自然环境B.经济环境C.政治法治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E.国际环境28.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P288-289A.结果B.目标人群C.执行机构D.法规E.规则29.公共政策对象具有的特点有(ACD)P341A.政策规定性B.主动性C.受动性D.主观差异性E.效果统一性30.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的内容有(CDE)P371-372A.多样化B.系统化C.社会公正D.社会可持续发展E.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P68-72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1)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与功能。(2)政策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3)政策过程。32.简述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P217-218社会团体是公民社会的主体,也是公民社会利益的载体,具有非官方性、自在性、自愿性等特点。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政策信息沟通。信息原则是重要的政治资源,也是公共政策规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2)影响并制约公共决策。社会团体是通过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政策传递、政策监督四大环节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3)稳定公共政策秩序。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分配。这种权威性分配也可出现失误、不当或不公,从而引起国家与社会、公民与政府的矛盾和突。(4)角色替代。政府可以将一部分公共权力让渡给社会团体,形成社会团体自我理和自主的权力,这样,使其能够有效地动员公民社会的资源,依靠身的力量解决一部分地方性公共政策问题。33.简述导致政策无效执行的因素。P350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具体分析起来可以佾为两大方面。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1)主观原因。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这种缺陷表现为:有限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的执行能力以及缺乏战略主见和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2)客观原因。一方面难以通过多变的社会现象去发现和揭示问题本质,另一方面一种社会问题可能与其他问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纠缠,可能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甚至不同地方、不同国家,要使这些问题获得解决,又需要许多方面和部门通力合作与统一协调,而协调各个方面或部门却又要有更多的资源消耗。34.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及内容。P381-382政策监控是完整的政策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政策制定活动、政策执行活动、政策评估活动和政策调整活动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这就是政策监控。公共政策监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监控的主体。2)政策监控的对象。3)政策监控的目的。4)政策监控的过程。35.简述政策分析的过程。P436作为一种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政策分析包含定义、预测、规定、描述、评估五个程序。(1)定义。这个步骤也就是问题构建的过程,政策分析者和决策者通过对支撑问题定义的基本假设质疑,获得了有关政策问题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发现隐含的假设、判断问题成因、勾画可能的目标、综合冲突的观点,以及设计新的选择方案。(2)预测。预测可以提供有关事件未来状态的相关知识,也就是采纳的可选方案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预测还可以检验那些看似合理的可评估的前景,指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未来可能出现的限制因素,并评估不同方案的可行性。(3)规定。规定也就是建议,它将对结果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从而产生与政策相关的知识。规定(建议)有助于评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程度,明确外部性和溢出量,形成选择的标准并指明政策执行的责任。(4)描述。描述也就是监控,它提供了对先前采纳的政策的执行结果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产生有关的政策知识,并在政策执行阶段提供帮助。它有助于考察政策的接受和顺从程度,发现项目所没有考虑到的结果,识别政策执行的障碍和限制,确定政策偏离的责任归属等。(5)评估。它提供了关于有关解决或缓解问题的实际结果的信息,冒在设法发现预想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由此提供相关的知识,从而在评估阶段提供帮助。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述公共问题认定的步骤。5-265问题的认定、界定或形成,也是问题构建的过程。问题构建往往需要构建者能运用创造性的判断力和洞察力。邓恩把问题人定分为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问题搜索、问题决定、问题详述与问题感知,并不断地从元问题到实质问题、正规问题和问题情势进行逐步深入、具体的构建或界定。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为七个步骤,现简介如下:(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对观察到的情况给予初步整理和完整描述,弄清楚有哪些个体和群体与此有关,他们各自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对该问题有什么影响。(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弄清楚该问题产生和持续发展的时间;问题的发生有多大的空问范围,已造成多大影响;与哪些因素相关;发展的趋势如何。(3)搜寻事实依据。系统收集该问题的事实材料,从多种途径查阅数据并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核实数据并将它们与已有的事实材料进行比照。(4)列举目的和目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行为者的目的予以概要陈述或目标列举,以便能够对它们进行衡量和检测。帕顿和沙维奇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可以接受取决于行动者各自的目的和目标,对某些目的或目标我们可能必须进行常识性的陈述,然后随着分析的进展加以修正,而对其他目的或目标只能进行推断。”(5)明确政策封套。所谓政策封套(PolicyEnvelope),指的是政策研究者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所受到的各种因素限制,即与该政策问题有关的各种力量给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设定的框框。在进行问题认定时,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须弄清楚有关政策封饔的重要线索,须确定可能影响政策的广度和深度的均衡点。“如果这些政策敏感性变量没有被包括在内,那么将无法弄清楚更高层次的政策;即使弄清了,也无法实施。”(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将匡算的结果用文字叙述或者图表展示出来,指出如果该问题获得解决,各政策相关者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要最后思考一下是否现在就必须针对该问题制定公共政策。问题认定足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经过问题认定,有些公共问题被纳入了政府机关的政策议程而成为公共政策问题,有些公共问题则被搁置,甚至有些被社会舆论炒得很热的公共问题则被认定为假问题(Pseudo-Problems)。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舆论不时地爆炒一通“中国崩溃论”或“中国威胁论”,就属于人所共知的假问题。假问题一般是不会被纳入政府的政策议程的。37.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9-409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有:1)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政策的增删。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2)政策的修正。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所作的修改和订正。3)政策的更新。这是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政策调整通常被看做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因此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是:1)重新界定问题。政策制走者根据评估和监控反馈回来的信息,同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政策问题进行重新界定。2)提出调整方案。政策制定者根据新的认识制定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尤其是要明确应该调整的部分以及要采取的形式,然后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3)选择调整方案。这是对若干调整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加以执行。这种择优要符合双重优化的原则,即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其他备选方案,而且要优于原来的方案。4)执行调整决定。调整方案选定之后,经过合法化的程序就成为原有政策的一部分,重新进入实施阶段。政策调整的效果如何,必须经过执行以后才能作出判断。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38.案例: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标志着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被完全废止。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政策终结的方式有哪些?P418P420公共政策的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根据政策终结的性质可分为完全政策终结和部分政策终结。(2)结合本案例,分析我国农业税政策终结的主要原因。P422我国农业政策终结的原因是农业税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已无足轻重,农业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故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2012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C)1-59A.拉斯韦尔B.德洛尔C.林德布洛姆D.西蒙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诞生的著作是勒纳和拉斯韦尔的(A)1-97A.《政策科学》B.《政治体系》C.《政治学》D.《公共决策》3.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D)1-109A.复旦大学B.清华大学C.中山大学D.北京大学4.下列关于司法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C)2-140A.我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具有公共政策文件的一般特征B.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司法机关C.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中D.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属于国家的法律5.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政策划分为(B)2-128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6.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作(C)2-124A.微观决策B.中观决策C.宏观决策D.行政决策7.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B)3-190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执行系统D.政策反馈系统8.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A)3-208A.俄罗斯B.瑞士C.法国D.美国9.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B)6-309A.政策设计B.政策论证C.政策审议D.政策采纳10.下列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C)3-207A.绝对多数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B.简单多数规则也称“比例多数制”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C.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D.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要求决策群体的成员数量为偶数11.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B)4-235A.西蒙B.伊斯顿C.德洛尔D.埃齐奥尼12.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B)4-237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理性主义模型13.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C)5-263A.伦理分析法B.假设分析法C.多角度分析D.边界分析法14.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B)5-250A.社会问题B.政策问题C.公共问题D.私人问题15.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的研究路径是(A)7-322A.“自上而下”执行研究路径B.“自下而上”执行研究路径C.整合性执行研究路径D.执行研究的“向后推进策略”16.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是(D)7-328A.梅兹曼尼安B.萨巴提尔C.雷恩D.巴达克17.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C)9-408A.目标调整B.方案调整C.措施调整D.关系调整18.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C)9-392A.改革开放的前提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19.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8-360A.多样化B.单一化C.简单化D.一元化20.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或草拟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被称为(D)6-294A.政策对话B.政策采纳C.政策论证D.政策规划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是(ACE)1-77A.焦点团体座谈会B.内容分析法C.德尔菲函询法D.二次分析法E.头脑风暴法2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E)3-220-223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E.大众传播在影响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23.政策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ABCD)6-299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问题学习D.社会学习E.政治学习24.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中注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ABC)4-236-238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理性主义模型E.渐进主义模型25.政策分析者的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ACD)10-448A.道德品质要求B.决策者的要求C.价值判断要求D.行为规范要求E.利益集团的要求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6-284(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协调(4)明确具体(5)伦理考量27.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9-420(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3)政策分解(4)政策合并(5)政策缩减28.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8-361非正式评估是指没有严格的专门组织机构,评估主体、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也没有固定化,但最后仍有某些评估结果的评估。在非正式评估活动中,政策评估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的随意评论,也可以是政府领导人视察某地的即兴评说。非正式评估的缺点在于评估活动所获取的信息有限,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29.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10-432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1)通过整合性与科际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2)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3)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4)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0.试述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5-251(1)关联性与公共性。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会与其他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和科技问题等都有密切的相关性。在治理河流的排污问题上,政府无论是采用禁止附近企业和居民向河流中排污,还是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都将影响到河流附近的企业的效益乃至生存。这就涉及经济问题。如果企业按照国家的排污标准,改进污水处理系统,那么就涉及技术政策问题。一种政策问题的处理可能会产生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其他相关的政策问题。这就要求在分析和解决政策问题时,要从政策问题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高度去把握。政策问题的公共性表现在政策问题是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一般都影响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大多数人,与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它必须通过公共权力机构来加以解决。公共权力机构对政策问题的解决,表现为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指示等形式的公共政策,对其所针对的所有人员都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的效力。(2)客观性与主观性。无疑,任何政策问题都基于一定的客观社会现实而得以成立。例如,突发自然灾害、人为事件、社会变迁以及科技变迁等客观事实的变化多会引发政策问题。但是,同时它们又都是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更具有主观性。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标准、价值、利益和规范等出发就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可能认为须制定一定的政策予以解决,有的则可能并不这样认为。因此,有学者针对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指出:“我们可能会分享相同的数据,至少我们相信我们分享相同的数据,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看到同一件事。价值观、信仰、意识形态、利益以及偏见等都塑造我们对事实的感知。”例如:环境污染问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污染标准就有相异的看法。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普通民众感受突出的公共政策问题在统治集团那里可能根本就不被当回事;统治集团感受到的公共政策问题也不一定为普通民众所认同。另外,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也可能造成国家间对问题的不同认识。例如,关于核能政策问题,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的先入之见往往会影响到该领域政策问题的不同建构。在讨论核能政策问题时,美围政治家关注价格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所有权问题;而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论应该建设12个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瑞典人很少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问题,法国人从不质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3)历史性与动态性。所谓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尤其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很可能是已有政策遗留、衍生的,也可能是环境与事态的新变化所致。这些都说明公共政策问题常常具有历史性。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中我们又可获知政策问题还具有动态性。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然,政策问题的动态性不但可以从纵向历史发展方面去看,而且可以从横向状态上来观察。31.结合实际,分析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主要原因。9-412(1)利益刚性的限制。一项政策一旦付诸实施,就会因为它对利益的调节而形成一定的利益结构。重大的政策调整实际上就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在一定时期对特定阶层的已建构的利益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害。所以,重大的政策变动和作出引起极大损益的政策决定,往往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紧张状态,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分裂乃至造成冲突。而那些只是部分增减政策资源,或修正现行政策部分条款的项目,则容易在决策层达成协议。(2)现行政策的制约。现行政策本身是政策决策的环境条件,是未来政策必须适应的重要环境或背景,政策决策很难不受到它的限制和约束。通常情况下,政策决策和制定是以现行政策为先决条件,在现行政策所允许的空间内自由选择;而且许多公共政策本身可能就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新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现行政策所衍生出来的,或者是由多个现行政策交互作用所引超的非预期结果、,可以说,没有一个决策者是在一种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原初状态下工作的,从本质上来看,任何政策包括重大创新政策都是对现行政策的某种形式的延续。(3)公共意志的趋中。一般说来,民意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利益,它的变化通常不会太大。因此,在一个稳定有序运转的政治系统内,轮流执政的政党和政治领袖对于许多政策尤其是基本国策看法的差异程度是很小的。当他们在竞选中争取选票以及在其他情况下争取公民支持的时候,往往仅对政策提出渐进的、部分的修改。这也是政策制定民主化的一种表现。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4)变革成本的约束。现行政策可能已投入巨额的资源,重大政策变动所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往往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因此,实际的决策并非审慎地考虑全部的政策方案,而只检讨不致造成自然、经济、组织与行政失调的方案。所以,现行政策越完善、调节能力越强的国家,政策创新的难度越大,对各种新的历史机遇的敏感性就可能越差,反应越迟钝。(5)人类理性的局限。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间、资金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虽然科学技术充分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仍未具有充分的预测能力,以了解每一项政策方案的将来的后果。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经常处于多种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交互作用的情境下,实在难以预估每一项政策方案的成本与收益。(6)社会稳定的需要。社会的结构是多元的,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政策要求。重大政策创新打破了现存的利益格局,必然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抗和他们对新政策的冷漠,并迅速激发起各种相互冲突的、强烈的、新的社会需求,这将极大地加剧决策体制的负重程度,并在它难以承受的时候,出现制度疲劳,形成整体的制度性危机。囚此,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获取社会支持,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而不愿意从事全面性的政策变革。而不断的渐进调整式的政策变动,相对于激进式的革命,应该是人类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寻求社会合作和社会完善的更加成熟的理性表现。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2.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水泥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而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一个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建设,且被Y州州委州政府数次批示叫停的水泥项目,却正在大张旗鼓地抢建。有关专家称这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失灵范本”。2010年2月24日,Y州工信局《关于Y州水泥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称:该水泥项目,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缓建,但项目所在地、该州所属的T市一直在推进,建议按州委州政府意见办事。2月25日,州领导在这份材料上批示:“赞成工信局意见,关于T市的水泥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缓建,T市应从大局出发配合工作。”但是作为Y州管辖的T市并未听从州领导的意见。不久,T市水利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用水审批文件。此后不到两个月,该项目土建工程强行开工。5月28日,在Y州工信局《关于T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上,州领导再次批示“州委州政府是一直不赞成此项目的,要想尽办法缓建。”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始挖地基,进行更大规模的施工建设。2010年8月19日,T市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四大班子成员及各委、办、局负责人共100余人赴承建该项目的公司视察工作。该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表示:克难攻坚,抓紧施工,争取早投产、早见效。10月28日,州领导第三次在一份材料上批示“这个项目以缓建为好。”在这次批示后,T市和承建该项目的公司反而加快了建设步伐。11月中旬,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战胜困难抢工期”的红色条幅在猎猎寒风中飘舞。请回答:(1)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350(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这是导致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7-350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从政策失灵的角度看,是由于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导致的。目标群体是政策执行的对象,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公共政策执行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整合,是将社会利益在目标群体中进行分配和调整。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如果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了解、认识不够,不能感受到政策执行对他们带来的好处,或者是某一政策执行时社会公众的利益受损,社会公众便会不予配舍,甚至采取抵制和反抗的行为。没有目标群体配合的政策执行就可能导致执行无效。33.《社会救助法草案》被高层否决近期以来,中国部分地区物价上涨,影响了一些低收入家庭。然而,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基本原则不明确,有些地方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不足,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缺乏法律及法规的依据,申请人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在20l0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96名代表提出三件议案,要求制定《社会救助法》。会后有关部门拟制了《社会救助法草案》,并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该项立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和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近日,《法制晚报》记者获悉:《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否决,可能和刚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有关。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内容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与《社会保险法》的一些条款打架。被否决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法律牵扯问题比较大,要考虑国家财力是否能承受。另据接近政府的人士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社会救助法草案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请回答: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1)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主要考虑哪些因素?6-313学者们对政策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对象尽管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基本上还是比较一致的,在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有更大的认同。1)所谓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它会直接针对方案是否会正常运行,如桥梁建设能否改善交通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效力。效力标准集中关注政策是否会达到它的预期效果,这种效果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可量化还是不可量化的、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2)所谓经济可能性,主要关心政策实施的成本大小、产出的收益多少。这是经济学分析工具在政策方案评估方面的具体运用。涉及的基本经济学概念有成本、收益、利润率、成本效力等。3)所谓政治可行性,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力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的成效。涉及的政治学概念有可接受性、适当性、回应性、法定性、公正性。4)所谓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如人员配备是否到位等。这里的主要概念涉及:权威性、制度化的责任约定、能力、组织支持。(2)从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角度,分析《社会救助法草案》被否决的理由。6-313从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角度来分析:政治可行性:《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内容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与《社会保险法》的一些条款打架。经济可能性:这部法律牵扯问题比较大,要考虑国家财力是否能承受。行政可操作性:社会救助法草案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2012年7月公共政策试题(答案不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 C )P69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B.政策群C.政策链D.政策一般2.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是( A )P264A.头脑风暴法B.类别分析C.层次分析D.假设分析3.被人们公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B )P97A.《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B.《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C.《政策方向》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4.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 D )A.戴伊B.拉斯韦尔C.克鲁斯克D.伊斯顿5.在政策的类型中,被认为是“政策的政策”的是( A )P123A.元政策B.基本政策C.部门政策D.一般政策6.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B )P127A.政治政策B.社会政策C.经济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7.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的标准来划分,可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C )P128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C.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8.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 D )P152A.引导功能B.调控功能C.分配功能D.管制功能9.在公共决策权的配置类型中,最高决策权为某人所独掌,并由其承担全部决策责任的组织体制是( B )P204A.集权制B.首长制C.委员会制D.分权制10.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美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 A )P207A.总统制B.议会制C.委员会制D.双首长制1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D )P235A.埃奇奥尼B.诺伯特•维纳C.爱恩斯坦D.贝塔朗菲12.从政治学的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C )P237A.帕累托B.戴维•杜鲁门C.莱瑟姆D.米歇尔斯13.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些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问题称为( B )P249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A.个人问题B.政策问题C.组织问题D.群体问题14.通常由与某一政策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它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它本身又常常不是固化的利益集团,这一类型的政策网络被称为(A)P259A.利益型政策网络B.意见型政策网络C.议题网络D.混合型政策网络15.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这种政策学习的类型被称为( C )P299A.问题学习B.概念学习C.工具学习D.社会学习16.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这是指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中的( A )P314A.政策内容的合法化B.决策过程的合法化C.决策程序的合法化D.政策的法治化17.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为过程称为( D )P321A.公共政策规划B.公共政策抉择C.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D.公共政策执行18.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A)P322A.向前推进策略B.向后推进策略C.整合策略D.上下来去路径19.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 D )P365A.政策影响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价值评估D.政策成本评估20.不属于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的是( C )P371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公正C.政策效率D.社会可持续发展21.从外部动力来看,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是( A )P405A.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B.民众诉求C.政策主体变革的愿望D.政策本身的要求22.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的公共政策调整形式是( C )P410A.政策的增删B.政策修正C.政策的更新D.政策的接续23.在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称为(A)P419A.功能的终结B.组织的终结C.政策的终结D.计划的终结24.知识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高低而出现任何销蚀与损耗。这说明知识具有( D )P429A.不可逆性B.交换的不对称性C.共享性D.非磨损性25.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根据政策大系统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使各子系统相互协同配合,并以各个子系统局部最优化为基础,通过调节控制,实现大系统的最优化。这属于政策分析原则中的( B )P435A.系统性原则B.协调性原则C.分解原则D.整合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26.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包括(ABCD )P127A.社会正义B.社会公正C.社会协调D.社会稳定E.社会民主27.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有( ABCE )P331-332A.执行性B.服务性C.权威性D.强制性E.法制性28.常见的公共政策执行工具有(ABCDE )P335A.行政工具B.法律工具C.经济工具D.思想政治工具E.技术工具29.政策调整的特点有( ACD )P406-407A.渐进性B.激进性C.动态性D.局部性E.全面性30.作为一种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政策分析的程序包括(ABCDE  )P436A.定义B.预测C.规定D.描述E.评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P7732.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P120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P2503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P37335.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P420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述政策系统运行的主要步骤。P19437.试分析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原因。P345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38.案例:  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998年,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这一问题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不少记者深入到××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  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公共问题?P249(2)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有哪些?本案例中涉及到哪些主体?P256全国2013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课程代码:0031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A.《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B.《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C.《政策科学构想》D.《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972.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A.《诗经》B.《礼记》C.《尚书·周书》88D.《春秋》3.1918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思想库)是A.福特基金会B.兰德公司C.胡佛研究所D.美国企业研究所4.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A.信息传播B.政策问题C.目标人群D.政策环境5.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A.新公共管理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C.治理理论202D.精英理论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6.在决策中,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A.简单多数规则B.全体一致规则206C.绝对多数规则D.需求显示法则7.政策问题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A.政策移植B.政策论证C.政策方案评估D.确定政策目标2788.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A.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之间B.政策方案确定之后C.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287D.政策执行的主体确定之后9.参与行政决策规划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府292B.司法机关C.立法机关D.公众10.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包括政策论证、政策探究以及A.政策审议B.政策评估C.政策对话309D.政策采纳11.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这一程序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A.决策程序的合法化B.政策主体的合法化C.政策形式的合法化D.政策内容的合法化12.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监控D.政策评估13.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的提出者是A.埃德文·阿曼达等人B.萨巴迪尔等人C.亚瑟·施莱辛格D.查尔斯·琼斯14.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强调理解和预测政策变动的关键所在是A.信念和政策学习的动态变化403B.亚系统外部的变化和政策学习C.政策倡议联盟间的互动和政策学习D.稳定的系统因素的影响和政策学习15.公共政策调整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A.渐进调适原则B.追踪反馈原则C.实事求是原则D.及时评估原则16.公共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是A.政策合并B.政策缩减C.政策替代D.政策废止42017.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是A.理论创新B.政策研究C.政策分析D.概念界定18.与学术性政策研究组织比较,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特征是A.以积累学理性政策知识为导向B.以政策学知识解决政策问题为导向441C.以学习政策知识为导向D.以构建政策过程模型为导向19.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应当是A.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共生的合作关系446B.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寄生的依赖关系C.作为公共决策者全知全能的指导者D.作为公共决策者的驯服工具20.公共政策接续主要探讨的是这样一种关系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A.政策调整与政策创新的关系B.政策稳定与政策断裂的关系C.政策变动与政策终结的关系D.新政策与原政策的延续性关系415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公共政策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A.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B.制定研究计划C.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D.申请研究经费E.起草研究报告2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包括183A.政策评估系统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利益集团E.代议机关23.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288A.结果B.目标人群C.可行性评估D.法规E.执行机构24.理性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的特征是228A.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B.他的公正、客观和理性是极为有限的C.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D.他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E.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25.就政策系统本身来说,促成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包括394A.政策评估机构的稳定B.政策本身的稳定C.政策环境的稳定D.政策主体的稳定E.政策网络的稳定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①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②价值取向和利益导向的引领者③构建“第二现实”27.简述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林德布洛姆主张;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28.简述危机决策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318特点:非例行,不经常出现的特殊类型决策,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重大决策和快速反应要素: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2、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29.简述政策接续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政策接续: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被新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所替代。意义:1、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2、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3、有利于获得社会对政策的认同;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0.试述“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2)政策执行过程是一个“试验——推广”的过程;3)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31.试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373①政策信息、资料②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③政策目标④政策的沉淀成本⑤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2.交管部门拟加大对交通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据有关媒体2012年6月中旬报道,国家公安部正计划修改已经施行两年有余的11号令《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目前本次修改意见稿正在基层征集意见。意见稿增加了多项驾考新规定,同时还对驾车新手加大了管控力度,规定一年内的新手驾驶机动车上高速公路行驶时,必须由持相应及以上准驾车型驾驶证三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交管人士表示,此项规定如果得以实施,他们将在高速公路的进出口处加大管控力度。修改意见稿中还将调整对违规行为的记分。一些司机为了躲避电子警察的曝光,用光盘、纸片甚至树叶等遮挡号牌,目前的处罚标准是罚款200元,扣6分。在这一处罚标准下,北京市交警每天还是能查到数十起此类违规行为。修改意见稿中,对未悬挂或者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故意遮挡或者污损机动车号牌等违规行为的扣分由6分提高到12分(每位司机每年只有12分);对闯红灯者的处罚也将由扣3分提高到6分。(1)请回答什么是公共政策的管制功能。152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目标,且通过条文规定表现出来(2)试从政策的管制功能出发,分析公安部修改第11号令的目的。1积极作用,提高处罚力度,使对象不能,不敢,不愿超出规范2消极作用,对象违反相应规定时,受到相应惩罚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33.院士制度负面新闻不断,两院讨论改革制度我国院士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一些院士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我国实施院士制度以来,其称号与行政级别挂钩问题,官员、企业家增选为院士的问题一直饱受外界的质疑和诟病。在2012年召开的院士大会上,无论是大会工作报告,还是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工作报告,都涉及院士制度改革。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要求“一定要把好院士增选的道德关,”以抵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浮躁之风对院士队伍的冲击。院士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也得到了媒体的关注。近年来,院士增选过程中掺杂的一些非学术因素,不时被媒体曝光,备受社会舆论非议。此前,由中科院等机构组成的工作组同18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一起,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等形式进行调研,最后提出了改进与完善院士制度的报告。2012年6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同时召开各学部会议,对该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两院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前期准备工作,最终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按照中央新的部署,“改进与完善院士制度”的政策制定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会同中国工程院、教育部、科技部共同承担。(1)简述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三个突出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2)试分析院士制度改革问题是如何进入政策议程的。1院士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22012年召开的院士大会工作报告都涉及院士制度改革3院士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也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曝光,备受社会舆论非议4中科院等机构进行调研,最后提出了改进与完善院士制度的报告5两院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前期准备工作,最终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全国2013年7月公共政策试题课程代码:0031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A.实地观察法B.非参与观察法C.参与观察法D.无结构访谈法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B.《政策方向》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A.元政策B.基本政策C.部门政策D.总政策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A.风险型政策B.竞争型政策C.不确定型政策D.确定型政策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支持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评估系统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A.英国B.德国C.法国D.加拿大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A.俄罗斯B.瑞士C.法国D.中国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A.理性主义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C.规范最适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上下来去”模型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A.政党组织B.大众传媒C.政治人物D.政府部门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A.边界分析B.多角度分析C.类别分析D.层次分析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A.正式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系统议程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A.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C.民主和平等的社会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14.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称为A.政策设计B.政策规划C.政策论证D.政策制定15.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三个环节是A.政策论证B.政策审议C.政策确定D.政策采纳16.由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尔提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A.过程模型B.博弈模型C.系统模型D.综合模型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17.政策执行机关最主要、最核心的特性是A.执行性331B.服务性C.权威性D.法制性18.“挂羊头,卖狗肉”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A.象征式政策执行B.替代式政策执行C.残缺式政策执行D.规避式政策执行19.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评估,是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A.政策价值评估366B.政策成本评估C.政策影响评估D.政策效益评估20.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中过程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A.麦克拉夫林B.雷恩C.巴达克D.史密斯21.内部政策监控的主体是A.立法机关B.司法机关C.政党组织D.各级行政机关22.通过分析政策稳定的积极因素使之转化为政策稳定的动力,以保持政策稳定的行为和过程称为A.政策变动B.政策维持C.政策调整D.政策接续23.公共政策调整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调整是A.政策目标调整B.政策方案调整C.政策措施调整408D.政策关系调整24.原有政策的终止和服务于同样政策目标的新政策的产生是政策接续形式中的A.线性接续B.非线性接续C.政策部分终结D.政策分解25.在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中,最直接、最彻底的政策终结方式是A.政策替代B.政策废止420C.政策合并D.政策缩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6.中国的人大决策主要采取的形式有A.宪法B.基本法律C.行政法规D.人大决定E.其他法律27.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的环节有A.利益聚合B.利益表达C.政策传递D.利益整合E.政策监督28.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A.利益型政策网络B.意见型政策网络C.政党型政策网络D.社团型政策网络E.混合型政策网络29.一般来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所做的政策评估工作主要有A.政策调查报告B.政府工作报告C.公民意见和投诉D.政策听证会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E.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30.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主要表现在A.接近B.提供信息C.游说D.提供竞选支持E.宣传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①管制功能②引导功能③调控功能④分配功能32.简述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即系统的生态环境,包括:①地理自然环境②经济环境③政治法治环境④社会文化环境⑤国际环境。33.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①执行者因素②资源因素③工具因素④环境因素34.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①决策者的变动②政策环境的变化③政策资源的现值④政策的失效或低效⑤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35.简述知识的特征。①不可逆性②共享性③非磨损性④交换的不对称性⑤可传播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述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整的影响。1、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①监测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和提出公共问题②促进信息交流,释放社会多元诉求③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2、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①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②价值取向和利益导向的引领者③构建“第二现实”3、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37.试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及其策略。含义:4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策略:①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②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③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是政策终结成败的关键);④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⑤试探试点先行,避免矛盾激化;⑥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8.案例:××市依据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19条“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对利用贷款或者集资建设的大型桥梁、隧道等,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向过往车辆(军用车除外)收取通行费,用于偿还贷款或者集资款”的规定,于2002年7月1日零时起,对其主城区7座跨江大桥实行收费年票制,其中由该市路桥公司管理的3座桥中的一老桥是政府税收拨款于1966年修建的。该市确定的主城8区路桥年票价格以轿车为例,一年2000元,不买不能年审。针对该市路桥年票制的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人认为方案中的年票价格过高,市民认可的年票价格以轿车为例,应该在1000~1300元。一些人指出,比本市消费水平高得多的广州,路桥年票制中轿车收费不过980元。该市消费者协会的一负责人也说,市消协的一辆车以往一年的路桥费只花了500元,消协的车走动得算频繁的了。该政策出台的另一个反响是,该市一天比一天堵,就连江北的房价在政策出台后一周每平方米平均上涨了80元。根据本案例,试回答下列问题:(1)公共政策评估中的事实标准有哪些?1、事实标准:能够用数量值、比率关系、统计结果等手段来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存在状况。其内容包括:①效率,即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②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③影响,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④回应性,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2)用事实标准来评价该市的年票政策。效率方面,政府投入低,产出高;例如某桥是66年税收修建,收取费用无需用于还贷款;民众投入高,产出低,例如消协以往1年500元,现在需2000效益方面,目标实现率低,影响,70%人员认为过高,导致交通堵塞,江北房价上涨回应性,该政策未能满足民众需求,相反遏制民众需求,加重负担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