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0 KB
  • 2022-04-22 11:16:10 发布

党校课件 当前文化建设2

  • 9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当前文化建设 前沿问题研究省委党校综合教研部 1、请你写出文化的定义2、请你写出二个你认为的文化前沿问题 什么是文化?我国的《辞海》:文化从广义来讲,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简洁地说: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这是广义的用法;狭义的用法,可以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 一般来说,我们作这样的理解,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在80年代以来的文化讨论中,人们更多的引用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的观点: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就是生活方式。荷兰文化学家:文化不是名词,而是动词 一、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研究1、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 一种观点认为,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和思想道德支撑。 另一种观点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对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凝聚人心。 还有学者从文化自身、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角度,认为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加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自身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有利于消除社会文化贫困,促进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不断实现。 总之,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基础、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文化基础;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有利于加速文化自身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关于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什么是和谐文化?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特征又是什么?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于和谐文化的定义一种观点认为,和谐文化是一种文化体系,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包含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和谐文化是相对于和谐经济、和谐政治而言的。它是和谐经济与和谐政治的文化建构和文化再造,文化建构指其对和谐经济与和谐政治事实的肯定,文化再造指其对和谐经济与和谐政治事实的促成。 关于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包括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等内容的文化形态。 第二种观点认为,和谐文化应具有“和谐”的文化品质,在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提倡多元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该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天和、地和、人和、己和”的“和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立足当代实践,体现时代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 第四种观点认为,和谐文化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特殊具体的文化层面,即一个文化体系自身的内容及各种形式、各个环节之间是统一和谐、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裂、冲突和相互抵消的,呈现出“和谐文化”的面貌; 二是普遍抽象的文化层面,这一文化体系与它的经济基础、政治导向和生态环境之间是和谐一致、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离、对立和相互抵消的,从而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自然)达到整体意义上的“文化和谐”。 也有学者认为,道德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建设和谐文化必须首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关于和谐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主导性民族性现代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世界性 综上所述,所谓“和谐文化”,既包含文化要素之间的和谐,也包含社会整体意义上的文化和谐。 3、关于继承发扬中国和谐文化传统和 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谐”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人类其他优秀文明成果中的“和谐”内容也十分丰富,这些都是当前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资源。 一种观点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应继承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 另一种观点认为,建设和谐文化,还应积极借鉴吸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通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 4、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必须牢牢把握和谐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必须坚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凝聚力。 三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逐步形成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现代诚信文化。四是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 五是传承历史文化,保持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六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七是在对文化的管理方法上,强调以人为本。。 八是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九是发挥媒体的整合、协调功能,加强舆论影响能力。 我国理论界对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一些相关问题也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建设和谐文化应把握的原则。有观点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着力把握四个原则:必须坚持科学创新;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是关于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处理的关系有观点认为,一要处理好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的“一元与多元”关系。 二要处理好文化发展的两大环节——精神生产与精神消费的关系对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俗文化与雅文化”、“时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发展中“消费与生产”的理论来把握。 三是关于和谐文化的创新问题有学者认为,建设和谐文化,重在坚持文化创新,多生产鲜活生动的文化产品,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 二、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9月13日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央制定的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规划纲要。 《纲要》意义重大、特点有三:强调文化属于人民强调文化重在建设强调改革创新 《纲要》规划了八个方面的建设任务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新闻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民族文化保护、对外文化交流和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将以6项举措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我国将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我国将于2008年开播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我国将建成以城市为主体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我国将为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文化低保 我国将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文化纲要四大重点工程拉近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加强文化立法我国确定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六大重点我国将积极发展文化电子商务我国将着力发展影视制作业等九类重点文化产业 我国将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进行绩效考评《纲要》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纲要》在序言中指出:“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三、关于文化产业及其发展策略的研究文化产业由英文“CultureIndustry”翻译而来。文化产业的提法首先出自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法兰克福学派。本·亚明是代表人物。1926年他在《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80年代这一概念从日本传入我国。 中共中央“十五”建议和全国人大“十五”纲要,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任务和要求,第一次把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写进中央文件。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强调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文化产业的定义目前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差别较大。以下是国内外几种代表性的阐释:1)、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说2)、精神产品说3)、文化组织总和说 4)、产业群说5)、文化事业相对说6)、艺术事业说 西方学者也有不同的界定:美国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包括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所有商业公司、社会私人组织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的集合。 欧美经济学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生产具有系列化、标准化、生产过程精细化、消费大众化的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 韩国有学者认为:文化产业是用产业手段制作、公演、展示和销售文化艺术作品及文化艺术用品,并以此为经营手段的事业。 墨西哥学者认为:以经营为方式,以盈利为目的,以文化为表现的法人文化企业的总体。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外学者都认为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可以进行产业化运作,不同的是各种观点对文化产业的观照视角不一。 准确理解文化产业的深刻内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通俗地来说,文化产业就是向消费者提供创造性的精神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它包括利用个人的创意、技术、才能等创造出知识产权并运用到商业,创造出经济附加值和就业机会的所有产业活动。 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一种全新的财富创造方式,有着自己特定的运行规律和科学内涵:一是文化供给的市场化营销,二是文化需求的享受型消费。 2、文化产业的类型我国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七大行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音像业、报刊业、图书出版业、娱乐业、广告业。 美国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业、影视业、图书业和音乐唱片业四种产业,它们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优势突出。 英国的文化产业范围包括作品内容创作和“创意”等。日本的文化产业统称为娱乐观光业。西方国家文化产业范围较广泛,可操作性较强。 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第一、产业整体规模初具。文化产业已成为带动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二、文化市场的兴起文化商品市场,文化娱乐市场,文化演出市场,书报刊市场,影视音像市场,文化交流经济市场,文化经营服务市场,文化旅游市场,文物工艺美术市场,文化教育市场。 第三、文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第四、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第五、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行 4、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1)、文化市场供求关系的非对称结构性矛盾2)、文化管理体制缺陷3)、缺乏人才的竞争力4)、民营资本发展踟蹰5)、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挑战 6、文化产业法制建设滞后7、文化产业融资体系不健全8、文化资源丰富与文化产品的开发创新不足的矛盾9、科学技术含量不高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10、文化产业单位整体素质不高 5、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思路1)、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2)、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3)、完善文化产业制度建设4)、重视人力资源的挖掘与优化整合5)、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联姻 6)、拓展投融资渠道7)、法制建设8)、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与文化市场的培育 四、休闲文化产业从1999年“十一”第一个长假至今,黄金周已八年。统计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就会产生休闲需求。中国人应树立怎样的休闲观? 休闲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休闲大致有两类,一类叫做积极休闲,一类叫做消极休闲。 定义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包括娱乐业、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以及由此连带产生的产业群。 休闲消费:指人们在休闲活动中物质与精神产品的消费。 必须认识到,休闲不是工作的对立面,也不是工作的延伸。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把休闲誉为“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几千年前的中国圣贤们,对“休闲”二字就有精辟的阐释:“休”,倚木而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闲”,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从词意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休闲文化的创造物。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休闲产业必须以文化为灵魂开发休闲就是积累文化资本休闲产业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网络文化产业: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是网络产业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与内容产业的跨越和融合发展的产物。包括网络、文化、产业三要素缺一不可。 网络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就称为“数字内容产业”或“数字娱乐产业”2008年:网络游戏产业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娱乐媒介 网络游戏成为继网络广告和短信之后互联网企业的盈利增长点,连续两年创造了两个中国首富成为产业界的奇迹:2003年网易的丁磊2004年盛大的陈天桥 六、动漫文化:随着近些年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发展,开始在计算机上制作比单个卡通漫画图片更有动感的连续播放的漫画图像,从而开始称之为“动漫”图像,即“连动的系列漫画”。 动漫产业的发展,是和科幻小说、神话小说以及艺术学院的大量发展分不开的。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 “动漫”产业的概念是中国近些年提出的,是对西方国家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漫画、动画、游戏、电影动画等等产业的整体的概括性描述。 准确的定义是“动画和漫画产业” 七、关于“文化自觉”的研究“文化自觉”是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于1997年提出的:“文化自觉”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第一种解释:把文化自觉的重点放在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上,认为文化自觉的概念突出了文化建设对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性。 第二种解释:把文化自觉的重点放在认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意义上,认为要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来看待中国文化。 第三种解释:把文化自觉的重点放在传统文化的复兴上。 第四种解释:把文化自觉的重点放在传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创新上,认为文化自觉就是要从理性的高度对待民族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第五种解释:从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角度来理解文化自觉,认为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把文化作为一门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使之成为一门有理论体系的学科。 八、什么是“软实力”(软力量软权力)“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来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参考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我们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 事实上,软实力的增强有赖于信息的扩散,只有当一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念标准,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时,其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 九、文化认同问题1、认同,就个体指向而言,指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信任什么样的人,以及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共同指向来说,指个体对不同社会组织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归属感。 2、认同,指人群内部于理智上形成共识、情感上产生共鸣、意志上达成共同追求,从而将自己与他者区别开来的方式。文化认同有很多层次:有时间性的,如代沟;有空间性的,如同乡;有血缘性的,如家族、种族;有结构性的,如阶级、阶层、职业。 对整个国家用至整个世界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是综合性的文化认同,如民族认同、宗教认同。 十、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在我国,最早提出文化安全概念的,是九十年代研究国际政治问题的学者。 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即防止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受到外来消极思想文化的影响,使本国或本民族文化受到侵害,文化出现衰落或消亡。 有学者提出:国家文化安全指一个主权国家文化价值体系,特别是主流价值体系,免遭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 还有学者指出:文化安全属于非安全范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文化制度和文化意识形态选择权,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独立自主权等。 还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应当被看作文化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文化安全是指保持文化系统的相对完整、稳定、独特和富于活力。文化安全的实质是保护文化的社会实效和创造潜能。 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电话:027----59517099(办)85758455(宅)1346998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