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4.50 KB
  • 2022-04-22 11:21:31 发布

2015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前押题密卷及答案.doc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模拟题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我国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6.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A.教学模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7.首先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 B.布鲁纳 C.凯洛夫 D.巴班斯基 8.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考试用书 D.教科书 9.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10.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叫(  )A.实习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读书指导法 1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的关系 C.民主平等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13.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4.以下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的策略有(  )A.突出道德争端 B.询问“为什么”问题 C.澄清与总结 D.使情境复杂化 15.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育漫话》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的代表作。 17.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_____相结合。 18.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_. 19.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最主要的途径。 20.人的_____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1.______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2.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2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______地位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 24.学生具有______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25.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和教科书。 26._____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27.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___为基础。 28.历代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例如孔子要求“______”。 29.巩固新教材的工作,可以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等方法进行。 30.课的结构受______、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因素制约,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 31.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 32.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颜回的话反映了德育的______原则。 33.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______自己,是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34._______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35.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是计划、行动、观察和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37.简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38.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9.简述运用榜样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的要求。40.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4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简答题36.(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37.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第五,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38.教学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知、情、意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也与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它们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39.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运用榜样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40.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3)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四、论述题41.(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42.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种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一课程与教材(客体)一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人类认识的捷径。 模拟题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   )的教育内容。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8.(  )的核心与关键是人际关系。 A.“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B.非指导性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程序教学法 9.“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生存的权利 B.安全的权利 C.受教育的权利D.受尊重的权利 10.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  )A.中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D.幼儿教育 11.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12.不属于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1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14.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性很强,但是始终遵循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这是(  )A.系统分析模式B.目标模式 C.修正教学模式 D.过程模式 15.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总要有个结束语。这是教学评价中的(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总结性评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 1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_____学说。 18.教育活动具有两个基本原理,其一是教育要适应______;其二是教育要适应学生发展。 19.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_____阶段的产物。 20.师生交往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影响的一种_____过程。 21.学制是指一个国家_____学校的系统。 22.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______。 23.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_______组织形式。 24.19世纪70年代,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了______的道德教育模式。 25._______一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 26.各科教学中的德育,要突出一个“______”字。  27.班风以_______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作用。 28.班级组织结构中有正式群体和______群体。 2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 30.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______。 31.教育具有________。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形态意识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2.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______和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33._____也称问题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根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亲自去探索,从而发现所要学习的结论的一种方法。 34._____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及其教学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35.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按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调查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资料推论总体状况的调查方式是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37.简述德育的内容。38.简述教学的任务。39.简述学校教育的地位。40.简述科技进步对教育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作用。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联系实际论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42.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政治功能。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B“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2.【精析】B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最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3.【精析】B谈话法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对话,它要求教师要做到“善问”、“善待问”。4.【精析】B欣赏法能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和审美能力。5.【精析】B1999年6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纳入到我国的教育目的中来。6.【精析】B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精析】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8.【精析】B非指导性教学法强调师生间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9.【精析】C“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受教育的权利。10.【精析】A中等教育是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11.【精析】D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12.【精析】D体育竞赛不是德育的主要途径。13.【精析】C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价值观。14.【精析】D过程模式是美国教授肯普提出的,设计者可从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教学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有侧重地设计教学方案。15.【精析】D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是指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以后所进行的评价。教师上完课后的结束语是总结性评价。二、填空题16.《学记》17.人的全面发展18.社会发展 19.历史 20.教育 21.各级各类22.教科书 23.基本24.体谅关心 25.《大教学论》26.寓 27.潜移默化 28.非正式 29.教书育人30.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31.相对独立性32.学科基础知识 33.发现法34.课程 35.抽样调查三、简答题36.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37.德育内容主要有: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38.教学的任务有:(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9.学校教育的地位是:(1)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2)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3)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导向和枢纽。 40.(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引发了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正是人们在自觉适应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现代大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需要。(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广泛渗透了科技的成分,具备现代科技素养是时代对人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使得现代科技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3)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教育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的科技进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中叶以来,在现代科技基础之上,教学中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使整个教育体系发生了巨变。四、论述题41.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由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等两个方面。(2)职业道德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和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3)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4)教育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5)教育能力素养。教育工作能力是在掌握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工作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42.(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斗争,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2015湖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前押题密卷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A. 阶级性 B. B生产性 C. C.等级性 D. D.相对独立性 7.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C.学校工会D.学校董事会 8.(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9.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D.少先队 10.“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11.”课堂讨论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有意义的选择形成自我概念”,是源于 (  )哲学理论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A.唯心论 B.实在论 C.实用主义 D.存在主义 12.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A.33% B.25% C.66% D.70% 13.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A.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14.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全面化 B.制度化 C.体制化 D.系统化 15.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_______。 17.人的______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8.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成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______的相互作用。 19.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_______。 20.我国规定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主要有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______能力培养的课程。 22.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23.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_____、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 24.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尔》书中。 25.课程标准一般由_____部分、正文部分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组成a 26.“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______。 27.班主任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______和保管。 28.心理成熟则以独立思考的能力、较稳定的——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 29.课外活动的主体是_______。 30.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手段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______法。 31.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_______。 32.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_______、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 34.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5.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______,它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7.简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作用。38.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39.班级管理的功能是什么?40.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l0分.共20分)。41.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42.试述如何培养班集体?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B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精析】A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3.【精析】B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4.【精析】C要素主义理论的倡导者有马格莱、科南特等。要素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各方面必须从最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该理论认为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要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和谐发展。5.【精析】C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以感知觉为基础发展心灵中的观念,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6.【精析】D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形态意识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7.【精析】D民办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对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 8.【精析】C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其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精析】B班委会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10.【精析】C最早把美育作为一个独立范畴提车来的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席勒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康德的美学思想,提出了审美教育的问题,他的《美学书简》是世界第一步美学宣言书。11.【精析】D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观点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宗旨,存在主义现象学之上,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12.【精析】A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13.【精析】D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教育,教育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特点。14.【精析】C教育的科学技术价值表明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体制化。15.【精析】C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对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所以,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二、填空题16.四书五经17.遗传素质18.个体与环境 19.教育专业素养20.义务教育法 21.基础22.学、思、行 23.引导性24.卢梭 25.说明26.创造性 27.鉴定28.自我意识 29.学生30.演示法 31.教育教学权32.入学条件 33.孟子34.德育内容 35.班集体三、简答题36.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晶质包括: (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教师应该情绪乐观、稳定、兴趣广泛,对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2)有较强的自信心、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首先,教师应相信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教育质量,获得成功。其次,教师要有主动进取的精神,发挥自己的潜能。(3)善于合作,兼容并包。教师工作是个体性和协作性的统一,教是要善于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37.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标准,是国家领导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师必须全面透彻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该了解相近学科的课程标准,以保证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衔接。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同时也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教科书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评定学生成绩提供了依据。38.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方法的教学方法;(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39.班级管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40.(1)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之间: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在学术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严格区别,但在实际中两者经常通用。(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区别: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即无论何级教育、何类学校,都要按照这个总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联系: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四、论述题41.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如下:(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韵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42.班集体并非自发形成,须由班主任以及各方面教育者合作进行耐心组织和精心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2015湖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前押题密卷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8.教育与(  )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9.支配了德国整个高等教育,并一度使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是(  )原则。 A.实践与理论统一  B.做学统一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 D.研究与教学统一  10.“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  ) A.受教育的权利 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生存的权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年。  A.1951  B.1978 C.1985  D.1986  12.提出培养具有“四有、两爱、两精神”的人才,是出自 (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1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 (  ) A.道德行为习惯教育  B.政治态度和立场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4."以解决问题和小组活动为特征的教学,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是(  )教育理论倡导的。  A.进步主义  B.社会重建主义  C.批判理论 D.永恒主义  15.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就是政治民主化与______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17.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_______。  18.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______关系。  19.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_______。 20.______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21.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22.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 ,二是设施文化。  23.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24.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 表现形式。  25.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_______社会才出现的。  26.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7.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会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28.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_计划。  29.处分分为警告、______、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30.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_______。  3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_______。32.德育包括政治教育、_______和道德教育。   33.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_______。34.马克思、恩格斯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  35.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怎样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37.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38.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3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0.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结合实际谈谈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相互影响。 42.联系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2.【精析】D“四书”、“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 3.【精析】B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遗传素质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4.【精析】A康德主张的是教育万能论。 5.【精析】B“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6.【精析】B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7.【精析】A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人的培养功能。 8.【精析】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9.【精析】D研究与教学统一原则支配了德国的整个高等教育,并一度使德国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 10.【精析】D“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生存权利。 11.【精析】D l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2.【精析】A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描述有所差异。题干中的表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 13.【精析】D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4.【精析】A题中所述是进步主义的观点。 15.【精析】A孔子提出“学、思、行”统一的教学思想。 二、填空题 16.教育民主化  17.教师资格制度 18.授受  19.绅士 20.学校系统  21.教育 22.学校环境文化  23.弗洛伊德 24.外在   25.奴隶 26.教的矛盾  27.骑士 28.课时  29.记过 30.癸卯学制  31.教育目的 32.思想教育  33.课程类型 34.社会分工  三、简答题 36.(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的活动是属于变革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范畴,学生的学习活动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不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而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交往性。 37.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通常包括几方面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他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2)对社会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泰勒认为,应包括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等。 (3)对学科的研究。 38.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特点如下: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9.(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 (3)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全面发展提出要求,并提供了可能。 (5)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40.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4)课程理论。建立在不同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四、论述题 4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知,即道德认识,使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思想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种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 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42.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力求整合这两种教学理论,使教育向理想化方向发展。 2015湖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前押题密卷及答案(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 A杜威                                                                                                                                                        B.华虚朋                                                                                                                                                        C.帕克赫斯特                                                                                                                                                       D.克伯屈5.“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体现了(  )的观点。  A.教育的无目的论  B.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6.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 (  ) 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  C.公务员 D.自由择业者  7.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 (  ) A.具体方法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班级建设的目标 D.工作程序  8.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 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B.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C.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9.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10.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于,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的是(  ) A.形式型策略  B.问题化策略  C.结构化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1.体谅模式把(  )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3.孔子说:“学丽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14.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  )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1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______为标志。  17.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8.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______。  19.舒尔茨把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称为______。  20.中国古代的苟子认为,人性本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是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______。  21.教育目的的层次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______。  2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______学说。  23.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__的人。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5._______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  26.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_______。  2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  2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______、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29.教学策略的类型可分为内容型、_____、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30._______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3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______和心理健康教育。  32.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_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一定的组织机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和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34.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______。  3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37.简述现代学制改革的趋势。  38.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39.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40.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l0分,共20分)。  41.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l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担任过副总统,一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l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42.试论述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2.【精析】C入学条件等级森严说明了受教育权的分配不平等。 3.【精析】D题干是对班级平行管理概念的阐述。 4.【精析】B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5.【精析】A此观点体现了教育无目的论。 6.【精析】B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专业人员。 7.【精析】c班级建设的设计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为最重要。 8.【精析】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9.【精析】D“双生子”实验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10.【精析】C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11.【精析】A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12.【精析】C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德育的导向性原则。 13.【精析】B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精析】A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能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否为学习者所接受,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都需通过实施才能得到答案。 15.【精析】D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填空题 16.《普通教育学》  17.学校系统 18.政治经济制度  19.人力资本 20.外铄论 21.教学目标 22.人的全面发展  23.人格特征 24.专业人员  25.课程设计 26.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27.讲授法 28.巩固知识  29.形式型  30.备课  31.道德教育 32.教育方法   33.明确的共同目标 34.专题总结  35.自我实现的需要三、简答题36.(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摆脱文盲的运动。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7.(1)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增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把两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建构。 38.(1)道德素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能力素养。与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3)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 39.(1)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40.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 四、论述题 4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爱德华家族人才辈出固然与他们优良的遗传因素有关,优良的遗传素质为该家族成员的成才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生理前提,提供了可能性,但可能性还不等于现实,遗传素质只能为该家族的后代提供发展的物质前提,仅具备这样的物质前提而没有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缺乏个体的主观努力,是无法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所以,我们只能说,爱德华家族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客观物质条件优越,具有遗传素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环境条件。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这个家族的社会地位,使他们获得了发展的优先权。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和随之而产生的教育条件,能顺利发展他们的才能,另外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榜样的力量、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作用,这都有利于后代的成才。当然,他们的主观努力也是他们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结合,构成了他们成才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条件。 所以,尽管该家族人才辈出,但这并不完全是遗传决定的,不能夸大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4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青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做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做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