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50 KB
  • 2022-04-22 11:23:47 发布

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练习题汇总(整理可打印版).doc

  • 1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练习题汇总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单项选择题  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  A.成正方向变化  B.成反方向变化  C.不相关D.完全等价1.[答案]:B  [解析]:一般而言,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2.需求量的变动是指(  )。  A.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B.由于消费者偏好的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C.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D.需求曲线的移动2.[答案]:C  [解析]:选项ABD都是关于需求变动的描述。需求量的变动,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3.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这种变动表现为(  )。  A.供给曲线发生位移  B.需求曲线发生位移  C.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D.需求沿需求曲线变动3.[答案]:C  [解析]: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  4.已知某一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D=50-5P,供给函数为S=-10+5P,则-115- 均衡价格为(  )。A.4  B.5  C.6  D.10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所以令50-5P=-10+5P,解除P=6。  5.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A.平衡措施  B.干预措施  C.紧急措施  D.引导措施5.[答案]:B[解析]: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6.最高限价的目标是(  )。  A.保护消费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B.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C.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D.保护生产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最高限价的目标。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7.以下对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分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保护价格的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B.我国采用保护价格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  C.当实施最高限价、出现短缺现象时,就会出现严重的排队现象  D.当某种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可能影响生产进行时,可采用保护价格方式干预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的理解。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最高限价方式进行干预,所以选D。8.某商品的价格为5元/件时,销售量为500件;当价格提高到7元/件时,销售量为300件。按照弧弹性公式计算,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A.0.40  B.0.67  C.1.00  D.1.52-115-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弧弹性=200/[(500+300)/2]÷2/[(5+7)/2]≈1.52。  9.一般来说,(  )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大。  A.用途少  B.垄断性  C.生活必需  D.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9.[答案]:D[解析]:一般来说,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大。  10.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影响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理解。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11.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理论基础是(  )。  A.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降低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B.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降低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C.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提高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减少  D.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提高价格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11.[答案]:B[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商品富有弹性,降低价格可以使销售收入增加,选项B说法正确。  12.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则交叉弹性系数为(  )。  A.负数  B.正数  C.零  D.1  12.[答案]:A[解析]:两种商品为互补品,Eij<0,这时的交叉弹性系数为负数。  13.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的弹性系数是(  )。  A.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B.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C.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弹性系数的概念。-115-   14.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则该商品属于(  )。  A.高档品  B.必需品  C.低档物  D.生活用品  14.[答案]:A[解析]: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或奢侈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的商品称为低档品。  15.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  A.资金有机构成B.时间C.产品价格  D.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15.[答案]:B[解析]: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  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  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1.[答案]:ABDE[解析]:本题考查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就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就会推迟购买。所以,选项C错误。该题要求考生掌握每个因素对需求变动的具体影响。  2.以下属于替代品的是(  )。  A.煤气和电力 B.镜架和镜片 C.汽车和汽油  D.石油和煤炭  E.公共交通和私人小汽车  2.[答案]:ADE[解析]: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选项BC则属于互补品。  3.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  A.预期  B.生产成本  C.消费者收入  D.生产技术  E.消费者偏好3.[答案]:ABD-115-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供给的因素。选项CE属于影响需求的因素。  4.下列关于最低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施最低限价,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短缺  B.它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C.最低限价又称保护价格或支持价格  D.最低限价低于均衡价格E.主要应用于农产品上4.[答案]:BCE[解析]:本题是对最低限价的全面考查。实施最低限价,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生产过剩。选项A说法有误。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而最高限价才低于均衡价格,选项D说法有误。  5.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实施保护价格可能产生的结果或问题有(  )。  A.限制生产  B.市场短缺  C.黑市交易  D.市场过剩  E.变相降价  5.[答案]:CDE[解析]:本题考查保护价格分析。当实施保护价格,出现过剩现象时,如果没有政府的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等问题,并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下降。  6.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下列(  )说法是错误的。  A.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B.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C.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D.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E.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策略6.[答案]:CDE[解析]: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7.关于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B.Ey<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得多  C.Ey<1,表明收入弹性高,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D.Ey>1,表明收入弹性低,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E.Ey=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115-   7.[答案]:ABE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选项CD说法反了。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是(  )假设。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1.[答案]:B[解析]: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这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  2.基数效用理论运用(  )来分析消费者行为。A.成本曲线  B.预算约束线  C.无差异曲线  D.边际效用论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论进行分析。  3.在序数效用理论中,(  )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A.无差异曲线  B.平均成本线  C.预算约束线  D.等产量线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无差异曲线的概念。无差异曲线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  4.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这是根据偏好的(  )假定来判定的。A.完备性  B.可传递性  C.多比少好  D.可加总性4.[答案]:C[解析]: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物品量多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因此消费者偏好程度越高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  5.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  )决定的。  A.消费者收入 B.风险厌恶程度 C.消费者偏好 D.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5.[答案]:D-115- [解析]: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  6.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为dy/dx=-2,则意味着当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商品x时,愿意放弃(  )单位商品x而获得1单位的商品y。A.1/2  B.1  C.3/2  D.26.[答案]:A[解析]:由题干dy/dx=-2,加上负号表示商品边际替代率为2,表示放弃2单位的Y可以获得1单位的X,反过来也就是放弃1/2单位的X可以获得1单位的Y。  7.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  )。  A.消费偏好 B.商品的价格 C.无差异曲线的走势 D.消费者的支付能力7.[答案]:B[解析]: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所以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8.对预算线的斜率说法错误的是(  )。  A.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  B.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  C.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正值  D.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8.[答案]:C[解析]: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或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选项C说法错误。  9.甲商品和乙商品的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则预算线(  )。  A.不变  B.发生旋转  C.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D.向左下方平行移动9.[答案]:D  [解析]: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动,并不会改变预算线的斜率,只会导致预算线发生平移。如果价格同比例上升,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同比例于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预算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同理,如果价格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115-   10.某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收入不变,导致预算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消费者均衡点移动,那么连接这些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  A.需求曲线  B.恩格尔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价格—消费曲线的概念。  11.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称为(  )。A.乘数效应  B.弹性效应  C.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收入效应的概念。  12.对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  )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  )变动。  A.反方向,正方向  B.正方向,反方向C.反方向,反方向  D.正方向,正方向12.[答案]:C[解析]:对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二、多项选择题  1.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就形成了两种效用理论,即(  )。  A.总效用论 B.基数效用论 C.序数效用论 D.边际效用论 E.平均效用论1.[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效用理论的分类。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就形成了两种效用理论,即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2.以下关于边际效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B.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效用为0  C.一般来说,边际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  D.从数学的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E.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边际效用就越大-115- 2.[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边际效用理论。一般来说,总效用(TU)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选项CE说法有误。  3.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有(  )。  A.公平性  B.无差异性  C.完备性  D.可传递性E.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3.[答案]:CDE[解析]: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有完备性、可传递性和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4.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征有(  )。  A.在收入增长时向右移动  B.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C.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  D.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价格变动关系密切E.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4.[答案]:BC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离原点越近,代表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低。(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偏好的可传递性。(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5.在预算约束线图形中,把包括了预算线本身及其左下方的区域,称为(  )。  A.均衡区域  B.消费者预算可行集  C.预算空间D.预算外空间  E.以上选项都对5.[答案]:BC[解析]:在预算约束线图形中,把包括了预算线本身及其左下方的区域,称为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或预算空间。  6.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  )。A.价格弹性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偏好  D.商品边际替代率E.消费者收入-115- [解析]: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所以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就是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7.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  )为前提。  A.成本不变  B.偏好不变  C.弹性不变  D.收入不变  E.价格不变  7.[答案]:BDE[解析]: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和价格不变。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  )的替代物。  A.价格机制或竞争机制  B.价格机制或供求机制  C.市场机制或供求机制  D.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  1.[答案]:D[解析]: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生产函数是(  )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产量与投入成本  B.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  C.平均产量与投入成本  D.平均产量与投入要素  2.[答案]:B[解析]: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3.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称为(  )。A.总产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D.固定产量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边际产量的概念。  4.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指的是(  )。A.边际成本  B.机会成本  C.显成本  D.隐成本-115-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机会成本的概念。  5.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属于(  )。A.显成本  B.隐成本  C.正常利润  D.可变成本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显成本的概念。  6.下列属于企业固定成本的是(  )。  A.原材料费用 B.管理人员工资 C.生产工人工资 D.燃料和动力费用6.[答案]:B[解析]: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工资费用等。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等。  7.由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就是(  )。A.固定成本  B.边际成本  C.平均成本  D.总可变成本7.[答案]:B[解析]:边际成本也就是由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  8.某企业生产机器设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平均固定成本为100元,消耗的平均可变成本为60元,一天共生产200件产品,那么单位产品消耗的平均总成本为(  )。A.60  B.100  C.160  D.3208.[答案]:C[解析]: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所以答案是C。  9.当某企业的产量为4个单位时,其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分别是1400元和800元,则该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是(  )元。A.150  B.200  C.350  D.5509.[答案]:D[解析]:平均总成本=总成本/产量=(1400+800)/4=550元。  10.下列关于成本的计算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MC=TC/Q  B.AVC=TVC/Q  C.AFC=TFC/Q  D.ATC=TC/Q-115- 10.[答案]:A[解析]:边际成本MC=△TC/△Q。  11.关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B.总成本曲线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C.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D.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可变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短期总成本的走势。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12.短期成本曲线中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是(  )。  A.总可变成本曲线  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C.总成本曲线  D.总固定成本曲线12.[答案]:D[解析]:总固定成本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13.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  )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13.[答案]:B[解析]: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所以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  )。  A.公司制企业  B.综合型企业  C.合伙制企业  D.专业型企业E.个人独资企业1.[答案]:ACE[解析]: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2.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  )。-115- A.土地  B.服务  C.资本  D.劳动  E.企业家才能2.[答案]:ACDE[解析]:选项B属于产出。  3.下列关于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MP=0时,TP最大  B.MP曲线与AP曲线相交之前,MP>AP,AP上升  C.MP曲线与AP曲线相交之后,MP<>  D.AP曲线和MP曲线相交时,TP最大E.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3.[答案]:ABCE[解析]:AP曲线和MP曲线相交时,AP最大,选项D说法有误。  4.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较,可以将规模报酬分为(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D.规模报酬先减后增  E.规模报酬先增后减4.[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规模报酬的分类。  5.关于成本和利润的表述正确有(  )。  A.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企业的总成本  B.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C.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正常利润  D.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E.经济利润中包括正常利润5.[答案]:ABD[解析]: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选项CE说法有误。  6.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可变成本的有(  )。  A.贷款利息费用  B.生产工人工资  C.厂房和设备折旧D.燃料和动力费用  E.管理人员工资6.[答案]:BD-115- [解析]: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工资费用等。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等。  7.关于成本曲线的正确表述有(  )。  A.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U型曲线  E.平均总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7.[答案]:BD[解析]:总固定成本曲线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一样都是U型曲线。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称为(  )。A.组织结构  B.市场结构  C.企业类型  D.组织形式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结构的概念。  2.区分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依据是(  )。  A.进入障碍的大小  B.生产者的数目多少C.本行业内部的企业多少  D.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差别程度2.[答案]:D[解析]:区分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是本行业内产品的差别程度。  3.现实生活中,某些农产品如玉米、小麦等的市场近似于(  )。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3.[答案]:A[解析]:某些农产品如玉米、小麦等的市场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  4.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是(  )。-115-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4.[答案]:A[解析]: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  5.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地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  )。A.政府垄断  B.自然垄断  C.对专利权的完全垄断  D.对特殊原材料的完全垄断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垄断的概念。  6.下列不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特征的是(  )。A.同行业中只有少数的生产者  B.生产者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C.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 D.同行业各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一定差别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选项A说法有误。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  )。  A.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B.是向右下方倾斜的C.与横轴平行  D.与整个行业需求曲线一致7.[答案]:C[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8.关于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整个行业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相同的D.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8.[答案]:C-115-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可见,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所以选项C说法错误。  9.关于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  B.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C.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D.平均收益曲线比边际收益曲线陡峭9.[答案]:D[解析]: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即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但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选项D说法有误。  10.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是(  )。  A.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C.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不等于边际收益[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两者可以结合起来记  11.垄断厂商通过对小批量购买的消费者收取额外价格,侵蚀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得到更多的利润,这种对小批量消费者收取额外价格的行为属于(  )。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三级价格歧视  D.四级价格歧视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就是批量作价。  12.企业实现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  )。  A.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不相等  B.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C.相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不相等D.相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12.[答案]:B-115- [解析]:企业实现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13.实施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B.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具有耐用品性质  C.消费者之间存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D.不同消费者所在的市场能被隔离开13.[答案]:B[解析]: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14.关于垄断竞争企业和完全垄断企业需求曲线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垄断竞争企业和完全垄断企业,短期中都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  B.垄断竞争企业和完全垄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有右下方倾斜的形状  C.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既是企业的需求曲线,也是市场需求曲线  D.完全垄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垄断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更大弹性  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垄断竞争企业和完全垄断企业需求曲线的异同点。垄断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完全垄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更大弹性,选项D说法有误。  二、多项选择题  1.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的特征有(  )。  A.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B.生产者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而非接受者  C.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D.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E.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1.[答案]:ACDE-115-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  2.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有(  )。  A.政府垄断  B.自然垄断  C.社会垄断  D.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E.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2.[答案]:ABDE  [解析]: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包括  (1)政府垄断  (2)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3)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4)自然垄断。3.关于完全垄断市场的正确表述有(  )。  A.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  B.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十分相近的替代品  C.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D.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E.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3.[答案]:ABE[解析]: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选项CD说法有误。  4.寡头垄断市场的主要特征包括(  )。  A.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B.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C.它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D.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E.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4.[答案]:ABCE[解析]:寡头垄断市场上,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下列曲线在同一条线上的是(  )。-115- A.平均收益曲线  B.边际收益曲线  C.无差异曲线  D.需求曲线E.总成本曲线5.[答案]:ABD[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同一条线。  6.关于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协议价格制和价格领袖制都是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模型  B.价格领袖制模型下领袖企业只需要考虑本企业的利益确定价格  C.协议价格制模型是通过限制各个生产者的产量,使行业边际收益等于行业边际成本  D.价格领袖制是行业中某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以这个价格作参照,并与其保持一致E.协议价格制就是在生产者或销售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市场份额划分协议的条件下,通过维持协议价格来使行业净收益最大6.[答案]:ACDE[解析]:本题考查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模型。领袖企业在确定价格时,不能只考虑本企业的利益,还必须考虑到整个行业的供求状况,否则就会遭到其他寡头垄断企业的报复。  7.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可称作(  )。  A.盈利的均衡条件  B.盈亏平衡的均衡条件  C.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  D.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E.以上选项均正确  7.[答案]:CD[解析]: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既可称作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也可称作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第五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是(  )。  A.还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B.收入在不同居民之间分配公平  C.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115-   D.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  1.[答案]:D[解析]: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换言之,社会已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那么社会就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具有经济效率特征的资源配置状态是(  )。  A.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  B.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状态  C.市场存在外部影响的状态  D.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  2.[答案]:D[解析]: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状态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而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为经济效率。  3.一般认为,只有在(  )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A.寡头垄断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不完全竞争3.[答案]:C[解析]:一般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这称为(  )。A.外部经济  B.规模经济  C.外部不经济  D.规模不经济4.[答案]:C[解析]:所谓外部不经济就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5.某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水平(  )帕累托最优产量。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5.[答案]:A-115- [解析]:某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由于其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于是倾向于扩大生产,所以其产量水平大于帕累托最优产量。  6.某化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并因此导致了附近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但该厂却没有对附近种粮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A.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生产的外部经济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外部不经济的含义。所谓外部不经济就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本题中外部性是由生产造成的,所以选A。  7.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是(  )。  A.社会公共物品  B.纯公共物品  C.准公共物品  D.公益性公共物品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纯公共物品的理解。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消费时无法分割,只能由政府提供。  8.在消费或使用上,公共物品的特点是(  )。  A.竞争性和排他性  B.非竞争性和排他性C.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D.竞争性和非排他性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特点。  9.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  )。  A.消费者数量不多  B.生产成本为零  C.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D.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除在外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特点。-115-   10.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原因是(  )。A.垄断  B.外部性  C.市场失灵  D.信息不对称10.[答案]:D[解析]: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1.下列现象属于逆向选择的是(  )。  A.购买了健康保险之后,就不注意维护身体健康  B.劣币驱逐良币  C.购买财产保险后不注意防盗D.购买汽车保险后不认真驾驶汽车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逆向选择的理解。选项ACD属于道德风险。  12.科斯定理的含义是(  )。  A.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就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B.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最小,那么无论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C.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D.无论财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就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12.[答案]:B[解析]: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13.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明晰产权 B.法律手段和公共管制 C.税收合补贴手段 D.合并相关企业13.[答案]:B[解析]:选项ACD属于消除外部性的方法,只有选项B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115-   1.在下述(  )情况下,市场失灵情况存在。  A.垄断的出现  B.公共物品的生产  C.外部经济的存在D.外部不经济的存在  E.私人物品的生产1.[答案]:ABCD[解析]: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2.在经济社会中,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均衡,并且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应具备的条件是(  )。  A.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B.信息是完全的  C.市场是完全竞争的D.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E.政府提供公共物品2.[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均衡,并且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3.关于生产的外部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者的社会成本等于私人成本  B.生产者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生产者的产出水平小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D.生产者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E.生产者的产出水平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3.[答案]:CD[解析]: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来说,由于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而缺乏生产积极性,其产出水平就会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4.公共物品的特点有(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垄断性  D.竞争性  E.排他性4.[答案]:AB[解析]:公共物品具有的特点就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下列有关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的表述正确的有(  )。-115-   A.对于纯公共物品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导致市场产量远远低于最优产量  B.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沿纵向相加得到的  C.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相加得到的  D.对于纯公共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E.对于准公共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5.[答案]:ABE[解析]: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纵向相加得到的。选项C说法有误。对于准公共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选项D说法有误。  6.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目的主要有(  )。  A.克服市场失灵  B.优化资源配置  C.控制市场价格D.控制生产产品的总量 E.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6.[答案]:ABE[解析]: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目的是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优化资源配置。  7.为了消除外部性对市场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  )。  A.税收和补贴 B.规定限价 C.合并相关企业 D.公共管制 E.明晰产权7.[答案]:ACE[解析]:政府对外部性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包括:税收及补贴、合并相关企业、明晰产权。  8.在限制垄断方面,政府进行公共管制采取的做法包括(  )。  A.合并相关企业 B.规定限价 C.补贴政策 D.规定利润率 E.明晰产权8.[答案]:BD[解析]:选项ACE属于消除外部性的方法。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按(  )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A.生产价格  B.价值形态  C.市场价格  D.成本价格-115- 1.[答案]:C[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国内生产总值是用(  )来计量的。A.半成品  B.最终产品  C.中间产品  D.在产品2.[答案]:B[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所以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  3.下列不属于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的是(  )。A.支出法  B.生产法  C.市场价格法  D.收入法3.[答案]:C[解析]: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包括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4.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  )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A.生产  B.支出  C.最终使用  D.创造原始收入4.[答案]:D[解析]: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  5.各单位按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应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  )。A.净出口  B.最终消费  C.营业盈余  D.资本形成总额5.[答案]:C[解析]: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6.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下列属于政府所得收入的是(  )。A.营业盈余  B.劳动者报酬  C.生产税净额  D.固定资产折旧6.[答案]:C[解析]:劳动者报酬为居民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为企业、单位所得,生产税净额为政府所得。  7.按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  )。  A.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净出口-115-   B.国内生产总值=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C.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D.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折旧  7.[答案]:C[解析]: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8.以下对政府部门的储蓄表述正确的是(  )。  A.政府部门的储蓄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B.政府部门的储蓄包括私人储蓄和企业储蓄  C.政府部门的储蓄一定是正值D.政府部门的储蓄一定是负值8.[答案]:A[解析]:政府部门的储蓄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私人储蓄包括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构成整个社会的储蓄。只有选项A正确。  9.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  )的前提之一。  A.生命周期理论 B.凯恩斯消费理论 C.持久收入理论 D.所有消费理论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消费理论。  10.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假设,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  A.正数  B.变量  C.负数  D.常数  [答案]:D[解析]: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  11.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支出(  )。  A.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减少  B.与个人生命周期有关系,不同的时期消费支出不一样  C.是根据持久收入决定的D.由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构成11.[答案]:C-115- [解析]:凯恩斯认为人们不断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会越来越小,选项A说法错误。选项B属于生产周期理论的观点。选项C属于持久收入理论。  12.边际储蓄倾向的取值范围是(  )。A.0<1<1<>  B.MPS>1  C.MPS=1  D.MPS<012.[答案]:A[解析]:边际储蓄倾向的取值范围是大于0小于1。参见教材P47。  13.投资乘数K是(  )的倒数。  A.平均消费倾向 B.边际消费倾向 C.平均储蓄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投资乘数的公式,投资乘数K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14.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7,投资支出增加3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亿元。A.9  B.21  C.43  D.100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投资乘数,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GDP增加额/投资增加额,也即1/0.3=GDP增加额/30,解得GDP增加额=100。  15.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利率效应  B.出口效应  C.财富效应  D.替代效应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出口效应的理解。  16.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  A.与横轴Y相交的垂直线  B.与纵轴P相交的垂直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D.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16.[答案]:A[解析]: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Y相交的垂直线。  二、多项选择题-115-   1.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  )。  A.支出法  B.生产法  C.市场价格法  D.不变价格法  E.收入法1.[答案]:ABE[解析]: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下列属于劳动者报酬的有(  )。  A.福利费  B.工资总额  C.营业盈余  D.生产税净额E.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2.[答案]:ABE[解析]: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应从单位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主要是劳动所得,也列入劳动者报酬中。  3.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的内容有(  )。  A.最终消费 B.生产税净额 C.营业盈余 D.劳动者报酬 E.固定资产折旧3.[答案]:BCDE[解析]:本题考查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选项A属于支出法中的内容。  4.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包括的具体项目是(  )。  A.净出口  B.消费支出  C.政府购买  D.折旧  E.固定投资支出4.[答案]:ABCE[解析]:选项D属于收入法中的非生产要素收入。  5.两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  )。  A.企业  B.国外部门  C.消费者(居民)  D.地方部门  E.政府部门5.[答案]:AC[解析]: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涉及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  6.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是(  )。  A.I=S+(T-G)+(M-X)  B.I=S+(T-G)  C.C+I+G+(X-M)=C+S+TD.I=S  E.C+I+G=C+S+T6.[答案]:AC  [解析]: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C+I+G+(X-M)=C+S+T-115- 两边同时消去C,通过简化变为:I=S+(T-G)+(M-X),就代表了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7.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假设有(  )。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B.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C.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D.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E.长期消费函数是稳定的7.[答案]:ABC[解析]: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假设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8.下列关于投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际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大  B.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  C.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  D.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E.投资是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8.[答案]:CDE[解析]: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实际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选项AB说法有误。  9.下列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中,与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动的因素有(  )。  A.利率  B.税收  C.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量  E.价格总水平9.[答案]:ABE[解析]:利率上升,总需求减少;利率下降,总需求增加。利率与总需求成反比,选项A正确。税收减少,总需求增加;税收增加,总需求减少。税收与总需求成反比,选项B正确。价格总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价格总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成反比,选项E正确。  10.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  )。  A.成本  B.价格  C.技术进步  D.企业的预期  E.工资水平变动 10.[答案]:AB-115- [解析]: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与成本。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  1.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期望价格  B.现行价格  C.公允价格  D.不变价格1.[答案]:D[解析]: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2.资本的效率一般用(  )与资本总额的比率来表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净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2.[答案]:A[解析]:资本的效率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总额的比率来表示。  3.两要素分解法下,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  )。  A.GA=GY-βGK  B.GQ=GH+GP  C.GA=GY+βGK  D.GA=GY-αGL-βGK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两要素分解法。  4.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是0.4和0.6,劳动力和资本的年增长率分别是2%和5%。如果该国在这一时期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则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  )。A.2%  B.5%  C.6%  D.2.2%4.[答案]:D[解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6%-0.4×2%-0.6×5%=2.2%。  5.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  )。A.增长型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大循环  D.长波循环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典型周期的概念。  6.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现实生活人们最关注的是(  )。-115- A.短周期  B.长周期  C.中周期  D.全周期6.[答案]:C[解析]:现实生活中,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的是中周期,人们最关注的也是中周期。  7.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  )。  A.复苏阶段和萧条阶段  B.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C.衰退阶段和繁荣阶段  D.衰退阶段和萧条阶段7.[答案]:B[解析]: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  8.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的标志是(  )。A.一致指标  B.领先指标  C.同步指标  D.滞后指标8.[答案]:B[解析]: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  9.下列指标中属于领先指标的是(  )。  A.工业总产值 B.股票价格指数 C.固定资产投资额 D.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答案]:B[解析]:股票价格指数属于领先指标。选项AC属于一致指标。选项D属于滞后指标。  10.经济发展的核心是(  )。  A.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B.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C.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D.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的提高10.[答案]:D[解析]: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的提高。  1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11.[答案]:A[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115-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12.[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  B.经济增长比经济发展含义更广  C.经济增长简单等同于经济发展  D.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E.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1.[答案]:ADE[解析]: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经济发展。  2.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  )。A.劳动的投入数量  B.劳动生产率  C.资本的效率  D.边际效率E.资本的投入数量2.[答案]:ABCE[解析]: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的效率。  3.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可以分为(  )。A.古典型周期  B.基钦周期  C.朱格拉周期  D.增长型周期E.康德拉耶夫周期3.[答案]:AD[解析]: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4.关于经济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  B.经济周期是个别部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  C.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D.经济周期按波动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115- E.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包括GDP、就业和金融市场指标等才能说明经济周期4.[答案]:ACE[解析]: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而不是个别部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经济周期按照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5.下列指标中属于滞后指标的是(  )。  A.库存  B.广义的货币M2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股票价格指数  E.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答案]:AC[解析]:选项BD属于领先指标。选项E属于一致指标。  6.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  A.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B.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  C.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D.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E.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6.[答案]:ACDE[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1)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2)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3)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4)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促进“三个转变”,这“三个转变”是指(  )。  A.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  B.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C.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变  D.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E.促进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7.[答案]:BDE  [解析]: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115-   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办法是统筹兼顾,关于五个统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社会经济发展  D.统筹国内外的政治发展  E.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8.[答案]:ABCE[解析]: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是采用(  )作为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  A.消费者价格指数  B.批发价格指数C.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D.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答案]:A[解析]:我国目前是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  2.多国家或地区用来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B.批发价格指数C.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D.消费者价格指数2.[答案]:D[解析]:价格指数有很多种类,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  3.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B.价格总水平变动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C.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D.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3.[答案]:C[解析]: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4.当名义利率高于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时,或当名义利率不变,而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利率为(  )。-115- A.相对数  B.零  C.负  D.正4.[答案]:D[解析]: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名义利率不变,而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利率为正。  5.以下对我国就业与失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只计算城镇地区的失业率  B.在计算城镇失业率时,主要以是否具有城镇户口为标准  C.我国的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D.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5.[答案]:D[解析]: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这是发达国家就业率的公式。  6.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即(  )。  A.没有工作  B.目前打算工作  C.当前可以工作  D.正在寻找工作6.[答案]:A[解析]: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的称为没有工作。  7.我国的就业人口是指年龄在(  )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A.20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7.[答案]:C[解析]:我国的就业人口是指年龄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8.下列关于自愿失业说法正确的是(  )。  A.仅包括摩擦性失业  B.自愿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研究关注的重点  C.自愿失业也叫周期性失业  D.这种失业是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  8.[答案]:D  [解析]: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非自愿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研究关注的重点。非自愿失业也叫周期性失业。-115-   9.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  )引起的失业。  A.季节变化  B.产业结构变动  C.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变换D.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9.[答案]:D[解析]: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引起的失业。  10.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为(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非自愿失业  D.周期性失业10.[答案]:A[解析]: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11.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工资增长与失业水平之间存在着(  )。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不完全相关关系11.[答案]:B[解析]: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工资增长与失业水平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  )。  A.编制各种价格指数  B.编制各种消费指数  C.编制各种成本指数D.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E.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缩减指数1.[答案]:AD[解析]: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二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2.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总产出 B.货币流通速度 C.总需求和总供给 D.货币供给量 E.产业结构2.[答案]:ABCD[解析]: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有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参见教材P59。-115-   3.下列关于价格总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  B.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  C.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D.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反比  E.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3.[答案]:ABCE[解析]:本题考查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选项D说法错误。  4.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  )。  A.没有工作  B.当前可以工作  C.正在寻找工作D.每天工作半天  E.在自己家中从事家务劳动4.[答案]:ABC[解析]: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的均属于失业人口。  5.下列失业类型中,属于自愿失业的是(  )。A.需求不足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隐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E.结构性失业5.[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失业类型。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6.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包括(  )。  A.基础产业部门  B.生活资料生产部门  C.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D.制造加工业部门  E.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6.[答案]:CE[解析]: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包括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7.关于菲利普斯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相关关系的曲线-115-   B.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C.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替代关系只在短期内存在  D.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替代关系只在长期内存在  E.弗里德曼认为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抽垂直的直线  7.[答案]:ABCE[解析]:弗里德曼认为,由于预期的存在和变动,通货膨胀和失业替代关系只在短期内才是有可能的,而在长期内则不存在,所以选项D说法有误。第九章一、单项选择题  1.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  A.要素储备比例  B.生产资源配置比例  C.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D.两个国家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1.[答案]:C[解析]: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  2.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实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结论依据的是(  )理论。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  D.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2.[答案]:C[解析]: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  A.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B.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C.同类产品的生产更具有相同的要素密集性  D.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3.[答案]:A[解析]: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115-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提出者是(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俄林  D.克鲁格曼4.[答案]:D[解析]: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提出者是克鲁格曼。  5.如果一国或地区的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一般会导致(  )。  A.本国出口增长 B.本国出口减少 C.本国进口减少 D.本国旅游收入增加5.[答案]:B[解析]: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会增加出口,同时有利于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的增加;相反,汇率上升,则导致相反的结果,即减少出口。  6.关税壁垒政策是通过(  )来实现的。  A.技术标准  B.自愿出口限制  C.征收高额关税  D.进口配额制6.[答案]:C[解析]:关税壁垒是指国家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外贸政策。选项ABD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  7.政府对出口贸易进行干预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进口配额  B.非关税壁垒  C.自愿出口限制  D.出口补贴7.[答案]:D[解析]: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8.以下属于间接出口补贴的是(  )。A.出口信贷  B.自愿出口限制  C.技术标准  D.最高限价制8.[答案]:A[解析]:间接补贴是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包括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9.出口商按正常价格销售给进口商,进口商以倾销性低价在进口国市场抛售产品,亏损由出口企业补偿,这种倾销类型属于(  )。A.持续性倾销  B.掠夺性倾销  C.隐蔽性倾销  D.偶然性倾销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隐蔽性倾销的概念。-115-   10.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这种倾销方式属于(  )。  A.掠夺性倾销  B.持续性倾销  C.隐蔽性倾销  D.偶然性倾销不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偶然性倾销的概念。  11.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动因是(  )。A.资本过剩  B.资本短缺C.利用货币利差及汇率变动获得利益  D.追求利润11.[答案]:D[解析]: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动因是追求利润。  12.美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规定的标准为控制股权(  )以上。A.10%  B.15%  C.20%  D.25%12.[答案]:A[解析]:美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规定的标准为控制股权10%以上。  二、多项选择题  1.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  A.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规模经济贸易理论D.比较优势理论  E.赫克歇尔—俄林理论1.[答案]:BCDE[解析]:本题考查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2.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  B.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C.汇率水平D.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 E.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2.[答案]:ACDE[解析]: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有:①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②汇率水平;③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选项B是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3.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是(  )。  A.保护国内产业  B.维持本国经济增长  C.实现国内充分就业-115- D.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E.提高经济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3.[答案]:ABD[解析]: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或限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是(  )。  A.某国政府提高制成品的进口关税税率,限制进口  B.某进口国政府对电子产品设定较高的技术标准  C.某国政府给予国内的供应商优先获得政府公共采购订单  D.某国对进口的化妆品采取卫生检疫,限制国外化妆品的进口  E.某进口国和出口国谈判自愿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间内的出口数量4.[答案]:BCDE[解析]:非关税壁垒是指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如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选项A属于关税壁垒。  5.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的手段包括(  )。A.财务核算 B.关税壁垒 C.非关税壁垒 D.出口退税 E.出口补贴5.[答案]:BCDE[解析]: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除此之外,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还有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间接补贴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6.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  A.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B.该产品进入另一国市场给该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C.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D.损失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E.损失与低价倾销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6.[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对征收反倾销税的规定。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115-   (2)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3)损失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7.对资本输出国来说,资本流出的积极作用有(  )。  A.可以缓解本国资本的不足  B.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C.为相对过剩的资本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  D.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  E.可以带动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扩大本国商品在外国的市场份额7.[答案]:CE[解析]:选项ABD是资本流入对资本输入国的积极作用。第十章一、单项选择题  1.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这类物品称为(  )。A.私人物品  B.公共物品  C.奢侈品  D.低档品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概念。  2.关于公共物品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非排他性是主要特征,而非竞争性是派生特征  B.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大特征  C.非排他性是指物品一旦被提供,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  D.非竞争性是指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2.[答案]:A[解析]:非性竞争是主要特征,而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选项A说法有误。  3.政府融资的缺点是(  )。  A.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B.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结构不平衡  C.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D.比较理想,很难实现3.[答案]:A-115- [解析]: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4.由于公共物品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理性的个人倾向于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这就是(  )。A.免费搭车  B.外部经济  C.外部不经济  D.逆向选择4.[答案]:A[解析]:由于公共物品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理性的个人倾向于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这就是“免费搭车”。  5.代表公众利益的政治家雇佣公共雇员,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合同中对所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做出具体规定,这是指(  )。A.合同外包  B.政府生产  C.政府融资  D.联合融资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政府生产的概念。  6.关于公共物品的生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共物品的生产通常有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两种方式  B.合同外包包给盈利性质的机构,才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C.支持公共物品提供私有化的理由是同样的服务由私人生产成本更低  D.反对公共物品提供私有化的理由是认为私人生产降低了服务的质量6.[答案]:B[解析]:合同外包不管包给何种性质的机构,都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7.公共物品供给的(  ),即何种物品应当被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提供、提供多少。A.融资制度  B.生产制度  C.受益分配制度  D.决策制度7.[答案]:D[解析]: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即何种物品应当被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提供、提供多少。  8.公共财政应发挥职能作用的范围主要是在(  )的领域。A.商品流通  B.市场失灵  C.农业生产  D.工业生产8.[答案]:B-115- [解析]:公共财政应发挥职能作用的范围主要是在市场失灵的领域。  9.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  )职能的范畴。A.收入分配  B.经济稳定  C.经济发展  D.资源配置9.[答案]:A[解析]: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范畴。  10.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行使重点是(  )。  A.对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B.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C.稳定物价水平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D.改善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10.[答案]:B[解析]: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行使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11.理性的选民由于不指望自己的一票能够影响选举结果,因而没有动力花费时间和成本去搜寻有关选举的信息,这称为(  )。  A.“非理性的无知”  B.“非理性的理性”C.“理性的无知”  D.“理性的非理性”11.[答案]:C[解析]:所谓“理性的无知”,是指理性的选民由于不指望自己的一票能够影响选举结果,因而没有动力花费时间和成本去搜寻有关选举的信息。  12.根据尼斯坎南的官僚理论,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会(  )本部门的总预算。A.最大化  B.平均  C.最小化  D.平滑12.[答案]:A[解析]: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会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市场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B.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115-   C.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D.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私人物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数量E.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公共物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数量并不完全有效1.[答案]:ABC[解析]: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私人物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数量,。但同样的机制对公共物品并不完全有效。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2.“纯公共物品”包含下述两大特征:消费上的(  )。A.排他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E.扩张性2.[答案]:BD[解析]:“纯公共物品”包含下述两大特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3.公共物品的融资方式包括(  )。  A.政府融资  B.合同外包  C.联合融资  D.私人融资  E.政府生产3.[答案]:ACD[解析]:选项BE属于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  4.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主要责任有(  )。  A.通过强制税收为公共物品融资  B.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最后出资人  C.为公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制度保证  D.所有的公共物品与服务必须由政府出资或生产  E.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和生产公共物品4.[答案]:ABCE[解析]: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与服务必须由政府出资或生产,政府应当充分发掘社会其他主体的潜力,以最小的成本、最能发挥非政府主体积极性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选项D说法有误。  5.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具有的职能有(  )。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15- D.综合平衡职能  E.货币发行职能5.[答案]:ABC[解析]: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6.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可以通过(  )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A.政府直接投资 B.财政贴息 C.国际信贷 D.银行透支 E.税收优惠6.[答案]:ABE[解析]:本题考查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7.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包括(  )。  A.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  B.满足政府执行职能需要的支出  C.介入竞争性产业  D.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基本需要支出E.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7.[答案]:ABDE  [解析]: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包括  (1)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基本需要  (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  8.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  )。  A.扩大社会总需求  B.扩大社会总供给  C.实现充分就业D.稳定物价水平  E.国际收支平衡8.[答案]:CDE[解析]: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9.公共选择的三大理论基石是(  )。  A.经济人假设  B.个人主义方法论  C.理性的非理性假设-115-   D.政治家选票极大化假设  E.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9.[答案]:ABE[解析]:本题考查公共选择的三大理论基石,即个人主义方法论、经济人假设和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第十一章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  )。A.过程  B.结果  C.成本  D.费用1.[答案]:C[解析]: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2.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是指(  )。  A.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B.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  C.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D.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2.[答案]:D[解析]: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是指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  3.能够从微观层面清晰地追踪政府财政支出的去向和具体用途的财政支出分类方法是(  )。  A.按政府职能分类  B.按支出功能分类C.按支出经济分类  D.按支出能否等到等价补偿分类3.[答案]:C[解析]:财政支出经济分类能够从微观层面清晰地追踪政府财政支出的去向和具体用途。  4.政府用于义务教育方面多少资金,用于公共安全方面多少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方面多少资金,反映了政府财政支出的(  )。A.方向  B.规模  C.结构  D.经济性质4.[答案]:C-115- [解析]: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反映了政府用各项资金都做了什么事。  5.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私人部门取得物品与劳动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属于(  )。A.转移性支出  B.建设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消费性支出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购买性支出的概念。  6.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用于自身的消费,这部分政府的支出称为(  )。  A.政府转移性支出  B.政府消费性支出C.政府投资性支出  D.政府债务性支出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消费性支出的概念。  7.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  )。  A.财政支出规模 B.财政支出方向 C.财政支出结构 D.财政支出政策7.[答案]:A[解析]:财政支出规模是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反映着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  8.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是相对稳定的,它决定于(  )。  A.国家的制度安排  B.政府的职能  C.经济发展的需要  D.国家性质8.[答案]:A[解析]: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是相对稳定的,决定于国家的制度安排。  9.非均衡增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瓦格纳  B.皮考克  C.马斯格雷夫  D.鲍莫尔9.[答案]:D[解析]:非均衡增长理论的提出者是鲍莫尔。-115-   10.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  )。  A.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B.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作出解释  C.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D.英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的”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选项A是瓦格纳法则的结论;选项B属于非均衡增长理论的观点;选项D是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的观点。  11.下列关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般公共支出总体上都远低于社会性支出  B.目前,中国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中,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约为40:60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总量不断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D.1994年至“十一五”时期,中国财政购买性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出现了缓慢下降的趋势,转移性支出比重则缓慢上升11.[答案]:A[解析]: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上出现偏离,即重视经济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而忽视社会性支出。  12.目前我国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约占(  )以上。A.40%  B.50%  C.60%  D.70%12.[答案]:D[解析]:目前我国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约占70%以上。  1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  )。A.政府及其财政部门  B.企业  C.社会团体  D.事业单位13.[答案]:A[解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政府及其财政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财政支出分为(  )。A.购买性支出  B.功能性支出  C.经济支出  -115- D.转移性支出  E.国防支出1.[答案]:AD[解析]: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财政支出区别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与国际通行的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法相比,中国传统的支出分类是一种功能与性质混合的分类方法,其存在的不足是(  )。  A.财政支出的分类标准不统一  B.部分支出按功能分类,部分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  C.可以全面反映政府职能,但难以精确反映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  D.不利于细化预算编制和强化预算约束E.难以进行国家横向比较2.[答案]:ABDE[解析]:传统的支出分类既无法全面反映政府职能,也难以精确反映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选项C说法有误。  3.关于我国的政府支出分类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项三级  B.按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两级  C.按支出经济分类,共分为12类  D.按支出功能分类,共分为17类  E.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收支分类改革3.[答案]:CDE[解析]:按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二级,选项AB说法反了。  4.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是由于(  )。  A.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  B.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  C.市场失灵问题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政府配置资源的需求  D.公共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E.工业化所引起的市场的扩张,使矛盾与冲突增多,需要增加公共支出维持经济社会秩序4.[答案]:CE-115-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内容。  5.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瓦格纳  B.皮考克  C.魏斯曼  D.马斯格雷夫  E.鲍莫尔5.[答案]:BC[解析]:19世纪6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在对英国1890~1955年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6.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有(  )。  A.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  B.相对于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高  C.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  D.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高的水平  E.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6.[答案]:ABCE[解析]: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2)相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然略有下降趋势,但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上。(3)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7.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结构的主要方向是(  )。A.严格控制补贴开支  B.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C.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D.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E.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7.[答案]:BCDE[解析]:本题是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主要方向的考查,要求考生理解。  8.在实践中,西方国家总结出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3E”原则,即(  )。A.效率性  B.公平性  C.经济性  D.弹性  E.效果性8.[答案]:ACE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3E原则。在实践中,西方国家总结出了著名的“3E”-115- 原则,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由于政府在社会中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和“3E”评价法单纯强调经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因此后来又加入了“公平性”指标。  9.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  A.客观性  B.可比性  C.重要性  D.经济性9.[答案]:BCDE[解析]: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第十二章一、单项选择题  1.从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那里得到的非强制性的转移是(  )。A.税收  B.赠与收入  C.社会缴款  D.其他收入1.[答案]:B[解析]:赠与收入从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那里得到的非强制性的转移。  2.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是(  )。A.社会缴款  B.税收  C.赠与收入  D.其他收入2.[答案]:B[解析]:税收是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  3.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分,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这体现了税收的(  )。A.灵活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无偿性3.[答案]:C[解析]: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分,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4.一个税种区别于另外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税源  B.税率  C.课税对象  D.纳税人4.[答案]:C[解析]:课税对象是不同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5.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即(  )。A.税率  B.纳税主体  C.课税对象  D.纳税环节-115- 5.[答案]:C  [解析]:课税对象,即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6.(  )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总额的60%左右。A.财产税  B.行为税  C.所得税  D.流转税6.[答案]:D[解析]: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总额的60%左右。  7.税收按计量课税对象的标准不同,分为(  )。  A.价内税和价外税  B.直接税和间接税C.从价税和从量税  D.中央税和地方税7.[答案]:C[解析]:税收按计量课税对象的标准不同,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8.下列选项中,属于间接税的是(  )。A.营业税  B.财产税  C.企业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8.[答案]:A[解析]:间接税是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如各种流转税税种。  9.甲公司购买某应税产品,通过压低该产品的价格将税负全部转移给销售该产品的乙公司。这种税负转嫁方式属于(  )。A.旁转  B.前转  C.混转  D.后转9.[答案]:D[解析]:后转也称“逆转”或“向后转嫁”,即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进价的方式,转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  10.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  )上。A.财产税  B.流转税  C.所得税  D.资源税10.[答案]:B[解析]: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11.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这种税负转嫁方式一般称为(  )。A.前转  B.旁转  C.消转  D.混转-115- 11.[答案]:B[解析]:旁转也称“侧转”,是指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12.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  )。A.国库券  B.实物国债  C.上市国债  D.内债12.[答案]:A[解析]: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国库券。  13.1950年我国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为(  )。A.实物国债  B.货币国债  C.固定利率债券  D.上市国债13.[答案]:A[解析]:1950年我国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为实物国债。  14.国债的基本功能是(  )。A.筹集建设资金  B.调控宏观经济  C.弥补财政赤字  D.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14.[答案]:C[解析]: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的基本功能。  15.一国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称为(  )。  A.国债负担率  B.国民经济承受能力  C.债务依存度  D.外贸依存度15.[答案]:C[解析]:债务依存度是一国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16.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  )。  A.国债的认购方式  B.国债的发行方式C.国债的交易方式  D.国债的偿还方式16.[答案]:B[解析]: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17.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遍和最常用的是(  )。A.回购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现货交易17.[答案]:D-115- [解析]:现货交易方式: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  )。A.强制性  B.自愿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固定性1.[答案]:ACE[解析]: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  2.在具体运用上,定额税率可以分为(  )。  A.单一定额税率  B.差别定额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D.幅度定额税率  E.分类分级定额税率2.[答案]:ABDE[解析]:本题考查税制要素。在具体运用上,定额税率可以分为单一定额税率、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分类分级定额税率。  3.税收按管理权限划分为(  )。A.中央税 B.地方税 C.省级税 D.市、县级税 E.中央和地方共享税3.[答案]:ABE[解析]:税收按管理权限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4.下列属于流转税的是(  )。A.契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E.房产税4.[答案]:BCD[解析]:主要的流转税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契税和房产税属于地方税。  5.按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收入可以分为(  )。A.流转税  B.从价税  C.从量税  D.所得税  E.财产税5.[答案]:ADE[解析]: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6.按税负是否可以转嫁,通常把税收收入分为(  )。A.价内税 B.直接税 C.间接税 D.地方税 E.中央和地方共享税-115- 6.[答案]:BC[解析]:按税负是否可以转嫁,通常把税收收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7.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包括(  )。  A.税负制度的完善程度  B.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C.课税商品的性质  D.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E.课税范围的大小7.[答案]:BCDE[解析]:该题考查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  8.税负不容易转嫁的情形是(  )。  A.生活必需品  B.课税范围广泛  C.非生活必需品D.课税范围狭窄  E.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8.[答案]:CD[解析]: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大,税负不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更具有弹性,不易转嫁。  9.国债的政策功能包括(  )。  A.弥补财政赤字  B.调控宏观经济  C.筹集建设资金D.扩大征税范围  E.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9.[答案]:ABCE  [解析]:国债的功能。包括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4)调控宏观经济。  10.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  )。  A.国债余额  B.债务依存度  C.国债负担率  D.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E.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10.[答案]:ADE[解析]:本题考查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BC是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  11.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  )。A.公募招标方式  B.承购包销方式  C.直接发售方式 D.“随买”方式  E.摊派方式-115- 11.[答案]:ABCD[解析]: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第十三章一、单项选择题  1.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  )。  A.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B.重大的政治行为C.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产物  D.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1.[答案]:D[解析]: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2.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德国2.[答案]:B[解析]: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  3.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  )。A.法定授权  B.安排计划  C.重要规定  D.人为安排3.[答案]:A[解析]: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  4.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  )。  A.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B.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C.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  D.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4.[答案]:C[解析]: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  5.资本预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  )。A.税收  B.收费  C.国债  D.专项收入5.[答案]:C  [解析]:资本预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债。经常预算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税收。-115-   6.政府预算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其划分依据是(  )。  A.按预算编制形式分类  B.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类C.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  D.按预算管理层级分类6.[答案]:B[解析]: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类,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  7.(  )是指对连续多个年度的财政收支进行预测、规划或规定的一种财政计划形式。A.多年预算  B.年度预算  C.平衡预算  D.差额预算7.[答案]:A[解析]:多年预算是指对连续多个年度的财政收支进行预测、规划或规定的一种财政计划形式。  8.我国的政府预算由(  )组成。  A.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  B.中央、省、市三级预算C.中央、省、市、县四级预算  D.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8.[答案]:D[解析]: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体系由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组成。省以下各级政府预算称为地方预算。  9.目前我国每年统计公报公布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的数字,都是就(  )而言的。  A.公共财政预算  B.政府性基金预算C.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D.社会保障预算9.[答案]:A[解析]:目前我国每年统计公报公布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的数字,都是就公共财政预算而言的。  10.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称为(  )。A.政府性基金预算  B.社会保障预算  -115- C.公共财政预算  D.国有资本经营预算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公共财政预算的概念。  11.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  )。  A.统筹兼顾、适度集中  B.相对独立、相互衔接  C.分级编制、逐步实施  D.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11.[答案]:D[解析]: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选项ABC属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  12.(  )是财政制度的核心,是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门。  A.财政收支制度 B.财政预算制度 C.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D.政府采购制度12.[答案]:B[解析]:财政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是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门。  13.部门预算编制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其中“一上”是指(  )。  A.下达预算控制限额  B.上报预算建议数C.上报部门预算草案  D.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部门预算编制“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  14.为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从(  )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A.2010年12月1日  B.2011年1月1日C.2011年5月1日  D.2011年9月1日14.[答案]:B[解析]:为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规定,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二、多项选择题-115-   1.政府预算原则包括(  )。A.年度性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公开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E.透明性原则1.[答案]:ABC[解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预算原则主要有: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可靠性、合法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和公开性原则。  2.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括两层含义,其中从政府预算的内容上(  )。  A.政府预算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  B.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C.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数量的多少  D.是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E.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2.[答案]:BCDE[解析]:从政府预算的内容上,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数量的多少,是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3.复式预算的优点是(  )。  A.便于编制,易于操作  B.编制和实施比较简单  C.能够清晰反映政府收支全貌,有利于公众监督政府预算的实施  D.便于政府科学安排预算收支结构,突出重点,分类控制预算收支平衡  E.便于政府灵活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3.[答案]:DE[解析]:本题考查复式预算的优点。  4.按照预算编制形式分类,政府预算分为(  )。  A.绩效预算 B.单式预算 C.投入预算 D.复式预算 E.规划项目预算4.[答案]:BD[解析]:按照预算编制形式分类,政府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复式预算。-115-   5.根据政府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可将政府预算分为(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年度预算  D.单式预算  E.复式预算5.[答案]:AB[解析]:根据政府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可将政府预算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6.我国政府预算级次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密切相关,原则上(  )。  A.多级财政  B.一级政府  C.一级财政  D.一级预算  E.多级预算6.[答案]:BCD[解析]:我国政府预算级次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密切相关,原则上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  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是(  )。A.以收定支、专款专用 B.相对独立、相互衔接 C.分级编制、逐步实施  D.统筹兼顾、适度集中E.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7.[答案]:BCD[解析]:选项BCD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选项AE是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  8.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有(  )。  A.增强了财政宏观调控的能力  B.提高了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的透明度  C.利于推动部门和行业事业发展  D.加强了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E.确立了部门作为预算主体的地位8.[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选项CE属于建立部门预算制度的意义。  9.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实行(  )。  A.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  B.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  C.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  D.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相结合  E.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  9.[答案]:ABDE  [解析]: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相结合;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115- 第十四章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A.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B.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税收管理体制  C.财政管理体制是预算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D.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分级包干1.[答案]:A[解析]: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2.公共产品和服务由哪一级政府提供效率更高就由哪一级政府来提供,这体现的政府间事权及支出划分原则是(  )。A.区域原则  B.技术原则  C.收益原则  D.效率原则2.[答案]:D[解析]:效率原则是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公共产品和服务由哪一级政府提供效率更高就由哪一级政府来提供。  3.下列国家中采用联邦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是(  )。A.意大利  B.韩国  C.德国  D.日本3.[答案]:C[解析]:韩国、意大利、日本等采用的是财政单一制模式。  4.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和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这体现了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  )。  A.集权原则  B.恰当原则  C.效率原则  D.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恰当原则的理解。  5.依据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其原则是(  )。A.事权和财权相统一  B.事权和收入相统一C.分级管理  D.一级政府一级预算-115- 5.[答案]:A[解析]:依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6.下列税种,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税种是(  )。A.消费税  B.房产税  C.关税  D.资源税6.[答案]:B[解析]:房产税属于地方固定收入。选项AC是中央固定收入,选项D是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税。  7.根据分税制体制改革,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收划分为(  )。A.地方税  B.中央税  C.中央地方共享税  D.营业税7.[答案]:C[解析]:根据分税制体制改革,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收划分为中央地方共享税。  8.近年来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在收入划分方面的内容不包括(  )。A.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B.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C.建立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体系  D.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分配中新批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部分收入上缴中央财政8.[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近年来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收入划分方面调整完善的内容。选项C是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面的内容。  9.下列税种中,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是(  )。A.增值税  B.所得税  C.证券交易印花税  D.资源税9.[答案]:B[解析]:所得税从2002年1月1日起成为我国中央地方共享税。  10.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庇古  C.弗里德曼  D.凯恩斯10.[答案]:B-115- [解析]: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经济学家是庇古。  11.在我国,为了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由上级政府安排给下级政府的补助支出,称为(  )。  A.专项转移支付 B.横向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其他转移支付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概念。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的原则是(  )。  A.技术原则  B.集权原则  C.受益原则  D.效率原则  E.区域原则1.[答案]:ACDE[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2.以下属于财政管理体制内容的有(  )。  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B.财政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C.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D.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E.财政预算制度2.[答案]:ABCD[解析]: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包括(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2)财政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3.联邦制下,联邦(中央)与州(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具有的特点包括(  )。  A.联邦(中央)与州(地方)在宪法规定的领域内相互独立、平等,互不从属  B.联邦(中央)与州(地方)都直接对公民行使权力,每个公民都隶属于两极或多级政府  C.规章制度主要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  D.地方政府拥有的分权水平较低,自主性较小E.联邦(中央)与州(地方)之间在宪法规定的事务上相互协调3.[答案]:ABE[解析]:选项CD属于财政单一模式的特点。  4.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  )。-115-   A.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B.增加地方调控能力  C.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  D.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E.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4.[答案]:ACDE  [解析]: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如下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  (2)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  (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4)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5.下列选项中,根据1994年分税制体制规定,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包括(  )。  A.房产税 B.资源税 C.耕地占用税 D.增值税 E.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5.[答案]:ACE[解析]:选项BD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  6.按照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列选项中(  )属于中央固定收入。  A.铁路运输部缴纳的房产税收入 B.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缴纳的营业税收入  C.国家邮政局上缴的利润  D.省属企业缴纳的消费税收入E.地方企业上缴的利润6.[答案]:BCD[解析]:选项AE属于地方固定收入。  7.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的作用有(  )。  A.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弥补其收支差额  B.有利于实现政府间财产关系的纵向平衡  C.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  D.增强了地方政府提供本地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E.完全解决了各地方之间因财务状况不同而造成的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  7.[答案]:ABCD-115-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的作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各地方之间因财务状况不同而造成的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并不能完全解决。  8.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的是(  )。  A.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B.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C.为了满足政府部门日常性支出需要  D.为了解决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问题E.为了满足政府的投资需要8.[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的。  9.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  )。  A.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  B.中央委托事务  C.共同事权事务D.效益外溢事务  E.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9.[答案]:BCDE[解析]:本题考查专项转移支付的范围。选项A属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项目。第十五章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实现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可以采取(  )的财政措施。A.减少财政支出  B.减少税收  C.增加财政支出  D.提高利率1.[答案]:A[解析]: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2.经常项目平衡又称为(  )。A.贸易平衡  B.资本项目平衡  C.劳务平衡  D.储备平衡2.[答案]:A  [解析]:经常项目平衡亦称贸易平衡,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进口等于出口。  3.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  )。-115- A.结余政策  B.扩张政策  C.平衡政策  D.紧缩政策3.[答案]:B[解析]: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用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赤字规模的做法扩大社会总需求,所以要采用扩张政策。  4.(  )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A.预算  B.补贴  C.税收  D.公债4.[答案]:A[解析]: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  5.将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这是根据(  )对财政政策进行的分类。  A.作用空间  B.作用时间  C.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D.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5.[答案]:D[解析]: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6.财政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是(  )。  A.汲水政策 B.补偿政策 C.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的概念。  7.在经济稳定增长时期,实行旨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被称为(  )财政政策。A.扩张性  B.中性  C.紧缩性  D.自动稳定7.[答案]:B[解析]:本题是对中性财政政策概念的考查。8.(  )是政府在增加或减少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或减少购买性支出,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A.国民收入变动率 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C.税收乘数 D.平衡预算乘数8.[答案]:D-115- [解析]:本题考查平衡预算乘数的概念。  9.我国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  A.大幅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  B.推进税制改革,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C.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D.不改变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9.[答案]:D[解析]:选项D应该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10.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  )的改革。A.消费型  B.积累型  C.收入型  D.补偿型10.[答案]:A[解析]: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  11.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实行了(  )财政政策。A.从紧  B.中性  C.稳健  D.积极11.[答案]:D[解析]:为了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中央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多项选择题  1.财政政策的功能包括(  )。  A.集聚功能  B.稳定功能  C.导向功能  D.控制功能  E.协调功能1.[答案]:BCDE[解析]:财政政策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和稳定功能。  2.国际收支平衡包括(  )。  A.经常项目平衡  B.国际借贷平衡  C.贸易平衡-115- D.资本项目平衡  E.外汇储备平衡2.[答案]:ACD[解析]:国际收支平衡包括经常项目平衡(亦称贸易平衡)和资本项目平衡。  3.我国财政政策目标包括(  )。  A.促进充分就业  B.物价基本稳定  C.预算收支平衡D.国际收支平衡  E.经济稳定增长3.[答案]:ABDE[解析]:财政政策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增长。  4.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财政政策划分为(  )。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E.中性财政政策4.[答案]:AD[解析]:按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选项BCE是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划分的。  5.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A.营业税的比例税自动稳定作用  B.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  C.企业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  D.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E.政府预算的自动稳定作用5.[答案]:BCD  [解析]: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累进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2)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6.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产生五种时滞,其中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机关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认识时滞  B.效果时滞  C.行政时滞  D.执行时滞  E.决策时滞6.[答案]:AC-115- [解析]:认识时滞和行政时滞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机关没有直接关系,在经济学上被称之为内在时滞。  7.下列属于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的是(  )。  A.认识时滞  B.效果时滞  C.决策时滞  D.执行时滞  E.行政时滞7.[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内部时滞。选项AE属于内部时滞。  8.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再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次财政政策与1998年政策的差别是(  )。  A.政策调控手段增多  B.政策实施主体不同  C.政策内容有新变化  D.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E.政策实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8.[答案]:ACDE[解析]:本题考查2008年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差别。第十六章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称为(  )。A.货币供给  B.货币需求  C.基础货币  D.社会需求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货币需求的概念。  2.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货币量  B.物价水平  C.商品交易量  D.劳务交易量2.[答案]:A  [解析]: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货币量。  3.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  )。A.货币量决定货币价值的理论  B.货币价值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C.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D.物价水平决定货币量的理论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费雪交易方程式的理解。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115-   4.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费雪  B.凯恩斯  C.弗里德曼  D.庇古4.[答案]:D[解析]: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庇古。  5.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L=L1(Y)+L2(i)中,L与收入Y和利率i的关系分别是(  )。  A.负相关、正相关  B.正相关、正相关C.负相关、负相关  D.正相关、负相关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所以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是正相关,与利率是负相关。  6.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是(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资动机  D.投机动机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投机动机的含义。  7.货币供给的机制分析侧重于(  )。  A.货币的创造过程  B.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C.分析供给原因  D.货币供给量7.[答案]:A[解析]:货币供给分析包括货币供给的机制和货币供给的决定,前者侧重于货币的创造过程,后者侧重于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8.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拥有信用创造货币功能的是(  )。A.政策性银行  B.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  D.财政部门8.[答案]:C  [解析]:中央银行拥有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  9.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是(  )。-115-   A.资产的收益性 B.资产的扩张性 C.资产的流动性 D.资产的安全性9.[答案]:C[解析]:划分货币层次的最基本依据是资产的流动性。  10.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  )。A.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B.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小  C.总量性失衡D.结构性失衡10.[答案]:A[解析]: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  11.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之间的关系是(  )。  A.前者低于后者  B.前者高于后者  C.二者相等  D.二者无关11.[答案]:B[解析]: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2.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是(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结构性通货膨胀C.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D.输入性通货膨胀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概念。  13.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的划分标准是(  )。  A.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  B.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C.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期划分  D.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13.[答案]:B[解析]: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  14.政府发行公债后,可以利用“挤出效应”使民间部门的投资(  )。-115- A.质量降低  B.质量提高  C.规模扩张  D.规模减少14.[答案]:D[解析]:政府发行公债后,可以利用“挤出效应”减少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抑制社会总需求。15.供给学派提出的积极的供给政策措施不包括(  )。A.增税  B.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精简规章制度D.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15.[答案]:A[解析]:供给学派提出的积极的供给政策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精简规章制度。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货币需求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货币需求是一种经济需求  B.货币需求是一种主观需求  C.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  D.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E.货币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行为1.[答案]:ACDE[解析]:货币需求由货币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有一定的客观性,并不是主观决定的。选项B说法有误。  2.按照剑桥学派的观点,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甲国物价水平上升,则(  )。  A.该国货币量增加  B.该国货币价值下降  C.该国货币价值不变D.该国货币量减少  E.该国货币价值上升2.[答案]:AB[解析]: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认为,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  )假定之上。  A.未来的不确定性  B.未来的确定性  C.收入是短期资产D.利润是短期资产  E.利润是长期资产3.[答案]:AC[解析]: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115- 资产”这两个假定之上。  4.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有(  )。A.财富构成  B.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C.投资倾向D.预防动机  E.财富总额4.[答案]:ABE  [解析]: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1)财富总额  (2)财富构成  (3)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4)其他因素。  5.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包括(  )。A.定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流通中的现金 D.M3 E.银行活期存款5.[答案]:ABCE[解析]:M2(广义货币量)包括M1(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选项D是干扰性,按照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不存在M3这个层次。  6.根据我国目前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属于M2而不属于M1的有(  )。  A.银行活期存款  B.银行定期存款  C.流通中的现金D.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E.股票6.[答案]:BD  [解析]: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  (1)M0=流通中现金  (2)M1=M0+银行活期存款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属于M2而不属于M1的有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所以此题选择BD。  7.制约商业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因素有(  )。  A.商业银行发达程度  B.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数量 C.提取现金数量  D.中央银行独立程度  E.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数量7.[答案]:BCE[解析]: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这样三类因素的制约(1)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3)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115-   8.货币均衡的特征有(  )。  A.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货币均衡是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数量上的完全一致  C.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D.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在静态上保持一致E.货币均衡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大体一致8.[答案]:ACE[解析]:该题是对货币均衡特征的考查,对于该知识点要明确两点:①货币均衡是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②它是货币供求大体一致,而不是完全一致。  9.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可划分为(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输入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D.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E.预期性通货通胀9.[答案]:ABCD[解析]: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10.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降低再贴现率  E.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10.[答案]:ABE[解析]: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第十七章一、单项选择题  1.(  )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A.商业银行  B.投资银行  C.中央银行  D.政策性银行1.[答案]:C[解析]: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它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  2.关于中央银行业务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115-   A.中央银行为企业办理存贷、结算业务  B.中央银行以盈利为目的的开展业务  C.中央银行不与政府部门发生资金往来关系  D.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业务特征。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可见,只有选项D说法正确。  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  )的关系。A.政府  B.存款货币银行  C.社会保障部门  D.政策性银行3.[答案]:A[解析]: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  4.中央银行组织全国清算属于中央银行(  )。  A.货币发行业务 B.公开市场业务 C.对政府的业务 D.对银行的业务4.[答案]:D[解析]:中央银行组织全国清算属于中央银行对银行的业务。  5.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其资金主要贷给(  )。A.个人  B.企业  C.商业银行  D.政府5.[答案]:C[解析]: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其资金主要贷给商业银行。  6.同城或同地区银行间的资金清算,主要通过(  )来进行。  A.全国支付清算系统  B.商业银行行内汇划系统C.票据交换所  D.人民银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6.[答案]:C[解析]:央行组织的全国清算包括同城或同地区和异地两大类。其中同城或同地区间的资金清算主要是通过票据交换所来进行。  7.下列各项中,应填列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是(  )。-115- A.外汇储备  B.流通中的通货  C.贴现及放款  D.政府债券7.[答案]:B[解析]:选项B流通中的通货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其余三项都属于央行的资产项目。  8.货币政策目标中的充分就业是指(  )。  A.所有劳动力完全就业  B.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就是达到充分就业  C.国家规定的人数完全就业时就是达到充分就业D.劳动力充分得到就业的状况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充分就业”这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含义。  9.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对货币乘数影响很大、作用力很强的是(  )。  A.再贴现率  B.再贷款利率  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公开市场业务9.[答案]:C[解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  10.货币供应量、利率、超额准备金等一般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  )目标。A.货币政策  B.中介  C.操作  D.最终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1.某国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居民提供汽车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是40%,最长还款期限是5年,这种规定属于(  )。A.直接信用控制  B.间接信用指导C.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D.消费者信用控制11.[答案]:D[解析]:消费者信用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12.中央银行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是(  )。-115-   A.流动比率  B.信用配额  C.直接干预  D.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12.[答案]:D[解析]: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13.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常指的是(  )。  A.短期市场利率  B.中期贷款利率C.中期债券利率  D.短期存款利率13.[答案]:A[解析]: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利率,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场利率。二、多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  )。  A.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B.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  C.调节宏观金融D.实施金融监管  E.追求适当盈利1.[答案]:ACD[解析]:中央银行属于金融管理机构,不涉及财政范畴,所以不选B。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不选E。  2.中央银行的职责决定了其活动的特征是(  )。  A.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B.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  C.具有相对独立性D.为政府提供所需的资金  E.资产具有较低的流动性2.[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  3.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  )。  A.对企业的业务  B.货币发行的业务  C.对政府的业务D.对银行的业务  E.对居民的业务3.[答案]:BCD[解析]:中央银行的业务主要就是货币发行业务、对银行的业务和对政府的业务。  4.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主要体现在(  )。  A.代理国库  B.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C.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115- D.保管外汇与黄金储备  E.发行货币4.[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对政府的业务。(1)代理国库。国库存款是中央银行主要负债之一。(2)代理国家债券发行。(3)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5)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5.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包括(  )。  A.贴现 B.流通中的通货 C.外汇储备 D.商业银行存款 E.政府债券5.[答案]:ACE[解析]:选项BD属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  6.货币政策一般包含的内容有(  )。  A.货币政策目标  B.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C.货币政策效果D.货币政策工具  E.货币政策的措施目标6.[答案]:ACD[解析]:该题是对货币政策内容的考查。  7.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不能作为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原因是(  )。  A.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B.作用力度较小,时滞较短  C.只能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D.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  E.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变动超额存款准备金来反向抵消其政策作用7.[答案]:ADE[解析]: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缺陷包括:①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变动超额存款准备金来反向抵消其政策作用;②作用力度强;③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8.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有(  )。A.窗口指导  B.再贴现  C.优惠利率  D.公开市场业务E.法定存款准备金率8.[答案]:BDE[解析]: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  9.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表现为(  )。  A.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B.可以主动出击-115-   C.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  D.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E.不需要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配合9.[答案]:ABD[解析]:选项C属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缺陷。公开市场业务需要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配合才能发挥作用,选项E说法有误。  10.直接信用控制可采取的手段包括(  )。A.优惠利率  B.道义劝告  C.信用配额  D.利率最高限制  E.消费者信用控制10.[答案]:CD[解析]:选项AE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项B属于间接信用指导。第十八章一、单项选择题  1.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办理的业务是(  )。A.代理业务  B.结算业务  C.吸收活期存款  D.发放贷款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业银行特有的性质。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广泛,是唯一能够面向公众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货币创造2.[答案]:A[解析]:商业银行又称为存款货币银行,其主要职能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其中信用中介是基本职能。  3.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比较,区别主要在于(  )。  A.是否以盈利为目的  B.经营范围的宽窄C.是否经营完全的信用业务  D.是否以银行信用方式融通资金3.[答案]:A[解析]: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比较:都从事银行业务,具备银行业的基本特征。但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银行则以盈利为目的。-115-   4.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是(  )。A.中间业务  B.借入资金  C.负债业务  D.向中央银行借款4.[答案]:C[解析]: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5.在商业银行管理中,安全性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放款和投资等业务经营过程中(  )。  A.必须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  B.要能够按期收回本息,特别是要避免本金受损  C.要有较强的取得现款的能力D.必须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安全性原则的含义。  6.商业银行在不动用自身资金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的各种金融业务是(  )。A.中间业务  B.负债业务  C.贷款业务  D.票据贴现业务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间业务的概念。  7.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度就是(  )。  A.金融市场效率  B.金融市场结构C.金融市场管制  D.金融市场的运行机理7.[答案]:A[解析]: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度。  8.提出有效市场假说的是(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格兰杰  D.法玛8.[答案]:D[解析]:提出有效市场假说的是法玛。  9.以下对市场有效性的划分正确的是(  )。  A.有关证券公开的资料对证券价格无任何影响的市场达到弱型效率  B.有关证券的所有资料都对证券价格均无影响的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115-   C.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对证券价格无影响的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D.有关证券的内幕消息对证券价格无影响的市场达到强型效率9.[答案]:C[解析]:弱型效率是指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半强型效率是指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强型效率是指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内幕信息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只有选项C说法正确。  10.货币市场所流通的金融工具的期限在(  )。A.1年以内  B.3年以内  C.5年以上  D.10年以上10.[答案]:A[解析]:货币市场主要供应短期货币资金,所流通的金融工具的期限在1年以内,故选A。  11.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了吸引存款而发行的一种不记名的存款凭证是(  )。  A.普通股股票 B.证券投资基金 C.银行承兑汇票 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11.[答案]:D[解析]: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了吸引存款而发行的一种不记名的存款凭证。  12.企业为了筹措短期资金,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在将来一定时期内偿付本息的凭证,这种凭证称为(  )。  A.短期债券  B.商业票据  C.银行承兑汇票  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12.[答案]:B[解析]:商业票据是一种短期无担保证券,是由发行人为了筹措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在将来一定时期偿付票据本息的凭证。  13.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订合同,允许买方在交付一定的费用后,取得在特定时间内按照协议价格买卖一定数量证券的权利,这种交易是(  )。  A.金融期货交易  B.金融期权交易  C.远期交易  D.互换交易13.[答案]:B-115- [解析]:本题是对金融期权交易概念的考查。金融期权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订合同,允许买方在交付一定期权费用后,取得在特定时间内、按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权利。  14.传统理论认为,(  )将缩小市场范围,加大金融中介的规模。  A.交易成本的减少  B.交易成本的增加C.信息不对称的改善  D.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的进步14.[答案]:B[解析]:交易成本的增加将缩小市场范围,加大金融中介的规模。二、多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  )。  A.信用创造 B.信用中介 C.制定货币政策 D.支付中介 E.宏观调控1.[答案]:ABD[解析]: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和信用创造。  2.商业银行机构按照业务经营范围划分,可以分为(  )。  A.单一银行制  B.专业化银行制  C.总分行制D.综合化银行制  E.联邦银行制2.[答案]:BD[解析]:商业银行机构按业务经营范围分为:专业化银行制(分业经营)和综合化银行制(全能银行制)。  3.商业银行的担保贷款包括(  )。  A.信用贷款 B.保证贷款 C.抵押贷款 D.质押贷款 E.票据贴现贷款3.[答案]:BCD[解析]:商业银行的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4.下列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是(  )。  A.代理业务  B.咨询业务  C.投资业务  D.借贷业务  E.租赁业务4.[答案]:ABE[解析]: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和咨询业务。-115-   5.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的流动性原则通常的含义是(  )。A.取得现款的能力  B.获得高收益的能力  C.资产的转移能力D.按期收回本息的能力E.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5.[答案]:AE[解析]:流动性原则具有两层含义: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商业银行取得现款的能力。  6.按市场工具划分,货币市场包括(  )。  A.同业拆借市场  B.股票市场  C.票据市场D.投资基金市场  E.短期债券市场6.[答案]:ACE[解析]:属于货币市场是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  7.按市场工具划分,资本市场包括(  )。A.票据市场  B.股票市场  C.长期债券市场D.投资基金市场  E.同业拆借市场  7.[答案]:BCD[解析]:资本市场的子市场主要有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等。第十九章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利率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是(  )。A.操作风险  B.市场风险  C.信用风险  D.政治风险1.[答案]:B[解析]: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是市场风险。  2.证券业交易的基本金融风险是(  )。A.法律风险  B.经营风险  C.技术风险  D.市场风险2.[答案]:D[解析]:市场风险是证券业面对的基本金融风险。-115-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属于(  )。A.债务危机  B.货币危机  C.流动性危机  D.综合性危机3.[答案]:B[解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属于货币危机。  4.货币危机主要发生在实行(  )的国家。  A.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B.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  C.浮动汇率制或带有浮动汇率制色彩的盯住汇率安排D.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盯住汇率安排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货币危机的含义。货币危机主要发生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盯住汇率安排的国家。  5.如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会导致的危机属于(  )。A.债务危机  B.货币危机  C.流动性危机  D.综合性危机5.[答案]:C[解析]:流动性危机是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如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因此导致的危机就是流动性危机。  6.存款保险制度是(  )的实践形式。  A.公共利益论 B.金融全球化理论 C.金融风险控制论  D.保护债权论6.[答案]:D[解析]:存款保险制度就是保护债权论的实践形式。  7.公共利益论认为(  )可以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来实施管制以克服市场缺陷。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中央银行7.[答案]:B[解析]:公共利益论认为政府可以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来实施管制以克服市场缺陷。-115-   8.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的理论是(  )。  A.公共利益论  B.保护债权论  C.金融风险控制论 D.金融全球化理论8.[答案]:C[解析]:金融风险控制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其系统内增加有风险的活动,导致系统内的不稳定性。  9.我国实行的监管体制是(  )。  A.综合监管体制 B.混合监管体制 C.分业监管体制 D.分部分监管体制9.[答案]:C[解析]:当前,由于仍然实行分业经营体制、金融发展水平不高,金融监管能力不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仍然实行分业监管体制。所以此题答案是C。  10.以下国家中,实行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的是(  )。A.美国  B.瑞士  C.法国  D.德国10.[答案]:D[解析]:实行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的典型国家是德国。  11.在我国新的监管体制中发挥独特作用的机构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证监会  C.银监会  D.国资委11.[答案]:A[解析]:在新的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维护金融稳定。  12.在2003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  )为核心的监管思想。  A.保护债权人  B.市场约束  C.资本充足率  D.监管当局监督检查12.[答案]:C[解析]:2003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  13.在1988年的巴塞尔报告中,规定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  )。A.8%  B.16%  C.2%  D.4%-115- 13.[答案]:A[解析]:1988年的巴塞尔报告中,规定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  14.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为(  )年。A.3  B.5  C.8  D.1014.[答案]:C[解析]: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为8年。  15.下列关于净稳定融资比率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个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B.它用于度量中长期内银行解决资产错配的能力  C.目的是激励银行尽量使用稳定的资金来源D.它覆盖了整个资产负债表15.[答案]:A[解析]:选项A描述的是流动性覆盖率。二、多项选择题  1.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有(  )。A.确定性  B.相关性  C.高杠杆性  D.传染性  E.不确定性1.[答案]:BCDE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1)不确定性  (2)相关性  (3)高杠杆性  (4)传染性。  2.国际金融危机的类型十分复杂,具体可分为(  )。A.货币危机  B.债务危机  C.流动性危机  D.管理危机  E.综合性金融危机2.[答案]:ABCE[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危机的类型。  3.综合性金融危机可分为(  )  A.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B.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C.国内综合性金融危机D.国外综合性金融危机  E.市场综合性金融危机3.[答案]:AB-115-   [解析]:综合性金融危机分为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和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4.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  )引起的金融风暴。  A.房地产价格上升  B.次级抵押机构破产  C.投资基金被迫关闭D.利率下跌  E.股市剧烈震荡4.[答案]:BCE[解析]: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5.2007年出现的次贷危机大致经历的阶段有(  )。A.债务危机 B.货币危机 C.市场危机 D.信用危机 E.流动性危机5.[答案]:ADE[解析]:本题考查2007年出现的次贷危机的三个阶段,即债务危机、流动性危机和信用危机。  6.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征主要有(  )。A.分业监管  B.综合监管  C.单一全能型  D.独立于中央银行  E.以中央银行为重点6.[答案]:AD[解析]:我国采用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7.2003年底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负有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主要包括(  )。  A.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必要时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  B.共享监管信息,采取各种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C.由国务院建立监管协调机制  D.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拥有监督检查权E.建立存款保险制度7.[答案]:ABCD  [解析]:在新的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维护金融稳定。维护金融稳定主要包括  (1)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必要时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  (2)共享监管信息,采取各种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3)由国务院建立监管协调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拥有监督检查权,包括直接检查监督权、建议检察权和在特定情况下的全面检查监督权。-115-   8.下列属于1988年巴塞尔报告主要内容的是(  )。A.资本组成  B.资本标准  C.最低资本要求  D.过渡期安排  E.风险资产权重8.[答案]:ABDE[解析]:选项C最低资本要求属于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内容,故不选。  9.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包括是(  )。  A.分业监管体制  B.最高资本要求  C.最低资本要求D.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E.市场约束9.[答案]:CDE[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支柱的内容。  10.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的内容包括(  )。  A.引入杠杆率监管内容  B.强调以市场力量来约束银行  C.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D.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E.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10.[答案]:ACDE[解析]:本题考查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的内容。选项B属于2003年新巴塞尔协议的内容。第二十章一、单项选择题  1.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变动的上下限为(  )。A.利率平价  B.铸币平价  C.黄金输送点  D.购买力平价1.[答案]:C[解析]:历史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是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  2.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属于(  )。  A.自发的浮动汇率制度  B.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C.人为的浮动汇率制度  D.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2.[答案]:B-115-   [解析]: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属于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3.(  )是国际储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非黄金储备中的占比高达95%以上。  A.外汇储备  B.货币性黄金  C.特别提款权  D.IMF的储备头寸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  4.(  )只能算成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  A.外汇储备  B.货币性黄金  C.IMF的储备头寸  D.特别提款权4.[答案]:B[解析]:货币性黄金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而持有的黄金。现在黄金只能算成是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  5.从重要性来看,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  )的管理。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储备流动性  D.币种构成5.[答案]:B[解析]:从重要性来看,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  6.关于国际储备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调节长期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B.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C.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D.融通国际收支逆差6.[答案]:A[解析]:国际储备是用来调节临时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选项A说法有误。  7.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A.美元  B.黄金  C.欧元  D.英镑7.[答案]:A[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8.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不包括(  )。  A.国际收支的调节  B.可调整的固定汇率C.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币  D.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115- 8.[答案]:D[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选项D属于牙买加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  9.在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机构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清算银行 C.金融稳定委员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答案]:D[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  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  A.贷款  B.新借款安排  C.一般借款总安排  D.成员国缴纳的份额10.[答案]:D[解析]:成员国缴纳的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的资金来源。  11.(  )是一种低息贷款,是用于帮助面临长期国际收支问题的最贫困成员国而设立的。  A.备用安排  B.中期贷款  C.补充储备贷款  D.减贫与增长贷款11.[答案]:D[解析]:是一种低息贷款,是用于帮助面临长期国际收支问题的最贫困成员国而设立的。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  )国家一般倾向于固定汇率制度安排。  A.经济规模越小的  B.经济规模越大的  C.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的  D.经济开放程度越低的  E.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1.[答案]:ACE[解析]: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经济规模越小、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一般倾向于固定汇率制度。  2.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有(  )。  A.人口素质状况  B.经济开放程度  C.经济规模D.科技水平高低  E.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2.[答案]:BCE  [解析]:本题考查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115-   3.2005年7月21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的指导下,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  )。A.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B.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C.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以黄金供求为基础  E.固定汇率制度3.[答案]:ABC[解析]:2005年7月21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4.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  )。  A.外汇储备 B.货币性黄金 C.IMF的储备头寸 D.特别提款权  E.外债4.[答案]:ABCD[解析]: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5.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具体包括(  )。  A.储备货币种类的安排  B.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 C.储备总量管理  D.外汇储备规模的确定  E.外汇储备渠道的拓展5.[答案]:AB[解析]: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具体包括储备货币的比例安排和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  6.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  A.确定金融监管制度  B.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C.确定国际投资规则D.确定汇率制度  E.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6.[答案]:BDE[解析]:本题考查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7.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  A.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B.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C.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D.在金本位制下,美元与黄金挂钩E.市场汇率波动幅度为黄金输送点7.[答案]:ABE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选项CD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特征。-115-   8.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特征有(  )。  A.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  B.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C.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D.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E.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解决短期国际收支失衡8.[答案]:ACE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有  (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  (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人为的固定汇率制度(3)国际收支的调节。  9.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包括(  )。A.份额  B.借款  C.转让债权  D.业务净收益  E.银行股份9.[答案]:BCDE[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选项A属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  10.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主要有(  )。  A.贷款期限较长  B.贷款实行浮动利率  C.贷款是有政策条件的  D.主要是帮助其解决国际收支问题  E.贷款程序严密,审批时间较长  10.[答案]:ABE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贷款期限较长;贷款要实行浮动利率;通常对其资助的项目只提供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外汇部分;贷款程序严密,审批时间较长。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一、单项选择题  1.将对服务人员的满意程度分成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类,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  )。A.定比尺度  B.定类尺度  C.定序尺度  D.定距尺度  2.(  )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它是按照客观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或分组。A.定比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类尺度  D.定距尺度-115-   3.(  )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A.指标  B.变量  C.观察值  D.统计数据  4.下列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中,最高级、最精确的是(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5.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计量尺度是(  )。A.定比尺度  B.定距尺度  C.定类尺度  D.定序尺度  6.财政收入这一统计指标属于(  )。A.相对指标  B.时期指标  C.时点指标  D.平均指标  7.总量指标按照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  )。A.时期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离散指标  8.经济增长率属于(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科学尺度  B.定类尺度  C.定序尺度  D.定距尺度  E.定比尺度  2.以下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人均利润  B.土地面积 C.财政收入 D.产品产量 E.国内生产总值  3.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实验数据 E.第二手数据  4.分类数据(  )。  A.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  B.表现为类别  C.通常用文字表述D.不区分顺序  E.区分顺序  5.按照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统计指标可以分为(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比例指标  D.平均指标  E.变异指标-115-   6.关于顺序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  B.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  C.通常用文字表述D.表现为类别  E.区分顺序  7.数值型数据通常用数值来表示,是由(  )计量形成的。A.定距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比尺度  D.定性尺度  E.定类尺度  8.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有(  )。A.土地面积 B.财政收入 C.物价指数 D.商品零售额 E.经济增长率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定序尺度是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的一种测度,所以此题选C。参见教材P169。  2.[答案]:C  [解析]: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它是按照客观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或分组。参见教材P169。  3.[答案]:D  [解析]: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参见教材P169。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定比尺度。参见教材P170。  5.[答案]:A  [解析]:定比尺度是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计量尺度。参见教材P170。  6.[答案]:B  [解析]:财政收入属于时期指标。参见教材P170。  7.[答案]:A  [解析]:总量指标按照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参见教材P170。  8.[答案]:C  [解析]: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的,通常为相对指标。参见教材P171。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DE-115-   [解析]: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参见教材P169。  2.[答案]:BCDE  [解析]:选项A属于平均指标,其他均属于总量指标。参见教材P170。  3.[答案]:ABC  [解析]: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参见教材P170。  4.[答案]:ABCD  [解析]:分类数据是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的,表现为类别,通常用文字表述,不区分顺序。参见教材P170。  5.[答案]:ABD  [解析]: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平均数)三种。参见教材P170。  6.[答案]:BCDE  [解析]:本题考查顺序数据的相关内容。分类数据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所以选项A错误。参见教材P170。  7.[答案]:AC  [解析]:数值型数据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通常用数值来表现,也可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参见教材P170。  8.[答案]:CE  [解析]:ABD属于总量指标。参见教材P171。第二十二章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  )。  A.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  B.第一手统计数据C.第二手统计数据  D.非原始的统计数据  2.对(  )指标的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A.能源的消耗  B.人口的出生  C.工厂的产品生产 D.生产设备拥有量  3.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的统计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115-   4.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5.在各种调查方式中,能从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全面调查  D.重点调查  6.为了及时了解全国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势,就可以对全国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价的变化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7.将一组被调查者视作一个抽样单位而不是个体,这种抽样方法是(  )。A.分层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8.我国的农产量抽样调查常使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  )。A.登记法  B.采访法  C.报告法  D.直接观察法  9.(  )由于受“有意识的选出若干有代表性单位”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10.我国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的统计常使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  )。A.报告法  B.采访法  C.登记法  D.直接观察法  11.从使用者角度看,从(  )中取得的统计数据是第二手统计数据。  A.经济普查  B.农产量抽样调查C.《中国社会统计年鉴》  D.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统计报表  12.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是(  )。A.代表性误差  B.登记性误差  C.样本不足造成的误差  D.无法消除的误差  13.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产生的误差属于(  )。  A.登记性误差  B.代表性误差  C.根源性误差  D.可以消除的误差二、多项选择题-115-   1.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E.全面统计报表  2.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分为(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连续调查 D.不连续调查 E.非全面调查  3.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E.全面统计报表  4.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  )。A.科学实验  B.文献收集  C.普查和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E.统计报表  5.普查的特点包括(  )。A.经济性  B.一次性或周期性  C.使用范围比较广  D.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E.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  6.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  )的特点。  A.适应面广  B.经济性  C.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D.时效性强  E.周期性  7.关于抽样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有(  )。A.抽样调查中不存在代表性误差B.抽样调查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C.抽样调查适应面广  D.抽样调查时效性差E.抽样调查通常从总体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抽样调查是非全面凋查,因而也无法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B.统计报表以一定的原始数据为基础  C.重点调查是全面调查,使用范围很广  D.典型调查的单位不是随机抽取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115- E.普查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9.搜集第一手统计数据的方法有(  )。A.登记法  B.直接观察法  C.电话访问法D.查阅公开出版物  E.网络调查法  10.利用间接来源的统计数据,必须注意(  )。  A.要评估第二手数据的可用价值  B.对于不完整的历史数据不能进行修改和补充  C.注意弥补缺失数据和进行质量检查  D.引用统计数据时,一定要注明数据来源E.要注意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避免误用和滥用  11.代表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A.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B.有意虚报、瞒报  C.抄录错误D.样本容量不足  E.样本结构与总体存在差异  12.统计数据的登记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A.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  B.抄录错误  C.样本容量不足D.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E.汇总错误第二十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单项选择题  1.组距分组是(  )的整理方法。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离散变量  2.总人口数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是(  )。A.比例  B.比率  C.平均数  D.极差  3.将比例乘以100就是(  )。  A.百分比  B.比率  C.平均数  D.极差  4.下列数据整理和显示方法中,取值不可能大于1的是(  )。A.比例  B.比率  C.频数  D.累积频数-115-   5.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是采用了计算(  )的数据整理方法。A.比例  B.均值  C.比率  D.百分比  6.条形图纵置时也称为(  )。A.直方图  B.折线图  C.柱形图  D.圆形图  7.某组数据50、54、60、61、67、75、80、86、91、95、100中,极差值为(  )。A.25  B.50  C.75  D.150  8.在对数据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无任何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组距总是组数的5倍  9.在组距分组中,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  )。A.组数  B.极差  C.组距  D.组中值  10.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叫做(  )。A.组数  B.组中值  C.极差  D.组距  11.在进行统计分组时,假设分为两组:60~70;70~80。按照习惯规定,70这一数值(  )。  A.分在“60~70”一组中  B.分在“70~80”一组中  C.由于恰好等于组限,不需要分在某一组中D.分在“60~70”或“70~80”任意一组中都可以  12.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  )。  A.“不重不漏”  B.“组限值应能被5除尽”C.“下组限不在内”  D.“上组限不在内”  13.在直方图中,对于不等距分组的数据,是用矩形的(  )来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115- A.高度  B.宽度  C.中心角度  D.面积  14.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是(  )。A.柱形图  B.折线图  C.直方图  D.扇形图二、多项选择题  1.某年底,我国共有博物馆1458个,其中综合性博物馆769个,历史类博物馆521个,艺术类博物馆57个,自然科技类博物馆19个,其他类型博物馆92个。这一构成应通过绘制(  )来显示。A.折线图  B.条形图  C.圆形图  D.直方图  E.累积频数分布图  2.计算累积百分比的两种方法是(  )。A.开方  B.加权平均  C.向上累积  D.向下累积  E.算术平均  3.下列选项中,(  )可以同时适用于对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显示。A.比例  B.频数  C.圆形图  D.累积频数  E.累积百分比  4.组距分组适用于(  )。A.离散变量 B.变量值较少 C.连续变量 D.变量值较多 E.品质数据  5.统计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A.表头  B.列标题  C.表外附加  D.数字资料  E.行标题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不同类型的数据,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和所适用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对品质数据主要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主要是做分组整理。参见教材P178  2.[答案]:B  [解析]:比率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总人口数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是比率。参见教材P181。  3.[答案]:A  [解析]:将比例乘以100就是百分数或百分比,因此选A。参见教材P181  4.[答案]:A-115-   [解析]:本题考查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结构。各部分的比例之和等于1,不可能大于1。所以答案是A。参见教材P181。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比率的含义。比率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属于比率。注意比率与比例的区别。参见教材P181  6.[答案]:C  [解析]:条形图纵置时也称为柱形图。参见教材P182  7.[答案]:B  [解析]:将最大的观察值与最小的观察值相减,便得到极差,即100-50=50,因此选B。参见教材P185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组距的确定方法,在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的确定方法为:组距=(极差)/(组数),因此选B。参见教材P185  9.[答案]:C  [解析]:组距=某组的上限值-某组的下限值。参见教材P186  10.[答案]:B  [解析]: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叫做组中值。参见教材P186  11.[答案]:B  [解析]:在统计分组时为了解决“不重”的问题,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参见教材P186  12.[答案]:D  [解析]:在统计分组时为了解决“不重”的问题,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参见教材P186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直方图图示。对于不等距分组数据,我们不是用矩形的高度而是用矩形的面积来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或根据频数密度来绘制直方图,就可以准确地表示各组数据分布的特征。参见教材P187。  14.[答案]:C  [解析]: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是直方图。参见教材P187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115-   [解析]: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条形图和圆形图,条形图纵置就是柱形图。参见教材P182  2.[答案]:CD  [解析]:累积百分比有向上累积和向下累积两种方法,故选CD。参见教材P183  3.[答案]:ABC  [解析]:比例、频数和圆形图可以同时适用于对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显示。累积百分比和累积频数主要适用于顺序型数据的整理和显示。参见教材P183  4.[答案]:CD  [解析]:组距分组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参见教材P184  5.[答案]:ABDE  [解析]: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参见教材P188第二十四章数据特征的测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能够消除变量值水平和计量单位对测度值影响的是(  )。A.标准差  B.离散系数  C.方差  D.极差  2.2010年某省8个地市的财政支出(单位:万元)分别为:  5900050002656026645078000780007800013210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万元。A.7800078000  B.7222578000  C.66450132100  D.75894.25132100  3.(  )反映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A.集中趋势  B.离散程度  C.标准差系数  D.偏态和峰度  4.下面一组数据为9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单位:元):700、780、850、960、1080、1300、1500、1650、1800,中位数为(  )。A.700  B.960  C.1080  D.1800-115-   5.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  )。A.越好  B.越差  C.不变  D.不确定  6.某学校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5岁,标准差为2岁;该学校老师的平均年龄为30岁,标准差为3岁。比较该学校年龄的离散程度,则(  )。  A.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B.学生年龄的离散程度大一些  C.学生年龄和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相同D.教师年龄的离散程度是学生年龄离散程度的1.5倍  7.下面是抽样调查的9个家庭住房面积(单位:平方米):657585909098105120150,这9个家庭住房面积的众数为(  )。A.75  B.85  C.90  D.150  8.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称为(  )。A.峰度  B.偏态  C.离散程度  D.集中趋势  9.以下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  )。A.众数  B.极差  C.几何平均数  D.算术平均数  10.下列集中趋势中,适用于品质数据的是(  )。A.众数  B.标准差  C.简单算数平均数  D.加权算术平均数  11.下列数据特征的测度值中,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众数  B.中位数  C.位置平均数  D.加权算术平均数  12.标准差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  )之比。A.众数  B.极值  C.算术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3.下列指标中,用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并且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极差  B.众数  C.中位数  D.算术平均数二、多项选择题-115-   1.对分组数据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其平均数值会受到(  )等因素的影响。A.组内极差  B.极端值  C.组内标准差  D.各组数值大小  E.各组频数多少  2.关于位置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置平均数包括众数、中位数等  B.位置平均数不是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  C.位置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等  D.位置平均数是根据全部数据计算出来的平均数E.位置平均数是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或出现频数的多少确定的集中趋势的代表值  3.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主要包括(  )。A.极差  B.众数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E.几何平均数  4.总体或分布中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称为(  )。A.全距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E.离散系数  5.适于测度顺序数据的指标有(  )。A.均值  B.众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E.离散系数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离散系数的相关内容。离散系数可以消除变量值水平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参见教材P194。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位置居中的数值叫做中位数。把题干中的数据按顺序排列就是50002,59000,65602,66450,78000,78000,78000,132100。中位数就是(66450+78000)/2=72225。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即78000。所以答案是B。参见教材P190。  3.[答案]:B  [解析]: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参见教材P190。-115-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位数的计算,先把上述数据按顺序排列,由于有9个数据,是奇数,所以(9+1)/2=5,第5个数就是中位数。参见教材P190  5.[答案]:A  [解析]: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越好。参见教材P193。  6.[答案]:B  [解析]: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离散系数大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大,离散系数小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小,本题中2/15>3/30,因此选B。选项C应该是学生年龄的离散程度是教师年龄离散程度的1.3倍。参见教材P194-195。  7.[答案]:C  [解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本题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90,答案是C。参见教材P190  8.[答案]:D  [解析]: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参见教材P190  9.[答案]:A  [解析]:众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参见教材P190  10.[答案]:A  [解析]:众数适用于品质数据,也适用于数值型数据。参见教材P190  11.[答案]:D  [解析]:加权算术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参见教材P192  12.[答案]:C  [解析]:离散系数也称标准差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参见教材P194  13.[答案]:D  [解析]:中位数和众数都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极差描述数据离散程度。参见教材P191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DE  [解析]:本题考查算术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计算和运用算术平均数须注意-115-   (1)算术平均数同时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各组数值的大小;各组分布频数的多少。(2)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的影响。参见教材P192。  2.[答案]:AE  [解析]:位置平均数是指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或出现频数的多少确定的集中趋势的代表值,主要有众数、中位数等。参见教材P190  3.[答案]:ACD  [解析]:BE属于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参见教材P194。  4.[答案]:AC  [解析]:极差就是总体或分布中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又称全距。参见教材P193  5.[答案]:BC  [解析]:众数适用于各类数值,中位数适用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参见教材P190第二十五章时间序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应采用算术平均方法计算平均数的是(  )。A.企业年销售收入  B.男女性别比  C.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发展速度  D.人口增长率  2.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时间指标的是(  )。A.城镇人口比重 B.年底总人口数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  3.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称为(  )。A.变量  B.发展水平  C.增长量  D.发展速度  4.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是(  )。A.增长量  B.发展水平  C.增长速度  D.发展速度  5.增长量是(  )。  A.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  B.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和  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D.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115-   6.已知在一个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分别为21、30、35、41,则累计增长量为(  )。A.90  B.80  C.105  D.127  7.已知一个序列的环比发展速度为102%、103%、105%,则该序列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A.103%  B.105%  C.110%  D.112%  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  )。A.连乘积  B.总和  C.对比值  D.之差  9.某公司A产品的销售额2007年比2002年增长53.5%,2006年比2002年增长40.2%,则2007年比2006年增长(  )。A.9.5%  B.13.3%  C.33.09%  D.15.9%  10.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  )。A.加权算术平均法  B.极差法  C.几何平均法  D.算术平均法  11.已知某地区20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5%、7%、10%、11%,则这一时期该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  A.5%×7%×10%×11%  B.(5%×7%×10%×11%)+1C.105%×107%×110%×111%  D.(105%×107%×110%×111%)-1  12.“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的是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  )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A.计量单位  B.数据类型  C.时间  D.调查方法  13.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由于各期的基数不同,运用速度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需要结合(  )这一指标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报告期水平  B.平均增长量  C.累计增长量  D.增长1%的绝对值二、多项选择题-115-   1.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分为(  )。  A.时期序列  B.时点序列  C.整数时间序列D.平均数时间序列  E.相对数时间序列  2.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时间序列分为(  )。  A.月时间序列  B.相对数时间序列  C.年时间序列D.绝对数时间序列  E.平均数时间序列  3.针对时间序数的水平分析指标有(  )。A.发展水平 B.增长速度 C.发展速度 D.平均增长量 E.平均发展水平  4.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指标有(  )。A.平均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平均增长速度  D.增长量  E.平均增长量  5.关于发展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  B.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最初水平的比值  C.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比值  D.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E.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6.平均速度指标的两个非常重要是(  )。A.平均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平均增长速度 D.增长量 E.平均增长量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序列的相关内容。可以计算算术平均数的一般都是总量指标。只有选项A属于总量指标。  2.[答案]:A  [解析]:年底总人口数属于时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时期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平均指标,而城镇人口比重属于相对数指标。参见教材P195  3.[答案]:B-115-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水平的含义,发展水平是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所以选C。参见教材P196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速度的含义,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参见教材P199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增长量的含义,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参见教材P199  6.[答案]:D  [解析]: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得到21+30+35+41=127。参见教材P199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得到102%×103%×105%≈110%。参见教材P200  8.[答案]:A  [解析]: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参见教材P200  9.[答案]:A  [解析]:设2002年为销售额为1,2007年销售额为153.5%。2006年销售额为140.2%,所以2007年比2006年增长(153.5%/140.2%)-1=9.5%。参见教材P200  10.[答案]:C  [解析]:目前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参见教材P201  11.[答案]:D  [解析]: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参见教材P200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增长1%的绝对值”的含义和用途。“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所以,选C。参见教材P201  13.[答案]:D  [解析]: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由于各期的基数不同,运用速度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需要结合增长1%的绝对值这一指标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参见教材P201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115-   [解析]: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参见教材P195  2.[答案]:BDE  [解析]: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三种类型。参见教材P195  3.[答案]:ADE  [解析]: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内容包括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包括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参见教材P196  4.[答案]:BDE  [解析]: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属于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平均增长量与发展水平属于水平分析指标。参见教材P196-P199  5.[答案]:DE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发展速度的内容,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参见教材P199-200  6.[答案]:AC  [解析]:平均速度指标的两个非常重要是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参见教材P200第二十六章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指数理论与方法上看,指数所研究的主要是(  )。A.广义的指数  B.狭义的指数  C.质量指数  D.数量指数  2.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数的是(  )。A.产品成本指数  B.股票价格指数  C.商品销售量指数  D.零售价格指数  3.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指数可分为个体指数和(  )。A.综合指数  B.数量指数  C.质量指数  D.加权指数  4.基期加权综合指数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  )。  A.基期  B.报告期  C.基期和报告期之间  D.基期和报告期都可以-115-   5.(  )把作为权数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A.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基期加权综合指数 D.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6.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品产量增加3%,单位产品成本下降3%,那么,生产费用(  )。A.减少  B.增加  C.不增不减  D.无法确定  7.某超市商品销售额增长10%,平均销售价格增长7%,则商品销售量(  )。A.增加3%  B.增加2.8%  C.增加17.7%  D.下降2.73%  8.某市百货商场销售额2007年与2006年相比为150%,同期价格水平下降6%,则该商场销售量指数为(  )。A.133%  B.159.57%  C.121%  D.118%  9.如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那么货币购买力将(  )。A.上涨  B.下降  C.不变  D.先上涨后下降  10.股票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很多,但是一般以(  )为权数进行加权综合。A.价格  B.开盘价  C.收盘价  D.发行量二、多项选择题  1.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指数可以分为(  )。A.加权指数  B.综合指数  C.质量指数  D.个体指数  E.数量指数  2.按计算形式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  B.简单指数  C.质量指数  D.综合指数  E.加权指数  3.某种商品基期售出50千克,报告期售出60千克,指数为120%,该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个体指数 C.总指数 D.销售量指数 E.数量指标指数  4.总量指数是(  )。  A.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115-   B.可以由不同时期的实物总量对比形成  C.可以由不同时期的价值总量对比形成  D.可以由同一时期的销售数量对比形成E.可以由同一时期的价值总量对比形成  5.以2005年为基期,某商店的某类商品2006年的销售额指数为126.46%,价格指数为106.06%,销售量指数为119.23%,2006年与2005年相比,则(  )。  A.该类商品的销售额提高了26.46%  B.由于零售价格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6.06%  C.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19.23%  D.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119.23%E.零售价格与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没有影响  6.我国目前编制的价格指数中,与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C.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D.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E.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7.关于我国零售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在对商品进行科学分类基础上选择各类别商品的代表规格品  B.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形式计算总指数  C.采用代表规格品的全社会综合平均价作为计算的依据  D.在全国所有地区收集数据E.根据主观判断确定商品的权数  8.以下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居民消费指数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指数  B.消费价格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  D.利用消费价格指数可以将名义工资转化为实际工资E.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能就全社会编制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9.股票价格通常与(  )因素相关。A.购买力 B.通货膨胀率 C.预期股息 D.工资水平 E.银行存款利息率-115-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指数的定义,从指数理论与方法上看,指数所研究的主要是狭义的指数。从狭义上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参见教材P203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指数的分类。数量指数是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指数等。选项ABD属于质量指数。参见教材P203  3.[答案]:A  [解析]: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参见教材P203  4.[答案]:A  [解析]: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拉氏指数,是在计算一组项目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参见教材P203  5.[答案]:B  [解析]: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氏指数,是在计算一组项目的综合指数时,把作为权数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参见教材P204  6.[答案]:A  [解析]:103%×97%=99.91%<1,所以是减少的。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指数体系的计算。商品销售量=销售额/平均销售价格=(1+10%)/(1+7%)=102.8%。  8.[答案]:B  [解析]: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150%/(1-6%)=159.57%。参见教材P206  9.[答案]:B  [解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指数,所以二者成反比关系。参见教材P209  10.[答案]:D  [解析]:股票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很多,但是一般以发行量为权数进行加权综合。参见教材P210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CE-115-   [解析]: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参见教材P203  2.[答案]:BE  [解析]:按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参见教材P203  3.[答案]:B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指数的类型,120%为某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故选BDE。参见教材P203  4.[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总量指数的有关知识。参见教材P205  5.[答案]:ABC  [解析]:由于以2005年为基期,2006年的销售额指数为126.46%,所以该类商品的销售额提高了26.46%,价格指数为106.06%,则由于零售价格变动时销售额提高了6.06%,销售量变动时销售额提高了19.23%。  6.[答案]:AB  [解析]:与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参见教材P206  7.[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零售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零售价格指数编制时是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并不是全国所有地区,选项D说法错误。零售价格指数是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形式计算的,其权数是根据上年商品零售额资料,并根据当年住户调查资料予以调整后确定的,并不是主观确定的,选项E说法错误。参见教材P206-207。  8.[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内容。参见教材P209  9.[答案]:CE  [解析]:股票价格的高低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参见教材P2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