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3.00 KB
- 2022-04-22 11:41:0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法制安全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243
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243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7、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110”----报警 “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243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可参看目录)。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上我们的爱心。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标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句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学生开始刚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4个栏目属于固定内容,“宽带网”“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作为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中各出现了2次。“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 243
八组精读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参看目录),供学生作为延伸、扩展阅读之用。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和词语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不了,这是新课改学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善。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364个字,会写232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43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243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243
,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243
多彩的儿童生活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学情分析243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设计理念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说明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1.《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243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材简析: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重点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43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243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凤尾竹摇晃(huàng)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讨论交流。2、(出示句子):(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1、指名读生字卡片。做游戏巩固字词。(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243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2)学生练写,师随机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243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乐)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指名读,评议243
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出示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指名读,评议,齐读。2、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1、(出示句子):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2、齐读全段。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四、拓展活动243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板书设计:美丽我们的民族小学友爱(自豪赞美)和谐教学小结:2、金色的草地【教材简析】243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43
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合作学习(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1)指名抽读生字。(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3)开火车读词语:243
玩耍使劲绒毛假装这些朝向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盛开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4)分节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三、再读课文寻草地之趣(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5、学生质疑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四、书写生字243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2、学生临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一、读题引入揭示目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243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1、自读感受: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2、熟读精思: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1)分角色,自读自悟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2)引导读,入情入境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243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②合作朗读: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板书:带来快乐(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2、探究合作:(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243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三、多元解读悟作者之情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243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你会怎样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243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悟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板书:我们金色的草地教学小结:243
3、《爬天都峰》教材简析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搜集黄山图片第一课时243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243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243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1) 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2)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3) 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引导生的换位思考)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 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2) “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243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3) “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 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总结课文,明白道理243
1、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 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板书设计:教学小结243
4、《槐乡的孩子》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3.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教学准备:课件243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2、 板书课题。3、 齐读课题,提出问题。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我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行吗?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243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4、老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下面的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1、提出学习要求:A、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改,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我想改成()的槐乡的孩子。(出示课件)你们能帮我吗?B、(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为时尚早,学生因为读书不够充分,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能回答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看来同学们都面露难色,那怎么办?C、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但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出示课件)先读一读书,然后再自己认真想一想,在书上画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和同学们说一说,讨论一番,你们看行吗?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相应语句并和同学讨论。3、交流。243
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发言的同学请你先把自己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依据读一读,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请仔细倾听,听听他的意见是否和你的一样,如果有补充,可以举手示意。A、(勤劳懂事)的槐乡孩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u 学生读课文,交流感受。(使学生明白: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而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摘槐米来换取学费,可见他们非常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u 指导朗读。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看这幅照片,你想说什么?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槐乡的美?(出示课件)指名读,评价,再读。B、(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1~3句。(出示课件)u 读句子,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u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吃苦耐劳”,“吃”的是什么苦?(天气热)课文是怎么描述的?谁能读出天气的炎热?指名读,评价,再读。u 拓展:还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天气非常热吗?243
u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槐乡的孩子上山采摘槐米真是——吃苦耐劳呀!谁能读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呀?指名读,评价,再读。C、(快乐)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4~6句。(出示课件)读4~6句,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板书:快乐。u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u 交流:(出示课件)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女孩子: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塞着,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用法)u 想一想,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呢?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了。u 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D、(快乐)的槐乡孩子——第四自然段。u 学生读课文,交流想法。(使学生感受到:劳有所获,非常愉快。)u 指导朗读。四、拓展练习:243
1、同学们,看到这么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面,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对自己劳动体验的回忆?那谁能为大家说说你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时的劳动体验?(出示课件)2、学生发言,师生评议。五、总结。同学们,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是吃苦耐劳的,是在劳动中体验(板书:体验)着快乐的,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六、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在摘抄本上,老师更希望你能把它记在心里。板书:勤劳懂事吃苦耐劳槐乡的孩子体验快乐教学小结:243
《语文园地一》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课时安排:4课时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仪。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第一课时243
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2.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3.共同评议。243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第二课时习作·指导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3、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243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第三课时作文·讲评朗读展示优秀习作243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修改誊写张贴展览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第四课时日积月累我的发现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243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4.齐读巩固。读读认认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4.齐读巩固。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读读背背243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展示台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243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3.掌握本单元生字和个词语。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243
3.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间:13—15课时。5、灰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文章故事情节简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但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首先文章篇幅较长,难读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当中的生字,数量虽然不多,字形也不是难点,但由于这几个生字都是平时不常见的,极易读错,部分词语意思较抽象,所以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再次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在生字教学读通、读懂课文等环节要适当多花时间,巧妙处理.教学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24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243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五、总结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明天再学。六、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各两行。243
第二课时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243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五、拓展延伸1、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板书设计:243
教学小结:6、小摄影师教材简析:《小摄影师》讲的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工作繁忙,不接见任何记者,却特许一个少先队员进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的事,反映了老一辈革命者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写高尔基同意阻拦在门外的小男孩进来为自己照相,当一切准备停当时小孩却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了。故事的结果,作者没有交代,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学习目标: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重点:感知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243
教学方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二、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243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合作识字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四、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243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四、总结我们学习了《小摄影师》一文,了解了高尔基不喜欢大记者的采访,却喜欢少先队员的采访,这是为什么?如果是你,希望相片出现在报刊上,还是喜欢出现在学校的墙板上?学生讨论后归纳:这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体现了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与热爱。现在我们怀着对伟人的崇敬与热爱再读课文。五、课外延伸,想想续写243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板书设计:喜欢:小摄影师高尔基关爱少年一代石允:记者教学小结:7、奇怪的大石头一、教材简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矢志不渝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本文脉络清晰,首先介绍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学习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43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李四光是怎么问问题的。2、了解童年的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自学法课前准备: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243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C、完整地齐读课文。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243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四、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二、感知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243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三、感受好问精神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四、解开巨石之谜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五、交流读后感想243
1、完整地朗读课文。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总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六、拓展延伸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小时侯发现问题7、奇怪的石头震惊世界长大后勇于探索教学小结:8*、我不能失信教材简析:243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我理解为: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243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爸爸伯伯家宋庆龄妈妈小珍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三、分角色朗读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四、讨论深化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243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8*、我不能失信去伯伯家约小珍叠花篮教学小结:语文园地二学习目标: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重点:1、积累、背诵名言名句。2、阅读《闻鸡起舞》。243
教学难点:学会用熟悉的人写一件事。学习准备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一、谈话导入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二、分组举行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三、全班交流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243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四、畅谈感想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2、学生畅谈感想。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交代任务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二、选材构思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人物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李四光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宋庆龄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243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事情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三、动笔起草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四、修改誊写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2、师生共同评议。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第三课时243
习作?讲评一、读文猜人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二、再读欣赏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大家听后议议评评。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酌情评点表扬。第四课时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这三个句子都写了人物说的话,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3、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并说说属于哪一种形式。243
二、读读背背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有些名人说过的一些话,闪耀着思想的光芒。积累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名人名言。2、自己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交流各自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三、我会填1、认真观察比较,发现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每组两个字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243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二、教学目标: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2、积累好词佳句。四、学情分析:243
秋天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意味,围绕秋天,会派生出许许多多的故事。每一个人对秋天或亲历或憧憬,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教学本单元要注意把学生的情感、态度融入“秋天”之中。五、设计理念:1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2抓好语段教学,掌握阅读方法3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的实践六、课时安排:古诗两首 2课时风筝 2课时秋天的雨 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语文园地三 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9、古诗两首教材简析243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设计理念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教学方法:243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243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读懂的呀?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6.学习生字(促、深)(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2)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243
(6)开小火车读,齐读。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8.师:现在让我们先听一听录音朗读。9.同学们听得真认真!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10.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1.赏析第一、二行诗(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243
(6)我们班有新莞人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2.赏析第三、四行诗(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①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②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243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①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②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243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七)背诵古诗,加强积累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1)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促、深)(2)我指出图片,你说出相应的一句诗。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八)拓展延伸,质疑问难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九)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背诵《夜书所见》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243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设计,夜书所见叶绍翁见:梧叶促织一灯明听:寒声思乡之情感:动客情教学小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的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243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1)作者:王维。唐代着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还可让学生多做些介绍。) (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单)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 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243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4)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难过的。 (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象。) 三、阅读推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朱熹的《观书有感》。板书课后小结10、风筝243
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本文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的移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5、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243
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教学方法: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43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243
,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243
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243
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板书设计:课后小结:11秋天的雨教材分析243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热、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读秋天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重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教学方法教学准备24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欣赏秋色,育情导学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2、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想象导学: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4、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品读课文,想象动情1、品读第一自然段。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243
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意等)2、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品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3、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语言表达出来吗?变读为述,积累语言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识字写字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注:“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练写生字。243
第二课时复习回顾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交流感悟,丰富想象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3、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4、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243
5、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6、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总结拓展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3、同学共同欣赏、评点。11、秋天的雨五彩缤纷欢乐的歌243
一把钥匙香香甜甜告知冬天丰收的歌课后小结:12听听,秋的声音【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朗读能力。243
2.在读中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读后体会,感受秋天的美好。3.仿照课文,补写几句诗。教学方法:教学准备1.与插图、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课件。2.轻音乐。(配乐朗读时用)教学过程一、走进秋天的音乐厅──创设情景导入1.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秋天是一个色彩的宝库,请看(教师出示课前搜集的各种展示秋天色彩的图片,边展示边讲解)2.课件展示秋天美景,学生静静欣赏。3.是啊,秋天真美!它就是一道神奇的画廊,展现出五彩缤纷的图画,它也是一座辽阔的音乐厅。①师:刚才,我们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了。现在,谁愿意用你的朗读不信,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揭题)5.指名读课题。(要求要读得美一些,提示中间的标点符号要停顿一下。)二、聆听秋天的声音──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243
①师: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②生随机回答:自学、借助阅读提示……③师: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出了什么要求。④指名说,课件出示要求。 2.初读课文,检查自学再一次带领大家去听听,秋的声音呢?其他同学拿起笔,边听边划出你听到的声音。(指名分小节朗读)②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生说,师随机板书。)板书:黄叶、蟋蟀、大雁、秋风 三、品味秋天的声音──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一)畅说秋声1、 这么多美妙的声音,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好好读读课文,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一节的什么声音,它让你想到什么?2、学生讨论后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学习第一小节生:我最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它让我知道秋天来了。243
师:能不能给大家读读这一节。(生读)师:还有谁也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说说你的想法。生:厚厚的黄叶铺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就像铺了地毯。生:我喜欢落叶声,它让我想到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飞很美。师:呵,多美的黄叶啊,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师:小树叶,你跟大树说了些什么呀?生:再见了,大树!明年春天我还会来的。生:大树,谢谢让我在春天里健康成长,再见了。师:说得好。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大树的依恋,带着对大树的感谢,边做动作边读第一节。(伴随课件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学习第二小节师:告别了翩翩起舞的小黄叶,听,这是谁在歌唱?好听吗?指名读第二小节师:细心的你听到了吗?蟋蟀在唱什么呢?生:阳台,谢谢你陪伴我一个夏天,明年夏天我再来为你演奏。生:天气凉了,我就要回卧室了,请听我再为你演奏一曲。师:我们请喜欢蟋蟀的同学一起读读这一节。(生齐读)243
学习第三小节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的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指名读描写大雁的诗句。师:大雁就要离开它的朋友们飞往温暖的南方,它深情地对青蛙说:“————————”,对蚂蚁说:“——————-”,对喜鹊说:“————————”师:多么深情的大雁,临行时一串串叮咛让我们感到一阵阵温暖。齐读这一句。3让我们把这份喜悦送到诗句里,朗读第三小节4、改写第三小节(1)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诗句这样写,是表达方式富有变化,显得更生动。你能用一二小节的形式改写第三小节吗?(3)学生口头改写(4)出示幻灯,全班齐读改写后的第三小节。师:这是你们自己改写的诗,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5.不论落叶还是虫鸣,不论秋风还是雁群,都给我们带来了秋的信息,现在,让我们美美地齐读一二三小节,享受享受这醉人的秋天。243
(二)仿写诗文 1、听听,秋的声音,那是金秋最美的歌唱。现在让我们走进果园,走进山坡,来到田野,来到树林,听,你还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学生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砰砰”,树上的苹果你挤我碰。“嘿哟,嘿哟”蚂蚁忙着准备冬粮。“呱呱”青蛙正在加紧挖洞(2)同学们真细心,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们却在那里找到了秋,听到了秋的声音,能不能像诗人那样用书上的语言,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表达出来。(3)交流自己写的诗,指名上台朗读自己写的诗。(三)再悟秋声师:同学们,难怪作者说,走进秋,就是走进了辽阔的音乐厅,学生读四五两小节。师:读了这样的诗句,你能接着说几句吗?五、诵读秋天的声音──配乐读文,感悟诗歌的意境美1、师:秋的声音很多很多,马虎的小朋友却听不到她,因为她是那么来去匆匆,所以只有用心听,你才能听到秋的声音。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为金秋唱出我们的歌韵。243
2、配乐读全文六、拓展延伸秋的声音美妙动听,令不少诗人为之陶醉,他们也纷纷写了不少优美的诗句来赞美秋天,老师就在电脑百度搜索中找了一首,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秋天的歌落叶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簌簌--簌簌--”在黄昏的曲谱中滑落,幻化成一曲优美的小令。 田野是一架豪华的钢琴,农民伯伯在琴键上奔跑,奏响了一首丰收的赞歌,雄壮的音响在上空回荡。 果园是一支无声的颂歌,黄莺在枝头歌唱,243
为采摘果实的阿姨,呈献舔美的歌儿…… 秋天是一首歌,一首幽雅的小夜曲,一首刚劲的钢琴曲,一首令人陶醉的古筝……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我们,我们是不是也该送份礼物给秋天,来赞美秋天!老师这里有几种方式给大家参考,大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送给秋天,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其他方式送给秋天、赞美秋天。大屏幕出示:1、爱诵读的你,可以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秋天的声音。2、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秋天的声音。3、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秋天的声音。板书设计:243
课后小结:语文园地三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仪。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3.词语卡片。教学设计口语交际1.创设情境。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把事情过程说清楚。243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2.快乐展示。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b、分组介绍:◇按不同的兴趣,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c、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评选最佳展示员。教学准备】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2.搜集秋天的资料。【教学设计】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1.图片、录像引入。(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243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1.小组交流。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2.集体交流。(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243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3.教师小结。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1.习作导入。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2.开始习作。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1.小组评析。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2.集体评析。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3.小结延伸。243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简析本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这四篇课文,有的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本组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加大了字词学习量,而且内容难度有所提升。课文涉及的科普性知识要求学生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在查资料中主动探究揭开秘密,拓宽视野,增强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特点之二,每篇课文的叙述线索都很清楚。本单元课文清晰展现了作者的思路,有的还在叙述中巧设悬念;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总体把握课文、分析课文等给以明确,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写作方法。243
特点之三,在教学内容中体现“细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说教,让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学习中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要认识24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56个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积累语言。4、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学会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观察发现中增强创新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2、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构思思路。3、理解并学习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4、培养细心观察,巧妙思考,发现奥秘的能力。教学难点: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写作方法。2、深入理解“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在课文中的具体化。单元教学建议本组课文教学要在内容中渗透单元主题“细心观察”。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堂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配合课后练习题、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小练笔等,激发学生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科学的思考方法和观察方法,完成学习目标。243
1、可以通过区别形近字、分析生字结构特点、互相提问等方式进行形象生动的生字词教学。2、在分段朗读中教师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跟随作者去探究发现事物秘密,领会仔细观察的意义。3、设计练习让学生在比较运用中体会不同句子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发动学生观察实际生活和周边事物,培养其善于发现、科学观察、大胆创新的精神单元课时安排13、花钟2课时14、蜜蜂2课时15、玩出了名堂2课时16、找骆驼1课时语文园地四3课时13花钟【教材简析】243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陆续、大致”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教学重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兴趣1、板书“钟”,你都见过什么钟?243
2、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花钟,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瑞士大花钟图片(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面各色鲜艳的花,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这个花钟不仅美观,而且能够报时,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花钟。文中的花钟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报时的呢?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二)、学习生字,扫除学文障碍。1、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这些词、抢读、开火车读。2、请同学们在观察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个生字难写,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着重知道左右结构的字,例如:“湿、娇”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醒、致”左右宽窄差不多。3、要求在字贴上每个字描两遍。(三)、再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1、看来生字同学们都学会了,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变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课文写了许多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2、那课文中都写了那些花,他们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画一画,读一读。243
(1)找一找花钟里藏着哪些花?(2)看图,认识花,感知花的美丽。一起说花的名字,相应出示花的图片。这么多美丽的鲜花,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鲜花朵朵、争奇斗艳,好看,美丽等等)(3)默读课文,想想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出示课后题)填空(4)你喜欢哪个句子就读给同学听听,相机指导朗读。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做动作,指导朗读。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为什么喜欢?带着表情,指导朗读。还有哪种花笑了?(昙花)昙花含笑一现,从含笑一现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么美的顷刻间,我们多想留住它啊!指导读。这两种花的笑是我们看得到的,有一种花是在心里笑呢。(万寿菊)齐读。欣然是愉快的意思?“怒”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是哪一种?齐读出花开的气势睡莲从梦中醒来指导读。还有哪种花也是刚刚醒来?(烟草花)指导读。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请大家做一下舒展的动作谁再读读这句话。243
6、再来读这一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花儿的美丽吧。师生接读。7、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和书上的写法,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小结: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可是呈现的语言效果却大相径庭,往往同一个意思是可以用同义词或不同句式描述的。例如说:牵牛花是从形状、颜色上进行描述的;而“昙花、睡莲、烟草花”是着眼于开放的时间;“月光花”是从姿态上进行叙述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从多种角度进行的描写,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四)、课外延伸,培养写作能力。1、同学们看这段话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点,是什么号?他告诉我们什么?你们在课下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呢?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试着用书上的语言来形容一下。看哪一组的语言最美。可以仿照书中第一段来写。第二课时一、回忆引导生疑243
1.复习第1自然段,引导生疑:出示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诵读课文第1自然段。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植物学家进行了研究,有什么发现(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默读第二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联系课文,你能猜测“夜来香为什么在晚上八点左右开放”吗?为什么大多数花在白天开放?(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就是我们看到的花钟。(出示)2、比较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3、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课件出现词语:大概 左右 往往 有……的危险 4、体会朗读第三段。四、再读全文,总结拓展243
1、再一次有感情朗读全文,找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2、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五、作业:1、观察一种事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板书:课后小结:14、蜜蜂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真实的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实验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本课按作者的思考,实验以及实验所得的顺序来写。作者先写思考——蜜蜂究竟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然后写了解这个问题而做实验——作者捉了自家花园的40只蜜蜂,分别作了记号。然后到野外放飞20只,最后所得——17只先后飞回,从而证实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教学目标243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教学重点、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1.回忆旧知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2.导入新课243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循序渐进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不认识或不懂的字或词语想办法读对、弄懂。2.互帮互助学生字。(1)出示生词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3)指名读、开火车读。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订正、强调字音,如:“阻”、“测”时平舌音,不是翘舌音,“尽管”的“尽”读三声。4、默读课文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这次试验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作者得出什么结论?)三、指导写字1、下面看看同学们字写得怎么样。243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减……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2)指导写字:课件演示,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2.抄写词语。四、作业设计练习默读课文,勾画并读熟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听说”是什么意思?(不一定真实可靠)2、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243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严谨的科学态度)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再读)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勾画下来。9、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的意思。)(行动结果完全符合预期效果)(真实可靠)243
10、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四、反复朗读第一段。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五、学习最后一段。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本能是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性能,如:出生的婴儿会哭会喝奶;蜂酿蜜等)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六、拓展延伸:243
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七、作业布置: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2、课外阅读:《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板书设计:14蜜蜂听说做试验得出结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课后小结:15《玩出了名堂》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了喜欢玩镜片的荷兰人列文虎克在工作闲暇时打磨镜片,发明了放大镜,后来又将两片放大镜进行组装发明了显微镜,用显微镜最早发现了微生物,从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一举成名的事。课文的3、4自然段是重点段,这一部分详细讲述了列文虎克发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过程。全文贯穿一个“玩”字,透视出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课文紧扣单元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243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学方法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3.词语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243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2.学生交流。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5.理解“名堂”。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这是一个比较干净利落的揭题设计。揭题过程既为学生的阅读扫清了一个障碍──理解了“名堂”一词的意思,又让学生紧扣文眼“玩”,有目的地走进文本。】二、初读感知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2.学生自主读书。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243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1.练习写生字。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3.当堂展评。五、课后作业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2.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学流程一、复习回顾1.听写生字词。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243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3.交流讨论。(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4.转换角色想象。组内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5.朗读体会感情。6.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三、欣赏玩出的名堂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5.243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四、交流玩中收获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3、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唤醒、点拨与鼓舞,并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通过朗读感悟用“小人国、居民、玩具”比用“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六、教师总结243
小结: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七、作业设计小练笔: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板书课后小结:16、《找骆驼》教材简析:这个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243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2、 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3、 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样发现这些特点的。重点难点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题(一)猜谜语243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它的名字。(出示谜面)同学们都很聪明。二、谈话揭题,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作了提示,指名学生朗读4、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5、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三、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1、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勾画出来,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生自读并标注)2、全班交流: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3、细读老人的话。4、听了老人的话,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的。”这里的“忿忿地”是什么意思?老人怎么回答的?从“不紧不慢”种体会到了什么?(很冷静,胸有成竹)5、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243
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画出来。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两人分读“看见”的内容,“知道”的内容。(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6、句式训练1.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2.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是因为()。3.老人说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根据老人这一串的推测,最后总结出:应该顺着()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人果然()四、说话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五、总结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板书课后小结243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观察中的发现1.激趣导入243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2.小组交流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3.全班交流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4.小结延伸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243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写一则观察日记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243
第三课时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2.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二.读读背背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243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5.师生对读,齐读。6.看谁最先背下来。8.背诵比赛。9.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三.读读认认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3.这7个字扩词。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四.宽带网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243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17、孔子拜师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教学方法: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243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黑板(板书:孔子)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谁还想补充。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子曰……)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展示朗读,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3、朗读评价交流学生读书情况(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对于学生读书过程中读错的生字新词顺便写于黑板,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扫清障碍。三、读中感悟,学习品行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①读“佩服”这个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243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2、学生交流:(交流哪一部分就研读哪一部分)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抓住重点词、: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悟出孔子谦虚好学,板书:谦虚好学。了解“曲阜”师简单介绍曲阜及“三孔”)②孔子为了拜师吃了很多苦。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生交流,师板书(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师生进行一次情境对话)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天黑了,孔子你歇一歇,行吗?困了,孔子你好好睡一觉吧?饿了,孔子你停下来吃饭吧?白天赶路晚上赶路,你——日夜兼程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你——风餐露宿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抽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243
生评。引导学生抓住“相距几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感受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终于”读得要重,说明孔子很高兴。生体会读,师范读生想像画面,生再读背下来。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与“拜见”“迎候”和“等候”从而体会他们身上的那种谦逊有礼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指导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在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你最欣赏哪一句话?学生交流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从而得出“学无止境”。(老师板书)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孔子见到老子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引导生理解孔子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中感悟到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师小结: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上联——孔子谦虚好学下联——老子诲人不倦横批——学无止境243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同学们,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推荐作业: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六、板书设计:孔子拜师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彬彬有礼谦逊大度学无止境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并认读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二、整体回顾,再读再悟提问: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感受读出来。243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再由老师引读。然后分小组演,推荐优秀小组在班上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三、开展读书汇报会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四、板书设计:孔子拜师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彬彬有礼谦逊大度学无止境课后小结:18《盘古开天地》教材简说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243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习目标:1,知识: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技能: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3,情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教师教学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243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一)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二)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围绕“创造”质疑。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243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①理解“抡”的意思。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243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出示句式)盘古的(),变成了()的()。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四、回归整体,升化认识。(一)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二)朗读、品味中心句。(三)教师小结。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第二课时243
一、复习巩固。1、复习生字、生词。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二、复述故事。1.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2.学生自由练习。3.提名说,集体评议。三、书写生字。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①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降”。②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如“液”“滋”等。2.练习书写。3.成果展示,师生评议。4.积累词语,丰富语言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②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四、布置作业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板书设计:18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243
创造 顶天立地身化万物课后小结: 19、赵州桥教材简析:《赵州桥》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教学重点难点:1、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243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三、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①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座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c.同桌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②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a.“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b.“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c.“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课文)243
四、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①“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②“写”字。“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字。 ③“查”字。同座互相查写的字。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 听写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批改、订正。二、品读课文 ①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 ②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③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怀着观赏、赞美的心情来读这两个自然段(试读、指读、对读)三、突破难点,赞美赵州桥。243
1.学生自主深入的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什么?可自读,可与同伴合作学习。2.教师巡同参与,顺学而导。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1)“赵州桥非常雄伟。”总起句中的“雄伟”的本意和本课意思?读文中的几个数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是哪种设计?有什么优点?这些优点能克服什么缺点?(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在这起什么作用?课文怎样把这句话写具体、生动的?(4)理解句式“有的……有的……有的……”4.交流:课文学到这里,你对赵州桥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由桥想到造桥人的智慧和才干。)你心中会激起怎样的感情?(赞美、自豪)5.有感情的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学生练读、试读,带着赞美、自豪之情。)6.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领悟语言描写特色,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又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四、总结运用,介绍赵州桥。1.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打算怎样给来赵州桥的游客介绍?(1)学生读书、思考。(2)小组讨论、探讨表达方法。243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指导学生从内容、语言表达、感情方面而考虑。2.现场表演(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五拓宽延伸,布置作业。搜集有关桥的资料和图片,举办小小展览会。(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桥梁方面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附:板书课后小结: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材简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作者先从几方面(图画的年代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243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有限,课文又是略读课文,所以只能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抓重点的方法来引导全班讨论交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3、培养自读能力。【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三年级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有限;课文是略读课文,只能粗知大意。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资料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揭题质疑,进入新课。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243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明确学法,初步感知。1、学生默读,思考:读了导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1)阅读方法:看图读文(2)课文描写了……)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3、师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4、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三、赏画读文,交流汇报。1、引导看图。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导读提示中“看图读文,图文对照”的方法来学习,默读2、3、4自然段思考画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2、学生汇报。(内容预设)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抓住“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d、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找到吗?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243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真不简单。为了把刚才读懂的内容长久保存,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画名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历史价值我佩服的地方2、交流资料卡。3、师小结:有了这张资料卡,我们就能用最简洁的话来向人们介绍这幅画了。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这幅画呢?(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课文。)五、全景赏画、升华情感。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2、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找,看看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243
3、总结: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看了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去亲眼看看这幅稀世之作,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六、作业《清明上河图》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请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你的父母。【板书设计】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人物——丰富清明上河图街市——热闹情景——传神课后小结;语文园地五学习目标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3、读背十二生肖。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教学过程243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一、激情导入。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2、生自由简单汇报。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二、自学综合性学习。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2、汇报交流。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3、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习作243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指名自由交流。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我的发现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4、再读词语。日积月累一、读读背背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243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243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二、读读认认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第六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简析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243
这个专题编写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和西湖的旖旎多姿;《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东方之珠”》则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二、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三、教学目标会写31个字,会认22个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36组词语。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四、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2积累好词佳句五、设计理念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感悟。2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的形象,从而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精当,更学会了如何去体味语言的方法,并在后面的学习环节中及时加以运用。六、课时安排243
古诗两首22课时富饶的西沙群岛22课时美丽的小兴安岭22课时香港,璀璨的明珠11课时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3课时古诗两首教材简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新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就选编了这首气势浩大的《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243
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作者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本诗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学习目标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课前准备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学难点:感悟诗境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一.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②243
检查交流。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a.学生个人读悟。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三.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②默写《望天门山》。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②243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自由诵读,初步感悟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二.熟读成诵,体验情境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④学生自由背诵。三.走出课文,拓展延伸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板书设计243
课后小结: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材简析《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非常优美的写景名篇,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课文的主旨是想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同时能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句,积累好词好句。本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同时大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及总分或者总分总的写作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情动辞发”的结果,蕴涵了作者浓浓的情感。语文教学过程既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的交过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升华的过程。因此,本文的教学我努力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他们创设主动积极的情感空间,从而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教学目标1.会认“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懒”等13个生字。243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味,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3~4节,能在读中想,读中牾,有自己的感受。欣赏文中优美的词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课前准备①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②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出示地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看,这儿是我们游览过的台湾省的日月潭,这儿是我们流连忘返的新疆的吐鲁番。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叫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它位于海南省附近,由许多个岛屿组成,是我国海上的边境线。人民海军长年驻守在那里,保卫祖国的安宁,是我们祖国的南大门,被称为我国的海防前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想去西沙群岛看看吗?让我们走进西沙群岛吧。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这篇课文生字词特别多,争取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读顺。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回倾听指导。243
总觉得学习古诗没有完全脱离老的套路,就是现在加强了学生的朗读、感悟,但是随着诗的难度的增加,仅凭课堂学习就能掌握诗的意思是不可能的,所以还必须要求学生课前了解诗的背景和大意,这样才能帮助有效学习。3、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4、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根据学情,对难读的词语纠音。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6、交流:读了这么多次的课文,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丽的,奇异的,富饶的,可爱的……)7、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西沙群岛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富饶的地方。(师板书富饶的,补充完课题)那么课文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写出了同学们刚才说的内容,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请快速默读全文。8、反馈交流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9、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哪些地方又写了物产丰富呢?请小朋友们再仔仔细细地去读读课文,然后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交流交流。反馈三、研读课文第二小节1、这节课我们先去欣赏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呢,还是先去了解那里丰富的物产?好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奇异的海水吧。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思考: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美丽3、反馈:243
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4、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海水真美)5、再仔仔细细地读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颜色多,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6、想想这么多的颜色,平时可以用哪些好词来形容?(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课文中用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板书),想想为什么最好?(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在阳光照射下海水的颜色之多,光泽之亮)7.师:多美的海水呀,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师:这样的海水真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生接读师:有这么多的颜色,那是因为——生接读四、小结拓展西沙群岛那奇异的海水真美啊。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这里的海水为何如此奇异,请同学们回家后自己去查找有关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领略了西沙群岛海水的奇妙,现在就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去看看西沙群岛吧。(播放课件,师配画面解说)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更像是个奇妙的公园,鱼多得数也数清,海滩上有捡不完的贝壳,最有趣的是可爱的大海龟。海岛上群鸟纷飞,绿树成荫。243
2、师:你看到了西沙群岛哪些丰富的物产?指名回答。二、板块研读,合作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的?2、反馈交流 海底 海滩 海岛3、师:旅游公司呀向我们推荐了三条线路自主游,供大家选择。A 海底探宝队B 海滩游乐场C 海岛观察站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条线路组成三个团队去旅游。4、成立各“研究小组”,小组快速讨论:想围绕自己所选定的内容研究什么问题?5、师组织讨论后出示:自己选定的内容中,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同时提供研究方法:读-找-议-品6、各小组投入研究,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三、汇报学习,落实目标1、师提出汇报要求:一个小组在汇报时,另外小组要认真听,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可以随时补充自己的观点。2、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A.海底探宝队(这一块内容在学生自主研读时老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以“为海产品代言”的方式介绍水产)243
如:珊瑚:大家好,我是海底的美丽公主——珊瑚,我和我的姐妹形态各异,美丽多姿,你看,我们的样子像不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1)在学生介绍时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一组形状各异的珊瑚的图片。(2)这么美丽多姿、形态各异的珊瑚你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3)指名读,评价。“海参”、“大龙虾”在学生为它们作产品代言人时,着重指导学生想象海参的爬行和大龙虾威武的样子,然后指导朗读。师: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此次海底之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鱼非常多)鱼非常多,课文中用了一句特别有趣的话,你们发现了吗?反馈后出示: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师:人们怎么会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探宝队的队员们能把你们的所见告诉同学们吗?反馈 成群结队 穿来穿去 各式各样 多得数不清师:是啊,西沙群岛海里的鱼有四百多种呢!那里的鱼不仅多,还各有特色呢!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鱼的样子读给大家听听吗?生展示读西沙群岛的鱼的种类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录像,你都看到了哪些鱼,也能像书上说说吗?B海滩游乐场师:看来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不虚此行,收获不少,那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们,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呢?243
(1)指名读(2)发现了什么?(贝壳大海龟)(3)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们,你们到了海滩上,发现那里的贝壳怎么样?(太多了)是呀,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那么都发现哪些颜色,哪些形状的贝壳呢?(4)课件出示: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颜色不一,有()的,()的,()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应有尽有啊!(5)这么美的贝壳,该怎么介绍给大家呢?自由读,指名读。(6)除了贝壳,还有非常有趣的大海龟呢!队员们,一起读给大家听听吧,齐读C海岛观察站(1)海岛观察站的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了什么?(2)这段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发现了吗?(3)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在海岛上都看见了哪些鸟?出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林中栖息着各种海鸟,有()、()、()……(4)这漫天飞舞的鸟儿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齐读第六小节四、学习第七小节师:西沙群岛的风景是如此的优美,物产又是如此的丰富,难怪人们会说是——243
生接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建设离不开岛上的英雄儿女,他们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让我们高声赞美他们吧。齐读第七小节五、总结拓展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是神奇的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在我国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查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如此的美丽富饶的,跟同学交流交流。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二、写字指导三、拓展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文章都行。四、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附板书风景优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珊瑚大龙虾海参鱼物产丰富海滩贝壳海龟海岛鸟的天下课后小结:243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教材简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文章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由于它文质兼美,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学法指导,还要通过剖析景色美、文字美、结构美、情感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入三年级不久,虽已接触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用词准确”这一方面还处于学习和积累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及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成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三、学习目标243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四、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课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兴安岭的主要特点是森林:一年四季,森林最美。夏天的森林尤其显得特殊。3.感情朗读课文,并能从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段落中,选一段背下来。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内外资料)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全文学习生字词学习第一、六自然段教学过程:243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攀登过黄山的天都峰,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今天我们将一起去东北的(板书:小兴安岭),领略它的美丽与富饶。课前你们已去收集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现在谁能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介绍你所知道的小兴安岭。(生:发言)(随生的介绍相机学习第一小节)师:是啊,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它们集中了全国木材储积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有段文字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第一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谈感受→指导朗读)师:啊,好一片绿色的海洋!这海洋里头又蕴藏着怎能样富饶的物产与独到的景致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眼睛走进大兴安岭,去寻找、发现她的美吧!(补充课题:美丽的)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美美地读文,感兴趣的句段可多读几次,难读和句段可请学习伙伴一起读。2.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3.小组开火车轮读全文(学生互提建议)。4.你能说说作者眼中的小兴安岭是怎样的吗?(美丽的花园、巨大的宝库、绿色的海洋)(相机学习第六段→抓住“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谈感悟→指导朗读)小结:是啊,小兴安岭美在树木,美在四季。那么,在不同的季节,小兴安岭的美又会呈现出哪些不同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再跟随作者的脚步走入小兴安岭那迷人的春、夏、秋、冬。243
三.书写(重点指导“赏、线、献、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请“小播音员”简介小兴安岭:(课件出示文字辅助: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二、精读重点1、随着同学们的简介,我看大家都已陶醉在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了。小兴安岭这么美,你们想去那儿游一游吗?如果想,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嘘,先别急着回答,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去走一走,看一看,好好感受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美。(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喜欢哪个季节就去读相对应的段落。 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找出欣赏或感兴趣的景物。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绘画、表演、理解等)说说感兴趣的理由。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随机教学“春、夏、秋、冬”四版块): 春天:a、请一“小导游”介绍美丽的春之景(读“春天”段),其它游客准备好相机拍下你最感兴趣的景物。①、生读243
②、交流感兴趣的景物(学习相应的句子) 如:“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通过换词、讨论,体会“抽出”用词之妙)师引:哗,祖国的语言文字可真奇妙,仅“抽出”一词就让我们读懂了这么多,看来你们跟作者可真是心有灵犀!知道吗,像这样的好词,这段文字中还有很多,如果你的“放大镜”(手指眼睛)够厉害,你肯定已有所发现——运用理解、表演、朗读等形式交流体会“嫩绿、汇成、散步、欣赏”等词。 b、啊,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像,真叫人喜欢!现在谁愿意将你们刚才的种种感受用声音来传叙呢? 指名读→四小组接力读→喜欢这节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夏天: a、过渡:就在我们还沉浸于小兴安岭春天的勃勃生机之时,夏天已悄悄来临,让我们跟随喜欢这一季节的小组代表们走进这迷人的夏之景吧。 ①、一生读文,众生思考:手捧五颜六色的蜡笔画一张夏天的画,哪只蜡笔你会用得最多,为什么?②、交流想法,并阐述理由绿色的蜡笔——繁茂的树木(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利剑等词中感受)各色蜡笔——各种各样的野花(从“美丽的大花坛”等词中感受)想象:你要是置身其中,感觉怎样?b、引:此情此景,你们愿意将它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个别读→赛读→243
齐读) 小结过渡:灿烂的阳光、弥漫的浓雾、葱茏的树木、盛开的野花,构成了小兴安岭迷人的夏之景。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好学的同学们肯定已有所感悟了。好了,欣赏了美丽、诱人的春景与夏景,小兴安岭秋、冬两季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赶紧听听小组代表的介绍。 秋天: a、一生读,众生思考:秋天的小兴安岭哪些景物最吸引你? ①森林中的变化: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中飞舞。是呀,这一切变化又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迷人,谁愿意美美地向人们传达这一讯息?(指名读→男女生赛读)②人们的收获(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图片→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甜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人参等名贵药材)这么多的东西,假如咱们也可去采集一些,你会采集什么?想象当时的快乐情景吧!(想象说话)b、这么多的收获真让人目不暇接,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同学们,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读出来吧!C.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小结:是啊,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就是这样紧密相连的,让我们一起奏响这美的赞歌吧!(齐读)冬天:a、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①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②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可以通过表演、朗读的方式展示出来。)三、再读最后一段243
联系所学的,有何新的体会(突出“巨大的宝库”)生谈体会小结:是啊,小兴安岭不仅景美,而且物美,美得有价值,美得有贡献,美得实在而不空洞!四、研究性作业如果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大森林中的一员,你最希望自己会是什么?(生畅所欲言)小结:同学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可以看出,你们是那么地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机动环节:昨晚老师意外地收到一封邮件,打开一看,是写给我们班的同学们的,要不要看看→为美丽的小兴安岭写广告语)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完成课后小练笔教学过程:1.听写词语2.为风光片配解说(根据提供的音乐背景四人合作配解说)3.驻留美景(背诵喜欢的段落)4、回顾全文,寻结构之美快速扫读全文,寻找发现(预设发现:a、结构“总分总”、b、四季景色按时间顺序介绍、c、抓住“树”这一景物在各个季节中的变化特点来描写小兴安岭四季之美的……)243
6.完成课后小练笔我的家乡也很美!我也能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要求:学习课文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板书课后小结: 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材分析: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与繁华。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中间4个自然段都能紧扣开头第一句叙述。学情分析24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分析认识香港,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是分几方面来介绍香港的。 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文。2.理解词语“琳浪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释题。1.板书:齐读课题一遍:东方之珠。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1.小声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东方之珠”的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遇到生字多几遍。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多音字词组情况。3.理解不懂的词语。(1提出不懂的词。(2指名理解不懂的单词说说侈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243
(3师归纳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词典。③问父母。上网。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1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2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段)5.了解本文主要内容。6.再读课文了解香港的美。第二课时一、复习感知。1.师生共同写课题“东方之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东方之珠”的哪里?美吗?2.请你用“东方之珠”一词说一句话。(“东方之珠”是我同的香港。“东方之珠”是“美食天堂”。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二、细读课文。1.(课件出示图片),看后说说你的感受。2.课文是怎样写出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先默读第一片自然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些什么?((课件出示)我知道了“东方之珠”的是香港。香港在祖国的南端……)3.细读2、3、4、5自然段。结合录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读后交流。4.认真再读2—5自然段,喜欢的段落多读读,体会你喜欢它什么?5.细读第二自然段。243
(1)第一段写的什么?用一个来形容。(繁华:师板书)哪些同时写出了香港的繁华?(琳琅满目应有尽有)(2)认我们去看看她的繁华吧。(课件出示图片)(3)多么繁华的香港啊,你看了后心情怎样?(高兴、激动)请你怀着此刻的齐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全班齐读。6.细读第3自然段。师:香港我们领略了香港的繁华,认我们去看看香港有什么好吃的。(1)看录相,看了后侈想怎么样?(2)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3)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读后交流。7. 细读第4自然段。(1)喜欢海洋公园的同学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2师生引读。(3你觉得香港的海洋公园好玩吗?为什么?(因为公园里有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一会儿……有时……有时……)(4)既然海洋公园这么好玩,海豚海狮多么可爱,你愿意把这段背下来,以后讲给你的小伙伴、爸爸、妈妈听吗?8.细读第5自然段。(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2自由朗读看看书上怎样写灯的。(灯的海洋)a.用“﹏”勾出中心句。用“=”勾出中心词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来。读好比喻句。c.你得香港怎么样?(用了一个描绘、美丽、漂亮、繁华都可,师相书:美丽。)243
(3结合(课件出示图片),指导有感情的的朗读。9.香港的海洋公园是那样的迷人,街市是那样的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0.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三、作业。1.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有感情、仔细地再读一读课文,然后写一写。3.读了全文,我觉得。板书设计: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夜景迷人教学反思: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标243
1.了解我国的物产和风光资料,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的物产和风光资料,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祖国风光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二、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三、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四、生生交际。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五、全班展示交流。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六、拓展延伸。1.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243
2.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3.教师小结: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富饶。而大家关于环境保护的种种好主意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课后请同学们整理好交流的材料,准备办一期手抄报。板书设计第二、三课时习作、讲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学准备 祖国风光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二、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243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三、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四、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五、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六、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教学目标1.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2.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3.会照样子写词语。教学重点1.学习一字多义。2.会背优美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3.会照样子写词语。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教学过程我的发现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243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日积月累一、读读背背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②指名读。集体齐读。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二、读读记记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243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宽带网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风景类,物产类;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课后小结: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243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3、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四、设计理念1、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2.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五、课时安排矛和盾的集合22课时科里亚的木匣22课时陶罐和铁罐22课时狮子和鹿11课时语文园地七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3课时25243
《矛和盾的集合》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243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论法,朗读指导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请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2个字): 矛 进攻盾 自卫“盾”是一个象形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以盾蔽目(身体) ) 大家看看这个“集”字,上面的念“隹”,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下面是个“木”,谁能猜一猜它的意思?) 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243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小黑板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2、六句带有生字的句子(1)矛(máo)和盾(dǜn)的集合;(2)发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与朋友比赛。(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ān)向他刺来;(4)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到我了;(5)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ō)牛或乌龟;(6)装上轮子,安上履(lǔ)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ǎn)克;4、出示词语: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再次默读课文,借助部分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四、、深读课文,解疑生情。(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感受比赛场面,品读佳句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谁愿意当任现场解说员,为大家现场直播?(说话训练)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243
①比——把你自己对比赛场面的解说与书上的描写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体会用词)②读——自由读一读,感受比赛的紧张激烈。③演——指名演,同桌互演,亲身体验比赛的紧张激烈,理解“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④悟——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⑤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过渡:虽然只是朋友间的比赛,但依然十分紧张,就是这样一场比赛,让发明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最终发明了坦克。3、反馈交流:⑴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①请大家用心去读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什么?②交流:A、盾的缺点是什么?(太小啦!)哪些地方写出了盾的缺点?B、从第一个“!”,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可惜)从第二个“!”,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盾可以改变的喜悦心情)C、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D、目前还存在着什么问题?⑵相机出示句二: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三、发明家就这样集合了矛和盾,发明了坦克。学习第五自然段243
1.经过发明家的一步步完善,终于发明了坦克,那它的作用如何呢?(板书大显神威)课文怎样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2.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三]、畅谈感受,理解道理。相机出示句子: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①用心读,反复读,反复思考,你能读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②交流。(师及时引导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你为什么要向他学习?因为……所以……)③发明家用集合的方法发明了坦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能见到集合的影子,如橡皮头铅笔、双层汽车等等。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了集合的方法来发明的。交流。3、你能不能想一个合二为一的妙计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六、小结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板书设计 矛 进攻 坦克 大显神威 盾 自卫教学小结243
26《科利亚的木匣》一、教材分析《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三、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五、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243
?六、教学方法 导读法。七、课时安排 三课时。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 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进行字形分析) 243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243
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243
?)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引读: 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243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 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243
)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243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三)布置作业 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 )步,很快( )。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 )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这是因为( )。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243
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243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2.领会课文写法。 (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 (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 (四)指导朗的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六)指导造句 1.分析句子(幻灯出示句子) (1)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仍然”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如: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补一补,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不光……还……”是表示更进一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道理。 (4)妈妈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243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设一种情况,后半句表示这种假设实现后出现的结果。 2.学生口头造句,师生共同评议。 (七)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九、板书设计 15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教学小结27陶罐和铁罐教材分析 243
本篇略读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从这则寓言中可以感悟到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多看别人的长处。 本篇寓言以大量的对话描写见长,充分暴露出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使学生读起来亲切自然。文中神态动作的描写也十分具体生动。使陶罐和铁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便于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本篇课文的主要目的,一是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二是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二、、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骄傲”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演一演故事。4、写出读后的想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243
2、教育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及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所讲述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四、教法设计:1.读式教学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受到熏陶感染,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2.表演教学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3.鼓励欣赏法利用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23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去看看我们的两个罐子朋友,他们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陶字的右边半包围里的缶字很容易写错。243
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二.检查生字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否把昨天学习的生字忘记,敢不敢接受挑战啊!2.学生开火车读字、词。三.学习课文1.看来,同学们已经完全掌握了生字,你们太棒了,一起来鼓励鼓励自己!2.那么,同学们,陶罐和铁罐的关系怎么样呢?他们相处的融洽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国王的御厨,去亲眼目睹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3.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3课,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给课文标上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在读得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说)4.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奚落,“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谁能给奚落换个词语。(嘲笑,讽刺)5.铁罐是用哪些尖刻地话讽刺陶罐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划出铁罐讽刺陶罐的话,用波浪线划出陶罐说的话。(指名说)真不错,他完全找对了。铁罐一共奚落了陶罐几次啊?(四次)6.铁罐是怎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7.第一次,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从这句话体现了铁罐的语言和神态,你认为铁罐怎么样?(板书:傲慢)什么叫傲慢?(指名说)那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呢?还有不一样的读法吗(挑衅的语气)语调上扬?243
7.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说)你看陶罐多谦虚啊!谁再来读陶罐的话?(板书:谦虚)8.听到陶罐谦虚地回答,铁罐就更嚣张了,简直是目中无人?(指名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是铁罐第二次奚落陶罐了,还仅仅是傲慢吗?(更加轻蔑的神气)——谁能带着轻蔑的语气读一读(表情怎样?语调下扬)(指名3人)(板书:轻蔑)9.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陶罐是真的是懦弱吗?他真的害怕铁罐吗?(不是)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说:争辩……)谁再来读读陶罐争辩的话?在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指名说)是的陶罐并不是懦弱,是因为陶罐明白自己的短处(易碎)也明白了自己的用处。(板书争辩)10.孩子们,一向瞧不起陶罐的铁罐,听到陶罐竟然敢争辩,他非常生气,并恼怒了,他是怎么说的?(住嘴!……)同学们思考,恼怒的铁罐在这里会做什么动作呢?(瞪着眼,手指着对方,他还跺脚呢?语言更尖刻)你们做做动作,齐读。11.读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呢?(指名说)陶罐和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一起来读陶罐的话。(温和)12.陶罐这么谦虚礼让,铁罐却说(和你在一起……)铁罐在说这句话时会是怎样的神情呢?给铁罐加个神情,大发雷霆地说)13.陶罐最终不理铁罐了。那么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想法,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请男生扮演铁罐,女生扮演陶罐。老师读叙述部分。14.现在去掉叙述部分的,只读对话并加上动作,男生读铁罐的话,女生读陶罐的话。243
三.学习第10—17段现在老师是国王,来采访你们了?怎么这么吵啊?都把我这个国王惊动了,铁罐你为什么生气?能不能告诉我呢?(指名说,因为陶罐和我相提并论)陶罐你能不能告诉我,面对铁罐的奚落,你为什么这么沉得住气呢?(指名说)别吵啦,时间会证明一切的。1.时间在流逝,宫殿倒塌了,王朝覆灭了,两个罐子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10—17段。(指名说两个罐子发生了什么事情)(板书:无价之宝无影无踪)2.我们从人们口中知道陶罐是有价值的,而铁罐没有了踪影,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说)。为什么铁罐消失了呢?(教师解释:因为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同氧化合成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铁生锈,后呈现出来的红褐色粉末,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铁罐变得无踪无影的原因。)四.总结1.同学们,当年被奚落的陶罐成了珍贵的文物,当初傲慢自大的铁罐却在世上消失了,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很多感慨,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还是自己说些什么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和睦相处)2.今后,希望同学们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今天就学到这,下课。教学板书陶罐和铁罐243
谦虚傲慢争辩轻蔑无价之宝无影无踪教学小结28狮子和鹿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学习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243
重、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了什么2.引导学生体会不能过于注重事物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课前准备①学生复习这一单元已学课文,想想课文给自己哪些启发。②根据课文插图制作活动挂图:丛林、池塘为背景,另外用纸画一只鹿并剪下来。③抄录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的小黑板。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②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③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②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③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④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243
⑤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⑥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三、前后联系,延伸拓展①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②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③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异同。板书设计:28.狮子和鹿鹿角:精美别致????差点儿送命鹿腿:太细、配不上??狮口逃生教学小结243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2、给学生一次更为自由表达的机会,把自己最近特别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口语交际《丰富多彩的世界》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了解的世界。板书课题。 2、我们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请同学们自读要求,勾画下来。 3、指名汇报过程中,师板书归类:外国资料介绍、中国资料介绍、故事等。4、举办“世界博览会”“活动,通过图片、实物展览引发学生的交际愿望。首先分组进行,再进行集体交流。二、习作指导 1、自由阅读习作要求,勾画重点内容,指名汇报交流。 2、自己说说最想写什么,想怎样写,对构思不一般、有个性的学生要鼓励。 3、师:自由表达,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大胆地写,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 4、学生独立习作。243
第二课时习作评改 1、说说自己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读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集体评议。 3、同桌互评。 4、个人修改。第三课时一、我的发现AABC式的成语 1、自由读一读成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2、多种形式读成语,加强记忆。 3、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试着说句子。 4、说说自己积累的同类成语: 如:“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熟字增加偏旁认识生字: ⑴ 读一读这些字词。 ⑵ 说一说是采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和其他同学交流识记的方法。引导学生组更多的词语。 ⑶ 同桌抽测生字条。 2、“读读背背”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 ⑴ 学生自读。 ⑵ 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说说自己的理解。 ⑶243
拓展资料: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战国)庄子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汉书》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三、趣味语文“说‘言’”1、一个普通的“言”字,可以构成许多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2、各种形式多读几遍,说一说文中对“言”的概括是否恰当。3、启发学生拓展一下,由“言”构成的词语还有哪些。(“美言、谎言、箴言”)。4、仿编,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如“说‘笑’”,模仿短文的形式,用一句话说明各种不同的笑(微笑、讪笑、嘲笑、欢笑、苦笑、嬉笑等)。243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4篇课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自称“好汉”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也改正自己的缺点。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问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课文中有所涉及,但本单元内容有所扩展,内涵更加丰富。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内容。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关爱主题下,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涵着“信任与理解”的思想。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例如,导语告诉学生: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口语交际也是通过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243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我们献出自己的爱,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四、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五、设计理念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课时安排掌声2课时一次成功的实验2课时给予树2课时好汉查理1课时语文园地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243
29掌声教材简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1:2-4;5-6;7)。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知道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目标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懂得关心他人,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给予帮助。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课前准备①展示屏。243
②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启发谈话,揭示课题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初读课文,感知内容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243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指导认字和写字①屏显本课的生字。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拓展活动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精读课文,自己释疑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243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a.学生自己先练读。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拓展延伸,加深认识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a.学生齐读这段话。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二、精读训练 1、揭示句子: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2、自由读课文,思考:243
①“说也奇怪”,你认为奇怪还是不奇怪?为什么? ②“那次”,指的是哪次? ③“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讨论: ①(不奇怪。在大家的掌声鼓励下,小英不再自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并不奇怪。用“说也奇怪”,表达的是一种为小英的转变感到高兴的心情。) ②(略) ③小英以前是什么样子?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后来呢?练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走进了舞蹈房”。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莫大§4,复述“那次演讲”的经过。练读小英来信中说的话。你认为大家注视的饿目光包含着什么?为什么?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献给别人。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小英处于什么困境? “掌声“指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心、鼓励和帮助) 齐读。三、感情朗读全文1抄写词语2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3交流搜集的名言,背诵积累①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②组织学生交流。③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言和谚语。243
四、实践活动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4 3、完成练习册。板书: 掌声 珍惜别人的掌声 把掌声献给教学小结 一次成功的试验【教材简析】 这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243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讲三个学生做游戏的经过。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弄清了实验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动。【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设计思路】 1以教师讲故事和学生分组做实验导入,感受实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初步体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突破难点作好铺垫。 2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本单元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243
3通过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戏)、演(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课文内容)突破本课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3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教学准备】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243
1.学生做游戏。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已在做游戏时的感受和体验。 3.请没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小结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2)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2检查自读情况。初步解决阅读困难。小结过渡: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真棒!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疑问,就让我们再把课文读读,看谁最快找到答案!在读之前老师给同学们一点提示,请看。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课文。多媒体显示阅读提示:这是一个实验,也是一个游戏,却让教育家十分激动。再读课文时,想一想:243
(1)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2)实验最后成功了,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3)你觉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一边仔细地看屏幕,一边认真的听录音。(播放动画)听完后:板书三个问题。 1小组交流。讨论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将不明白的地方在组内讨论、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收集起来。 2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共同解决问题。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深入体会重点句。重点句一: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导体会小女孩的聪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感、有团结合作精神等。可引导学生从任何一方面来理解这句话,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重点句二: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243
重点句三: 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家的话一方面说明了以前的多次实验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这次实验的成功让教育家十分激动,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五、实验成功了,最高兴的会是谁?(教育家)对,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一段读读,注意要把教育家激动、兴奋的感情读出来。(齐读最后一段)同学们读得真棒!分析最后一段。板书:30.一次成功的实验失败争着往外拉成功先人后己、合作精神六、再次交流收获。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对话)243
3重演课文中的游戏,进一步体会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此项活动可结合教学灵活处理。)【板书设计】30.一次成功的实验失败争着往外拉成功先人后己合作精神31《给予树》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 《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243
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设计思路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抓住妈妈情感变化这一主线,引领学生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在创设情境、自读自悟、交流互动中感悟金吉娅那颗金子般的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说出课文的大意。3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教学重点: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课前准备①生字词卡片。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议论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243
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初读课文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②自由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③检查读书情况。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布置作业①抄写生字词两遍。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3
第二课时复习检查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理解重点词句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总结全文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243
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布置作业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板书教学小结好汉查理【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写的是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的故事。查理是一个爱搞恶作剧的孩子,没有人喜欢他。但他的本质并不坏,只是缺少理解和尊重。但别有意味的是,引导查理的是一个残疾小女孩杰西,她对查理没有成见,向他伸出了友爱之手。而查理非常珍视这份友谊,在陪伴杰西的同时,他再也不搞恶作剧,成为了一个好孩子。243
课文中,查理和杰西两个人物形象真实。查理既调度又善良,喜欢帮助人,举止言行很有"好汉"的做派;作为残疾人的杰西心态非常健康,她没有自艾自怨,真诚又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点。【设计思想】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细细品析语言。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学情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要求,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2、读懂课文,懂得朋友之间的帮助和信任也是爱的表现。3、初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说说课文中的小男孩发生了哪些变化,和同学交流对课文中人物的看法,说说自己的读后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懂得朋友之间的帮助和信任也是爱的表现。难点:和同学交流对课文中人物的看法,说说自己的读后感,【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谚语激趣,揭示课题243
1.出示谚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你心目中,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好汉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如行侠仗义、抱打不平等) 2.课文中也有一个好汉,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认识《好汉查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三、再读质疑,读中感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感兴趣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本文的两个主要问题: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 (2)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读悟交流: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 (1)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243
E.“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F.“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通过指导朗读对话,理解一些词句引导学生感悟查理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变得诚实、守信、有爱心了。 5、说类似的成语:彬彬有礼、恋恋不舍惺惺相惜津津有味夸夸其谈 6.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表现来感受。(小女孩的善解人意、小女孩的大方、小女孩的好学、小女孩的信任、罗伯特的夸奖) 7.学到这儿,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对“好汉”的理解,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四、续写故事,升华情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续写故事 第二年,罗伯特一家又来到了镇上渡假。镇上的人们在罗伯特面前再三表扬 查理。听了人们的对查理的夸奖,回家后,罗伯特会对女儿杰西说些什么?请设计一段罗伯特和杰西的对话。 板书: 32、好汉查理 礼貌 调皮、爱搞恶作剧——————————守信 (理解、尊重、信任)上进243
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夸我的新同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多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对他人是一种鼓励,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考虑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 1.小组议一议。先在小组里说说每个同学的优点,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点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被夸奖的机会。说的时候,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个同学的优点,避免空泛。在充分讨论后,推举一位同学在班上汇报,并商量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汇报。 2.班上说一说。班上汇报时,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避免全都是“某某同学的优点是……”这样的平铺直叙。比如,也可以先介绍同学的优点,让大家来猜一猜这位同学是谁;还可以两个同学通过上台表演的形式表现该同学的优点。 3.大家评一评。在全班汇报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让全班同学评一评,哪组同学发现别人的优点多,汇报得生动。然后,引导学生以后还要善于发现同学更多的优点,多从别人身上汲取长处。习作243
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目的是在学期末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的表达机会。作文的内容不限,人、事、景、物、想象世界等都可以写,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也可以。 为了避免完全放开后学生反而无所适从的情况,在写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写过哪些作文,然后提问:“你还有没有最想写而没有写到的?你还想写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 本次作文要求完成习作后要修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教给学生一些修改的方法,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 本次习作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可以建议学生在课后整理自己一学期的习作,比如做个目录、画个封面、写一点习作感想、给自己的作文本取一个个性化的名字。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完成这项工作。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编排了意思不一样,形式相同的形容词。一、二两组(横看)主要是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态的,三、四两组主要是描写景物及其颜色的。词语的形式学生不难发现,教师可以此为基础,调动平时积累,再说一些ABB式的形容词,如“红彤彤”“水汪汪”“金灿灿”“笑嘻嘻”,并试着让学生练习说点短语或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ABB式词语的读音。课本标注的是原声调,如“澄”和“茫”,但在实际读时,要变调成一声,读“deng”“mang”。日积月累 第一项是“读读背背”,选的是《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传统的蒙学读物,本次精选的几句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 教师可以对文句稍加解释,主要还是让学生背诵。对于学有余力的班级,老师还可以给出一些《三字经》,让有兴趣的学生背诵。 第二项是“读读记记”243
,内容主要是本册略读课文中出现过的成语。对本册略读课文中的词语做一个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成语,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出这个成语,联系上下文大致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趣味语文】 本字谜的谜底是“口”。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谜面,引导学生多从字形上思考。学生猜出谜底后,在引导学生发现谜面中句式的特点,如每句都有“有”和“无”“有”和“无”前面的词语的意思相对。在此基础上可鼓励学生模仿谜面的句式,再编谜底是“口”的谜语。以下是一些谜面供参考。 吹者有,弹者无; 哭声有,笑声无 吃喝有,玩耍无; 姑姑有,姨妈无。 和尚有,道士无; 词句有,篇章无; 嘴唇有,牙齿无; 咽喉有,鼻子无。 路上有,家里无; 站者有,坐者无; 树叶有,花朵无; 高处有,低处无。 还可以举行一次猜字谜的活动。课下布置学生搜集谜语,可利用课上的时间,采用抢猜比赛等多种方式,在猜谜语的过程中,训练思维,体会语言的妙处。2009-11-0922:47:5 ②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243
③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④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⑤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②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③学生搜集字谜。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②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③分组交流。243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④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⑤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习作 ①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②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③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243
④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⑤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第三课时讲评作文 ①教师概述上次习作的成绩,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习作态度认真等。 ②优秀习作赏析,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③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也可以再修改,誊抄一下,保存起来。 我的发现 ①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②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③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④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⑤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来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读读背背 ①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名试读。243
③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④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⑤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读读记记 ①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②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趣味语文(猜字谜) ①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③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④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⑤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24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级建造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2008.docx
- 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工程实务真题及答案(2004-2015)题目.doc
- 丁玉兴主编《化工原理》习题解答.doc
-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思想品德试卷(有答案).doc
-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答案.doc
- 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字母表示数》习题(含答案).doc
-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doc
- 七章习题解答.doc
- 三峡综合练习题及答案.doc
- 三本必修 选修1高中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doc
- 三类人员课后习题1~19(带答案).doc
- 三级: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带答案.doc
- 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
- 上海 基础会计(第四版)参考答案.pdf
- 上海市《维修电工》(二级)电子技术新桥职校实训题答案 - 副本.doc
- 上海电力学院C++课后习题答案.doc
- 上海财经大学《资产评估学》课程各章习题和参考答案.doc
- 上海财经大学奚君羊《国际金融学》课程习题集.doc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