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00 KB
  • 2022-04-22 11:26:35 发布

毛概复习 各种答案版.doc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复习提纲10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内涵、历史地位)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特点3、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4、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理论体系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8、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理论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10、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1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性质1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最凶恶的敌人”1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14、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15、近代中国封建主义的特点及其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16、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因素17、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18、毛泽东党建理论的主要内容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和发展规律21、“两步走理论”,“两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的主要内容2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23、毛泽东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2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意义25、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6、武装斗争的必要性27、“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与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28、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9、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工作中心的转移30、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领导革命的基本经验31、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2、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33、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内涵、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课本】p1-p3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体味《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网络】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具体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必定以科学的态度,创造性的态度,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以新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这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理论武器。2.提出: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是第一个人在中国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伟大先驱者。2.毛泽东是最先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杰出代表。3.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课本】P3-P6//网上找的答案都跟课本基本一致,所以pass掉网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地位:【课本】P7-P9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网络】(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4)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具有统领作用。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核心,抓住“为了人、依靠人、尊重人”这个根本问题,把科学发展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第三,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是对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论升华。总之,科学发展观在多维视角下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的当代阐释,是超越后发展国家的发展困境并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特点【课本24-2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决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的成功是实践所证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正是邓小平理论的特点的体现: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邓小平格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什么是社会之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了回答,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人民的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一切方阵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这个科学判断,使我们队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对外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等于资本主义。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把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长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上面指出的几个方面,邓小平理论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步一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网上】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还没有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中心口号。(邓小平文选》出版后,邓小平同志的许多谈话、报告、指示公布于众。人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更加具体和丰富的了解。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民族、军事、外交、法制、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而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也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精神,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14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些基本问题包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十五大没有作出新的概括或调整,而是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名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写进我们党的章程里。这个科学体系,包含了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切方面,即涵盖了党和国家工作各个方面的一整套系统丰富的理论。我们只有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它,才可以避免主观随意性,避免犯断章取义的弊端。邓小平理论的特点: 高度科学性。邓小平理论正确地揭示了中国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指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开拓前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谱写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鲜明的时代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正确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国际形势,顺应人民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召唤,创造性地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原理。这是当代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精华,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又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强烈的实践性。邓小平理论如同一棵躯干高耸、枝叶繁茂的大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吮吸着人民和实践的营养,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他总结了广大群众的实践经验,又用科学理论指导群众实践。鲜明的人民性。邓小平理论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他集中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真实地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爱。高度的概括性。小平思想的特点是明快深刻,语言简明扼要,短短数语就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和精髓。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概括,既全面又正确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又摆脱了不合乎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却长期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若干传统观念。3、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网络】1.第一,互联网对政治生活最直接、最表层的影响,是办公室自动化发展为“电子政府”、“在线政府”。政府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工作方式是信息处理,而政府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结构严密的网络组织,因此自然就成为互联网的最大受惠者之一。第二,是决策的分散化。网络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层次的减少使社会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地方政府的横向联系增多,中央政府趋于更多地发挥协调、监督、保障作用。如在城市与社区的关系上,随着愈来愈多的人在家里办公,在网上购物,社区不再仅仅是老人和儿童的天地,而逐渐成为“上班族”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将获得更多的关于居民日常生活切身利益的决策权。在政府和公民的关系上,“在线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开放政府”,它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使公民获得的政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系统性不断增强,也使政府本身从凭借垄断信息来行使权力变为主要为公民提供信息服务,公民有了更多的参与决策的条件。同时,政府也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减少了中间环节及层层过滤造成的失真,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这就会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决策的速度和灵敏性。第三,是民意表达和公民政治参与将获得巨大进展。网络经济使消费者开始参与并影响生产过程,这不但扩大了消费者的权力,而且必将强化公民在政治领域中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远程教育将有力地促进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使更多的公民能接受第一流的教育,也使终身教育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从而使更多的人获得多专业的知识,为政治参与创造更好的素质条件。网上浏览也使网民有时间有机会获得大量的政治信息和政治知识。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为民意表达和公众参与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网上论坛,公民可以对政治问题自由地发表见解,网上表决使全民公决不再是一项耗资巨大而难以实现的工程,等等。所有这些利用互联网联系广大 群众的方法,都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巩固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第四,是互联网对公民之间的政治关系起着促进作用。它同市场经济体制相辅相成,大大加强了公民之间、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了交互式的人际关系。网上交际迅猛发展,网上社团也开始出现。这一方面加强了公民间的沟通和理解,只要党和政府积极主动地做好引导和协调工作,也将有助于以平等协商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解决社会矛盾,实行社会整合;另一方面,它为政府提供了了解社会政治心态、政治动向的重要渠道,及时掌握和分析由此获得的信息,有助于建立社会预警机制。第五,是互联网有力地促进了各种政治文化的相互激荡。这为我们广泛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启迪政治思维的创新,提供了充足的思想材料。最后,互联网也将成为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新的阵地。各种不同政治主张、政治理论之间的争论和斗争都会扩展到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对政治对手进行排谤和欺骗,盗窃对方的政治机密,还可以煽动骚乱,组织抗议、游行、示威,通过教唆犯罪扰乱社会秩序,运用黑客入侵使社会管理陷入混乱和瘫痪等等。而且,互联网上没有国界可以阻挡这种进攻,政府进行监控和管制的难度也相当大,攻击者可以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因而更加肆无忌惮,加密手段可以被利用来进行偷袭……2.第三,信息化引起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的综合网络遍布社会各个角落,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娱乐方式。数字化的生产工具与消费终端广泛应用,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被各种信息终端所包围的社会中。信息逐渐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一些传统的就业岗位被淘汰,劳动力人口主要向信息部门集中,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结构正在形成。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其信息业从业人员已占整个社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一大批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被催生,如弹性工时制、家庭办公、网上求职、灵活就业等。商业交易方式、政府管理模式、社会管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4、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网上】答案1: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的不稳定状况。【网上】答案2: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影响的方向上是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经济政治发展也对国际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双向互动过程,集中表现为“国内经济政治国际化”和“国际经济政治国内化”。第二,在影响的内容上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叉渗透、相互转化和全面扩展的一体化发展态势。经济全球化直接地推动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世界一体化,不仅是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而且是一个国家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一体化发展。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国际政治经济化”和“国际经济政治化”。但在文化上仍然是文明的冲突与文化的整合并存,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还没有出现一体化的可能性。第三,在影响的机制上是结构— 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既有功能性影响,更有结构性影响,是一个结构功能关系的整体互动或者制度化发展过程。总的表现为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控制为核心、文化整合为归属,使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逐步达到制度化的发展格局。第四,在影响的格局上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容并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稳定的影响,既有破坏安定团结的不利一面,也有促进政治稳定的有利一面。总起来看是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但是不利因素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第五,在影响的趋势上是政治稳定与政治不稳定交替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存在。我们以新的姿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是回应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不稳定挑战的必然选择。这是一种“冲击—回应”互动关系,其运动轨迹和结果总的说来就是一种“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断循环发展以至无穷的过程。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理论体系[P30_32]答: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断论:1,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2、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3、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4、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5、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6、关于发展是党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7、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8、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9、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10、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中的思想。11、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体系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处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的重大问题上都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以上为书本内容】【以下来内来自己】胡锦涛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高度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胡锦涛强调,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要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胡锦涛强调,在未来的征途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胡锦涛指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及时指导、加强督促,不断将学习贯彻活动引向深入。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带头学习,带头运用,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自觉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万众一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36_38] 答:1、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媕娿,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关注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举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叙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更加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待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好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续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设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节、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面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总是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书的主要工、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男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哦娃娃脸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上述为书本内容】【以下内容来自互联网】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落脚点是发展,是用来指导更好地发展的,离开了发展主旋律就毫无意义。我们建筑科学研究院要紧扣发展谋发展,要名副其实地科学发展。“坚持创新,科学管理,加快发展,稳步改制”是我院近几年的发展方针,其核心是加快发展,“凝心聚力快发展,开拓创新攀新高”是我院的主旋律,因此全院上下要大力开拓业务、大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确保攀新高目标的实现。2、坚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是我院的共同愿景。我院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责任 是创造绿色的财富,服务客户要物有所值,与此同时要实现员工价值自我发展。在我院目前有些部门发展不平衡,个人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与综合资源不协调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予以克服。3、坚持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现在的发展应该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而不能以牺牲未来发展为代价。下面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资源消耗严重威协我国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不到5%,但消耗的水泥约占世界的50%,钢铁占30%左右,煤炭占40%左右;建筑耗能占总耗能27.6%,而我国目前建筑耗能是发达国家平均值的3-5倍,其中外墙传热系数高3.8-4.5倍,外窗高2-3倍,屋面高3-6倍。而我国人均煤炭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5.4%,人均原油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1%,因些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将很快耗尽我国的能源资源,石油不足40年将耗尽,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将难以描绘。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就是要走集约化、节约化发展之路。就我院来讲就是大力推行节能和节地型建筑,做好建筑节能推广和相应技术研发工作,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的要求,亦是时代的要求。4、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理论方法,更重要的是实践和措施,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建科院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思想如下:克服改制影响、科学规划未来、缩小部门差距、加大科技创新、实现持续发展。克服改制影响就是要认识到改制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科学的体制和机制的设计,用制度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科学规划未来就是各部门要通过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分析制订各部门的发展规划与之相协调;缩小部门差距就是检测中心要以节能和人居健康环境检测技术为支撑,巩固其院基础地位。建材所、科技公司要以循环经济和建筑节能为研发目标,大力发展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建好江苏省粉煤灰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基地,让“灰姑娘”成为“白雪公主”;设计所、加固公司要面向节地、节能型建筑的需求,在增层、改造加固、节能改造技术上下功夫,做成镇江顶尖加固设计、施工专业公司;监理公司应把握推广科学发展必须要加强科学管理的机遇,努力向集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管理咨询机构迈进。加大科技创新就是作为建设科技服务企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发展主动力在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真正成为“提供一流的建设科技开展、工程质量检测、监理设计服务型科技型团队”,实现单位健康持续发展。三、注重四个环节,实现科学发展。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是发展的推动者、实践者,更应是发展的受益者。促进社会、企业、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我院要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个人,为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寻求办公大楼的筹建),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修养,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建科院。2、牢固树立节约的观念。节约是观念亦是素质和修养。增收节支是密不可分的,从来没有分割过,节约是成本最低的效益,我们要建设节约型企业,节水、节电、节纸、节油、节时,鼓励员工成为节约型个人。3、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科学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国家如此企业亦然。我们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牺牲全局利益,只顾个人利益牺牲集体利益,处理好上述关系就是保护了科学发展的环境。4、牢固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 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是科学发展的两只轮子,粗放的、简单的管理不可能有科学的、持续的发展。我院和中心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现阶段要充分用好ISO9000质量体系和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两大质量管理方法,这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文明成果和结晶,要贯穿于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全院上下要养成自觉遵守这两大质量管理法宝的工作习惯,坚决抛弃重业务和技术,轻管理的不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管理亦是生产力的观念。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答案一(课本P7):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答案二: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星火相传的8、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理论答案一:课本P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所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理论。答案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答案三:第一,它们都自始至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基本观点、理论精髓、辩证精神和理论风格是一脉相承的。第二,它们的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一面光辉的旗帜,而且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法宝,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源泉。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最精华、最深刻的东西,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第三,它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样,都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告诫党员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人民的好公仆。登高远望,邓小平同志满怀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这种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使他不断地饯行自己的承诺:到建国100周年,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人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党的力量之基,执政之源,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谋,真正做到了置身处地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而科学发展观则强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P50-54及网络资料)答: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的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内在地暴汗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现真理的内容。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0、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P64-65)答: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重工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国家。因而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完全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1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性质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P65第三段):【课本】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其它】随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中国原有的矛盾并没有被消除,中国的封建性质的经济基础还存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并没有因帝国主义的入侵而动摇。西方列强进入中国革命以后,本想把中国革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但遭到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使它们认识到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想法无法实现,只有与满清王朝勾结起来才能实现其在中国的统治,实现其对中国掠夺的目的。所以,中外反动势力便勾结在一起,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这样中国的主要矛盾除原来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以外,又增加了帝国主义中华民族的矛盾。而且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日益加深,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而教材中却不把国内矛盾表述 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经济结构来看:在自然经济之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从阶级关系来看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复杂化了。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之外又出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民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矛盾中的一部分。因而,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来表述,就无法涵盖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矛盾。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的时期。总之,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两大矛盾地位的变化则影响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受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P66第一段、74第二段):【课本】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其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对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也经历了一个过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制定的纲领规定:“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成立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对社会公有”。这表明中共自建党开始就鲜明地提出了以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把实现社会主义当作党的直接任务。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一方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所以已达纲领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既不存在一个“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也缺乏事实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和政治经济条件。这说明。当时党对中国的社会情况缺乏具体的分析和了解。尽管党成立后投身革命运动,革命的深入发展,要求党制定关于当前形势的具体纲领;列宁发表的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首先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论述为当时共产党探索制定当前阶段的革命纲领指明了方向。1922年中共二大分析中国社会情况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党的纲领。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这一做法实际上强调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中国革命不可能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不仅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也要有民主革命的过程,最低纲领是民主革命的纲领,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革命纲领。二大制定的纲领,符合中国的实际,解决了党的一大所未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民族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是什么关系?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是什么?民主革命省里究竟是无产阶级胜利还是资产阶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这些问题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中共二大纲领没有能够问答这些问题,说明当时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由于认识不清,意见不统一,中共党内在处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具体说来: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右倾)由于陈独秀认为当时阶段所进行的革命是国民革命,国民党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党,而无产阶级是国民革命重要的力量但还不是一支独立的力量,应当全心全意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放弃了无产阶级在此阶段对革命的领导权,所以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应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此基础上,经过资本主义的一定程度的充分发展,再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他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这一思想导致中国革命遭受重创,不到一年的时间,有31万工厂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党员队伍由原来的6万锐减到1万余人。一种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中国不需要进行两次革命,只需要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一次革命就可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它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反映对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认识不清。在实践中逐步认识了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1)革命性质毛泽东指出,既然中国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然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的还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既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而推翻这两个敌人的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即使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而成了革命的敌人,革命的锋芒也不是向着一般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而是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革命首先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为了发展生产力,中国要发展资本主义。毛泽东提出,“我们提倡的是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有它的生命力,还有革命性。”第三、消灭民族资本主义及其剥削,是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第四、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一方面要反对右的倾向,只联合不斗争;另一方面要反对“左”的倾向,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加以混淆,实行所谓“毕其功于一役”。(2)革命前途: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一般而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的专政,走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试图维持中国的现状,又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在实践中不能够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因而这条路走不通。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其领导阶级都是无产阶级。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分析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为此而奋斗,绝对不能半途而废。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第三、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第四、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第五、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革命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地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两重任务的领导,都是担负在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双肩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这里,大家要注意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二者的区别是社会主义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锋芒不是指向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二者的联系是从国际环境和新民主主义中社会主义因素增长的趋势来看,从领导者的奋斗目标来看,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必然的,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与此同时,毛泽东指出现在阶段所进行的革命(民主革命)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那么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什么呢?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区别是:①根本的区别是领导权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是所谓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民主主义革命除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且最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④世界革命阵线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但是世界上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如果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例外。1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最凶恶的敌人”P69-70【课本】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战祸和灾难,使近代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不但操纵了近代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其它】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因而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这主要因为:帝国主义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中国,最终从中国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利益,具体来说:第一,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开设租界,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诸多权益。第二,在经济上,帝国主义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第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因此,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反帝斗争是贯穿始终的,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1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其他)产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存在;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部分地主或商人开始引入大机器生产方式,以契约工人作为劳动力,投资于具有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的近代企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产阶级。随着“官督商办”企业的兴衰,洋务派集团不断发生分化,一些洋务派官僚、买办和商人通过“官督商办”企业作扛杆,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并且构成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P:72)特点: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14、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P71) 答: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5、近代中国封建主义的特点及其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首先,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具有一下若干特点:(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4)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政治、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与帝国主义的联系: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近代中国与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上,帝国主义践踏中国神圣主权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不正当利益。经济上,帝国主义通过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近代中国封建政府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无可奈何的选择与帝国主义合作,逐渐沦为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6、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因素1、经济与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使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2、社会基础:民族危机严重,先进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3、国际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主义的成功,苏俄的对华政策,唤起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为先进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创造了客观条件并为中国革命指明了一条道路,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4、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舞台。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思想权威,使人们敢于批判、敢于反对旧思想、旧道德的束缚,思想得到巨大的解放,为传播和接受适合中国需要的新思想奠定基础;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运动过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种学说竞相争鸣之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17、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18、毛泽东党建理论的主要内容网上:①。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②.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加强党的建设③.必须在组织建设上坚持民主集中制④.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课本: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判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针对历史上党内斗争中存在过的“残酷斗阵”、“无情斗争”的“左”的错误,他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强调在党内斗争中要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他创造了全党通过批判与自我批判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建国前夕和建国以后,鉴于我们党已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他多次提出五笔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这些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除了上面讲的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深刻的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这些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神话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的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当得全部工作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69~P75)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准确表述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做了科学概括,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规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个革命的终极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换句话说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它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严重束缚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最腐朽的上层建筑,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只有推翻三者的统治,中国的生产力才能获得解放,中国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革命直接目标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根本目的前提,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1)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主要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3)最主要对象:帝国主义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占少数,最广大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大中间阶级。  (1)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农民阶级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农民阶级包括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富农约占农村人口5%左右,一般地能够参加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反地主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20%,贫农、连同雇农在内,约占农村人口的70%。农民主要是指贫农和中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坚固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①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第一,农民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工业市场的主体、中国军队的来源,是无产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者。第二,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消灭封建土地占有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核心问题。第三,约占农村人口70%的贫农和雇农,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受压迫最深,生活最悲惨,革命愿望也最强烈。  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第一,农民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第二,农民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  (2)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小私有者、劳动者。他们和农民中的中农的地位有些相像,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日益走向破产和没落的境地。所以,他们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他们也是劳动者,不属于剥削阶级。  (3)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由于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民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可以成为革命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易于同敌人妥协,常常发生动摇。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肚子带出来的先天性特点就是其软弱性。  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的这种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的两重性,使得他们虽然能成为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无法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同时,也决定了无产阶级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对他们必须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和发展规律(Page74)性质:1、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毛泽东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革命对象)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由于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即使在五四运动后开始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它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新民主主义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有了新的领导者无产阶级;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处在新的革命时代;具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具体表现为:   ①从革命的领导阶级看,不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  ②从革命的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不再是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③从革命的指导思想看,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④从革命的前途看,不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或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性质不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而决定的。任何革命的性质都是由这场革命的主要任务决定的,而革命任务又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因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属性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这种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以后就进入准备阶段,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使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这时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属性,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因为此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没有变化。  当然,五四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封建社会后期,由资产阶级联合其他阶级进行的推翻封建专制而进行的革命,它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此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因素和具备了哪些新的特点呢?  第一,新的领导阶级。  五四运动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而五四以后,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组织了自已的政党,充当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领导阶级的不同是新旧民主革命最根本的区别。  第二,新的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无产阶级据以指导中国革命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新的革命阵营。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后,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它不再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与世界无产阶级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国际资本主义,因而成为同一阵营的革命盟友。  第四,新的革命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已为中国近代历史所反复证明。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达社会主义前途,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中间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不能相互替代。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前途的认识,也曾有过一个曲折的过程,先后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以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为代表,把中国革命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阶段割裂开来,主张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等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另一种是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者主张的“一次革命论”,即“毕其功于一役”,试图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合并到民主革命中一次完成,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上述两种错误倾向,分别在大革命时期导致了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正确的态度是将“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发展规律:1.认识和掌握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关键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属于什么性质的社会,各个社会阶级阶层存在的状况以及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们对革命的态度如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这些都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党科学制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的基本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地形成以后,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只要这一过程没有结束,人们对这一过程的认识就不能停止。例如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十大军事原则,1948年又完整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同时,随着革命向全国范围发展,解放区的城市也在增多,党又制定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方针,特别是全国革命胜利前夜举行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全新的党的工作重心如何从农村转向城市,如何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并准备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一准备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并使之成为改造中国的物质力量,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确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在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中经过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经过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经过整风运动,终于在全党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这就是奉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按照“团结—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弄清思想、团结同志、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反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和把党内思想政治认识的矛盾看成阶级斗争和敌我矛盾的错误方针。这样,我们党就能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集中群众的智慧,作出科学的符合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决策,从而化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也使全党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的基础上形成空前大团结,并经过全党的团结,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之,要建设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作为自己根本指导思想的党,并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保证实现这种结合的党。21、“两步走理论”,“两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的主要内容(page75)一、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革命“两步走”思想)  (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论述了二者关系,指出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2)两个阶级革命的区别: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以后进行的,它的任务是完全消灭城乡资本主义的成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3)两个阶级革命的联系  ①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4)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即把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的联系,而在两个阶段革命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二、二次革命论:反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一种错误理论。由俄国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提出的。他们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在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也照搬这种理论。他们认为,民主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就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并掌握政权,资产阶级力量雄厚,也有能力领导,因而应当一切权力归国民党;中国无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革命力量,只能充当资产阶级的助手,“获得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只有在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后,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无产阶级比较成熟的时候,才可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二次革命。这种错误理论,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否定了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其实质是引导无产阶级适应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投降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对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三、一次革命论: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左”倾机会主义者的一种错误理论。以王明等为代表。他们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抹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迷恋于所谓“毕其功于一役”,企图把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作一步走,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错误理论,混淆革命的阶段和步骤,对革命事业危害极大。2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P76~78答:(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就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他】毛泽东在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同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纲领,作为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也是新式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将引导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最终走向社会主义23、毛泽东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P82~83(引述中概括起来较难,因此网上找了些全面的)【其他】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策略,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块基石,在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什么是统一战线?从本质上讲,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争取同盟军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掌握领导权,要使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就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同盟者,以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孤立敌人。因此,统一战线,即指无产阶级为了战胜自己的敌人,而与中国社会的其他进步阶级、进步政党、进步团体、进步阶层以及各种可能争取到的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之下结成的一种政治联盟。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在不同的革命阶段,具有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历史经验表明,没有这样一个政治联盟,甚至没有这样一个广泛的强固的政治联盟,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在中国革命中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第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是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无一例外的都需要遵循这一原则,解决这一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要求无产阶级努力与其他进步阶级和其他社会力量结成联盟,以及在联合其他阶级、政党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等问题,都作了原则性的阐述,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认为,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需要联合广大的同盟军,“必须极仔细、极留心、极谨慎、极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 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他同时十分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是民主革命彻底胜利以及统一战线取得成功的决定性条件。第二、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一头是工业无产阶级,它在整个中国社会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数量不多;另一头是地主大资产阶级,它所占人口比例也很小,数量也不多。从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反动力量来说,工业无产阶级由于与现代化的大生产相联系,是最有前途的阶级,因此是真正的革命力量;而地主大资产阶级由于“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因此是真正的反动力量。广泛存在于工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其他社会各阶级,如农民阶级(主要指贫雇农、中农)、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等,则是非革命的,或者半革命的力量。即以农民阶级来说,由于它与小生产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其阶级性在趋向上是保守的、非革命的。它只有在工业无产阶级的带领之下,在革命先进知识分子的诱发引导之下,才会爆发凝聚成为巨大的革命力量。如就其阶级本性的自发趋势来说,毋宁说,农民阶级是更易受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影响而被其俘虏的,这一点,古代的农民战争和近现代的农民运动即可证明。至于民族资产阶级,其与地主大资产阶级联系千丝万缕,远过于其与工业无产阶级之联系,这就不用说了。因此,新生的工业无产阶级要依靠本阶级一元之力量,去打败拥有广泛传统社会优势的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取得革命之胜利,这是绝无可能的。第三、在中国革命全部过程中,由于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但有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列强和顽固的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人民为敌的大资产阶级,这就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努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以便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使革命力量最终压倒反革命力量,从而争取革命的彻底胜利。 正因为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上述特殊重要性,所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指出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而“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2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意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由中国革命的具体特点而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他们之间相互勾结,力量强大,占据着我国发达的大城市,手中掌握政权和财富以及庞大的反动军队。而另一方面,我们的革命队伍相对还比较弱小,主要力量是工人和农民,手中没有政权,也没有足够的武装与反动派进行斗争,这些就决定我们不能像苏联的十月革命那样以城市暴动的方式来夺取政权,必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道路。走上这条道路之后,我们就避开了敌人统治集中的城市,在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依靠当地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这条道路的重要意义在于找到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此摆脱了反动敌人的镇压,寻找到了能够与敌人抗衡的方法,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25、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答:【其他】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实践探索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2).理论探索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否定了走城市的道路。2.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26、武装斗争的必要性答:【课本】P1516行—P161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其他】 第一,中国是一个对内没有民族独立对外没有人民民主的国家,不可能走和平道路。第二,敌人非常强大。第三,敌人非常残暴。27、“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与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在战略上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重视一切敌人。从战略眼光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所以不要被反动派气势汹汹的样子吓住,应该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在战术上重视:集中宾里,各个歼灭敌人,变战略上的劣势为战斗中的优势;灵活采取战略战术,孤立敌人、削弱敌人、消灭敌人。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在于土地的得失。2、人民军队的主要作战方式是游击战,或者是带游击性的运动战。3、人民军队战胜敌人的最好办法是集中优势宾里,各个歼灭敌人。4、在战略上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重视一切敌人。28、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P73(1)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政治工作是军队建设的生命线(4)人民军队的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29、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工作中心的转移A.(课本79页)(1)由城市转向农村: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敌我力量的悬殊,三次武装起义使我党逐渐认识到夺取城市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因此,只有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和保证。1927年9月文家市会议决定进军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之路。(来自网上的补充)(2)由农村转向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B.(网上)工作重心两次转移的历程说明:1)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2)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摸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实践证明了这条道路是完全行得通的。 30、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领导革命的基本经验(来自网上)三大优良作风: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对群众负责的作风,也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认识的主体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是要求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刻也不能放松群众工作,要为广大群众求解放,谋幸福。只有坚持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党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真正实现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权。3)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就是对党内、同志之间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错误,真诚而又严肃地提出批评,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提高认识,取得进步;对自身的缺点、错误认真地进行自我检查,提出纠正的方法,取得深刻教训。理论的概括:七大第一次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作了理论上的全面概括,赋予了它完备的形态和深刻的内涵。这既体现了党的成熟与壮大,又反映了当时斗争的迫切需要。意义:历史已经证明,党的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人民、战胜强大敌人的强有力的精神武器。它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渐渐形成,不仅保证了延安整风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丰硕成果,而且也保证了党的七大的成功召开,使大会成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保证了全党的团结以及党和人民的团结,进而保证了革命的胜利。同时,三大作风成为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党的建设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领导革命的经验:1)必须坚持不断地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2)必须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深入开展武装斗争3)必须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4)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31、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势力。在中国,这个革命的对象除了封建势力外,还有帝国主义。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来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因此,他们扶植自己的代理人—— 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通过这些带有浓厚封建性和买办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把中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殖民体系内。因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帝国主义所不允许的。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前,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曾被视为医治中国贫穷落后的良方。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甚至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志士仁人都热心地提倡过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但是,学习西方的结果,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相反,帝国主义列强日益加紧的侵略,彻底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和社会主义俄国的支持、援助形成了鲜明对比。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自然不为广大工农群众所欢迎。3、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是独裁专制的政权,为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必然排斥、镇压一切先进的思想。前者扼杀了孙中山亲手创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后者在抗战胜利前后,封杀了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希望建立的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继然拒绝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包括蒋介石集团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4、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不发达和政治上软弱的状况。同时,在近代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和残暴的。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打败强大的敌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中国革命的历史充分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32、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代表着人类历史前进的方向。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也经历了一个逐渐中国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又代表着两个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发展阶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主要是说通过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一条能救国救民的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主要是说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在中国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所焕发的巨大活力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只有融入国情,不断改革完善,才能充满生机活力,中国才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强国富民的百年梦想一,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以社会主义救中国的愿望变为现实。1.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一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三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33、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提出的历史必然性p92-p96一、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指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的指导全国人民全面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纲领和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提出的必然性以下是百度答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首先,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其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再次,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总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具有现实依据的,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以下是课本答案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这也文档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为实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供了有力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