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8.64 KB
  • 2022-04-22 11:27:24 发布

GBT 12357.1-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 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pdf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33.180.10M33眉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57.1-2004部分代替GB/T12357-1990通信用多模光纤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Multimodeopticalfibresfortelecommunication-Part1;SectionalspecificationforcategoryAlmultimodefibres(IEC60793-2-10:2002,Opticalfibres-Part2-10,Productspecifications-SectionalspecificationforcategoryA1multimodefibres,MOD)2004-06-08发布2004-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2357.1-2004目次前言··············································································································4··⋯⋯皿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要求·······························,··································································。。···········⋯⋯1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IEC60793-2-10:2002技术性差异对比···························⋯⋯5附录B(资料性附录)Al类光纤支持的应用·······························································⋯⋯6附录C(资料性附录)千兆以太网应用·······,······⋯⋯,....············⋯⋯,...................⋯⋯8 GB/T12357.1-2004月U吕GB/T12357《通信用多模光纤》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AI类多模光纤特性:第2部分:A2类多模光纤特性;—第3部分:A3类多模光纤特性;—第4部分:A4类多模光纤特性。本部分为GB/T12357的第1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0793-2-10:2002《光纤第2-10部分:产品规范—Al类多模光纤特性》(英文版)。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EC60793-2-10:2002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删除了IEC60793-2-10:2002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其有关的内容在各部分正文中体现。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对比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了便于使用,对IEC60793-2-10:2002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IEC60793的本部分"改为“GB/T12357的本部分,;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本部分对GB/T12357-1990(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的相应部分进行修订,修订时也参考了国际电信联盟建议ITU-TG.651:1998(50/125ym渐变折射率型多模光纤光缆特性》和国外其他先进标准。本部分与GB/T12357-1990中Al类多模光纤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题目由《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改为《通信用多模光纤第1部分:Al类多模光纤特性》;—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术语和定义”,删除了原第2章“通信用多模光纤的分类”,将原第3章、第4章、第5章和第6章合并为本部分第4章“技术要求”;—几何性能,本部分表1代替了199。年版表2的相应部分,并对某些技术指标作了较大修改,增加了几何特性测量方法(本部分表2),取消了Alc(85/125tLm)类光纤;—传输特性,本部分表5代替了199。年版表3的相应部分,并对某些技术指标作了较大修改,增加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本部分表6);增加了光纤衰减不连续性、宏弯损耗等要求;—机械性能,用本部分表3代替了199。年版的表4,并增加了测量方法(本部分表4);—环境性能,增加了表7和表8的相关内容;—增加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o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永诗、李海清。本部分代替GB/T12357-1990的相应部分。 GB/T12357.1-2004通信用多模光纤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范围GB/T12357的本部分规定了Ala,Alb和Ald类多模光纤的几何尺寸参数、光学和传输特性、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的要求。本部分适用于通信光缆和其他信息传输设备中使用的多模光纤。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35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5972-1998(所有部分)光纤总规范(eqvIEC60793-1;1995(所有部分))IEC60793-1-50:2001光纤第1-50部分:测量方法与试验程序—湿热(稳定态)(Opticfi-bers-Part1-50:Measurementandtestprocedures-Dampheat(steadystate))IEC60793-1-51:2001光纤第1-51部分:测量方法与试验程序—干热(Opticfibers-Part1-51:Measurementandtestprocedures-Dryheat)IEC60793-1-53:2001光纤第1-53部分:测量方法与试验程序—浸水(Opticfibers-Part1-53:Measurementandtestprocedures-Waterimmersion)IEC62048:2001光纤可靠性的幂次律理论(Thepower-lawtheoryofopticalfibrereliability)术语和定义本部分使用GB/T15972.1一15972.5中有关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本部分规定的光纤应由玻璃芯和玻璃包层组成,玻璃芯层应具有渐变型折射率剖面,并符合GB/T15972.1-1998中4.1规定。注:“玻璃”这一术语通常指由非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材料。某些光纤成分可以全是玻璃组成或者是玻璃和玻璃/硬聚合物组成4.1尺寸参数Al类多模光纤的尺寸参数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相关尺寸项目和测量方法见表20表1Al类多模光纤尺寸参数要求光纤参数单位AlaAlbAld芯直径拜m50.0士2.562.5士2.5100士5包层直径那m125士2125士2140士4芯/包层同心度误差解m<1.5(1.5<6包层不圆度%(2<2<2 GB/T12357.1-2004表1(续)光纤参数单位AlaA16Ald芯不圆度%<6<6G6涂覆层直径(未着色)·拜nl245士10245士10245士10涂覆层直径(着色)拼m250士15250士15250士15包层/涂筱层同心度误差样.〔12.5提12.5<12.5光纤长度匕km这里涂覆层直径的限定值是通信光缆中最常应用的指标在某些应用场合,可以采用其他规格的涂覆层直径和容差值(J-),例如:400士40,500士50,700士100,900士100b光纤的长度要求可以变化,由供应方和用户商定。表2相关尺寸项目和测f方法项目测量方法包层直径GB/T15972.2中方法GB/T15972-AIA,GB/T15972-A2芯直径GB/T15972.2中方法GB/T15972-AIA,GB/T15972-A2包层不圆度GB/T15972.2中方法GB/T15972-AlA,GB/T15972-A2芯不圆度GB/T15972.2中方法GB/T15972-AlA,GB/T15972-A2芯/包层同心度误差GB/T15972.2中方法GB/T15972-ASA,GB/T15972-A2涂覆层直径GB/T15972.2中方法GB/T15972-A3,GB/T15972-A4涂覆层不圆度GB/T15972.2中方法GB/T15972-A3,GB/T15972-A4包层/涂覆层同心度误差GB/T15972.2中方法GB/T15972-A3GB/T15972.2中方法GB/T15972-A5,GB/T15972-A6,光纤长度GB/T15972-A7和GB/T15972.4中方法GB/T15972-ClC4.2光纤机械性能Al类多模光纤的机械性能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相关的机械项目和试验方法见表4,表3A1类多模光纤机械性能要求项目单位技术指标筛选应力GPa>O.69涂覆层剥离力(平均值)N1-5涂顶层剥离力(峰值)N1.0一8.9动态疲劳参数>20注1:对于Ala和Alb光纤,筛选应力值0.69GPa与1%的应变或者是8.8N的筛选张力值等同。三种之间关系参见IEC62048第4.4条注2;涂覆层剥离力平均值或是峰值都是在测试过程中确定的,可以由供应方和用户商定。表4相关机械性能项目和试验方法项目试验方法筛选试验GB/T15972.3中方法GB/T15972-B1涂攫层剥离力GB/T15972.3中方法GB/T15972-B6动态疲劳参数GB/T15972.3中方法GB/T15972-B7A,GB/T15972-B7B GB/T12357.1-20044.3光纤的传输特性4.3.1光纤的传输特性Al类多模光纤的传输特性要求应符合表5规定。相关的传输项目和测量方法见表60表5A1类多模光纤传输特性要求项目单位Ala(50/125pm)Alb(62.5/125p-)Ald(100/140pm)850.m2.43.52.8-3.53.5-7.0衰减系数dB/km1300nm0.55-1.50.6-1.51.5^4.5850nm200--800160--80010-200模式带宽MHz·km1300nm200^-1200200-1000100-3000.20士0.02或0.26士0.03或数值孔径0.275士0.0150.23士0.020.29士0.03零色散波长Aannl1295(A,(l3651295(d,(13651295镇Ao镇1365零色散斜率S(0.105+0.oo1(A。一1295)1295nm簇Ao镇1300nmps/(nm"·km)镇0.111300nm成A,镇1348nm镇0.001(1458-A)1348..(A,镇1365nm表6相关传输特性项目和测t方法项目测量方法衰减系数“GB/T15972.4中方法GB/T15972-ClA,GB/T15972-CIB,GB/T15972-ClC模式带宽“GB/T15972.4中方法GB/T15972-C2A,GB/T15972-C2B数值孔径GB/T15972.4中方法GB/T15972-C6色散特性GB/T15972.4中方法GB/T15972-C5A,GB/T15972-C5B,GB/T15972-C5C光传输衰减变化GB/T15972.4中方法GB/T15972-C10A,GB/T15972-C10B光纤衰减的不连续性GB/T15972.4中方法GB/T15972-CIC宏弯损耗GB/T15972.4中方法GB/T15972-Cll在侧试衰减和模式带宽时,应采用合适的注人条件。不同的方法会带来测试结果差别。注1:对衰减系数和模式带宽,本部分均规定了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值。在850nm和1300nm(或者是两者中的一个波长)的衰减系数和模式带宽实际值由供应方和用户商定。为便于交货,模式带宽为线性归一到1km的数值。注2:为了指导带宽值的选择,附录B表B.1给出了由Al类光纤支持的一些应用的情况,表B.2给出了Al.和Alb类多模光纤常用的带宽指标。注3:本部分规定的衰减值是指未成缆光纤.对于成缆光纤的衰减值,参见可以同本部分联合使用的相关光缆标准。注4:在850nm和1300nm两个波长,带宽同时达到最大值是不可能的(例如:对A16类光纤带宽同时达到800/1000MHz"km是不可能的)。4.3.2光纤衰减的不连续性在1300nm波长上,对一光纤连续长度不应有超过。.1dB的衰减不连续点。4.3.3光纤宏弯损耗对于Ala和Alb类光纤以37.5mm的半径松绕10。圈,在850nm(或1300nm)测得的宏弯损耗3 GB/T12357.1-2004应不超过。.5dBo4.4光纤的环境性能A1类多模光纤环境性能要求应符合表7规定。相关环境性能项目和试验方法见表8,表7A1类多模光纤环境性能要求项目技术指标衰减温度特性在一60℃一+850C范围内,在850nm和(或)1300nm波长,涂覆<0.2光纤相对于室温允许的附加衰减,dB/km干热特性光纤试样在温度为85℃士2℃下,放置30天后,在850n.和(或)20无指标>20无指标光纤衰减的参见本部分4.3.2不连续性光纤宏弯损耗参见本部分4.3.3环境性能要求参见本部分表7注1对于光纤衰减的不连续性、光纤宏弯损耗以及各类光纤环境性能的具体指标要求在原国际标准IEC60793-20:2002中没有明确规定,而在本部分中作了相应的要求注2:本表中没有列出的其他项目指标与原IEC国际标准指标相同。 GB/T12357.1-2004附录B(资料性附录)Al类光纤支持的应用B.1国际上已标准化的应用表B.1给出了Al类光纤支持的一些应用。这并不是全部的应用情况,它也可支持不在本表范围之内的其他应用情况。表B.1Al类光纤支持的一些应用应用标准名称CSMA/CDIOBASE-FISO/IEC8802-3AM14FOCSMA/CDCSMA/CD1000BASE-SXIEEE802.3aGigabitEthernetCSMA/CD1000BASE-LXIEEE802.3zGigabitEthernetTokenRingISO/IECTR8802-5FOstationattachmentFDDIISO/IEC9314-3FibreDistributedDataInterfacePMDLCFFDDIISO/IEC9314-9LowCostFibrePMDHIPPIISO/IEC11518-1HighPerform.ParalelI/FFCISO/IEC14165-1FibreCha朋tiATM-155MultimodeOFATMLAN155.52Mbit/sATMaf-phy-0062.000ATMLAN622.08Mbit/sATMaf-phy-0046.000ATM-622MultimodeOF(None)ISO/IEC-IS一11801PremiseswiringstandardB.2Ala和Alb类光纤一些常用的带宽指标表B.2给出了Ala和Alb类光纤一些常用的带宽指标。同样,市场上还可使用一些本表未列出的其他带宽指标。表B.2Ala和Alb类多模光纤常用的带宽指标850not最小带宽值/1300nm最小带宽值/光纤类型可能的应用领域MHz·k-MHz·kmAla200400低比特率/短距离/连接软线Ala400600中比特率/中距离Ala500500中比特率/中距离Ala400800中比特率/中距离Ala800800高比特率/长距离Ala6001200高比特率/长距离Alb100200低比特率/短距离/连接软线Alb160300低比特率/短距离Alb160或200500中比特率/中距离Alb200600中比特率/中距离Alb200800高比特率/长距离Alb800200高比特率/长距离:850nm最佳注:在制定本标准时,表B.3中提到的光纤类型和带宽是指对表B.1中列出的应用标准 GB/T12357.1-2004表B3最小模式带宽光纤类型850nm1300nmAla500MHz·km500MHz·kmAlb160或200MHz.km"500MHz·kmISO/IEC11801建议值如下:可以采用其他标准带宽光纤,但要按比例改变允许的链路长度. GB/T12357.1-2004附录C(资料性附录)千兆以太网应用本附录概述了在IEEE802.3LCSMA/CDetal.]中发展的千兆以太网标准对Ala类和Alb类光纤的要求及相关的传输能力。主要针对1.0Gbit/s传输系统,但也考虑了正在积极研究中10Gbit/s传输系统。无论是1.0Gbit/s或者是更高传输速率的以太网应用都被认为是“激光注人”应用。表C.1中是根据以下项目划分的:.光纤类型LAla或Alb];.传输速率「1.0Gbit/s或10Gbit/s];.光纤带宽测试的注人类型「满注人(OFL)或限模注人(RML)][见IEC60793-1-41口。其中每一行都给出了应用所需的链路长度和可能的光源特性对传输波长的限制。光源特性的限制可以增强相应的链路长度,有两种类型:对于1300nm应用,选择专用的芯一偏离(偏离中心4pm-10pm)软线;对于850nm应用,限制输人进传输光纤的光环通量(EF)。其要求是:—在半径4.5pm,EF镇2500;—在半径15.0pm,EF>75%.这些增强技术已经在Alb类光纤的1.0Gbit/s传输系统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于Ala类光纤和10Gbit/s传输系统,偏离纤芯中心注人被认为是延长1300nm传输系统的链路长度增强技术。正在进一步研究中的光环通量(EF)是作为850nm传输系统的链路长度增强技术—但限于围绕限模注人带宽测试方法展开。所有的增强技术仍在继续研究中。表C.1千兆以太网的要求和容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