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50 KB
  • 2022-04-22 11:33:19 发布

dn800混凝土管 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城镇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第一批(新皂段)DN800混凝土管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编制依据本工程图纸、设计说明及洽商;《顶管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1.2编制原则1.2.1在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已完成部分管线的施工状态、分析已施工管线存在的技术、质量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实际,编制经济科学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1.2.2质量目标明确,施工中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严格管理,保证措施完善,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1.2.3工期目标明确,合理高效安排施工进度,科学划分施工区段,协调统一,确保工期顺利完成。1.2.4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可靠,制度完善确保施工安全。1.2.5施工中做到保护环境,文明施工。1.2.6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运用性,安全可靠与实事求是相结合。1.2.7坚持科学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世行优惠紧急贷款绵阳市涪城区城镇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第一批(新皂)段DN800雨水管顶管工程.顶管起点为已开槽施工的雨水管终点,终点为新皂草溪河右岸河堤处;顶管工程量为:DN800顶管48m(以实际顶进数量为准),管道埋深3.0m左右;施工中拟采用已安装管道终点处作为顶管工作井,草溪河右岸河堤堤面为接收井,工作井尺寸为5m×3m×3.5m,工作井的支护采钢筋混凝土护壁 +临时支撑的联合支护体系,将工作井壁钢筋混凝土加强作为顶管后背.采取手掘式机械顶管施工,管道处于砂砾石层中,施工范围内无地下水。施工采用使用顶管专用钢筋砼Ⅲ级管。2.2水文地质条件根据现场情况观察:施工区穿越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0--1.0米为回填杂土,1.0米以下为砂砾石土层。第三章施工部署与安排3.1施工组织机构(见附表)为保证本工程优质顺利按期完成,组建高素质、高水平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本工程实施全面管理。3.2施工准备3.2.1现场临时用水临时用水主要用于顶管坑、接收坑施工用水,在工作坑过程中的施工用水由原有水源点接入。3.2.2现场临时用电布置工程用电量20KW,施工用电采用20KW柴油发电机1台提供。3.2.3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规定,熟悉本工程执行的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3.2.4开工前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3.2.5对施工用设备、材料及时组织进场检验。顶管设备提前在地面进行整备、试运行,确保顶进过程中故障为零。3.3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3.3.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日历工期15天。(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3.3.2工期保证措施3.3.2.1根据施工方案的安排对工期的分析,本工程控制工期关键工序为顶管坑施工。顶管坑按期完成才能顺利完成顶管工程。围绕关键工序控制整个施工进度,才能确保整个工程按期完成。3.3.2.2工期总体保证措施(1)组织保证 a.缩短施工准备期,尽快进入工程施工,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应全力以赴组织有关人员进场进行施工准备和编制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及时调遣工人和设备进场。b.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与正确的施工方法来提高施工进度.c.实行工期目标责任制,根据项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日施工计划,将工期目标分解到班组、个人,将工期目标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实施奖惩制度,使全员自觉实施进度计划,做到以工序保日,最终保证总工期的完成。(2)劳动力保证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逐日做出劳动力计划,保证劳动力充足。(3)物资保证a.提前进行主材加工进定货,要详细制订进场计划。b.严格把住材料设备质量关,防止因材料不合格影响工期。(4)机械保证机械设备要做好调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5)技术保证a.提前做好如图纸会审工作,对图纸和现场中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设计单位、土建单位和建设单位联系解决,以免误工。b.加强技术管理和工序管理,杜绝因返工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发生第四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4.1主要施工方法4.1.1工作坑尺寸工作坑尺寸为5m×3m×3.5,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沉井(详见附图)。4.1.2工作坑结构及施工工序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作坑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临时支撑的联合支护体系。工作坑开挖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工作井定位放线→工作井第一次(深1.0m)土方开挖→护壁钢筋混凝土施工→工作井第二次(深1.0m)土方开挖→护壁钢筋混凝土施工→……(到要求深度)封底. 工作井的护壁做法详见附图.工作井顶四周用钢管脚手架及密目网设1.2m高围栏一道,井底设400*400*600mm积水坑一个.4.1.3顶管施工4.1.3.1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4.1.3.1.1顶力计算本工程是将壁板加厚作为千斤顶的后背墙。后背作为千斤顶的支撑结构,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压缩变形要均匀。本工程采用组合钢结构后背,这种后背安装方便,安装时应满足下列要求:使用千斤顶的着力中心高度不小于后背高度的1/3。顶力计算   推力的理论计算:   F=F1十f2   其中F—总推力       Fl一迎面阻力   F2—顶进阻力 F1=π/4×D*2×P (D—管外径0.96m P—控制土压力)    P=Ko×γ×Ho   式中Ko—静止土压力系数,一般取0.55       Ho—地面至掘进机中心的厚度,取最大值3.5m       γ—土的湿重量,取2.2t/m3   P=0.55×2.2×3.5=4.235t/m2   F1=3.14/4×0.96×2×4.235=6.38t F2=πD×f×L   式中f一管外表面平均综合摩阻力,取0.8t/m2   D—管外径0.96m   L—顶距,取最大值50m   F2=3.14×0.96×0.8×50=115.76t。   因此,总推力F=6.38+115.76=122.14t。4.1.3.1.2.主要设备的选择顶进设备主要包括千斤顶、高压油泵、顶铁、工具管及运出土设备等。(1)  千斤顶千斤顶是掘进顶管的主要设备,本工程每个工作井拟配置1台300t液压千斤顶。千斤顶的工作坑内的布置使 顶力全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应在同一轴线,防止产生顶时力偶,造成顶进偏差。根据施工经验,管上半部管壁与土壁有间隙时,千斤顶的着力点作用在管子垂直直径的1/4~1/5处为宜。(2)  高压油泵由电动机带动油泵工作,选用额定核动力为31.5Mpa液压油泵,经分配器,控制阀进入千斤顶,各千斤顶的进油管并联在一起,保证各千斤顶活塞的出力和行程一致。(3)  顶铁顶铁是传递和分散顶力的设备。要求它能承受顶进压力而不变形,并且便于搬动。根据顶铁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横顶铁、顺顶铁和U形顶铁三种。 4.1.3.1.3、顶进设备的选择本工程根据顶力计算,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工作顶力为300t活塞式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千斤顶布置采用单列式。顶进时着力点位置在管子全高的1/2~1/3之间比较合适。千斤顶与管子之间采用顶铁传送顶力。顶铁用型钢焊拼成各种结构的传力形式,根据安放位置和传力作用不同,用横铁和立铁组合。4.1.3.1.4设备安装(1)起重:为了节约时间和减少施工占路,施工中机械进出井、下管、均采用汽车吊。出土采用手推车加拔杆配合使用.(2)后背安装后背较坑底深0.8m,采用长2.5m、断面15cm×15cm方木码放,高度为4m,并尽量贴紧墙壁,后背平面要求垂直于管道中心线,如有空隙用砂石填充严密,方木前埋设立铁3根,间距1.0m。立铁前码放横铁,横铁要求码放平整,顶镐后座与横铁结合处严密,以便均匀地将顶力传到后背上。 (3)道轨安装导轨使用高度为140mm的钢轨,安装道轨用木枕,导轨高程用顶管坑内的水准点测设。钢制道轨与木枕用道钉固定,两侧用方木与槽壁撑紧固定。导轨安装宽度参照附图计算。4.1.3.1.5、管前挖土与顶进4.1.3.1.5.1、管前挖土管前挖土是控制管节顶方向和高程、减少偏差和重要作业,是保证顶质量及管上构筑物安装的关键。4..13.1.5.2、下管挖土之前应先下管,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a、检查管子下管前应先对管子进行外观检查,主要检查管子有无破损及纵向裂缝;端面要平直;管壁无坑陷或鼓泡,管壁应光洁。检查合格后的管子方可用起重设备吊到工作坑的导轨上就位。b、检查起重设备起重设备以检查、试吊,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下管。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当距导轨小于50㎝时,操作人员方可进前工作。c、管子就位第一节管放到导轨上,测量管子中心及前端和后端的管底高程,确认安装合格后方可顶进。第一节管作为工具管,顶进方向与高程的准确,是保证整段顶管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认真对待此项工作。4..13.1.6、管前挖土的长度控制 一般是安排一个人挖土。为加快工程进度,每班两个人,轮流开挖。土方在管内可采用电瓶车进行,也可采用人力斗车进行运输。土方在工作坑采用电动葫芦进行垂直运输。4.1.3.1.6.1、管子周围超挖的控制在不允许土下沉的顶地段(如上面有重要建筑物或其它管道),管子周围一律不得超挖。在一般顶管地段,上面允许超挖1.5㎝,但在下面135°范围内不得超挖,一定要要保持管壁与土基表面吻合。4.1.3.1.7、顶进采用1台300t/台的液压千斤顶作为主顶。顶进开始时,就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速度顶进。顶进若发现有油路压力突然增高,应停止顶进,检查原因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回镐时,油路压力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挖出的土方要及时外运,及时顶进,使顶力限制在较小范围内。4.1.3.1.8安装工具胀圈为了有利于导向,顶进的前数节管中,在接口处应安装内胀圈,通过背楔或调整螺栓,使用胀圈与管壁紧成为一个刚体。胀圈一定要对正接口缝隙。安装牢固,并在顶进中随时检查调整。4.1.3.1.9测量与校正a、测量 在顶第一节管(工具管)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测量间隔不应超过300㎜,保证管道入土的位置正确;管道进入土后的正常顶进,测量间隔不宜超过1000㎜。中心测量:顶进长度在600㎜范围内,可采用垂球拉线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求两垂球的间距尽可能的拉大,用水平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中心偏差。高程测量:用水准仪及特制高程尺,根据工作坑内设置的水准点,标高(设两个),测头一节管前端管内底高程,以掌握头一节管子的走向趁势。测量后应与工作坑内另一水准点闭合。全段顶进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中心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错口的高差。b、校正(纠偏)顶管误差校正是逐步进行的,形成误差后不可立即将已顶好的管子校正到位,应缓缓进行,使管子逐渐得位,不能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有以下3种:超挖纠偏方法:偏差为10~20㎜时,可采用此方法,即在管子偏向的反侧适当超挖,而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使管子在顶进中向阻力小的超挖侧偏向,逐渐回到设计位置。顶木纠偏:偏差大于2cm时,在超挖纠偏不起作用时采用。用圆木或方木的一端顶在管子偏向的另一侧内壁上,另一端斜撑在钢板或木板的管前土壤上,支顶牢固后,在顶进过程中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利用顶进时的斜支撑分力产生的阻力,使顶管向阻力小的一侧校正。 千斤顶纠偏法:方法基本与顶木纠偏法相同,只是在顶木上用小千斤顶强行将管慢慢移位校正。4.1.5.7顶管测量记录(1)在顶进过程中,管道一直处于动态,加强顶进施工中的动态管理,是提高顶进质量的首要保证。顶进施工记录则是反映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动态情况的依据,因此,应认真填写顶进施工记录,做好交接班,掌握顶进的动态,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有对策、处理及时。(2)顶进中每班必须如实填写记录,记录中应包括顶进长度、土质情况、顶力数值、每次的测量记录、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及其它注意事项。(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时当班的负责人必须向接班负责人交清记录,并说明在顶进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4)整个施工段的顶进分阶段的进行自检,不可等到全段顶完再全面检验。日常的顶进原始记录(交接班记录),只反映了当班的情况,但顶进的管道在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则应掌握,所以每顶进20m时即全面检验一次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在继续顶进中得到解决。(5)顶管记录由质量检查人员每日收集一次,并将顶进质量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4.2主要技术措施4.2.1.测量放线与纠偏措施4.2.1.1测量与放线(1)根据监理单位审核批准的桩点施测污水管线的中心线和高程桩。(2)根据中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顶管中线桩分别测设在顶管工作坑的前后,使前后两桩互相通视,并与管线在同一条线上。(3)顶管工作坑内的水准点由坑上一次引测,经过校核,误差不得大于±5mm。每座顶管坑内设2个水准点。4.2.1.2顶管测量与纠偏(1)在顶第一节管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测量间距不应超过30cm ,以保证管道入土的位置正确;管道进入土层后的正常顶进,测量间隔不宜超过100cm。(2)中心测量:本工程顶进长度约为60m,拟采用垂球拉线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求两垂球的间距尽可能的拉大,用水平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中心偏差。(3)高程测量:用水准仪及特制高程尺,根据工作坑内设置的水准点,测头一节管前端与后端的管内底高程,以掌握头一节管子的走向,测量后应与工作坑内另一个水准点闭合。(4)每班工作要做好顶管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中心位置与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其错口的高差。(5)顶管误差校正逐步进行。形成误差后不可立即将已顶好的管子校正到位,应缓慢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切忌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的结果。纠偏过程中应加强测量密度,每10--20cm测量一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纠偏方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A、超挖纠偏法:偏差为1--2cm时,可采取此法。即在管子偏向的反侧适当超挖,而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使管子在顶进中向阻力小的超挖侧偏向,逐步回到设计位置。B、顶木纠偏:偏差大于2cm时,在超挖纠偏不起作用时采用。用圆木或方木的一端顶在管子偏向的另一侧内壁上,另一端斜撑在钢板或木板的管前土壤上,支顶牢固后,在顶进过程中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利用顶进时的斜支撑分力产生的阻力,使顶管向阻力小的一侧校正。C、千斤顶纠偏法:方法基本同顶木纠偏法,只是在顶木上用小千斤顶强行将管慢慢移位纠正。4.2.2管前挖土与顶进施工措施(1)顶管偏差高程控制在+2cm、-4cm,中心控制在左右5cm。(2)管前挖土长度:本工程施工管道处于砂土层中,故管前挖土长度不得30cm。(3)关于管周围的超挖:管顶以上允许超挖1.5cm,但在下面1350范围不得超挖,一定保持管壁与土基面的吻合。(4)首节管下到导轨上应测量其高程、中心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合格后方可顶进。首节管入土后,每顶进30cm 要量测中心、高程一次,及时、细致操作,防止出现偏差。(5)工作坑内设的两个进行校核的水准点、中心点,施工时应对其妥善保护,防止碰撞。(6)顶进时昼夜两班不间断施工,防止因中途停置而导致摩擦力增加,造成顶进困难。当遇下列情况时,应停止顶进,迅速采取措施处理:A、管前方发生塌方或遇障碍物时;B、后背倾斜或严重变形;C、顶铁发生扭曲变形现象;D、错位偏差太大,且校正无效;E、顶力较预计增大,超过管口许可承受的能力。4.2.3顶管记录真实性措施(1)在顶进过程中,管道一直处于动态,加强顶进施工中的动态管理,是提高顶进质量的首要保证。顶进施工记录则是反映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动态情况的依据,因此,应认真填写顶进施工记录,做好交接班,掌握顶进的动态,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有对策、处理及时。(2)顶进中每班必须如实填写记录,记录中应包括顶进长度、土质情况、顶力数值、每次的测量记录、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及其它注意事项。(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时当班的负责人必须向接班负责人交清记录,并说明在顶进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4)整个施工段的顶进分阶段的进行自检,不可等到全段顶完再全面检验。日常的顶进原始记录(交接班记录),只反映了当班的情况,但顶进的管道在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则应掌握,所以每顶进20m时即全面检验一次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在继续顶进中得到解决。(5)顶管记录由质量检查人员每日收集一次,并将顶进质量及时向项目经4.2.3质量保证措施(1)相关规定 a.监控量测小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有关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真实可靠的量测资料;b.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c.成立专门监测组承担施工监测,量测人员保持固定,保证资料的连续性;d.仪器的管理采用专人专用,专人保养,专人校检的方法;e.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严格的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f.在监测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测试细则及相应的规范要求;g.量测资料均应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两道程序后方可上报;h.量测资料的储存、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2)作业规范a.五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b.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c.烈日下观测使用观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d.常规水准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e.在线路上预先测量距离,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水准仪摆设处作相应标志。(3)信息反馈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测得所有观测数据,均实行信息化管理,由富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绘制不同的变形或形变曲线,预测沉降发展趋向,定期以简报的形式汇报,分为周报、月报等。根据工况,监测人员做到随叫随到。4.2..4安全保证措施(1)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安全帽,佩带标识,服从指挥;(2)未经工地批准,备,不得擅自拉引电源线;(3)监测人员登高时,应使用坚固可靠的工作梯,不得登踏斜木板或木箱;(4)监测人员在有车辆通行的路面工作,应穿好安全背心,必要时要设置车辆绕行或缓行标志。 4.3防范预案与措施4.3.1本工程需穿越已形成道路,在顶管完成后及时提醒有关单位采用注浆加固措施,确保上述路段地层稳定,不发生沉降。4.3.2顶管过程中由于顶管距离较长,必须加强注浆减阻等技措。4.3.3顶管施工的预防措施:4.3.3.1管道轴线偏差过大1)偏差结果管道轴线与设计轴线偏差过大,使管道发生弯曲,甚至造成管节损坏,接口渗漏。2)原因分析地层正面阻力不均匀,形成导向偏差,造成管道轴线偏差。顶管后背发生位移或不平整,使顶力合力线偏移,造成管道轴线偏差。3)预防措施顶管施工前对管道通过地带的地质情况认真调查。通过仪器,指导纠偏。纠偏按照“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的操作方法进行。加强顶管后背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后背不发生位移,并使后背平整,以保证顶进设备安装精度。顶进过程中随时绘制顶进曲线,以利指导顶进纠偏工作。4)治理方法重新调整千斤顶行程、顶力、顶速,或重新调整千斤顶的安装精度。对顶管后背进行加固,防止位移进行发展,并确保后背平整。纠偏前认真分析顶进曲线的发展趋势,采取适当的纠偏量,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适得其反。4.3.3.2顶力突然增大1)增大现象在顶进过程中顶进压力突然增大。2)原因分析土层塌方,或前端遇障碍物,使摩阻力增大。管道轴线偏差形成弯曲,使摩阻力增大。膨润泥浆配比不当或注入不及时,或注入量不足,减阻效果降低,使摩阻力增大。 顶进设备油泵、油缸、油路发生故障。顶进施工中,因故停顶时间过久,润滑泥浆失水后,使减阻效果降低。3)防治措施顶进过程中严格执行“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的操作要求,使管道轴线被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不同地质条件配置适宜的泥浆,保证足量的泥浆储备与循环。顶进施工前对顶进设备进行认真的检修保养。停顶时间不能太久,发生故障及时加以排除。4)治理方法发生顶力过大的情况时,立即停止顶进,查找原因,判明情况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4.3.3.3铜筋混凝土管节裂缝1)裂缝现象管节纵向和环向有明显裂缝,造成管道渗水漏水。2)原因分析管节质量不合格。顶进过程中顶力超过管节的承压强度使管节损坏。或轴线偏差过大,致使管节应力集中而损坏。运输、装卸、码放安装方法不当,造成管节损坏。3)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各管节质量验收标准。验收不合格要及时退货。顶进时严格控制管道轴线偏差,控制顶力在管节允许的承压范围以内。在管节运输过程中采取管垫等保护措施,并做到吊(支)点正确,轻装轻卸。4)治理方法认真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根据不同受力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处理后能保证原有的承载能力、整体性。4.3.4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应急措施 由于本顶管工程顶管距离长,部分管段位于填方区,因此本工程在顶管施工时,可能遇到意外情况,如土质突然变化、塌方现象、遇到障碍物、机械故障等,必须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处理。(1)顶管上部土体出现坍塌、现况管道出现渗漏:在顶进过程中控制每次顶进的长度,不得超过30cm,并在管道前上部加设帽沿,长度30cm,以防止土体塌塌。(2)在顶进过程中如遇不明地下管线,立即停止顶进施工,不得蛮干。及时请示上级领导,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事故。(3)施工现场出现异常情况应急响应措施a.一旦发生事故,紧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紧急上报。保证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点。b.及时切断电源、供水,立即组织抢险队按预定分工到场抢险,实施应急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c.项目经理部立即通知有关管线(网)主管部门到场抢修;通知医疗单位到场救护人员或组织伤员输送救治。d.项目经理部应设专人协助现场抢修,协同疏导交通,保护现场,提供人力、物资支援,恢复现场。e.紧急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应会同责任部门查找原因,24小时以内写出《紧急事故处理报告》,并备案,针对导致发生事故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予以实施。f.项目经理部按其职责分工,对责任部门采取处置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并验证实施效果。g.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抢险队。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5.1质量目标5.1.1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5.1.2单位工程优良级品率达到90%。5.2质量控制和质量验评标准5.2.1顶进管道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严格执行《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3-2004。5.2.1.1管内清洁,管节无破损。 5.2.1.2允许偏差见下表:顶管工作坑、后背墙、导轨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工作坑每侧宽度、长度不小于施工、设计规定每座2用尺量2后背墙垂直度0.1%H每座1用垂线与角尺水平扭转角0.1%L13导轨内距±2每座1用尺量中心线≤31用经纬仪顶面高程0,+31用水准仪顶进管道允许偏差值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中线位移D>1500≤50每节1测量并查阅测量记录,有错口时测2点2管内底高程D>1500+20,-40每节1用水准仪测量,有错口时测2点3相邻管间错口D>1500≤20每个接口1用尺量4对顶时管节错口≤30对顶接口1用尺量5.3混凝土管施工质量控制钢筋砼管最大偏角0.5°;管线轴线偏差L≤100m;50mm。标高偏差L≤100m+30∽-40;相邻管节错口≤15mm无碎裂; 顶管在纠偏过程中,应勤测量,多微调;对每项纠偏角度应保持10′-20′,不得大于1°。5.4顶进过程中地面沉降控制项目允许变化范围(mm):地面隆起的最大极限+10;地面沉降的最大极限-10。5.5质量保证措施5.6.1测量放线员持证上岗,测量仪器检测合格。5.6.2设备材料进场有验收记录,产品质量证书齐全。5.6.3施工技术资料必须与工程进度同步,内容真实准确。5.6.4认真执行“三检”责任制,符合优良标准,允许进行下道工序。5.6.5工程必须按图纸安装规范施工。5.6.6管理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各负其责。5.6.7电阻及接地、等测试必须合格。5.6顶管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5.6.1管道轴线偏差过大5.6.1.l偏差结果管道轴线与设计轴线偏差过大,使管道发生弯曲,甚至造成管节损坏,接口渗漏。5.6.1.2原因分析地层正面阻力不均匀,形成导向偏差,造成管道轴线偏差。顶管后背发生位移或不平整,使顶力合力线偏移,造成管道轴线偏差。5.6.1.3预防措施顶管施工前对管道通过地带的地质情况认真调查。通过仪器,指导纠偏。纠偏按照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的操作方法进行。加强顶管后背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后背不发生位移,并使后背平整,以保证顶进设备安装精度。顶进过程中随时绘制顶进曲线,以利指导顶进纠偏工作。5.6.1.4治理方法重新调整千斤顶行程、顶力、顶速,或重新调整千斤顶的安装精 度。对顶管后背进行加固,防止位移进行发展,并确保后背平整。纠偏前认真分析顶进曲线的发展趋势,采取适当的纠偏量,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适得其反。5.6.2顶力突然增大5.6.2.1增大现象在顶进过程中顶进压力突然增大。5.6.2.2原因分析土层塌方,或机头前端遇障碍物,使摩阻力增大。管道轴线偏差形成弯曲,使摩阻力增大。膨润泥浆配比不当或注入不及时,或注入量不足,减阻效果降低,使摩阻力增大。顶进设备油泵、油缸、油路发生故障。顶进施工中,因故停顶时间过久,润滑泥浆失水后,使减阻效果降低。5.6.2.3防治措施顶进过程中严格执行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偏的操作要求,使管道轴线被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不同地质条件配置适宜的泥浆,保证足量的泥浆储备与循环。顶进施工前对顶进设备进行认真的检修保养。停顶时间不能太久,发生故障及时加以排除。5.6.2.4治理方法发生顶力过大的情况时,立即停止顶进,泥浆循环系统保证正常,查找原因,判明情况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5.6.3钢筋混凝土管节裂缝5.6.3.1裂缝现象管节纵向和环向有明显裂缝,造成管道渗水漏水。5.6.3.2原因分析管节质量不合格。顶进过程中顶力超过管节的承压强度使管节损坏。或轴线偏差过大,致使管节应力集中而损坏。运输、装卸、码放安装方法不当,造成管节损坏。5.6.3.3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各管节质量验收标准。验收不合格要及时退货。顶进时严格控制管道轴线偏差,控制顶力在管节允许的承压范围以内。在管节运输过程中采取管垫等保护措施,并做到吊(支)点正确,轻装轻卸。5.6.3.4治理方法认真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根据不同受力情况,分别采取 不同的治理方法,处理后能保证原有的承载能力、整体性。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6.1安全管理目标本工程中杜绝重伤,死亡和火灾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0‰以下。6.2安全重点防护主要预防:施工过程中的触电事故、坍塌事故、物体打击、地下管线破损、交通事故等。6.3施工安全管理措施6.3.1临时用电危险源控制措施6.3.1.1施工现场用电安装严格实行三相五线制,即TN—S供电系统且按规定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用不同颜色分开,不符合要求严禁使用。6.3.1.2施工现场配电系统严格实行三级供电逐级漏电保护,漏电开关定期进行检测,开关定值必须与负荷相匹配。6.3.1.3各种电力设备严格实行一机一闸制。6.3.1.4为确保人身安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少于三处重复接地保护。6.3.1.4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重复接地不得大于10Ω。6.3.1.5维修时遵循停电、验电、挂地线等技术措施,电源侧开关悬挂安全警示牌并设专人看护。6.3.2用电防护措施6.3.2.1设备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的产品不准使用临时用电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整齐,严格执行JGJ46--2005标准。6.3.2.2施工现场变压器、固定电闸箱均应设硬质围挡,悬挂“高压危险”、“非工莫入”等警示标志,保证门、锁齐全有效。6.3.2.3施工中严格按照规程规范要求标准进行电器设备的安装。施工电器做到三级供电两极漏电保护的要求,并对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做好接零保护。6.3.2.4用电人员经培训了解电器知识,其他人员严禁动用电气设备。电器设备使用前,必须由专业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6.3.2.5搬迁或移动电器设备时,切断电源。 6.3.2.6施工现场按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在特别潮湿和易燃易爆场所,使用12伏安全电压。6.3.2.7施工现场必须昼夜有电工负责检查巡视工作,并做好记录。6.3.2.8作业中遇现况电缆必须保护起来,并及时向项目部汇报,作业人员不得踩踏被保护的线路。6.3.2.9顶坑内的照明电压不得不得高于24伏潮湿时应使用12伏。6.3.2.10检查作业前,必须停机、卸压、切断电源。6.3.2.11每班启动顶进设备前,应检查电气、液压系统和管路,确认连接正确、无楼电、无漏油方可进行顶进作业。严禁带电、带压进行设备检查作业。6.3.3安全用电防雨措施6.3.3.1雨季施工,电器设备有防雨设施,(苫盖或支搭方雨棚),以防雨淋;6.3.3.2电闸箱安装在平坦或地势较高的场所,已防水淹发生危险。6.3.3.3雨后对电器设备进行绝缘摇测,合格后方可使用。6.3.3.4施工现场严禁使用一类手持电动工具。6.3.3.5雨后对电闸箱及漏电开关进行检测,保证机构灵敏可靠,不合格严禁使用。6.3.3.6潮湿场所使用照明灯具,必须使用12∨安全电压;工具必须使用三类手持电动工具。6.3.4安全用电防火措施6.3.4.1施工用电线路,严格按照负荷的大小,经计算选择导线,防止过负荷,致使导线过热引起火灾。6.3.4.2专业人员认真选择合格的电器设备,按规范要求安装,定期进行检查巡视,防止过载或短路引起火灾。6.3.4.3对施工现场的用电防火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6.3.5深槽施工及地下保护设施危险源控制措施6.3.5.1顶管工作坑支撑宜形成封闭框架,矩形工作坑四角设八字撑。严格按施工方案执行,主要预防土方坍塌事故。6.3.5 .2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律戴安全帽,并接受入场教育。对职工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教育,施工中确保不发生任何责任事故。要有详细的安全交底单,一式三份,施工员、安全员、施工队三方签字有效。6.3.5.3深槽施工做好土方施工的确认、检查和验收后方可施工,作业前应了解地下管线和其它构造物情况,依据项目部质量环境体系文件规定的“地下管线保护预案”,做好现况管线各项保护工作。6.3.5.4作业人员作业时,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带班人员的指挥,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根据作业要求,正确佩戴合格的防护用品。6.3.5.5坑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施工机械。夜间设置警示标志灯,以防人员坠落。6.3.5.6施工时加强对边坡和支撑的检查,如有异常情况要撤离险区,待排除险情后在进行工作,以保证施工安全。6.3.5.7顶进作业时挖土人员在管内作业,每次挖土量:砂质土20cm,加设帽沿后不得超过30cm,严禁超挖。顶进长度超过60m时管内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6.3.5.8作业人员作业时遇呼吸异常,有异味或发生流沙、渗水、塌方等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管外,立即向上级报告。6.3.5.9一旦发生事故,紧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保证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点。6.3.5.10工作坑拆除必须按照技术安全交底的要求进行,要随填土随拆,回填不到位时不得将支撑全部拆除进行作业。6.3.6交通安全危险源控制措施6.3.6.1施工时除设置必要的施工围挡外,还需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及减速标志,施工现场的社会交通道路设置交通照明,施工危险区域设置红色警示灯等。6.3.6.2在路口处施工过程中,派专人配合交通部门进行交通疏导和道路施工的安全维护,指挥交通人员必须带安全帽、穿荧光服,手持交通指挥旗,以引起车辆驾驶员的注意。6.3.6.3施工人员在横穿道路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来往车辆。6.3.6.4施工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持证上岗,各种施工车辆、机械驾驶人员要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服从交警和交通疏导员的指挥,保证行车安全。6.3.7物体打击防范措施 6.3.7.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6.3.7.2起重设备安装完毕后在正式作业前必须试吊,吊离地面10cm左右时,检查重物、设备有无问题,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6.3.7.3下管作业必须统一指挥,下管前检查起中设备、卡环、钢丝绳、吊钩、支架、平台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下管。6.3.7.4顶管坑上施工人员禁止随意向坑下仍硬质物体,以防坑下作业人员受到物体打击。6.3.8施工机械危险源控制措施6.3.8.1根据施工机械危险源和中高度风险清单及职业健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组织施工。6.3.8.2机械设备操作保证专机专人,持证上岗,在工程开工前将人员证件上报项目部,进行统一管理,并报监理进行审核。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清洁、润滑、坚固、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法”;行驶过程中严禁一切施工机械载人。6.3.8.3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作业,设专门指挥人员,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前规划施工作业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专职的监护人员。机械回旋半径与高压电线保持安全距离。6.3.8.4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证齐全、灵敏、可靠。6.3.8.5吊车下管、挖掘机开挖时必须设专人指挥,司机人员和槽下作业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人员指挥,不得蛮干。第七章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7.1环境保护方针严格按照《北京市市政工程文明施工现场管理法规》和《公司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地组织本工程的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管理,在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水污染、施工噪音污染及保护地下管道的工作上加大管理力度,争创市级文明安全工地的称号。7.2环境保护措施7.2.1施工准备阶段7.2.1.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施工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分工。 7.2.1.2明确本工程各施工阶段应遵守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7.2.1.3建立、健全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环境管理有章可循。7.2.2施工阶段7.2.2.1将环境保护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7.2.2.2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时调整环境保护工作内容,保证。7.2.2.3每周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内容包括:施工概况;污染情况(污染种类、强度、环境影响等);污染防治措施的符合性、实施性和有效性分析;存在问题和拟采取的纠正措施;下步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其他需说明的问题,如措施变更、污染事故的纠正处理等。7.3对影响环境保护的主要因素的控制措施7.3.1噪音控制措施7.3.1.1施工场地噪音控制标准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32-90)要求执行,确保离开施工边界30m处噪音小于70dB,撞击噪音最大不超过90dB。7.3.1.2施工机械或其他施工活动造成的噪声若超标造成环境污染,除抢险施工外,其他施工作业时间限制在八时和十八时。7.3.1.3有限采用先进的环保机械,采取空压机房外墙加铺吸音材料,临近空压机房处围档设立隔音墙,电动葫芦设置隔音罩等消音措施,控制施工噪音。7.3.2扬尘和大气污染控制措施7.3.2.1施工场地及道路适时洒水,减轻扬尘污染。7.3.2.2土、石、砂、水泥等材料运输和堆放进行遮盖,减少污染。7.3.2.3场地出口设洗车槽,并设专人对所有出场地的车辆进行冲洗,严禁遗洒。7.4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7.4.1项目部设专人抓现场的文明施工和场容,施工人员分区负责,各施工小组有人负责文明施工。7.4.1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统一布置,统一安排,有平面布置图分区负责,并贴在现场办公室,每个班组要有岗位责任制和值班室,贴在小组工具房。7.4.2技术交底要有文明施工的具体要求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7.4.3现场的设备、成品件,半成品件均堆放在指定地方,码放整齐。7.4.4电气设备要垫高、放平稳、设棚,电源线、把线铺设要有条理,并要经常检查,以免发生漏电事故,现场使用机械应经常打扫干净,并及时上润滑油养护,确保机具正常使用。附:1混凝土管轨道安装计算简图2施工进度计划表3拟投入机械、人工、材料数量表4工作井护壁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