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1.54 KB
  • 2022-04-22 13:42:11 发布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大全word版

  • 10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污水处理技术问答什么是混凝剂  在水处理中,能够使水中的胶体微粒相互粘合聚结的物质称为混凝剂。  1)明矾:呈白色固体状,又称钾、铝矾,实际是硫酸铝&考&试大$、硫酸钾的复盐,主要成分AL2O3含量10%,呈块状,溶于水起水解作用生成氢氧化铝胶状沉淀,其用量20~25Kg/1000m3水,适应于PH值6~8,因效果差又有酸涩味,已很少用于水处理。  2)聚合氯化铝(PAC):是无机高分子物。主要成分AL2O3含量30%1为无色或黄色树脂颗粒状固体,其溶液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液体。有时因含杂质而呈黑色。固体产品中氯化铝含量为20%~40%,碱式氯化铝含量为20%左右,黄色聚合氯化铝含量>30%.液体产品含氯化铝8%左右。  聚合氯化铝适应PH值7~8.聚合氯化铝在水解过程中拌有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学过程,可以除去水中悬浮物、除铁、除镉、除氟、除放射性污染、除漂浮物等。其效果是明矾的5倍以上。&考&试大$目前使用此药最为普遍,一般用量为每m3水5~10克。  3)硫酸铝:主要成分AL2O3含量15%,呈块状、粒状。什么是混凝、混凝过程和混凝处理  水中的微粒大多都带有负电荷,由于同性相斥,它们很难粘合起来成为较大的颗粒,只有向水中投入大量带有正电荷的混凝剂使得胶体之间相互聚结,这个过程叫凝聚。  向水中投入具有线性结构的混凝物(如聚合氯化铝),&考&试大$线的一段拉着一个胶体颗粒,另一个胶体颗粒在相距较远的两个微粒之间起着粘结架桥的作用,使得颗粒逐步变大,变成大颗粒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这一过程称之为絮凝。  凝聚与絮凝合称为混凝。  所谓混凝过程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向水中投放药剂,进行水与药剂的混合,从而使水中其它胶体物质产生凝聚与絮凝的这一综合过程。  混凝处理是指在水中加入药剂后,产生电离子和水解作用,形成了胶体并与水中其它胶体颗粒进行吸附作用,使其絮凝成大的颗粒,最后产生沉降等的水处理过程。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常用的助凝剂在净水过程中,有时使用单一的混凝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考&试大$需要投加辅助药剂以提高混凝效果,这种辅助药剂称为助凝剂。助凝剂的作用在于:加速混凝过程,加大凝絮颗粒的密度和质量,使其更迅速沉淀;并加强粘结和架桥作用,使凝絮颗粒粗大且有较大表面,可充分发挥吸附卷带作用,提高澄清效果。  常用的助凝剂有两类:  1)调节或改善混凝条件的助凝剂有:  Na2CO3、Na(OH)2、NaHCO3、Ca(OH)2等碱性物质,可以提高水的PH值。  2)改善絮凝结构的高分子助凝剂:  有聚丙酰胺、骨胶、海藻酸钠、活性硅酸等 中水是指生活污水处理后,&考试大&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水质标准共有10项,除了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3项之外,其它7项均按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检测。中水可用于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影响反渗透膜性能的因素1.进水压力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压力本身并不会影响盐透过量,但是进水压力升高使&  2.进水温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反渗透膜产水电导对进水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随着水温的增加,水通量也线性的增加,进水水温每升高1℃,产水通量就增加2.5%~3.0%;其原因在于透过膜的水分子粘度下降、扩散性能增强。进水水温的升高同样会导致透盐率的增加和脱盐率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盐分透过膜的扩散速度会因温度的提高而加快。  3.进水pH值对反渗透膜的影响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进水pH值对产水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对脱盐率有较大影响。由于水中溶解的CO2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低时以气态CO2形式存在,容易透过反渗透膜,所以pH低时脱盐率也较低,随pH升高,气态CO2转化为HCO-3和CO2-3离子,脱盐率也逐渐上升,在pH7.5~8.5间,脱盐率达到最高。  4.进水盐浓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渗透压是水中所含盐分或有机物浓度的函数,&考试大&含盐量越高渗透压也增加,进水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净压力将减小,产水量降低。透盐率正比于膜正反两侧盐浓度差,进水含盐量越高,浓度差也越大,透盐率上升,从而导致脱盐率下降1.进水压力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压力本身并不会影响盐透过量,但是进水压力升高使&  2.进水温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反渗透膜产水电导对进水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随着水温的增加,水通量也线性的增加,进水水温每升高1℃,产水通量就增加2.5%~3.0%;其原因在于透过膜的水分子粘度下降、扩散性能增强。进水水温的升高同样会导致透盐率的增加和脱盐率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盐分透过膜的扩散速度会因温度的提高而加快。  3.进水pH值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进水pH值对产水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对脱盐率有较大影响。由于水中溶解的CO2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低时以气态CO2形式存在,容易透过反渗透膜,所以pH低时脱盐率也较低,随pH升高,气态CO2转化为HCO-3和CO2-3离子,脱盐率也逐渐上升,在pH7.5~8.5间,脱盐率达到最高。  4.进水盐浓度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渗透压是水中所含盐分或有机物浓度的函数,&考试大&含盐量越高渗透压也增加,进水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净压力将减小,产水量降低。透盐率正比于膜正反两侧盐浓度差,进水含盐量越高,浓度差也越大,透盐率上升,从而导致脱盐率下降。1.脱盐率和透盐率  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去除可溶性杂质浓度的百分比。  透盐率――进水中可溶性杂质透过膜的百分比。  脱盐率=(1-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100%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透盐率=100%-脱盐率  膜元件的脱盐率在其制造成形时就已确定,脱盐率的高低取决于膜元件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脱盐层越致密脱盐率越高,&  反渗透膜元件的典型脱盐率  2.产水量(水通量)  产水量(水通量)――指反渗透系统的产能,即单位时间内透过膜水量,通常用吨/小时或加仑/天来表示。  渗透流率――渗透流率也是表示反渗透膜元件产水量的重要指标。指单位膜面积上透过液的流率,通常用加仑每平方英尺每天(GFD)表示。过高的渗透流率将导致垂直于膜表面的水流速加快,加剧膜污染。  3.回收率  回收率——指膜系统中给水转化成为产水或透过液的百分比。膜系统的回收率在设计时就已经确定,是基于预设的进水水质而定的。回收率通常希望最大化以便提高经济效益&  回收率=(产水流量/进水流量)×100%◆目的:保证反渗透系统的正常运行  ◆目的:延长反渗透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什么时候需要清洗  ◆如何进行清洗及用何种药剂进行清洗  1-1什么时候需要清洗反渗透系统  ◆当标准化后的产水流量比上次清洗后减少10%~15%  ◆当标准化后的产水水质比上次清洗后降低10%~15%  ◆当标准化后的压降比上次清洗后增加10%~15%  ◆在长期停运之前  ◆作为日常的维护  1-2需要清洗什么  ◆碳酸钙垢  ◆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锶垢  ◆水和金属氧化物垢(&  ◆硅垢  ◆胶体沉积物(无机)  ◆胶体沉积物(无机、有机混合体)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有机沉积物(自然产物)  ◆有机沉积物(人为产物)  ◆生物滋长(细菌、真菌、霉菌等)  注意:通常您需要清洁的是上述污染物的混合物  1-3如何选择清洗药剂  ◆确定污染物  ◆与膜厂商、工程公司或反渗透专业清洗公司联系  ◆选择通用型或专用型化学清洗药品  ◆现场收集信息并进行清洗(实验及校正法)  ◆向反渗透专业清洗公司提供膜元件或垢样以供实验室分析之用  ◆考虑药品成本  1-4选择和使用化学清洗药剂时的注意事项  ◆遵循膜厂商及反渗透专业清洗公司推荐的关于药剂品种、剂量、PH值、温度计接触时间的指导原则  ◆最佳的清洗效果  ◆最小限度的是用强烈化学试剂  ◆对于复合膜、超低压复合膜通常PH范围为4~10  ◆对于复合膜、超低压复合膜最大PH范围为2~12  ◆在推荐温度清洗,一般在30~40℃下清洗最好  ◆需要考虑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不要将酸碱混合  ◆用高PH值的产水冲洗清洗剂  ◆如果出现油污染,开始时不要使用地PH值溶液清洗  1-5复合膜最常用的清洗配方污染物  清洗溶液碳酸钙磷酸钙金属氧化物  (配方A)使用KY-410,调节PH值至4.0(优选)(配方B)2%柠檬酸溶液氨水温度40℃有时也可以用PH值2~3的盐酸水溶液清洗硫酸钙混合胶体小分子天然有机物微生物(配方A)使用KY-420,调节PH值至10.0(优选)  (配方B)2.0%三聚磷酸钠溶液0.8%Na-EDTA溶液(鳌合剂)温度40℃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有时也可用PH<10的NaOH水溶液清洗大分子天然有机物微生物(配方A)使用KY-420,调节PH值至10.0(&  1-6醋酸膜最常用的清洗配方污染物  清洗溶液碳酸钙磷酸钙金属氧化物  PH值4.02.0%柠檬酸溶液0.1%的非离子清洗剂温度35℃硫酸钙混合胶体小分子天然有机物  PH值7.52.0%三聚磷酸钠溶液0.8%Na-EDTA溶液0.1%非离子清洗剂温度35℃℃大分子天然有机物  PH值7.50.5%过硼酸钠0.1%非离子清洗剂温度35℃生物滋长  PH值7.52.0%三聚磷酸钠溶液0.25%Na-DBS溶液温度35℃  1-7二氧化硅垢的化学清洗  ◆对沉淀在膜上的溶解性硅,在不损坏膜的前提下很难去处  ◆在清洗前应询问膜厂商或反渗透专业清洗商  ◆较高的冲洗流速有利于冲刷掉污垢  ◆反复的循环、浸泡有利于除垢  ◆对于复合膜,高PH值10~12的碱性溶液和40℃的高温有利于硅垢的去除  1-8复合膜的生物污染的清洗珊瑚礁综合症:无机垢、&  解决办法一:  ◆低PH值清洗  ◆高PH值清洗  ◆生物杀菌剂消毒  解决办法二:  ◆利用能破坏粘泥的杀菌剂消毒  ◆高PH值清洗  ◆每周停运杀菌一次,每次使用生物杀菌剂消毒20~30分钟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SPR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在天然淡水资源已被充分开发、自然灾害日益频繁暴发的今天,缺水已经对世界各国众多城市的经济和市民生活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缺水危机已经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应该是将城市污水变为城市供水水源。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来源稳定,容易收集,是可靠且稳定的供水水源。城市污水经净化后回用主要可作为市政绿化、景观用水和工业用水。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包括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及其系统、出水输配系统、回用水应用技术和监测系统。其中污水净化再生技术及其系统是关键,污水净化处理的流程要简单可靠,投资和运行费用要为该城市经济实力所能承受,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满足回用的要求。  沿用了许多年的传统的“一级处理”及“二级处理”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高浊度和高浓度污水的净化处理要求,处理后出水更不能满足城市对水回用的水质要求。沿着传统的工艺技术路线只能进一步附加传统的“三级处理”设备系统,既回避不了庞复杂的传统二级生化处理系统,也回避不了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十分昂贵的传统三级过滤吸附处理系统。这些恰恰是实现污水回用的忌讳之处。所以,环保市场十分迫切需要净化效率更高、处理后出水能满足现有环保标准并且能回用于城市,投资和运行费用又要为现有城市的经济实力所能接受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和新设备。  最新发明的“SPR高浊度污水净化系统”(美国发明专利)将污水的“一级处理”和“三级处理”程序合并设计在一个SPR污水净化器罐体内,在30分钟流程里快速完成。它容许直接吸入悬浮物(浊度)高达500毫克/升至5000毫克/升的高浊度污水,处理后出水的悬浮物(浊度)低于3毫克/升(度);它容许直接吸入CODcr为200毫克/升至800毫克/升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后出水CODcr可降为40毫克/升以下。只需用相当于常规的一、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投资和低于常规二级处理的运行费用,就能够获得三级处理水平的效果,实现城市污水的再生和回用。  SPR污水处理系统首先采用化学方法使溶解状态的污染物从真溶液状态下析出,形成具有固相界面的胶粒或微小悬浮颗粒;选用高效而又经济的吸附剂将有机污染物、色度等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微观物理吸附法将污水中各种胶粒和悬浮颗粒凝聚成块密实的絮体;再依靠旋流和过滤水力学等流体力学原理,在自行设计的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使絮体与水快速分离;清水经过罐体内自我形成的致密的悬浮泥层过滤之后,达到三级处理的水准,出水实现回用;污泥则在浓缩室内高度浓缩,定期靠压力排出,由于污泥含水率低,且脱水性能良好,可以直接送入机械脱水装置,经脱水之后的污泥饼亦可以用来制造人行道地砖,免除了二次污染。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最新发明的SPR污水净化技术以其流程简单可靠、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占地少、净化效果好的众多优势将为当今世界的城市污水的再利用开创一条新路。城市污水实现再利用之后,为城市提供了第二淡水水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先进的CCAS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CCAS工艺,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ContinuousCycleAerationSystem),是一种连续进水式SBR曝气系统。这种工艺是在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序批式处理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SBR工艺早于1914年即研究开发成功,但由于人工操作管理太烦琐、监测手段落后及曝气器易堵塞等问题而难以在型污水处理厂中推广应用。SBR工艺曾被普遍认为适用于小规模污水处理厂。进入60年代后,自动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有了飞速发展,新型不堵塞的微孔曝气器也研制成功,为广泛采用间歇式处理法创造了条件。1968年澳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了“采用间歇反应器体系的连续进水,周期排水,延时曝气好氧活性污泥工艺”。1986年美国国家环保局正式承认CCAS工艺属于革新代用技术(I/A),成为目前最先进的电脑控制的生物除磷、脱氮处理工艺。  CCAS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设间隙15mm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生物处理核心是CCA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水可达标排放。  经预处理的污水连续不断地进入反应池前部的预反应池,在该区内污水中的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起从主、预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0.03-0.05m/min)进入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内依照“曝气(Aeration)、闲置(Idle)、沉淀(Settle)、排水(Decant)”程序周期运行,使污水在“好氧-缺氧”的反复中完成去碳、脱氮,和在“好氧-厌氧”的反复中完成除磷。各过程的历时和相应设备的运行均按事先编制,并可调整的程序,由计算机集中自控。  CCAS工艺的独特结构和运行模式使其在工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1)曝气时,污水和污泥处于完全理想混合状态,保证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达95%。  2)“好氧-缺氧”及“好氧-厌氧”的反复运行模式强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达80%以上,保证了出水指标合格。  3)沉淀时,整个CCAS反应池处于完全理想沉淀状态,使出水悬浮物(SS)极低,低的SS值也保证了磷的去除效果。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CCAS工艺的缺点是各池子同时间歇运行,人工控制几乎不可能,全赖电脑控制,对处理厂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对设计、培训、安装、调试等工作要求较严格。141.问:厌氧消化产生的甲烷不知如何处置?如何利用?  答:可利用的途径很多,如作燃料、发电等,但如利用的话安全方面的要求很高,投资费用也高,所以国内外一般都燃烧后排放,如AF、IC等厌氧处理装置产生的甲烷都用火炬自动点火燃烧。还可用于沼气鼓风机,这是很好的利用途径,这类鼓风机可分别以电和沼气作动力。  142.问:本工艺采用淹没式生物膜。考虑到外加碳源要增加劳动量,也不经济,降低溶解氧,氨氮效果去除也还好,出水硝酸盐11mg/L,但是亚硝酸盐很高。请教:在C/N较低的情况下能否提高脱氮效果?  答:可采用短程反硝化,因为短程反硝化是直接将亚硝酸氮反硝化为氮气,可大大节省能耗,只是因为亚硝酸氮是不稳定的,很难积累,既然出水亚硝酸氮这样高为何不试试呢?如果能实现,要外加碳源也是很合算的。  143.问:养猪废水,进水:COD1500,氨氮500,TP60,碱度3000,硝氮与亚硝氮仪器检不出,肯定值很低。出水:氨氮120,COD700,但是硝氮高达1200,亚硝氮250。SRT:1天请问这种情况正常吗?这么高的硝氮那来的?如何解释?  答:如果数据测定正确的话,只有一个解释,即总氮大大高于氨氮的情况下,含氮有机物不断氨化,氨氮不断硝化,而此时处理系统都处于好氧条件下,硝酸氮不能反硝化而大量积累,此情况下如果处理时间增加,出水氨氮可下降,出水硝氮还会增加。  144.问:我调试一食品废水,UASB产生颗粒污泥前,原水COD2000-3000,出水一直750左右。这段时间大约50天。这段时间跑少量絮泥。之后废水浓度达到4000-5000,减少了处理水量,一直保持出水小于1000。之后开始加大处理量。跑泥更严重了,产泥量很大,三相分离器也不好。达到设计处理量一半时,公司要求我快速提高水量,因好氧较大。加快水量过程中,产气量不断减少,出水1100-1500。于十五天后接近设计流量,但与甲方合作不好,未能取样验收。之后甲方产量减少,但水质浓度变化大3000-5500,调小流量后,产气量开始略增,但颗粒污泥随水大量流出,非气泡带出为主,即使不进水,也会有较大量污泥飘起,始终不下沉。这种现象已有十余天了,请问是怎么回事?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可能是负荷太大,使酸性发酵过程延长,造成碱性发酵过程不完全。对于进水负荷不稳定的处理装置,污水最好预酸化后再进UASB装置,这样才能提高pH,更好地保证处理效果。  145.问:我在做糖蜜酒精废液的UASB厌氧生化处理实验,目前进水浓度30000~50000mg/L,去除率55~60%,负荷20KG,其中遇到很多困难,主要是硫酸根影响,接种污泥(非颗粒泥)流失严重,可生化性差。我想原因主要是酸化阶段不好而造成的,不知是否是这样?  答:提二个意见供参考:  (1)酸化时间不宜长,以免pH过低影响后续生化处理;  (2)培养颗粒污泥时,可在接种污泥中加适量活性炭或PAM,这样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因不了解具体情况仅供参考。  146.问:反硝化聚磷菌(DPB)同步除磷脱氮工艺运行管理中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运行管理要求很多的,如厌氧池不能有氧,但如何控制呢?好氧区氧不足会影响硝化和聚磷,氧太高会使厌氧区产生微氧环境,影响释磷,有时好氧区溶氧不高,厌氧区也可能有微氧,这与好氧区的溶氧高低外,还与污沉淀池的停留时间、缺氧程度等因素有关。此外,还要做到按工艺要求及时排泥,磷的最终去除出路是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的,如不及时排放,会在系统内周而复始地进行聚磷和释磷的循环。  147.问:我这边有一企业准备将处理过的污水进行回用,处理工艺是: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一沉池-气浮池-排污口,其中在一沉池中加入硫酸亚铁和石灰,气浮池中加入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出水水质的铁离子很高,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将其含量降低,成本当然也不能太高?  答:不要用气浮,可将好氧处理后的水加石灰,调整至pH为8左右,再加PAM,并控制好搅拌等絮凝条件,这样可提高铁离子的去除率,可试试看。  148.问:BOD与COD的关系中是否COD大于BOD,COD-BOD约等于不可生化有机物。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这样说不确切,因为COD=COD(B)+COD(NB),前者是可生化性部分,后者是不可生化部分。而微生物在20度情况下完成碳化过程约需20天(也即BOD20与CODB接近)。  149.问:某县城,约20万人口,预建一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吨/日,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建设费用想控制在1500万左右,选用哪种工艺比较合适?  答:建议用纳米硅藻精土法处理,本法特别适用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可做保温材料,投资少、运行成本仅传统法的一半。纳米硅藻精土与一般硅藻土的区别在于通过特殊处理有很强的电中和作用,比表面积也大大提高。  150.问:本污水处理场是制浆造纸废水处理,使用的是完全混合法,最近污泥出现了SV下降到5-6的现象,污泥中只有钟虫、轮虫,处理效果一般。最近一段时间F/M在0.3左右,温度较高,曝气池的温度在37-39度,请问是不是污泥中毒?还是其他原因?  答:F/M不算太低,从生物相看不象中毒,因为钟虫对有毒物质是很敏感的。可能是水温高的原因,一般来说,水温超过38度对好氧微生物的活动会有些影响。 151.问:我现在正调试SBR,处理屠宰场废水,这几天沉淀后上清液中总是有细小的泥粒悬浮,不能沉淀,导致出水COD、SS不能达标,水温在35-37度左右,是不是温度太高导致的?应该怎么办?  答:污泥已有老化迹象,这样的温度对微生物活动有些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曝气时间过长,要减少曝气时间(如间断曝气),还需排泥。减少曝气时间就是减少反应阶段的时间,由于一个运行周期时间是固定的,闲置阶段时间可相应增加,进水阶段如采用不限止曝气,则改为限止曝气。  152.问:含丙烯腈的废水,加PAC和PAM,再经生化,氨氮含量最高217mg/L。分析可能是丙烯腈转化为丙烯酸再转化成氨氮,可能酰胺也增加氨氮,没有理论和实验数据基础,是否能解释?  答:这种情况很正常的,是氨化的原因,这类废水需要很长的处理时间,出水氨氮这样高说明丙烯腈的氨化过程尚未完成,要使氨氮达标,还需增加生化反应时间。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153.问:请问三座氧化沟两座二沉池污泥如何回流?两座二沉池设了一个污泥泵房,怎么才能将回流污泥均匀地分到三座氧化沟?  答:污泥泵前设集泥池,回流污泥经泵提升后经一根回流污泥总管输送至氧化沟前,再分三根支管进入各氧化沟。  154.问:现有高浓度废水(BOD值约6000),请问: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时(SBR法)为满足污泥负荷要求MLSS值取非常大的值(如20000)合适不合适?会出现何种问题?又有什么更好的方式避免出现的问题?  答:这样高的浓度不宜直接用好氧法处理,应该在好氧处理前先用厌氧处理。无论SBR法或其它活性污泥法,MLSS应该根据F/M值来控制,并受限于沉淀时间和供氧能力等因素。  155.问:本人在做水产加工废水方案,用UASB,水质如下:Q=200t/d,COD=3000,BOD=1000,SS=300,总氮=200,氨氮=20。污水排海标准:出水要求COD<300,BOD<150,SS<200,总氮<40,氨氮<25。请教以下水质情况:(1)在BOD<150以后不降低BOD,以节省工程投资,是否能去除总氮?(2)UASB中是否对氮元素的反应终点是NH4+和NH3?  答:UASB对氮的转化主要是有机氮的氨化作用,故在UASB后还要继续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建议在UASB后采用A2/0接触氧化法。  156.问:养猪废水COD:10000,氨氮400,经厌氧+SBR出水COD:150,氨氮150,300方/天,稳定塘15亩,可蓄水1-1.5米深,请问稳定塘如何设计,6月初种何植物,出水能否达一级?  答:可采用二级稳定塘,第一级曝气塘,第二级静止塘。曝气塘可安装少量浮动曝气机(与养鱼塘的一样),一般不常曝气,静止塘内可繁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157.问:本人现在正在试验一化工污水的处理,主要处理难度是:可生化性差;易变色(比起染料废水变色的程度更严重);且该废水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其PH值约2左右;生化后的COD时高时低,主要的污染物也是带苯环的物质。应该用什么样的工艺?  答:需预处理后再生化处理,预处理可用电解、快离子去除法或酸化法。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158.问:本厂是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为30万吨,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最近二沉池特别容易跑泥,而氧化沟MLSS一直稳定在4000-5000mg/L,为什么会这样?  答:可能是污泥自身氧化造成部分污泥解絮造成的,如是这样,应该增加排泥量,减少曝气量。  159.问:有一污水厂,采用的是普通曝气池,穿孔管曝气,污水量已超过了设计水量,需要提高处理能力。请教在不改变曝气池容积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曝气池处理能力?  答:以下措施供参考:(1)池内设置纤维填料,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2)将穿孔管改用微孔曝气软管,氧的利用率可提高数倍。这样曝气池容积负荷可提高一倍以上。  160.问:曝气池的污泥越来越少,进水COD约100~200mg/L,污泥难生长,没投用的池死泥多,怎么办好呢?  答:可采用间断曝气法,适量排一些污泥,虽然污泥量很少,如不排泥会更少。 161.问: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要求进水BOD不能太高,水解酸化后再接触氧化能保证接触氧化池的进水BOD要求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办?  答:水解酸化去除COD很有限,主要是为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如接触氧化池的进水BOD太高,可采用厌氧工艺或其它方法进行前处理。  162.问:如何确定接触氧化曝气池内微生物的量?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可以用污泥浓度(MLSS)来表示,直观的可用污泥沉降比(SV30)来表示。接触氧化曝气池内微生物的量应该怎样直观表示,有人说观察生物膜的厚度,厚度是怎么个标准?  答:接触氧化池生物膜的量不可能也没必要测定,填料上膜太厚,比表面积就小,单位体积内有活性的生物膜量就少,膜太少也不好。在实际运行中控制好生物的厚度是运行管理中的关键之一,膜太厚就要加大气量或冲刷。由于生物膜都安装在池内水面下,所以最好在池边上按装可取上来的观察填料,生物膜的厚度以刚覆盖住填料为最佳。  163.问:有的A/O工艺中,A段为厌氧段,为什么还要空气管曝气呢?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采用空气管曝气,既可厌氧运行,也可缺氧或好氧运行,同时可在搅拌效果不好时用曝气管来辅助搅拌,防止污泥沉降,虽然A段应该是缺氧的,但适量曝气(DO<0.5mg/L)没问题的。  164.问: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过程中,如厌氧处理后还含有大量的硫,如何才能把它去除掉呢?  答:如果厌氧后还有大量硫化氢,就说明厌氧反应不完全,要控制好反应条件。  165.问:我们设计的二沉池是奥贝尔氧化沟后的沉淀池,氧化沟回流污泥浓度要求8g/L,怕中进周出的回流污泥浓度达不到,因此专家建议采用周进周出,生产厂介绍此工艺用单管吸泥机,回流污泥浓度可达到8-12g/L,对吗?  答:要慎用,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装置更不宜用周进周出沉淀池,单管吸泥机也不适合。  166.问:我做的100吨中试项目,近期氨氮去除效果不好,目前观察的情况看:供氧应该还可以、碱度充足、生物活性尚可且无明显毒性、污水闷曝还是不行,是否可以认为负荷不成问题?有机氮的氨化和硝化,是不是同时进行,其中氨化要稍微领先于硝化?有没有其它影响硝化的因素?  答:含氮有机物的氨化过程先于硝化过程,而慢于有机物的碳化过程,但快于氨氮的硝化过程。硝化只能在低有机负荷时才能发生。虽然不能说氨化过程完成后才能开始硝化过程,但可以认为在硝化过程的前期氨化过程还会发生,在某段时间内二个过程会共存。有的装置进水中氨氮很低,总氮很高,经生化处理后,出水氨氮高于进水,说明该装置不仅没有足够的硝化反应的时间,连氨化过程也不一定完成。从你说的情况来看负荷应该没问题,还要确认营养比是否满足,如:磷是否缺等。  167.问:我们正在做一个果汁废水处理,用的是UASB+接触氧化工艺。COD在8000左右,BOD在4000左右,pH波动很大,在9-13左右,有时会出现5左右的pH,来水量1200,水量不稳定,请问调试要注意那些情况?  答:这类水的水质水量调节很重要,调节池容量要足够大,才能使处理装置稳定运行。  168.问:炼油厂(液化气,直馏柴油,催裂化汽油)碱洗废碱液,水量大概4KL/HR,COD约40000,用什么方法预处理?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预处理建议:因为碱液中难免含些油,要设一座带有滗油功能的废碱液调节储罐,然后中和废碱液。一般废碱液还有含高浓度硫化物,可用空气或其它氧化法处理(在中和工序前面)。  169.问几个问题:滗油功能的废碱液调节储罐怎么操作?靠重力分离吗?若乳化严重怎办?污水冷却塔近期因塔管堵塞,开旁路后水温可高达44.7,虽说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也接近中温微生物的顶限,(THH设在45C)不得已只好将进水管中温度最高的支流切出系统;活性污泥法对进水中甲醇含量有什么限制吗?因为甲醇储罐有问题需清理,又担心冲击生化出理场。查过一些资料,有的说它可生化性极高,有的却说太高会有毒性,不知对吗?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1)严格说废碱液如有油应该先进行汽油洗涤的,碱液储罐也要有滗油功能,简单的办法是在罐上部和中部间不同高度设放油管,并安装阀门,这样就可在不同液位滗油了。(2)这样的温度会严重影响生化处理效果的(除非是厌氧法),要有降温措施。(3)甲醇虽然可生化性好,但浓度太高也不行,除非是厌氧法。  170.问:我们厂采用的是改良的SBR,所谓改良就是实现了连续进水,只是将反应池用挡墙分为两步分,一个所谓的预反应区与主反应池,挡墙下部有个2平方米的空洞相连,没有污泥回流,预反应区与主反应池完全一样,预反应区长3.5米,主反应池长36米,池深4.7米,池宽12.5米,滗水高度为1.3米,进水主要是生活污水COD400BOD180总氮80总磷8,每天进水10000立方米,现在两个反应池运行!请教污泥浓度控制在多少合适?采用的是曝气软管曝气,可能是曝气管不太好,反应池只是两头曝气中间不曝气!运行半年了,出水还不达标,COD总在80左右,污泥浓度在6000左右。四个小时一周期,两小时曝气,1小时静沉,1小时滗水!请高手指点!曝气时溶解氧为2!  答:根据你说的,应该是ICEAS工艺。建议你们检查一下曝气软管前输气管中是否安装气包,输气管系统是否设置排气管(也称排污管),因为这些都与你说的曝气管二头有气中间没气的情况有关。至于MLSS高这只是一方面原因,还有曝气时间等因素。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171.问:我现调试一个屠宰废水,工艺为:化粪池(HRT>2d)-调节池-水解池(HRT=5)-接触氧化池(HRT=6)-二沉池,由于前化粪池出水COD在700,而且接触氧化时间比较短,故将水触池改为曝气池,但所加的一台潜水曝气机效果有限DO一般在0.5以下,原曝气池DO正常.两池的SV都可达到20-30,现在进水量为设计水量的70%,出水水质仍然很差,SS较多,原曝气池有一定的泡沫,且比较稠,是否是因为污泥老化的原因造成的?  答:好氧进水COD700很正常的,泡沫与氨氮无关,要确定是生物泡沫还是化学性泡沫?如是化学性泡沫,在这样的污泥浓度下维持下去会逐渐减少的,实在不行可用水喷淋消泡。感觉你们的污泥活性很差,原因可能是营养比没控制好,如氮和磷。  172.问:我们一个项目已运行一年了,近来由于进水水质恶化,进生化装置S含量达100左右,现在进水S在10左右,恢复有五天时间了,进水COD在600,出水300左右,10x16显微镜下看到一些树枝状东西和一些极小的(针尖大小)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污泥浓度几乎没有,现在该怎么调,是不是污泥被氧化,气量该调小点?  答:说明污泥已严重受损而解体了,要重新培养。  173.问:污水处理系统刚建好,准备开始运行,工艺:调节池---水解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处理系统,马上要开始试运行了,拟用接种驯养,请问开车和驯养中的具体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培菌初期应采用静态培菌,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有不少厂都发生过此类情况,污泥长期不增加,甚至下降,原因就是营养和曝气时间没控制好,污泥在增长同时又在不断自身氧化这样的恶性循环过程。活性污泥培菌后期,虽然污泥浓度较低,还是应适当排一些污泥,会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  174.本单位的厌氧处理装置将开始调试,请说说厌氧污泥培养方法和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来  答:厌氧污泥培养方法有多种,建议采用逐步培养法,大致过程如下:好氧系统经浓缩池的剩余污泥(已厌氧)投入到厌氧反应池中,投加量约为反应器容量的20~30%,然后加热(如要加热的话),逐步升温,使每小时温升为1℃,当温度升到消化所需温度时(根据设计温度))维持温度。营养物量应随着微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不能操之过急。当有机物水解液化(需一、二个月),污泥成熟并产生沼气后,分析沼气成份,正常时进行点火试验,然后再利用沼气,投入日常运行。启动初始一般控制有机负荷较低。当CODcr去除率达到80%时才能逐步增加有机负荷。完成启动的乙酸浓度应控制在1000mg/L以下。上面只是大致的要求,最好请有经验的人来指导。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175.问:我厂是炼油厂,污水处理工艺目前是这样的:高浓度污水进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一部分进低浓度污水处理系统接触氧化池,一部分作为SBR(SBR处理湿式氧化后的碱渣)的稀释水,SBR处理完后进入低浓度污水处理系统接触氧化池,低浓度污水处理系统为隔油、气浮、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砂滤器、回用,有一个问题,高浓度污水进曝气生物滤池前的氨氮总是高于出曝气滤池的水。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答:很正常,因为一部分氨氮在生物滤池内被去除了,不是异化途径去除,而是同化过程,即通过细菌菌体合成去除的。  176.问:想咨询一下去除率方面的问题,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若进水BOD/COD为0.4~0.5,出水的BOD/COD是否可能达到0.8~0.9,也就是说,出水COD为40~50,但BOD还不能达标,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怎样调整工艺(处理工艺为SBR或氧化沟)?  答:这是反常的,要确认BOD5测定是否有问题,如:测定时是否做空白对照;取样时出水中的细小絮体不能取入等。  177.问:我们的污水池水深9米,池长50米宽15米,现池底淤泥较多,如何清除?池子常年有水的。  答:要说清楚是什么工艺?是什么池?估计是调节池吧,调节池应该配置搅拌设备,进行污水均质,如果没有就要放空清泥。  178.问: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如果只是经过过滤直接利用,过滤的方式应是怎样的,如何经过过滤出去颗粒物、毛发、还有藻类等一些杂质啊?请教您了。  答:要看回用水的要求,如作为一般的杂用水,至少要经过混凝、过滤和杀菌三个工序,过滤的方法很多,比较经济有效的是用石英砂过滤,至于水中毛发之类的物质是应该在前面污水处理装置去除的。  179.问:我用的厌氧工艺是UASB,有升温装置,常温反应,整个工艺没有污泥回流系统,废水是通过UASB溢流到好氧池的,而好氧池采用的是生物膜法,现在要进行污泥培养,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什么?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UASB污泥培养可用其它污水厂浓缩后的厌气污泥移植培养,投加的污泥量要多,投加到厌氧反应装置高度的约1/3,污泥层至少1m以上。如果没有厌氧污泥,也可用放置后一段时间后的好氧污泥来移植培养,因为培养初期不必追求严格的厌氧,即使移植的污泥中有氧会很快耗去,而形成厌氧条件,只是培养时间会长一些。培养过程中pH一定要经常测定,控制在7左右,还要控制好营养。具体的培养要求可参考相关资料。  180.问:我们处理的是半导体废水(含氟化物,氨氮,磷酸盐)。由于原设计考虑不周,现在改得只有一个好氧池了,没有厌氧池。好氧池进水氨氮30mg/L左右(流量平均30t/h),加碳酸钠调整pH值和碱度,pH值一般在7。5左右,24小时曝气;在后续沉淀池底放了一个5t/h的污泥泵,也是24小时回流,由于不好控制所以回流的有时是污泥有时是污水,出水氨氮几乎为0,连续这样稳定运行了2个月了。还能不能这样稳定运行下去?  答:不合理有二方面:一是无除磷功能,厌氧不应该取消;二是回流污泥量应该相对稳定,在池底用泵这样排不行。从好氧池的反应时间和进水氨氮浓度来看,氨氮去除应该没问题。181.问:本单位采用的是前置式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近期在运行上出现问题。设计进水5万吨/天、COD350、BOD150、ss220、实际进水量每天5000m3/d,COD300,BOD120,SS180;运行方式是内外沟四台推进器全开,内外沟溶解氧控制在3mg/L(近期化验室检测溶解氧与在线仪表数据不一样,仪表比化验数据高3mg/L,运行两个月化验才开始。)间歇曝气,曝气5小时、静沉1小时(推进器全部关闭),进水1.5小时,进水一分钟开推进器,开始曝气,由氧化沟内污泥浓度在100左右,一台回流泵长期回流污泥,流量700m3/h,回流污泥浓度在100左右,氧化沟内的污泥浓度一直不变保持在200左右,出水COD140最好是在100左右,BOD50,SS50,二沉池出水混浊。(1)二沉池污泥不沉降,整个池面很混浊,(2)氧化沟污泥没有絮凝体,全部是很细小的颗粒。(3)镜检只发现一种微生物,样子像豆角籽,中间有气泡,头部多些。(4)氧化沟一直存在白色粘性泡沫,(5)我们处理全部是生活污水,运行3个月污泥浓度上不来,出水一直不好。请帮忙分析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说明污泥已严重老化而解体了,是污泥负荷太低,曝气时间过长引起的,培养过程中污泥在增长的同时又在自身氧化,污泥浓度当然不会提高。污泥要重新培养,但问题是如果进水量和污水浓度还不增加,培养好的污泥又如何养住?以你们目前的运行方式是不行的,溶解氧高不是主要原因,关键是曝气时间的控制。采用间歇曝气水下推进器不用停的,内沟不用曝气,可作为混合液流至沉淀池的过道,但推进器不能停。  182.问:对于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其是否已经克服了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的缺点呢?而且,我发现这里的辅流式二沉池都会出现液面翻很小的污泥絮体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我认为周边进水式沉淀池只是减小了进水水能对沉淀的影响和中心混合液短流问题,并没有全面改变幅流式沉淀池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周边式沉淀效率应该很高,可对进水布水要求很高。  183.问:经常在一些论坛上看到类似这样的说法“曝气过大,DO过高,细菌发生自身氧化了,负荷太低,微生物发生自氧化了,导致解絮”云云。而在ASM1#,ASM2#,ASM3#模型以及废水生物处理泰斗McCarty都是将微生物的衰减系数作为常数,用b表示,亦即衰减(自身氧化)是按一定的比例b随时都在发生,进行的。而微生物的生长系数则与基质浓度密切相关,是一变数,当有机负荷较低,而供氧又充分的情况下,微生物将很快消耗掉水中的BOD,使生长停止,只有衰减,结果导致净增为0,甚至为负,使生物量不增反降。因此说自身氧化随时都在发生,而不是在低负荷,高DO下才发生,不知这样说是否妥当?  答:理论上没错,但实际运行中对污泥老化并不是局限于这样的理解,虽然污泥老化主要是微生物长时间缺少营养引起的,即营养与微生物量的失衡,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但处理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的情况较复杂,污泥的活性还与运行控制条件、营养比等因素有关。有的装置会发生以下情况:当进水浓度正常,而碳氮比或碳磷比较低时,污泥的活性也会很差,使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受到限制,产生的能量减少;当进水浓度和营养比等都正常,但由于剩余污泥没按要求排放,加之曝气时间过长等也会使污泥松散,活性差,这样的污泥习惯上也称老化。  184.问: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有一25000T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Orbal氧化沟工艺,设计进水COD:370mg/L,实际进水COD在150mg/L左右,TP在2mg/L左右,氨氮在20mg/L左右,总氮高于氨氮6mg/L左右,MLSS在2000~2500mg/L之间,SV小于15%,SVI大约50ml/g,MLVSS/MLSS=0。5。出水COD小于40mg/L,TP几乎没有什么去除效果,氨氮在8mg/L左右,总氮去除率不到50%。现在问题就在二沉池出水堰有跑泥现象,从去年七月份开始运行到现在从来没有间断过。另外,三个沟各有四个转刷曝气器,现在由于负荷较低,外、中、内三圈分别开了1、2、2个曝气器,内圈溶解氧在2。0mg/L左右,外圈在线监测OBP最低达-400。请问:二沉沉跑泥是什么原因,这样控制曝气方式恰当吗?  答:污泥已发生一定程度的老化,活性已很差,出水带出的是老化了的解絮污泥。主要原因是污泥负荷过低引起的。应对措施:  (1)减少曝气时间,可停运外沟,污水直接进中沟;  (2)也可不停运外沟,增加排泥量,大幅降低MLSS。这二种措施都是为了增加污泥负荷,前一条是通过减少反应时间来增加污泥负荷,后一条是通过减少污泥浓度来增加负荷,当然为了维持水、气、泥三相平衡,曝气量也不能太大。以上只是我的初步分析,仅供参考。  185.问:周进周出的对布水的要求很严。其实周进周出的布水口都有块挡板深入二沉池底部的,但究竟深入多少比较合适,目前我还找不到资料。因为据说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它的计算都没有的,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有何见解?  答:你说得对,周边的进水口有档板的,估计在进水槽下有很多进水孔,经水能消散后向下流,然后从进水档板下向池内扩散,具体位置我说不清,应该在水面2米左右处吧。我想关键技术应该是均匀布水和水能消散。  186.问:污泥中毒与污泥老化在表观上如何鉴别?  答:一般来说污泥发生严重老化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污泥中毒会很快引起细胞解体。污泥老化和中毒时出水ESS都会明显增加,有经验的人能从表观上区分的。污泥老化时出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相对要大些,大多呈碎片状。污泥中毒时出水的悬浮固体颗粒相对要小。污泥中毒与污泥老化也可从DO值的变化上进行区分,污泥发生中毒的过程较快,会使DO在短时间内上升,而污泥老化有个渐进的过程,DO的上升过程也是渐进的。  187.问:在污泥脱水机进泥量没变化的情况下,脱水后泥饼的含水率明显上升,这是什么原因?  答:排除脱水机本身的运行状况外,可能是污泥加药调质工序有问题,也可能是前面的污泥均质池搅拌机故障停运或污泥浓缩池刮泥机故障停运等造成的。  188.问:近段时间本单位的污泥脱水机(带式压滤)滤布常会跑偏,是什么原因?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要确认滚筒表面是否粘结或磨损,辊轴的平行度是否好等等,如果是滤带坏要及时更换。  189.问:最近废水中的油比较多,特别是格删井的地方,有黑色结垢的油,你们通常是怎样处理的?  答:先用人工清捞,然后用吸油毡或吸油介质吸油。  190.问:接触氧化法处理低浓度的生活污水(小型社区)有很多优点,但是N、P很难达到排放标准(二级),如何改进使该工艺能够有去除N、P的效果?  答:我认为并不是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效果不好,而可能是控制环节有问题造成的,如好氧池的DO控制必须比活性污泥法高,缺氧区要有充分混合功能,还有碱度控制等因素。191.问:现在浓缩池上飘满了浮泥,(颜色是灰色的)我们已经延长了泥龄,减少了浓缩池的进泥。可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答:这样的措施没有针对性,应该增加浓缩池的出泥量,使污泥在浓缩池的停留时间减少,以防厌气发酵。  192.问:UNITANK工艺能否用在大规模污水厂中,有用过这个新工艺的工程师说不宜在大规模污水厂中应用,因为自控等很复杂,而且除磷效果较差,是这样吗?广东猎德污水厂是22万吨/日,上海石洞口污水厂是40万吨/日(近期),据说运行总体情况不错,而且石洞口污水厂要角逐詹天佑大奖,这个工艺用在大型污水厂究竟怎么样?  答:我认为UNITANK工艺也适合大规模污水厂用,但对除磷要求高的污水不适合。  193.问:我们的好氧池为生物接触氧化池,目的是将氨氮从30降至10以下,实际现在加显色剂后和空白差不多。加碳酸钠调节碱度,从后面沉淀池回流污泥,由于回流不好控制,所以有时是泥有时是水。以前发现没污泥回流时整个好氧池的pH值就随水流方向急剧下降,但有污泥回流时就不会了,能保证出水pH值在6.5-7之间。但近几天发现整个好氧池pH值偏低,前端仅6.9,出水5.8左右(进水所有指标和碳酸钠量均未改变,氨氮浓度依然测不出),即使相对以前改善污泥回流状态也是这样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我们好氧池后面的沉淀池是竖流沉淀池(148m3,水量30m3/h),下面有四个小泥斗,在现有状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改善好氧池回流污泥状态?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接触氧化法沉淀池的污泥(脱落的生物膜)一般是不回流的,所以要先确认填料上的生物膜是否正常?如果生物太厚就是加大气量冲刷,否则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pH的下降这么多有些反常,理论上解释不通,因为进水氨氮不算高,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氢离子也不至于下降一个多pH单位,唯一可能的是沉淀池积泥过多,在缺氧情况下污泥中酸化菌大量繁殖,回流至好氧池后发生酸化作用所至,当然只是推测。所以建议确认填料上生物膜的生长情况,沉淀污泥暂不要回流,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194.问:(前一贴回复后的问题)我们的系统以前是不回流的,当然因为设计时氨氮根本不需要考虑,以前没认真对待过这个好氧池,监测时发现整个好氧池pH值程下降趋势(按水流方向6.3——5.5——5.3——5.1);同时因氨氮进水浓度增高处理不了,请人来看时有两个建议:一是提高碱度,二是污泥回流。当时只采用了第一个建议,加碳酸钠之后氨氮确实有效去除了,但pH值依然下降幅度比较大,而且很不好控制,后来在进行污泥回流,发现对pH值的稳定有较好的效果,现在就一直回流了。对好氧池系统总感觉很不放心,一来通过好氧过程仅仅是将氮从氨氮形态转化成了硝态氮,并没有将其从水中除去,对环境的危害也没有降低;二来我经常怀疑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请帮助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纸上谈兵不一定说得准,只能供参考。如果回流后生化池的pH能稳定,也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污泥在沉淀池发生反硝化,回流液含OH-,进入好氧池后能中和部分H+。当然只是推测,但不管如何,说明系统去除氨氮的效果是不错的。如果要反硝化,不知反应时间是否够,可试试,在好氧池的中间某时段,设置缺氧区(停留时间约半小时至一小时,少量曝气,DO在0.5以下),这样可去除一部分硝氮,并稳定pH。还要注意:好氧池后半段DO高些,至少在3mg/L以上。补充说明:我前一贴分析中说好氧池的pH下降可能的是沉淀池积泥过多,在厌氧情况下污泥中酸化菌大量繁殖,回流至好氧池后发生酸化作用所至;在后一贴中又说污泥在沉淀池发生反硝化,回流液含OH-,进入好氧池后能中和部分H+,能稳定好氧池的pH。这二贴似乎矛盾,但这是对二种可能性分析,前者是假如污泥已厌气发酵成酸化反应了,后者是可能缺氧而发生反硝化。现在看来是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195.问:请教水解酸化池的溶解氧应控制在多少范围内,需要安装曝气及搅拌装置吗?来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水解酸化池是用泥法还是膜法,如果是泥法有搅拌器就可,如果是接触氧化法,除了安装搅拌器外,再好设置穿孔管或曝气软管之类的曝气装置,主要起辅助搅拌作用。不用担心曝气会影响酸化效果,因为酸化池负荷高,充些氧对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196.问:我们厂在北京地区,规模三万吨,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运行两年以来,如果开两台泵二沉池(负荷0.9左右)总有浮泥现象,有时候还出现针状絮体。影响出水SS。但是在开一太泵的时候,效果很好,请给诊断!  答:主要原因是二沉池表面负荷太大,因为生物膜的沉降性能比活性污泥法差,设计时其表面负荷至少要小于活性污泥沉淀池的一倍。  197.问:我们处理的是造纸废水和化工混合废水,采用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近一年来进水氨氮不断增高,大约在250左右,氨氮的去除率在30%-40%左右。请问氨氮增高对系统运行有何影响?应怎样处理?假如进水氨氮控制在80怎样处理才能达标?  答:要确认污泥负荷和碱度等硝化条件是否满足?如果这些基本条件都满足,可增加好氧区的充氧量,将内回流闸门开大些,目的是使缺氧区前部的DO上升,使部分缺氧区也具有一定的硝化功能。  198.问:怎么样确定水解酸化停留时间?用什么标准来确定污水达到水解酸化的程度和效果?  答:酸化时间要通运行试验定的,一般来说酸化池出水pH下降,BOD/COD比增加就说明酸化有效果。  199.问:我们厂采用CASS工艺,进水浓度由去年的COD在平均250ppm到现在的平均350ppm左右,同时进水悬浮物也比去年多了很多。处理周期是4小时,间歇曝气,采取边进水边曝气2小时的方式,进水浓度没这么高的时候基本采取进水1小时,曝气也1小时的处理方式。在曝气阶段结束时DO基本保持在2ppm以上,但是活性污泥的颜色还是黑色的。每进一批水的水量没有大的变化。采取前一方式处理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处理后出水还是维持在150ppm左右,悬浮物在50~60ppm,污泥呈黑色,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差,结构松散,难见到原生微生物,MLSS在1700ppm,进水BOD在120左右。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我初步判断是曝气时间还不够,理由是:进水浓度增加后,你们采用了非限止曝气方式,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一小时的曝气时间,其实不然,因为进水期大部分时间,因水位低,氧的利用率很低的,更重要的是由于负荷增高,上一周期曝气阶段结束时生化过程尚未完成,在静止沉淀阶段加剧了污泥厌气,至下一周期的进水阶段虽然在曝气,但这段时间的曝气实际上只是污泥活性的恢复或部分恢复,实际的生化反应时间并没增加多少。工艺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对的,建议:(1)轮换将各池的污泥闷曝至泥色初步转棕黄色后再进水曝气;还要确认氮或磷是否够?因为进水COD浓度增加后,营养比可能会失调。我只是从表面来推测,仅供参考。  200.问:制药废水,硫酸盐3000-4000,Cl-3000-4000,COD3000-4000,想在水解酸化池内挂填料,但小试发现挂膜相当困难;不知是填料选择不当,还是Cl-较高的原因?环保公司说Cl-超过3000填料就无法挂膜。  答:这样的Cl-浓度会影响生物膜培养速度,但仍可挂上膜的,最好引入活性污泥或厌氧污泥,这样可增加挂膜速度。从填料来看,软性填料最易挂膜,弹性填料次之,半软性填料较差,但软性填料易结球,要慎用。 201.问:制革废水生化处理工艺采用单沟的Carrousel型氧化沟,进水氨氮在300mg/L左右,出水氨氮在130mg/L以上,出水COD约在100mg/L,应该在二沉出水用化学方法还是对生化系统进行改造?对生化系统要怎样改进才能使出水氨氮达到排放标准。  答:首先要确认碱度等基本硝化条件是否满足,一般的化学法去除氨氮效果不好,只有扩建生化装置,可将单沟改扩建为多沟(很方便改造的),也可在氧化沟前增建生物接触氧化池。  202.问:处理糠醛废水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吗?COD>15000。BOD=6500,pH=2,高有机物浓度,用厌氧法处理的可行性如何?  答:首先要调节好pH才能生化处理,这样的高浓度废水应该先厌氧然后好氧处理,从B/C比看也很适合生化处理的。  203.问:我单位从别的污水处理厂购买厌氧污泥28立方,分两天投加到氧化沟,液下推进器全部开启,转碟外沟开启4台,内沟开启2台进行闷曝一天一夜,外沟连续曝气,同时2台回流污泥泵开始回流,期间没有进污水,闷曝开始静沉1小时,取氧化沟出水COD为100左右。现在的问题是曝气池的污泥还没有变黄色,溶解氧下降很慢,而且一开转碟溶解氧很快就很上升。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按理说这样的情况下泥色应该转变了,不知接种用的是脱水后污泥还是浓缩池的污泥?可能是接种污泥厌气的时间太长了,不管如何,现在应该继续曝气,但要进些污水。由于具体情况不大清楚,仅供参考。  204.问:我们处理含苯酚废水,采用的接触氧化工艺,生物镜相检查几乎没发现有动的生物,填料上挂的膜几乎没有了,仅剩下薄薄的一层附在膜上。以前是间歇进水,把进水的COD控制在2000以下,出水可以达到200左右。前几天是连续进水,水量有点偏大,导致最近几天生化池的COD总是在1500左右,出水口COD达600多,DO较高,是否是生物中毒,怎么恢复生物活性?  答:可暂停止进水或间断地少量进水,用其它厂的活性污泥移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这样可加快生物膜生长,此期间曝气量不能太大,以防膜脱落。  205.问:生物法要求的N,P需求量和BOD的关系。课本上说的是100:5:1,实际运行中如何控制?  答:营养比控制值书上说的没错,这是大致的比值,但在运行中废水的浓度和水量是在波动的,还要考虑其它因素,如有的废水可能氨氮较低,而含氮有机物较高,这样的情况如按营养比要求来计算就不对了。在实际运行中是通过试凑法确定的,有的方面还要凭经验。  206.问:一座5000t/d的污水处理站,工艺为生物接触氧化法,进水水质不稳定,COD在300-1500mg/L,出水一直达不到排放标准,请问如何解决(设计进水为COD为≤500mg/L)?  答:先要解决调节池问题,如容积不够要扩建,根据你们的情况,调节池容积至少要2000立方米。还要确认生物膜是否结球,供氧和营养比能否满足等因素,如果确实是反应时间不够,就需扩建生化池,也可利用调节池,在池内安装一些填料或曝气软管,使之有一定的生化功能等措施。  207.问:炼油废水的污泥处理是把油泥和生物污泥分开处理好呢?还是先把油泥和生物污泥混合后进入离心分离机一起处理好?  答:单独分开处理效果不好,再好与生化污泥混合后脱水,但要控制好二种泥的混合比,混合后油泥占的比例不能大于20%。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08.问:有一综合化学合成废水,采用SBR工艺,正在调试中,因受一次有毒物质冲击,停止进水,连续闷曝5天,废水COD缓慢下降(从1600mg/L降到900mg/L),但污泥浓度却从1300上升到了6500mg/L,SV仅为14%,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SV下降可以解释,因为污泥过度曝气而在一定程度上矿化了,这种情况下污泥虽然中毒,但没有完全失去活动能力。污泥浓度不减反升无法解释,除非是测定滗过水后的污泥浓度或是测定上的问题。  209.问:我厂的废水经物化生化处理后达国家标准直接排入河中的。我要问的是:如果将放流水先流入一个池塘中(池塘的容积约为每日的放流水量),然后再排入河中,这样对放流水的水质会有何影响?如果考虑在池塘中种植水生植物,那么在南方地区应该种植哪种水生植物可以降低放流水的COD及TP。  答:可以起进一步净化水质作用,也可降低ESS。在池塘容积不变情况下,池塘尽可能浅而长,这样有利于自然充氧和改善短流现象,效果会更好,池塘内可种植水葫芦,不过时间长了死亡的水葫芦清除起来也很麻烦的。  210.问:铝合金的废水里的氟如何去除?  答:去除方法很多,还要看去除程度,一般可用石灰和其它混凝剂混凝分离来去除,如处理要求较高可用氧化铝或粉煤灰等过滤来进一步去除。211.问:印染废水的色度能否用保险粉去除?如果在二沉池加保险粉有何弊端?  答:在二沉池加保险粉来除色不妥,因为二沉池污泥要回流至曝气池,保险粉及反应物会在污泥中积累,积累量多了会影响生化处理效果,如果采用接触氧化法问题不大,因为污泥一般情况下不回流至生化池。考试大(www.Examda。com)  212.问:我们的生化装置采用接触氧化工艺,沉淀池的回流污泥量应该如何控制?是否应该连续回流?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接触氧化一般是不回流污泥的,但有不少装置是回流的,我认为是不可取的,表面上看这样可强化处理能力,其实不一定,因为悬浮污泥中微生物会与生物膜中微生物争夺营养,影响生物膜的活性,特别是在二级生化池这样很不利用,但一曝池如果受到浓度和毒物冲击时,可作为应急措施回流污泥,同时增加排泥量,使一部份被污泥吸附的物质随污泥排出系统。我曾看到一接触氧化装置,容积负荷已很低了,污泥还要回流,造成沉淀池出水有大量解絮污泥,后来停止回流情况明显好转。  当然也有活性污泥——生物膜组合工艺,在工艺设计上已考虑供氧能力和有机负荷等平衡问题,即便如此,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运行。  213.问:印染废水脱色在调节池加脱色剂会不会对菌产生影响?应该在生化前加还是生化后加合适?  答:脱色剂加在调节池内不妥,至于在生化前加还是生化后加合适的问题,我认为在生化前加效果较好,前提是脱色的反应物要能分离并排出,如混凝污泥等,否则脱色剂就加在生化后,即沉淀池后面。  214.问:我们用的是周边传动刮吸泥机(r=2m/min),有10个吸泥点,沉淀池DN=30m,曝气池30分钟污泥沉降比5~9%.我们只能做NH3-N,CODcr,总铜的测定,其他都没有设备和条件。前两天气温降低,沉淀池上浮的大块污泥少了许多,温度稍有升高,泥块又大量出现。温度低的时候飘出的污泥很小,不过在有些地方有一大片的污泥往外涌,且有些地方出水较为清,分布无规律。不知道出水色度与飘泥有没有关系,现在的出水色度一直保持在8左右。  答:从二方面来分析:一是沉降比这样低可能是污泥有老化的迹象,要确认负荷是否太低、反应时间过长等情况;二是沉淀池大块泥上浮现象,可能是沉淀池本身的问题,所谓括吸泥机其实就是吸泥机,池底有吸不到泥的死角,我估计吸泥管下部是一个扁长型的吸泥口吧?厂方设计时可能认为这个扁长型的吸泥口兼有括泥和吸泥的功能,其实不然,这样的刮吸泥机吸泥效果很差的。  还要确认:靠池最外的吸泥管底部扁长型的吸泥口是否靠近池壁,如果不是就说明吸泥机设计上是有问题的,会造成池底部分区域的泥吸不上来。此外,沉淀池管理上也要注意调整好各吸泥管的出泥量,靠池边的吸泥管出泥量应该调大些,中心的吸管出泥量要小。色度与漂泥没有关系。  215.问:本单位曝气池SV30为7%,MLSS2800mg/L,连续几天测定都如此,我也知道污泥过度矿化了,含有过多的无机质。但有专家说这不可能,说一定是SV或者MLSS测定有误,不知道这么低的污泥指数究竟可不可能?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污泥指数只样低是有些反常,但也不能说不可能,MLSS用重量法测定不会误差很大,矿化严重的这样的情况也有,有的装置受到高浓度含盐废水的冲击,盐类在污泥中积累也会使污泥指数大幅下降,但不论是何原因,这样的污泥应该进行生物修复或重新培养了。  216.问:高氨氮废水处理采用SBR工艺,现在调试结果出水COD和氨氮偏高。有人建议延长SRT,会有效果吗?现在的SRT是20天,采用的SBR工艺,我觉得虽然延长SRT可以提高生物中的硝化菌比例,但是延长SRT的同时也会降低细菌整体的活性,降低COD的去除效率,不知我的想法对不对?  答:COD和氨氮都偏高的情况下延长SRT没错,一般不会影响COD的去除效率,因为碳化速率快于氨氮的硝化速率,硝化过程在碳化过程的后期,污泥负荷低时才发生,所以应该延长SRT,也可采用非限止曝气或提高污泥浓度使污泥负荷下降,目的都一样,当然还要确认DO、碱度等是否满足等因素。  217.问:我们是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COD280mg/L,BOD70多mg/L,出水为129mg/L,BOD50.6mg/L.曝气池MLSS1980mg/L,沉降比70%~80%.现出现这样的问题:量筒内沉淀的全是黄色浑浊的东西,上面的液体非常澄清。取二沉池表面的水观察,感官也非常好。另外还有我们这个地区土壤的含盐两较高。请给分析一下,如何处理?  答:尽管是生活污水,但B/C太低,污水的可生化性很差,这样的情况下出水COD高,BOD5低也很正常,也就是说这类污水只用生化法处理出水COD很难达标的,当然如果污水含盐量高,也会抑制生化反应。从数据看污泥沉降性能也不好,有些反常,主要原因还是可生化性差,应该在沉淀池后增设化学混凝工序来进一步去除COD.  218.问:对于污水厂离心机所投加的絮凝剂,用什么办法检验该絮凝剂的效果比较好呢?听说做比阻实验可以,但也有人认为不好,究竟用什么来检验呢?  答:污泥加药调质的效果应用比阻试验来大致确定的。  219.问:有些污水厂污泥培养后的驯化阶段把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1500左右,我的想法,若要驯化菌种适合这些工业废水,应尽量在前期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待污泥适应了进水水质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污泥浓度至较适合的水平,不知道这样的想法对吗?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污泥驯化过程中污泥浓度不宜高,因为污泥驯化过程的进水量是逐渐增加的,污泥浓度过高会造成营养不足,此外由于驯化过程中微生物对有毒物的降解能力很差,大量毒物会在污泥中积累。  220.问:沉淀池上有厚厚一层污泥,出水带有大量的泥,用稍加搅动后,污泥即可沉下去,出水也变得较为清澈。用量筒在好氧池取样,污泥沉降1小时后,即开始上浮,轻轻搅动后,又沉下去,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答:二种可能:(1)沉淀池污泥层发生反硝化引起的,反硝化过程的氮气将部分污泥携带出水面并积累;(2)曝气量大,污泥中气泡进入沉淀池前来不及充分释放。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应在生化池设缺氧区去除硝酸氮,或增加曝气量,增加回流污泥量,使污泥在沉淀池的停留时间减少,防止沉淀池污泥缺氧。后一种情况时应该清除生化池池面、沉淀池配水井和中心导流筒水面的泥渣和泡沫清除,以便混合液内的气泡释放。221.问:在三价铬镀锌废水的处理中,我们是先加碱,再加PAC和PAM处理。请问在加碱的时候pH值应该控制在什么样的范围内?  答:根据我的经验加PAC时pH控制在7~7.3较好,PAM对pH的适应范围较大的,具体我也说不准。加PAC后pH会下降,加PAM就不一定下降,具体可通过试验确定。  222.问:酒精产生厂一天有600来吨废水,如果只来了100吨的厌氧菌种,请问有没有可能一个月的时间能够把厌氧部分调试好?COD约55000mg/L.还有为什么厌氧罐的pH一直处在6.7~6.9,达不到我们一般的7.2~7.3?  答:一个月的时间是无法把厌氧部分调试好的,目前厌氧罐的pH这样也是正常的,因为负荷高,酸化作用造成的。  223.问:  1、我们的水解酸化池一直失控,没调整过,池表面气泡均匀,COD去除率20%左右,是否要作调整?在进入U池之前也有个小型的pH中和池调节U池进水pH到8.5左右。  2、U池目前主要是絮状污泥,如要加颗粒污泥怎么操作?现在U池的上升流速是很低的(2.5t/h,10m高,4.8m直径),如多进水,有可能是发生严重酸化更,有什么好的办法调整?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3、还有个新问题,公司的工艺冷却水中每天有大量无机盐流入污水站,这会对生化池造成重大影响吗?是不是除了减少无机盐流入没有其他办法了?生化池的问题,我现在已经着手大规模清理了,抽干后底层污泥很厚,生化池没有排泥管,现在有重新设置的的必要吗?  答:  1、水解酸化池COD去除率20%左右还是不错的,但还要看出水B/C比是否增加。U池进水的pH没必要调到8.5,中性或中性偏碱一些就可。  2、U池也可培养颗粒污泥,培养时要特别注意二点:一是升温要慢;二是培养初期容积负荷要低,逐渐增加。还有就是培养时投入的污泥量要多,至少要达反应池容积的1/4,再好是直接购买颗粒污泥,可大大缩短系统启动时间。  3、盐类对厌氧反应的影响比好氧反应小一些,只要在微生物能承受的范围就可,我认为盐类在10克/升以下没大的影响。生化池的排泥管当然要设的。  224.问:我们有个工艺是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组合的,这些的工艺在运行中生物膜会分解污泥吗?是否能它们会各自承担一些负荷?  答: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结合的工艺可以强化处理效果,但负荷低时会有负面影响,有一种污泥减量法就是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来生物氧化剩余活性污泥而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在污水处理中如负荷低,是有可能加速污泥过度氧化的。  225.问:我们处理的是酚醛树脂废水:水量250L/h,原水COD17万mg/L多,甲醛3700mg/L,苯酚含量不是太高,该如何处理?  答:不同的树脂废水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我对树脂废水了解很少,但知道树脂废水的预处理很重要,一般的预处理有混凝沉淀、过滤和内电解等,然后用厌氧加好氧处理。在预处理上,如果废水中老化的树脂多,就不能用内电解法,仅供参考。  226.问:有两个工程上的问题:  1、有一个生活污水的小型处理站,现在正在调试过程中,采用的是水解+两级接触氧化+沉淀+过滤的处理工艺,要达到中水回用标准。现在接触氧化池上方产生大量泡沫,如果用消泡剂会不会对微生物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有什么方法解决?调节曝气量是否有用?  2、你对臭氧曝气处理医院污水这个工艺是否了解?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的设计参数,比如臭氧和污水的气水比、停留时间等。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1、消泡剂尽可能不要用,可用水喷淋消泡或引入一些活性污泥试试;2、近年来臭氧发生器的制氧成本已大大下降,具体的设计和控制参数要根据废水的性质和浓度等定的,可参考同类废水的应用情况。  227.问:正常运行的接触氧化池里的生物膜有什么感观特征?因为没有显微镜,我到池里用手摸了一下也没什么感觉,总怀疑生物长的不好  答:生物膜的感观特征很难具体描述的,生物膜不能太厚,一般能覆盖住填料就可,用手摸感觉有些滑和粘。  228.问:我现有一酱菜废水处理工程,主要排放的是洗菜废水、掩菜的废水、生活污水,其中掩菜废水中含盐量加大,但掩菜废水排放量较小,在调节池混合,含盐量不是很高,处理的工艺是生化再沉淀过滤,具体流程为: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清水池+石英砂过滤器,絮凝剂采用碱式氯化铝,但现在调试效果太差,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在调节池中水颜色有点偏黄,在接触氧化池中,颜色有点偏黑,并且气味很臭。请问如何使水质变好?是不是药剂投加的不对?是不是含盐废水受PH影响很大?怎样消除泡沫?如何解决气味问题?  答:你只是定性地介绍,我只能大致说说,可先将掩菜废水先加石灰混凝沉淀,这样可去除一部分盐,然后再与生活污水混合,这样有利于后面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正常运行。接触氧化池溶解氧可能不够,还要确认生物膜是否过厚,如过厚应该脱膜。  229.问:我们厂用的是AB工艺,B段是T型氧化沟。请问A段是厌氧运行比较好,还是好氧运行好?我厂进水COD约800mg/L,BOD约400mg/L.  答:AB工艺的A段是以生物吸附为主,污染物主要是被吸附后通过剩余污泥排出,当然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由于A池有机负荷较高,池内基本上没有溶解氧,但仍属好氧反应,只是氧供不应求,所以不存在你这样的说法。  230.问:现在我们厂出现这样的问题:进水COD280多mg/L,BOD70多mg/L,出水为129mg/L,BOD0.6mg/L.曝气池MLSS1980mg/L,沉降比70%~80%.试管内沉淀的全是黄色浑浊的东西,上面的液体非常澄清。取二沉池表面的水观察,感官也非常好。进水几乎全是生活污水,管道为明渠输送的。另外还有我们这个地区土壤的含盐两较高。请给分析一下,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办?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尽管是生活污水,但B/C太低,污水的可生化性很差,出水COD高,BOD5低也很正常,这样的污水只用生化法处理出水COD很难达标的。如果污水含盐量高,也会抑制生化反应。从数据看污泥沉降性能也不好,有些反常,由于不了解其它情况,无法具体分析,但可确认主要原因还是可生化性差,应该在沉淀池后增设化学混凝工序来进一步去除COD.231.问:对于污水厂离心机所投加的絮凝剂,用什么办法检验该絮凝剂的效果比较好呢?听说做比阻实验可以,但也有人反对。我们现在一般的情况就是在使用该絮凝剂时,记录离心机的扭矩变化,絮凝剂的投加量,还有就是脱水泥饼的含水率。感觉没有太多的办法来检测絮凝剂对本厂污泥的适应性。  答:污泥加药调质的效果应用比阻试验来大致确定的。  232.问:污水厂是采用A/A/O工艺,有一些工艺上的问题请教:  1、TOC在线监测仪安装在集水池,但是无法适应水质。污水中大量固体物质都被吸入仪器中,监测仪无法常运行。请问放在什么地方合适呢?放在调节池可以吗?  2、缺氧池的DO值达到5-6mg/L,是什么原因呢?  3、二沉池中污泥沉淀效果不好,是否与前面气浮池的不正常运行有关系或与前面的混凝池添加混凝剂的多少有关系?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  (1)TOC在线监测仪一定要安装在进水处,如果污水中垃圾多可在安装处周围设置护围网,还要经常清洗探头;  (2)采用前置反硝化,如排除测定误差的原因外,缺氧池DO高是因为好氧区曝气量过大,使溶解氧很高的回流液把氧带入缺氧池,此外回流量太大使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大大减少也是原因之一;  (3)二沉池中污泥沉池效果不好,与前面气浮池的不正常运行或混凝剂没直接关系,可能是好氧池曝气量过大,使混合液在沉淀前气泡来不及释放的原因,还要注意回流污泥量不能太大,否则会使进沉淀池的混合液总量增加,进而使水能对污泥层的冲击程度增加。  233.问:我公司采用的活性污泥法(A/O)处理合成氨企业废水,主要问题有:  1、由于有高CI水进入,我不清楚CL-高到什么程度对污泥有抑制毒害作用?  2、有硫化物,不知道硫化物高到什么程度对污泥有抑制毒害作用?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3、污水进口COD300mg/L,NH3-N300mg/L,出口COD190mg/L,NH3-N16mg/L,,怎么感觉就是不可能,但实际就是存在;  4、要达到1级排放标准,如何降低出口COD?  答:  (1)据我所知氯离子在10g/L以下微生物可以逐渐适应的;  (2)硫化物高到什么程度对污泥有抑制毒害作用我也说不清;  (3)污水的COD低,氨氮高能处理到这样说明处理效果好,很正常的,如果反硝化控制好一些还可以降低COD,因为反硝化过程中也能去除一部分碳,当然还要确认B/C比是否低;  (4)建议在生化后面再设化学沉淀工序,选用合适的混凝沉淀剂,可进一步降低COD。  234.问:关于PAC、PAM加药量的计算。书上说要根据实验确定加药量,但由于缺乏仪器设备不可能实验,想问一下有什么办法知道混凝剂的加药量的吗?  答:当然要根据实验来确定加药量,这方面试验很简单的,可以用简易的方法试验,如在大的烧杯中试验一下就可大致了解。  235.问:本人目前也正在调试UASB,到今天都快40多天了。调试的效果不理想,UASB出现了严重的酸化现象,导致失败。5月进行二次调试。处理的废水为油脂化工废水,COD达到30000mg/L,PH值为1.6~4.5。  调试过程中控制不好pH值,VAF的控制也不太好控制,理论上与实际差距太大了。请指点一下,以便二次启动能够成功。  答:下面几方面在UASB调试中要特别注意:  (1)培养前厌氧污泥的投加量不够,一般要求一次性投足污泥,污泥量至少占池有效体积的1/4;  (2)培养初期容积负荷或水力负荷应维持在较低水平,并逐渐缓慢提高,一般应采用间歇进水的运行方式;  (3)如果加温的话,池内温度要缓慢、逐步地升温;  (4)油脂化工废水要预处理去除油脂。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36.问:最近本单位的CASS系统进水受到一定的负荷冲击后(进水COD上升),出水水质变坏,污泥沉降很快,沉降后上部水体浑浊,有小絮状泥不沉,曝气时泡沫越来越多,泡沫很粘不易破碎,降低负荷也不见效果,镜检有很多纤毛虫、钟虫,少量轮虫(一直这样),最近也一直在排泥,污泥浓度维持在2500左右,请问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污泥对新水质不适应活性低,老化分解了?  答:如果是有机负荷冲击造成的话,那么你们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妥,违背了活性污泥法三相平衡的基本控制原则,因为进水浓度增加,为了维持污泥负荷的稳定,就要增加污泥浓度,同时增加供氧量,而你们在降低污泥浓度。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污泥老化的问题,我估计是污泥负荷过高,生化反应不彻底造成的,还要确认溶解氧是否满足。  237.问:我们公司的水解酸化池装有填料,填料上有生物膜,底下有曝气管道,每两小时曝气10~20分钟,这样行吗?算不算搅拌了?  答:膜法厌氧或兼氧池的填料上长膜后,一般的搅拌器搅拌效果很差,通过曝气可以使废水和生物充分接触,但我认为每过两小时曝气10~20分钟不妥,应该连续曝气。很多人担心酸化池曝气会影响水解酸化效果,其实不然,因为酸化池的有机负荷高,有一些氧充进去也是微不足道的,一般不会有溶解氧,即使有影响,其正面作用肯定远大于负面作用。当然水解酸化池底下的曝气器最好采用大孔的,这样充氧效率低而曝气量大。  238.问:我们单位是的废水主要是甲醛和少量的甲醇。进水COD在2000mg/L左右。出水COD在200-400mg/L。最近曝气池上产生了大量白色的泡沫(以前也有过,但都是黄色的)。沉淀池水很浑浊,但SV24在45左右(由于我们SV30很高,常在97-98%间,是24小时后的沉降比)。不知道什么原因,另外,处理水的硝酸根含量偏高对处理水有何影响?请指导一下。  答:要确认是否有表面活性类物质进入,表面活性类物质就是洗涤剂之类的,泡沫呈白色。测SV24是没意义的,化学性泡沫可用水喷淋来消除或减少,SV30这样高很异常,可镜检观察丝状态菌是否多?硝酸根含量高易使沉淀池发生反硝化。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39.问:我想请教一个COD测定试验方面的问题,最近两次做COD实验时,从外观上看很透亮,SS也很少,最后侧的结果却是140~150mg/L,甚至更高,我以为是药剂配制的问题,可测的标样值却差不了几个,空白水样的滴定体积也基本一样,观感比较好的水样COD值却较高这种现象正常吗?  答:如果分析本身没问题的话,可能是无机性COD高的原因,如亚硫酸盐之类的物质,还要注意测定时空白样品的条件要与水样完全一致,如水样加硫酸银和硫酸汞,空白样品也要同量加。  240.问:在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中,由劳伦斯--麦迪尼所推导的动力学公式表明:出水的水质与泥龄有关系,而与其他的因素无关,这与现实有些矛盾,但具体怎么矛盾我实在搞不清楚!希望能给我解答一下!  答:这是纯理论上的推导,所谓的与其他的因素无关其实只是排除了其他诸多因素,否则是无法推导的,我们总不至于由此而认为活性污泥工艺中只要控制好了泥龄就可以了。所以不是理论推导与现实是否有矛盾的问题,而是实践应用上的理解问题。  如同很多专业书上提出的活性污泥装置回流污泥量控制的四种估算式一样,在理论上都没错,但在实际运行中就不能按这些估算式来控制,因为实际运行中回流污泥量是不可任意调节的,它受限于污泥性质和二沉池运行状态等因素。所以我认为这些理论上的推导式或估算式只是让我们明确工艺控制中一些主要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仅此而已。241.问:二沉池有大量的污泥悬在池中央,是不是污泥的活性太差,污泥更新太慢,泥龄太长了?我该怎样改善呢?  答:二沉池有大量的污泥悬在池中央,要说明是在中心的导流井内还是外面,如在圈内很正常,只要经常清除就可,如果在中心圈外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因就很多,除了污泥老化外还有其他因素,还要确认是浮泥还是泥夹泡沫,如果是污泥,是块状还是碎散的,这些对于运行故障诊断是很关键的,仅凭这样说我很难诊断的。  242.问:二沉池出水堰下长满青苔,NH3-N=0.88mg/L,(TP、TN没测),是不是说明出水TP、TN超标?如这样该怎么处理?  答:二沉池出水堰下长满青苔不一定说明出水TP、TN超标,出水堰青苔只能清扫。  243.问:我们的装置(活性污泥法A/O)的A池出现了一层厚厚的浮泥,向被子一样盖着,是否是产生的气体附在污泥上起来的?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少?A池有搅拌机,单纯提高搅拌机转数是否可行?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这样具体的运行问题不身临其境观察很难说准的,只能大致分析一下。A池出现了一层厚厚的浮泥,我估计是A池局部厌气造成的,A/O工艺的A池是缺氧池而不是厌氧池,如果搅拌效果不好,部分污泥可能在池底部沉积而发酵并上浮,所以搅拌机的运行一定要控制好,能提高搅拌机转速就应该提高。  244.问:化学法除磷按1gP+0.9gAL的方法对吗?我现在采用1gP+1.5gAL投加PAC,除磷效果不好(原水P2.5mg/L,要求0.5mg/L),出水P1.3mg/L就是降不下来,请帮忙分析一下原因?  答:按1gP+1.5gAL投加PAC已足够有余了,考虑到不完全反应的因素,这样的投加量是合理的,要确认pH的控制范围,在中性偏酸时的除磷效果较好。如果还不能达到要求,可用石灰来除磷,但投加量要大一些,因为用石灰除磷时pH要较高。  245.问:我这里处理的是生活污水和一小型屠宰厂的污水,工艺是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化学除磷—斜板沉淀—出水,PH值在7.3—8.5之间。我以前试过用石灰水上清液除磷,没有效果。是不是直接投加石灰浆?投加量和浓度如何控制?  答:石灰水上清液当然不行,要投加石灰浆,投加量要试验确定,并过量投加,pH值要在8以上。  246.问:我们用的是生物接触法(组合填料),把好氧池中活动的那根填料拎上来已发黑,有恶臭;因为不回流好氧池水特别清、发白,我觉得这负荷太高所以就用了回流,想增加生物的数量,不知这样是否妥当?若不回流则水特别清。加药是加在第二个沉淀池,回流污泥是从第一个沉淀池回流的,应该不存在污泥中毒吧?如果聚铝不合适,那该用什么呢?另外我们最后有气浮,用的也是聚铝,不知道是否合适?  答:你的问题回答如下:(1)好氧池的水清很正常,水清也不说明COD等的浓度低;(2)生物接触法的负荷是容积负荷,与填料上的生物膜量无关,填料上生物膜太厚会影响处理效果的,比表面积会大大减少,所以生物的厚度要控制;(3)没特殊情况沉淀池污泥不要回流,会增加好氧池的总耗氧量(额外耗氧),观察填料上的生物膜发黑说明好氧池已严重缺氧了;(4)应该增加好氧池的曝气量,好氧池出水端的DO应该控制在4mg/L以上(与活性污泥法不同的);(5)药加在第二个沉淀池就没问题,气浮用聚铝可以的。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47.问:本单位用的是船型一体化氧化沟,前面设置水解池,每天处理5000-7000吨(印染废水占80%,生活20%),进水COD609mg/L,BOD329.1mg/L,SS310.6mg/L.出水效果一直不好,且有色度,感官很不好,COD150-200mg/L,BOD为50-90mg/L,SS100mg/L以上。由于水量太小,不能连续进水。氧化沟排泥通过管道流到进水泵房再抽到水解池通过池中的排泥管排出,这样的工艺是否合理?  答:设计不合理,因为所用的工艺不符合废水特性,如:废水的可生化性不错,没必要设置酸化;在生化前应该设置混凝等预处理工序。  248.问:隔油池里的油最终怎么处理,因为油很少不考虑回收,是否要单独加药破乳?  答:如果油多会有人来收的,油少就不好办,隔油后的水要加药剂破乳。  249.问:关于环氧乙烷的处理,因为环氧乙烷可以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乙二醇,想将生活污水和环氧乙烷通过同一个生化反应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是否可行?  答:应该混在一起处理。  250.问:本厂的接触氧化池停止回流有一个月了,现发现里面的青苔越长越多,越长越长,生物膜摸上去确实很厚,影响处理效果。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态?是否可以再回流看看,如可以的话是否有理论依据?  答:这是治表而不是治本,生物膜的厚度是要控制的,生物膜太厚比表面积就会下降,处理效果也大大下降,在日常运行中要定期用大气量进行冲刷,如果严重结球,可采用厌氧脱膜法,当然这样会在短期内影响处理效果,还有一定的要求。二沉池污泥回流与这问题无关,没必要回流。 251.问:我们的污水处理采用活性污泥(A/O)工艺,曝气池和缺氧池都是泡沫,但二沉池中没有,感觉很困惑。有人说曝气池中泡沫是丝状菌过度繁殖,但镜检什么也看不到,请分析原因?  答:应先确认是“泡沫”还是“浮上的泥渣”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这是二种不同的现象。根据你说的情况可初步排除是生物泡沫和反硝化泡沫。虽然镜检时没发现有丝状菌,但要观察在显微镜下浮泥膜中是否包裹有细小气泡,因为在季节环境交变或污泥负荷过低时,污泥活性会下降,菌胶团变得分散细小,与曝气气泡结合后产生泥渣和气泡的混合体上浮。当含大量空气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前,大部分气泡已在配水井等处释放了,所以二沉池中不一定会有泡沫出现。  此外还要确认是否有洗涤剂或毒物质进入,洗涤剂引起的泡沫外观呈新鲜的乳白色;如泡沫色泽较暗,不易破碎,出水水质变差则说明系统受到受到毒物冲击。  252.问:接触氧化池生物膜已结球,想采用厌氧脱膜法要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答:厌氧脱膜法就是停止曝气一段时间,让生物膜厌氧发酵,发酵后的生物膜容易脱落,然后加大曝气量来冲刷生物膜,促使其大量脱落,厌氧时间要根据生物膜发酵程度来定,至少一二天时间。如有二只以上生化池的,应该轮换来脱膜,因为脱膜后填料上生物膜的活性有一个恢复过程,当生物膜厌氧后,就可用大气量冲刷,让其脱落,采用微孔曝气的,脱膜效果差,可用水力冲刷。如果填料结球是低聚物之类粘结引起的,厌氧发酵后也无法脱膜的,要确认一下。  253.问:本单位的接触氧化池进水和出水在上面,中间是填料层,下面是推流式曝气机。水流运动是水平的,几乎没有脱氮效果,是不是进水和出水产生短流造成的?请帮肋分析。  答:进水和出水在上面没问题的,只是推流式曝气机用于接触氧化池充氧和混和效果不好,但不至于会严重影响脱氮。要确认填料上生物膜是否结球?碱度是否满足?还有接触氧化池出水端的DO是否低?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254.问:本厂处理酒精废水。主要情况如下:COD<40000mg/LpH5-6SS20000mg/LTN500mg/LSO42-35mg/L温度65-75℃拟采用的工艺是在处理系统的前端设置固液分离器,后面连接USAB+三槽式氧化沟,请问:这样的工艺合适吗?如果用UASB工艺是用高温还是中温呢?还有这个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地方?  答:(1)厌氧应该用中温,这样的温度太高要降温;(2)由于厌氧反应对水质、水量和冲击负荷较为敏感,所以要建造容量较大的调节池,这是厌氧反应稳定运行的基本保证;(3)要根据水质特点设置预处理工序,粗、细格栅或沉砂池、营养盐和pH调控系统;(4)厌氧部分用EGSB或IC更好,好氧部分不要用三槽式氧化沟,用卡鲁塞尔氧化沟较好。  255.问:本厂的处理规模为3万m3/d,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运行两年以来,I沉淀池总是漂泥(二沉池负荷0.9左右),尝试多种调节方法也无济于事,初步认为是二沉池设计负荷太高,请予以确认。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虽然不知道污泥沉降性能是否好,但从设计的表面负荷看,你们的意见是对的。现在有一种误解,以为接触氧化池脱落的生物膜不多,沉淀池表面负荷可小一些,很多接触氧化池后续的沉淀池表面负荷与活性污泥的沉淀池差不多,这是不行的,膜法沉淀池的表面负荷选择应该比泥法沉淀池大,因为脱落的生物的沉降性能很差。  256.问:今早上本单位污水站曝气池内四套溶解氧测定仪的DO突然从4.0mg/L下降至接近0,增加了生化池曝气量。但DO值仍未上升,由于四套溶解氧测定仪的显示值都这样,可排除溶解氧测定仪故障。考试大()  答:应该确认一下废水中是否有较多的无机性COD进入。  257.问:电镀废水中铅离子一般如何处理?废水排水对硫化物有要求,对硫酸跟有要求吗?  答:电镀废水中铅离子去除方法很多的,如:电解法、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等。废水排放标准中对硫化物有要求,对硫酸盐浓度没有限止的。  258.问:一个医院污水处理装置,水量300方/天,厌氧1.5天,接触氧化1.5天,进水主要为门诊及住院部废水,进水淡黄色,厌氧效果极差,其出水COD约为300mg/L,氨氮55mg/L,接触氧化出水COD180mg/L,氨氮35mg/L.现在已经培养了快半年了,也就这效果,加了很多次污泥,效果仍较差,最近开始加面粉,有点好转,但成本的限制,每天只加了10公斤面粉,怎么样才能有效培养起生物膜?  答:应该确认一下基本的控制条件是否满足,如:厌氧池的搅拌效果、温度、营养比和接触氧化池的营养比、碱度、溶解氧等。因为介绍得太简单,我也只能这样回答。  259.问:本单位采用A/O法,平时A池氨氮38mg/L,O池9mg/L,现在A池氨氮在60mg/L,O池在45mg/L,不知氨氮降不下去和硫化物变高是否有关系?已经闷爆了一天了,情况还是没有好转,运行条件一直没有变化,突然之间就变成这样的!中间只发生了两件事情:1、硫化物变高;2、COD变高,又有油水。然后DO就变低,污泥从褐色边黑。现在该怎么办?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虽然硫化物高了一些,但从你提供的情况来分析,污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供氧不足引起污泥厌气,氧不够与前面几种情况都有关。应该尽可能提高充氧量,减少进水量,如果充氧量已无法提高,可适当增加排泥量来减少污泥浓度。这样的做法表面看与三相平衡原则相勃,因为污泥负荷更高了,其实不然,因为适当增加排泥量可使吸附在污泥中的物质多排出些,也有利用于缓解氧的不足,这样处理会好一些。  260.问:我们厂的废水COD在500~600mg/L之间,原来采用的是明矾+PAM混凝+气浮的方法,处理效果不好。我用双氧水+硫酸亚铁作实验处理效果不错(COD在150mg/L左右),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氢氧化铁沉淀能否用加压气浮的方法除去?  答:氢氧化铁沉淀物的比重较大,不宜用气浮。241.问:二沉池有大量的污泥悬在池中央,是不是污泥的活性太差,污泥更新太慢,泥龄太长了?我该怎样改善呢?  答:二沉池有大量的污泥悬在池中央,要说明是在中心的导流井内还是外面,如在圈内很正常,只要经常清除就可,如果在中心圈外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因就很多,除了污泥老化外还有其他因素,还要确认是浮泥还是泥夹泡沫,如果是污泥,是块状还是碎散的,这些对于运行故障诊断是很关键的,仅凭这样说我很难诊断的。  242.问:二沉池出水堰下长满青苔,NH3-N=0.88mg/L,(TP、TN没测),是不是说明出水TP、TN超标?如这样该怎么处理?  答:二沉池出水堰下长满青苔不一定说明出水TP、TN超标,出水堰青苔只能清扫。  243.问:我们的装置(活性污泥法A/O)的A池出现了一层厚厚的浮泥,向被子一样盖着,是否是产生的气体附在污泥上起来的?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少?A池有搅拌机,单纯提高搅拌机转数是否可行?  答:这样具体的运行问题不身临其境观察很难说准的,只能大致分析一下。A池出现了一层厚厚的浮泥,我估计是A池局部厌气造成的,A/O工艺的A池是缺氧池而不是厌氧池,如果搅拌效果不好,部分污泥可能在池底部沉积而发酵并上浮,所以搅拌机的运行一定要控制好,能提高搅拌机转速就应该提高。  244.问:化学法除磷按1gP+0.9gAL的方法对吗?我现在采用1gP+1.5gAL投加PAC,除磷效果不好(原水P2.5mg/L,要求0.5mg/L),出水P1.3mg/L就是降不下来,请帮忙分析一下原因?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按1gP+1.5gAL投加PAC已足够有余了,考虑到不完全反应的因素,这样的投加量是合理的,要确认pH的控制范围,在中性偏酸时的除磷效果较好。如果还不能达到要求,可用石灰来除磷,但投加量要大一些,因为用石灰除磷时pH要较高。  245.问:我这里处理的是生活污水和一小型屠宰厂的污水,工艺是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化学除磷—斜板沉淀—出水,PH值在7.3—8.5之间。我以前试过用石灰水上清液除磷,没有效果。是不是直接投加石灰浆?投加量和浓度如何控制?  答:石灰水上清液当然不行,要投加石灰浆,投加量要试验确定,并过量投加,pH值要在8以上。  246.问:我们用的是生物接触法(组合填料),把好氧池中活动的那根填料拎上来已发黑,有恶臭;因为不回流好氧池水特别清、发白,我觉得这负荷太高所以就用了回流,想增加生物的数量,不知这样是否妥当?若不回流则水特别清。加药是加在第二个沉淀池,回流污泥是从第一个沉淀池回流的,应该不存在污泥中毒吧?如果聚铝不合适,那该用什么呢?另外我们最后有气浮,用的也是聚铝,不知道是否合适?  答:你的问题回答如下:(1)好氧池的水清很正常,水清也不说明COD等的浓度低;(2)生物接触法的负荷是容积负荷,与填料上的生物膜量无关,填料上生物膜太厚会影响处理效果的,比表面积会大大减少,所以生物的厚度要控制;(3)没特殊情况沉淀池污泥不要回流,会增加好氧池的总耗氧量(额外耗氧),观察填料上的生物膜发黑说明好氧池已严重缺氧了;(4)应该增加好氧池的曝气量,好氧池出水端的DO应该控制在4mg/L以上(与活性污泥法不同的);(5)药加在第二个沉淀池就没问题,气浮用聚铝可以的。  247.问:本单位用的是船型一体化氧化沟,前面设置水解池,每天处理5000-7000吨(印染废水占80%,生活20%),进水COD609mg/L,BOD329.1mg/L,SS310.6mg/L.出水效果一直不好,且有色度,感官很不好,COD150-200mg/L,BOD为50-90mg/L,SS100mg/L以上。由于水量太小,不能连续进水。氧化沟排泥通过管道流到进水泵房再抽到水解池通过池中的排泥管排出,这样的工艺是否合理?  答:设计不合理,因为所用的工艺不符合废水特性,如:废水的可生化性不错,没必要设置酸化;在生化前应该设置混凝等预处理工序。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48.问:隔油池里的油最终怎么处理,因为油很少不考虑回收,是否要单独加药破乳?  答:如果油多会有人来收的,油少就不好办,隔油后的水要加药剂破乳。  249.问:关于环氧乙烷的处理,因为环氧乙烷可以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乙二醇,想将生活污水和环氧乙烷通过同一个生化反应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是否可行?  答:应该混在一起处理。  250.问:本厂的接触氧化池停止回流有一个月了,现发现里面的青苔越长越多,越长越长,生物膜摸上去确实很厚,影响处理效果。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态?是否可以再回流看看,如可以的话是否有理论依据?  答:这是治表而不是治本,生物膜的厚度是要控制的,生物膜太厚比表面积就会下降,处理效果也大大下降,在日常运行中要定期用大气量进行冲刷,如果严重结球,可采用厌氧脱膜法,当然这样会在短期内影响处理效果,还有一定的要求。二沉池污泥回流与这问题无关,没必要回流。在线模拟考试251.问:我们的污水处理采用活性污泥(A/O)工艺,曝气池和缺氧池都是泡沫,但二沉池中没有,感觉很困惑。有人说曝气池中泡沫是丝状菌过度繁殖,但镜检什么也看不到,请分析原因?  答:应先确认是“泡沫”还是“浮上的泥渣”,这是二种不同的现象。根据你说的情况可初步排除是生物泡沫和反硝化泡沫。虽然镜检时没发现有丝状菌,但要观察在显微镜下浮泥膜中是否包裹有细小气泡,因为在季节环境交变或污泥负荷过低时,污泥活性会下降,菌胶团变得分散细小,与曝气气泡结合后产生泥渣和气泡的混合体上浮。当含大量空气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前,大部分气泡已在配水井等处释放了,所以二沉池中不一定会有泡沫出现。  此外还要确认是否有洗涤剂或毒物质进入,洗涤剂引起的泡沫外观呈新鲜的乳白色;如泡沫色泽较暗,不易破碎,出水水质变差则说明系统受到受到毒物冲击。  252.问:接触氧化池生物膜已结球,想采用厌氧脱膜法要采取哪些控制措施?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厌氧脱膜法就是停止曝气一段时间,让生物膜厌氧发酵,发酵后的生物膜容易脱落,然后加大曝气量来冲刷生物膜,促使其大量脱落,厌氧时间要根据生物膜发酵程度来定,至少一二天时间。如有二只以上生化池的,应该轮换来脱膜,因为脱膜后填料上生物膜的活性有一个恢复过程,当生物膜厌氧后,就可用大气量冲刷,让其脱落,采用微孔曝气的,脱膜效果差,可用水力冲刷。如果填料结球是低聚物之类粘结引起的,厌氧发酵后也无法脱膜的,要确认一下。  253.问:本单位的接触氧化池进水和出水在上面,中间是填料层,下面是推流式曝气机。水流运动是水平的,几乎没有脱氮效果,是不是进水和出水产生短流造成的?请帮肋分析。  答:进水和出水在上面没问题的,只是推流式曝气机用于接触氧化池充氧和混和效果不好,但不至于会严重影响脱氮。要确认填料上生物膜是否结球?碱度是否满足?还有接触氧化池出水端的DO是否低?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254.问:本厂处理酒精废水。主要情况如下:COD<40000mg/LpH5-6SS20000mg/LTN500mg/LSO42-35mg/L温度65-75℃拟采用的工艺是在处理系统的前端设置固液分离器,后面连接USAB+三槽式氧化沟,请问:这样的工艺合适吗?如果用UASB工艺是用高温还是中温呢?还有这个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地方?  答:(1)厌氧应该用中温,这样的温度太高要降温;(2)由于厌氧反应对水质、水量和冲击负荷较为敏感,所以要建造容量较大的调节池,这是厌氧反应稳定运行的基本保证;(3)要根据水质特点设置预处理工序,粗、细格栅或沉砂池、营养盐和pH调控系统;(4)厌氧部分用EGSB或IC更好,好氧部分不要用三槽式氧化沟,用卡鲁塞尔氧化沟较好。  255.问:本厂的处理规模为3万m3/d,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运行两年以来,I沉淀池总是漂泥(二沉池负荷0.9左右),尝试多种调节方法也无济于事,初步认为是二沉池设计负荷太高,请予以确认。  答:虽然不知道污泥沉降性能是否好,但从设计的表面负荷看,你们的意见是对的。现在有一种误解,以为接触氧化池脱落的生物膜不多,沉淀池表面负荷可小一些,很多接触氧化池后续的沉淀池表面负荷与活性污泥的沉淀池差不多,这是不行的,膜法沉淀池的表面负荷选择应该比泥法沉淀池大,因为脱落的生物的沉降性能很差。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56.问:今早上本单位污水站曝气池内四套溶解氧测定仪的DO突然从4.0mg/L下降至接近0,增加了生化池曝气量。但DO值仍未上升,由于四套溶解氧测定仪的显示值都这样,可排除溶解氧测定仪故障。考试大()  答:应该确认一下废水中是否有较多的无机性COD进入。  257.问:电镀废水中铅离子一般如何处理?废水排水对硫化物有要求,对硫酸跟有要求吗?  答:电镀废水中铅离子去除方法很多的,如:电解法、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等。废水排放标准中对硫化物有要求,对硫酸盐浓度没有限止的。  258.问:一个医院污水处理装置,水量300方/天,厌氧1.5天,接触氧化1.5天,进水主要为门诊及住院部废水,进水淡黄色,厌氧效果极差,其出水COD约为300mg/L,氨氮55mg/L,接触氧化出水COD180mg/L,氨氮35mg/L.现在已经培养了快半年了,也就这效果,加了很多次污泥,效果仍较差,最近开始加面粉,有点好转,但成本的限制,每天只加了10公斤面粉,怎么样才能有效培养起生物膜?  答:应该确认一下基本的控制条件是否满足,如:厌氧池的搅拌效果、温度、营养比和接触氧化池的营养比、碱度、溶解氧等。因为介绍得太简单,我也只能这样回答。  259.问:本单位采用A/O法,平时A池氨氮38mg/L,O池9mg/L,现在A池氨氮在60mg/L,O池在45mg/L,不知氨氮降不下去和硫化物变高是否有关系?已经闷爆了一天了,情况还是没有好转,运行条件一直没有变化,突然之间就变成这样的!中间只发生了两件事情:1、硫化物变高;2、COD变高,又有油水。然后DO就变低,污泥从褐色边黑。现在该怎么办?  答:虽然硫化物高了一些,但从你提供的情况来分析,污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供氧不足引起污泥厌气,氧不够与前面几种情况都有关。应该尽可能提高充氧量,减少进水量,如果充氧量已无法提高,可适当增加排泥量来减少污泥浓度。这样的做法表面看与三相平衡原则相勃,因为污泥负荷更高了,其实不然,因为适当增加排泥量可使吸附在污泥中的物质多排出些,也有利用于缓解氧的不足,这样处理会好一些。  260.问:我们厂的废水COD在500~600mg/L之间,原来采用的是明矾+PAM混凝+气浮的方法,处理效果不好。我用双氧水+硫酸亚铁作实验处理效果不错(COD在150mg/L左右),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氢氧化铁沉淀能否用加压气浮的方法除去?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氢氧化铁沉淀物的比重较大,不宜用气浮。 261.问:关于接触氧化挂膜过程中的问题:  1、池一开始投加5%池容的脱水污泥,尽管活的污泥不多,我想请教那些死污泥是如何从系统中消失的,是解絮成单个生物体随水流出去的还是好氧消化掉?或者是连续进水后和未死亡的污泥结合以小的絮体流出沉淀池?  2、闷曝至填料上有少量黏附的污泥后,是否应降低水中悬浮的污泥浓度,以利于填料上污泥充分利用营养快速成长?此时水中悬浮的污泥浓度应保持约多少为合适?  3、填料挂膜快可缩短调试的时间,有那些方法利污泥黏附至填料上以及填料上的污泥快速繁殖成长?  答:  1、死污泥中的挥发性固体部分可被细菌降解,部分解絮后随水漂出,污泥中的固定固体部分随水漂出,部分通过剩余污泥排出。  2.闷曝至填料上有少量黏附的污泥后,要增加进水量(及时补充营养),此时水中最好不要有污泥。  3.要缩短调试的时间,就不能用脱水污泥,应该用未脱水前的浓缩污泥接种,或在生化池未进水前将种泥喷洒在填料上,当然具体培养过程中还有技术要求的。  262.问:本单位正在调试一个皮革废水处理装置,工艺:格栅-调节池-两级絮凝反应池及沉淀池-活性污泥池-中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废水量700m3/d,进水COD3000mg/L多,出水要求COD在90mg/L以下。活性污泥池SRT9.3小时,接触氧化池SRT4小时,中沉池及二沉池SRT2小时。  第一次投泥后没有闷曝,进行连续回流培养,泡沫及气味很重,生化池去除率一直提不上,后来投加第二次污泥后闷曝了几天再逐渐增大处理水量后效果明显,物化工序出水COD700-1000mg/L左右,中沉池COD200mg/L多,经过接触氧化后COD还有100mg/L多,仍高于设计要求(90mg/L以下)。  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与接触氧化都有回流污泥,后来调整为只回流活性污泥,接触氧化不回流,但这样操作接触氧化池泡沫增多了,二沉池每隔两小时排几分钟泥出水还是带有不少SS,去除效果也没见提升。  现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  1、投泥后几时开始排泥合适?以什么为标准(没条件测SVI及MLSS)?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物化出水总磷只有零点几,C/P很低,现活性污泥池污泥膨胀,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3、若要计算磷肥投加量怎么计算可否列个例子(磷肥有效成份:P2O5=12%)  4、接触氧化池不回流后池面泡沫明显比回流时候要多,是否池内悬浮污泥少后容易使LAS搅拌后覆盖池面?回不回流是否以其负荷高低来决定的?高时增加些悬浮污泥分担负荷,低时减少悬浮污泥单靠挂的膜处理水就行?  5、污泥膨胀是否将进水pH值提高,让曝气池pH值保持在8-9之间3-5天后再投加营养复壮即可?  6、膨胀时SV很高达35-60之间,是否就应增大排泥量除去沉降性能较差的污泥?  答:分别回答如下:  1、MLSS不能测的话,SV一定要测定,可大致判断污泥的多少和污泥性能,现在投泥只是接种培养污泥,不用考虑排泥的。  2、磷不够易造成污泥沉降性能不好,也会影响污泥增长,磷应该控制在生化池进水BOD5的1%左右,不足就要加,还要确认N是否满足。  3、如果没有测定BOD5,磷的投加只能用试凑法大致确定,磷浓度以单质磷表示,假如每小时要设加纯磷X公斤,需设加12%P2O5的量=X×P2O5/P×12%.  4、接触氧化池不回流后池面泡沫明显比回流时候要多是很正常的,现在用回流污泥来减少泡沫是治表没治本,一般来说生物膜完全形成后泡沫会减少的,如仍不能消失可用水喷淋消泡。  5、你们现在的污泥还不能算膨胀,可能是营养比问题,生化池进水pH控制在6~9就可。  此外还要说明的是接触氧化法正常运行时污泥是不回流的,培养期内可适当回流,但在营养不足时不能回流,如果营养比不满足,投加污泥也没用。  263.问:接触氧化工艺的二沉池投入使用后,是否要把二沉池的污泥回流到接触氧化池中,还是污泥培养的后期再排走污泥?如果污泥镜检中发现有钟虫、累枝虫大量出现并活跃是否可认为接触氧化挂膜成功,并且不用再回流了(简单的说就是回流该如何控制,是否要满负荷进水时才不回流呢)?  答:如果填料上已有少量生物膜,二沉池污泥就不用回流,否则污泥中微生物会与填料上微生物争营养,如果生物膜还没形成,可增大进水量,让污泥在系统中循环,起接种作用。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污泥培养成熟与否从生物相可判断,污泥初步形成是会出现一些游动形原生动物,如果钟虫、累枝虫大量出现并活跃一般可认为接触氧化挂膜成功,但也有例外,有的废水处理装置运行正常,而固着型纤毛类原生动物很少甚至没有,所以还要结合SV等来分析。生物膜初步形成后二沉池污泥就不用回流。这里要说明的是接触氧化法一般是不设污泥回流设施的,也有采用泥-膜组合工艺来强化处理能力,还有的接触氧化工艺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以便在负荷高等特殊情况下使用,但正常情况下污泥不应该回流,否则会造成负面影响。  264.问:普通的开放式厌氧用折流式厌氧泥流失后的回流量怎么控制?如何安装搅拌?如用液下搅拌一台控制面积有多少?  答:折流式厌氧反应池的泥水混合是通过水流的上下向交替来实现的,所以不需安装搅拌器。  至于厌氧泥流失的原因很多,不能单纯与回流量联系起来。  265.问:本公司调试一生活污水处理厂近一年了,采用A2O工艺,AHRT2小时,OHRT8小时,O为生物接触氧化法,因化粪池效果不好,有内循环,另外二沉I池抽泥时回流1小时,原先设计Q2500T,现实际Q600T,二沉池停留时间6小时,出水COD达标50mg/L左右,NH4-N进水30mg/L,出水20mg/L,TP2.0mg/L,出水的气味、色度都很好,请诊断一下。  答:不清楚具体的操作环节上的问题,无法进行全面分析,目前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太长,易造成污泥厌气,沉淀池发生厌氧释磷,同时二沉池污泥缺氧时会发生反硝化,如严重厌气时还会使亚硝酸氮逆转为氨氮,出水氨氮不能达标。  污水在二沉的停留时间是由水量定的,无法改变,但污泥在二沉池的平均停留时间可以控制,应该增加二沉池的抽泥频度,即少量多次,避免污泥在沉淀池长时间积累。  266.问:本单位的接触氧化装置调试中有一些疑问:  1、现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污泥停止回流后效果好了些,但出水SS和COD仍不达标,接触氧化池进水COD在200-350mg/L之间,设计负荷为0.6kgCOD/(m3·d),停留时间4小时,出水COD要90mg/L以下。挂膜颜色厚度都正常的,不知会是什么原因导致接触氧化池去除率低?  2、物化出水我们要求厂方保持清澈及无污泥带进生化池,但在出水SS很少时呈乳白色时,跟平时正常时COD一样是700-800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mg/L多,所以进入生化池COD不高。是否可理解为物化出水里面可能大分子有机物较多不利活性污泥池去除呢?  3、我们之前是投泥闷曝后就进皮革废水由小流量逐渐加大至满负荷,但设计人员说投泥后无需闷曝开启回流直接进水驯化,是否可行?  4、如果发生了污泥膨胀想加漂水杀丝状菌,投加量怎么计算?  答:分别回答如下:  1、要确认DO是否够?膜法的DO控制要高于泥法的。  2、生化池进水中含乳白色物质可能是一些难生化的低聚合物,应该加强预处理,如混凝沉淀处理。  3、设计人员说投泥后无需闷曝开启回流直接进水驯化是可以的,但水量要有一个逐步增加的过程。  4、虽然专业书上有介绍加氯等杀死丝状菌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行的,再说对膜法而言让其长在生物膜中是好事,现在的污泥只是起接种作用。  267.问:接触氧化池在进水时曝气是否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我们投加营养是在进水前或后各个生化池均加,进水时投加是否会造成营养流失?  答:在生物膜培养过程中,无论是闷曝或进水曝气营养流失都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做到尽可能少流失。我不认为进水时曝气会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连续进水培养关键是要控制好进水量和曝气量。  268.问:一沉出水是清的,基本没什么色度,但是经过生化后水又变褐色了,可能是曝气把过量的亚铁转化成3价铁了,所以现在注意控制石灰乳的加入量,看是否会好转。另外我想知道,有什么经济有效的办法去除色度吗?  答:要确认生化池是否厌氧,混凝法去除色度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关键是药剂选择要有针对性,还有反应条件的控制,石灰乳的加入量要控制,但pH不能低于9.  269.问:本公司在处理一医药废水,废水含大量苯环类物质,水量600t/d,进水COD平均27000mg/L,工艺:预处理+厌氧+活性污泥池+两个串连接触氧化池。目前出水在300左右(要求是综合排放一级标准,COD100mg/L以下)。现接触氧化出水C0D降到200mg/L左右以后就再也无法下降了,继续闷曝还有回升现象。目前想采用纯氧曝气,先作中试,看看有没有效果。还准备加活性炭试试,是否还有什么其它办法?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在排除运行控制方面因素外,如果COD确实只能降至200mg/L左右,说明废水的B/C比太低,如果继续闷曝还有回升现象,说明曝气时间过长生物膜出现老化了。想采用纯氧曝气是否是因曝气池供氧不能满足而考虑的,如果废水可生化性差,用纯氧曝气也没用的,加活性炭当然有用,但不经济。我感觉这样的工艺组合有问题,也不知厌氧工序前还有什么预处理工序,所以无法作进一步评论。  270.问:气浮池投加PAC和PAM后在反应室里有明显的分层,上清液约30cm,下层就都是絮状沉淀物,但是流入上浮室后的出水又变浑了,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解决呢?  答:不知你们是采用CAF还是DAF,根据你说的情况投加药剂后有絮体产生,但絮凝效果好象不大好,要确认药剂投加环节是否有问题,PAC和PAM不能同时投加,应有分别投加单元,还要有适当的混合搅拌絮凝过程,如果排除药剂投加因素,就是气浮设施和设备方面的问题,如:气液界面不够;有溶气罐的话要确认溶气罐压力是否正常;检查管路是否有堵塞,溶气释放器是否完好等;采用叶轮气浮还要确认气浮机是否过小。 271.问:采用多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前面2个池显黑色是不是因为前面负荷高,供养不够啊?要不要把氧气开大些呢?如果长时间这样会不会有不良后果?现在进水COD1000mg/L之后就这样,泥色变黑,镜检生物数量少,停止一段时间之后闷曝,生物活性又好起来了,生物数量增加,游动速度也快,问下怎么样才能使进水的浓度再提高点,而不影响生化系统。来  答:多级串联的池,前面池负荷高,泥发黑很正常的,只是氧供不应求罢了。至于是否增加充氧量的问题,我认为适当增加增加供氧量也可以,蛤效果不一定会明显,因为除高负荷外还受反应时间限止,如反应时间不足,充最多氧也来不及利用,此外还要考虑反氧量对生物膜的冲刷情况,防止因曝气量过大而使生物膜过多脱落。  272.问:正在调试一座纺织厂废水处理装置,主要处理印染废水,进水水质不稳定,COD:1000-1400mg/L,色度:600-1000,SS:200mg/L左右,pH值在12左右。采用的工艺是调节池→物化→一沉池→酸化池→氧化池→二沉池→清水池,加硫酸中和,物化采用硫酸亚铁+PAM混凝。现在出水除了SS外都达排放要求,色度不理想,稍带黄色,不透明,出水带有悬浮物。现在的污水量不多,不能够持续进水,每天进水时间大概三小时,请问如何解决出水悬浮物高的问题?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色度只能通过物化工序去除,要确认混凝工序是否控制合理,如:亚铁和PAM是否有分别投加的单元,药剂投加量是否合理,并有适当的混合搅拌絮凝过程等。出水SS高可能是负荷过低引起污泥发生老化而部分解絮,要严格控制曝气时间,必要时可间断曝气,如有二座以上生化池,可停运一部分池。  273.问:本单位采用接触氧化工艺,现在两个氧化池生物膜都挂好了。因为水量不够,为了维持运行,要投加很多的营养(尿素+磷肥+淀粉),使运行费用增加。因两个池子都挂好膜了,不知道停一个池子行不行,并且过不久污水量就会增大,一个池子是处理不过来的,现在怎么样做?可否两个池子都开而减少曝气量?  答:水量太小的话还是停一个池为好,先进好污水后就停止曝气,停曝期间生物膜厌气后好氧菌处于休眠状态,这样维持一二个星期没问题。再次运行前应预先曝气至生物膜初步转色就可进水,但要注意,再次投运初期,曝气量不能大,因为严重厌氧状态的生物膜很容易脱落。  274.问:有一处理以生产氧化钴为主的化工厂的废水处理装置,废水的COD2200mg/L、氨氮6600mg/L.现在采用厌氧(加爆气头搅拌污泥)+好氧(生物膜接触法)+缺氧工艺,这样的工艺是否有有问题?  答:这样的工艺当然有问题,这样高浓度的氨氮用生物脱氮工艺直接用生物脱氮不行,还会严重影响生化,所以必须用吹脱法或化学沉淀法等方法先去除大部分氨氮,然后进行生化。本工艺采用后置反硝化还是合理的,因为废水碳氮比太低,但后置反硝化要引入一部分原水作反硝化碳源,引入的原水肯定会过量,应该在后面再设一个停留时间短一些的好氧池,把过剩的碳源去除。至于预处理方法还要根据水质特性,如可生化性等才能具体确定。  275.问:IC装置的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负荷差距太大是否会造成浪费?因为污泥大部分都截留在第一反应室导致第二反应室投资效率低下,我们试验了将部分污泥提升回流到第二反应室,但结果并不好,对此有何建议?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负荷应该有较大的差距,如过大当然是浪费,虽然上下反应室的容积比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实际运行中二个反应室的负荷差在一定范围内是动态的,所以这种负荷差与废水水质和反应条件有关。IC处理负荷确实很高,但上升流速快,会使出水小颗粒比UASB多,加重了后续处理的负担,也可能在系统内产生堵塞现象。将部分污泥提升回流到第二反应室的做法是不妥的,这样易加剧出水悬浮固体增多,这样的运行工况就与EGSB差不多了,只是多了一个三相分离器罢了。  276.问:为何有时三槽式氧化沟边槽静沉出水时有大量气泡冒出?  答:可能是B阶段时间短或充氧不足,C阶段时间过长,造成污泥层发生酸化,出水时上升流速扰动污泥层使泥内积聚的氨气逸出,也可能是C阶段时间过长出水边沟污泥缺氧而发生反硝化,使泥内积聚的氮气逸出。  277.问: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在调试过程中出现了生物膜变薄的现象,镜检发现有大量体积很大周身有毛带黄色或紫色斑点的生物,二沉池有大量绿色东西浮在水面上,已严重影响出水水质。这样的现象说明什么?该如何处理?  答:你说的可能是瓢体虫,在污泥或生物膜严重老化前期会大量出现,应该增加进水量,如进水量无法增加,则减少曝气时间,必要时采用间断曝气,有多池运行的,可停运部分生化池。二沉池有大量绿色东西可能是绿藻,不能说是营养太多,这与生物膜老化不矛盾的,虽然生物膜因进水量太少而缺乏营养,而对藻类是足够的。  278.问:我们正设计垃圾的渗滤液处理工程,进水COD:8000mg/L,BOD:3500mg/L,出水要求达一级排放标准,拟采用:反硝化+硝化+超滤+NF+RO工艺,同时我们在想,是否要以取消NF这段,又没有把握,请您提出宝贵意见。  答:垃圾渗滤液性质各异,浓度高且可生化性一般较差,从你们拟用的工艺可知处理后的废水还要回用,纳滤是否可取消我也说不准,但处理这样的废液前面的厌氧工序不可少的,否则无法达到处理要求。  279.问:  1、我们的好氧池微生物受到原水中树脂的影响,产生了大量的泡沫,用水浇也没好转,表现为生物量减少,活性降低,应如何来消除泡沫?  2、厌氧工序是采用厌氧滤池,启动快2月了,生物培养很慢,加足够的葡萄糖是否行?如何才能加速启动成功?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要看是什么性质的泡沫,如是化学性泡沫,可用水喷淋(不是用水浇),生物泡沫较难消除,一般在废水中含水量油脂且污泥负荷低的环境下易形成,如量不多,可用人工滗除或用杀菌剂喷洒在泡沫上(少量多次喷洒,避免杀菌剂大量进入水中),运行中要控制好污泥负荷,防止油脂类物质进入处理系统。  厌氧系统启动是比较慢的,光加入葡萄糖不一定行,如果这样还不如投加适量消化污泥。但主要还是应该控制好培养条件,特别是启动初期的有机负荷一定要控制好,并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280.问:本单位正在进行处理生活污水的A2/O工艺调试,现在水量比设计(500m3/d)少很多,100m3左右。加泥接种后,闷曝24小时后,采用间断曝气(进一个小时水20m3,然后停水曝气4个小时,不断重复)这样的运行方式是否可行?  答:培养初期应该采用间断曝气,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曝气时间,特别要注意曝气时间过长,因为刚形成的污泥如曝气时间过长会很快自身氧化掉。如果没把握控制好曝气时间,则应该采用“宁可曝气不足,也不能曝气过度”的保守原则,这里说的曝气过度或不足不是指曝气量,而是曝气时间。先培养好氧池的污泥,缺氧池的污泥以后从好氧池引入就可。 281.问:  1、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中物化工序用的是硫酸亚铁,一沉池出水非常清澈,二沉池出水有色度,可能是亚铁氧化造成的,现厂家需中水回用,但三价铁超标,该如何处理?  2、化纤废水的UASB装置因发生酸化失败。现想重新投入些城市污水厂的污泥(不曾厌氧消化过),进部分原水,控制COD在2000mg/L以下,保证池子内的温度以及碱度,让其充分发酵,待产气明显,COD下降80%时再进水。这样的思路是否可行?  答:如铁含量不是很高的话,可用石英砂过滤,现成的流砂过滤器有买,可自动清洗砂,中水回用总要进一步处理的。  U池厌氧污泥培养初期要控制较低负荷,一般要低于0.1kgCOD/ISS.d,当CODcr去除率达到80%时才能逐步增加有机负荷,温度只能逐步提高,最好一度一度地升。  282.问:本单位正在调试酱菜废水处理装置,废水中含盐量高,但与生活污水在调节池混合后,含盐量不是很高。工艺流程: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清水池+石英砂过滤器,絮凝剂采用碱式氯化铝,但调试效果不好,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在调节池中水颜色有点偏黄,在接触氧化池中,颜色有点偏黑,并且气味很臭。调试了半年水质一直很差,应如何处理?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这类废水生化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还是盐的问题,如浓度较高就要驯化,并且盐浓度不能波动太大,否则微生物很难适应的,所以要稳定进生化池废水盐的浓度,必需有较大容量的调节池。  283.问:我们处理的是印染废水,平时处理量是1000t/d,最近一段时间废水量很少,约300~400t/d,每天都要投大量的营养以维持污泥的正常活性,运行费用太大,所以想减少营养的投放量,让一部分污泥死掉,每次减少10%的投放量,三天减一次,逐渐减少到维持处理现有废水量的污泥正常运行。请问这样做有问题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答:不能这样做!水量少减少营养投加量没错,但只能按水量比例减少,让一部分污泥死掉的说法不妥,如果按你这样做,会影响污泥的总体活性,现在应该增加排泥量,使污泥浓度下降,如果是多池运行,可停运一半的反应池。  284.问:本厂的曝气池的活性污泥状态现在很差,MLVSS/MLSS只占到了40%左右,SVI值也只有40~50.曝气池混合液沉淀速度快,但絮凝效果不好,上清液混浊悬浮物可以达100mg/L.为了提高MLSS,就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但效果不明显,四五天了污泥浓度还是没有上去,而进水量和水质与以前并没有大的变化。现在应该怎么办?  答:说明污泥活性已很差,应该增加排泥量,减少供氧量。不要担心污泥排得太多,有条件的引入其它厂好的污泥进行生物修复。你说现在的进水与以前变化不大,这不一定的,如果污水中不可生化的物质的比例增加,COD不一定能反映出来。还要确认一下,污水中是否含较高浓度的盐类,污水中如有大量盐类进入,也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况,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但不论是何种原因,按我前面说的处理办法没错的。  285.问:我们处理的是生产氧化钴的废水,废水的COD5500mg/L,NH3-N28000mg/L,BOD很底,CL离子7000mg/L.采用的工艺是: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好氧。前期预处理吹脱NH3-N:用生石灰和Na0H,氨氮处理效果较好,现在35mg/L左右。但现在Cl离子升到了14000mg/L,应该如何处理?  答:首先应该确认污水的COD和BOD5是否有代表性,尽管COD测定中要加硫酸汞来隐蔽氯离子,如氯浓度过高还是会使测定结果高于实际值,氯离子高对BOD5也有干扰,使测定结果大大低于实际值,因为氯离子会影响测定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活力。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目前废水平均的氯离子浓度下微生物通过驯化能逐步适应的,但要有较大容量的废水调节池,使进入生化装置污水的含氯浓度尽可能稳定。因为经驯化后的微生物能适应高的氯离子浓度,最怕浓度的波动大,这是很重要的。  286.问:本厂污水处理系统的二沉池内有大量芝麻大的红色小虫,池面还有少量上浮污泥,外表褐色的,里面黑色,有的会自动下沉的。这些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红色小虫出现说明水质好,池面少量有黑色污泥,可能是沉淀池底部有死角或括泥机上的部分括板坏造成的。  287.问:造纸废水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运行一直很正常,近5天因进水水温升到41摄氏度,生化池中午的极端水温到了42.2摄氏度,污泥出现了解体、二沉池出水水质也变得差了。虽然采取了降低进水水温的措施后,但生化池水温仍在40摄氏度左右,也采取了降低进水负荷,但二沉池出水效果改善不明显。请问这种情况,运行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对好氧处理来说,水温超过38度就会有一些影响,高于40度则严重影响处理效果,所以只有采取降温措施。不知道你们是用鼓风曝气还是表面曝气?如是鼓风曝气,在保证曝气池氧能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开风机,因为鼓风曝气在一定程度上会增温的。在目前无法再把水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池调节水量(均衡水温)来使进曝气池污水的水温相对稳定。  288.问:医院污水处理难题:(无化粪池)原水:COD612mg/LBOD:324mg/L氨氮;53mg/L,水量是300m3/d.采用厌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厌氧池反应30小时,接触氧化池采用折流式池形(分2格),后一段前端采用2只14毫米喷嘴的射流器搅拌充氧,但溶解氧应在0.5mg/L以内。  厌氧出水:COD272mg/L;BOD118mg/L;氨氮;33mg/L,接触氧化15X4X4m2格采用弹性填料,挂膜效果很好,采用5.5kw射流曝气机2台,每天曝气20小时,二沉池出水清澈,无明显可见悬浮物。填料上膜呈褐黄色,约5毫米后,在接触氧化池第一格前段设置4只14毫米射流器,其对应射流泵5.5kw放置在接触氧化池第二格末段,在第一格末段设置4只14毫米射流器,其对应射流泵5.5kw放置在就地。第二格基本是作为缺氧池使用。好氧出水:COD77mg/L;BOD:21mg/L;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氨氮;37mg/L.请教:这样的工艺有什么问题?为何氨氮不能达标,充氧效果也能达到要求,也采用了大的回流(估计约300%),最近还在缺氧池前段(即接触氧化第二格前段)每天投加5公斤白糖用于补充反硝化碳源物质不足,但没明显效果。  答:主要是工艺设计问题:  (1)COD不高,且B/C比高,用厌氧工序不妥;  (2)好氧接触氧化用射流曝气也不妥,因为污水不能充分与生物膜接触,生物的的厚度无法控制。  运行问题:  (1)硝化效果不好的原因不是反应时间不够,而是弹性填料上生物太厚,使比表面积大大下降,生物膜厚度达5mm实在太厚,这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硝化效果不好还可能是缺少碱度,要确认碱度是否够。  (3)目前这种情况下不要考虑反硝化,更不用加白糖,硝化效果不好又何言反硝化呢?倒不如将缺氧池作好氧池用,来提高氨氮的去除率。  (4)由于缺氧池还在大量回流,使好氧反应该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整个系统处理恶性循环状态。  所以必须调整工艺,缺氧区如无法曝气,可提高前面好氧池的曝气量,使好氧区向后扩展。还要说明的是,后面好氧接触氧化池溶解氧要控制在4mg/L以上,膜法与泥法有区别的。  289.问:我们处理的是原料药和制剂两种废水,采用的主要工艺为两级酸化水解池+接触氧化+沉淀,目前正在进行调试,两周前沉淀池中生长了许多鱼虫,为了消除鱼虫,接触氧化池采取了间断曝气,结果一夜之间鱼虫全部死光,出水COD明显增高,接触氧化池填料上的微生物量减少,现在我们连续曝气,接触氧化池微生物量仍就没有增加,请问引起原因及下一步如何做?另外如何衡量酸化水解池微生物量?  答:二级酸化池没听说过,也没必要,我想第一级应该是厌氧。沉淀池出现鱼虫说明水质好,没必要采用这样的措施来消除它。你说接触氧化池微生物量仍就没有增加这话不对,因为接触氧化填料上的生物膜不能太厚,没有生物量的概念,要控制的是生物膜厚度,生物膜过厚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290.问:废水调节池设计上面写明调节池中最高水位不高于进水管的设计水位,有效水深2—3米。现有的调节池从进水管至池底3.6米,进水管至池顶还有1.5米,当水位控制在与进水管相平时停留时间为7.4小时,车间排水井与废水调节池进水井标高差0.3米。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现在的问题是领导认为原水混合不均匀(原水某成分最高浓度与最低浓度之比有时达2.0),想尽量抬高调节池的液位。请问现在水位能在不使车间出水倒流的情况下尽量升高?设计的水位和有效深度有多大限制性?  答:根据你所说的,现在水位不宜提高了,再说调节池水位与均质关系不大,应该在池内安装水下搅拌器,价格不高,安装方便,可以升降的。 291.问:最近我厂的接触氧化池出现了一些问题,情况如下:  1、填料上滋生了很多几毫米长的红色小虫,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实际废水量350-400m3/d,调节池停留时间9个小时,没法实现水量由很小到满负荷的培养过程,只能一开始培养就进一半的水量来培养并投加少量红糖,开启沉淀池回流泵回流污泥来促进挂膜。这样培养后接触氧化池去除率一直达不到COD去除率50-60%的效果。这样培养妥当吗?挂膜时回流比多少为好?初期沉淀池并没有多少泥也需要回流吗?  3、接触氧化池后面是竖流式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出口处水面以下约50厘米有一根进入竖流式沉淀池中心导流筒的ABS管。若在这根管上加个弯头抬高其高度,如果出水离标准很接近了,用这方法来提高点接触氧化池的水位延长点停留时间是否可行?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  1、如果是俗称的鱼虫,说明水质良好,而你说的长型的红色虫不是鱼虫,在水质好的水中不会出现。  2、如果污水有毒物质不高,全部用废水来培养问题不大,红糖就不用加了。说到回流比,一般的接触氧化池没有回流的,也就是说后面沉淀池的污泥不用回流的,也有设置回流管的,以便在特殊情况下用,所以要确认填料上是否有生物膜形成,如果已初步形成,就不要回流。  3、要确认出水管是在接触氧化池内50厘米以下接出,还是出水从池面流至出水槽,再在池外的出水槽水面50厘米以下接出。如果是前者就是设计上的低级错误,因为无法稳定池内的液位,可以用你说的办法来解决,如果是后者就没问题。  292.问:我们处理的是印染废水,现在出水水质都已达标,处理工艺是:物化→一沉池→酸化池→氧化池→二沉池→出水,酸化池和氧化池各有两座。这两天出现其中一座酸化池内的水变成白色,另一个池子还是跟以前一样。请问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可能是酸化时间过长引起的,池水发白的酸化池进水量少或搅拌不均,要确认是否是二池负荷不均或搅拌问题。  293.问:本单位处理制药废水,接触氧化池采用微孔曝气,现接触氧化池水面上产生大量白色泡沫,水面上水的翻动比较均匀,但是溶解氧监测不出来,固定溶解氧时形成白色沉淀,请教为什么检测不出溶解氧。  答:说明水中没有溶解氧,加入硫酸锰后产生白色氢氧化锰,如果水中有氧就会生成棕黄色的沉淀(锰酸锰)。  294.问:双氧水对废水的COD去除有多大作用?  答:双氧水可以去除COD,但有反应条件的,还要加入催化剂(如亚铁)才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如在光照下效果更好,一般来说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  295.问: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前段时间运行很好,但近几在来六个生物接触氧化池出现了这种情况:前三个生物膜很厚,颜色发黑,镜检发现钟虫为大多数,但后三个池子膜很薄,摸起来没有滑腻感,能看到纤维并且塑料板上有一块一块暗红色物质,将暗红色物质放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偶尔有钟虫但大部分是一种体形硕大,成节,有短纤毛,头部(也许是为部)有两个触角,淡黄色透明有点像猪吻轮虫的生物出现,请问该生物是什么生物,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处理?  答:我想这六个接触氧化池应该是三组并联,每组前后二池串联吧?前三个池生物膜厚是因为负荷高,如太厚,就要控制生物膜厚度,否则会影响处理效果。生物膜中有很多钟虫,这是生物膜活性好的标志。  后三个池因负荷低生物膜就少,所以有较多的后生动物出现,如果是活性污泥就易造成污泥老化,生物膜相对好些,因为生物膜对低负荷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你说的后池的生物也许是飘体虫之类,这类后生动物多说明有机负荷很低,数量过多会造成生物膜减少和脱落,因为这类生物会捕食生物膜中其它生物和物质的同时也会吃进污泥,同时在其活动过程中会搅动生物膜,使生物膜大量脱落。所以后几个池生物膜少除了负荷低的原因外,还有这方面的负面因素。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96.问:我公司的剩余污泥含水率在98%左右,加絮凝剂后絮凝效果很好,但在带式压滤机上运行时,絮凝好的污泥却从滤带漏下并从滤带两侧挤出来,请问这是滤带选择问题还是絮凝剂的问题。  答:你说的是滤带污泥铺泥问题,造成的原因很多的,除了加药调质外,还与前面污泥浓缩池的浓缩效果有关,此外,还要确认带式压滤机带速是否太快等因素。  297.问:曝气池的MLSS一段时间增加较快,一段时间又逐渐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原因呢?还有化验室做MLSS时用滤纸过滤速度很慢,好有象黏性。是不是属于粘性污泥膨胀?曝气池混合液的沉淀上清液混浊,SV20%,SVI=52.  答:MLSS一段时间增加的快,一段时间又逐渐减少并不说明系统的污泥总量有波动,而是进水量波动引起的,因为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是相对稳定的,进水量增加MLSS会相应低些,反之则会提高。从你介绍的情况来看,污泥没有膨胀,有些矿化了,这样的污泥活性很差,应该减少曝气时间或增加排泥量。还要说明的是测定MLSS不需要用滤纸过滤。  298.问:我们的好氧池采用鼓风曝气,风机开10来分钟,DO就上升到5mg/L左右,进水后DO又很快下降,如风机再开10来分钟又会升到5mg/L左右,就只能停停开开了,在不进水的情况下,开10分钟就要停1个多小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有二种可能:1、进水浓度低、水量少;2、进水中含较多的无机性COD.由于生化过程的耗氧速率不会这样快,所以后者的可能大于前者。  299.问:我单位是焦化厂,用A2/O处理蒸氨废水,现在想请教的是排泥是否每天都要排?运行一年以来,由于进水波动大和污泥量少的原因一直没有排泥,沉淀池出来的泥全部回流了。现在好氧池的泡沫颜色深,是不是污泥老化了?现在进水pH值为6.2,好氧池里天天加碱,出口碱度也只有49,还有镜检活性污泥时用十倍镜没有发现生物,是否正常?  答:排泥是否每天排要根据装置的规模等情况定的,有的大型装置剩余污泥是连续排放的,只是排多排少而已,中小型装置一般都是间歇排的,你们装置一年多不排泥是不对的,虽然泥量少,但长期不排泥会更糟。好氧池的泡沫颜色深不能说是污泥老化,要确认是否是若卡氏菌过多引起的生物泡沫。镜检污泥量至少应该用100倍观察。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300.问:关于CASS设计的问题:CASS前置生物选择区和兼氧区,后面是主反应区,通常认为的容积比例关系是1:5:20.我看了很多设计实例,生物选择池和兼氧区通常维持在1:1左右的关系(都在1小时左右),有时候生物选择区甚至比兼氧区大。不知这一比例用意何在?  答:比例关系不是绝对的,要根据进水浓度和选择方式等来定,生物选择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半小时左右。生物选择池和兼养区1:1,我认为不妥,至少没有选择的机动性,这样的情况只适合厌氧选择,如果采用好氧选择,会造成带有溶解氧的混合液进入兼养区,使兼养区有效容积减少。所以前面的容积比较合适。我还有一观点:采用生物脱氮的装置没必要设生物选择区,因为缺氧区已有生物选择功能,由于存在硝酸盐,使菌胶团细菌能够利用池内硝酸盐作氧源进行生长繁殖,而丝状菌没有此功能,会在选择池内受到抑制,降低了污泥膨胀的可能性。 301.我们厂采用前置厌氧式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设计进水2.5万m3/d、实际进水量不稳定,在2000-8000m3/d左右浮动,试运行2个月以来进水COD30-90mg/L之间,BOD为9-20mg/L左右,SS为50-200mg/L左右,NH3-N为3-12mg/L之间,TP为0.5mg/L左右,我们是在11月18日投的接种污泥,也加入粪便进行培养,氧化沟混合液MLSS为600mg/L,SV为3%,SVI为50,MLVSS为86mg/L.经过短时间闷曝和间歇曝气几天后MLSS为1000,SV为4%,SVI变小了,MLVSS为350,由于进水没有营养,F/M计算得低于0.01,因此每2天曝3、4小时的气,出水SS为30左右。  前段时间设计院要求连续曝气,考虑到负荷太低,我把它调整为1天曝气8次,每次30分钟。一个星期了,每天出水SS为50左右。现在外沟污泥减少,MLSS目前为300mg/L,很细,颜色由黄逐渐变淡,而中沟跟内沟MLSS还在900mg/L左右,有絮凝体,颜色比外沟好多了。今天开始调整为1天曝气12次,每次15分钟,在原来基础上又减少1小时。还不知道效果。  由于进水DO为4mg/L左右,氧化沟DO为5.5mg/L左右控制不了。我感觉纳闷的是:正常外沟污泥应该比较多啊,而我们却是内沟中沟污泥比较多,我采用常量回流一天三次,每次900吨。外沟污泥还上不来,现在我就想再减少外沟的曝机台数,然后用泵将内沟或中沟的污泥引至外沟。我的设想是把污泥大部分引入外沟,适当曝气,中沟或内沟少曝气或不曝气可行不?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原先有咨询过您的在氧化沟出水口投加PAM,可问题出现了,我们氧化沟出水与配水井内外沟二沉池液面四点都是平的,领导说施工是把二沉池标高抬高了20公分,就是氧化沟出水与二沉池液面只有10公分的水位差,没有水头压力使这样在配水井水流是相对平稳,估计污泥都可能沉在底下或二沉池中心筒了。所以不能在这边投加PAM了,这下不知道怎么办了?  答:这样的污泥负荷下污泥浓度是很难维持的,设计院要求连续曝气是不妥的,会使现有的一点污泥也自身氧化掉。以我之见,目前的情况下没必要用活性污泥处理,将外、中沟作为通水过道,内沟加入适量配置好的PAM溶液,并曝气(起絮凝混合作用),二沉池作澄清池用就可。  如果一定要用活性污泥,可在中、内沟间歇曝气,外沟作进水过水区,二沉池污泥回流至中沟就可。施工是把二沉池标高抬高了20公分的问题要整改,否则后患无穷。外沟污泥浓度比中、内沟少的原因是污泥不连续回流造成的,因为每次回流900吨污泥后的初期外沟污泥浓度相对高些,随后外沟的浓度会越来越低,至第二次回流污泥前达到最低,因为在不断被进水稀释,而中沟的污泥在下一次回流污泥前只被外沟的混合液稀释,内沟情况也一样,但这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的情况。如果污泥连续回流就不会这样了。  302.我们的污水处理工艺是A2/O,最近一段时间二沉池水质较差,能见度低,有很多细碎泥,水中有很多成群的红色小虫子,二沉池漂泥;生化池活性污泥沉降比在35-40%,每天在排泥,污泥可能要发生膨胀,污泥生物相中有红斑颗体虫,还有轮虫,调试方把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4mg/L,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答:根据你所说的可能是污泥负荷过低引起的,污泥已有老化的迹象,现在不是担心污泥膨而是要防止污泥进一步老化而解絮,溶氧太高当然不行,但主要还是要减少生化反应时间或增加排泥量使污泥负荷提高。  303.本单位的淀粉废水处理工艺是UASB+SBR,SBR的进水COD是500mg/L左右,氨氮500多mg/L,出水却是COD700多mg/L,氨氮200多mg/L,估计是亚硝酸盐积累造成的。由于前些鼓风机风量不够,溶解氧不足,曝气时间为12小时,排水颜色也不好,沉淀性不好。现在重新增加了两台风机,曝气应该能满足,进水氨氮很难降低,我该如何操作,这里不要求脱氮。有人建议加大曝气量和增加闲置时间,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否要进行反硝化,即进水初期进行搅拌进行反硝化?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一般是负荷太高、生化反应时间不够造成的,也要确认一下碱度是否够。现在应该减少或取消闲置时间,尽可能增加生化反应时间,并采用非限止曝气方式(即在进水阶段就可曝气)。亚硝酸盐积累的可能性不大,亚硝酸盐没有特定的条件是很难积累的,进行反硝化更没道理(除非是亚硝酸盐在积累的情况下进行短程反硝化,但基本可以排除这一可能)。我是针对SBR而言的,如果前面的UASB能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会更好。  304.请教几个UASB问题:1.UASB高16米,宽园形11米,布水,进水以及三相分离器,都达标,只有出水堰,由于基础发生偏移,水平差距2厘米;2.进水COD15000-25000mg/L,是制药厂回收废水,硫酸根离子高;3.采用内循环,出水回流。  结论:请清华同方、南京、河北、以及桑德等调试都没有调好,出水8000-10000mg/L,MLSS10-14之间,远没有厌氧专家所说的那么好,各操作细节和控制参数,都进行大量细致的考虑,但出水COD就是降不下来,MLSS升不上去,出水SS随MLSS增加而上升,接种污泥来自高碑店,我们已运行了7年UASB了,还是不行?  答:这样的废水应该采用分级厌氧处理,如废水COD/硫酸根值小于4,就会影响甲烷菌的生长而影响处理效果,如果在U池前增加一级厌氧池,废水在一级厌氧池内完成酸化后,还可还原一部分硫酸盐,以保证后面U池的正常运行,如硫酸盐浓度太高就另当别论了。  305.原料药生产中的废水处理,废水中含有苯、甲苯、等有剧毒的物质,废水量为800~900吨/天左右,COD在500mg/L左右,氨氮在120mg/L左右、BOD在1200mg/L左右,现在用MBR法处理废水,效果还可以,就是系统运行不稳定,停留时间为25天左右,对硝化细菌生长应该没有影响,但不知为什么脱氮不稳定,一般2到3个月脱氮出现一次异常,正常时氨氮出水为1mg/L多一点,异常时在50mg/L左右,现在3个系统中有两个系统正常,一个异常,现在把正常系统的泥打到异常系统中去,但效果不理想,这样操作对不对?现在一天排泥量为50吨,该池为2500吨!今天出水氨氮竟然比进水还要高!进水98mg/L,出水123mg/L,氨氮是从哪里来的?  答:先要确认碱度是否满足,氧是否够,还有一种可能是废水中含氮有机物增高造成,有机氮太高会造成反应时间不够(氨化+硝化总的时间),要从多因素来分析。正常系统的泥打到异常系统中去不一定马上会见效,生化反应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的。  306.我们调试的是荧光增白剂废水,原料主要有三聚氯氰,DSD酸,苯氨,二乙醇氨,纯碱,对氨基苯磺酸等,现处理工艺是调节池——微电解——UASB——好氧a池——沉淀池——好氧b池——二沉池由于原料里有亚硫酸盐之类的,现在UASB出水二价硫较多,产气较差,硫化氢的味道较重,UASB进水在3500mg/L左右,出水在1400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mg/L左右,用混凝处理后COD去除了60%(原工艺中没有),现在好氧污泥是青白色,镜检发现有很多丝状菌,而且好氧泡沫较多,还有很多浮泥。  现在好氧A池的污泥好象解体了,好象是中毒的症状。正在做二期方案,我想厌氧出水进气提,气提脱硫后,一部分水回到UASB,这样是否可行?  答:首先要提高UASB的处理效果,进水COD高相当部分原因是亚硫酸盐等引起的,也就是说虽然进水COD较高,但有机物浓度不一定有这样高,因为无机性COD占较大的比例。此外废水中硫化物氧化后会产生大量硫酸盐,并大幅降低废水的碳/硫比,如果这样的话,处理效果这样差也是可以想象到的。所以对进UASB前的废水进行气提脱硫是很必要的,可提高U池的处理效果,并为后续的好氧处理工序的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307.请教几个实践问题:  (1)制药厂废酸水COD10000-15000mg/L之间,pH4.0-9.0之间,用多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会出现什么结果?  (2)本厂是三级好氧活性污法,二沉池回流都是独立的,各系统不排泥,为了减少成本直接进入第四级好氧,对各单元对影响如何,找专论却没有找到这方面的知识,能帮助分析一下吗?  (3)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废水用好氧多级处理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高浓度的废水通常采用厌氧+好氧处理,主要从运行的经济性考虑,但也要根据废水的特性来定。此类废水用多级好氧也可以(前提是废水B/C比不能太低,并设置有一定容量的线内调节池来均质和稳定pH)。但如果按照你们现在的运行方式就有问题了,各系统不排泥不仅不会节约运行成本,而且会带来运行上的负面影响,失去了分级处理的意义。理由是: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染物,除了生物降解作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物质是通过污泥吸附并随剩余污泥排放而去除的,特别是高负荷的第一级,如不排泥,就会使这部分有机物在系统内积累,除了会额外耗氧外,还会增加后续处理系统的负担,影响处理总体功能的发挥。  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废水用好氧多级处理肯定比厌氧+好氧影响要小,硫化物可以被硫细菌还原成硫粒随污泥排出系统,也会被空气氧化成硫酸盐,当然硫浓度过高就另当别论了。  308.我们是喷油漆废水处理,主要去除里面的油漆颗粒,以及苯类物质,然后循环使用。请问这类废水气浮池的容积应该设计为多少(水量是30-50m3/h)?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要根据废水悬浮物浓度和水量等情况来定的,一般来说最小体积以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半小时来定。  309.我们公司是印染废水处理,现在正在调试阶段,每天处理水量500t.工艺采用物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现在接触氧化池有1m多高的泡沫布满池面,镜检有大量丝状菌,还发现少量钟虫。氧化池pH7~7.5,DO4~5,温度35度左右,氧化池出水含有大量悬浮絮体,不能沉降下来。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一周多,以前出水颜色为黄色,色度70~90.昨天晚上开始出水颜色边成黑色。现在一家环保公司在调试,他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问这种情况应该若何解决?可否采用投加双氧水杀死丝状菌,然后再投加新泥重新培养?若重新培养应注意哪些问题?DO控制在哪个范围内?  答:根据你所说的应该是生物泡沫,要确认是什么丝状菌?可能是若卡氏菌大量繁殖引起的。生物泡沫用水喷淋也没用,杀菌法也只能治表。这类菌易在负荷低、进水含油脂类物质时易繁殖,目前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措施试试:  (1)增加进水浓度或进水量来提高有机负荷(如将部分原水直接进接触氧化池);  (2)有条件的话在氧化池投加别厂的活性污泥,并控制好污泥负荷;  (3)如出水有硝酸盐的话,可在接触氧化池前部分设置缺氧区,回流部分含硝酸盐的出水,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细菌可利用硝酸盐中的化合态氧而繁殖,而丝状菌没有这样的功能,可抑制其繁殖。对于已经存在的生物泡沫,只能人工清除,清除出来的沫和渣不能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如用双氧水杀菌,只能以雾化喷洒的方法喷射在泡沫表面,反复多次喷洒。以上措施有的效果很好,也有效果不明显的,实际情况是复杂的,可试试。  310.我厂的二沉池采用幅流式,实际停留时间约3.8小时。最近发现二沉池有很多悬浮污泥。采取了调低溶解氧的措施,氧化沟出水处溶解氧达2.0mg/L,但是二沉池上会不时地涌出黑色的和黄褐色的浮泥。将黄褐色的浮泥打散时,那些污泥呈现条状,最后才散开随出水流走。出现这种现象是否是反硝化的原因?应该怎样去判断和解决呢?考试大()  答:不了解其它情况,只能作大致推测:可能是沉淀池括泥机的局部括泥板坏或吸泥机的部分吸泥管出泥量太小,造成池底部分污泥积累而发生厌气引起的,反硝化引起的可能性不大的。也可测试一下:取曝气池混合液于量筒内,待污泥下沉后,再继续静止一、二小时(让污泥缺氧)后,如有污泥伴随气泡上浮,待气泡释放完后上浮的污泥又缓慢下沉,就说明是反硝化造成的。而厌气污泥上浮后一般不会再下沉。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311.请问氧化沟中的溶氧仪如何布置合理?是不是每个缺氧区和好氧区都应该放置一个?氧化沟中污泥浓度计放置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答:这要看是什么工艺形式,如是卡鲁塞尔2000型或传统的A/0工艺,二个区都要设置溶氧仪,因为其好氧和缺氧状态是空间上分隔的;如是交替式氧化沟或SBR之类,好氧和缺氧是时间上控制的,设一个就可。  污泥浓度计放置位置也要看是什么类型的氧化沟,如是一般的氧化沟,放置位置并没有大的讲究,因为沟内混合液在循环流的,但习惯上还是设置在近出水端的位置。  312.ABR有没有可能实现厌氧污泥的再生循环?也就是不需要添加新的污泥,如果有的话需要多大的体积才能实现?  答:不知你说的ABR装置是颗粒污泥还是絮状污泥,如是颗粒污泥,各室内的污泥是不外流的,也就不用回流污泥。如果是絮状污泥,可在后面设沉淀室或另建沉淀池,沉淀污泥用泵回流。你说的循环就是回流污泥,没有再生的概念。沉淀所需的体积(应该是时间)需根据污泥沉降性能等定的。  313.我厂二沉池经常会有很多悬浮污泥,老是沉不下去,这是不是由于曝气过大造成的?我已经调低溶解氧有半个多月了,但这种现象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且沉淀池还有不少漂浮着大块的污泥(全桥式刮吸泥机)。请问有没有甚么措施去降低出水SS呢?  答:不象是曝气过度造成的。你说的括吸泥机其实就是吸泥机,只是把各吸泥管的吸泥口加工成扁长型的,这类所谓的括吸泥机排泥效果很差,我没搞错的话,可能靠周边的吸泥管离池壁有一段距离,如果这样的话,当污泥密度发生变化或污泥缺氧等情况下,就会造成部分污泥上浮等异常情况,所以先要确认一下。  314.我是一家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人员,本厂工艺采用的是前置厌氧池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共两座氧化沟,氧化沟前各对应一座厌氧池。近期发现两座氧化沟的污泥浓度相差1000mg/L左右,沉降比也相差悬殊,1#沟70%,面临着污泥膨胀,2#沟30%左右,污泥沉降性能良好,而两座氧化沟都从同一座回流污泥泵房回流,应该说两座氧化沟的污泥浓度理论上是一致的,但实际上却相差悬殊,请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这种状态?采取什么措施可以使两座氧化沟的污泥浓度均衡?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污泥沉降比高不一定说明沉降性能差,1#沟70%也不能说明污泥膨胀,只是污泥浓度高些而已。你认为污泥是同一座回流污泥泵房回流就认为二池的污泥回流量应该一样,其实不一定的,污泥由回流污泥泵房提升后由各支管分流至二座氧化沟,分流量通过阀门来调节,如果分流量没调节均衡就会造成二池进泥量不一样,此外,二池的进水量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还要说明的是,即使二座氧化沟的污泥浓度相同,也不一定说明污泥负荷相同,因为池容相同的二座池,其中一池的进水量和回流污泥量分别是另一池的一倍,此时二池的污泥浓度也是相同的,但污泥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相差一倍。  315.我做镜检时使用的是16*10和16*40的倍数,但看不到原生生物?是否是选择的倍数不对?应该把污泥凉干看还是带着水看呢?正确的镜检应该如何做?我现在调试的是UASB,污泥呈青黑色,并且发臭,水面有很少的气泡。本装置进水水质和浓度很不稳定,我怀疑该池污泥已坏了。  答:如果是观察污泥结构和原、后生动物用100倍就够了,如果要看原生动物内部或菌胶团,用400~600倍就可,所以你用的观察倍数足够了。还要说明的是你看不到原生动物很正常,镜检是对好氧污泥的,而你观察的是厌氧污泥,厌氧污泥没有原生动物,更不可能有后生动物,所以没必要观察。  316.本厂采用BAF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水量为:12000m3/d.工艺采用混凝—BAF池—清水池—消毒接触池—排放。滤料是火山岩,滤料层4m高,原水COD在180mg/L左右,BOD在90mg/L左右。BAF出口DO一般在4~7mg/L,COD和SS能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反冲洗采用气—气水—水漂洗)。现在的情况是:BAF滤池表面的滤料上挂膜很不好,只有少量黄色膜(没有将滤料颗粒包裹,且很薄),至于滤池下层挂膜情况就不得而知了。请问:(1)怎么才能更好挂膜?(2)反冲洗时气流速速度怎么定?是气离开风机时的线速度还是气在滤池里面上升的速度(气体积流量/滤池截面积)?  答:滤池上部负荷很低,生物膜少也是正常的,看上去没有,其实还是有的,只要不影响处理效果就没问题,可观察一段时间再说。气体的上升流速就是指滤池里面上升的速度。  317.我们的农药废水水质如下:COD2000-2500mg/L,氨氮350-380mg/L,总磷70-85mg/L,先投加石灰乳碱解,调节pH在8-9之间,但进入一级生化后,pH下降到4-5,一级生化溶氧在1.0-1.5mg/L之间,整个系统去除率很低,请问这是什么原因?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本废水毒性大,直接用生物处理比较困难,关键是预处理,生化后pH下降可能是硝化过程碱度消耗的引起的,如是这样就要补充碱度,投加碳酸钙。你没介绍具体工艺,从废水水质来看需脱氮和除磷,磷最好用化学法去除,这样的水质采用生物同时脱氮除磷很难控制的。  318.本公司采用内电解预处理+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原水COD3500~4000mg/L,水量每天2500吨。由于废水中含有类似沥青状物质(树脂),经常会包上铁屑,废水含盐在3%左右,所以基本上厌氧菌无法生长,好氧菌在小流量时才有菌生存,所以处理效果很差。能否提些建议?来  答:要确认是什么类树脂,废水中树脂太多也不适合用微电解,建议先用亚铁去除一部分树脂(较高的pH下),然后进微电解池,但微电解需采用曝气或采用滚动床式的。含盐太高,直接生化不行的,要进行预处理,最好在源头控制,否则预处理费用会很高。                   319.我们厂污水处理实际运行中,曝气池的活性污泥这段时间污泥沉降比一直很低,大约在18%左右,但是污水的处理效果还是可以的,水中也有很多的轮虫和钟虫,请问大家:污泥沉降比这么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好地解决办法吗?  答:这种情况通常是污泥负荷过低引起的,污泥已一定程度老化,虽然目前尚没影响处理效果,但随着污泥老化程度加剧会有影响的,应该适当增加排泥量或减少生化反应时间来提高污泥负荷。  320.本单位的IC厌氧反应器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结垢。其成分是磷酸氨镁,性质十分稳定且坚硬无比,IC运行一年,经历过二次除垢仍无效,不得不将所有管道全部拆除,最后仍没有解决。废水的总氮含量较高,是否有简易的办法去除磷酸氨镁?  答:IC布水器等结垢是很麻烦的,磷酸氨镁俗称鸟粪石,很坚硬,只能预防为主。是由氨氮、磷和镁反应形成,所以对三者中浓度高的应先进行预处理来降低浓度(主要是氮),同时要控制好厌氧反应器进水的pH,即在允许的pH范围内尽可能不要高,pH越高,所结的垢越硬321.请问补充碱度能在好氧池的进口处投加NaOH吗?会不会造成微生物死亡?我听说在国内农药废水没有达标的例子,请问有有机磷农药厂废水成功达标了吗?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补充碱度应该投加纯碱(碳酸钙或碳酸钠),纯碱除了稳定pH外还可提供硝化菌所需的无机碳源,不宜用氢氧化钠。农药废水处理难度是大,但没有你说的这样严重,要达标处理技术上没问题,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工艺,所谓合适就是尽可能经济有效。  322.本公司A/O处理系统曝气器近期坏了,进行了重新安装,水抽干时发现O池填料上没有膜,A池挺多的,修好后加了干污泥约9立方(水池280方),每天24小时曝气,同时进粪便水和面粉,现20天了SV只有10,放置2小时后也不上浮,二沉池回泥不及时有絮状泥浮在面上,请问如何才能挂上膜?  答:挂膜初期曝气量不能太大,否则很难挂膜,还有一个办法是池水抽干时,就可向膜上喷洒污泥,待填料上污泥稍干时再进水小气量曝气,当然在操作时还有一些具体要求。  323.我们的农药废水水质如下:COD200-2500mg/L;氨氮350-380mg/L;总磷70-85mg/L.在碱解时我们投加的是石灰乳,调节pH在8-9之间,但进入一级生化后,pH下降到4-5,一级生化溶氧在1.0-1.5mg/L之间,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另外整个系统去除率很低,请问有什么好的预处理方法能去除COD,提高可生化性?  答:本废水毒性大,直接用生物处理比较困难,关键是预处理,碱解投加石灰时pH好象要调至11左右,碱解时间要长一些,这样才能提高处理效果。生化后pH下降可能是硝化过程碱度消耗的引起的,如是这样就要补充碱度,投加碳酸钙。提高可生化性方法很多,如在前面设置水解酸化、内电解等。废水磷浓度较高,可采用化学除磷法。  324.刚做了小试验,好氧出水经过混凝沉淀后取上层液(去掉悬浮物,水有点发黄),装在1L量筒中加入臭氧,臭氧机为40G/H,一分钟后,颜色完全去除。再做另外一个,加入了1ml双氧水,试验结果如下:  混凝沉淀原水97102108(同一个样品)  臭氧807882  混凝沉淀96115104  臭氧和双氧水159175167  问题:只用臭氧时,COD去除不明显,但B/C比曾经测过为0.7,是否说明对COD去除不太好,但BOD比可大量提高。加双氧水后COD却增加了,不知道何故?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用臭氧氧化COD去除不明显是因为氧化后使难生化物质转化成易生化物质,所以B/C比上升,不过达0.7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这样等于所有有机物都是可生化的(因为BOD5只是五天的生化过程)。臭氧氧化还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如甲醛,如果要提高COD去除率还需加一定量的高锰酸钾,但后面有生化就没必要这样,因为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已为生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双氧水后COD增加不大可能,建议用双氧水+亚铁和二价锰试试。氧化后应增加混凝-沉淀或把生化后的混凝沉淀工序设置在氧化前。不知以后工程经应用的处理规模是否大,对大规模的装置而言,此类氧化法的运行费用太高,不符合运行的经济性。                   325.我们试验的是兽药厂的污水,污水的COD为2500-20000mg/L不等,通常混匀后在一万左右,含有大量的ss,色度较高,二沉池出水也显现出深棕色。由于是2000年的工程,大部分设备都已老化,特别是UASB的三向分离器漏气十分严重,因负荷较低也能勉强运行。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前阵子好氧出水可以合格(COD在300左右),运行一段时间后,出水COD会升高了呢?是由于厌氧出水SS较高造成的吗?如果在好氧池前加一个缓冲池,截流住厌氧池跑的污泥,这样会不会有所好转?  答:目前首先应该避免厌氧池污泥进入好氧池,U池漏气与跑泥无关,如果U池无法控制跑泥,就应该设置沉淀池,进水SS高应该在厌氧前设混凝沉淀或混凝气浮。还有U池的容积负荷应该尽可能稳定,对水量调节和污水均质有较高的要求。  326.本污水处理厂,水量30000吨/天,工艺是AO法,以前在污泥处置上用的设备是2.5m带宽的带式压滤机,压出的泥含水率达85%以上。污泥浓缩池出来的泥含率约96%,最低时含水92%.请教怎样才能使泥饼含水率降下来,我们现在考虑更换设备,如:螺旋污泥脱水机,离心机,回转式污泥脱水机等,请给个建议。  答:影响污泥脱水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脱水前的污泥调质很关键,如:药剂的选择和投加量。建议先在污泥调质方面做些试验,同时要控制好污泥浓缩池的运行工况,尽可能提高污泥浓缩效果,并维持污泥含水率的相对稳定,污泥含水率稍有波动,其含固率则会大幅波动,加药量也很难控制的。建议先在运行管理上找原因,如不行再考虑更换脱水机。  327.我在调试一个甲醇废水,COD在1700-2000mg/L左右,(可以调节进水浓度),采用单级接触氧化工艺,(无沉淀池)出水砂滤后排放。现在调试近两个月来,出水水质在700-800mg/L左右,离500mg/L的目标值还有差距,接触氧化池停留时间是9小时,有效容积为240立方米。进水量30T/小时,有何提高去除效率办法?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虽然不知道废水氮、磷是否够或运行控制方面是否有问题,但可基本确认的是接触氧化池停留时间不够是原因之一。  328.请帮助分析一个工程调试问题:本工程是国内目前很少采用的生物膜加活性污泥复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COD200~300mg/L,NH3-N20~29mg/L,HRT3.5小时,流量10万方/d,氨氮处理效果一直理想。处理流程是污水经细格栅,沉砂池后进入缺氧池(HRT为30min),然后进入好氧池(HRT为3h)。经过MPN计数,发现好氧池中nitrosomanas和nitrobacter的数量级非常低,无法完成硝化。该工艺主要靠活性污泥去除COD,靠生物膜处理氨氮,所以应该不用担心SRT不够导致硝化菌不宜繁殖的因素。但本工艺其他处理指标都非常好,COD,TSS,TP处理效果都非常好,就是氨氮下不去。  答:你所说的“该工艺主要靠活性污泥去除COD,靠生物膜去除氨氮,所以不用担心SRT不够导致硝化菌不宜繁殖的因素”,这样的观点我不认同。虽然有这样的说法,实际运行中不会是这样简单的。虽然进水氨氮不高,但好氧池3小时的时间显然不够的,这是主要原因。还要确认TKN是否高,也许氨氮下不去的原因可能是有机氮的氨化造成的,当然也要确认碱度控制等基本运行条件。  329.还想针对上贴的内容问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生物膜处理氨氮,活性污泥处理COD的效果。  这个工艺的主要设计人是哈工大的王宝贞教授。去年我们这个工程为深圳市ZF迎接国家环保总局的环保模范城的复检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用这么短的停留时间让绝大部分指标都很好的达到要求,就是氨氮下不去。我们有些老师也做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的研究,也有工程实例,除磷的效果不好,但脱氮的效果是很好的。因为我们这个工程效果不好,大家都很着急。所以请详细指点一下。  答:我不否认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有其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的。我认为泥-膜组合工艺不适合脱氮要求高的废水,可以想象,大量碳化类细菌与硝化菌共存在一池,肯定不利于硝化菌繁殖的。也许有人会认为硝化菌主要长在生物膜上的,碳化菌主要长在悬浮污泥上的,实际情况不会象想象的这样简单,它们都生存在同一环境中,泥中膜中都有。主要还是我上次所说的硝化时间不够造成的,应该在后面增设接触氧化或轻质生物滤池。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330.关于MLSS的测定,我查阅了您以前的技术答疑,说不能用悬浮物的方法测定,因为是考虑到溶解性的有机物和游离细菌。那是否就采用总残渣的方法测定呢?还有您说污泥浓度测定要用100mL混合液在量筒沉降后的污泥来测定,这又是为什么?我认为取混合液直接测定,不需要沉淀。  答:你说得没错,就是用总残渣的方法测定,取100mL泥样测定是测定的规范,这样减少测定误差。由于取的样多,为了减少在水浴的蒸发时间,所以要将污泥沉淀后滗去上清液再在水浴蒸发。231.问:对于污水厂离心机所投加的絮凝剂,用什么办法检验该絮凝剂的效果比较好呢?听说做比阻实验可以,但也有人反对。我们现在一般的情况就是在使用该絮凝剂时,记录离心机的扭矩变化,絮凝剂的投加量,还有就是脱水泥饼的含水率。感觉没有太多的办法来检测絮凝剂对本厂污泥的适应性。  答:污泥加药调质的效果应用比阻试验来大致确定的。  232.问:污水厂是采用A/A/O工艺,有一些工艺上的问题请教:  1、TOC在线监测仪安装在集水池,但是无法适应水质。污水中大量固体物质都被吸入仪器中,监测仪无法常运行。请问放在什么地方合适呢?放在调节池可以吗?  2、缺氧池的DO值达到5-6mg/L,是什么原因呢?  3、二沉池中污泥沉淀效果不好,是否与前面气浮池的不正常运行有关系或与前面的混凝池添加混凝剂的多少有关系?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1)TOC在线监测仪一定要安装在进水处,如果污水中垃圾多可在安装处周围设置护围网,还要经常清洗探头;(2)采用前置反硝化,如排除测定误差的原因外,缺氧池DO高是因为好氧区曝气量过大,使溶解氧很高的回流液把氧带入缺氧池,此外回流量太大使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大大减少也是原因之一;(3)二沉池中污泥沉池效果不好,与前面气浮池的不正常运行或混凝剂没直接关系,可能是好氧池曝气量过大,使混合液在沉淀前气泡来不及释放的原因,还要注意回流污泥量不能太大,否则会使进沉淀池的混合液总量增加,进而使水能对污泥层的冲击程度增加。  233.问:我公司采用的活性污泥法(A/O)处理合成氨企业废水,主要问题有:  1、由于有高CI水进入,我不清楚CL-高到什么程度对污泥有抑制毒害作用?  2、有硫化物,不知道硫化物高到什么程度对污泥有抑制毒害作用?  3、污水进口COD300mg/L,NH3-N300mg/L,出口COD190mg/L,NH3-N16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mg/L,,怎么感觉就是不可能,但实际就是存在;  4、要达到1级排放标准,如何降低出口COD?  答:(1)据我所知氯离子在10g/L以下微生物可以逐渐适应的;(2)硫化物高到什么程度对污泥有抑制毒害作用我也说不清;(3)污水的COD低,氨氮高能处理到这样说明处理效果好,很正常的,如果反硝化控制好一些还可以降低COD,因为反硝化过程中也能去除一部分碳,当然还要确认B/C比是否低;(4)建议在生化后面再设化学沉淀工序,选用合适的混凝沉淀剂,可进一步降低COD.  234.问:关于PAC、PAM加药量的计算。书上说要根据实验确定加药量,但由于缺乏仪器设备不可能实验,想问一下有什么办法知道混凝剂的加药量的吗?  答:当然要根据实验来确定加药量,这方面试验很简单的,可以用简易的方法试验,如在大的烧杯中试验一下就可大致了解。  235.问:本人目前也正在调试UASB,到今天都快40多天了。调试的效果不理想,UASB出现了严重的酸化现象,导致失败。5月进行二次调试。处理的废水为油脂化工废水,COD达到30000mg/L,PH值为1.6~4.5.调试过程中控制不好pH值,VAF的控制也不太好控制,理论上与实际差距太大了。请指点一下,以便二次启动能够成功。  答:下面几方面在UASB调试中要特别注意:(1)培养前厌氧污泥的投加量不够,一般要求一次性投足污泥,污泥量至少占池有效体积的1/4;(2)培养初期容积负荷或水力负荷应维持在较低水平,并逐渐缓慢提高,一般应采用间歇进水的运行方式;(3)如果加温的话,池内温度要缓慢、逐步地升温;(4)油脂化工废水要预处理去除油脂。  236.问:最近本单位的CASS系统进水受到一定的负荷冲击后(进水COD上升),出水水质变坏,污泥沉降很快,沉降后上部水体浑浊,有小絮状泥不沉,曝气时泡沫越来越多,泡沫很粘不易破碎,降低负荷也不见效果,镜检有很多纤毛虫、钟虫,少量轮虫(一直这样),最近也一直在排泥,污泥浓度维持在2500左右,请问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污泥对新水质不适应活性低,老化分解了?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如果是有机负荷冲击造成的话,那么你们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妥,违背了活性污泥法三相平衡的基本控制原则,因为进水浓度增加,为了维持污泥负荷的稳定,就要增加污泥浓度,同时增加供氧量,而你们在降低污泥浓度。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污泥老化的问题,我估计是污泥负荷过高,生化反应不彻底造成的,还要确认溶解氧是否满足。  237.问:我们公司的水解酸化池装有填料,填料上有生物膜,底下有曝气管道,每两小时曝气10~20分钟,这样行吗?算不算搅拌了?  答:膜法厌氧或兼氧池的填料上长膜后,一般的搅拌器搅拌效果很差,通过曝气可以使废水和生物充分接触,但我认为每过两小时曝气10~20分钟不妥,应该连续曝气。很多人担心酸化池曝气会影响水解酸化效果,其实不然,因为酸化池的有机负荷高,有一些氧充进去也是微不足道的,一般不会有溶解氧,即使有影响,其正面作用肯定远大于负面作用。当然水解酸化池底下的曝气器最好采用大孔的,这样充氧效率低而曝气量大。  238.问:我们单位是的废水主要是甲醛和少量的甲醇。进水COD在2000mg/L左右。出水COD在200-400mg/L.最近曝气池上产生了大量白色的泡沫(以前也有过,但都是黄色的)。沉淀池水很浑浊,但SV24在45左右(由于我们SV30很高,常在97-98%间,是24小时后的沉降比)。不知道什么原因,另外,处理水的硝酸根含量偏高对处理水有何影响?请指导一下。  答:要确认是否有表面活性类物质进入,表面活性类物质就是洗涤剂之类的,泡沫呈白色。测SV24是没意义的,化学性泡沫可用水喷淋来消除或减少,SV30这样高很异常,可镜检观察丝状态菌是否多?硝酸根含量高易使沉淀池发生反硝化。  239.问:我想请教一个COD测定试验方面的问题,最近两次做COD实验时,从外观上看很透亮,SS也很少,最后侧的结果却是140~150mg/L,甚至更高,我以为是药剂配制的问题,可测的标样值却差不了几个,空白水样的滴定体积也基本一样,观感比较好的水样COD值却较高这种现象正常吗?  答:如果分析本身没问题的话,可能是无机性COD高的原因,如亚硫酸盐之类的物质,还要注意测定时空白样品的条件要与水样完全一致,如水样加硫酸银和硫酸汞,空白样品也要同量加。  240.问:在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中,由劳伦斯——麦迪尼所推导的动力学公式表明:出水的水质与泥龄有关系,而与其他的因素无关,这与现实有些矛盾,但具体怎么矛盾我实在搞不清楚!希望能给我解答一下!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这是纯理论上的推导,所谓的与其他的因素无关其实只是排除了其他诸多因素,否则是无法推导的,我们总不至于由此而认为活性污泥工艺中只要控制好了泥龄就可以了。所以不是理论推导与现实是否有矛盾的问题,而是实践应用上的理解问题。  如同很多专业书上提出的活性污泥装置回流污泥量控制的四种估算式一样,在理论上都没错,但在实际运行中就不能按这些估算式来控制,因为实际运行中回流污泥量是不可任意调节的,它受限于污泥性质和二沉池运行状态等因素。所以我认为这些理论上的推导式或估算式只是让我们明确工艺控制中一些主要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仅此而已。241.问:二沉池有大量的污泥悬在池中央,是不是污泥的活性太差,污泥更新太慢,泥龄太长了?我该怎样改善呢?  答:二沉池有大量的污泥悬在池中央,要说明是在中心的导流井内还是外面,如在圈内很正常,只要经常清除就可,如果在中心圈外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因就很多,除了污泥老化外还有其他因素,还要确认是浮泥还是泥夹泡沫,如果是污泥,是块状还是碎散的,这些对于运行故障诊断是很关键的,仅凭这样说我很难诊断的。  242.问:二沉池出水堰下长满青苔,NH3-N=0.88mg/L,(TP、TN没测),是不是说明出水TP、TN超标?如这样该怎么处理?  答:二沉池出水堰下长满青苔不一定说明出水TP、TN超标,出水堰青苔只能清扫。  243.问:我们的装置(活性污泥法A/O)的A池出现了一层厚厚的浮泥,向被子一样盖着,是否是产生的气体附在污泥上起来的?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少?A池有搅拌机,单纯提高搅拌机转数是否可行?  答:这样具体的运行问题不身临其境观察很难说准的,只能大致分析一下。A池出现了一层厚厚的浮泥,我估计是A池局部厌气造成的,A/O工艺的A池是缺氧池而不是厌氧池,如果搅拌效果不好,部分污泥可能在池底部沉积而发酵并上浮,所以搅拌机的运行一定要控制好,能提高搅拌机转速就应该提高。  244.问:化学法除磷按1gP+0.9gAL的方法对吗?我现在采用1gP+1.5gAL投加PAC,除磷效果不好(原水P2.5mg/L,要求0.5mg/L),出水P1.3mg/L就是降不下来,请帮忙分析一下原因?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按1gP+1.5gAL投加PAC已足够有余了,考虑到不完全反应的因素,这样的投加量是合理的,要确认pH的控制范围,在中性偏酸时的除磷效果较好。如果还不能达到要求,可用石灰来除磷,但投加量要大一些,因为用石灰除磷时pH要较高。  245.问:我这里处理的是生活污水和一小型屠宰厂的污水,工艺是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化学除磷—斜板沉淀—出水,PH值在7.3—8.5之间。我以前试过用石灰水上清液除磷,没有效果。是不是直接投加石灰浆?投加量和浓度如何控制?  答:石灰水上清液当然不行,要投加石灰浆,投加量要试验确定,并过量投加,pH值要在8以上。  246.问:我们用的是生物接触法(组合填料),把好氧池中活动的那根填料拎上来已发黑,有恶臭;因为不回流好氧池水特别清、发白,我觉得这负荷太高所以就用了回流,想增加生物的数量,不知这样是否妥当?若不回流则水特别清。加药是加在第二个沉淀池,回流污泥是从第一个沉淀池回流的,应该不存在污泥中毒吧?如果聚铝不合适,那该用什么呢?另外我们最后有气浮,用的也是聚铝,不知道是否合适?  答:你的问题回答如下:(1)好氧池的水清很正常,水清也不说明COD等的浓度低;(2)生物接触法的负荷是容积负荷,与填料上的生物膜量无关,填料上生物膜太厚会影响处理效果的,比表面积会大大减少,所以生物的厚度要控制;(3)没特殊情况沉淀池污泥不要回流,会增加好氧池的总耗氧量(额外耗氧),观察填料上的生物膜发黑说明好氧池已严重缺氧了;(4)应该增加好氧池的曝气量,好氧池出水端的DO应该控制在4mg/L以上(与活性污泥法不同的);(5)药加在第二个沉淀池就没问题,气浮用聚铝可以的。  247.问:本单位用的是船型一体化氧化沟,前面设置水解池,每天处理5000-7000吨(印染废水占80%,生活20%),进水COD609mg/L,BOD329.1mg/L,SS310.6mg/L.出水效果一直不好,且有色度,感官很不好,COD150-200mg/L,BOD为50-90mg/L,SS100mg/L以上。由于水量太小,不能连续进水。氧化沟排泥通过管道流到进水泵房再抽到水解池通过池中的排泥管排出,这样的工艺是否合理?  答:设计不合理,因为所用的工艺不符合废水特性,如:废水的可生化性不错,没必要设置酸化;在生化前应该设置混凝等预处理工序。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48.问:隔油池里的油最终怎么处理,因为油很少不考虑回收,是否要单独加药破乳?  答:如果油多会有人来收的,油少就不好办,隔油后的水要加药剂破乳。  249.问:关于环氧乙烷的处理,因为环氧乙烷可以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乙二醇,想将生活污水和环氧乙烷通过同一个生化反应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是否可行?  答:应该混在一起处理。  250.问:本厂的接触氧化池停止回流有一个月了,现发现里面的青苔越长越多,越长越长,生物膜摸上去确实很厚,影响处理效果。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态?是否可以再回流看看,如可以的话是否有理论依据?  答:这是治表而不是治本,生物膜的厚度是要控制的,生物膜太厚比表面积就会下降,处理效果也大大下降,在日常运行中要定期用大气量进行冲刷,如果严重结球,可采用厌氧脱膜法,当然这样会在短期内影响处理效果,还有一定的要求。二沉池污泥回流与这问题无关,没必要回流。 251.问:我们的污水处理采用活性污泥(A/O)工艺,曝气池和缺氧池都是泡沫,但二沉池中没有,感觉很困惑。有人说曝气池中泡沫是丝状菌过度繁殖,但镜检什么也看不到,请分析原因?  答:应先确认是“泡沫”还是“浮上的泥渣”,这是二种不同的现象。根据你说的情况可初步排除是生物泡沫和反硝化泡沫。虽然镜检时没发现有丝状菌,但要观察在显微镜下浮泥膜中是否包裹有细小气泡,因为在季节环境交变或污泥负荷过低时,污泥活性会下降,菌胶团变得分散细小,与曝气气泡结合后产生泥渣和气泡的混合体上浮。当含大量空气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前,大部分气泡已在配水井等处释放了,所以二沉池中不一定会有泡沫出现。此外还要确认是否有洗涤剂或毒物质进入,洗涤剂引起的泡沫外观呈新鲜的乳白色;如泡沫色泽较暗,不易破碎,出水水质变差则说明系统受到受到毒物冲击。  252.问:接触氧化池生物膜已结球,想采用厌氧脱膜法要采取哪些控制措施?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厌氧脱膜法就是停止曝气一段时间,让生物膜厌氧发酵,发酵后的生物膜容易脱落,然后加大曝气量来冲刷生物膜,促使其大量脱落,厌氧时间要根据生物膜发酵程度来定,至少一二天时间。如有二只以上生化池的,应该轮换来脱膜,因为脱膜后填料上生物膜的活性有一个恢复过程,当生物膜厌氧后,就可用大气量冲刷,让其脱落,采用微孔曝气的,脱膜效果差,可用水力冲刷。如果填料结球是低聚物之类粘结引起的,厌氧发酵后也无法脱膜的,要确认一下。  253.问:本单位的接触氧化池进水和出水在上面,中间是填料层,下面是推流式曝气机。水流运动是水平的,几乎没有脱氮效果,是不是进水和出水产生短流造成的?请帮肋分析。  答:进水和出水在上面没问题的,只是推流式曝气机用于接触氧化池充氧和混和效果不好,但不至于会严重影响脱氮。要确认填料上生物膜是否结球?碱度是否满足?还有接触氧化池出水端的DO是否低?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254.问:本厂处理酒精废水.,主要情况如下:  COD<40000mg/L  pH5-6  SS20000mg/L  TN500mg/L  SO42-35mg/L  温度65-75℃  拟采用的工艺是在处理系统的前端设置固液分离器,后面连接USAB+三槽式氧化沟,请问:这样的工艺合适吗?如果用UASB工艺是用高温还是中温呢?还有这个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地方?  答:(1)厌氧应该用中温,这样的温度太高要降温;(2)由于厌氧反应对水质、水量和冲击负荷较为敏感,所以要建造容量较大的调节池,这是厌氧反应稳定运行的基本保证;(3)要根据水质特点设置预处理工序,粗、细格栅或沉砂池、营养盐和pH调控系统;(4)厌氧部分用EGSB或IC更好,好氧部分不要用三槽式氧化沟,用卡鲁塞尔氧化沟较好。  255.问:本厂的处理规模为3万m3/d,采用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运行两年以来,I沉淀池总是漂泥(二沉池负荷0.9左右),尝试多种调节方法也无济于事,初步认为是二沉池设计负荷太高,请予以确认。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虽然不知道污泥沉降性能是否好,但从设计的表面负荷看,你们的意见是对的。现在有一种误解,以为接触氧化池脱落的生物膜不多,沉淀池表面负荷可小一些,很多接触氧化池后续的沉淀池表面负荷与活性污泥的沉淀池差不多,这是不行的,膜法沉淀池的表面负荷选择应该比泥法沉淀池大,因为脱落的生物的沉降性能很差。  256.问:今早上本单位污水站曝气池内四套溶解氧测定仪的DO突然从4.0mg/L下降至接近0,增加了生化池曝气量。但DO值仍未上升,由于四套溶解氧测定仪的显示值都这样,可排除溶解氧测定仪故障。  答:应该确认一下废水中是否有较多的无机性COD进入。  257.问:电镀废水中铅离子一般如何处理?废水排水对硫化物有要求,对硫酸跟有要求吗?  答:电镀废水中铅离子去除方法很多的,如:电解法、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等。废水排放标准中对硫化物有要求,对硫酸盐浓度没有限止的。  258.问:一个医院污水处理装置,水量300方/天,厌氧1.5天,接触氧化1.5天,进水主要为门诊及住院部废水,进水淡黄色,厌氧效果极差,其出水COD约为300mg/L,氨氮55mg/L,接触氧化出水COD180mg/L,氨氮35mg/L。现在已经培养了快半年了,也就这效果,加了很多次污泥,效果仍较差,最近开始加面粉,有点好转,但成本的限制,每天只加了10公斤面粉,怎么样才能有效培养起生物膜?  答:应该确认一下基本的控制条件是否满足,如:厌氧池的搅拌效果、温度、营养比和接触氧化池的营养比、碱度、溶解氧等。因为介绍得太简单,我也只能这样回答。  259.问:本单位采用A/O法,平时A池氨氮38mg/L,O池9mg/L,现在A池氨氮在60mg/L,O池在45mg/L,不知氨氮降不下去和硫化物变高是否有关系?已经闷爆了一天了,情况还是没有好转,运行条件一直没有变化,突然之间就变成这样的!中间只发生了两件事情:1、硫化物变高;2、COD变高,又有油水。然后DO就变低,污泥从褐色边黑。现在该怎么办?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虽然硫化物高了一些,但从你提供的情况来分析,污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供氧不足引起污泥厌气,氧不够与前面几种情况都有关。应该尽可能提高充氧量,减少进水量,如果充氧量已无法提高,可适当增加排泥量来减少污泥浓度。这样的做法表面看与三相平衡原则相勃,因为污泥负荷更高了,其实不然,因为适当增加排泥量可使吸附在污泥中的物质多排出些,也有利用于缓解氧的不足,这样处理会好一些。  260.问:我们厂的废水COD在500~600mg/L之间,原来采用的是明矾+PAM混凝+气浮的方法,处理效果不好。我用双氧水+硫酸亚铁作实验处理效果不错(COD在150mg/L左右),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氢氧化铁沉淀能否用加压气浮的方法除去?  答:氢氧化铁沉淀物的比重较大,不宜用气浮。261.问:关于接触氧化挂膜过程中的问题:1、O池一开始投加5%池容的脱水污泥,尽管活的污泥不多,我想请教那些死污泥是如何从系统中消失的,是解絮成单个生物体随水流出去的还是好氧消化掉?或者是连续进水后和未死亡的污泥结合以小的絮体流出沉淀池?  2、闷曝至填料上有少量黏附的污泥后,是否应降低水中悬浮的污泥浓度,以利于填料上污泥充分利用营养快速成长?此时水中悬浮的污泥浓度应保持约多少为合适?  3、填料挂膜快可缩短调试的时间,有那些方法利污泥黏附至填料上以及填料上的污泥快速繁殖成长?  答:  1.死污泥中的挥发性固体部分可被细菌降解,部分解絮后随水漂出,污泥中的固定固体部分随水漂出,部分通过剩余污泥排出。  2.闷曝至填料上有少量黏附的污泥后,要增加进水量(及时补充营养),此时水中最好不要有污泥。  3.要缩短调试的时间,就不能用脱水污泥,应该用未脱水前的浓缩污泥接种,或在生化池未进水前将种泥喷洒在填料上,当然具体培养过程中还有技术要求的。  262.问:本单位正在调试一个皮革废水处理装置,工艺:格栅-调节池-两级絮凝反应池及沉淀池-活性污泥池-中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废水量700m3/d,进水COD3000mg/L多,出水要求COD在90mg/L以下。活性污泥池SRT9.3小时,接触氧化池SRT4小时,中沉池及二沉池SRT2小时。  第一次投泥后没有闷曝,进行连续回流培养,泡沫及气味很重,生化池去除率一直提不上,后来投加第二次污泥后闷曝了几天再逐渐增大处理水量后效果明显,物化工序出水COD700-1000mg/L左右,中沉池COD200mg/L多,经过接触氧化后COD还有100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mg/L多,仍高于设计要求(90mg/L以下)。  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与接触氧化都有回流污泥,后来调整为只回流活性污泥,接触氧化不回流,但这样操作接触氧化池泡沫增多了,二沉池每隔两小时排几分钟泥出水还是带有不少SS,去除效果也没见提升。  现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  1、投泥后几时开始排泥合适?以什么为标准(没条件测SVI及MLSS)?  2、物化出水总磷只有零点几,C/P很低,现活性污泥池污泥膨胀,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3、若要计算磷肥投加量怎么计算可否列个例子(磷肥有效成份:P2O5=12%)  4、接触氧化池不回流后池面泡沫明显比回流时候要多,是否池内悬浮污泥少后容易使LAS搅拌后覆盖池面?回不回流是否以其负荷高低来决定的?高时增加些悬浮污泥分担负荷,低时减少悬浮污泥单靠挂的膜处理水就行?  5、污泥膨胀是否将进水pH值提高,让曝气池pH值保持在8-9之间3-5天后再投加营养复壮即可?  6、膨胀时SV很高达35-60之间,是否就应增大排泥量除去沉降性能较差的污泥?  答:分别回答如下:  1、MLSS不能测的话,SV一定要测定,可大致判断污泥的多少和污泥性能,现在投泥只是接种培养污泥,不用考虑排泥的。  2、磷不够易造成污泥沉降性能不好,也会影响污泥增长,磷应该控制在生化池进水BOD5的1%左右,不足就要加,还要确认N是否满足。  3、如果没有测定BOD5,磷的投加只能用试凑法大致确定,磷浓度以单质磷表示,假如每小时要设加纯磷X公斤,需设加12%P2O5的量=X×P2O5/P×12%.  4、接触氧化池不回流后池面泡沫明显比回流时候要多是很正常的,现在用回流污泥来减少泡沫是治表没治本,一般来说生物膜完全形成后泡沫会减少的,如仍不能消失可用水喷淋消泡。  5、你们现在的污泥还不能算膨胀,可能是营养比问题,生化池进水pH控制在6~9就可。  此外还要说明的是接触氧化法正常运行时污泥是不回流的,培养期内可适当回流,但在营养不足时不能回流,如果营养比不满足,投加污泥也没用。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63.问:接触氧化工艺的二沉池投入使用后,是否要把二沉池的污泥回流到接触氧化池中,还是污泥培养的后期再排走污泥?如果污泥镜检中发现有钟虫、累枝虫大量出现并活跃是否可认为接触氧化挂膜成功,并且不用再回流了(简单的说就是回流该如何控制,是否要满负荷进水时才不回流呢)?  答:如果填料上已有少量生物膜,二沉池污泥就不用回流,否则污泥中微生物会与填料上微生物争营养,如果生物膜还没形成,可增大进水量,让污泥在系统中循环,起接种作用。  污泥培养成熟与否从生物相可判断,污泥初步形成是会出现一些游动形原生动物,如果钟虫、累枝虫大量出现并活跃一般可认为接触氧化挂膜成功,但也有例外,有的废水处理装置运行正常,而固着型纤毛类原生动物很少甚至没有,所以还要结合SV等来分析。生物膜初步形成后二沉池污泥就不用回流。这里要说明的是接触氧化法一般是不设污泥回流设施的,也有采用泥-膜组合工艺来强化处理能力,还有的接触氧化工艺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以便在负荷高等特殊情况下使用,但正常情况下污泥不应该回流,否则会造成负面影响。  264.问:普通的开放式厌氧用折流式厌氧泥流失后的回流量怎么控制?如何安装搅拌?如用液下搅拌一台控制面积有多少?  答:折流式厌氧反应池的泥水混合是通过水流的上下向交替来实现的,所以不需安装搅拌器。至于厌氧泥流失的原因很多,不能单纯与回流量联系起来。  265.问:本公司调试一生活污水处理厂近一年了,采用A2O工艺,AHRT2小时,OHRT8小时,O为生物接触氧化法,因化粪池效果不好,有内循环,另外二沉I池抽泥时回流1小时,原先设计Q2500T,现实际Q600T,二沉池停留时间6小时,出水COD达标50mg/L左右,NH4-N进水30mg/L,出水20mg/L,TP2.0mg/L,出水的气味、色度都很好,请诊断一下。  答:不清楚具体的操作环节上的问题,无法进行全面分析,目前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太长,易造成污泥厌气,沉淀池发生厌氧释磷,同时二沉池污泥缺氧时会发生反硝化,如严重厌气时还会使亚硝酸氮逆转为氨氮,出水氨氮不能达标。  污水在二沉的停留时间是由水量定的,无法改变,但污泥在二沉池的平均停留时间可以控制,应该增加二沉池的抽泥频度,即少量多次,避免污泥在沉淀池长时间积累。  266.问:本单位的接触氧化装置调试中有一些疑问: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1、现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污泥停止回流后效果好了些,但出水SS和COD仍不达标,接触氧化池进水COD在200-350mg/L之间,设计负荷为0.6kgCOD/(m3·d),停留时间4小时,出水COD要90mg/L以下。挂膜颜色厚度都正常的,不知会是什么原因导致接触氧化池去除率低?  2、物化出水我们要求厂方保持清澈及无污泥带进生化池,但在出水SS很少时呈乳白色时,跟平时正常时COD一样是700-800mg/L多,所以进入生化池COD不高。是否可理解为物化出水里面可能大分子有机物较多不利活性污泥池去除呢?  3、我们之前是投泥闷曝后就进皮革废水由小流量逐渐加大至满负荷,但设计人员说投泥后无需闷曝开启回流直接进水驯化,是否可行?  4、如果发生了污泥膨胀想加漂水杀丝状菌,投加量怎么计算?  答:分别回答如下:  1、要确认DO是否够?膜法的DO控制要高于泥法的。  2、生化池进水中含乳白色物质可能是一些难生化的低聚合物,应该加强预处理,如混凝沉淀处理。  3、设计人员说投泥后无需闷曝开启回流直接进水驯化是可以的,但水量要有一个逐步增加的过程。  4、虽然专业书上有介绍加氯等杀死丝状菌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行的,再说对膜法而言让其长在生物膜中是好事,现在的污泥只是起接种作用。  267.问:接触氧化池在进水时曝气是否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我们投加营养是在进水前或后各个生化池均加,进水时投加是否会造成营养流失?  答:在生物膜培养过程中,无论是闷曝或进水曝气营养流失都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做到尽可能少流失。我不认为进水时曝气会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连续进水培养关键是要控制好进水量和曝气量。  268.问:一沉出水是清的,基本没什么色度,但是经过生化后水又变褐色了,可能是曝气把过量的亚铁转化成3价铁了,所以现在注意控制石灰乳的加入量,看是否会好转。另外我想知道,有什么经济有效的办法去除色度吗?  答:要确认生化池是否厌氧,混凝法去除色度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关键是药剂选择要有针对性,还有反应条件的控制,石灰乳的加入量要控制,但pH不能低于9.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69.问:本公司在处理一医药废水,废水含大量苯环类物质,水量600t/d,进水COD平均27000mg/L,工艺:预处理+厌氧+活性污泥池+两个串连接触氧化池。目前出水在300左右(要求是综合排放一级标准,COD100mg/L以下)。现接触氧化出水C0D降到200mg/L左右以后就再也无法下降了,继续闷曝还有回升现象。目前想采用纯氧曝气,先作中试,看看有没有效果。还准备加活性炭试试,是否还有什么其它办法?  答:在排除运行控制方面因素外,如果COD确实只能降至200mg/L左右,说明废水的B/C比太低,如果继续闷曝还有回升现象,说明曝气时间过长生物膜出现老化了。想采用纯氧曝气是否是因曝气池供氧不能满足而考虑的,如果废水可生化性差,用纯氧曝气也没用的,加活性炭当然有用,但不经济。我感觉这样的工艺组合有问题,也不知厌氧工序前还有什么预处理工序,所以无法作进一步评论。  270.问:气浮池投加PAC和PAM后在反应室里有明显的分层,上清液约30cm,下层就都是絮状沉淀物,但是流入上浮室后的出水又变浑了,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解决呢?  答:不知你们是采用CAF还是DAF,根据你说的情况投加药剂后有絮体产生,但絮凝效果好象不大好,要确认药剂投加环节是否有问题,PAC和PAM不能同时投加,应有分别投加单元,还要有适当的混合搅拌絮凝过程,如果排除药剂投加因素,就是气浮设施和设备方面的问题,如:气液界面不够;有溶气罐的话要确认溶气罐压力是否正常;检查管路是否有堵塞,溶气释放器是否完好等;采用叶轮气浮还要确认气浮机是否过小。271.问:采用多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前面2个池显黑色是不是因为前面负荷高,供养不够啊?要不要把氧气开大些呢?如果长时间这样会不会有不良后果?现在进水COD1000mg/L之后就这样,泥色变黑,镜检生物数量少,停止一段时间之后闷曝,生物活性又好起来了,生物数量增加,游动速度也快,问下怎么样才能使进水的浓度再提高点,而不影响生化系统。  答:多级串联的池,前面池负荷高,泥发黑很正常的,只是氧供不应求罢了。至于是否增加充氧量的问题,我认为适当增加增加供氧量也可以,蛤效果不一定会明显,因为除高负荷外还受反应时间限止,如反应时间不足,充最多氧也来不及利用,此外还要考虑反氧量对生物膜的冲刷情况,防止因曝气量过大而使生物膜过多脱落。  272.问:正在调试一座纺织厂废水处理装置,主要处理印染废水,进水水质不稳定,COD:1000-1400mg/L,色度:600-1000,SS:200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mg/L左右,pH值在12左右。采用的工艺是调节池→物化→一沉池→酸化池→氧化池→二沉池→清水池,加硫酸中和,物化采用硫酸亚铁+PAM混凝。现在出水除了SS外都达排放要求,色度不理想,稍带黄色,不透明,出水带有悬浮物。现在的污水量不多,不能够持续进水,每天进水时间大概三小时,请问如何解决出水悬浮物高的问题?  答:色度只能通过物化工序去除,要确认混凝工序是否控制合理,如:亚铁和PAM是否有分别投加的单元,药剂投加量是否合理,并有适当的混合搅拌絮凝过程等。出水SS高可能是负荷过低引起污泥发生老化而部分解絮,要严格控制曝气时间,必要时可间断曝气,如有二座以上生化池,可停运一部分池。  273.问:本单位采用接触氧化工艺,现在两个氧化池生物膜都挂好了。因为水量不够,为了维持运行,要投加很多的营养(尿素+磷肥+淀粉),使运行费用增加。因两个池子都挂好膜了,不知道停一个池子行不行,并且过不久污水量就会增大,一个池子是处理不过来的,现在怎么样做?可否两个池子都开而减少曝气量?  答:水量太小的话还是停一个池为好,先进好污水后就停止曝气,停曝期间生物膜厌气后好氧菌处于休眠状态,这样维持一二个星期没问题。再次运行前应预先曝气至生物膜初步转色就可进水,但要注意,再次投运初期,曝气量不能大,因为严重厌氧状态的生物膜很容易脱落。  274.问:有一处理以生产氧化钴为主的化工厂的废水处理装置,废水的COD2200mg/L、氨氮6600mg/L.现在采用厌氧(加爆气头搅拌污泥)+好氧(生物膜接触法)+缺氧工艺,这样的工艺是否有有问题?  答:这样的工艺当然有问题,这样高浓度的氨氮用生物脱氮工艺直接用生物脱氮不行,还会严重影响生化,所以必须用吹脱法或化学沉淀法等方法先去除大部分氨氮,然后进行生化。本工艺采用后置反硝化还是合理的,因为废水碳氮比太低,但后置反硝化要引入一部分原水作反硝化碳源,引入的原水肯定会过量,应该在后面再设一个停留时间短一些的好氧池,把过剩的碳源去除。至于预处理方法还要根据水质特性,如可生化性等才能具体确定。  275.问:IC装置的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负荷差距太大是否会造成浪费?因为污泥大部分都截留在第一反应室导致第二反应室投资效率低下,我们试验了将部分污泥提升回流到第二反应室,但结果并不好,对此有何建议?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负荷应该有较大的差距,如过大当然是浪费,虽然上下反应室的容积比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实际运行中二个反应室的负荷差在一定范围内是动态的,所以这种负荷差与废水水质和反应条件有关。IC处理负荷确实很高,但上升流速快,会使出水小颗粒比UASB多,加重了后续处理的负担,也可能在系统内产生堵塞现象。将部分污泥提升回流到第二反应室的做法是不妥的,这样易加剧出水悬浮固体增多,这样的运行工况就与EGSB差不多了,只是多了一个三相分离器罢了。  276.问:为何有时三槽式氧化沟边槽静沉出水时有大量气泡冒出?  答:可能是B阶段时间短或充氧不足,C阶段时间过长,造成污泥层发生酸化,出水时上升流速扰动污泥层使泥内积聚的氨气逸出,也可能是C阶段时间过长出水边沟污泥缺氧而发生反硝化,使泥内积聚的氮气逸出。  277.问: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在调试过程中出现了生物膜变薄的现象,镜检发现有大量体积很大周身有毛带黄色或紫色斑点的生物,二沉池有大量绿色东西浮在水面上,已严重影响出水水质。这样的现象说明什么?该如何处理?  答:你说的可能是瓢体虫,在污泥或生物膜严重老化前期会大量出现,应该增加进水量,如进水量无法增加,则减少曝气时间,必要时采用间断曝气,有多池运行的,可停运部分生化池。二沉池有大量绿色东西可能是绿藻,不能说是营养太多,这与生物膜老化不矛盾的,虽然生物膜因进水量太少而缺乏营养,而对藻类是足够的。  278.问:我们正设计垃圾的渗滤液处理工程,进水COD:8000mg/L,BOD:3500mg/L,出水要求达一级排放标准,拟采用:反硝化+硝化+超滤+NF+RO工艺,同时我们在想,是否要以取消NF这段,又没有把握,请您提出宝贵意见。  答:垃圾渗滤液性质各异,浓度高且可生化性一般较差,从你们拟用的工艺可知处理后的废水还要回用,纳滤是否可取消我也说不准,但处理这样的废液前面的厌氧工序不可少的,否则无法达到处理要求。  279.问:  1、我们的好氧池微生物受到原水中树脂的影响,产生了大量的泡沫,用水浇也没好转,表现为生物量减少,活性降低,应如何来消除泡沫?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厌氧工序是采用厌氧滤池,启动快2月了,生物培养很慢,加足够的葡萄糖是否行?如何才能加速启动成功?  答:要看是什么性质的泡沫,如是化学性泡沫,可用水喷淋(不是用水浇),生物泡沫较难消除,一般在废水中含水量油脂且污泥负荷低的环境下易形成,如量不多,可用人工滗除或用杀菌剂喷洒在泡沫上(少量多次喷洒,避免杀菌剂大量进入水中),运行中要控制好污泥负荷,防止油脂类物质进入处理系统。  厌氧系统启动是比较慢的,光加入葡萄糖不一定行,如果这样还不如投加适量消化污泥。但主要还是应该控制好培养条件,特别是启动初期的有机负荷一定要控制好,并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280.问:本单位正在进行处理生活污水的A2/O工艺调试,现在水量比设计(500m3/d)少很多,100m3左右。加泥接种后,闷曝24小时后,采用间断曝气(进一个小时水20m3,然后停水曝气4个小时,不断重复)这样的运行方式是否可行?  答:培养初期应该采用间断曝气,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曝气时间,特别要注意曝气时间过长,因为刚形成的污泥如曝气时间过长会很快自身氧化掉。如果没把握控制好曝气时间,则应该采用“宁可曝气不足,也不能曝气过度”的保守原则,这里说的曝气过度或不足不是指曝气量,而是曝气时间。先培养好氧池的污泥,缺氧池的污泥以后从好氧池引入就可。 281.问:  1、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中物化工序用的是硫酸亚铁,一沉池出水非常清澈,二沉池出水有色度,可能是亚铁氧化造成的,现厂家需中水回用,但三价铁超标,该如何处理?  2、化纤废水的UASB装置因发生酸化失败。现想重新投入些城市污水厂的污泥(不曾厌氧消化过),进部分原水,控制COD在2000mg/L以下,保证池子内的温度以及碱度,让其充分发酵,待产气明显,COD下降80%时再进水。这样的思路是否可行?  答:如铁含量不是很高的话,可用石英砂过滤,现成的流砂过滤器有买,可自动清洗砂,中水回用总要进一步处理的。  U池厌氧污泥培养初期要控制较低负荷,一般要低于0.1kgCOD/ISS.d,当CODcr去除率达到80%时才能逐步增加有机负荷,温度只能逐步提高,最好一度一度地升。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82.问:本单位正在调试酱菜废水处理装置,废水中含盐量高,但与生活污水在调节池混合后,含盐量不是很高。工艺流程: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清水池+石英砂过滤器,絮凝剂采用碱式氯化铝,但调试效果不好,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在调节池中水颜色有点偏黄,在接触氧化池中,颜色有点偏黑,并且气味很臭。调试了半年水质一直很差,应如何处理?  答:这类废水生化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还是盐的问题,如浓度较高就要驯化,并且盐浓度不能波动太大,否则微生物很难适应的,所以要稳定进生化池废水盐的浓度,必需有较大容量的调节池。  283.问:我们处理的是印染废水,平时处理量是1000t/d,最近一段时间废水量很少,约300~400t/d,每天都要投大量的营养以维持污泥的正常活性,运行费用太大,所以想减少营养的投放量,让一部分污泥死掉,每次减少10%的投放量,三天减一次,逐渐减少到维持处理现有废水量的污泥正常运行。请问这样做有问题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答:不能这样做!水量少减少营养投加量没错,但只能按水量比例减少,让一部分污泥死掉的说法不妥,如果按你这样做,会影响污泥的总体活性,现在应该增加排泥量,使污泥浓度下降,如果是多池运行,可停运一半的反应池。  284.问:本厂的曝气池的活性污泥状态现在很差,MLVSS/MLSS只占到了40%左右,SVI值也只有40~50.曝气池混合液沉淀速度快,但絮凝效果不好,上清液混浊悬浮物可以达100mg/L.为了提高MLSS,就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但效果不明显,四五天了污泥浓度还是没有上去,而进水量和水质与以前并没有大的变化。现在应该怎么办?  答:说明污泥活性已很差,应该增加排泥量,减少供氧量。不要担心污泥排得太多,有条件的引入其它厂好的污泥进行生物修复。你说现在的进水与以前变化不大,这不一定的,如果污水中不可生化的物质的比例增加,COD不一定能反映出来。还要确认一下,污水中是否含较高浓度的盐类,污水中如有大量盐类进入,也会出现你所说的情况,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但不论是何种原因,按我前面说的处理办法没错的。  285.问:我们处理的是生产氧化钴的废水,废水的COD5500mg/L,NH3-N28000mg/L,BOD很底,CL离子7000mg/L.采用的工艺是: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好氧。前期预处理吹脱NH3-N:用生石灰和Na0H,氨氮处理效果较好,现在35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mg/L左右。但现在Cl离子升到了14000mg/L,应该如何处理?  答:首先应该确认污水的COD和BOD5是否有代表性,尽管COD测定中要加硫酸汞来隐蔽氯离子,如氯浓度过高还是会使测定结果高于实际值,氯离子高对BOD5也有干扰,使测定结果大大低于实际值,因为氯离子会影响测定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活力。  目前废水平均的氯离子浓度下微生物通过驯化能逐步适应的,但要有较大容量的废水调节池,使进入生化装置污水的含氯浓度尽可能稳定。因为经驯化后的微生物能适应高的氯离子浓度,最怕浓度的波动大,这是很重要的。  286.问:本厂污水处理系统的二沉池内有大量芝麻大的红色小虫,池面还有少量上浮污泥,外表褐色的,里面黑色,有的会自动下沉的。这些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红色小虫出现说明水质好,池面少量有黑色污泥,可能是沉淀池底部有死角或括泥机上的部分括板坏造成的。  287.问:造纸废水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运行一直很正常,近5天因进水水温升到41摄氏度,生化池中午的极端水温到了42.2摄氏度,污泥出现了解体、二沉池出水水质也变得差了。虽然采取了降低进水水温的措施后,但生化池水温仍在40摄氏度左右,也采取了降低进水负荷,但二沉池出水效果改善不明显。请问这种情况,运行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对好氧处理来说,水温超过38度就会有一些影响,高于40度则严重影响处理效果,所以只有采取降温措施。不知道你们是用鼓风曝气还是表面曝气?如是鼓风曝气,在保证曝气池氧能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开风机,因为鼓风曝气在一定程度上会增温的。在目前无法再把水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可通过调节池调节水量(均衡水温)来使进曝气池污水的水温相对稳定。  288.问:医院污水处理难题:(无化粪池)原水:COD612mg/LBOD:324mg/L氨氮;53mg/L,水量是300m3/d.采用厌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厌氧池反应30小时,接触氧化池采用折流式池形(分2格),后一段前端采用2只14毫米喷嘴的射流器搅拌充氧,但溶解氧应在0.5mg/L以内。  厌氧出水:COD272mg/L;BOD118mg/L;氨氮;33mg/L,接触氧化15X4X4m2格采用弹性填料,挂膜效果很好,采用5.5kw射流曝气机2台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每天曝气20小时,二沉池出水清澈,无明显可见悬浮物。填料上膜呈褐黄色,约5毫米后,在接触氧化池第一格前段设置4只14毫米射流器,其对应射流泵5.5kw放置在接触氧化池第二格末段,在第一格末段设置4只14毫米射流器,其对应射流泵5.5kw放置在就地。第二格基本是作为缺氧池使用。好氧出水:COD77mg/L;BOD:21mg/L;氨氮;37mg/L.请教:这样的工艺有什么问题?为何氨氮不能达标,充氧效果也能达到要求,也采用了大的回流(估计约300%),最近还在缺氧池前段(即接触氧化第二格前段)每天投加5公斤白糖用于补充反硝化碳源物质不足,但没明显效果。  答:主要是工艺设计问题:  (1)COD不高,且B/C比高,用厌氧工序不妥;  (2)好氧接触氧化用射流曝气也不妥,因为污水不能充分与生物膜接触,生物的的厚度无法控制。  运行问题:  (1)硝化效果不好的原因不是反应时间不够,而是弹性填料上生物太厚,使比表面积大大下降,生物膜厚度达5mm实在太厚,这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硝化效果不好还可能是缺少碱度,要确认碱度是否够。  (3)目前这种情况下不要考虑反硝化,更不用加白糖,硝化效果不好又何言反硝化呢?倒不如将缺氧池作好氧池用,来提高氨氮的去除率。  (4)由于缺氧池还在大量回流,使好氧反应该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整个系统处理恶性循环状态。  所以必须调整工艺,缺氧区如无法曝气,可提高前面好氧池的曝气量,使好氧区向后扩展。还要说明的是,后面好氧接触氧化池溶解氧要控制在4mg/L以上,膜法与泥法有区别的。  289.问:我们处理的是原料药和制剂两种废水,采用的主要工艺为两级酸化水解池+接触氧化+沉淀,目前正在进行调试,两周前沉淀池中生长了许多鱼虫,为了消除鱼虫,接触氧化池采取了间断曝气,结果一夜之间鱼虫全部死光,出水COD明显增高,接触氧化池填料上的微生物量减少,现在我们连续曝气,接触氧化池微生物量仍就没有增加,请问引起原因及下一步如何做?另外如何衡量酸化水解池微生物量?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二级酸化池没听说过,也没必要,我想第一级应该是厌氧。沉淀池出现鱼虫说明水质好,没必要采用这样的措施来消除它。你说接触氧化池微生物量仍就没有增加这话不对,因为接触氧化填料上的生物膜不能太厚,没有生物量的概念,要控制的是生物膜厚度,生物膜过厚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290.问:废水调节池设计上面写明调节池中最高水位不高于进水管的设计水位,有效水深2—3米。现有的调节池从进水管至池底3.6米,进水管至池顶还有1.5米,当水位控制在与进水管相平时停留时间为7.4小时,车间排水井与废水调节池进水井标高差0.3米。  现在的问题是领导认为原水混合不均匀(原水某成分最高浓度与最低浓度之比有时达2.0),想尽量抬高调节池的液位。请问现在水位能在不使车间出水倒流的情况下尽量升高?设计的水位和有效深度有多大限制性?  答:根据你所说的,现在水位不宜提高了,再说调节池水位与均质关系不大,应该在池内安装水下搅拌器,价格不高,安装方便,可以升降的。   291.问:最近我厂的接触氧化池出现了一些问题,情况如下:  1、填料上滋生了很多几毫米长的红色小虫,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实际废水量350-400m3/d,调节池停留时间9个小时,没法实现水量由很小到满负荷的培养过程,只能一开始培养就进一半的水量来培养并投加少量红糖,开启沉淀池回流泵回流污泥来促进挂膜。这样培养后接触氧化池去除率一直达不到COD去除率50-60%的效果。这样培养妥当吗?挂膜时回流比多少为好?初期沉淀池并没有多少泥也需要回流吗?  3、接触氧化池后面是竖流式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出口处水面以下约50厘米有一根进入竖流式沉淀池中心导流筒的ABS管。若在这根管上加个弯头抬高其高度,如果出水离标准很接近了,用这方法来提高点接触氧化池的水位延长点停留时间是否可行?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  1、如果是俗称的鱼虫,说明水质良好,而你说的长型的红色虫不是鱼虫,在水质好的水中不会出现。  2、如果污水有毒物质不高,全部用废水来培养问题不大,红糖就不用加了。说到回流比,一般的接触氧化池没有回流的,也就是说后面沉淀池的污泥不用回流的,也有设置回流管的,以便在特殊情况下用,所以要确认填料上是否有生物膜形成,如果已初步形成,就不要回流。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3、要确认出水管是在接触氧化池内50厘米以下接出,还是出水从池面流至出水槽,再在池外的出水槽水面50厘米以下接出。如果是前者就是设计上的低级错误,因为无法稳定池内的液位,可以用你说的办法来解决,如果是后者就没问题。  292.问:我们处理的是印染废水,现在出水水质都已达标,处理工艺是:物化→一沉池→酸化池→氧化池→二沉池→出水,酸化池和氧化池各有两座。这两天出现其中一座酸化池内的水变成白色,另一个池子还是跟以前一样。请问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答:可能是酸化时间过长引起的,池水发白的酸化池进水量少或搅拌不均,要确认是否是二池负荷不均或搅拌问题。  293.问:本单位处理制药废水,接触氧化池采用微孔曝气,现接触氧化池水面上产生大量白色泡沫,水面上水的翻动比较均匀,但是溶解氧监测不出来,固定溶解氧时形成白色沉淀,请教为什么检测不出溶解氧。  答:说明水中没有溶解氧,加入硫酸锰后产生白色氢氧化锰,如果水中有氧就会生成棕黄色的沉淀(锰酸锰)。  294.问:双氧水对废水的COD去除有多大作用?  答:双氧水可以去除COD,但有反应条件的,还要加入催化剂(如亚铁)才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如在光照下效果更好,一般来说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  295.问: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前段时间运行很好,但近几在来六个生物接触氧化池出现了这种情况:前三个生物膜很厚,颜色发黑,镜检发现钟虫为大多数,但后三个池子膜很薄,摸起来没有滑腻感,能看到纤维并且塑料板上有一块一块暗红色物质,将暗红色物质放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偶尔有钟虫但大部分是一种体形硕大,成节,有短纤毛,头部(也许是为部)有两个触角,淡黄色透明有点像猪吻轮虫的生物出现,请问该生物是什么生物,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处理?  答:我想这六个接触氧化池应该是三组并联,每组前后二池串联吧?前三个池生物膜厚是因为负荷高,如太厚,就要控制生物膜厚度,否则会影响处理效果。生物膜中有很多钟虫,这是生物膜活性好的标志。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后三个池因负荷低生物膜就少,所以有较多的后生动物出现,如果是活性污泥就易造成污泥老化,生物膜相对好些,因为生物膜对低负荷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你说的后池的生物也许是飘体虫之类,这类后生动物多说明有机负荷很低,数量过多会造成生物膜减少和脱落,因为这类生物会捕食生物膜中其它生物和物质的同时也会吃进污泥,同时在其活动过程中会搅动生物膜,使生物膜大量脱落。所以后几个池生物膜少除了负荷低的原因外,还有这方面的负面因素。  296.问:我公司的剩余污泥含水率在98%左右,加絮凝剂后絮凝效果很好,但在带式压滤机上运行时,絮凝好的污泥却从滤带漏下并从滤带两侧挤出来,请问这是滤带选择问题还是絮凝剂的问题。  答:你说的是滤带污泥铺泥问题,造成的原因很多的,除了加药调质外,还与前面污泥浓缩池的浓缩效果有关,此外,还要确认带式压滤机带速是否太快等因素。  297.问:曝气池的MLSS一段时间增加较快,一段时间又逐渐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原因呢?还有化验室做MLSS时用滤纸过滤速度很慢,好有象黏性。是不是属于粘性污泥膨胀?曝气池混合液的沉淀上清液混浊,SV20%,SVI=52.  答:MLSS一段时间增加的快,一段时间又逐渐减少并不说明系统的污泥总量有波动,而是进水量波动引起的,因为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是相对稳定的,进水量增加MLSS会相应低些,反之则会提高。从你介绍的情况来看,污泥没有膨胀,有些矿化了,这样的污泥活性很差,应该减少曝气时间或增加排泥量。还要说明的是测定MLSS不需要用滤纸过滤。  298.问:我们的好氧池采用鼓风曝气,风机开10来分钟,DO就上升到5mg/L左右,进水后DO又很快下降,如风机再开10来分钟又会升到5mg/L左右,就只能停停开开了,在不进水的情况下,开10分钟就要停1个多小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有二种可能:1、进水浓度低、水量少;2、进水中含较多的无机性COD.由于生化过程的耗氧速率不会这样快,所以后者的可能大于前者。  299.问:我单位是焦化厂,用A2/O处理蒸氨废水,现在想请教的是排泥是否每天都要排?运行一年以来,由于进水波动大和污泥量少的原因一直没有排泥,沉淀池出来的泥全部回流了。现在好氧池的泡沫颜色深,是不是污泥老化了?现在进水pH值为6.2,好氧池里天天加碱,出口碱度也只有49,还有镜检活性污泥时用十倍镜没有发现生物,是否正常?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排泥是否每天排要根据装置的规模等情况定的,有的大型装置剩余污泥是连续排放的,只是排多排少而已,中小型装置一般都是间歇排的,你们装置一年多不排泥是不对的,虽然泥量少,但长期不排泥会更糟。好氧池的泡沫颜色深不能说是污泥老化,要确认是否是若卡氏菌过多引起的生物泡沫。镜检污泥量至少应该用100倍观察。  300.问:关于CASS设计的问题:CASS前置生物选择区和兼氧区,后面是主反应区,通常认为的容积比例关系是1:5:20.我看了很多设计实例,生物选择池和兼氧区通常维持在1:1左右的关系(都在1小时左右),有时候生物选择区甚至比兼氧区大。不知这一比例用意何在?  答:比例关系不是绝对的,要根据进水浓度和选择方式等来定,生物选择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半小时左右。生物选择池和兼养区1:1,我认为不妥,至少没有选择的机动性,这样的情况只适合厌氧选择,如果采用好氧选择,会造成带有溶解氧的混合液进入兼养区,使兼养区有效容积减少。所以前面的容积比较合适。我还有一观点:采用生物脱氮的装置没必要设生物选择区,因为缺氧区已有生物选择功能,由于存在硝酸盐,使菌胶团细菌能够利用池内硝酸盐作氧源进行生长繁殖,而丝状菌没有此功能,会在选择池内受到抑制,降低了污泥膨胀的可能性。301.我们厂采用前置厌氧式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设计进水2.5万m3/d、实际进水量不稳定,在2000-8000m3/d左右浮动,试运行2个月以来进水COD30-90mg/L之间,BOD为9-20mg/L左右,SS为50-200mg/L左右,NH3-N为3-12mg/L之间,TP为0.5mg/L左右,我们是在11月18日投的接种污泥,也加入粪便进行培养,氧化沟混合液MLSS为600mg/L,SV为3%,SVI为50,MLVSS为86mg/L.经过短时间闷曝和间歇曝气几天后MLSS为1000,SV为4%,SVI变小了,MLVSS为350,由于进水没有营养,F/M计算得低于0.01,因此每2天曝3、4小时的气,出水SS为30左右。  前段时间设计院要求连续曝气,考虑到负荷太低,我把它调整为1天曝气8次,每次30分钟。一个星期了,每天出水SS为50左右。现在外沟污泥减少,MLSS目前为300mg/L,很细,颜色由黄逐渐变淡,而中沟跟内沟MLSS还在900mg/L左右,有絮凝体,颜色比外沟好多了。今天开始调整为1天曝气12次,每次15分钟,在原来基础上又减少1小时。还不知道效果。  由于进水DO为4mg/L左右,氧化沟DO为5.5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mg/L左右控制不了。我感觉纳闷的是:正常外沟污泥应该比较多啊,而我们却是内沟中沟污泥比较多,我采用常量回流一天三次,每次900吨。外沟污泥还上不来,现在我就想再减少外沟的曝机台数,然后用泵将内沟或中沟的污泥引至外沟。我的设想是把污泥大部分引入外沟,适当曝气,中沟或内沟少曝气或不曝气可行不?  原先有咨询过您的在氧化沟出水口投加PAM,可问题出现了,我们氧化沟出水与配水井内外沟二沉池液面四点都是平的,领导说施工是把二沉池标高抬高了20公分,就是氧化沟出水与二沉池液面只有10公分的水位差,没有水头压力使这样在配水井水流是相对平稳,估计污泥都可能沉在底下或二沉池中心筒了。所以不能在这边投加PAM了,这下不知道怎么办了?  答:这样的污泥负荷下污泥浓度是很难维持的,设计院要求连续曝气是不妥的,会使现有的一点污泥也自身氧化掉。以我之见,目前的情况下没必要用活性污泥处理,将外、中沟作为通水过道,内沟加入适量配置好的PAM溶液,并曝气(起絮凝混合作用),二沉池作澄清池用就可。  如果一定要用活性污泥,可在中、内沟间歇曝气,外沟作进水过水区,二沉池污泥回流至中沟就可。施工是把二沉池标高抬高了20公分的问题要整改,否则后患无穷。外沟污泥浓度比中、内沟少的原因是污泥不连续回流造成的,因为每次回流900吨污泥后的初期外沟污泥浓度相对高些,随后外沟的浓度会越来越低,至第二次回流污泥前达到最低,因为在不断被进水稀释,而中沟的污泥在下一次回流污泥前只被外沟的混合液稀释,内沟情况也一样,但这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的情况。如果污泥连续回流就不会这样了。  302.我们的污水处理工艺是A2/O,最近一段时间二沉池水质较差,能见度低,有很多细碎泥,水中有很多成群的红色小虫子,二沉池漂泥;生化池活性污泥沉降比在35-40%,每天在排泥,污泥可能要发生膨胀,污泥生物相中有红斑颗体虫,还有轮虫,调试方把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4mg/L,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答:根据你所说的可能是污泥负荷过低引起的,污泥已有老化的迹象,现在不是担心污泥膨而是要防止污泥进一步老化而解絮,溶氧太高当然不行,但主要还是要减少生化反应时间或增加排泥量使污泥负荷提高。  303.本单位的淀粉废水处理工艺是UASB+SBR,SBR的进水COD是500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mg/L左右,氨氮500多mg/L,出水却是COD700多mg/L,氨氮200多mg/L,估计是亚硝酸盐积累造成的。由于前些鼓风机风量不够,溶解氧不足,曝气时间为12小时,排水颜色也不好,沉淀性不好。现在重新增加了两台风机,曝气应该能满足,进水氨氮很难降低,我该如何操作,这里不要求脱氮。有人建议加大曝气量和增加闲置时间,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否要进行反硝化,即进水初期进行搅拌进行反硝化?  答:一般是负荷太高、生化反应时间不够造成的,也要确认一下碱度是否够。现在应该减少或取消闲置时间,尽可能增加生化反应时间,并采用非限止曝气方式(即在进水阶段就可曝气)。亚硝酸盐积累的可能性不大,亚硝酸盐没有特定的条件是很难积累的,进行反硝化更没道理(除非是亚硝酸盐在积累的情况下进行短程反硝化,但基本可以排除这一可能)。我是针对SBR而言的,如果前面的UASB能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会更好。  304.请教几个UASB问题:1.UASB高16米,宽园形11米,布水,进水以及三相分离器,都达标,只有出水堰,由于基础发生偏移,水平差距2厘米;2.进水COD15000-25000mg/L,是制药厂回收废水,硫酸根离子高;3.采用内循环,出水回流。  结论:请清华同方、南京、河北、以及桑德等调试都没有调好,出水8000-10000mg/L,MLSS10-14之间,远没有厌氧专家所说的那么好,各操作细节和控制参数,都进行大量细致的考虑,但出水COD就是降不下来,MLSS升不上去,出水SS随MLSS增加而上升,接种污泥来自高碑店,我们已运行了7年UASB了,还是不行?  答:这样的废水应该采用分级厌氧处理,如废水COD/硫酸根值小于4,就会影响甲烷菌的生长而影响处理效果,如果在U池前增加一级厌氧池,废水在一级厌氧池内完成酸化后,还可还原一部分硫酸盐,以保证后面U池的正常运行,如硫酸盐浓度太高就另当别论了。  305.原料药生产中的废水处理,废水中含有苯、甲苯、等有剧毒的物质,废水量为800~900吨/天左右,COD在500mg/L左右,氨氮在120mg/L左右、BOD在1200mg/L左右,现在用MBR法处理废水,效果还可以,就是系统运行不稳定,停留时间为25天左右,对硝化细菌生长应该没有影响,但不知为什么脱氮不稳定,一般2到3个月脱氮出现一次异常,正常时氨氮出水为1mg/L多一点,异常时在50mg/L左右,现在3个系统中有两个系统正常,一个异常,现在把正常系统的泥打到异常系统中去,但效果不理想,这样操作对不对?现在一天排泥量为50吨,该池为2500吨!今天出水氨氮竟然比进水还要高!进水98mg/L,出水123mg/L,氨氮是从哪里来的?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先要确认碱度是否满足,氧是否够,还有一种可能是废水中含氮有机物增高造成,有机氮太高会造成反应时间不够(氨化+硝化总的时间),要从多因素来分析。正常系统的泥打到异常系统中去不一定马上会见效,生化反应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的。  306.我们调试的是荧光增白剂废水,原料主要有三聚氯氰,DSD酸,苯氨,二乙醇氨,纯碱,对氨基苯磺酸等,现处理工艺是调节池——微电解——UASB——好氧a池——沉淀池——好氧b池——二沉池由于原料里有亚硫酸盐之类的,现在UASB出水二价硫较多,产气较差,硫化氢的味道较重,UASB进水在3500mg/L左右,出水在1400mg/L左右,用混凝处理后COD去除了60%(原工艺中没有),现在好氧污泥是青白色,镜检发现有很多丝状菌,而且好氧泡沫较多,还有很多浮泥。  现在好氧A池的污泥好象解体了,好象是中毒的症状。正在做二期方案,我想厌氧出水进气提,气提脱硫后,一部分水回到UASB,这样是否可行?  答:首先要提高UASB的处理效果,进水COD高相当部分原因是亚硫酸盐等引起的,也就是说虽然进水COD较高,但有机物浓度不一定有这样高,因为无机性COD占较大的比例。此外废水中硫化物氧化后会产生大量硫酸盐,并大幅降低废水的碳/硫比,如果这样的话,处理效果这样差也是可以想象到的。所以对进UASB前的废水进行气提脱硫是很必要的,可提高U池的处理效果,并为后续的好氧处理工序的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307.请教几个实践问题:  (1)制药厂废酸水COD10000-15000mg/L之间,pH4.0-9.0之间,用多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会出现什么结果?  (2)本厂是三级好氧活性污法,二沉池回流都是独立的,各系统不排泥,为了减少成本直接进入第四级好氧,对各单元对影响如何,找专论却没有找到这方面的知识,能帮助分析一下吗?  (3)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废水用好氧多级处理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高浓度的废水通常采用厌氧+好氧处理,主要从运行的经济性考虑,但也要根据废水的特性来定。此类废水用多级好氧也可以(前提是废水B/C比不能太低,并设置有一定容量的线内调节池来均质和稳定pH)。但如果按照你们现在的运行方式就有问题了,各系统不排泥不仅不会节约运行成本,而且会带来运行上的负面影响,失去了分级处理的意义。理由是: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染物,除了生物降解作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物质是通过污泥吸附并随剩余污泥排放而去除的,特别是高负荷的第一级,如不排泥,就会使这部分有机物在系统内积累,除了会额外耗氧外,还会增加后续处理系统的负担,影响处理总体功能的发挥。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废水用好氧多级处理肯定比厌氧+好氧影响要小,硫化物可以被硫细菌还原成硫粒随污泥排出系统,也会被空气氧化成硫酸盐,当然硫浓度过高就另当别论了。  308.我们是喷油漆废水处理,主要去除里面的油漆颗粒,以及苯类物质,然后循环使用。请问这类废水气浮池的容积应该设计为多少(水量是30-50m3/h)?  答:要根据废水悬浮物浓度和水量等情况来定的,一般来说最小体积以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半小时来定。  309.我们公司是印染废水处理,现在正在调试阶段,每天处理水量500t.工艺采用物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现在接触氧化池有1m多高的泡沫布满池面,镜检有大量丝状菌,还发现少量钟虫。氧化池pH7~7.5,DO4~5,温度35度左右,氧化池出水含有大量悬浮絮体,不能沉降下来。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一周多,以前出水颜色为黄色,色度70~90.昨天晚上开始出水颜色边成黑色。现在一家环保公司在调试,他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问这种情况应该若何解决?可否采用投加双氧水杀死丝状菌,然后再投加新泥重新培养?若重新培养应注意哪些问题?DO控制在哪个范围内?  答:根据你所说的应该是生物泡沫,要确认是什么丝状菌?可能是若卡氏菌大量繁殖引起的。生物泡沫用水喷淋也没用,杀菌法也只能治表。这类菌易在负荷低、进水含油脂类物质时易繁殖,目前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措施试试:  (1)增加进水浓度或进水量来提高有机负荷(如将部分原水直接进接触氧化池);  (2)有条件的话在氧化池投加别厂的活性污泥,并控制好污泥负荷;  (3)如出水有硝酸盐的话,可在接触氧化池前部分设置缺氧区,回流部分含硝酸盐的出水,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细菌可利用硝酸盐中的化合态氧而繁殖,而丝状菌没有这样的功能,可抑制其繁殖。对于已经存在的生物泡沫,只能人工清除,清除出来的沫和渣不能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如用双氧水杀菌,只能以雾化喷洒的方法喷射在泡沫表面,反复多次喷洒。以上措施有的效果很好,也有效果不明显的,实际情况是复杂的,可试试。  310.我厂的二沉池采用幅流式,实际停留时间约3.8小时。最近发现二沉池有很多悬浮污泥。采取了调低溶解氧的措施,氧化沟出水处溶解氧达2.0mg/L,但是二沉池上会不时地涌出黑色的和黄褐色的浮泥。将黄褐色的浮泥打散时,那些污泥呈现条状,最后才散开随出水流走。出现这种现象是否是反硝化的原因?应该怎样去判断和解决呢?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不了解其它情况,只能作大致推测:可能是沉淀池括泥机的局部括泥板坏或吸泥机的部分吸泥管出泥量太小,造成池底部分污泥积累而发生厌气引起的,反硝化引起的可能性不大的。也可测试一下:取曝气池混合液于量筒内,待污泥下沉后,再继续静止一、二小时(让污泥缺氧)后,如有污泥伴随气泡上浮,待气泡释放完后上浮的污泥又缓慢下沉,就说明是反硝化造成的。而厌气污泥上浮后一般不会再下沉。 311.请问氧化沟中的溶氧仪如何布置合理?是不是每个缺氧区和好氧区都应该放置一个?氧化沟中污泥浓度计放置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答:这要看是什么工艺形式,如是卡鲁塞尔2000型或传统的A/0工艺,二个区都要设置溶氧仪,因为其好氧和缺氧状态是空间上分隔的;如是交替式氧化沟或SBR之类,好氧和缺氧是时间上控制的,设一个就可。  污泥浓度计放置位置也要看是什么类型的氧化沟,如是一般的氧化沟,放置位置并没有大的讲究,因为沟内混合液在循环流的,但习惯上还是设置在近出水端的位置。  312.ABR有没有可能实现厌氧污泥的再生循环?也就是不需要添加新的污泥,如果有的话需要多大的体积才能实现?  答:不知你说的ABR装置是颗粒污泥还是絮状污泥,如是颗粒污泥,各室内的污泥是不外流的,也就不用回流污泥。如果是絮状污泥,可在后面设沉淀室或另建沉淀池,沉淀污泥用泵回流。你说的循环就是回流污泥,没有再生的概念。沉淀所需的体积(应该是时间)需根据污泥沉降性能等定的。  313.我厂二沉池经常会有很多悬浮污泥,老是沉不下去,这是不是由于曝气过大造成的?我已经调低溶解氧有半个多月了,但这种现象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且沉淀池还有不少漂浮着大块的污泥(全桥式刮吸泥机)。请问有没有甚么措施去降低出水SS呢?  答:不象是曝气过度造成的。你说的括吸泥机其实就是吸泥机,只是把各吸泥管的吸泥口加工成扁长型的,这类所谓的括吸泥机排泥效果很差,我没搞错的话,可能靠周边的吸泥管离池壁有一段距离,如果这样的话,当污泥密度发生变化或污泥缺氧等情况下,就会造成部分污泥上浮等异常情况,所以先要确认一下。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314.我是一家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人员,本厂工艺采用的是前置厌氧池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共两座氧化沟,氧化沟前各对应一座厌氧池。近期发现两座氧化沟的污泥浓度相差1000mg/L左右,沉降比也相差悬殊,1#沟70%,面临着污泥膨胀,2#沟30%左右,污泥沉降性能良好,而两座氧化沟都从同一座回流污泥泵房回流,应该说两座氧化沟的污泥浓度理论上是一致的,但实际上却相差悬殊,请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前这种状态?采取什么措施可以使两座氧化沟的污泥浓度均衡?  答:污泥沉降比高不一定说明沉降性能差,1#沟70%也不能说明污泥膨胀,只是污泥浓度高些而已。你认为污泥是同一座回流污泥泵房回流就认为二池的污泥回流量应该一样,其实不一定的,污泥由回流污泥泵房提升后由各支管分流至二座氧化沟,分流量通过阀门来调节,如果分流量没调节均衡就会造成二池进泥量不一样,此外,二池的进水量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还要说明的是,即使二座氧化沟的污泥浓度相同,也不一定说明污泥负荷相同,因为池容相同的二座池,其中一池的进水量和回流污泥量分别是另一池的一倍,此时二池的污泥浓度也是相同的,但污泥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相差一倍。  315.我做镜检时使用的是16*10和16*40的倍数,但看不到原生生物?是否是选择的倍数不对?应该把污泥凉干看还是带着水看呢?正确的镜检应该如何做?我现在调试的是UASB,污泥呈青黑色,并且发臭,水面有很少的气泡。本装置进水水质和浓度很不稳定,我怀疑该池污泥已坏了。  答:如果是观察污泥结构和原、后生动物用100倍就够了,如果要看原生动物内部或菌胶团,用400~600倍就可,所以你用的观察倍数足够了。还要说明的是你看不到原生动物很正常,镜检是对好氧污泥的,而你观察的是厌氧污泥,厌氧污泥没有原生动物,更不可能有后生动物,所以没必要观察。  316.本厂采用BAF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水量为:12000m3/d.工艺采用混凝—BAF池—清水池—消毒接触池—排放。滤料是火山岩,滤料层4m高,原水COD在180mg/L左右,BOD在90mg/L左右。BAF出口DO一般在4~7mg/L,COD和SS能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反冲洗采用气—气水—水漂洗)。现在的情况是:BAF滤池表面的滤料上挂膜很不好,只有少量黄色膜(没有将滤料颗粒包裹,且很薄),至于滤池下层挂膜情况就不得而知了。请问:(1)怎么才能更好挂膜?(2)反冲洗时气流速速度怎么定?是气离开风机时的线速度还是气在滤池里面上升的速度(气体积流量/滤池截面积)?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滤池上部负荷很低,生物膜少也是正常的,看上去没有,其实还是有的,只要不影响处理效果就没问题,可观察一段时间再说。气体的上升流速就是指滤池里面上升的速度。  317.我们的农药废水水质如下:COD2000-2500mg/L,氨氮350-380mg/L,总磷70-85mg/L,先投加石灰乳碱解,调节pH在8-9之间,但进入一级生化后,pH下降到4-5,一级生化溶氧在1.0-1.5mg/L之间,整个系统去除率很低,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答:本废水毒性大,直接用生物处理比较困难,关键是预处理,生化后pH下降可能是硝化过程碱度消耗的引起的,如是这样就要补充碱度,投加碳酸钙。你没介绍具体工艺,从废水水质来看需脱氮和除磷,磷最好用化学法去除,这样的水质采用生物同时脱氮除磷很难控制的。  318.本公司采用内电解预处理+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原水COD3500~4000mg/L,水量每天2500吨。由于废水中含有类似沥青状物质(树脂),经常会包上铁屑,废水含盐在3%左右,所以基本上厌氧菌无法生长,好氧菌在小流量时才有菌生存,所以处理效果很差。能否提些建议?  答:要确认是什么类树脂,废水中树脂太多也不适合用微电解,建议先用亚铁去除一部分树脂(较高的pH下),然后进微电解池,但微电解需采用曝气或采用滚动床式的。含盐太高,直接生化不行的,要进行预处理,最好在源头控制,否则预处理费用会很高。  319.我们厂污水处理实际运行中,曝气池的活性污泥这段时间污泥沉降比一直很低,大约在18%左右,但是污水的处理效果还是可以的,水中也有很多的轮虫和钟虫,请问大家:污泥沉降比这么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好地解决办法吗?  答:这种情况通常是污泥负荷过低引起的,污泥已一定程度老化,虽然目前尚没影响处理效果,但随着污泥老化程度加剧会有影响的,应该适当增加排泥量或减少生化反应时间来提高污泥负荷。  320.本单位的IC厌氧反应器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结垢。其成分是磷酸氨镁,性质十分稳定且坚硬无比,IC运行一年,经历过二次除垢仍无效,不得不将所有管道全部拆除,最后仍没有解决。废水的总氮含量较高,是否有简易的办法去除磷酸氨镁?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IC布水器等结垢是很麻烦的,磷酸氨镁俗称鸟粪石,很坚硬,只能预防为主。是由氨氮、磷和镁反应形成,所以对三者中浓度高的应先进行预处理来降低浓度(主要是氮),同时要控制好厌氧反应器进水的pH,即在允许的pH范围内尽可能不要高,pH越高,所结的垢越硬。321.请问补充碱度能在好氧池的进口处投加NaOH吗?会不会造成微生物死亡?我听说在国内农药废水没有达标的例子,请问有有机磷农药厂废水成功达标了吗?  答:补充碱度应该投加纯碱(碳酸钙或碳酸钠),纯碱除了稳定pH外还可提供硝化菌所需的无机碳源,不宜用氢氧化钠。农药废水处理难度是大,但没有你说的这样严重,要达标处理技术上没问题,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工艺,所谓合适就是尽可能经济有效。  322.本公司A/O处理系统曝气器近期坏了,进行了重新安装,水抽干时发现O池填料上没有膜,A池挺多的,修好后加了干污泥约9立方(水池280方),每天24小时曝气,同时进粪便水和面粉,现20天了SV只有10,放置2小时后也不上浮,二沉池回泥不及时有絮状泥浮在面上,请问如何才能挂上膜?  答:挂膜初期曝气量不能太大,否则很难挂膜,还有一个办法是池水抽干时,就可向膜上喷洒污泥,待填料上污泥稍干时再进水小气量曝气,当然在操作时还有一些具体要求。  323.我们的农药废水水质如下:COD200-2500mg/L;氨氮350-380mg/L;总磷70-85mg/L。在碱解时我们投加的是石灰乳,调节pH在8-9之间,但进入一级生化后,pH下降到4-5,一级生化溶氧在1.0-1.5mg/L之间,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另外整个系统去除率很低,请问有什么好的预处理方法能去除COD,提高可生化性?  答:本废水毒性大,直接用生物处理比较困难,关键是预处理,碱解投加石灰时pH好象要调至11左右,碱解时间要长一些,这样才能提高处理效果。生化后pH下降可能是硝化过程碱度消耗的引起的,如是这样就要补充碱度,投加碳酸钙。提高可生化性方法很多,如在前面设置水解酸化、内电解等。废水磷浓度较高,可采用化学除磷法。  324.刚做了小试验,好氧出水经过混凝沉淀后取上层液(去掉悬浮物,水有点发黄),装在1L量筒中加入臭氧,臭氧机为40G/H,一分钟后,颜色完全去除。再做另外一个,加入了1ml双氧水,试验结果如下:  混凝沉淀原水97102108(同一个样品)  臭氧807882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混凝沉淀96115104  臭氧和双氧水159175167  问题:只用臭氧时,COD去除不明显,但B/C比曾经测过为0.7,是否说明对COD去除不太好,但BOD比可大量提高。加双氧水后COD却增加了,不知道何故?  答:用臭氧氧化COD去除不明显是因为氧化后使难生化物质转化成易生化物质,所以B/C比上升,不过达0.7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这样等于所有有机物都是可生化的(因为BOD5只是五天的生化过程)。臭氧氧化还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如甲醛,如果要提高COD去除率还需加一定量的高锰酸钾,但后面有生化就没必要这样,因为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已为生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双氧水后COD增加不大可能,建议用双氧水+亚铁和二价锰试试。氧化后应增加混凝-沉淀或把生化后的混凝沉淀工序设置在氧化前。不知以后工程经应用的处理规模是否大,对大规模的装置而言,此类氧化法的运行费用太高,不符合运行的经济性。  325.我们试验的是兽药厂的污水,污水的COD为2500-20000mg/L不等,通常混匀后在一万左右,含有大量的ss,色度较高,二沉池出水也显现出深棕色.由于是2000年的工程,大部分设备都已老化,特别是UASB的三向分离器漏气十分严重,因负荷较低也能勉强运行。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前阵子好氧出水可以合格(COD在300左右),运行一段时间后,出水COD会升高了呢?是由于厌氧出水SS较高造成的吗?如果在好氧池前加一个缓冲池,截流住厌氧池跑的污泥,这样会不会有所好转?  答:目前首先应该避免厌氧池污泥进入好氧池,U池漏气与跑泥无关,如果U池无法控制跑泥,就应该设置沉淀池,进水SS高应该在厌氧前设混凝沉淀或混凝气浮。还有U池的容积负荷应该尽可能稳定,对水量调节和污水均质有较高的要求。  326.本污水处理厂,水量30000吨/天,工艺是AO法,以前在污泥处置上用的设备是2.5m带宽的带式压滤机,压出的泥含水率达85%以上。污泥浓缩池出来的泥含率约96%,最低时含水92%。请教怎样才能使泥饼含水率降下来,我们现在考虑更换设备,如:螺旋污泥脱水机,离心机,回转式污泥脱水机等,请给个建议。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影响污泥脱水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脱水前的污泥调质很关键,如:药剂的选择和投加量。建议先在污泥调质方面做些试验,同时要控制好污泥浓缩池的运行工况,尽可能提高污泥浓缩效果,并维持污泥含水率的相对稳定,污泥含水率稍有波动,其含固率则会大幅波动,加药量也很难控制的。建议先在运行管理上找原因,如不行再考虑更换脱水机。  327.我在调试一个甲醇废水,COD在1700-2000mg/L左右,(可以调节进水浓度),采用单级接触氧化工艺,(无沉淀池)出水砂滤后排放。现在调试近两个月来,出水水质在700-800mg/L左右,离500mg/L的目标值还有差距,接触氧化池停留时间是9小时,有效容积为240立方米.进水量30T/小时,有何提高去除效率办法?  答:虽然不知道废水氮、磷是否够或运行控制方面是否有问题,但可基本确认的是接触氧化池停留时间不够是原因之一。  328.请帮助分析一个工程调试问题:本工程是国内目前很少采用的生物膜加活性污泥复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COD200~300mg/L,NH3-N20~29mg/L,HRT3.5小时,流量10万方/d,氨氮处理效果一直理想。处理流程是污水经细格栅,沉砂池后进入缺氧池(HRT为30min),然后进入好氧池(HRT为3h)。经过MPN计数,发现好氧池中nitrosomanas和nitrobacter的数量级非常低,无法完成硝化。该工艺主要靠活性污泥去除COD,靠生物膜处理氨氮,所以应该不用担心SRT不够导致硝化菌不宜繁殖的因素。但本工艺其他处理指标都非常好,COD,TSS,TP处理效果都非常好,就是氨氮下不去。  答:你所说的“该工艺主要靠活性污泥去除COD,靠生物膜去除氨氮,所以不用担心SRT不够导致硝化菌不宜繁殖的因素”,这样的观点我不认同。虽然有这样的说法,实际运行中不会是这样简单的。虽然进水氨氮不高,但好氧池3小时的时间显然不够的,这是主要原因。还要确认TKN是否高,也许氨氮下不去的原因可能是有机氮的氨化造成的,当然也要确认碱度控制等基本运行条件。  329.还想针对上贴的内容问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生物膜处理氨氮,活性污泥处理COD的效果。  这个工艺的主要设计人是哈工大的王宝贞教授。去年我们这个工程为深圳市ZF迎接国家环保总局的环保模范城的复检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用这么短的停留时间让绝大部分指标都很好的达到要求,就是氨氮下不去。我们有些老师也做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的研究,也有工程实例,除磷的效果不好,但脱氮的效果是很好的。因为我们这个工程效果不好,大家都很着急。所以请详细指点一下。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我不否认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有其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的。我认为泥-膜组合工艺不适合脱氮要求高的废水,可以想象,大量碳化类细菌与硝化菌共存在一池,肯定不利于硝化菌繁殖的。也许有人会认为硝化菌主要长在生物膜上的,碳化菌主要长在悬浮污泥上的,实际情况不会象想象的这样简单,它们都生存在同一环境中,泥中膜中都有。主要还是我上次所说的硝化时间不够造成的,应该在后面增设接触氧化或轻质生物滤池。  330.关于MLSS的测定,我查阅了您以前的技术答疑,说不能用悬浮物的方法测定,因为是考虑到溶解性的有机物和游离细菌。那是否就采用总残渣的方法测定呢?还有您说污泥浓度测定要用100mL混合液在量筒沉降后的污泥来测定,这又是为什么?我认为取混合液直接测定,不需要沉淀。  答:你说得没错,就是用总残渣的方法测定,取100mL泥样测定是测定的规范,这样减少测定误差。由于取的样多,为了减少在水浴的蒸发时间,所以要将污泥沉淀后滗去上清液再在水浴蒸发。 331.铁碳催化氧化一般适用什么类型的水质?是不是可生化性较差的水比较适合?我看到论坛说此法可直接把COD从2500降到100,那还用上生化吗?  答:铁碳法适合浓度高且可生化性差的废水的前处理,主要目的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面的生化处理创造有利用条件。有的废水经铁碳法处理后COD基本不降,但B/C比升高了,也达到了处理目的,当然既能去除一些COD,又能提高可生化性更好。  332.我们是城市污水厂,处于调试阶段,采用的是AAO工艺。进水:COD为120;BOD5为30mg/L;氨氮为20mg/L;总磷为2mg/L.出水:为COD40mg/L;BOD5为5mg/L;氨氮18mg/L;总磷1.2mg/L.设计进水20万吨/天,实际为2万吨/天。有南北两个生化池,目前南边已有少量的絮凝物出现,以前一直都是南北各开了一台内回流,昨天增开了一台,(开汇流泵时风机已经停了)导致今天污水全部变为茶红色,南边情况好点。请问:1、调试初期开内回流是否能把氨氮去除率提高?2、水变成茶红色是什么原因?如何修补?  答:这样的情况下污泥培养应该采用级数扩大培养法,即在部分池培养污泥并运行,然后再根据水量和浓度的情况移植培养。因为进水浓度低且水量又小,即使所有曝气池污泥能培养好,也很难养住污泥。内回流与提高氨氮去除率无关,与硝酸氮去除率有关,目前不用回流,硝化效果还不好情况下又何言反硝化呢。污水变色的问题仅听描述我也说不清,现在应该注意的是防止污泥老化。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333.我们有个厂最近在做污泥减量试验。最近进水水质与试验前水质差别很大,特别是COD和SS,目前很难对减量效果进行评价,请问一下有没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公式来确定污泥产量(根据COD和SS)?  答:我没有具体计算过,据我所知也没有很好的经验公式来确定具体的量,虽然理论上可通过污泥产率的变化来大致估算,但会有较大误差。因为有些污泥是随废水进入系统的。不知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污泥减量试验,如果是将剩余污泥专门进行好氧或厌氧减量,就可根据减量前后污泥中挥发固体减少的量来推算,如:MLVSS/MLSS比值的变化。  334.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过程中,如厌氧处理后还含有大量的硫,如何才能把它去除掉呢?大量的硫化氢产生是因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硫酸盐还原菌将其转化为硫化氢,如果硫酸根过高就会出现产生大量硫化氢。不知是否是这样?  答:厌氧反应过程中硫化物被转化为硫化氢,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说的情况是另一码事,即废水中本来就含硫酸盐,就要通过生物还原法去除,但必须满足COD/硫酸根比值要求,此条件下可将废水中的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并且不影响COD的去除。  335.最近参加某环保公司的面试,总工问:“冬天水温10度以下,出水COD、BOD、SS等都达标,只有NH3不达标,且出水的NH3比进水的高,怎么解决?”。我的回答是:“要考虑到有机氮的氨化因素和DO、碱度、营养比、pH的控制等”。总工说:“假定DO、碱度、营养比、pH都满足,而且要求不排泥,冬天怎么保证NH3达标?”。对此你如何考虑呢?  答:只能减少进水量和加温。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应时间是不够的,氨化过程也未完成,减少进水量是为了减少负荷、增加反应时间。同时还需加温,水温10度以下硝化作用基本没有(5度时完全没有硝化作用)。  336.我们处理的是炼油废水、采取的是CAF后面加三级BAF且两套并联,设计是600t/d,实际处理量在300t/d,进水COD在1200mg/L左右,CAF出水在1000mg/L左右,系统运行两年都没有问题,BAF出水COD都能达到40mg/L左右,可是最近几个月处理能力突然下降,BAF出水COD在100mg/L左右,我们采取BAF串联,效果稍好点,但是BAF出水还是在80~100mg/L之间,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BAF系统出现了问题?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采用三级BAF串联运行第一次听说,应该先确认前面的CAF出水是否有浮渣,含油浮渣进入BAF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CAF主要是去除乳化油,也有一定去除COD的效果,也要确认药剂投加是否有问题。  滤池要按要求反冲洗,否则会发生池内水短流和滤料层板结等问题,还要注意布气是否均匀。BAF运行时间长了也可能造成滤料不断破损和流失,如果这样的话就要补充过滤料。  337.我在做一个EGSB的试验,请问上升流速应控制在多少,才能达到产生颗粒污泥的要求?  答:颗粒污泥的培养需有很多条件,如:要有适合的温度、碱度等,并要控制好负荷,必要时还需投加少量钙、镁等,培养起始污泥负荷必需低,一般认为污泥负荷在0.3kgCOD/(kgVSS?d)以上时较适合颗粒污泥的形成,颗粒污泥初步形成后就要进一步提高污泥负荷。这些都是基本控制条件,而上升流速只是外部条件,具体我也说不准。有资料认为上升流速在2.5~3.0m/h时较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只能作参考。因为不同的培养时段有所不同。  338.请教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斜管沉淀池的,有人说此类沉淀池易堵,不建议采用,但考虑它的表面负荷较高,可以节省占地,又有不舍;二是关于污泥负荷的,书上写对于脱氮工艺,污泥负荷小于0.18即可。但我公司的老工程师设计时为保证达标,存在硝化反应的工艺污泥负荷都取值小于0.1,甚至更低。您对此如何看的呢?如果非得确定污水种类的才好说明的话,那么就说生活污水吧。  答:生化二沉池采用斜管沉淀池历来就有争议,优点和缺点都知道,我不认同采用斜管或斜板,提高二沉池沉淀效率关键是进水水能的消散或减弱,和消除池内短流等措施。  关于脱氮工艺的污泥负荷是因水而异的,个人认为城市污水通常应小于0.1,工业废水应小于0.07.  339.关于污泥处置问题,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丝体和培养基,再加上我们加了大量的PAC用量,造成污泥粘度很大。我试过板框和带式压滤机,前者堵塞滤布,后者根本压滤不出来。  请问有没有一种设备或方法能使这种粘度很大的污泥成功的和水分离出来,或者加什么物质能使污泥的粘度变小?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对粘度高的污泥用离心脱水机较好,但生化污泥一般不大可能出现你所说的情况,我想可能是污泥凝聚和剥离性太差,应该先在脱水前的污泥调质方面找原因,如:调质药剂的筛选和投加量的试验。还有污泥加药调质的过程控制也很重要,否则设备再好也没用的。  340.我们厂处理的是印染污水和炼染污水,水中COD在1000mg/L左右,还含有SS和氨氮。最近二沉池表面总是有一层黄色的块状污泥,严重影响出水水质,增加了污泥回流,已经一周了,可情况还是不见好转,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答:不了解具体情况很难确定,通常来说有二种可能:一是污泥负荷过低造成的;二是沉淀池发生严重的反硝化,反硝化污泥上沟后大多会分散,有的也会成块状。从情况来看前者的可能性较大,应该先确认原因,假如是污泥负荷过低引起,就要增加排泥量。   341.请教关于计算方面的问题:生活污水的流量为1600t/d,进水水质为COD=500mg/L,BOD5=250mg/L,SS=200mg/L,TKN=70mg/L,TP=3.8mg/L,出水水质要求COD=60mg/L,BOD5=20mg/L,SS=20mg/L,NH3-N=8mg/L,TP=1mg/L。  因为进水动植物油含量高,在处理工艺进水前段设置了气浮设备,后面工艺采用A/O,污泥负荷采用是0.9,污水总停留时间为16h。现想将缺氧段的停留时间设置为好氧段的20%。我的问题是:  1.设计时气浮工艺取BOD5的去除率为15%,SS的去除率为80%,TKN去除率为10%,这样取合理吗?  2.水力停留时间是采用污泥负荷方法计算的。但我用反硝化速率核算,这个水质缺氧段的停留时间高达6.5h,虽然计算时有很多经验值在里面,但仍有点迷惑,理论上按反硝化速率计算更有説服力,但又担心工程浪费。  3.对于这种水质,根据我提到的进出水水质和污泥负荷,能满足氨氮达标吗?  4.我采用化学除磷,想把药剂直接投加在气浮工艺那段,可以吗?  5.我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活性污泥量很少,就是内源呼吸分解泥量与降解BOD5产生的泥量相当,是不是因为对应的泥龄过长呢?还要补充一句,污水冬季的最低温度不低于10度。对于这种水质脱氮处理需要补充碳源,除粪便水和葡萄糖,还有什么有效且廉价的物质作为碳元投加呢?  答:你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回答如下:  1、气浮工序BOD和SS去除效果是因水质而异,你定的去除率应该没问题。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2、污泥负荷采用是0.9kgbod/kgmlss.d,你写错了吧,如果小10倍就差不多。  3、关于缺氧段的停留时间要考虑很多因素,设计时大多为好氧区容积的1/3~1/4,我认为你定的时间够了,因为好氧区也有一定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假如你们废水的凯氏氮降低一半,不设缺氧段也没事。  4、你介绍的进出水水质和污泥负荷下氨氮达标应该没问题,如在冬季就不好说了,在10度水温下硝化效果就很差。  5、前面的气浮工艺应该是混凝气浮,磷也能去除,药剂不能直接投加在气浮内,应该是先进行混凝。  6、你计算出内源呼吸分解泥量与降解BOD5产生的泥量相当的可能性不大,考虑到冬季水温低的因素,泥龄长些也是必要的,此外,由于是采用前置反硝化,需有较大的回流,这样会使生化池实际的水力停留时间大幅缩短,也需考虑生化反应时间上的保证。  7、从本废水的BOD5/TKN来看,反硝化所需的碳源不足,考虑到一部分微生物自溶后释放出来的那部分有机碳也可利用,所以能基本满足或稍缺。酒厂的酒糟和豆制品厂的豆渣等都是很廉价的碳源。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342.本厂的豆制品废水工艺是这样的:原水-气浮-兼氧-厌氧-好氧-沉淀-外排。池内挂填料。现在板框压滤机的脱水效果很差,污泥添加过生石灰,但效果不明显。后将滤布换粗了,刚开始压滤还行,用不多又不行了。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还有沉淀池污泥上浮,刚开始以为是厌氧污泥,但是开回流泵发现水颜色不是黑色的。是污泥C/N比失调引起的吗?(好氧曝气很大,全池都是污泥,以致都不能当成是生物接触氧化法了)。  答:污泥脱水前的调质中单加石灰不行,应在加过石灰并反应后再加少量PAM助凝,也可采用PAC+PAM,即先用PAC混凝,然后加PAM助凝,换滤布不能解决问题的。  后一问题中,营养比一定要控制好,不仅仅要控制碳氮比,还要测定一下磷是否够,这些是基本条件。好氧池的曝气量在能满足溶解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小一些,除非生物膜太厚需脱膜时才加大曝气量。  343.理论上讲,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长时间曝气会使硝化过程更加彻底,降低氨氮含量,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为什么曝气时间变长反而会导致氨氮含量升高?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答:二种可能:一是废水中有机氮较高,硝化过程中还在发生氨化作用;二是反应时间过长造成污泥严重老化,使细菌细胞的解絮速率大于细胞的合成速率。  344.IC反应器内因为污泥负荷超标造成颗粒污泥被洗出的原理是什么?除了污泥负荷超标外,是否还有其它原因造成颗粒污泥被洗出.是污泥先死亡后被洗出,还是因被洗出而死亡.造成颗粒污泥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答:颗粒污泥被洗出可能是污泥内有空隙,这样的情况不能说死亡,具体原因我也说不清,我认为除污泥负荷外,与碳、氮、磷比失调和水质发生变化也有关,有的装置将处理其他废水的颗粒污泥引入,没有作适应性的驯化,直接投入运行也会发生类似情况。  345.看了您关于污泥沉降比论述中所说的有几点疑问请教:  1、“在负荷较高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在气温高,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老化时,也会有气泡沫伴随便污泥上浮,这些气泡通常是酸化过程中产生的氨引起的”可以介绍一个这个化学式吗?我记得书本上是硝酸氮在厌氧缺氧时,有碳源时生成氮气,无碳源时生成NH3,难道是我理解错误?    2、还有您说沉降速度快的又分高负荷和低负荷,但是我在三丰老师的书里看到高负荷时沉降速度应该很慢,而且老化时沉降速度快,但是据我们CASS工艺看,进水负荷较低,有老化时沉降速度也挺慢的,请指教  答:分别回答如下:  1、之所以说是酸化过程引起的,我已说过有二个前提:一是负荷较高;二是沉淀池停留时间过长,这样的情况在实际运行中常会发生的。你说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因为负荷高,基本上不具备硝化的条件,没有硝酸氮又何言反硝化呢,所以也不存在无碳源时生成NH3的问题。  2、关于高负荷时沉降速率应该很慢的说法我不认同,这观点也是源于我长期的实践经验。以目前常用的二段法工艺来说,一段是高负荷,二段是低负荷,所以在设计时一段沉淀池的池容通常都小于二段沉淀池的池容,这是考虑到污泥沉降速率不同,因为高负荷时沉降速率比低负荷要快,可见我的观点与设计上也是一致的。  你所说的老化污泥沉降速度也挺慢的完全可能,我在文中介绍的也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规律,必竟实际运行很复杂,也有一个如何定义“老化”109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的问题,如有的污泥发生老化时污泥会严重矿化,这种污泥中无机固体比例很高,沉降速率也快,对一些B/C比很低的废水,发生老化时情况就不一样,也不一定会发生严重矿化,因为污泥中还有很多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这种污泥的沉降速率就可能较慢。也许你会说你们装置污水的可生化性不差,不是会是这样的情况,但也不能排除其它因素。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