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20 KB
  • 2022-04-22 13:48:48 发布

GBT3780.14-2010炭黑第14部分硫含量的测定.pdf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83.040.20G49a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780.14—2010代替GB/T3780.14一1995炭黑第14部分:硫含量的测定Carbonblack--Part14:Determinationofsulfurcontent(ISO1138:2007,Rubbercompoundingingredients--Carbonblack—Determinationofsulfurcontent,MOD;IS015671:2000,Rubberandrubberadditives--Determinationoftotalsulfurcontentusinganautomaticanalyser,MOD)2010-08—09发布2011-05-01实施宰瞀鬻鬻瓣警糌瞥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仪1” 刖置GB/T3780.14—2010GB/T3780《炭黑》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吸碘值试验方法;——第2部分:吸油值的测定;——第4部分:压缩试样吸油值的测定;——第5部分:比表面积的测定CTAB法}——第6部分;着色强度的测定;——第7部分:pH值的测定;——第8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第10部分:灰分的测定;——第12部分:杂质的检查;——第14部分:硫含量的测定;——第15部分:甲苯抽出物透光率的测定;——第17部分:粒径的间接测定反射率法;——第18部分:在天然橡胶(NR)中的鉴定方法;——第21部分:橡胶配合剂筛余物的测定水冲洗法。本部分是GB/T3780的第14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ISO1138:2007((橡胶配合剂炭黑硫含量的测定》(英文版),ISO15671:2000《橡胶和橡胶添加剂自动分析仪法测定总硫含量》(英文版)。本部分根据ISO1138:2007和ISO15671:2000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与ISO1138:2007和IsO15671:2000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SO1138;2007和ISO15671:2000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本部分与IsO1138:2007和IsO15671: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将ISO1138:2007与ISO15671:2000的范围进行了合并(本部分的1);——增加了GB3778、GB/T3780.8、GB/T8170,以符合我国国情(本部分的2)}——增加了硝酸银溶液,方便标准使用者(本部分3.2.4);——增加“耐压至少3MPa”,增加可操作性(ISO1138:2007的3.3.1;本部分的3.3.1);——增加了“采样”,提高本部分可操作性(本部分的3.4、4.4、5.4);——将烘箱的可控温度由(105士2)℃修改为(125士1)℃,为了统一操作(ISO1138:2007的4.3.9;本版的3.3.4、4.3.9);——增加了“干燥器”,提高本部分可操作性(本部分的3.3.7);——增加了“图1氧弹式量热计构造简图”、“图2氧弹剖视图”和“图3燃烧炉法仪器装置图”,方便标准使用者(本部分的图1、图2、图3);——增加“尺寸应符合燃烧管规格”,增加可操作性(ISO1138:2007的4.3.3;本部分的4.3.3);——修改“精确至1mg”为“精确至0.1mg”,以提高测试精度(ISO1138:2007的4.4.1;本部分的4.5.1);——将ISO1138:2007的6分解为本部分的5.5.1“仪器的准备”和5.5.2“仪器的校准”,并将此两部分归人本部分5.5的分析步骤,同时增加本部分的5.5.3“试样的测定”,使标准结构更清晰;T Gll,T3780.14—.2010Ⅱ——增加了计算测试结果的取值方法,规范结果取值(本部分的3.6.2、4.6.2、5.6.2);——A、B法增加了精密度的规定,提高标准的严谨性(本部分的6.1.1);——删除了IS01138t2007的5“c法:自动分析仪法”,此部分对应于IS015671:2000;——删除了ISO15671z2000的2“术语和定义”,另有国家标准进行规定;——删除了ISO15671:2000中第9章对精密度和偏差的具体描述,只保留了精密度的规定,精密度另有国家标准进行规定(本部分的6.1.2、6.2)。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删除了ISO前言,增加了本部分前言,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格式要求;b)“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c)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d)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1138:2007和ISO15671:2000章条编号对照”;e)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符号“,”。本部分代替GB/T3780.14—1995《炭黑硫含量的测定》。本部分与GB/T3780.14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修改了标准名称;b)增加了硝酸银溶液(本版的3.2.4);c)将烘箱的可控温度由(105士2)℃修改为(125土1)℃,并增加了“重力对流型”(1995版的5.4、13.9;本版的3.3.4、4.3.9);d)增加了“图1氧弹式量热计构造简图”、“图2氧弹剖视图”和“图3燃烧炉法仪器装置图”(本版的图1、图2、图3)}e)增加了“装有有效干燥剂”(1995版的5.7;本版的3.3.7)}f)对硫含量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E1995版的8.1式(1);本版的3.6.1式(1)];g)将“采样”进行了重新规定(本版的3.4、4.4);h)增加了“自动分析仪法(c法)”(本版的5)。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黑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5)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青州市博奥炭黑有限责任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聂素青、贾翠萍、钟磊。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3780.14—1983、GB/T3780.14—1995。 炭黑第14部分:硫含量的测定GB/T3780.14—2010警告:使用GB/T3780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1范围GB/T3780的本部分规定了氧弹式量热计法(A法)、燃烧炉法(B法)和自动分析仪法(c法)测定炭黑总硫含量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橡胶用炭黑。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378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3778橡胶用炭黑GB/T3780.8炭黑第8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GB/T3780.82008,ISO1126:2006,Rubbercompoundingingredients--Carbonblack--Determinationofloss0nheating,MOD)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氧弹式量热计法(A法)3.1原理称取适量经干燥的炭黑试样于氧弹式量热计内点燃。燃烧后将氧弹打开,用水冲洗其内表面,用烧杯收集洗涤物,收集和称量在洗涤物中以硫酸钡形式沉淀的硫,计算出硫的百分含量。3.2试剂与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3.2。1氯化钡溶液:100g/L,溶解100g氯化钡(BaClz·2H20)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3.2.2盐酸,m一1.19g/mL。3.2.3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饱和溶液:将适量的苦味酸加到装有水的具塞玻璃瓶中。充分摇动瓶子,溶解苦味酸使溶液达到饱和。饱和后,溶液中应留有少许苦味酸晶体。3.2.4硝酸银溶液;17g/L。溶解17g硝酸银(AgNO。)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3.2.5氧气,工业用钢瓶贮装的足够纯度(不含硫化合物)的氧气。3.3仪器3.3.1氧弹式量热计(见图1、图2),耐压至少3MPa,带有点火变压器,点火丝,带燃料容器的坩埚,椭圆形桶,量热计套,氧弹式量热计周围水循环用的电动搅拌器,以及量程为(19~35)℃,精度0.02℃的量热温度计。3.3.2氧气瓶,带有与氧弹式量热计相连的连接器和调节器。3.3.3瓷坩埚,容积30mL。3.3.4烘箱,重力对流型,温度可调节在(125士1)℃。3.3.5高温炉,可控温度在(925士26)℃。3.3.6过滤漏斗,本生(Bunsen)式长管过滤漏斗,有60。的角槽。】 GB/T3780.14—20103.3.7干燥器,装有有效干燥剂。1——外壳}2——量热容器I3——搅拌器l4——搅拌器电机5——绝热支架}6——氧弹;l——充氧阀门;2——放气阀门;3——电极}4——坩埚架;5——充气管;6——燃烧挡板。图2氲弹剖视图3.4采样3.4.1炭黑按GB3778的规定进行采样。3.4.2采集的样品需置于密闭的样品容器中,并使样品在试验之前达到室温。3.5分析步骤3.5.1按GB/T3780.8规定的方法干燥适量的试样,置于干燥器(3.3.7)中备用。3.5.2称取大约0.5g干燥的样品,精确至0.1mg,放进燃烧容器(见3.3.1)中。将坩埚放在环状电极处,按氧弹式量热计说明书连上点火丝,并弯曲点火丝,使之延伸到正好在炭黑表面的下面。3.5.3量取5mL水放入氧弹中。安装好氧弹并用氧气(3.2.5)将其充满(压力为3MPa)。2 CB/T3780.14—20103.5.4在常温下,往量热计筒内加入2000mL的水。将氧弹放人量热计内,并将点火电极套在氧弹上,装好温度计后关闭量热计,并启动电动搅拌器。3.5.5电动搅拌2rain后记录水温。立即闭合点火开关,以点燃试样。如果点火系统没有指示灯,则按住点火按钮5S后放开,观察水温上升,大约5rain内温度应上升约2℃,则点火成功(如果温度未上升,则试验作废并重新开始测试)。电动搅拌器在点火后共搅拌10min后试验停止。取出氧弹,至少需要1rain的时间,逐步地解除压力。3.5.6打开氧弹,用水冲洗氧弹内壁,将洗涤液收集在250mL烧杯内,将洗涤液过滤到400mL烧杯中,用三份5mL水洗涤滤纸。加5mL盐酸(3.2.2)、5mL的苦味酸饱和溶液(3.2.3)和10mL的氯化钡溶液(3.2.i)于滤出液中,将此混合物在电热板上低温加热大约15rain。然后用无灰滤纸过滤,每次用10mL的沸水冲洗滤纸上的沉淀物,连续冲洗直至硝酸银(3.2.4)检验显示滤液中不出现氯化物。3.5.7将带有沉淀物的滤纸移人经灼烧恒重过的瓷坩埚(3.3.3)中,称量精确至0.1mg,先低温加热,使滤纸碳化。然后转移到温度控制在(925+25)℃的高温炉(3.3.5)中,灼烧30min后。将坩埚及内容物移人干燥器(3.3.7)中,冷却至室温,并称量,精确至0.img。3.6结果计算3.6.1炭黑试样总硫含量以硫的质量分数Ⅵ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0.1373×(,,12一”1)×i00一rtl,0式中:m。——干燥试样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坩埚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z——灼烧后坩埚和内容物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0.1373——硫酸钡对硫的换算系数。3.6.2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如有多次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然后按GB/T8170进行数值修约。4燃烧炉法(B法)4.1原理称适量干燥的炭黑试样置于燃烧炉中,在连续通入的氧气流中燃烧,燃烧释放的硫氧化物用盐酸溶液吸收。再用碘酸钾一碘化钾标准溶液滴定吸收液。计算出硫含量。4.2试剂与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4.2.1盐酸溶液,将2体积盐酸(m。一1.19g/mL)与13体积水相混合而成。4.2.2碘酸钾一碘化钾标准滴定溶液:0.0052mol/L,将1.1125g基准试剂碘酸钾(KIO。),i00g碘化钾(KI)和5g氢氧化钾(KOH)溶于约500mL的水。在容量瓶中稀释至1000mL。溶液应储存在棕色或绿色的玻璃瓶中。宜每30d配制一次新鲜溶液。4.2.3淀粉溶液:2.5g/L,溶解2.5g可溶性淀粉和5mg碘化汞(Hglz)于1000mL水中。4.2.4氧气,工业用钢瓶贮装的足够纯度的(不含硫化合物)氧气。4.3仪器(见图3)4.3.1燃烧炉,可控温度在(1425土25)℃。4.3.2燃烧管,长约75clrn,一端为圆锥形。4.3.3燃烧舟,熔结的氧化铝(刚玉)或瓷制的,尺寸应符合燃烧管规格。新的燃烧舟使用之前,应在(1425士25)℃下灼烧1h。4.3.4压力调节器和流量计。3 Ga/T3780.14—20104.3.5氧气净化系统,由一个装有硫酸(m一1.84g/mL)的气体洗涤瓶和一个装满烧碱石棉及无水硫酸钙混合物并被二氧化碳饱和的水吸收瓶组成。4.3.6气体分散管,由粗糙的熔结多孔玻璃制成。4.3.7滴定用锥形瓶,容量为500mL。4.3.8橡皮塞,配备一个金属或耐火材料制成的高温热反射器或挡板。4.3.9烘箱,重力对流型,温度可控制在(125土1)℃。1——氧气瓶;2——压力调节器和流量计;3、4、5——氧气净化系统;6——燃烧炉;7——温度控制器;8——球形干燥管;9——气体分散管}10——滴定管}11——燃烧管}12——燃烧舟;13——日光灯。图3燃烧炉法仪器装置图4.4采样4.4.1炭黑按GB3778的规定进行采样。4.4.2采集的样品需置于密闭的样品容器中,并使样品在试验之前达到室温。4.5分析步骤4.5.1按GB/T3780.8的规定方法干燥适量炭黑试样。称取约1g的干燥样品,精确至0.1mg,移人燃烧舟(4.3.3)中。4.5.2往锥形瓶(4.3.7)中注入约三分之一容积的盐酸溶液(4.2.1),加入2mL的淀粉溶液(4.2.3),在搅拌下,滴加碘酸钾一碘化钾标准滴定溶液(4.2.2)至刚显蓝色。将气体分散管(4.3.6)插人锥形瓶。4.5.3当燃烧炉的温度控制到1425℃时,且氧气流量达到1000mL/min时,将装有炭黑的燃烧舟放人燃烧管的加热区域。立刻用橡皮塞(4.3.8)塞紧燃烧管,使燃烧放出的气体通过气体分散管(4.3.6)进入吸收液,用碘酸钾一碘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刚好显现并保持蓝色。停止滴加碘酸钾一碘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继续通气鼓泡3rain,如吸收液仍保持蓝色,即达到了终点。4.5.4在每批炭黑试样测定前,燃烧系统应于炉温(1425士25)℃下,通氧气净化30rain。 GB/T3780.14—20104.6结果计算4.6.1炭黑试样总硫含量以硫的质量分数∞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1,Ⅲ一i百j磊⋯⋯⋯⋯⋯⋯⋯⋯⋯⋯⋯”(2)式中:V——滴定所消耗的碘酸钾一碘化钾标准滴定溶液(4.2.2)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试样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4.6.2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如有多次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然后按GB/T8170规定进行数值修约。5自动分析仪法(C法)5.1原理称取适量的试样置于仪器内,试样中的硫组分在氧气流中燃烧后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通过三种检测方法中的任一种进行测定:a)过氧化氢测试法:用过氧化氢吸收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然后用标准碱溶液滴定,计算硫含量.b)碘溶液测试法:用标准碘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生成碘化物,然后用极化双铂电极系统测萤生成的碘化物,计算硫含量;c)二氧化硫测试法:二氧化硫全部通过红外吸收测试仪并使用二氧化硫标准曲线测定,计算硫含量。5.2试剂与材料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5.2.1氧气,应符合所使用设备的规定。5.2.2其他试剂,应符合所使用设备的规定。本规定所用试剂.应满足原理中所列三种方法a)、b)、c)的要求。不同的仪器将导致所使用的试剂可能不同,应当使用仪器制造商所规定的试荆。5.3仪器5.3.1由于多种组件配置不同的仪器(自动分析仪)均符合本方法的要求,因此未对整体系统设计提出特别规定。但是,所有仪器在功能上应满足如下要求:——在检测方法a)中,用滴定法检测吸收液中是否存在氯化物,若存在则应对酸度进行校正,既用总酸度减去氯离子转化为盐酸的量;——在碘溶液和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方法b)和方法c)]中,测定硫含量时,检测系统应不受干扰,并且该检测器应通过一系列硫浓度的标样提供一理想的线性响应;——三种检测方法系统应适当包括非线性响应评价的处理方式,使非线性响应可以准确地对应出相应的浓度,该方式可由仪器或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除了这些硫含量直接输出系统外,仪器还应包括一个适当的检测响应器读出装置。5.3.2样品燃烧的条件应满足(适用于所有样品)。将样品所含的硫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硫。一般影响完全燃烧的因素包括1)使用氧化剂、2)温度、3)时间。5.4采样5.4.1炭黑按GB3778的规定进行采样。5.4.2采集的样品需置于密闭的样品容器中,并使样品在试验之前达到室温。5.5分析步骤5.5.1仪器的准备5.5.1.1按照说明书组装仪器(自动分析仪)。5.5.1.2响应(漂移)的调整:用适当的硫校准试剂(按仪器说明书),进行称量和分析。重复该步骤,按仪器说明书的说明调整仪器的响应,直到消除漂移。5.5.2仪器的校准5.5.2.1校准:按规定选择已知硫含量在所测试样的范围内的校准试剂和材料。建议每个硫浓度范围5 GB/T3780.14—2010至少用3个校准试荆加以确定。也可用其中2个校准试剂确定硫含量范围,并使第3个校准试剂硫含量在该范围内。5.5.2.2对所选择的校准试剂中硫含量的重复性进行测试校准(见5.5.2.1),持续分析,直至连续的5个测定值均落在本测试方法的重复性(见6.1.2)范围内。并用该测试值依据仪器说明书校准仪器,所得结果应在校准试剂所规定的精密度范围内,否则应重新进行校准。5.5.2.3通过定期分析标样来对仪器进行定期校准核查和再校准。标样结果应在控制限的范围内。如果不在,则从上次有效的校准核查后的所有的结果应舍去,并重新进行校准。5.5.3试样的测定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测定试样,做双样平行测试。5.6结果计算5.6.1炭黑试样总硫含量以硫的质量分数"计,数值以%表示,按式(3)计算。。一墅堡⋯⋯⋯⋯⋯⋯⋯⋯⋯(3)m式中:B——硫含量的测试响应值,c——校准过程中所确定的每单位测试响应值所对应的硫含量;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5.6.2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如有多次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然后按GB/T8170规定进行数值修约。6精密度6.1重复性6.1.1A法、B法:两次测试结果之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16%;6.1.2C法:两次测试结果之差不超过0.05%。6.2再现性C法两次测试结果之差不超过0.09%。7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试样的名称及标识;b)本试验依据的标准;c)使用的方法(A法、B法或C法);d)试验结果(均值或中位数,测试次数);e)与基本分析步骤的差异}f)试验中的异常现象}g)试验日期。 GB/T3780.14—2010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1138:2007/Iso15671:2000章条编号对照表A.1给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1138:2007/ISO15671:2000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裹A.1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1138:2007/ISO15671;2000章条编号对照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本部分章条编号ISO1138:2007ISO15671:2000前言警告1233.1~3.2.33.2.43.2.53.2.43.33.3.1~3.3.63.3.73,3.1的图1、图23.43.53.43.5.1~3.5.33.4.1~3、4.33.5.43.4.4第1段3.5.53.4.4第2段、3段3.5.63.4.53.5.73.4.63.6、3.6.13.53.6.24、4.14.2、4.342、434.3图34.44.54.44.6、4.6.14.54.6.2 GB/T3780.14—2010裹A.1(续)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本部分章条编号ISO1138:2007ISO15671:20005、5.13、3.1~3.55.255.2.15.15.2.25.2第i段、5.2第2段5.345.3.14.1、4.3~4.65.3.2425.45.575.5.16的部分内容5.5.1.1、5.5.1.26.1、6.25.5.26的部分内容5.5.2.16.35.5.2.Z6.45.5.2.36.55.5.37的第1、2段5.6、5.6.185.6.26.1.16.1.2、6.29.574.610附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