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下册).doc 87页

  • 449.50 KB
  • 2022-04-22 13:57:21 发布

教学设计( 下册).doc

  • 8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教学设计87 教学计划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瓦世贤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新课将在4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三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的再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教学的出发点。二、再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2.做到全面复习。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3.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4.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5.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三、复习的具体做法。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3.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有题组式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4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检验87 就是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我在每单元教学中,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讲试卷。并注意与不同层次学校的测验成绩对比。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知识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书面分析,寻找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期定下的目标更加吻合,做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五、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磨刀不误砍柴工。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3、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映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2012-387 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完成情况18.1金属材料228.2金属的化学性质239.1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49.2溶液的形成259.2溶解度269.3溶质的质量分数2710.1常见的酸和碱3810.2酸与碱之间的反应2911.1生活中常见的盐21011.2化肥21112.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2.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21212.3有机合成材料113总复习14总复习15总复习16总复习17考试181987 九年级化学知识梳理(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1讲金属材料及金属的性质和应用知识点1几种重要的金属(1)日常生活中的锄、刀等都是由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和。(2)金属材料的发展史:商朝人们开始使用,春秋时期开始冶,战国时期开始炼,和一直是人类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3)金属的物理性质:大多数金属都具有光泽,密度和硬度较,熔沸点较,具有良好的性和导电性、性,在室温下除为液体,其余都是固体。(4)常见金属的颜色:铁,铝,铜,锌,钛,金,银。(5)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导热、导电最好的金属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是,熔点最低的金属是,密度最大的金属是,密度最小的金属是。(6)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用途间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当然还需考虑,,,,和等多种因素。知识点2合金(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或,形成的具有特性的物质,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性能上发生了改变,说明物质的改变会使其发生改变,合金的用途比纯金属的用途。(2)合金所具有的特征:它是一种物,至少含有一种,具有特性。合金也可以看做是溶液,如。(3)铁合金主要包括和,它们的区别是不同,生铁含碳量为,钢的含碳量为,钢与生铁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等,尤其是钛和钛合金的非常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化工和通信设备等。(5)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①;②;③金属铁与酸、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时生成Fe2+;④金属与浓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的是水而不是生成氢气;⑤金属与化合物反应时,化合物必须可溶;⑥K、Ca、Na不能与稀硫酸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也不能被其他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6)证明金属活动性的设计方案:①选用金属和盐溶液,即“一肩挑”87 的方法,a把活动性最弱和最强的金属分别插入含活动性排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中;b把活动性排中间金属分别插入含活动性最弱和最强金属的盐溶液中;②选用金属、酸溶液和盐溶液,把活动性紧挨着“H”前后的两种金属先分别插入酸溶液中,然后再把第三种金属插入含活动性紧挨着它的金属的盐溶液中。知识点3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化学性质为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例如铝与氧气反应:;(铝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②金属与酸的反应,例如:Mg+HCI=;Fe+H2SO4=;Zn+HCI=;Al+H2SO4=。③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例如:Al+CuSO4=,其现象是;Cu+AgNO3=,其现象是。(2)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可用符号表示为。其常见类型有①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反应条件是加热,含K、Ca、Na、Mg、Al等氧化物除外,)如;②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反应条件是高温,含K、Ca、Na、Mg、Al等氧化物除外,)如;③金属+酸→盐+H2如;④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如。第2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识点1金属资源的存在方式及矿石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化学性质,所以它们以形式存在,只有少数金属化学性质很不,如金、银等以形式存在,在工业上把叫矿石。常见的矿石,如赤铁矿主要成分,菱铁矿主要成分,磁铁矿主要成分,铝土矿主要成分。知识点2钢铁生产的发展历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生产和使用器,挖掘出土的钢剑,表明钢的质量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从公元1世纪起,便成了我国最主要的金属。知识点3铁的冶炼(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①步骤a.检查装置的b.装入约品并固定装置c.向玻璃管内通入CO气体d.给氧化铁加热e..f.。②现象:、。③尾气的处理:。(2)工业炼铁①原理:;②原料(、、)、、。③主要设备:④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点4含杂质化学反应的计算87 (1)含杂质物质质量*纯物质质量分数=纯物质质量(2)物质纯度=/*100%=1—杂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5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金属生锈的条件: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等发生的化学反应的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其特点是。(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①;②;③。(3)防止铁锈蚀的原理是,具体方法是:①;②;③。在钢铁的表面、、及如等就可起到防锈的作用。(4)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①;②;③;④。第九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知识点1溶液(1)溶液的概念:叫做溶液;其特征是、。叫溶质,叫溶剂。(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由和组成的,溶液质量=+。在一种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但只可以有一种溶剂,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3)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溶液的名称一般为的名称后加溶液,即在前在后。如。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为溶液,一般习惯将作为溶质,作为溶剂。②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作为溶剂,作为溶剂;③其他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都是溶剂。④物质溶于水发生化学变化时,为溶质;⑤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为溶剂。(4)溶液的用途:①生命活动的载体、②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知识点2浊液(1)叫乳浊液,其特点是。如:。(2)叫悬浊液,其特点是。如:。知识点3溶解与乳化(1)相溶的物质可以形成,而不相溶的可以形成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乳化并不是溶液,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存在水中而不聚集,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等。(2)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①物质溶解在水中发生两种过程及热量变化。即过程和过程。②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如NH4NO3的溶解时。③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如NaOH的溶解时。87 ④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没有明显差别或差别不大时,溶解的热现象就不明显如的溶解过程。知识点4溶解度(1)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可通过或的方法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通过或或的方法变为饱和溶液。(2)确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看。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其方法可分为(如将固体氯化钠与水分离)、(如将固体硝酸钾与氯化钾分离)。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溶液。(3)固体溶解度:。其单位是。溶解度所表达的意义是:某温度下,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可表示为。气体溶解度:。(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①内因:,②外因:;增大气体溶解度的方法有和。知识点5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②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的变化情况;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溶液,且溶质有剩余。(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已知温度下的,并由此确定此物质的溶解性;②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或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并由此确定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④可以确定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还可以推测某物质在温度发生变化后仍达到饱和状态所需要加入溶质的质量。第2讲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所表达的意义是:100g某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如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则表示。(2)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实际上只是参加了化学反应,而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其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并不改变,但位置上发生了转移,即从反应前的溶液中转移到反应后的溶液中。87 (4)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生成溶质的质量+原混合物中存在的溶质质量;反应后溶液中的溶剂质量=生成水的质量+反应前溶液中的溶剂质量之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组成法],或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有物质的质量—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难溶性的杂质(反应前混有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质量守恒法]。知识点2溶液的稀释(1)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溶液稀释前后,质量不变。(2)不同浓度而质量相同的同种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两溶液质量分数之和的;要使某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蒸发掉占原溶液质量的溶剂;相反要使某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则需加与原溶液质量的溶剂。知识点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①,②,③;所需的主要仪器有。第十单元酸和碱第1讲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1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也简称,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色;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色。(2)酸、碱溶液只是酸性、碱性溶液其中的一部分,酸性、碱性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不溶性的酸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知识点2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1)盐酸是色态,挥发,瓶口出现白雾的原因。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人体胃液中含有,可帮助消化。(2)硫酸是色,态状,吸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及冶炼金属和金属除锈等。(3)浓硫酸的腐蚀性(脱水性):能,这种作用又叫做。(4)浓硫酸的稀释:要把,并,切不可。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然后涂上。知识点3酸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的反应: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无色酚酞变色。(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如Fe+HCI=;Mg+H2SO4=;Zn+HCI=;Zn+H2SO4=;Al+HCI=。(3)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盐和水:如:Fe2O3+HCl=,反应时的现象为;CuO+H2SO4=,反应时的现象为。87 (4)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HCI+NaOH=;H2SO4+Ca(OH)2=。(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HCI+CaCO3=;H2SO4+BaCI2=。知识点4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1)NaOH俗名、、,它是色状固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易吸收空气中的而变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等,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还可以用作某些气体的。(2)NaOH有强烈的性,使用时必须小心。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再涂上。(3)Ca(OH)2俗名、,它是色状固体,溶于水,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如漂白粉,农业上用于改良土壤。知识点5碱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的反应: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无色酚酞变色。(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NaOH+CO2=;NaOH+SO2=;NaOH+SO3=;Ca(OH)2+CO2=。(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2SO4=;Ca(OH)2+HCI=;AgNO3+HCl=;BaCl2+H2SO4=.(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Ca(OH)2+Na2CO3=;NaOH+FeCI3=;NaOH+CuSO4=。知识点6溶液的导电性(1)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2)酸和碱的概念:酸是指的化合物;碱是指的化合物。第2讲酸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知识点1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在此反应中常使用无色的酚酞指示剂,其目的是。(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①改良土壤。植物的生长需在适宜的环境中,根据土壤酸碱性的具体情况,适量加入或中和土壤中的或。②处理工厂的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工厂排放的污水,常显酸性或碱性,常利用的原理,降低污水的酸碱性,使之达到排放标准。③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a人体胃液中含有,可帮助消化,但胃液过多,会导致胃病的产生,需服用与酸反应的物质,以中和胃液中过量的。b蚊虫叮咬,使皮肤肿痛,因为蚊虫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因此涂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④上述应用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87 。知识点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用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用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pH的方法。(2)pH的范围通常在之间,pH=7,呈溶液。pH<7,呈溶液,pH越小酸性越。pH>7,呈溶液,pH越大,碱性越。(3)对酸性溶液而言,增大pH的办法有,减小pH的办法有;对碱性溶液而言,增大pH的办法有,减小pH的办法有。知识点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中,必须在一定溶液里才能进行。(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或接近的土壤中生长。(3)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CO2、正常雨水的pH约为,酸雨的pH小于),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第1讲生活中常见的盐知识点1氯化钠(1)盐的概念:盐是指的化合物。根据盐的组成里所含阴阳离子的特点,可将分类称为某盐。(2)氯化钠:①物理性质色晶体,熔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②用途: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农业上可用氯化钠溶液来;工业上用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等;生活中的调味用来等,此外,利用NaCI还可以消除公路上的积雪等。(3)工业用盐的主要成分中含有,其化学式为,它是一种有毒的物质。知识点2粗盐提纯和盐提纯(1)步骤①、②、③、④。(2)粗盐提纯中玻璃棒的作用①溶解时;②过滤时;③蒸发时;④转移时。知识点3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1)Na2CO3:①俗名,色状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②化学性质:a与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HCI=;b与可溶性碱反应:(工业制烧碱的反应原理)Na2CO3+Ca(OH)2=;c碳酸钠的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2)NaHCO3:①俗名,色状固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治疗过多症的药物。②化学性质:能与酸反应,放出CO2气体,NaHCO3+HCI=。(3)碳酸钙:①用途:重要的材料,也是一种剂。②化学性质:与酸反应,CaCO3+HCI=。知识点4盐的化学性质87 (1),如;(2),如;(3),如;(4),如。知识点5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其特点是“双交换,价不变”,用符号表示为AB+CD=+。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关键是“三看”,a看成分:成分相同则无法发生反应。b看反应物的溶解性: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时氧化物必须是的氧化物;酸与碱发生的反应时,两者中至少有一种是的;酸与盐发生的反应时,酸必须是的,盐可溶也可不溶;碱与盐以及盐与盐发生的反应时,两者必须都。c看产物:生成物中必须有。知识点6常见离子的鉴别(1)H+: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滴在被测液中,溶液变色,或者取少量被测液加入锌粒,有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OH--: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或溶液滴在被测液中,溶液变或色,或者向被测液中滴入含有、可溶性的盐溶液,产生Cu(OH)2蓝色沉淀和Fe(OH)3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l--:检验的方法是向被测液中滴入和溶液(酸化的溶液),产生不溶性的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SO42--:检验的方法是向被测液中滴入和溶液(酸化的溶液),产生不溶性的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CO32--、HCO3--:检验的方法是向被测物中滴入溶液,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中,溶液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2讲化学肥料知识点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1)氮肥:①多呈色固体但也有液体,并都有一定的气味,都含有元素。②氮的作用: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对及十分重要。③种类:常见氮肥有、、、、、等。(2)磷肥:①多是色的固体,都含有元素。②磷的作用:是植物的组成元素,并促进,同时增强。③种类:常见磷肥有、、等。87 (3)钾肥:①多是色固体,并含有元素。②钾的作用:不是植物体结构的组成元素,但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顺序进行,促进,增强及的作用。③种类:常见钾肥有、等。(4)复合肥料:①特征:,如。②优点:知识点2使用化肥与环境的关系不合理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是①;②;③。知识点3化肥的简易鉴别(1)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初步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一看外观,二加水,三加熟石灰。(2)常见氮肥的鉴别:鉴别的顺序是NH4+→SO42--→Cl—[所用试剂:Ca(OH)2→BaNO3→AgNO3]知识点4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组成是否单一可将物质分为和纯净物。根据物质组成元素的异同可将纯净物分为(根据元素性质的差异又可分为、)和(根据元素组成的差异又可分为、、、)。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知识点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人体健康的六大营养素包括:、、、、、。(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和的主要原料。(3)糖类和油脂在体内经过氧化能量,为和提供能量。(4)维生素可以起到、和的作用。知识点2(1)在人体内含量超过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在人体中,除O、C、H、N元素以的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主要以存在于水溶液中。它们是的重要材料,能够。(2)人体缺会引用佝偻病,骨质疏松;缺会引起贫血;缺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缺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会产生龋齿。(3)几种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元素的主要来源有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元素的主要来源有肝脏、瘦肉、蛋、鱼、豆类、芹菜;元素的主要来源有海产品、瘦肉、肝脏、奶类、豆类、小米;元素的主要来源有海产品、加碘盐。知识点3有机化合物(1)的物质叫有机物。其主要特点有、、、、。(2)常见的有机物有等。87 知识点4有机合成材料(1)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可分为(、、)和简称合成材料(、、)。(2)塑料根据其受热时性质不同,可分为塑料(链状结构高分子材料)和塑料(网状结构高分子材料)。(3)“白色污染”是指。解决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87 单元解析——————————————————————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第九单元《溶液》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分三个课题。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除了正文外,在“资料”、“拓展性课题”等栏目中还补充了一些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单元中编排了较多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留出较多的空白,供学生观察、思考后填写,有些内容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本单元的许多教学内容是要求由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87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本单元教学难点是: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  《 酸 和 碱 》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应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1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课题2通过介绍化肥拓展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两课题都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实际例子展现化学的魅力。87      本单元还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盐和化肥的同时,也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供选学)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提高、延伸。    单元的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本单元是全书的最后一章,把这一章放在最后我认为编者是想让学生通过一年学习化学的经历,再结合本章的学习而感受到化学原来与我们的生活如此的接近,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紧密相连,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    课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正常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书中列出的血红素结构图和血红蛋白的结构示意图,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印象──血红蛋白输氧功能与结构有关,知道蛋白质有这样一个性质就行,而不要求理解这些图示。教学时要淡化结构问题,因为这几类物质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初中学生很难理解。87 学情分析——————————————————————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0%,学习发展生占50%。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三、目标任务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87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四、方法措施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4、讲究“巧练”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6、跟踪检查。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87 教学设计课题8.1金属材料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了解常见的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进一步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常见的几种金属材料几种常见金属材料的了解铝合金生铁和钢的初步了解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了解人类发现、认识、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1.复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其次的金属是。2.阅读课文:什么是金属材料?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什么?3.金属材料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例外?复习:物理性质的包含的内容。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归纳一、物理性质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有金属银白色光泽,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高。2、特性: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常温下,汞是液体;二、性质决定用途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是否易回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1.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金属制品。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铝等的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铁锤锤一下;⑤用酒精灯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3.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4.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5.阅读教材第3页表8-1,完成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用来铸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什么样的性质?再结合其它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87 教学设计课题8.1金属材料课时序号(2)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认识合金,一些新的金属材料,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进一步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学科对金属材料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贡献。学会用“量变与质变”的唯物主义观看待某些合金的不同性能。合金的优点。合金是一种混合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合金的概念教师准备几种合金和纯金属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了解人类发现、认识、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为什么使用的多是合金?它有什么样的优点?1.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钢并非纯铁,而是含有。2.合金的概念:合金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人类使用最早的合金是什么?3.生铁和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4.生铁和钢与纯铁比较硬度大小、抗腐蚀性。归纳合金1.定义:2.特征: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熔点更低,抗腐蚀性能也更好,因此用途广泛。3.常见合金──生铁和钢。4.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1.提问:①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②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③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常见的合金有哪些?2.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小组交流,展示,老师点评。3.观察教材第5页表中提供的数据,能得到什么启示?4.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5.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87 教学设计课题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认识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金属与酸的反应及现象。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教师:常见的几种金属,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学生:复习几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1.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2.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4.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5.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探究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应的情况。①用砂纸打磨,观察;②点燃,记录实验现象;③交流与讨论:金属有什么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否一样?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3.[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4.活动探究。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①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②镁、锌、铁与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③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Zn>Fe>Cu5.欣赏课本图8-13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板书]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6.写出化学方程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归纳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三.置换反应:上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87 教学设计课题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序号(2)学习目标重难点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①认识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金属活动性顺序。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教师:常见的几种金属,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学生:复习几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部分化学性质,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1.指导欣赏教材第11页图8-12“我快要完蛋了”的金属是,“我一点也不在乎”的金属是,“勉强能行”的金属是。2.“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怎样的化学反应?3.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一.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②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③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二.判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办法:1.实验探究:如何证明金属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交流与讨论:①通过实验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②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③金属的另一种化学性质:2.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运用①强化记忆;②正确理解:87 教学设计课题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从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有关含杂质问题计算的数学知识的储备。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指导学生1.朗读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课件展示人类最早使用的铁矿石──陨铁等其他矿石样品。2.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归纳1.原料:铁矿石(赤铁矿或磁铁矿)、焦炭、石灰石、(空气)。2.反应原理:C+O2CO2、CO2+C2CO、3CO+Fe2O32Fe+3CO2。3.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SiO2)转变为炉渣(CaSiO3)。4.产品:生铁(实验室中“炼”出的铁不含碳,而工业生产中炼出的铁含碳)。5.当参加反应的物质含杂质时,先要把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进行计算。一般利用该公式及其变形:读课文1.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②尾气处理办法;③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④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⑤得出哪些结论等。2.例题自学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3.例题剖析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4.升华训练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87 教学设计课题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时序号(2)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联系生活,保护金属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学生:生活中有关金属锈蚀的观察教师:生锈的铁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的设计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出示锈的铁锁、铜壶、菜刀、铁丝、水龙头,分析还能否使用。指导学生1.学生展示由各小组的同学将一周前做的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用品展示给大家看,交流说明操作方法、现象、结论和解释等。2.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对发生的现象的解释。相互评价各小组的实验效果、结论和解释是否合理。1.铁在有水与氧气的环境中会生锈,铁锈疏松,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2..除铁锈的物理方法:刀刮、砂纸打磨。化学方法:少量多次地加稀盐酸或稀硫酸。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干燥;②擦干后涂一层保护膜(作用:隔绝空气、防水)。物理方法——刷漆(油漆或银粉)、涂油。化学方法——电镀其它金属(铬或锌)、烤蓝制成不锈钢。4.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的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例如塑料等)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降低金属的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分析铁锁、菜刀、铁丝、水龙头锈蚀的原因,讨论防止它们生锈的方法,推广到学生身边的金属用品如文具盒、自行车、铁桶等经久耐用的技巧。2.(1)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坐标分析图;(2)金属回收公司情况介绍;(3)废旧电池的污染;(4)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通过课件,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3.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用各种方法防腐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4.小结评价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87 教学设计课题9.1溶液的形成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一般应用;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溶液形成的宏观现象和对其组成微观粒子的分析,初步形成由表及里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水、酒精、汽油等不同的常见的溶剂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溶质和溶剂的判别,初步体会事物的相对性;联系溶液的实际应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认识溶解现象,区分溶剂、溶质、溶液。教师:食盐水白糖烧杯玻璃棒植物油洗洁精高锰酸钾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出示一瓶高锰酸钾溶液,它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作用,用于防治种苗病害,。农业上还可以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在人类内,生命活动的营养都是通过溶液运输到各组织的。所以了解溶液组成及其用途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溶液。设计1.“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2.都能溶于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液后是蓝色的。若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3.观察液体有何特点:它们的颜色不同。每一种液体都一样。它们都是混合物。4.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5.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6.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归纳整理: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能是固、液、气态。溶液中若有水,一般水为溶剂。4.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5.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1.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2.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3.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活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4.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5.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活动与探究(四)乳化现象。87 教学设计课题9.1溶液的形成课时序号(2)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认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典型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一般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温度计初步探究物质溶解于水时的热现象的过程,了解借助一些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多种探究物质溶解于水时的热现象的实验方案,初步形成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同一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物质溶解于水时的热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发展创新的精神;通过分析溶解过程的微观及其能量变化,初步形成辩证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物质溶解于水时形成溶液的温度变化。物质溶解于水时形成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探究。烧杯温度计水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设计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设计实验方案。1.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2.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3.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4.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例如硝酸钾)5.氯化钠等溶于水时,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6.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1.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表中。2.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下列问题任选一个进行探究。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3.我们探究了几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87 教学设计课题9.2溶解度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2、过程与方法: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烧杯水硝酸钾氯化钠温度计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指导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①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归纳整理: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2.结晶: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升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1.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2.话锋一转,激发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3固体。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gKNO3,能否再溶?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回归原温,静观其变。3.阅读理解,形成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之间的转化4.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5.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87 教学设计课题9.2溶解度课时序号(2)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及影响它的因素,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认识化学概念的方法。利用溶解度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某些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物质溶解度探究,认识影响物质溶解度因素的多重性;结合物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的运用,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建立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表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教师: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议论纷纷)教师: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自主学习:1.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2.溶解度的四要素。归纳整理: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溶解度四要素: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3.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4.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大。1.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查一查20℃时NaCl的溶解度。36.0单位是g。“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2.阅读P36资料。了解“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3.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①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②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85℃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③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45℃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④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4.生活中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也很多,举出实例。1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然后打开,学生观察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2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烧开水时,水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水中溶解的空气。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联系实际鱼塘鱼“浮头”87 教学设计课题9.3溶质的质量分数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方法和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进一步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化学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兴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过程和方法。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中,涉及溶液的体积、稀释、混合时的计算。白糖水硫酸铜学生:有关混合物计算的技能。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生活中我们在相同体积的两杯水中分别加入一匙蔗糖和两匙蔗糖所得溶液有什么不同?从味觉上我们可以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那么什么样的溶液叫浓溶液,什么样的溶液叫稀溶液?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区别溶液的浓稀呢?活动设计①鸡蛋在水中漂浮取一个烧杯,加入250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②硫酸铜溶解于水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0g、1.5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公式1:注意: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1..公式2: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16%”的意义: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16份质量的氯化钠。1.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2.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5.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葡萄糖注射液,规格:250mL。内含:12.5克葡萄糖,5%。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质量分数的计算题。87 教学设计课题9.3溶质的质量分数课时序号(2)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实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掌握溶液配制的步骤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进一步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化学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兴趣。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常见计算类型特殊计算类型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市售过氧乙酸[C2H4O3],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过氧乙酸  40%;水        55%;双氧水     5%此信息表明的含义有哪些?农村里面选种的时候是用的药水,实际上是规定了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水,今天就来学习学习用两种方法来配制16%的食盐水。指导学生1.用两种方法来配制16%的食盐水。仪器和药品(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20%的食盐溶液)。2.阅读教材,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归纳一下。学生:(看书,并通过讨论,进行归纳)师生共同总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①计算;②称量;③配制;④装瓶,贴签。归纳整理:1.稀释计算稀释的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2.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①计算;②称量;③配制;④装瓶,贴签。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溶液的计算时,注意一般参与反应的物质是溶液中的溶质,而不能把溶液的质量当作溶质的质量。把2.8g铁片放入2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①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用水和食盐为原料,配制50克16%的溶液。计算要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用天平称取食盐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溶解,贴标签。2.用20%的食盐水如何配制100克16%的选种液注意:液体的量一般用体积来表示,利用密度求出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的体积。余下步骤类似。3.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①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已学)②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已学)③溶液稀释和增浓问题的计算。(已学)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⑤溶液的体积、密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87 教学设计课题10.1常见的酸和碱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浓硫酸的腐蚀性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浓硫酸的腐蚀性白醋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酚酞试液石蕊试液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一课时的复习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1.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2.小结:指示剂的作用:、归纳整理:1.石蕊和酚酞是酸碱指示剂: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2.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3.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②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③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若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在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④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溶解、散热)。1.分析讨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2.自来水,食盐水溶液的酸碱性。3.合作探究: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酸的特性:4.探究盐酸和硫酸的性质①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讲解浓硫酸伤人故事。②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③浓硫酸稀释实验: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画面。87 教学设计课题10.1常见的酸和碱课时序号(2)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了解浓盐酸的性质,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酸的化学性质学生:金属化学性质一课时的复习教师:指示剂各种常见的酸的准备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除了硫酸之外,常见的还有盐酸,硝酸,它们有怎么样的性质?酸的共性又是什么呢?指导学生实验1.盐酸①观察物理性质;②打开瓶盖,观察有白雾;硫酸①具有性;②稀释时,一定要:③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怎么办?2.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学生:(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分?归纳整理:1.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2.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3.酸+活泼金属→盐+氢气(置换反应)Fe+2HCl=FeCl2+H2↑【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Fe3+的盐溶液呈黄色)。CuO+2HCl=CuCl2+H2O【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Cu2+的盐溶液呈蓝色)2.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3.教师:(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4.除铁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原理。(强调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来说明)5.造“铜锈”和除铜锈。粗铜丝加热,实际生成氧化铜,也能与酸反应。87 教学设计课题10.1常见的酸和碱课时序号(3)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的碱指示剂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2.怎样保存NaOH固体?3.它能做干燥剂吗?归纳整理:1.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1)物理性质:白色块状固体,溶于水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有腐蚀性。2.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3.碱的通性:在水中解离出OH-,常见的碱还有KOH,NH3·H2O4.碱的化学性质:(1)使石蕊变蓝,使酚酞变红;(2)与酸反应:NaOH+HCl=NaCl+H2O(酸碱中和);(3)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2NaOH+SO3=NaSO3+H2O(吸收工业尾气SO2)1.演示实验: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问题:①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②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③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①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②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③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问题: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3.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①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②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③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4.实验引导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演示实验: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①上述哪些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物质能导电?②导电的原因是什么?③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87 教学设计课题10.2酸与碱之间的反应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和反应,了解酸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稀盐酸氢氧化钠指示剂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我们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那么把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当你胃部因为反酸而出现不适时,你知道吃什么食物或药物来缓解或消除症状?夏季,当你被蚊虫叮咬后,你知道怎样处理吗?为什么?1.NaOH+HCl=NaCl+H2O2.阅读课本,中和反应是一类什么的反应?3.如何改良酸性土壤?4.如何除硫酸厂污水中的硫酸?5.人若胃酸过多,如何治疗?6.高速公路上,一辆载浓硫酸的车因发生交通事故,车上浓硫酸泄露,腐蚀路面,一时情况紧急,有关部门紧急调动三吨熟石灰来抢险。原理是什么?归纳整理: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常没有明显现象,需要借助指示剂。2.实质:碱在水中解离出OH-,盐酸在水中解离出H+,OH-+H+=H2O3.利用中和反应: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3HCl+Al(OH)3=AlCl3+3H2O2.实验探究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它们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②怎样证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③溶液由红色刚刚褪成无色,颜色为什么会变化?④如何操作才能使其恰好完全反应?若此时蒸发溶液,会得到什么溶质?3.阅读教材,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4.阅读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农业,工业,医药。试分别举例说明。①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改良酸性河流。②碳酸水改良碱性土壤。③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4被蚊虫叮咬时涂含氨水(或者是牙膏、肥皂水)的药物。87 教学设计课题10.2酸与碱之间的反应课时序号(2)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了解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认识酸、碱性物质存在的广泛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Ph试纸比色卡玻璃棒常见的酸和碱烧杯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我们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那么把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当你胃部因为反酸而出现不适时,你知道吃什么食物或药物来缓解或消除症状?夏季,当你被蚊虫叮咬后,你知道怎样处理吗?为什么?1.阅读教材,溶液的酸碱度可用什么来表示?它的取值范围是多少?2.酸性溶液的pH值范围是多少?碱性溶液的pH值范围是多少?3.用什么来测定溶液的pH值?归纳整理:1.pH值=1~14①当pH<7,溶液酸性②当pH=7,溶液中性③当pH>7,溶液碱性酸性溶液测pH值,值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测pH值,值越大,碱性越强检测训练:一杯pH为5.6的溶液,怎样增大它的pH值?物理方法:加水稀释。化学方法:加入锌粒、氧化铜、氢氧化钠或碳酸钙等物质(因为pH小于5.6,溶液呈酸性,所以要考虑酸的通性)。1.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阅读教材,pH值范围通常在0~14之间。2.活动探究用pH试纸来测定一些液体的pH值。分小组实验: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讨论:①能不能把pH试纸浸在待测液体中?②pH试纸能不能用水润湿?会对读数结果有何影响?③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整数吗?3.活动与探究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87 教学设计课题11.1生活中常见的盐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了解氯化钠的组成,用途,分布。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3、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粗盐提纯从自然界得到食盐步骤食盐学生:收集有关食盐的日常用途的知识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我们生活当中的食盐是怎么来的呢?讲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1.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2.阅读材料,整理资料,集体交流。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主要用途组成上的共同点结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活动与探究1.粗盐提纯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2.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小组讨论,形成具体实验方案。全班交流,老师评价。3.学生活动①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②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4.分组讨论: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问题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归纳整理:1.盐: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学物。食盐一定是是盐,而盐不是指食盐2.食盐(氯化钠)的化学式NaCl,组成:Na+,Cl-,用途:调味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工业上以此为原料;腌渍食物;融化积雪3.粗盐提纯:①从自然界中得到粗盐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5.0g③溶解,玻璃棒搅拌④过滤,关键点“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引流⑤蒸发,蒸发皿,玻璃棒搅拌⑥计算产率87 教学设计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课时序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道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知道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现象,会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有哪些重要应用。4.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1、盐的化学性质2、复分解反应及条件书本P71实验11-(1~2)所需实验仪器与药品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复习提问1、酸的化学性质。2、碱的化学性质3、什么是盐?生活中的盐和化学分类中的盐是否是同一个概念?如果对粗盐进行初步提纯,需要哪些步骤?4、问题引入新课再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接触过氯化钠这种盐以外,我们还接触过或看到过那些盐呢?他们有哪些物理性质呢/盐又有哪些化学性质呢?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吗?现象如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复习旧知。指导阅读p70拿出几种盐,让学生观察出示学案提示于金属、酸的反应教师演示回忆、回答阅读课文(一)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和预习作业题自学3-5分钟。1.精读课文、实验演示、活动探究,常见盐化学式俗称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盐的物理性质和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回忆回答归纳部分盐的溶液和金属的反应2.回忆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现象3.学生仔细观察现象87 碳酸钠、碳酸氢钠除了和酸反应外,和碱反应吗?观察以上反应,你能说出他们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吗/酸和碱发生的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是否所有的酸碱盐直接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提供药品和仪器引导分析观察CaCO3、Na2CO3、NaHCO3在组成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如何检验物质中有CO32-?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双交换,价不变能否归纳出表达式呢提出问题,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吗?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其发生的条件有哪些4.小组实验,归纳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规律)碳酸钙+盐酸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CO2↑+H2O碳酸钠+盐酸碳酸氢钠+盐酸归纳出新的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气体。小结:组成中含有CO32-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AD+CB回忆回答:中和反应(二)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须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酸+盐酸+碱盐+碱盐+盐87 小练兵气体和水好理解,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哪些物质是沉淀呢解读附录IP72活动与探究个别辅导查看、讲解实验验证复习回顾布置作业打开附录一p109阅读观察学生尝试判断87 教学设计课题11.2化肥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了解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了解常见化学肥料保存和施用注意事项;掌握化学肥料的鉴别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化肥的种类,N、P、K肥对植物生长的需要,学会运用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化肥,农药的利弊分析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认识到化学的价值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肥料的鉴别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③常见化肥样品。④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肥互相干扰。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1.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2.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指导学生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1.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类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名称化学式主要作用植物缺少时的症状(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2.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3.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4.阅读课文:第79页第二、三两段。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展示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4.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归纳整理:1.氮肥(1)作用:促进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缺氮:叶黄(2)种类:尿素CO(NH2)2;硝酸铵NH4NO3氨水NH3·H2O,易挥发2.磷肥(1)作用:抗寒抗旱能力。(2)过磷酸钙Ca(H2PO4)2等3.钾肥(1)作用: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2)硫酸钾[K2SO4]等4.复合肥: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作用:多重功效5.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2)大气污染:(3)引起水体污染: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抄写笔记87 教学设计课题11.2化肥课时序号(2)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了解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了解常见化学肥料保存和施用注意事项;掌握化学肥料的鉴别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化肥的种类,N、P、K肥对植物生长的需要,学会运用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事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化肥,农药的利弊分析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认识到化学的价值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化学肥料的鉴别氮肥磷肥钾肥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提出问题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2.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3.怎样科学施肥?观察实物、填写下表:氮肥磷肥钾肥碳酸氢铵氯化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状态气味溶解性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实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1.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2.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3.怎样科学施肥?1.观察,填写表格2.组内交流:交流观察结果。3.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4.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5.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6.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归纳整理:氮肥钾肥磷肥看外观白色晶体灰白色粉末加水全部溶于水大多数不溶于水灼烧可燃烧,熔化有气泡或冒烟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加熟石灰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气味放出87 教学设计课题12.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时序号一课时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了解营养素是知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种物质;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上述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2、过程与方法:根据几类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学习比较归纳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维持健康,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图片和媒体资料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情景导入: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和饮品的类别。观察:教材P88图12-1、P91图12-7、P92图12-9、P93图12-10。小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主题:“我”的风采我展示。设疑:这些营养素对人体来说,究竟分别有什么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呢?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并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组际竞赛:各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根据演讲的口才、表情及内容质量,由学生评委评分)1.设疑:我了解到我们同学们中有的同学喜欢吃这种食品而不喜欢吃那种食品,即存在所谓的偏食。这种饮食习惯好不好呢?(正反方辩论)小结:偏食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旺盛时期,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2.阅读:P90、P92“资料”。讨论:a.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b.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c.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d.运动会上的长、短跑赛进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很累?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赛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麦食品,效果好吗?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a.“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的相关报道。b.“毒大米”危害介绍。c.吸烟的危害分析。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归纳整理:1.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2.蛋白质:鸡蛋、牛奶、豆制品、鱼、肉类。组成:氨基酸(3)功能:血红蛋白+氧气→氧合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的能力是氧气的200倍;酶——生物催化剂(4)蛋白质变性:甲醛使其变性(1)糖类:面粉、马铃薯、大米。(2)功能:糖类经过消化生成葡萄糖,在人体内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肌体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3.油脂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合称油脂。4.维生素缺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等等。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87 教学设计课题12.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常见几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2.懂得在知识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时,如何去选择适当的营养物质。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维持健康,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无机盐的生理功能,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图片和媒体资料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水平也逐渐提高。吃得好是否就身体好呢?我们常常在电视中看到补钙,补锌的广告,钙和锌都是化学元素,为什么我们的身体要补充这些化学元素呢?化学元素和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1.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的万物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我们人体中的元素约有50多种,含量较多的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5%。2.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1.展示(佝偻病患者)怎么会得这种病呢?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什么?②该金属对人体有何影响?②钙是构成骨、牙齿的重要成分,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生长迟缓、骨骼变形,出现佝偻病、牙齿发软,易患龋齿等症状。成人缺钙,发生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容易骨折。③哪些食物中含有钙元素呢?2.复习:氯化钠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作用。3.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对人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①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缺铁又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呢?②缺碘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后果。③另外我们再介绍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硒:锌:氟:自学小组归纳整理:1.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2.钾,钠:维持人体内水分和pH值恒定3.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会引起贫血4.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5.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过高,会中毒6.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7.氟:能防治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87 教学设计课题12.3有机合成材料课时序号1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1、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维持健康,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有机物;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图片和媒体资料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瓷器。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7活动与探究。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1.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加热塑料片所用样品操作步骤现象分析原因塑料袋片锅柄碎片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线的颜色燃烧时的现象结论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①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②看服装标签。学生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3.展示:人工割胶图。树木忌割皮,人们却常常在清晨割这种树的皮,它是什么树?学生实验:①拉扯橡皮筋②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③燃烧车轮外胎碎片④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2.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归纳整理:1.链状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网状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2.涤纶衣服不易皱,易洗易干。棉纶弹性好,耐磨,烫后会变形。棉织吸水、透气,舒适,但易皱。3.橡胶弹性好,耐磨,绝缘,可燃4.减少白色污染:医用可水解的手套,加了淀粉可生物降解的饭盒,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标志。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87 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后记87 说明1、教学计划要详实、可操作、适合学情。2、单元分析包括:单元目标、单元重难点、单元知识梳理。3、学情分析包括:当前学情、预期目标。4、学习目标指的是课时目标,故该课时所要达成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表述力求简洁、易懂、可操作、可量化。5、教学准备包括教师在课前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如课件准备、教具准备、实验准备、学案准备等;学生在课前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如预习内容、学习材料准备等。6、“问题情境”一栏主要展现各教学环节的内容及预设的问题。如导入、活动一、活动二……、学习检测、小结等。7、“教师行为”一栏主要展现该环节教师需要进行的活动行为、板书内容、学法指导等。8、“学生行为”一栏主要展现该环节学生需要进行的活动行为及要达成的学习目标。9、“后记”栏填写集体备课的补充内容、改进意见、重点批注、个人反思等。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