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2-04-22 13:38:37 发布

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毕业论文.doc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毕业论文中文摘要立足在设想人类能有更广阔和美好未来的前提,不考虑能够导致人类历史中断或是倒退的突然的社会变革及大的自然灾难,从科学的视角去观察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而不是把未来建筑作为一种建筑风格或是建筑派去考虑。通过总结建筑发展的历史,得出建筑抛开形式功能之后最本质的概念和与建筑的本质息息相关的主要影响建筑发展的因素。未来建筑将受时间、社会、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时间将未来建筑分成了近的未来建筑、不远未来建筑和遥远未来建筑。根据影响未来建筑的因素,就可能在未来出现的建筑趋向进行定性的研究,并大胆展望在遥远的未来可能出现的建筑,揭示未来建筑多样化的可能性,展望即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更是人们想要的未来建筑。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未来建筑的研究意义,阐明了未来建筑研究的目的;界定了论文中主要的概念和研究范围;明确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就影响未来建筑的时间、社会、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对一些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重大建筑事件分析,对近的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就影响不远建筑的因素及对建筑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第五部分大胆展望了在遥远未来,影响建筑的因素可能对建筑发展趋势的影响。第六部分包扩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走向。关键词:未来建筑,发展趋势,影响因素 ABSTRACTBasedontheideathathumancanhaveamorebroadandbrightfuture,undernoconsiderofthebignaturaldisasterandsocialchangesthatcallinterruptorreversehumanhistory,observethedevelopmenttrendofthefuturearchitecturefromtheperspectiveofscience,ratherthanconsideritasastyleorsch001,Throughsummarizingthehistoryofthearchitecturedevelopmentconcludethatthemaininfluencefactorsofitthatcloselyrelatedwiththeconceptofarchitectureputtingasidethefunctionandform.Thetime,socialandgeographyenvironmentandotherswillbethefactors.Timedividethefuturearchitecturalintothethenearfuturearchitecture,thenotfarawayfuturearchitectureandthedistantfuturearchitecture.Accordingtothefactorsthataffectfuturearchitecture,doqualitativeresearchonthetendenciesoffuturearchitecturaldevelopment,lookfarawayonthepossibilityoffuturem"chitccturaltrend,revealthepossibilityoffuturearchitecturaldiversity,andlooktothe1epossible,feasibleandwantablefuturearchitectural.Thispaperisdividedintosixparts.Thefirstpartexploresthesignificanceofthefuturearchitecturalresearch,andillustratestheobjectiveofthefuturearchitecturaldimension;definethemainconceptsandtheresearchscope;clearthemaincontentsandthe]researchfi"amework.Thesecondpartanalysetheaffectofthetime,social,geographyenvironmentandotherfuturearchitecturalinfluencefactors.Thethirdpan,fourthpartandfimlpartanalysesthedifferentfuthurearchitectureandinfluencefactors.thelastpartincludethemainconclusionandthepartthatstillneedtododeepresearch.KEYWORDS:futurearchitectural,thefiendofdevelopment,influencefactors 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意义与目的在传统的社会里,只要依据过去积累的宝贵经验,就可以面对未来的决择。但是,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与其说人们生活在现在社会,倒不如说生活在未来的世界中。因此,有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未来。“不断地探索未知开拓新领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1。当然,对于未来,谁也不能准确地预见,本文研究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目的,也绝非想要预言未来建筑的具体形态,而是为当下选择未来建筑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提供一定的依据。国内外关于未来建筑的研究己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证明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研究对建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目前世界更趋于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研究未来建筑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面对当下的变革,深入理解当代建筑。过去的时代发展缓慢,建筑的设计建造只要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完善,就能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和精神需要。当代世界不同于以往的时代,发展更快,并且不断有新的技术产生,文化也更趋于多元化。为了更好地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正确理解当代建筑,除了研究建筑历史,还应该对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今天的设计师不应该只是单纯地研究空间的安排,立面的处理,材料的选择等,还应该更多地关注世界未来的发展变化。(2)我们对未来建筑的设想,会对未来的建筑产生积极影响。建筑设计本身就是关于未来的活动。作为积极回应当下各种危机和现状的未来建筑研究,将为建筑的未来发展指引真正的道路。当下人们所认同的,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建筑主张将在未来建筑中得到体现。那些被现在人们所接受了的,却在短期没有机会实现的未来建筑设想,也将极有可能在未来得到实现。 (3)未来建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建筑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未建的想象同那些已建的工程一样会对未来的建筑学形式的发畏产生影响。许多过去未建的作品远比同时代建造的建筑闻名。甚至那些被人们公认的最好留下来的但却不建的作品仍然作为建筑弱吏的一部分伴随着我们”未来建筑的研究不仅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理论意义。正如欧内斯特.伯登所说的那样,人们对未来建筑研究是建筑历史的一部分。1.2未来建筑的研究成果1.2.1国内外建筑学界的研究动态(1)国外的研究成果未来建筑产生已久,很早以前就有建筑师对未来建筑进行过幻想。建筑师们除了为马一己要建造的建筑而进行设计,还会从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出发,去设想建筑有可能并且应该实现的形式。19世纪开始,工业快速发展,愈来愈多的未来建筑设想被提出,人们开始真正把未来建筑作为一个领域进行研究。从此以后,未来建筑就伴随着各种流行建筑风格的更替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许多著名建筑设计师都提出了各自独特的未来建筑设想。早在文艺复兴时期,霍华德就提出了对未来建筑的展望——理想城的描述。十六世纪的巴比伦通天塔与十Ate-纪的部雷的一些建筑设计也都是著名的未来建筑设想。20世纪以来建筑师们针对社会变革、科学进步和各种危机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未来建筑设想,如福斯特、杨经文等的超高层建筑设想,伍兹的战争建筑设想,以及未来居住模式、东京湾海上城市、自动化都市、曼哈顿的hudsonyard计划等等。这些建筑设计方案均强调建筑的表现性、艺术性,并以它们全新的外观视觉特性和功能,创造出一种新的人类与环境的和谐。(2)国内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对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大多局限在一个方面对未来建筑进行研究,而很少系统地研究未来建筑。以下是对一些国内的研究成果的研究。对未来将建成的、带有未来主义色彩的建筑的归纳,如陈锐的《不可思议的未来建筑》。从信息化、绿色生态、智能等角度对建筑未来进行预见如徐敬的《放眼未来建筑——信息化战略》、罗春美与杨维平的《高技美学、生态美学与未来建筑设计发展趋向》、陈艳蒙的《绿色建筑——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喻晟的《智能建筑—— 未来建筑发展趋势》;从文化、类型学、空间及材料等角度探索未来建筑的方向,如巫纪光的《未来建筑文化概念与表述特征》、陈易的《生态文化与禾来建筑》、蒋冬青等的《未来建筑空间的发展趋势与新型建材的开发》、汪丽君与舒平的《转变的先兆:对“未来建筑”形态的类型学思考》;对未来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展开研究,如任军的《未来建筑的历史》:对未来建筑的可能性提出目己的思考,如傅睿的《浅谈未来建筑》、王小龙的《未来建筑:考验你的想象力》、许光的《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等。1.2.2社会学者对于未来建筑的研究(1)科幻影视作品中的未来建筑意向现在有不少的科幻影视作品为观众们呈现出未来建筑的意向。不过,这些未来建筑并不,壬导演们凭空捏造的,而是依据未来学家以及建筑学者们对未来建筑发展展望进行设计的。电影《魔力女战士》出现的未来建筑的意向就与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模型有几分相似。影片中的住宅、艺术研究中心等未来建筑都带有现代建筑的特色。在电影《世界大战》中的未来城市景象超高层建筑林立飞船穿梭,带有高科技的特点,体现了对未来城市膨胀和人口增长的见解。在电影《星球大战》中出现了未来沙漠城市、太空城市、水下城市、海洋研究设施等,影片的室内也具有仿生设计的特点。总之,大多数科幻电视电影作品中,都离不开“未来”的建筑。这些来自于学者们对于未来建筑设想的“来”建筑意向随着影视作品,传播至更广泛的空间。(2)其他社会学家对未来建筑的研究除了建筑家和影视导演们,其他社会学家也对未来建筑提出了一定的设想。国外已成立了未来协会,专门对未来世界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也包括对未来建筑的研究。工业社会开始以后,从来就不乏作家对未来进行设想和展望。对于近期的未来建筑发展设想建筑科学家比社会学家更加准确,而对于遥远的未来似乎是社会学家、科幻作家的想象力更为诱人。除了这专业的些人士,一些普通的社会成员也对未来建筑发展的研究探讨充满了兴趣。从而,可以看出对未来的建筑设想是人类最丰富的想象力源泉,也是最为有吸引力的事情之一。1.3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1.3.1概念界定 (1)未来未来是相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时间上的概念。时间源于宇宙的发展,只朝一个方向流逝,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现在、过去和未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需要人为地把时间分段而产生的概念。本文将未来的时间继续细分为近的未来,不远的未来和遥远的未来。近的未来是离现在最近的未来,是可以比较精确认知的未来。不远的未来是离现在比较近的未来,是看得见的未来。遥远的未来是离现在最远的未来,也是最难预计的未来,同时也是会一直延续下去的时间。(2)建筑“建筑是容纳人的活动的人工物”3。本文所指的建筑概念是抛开了形式、材料等的最本质的内容——以为人类活动分割空间为目的的社会生产活动的产物。(3)未来建筑未来建筑研究的是关于未来的建筑的可能性。这种未来建筑的可能性指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更是人们想要的未来建筑。未来建筑是对未来的建筑的一种预测,指未来与建筑相关的材料、技术、艺术等的新趋势影响下的有可能产生的建筑,而不是指某种建筑风格或者流派。针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未来建筑将有很大不同。换句话说,一个新建筑形式的出现到它的普及或者消亡,有地域上的转移与传播过程。本文主要关注未来会出现怎样的建筑,还尽量对建筑整体的流行趋势加以关注。(4)近的未来建筑近的未来建筑是离现在最近的且可以比较精确认知的未来建筑。由于这部分未来建筑,大概将会在几年或者是十几年的未来出现。对近的未来建筑总体影响深远的部分近的未来建筑已经在筹划、设计或者是施工过程中。(5):不远未来建筑不远的未来建筑的出现时间离现在比较近。从时间上看,是我们这代人能够看得见的未来建筑。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也是我们能够通过科学研究认识的未来建筑。(6)遥远未来建筑遥远未来建筑的出现时间离现在最远。遥远未来建筑是最难预计,同时也会随着未来时间一直延续发展下去的未来建筑。1.3.2研究范围本论 :丈立足在设想人类能有更广阔和美好未来的前提下,不考虑能够导致人类历史中断或倒退的突然的社会变革及大的自然灾难。本研究讨论的是影响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未来时问里可能会出现的新的、进步的、非常规的建筑。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研究主要涉及未来建筑本身意象、及它的脉络和影响它的因素。本文立足于当下的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变化危机等,根据影响未来建筑的因素,就建筑可能在未来出现的建筑趋向进行定性的科学研究,并大胆展望在遥远未来可能出现的建筑发展趋势,揭示未来建筑多样化的可能性,展望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更是人们想要的未来建筑。1.4研究内容1.4.1研究的主要内容(1)来建筑概未念的提出及未来建筑研究现状探讨了研究未来建筑的意义,阐明了未来建筑研究的目的;界定了论文中主要的概念和研究范围;明确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未来建筑研究的历史是支撑本论文的学术背景。通过国内外建筑学界的研究动态及其他社会学家对未来建筑的关注和展望,明确本论文研究的立足点。基于未来建筑研究的未来建筑等基本概念的提出是本论文的基石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的构建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未来建筑发展趋势。(2)影响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因素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并不是简单的科学推算就能够回答的问题,不能直接可以加以研究的。要从科学角度研究未来建筑,就要先明确影响未来建筑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在未来较容易得到准确状态的,并且将对未来建筑产生直接和关键的影响。然后就是研究不同因素对未来建筑的不同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得到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3)近的未来建筑——未来建筑的源起对未哭建筑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作为未来建筑起点的当代建筑发展趋势。介绍了正在进行中的未来建筑。近的未来建筑正是现在建筑与未来建筑的交汇点,在某种意义上讲,未来建筑的源起从时问的延续性上讲即为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正在建设中的大型有影响性的建筑也是近的未来建筑的一部分。(4)不远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 对于未来建筑而言,近的未来的建筑研究意义不大,而遥远未来的建筑准确研究难度太大,所以不远未来的建筑设想就是既可以研究又具有研究意义的研究内容,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对于不远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研究,主要探讨了未来科技、生活方式、审美取向对不远未来建筑的影响。(5)遥远未来建筑发展趋势以未来科技、能源式等在遥远未来可能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依据,对遥远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进行大胆展望。并对建筑学者们关于遥远未来建筑的设想进行了介绍。对遥远未来建筑的研究不能拘泥,因为遥远未来本身就是时间跨度极大的,并且难以准确把握的未来。 第二章影响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因素要研究影响未来建筑的因素,就要首先明确本研究所涉及的未来建筑的真正内涵。这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应从未来的概念角度思考未来建筑的概念。“什么是未来”是影响未来建筑概念的主要因素。而且应该把不同的未来时间作为分类研究未来建筑的依据。其次,应该明确如何揭示针对未来建筑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建筑概念。由于具体的形式等发展趋势应该是最终的研究结果,那么抛开了建筑实体与形式的建筑就回归到最本源的状态——建筑是满足人类特定需要的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建筑,建筑的发展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客观能提供给建筑怎样的发展空间,二是人们对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观期望。从人们对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观期望上看,社会集体潜意识和先锋个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建筑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产物,本身就是整个社会共同价值取向的结果。而先锋个人,将以其独到的眼光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左右建筑的发展。仅就社会和自然能够提供给未来建筑的客观条件而言,时间区别于其他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未来、现在和过去等时间概念上的区分,就没有未来建筑这个概念。而且,其他各个因素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积累其对建筑的影响,从而改变建筑的面貌的。并且其他因素随着时间的积累效应也不一样。从社会角度看,建筑是社会活动输出的一种产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归结出一些影响未来建筑的因素。从自然界角度看,建筑是人工营造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必然受自然界的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2.1从时间角度分析影响未来建筑的因素 时间和空间产生于宇宙爆炸之初,之后事物的发展均具有这两个属性。不同建筑风格、构筑方式等,区别的最重要方面就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从最原始的:弋居、巢居和洞居发展到能满足生活各种需求的形式多样的现代建筑,走过了几二几个春秋。建筑将随着人类的发展拥有更为广阔的未来。对于离现在最近的过去和未来,由于掌握了充分而细腻的资料,会更容易研究。而对于遥远的过去,人们能够知道的信息较少,所以只能了解一个梗概。遥远的未来是充满神秘气息的,激起人们想去探究的热情,同时又是很难准确预测的。所以,时间是影响建筑的关键因素。对应不同的未来时间,将未来建筑进行分类研究将极有意义。另外,建筑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那些优秀的建筑从出现到逐渐普及或是会流传下来,都需要时间。未来很普遍的建筑也许今天就已经出现了,只是需要时间,做到在地域和阶层中的扩散。现在的优秀建筑,如果能经历住时间的考验,在未来必犍:成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迹而存在。总之,未来建筑会因不同未来距离现在的时间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2.2从社会生产活动角度分析影响未来建筑的因素建筑区别于自然物,具有社会属性。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确定影响未来建筑的因素就不得不从社会的发展角度分析。从古至今,人们拥有同一个梦想——让生活更简单却更丰富。这个梦想,激励着人们不断进步。正是这种随着时间流逝,不断积累的进步,让人们更有能力选择他们更想要的未来生活。建筑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容器。未来社会生活的改变必然会影响未来建筑的发展。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生活方式、技术条件、人们对未来的梦想、对建筑的期望、人口数量、能源的利用方式等都会影响建筑。也许可以尝试用自然界最简单的细胞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这种理论也许可以解释过去乃至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作为区别于自然的存在,它也像细胞一样,一方面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能量和原料,一方面也输出产品,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前进。这种人类以满足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前提的,创造物质及精神财富的过程便是社会生产活动。可以说社会前进的动力就是从自然界获取的能量和原料。在社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只考虑转变过程以及最初和最终的结果,忽略具体过程中的物资形态的转变。那么,在社会内部完成利用能源进行自然原料加工的过程,则可以抽象为物质流和信息流两大流动以及社会自我更新的需求。社会的自我更新即人E1的再生产。“材料、信息和能源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 4。社会朝那个方向发展、发展的快慢由社会内部工作组织方式、能量和原料的输入及利用、社会成员的自我更新决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影响能量和原料的利用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社会内部工作的效率。建筑可以算做是社会输出的一种产品。以建筑作为人类社会劳动的成果角度看,可以扣象出对建筑产生影响的最根本的社会因素:能源、主观期望、社会人E1状况、科技和社会活动组织方式。能源包括可利用能源的种类、方式等。主观期望将分为集体潜意识及先锋个人对建筑的不同影响。集体潜意识是人类的集体经验,集体潜意识代表着社会对未来建筑的期望,而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未来建筑的审美趋向。社会人口状况应该指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当然也应该包括未来人类进化的趋势。科技中的建筑空间、建筑材料的发展也是影响未来建筑的重要方面。社会活动组织方式主要指信息和物资的运输方式。2.2.1资源对未来建筑的影响(1)能源对未来建筑的影响化石能源时代的结束,人类必然会进入另一个更为高效的能源时代。有了新能源的支撑,现在不可能建成的建筑梦想,将在未来成为现实。为适应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建筑的形态和建造手段等将有所改变。当下流行的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节能建筑等的出现可以说很:太的原因是能源危机的出现。未来,这种随着能源状况而变化的建筑趋势将会继续,直到进入下一种新能源的利用的稳定期。当然在遥远的未来,还会有更新、更有效的能源被发现和利用,到那时建筑也将有所改变。纵观建筑和人类历史,如果根据能源利用方式将人类社会进行划分,我们将得到这样的结果,一是利用太阳能源的时代,另一个是利用宇宙能源的时代。这里指的太阳能不仅仅指太阳光辐射的能量,还包括植物、动物化石等储存着的太阳能。这里所指的宇宙能是产生于宇宙爆炸和膨胀的,能够被人类高效利用的一种能量。瓦‘以说太阳也是宇宙能量的一种特殊形式。从人类产生至今,一直处在主要利用太阳能源的时代。原始社会,人类只是会简单的采集植物和动物作为日常所需,这时候社会的能源输入为积聚太阳能的自然生物。奴隶社会,人类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生物能源,这是比较容易利用的能源,但归根究底,仍然是太阳能的一种储存形式。封建社会,人们种植能更为有效利用太阳能的作物,并豢养与人力相比更廉价便利的牲畜。资本主义社会,储存着数亿年太阳能的化石能源推动着社会进步。 早在18世纪,马尔萨斯就曾提出过人El论,人口增长受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的限制存在极限。可是到如今,人口早就超过了马尔萨斯的预测。有一个重要方面是食物受科技影响并不是按马尔萨斯预想的那样按算数级别增长的。另一方面就是承载整个人类人口的,并不单单只是食物,而是人类社会输入的所有能源,包括化石能源。不同的能源数量和利用形式,将支持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一次人类在能源利用上的进步,都会使人类社会和文化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的能源,支持着不同的社会,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建筑。这一点,可以很明显的见诸于建筑发展的历史。可以预见,未来人类的历史如果能一直延续,太阳必然不能永远提供足够的能源,到那时,宇宙能源将占主导。我们现在利用的核能就应该算是一种宇宙能源。在未来,高效的能源将让建筑超乎我们这些现代人的想象范围。(2)材料对未来建筑的影响这里说的材料,不仅仅指除了能源以外进行社会物质生产所需的最基本的自然材料,还包括更为广泛的内涵——其他可利用的物质及空间。在某一种意义上讲,能源也可以算作一种特殊的“材料”。在材料对建筑的影响中,最重要的是建筑材料和建筑空间的拓展。就有学者对西方与东方建筑差别做过研究,并得出最初的地:或材料的易得性决定了以后建筑形式与材料的发展方向。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对于可居住空间的拓展,必然会导致适应新环境的新建筑出现。最初人们只能栖息于自然环境中,经过简单改造加工的自然材料构成了最初的建筑。此后,人类的足迹越走越远,人类栖息地的不停的拓展,建筑也随之做着不同的改变。在工业社会,科技对材料的应用和选择起了限大的作用。科技将为未来人类提供更适宜的建筑材料和更为广阔的居住空间,如海底、地下和其他星球等。为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未来建筑定会展现出新的姿态。2.2。2社会人口状况对未来建筑的影响社会人口状况应该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年龄结构及分布状况等。建筑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而社会人口状况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建筑。未来人口还将持续增加,并向城市聚集。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之快将继续加快,有研究估计,中国的城镇人口 2020年将新增3.5亿,2030年将超过10亿,并有220多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将会导致更多复合功能的超10亿建筑出现,来克服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等问题,满足便捷高效的生活工作需求。此外,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城市空问会更加拥挤,城市建筑将向天空和地下发展,以便拓展出更多的城市空间。未来社会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会不断增加,人口质量会不断提高。随之,社会的整体审美能力也会提高,人们对设计会有新的要求和认识。平庸和普通的设计将愈来愈不受欢迎,取而代之的是独特的、有个性的设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样的建筑观念——建筑最重要的,不在于建筑,而在于建筑之外。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对建筑产生一些影响。当下而言,老龄化正在不断加快,这就需要建筑来面对老年人养老的问题。不管是居家养老、老壬三公寓或者护理院等养老形式都需要建筑来积极的配合。一个适宜的养老环境和居所将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2.2.3科技对未来建筑的影响设计其实就像居里夫人说的那样,是把生活幻想化然后再把幻想现实化的过程。而这其中,科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近代工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也许建筑还停留在几百年前,缓慢地演进着。根据现在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对未来建筑进行理想化的设想极有意义。而设想的思路就是沿着科技进步的方向。以社会、自然:等科学理念和技术为研究的依据,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显现出必然轨迹。未来设计将让科技与生活连接的更为紧密。未来世界的建筑是科技与现实的桥梁。未来的某一天,科技能让建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居住机器。智能化的建筑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好帮手。在未来社会里,信息的快捷传递将尤为突出。未来自动化的机器,将代替现在的工人,进行着繁重而又单调的工作。未来强大的科技,能够给人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可居住空间。过去,人们受限制于改造自然的能力,最初只能居住在水和植被资源丰富且气候适宜的地区——这些地区,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后来,人类的迁移和生存能力的提高,足迹慢慢地遍布了地球上的五大洲。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的挑战极限,居住的地域和空间将不断拓展。建筑材料的进步必然会引起建筑形式和建造过程的改变。功能及形式的改变是应材料的改变而做的相应调整。现在,水泥与钢材的普遍使用也是造成全球建筑形式趋同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来建筑将面临新的材料革命,届时必然会出现适应变化的新建筑形式。 从建筑建造的过程看,影响未来建筑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是设计和建造技术等。未来的建筑设计对建筑建造之后的事情,会考虑的更加全面和细致。未来建筑设计方式和手段会更科学有效,并能够解决更复杂的建筑问题。未来的建筑建造过程随着数字技术和其他科技的发展也会影响未来建筑。2.2.4社会活动组织方式对未来建筑的影响(1)信息传递方式对未来建筑的影响人类历史上信息传递方式有过几次飞跃,每次飞跃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一次是人类学会用绘画和简单的文字来记录事件,结束了口口传递信息的荒蛮时代,步入了文明新纪元。第二次是人类发明纸张,并用其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这方便了信息在社会中的横向传播,使得上一代人积累的经验能够很好地传递给下一代,即信息在社会纵向的发展上得到很好的传递。第三次飞跃是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使用和普及——信息化。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再是简单的线性的,而是复杂网状的。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传递和存储更加有效。目前,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未来社会必定是信息更为充分、获取更为方便、记录更加有效的时代。显而易见,建筑也将被卷进这场浪潮。建筑设计更加方便快捷,建筑信息的传递也更加迅速,未来建筑趋同现象将更为明显。(2)物资传递流通方式对未来建筑的影响物资传递流通方式主要指交通方式。今天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现代化的交通对建筑的影响,而隐藏在物资传递流通方式之下的是全球化进程。现代化快速交通工具的发展,除了导致了车站等特定功能的建筑产生,还方便了材料的运输和使用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建立在被自然环境所封闭的基础上的地域建筑文化。材料易得、设计更易交流和模仿、技术工人和人员流动也更加频繁,这些为异地间的相似建筑的出现提供了可能。随着未来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同质化的现象会继续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适应未来交通方式的特定功能的建筑。2.2.5社会成员对建筑的主观期望未来出现什么样的建筑,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和自然客观上能够提供给建筑师怎样的条件,另一方面取决于人们想要什么样的建筑。这种情况就跟现在的和过去的建筑一样—— 建筑永远随着人们的生活改变而改变,而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研究影响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因素就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客观条件,另一个是主观期望。(1)社会集体潜意识5对未来建筑的影响建筑是由许多社会成员共同协作完成的,而且考虑绝大部分使用者的要求。最终的既成建筑必然是折衷的,体现社会集体需求的。建筑可以说是全社会共同劳动的成果。社会集体潜意识无形中左右着建筑的发展方向。尤其是社会集体对建筑的审美取向对未来建筑的影响很大。社会审美取向指的是社会成员整体的美学、哲学等的取向。从建筑本身的属性上看,建筑不仅仅具有使用的功能,还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情感,承载着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和希望。建筑被公认具有艺术性质,体现着人们对审美的追求,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区别于其他人造物,可以长时间存在,使其具有了非凡的精神功能和象征意义,体现着独特时代特征和审美追求。从建筑建造的过程上看,社会集体对建筑的审美取向影响着建筑设计创作过程。建筑设计的思想、观念意识和情感等都受审美取向的影响,从而影响建筑的最终形态。每一次艺术文化运动最终都将影响建筑,虽然这种影响有滞后性。从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到现代的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建筑形式的出现与流行都与社会审美取向有关。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审美对建筑的影响会更为明显。(2)先锋建筑师和社会学家对未来建筑的设想先锋建筑师们对未来建筑的展望,对全社会的未来建筑主观需求有一定影响。这些人对未来建筑的展望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建立在个人对社会自然发展的深刻认识及现代建筑反思的基础上的,是有一定科学依据并具备独到见解的。而且这些建筑师通过其公共影响力,能够把他们对于未来建筑的设想传递给大众,其中的一部分还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从而对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产生很大的影响。2.4本章小结 未来建筑的发展受时间、社会等因素影响。时间是影响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未来建筑在不同的未来时间段里的发展趋势不同。社会因素是影响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深层次原因。建筑是全社会成员群策群力的成果,记载着社会进步的历史。未来建筑的发展在根本上取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第三章近的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一未来建筑的起点3.1近的未来建筑即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人们对于未来建筑的某种选择,一是依据他们认为应该出现的未来建筑形式,二是依据他们能够创造的未来建筑形式。部分现在的建筑活动创造了隐现的未来建筑,因此当未来建筑的设想确实成为未来的肇因时,就如同它转变成当代建筑。现在人们想要看到的建筑,就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动力。未来建筑发展和成长的潜力在于当代建筑。未来建筑潜在存在于当代建筑之中,因而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就是未来建筑的起点。人类社会是秉承历史一脉发展的,建筑也不例外。未来建筑将沿着我们今天建筑发展的轨迹继续向前。当下,现代建筑仍是主流,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各种建筑流派和主张交相辉映,建筑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建筑设计除了考虑建筑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外,建筑与科技、环境、地域的关系、社会的关系等都被更多的考虑。这也正是当代建筑相比之前单纯的现代建筑更为复杂与多元的原因。近些年,很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已经把新颖、实用、环保作为设计的新方向。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新奇的建筑、多元的文化、先进的科技为特点。“据CTR调查显示,‘科技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是民众最关注的世博信息,达44%,其次是节能与环保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外形奇特的建筑设计,占比分别为2%和31%”6,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大众对建筑和生活的期望有所了解。高科技、节能、环保会依然是建筑发展的方向,形式独特的建筑也将会更受到大众的欢迎。由于近的未来建筑是可见的,其发展趋势即为当下建筑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建筑本身特点加以研究,而不必通过其他因素的发展趋势及对未来建筑的影响来分析。一些计划在未来建成的大型有影响的建筑的审美、结构、形式等趋向将为我们揭开未来建筑发展趋势的开端。 3.2看得见的未来建筑——些计划在近的未来建成的建筑实例3.1.1迪拜的建筑近些年,迪拜的城市建设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传奇。现在被誉为“梦幻城市”、“沙漠奇迹之城”的迪拜,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还是中东地区的一个普通城市。迪拜位于阿拉伯海湾,是全球第三大转口贸易中心,并出口石油,是阿联酋的经济中心。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是迪拜的经济支柱。迪拜面积很小,大概有人口160万。近年来迪拜借款新建大量前卫的建筑,决心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对于旅游业发展,迪拜有其优势也有劣势。交通方便、移民社会背景、经济发达、环境优雅和文化丰富多彩等都是其优势。迪拜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是其劣势。但不管怎样,目前每年都有艺术家和商人等高收入阶层到迪拜旅游度假。迪拜最高的在建摩天楼是纳赫勒港湾大楼(NakheelHarbour&Tower)。它位于“新迪拜’’城区的海岸度假地内的两座棕榈岛之间,高约1073米,200多层,有150部电梯,由纳赫勒集团投资兴建,于2008年开工建设,预计大概需十年时间建成。纳赫勒港湾大楼将由共用一个开放的中庭的4座独立摩天楼组成,是迪拜市新的标志性建筑。除此之外,迪拜在建和规划中的摩天楼楼非常多,而且均以独特的风姿彰显着迪拜的魅力。虽然迪拜一度陷入债务危机,但我们仍可以看到迪拜的决心和远见,也能看到神奇的建筑在迪拜拔地而起。我们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迪拜的城市建设将更为瞩目。可能在遥远的未来,迪拜也会像现在的北京一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城市建设代表。3.1.2中国的建筑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东方文明古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的目光。近年来,中国被称为先锋建筑的试验场。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在高速发展。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建筑的深远影响。各大世界知名的建筑师也纷纷来到中国做着各种前卫的设计。未来,中围的建筑发展会更加理性和更具可持续性。(1)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Tower)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的Z3— 2地块内,紧邻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由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高632米(建成后为中国第二高度大厦),共127层,造价148亿元,预计2014年竣工。实际上,早在1993年上海就规划在陆家嘴地区建设形成“品”字形的3幢超高层的标志性建筑物。上海中心大厦顶部相对于底部顺时针旋转90度,表面有由底部旋转至顶部的开口,采用双幕墙结构。上海中心大厦已经通过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认证,是一座以办公空间为主、并有会展、娱乐、酒店、观光和商业等空间的综合性绿色超高层建筑。(2)望京Soho望京Soho位于北京机场附近,由soho中国开发。望京Soho由扎哈一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作为北京入口的标志性建筑而设计,由两座相互形成一定的角度的200米的塔楼组成,总建筑面积大约为521,000平方米,是写字楼、商铺等的综合体。该项目预计2014年完工。(3)天津中钢国际广场天津中钢国际广场位于塘沽区规划滨河南路,由MAD建筑事务所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耗资约30亿,高约358米,预计2012年完工。中钢国际广场最大的特点是蜂巢状的外部结构,保证了大楼内部能有更多使用空间,并隐喻白领们“忙碌蜜蜂”的形象,具有调节大楼内适宜的光线和热量以降低能耗的作用。(4)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总高度646米,主体高度588米,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采用带外伸臂的混合结构形式,将于2014年竣工完成。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基地位于深圳市福田区01号地块内与深圳会展中心相对,功能包括商场、写字楼及酒店等。大厦为在建中国最高摩天大楼。3.1.3其他国家的建筑(1)芝加哥旋转塔芝加哥螺旋塔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由著名建筑师SantiagoCalatrava(圣地亚哥· 卡拉特拉瓦)设计,预计2012年竣工。芝加哥螺旋塔的外立面可旋转360度,是一座非常独特的摩天大楼。芝加哥螺旋塔建成以后将以高于芝加哥希尔斯大厦300英尺的高度(2000英尺,约合610米)摘得北美地区第一高楼的桂冠。建筑设计体现了可持续性和生态环保的要求,如雨水循环和储存,并用其浇灌景观植被;利用河水去调节大楼的温湿度;专门设计的容纳百辆自行车的空间,以鼓励自行车的使用和减少碳排放;驱赶候鸟的特制玻璃;节省能源的地下停车场等。(2)GW州GGY0能量中心GWANGGYO能量中心位于韩国首尔以南35公里的Gwanggoyo新城内,计划完成时间是2011年,由荷兰鹿特丹著名的MVRDV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韩国的能量中心战略是指能促进区域周边开发的,结合了当地节点的高密集的混合功能项目。GWANGGYO能量中心是由呈山峦形状的建筑组成,是Gwanggoyo新城的一个中心。新建的绿城自给自足,可容纳7.7万居民,并包括住房,文化、休闲、娱乐和教育建筑和停车场各20万平方米以及4.8万平方米的办公室。在GWANGGY0能量中心集中了居住、工作和娱乐等多种功能,减少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依赖。根据Gwanggyo绿色城的建设方案,它将拥有众多未来派建筑和超前的绿色环境设计。建筑的基本设计元素为环形。这些环形的外围植了树篱和植被,将形成户外生活平台。每一座大厦都有一些由空洞构成的大型中庭。中庭有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形成了半公共的室外活动交流空间。(3)绿色旧金山跨湾交通终点站绿色旧金山跨湾交通终点站是位于旧金山的横跨旧金山湾工程的一座终点车站。目前该项目已经得到了旧金山政府批准,但仍尚未开工建设,处于技术层面。这是一个具有可持续性设计方案,由玻璃塔高层建筑和大型交通中心枢纽组成。这两栋建筑都有水回收再利用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和地热系统。交通中心枢纽包括一个主要用于文化活动的约为5.4英亩的公共绿色公园。这个绿色公园将还承担着介绍可持续发展概念和绿色生态技术的功能。(4)新加坡印lTT绿塔新加坡EDITT(EcologicalDesignintheTropics,热带生态大楼)绿塔方案山杨经文和东姑一汉沙针对新加坡的独特环境共同设计完成。它是位于新加坡城市中心的一栋26层的绿色居住建筑。它拥有光电板、沼气发电站和自然通风系统和绿色的外墙。由当地品种植物构成的绿色的外墙约占建筑外墙的一半,起到遮阴和过滤空气的效果。绿塔的55%的用水需求水由建筑自身收集的雨水循环利用提供,40%的能量由太阳能光电池板提供。绿塔采用可拆卸和安装的部分墙体和地板,以应对未来使用功能的改变。设计和建造者们希望这栋位于拥挤的都市中的绿塔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5)阿姆斯特丹的地下城市 荷兰政府计划耗资74亿英镑,建造一座面积达100万平方英尺的地下城市。阿姆斯特丹的地下城市位于31英里长的中央运河下,将包括休闲、娱乐、购物及停车等功能,计划建设六层,开发方案由兹瓦特斯与珍斯摩建筑事务所负责。荷兰的建筑学家和工程师提出,阿姆斯特丹城市下的30多米厚的防水粘土,如果混杂了水泥和沙子后,就能构成地下城市防水地板和天花板。这项浩大的工程预定计于2018年正式动工,且将持续20年之久。兴建这样一座地下城的原因一是工程有助于缓解地狭人稠地价高涨的状况,解决一定的停车和交通问题,另一个就是这是一个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运河区都市的复兴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6)摩地楼摩地楼位于墨西哥城主广场,由BNKRArquitectura建筑设计公司设计。摩地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座位于底下的倒金字塔形建筑。摩地楼最深达300米,共65层,顶部是由玻璃板覆盖的正方形。建成后将包括各10层的住宅、商场以及博物馆,以及办公空间。建造规模如此之大的倒金字塔形地下建筑的原因有:避开墨西哥城对于新建建筑的高度限制;保持墨西哥城主广场的面貌不变,不影响主广场的使用;在墨西哥的历史上,金字塔扮演了重要角色。(7)乌姆卡(Vmka)乌姆卡是俄罗斯计划在北极圈内的新西伯利亚群岛中的科捷尔内岛上建造的一座城市。该建造计划耗资约407亿元,已经获得俄罗斯总理普京的批准,由瓦莱里·杰夫斯基设计。乌姆卡建设的目的是探索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并加强俄罗斯的北方边境的防御能力。乌姆卡建成后将包括实验室、住宅、教堂、酒店、医院和学校等,满足科学家、边防战士和特勤人员等构成的大约5000位居民的居住生活需求。乌姆卡将借鉴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技术,打造巨大穹项覆盖的人工气候城市。目前,这座内部设施堪称完美的“冰城”的建设时间还未公布。3.3本章小结近的未来建筑即现在建筑的发展趋势。当下,国内外都有重大的建筑实践在规划或者实施。超乎人们想象的新锐建筑设想不断变成现实。这些新锐建筑一般集中出现在工业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未来,建筑新浪潮将从这些地方扩散至世界的其他角落。 迪拜以建设为先锋,努力发展本国旅游业,不断有新奇和疯狂的建筑计划付诸实旌。迪拜作为新锐建筑集中出现的阵地之一,这些年来一直被社会所关注。中国作为东方正在崛起的新势力,也加入了这场正在进行中的建筑狂欢节。中国的建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建筑方兴未艾。其他发达国家,也不断有以绿色、超高层及高科技为特征的新的标志性建筑建设计划付诸实施。通过对一些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重大建筑事件分析,可以看到近的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生态环保绿色的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环境友好是建筑必然的选择;大型建筑的功能更加综合,甚至一座建筑就犹如一座微型的城市一样复杂;高科技更广泛的与建筑结合,不管是建筑美学、设计、建造还是材料等关于建筑的方面都在科技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建筑向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及其他极限空间不断扩展;超高层建筑带着人们对于高度的崇拜,不断刷新最高建筑的高度记录。 第四章不远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4.1能源对不远未来建筑的影响4.1.1未来能源发展趋势对于人类而言,化石能源带来了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类跨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到2030年,预计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将达到2002年的1.6倍。而与之相对,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却在逐年下滑。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使用化石能源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终会结束,未来人类社会一定会选择新的适合的能源。近多年,国内外关于节约能源和探索新能源的研究不断发展。降低碳排放量不仅意味着节约化石能源、使用新能源,还也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进程,保护生态环境。建筑领域排放的二氧化碳大概占世界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五十。所以低碳环保成为当今建筑的潮流。在建筑领域,绿色、环保、节能的建筑设计也更加普及和新颖。(1)新能源7的开发利用“从新能源自身发展历程看,各种形式的新能源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可再生能源增速最明显”8。与风能、生物能、水能、潮汐能等相比,太阳能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可再生新能源。目前,人类不管获取的何种形式的能源,绝大部分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太阳和地球本身。如果将太阳一个钟头内的能源高效利用就可满足地球一整年的能源需求。直接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之一。(2)化石能源的节约利用对于化石能源的节约利用,一方面需要绝对意义上的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积极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另一方面需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就要依靠科技进步,在能源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努力减少能源不必要的消耗,并且应该把特定的能源应用于最合适的领域。化石能源的节约利用是目前各国积极研究和推广的项目。 4.1.2基于能源的不远未来建筑发展趋势能源的变革会对建筑产生深远地影响,在节约与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社会背景下,未来的建筑的设计、建造与运营,既要考虑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又要尽量节约源,还要具有可操作性。(1)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建筑与零能耗建筑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建筑与零能耗建筑都是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是这几种建筑又各有各的侧重点。节能建筑侧重于强调物理学上的建筑采暖、制冷、电力等方面的能源节约;绿色建筑侧重于保护环境和生态概念,强调建筑本身和周围的生态环境相融合。低碳建筑与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一致,强调在使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而零能耗建筑是指不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建筑中的采暖、通风、家电、炊事等生活能均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筑。不远未来建筑将出现更多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与低碳建筑,并有更好的建筑材料、技术等支撑其发展。零能耗建筑作为先锋建筑也将从实验中获得更多的启示,从而走向大众。不远的未来,人们会从工业革命初期改造自然的狂热中醒来,重新回归到能清醒地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觉地保护环境和顺应自然中去。不远未来的建筑也将会循着环境友好的路线发展下去。(2)太阳能建筑鉴于未来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的优越性,有关太阳能电池的市场预计将在2017达到900亿美元的规模。在建筑领域,未来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趋势即太阳能建筑的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太阳能建筑不仅能主动式综合利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能源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而且能有效地被动利用太阳能。未来,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技术会更加普及。4.2科技对不远未来建筑的影响 新的发明、发现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每当前沿科学得到普遍应用时,社会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的科学与工业生产方式虽然创造了现代化的文明,但是同时也带来资源短缺、人口爆炸、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诸多危机。所以,有科学家称后世界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科技已经是推动现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在未来人类社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现代人即便可以体会当下科技发展速度之快,也会惊讶于不远未来的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态势下,各种学科表现出交叉和混杂的状态。对于不远未来。建筑而言,将面对更快的科技更新和科学分科不再明显的社会。建筑需要运作周期,与社会科技发展相比,有速度上的滞后性。在不远的未来,一些先锋建筑会尽一切努力,寻求建立在新兴高科技支撑下的新的建筑表达形式,并表现出更具包容性的发展趋势。20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建筑材料、技术和结构的革命。未来的科技发展速度必然会加速,未来建筑的发展将更快。对未来的设想总是无穷无尽,而那些超出当今科技极限,看来遥不可及的设想,在未来亦有可能变为现实。而现实的科技条件正是未来建筑发展的阶梯,观察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更有助于了解不久未来的建筑所可能面临的挑战。4。2.1建筑空间的拓展(1)真实世界可居住空间的扩展在人类对于探寻未知世界的本能性冲动和不断进步的科技支撑的影响下,海底建筑、沙漠建筑等极限建筑形式将在不远的未来不断涌现。此外,由于人口、资源等问题,城市空间环境也更加拥挤和恶化,建筑依托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急需扩展新的可居住空间。在不远的未来,人类将不断用建筑证明其拓展可居住空间的能力以及雄心。科学家预测未来海平面会继续上升并侵袭海岸,全球人口继续增长。面对这种形势,一些专家认为未来我们将把洒店、家宅甚至整座城市都建在开放海域,最终生活在现实版的“水世界”。已建成的迪拜七星级的Hydropolis海底酒店,就是海底建筑的典范。客人乘辆列车从陆地经过隧道内前往这个位于阿拉伯湾沿岸的海下酒店。水下酒店已将科幻小说和科幻影片中的设想变为了现实。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上空间愈来愈拥挤环境日趋恶化,建筑设计和施工等技术不断进步,充分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选择。地下空间是城市潜在的空间资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其解决交通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不远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地面和地下建设将同时得到考虑,地下建筑将更加普遍。(2)虚拟空间的普及应用 目前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储存、处理与传播更加方便,虚拟场景、网上社区等信息空间迅速增长,人类生活世界也从真实的地理空间向虚拟时空拓展,网络中的虚拟空间与真实生活中的空间并存。应用在建筑上的电脑模拟现实技术将建筑空间从真实扩展到了虚拟的建筑空间。虚拟的建筑空间基于混沌科学观,具有建筑的某些特征,模拟空间或利用数字和信息技术虚拟化表达现实建筑的空间。虚拟的建筑空间是空间观念的新发展,并将深刻的影响未来建筑的发展。最近兴起的虚拟实境技术就是建筑虚拟空间发展的代表。虚拟实境技术基于数字化技术,依据大脑感知空间和事物的能力,以各种应用软件为平台,创造出亦真亦幻的人机互动空间。虚拟空间与物质世界真实存在的空间相比,创造、体验和修改更为方便快捷,而且更适合表达高科技的概念。不远未来,建筑虚拟实境等技术会随着高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继续完善和发展,创造出更多普遍可体验的完美非物质空间,从而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和建筑体验。4.2.2建筑设计建造方法进步建筑设计本身就意味着对建筑未来的预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绘图工具与绘图方式,设计师更合理高效地完成相关图纸,并且影响了设计师的设计手法和思路。通过网络,建筑师可以进行方便的沟通交流,更有效地协作。数字技术最早对建筑的影响在于空间建模和计算,此后逐渐影响了从构思到设计再到建造的建筑全过程。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普遍应用和不断更新,设计师能够设计更为复杂多变的建筑形体和空间,并且通过计算机技术提前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最终得到最优化的设计方案。计算机技术还被应用于结构计算等。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建筑设计及建造方法进步,也会对不远未来建筑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远的未来,依靠科学编制的建筑设计及建造流程、新的科技带来的施工方法的的改变、应用于施工建造方面其他新的技术等都会像信息技术那样对建筑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建筑设计建造方法的进步,就没有现代建筑的发展,也没有未来建筑的进步。4.2.3建筑材料的进步(1)传统建材的科学应用 在未来,人们会更加注重建筑材料应用的适宜性,会有更多的建筑师关注传统建材的科学处理和应用。竹子就是这种传统建材的代表之一。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从建筑的“筑”字的竹字头就能看出传统建筑与竹子的密切关系。在上海世博会上就有一座“德中同行之家”完全采用竹材作为主体支撑结构。竹子作为节能环保的建材有其独特性。竹子是植物建材,没有辐射,耗能低,并且具有一定的耐久性。经过处理的竹材,使用寿命可达30年,使用竹子建造的建筑还可以通过更换损坏或老化的部分而增强其耐久性。竹子作为建材可以减少碳排放和建筑垃圾。竹子生长快,“每年只需70公顷的竹林就可建造竹房屋1000座”9。竹子建筑除了具有可持续、环保的优点,还有着优越的艺术表现力。节能环保材料不仅仅是那些用高科技手段研发的新材料,还是那些传统的普遍的或是某各地区独有的适宜的建筑材料。在不远的未来,像竹子这样的传统建材,经过现代科技的适当处理,作为环保建材将更为人们所接受。(2)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在科技的影响下,将更多样化并具有环境友好的倾向。如气体、合金记忆金属、新型的水泥及更有强度的钢筋等都会给建筑带来新的惊喜。在中国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投标中,就出现了用氢气球设计的方案。虽然这个方案最终没有被实施,但是世界范围内已有不少充气建筑建成的实例。未来气体建筑将因其方便性、随意性和可控性得到更普遍的应用。相信当未来的人们拥有可移动甚至可飞翔的建筑时,将会体验到比现代人更多的建筑经历。不远未来的环境友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将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更少的环境影响、更优美的艺术效果,并将涉及到保温、防水、装饰及建筑支撑结构等所有与建筑相关的材料应用领域。4.2.4关于科技的未来建筑发展趋势(1)超高层建筑设想自芝加哥学派提出高层建筑的设想以来,高层建筑缓解了人口过多,土地等资源紧张等城市问题。不少高层建筑以其容易识别的特性成为城市乃至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在玻璃等建筑材料的更新发展及建造技术的支持下,高层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世界最高建筑的高度也不断被刷新。虽然有不少学者对超高层建筑的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等持怀疑态度,但是超高层建筑依然在不断发展。不远的未来,建筑科技会支持人们去追逐最高高度的梦想,会有更多的超高层建筑设想会不断的变为现实。 从建筑实体本身看,最重要的特点是满足特定的人群的生活需求。建筑实体除了具有容纳人们生活的功能,还承担着标志人类生活领域和记录人类历史的功能。未来,人们对建筑纪念性的需求会更大,建筑将用其高度、形式等来满足这种需求。未来建筑也会像其他时代的建筑一样,努力适应人类新的生活方式,并为人类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未来建筑将以其近乎疯狂的高度显现着人类对于建筑标志性的追求。(2)智能建筑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美国出现了第一座智能化建筑——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市办公大楼。此后,智能建筑就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的不断进步不断充实着内在的含义。通俗的说,建筑智能化就是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建筑的运作进行管理。智能化建筑会使建筑的功能发挥得更加合理。目前,“智能建筑”有以下几个特征:适合信息社会、更具人情化和高效。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们不断提升的对建筑的期望是智能建筑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未来这种期望会继续升温,建筑再也不是只为人们提供居住、工作、娱乐等活动的场所,而是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现代化构筑物。几乎所有人一提到未来建筑必然会提到智能建筑,这一方面说明了智能化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电子技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现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来也必然会影响未来生活。智能化将在建筑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遥远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5.1能源对遥远未来建筑的影响科学家预算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气到2100年就将被耗尽。化石燃料的时代大概会持续300—400年,人类依靠化石储存的大量能量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不过在此之后,人类将面对化石能源枯竭和气候变化的严峻局面。未来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温室效应会不断加强,环境难民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加。5.1.1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未来社会必然会摆脱主要依赖化石能源的状况,找到利用效率和开发价值更高的新型能源。“氦一3”就是一种在遥远未来可能可以利用的新能源。当今的科学统计表明,作为核聚变发电燃料的“氦一3”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不过“氦一3”在地球的蕴藏量极低,在月球含量却极为丰富。月球表面的“氦一3”来自于太阳风的积累。现在科学家估计月球大概蕴藏上百万吨的“氦一3”,而且仅仅100吨“氦一3”产生的核聚变能量就可满足目前全世界一年的能源需求。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就认识到使用“氦3”的热核反应堆仅有极弱的辐射,具有高效和洁净的特点。各国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在月球上开发及利用这种新型能源。预计需要至少几十年的时间将其应用于商业发电。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将以新型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为主。未来世界,化石能源将不再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未来能源将沿着更高效、环保、安全的方向不断发展。5.1.2基于能源的遥远未来建筑发展趋势 如果在遥远的未来,新兴的能源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将以其超过现在化石能源的偿还比而支持更快速的社会发展,从而使得现在只能想象的复杂和高难度的建筑在未来成为可能。我们的建筑将在另一个节能水平线上继续发展,当然这个节能的标准将远远高于我们目前的标准,并能提供更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有了高效能源的支持,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将更多地得到实现。可以说,在遥远的未来,没有实现不了的建筑设想,只有想不到的建筑形式。5.2科技对遥远未来建筑的影响建筑的发展会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思想的发展。面对各种危机,建筑虽然不能拯救人类,但是承载着拯救自己的愿望。想象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已大大拓展了生存空间,海洋、沙漠、沼泽、森林、天空、水底⋯.处处可见人类的足迹。未来人类的居所好像大自然的一部分一样,安然地存在于环境之中,环保、美观、井然有序,一座座城市本身就是美丽的花园。科技推动了这一切,科技自身又在更加迅速地发展。遥远的未来,建筑的理念、方式、技术迅速更新,卫星地图上时时出现崭新的整体城市。5.2.1建筑空间拓展(1)隐藏的维度作者认为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物质之间的引力来源于空问弯曲。既然我们所认识的三维空间存在弯曲,那么空间就一定不只是只有三维,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空间结构只是中观的空间,可以用三维来表示而已,至于其他的维度对我们生活的空间影响不大,所以不用表示和考虑。对于更小的微观空间和更大的宏观空间,情况就不一样了。也有科学家认为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宇宙空间只不过是更高维存在的一个投影,并期望通过高速粒子对撞机来揭示更多的空间维度。一般来说,我们的建筑存在于中观尺度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的空间是三维的,隐藏的维度对建筑影响不大。不过在遥远的未来,当我们的科技力量能够收集宇宙中的足够能量,解开了空间维度和虫洞等空间谜团,找到了联系各个空间的办法。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们的交通方式和建筑都会有所变化,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发展。不管遥远建筑如何变化发展,其有中一点是能预见的——建筑必须依靠科技,建构在多维世界中的空间界限,保护不同人的隐私和生活,而不再是仅仅在三维世界中分割空间。(2)太空城 人类的活动空间还将向太空拓展,像当代的科学家建立太空站一样,未来的建筑师也会在太空中建造房屋。当载人的飞行器随着未来时间的发展,并成为结构复杂、安全稳定、适宜科研实验和人类生活的建筑群的时候,将出现太空建筑的形式。太空建筑将沿着既定的轨道飞行,并能在空中实现对接、换位、拆卸。地面上的建筑师,通过高新的科技,随时可以做到关注、遥控及进一步建筑改造等。也许遥远未来,太空建筑所需要的构件在地球上建造完成之后,将由火箭带入轨道并成功对接,成为太空城市新的组成部分,太空城市就可以随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发展。由此推想,未来的建筑学将会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学科,将涉及更多的学科,甚至如天体力学这样的高端科技也会成为建筑学某一个分支学科的基础。遥远未来世界,我们的夜空是无比美丽的。只是与现在不同的是无数闪烁的星星中有一些会是空中的人类城市。因此,星光变得更加璀璨动人。(3)沙漠城市遥远未来,环境不断恶化,人类人口却在不断增加。以沙漠中的建筑为例,新兴能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能量,让人们在自己已经变成沙漠的家园中继续生活。未来的沙漠建筑肯定能帮助人有效地抵御风沙,并能将风沙隔绝在人活动的空间范围之外。沙漠建筑可能拥有:有效的平衡与悬浮构件,以帮助它稳定地存在于流沙的表层,并在风暴中也能维持平衡:成熟的动力装置以及可滑动的底座,使它可以在沙漠上自由地移动;敏感的讯号收发装置,可以与地球卫星迅捷地联系,以便于随时确定自身所处的位置,并指引行进方向。由于卫星系统的定位,即使游移不定的沙漠建筑也能随时便捷地互相联系,运输与通讯如同现代的平原城市一样便捷。之后,随着沙漠建筑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沙漠已不仅仅是人类由于特定的目的不得已才会涉足的不毛之地,而会是楼宇交错、环境温馨的人类聚居地。遥远未来,在沙漠中的繁华城市、海市蜃楼都不再是神话。5.2.2建筑材料进步根据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材料发展进步对于建筑革新的重要意义。材料的新突破会导致建筑新类型的产生。遥远的未来建筑依然会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发展。对建筑材料的进步的预测结果,将显现出遥远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1)磁性材料 从中国古人发现天然磁铁,到最近科学家应用的超导材料,磁性材料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将磁性材料移入建筑,可能创造出可调控的空间。利用磁性材料,建筑的结构的主体支撑部分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钢筋混凝土,而是可根据电流等控制的磁场。未来的墙体与墙体之间、楼顶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是可调控的,不再需要电梯和楼梯,在建筑内部可乘坐磁性材料随意的到达目的地。建筑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姿态,而是可以根据我们需要而瞬时变化的。在考虑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前提下,也许在遥远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磁性材料应用于建筑将成为可能。(2)光材料应用在建筑产生之初,建筑光环境就作为建筑的一个不可或缺方面,与建筑相伴相生。目前,光在建筑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内部采光环境、建筑外部形体光影变化及建筑夜晚的照明设计等。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在遥远的未来,在激光技术和导光材料的不断发展下,建筑将与光更完美的结合。利用光技术建设的虚拟墙将用于装饰、多媒体展示及分割空间、隐藏管道等。利用光技术与磁性材料相结合还可以构建各种家具。这种家具并不是像现在家具那样是固定的、实物的家具,而是利用光来勾画家具的空间形态,用磁性材料来创造可使用的家具。在遥远的未来,光与磁性材料和智能化相结合将把室内空间变成可调控的、流光溢彩的、充满高科技和梦幻色彩的世界。5.2.3可能的科技进步对遥远未来建筑的影响有些科学家对在遥远的未来人来科技可能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预测。但是这种预测只是设想性质的,这些成就会不会发生以及什么时候发生都不能确定。不过这些成就一旦达成就肯定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进而影响到遥远的未来建筑。(1)智能化的普及不妨大胆地设想,未来的家居生活已进入数控智能化时代,中央处理器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建筑材料将大部分采用环保材料,而建筑本身则可以提供大部分各种生活必须的能源和资源(比如水、电⋯.)。如太阳能发电器可以将日光转换为电能,以供日常使用。玻璃窗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 颜色和透明度,以保证采光、温暖和美观的需要。各种室内设施由中央处理器统一控制,中央处理器甚至可以根据指令,自动将室内布置成书房、卧室或客厅。基于生活、环保、安全、沟通等多方面的需求,建筑在日常生活中的功用也趋于多方面的集成和更加完善。也许,上面一些科学技术现在已经出现了,只是在遥远的未来,也许一间看起来很普通的小木屋,都可以自行净化生活用水,以及提供足够的电能。遥远未来的建筑对人类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居所,而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友好成员。(2)生物技术的发展合成生物学(修改基因以精确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生物学)中克隆人与人造生命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建筑。虽然联合国颁布了关于克隆人的无约束性禁令,但是有科学家认为克隆人还是会出现,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随着与之相关的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如果克隆人真的出现,并且科学家真的能精确的控制人们的基因,基因优良的人就会出现,到时候基因优良的人肯定不会愿意与自然人(没有经过克隆与基因技术的人类)通婚,未来很有可能出现新的“种族歧视”。如果真的出现了新的“种族歧视”,那么建筑将会将在形式和功能上体现出来。可能未来的商场、车站等公共空间将区分出不同空间来满足不同人种的需求。到时候文化。也许会分为两大派别,审美会有两大趋势一是崇尚自然的、传统的美,另一种则是强调技术的、人工的美。(3)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在遥远的未来一定会取得非常大的进展,甚至会导致人工智能及生化人的出现。到那时,机器人将被广泛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机器人技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建筑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早在2005年由伯劳科设计发明的“泥瓦匠”机器人就能在一昼夜时间内,搭建起面积180多平米的房子。这种建筑技术正在用于研究建设月球等空间站。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建筑建设和设计将也由机器人来承担部分工作,建筑建造过程控制将更为精准、完美和快捷,建筑也会因此呈现出更为复杂和完美的形态。(4)数字技术的发展“建筑的目的是容纳人的不同活动并提供相应小环境的空间容器或空间容器的组合。”H那么在遥远的未来,人们如果真的完成自身的数字化,成为能够脱离于大脑和肉体而独立存在的意识时,人也需要活动,那么这种活动只是意识上的活动。建筑到时候还是会存在的,只是可能也不会单纯的以可见的物质状态出现,而是起到分隔各种活动的作用,并有着阻隔数字化的人及保护着人类个人隐私和秘密的作用。当人类在遥远的未来,超越了物质世界而存在时,也许可以称这时候的人类为信息化的人类,那么建筑就将与衣服有着更接近的概念,就是保护不同人的隐私,提供即可封闭又可开敞的存在空间。 5.3本章小结建筑在为人类活动提供一定的场所和空间的同时,还以其存在的久长性与独特性成为有标识作用的人工构筑物。建筑无时无刻都在记载着人类发展的历史。遥远未来建筑的这些最基本的本质都不会改变。也许我们难以预言遥远未来人们的感觉、喜好和行为。但是,依据现在的情况和建筑的本质,鼓起勇气去幻想未来生活,大胆提出适应未来生活的未来建筑设想,不仅是件有意思的事,更是有意义的工作。如果把遥远未来的时间推到无限远,在遥远的未来科技的发展将是不可估计的。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每一次科技与建筑的完美结合都会引发一场建筑的新革命。现在我们难以想象100年以后的建筑,如同1911年的人们连在梦中不能想到我们现在的建筑一样。但是,所不同的是,我们现在拥有了科学的视野,与之前相比步入了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1911年的时候,如果有人研究100年以后的建筑,恐怕会被人称为疯子,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展望遥远的未来,更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当下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解开我们心中的困惑。 第六章结论对于未来,大部分学者抱乐观态度,同时也有些学者持悲观立场。“未来建筑与城市的美好设想,不仅仅是建筑历史中的一个个方案更是追求可能性和美好生活的人类梦想见证"晦。当我们从科学的视角去观察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而不是把未来建筑作为一种建筑风格和建筑流派去考虑时,将获得新的视野。而这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总结建筑发展的历史,得出建筑抛开形式功能之后最本质的概念和与建筑的本质息息相关的主要影响建筑发展的因素。由于未来建筑是不可以直接科学预测的,而这些影响因素趋势却大多可以预测。在未来建筑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即近的未来、不远未来和遥远未来的不同未来时间跨度上,将各个影响因素的发展对未来建筑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对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结语目前世界更趋于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研究未来建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下的变革,深入理解当代建筑,并对未来的建筑产生积极影响。不管是科技、能源还是人口、环境以及人们对于建筑的主观期望都深刻地影响着建筑的发展,这种影响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消失。当代人的生活毋庸置疑地影响着当代建筑,人们总是按照自身的需求来规划、设计和构建建筑。可想而知未来的人们也是如此,因为建筑本身就是人们生活的容器。不管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未来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未来人们的生活和建筑。目前,不断有超乎人们想象的未来建筑设想变成现实。未来,凭借人们更广阔的想象力、更深远的眼光和更高效的科技,建筑将展现出更美、更友好的姿态,提供给人们更多样的选择。未来的建筑将为人类的朋友,从各个层面更好的保护人类。 参考文献[1]埃里克·纽特,未来学(于芳)[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7[2][美]欧内斯特·伯登,虚拟建筑(徐群丽)[M],北京:北京电力出版社,2006:前言[3]高松,建筑的存在与信仰——当代哲学环境下的建筑批判[D],天津大学建筑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天津大学,2007:1~15[4]封面故事,未来建筑材料:打造我们更坚固、更舒适的家园[J],华东科技.[5]李向辉、汤喜辉,趋同——对建筑未来的思考[J],建筑与结构设计,2006(1):8~10[6]CTR市场研究,“科技在未来生活的应用”是国民关注世博首选[R],CTR市场研究调查报告,2010(6):7-8[7]江凯、杨美英,全球新能源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水电能源科学,2010(1):86~87[8]文荟,2007:预测未来[N],科技中国,2007(2):104~111[9]龚晓文、王小凡,非线性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12):23-24[10]汪丽君、舒平,转变的先兆:对“未来建筑”形态的类型学思考[J],新建筑,2001:39-42[11]任军,未来建筑的历史[J],建筑师,2008(4)-9—28[12][苏]格波.波利.索夫斯基,未来的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1~30[13]戴明,信息化进程中建筑设计的历史变迁——信息技术对建筑设计潜在影响分析及研究[D],博士论文,同济大学,2005(9):l~13[14]陈锐,不可思议的未来建筑[N],科海故事博览:百科论坛,2009年(13):58~59 [15]徐敬,放眼未来建筑——信息化战略[J],科技信息,2009(16):136[16]喻晟,智能建筑——未来建筑发展趋势[J],武汉轻工设计,2007(2):6-8[17][美]詹姆斯·特拉菲尔,未来城(赖慈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0.。50[18]巫纪光,未来建筑文化概念与表述特征[J],华中建筑,2000(4):20~21[19]陈艳蒙,绿色建筑——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J],天津建设科技,2008(B07):1-2[20]王小龙,未来建筑:考验你的想象力[J],住宅与房地产,2006(5):37~39[21]许光,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71~72[22]陈易,生态文化与未来建筑[J],现代城市研究,2001(1):52~55[23]蒋冬青、刘湘欣、王仕,未来建筑空间的发展趋势与新型建材的开发[J],建材发展导向,2004(2):30~34[24]罗春美、杨维平,高技美学、生态美学与未来建筑设计发展趋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9x):265[25]曹世铎,浅谈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源于自然的心灵感悟[J],建筑科学,2011(6):18~19[26]赵继龙、刘建军、赵鹏飞,数字建筑的形式、美学与伦理[J],建筑师,2009(2):27~30[27]闻责,影响人类社会未来生活的十大新科技[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3(3):27[28]刘德明,现代建筑室内设计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07:40~4l[29]王仁贵等,转战新能源[J],嘹望,2009(12):17~19[30]韩晓平,新能源界定范畴探讨[J],中国电力发展与改革研究,2009(4):9-14[31]夏明,地域特征与现代建筑创新[D],同济大学,2005:50-100[32]黄琴,全球化进程下建筑趋同现象浅析[J],工程与建设,2009(3):333~335[33]张冉浅,谈数字建筑与空间解放[J],山西建筑,2009(2):4乱45[34]梅洪元等,新世纪高层建筑发展趋势及其对城市的影响[J],城市建筑,2005(7):9~11[35]傅睿,浅谈未来建筑[J],环渤海经济晾望,2009(10):64~65 [36]杨宁,后工业时代建筑师角色内容的转向[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5:1~30[37]郭葆锋等,数字空间——新的建筑空间形式[J],建筑师,2008(4):79-81[38]孙掂,谈全球化环境下的气候适应性建筑[J],南方建筑,2004(3):72-74[39]俞天琦等,走向表层的建筑——不同时期建筑表皮的特性解析[J],城市建筑,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