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8.61 KB
  • 2022-04-22 13:39:09 发布

CBT3960-2004封闭式救生艇试验方法.pdf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47.020.50;47.080U27备案号:13315-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CB/T3960-2004封闭式救生艇试验方法Testingmethodforenclosedlifeboat2004一02一16发布2004一06一01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CB/T3960-2004目次前言二,.....⋯⋯,卜‘...........⋯⋯卜.⋯⋯‘...................⋯⋯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二_.‘.,,..⋯,.⋯⋯,二‘二,.⋯,二,13术语和定义..............................................................⋯⋯14救生艇试验项目.⋯,,......⋯⋯,........⋯⋯,⋯⋯_...⋯⋯,二,⋯⋯,.25试验方法⋯,,“⋯⋯卜⋯,,.‘......⋯⋯‘.⋯,⋯⋯_.⋯⋯‘,.⋯,.⋯,二45.1重量测定..⋯,..................................................⋯⋯,...⋯⋯45.2材料试验,.._‘....⋯⋯,.‘⋯,二“二,,.“⋯⋯‘..⋯“.,,..⋯.⋯‘⋯,.‘45.2.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性能试验........⋯⋯卜......⋯⋯,,.⋯⋯卜⋯,二..45.2.2浮力材料试验..........................................⋯⋯,.⋯,.⋯⋯45.2.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阻燃试验甲_.‘.,,,二‘⋯⋯,⋯,,⋯‘.,.‘二,二55.3主尺度测定...............................................................⋯⋯55.4超载试验二,..⋯,⋯⋯,.⋯⋯,..⋯,.⋯⋯,⋯⋯,..⋯,,...⋯⋯,二,二55.4.1超载试验A.‘.....⋯⋯卜.‘.⋯_.⋯,,‘..⋯‘..⋯_....⋯⋯,,⋯,二‘55.4.2超载试验B..............................................................⋯⋯65,5撞击和投落试验二,,...⋯,⋯⋯,⋯,,..⋯,..⋯,._.⋯,...⋯,.⋯,,.65.5.1撞击试验.⋯⋯,..⋯,.⋯‘⋯⋯,.⋯,.卜.....⋯⋯,.......⋯⋯卜.65.5.2投落试验._⋯⋯_...............................⋯⋯,⋯⋯_......⋯⋯65.5.35.5.1和5.5.2试验后的操作试验.,_二,,,‘二甲,.‘.,._二,,.‘卜⋯‘二,,,65.6自由降落试验................................⋯⋯,....................⋯⋯65.6.1模型自由降落试验⋯⋯,.⋯⋯,.⋯⋯,..⋯,.⋯⋯,⋯⋯,..⋯⋯...⋯,.656.2实艇自由降落试验.“⋯⋯‘.........⋯⋯,..⋯‘卜⋯.‘..⋯‘..⋯卜,‘65.6.3自由降落试验后的检查............⋯⋯,................................⋯⋯75.7座位强度试验.⋯,,..⋯,⋯⋯,...⋯,,..⋯,⋯,,........⋯,,..⋯,.,75.7.1座位强度试验A..........,‘.,.................⋯⋯,⋯⋯‘.......⋯⋯‘75.7.2座位强度试验B........................................⋯⋯,.⋯,.⋯75.8乘座试验,,,.⋯⋯,.‘二,..⋯,,_.‘.__,.⋯,,二‘,,二“,,,,_‘,,.卜,,二75.9干舷及稳性试验.⋯,........⋯⋯卜....................⋯⋯,.......⋯⋯,.75.9.1浸水稳性试验⋯,⋯⋯,...................⋯⋯,⋯⋯,..⋯,⋯⋯,.75.9.2干舷试验.....⋯⋯,.卜‘.⋯,.,..⋯卜,.‘⋯,.....⋯⋯,..‘.⋯,,.75.10释放机构试验...................................⋯⋯,..................⋯⋯75.10.1释放机构试验A..,⋯,,二,,....⋯⋯,,,..⋯,.⋯,,.二,,.⋯,75.10.2释放机构试验B.....⋯‘..⋯,.⋯⋯‘............⋯⋯,.⋯,.‘⋯⋯,.85.n操作试验...·......···....··....·⋯⋯,..⋯,⋯,..··...⋯⋯,.,⋯,⋯95.11.1发动机运转试验及油耗试验‘.,甲_二‘,.,.甲..⋯,,⋯‘.,“二,.,二,,95.11.2发动机离水试验...⋯⋯,...............⋯⋯,.......................⋯⋯95.11.3罗经安装位置试验...⋯,.........⋯,⋯⋯,...⋯⋯,.,⋯⋯,..⋯⋯95.11.4幸存者拯救试验,.‘.⋯,.‘.,,.........⋯⋯,..⋯⋯‘..⋯,‘二,.95.12被拖带及脂缆释放试验二,,......⋯⋯,.........⋯⋯,................⋯⋯9 CB/T3960-20045.12.1被拖带试验............................................................⋯⋯95.12.2脂缆释放试验........................................................⋯⋯105.13竖篷试验...........................................................⋯⋯,.⋯115.14自扶正试验......................⋯⋯,...................................⋯⋯115.15淹覆试验........................................................⋯⋯115.16气源试验................................................⋯⋯,.........⋯⋯115.16.1十分钟供气试验....................⋯⋯,..........................⋯⋯n5.16.2不产生负压试验.....................................................⋯⋯115.17洒水试验.....⋯⋯,................................................⋯⋯115.17.1洒水装置性能测试......................................................⋯⋯125.17.2洒水试验及测量......⋯⋯,.........................................⋯⋯125.18雨水收集试验.......................................................⋯⋯125.19水密性试验.................................................⋯⋯,二,...⋯⋯125.19.1艇体水密试验........................................................⋯⋯125.19.2顶盖水密性试验........................................................⋯⋯125.20担架抬人试验................⋯⋯,..⋯,.,..........................⋯⋯125.21火烧试验.....................⋯⋯,..................⋯⋯,,........⋯⋯125.21.1试验艇....................................⋯⋯,................⋯⋯125.21.2试验环境⋯,..........⋯⋯,......................................⋯⋯125.21.3测试设备和温度测量点....................................................⋯⋯125.21.4试验步骤.................................⋯⋯,.................⋯⋯135.21.5试验分析与检查........................................................⋯⋯13附录A(规范性附录)加速力测量与评定................................................14附录B资料性附录)吊架降落式救生艇5kn航速下模拟释放试验要点......................17 CB/T3960-2004ml1吕本标准是参照1998年12月11日通过的“国际海事组织海安会决议MSC.81(70)救生设备试验”的有关内容,结合我国救生艇制造的情况制定的。本标准满足“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1978年议定书”及其有关修正案。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传明、金海祥。 CB/T封闭式救生艇试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封闭式救生艇(以下简称救生艇)原型试验及出厂试验的项目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除开敞式救生艇以外的各种救生艇的制造和验收中的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446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急则GB/T144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44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146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GB/T1463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GB/T257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8242.4船体设备术语救生设备GB/T892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术语和定义GB/T8242.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原型救生艇prototypelifeboat在尺寸、结构或性能上与以前设计不同的首次制造的救生艇。3.2救生艇原型试验prototypetestsforlifeboat对新设计的或制造厂首次制造的原型救生艇按照法定检验的有关要求所进行的试验。3.3封闭式救生艇enclosedlifeboat艇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体为刚性水密顶盖或刚性顶盖和可折式顶篷,非开敞的救生艇。包括全封闭救生艇和部分封闭救生艇。3.4吊架降落式救生艇davit-launchedlifeboat利用吊艇架进行降放的救生艇。3.5自由降落式救生艇free-falllifeboat利用降落滑道进行释放降落的救生艇。3.6空载状态unloadedcondition救生艇在安装好发动机后,没有装载任何属具及乘员时的状态。3.7 CB/T3960-2004轻载状态lightcondition救生艇在安装好发动机并装载等于其属具重量后的状态。3.8满载状态full-loadcondition救生艇在安装好发动机并装载等于其属具及核定乘员重量时的状态。4救生艇试验项目救生艇试验项目按表to表1救生艇试验项目吊架降落吊架降落式全封闭救生艇自由降落式全封闭救生艇试验式部分封具旬产雌序试验项目具有空气耐火型方法闭救生艇普通型耐火型普通型号名称维持系统拍系统序号围原型日』一原型日原型出厂原型日『原型df.原型出蕊;应试验1鹉i留m试检试验i表渔1鹉试脸试捡试飨试脸1式检15.1重量测定JJJJJJJ玻璃纤维增强25.2.1塑料层合板JJJJJJJ性能试验35.2.2浮力材料试验JJJJJJJ玻璃纤维增强45.2.3塑料层合板JJJJJJJ阻燃试验J55.3主尺度测定JJJJJJ65.4.1超载试验AJJJJJJJ75.4.2超载试验B85.5.1撞击试验JJJJ95.5.2投落试验JJJJ5.5.1和55.2试105.5.3JJJJ验后白咖4lFi规0模型JJJ115,6.1自由降落试验实艇12JJJ5.6.2自由降落试验 CB/T3960-2004表1(续) CB/T3960-2004表1(续)5试验方法5.1重量测定本试验适用于封闭式救生艇。分别按空载状态、轻载状态、满载状态测定空载艇重量、各品属具重量及乘员的重量。乘员重量每人按75kg计。5.2材料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封闭式救生艇。5.2.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性能试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材料性能试验的样板取自艇体的延伸部分,或在壳板糊制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糊制,试验方法和试样尺寸按下列标准:a)总要求GB/T1446b)拉伸性能GB/T1447c)弯曲性能GB/T1449d)吸水性GB/T1462e)密度GB/T1463f)树脂含量GB/T25775.2.2浮力材料试验浮力材料试验方法见表2a CB/T3960-2004表2浮力材料试验方法试验试样数量序号试样要求试验内容及方法试验目的项目及说明试样以8h交替经受-30℃及60℃的1)对各试样仔细检查是否有任6个:环境温度。但各交替循环无需一个紧接一何结构上的或机械品质上、1)4个供吸水试个。可按下述程序重复10个循环。的外观改变迹象:验(其中2个a)第一天,完成一个8h.60"C2)将2个试样切开,检查是否有任何结构上的内经高辛烷值的高温过程;部改变迹象。温度I循环汽油试验后b)同一天,将各试样从温室中取出,进行吸水试并在常温下敞开放置至次日;验):c)第二天,完成一个8h,-30"C2)2个供切1)试样尺寸应_的低温过程;开检验.不小于300md)同一天,将各试样从冷室中取出,X300mX并在常温下敞开置放至次日。loom:1)试验应在常温18℃下进行:试样浮力的减少是否超过12)在试验开始12)试样各2个应在下列各油类中,液面巩,试样是否显示诸如收缩、开耐10个;和结束州匀2下方100mm压头处浸泡14d.裂膨胀、分解或改变力学性能的油记戮洋的供货状态。a)原油;b)燃油(C级);损坏。尺寸。c)柴油(A级)二d)煤油:e)高辛烷值汽油。1)供货状态1)试验应在淡水中进行,并将各试样对经耐油试验的试样检查试样2个:浸于1.25m的水头下历时7d:2)经温度循2)在浸水1d及7d后,应记录每一浮力降低是否超过16%,检查其环试验的试样能支持出水面的以千克计的他试样浮力降低是否超过10%.试样2个;重量(取得该结果的试验方法由试试样是否有损坏迹象力学性能吸33)经温度循环验者决定)。水试验并经改变。高辛烷值汽油耐油试验的试样2个。5.2.3玻瑕纤维增强塑科层台板阻燃试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阻燃试验按GB/T8924进行。5.3主尺度测定本试验适用于封闭式救生艇。将空载状态的救生艇水平存放在地平面上,利用皮尺、铅锤等测量工具,采用通常的长度测量方法分别测量艇长、艇宽、艇深、顶篷高度和吊钩距等主要尺寸,艇宽和艇深在艇的肿部测量。5.4超载试验5.4.1超载试验A本试验适用于吊架降落式救生艇。按下列步骤进行:a)将空载状态的艇吊起,用皮尺、直尺、铅锤、水平仪测量龙骨中垂、艇中部及前后四分之一艇长处舷缘上方的宽度和艇的深度,并作记录;b)加压载使艇的重量等于满载状态重量,将艇吊起,按a)测量各项数值;c)继续分四次加载超负荷,每次加载的超负荷重物均为艇满载重量的25%(即累计分别为25%,50%,75%和100%);若为金属救生艇,试验至超载25%为止:各次超载重量的分布应与艇在作业条件下的载荷成比例。而代表乘员的重量不应置于各座板之上300mm:本试验不能用灌水试验的 CB/T3960-2004方法代替;应将艇内机件拆除,但应向艇内增加重量以补偿被拆除机件的重量;在每次加载后将艇吊起分别按a)测量各项数值;d)四次加载超负荷试验时测得的艇宽变化和龙骨变形应进行比较,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e)然后,卸去压载物检查救生艇的尺寸;最终测量也可在18h后进行。5.4.2超载试验B本试验适用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按下列步骤进行:a)艇处于满载状态;b)降落高度升至核准降落高度的1.3倍;c)使艇自由降落。自由降落时,艇龙骨的纵倾角与通常降落入水时的入水角相等;d)按5,11.1进行操作试验后,检查各结构件可能出现的损坏。5.5撞击和投落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吊架降落式救生艇。5.5.1撞击试验撞击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a)艇内安装机组及其系统,艇为满载状态,分别在艇内选定中部左、右,艇首、尾处安装加速力测量器具附件;砂袋代重,乘员以每人75kg计,布置在乘员座位处;此外,再选择适当座位(1-v2处),用安全带系牢模拟人体的100kg重物,安全带装置应经受住本试验载荷。试验时可装上护艇滑架;b)艇自由悬吊,舷边离刚性平面0.05m,将艇横向拉起。使艇升高0.625m后,将其释放碰撞刚性平面;c)按附录A的规定,测量在碰撞时侧座板高度处艇结构的加速力。55,2投落试验在经受5.5.1试验后,再进行本试验。艇为满载状态,用砂袋代重。将艇水平吊离水面,当龙骨底面离水面为3m时,拉动吊索的活络脱钩,瞬间使艇自由跌落水中。5.5.35.5.1和5.5.2试验后的操作试验在经受5.5.1和5.5.2试验后,将艇卸去压载,并清洁全艇,仔细检查由于撞击和投落造成的可能损坏的位置及范围。然后按5.11规定的有关项目进行操作试验。试验后,将艇卸载清洁并检查可能发生的损坏。5.6自由降落试验本试验适用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5.6.了模型自由降落试验5.6.1.1本试验应在相当于船舶平浮状态和不利纵倾、横倾的状态,即横倾200、纵倾100以及纵横倾合成状态进行试验。5.6.1.2以实艇型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加工成模型,模型的长度至少为1me5.6.1.3模型的内部结构型式与实艇基本相似,其线性尺寸与整体模型比例一致,模型总重量W,与实艇总重量W之间的关系见公式(1):伶耐/3...............................................(1)式中:W.-—模型总重量的数值,单位为千克(kg);X-一实艇总重量的数值,单位为千克(kg)。5.6.1.4模型设有调节重量和重心的装置。5.6.1.5坡道及模型架应能调节角度及长度。5.6.1.6模型降落试验状态按照5.6.2.2的要求,试验方法按照5.6.2.1的要求。5.6.2实艇自由降落试验本试验在船舶平浮状态下进行。5.6.2.1已安装完整的自由降落救生艇,存放在坡道上,并扣紧释放机构。在降落时,快速释放扣紧手柄。 CB/T3960-20045.6.2.2安装测量加速力的有关设备和感应片。试验的负载数量及分布至少4次:a)艇满载状态,其中备品属具和核定乘员重量由砂袋代替,代乘员的砂袋应紧紧绑扎在乘员座位及靠背处;b)艇空载状态,艇上操艇人员2名,一人在驾驶台,另一人在靠近释放机构手柄处;c)艇半载状态,额定乘员为半数(包括操艇人员),自艇最前排的座位逐渐向后排座位,乘员尽可能处于艇的前部;d)艇半载状态,额定乘员为半数(包括操艇人员),自艇最后排座位逐渐向前排座位,乘员尽可能处于艇的后部。5.6.3自由降落试验后的检查5.6.3.1模型和实艇自由降落试验后,应按附录A进行各试验所产生的各加速力的检查。检查船舶处于平浮状态时救生艇在降放、自由降落以及紧接着的入水过程中所产生的各加速力是否符合表A.2和表A.3中“训练”状态的要求;检查船舶处于不利纵倾、横倾的状态,即横倾200、纵倾100以及纵横倾合成状态时救生艇在降放、自由降落以及紧接着的入水过程中所产生的各加速力是否符合表A.2和表A.3中“应急”状态的要求。5.6.3.2检查救生艇入水后能否立即产生主动的前进运动。5.7座位强度试验5.7.1座位强度试验A本试验适用于吊架降落式救生艇。在超载试验中,可以同时进行本试验。在每个乘员座位上放置100kg重量的压载物,如砂袋或压铁。经受超载试验后,检查座位处结构有无永久变形。5.7.2座位强度试验B本试验适用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在自由降落试验中同时进行。在经过模型自由降落而确定的最大加速力的座位上,放置100kg重量的砂袋,并紧紧地绑住,使座板及靠背均受力。检查座位经受从1.3倍核准高度自由降落的过程中支承此项负荷时有无永久变形或损坏。5.8乘座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封闭式救生艇。设备安装完整的救生艇靠在试验码头边,座位已在艇内标示。穿着救生衣的成年人,依次登艇,按座位标示位置就坐,检查是否在3min内登艇就坐完毕。登艇完成后,检查能否顺利划桨和起动发动机操作。5.9干舷及稳性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封闭式救生艇。5.9.1浸水稳性试验本试验可在淹覆试验前后进行,以利于安排。试验时,艇内额定乘员(每人28kg计)及机器、属具中金属件重量以压载代替,打开艇底塞,使艇内进水,检查当内外水位相平时艇是否仍能保持正浮(即具有正稳性)。试验时,在浸水稳定状态时的水线高度,不应高出座板以上500二。5.9.2干舷试验在干舷测定状态基础上,卸去一舷的乘员重量压载,艇向另一舷倾斜,测量此时较低一边的干舷值。检查在顶篷侧面不开门的艇横倾角是否超过200。5.10释放机构试验5.10.1释放机构试验A本试验适用于吊架降落式救生艇。5.10.1.1释放机构效用试验本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CB/T3960-2004a)给救生艇加载,使其总重量等于满载重量的110%,吊离水面(比较接近水面),拉动释放手柄,检查脂舰艇钩能否同步脱钩;使艇完全浮于水面,观察静水压力释放装置是否起作用,即是否己将释放销打开:b)在空载状态,重复5.10.1.la)项试验;c)艇在满载状态,完全浮于水面时,重复5.10.1.la)项试验;d)检查脱钩灵活性的同时,检查整套装置锁紧的可靠性,是否存在自行释放的可能性;e)观察脂艇艇钩脱钩是否同步,若有不同步现象,应调整后再试,直至同步为止。5.10.1.2释放机构强度试验吊架吊钩装置组装后进行拉力试验,试验负荷为安全工作负荷的6倍,试验后检查是否失效、损坏。5.10.1.35kn航速下模拟释放试验5.10.1.3.1拖带测阻力试验艇为满载状态,通过脂缆以5kn航速在静水中被拖带,测出拖带力R:检查艇的受力部位是否发生任何变形或损坏。在拖带过程中通过操作释放机构进行释放试验,观察脂舰艇钩脱钩是否同步,以说明艇可以被拖带。注:本试验在征得验船师同意后,可以用计算代替。5.10.1.3.2循艇艇钩的同步脱钩试验本试验在陆上进行,艇放在搁架上,用绳索或压载将艇固定,使艇不得移动。准各:吊机、横担、测力计、角度仪或角度样板等。准备就绪后进行如下三种情况同步脱钩试验:a)在艇的纵向剖面上,将脂1N吊艇索分别挂到脂艇艇钩上,使脂舰吊艇索与垂线成45。夹角,在脂吊艇索上施加一个按公式(2)计算的力F-F--(2"z/2)XFt.............................................(2)式中:F-—在吊艇索上施加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F一一月毡带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检查脂艇艇钩是否同步顺利解脱。向脂、向艇各进行一次。b)在艇的横向剖面上,使脂舰吊艇索与垂线成20。夹角,再在每只艇钩上施加(1/2)W(W为艇满载状态的重量)的力,然后分别进行艇钩左、右方向的同步脱钩试验,检查是否顺利解脱。c)在舷舰四个空间角方向上,分别施加一个力进行脱钩试验,检查是否也能顺利解脱,力的方向与大小按表3(表3中力的大小按各档艇计算求出)。表3空间角的位置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向前纵向夹角26向后纵向夹角26向后纵向夹角26向前纵向夹角26(.)向左横向夹角16向右横向夹角16向左横向夹角16向右横向夹角16力的大小(1/2)W(1/2)W(1/2)W(1/2)WN注1:试验时应用模板或角度仪或用适当的方法确定试验角度。注2::有关图解参见附录B。5.10.2释放机构试验日本试验适用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5.10.2.1将释放机构装于拉伸强度试验装置上,施加至少为6倍安全工作负荷的拉力。检查是否损坏、失效。 CB/T3960-20045.10.2.2释放机构进行释放试验时,不必降放救生艇,应设附加装置。使其在释放试验后艇可复位,然后再进行下次释放试验。5.10.2,3救生艇满载总重量为AV,在2W时,操纵自由降落释放机构,检查能否有效操作。5.10.2.4释放试验应在艇内两处(正常释放机构、备用释放机构)分别操作。5.11操作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封闭式救生艇。5.11.1发动机运转试验及油耗试验5.11.1.1发动机运转试验在艇满载状态进行起动,电起动3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5s,发动拥顷利起动后连续运转不少于10mine如果设有手摇起动装置,还应进行手摇起动3次。5.11.1.2航行试验及航速测定在艇满载状态下进行此项试验。发动机负荷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正车:50%额定功率即79.0额定转速,30min;100%额定功率即100%领定转速,4h;倒车:75额定功率即91%额定转速,3min,在发动机转速为额定转速时,测量艇的航速,测量三次,按公式(3)计算平均航速。v=(环+2Y+Va)/4·····,······························⋯⋯(3)式中:u--平均肮速的数值,单位为节(kn);R-第一次测试航速的数值,单位为节(kn);K—~第二次测试航速的数值,单位为节(kn);u,一一第三次测试航速的数值,单位为节(kn)。检查平均航速u是否大于6kno5.11.1.3油耗试验在全速航行期间,设定1h,测定燃油油耗,证实油箱容积是否足够24h航行。5.11.2发动机离水试验检查发动机各系统,应处于可使用状态,起动发动机,怠速运转,然后将艇吊离水面,发动机继续运转5mine试验结束后检查发动机是否损坏。5.11.3罗经安装位置试验装艇的罗经已由制造厂出厂检验合格。本试验测定罗经在艇内安装位置是否受到磁性属具及其设备的过分影响。试验步骤如下:a)取罗经2只;b)将完工艇置于室外,在甲板或顶篷和仪表板上,划出纵中线标记,在仪表板的纵中线处,对中安装罗经固定架;c)先将2只磁罗经置于艇的顶篷外纵中线上,移动救生艇,使纵中线对准南北向,观察2只磁罗经的指向,使其一致;d)观察分别处于2个位置的磁罗经指向,是否有过份偏差。5-11.4幸存者拯救试验艇上乘员6人(含被拯救落水人员1人,拯救救生人员1人),步骤如下:假设被拯救落水人员已失去知觉躺在水面,拯救人员身系绳索一根,跳入水中,游向被拯救落水人员,扶住被拯救落水人员游向艇旁,艇上乘员收绳索,先救起被拯救落水人员,然后拉起拯救人员。试验结束,记录全过程时间。5.12被拖带及舷缆释放试验5.12.1披报带试睑 CB/T3960-2004本试验适用于封闭式救生艇。满载的艇在静水中,拖船的拖缆放出20m左右,另一头系于救生艇脂缆钩中,救生艇以5kn航速被拖带前进。在航速稳定后,检查救生艇能否带载释放脂缆,艇及有关设施是否损坏。5.12.2箱缆释放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吊架降落式救生艇。本试验可在不受顶篷或艇的其他结构物所阻碍的上半球范围内,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方向进行。艇脂缆上承受的力应是满载救生艇的重量刑勺拖带力F的函数。步骤如下:在通过脂缆钩的水平面上,艇舫缆在纵中平面内的投影与水平面的夹角为。,艇消首缆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与艇纵中线的夹角为刀。按表4规定的力的方向与大小进行试验,检查是否顺利解脱。表4力的方向与大小150300450200F凡几400Fo人丹600凡凡月注1:试验时用模板或角度仪或用适当的方法测量角度。注2::在征得验船师同意后,可在表中选用典型代表性的角度试验,以适当减少次数。上述试验完成,艇躺缆应在a>90,,且与顶篷不相碰的某一适当角度,此时在舶缆上施加一个力,该力的大小取上述FA-F九个力平均值,检查在这种情况下,艇舷缆是否也RUi06利释放。在艇脂缆上施加的力按公式(4)一公式(15)计算:F.=(柑+F})}}................................................(4)F=(柑+片)1/2··········································⋯⋯(5)F=(柑+F,")V2··········································⋯⋯(6)Fa=F,/cos150··········································⋯⋯(7)F6=F,/cos300··················。·······················⋯⋯(8)F,=F,/cos450................................................(9)Fro=F/cos150··········································⋯⋯(10)F=R/cos30*................................................(11)F=F/cos450................................................(12)F=F/cos150············································一(13)F=F/cos30"··········································⋯⋯(14)F=F/cos450········································⋯⋯(15)武中服-a为200时满载状态艇重N在纵中平面上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脱-a为400时满载状态艇重裂〔纵中平面上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砚-a为600时满载状态艇重w在纵中平面上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斤一a为200时拖带力Fr在水平面内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月-a为400时拖带力F在水平面内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召-a为600时拖带力F在水平面内分量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凡-a为200时满载状态艇重屿拖带力F5之函数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 CB/T3960-2004F一一a为400时满载状态艇重F-与拖带力A之函数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F<-a为600时满载状态艇重屿拖带力F之函数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F-a为200、16为15。时施加在艇脂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Fb-a为200、16为30。时施加在艇脂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F一一~a为200、fl为45“时施加在艇脂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F-一一a为400、10为150时施加在艇脂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F一一~a为400、16为30。时施加在艇脂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Ft---a为400、10为45‘时施加在艇脂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F-a为600、fl为150时施加在艇脂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R-a为600、fl为30。时施加在艇脂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F-a为600、刀为45。时施加在艇脂缆上的力的数值,单位为牛顿(N)。5.13竖篷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吊架降落式部分封闭救生艇。5.13.1艇在满载状态,核定乘员按座位标记就坐,在艇内每舷各2人,把艇肿部的软篷向上开启,并可在篷顶固定,然后,再向下关闭软篷,检查有无卡住现象。5.13.2在艇外每舷各2人,重复上述操作,检查有无卡住现象。5.14自扶正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全封闭救生艇。满载状态与轻载状态各做一次。试验步骤如下:a)用砂袋作压载重量,按总布置图所标注座位固定砂袋,砂袋高为0.6m,每袋重75kg,将砂袋缚牢于座位处,压载重量包括乘员和未装艇属具重量。艇正浮于水面;b)关闭艇所有出入口;c)系缚绳索,可使用起重机将艇绕纵轴旋转,龙骨转至上方的瞬时,去除起吊外力,检查艇能否自行回复到正浮位置;d)在试验过程中,发动机怠速运转,在回复到正浮位置后继续运转30min(或是自动停机,扶正后,再起动运转30min)。轻载状态重复一次,但不必起动发动机运转。5.15淹履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全封闭救生艇。艇为轻载状态,艇内布置相当于装艇属具重量的压载,并固牢,发动机重量以压载代替,系固于机座处,打开艇底塞,使艇内进水,开启门窗并固定。使艇绕纵轴旋转的绳索布置与自扶正试验相同。当艇内充满水后,以自扶正试验同样的方法使艇翻转,龙骨处于正上方时松脱外力,当艇停止转动时,检查水线以上是否有一个逃生口。5.16气源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具有空气维持系统的全封闭救生艇和耐火型全封闭救生艇。5.16.1十分钟供气试验艇静浮于水,艇内试验人员若干人,布置安装测量气压的器具,起动发动机全速运转,开启供气装置阀门,使该装置以约0.5MPa气压向艇内供气;同时迅速关闭各出入口,供气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在供气过程中,艇内气压不得高出外界大气压0.002MPa,也不允许低于外界大气压。试验结束时记录空气瓶的剩余气压。5.16.2不产生负压试验当气源耗尽时,即使发动机还在运转,检查自动装置是否能起作用以防止在艇内形成达到危险程度的负气压。同时记录发动机运转时间及艇内气压。5.17洒水试验本试验适用于耐火型全封闭救生艇。 CB/T3960-20045.17.1洒水装置性能测试起动发动机和洒水泵,使发动机在额定转速运转,测量发动机的转速和泵的转速;在达到额定转速时测量水泵输出端和输入端的压力。5.17.2洒水试验及测量救生艇处于轻载状态,使艇正浮、脂倾50、艇倾5-以及左倾F、右倾50。在每种情况下,检查洒水水膜和水帘是否能遮盖艇的整个表面。必要时,测量艇表面的水膜厚度或水泵输出量,检查水膜厚度和水帘是否满足火烧试验的要求,并作好记录。5.18雨水收集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封闭式救生艇。5.18.1用淋水的方式,用消防水龙头向艇的顶部喷洒淋水。5.18.2开启雨水收集阀,用水桶收集水,检查是否能收集到足够量的雨水。5.19水密性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封闭式救生艇。5.19.1艇体水密试验试验条件和步骤如下:a)艇内底部不应油漆,全艇清洁;b)艇处于满载状态;C)静浮2h,检查艇体有无渗漏水现象。5.19.2顶盖水密性试验对艇体及顶盖的所有开口及接缝用冲水法检验水密性。采用口径为016mm的喷管,以0.2MPa的压力,离开1.5m距离冲水,检查内侧有无明显滴漏。5.20担架抬人试验本试验适用于封闭式救生艇。5.20.1担架上躺卧一人,由两人抬着进入救生艇。检查担架是否能顺利通过舷侧门或后开门,并能安放到侧座板或中座板上。5.20.2按上述方法,检查是否能逆向顺利将担架抬出救生艇。5.20.3记录试验过程所需时间。5.21火烧试验本试验适用于耐火型救生艇。5.21.1试验艇i艇应符合下列条件:a)已通过水密性试验、气源试验、洒水试验和发动机运转试验;b)高压空气瓶充满空气,压力达到当时温度允许的充气压力;C)己通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试样的阻燃试验,其氧指数至少为30%,5.21.2试验环境试验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a)燃烧区域的面积大于试验艇的俯视投影面积的5倍(建议7倍),水深大于2.0m;b)燃烧区域的边界能完整地阻挡燃油:C)倒入燃烧区域的煤油量,至少能连续然烧8min(参考油层厚度45mm);d)在燃烧区域周围,有足够的场地,容纳试验人员,存放测试设备;e)燃烧区域周边应设有大容量的灭油火的消防设备,能在极短时间内熄灭火焰;f)备有登艇用具,如跳板等;9)试验艇吊入燃烧区内,正浮于水面,用4根钢丝绳系艇,定位于燃烧区中央;h)试验时。试验区域风速应不大于蒲氏风级3级。5.21.3,测试设备和温度测量点测试设备和温度测量点按下列规定布置: CB/T3960-2004a)艇内表面不少于10组热电偶;b)艇的外表面、舰部处各1组热电偶,测量外表面温度:c)艇的左、右、前、后方,离艇1m,各设置1组热电偶,离水面0.5m.1.0m和1.5m用标杆树起热电偶,测量火焰温度;d)艇内空间离开内表面且通常为乘员所占据的位置处,设置热电偶5组,测量不同部位环境空气温度;e)以上温度测量导线经由水下通至试验池外,艇内测试导线由舰轴管处引出,距燃烧区50m处设集中测试台遥测;f)艇内环境气压用1根内径10mm气胶管通至测试台遥测;9)在艇内座边上放三个气体快速采样装置,可在测试台遥控抽取艇内气样。注:在试验前,对艇内空气及压缩气瓶的气体取样。5.21.4试验步骤火烧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a)向燃烧区域水面倾倒煤油,煤油量达到5.21.2c)的要求;b)起动艇内发动机、洒水和供气系统,使其全负荷工作;c)点燃煤油,形成火区,记时,各测试设备正常工作,全过程燃烧8min;d)起动灭火系统,将火焰熄灭。5.21.5试验分析与检查火烧试验结果分析和检查内容如下:a)按仪表记录数据,绘制各测试点的温度一时间曲线,检查艇内空间的温度是否高于人所能承受的限度:b)检查艇内气压在试验过程中是否低于外界大气压,压差是否超过0.002MPa;c)分析采集的气样,将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碳氢化合物总量等的分析结果列表,与工业标准对比;d)检查艇的外表面是否有烧穿现象;e)检查艇内设备是否因试验而失效:f)试验结束时,检查艇是否能以满载状态继续使用。注:对于与己顺利地完成火烧试验的救生艇有相同结构的任何全封闭救生艇,倘若该艇只在尺寸上有所不同,而实质上保持同样的形式,则主管机关可免除此项试验。但其防火系统应与已做过试验的救生艇同样有效,在艇身和艇盖周围各处的输水率和水膜厚度应等于或超过原火烧试验的救生艇的测量结果。 OB/T3960-2004附录A(规范性附录)加速力测且与评定A.1加速计的选择、位置及安装A.t1在艇内测量加速力的加速计应:a)具有用于试验的足够的频率响应,频率响应至少应在0HZ-200HZ范围内;b)对试验中产生的加速力具有足够的容量;c)具有10.5%的准确度。凡2加速计在艇内的放置应平行于救生艇的主轴,其放置位置应能测出位置最恶劣的乘员受力情况。凡3加速计应装在艇内刚性部位,使振动及滑移减至最小。凡4在每一加速力的测量部位应安装足够数量的加速计,使能测到该处可能发生的所有加速力。丸5加速计的选择、位置及安装应使主管机关满意。A.2记录方法及速度A.2.1所测的加速力可以模拟或数字信号记录在磁性导体上,或在纸上描绘出加速度信号。A.2.2如果加速力以数字信号记录或储存时,取样速度至少应为500次每秒。A.2.3当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时,取样速度至少应为500次每秒。A.3动力响应模态评定A.3.1动力响应模态评定是评定艇内乘员承受加速力损伤潜势的最优选方法。在动力响应模态中,人体被视作作用于每一坐标方向(如图A.1)上的单自由度的弹簧体。由所测得的加速度所激发的人体质量相对于支持座位的响应,可以利用由主管机关接受的程序进行评定。在分析中对每一坐标轴方向所用的参数在表A.1内列出。图A.1代表人体的独立自由度 CB/T3960-2004表A.1动力响应模态参数坐标轴自然频率rad/s阻尼比62.80.10058.00.09052.90.224A.3.2在进行动力响应分析之前,测得的加速度应折算到座位的主轴。A.3.3动力响应分析所需的结果为人体质量相对于座位在每一坐标轴上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人3.4无论何时,公式(A.1)应得到满足:((d/S)"+(dv/S;)"+(dz/Sz)z}VZ`1·。···········,··,············⋯⋯(A.1)式中:d—人体质量在X人体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支持座位,按动力响应分析计算而得的同时发生的相对位移,单位为厘米(cm);d-.人体质量在Y人体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支持座位,按动力响应分析计算而得的同时发生的相对位移,单位为厘米(cm);d一人体质量在Z人体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支持座位,按动力响应分析计算而得的同时发生的相对位移,单位为厘米(cm);S}-降落状态下X轴方向的相对位移,单位为厘米(cm);.fi-降落状态下Y#目方向的相对位移,单位为厘米〔cm);S,一降落状态下Z轴方向的相对位移,单位为厘米(cm)。位移极限按表A.20表A.2建议的救生艇位移极移位移cm加速度方向训练应急+X眼球向内)6.968.71-X(NR球向外)6.968.71+Y(眼球向右)4.094.95一丫(眼球向左)4.094.95+2(眼球向下)5.336.33一乙(眼球向上)3.154.22A.4利用冲击响应频谱系列一RSS)方法进行评定A.4.1作为对A.3程序的替代,救生艇内乘员受加速度损伤的潜势可以利用本章所述方法来评定。A.4.2在进行SRSS分析之前,测得的加速度应折算到座位的主轴。A.4.3在实艇上测得的加速度数据应以不小于20H:的低通滤波器进行过滤。可以采用主管机关接受的任何滤波方法。A.4.4在模型上测得的加速度应以具有不小于按公式(A.2)求得的频率的低通滤波器进行过滤:f.=20/(L./Lp)Vz····································。··⋯⋯(A.2)式中:f一一所用滤波器频率的数值,单位为赫兹(Hz);I--一一模型救生艇长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4一原型救生艇长度的数值,单位为米(m)。 CB/T3960-2004A.4.5对于加速度的测量与评定,无论何时,公式(A.3)应得到满足;{(g./Gx)’十(gx/GY)’十(g/fn)Z}vz<-1·,.····························⋯⋯(A.3)式中:B,一在X座标轴上产生的加速度的数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in/s2);欲一一在Y座标轴上产生的加速度的数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于在Z座标轴上产生的加速度的数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CA—在X座标轴上产生的适用于入水状态的允许加速度的数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G—在Y座标轴上产生的适用于入水状态的允许加速度的数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a—在Z座标轴上产生的适用于入水状态的允许加速度的数值,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x)。利用冲击响应频谱系列方法所允许的加速度极限按表八.30表A.3救生艇SRSS法加速度极限加速度(G)加速度方向Vil练应急+x(眼球向内)巧.018.0一X(眼球向外)15.018.0+Y(眼球向右)7.07.0-Y(眼球向左)7.07.0十Z(眼球向下)7.07.0-Z(眼球向上)7.07.0 CB/T3960-2004附录日(资料性附录)吊架降落式救生艇5kn航速下模拟释放试验要点B.1试验条件在车间或其他适当场地的搁架上,用绳索或压载固定救生艇,使艇不得移动。周围应具有可移动的起吊设备。B.2试验内容利用起吊设备,通过钢索、卸扣、测力计、吊艇攀与艇钩的适当连接,进行如下三种情况的同步脱钩试验。B.2.1在艇的纵向剖面上,使脂舰吊艇索与铅垂线成45。夹角,在每只艇钩上施加(2"/"/2)Fr的力,然后在艇钩前后方向分别进行同步脱钩,检查是否能顺利解脱。日.2.2在艇的横剖面上,使脂舰吊艇索与铅垂线成20。夹角,在每只艇钩上施加二分之一满载艇重的力,即(1/2)K,然后在艇钩左右方向进行同步脱钩,检查是否能顺利解脱。B.2.3以水平面横切B.2.1和B.2.2所述的四个方向的吊艇索,得到四个点,以这四个点为顶点作一椭圆,即以B.2.1规定的纵向夹角45”为1/2长轴,B.2.2规定的横向夹角200为1/2短轴作一椭圆,椭圆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450、00)、(-450、00)、(00、200)和(00、-200),分别在椭圆上取1/4椭圆弧线的中点A,B,C,D,如图B.1所示。Y(横向)图B.,力的方向根据A,B,C,D四点在X,Y釉上的坐标值A(-260、160)、B(260、160)、C(260、-16")、D(-260、-160)分别得到与铅垂线成适当角度的四个空间位置,然后对脂艇艇钩分别在上述四个位置上施加一个力,其力的大小均为满载艇重M1/2。然后分别进行同步脱钩,检查是否能顺利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