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2022-04-22 11:37:17 发布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9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第一章概述-1-1.1编制背景-1-1.2编制依据、目的和范围-1-1.3可行性研究结论-4-1.3.1服务范围及对象-4-1.3.1建设地点与规模-4-1.3.2项目建设内容-4-1.3.3项目建设进度-4-1.3.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1.3.5效益分析-5-第二章项目区域概况-6-2.1自然概况-6-2.1.1地理位置-6-2.1.2气候-6-2.1.3矿产资源-6-2.1.4旅游资源-6-2.1.5经济概况-7-2.2**总体规划-8-2.2.1规划期限-8-2.2.2规划范围-8-2.2.3规划人口-8-2.3环卫管理系统现状-9-2.3.1环卫现状-9-2.3.2环卫规划-9-第三章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10-3.1垃圾处理现状-11-3.2工程建设必要性-11-3.2.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11-3.2.2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需要-12-3.2.3治理城市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13-3.2.4保护环境的需要-13-4 3.2.5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完善城市总体功能的需要-14-3.2.6改善投资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14-3.2.7必要性与可行性-14-第四章工程规模确定-16-4.1工程服务范围-16-4.2垃圾规模预测-16-4.3垃圾中转站设计规模的确定-19-第五章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19-5.1厂址选择-20-5.1.1厂址选择原则-20-5.1.2用地标准-20-5.1.3选址分析-21-5.2站址建设条件-22-5.2.1供水-22-5.2.2排水-22-5.2.3供电-22-5.2.4交通-22-5.3工艺流程-23-第六章工程总体设计-23-6.1建设内容-24-6.2中转站转运方案比选-24-6.3生活垃圾转运工艺设计-27-6.3.1预压缩式和直接压缩式-27-6.3.2水平压缩和垂直压缩-28-6.4垂直压缩式转运站工艺-30-6.4.1垃圾处理工序-30-6.4.2设备配置及性能技术要求-32-6.4.3生活垃圾压缩式收集站工工艺流程-34-6.4除臭系统-35-6.5渗沥液系统-38-6.6建设内容汇总表-41-第七章生活垃圾转运站公用工程-41-7.1总图布置-42-4 7.2建筑-43-7.3结构-45-7.4电气-46-7.5自控设计-49-7.6给排水-50-第八章工程环境影响分析-51-8.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2-8.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54-8.3环境保护措施-55-8.4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62-8.5结论与建议-63-第九章节能、节水及防腐蚀-70-9.1能耗概况-71-9.2节能措施-71-9.3防腐蚀-72-第十章职业安全、卫生及防疫-74-10.1设计依据-75-10.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75-10.3安全卫生防范措施-76-10.4卫生防疫措施-77-第十一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78-11.1组织机构-79-11.2工作制度-79-11.3项目定员-79-11.4人员培训-79-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79-12.1实施原则及步骤-80-12.1.1实施原则-80-12.1.2实施步骤-80-12.2实施进度计划-80-12.3项目管理-81-12.4项目建设招投标-82-12.4.1招标工作依据-82-4 12.4.2招标工作原则-82-12.4.3组织形式-82-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83-13.1投资估算范围-84-13.2编制依据-84-13.3建设投资估算-84-13.3.1建筑工程-84-13.3.2设备购置与安装工程-84-13.3.3其它费用-85-13.3.4基本预备费-85-13.4建设投资估算表-85-13.5资金筹措-89-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90-14.1社会效益-91-14.2环境效益-92-第十五章结论和建议-92-15.1结论-93-15.2建议-93-4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述1.1编制背景1.1.1项目名称**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1.1.2承办单位名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1.3项目性质新建1.1.4项目类别市政工程1.2编制依据、目的和范围1.2.1编制依据1、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5)《**省环境保护条例》(6)《**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7)《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8)《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0号)2、标准、规范(1)《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5)(3)《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标准》(CJJ/T156-2010)(4)《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5)《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1999)(6)《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7)《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3、其他(1)《**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建设方提供城市生活垃圾基础数据资料(3)项目双方签订的工程咨询委托书和合同书(4)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和证明文件1.2.2编制目的本项目的建设以垃圾收集转运为手段,以达到城市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转运、处理为目的,旨在营造**舒适的生活、经济和发展环境。-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通过分析**现有垃圾产生量,预测未来十五年垃圾产生规模,配套设计垃圾中转站;根据各种转运工艺的适用条件,分析研究解决的方案和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为建设经济合理的垃圾转运系统提供可行性建议。1.2.3编制内容本报告主要为研究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对项目的建设提供依据及对项目后期运营进行预测,本报告的编制主要为达到以下目的: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工程建设规模;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提出资金筹措方案。1.2.4编制范围1、由于**城区生活垃圾已纳入市区收运系统并作统一处理,且根据**政府统筹规划,本次可行性研究编制范围仅包括****路北段西侧、**、**南段路东所在地为中心辐射1.5km2的范围。2、对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方案进行比选,确定生活垃圾收运方案。3、确定生活垃圾转运站、收集站、生活垃圾收集点。4、根据收运处理方案,确定收运工程的技术路线和设备工艺。5、对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工程进行投资估算,并对其进行财务评价和经济分析。1.3可行性研究结论1.3.1服务范围及对象1、服务范围-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服务范围为:**路北段西侧周边1.5km2范围内的居民;**南段路东所在地周边1.5km2范围内的居民和广场活动人群;**2000余家商家。2、处理对象**路北段西侧和**南段路东所在地垃圾站主要处理对象为周边范围内居民生活垃圾,**垃圾站主要处理对象为**内的生活垃圾和经营所产生的垃圾。1.3.1建设地点与规模本项目建设3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分别为**路中转站、**中转站、**中转站,其中**路中转站位于位于东**路北段与康达路交汇处,日转运垃圾能力目前为5.4吨、远期为14.4吨;**中转站位于**与**交叉口北200米路东,日转运垃圾能力目前为7.2吨、远期为26.3吨;**中转站位于**与建**交叉口西200米路南,日转运垃圾能力目前为9.9吨、远期为26.3吨。1.3.2项目建设内容总建筑占地面积488.25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物资储藏间、压缩站房、机坑、控制室及值班室等,并配套垃圾压缩机、水电设施、进场道路及环境保护设施等。1.3.3项目建设进度本项目计划分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月投入使用。1.3.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工程的估算总投资414.80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308.76万元;其他工程费用118.85万元;工程预备费30.6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41万元。-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5效益分析该项目的建设,其效益主要体现在垃圾收集和运输过程中费用的节约,降低垃圾运输及处理过程中的能耗,使****新城居住区和**办东关村、**瓦房庄自然村、**、润豪世纪广场居住区和**办安庄村居民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处理,提高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的环境面貌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为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项目区域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位于**省西南部,**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舞钢、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是**市的北大门。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760.3米,最低海拔108米,浅山区、岗丘区、平原区各占三分之一。2.1.2气候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和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五个自然分界线上。年均气温14.4℃,年均日照209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803.9毫米,无霜期220天。2.1.3矿产资源**发现矿种有29个,探明储量的10种。主要矿种有金、银、铅、锌、铝、钛等金属矿藏和萤石、滑石、钾长石、白云岩、硅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重晶石等非金属矿藏。其中,**处于新近发现的中国最大的世界级特大型金红石矿床主地段,境内金红石矿带长30公里,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预测远景风化壳型金红石资源量达1239万吨,原生矿资源量达4487万吨,总资源量达5726万吨,相当于500个大型金红石矿床的规模。另外,白云岩储量3亿吨,滑石储量8000万吨,萤石1000储量万吨,这些均为中国大型矿床之一。2.1.4旅游资源**有可供观赏的风景名胜80多处。距今七千多年的独树大张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遗址、西汉廷尉张释之祠、东汉——-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汉光武帝——刘秀饮马的扳倒井遗址和湖阳公主修行的炼真宫遗址、北魏雕凿的佛沟摩崖造像、唐代四大名刹之一的普严寺、宋襄汉漕渠遗址、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碑、空军战斗英雄杜**纪念馆等景观;有号称北武当的黄石山、“中华第一石川”七十二潭以及七峰山、大乘山、三贤山、望花亭水库等自然景观。其中,大张庄、平高台古文化遗址、楚长城、文庙、博望故城、佛沟摩崖造像和红二十五军独树镇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5经济概况2013年,**生产总值完成145.6亿元,增长11%,增速居**市第2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亿元,增长22.7%,总量和增速均居**市前三位,税收比重达到81.3%;公共财政支出达到32.08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2亿元,增长2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585元和7903元,增长12.3%和12%。1、第一产业2013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2亿斤,实现“十连增”。投资1.6亿元,建成高标准粮田14万亩,连续8年获得市“兴水杯”。完成1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实现脱贫1.6万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6万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4家,达到774家,居**市之首。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家庭农场达到53家,流转土地近16万亩,带动了烟叶、黄金梨、金木瓜、裕丹参、小辣椒、精细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规模化、基地化,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2万亩,成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县。2、第二产业2013年,**新入驻企业16家、达到8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亿元,税收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7亿元,增长18.4%,增速居**市第一。全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72.1亿元。投资2.35亿元的天锐机电、投资4.5亿元的宛北水泥二期、投资1.3亿元的裕众服饰项目建成投产。-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总面积7.9平方公里的超硬材料产业园规划获得批准,将成为**第二个产业集聚区。围绕超硬材料配套设备,积极发展上游产业,压机铰链梁、导电圈等项目建成投产,硬质合金顶锤、芯柱等项目落户产业集聚区。中南钻石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市第6家上市企业,实现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产能达到60亿克拉,年产值20亿元,利税5.5亿元,国内市场份额达到45%以上。预计全年合同利用境外资金53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00万美元,实现进出口3400万美元。3、第三产业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3亿元,增长13.3%,居**市第三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9.3亿元,增长15.8%,贷款余额61.5亿元,增长41.7%,增量增速分别居**市第二位和第三位。高效经济生态示范县启动建设。2.2**总体规划2.2.1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30年。2.2.2规划范围项目远期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42.90km2。2.2.3规划人口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第五章:城市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规划,预计中心城区近期总人口2015年总为25.0万人;中期2020年总为35.0万人;远期2030年约为43.0万人。2.3环卫管理系统现状2.3.1环卫现状1、管理体制-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区负责制。区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对居民区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由清扫工人集中送到附近的垃圾堆放点,不作任何压缩处理,然后运送垃圾场进行处理。2、垃圾产生量城镇生活垃圾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城镇人口、城镇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口的增加,季节的变化等都会对生活垃圾的增加产生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燃料结构的改变、净菜上市比例的提高等,都会改变人均垃圾的产生量。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改变城镇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垃圾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均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阶段以前,垃圾总产量及人均产量逐年上升,但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其总产量及人均产量逐渐稳定并稍有下降趋势。由于****路北段西侧、**、**南段路东所在地目前阶段,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报告根据人均垃圾量进行一个静态预测。目前**路北段西侧1.5km2范围垃圾日产生量为5.4吨、**1km2范围垃圾日产生量为7.2吨、**南段路东所在地1.5km2范围垃圾日产生量为9.9吨。3、垃圾转运方式目前垃圾运输车辆为东风牌拉履式运输车和东风牌密封型箱式垃圾运输车,其中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采用东风牌密封型箱式垃圾运输车,将垃圾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场(位于**崔洼村,距县城10公里)进行卫生填埋。2.3.2环卫规划按照《**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城远期规划为43万人,按照城市规划,预计2030年城市范围内各项环卫设施建设规模如下:1、垃圾收集运输-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逐步实行袋装分类收集、容器化、封闭化和机械化运输。废物箱设置间距一般道路为80-100米,交通干道为50-80米,商业步行街为25-50米,居住区可按100米的间隔设置。2、垃圾转运站小型垃圾转运站每0.7~1.0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m2,与周围建筑物间隔大于5米。3、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定期收集,统一运往垃圾卫生填埋场。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及科研垃圾需要单独进行处理,不能直接运往垃圾场进行直接填埋。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尽可能再生利用,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章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3.1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城市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是通过收集后统一运送至县垃圾处理场卫生填埋,同时垃圾收集中转站较少,主要存在问题如下:长期以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转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造成环卫设施数量不足,种类不齐全,设施、设备落后,标准不高,影响了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环卫设施缺乏,机械设备陈旧,落后,环卫停车场、修车厂、环卫工人休息场所、特种车辆作业修整场地等设施严重缺乏。城区各垃圾收集点规模小,布点较密,且无卫生防护,影响市容景观、环境卫生。城区内无垃圾中转站,只有一些地上式敞口垃圾箱,在垃圾收运过程中会有垃圾压缩液体渗出,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环境卫生。由于垃圾收集点众多,难以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收运车辆缺乏,劳动效率低,垃圾收运工作不能满足城市需要,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局部区域的环境卫生问题依然突出,各乡镇环卫设备数量严重不足,均无垃圾集中处理的村。生活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3.2工程建设必要性3.2.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城市环境卫生行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是改善城市形象、人民生活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产业,在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历来对城市垃圾处理十分重视,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省环境保护“十二五”-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指出: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确保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的高处置率,今后**省各城市将逐步取消现有的露天式、半裸露式、敞开式等不密封垃圾收运公共设施,取缔社会上的垃圾拾荒人员,消除生活垃圾二次污染,推广密闭式或压缩式垃圾收运设施。本生活垃圾中转站工程的建设是贯彻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省发展规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3.2.2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旅游经济为主导地位,特色农业为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区域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产业结构的非农业化推动地域结构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城镇体系的现状出发,优化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和等级、规模、职能结构,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县城经济的全面发展。按照《**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第三章第四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城镇垃圾清运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近期达到40-60%,远期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以垃圾箱为主,容器收集率应逐步达到100%。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增长,垃圾的产出量也是增长的态势。然而**目前垃圾的收集方式十分欠妥,由与缺乏垃圾转运站,使得垃圾处理场利用率低,垃圾并未进行分类收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混合后直接进入垃圾处理场倾倒,而很多乡镇更选择就近掩埋垃圾。随着城市垃圾量的与日俱增,垃圾不能够有效处理,对城市环境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与城市建设的步伐不协调,严重阻碍了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要改善基础设施的现状,强化和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消除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才能把**-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成一个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外向型城市。建设工艺先进、技术成熟、可靠的垃圾转运站是十分必要的。3.2.3治理城市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治理却未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城市垃圾量的与日俱增,未经处理的垃圾乱堆、乱放,卫生条件较差,不但对城区大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实施本项目,是治理城市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实施**城镇生活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垃圾转运站,使县城和各乡镇的垃圾都能集中运往填埋场处理,使城市垃圾实现一次性无害化处理,杜绝城市垃圾无序堆放造成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综合上述,本工程的建设是符合国家和**省对城镇建设政策要求,同时本工程的建设很好的依托了城市将要在独树山沟中建成的卫生填埋场,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3.2.4保护环境的需要**乡镇生活垃圾一直是运往周边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简单填埋处理。但由于简易垃圾填埋场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基本上未采取环保措施,如防渗、分层压实、覆土、填埋气体导排、渗沥液处理等措施,导致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垃圾成分也越来越复杂,新的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设施如不及时建设,生活垃圾将无处可去,将严重恶化城乡环境,如任其发展,将严重影响**卫生环境。实施**-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工程是为广大人民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需要,也是从源头保护城镇自然生态环境免受污染的必然选择。作为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一环,对城镇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和转运,送至高水平处理场所处理,对保护**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3.2.5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完善城市总体功能的需要**周边乡镇目前大多仅依靠附近的简易填埋场来消纳垃圾,生活垃圾处理远达不到国家标准,其产生的废水、废气得不到妥善处理,严重影响生活环境,损害人民身体健康。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保证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彻底改变生活垃圾处理的落后状况,消除垃圾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威胁,实现**总体规划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建设,必须尽快建设符合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的现代化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3.2.6改善投资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瓶颈,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对**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规模扩大,城区人口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不断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序堆放,既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又影响了人民正常生活,制约了社会经济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已日益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对提高城市品位,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及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所述,**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是**城镇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城市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因此,建立一套封闭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垃圾收运系统,并结合城市近、远期发展,建设一座有足够处理能力、技术先进合理的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是十分必要的。-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7必要性与可行性综上所述,本项目生活垃圾中转站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性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规划总体目标的必然要求。本工程的建设必将有效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四章工程规模确定4.1工程服务范围****路中转站工程服务范围为**新城居住区和**办东关村、**瓦房庄自然村,目前总人口6000人;**中转站服务范围主要是**,目前**有商户2400户,主要经营水果蔬菜、摩托车电动车、建材;**中转站服务范围为润豪世纪广场居住区和**办安庄村居民,目前居住区总人口6000人左右。4.2垃圾规模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一般采用人均垃圾产生量与服务人口相乘的方法确定。影响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城市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管理水平等。项目**路中转站位于位于东**路北段与康达路交汇处、**中转站位于**与建**交叉口西200米路南、**中转站位于**与**交叉口北200米路东。1、项目所在区域人均垃圾产量(1)城市垃圾组分分析项目经过现场调查分析并结合业主提供资料,得出**城市生活垃圾平均组成成份见下表。**城市生活垃圾平均组成成分表类别含量(%)有机物类(%)植物性19动物性10其它1.4小计30.4无机物类(%)灰土40砖瓦陶瓷10.5煤渣5.5小计57可回收废品类(%)纸类0.2织物2塑料橡胶6-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金属0.1玻璃3.3其它1小计12.6从上表可以看出垃圾中有机物只占到30.4%,大部分为无机物,其中主要是灰土。随着**经济的发展,无机物含量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的经济发展条件欠发达,因此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废纸、金属等组分非常少,不具备分类回收价值。(2)垃圾产生量分析一般情况下,人均垃圾产生量是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会发生改变。项目对现状垃圾产生量进行了调查,并参考《**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路中转站服务对象为**泉新城居住区和**办东关村、**瓦房庄自然村,总人口约6000人,人均垃圾产生量约0.9kg/人·天,生活垃圾日产生量5.4吨左右;**中转站服务对象为**现有2400家商户和市场人员,总设计人口按8000人计算,人均垃圾产生量约0.9kg/人·天,生活垃圾日产生量7.2吨左右;**中转站服务对象为润豪世纪广场居住区和**办安庄村居民,固定居住人口6000人、广场日流动人口约为5000人,总人口为11000人人均垃圾产生量约0.9kg/人·天,生活垃圾日产生量9.9吨左右。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均日产垃圾量将逐渐增长,根据同类型县垃圾产生量及增长率,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本可研中****路北段所在区域垃圾产生量为近期(2020年)0.9kg/人·天,远期(2030年)1.1kg/人·天;**所在区域垃圾产生量为近期(2020年)0.9kg/人·天,远期(2030年)1.2kg/人·天;**路北段所在区域垃圾产生量为近期(2020年)0.9kg/人·天,远期(2030年)1.1kg/人·天。2、垃圾清运率目前,****路北段西侧、**、**-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南段路东的垃圾收运设施较差,导致目前垃圾清运率较低。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大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将得到尽快的完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城镇垃圾清运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近期达到40-60%,远期达到100%。因此本可研近期清运率按80%,远期清运率按100%计算;3、人口规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中心城区近期总人口2015年总为25.0万人;中期2020年总为35.0万人;远期2030年约为43.0万人。4、垃圾收运量根据**人口规划规划和预测的人均垃圾产生量变化,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年限一致,预测至2030年。中转站垃圾产量预测表序号年份城区人口**路中转站**中转站**中转站服务人口(万)垃圾清运量(t/d)服务人口(万)垃圾清运量(t/d)服务人口(万)垃圾清运量(t/d)1201423.360.605.400.807.201.109.9022015250.635.670.857.671.1610.403201626.750.665.950.918.171.2110.914201728.620.696.250.978.701.2711.465201830.630.736.561.039.261.3412.036201932.770.776.891.109.861.4012.6472020350.807.241.1714.011.4716.228202135.740.849.291.2414.921.5517.039202236.490.899.751.3215.891.6317.8810202337.250.9310.241.4116.921.7118.7711202438.030.9810.751.5018.021.7919.7112202538.831.0311.291.6019.191.8820.7013202639.651.0811.851.7020.441.9821.7314202740.481.1312.451.8121.772.0722.8215202841.331.1913.071.9323.182.1823.9616202942.21.2513.722.0624.692.2925.16172030431.3114.412.1926.292.4026.41-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3垃圾中转站设计规模的确定项目根据垃圾清运量,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有关中转站设计规模计算公式如下:QD=KS·QC上式中Q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QC——服务区域垃圾收集量,t/d;KS——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1.3~2.0。项目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后,项目中转站近期(2020年)KS取1.8,远期(2030年)取1.6,**路北段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中转站、**路北段生活垃圾中转站设计规模如下表:名称年限服务人口(万)服务范围垃圾产生量(t/d)变化系数中转站设计规模**2020年0.800.747.21.8302030年1.311.3914.41.645**2020年1.170.5114.01.8202030年2.190.8326.31.625**2020年1.470.9316.21.8302030年2.401.5226.41.645-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五章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5.1厂址选择5.1.1厂址选择原则(1)垃圾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2)转运站宜设置在交通运输方便、市政条件较好并对居民影响较小的地区;转运站宜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流集中地区。(3)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地点应有较好的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等条件以确保垃圾转运站的正常作业和降低其建设投资。(4)垃圾转运站外型应美观,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操作应实现封闭、减容、压缩,设备力求先进;飘尘、噪声、臭气、排水等指标应符合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转运站绿化率不应大于30%。(5)垃圾转运站内应设置垃圾称重计量系统,对进站的垃圾车进行称重,建立称重计量系统为环卫作业走向市场,转运站实现企业管理,掌握服务区内垃圾产出量的变化规律和增长趋势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大中型转运站应设置监控系统,这对于大型转运站的自动化操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6)小型转运站一般采用人力车或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服务半径不宜太大,一般为0.4-l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2~4km;一般情况下,运距超过30km时,选用大型垃圾车转运比中小型垃圾车运输经济,因此宜建设大、中型转运站,以降低吨投资及吨运行费用。(7)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应根据日转运量确定,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5.1.2用地标准**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用地标准如下表。-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垃圾转运站用地标准类型设计转运量(t/d)用地面积(m2)与相邻建筑间距(m)绿化隔离带宽度(m)大型Ⅰ类1000-3000≤20000≥50≥20Ⅱ类450-100015000-20000≥30≥15中型Ⅲ类150-4504000-15000≥15≥8Ⅳ类50-1501000-4000≥10≥5小型Ⅴ类≤50≤1000≥8≥35.1.3选址分析根据站址的选择原则,**总体规划,经业主推荐,并反复现场勘察和比较,结合各转运站所在县实际情况,本可研中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如下表所示。转运站选址一览表序号名称选址地点交通条件用地现状1**路中转站东**路北段与康达路交汇处方便(**路城市主干道)场地规则、无拆迁2**中转站**与建**交叉口西200米路南方便(城市主干道交叉路口附近)场地规则、无拆迁3**中转站**与**交叉口北200米路东方便(**城市主干道)场地规则、无拆迁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和相关法规的规定以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可以总结为在以下前提下进行转运站的选址:⑴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⑵符合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的要求;⑶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⑷处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风主导风向下风向。⑸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⑹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路线的地方;-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⑺满足供电、供水和污水排放的要求。转运站不应设在下述地区:⑴立交桥和平交路口旁;⑵大型商场、影剧院出入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和形式进行优化和完善。⑶临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通过分析,项目中转站厂址选择符合《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要求,均可满足建设转运站的条件,同时考虑到用水及排水的方便,方便垃圾的转运及渗滤液的排放,可以就近将渗滤液排入污水厂,降低管道投资,减少垃圾渗滤液下渗的风险。5.2站址建设条件5.2.1供水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及道路、车辆冲刷用水,中转站给水采用市政管网自来水。由于本项目距离拟建**污水厂较近,且污水厂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因此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车辆冲刷用水尽量使用污水厂达标排放水。5.2.2排水排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雨水的排放。场区内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实行雨污分流。垃圾中转站的生活污水、场地冲洗和车辆清洗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雨水经明沟外排。中转站车间设置收集和处理中转站作业过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场地冲洗等生产污水的可以就近排入附近市政污水管道,输送至附近污水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5.2.3供电中转站附近均有380V线路,可以直接引入。5.2.4交通中转站厂址都临街道路,交通条件优越。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因此,本工程服务范围为**-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城居住区、**办东关村、**瓦房庄自然村、**商户、润豪世纪广场居住区和**办安庄村。本项目建设25t/d垃圾压缩中转站1座、45t/d垃圾压缩中转站2座。5.3工艺流程垃圾转运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垃圾转运工艺流程图-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六章工程总体设计6.1建设内容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垃圾中转站的规模为小型的V类转运站。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征地0.54亩,每转运站各征地120平方米。建设3座垃圾中转站,垃圾转运车由市政环卫所配备,不在本项目购置范围内。主要设备一览表垃圾站设备数量备注垂直式垃圾压缩机压缩系统3套压实力100t垃圾箱3套污水收集排放系统3套喷雾冲洗除臭系统3套防箱体堕落装置3套液压锁紧、打开液压系统3套22KW,21MPa电气控制和操纵系统3套地坑冲洗系统3套空气除臭系统3套SLJ130上料机3套一台压缩机配一台上料机6.2中转站转运方案比选1、转运方式目前,垃圾转运方式主要由两种:一种是直接装车转运;另外一种是压缩转运式。(1)直接转运式居民点的生活垃圾由小型垃圾收集车收集后运到转运站,经称量计量后驶上卸料平台,直接将垃圾卸入车厢容积大约为60~80m3-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敞顶式的大型垃圾运输车内。有时,在转运站卸料平台上还配有机械臂式液压抓斗(类似于挖掘机),用来将车厢内的垃圾扒平整,并略作压实动作。此时,大型垃圾运输车一般为半挂拖式,由牵引车拖带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为防止垃圾飞扬,用蓬布覆盖敞顶集装箱。该形式转运站的主要特点是工艺流程简单,几乎没有专用中转垃圾处理设备,投资少,运营费低,但中转过程对垃圾未作减容、压缩处理,导致垃圾运输车的车厢容积很大,无法承担大运量的垃圾运输,且未能实现封闭化中转作业。(2)压缩转运式,压缩转运形式又可分两种:①不带固定装箱机的转运站小型垃圾收集车将垃圾收集后运到此转运站,经料斗直接卸入带有压缩装置的、由标准集装箱改装的半挂车内。垃圾从集装箱的进料口进入箱内,随着量的不断增加,垃圾受挤压,被压缩推料机构从集装箱前部移向后部。其工艺流程如下:a.垃圾收运车从卸货平台上把垃圾直接导入活塞式液压压实器的料斗内;b.料斗底部的供料口给压实器不断提供原料;c.随着压实杆的来回移动,压实器把垃圾压入集装箱里;d.当一个集装箱满了,它自动以水平方向形式移开,而另一个集装箱自动地移过来,而另一个空的集装箱自动地移过来,对准出料口;e.同时,压实器再次开始挤压,循环往复、连续工作。由于此种形式转运站内的垃圾收集车卸料处一般不设置垃圾储存槽,在收集车进站高峰期,易造成收集车排队等候卸车,给站内管理调度带来困难。同时带压缩推料装置的集装箱结构复杂,造价较高。②带固定装箱机的转运站-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垃圾收集后由小型收集车运到转运站,在卸料平台上将垃圾卸入垃圾槽。槽内垃圾经装箱机推入与装箱机对接的大型运输车的车厢内。随着箱内垃圾量的增加,装箱机的压缩机构对箱内垃圾形成压缩,从而提高箱内垃圾的密实度,达到垃圾的减容、减量,实现封闭、满载、大运量运行。此种形式转运站的特点是:较好地实现了封闭、压缩的工艺;设备工作可靠,配置合理,生产效率较高;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站内管理体制成熟、有效,因此己被世界各地广泛应用。比较各类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转运形式综合评价结果见下表所示。生活垃圾转运站的综合评价表评价指标直接转运式压缩转运式挤压垃圾推力无较低箱内垃圾密实度低较高站内中转设备的接口匹配要求基本无设备简单对转运垃圾组成适应性好好运输封闭程度较好较好设备投资、运行费低较高转运作业效率较低较高综合上表各评价参数,对直接转运式和压缩转运式两种生活垃圾转运站可以得出如下评价结果:Ⅰ直接转运式转运站工艺简单,设备较少,但垃圾的运输效率低,不符合转运站建设的基本要求。Ⅱ压缩转运式转运站有五大优点:净载率高:与同吨位的散装垃圾转运车相比,净载率提高了50%-60%,从而运营成本降低了40%以上。垃圾压装、转运全过程封闭处理:垃圾压装时,垃圾箱与压缩机对接口采用特有的密封式,确保垃圾在压装过程中无垃圾撒漏、臭水外溢。垃圾箱尾部增加的密封门保证了在转运过程中无污水外漏、臭气外逸,并有效解决了传统水平站垃圾箱尾部夹杂垃圾影响市容的现象;垃圾转运时,采用全封闭模式,杜绝了垃圾与外界接触的可能,有效地保证垃圾转运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二次污染。Ⅲ-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较好:垃圾压缩循环作业利用PLC进行自动控制,其它作业均采用电气控制,减少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在电气系统中,设置了多层互锁保护电路,防止误操作,保证了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Ⅳ压缩机效率高:压缩机操作简单,压实力大,最大压缩力大301.5Kn,压缩比在2.5:1以上。可连续一边上料一边工作,直到将垃圾箱压满为止。Ⅴ选用性能先进的空气除臭装置:空气净化系统的作用是,定时向垃圾站空中喷出雾化除臭液,使除臭液均匀混合在空间,将形成臭气的氨、硫化氢、有机胺、甲烷等分解,使臭气消失。综上所述表明,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生活垃圾转运站宜采用采用压缩转运式作为垃圾转运方式。6.3生活垃圾转运工艺设计垃圾压缩转运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为预压缩式(预压式)、直接压缩式(压装式)和双模式(具有预压和直接压装功能)三种。其中预压缩式又分为垂直压缩和水平压缩两种。6.3.1预压缩式和直接压缩式预压缩式指垃圾进入压装机后,在压装机的预压仓内先进行压缩,从而形成一个密实的垃圾包,然后一次性推入垃圾集装箱中。该压缩方式具有压缩比率高、压缩时不需要转运车等特点。但该种形式的压装机造价高、消耗功率大、占地面积大、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高,这种方式适合于处理规模在1200t/d以上的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直接压缩式即压装机将进入其中的垃圾直接推入垃圾集装箱内,边装边压实。该压缩方案工艺成熟、操作方便可靠、维修简易、成本较低,压装机设备造价相对较低,占地面积小,转运站建设投资及运行成本较低,虽然压装机工作时需要转运集装箱的配合,但对于处理规模在1200t/d以下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较为适宜。双模式即压缩机可以根据垃圾成分的实际情况选择压装和预压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根据本工程的处理规模,本工程采用直接压缩式垃圾压缩方案。6.3.2水平压缩和垂直压缩垃圾压缩转运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为预压缩式(预压式)、直接压缩式(压装式)两种。根据压缩方向又分为垂直压缩和水平压缩两种。1、预压缩式和直接压缩工艺预压缩式指垃圾进入压装机后,在压装机的预压仓内先进行压缩,从而形成一个密实的垃圾包,然后一次性推入垃圾集装箱中。该压缩方式具有压缩比率高、压缩时不需要转运车等特点。但该种形式的压装机造价高、消耗功率大、占地面积大、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高,这种方式适合于处理规模在1200t/d以上的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直接压缩式即压装机将进入其中的垃圾直接推入垃圾集装箱内,边装边压实。该压缩方案工艺成熟、操作方便可靠、维修简易、成本较低,压装机设备造价相对较低,占地面积小,转运站建设投资及运行成本较低,虽然压装机工作时需要转运集装箱的配合,但对于处理规模在1200t/d以下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较为适宜。双模式即压缩机可以根据垃圾成分的实际情况选择压装和预压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根据本工程的处理规模,本工程采用直接压缩式垃圾压缩工艺。2、水平压缩和垂直压缩工艺-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平压缩按投料方式分为水平投料和上投料。水平投料仅适应于人工投料和小吨位收集车(1吨和2吨车)投料。上投料则没有限制,适应范围广,可以是较大吨位的自卸车投料,也可以是后压式垃圾车投料,还可以是人工手推车等其它投料方式,投料时可一次卸完,具有卸料迅速,垃圾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短,对环境的污染小等特点。但水平压缩占地面积大,设备多,构筑物要求高,致使工程造价较高,一般应用于规模较大的转运站。垂直压缩是将垃圾倒入垂直设置的筒形或方形容器内,压缩装置由上至下垂直将垃圾压缩,垃圾在压缩装置重力和机械力同时作用下得到压缩。垂直式压缩站成套设备压缩力大,压缩密度比较大,并且脱水干净;设备占地面积小,作业面积除压缩机、泵站和喷雾降尘水箱外无其他设备;建筑物高度要求较低,降低了土建成本;采用整体式箱体结构:即压缩仓、储存仓、推铲机构合为一体,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一般应用于小规模转运站。由于水平压缩和垂直压缩工艺各有优缺点,本工程通过工程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最优方案。对两种压缩方式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比较如下表所示:压缩方式比较表序号比较项目水平压缩垂直压缩比较结果1总平面布局布局复杂,卸料门多,卸料与出料不在同一出口布局简单。卸料门少,可在同一出口完成卸料与出料方案二优2垃圾压实密度较小较大,一般可达0.9t/m3以上方案二优3上料与处理量连续上料,处理量大间断上料,处理量较小方案一优4装箱技术条件垃圾先卸入储料槽,再经推料压实装箱,没有电时无法中转垃圾垃圾直接卸入容器,有日照、没有电时也能中转垃圾方案二优5容器与压实器的接口结构集装箱与装载机的出料口之间有定位锁定机构,两次锁定可确保垃圾不反弹,渗沥水亦不会流出不存在两者之间的结合结构,压实器回位时,被压缩的垃圾会反弹,但不会掉出容器持平-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垃圾暴露时间垃圾在站内暴露的时间较短垃圾在站内暴露的时间较长方案一优7垃圾渗沥液的收集和处理通过渗液收集系统可有组织收集渗沥液,统一处理通过渗沥液收集系统可有组织收集渗沥液,统一处理持平8操作要求较高较低方案二优9占地面积大小方案二优10设备数较多较少方案二优11投资较大较少方案二优综上所述,,**生活垃圾转运站转运压缩工艺采用垂直直接压缩式工艺。6.4垂直压缩式转运站工艺6.4.1垃圾处理工序1、垃圾倾倒、压缩居民生活垃圾收集后由人力车或电动车运到站内并倒入放置在地坑内的压缩仓垃圾箱中。松散垃圾倒满垃圾箱后,按下“循环压缩”按钮,操纵垂直压缩机进行压实,压头向下压缩垃圾后自动上升至压缩仓进料口,作密封盖密封,防治尘土和臭气外泄。再次向垃圾箱内倾倒垃圾时,将压头旋钮旋向“升”位置提升压头,压头上升到最大高度,继续倾倒、压缩垃圾,重复上述操作,一般压缩3~4次后即可压缩好第一块垃圾-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垂直压缩式转运站平面图2、垃圾块移位、压缩第二块垃圾当一块垃圾压好后,操纵控制系统,先提升垃圾箱总成的中门,再由垃圾箱总成中的推铲将垃圾推入垃圾箱的贮存仓,然后将中门和推铲复位。重复垃圾倾倒、压缩循环,压好第二块垃圾。3、垃圾块移位、压缩第二块垃圾当一块垃圾压好后,操纵控制系统,先提升垃圾箱总成的中门,再由垃圾箱总成中的推铲将垃圾推入垃圾箱的贮存仓,然后将中门和推铲复位。重复垃圾倾倒、压缩循环,压好第二块垃圾。垂直压缩式转运站垃圾移位图4、垃圾箱与车厢对接、卸料将垃圾箱提升到与垃圾运输车相对应的高度,将转运车倒车进入站内,使车厢与垃圾箱对接后,通过推铲机构把垃圾箱的两块垃圾推入空车厢。垃圾运输车向前行驶,与垃圾箱脱开。垃圾箱总成重新放回地坑内进行下一次作业。5、垃圾转运操纵车厢后门关闭机构,将垃圾运输车的密封后门关好,转运开出垃圾站。-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垂直压缩式转运站对接卸料图6.4.2设备配置及性能技术要求垃圾压缩转运站成套设备是根据国内环卫设备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和工艺而研制开发的新产品。主要用于城市居民点、厂矿和机关院校的生活垃圾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压缩减容和封闭转运。压缩站成套设备配置列于下表中,其主要指标及设备性能参数详下表。垂直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成套设备配置垃圾站设备数量备注垂直式垃圾压缩机压缩系统1套压实力垃圾箱系统1套额定装载垃圾量:8t污水收集排放系统1套喷雾冲洗除臭系统1套防箱体坠落装置1套液压锁紧、打开液压系统1套15Kw,21MPa电气控制和操纵系统1套地坑冲洗系统1套选配件空气除臭系统1套选配件拟采用垂直生活垃圾压缩设备-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垂直压缩式生活垃圾压缩设备技术要求项目单位参数备注垃圾日处理能力t≥40(8小时工作制)处理方式/三缸垂直压缩关键指标额定压缩力t≥100垃圾压实密度t/m3≥0.9垃圾块最大重量t单块重量≥4,一次装载2块关键指标压缩机外型尺寸m长≤6.6,宽≤4.5,高≤6.0垃圾块尺寸mm1780-1850×1580-1620×1000-1000转运方式/配套密闭式垃圾车适用垃圾手机方式/人力车,手推车和小型机动车收集两侧和前面均可倒入垃圾结构形式/整体式即压缩仓、储存仓、推铲放置仓连为一体安全装置/必须设防箱体坠落的安全装置液压系统工作压力Mpa18-21液压系统最大压力Mpa25液压系统要求/采用高低压回路双泵设计,压缩油缸空行程时双泵同时供油,油缸动作快、效率高;压缩油缸带负载时,低压泵卸荷,高压泵供油,油缸动作慢、压力大,节约能源,液压元件选用国内知名品牌。关键指标主压缩油缸缸径mm≥250关键指标-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副压缩油缸缸径mm≥180关键指标压缩油缸连接形式/压缩形式采用三级油缸分级压缩,一根主油缸通过一个连接机构连接两根副油缸,压头体通过尼龙滑块导向立柱滑动,不得用钢制滚轮,以防止;立柱磨损。关键指标压缩油缸总行程mm≥3600装车油缸行程mm≥3700操作系统/自动、手动或汉显触摸屏式结构模式控制系统/PLC程序控制主体架/立柱材料为250mm×250mm×10mm方管压缩箱钢板厚度mm≥10(箱体使用寿命不小于5年)压缸球头采用万向球头工作噪音≤50分贝工作电压V380(三项四线或五线交流)电机功率kw≤18.5污水收集排放处理方式/设有污水泵,以便渗滤液排到蓄水池水雾除尘系统/采取喷雾降尘的方式需配置高压水枪用于清洗设备除臭系统/必需配置除臭系统其他要求油管、油泵、阀件采用名牌产品6.4.3生活垃圾压缩式收集站工工艺流程垃圾收集车从平台直接往压缩腔卸料,倒满后然后用压头进行垂直压缩,最后用对接式车将垃圾运往填埋场或焚烧厂。垂直压缩式生活垃转运站工艺流程见下图。-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垂直压缩式生活垃圾转运站工艺流程图6.4除臭系统生活垃圾转运站臭气净化采用雾化喷洒除臭系统。在本工程的臭气产生源垃圾卸料压缩车间中配备雾化喷洒除臭系统,定期喷洒除臭液,确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不外逸。-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雾化喷洒除臭系统由控制装置、高级精密泵、溶液输送装置、雾化喷嘴装置等单元组成,采用高压雾化喷嘴技术。用高级精密泵通过高压雾化喷嘴将除臭工作液充分雾化,微小的除臭工作液颗粒均匀分布在空间,弥漫在空气中的中的恶臭分子与微小液滴溶液液膜接触,形成传质过程,臭气分子溶入溶液被充分吸收,充分反应,将臭气分子分解,从而消除空间异味,达到标本兼治的除臭目的。1、设计排放标准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二级标准,处理后无感官臭味。臭气处理后排放指标(厂界二级)序号控制项目单位二级新扩改建现有1氨mg/m31.522三甲胺mg/m30.080.153硫化氢mg/m30.060.14甲硫醇mg/m30.0070.015甲硫醚mg/m30.070.156二甲二硫mg/m30.060.137二硫化碳mg/m3358苯乙烯mg/m3579臭气浓度无量纲20302、除臭工艺流程二氧化氯除臭装置为成套设备,包括风机、吸收塔、反应槽、循环泵、二氧化氯发生装置、仪器仪表、电控柜、管道等。工艺流程见附图。运行时,在风机的抽吸作用下,垃圾中转站内臭气经进气管进入吸收塔的下部,向上流动,反应槽内的吸收液在循环泵的抽吸作用下通过循环泵出水管打入吸收塔上部,向下流动,臭气和吸收液在吸收塔内部进行逆向接触,臭气中的硫化氢、硫醇、胺类、氨等大部分物质在填料表面被吸收液吸收,形成水溶液经出液管流入反应槽中,除掉臭气的空气经出气管排入空气中。二氧化氯发生装置产生的二氧化氯溶液通过药剂出水管打入吸收塔出液管中并与吸收塔出液管中流出的富含硫化氢、硫醇、胺类、氨等物质的水溶液混合流入反应槽中,在反应槽内部进行液相接触化学反应,使得其中的有害物质被药剂彻底分解,生成盐和水,-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避免了臭气中的有害成分再次从水中逸出,提高了除臭效率,除臭效果稳定,完成废气的除臭过程。3、除臭系统设计根据中转站内部设备的布置情况,合理布置臭气收集管路,主要对压缩间的卸料坑进行抽风换气,整个压缩间换气次数为每小时6次。收集的气体输送至生物除臭设备进行处理,净化后排放。风管布置尽可能不影响车间内部设备的作业及日常维护,同时考虑与设备的协调美观及一致性。对中转站压缩间设计一套二氧化氯除臭系统,30t/d中转站压缩间设计气量为Q=4000m3/h。换气量计算表序号名称规格尺寸(m)数量(个)换风次数(次/小时)处理气量(m3/h)1中转站压缩间13×8.5×5.6164000中转站除臭系统设备表(单座)序号名称型号数量材质性能参数1风机F4-72-4A2台玻璃钢风量:4000m3/h;全压:2300Pa功率:5.5Kw;2吸收塔RT-100001个玻璃钢废气处理量:4000m3/h3吸收填料配套1套复合填料/4布水器配套1套复合材料/5反应槽配套1套玻璃钢容积:5m3-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循环泵CQB50-32-125F2台聚四氟流量:12.5m3/h;扬程:20m,功率:1.5kw7二氧化氯发生器主机SFZ-5001台/产气量:500g/h;功率:1.0KW;电源:220V8盐酸计量泵CONC16011台电磁泵流量:1.0L/H;出口压力:16bar9氯酸钠计量泵CONC16011台电磁泵流量:1.0L/H;出口压力:16bar10盐酸储罐PT-500L1个PEΦ=810mm;H=1220mm11氯酸钠储罐PT-500L1个PEΦ=810mm;H=1220mm12卸酸泵102-4B1台聚丙烯流量:12m3/h;扬程:20m;功率:1.5KW;电源:380V13化料器HLQ-501台PVC化料量:50kg/次;功率:1.5KW;电源:380V14控制系统SFI1套//6.5渗沥液系统收集站、转运站渗沥液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垃圾的压缩和雨水等。根据《生活垃圾转运技术规范》(CJJ47-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中规定及相关文件要求,垃圾渗沥液、场地冲洗水及生活污水等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后直接接入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1、渗沥液设计水量根据《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CJJ150-2010)中3.1.6条款,考虑本转运站的渗沥液产量为垃圾量的10%,则各转运站渗沥液量见下表:近远期**三个垃圾转运站垃圾渗沥液量(t/d)序号名称近期垃圾渗沥液量(t/d)远期垃圾渗液量(t/d)1**路中转站1.42.632**中转站0.721.44-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中转站1.622.442、渗沥液设计水质由于本工程暂未建成,故渗沥液浓度参考《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CJJ150-2010)中数据,结合本工程采用的压缩工艺,确定本工程渗沥液设计水质下表所示。渗沥液设计水质项目pH色度ss(mg/L)BOD5(mg/L)COD(mg/L)渗沥液设计水质5-8-25008000200003、渗沥液处理方式选择本工程产生的生活污水浓度较低,故不考虑进入渗沥液处理系统。洗车污水和地坪冲洗水收集后与渗沥液混合,储于站区渗沥液蓄水池。拟用吸污车将渗沥液直接运至周边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各个压缩机位产生的渗沥液内部收集后,经压缩机下方的管道送至蓄水池,由吸污车送往周边污水处理厂处理。4、吸污车选型吸污车根据工程项目每日的渗沥液总产量,本工程中转站配有渗沥液储水池,考虑共用一台载重5000kg的吸污车1辆,该车由环卫所购置配备。5、吸污车参数-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吸污车是收集、中转清理运输污泥、污水,避免二次污染的新型环卫车辆,吸污车可自吸自排,工作速度快,容量大,运输方便,适用于收集运输粪便、泥浆、原油等液体物质。为了保证垃圾中转站的正常运行,需要配置吸污车,吸污车主要用于将中转站渗滤液及生活污水运附近城市污水管网,当中转站内渗滤液等不能自流时尤为重要。项目吸污车采用国内技术领先的吸污车真空泵,吸力大,吸程远,特别适合用于下水道内的淤积物的抽吸、装运和排卸,尤其是可吸下水道泥浆、淤泥、石子、砖块等较大物体。吸污车基本性能参数产品名称吸污车车辆参数5-6立方整车尺寸(长宽高mm)7200×2365×2700总质量(kg)9765额定载质量(kg)4000整备质量(kg)5570接近角/离去角(mm)34/14前悬/后悬(mm)1065/2185燃油种类柴油百公里油耗(L)14/16最高车速80发动机参数型号YE140-20/YC6J140-21排量/功率(kw)4257/6494/105/105(145马力)生产厂家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型式直列四缸、六缸水冷柴油机底盘说明驱动型式4×2轴距(mm)3950轮距(前/后)1810/1800前桥描述3.6吨前桥后桥描述8吨后桥转向器说明双辐条式方向盘,蜗杆指销式转向器变速箱描述五个前进档,一个倒档,手动机械离合器描述单片、干式螺旋弹簧离合器制动系统说明双回路气制动系统,气压伺服助力,鼓式制动器驾驶室长头驾驶室钢板弹簧片数(前/后)9/12+9轮胎规格9.00-20空调选装吸粪系统吸粪泵单级旋片油封吸粪泵-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用性能参数垂直吸程≥7绝对工作压力400Pa转速500理论抽速45L/S轴功功率4kw进排气口径50mm抽满罐时间﹤5s排满罐时间﹤4s6.6建设内容汇总表本项目全部建设内容及设备配置汇总如下表所示:中转站建筑设施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压缩设备间及管理用房m260×3压缩设备间与管理用房合建2除臭设施㎡20×3成套设备3积污池㎡4×34围墙长度m44×35大门(6m)个1×3中转站单座配套成套设备表序号名称型号及参数单位数量备注1固定式压缩机水平压缩,最大压缩力200kN,功率7.5kW(按每天工作7小时计算),压缩腔容积1.1m3台4一台备用2吸污车容积(5-6m3)台13可移动式垃圾收集箱8m³辆1环卫所配备-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七章生活垃圾转运站公用工程7.1总图布置1、总平面原则(1)满足各场地功能要求,为生产过程创造有利条件。(2)在选择各场地位置时合理地节约用地。(3)适应内外部运输要求,合理布置运输系统,使运输线路短捷、顺畅。(4)确保安全生产,保护环境,便于管理。(5)满足各种防护距离的要求,减少互相干扰。(6)保证符合环保、卫生、安全、消防等有关规定。2、总平面布置本工程需建设的转运站有3个,分别为**路中转站、**中转站、**中转站。每个转运站总图布置时应设置三个区:生产区、生产配套区、管理区。生产区、生产配套区:为站区主体区。该区主要设置有压缩车间、配电控制间、洗车平台、停车位。管理区:主要有前坪。另外,在总图布置时,应设置绿化隔离带,种植景观树种,兼备绿化隔离与景观功能。3、竖向布置竖向设计需根据站区雨水收集和排除、防洪、排渍、站区周边现状及规划地面标高、土石方平衡与周边地形相协调等方面并考虑到站区的观瞻和方便管理等方面进行布置。4、交通组织根据转运站的建设规模,充分考虑进站送垃圾车辆以及压缩转运车辆,站区主干道道路设计宽为6.0m;设计标准:三级露天矿山道路。-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转运站一般设两个进出口,即管理区进出口和生产区进出口。7.2建筑1、设计依据(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版;(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532-2005;(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5)《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T50345-2004;(8)《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50353-2005;(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1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版);(1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2002;(13)《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15-19-2006;(1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15)工艺专业及其他专业设计要求。2、设计内容转运站一般包括生产区、生产配套区、管理区三部分。生产区设压缩车间、配电控制间;生产配套区设机修车间;管理区设综合楼。序号名称备注1辅助车间共二层,一层为休息室、厕所、工具间、二层为办公用房2机修车间一层3办公用房位于辅助车间、压缩车间二层3、立面造型及装饰设计-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转运站建筑立面造型力求简洁、明快、富于动感,注重细部装饰。从建筑的使用性质划分,分为生产区和管理区两个片区。各区建筑风格不强求统一,但求协调、表达本工程建筑的个性。生产区立面装饰材料主要采用灰色国产氟碳漆铝板。立面表层材料选用氟碳涂层具极佳耐候性和抗紫外线性能,色彩持久稳定,可保持最少十年甚至二十年不变色;优良的耐酸、碱性能高,能经受住生产区内产生或生成的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附着力好、韧性高,耐冲击性强,涂层光洁,耐污染性强,容易清洁,成为垃圾转运工程优选的立面装饰材料之一;色彩鲜艳美观、质感好,主体沉稳的灰色建筑加之细部少许鲜艳的色彩,除了给人的感觉简约而不简单,使得建筑形式凸显出其活泼,富于动感的一面。而里层的铝板重量轻、刚性好、强度高,抗风压变形性能,抗雨水渗漏和抗空气渗漏,抗震性能均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防火性能好、腐蚀性能优良;施工安装灵活方便、快捷,易于维护;不易污染,便于清洁、保养和可回收再生处理的优点使得该建筑群体更有利于环保。管理区内综合楼考虑到站区的性质,并结合当地建筑风格和特色在细部加入一些中式建筑的元素,立面造型上然采用民族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屋面两坡顶、灰墙红瓦,高低错落有致,并在窗套以及檐口上,运用简洁大方的线角及构架来体现所要表达的当地风俗文化气息和时代气息,同时吸收了现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整个站区的建筑群在立面色彩和空间处理上和谐统一,造型上赋有生机,屋顶的红瓦与周边的绿树和整个建筑群色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在站区中又能清晰地凸显出来。4、节能设计转运站所有的建筑争取南北向布置,以保证其自然通风的要求,减少能耗。-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综合楼外窗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窗,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噪的目的,屋面采用挤塑聚苯板材料同样可以保温、隔热,降低建筑能耗。站内绿化将以常绿乔木为主,配植草地、花圃,以营造出绿荫掩映的良好环境,形成舒适宜人的微气候,亦达到节能减噪、防尘的目的。5、建筑噪音控制、通风、防腐蚀(1)对有噪音源的压缩车间等建筑,内部采用吸音吊顶、吸音墙面等吸音措施减少噪声以及采用隔音门窗防止噪音扩散;(2)对配电室等进行有效自然通风设计,并辅以机械通风设计;(3)对有腐蚀的楼地面、水池、墙面,采用防腐涂料及耐酸陶板面等防腐蚀设计。7.3结构1、设计依据:(1)结构设计执行标准及资料:《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2)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建(构)筑物结构结构设计应确保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建(构)筑物的强度、刚度、延性及稳定性。卸料压缩车间、机修车间、综合楼采用框架结构,暂以老土层为持力层,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3、结构选材(1)混凝土: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其余均采用C30混凝土。(2)钢筋采用HPB300、HRB400钢筋。(3)钢材:Q235B。7.4电气1、设计范围本工程包括**路中转站、**中转站、**中转站。电气设计范围为转运站内配电系统、建(构)筑物的动力及照明配电、防雷接地以及站内电缆敷设和道路照明等内容。2、设计依据(1)业主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2)工艺专业提供的用电设备资料及平面图。(3)电气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2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1)-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3-2002)3、供电电源根据有关规范要求,本工程按市政设施三类用电负荷设计。均由转运站附近市政变配电间或箱式变引一路0.4kV电源;要求供电线路电压降在5%以内。4、负荷计算所有用电设备电压等级均为380/220V,各个垃圾中转站的电气计算负荷为:**路中转站序号负荷名称容量安装台数工作台数安装容量工作容量需要系数cosøtgø计算备注kWkWkWKxPjs(kW)Qjs(kvar)Sjs(kVA)1垂直式垃圾压缩机153245300.80.80.752418302其它10100.50.80.7553.756.25总计550.82921.7536.25**中转站序号负荷名称容量安装台数工作台数安装容量工作容量需要系数cosøtgø计算备注kWkWkWKxPjs(kW)Qjs(kvar)Sjs(kVA)1垂直式垃圾压缩机153245300.80.80.7524.0018.0030.002其它10100.50.80.755.003.756.25总计55.000.829.0021.7536.25**中转站序号负荷名称容量安装台数工作台数安装容量工作容量需要系数cosøtgø计算备注kWkWkWKxPjs(kW)Qjs(kvar)Sjs(kVA)1垂直式垃圾压缩机153245300.80.80.7524.0018.0030.002其它10100.50.80.755.003.756.25-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计55.000.8029.0021.7536.255、配电系统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各转运站内配电采用放射式馈电方式,由低压配电箱送至各区域配电箱,再放射式馈至用电设备。6、设备选型0.4kV低压配电箱采用XL21-G型配电箱。机旁控制箱、插座箱箱体采用防腐全绝缘箱。户内照明开关选用暗装开关,户外开关选择防溅型暗装开关,插座选用安全型插座,所有开关和插座全部嵌墙暗装。7、保护及控制根据《电气标准规范汇编》及《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的有关保护要求对系统设备选配保护设置。0.4kV系统设备保护全部采用电流速断保护、过负荷保护。电动机保护回路设短路﹑过电流及过载等保护;低压潜水泵电动机(5kW以上)除常规保护(短路、过负荷等)外,还设有漏油、渗水及湿度等潜水泵电机所需的专用保护。全厂参与工艺过程的用电设备,其控制方式采用现场手动模式、远程手动模式、自动方式。8、电能计量用电计量采用低供低计,在配电箱设专用计量装置。9、防雷过电压保护及接地为了防止配电装置免遭来自输电线路的大气过电压及雷电波的袭击,在有关位置装设避雷器。为了防止直接雷击的侵害,按照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及变电所装设接闪装置,并可靠接地。-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及设备工作接地的要求,所有用电设备外壳和中性点需要接地设备均应可靠接地,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主接地线采用-40X4热镀锌扁钢,接地支线采用-25X4热镀锌扁钢,接地装置尽量利用建、构筑物基础钢筋作为接地极。10、照明及检修网络照明与检修网络采用380/220V三相五线系统。生产建筑物、管理和生活建筑物采用节能型光源,检修照明采用手提式变压降为24V后作为行灯电源。站内室外采用节能型高压钠灯及庭院灯照明,由站内配电箱控制。11、电缆敷设站内电缆采用电缆沟、电缆桥架及直埋敷设的方式。12、通讯设备为便于重要部门对外联系,在控制室和值班室等处设有市内直拨电话。7.5自控设计1、设计原则生活垃圾转运站自控系统遵循“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资源共享”的原则。设计方案力求满足本工程工艺的特性,保证生产的稳定和高效,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实现现代化生产管理。2、设计依据《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31-2007)《控制室设计规定》(HG/T20508-2000)《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200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GB50343-2004)《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T20511-2000)3、控制室硬件配置-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和了解整个工艺流程运行情况,自动监测和控制各个生产环节,通过二级分布式计算机集散测控管理系统对全厂实行现代化管理,达到科学、安全、经济、合理的运行目标。中心控制室内设置监控管理计算机、打印机、通讯装置。4、系统防雷措施系统防雷通过在设备电源和仪表信号处设置避雷器并通过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以达到最佳的防雷效果。(1)电源部分:在中央控制室设备和各PLC柜现场控制器箱的电源进线处均设置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2)信号部分:在PLC的通信网络端口及4~20mA模拟量信号的进线和出线端口设信号过电压保护装置。转运站电气自控设备表编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低压配电箱XL21-G型台32设备控制箱非标箱304不锈钢台6设备自带3插座箱VK5112/C台84小型控制系统套37.6给排水1、供水水源在市政供水范围内的转运站考虑由市政供水,并与站区消防用水一并考虑,站内供水管道水压不小于0.1MPa。在市政供水范围外的转运站考虑打井取水。2、给水量预测(1)站区给水量预测各中转站站区总用水量由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部分组成。生产用水包括站区洗车用水、道路浇洒用水、绿化浇洒用水。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综合楼。本工程由市政供水提供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并与站区消防用水一并考虑。-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转运站**路中转站、**中转站、**中转站用水量相同,各用水指标见下表:中转站用水量预测合计表序号项目计算指标用水量(m3/d)备注1生活用水160L/人·d0.483人2洗车用水400L/车0.8两辆3道路浇洒用水2L/m2·d0.048占总占地面积20%4绿化浇洒用水2L/m2·d0.072占总占地面积30%合计1.4项目三个中转站总用水量合计5.2m3/d,年用水量1533m3。-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八章工程环境影响分析8.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在施工期间污染因素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垃圾中转站高峰施工用人2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1.0m3/d,项目不建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就近利用县城公厕,不外排。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地表水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站场基础工程、混凝土搅拌以及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堆土裸露,遇风吹起形成扬尘,车辆辗压挂带也会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水量量骤增,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同时施工过程中运送物料也会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遇大风天气会严重影响管道沿线居住区环境空气质量。经类比同类工程,施工扬尘最大产生浓度为1.5mg/m3,经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后,扬尘产生浓度可减小至0.8mg/m3。由于本项目施工时间段相对较短,在采取定期洒水,土方及时回填,运送物料车辆车厢密闭等抑尘措施后,可有效减轻施工扬尘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3、固废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⑴生活垃圾站场区域高峰施工人员2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很小,利用城区现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收集后统一送往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⑵开挖土方-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站场区开挖土方及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很小,在环卫部门指定的位置堆存,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4、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据调查,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主要有:装载车、起重机等机械设备和车辆等噪声值见表5。表5工程施工机械噪声值序号机械车辆类型噪声值(dB(A))备注1装载车90间歇排放2起重机81间歇排放由于施工场地不断变化,同一施工阶段不同时间段设备运行数量有波动,因此很难确切地预测昼间施工场地各场界噪声值。夜间噪声值视施工时间、施工管理等具体情况,变化较大。将施工机械噪声近似为点声源,在考虑距离衰减、环境因素降噪(行道树、院墙)后,可得到施工期各种机械设备等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贡献值,预测结果见表6。噪声计算模式:L2=L1-20lg(r2/r1)-△L,△L取值为3~5dB(A)。表6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机械名称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距施工点不同距离处的噪声估算值昼间夜间10m20m30m50m100m装载车705570.064.057.553.047.0起重机61.055.048.544.038.0根据表6可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昼间噪声值在10m外均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昼间限制要求,50m以外可达到夜间限制要求。经预测,100m以外昼夜间噪声值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项目周边敏感点距离项目区的距离在30m~120m之间,施工期100m范围内敏感点的噪声预测值将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尤其是夜间施工,敏感点受施工噪声的影响较大。-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减少项目施工噪声对区域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评价建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项目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禁止夜间施工;高噪排放源远离敏感点布置,并采取隔声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告知牌,注意协调与附近声环境敏感人群的关系。项目中转站布局分散,单座中转站施工周期比较短,施工结束后,噪声影响随即消失,评价认为项目建设单位只要在施工期间避免夜间施工、高噪排放源远离敏感点布置,并采取隔声措施;同时做好与声环境敏感人群的沟通,其产生的短期噪声影响可以接受,不会造成明显的噪声扰民影响。8.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项目在营运期内的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物。1、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垃圾中转站的废(污)水主要为垃圾压装时产生的压滤液、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等。主要水污染物为COD、BOD5、SS和氨氮等。⑴垃圾压滤液、垃圾中转站设备及车辆等冲洗水根据国内同类型垃圾转运站实际运行经验,夏季垃圾挤压出水量约为转运垃圾总量的6%,冬、春、秋季挤压出水量约为转运垃圾总量4%。项目建成后,**中转站、**中转站和**路中转站的日处理能力分别为45t/d、25t/d、45t/d,则垃圾中转站夏季压滤液产生量分别为2.7m3/d、1.5m3/d、2.7m3/d,冬、春、秋季压滤液产生量分别为1.8m3/d、1.0m3/d、1.8m3/d,夏季按90天计算,则垃圾中转站压全年滤液产生量分别为738m3/a、410m3/a、738m3/a(平均2.02m3/d、1.12m3/d、2.02m3/d)。垃圾压滤液中主要污染物COD:21300mg/L、BOD5:10900mg/L、SS:3500mg/L、NH3-N:145mg/L。冲洗废水主要包括垃圾中转站设备、运输车辆的清洗废水。清洗废水产生量类比国内等规模垃圾中转站,按垃圾转运量等比例估算,**中转站、**中转站和**-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路中转站的站内设备冲洗水产生量分别为0.12m3/d、0.08m3/d、0.12m3/d,;垃圾收集车每天均需冲洗,冲洗水产生量分别为0.65m3/d、0.36m3/d、0.65m3/d,;除尘除臭及绿化用水产生量分别为0.03m3/d、0.02m3/d、0.03m3/d,中转站内总冲洗水产生量分别为0.80m3/d、0.46m3/d、0.80m3/d,;主要污染物为COD:400mg/L、BOD5:250mg/L、SS:300mg/L、NH3-N:20mg/L。根据类比,垃圾压滤液、冲洗废水的水质指标见表3。8.3环境保护措施恶臭:为减轻转运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选址时,注意避开了区域主要居民区,转运站总平面布置时,把生活管理区布置在主导风上侧风向区域,且保证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转运站运行期间,通过集中收集压缩车间的空气,使其形成负压,阻止气体外溢。污水集中收集池池设置封闭式浮盖,进行有序导排,防止恶臭气体无序外逸;对转运站进行绿化,充分利用植被的吸附/阻挡作用来减缓恶臭气体的不良影响;此外还可以对集中散发恶臭强烈的地方喷洒脱臭剂,以掩蔽/中和或消除恶臭的影响。污水:渗沥液通过专用吸污车收集后由附近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排入附近市政管网。噪声:尽量选用低噪声的作业设备。同时,绿化隔离带也具有吸尘降噪的作用,减少噪声带来的影响。致病害虫:对蚊、蝇、鼠类等带菌体,一方面定期对收集站、转运站各车间进行喷药消毒;另一方面加强生活收集站、转运站作业管理,消除低洼地带的积滞污水,及时清扫散落的垃圾避免垃圾外露和老鼠打洞。粉尘:压缩车间封闭化作业,道路按时清扫洒水,可以显著降低粉尘的产生。-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植被、绿化美化环境,吸收粉尘、臭气以净化空气,而且还能吸收噪音,防止水土流失。表3垃圾压滤液、冲洗废水的参考水质指标类别水量(m3/d)主要污染物(mg/L)CODBOD5SSNH3-N**中转站垃圾压滤液2.0221300109003500145设备及车辆等冲洗水0.8040025030020混合后污水2.821537178792592109.5**中转站垃圾压滤液1.1221300109003500145设备及车辆等冲洗水0.4640025030020混合后污水1.581521577992568108.6**路中转站垃圾压滤液2.0221300109003500145设备及车辆等冲洗水0.8040025030020混合后污水2.821537178792592109.5鉴于垃圾中转站内污水污染负荷偏高,因此,评价建议垃圾中转站内修建暂存池,将垃圾压滤液及冲洗废水统一集中收集后,送县垃圾填埋场调节池,经渗滤液处理工程处理后排放。项目配套修建的污水暂存池池容分别按6m3、4m3、6m3设计,由于垃圾压滤液为高污染负荷污水,中转站配套的污水收集池需进行防渗处理;污水收集池底部采用不低于0.5m厚的粘土压实,池四周及底部采用混凝土衬砌,以确保站址区域内地下水不受污染影响。**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位于县城西北部的**-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崔洼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为一体化氨吹脱设备+厌氧颗粒污泥床(UASB)+A/O生物处理+一体化MBR反应池+膜深度处理,本次项目压滤液及设备车辆冲洗水经收集后由吸污车送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调节池,再经渗滤液处理工程处理后排放。**生活垃圾处理场调节池总容积为11000m³,根据多年运行情况及设计资料调节池最大库存水量约为7000m³,本次工程废水总量约为7.22m³/d,合2636.3m³/a,在调节池运行负荷内;同时,垃圾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规模为80m³/d,本次工程总废水量7.22m³/d,占处理规模的9.03%,预计垃圾填埋场废水产生量为71.87m³/d,总废水量约为79.09m³/d,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可满足其处理能力,因此评价认为将压滤液及冲洗废水送至填埋场调节池的方案是可行的。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出水指标为:COD:60mg/L、BOD5:20mg/L、SS:30mg/L、NH3-N:8mg/L。综上,项目污水经中转站内暂存池收集后,污染物产生总量为COD:40.42t/a,NH3-N:0.288t/a,经**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总量为COD:0.16t/a,NH3-N:0.021t/a。⑵生活污水项目建成后,垃圾中转站日常工作人员为4人,每个垃圾中转站生活污水总产生量为0.16m3/d,主要污染物为COD:380mg/L、BOD5:250mg/L、SS:280mg/L、NH3-N:30mg/L。职工就近利用附近公厕,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送至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不新增区域污染总量。经采取上述污水处理措施,项目垃圾中转站内污水及生活污水不会对当地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2、大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⑴大气环境影响分析-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垃圾恶臭及粉尘。由于生活垃圾中含有多种有机质,生活垃圾在堆存、压缩、装卸过程中会散发出恶臭气体(主要为硫化氢和氨气),同时伴随有一定的粉尘;恶臭及粉尘排放均属于无组织排放。尤其在夏季,站内垃圾恶臭气体将对周边人群带来感官不适。由于本次项目垃圾中转站内恶臭气体呈无组织排放,且垃圾存放时间较短,恶臭气体排放源强难以量化,本次评价定性进行。据资料表明,恶臭给人的感觉量(即恶臭强度)是与恶臭物质对人嗅觉的刺激量的对比数成正比,两者之间关系即符合以下规律:I=K×logC+a  式中:I——人对嗅觉的感觉量,臭气强度;K——常数,恶臭物质不同,K值不同;C——恶臭物浓度;a——常数,恶臭物质不同,a值不同。上式说明,既使是恶臭气体浓度很小,由于K值、a值偏高,恶臭气体对周围人群感官影响仍很明显;因此加强垃圾中转站内恶臭污染治理措施尤为重要。    ⑵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本次垃圾中转站配套垃圾除臭除尘喷雾装置,在垃圾倾倒、压缩过程中,开启喷雾系统,将植物提取液掺入喷雾液中,利用植物提取液将臭气分子吸附在液雾表面,植物提取液中的有效分子(R)与臭气分子反应,或在有效分子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将臭气分子转化为无毒、无臭物质;以硫化氢为例,可简单表示如下:H2S+R-H2→R-H2HS-+H+R-H2HS-+O2→SO44-+H2O+R-H2项目采用植物提取液喷雾装置,不仅能有效破坏臭气分子,降低粉尘;且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配套的除臭除尘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用于封闭、半封闭站场,运行成本较低,该装置在欧美已投入运行30余年。-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表8几种除臭除尘工艺方案性能对比表工艺名称吸附法臭氧氧化法植物提取液催化氧化法设备配置1套1套1套操作难易程度简单机械自动全自动与恶臭分子的作用可吸附恶臭分子可氧化恶臭分子与恶臭分子反应对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细菌密度可抑制细菌生长可抑制细菌生长对粉尘的影响降尘效果不明显降尘效果不明显降尘效果明显对蚊蝇的影响有利于减少蚊蝇有利于减少蚊蝇有利于减少蚊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有害影响有不利影响无有害影响对站内设备的影响无影响影响较小无影响当垃圾收集车进中转站内卸料、压缩生产时,开启植物提取液除臭除尘喷雾装置,进行喷雾除臭除尘,对硫化氢、氨气的脱臭效率可达85%,能有效减小垃圾臭气浓度和粉尘,控制硫化氢浓度﹤0.06mg/m3,氨气浓度﹤1.5mg/m3,中转站内臭气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标准;粉尘排放浓度﹤0.3mg/m3,中转站内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很小。同时,各中转站应尽可能减少垃圾在中转站内存放时间,开口应设在交通便利,远离敏感点一侧,根据规范要求周边设置绿化带。**中转站开口设置在西侧(正对**),**中转站开口设置在北侧(正对**),**路中转站开口设置在东侧(正对**路),即便于运输又有利于废气扩散,同时在周边设置绿化带,最大限度降低中转站废气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3、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营运期主要噪声源是垃圾压缩机、压缩垃圾块装车时产生的设备噪声,以及垃圾收运车辆进出中转站产生的交通噪声;若不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会对评价区域内声环境敏感点造成噪声影响。评价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降噪措施:⑴尽可能选购低噪声设备和转运车辆;⑵中转站内设备采取基础减震、及时检修,保持正常运行;⑶考虑植被降噪因素,搞好场界绿化工作;⑷站内进出车辆减速禁鸣;⑸垃圾转运车辆进站时间进行限制(进站时间安排早晨7:00—下午6:00),避免早晚扰民现象发生。同时,根据各中转站所处位置优化其平面布置,在**中转站内将压缩设备布置在临**侧偏北区域,废气治理设备布置在南侧偏东区域;**中转站内将压缩设备布置在临**侧偏西区域,废气治理设备布置在东侧偏南区域;**路中转站内将其布置在临**路侧偏北区域,废气治理设备布置在南侧偏西区域,最大限度降低设备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经采取上述降噪措施,场界噪声昼间<60dB(A),夜间<50dB(A),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9-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不会对项目区域声环境敏感点产生噪声污染影响。4、固体废物及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本项目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直接进入本项目的垃圾中转站一并进行压缩,然后运往**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置。因此,本项目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5、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GJJ47-2006)规定生活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Ⅰ、Ⅱ、Ⅲ、Ⅳ、Ⅴ五小类。新建的不同规模中转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9垃圾中转站主要用地指标-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类型设计转运量(t/d)用地面积(m2)与相邻建筑间(m)绿化隔离带宽(m)大型I类1000~3000≤20000≥50≥20Ⅱ类450~100015000~20000≥30≥15中型Ⅲ类150~4504000~15000≥15≥8小型Ⅳ类50~1501000~4000≥10≥5V类≤50≤1000≥8≥3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3与相邻建筑间隔自转运站边界起计算。4对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用地指标可适当上浮。5以上规模类型Ⅱ、Ⅲ、Ⅳ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I类含上下限值。本项目建成后,垃圾中转站日处理能力约为25t/d~45t/d之间,均属于小型Ⅴ类;垃圾中转站设计占地面积均为120m2,符合用地面积≤1000m2的要求;三个垃圾中转站中距离最近的敏感点为30m,满足与相邻建筑间≥8m的要求。本项目建成后,垃圾中转站邻近位置不得建设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项目周围应保证有≥3m的绿化隔离带宽。6、垃圾中转站污染防治措施垃圾中转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中转站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中转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中转站应尽量远离周围环境敏感点;垃圾中转站设计应美观,设备力求先进。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⑴提高垃圾转运箱内垃圾的压密实度,增加单车垃圾运输量,减少运次;⑵为避免垃圾抛洒对环境的影响,应及时清扫中转站内外地面,且应定时洒水,防止扬尘的产生;-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⑶中转站的操作应全封闭操作,可有效减少作业过程中臭气的扩散和蚊蝇孳生;⑷中转站夏季时应注意及时喷药杀虫;⑸中转站运行过程提倡文明施工,避免野蛮装卸,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7、生产事故应急分析项目单座垃圾中转站设计收运垃圾25t/d~45t/d之间,在夏季气温较高情况下,堆放在中转站内的生活垃圾会散发出较高浓度的恶臭气味;若遇到停电或设备故障时,站内恶臭气体不仅使站内工作人员无法正常工作,还将影响周围人群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此,评价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⑴垃圾中转站内生产用电至少采用双电源;⑵当出现意外断电情况下,需及时向站内垃圾堆喷洒除臭剂,减缓事故状况下恶臭气体排放强度。8.4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运输及土建工程扬尘严格按(2001)56号“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控制洒水降尘、加盖蓬布并及时进行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对环境影响不大营运期垃圾中转站粉尘、恶臭气体除臭除尘喷雾装置对环境影响不大水污染施工期施工人员COD、BOD5SS、NH3-N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送至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物营运期在职职工COD、BOD5SS、NH3-N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送至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垃圾压滤液COD、BOD5SS、NH3-N经收集池收集后,送至**垃圾填埋场调节池,待经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设备及车辆冲洗水COD、BOD5SS、NH3-N固体废物施工期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及废弃土石方在环卫部门指定位置堆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直接经垃圾中转站压缩后,送**垃圾处理场营运期在职职工生活垃圾噪声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固定声源噪声(挖掘机、打桩机、电动机、振动棒、电锯等)以及施工运输车辆的流动声源噪声,噪声源强80~100dB(A)。施工期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并采取一定的隔音降噪措施,施工作业噪声源经距离衰减后对环境影响不大。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营运期噪声来自压实机、风机、各类运转设备以及运输车辆噪声等,经类比调查,其噪声源强为:70~87dB(A)。经采用隔声、吸声、减振以及各类防护等措施加上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无明显影响其他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施工现场修建围墙和排水沟,合理安排工期,避开雨季施工,做到挖方、填方平衡后,弃土送环卫部门指定位置填埋,对松散土及时夯实,尽早将裸露土地进行绿化,对工程临时用地及时恢复,施工期后要积极进行绿化,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土流失。8.5结论与建议1、环境保护标准-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结论1、项目概况及产业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拟投资414.8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3座,即**中转站、**中转站和**路中转站,其中**中转站位于**南段路东,设计转运能力为45t/d,占地120m2;**中转站位于**与建**交叉口西200m路南,设计转运能力为25t/d,占地120m2;**路中转站位于**大桥东端北侧,设计转运能力为45t/d,占地120m2。经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比对,该项目建设属于“鼓励类”第三十八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20条“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2、与规划的相符性本次垃圾中转站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卫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中的城市环卫规划要求。3、工程污染因素、环保措施要求及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①扬尘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站场基础工程、混凝土搅拌以及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由于本项目施工时间段相对较短,在采取定期洒水,土方及时回填,运送物料车辆车厢密闭等抑尘措施后,可有效减轻施工扬尘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②废水-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垃圾中转站高峰施工用人2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1.0m3/d,项目不建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就近利用县城公厕,不外排。项目施工期废水对地表水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③噪声项目施工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由于施工场地不断变化,同一施工阶段不同时间段设备运行数量有波动,因此很难确切地预测昼间施工场地各场界噪声值。将施工机械噪声近似为点声源,在考虑距离衰减、环境因素降噪(行道树、院墙)后,可得到施工期各种机械设备等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贡献值。根据预测可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昼间噪声值在10m外均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昼间限制要求,50m以外可达到夜间限制要求。经预测,100m以外昼夜间噪声值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项目周边敏感点距离项目区的距离在30m~120m之间,施工期100m范围内敏感点的噪声预测值将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尤其是夜间施工,敏感点受施工噪声的影响较大。为减少项目施工噪声对区域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评价建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项目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禁止夜间施工;高噪排放源远离敏感点布置,并采取隔声措施;在施工现场设置告知牌,注意协调与附近声环境敏感人群的关系。项目中转站布局分散,单座中转站施工周期比较短,施工结束后,噪声影响随即消失,评价认为项目建设单位只要在施工期间避免夜间施工、高噪排放源远离敏感点布置,并采取隔声措施;同时做好与声环境敏感人群的沟通,其产生的短期噪声影响可以接受,不会造成明显的噪声扰民影响。④固体废物-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为开挖土石方及生活垃圾。项目站场区开挖土方及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很小,在环卫部门指定的位置堆存,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生活垃圾产生量很小,利用城区现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收集后统一送往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因此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营运期:①废水垃圾中转站的废(污)水主要为垃圾压装时产生的压滤液、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和职工、公厕的生活污水等。主要水污染物为COD、BOD5、SS和氨氮等。⑴垃圾压滤液、垃圾中转站设备及车辆等冲洗水根据国内同类型垃圾转运站实际运行经验,夏季垃圾挤压出水量约为转运垃圾总量的6%,冬、春、秋季挤压出水量约为转运垃圾总量4%。项目建成后,**中转站、**中转站和**路中转站的日处理能力分别为45t/d、25t/d、45t/d,则垃圾中转站夏季压滤液产生量分别为2.7m3/d、1.5m3/d、2.7m3/d,冬、春、秋季压滤液产生量分别为1.8m3/d、1.0m3/d、1.8m3/d,夏季按90天计算,则垃圾中转站压全年滤液产生量分别为738m3/a、410m3/a、738m3/a(平均2.02m3/d、1.12m3/d、2.02m3/d)。垃圾压滤液中主要污染物COD:21300mg/L、BOD5:10900mg/L、SS:3500mg/L、NH3-N:145mg/L。冲洗废水主要包括垃圾中转站设备、运输车辆的清洗废水。清洗废水产生量类比国内等规模垃圾中转站,按垃圾转运量等比例估算,**中转站、**中转站和**路中转站的站内设备冲洗水产生量分别为0.12m3/d、0.08m3/d、0.12m3/d,;垃圾收集车每天均需冲洗,冲洗水产生量分别为0.65m3/d、0.36m3/d、0.65m3/d,;除尘除臭及绿化用水产生量分别为0.03m3/d、0.02m3/d、0.03m3/d,中转站内总冲洗水产生量分别为0.80m3/d、0.46m3/d、0.80m3/d,;主要污染物为COD:400mg/L、BOD5:250mg/L、SS:300mg/L、NH3-N:20mg/L。-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鉴于垃圾中转站内污水污染负荷偏高,因此,评价建议垃圾中转站内修建暂存池,将垃圾压滤液及冲洗废水统一集中收集后,送县垃圾填埋场调节池,经渗滤液处理工程处理后排放。项目配套修建的污水暂存池池容分别按6m3、4m3、6m3设计,由于垃圾压滤液为高污染负荷污水,中转站配套的污水收集池需进行防渗处理;污水收集池底部采用不低于0.5m厚的粘土压实,池四周及底部采用混凝土衬砌,以确保站址区域内地下水不受污染影响。**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位于县城西北部的**崔洼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为一体化氨吹脱设备+厌氧颗粒污泥床(UASB)+A/O生物处理+一体化MBR反应池+膜深度处理,本次项目压滤液及设备车辆冲洗水经收集后由吸污车送至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调节池,再经渗滤液处理工程处理后排放。**生活垃圾处理场调节池总容积为11000m³,根据多年运行情况及设计资料调节池最大库存水量约为7000m³,本次工程废水总量约为7.22m³/d,合2636.3m³/a,在调节池运行负荷内;同时,垃圾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规模为80m³/d,本次工程总废水量7.22m³/d,占处理规模的9.03%,预计垃圾填埋场废水产生量为71.87m³/d,总废水量约为79.09m³/d,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可满足其处理能力,因此评价认为将压滤液及冲洗废水送至填埋场调节池的方案是可行的。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出水指标为:COD:60mg/L、BOD5:20mg/L、SS:30mg/L、NH3-N:8mg/L。⑵生活污水项目建成后,垃圾中转站日常工作人员为4人,垃圾中转站生活污水总产生量为0.16m3/d,主要污染物为COD:380mg/L、BOD5:250mg/L、SS:280mg/L、NH3-N:30-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mg/L。职工就近利用附近公厕,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送至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不新增区域污染总量。经采取上述污水处理措施,项目垃圾中转站内污水及生活污水不会对当地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②废气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垃圾恶臭及粉尘。由于生活垃圾中含有多种有机质,生活垃圾在堆存、压缩、装卸过程中会散发出恶臭气体(主要为硫化氢和氨气),同时伴随有一定的粉尘;恶臭及粉尘排放均属于无组织排放。尤其在夏季,站内垃圾恶臭气体将对周边人群带来感官不适。本次垃圾中转站配套垃圾除臭除尘喷雾装置,在垃圾倾倒、压缩过程中,开启喷雾系统,将植物提取液掺入喷雾液中,利用植物提取液将臭气分子吸附在液雾表面,植物提取液中的有效分子(R)与臭气分子反应,或在有效分子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将臭气分子转化为无毒、无臭物质。项目采用植物提取液喷雾装置,不仅能有效破坏臭气分子,降低粉尘;且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配套的除臭除尘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可用于封闭、半封闭站场,运行成本较低,该装置在欧美已投入运行30余年。当垃圾收集车进中转站内卸料、压缩生产时,开启植物提取液除臭除尘喷雾装置,进行喷雾除臭除尘,对硫化氢、氨气的脱臭效率可达85%,能有效减小垃圾臭气浓度和粉尘,控制硫化氢浓度﹤0.06mg/m3,氨气浓度﹤1.5mg/m3,中转站内臭气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标准;粉尘排放浓度﹤0.3mg/m3,中转站内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很小。③噪声-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营运期主要噪声源是垃圾压缩机、压缩垃圾块装车时产生的设备噪声,以及垃圾收运车辆进出中转站产生的交通噪声;若不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会对评价区域内声环境敏感点造成噪声影响。评价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降噪措施:⑴尽可能选购低噪声设备和转运车辆;⑵中转站内设备采取基础减震、及时检修,保持正常运行;⑶考虑植被降噪因素,搞好场界绿化工作;⑷站内进出车辆减速禁鸣;⑸垃圾转运车辆进站时间进行限制(进站时间安排早晨7:00—下午6:00),避免早晚扰民现象发生。经采取上述降噪措施,场界噪声昼间<60dB(A),夜间<50dB(A),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9-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不会对项目区域声环境敏感点产生噪声污染影响。④固体废物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本项目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直接进入本项目的垃圾中转站一并进行压缩,然后运往**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置。因此,本项目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4、总量指标该项目为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工程,其总量指标纳入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总量管理范围,其总量由垃圾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总量替代。项目污水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进入垃圾场渗滤液调节池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COD40.42t/a,NH3-N0.288t/a;污水经**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处理后,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COD排放量0.16t/a,NH3-N排放量0.021t/a。5、总结论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采取的“三废”-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污染治理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措施有效;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当地环保质量要求。评价认为,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在保证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二、建议1、加强施工期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合理统筹进度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施工噪声及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加强绿化工作,合理设置植物分布,临近敏感点侧选种吸声、隔声效果好的高大乔木,以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三、环保“三同时”验收一览表表环保“三同时”验收一览表污染物种类及名称污染防治措施备注废水垃圾压滤液、车辆冲洗水经收集池收集后,由吸污车送至县垃圾处理场调节池,待经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废气粉尘、恶臭气体除臭除尘喷雾装置(每个中转站1套)噪声设备运转及车辆出入交通噪声经采用隔声、吸声、减震以及各类防护等措施加上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能够达标固废生活垃圾直接经垃圾中转站压缩后,送县垃圾处理场绿化场站外围建设不小于3m宽的绿化带,绿化率为20~30%-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九章节能、节水及防腐蚀9.1能耗概况本项目属环卫基础设施,由于耗能环节或工序较为简单,相对于一般工业项目而言,它的能耗主要是用电和车辆用油。本项目主要的耗能环节或工序有:(1)垃圾中转站该场、站以耗电为主,主要的耗电设备是电机、风机、泵及其他设备用电。(2)运输设备主要以耗燃油为特征。主要的耗油机械有垃圾运输车、压缩车等作业机械。9.2节能措施1、电力节能措施项目拟针对压缩设备采用变频技术降低电力消耗。2、柴油节能措施垃圾转运节能是指在完成垃圾转运节能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能源的消耗量减少,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车辆运行的燃油消耗量是与道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的。车辆的运行过程通常是由起步、换档、加速、减速、滑行、制动等基本单元组成。车辆运行状态稳定,其耗油量相对较小;而当道路、交通状况恶劣时,车辆行使中的加减速次数随之增加,车辆运行状态将变得不稳定,耗油量相对于稳定行驶时增加很多,尤其是当停车次数增加。起动加速所耗燃油将是稳定状态行驶时的几倍。3、节水措施(1)各转运站全部采用节水型用水设备,加强节水教育。-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防止管道渗漏,加强巡视。4、建筑节能设计(1)体形系数:综合楼:0.1726(2)施工中门窗及相关材料需满足如下指标要求:a、门窗传热系数:户门≤3.0W/(m2·K),外窗≤6.4W/(m2·K)b、建筑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7-2002规定的4级水平;外窗和外门的抗风压性能应大于2500pa,水密性能应大于250pa。(3)维护结构传热系数:a、平屋面(120厚楼板+4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层+面层):0.81W/(m2·K)。b、热惰性指标D:外墙D=4.169,平屋面D=3.153。其它所有建筑门窗均为木门、塑钢窗。屋面防水材料为聚乙烯丙纶卷材,保温材料为水泥膨胀珍珠岩。水落管均为Φ100PVC管。4、其它节能措施本项目设计中,在满足工艺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除建筑节能外,还可采取以下节能措施:(1)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技术先进成熟的处理工艺,合理确定工艺参数,采用能耗低的作业方案,使机械设备能耗降至最低限度。(2)优先选用国家公布的节能型机电产品,杜绝采用国家公布的淘汰产品和高耗能设备,使转运每吨垃圾的能耗降至最低限度。(3)积极选用节油低污染的垃圾运输车辆,并在在管理制度上严格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降低耗能。-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3防腐蚀1、防腐工作的重要性腐蚀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损失也是严重的,容器、管道因腐蚀、结垢造成管径变小、摩阻增大、泵耗能增加。跑、冒、滴、漏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甚至造成人身的伤亡事故。火灾、爆炸、窒息事件不断发生,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腐蚀的严重性不单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含水垃圾对垃圾收集、转运和输送容器的腐蚀是很大的,防腐蚀作不好,加快设备损耗,不仅影响正常生产,而且缩短设备使用时间。做好防腐工作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控制腐蚀灾难的发展,消除腐蚀事故和环境污染、增产节约,只要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就可以挽回1/3的经济损失。2、建(构)筑物防腐(1)钢筋混凝土防腐在中转点、中转站、中转场等主要的工艺构筑物几乎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和土工构筑物,因而做好钢筋砼的防腐是项目成功关键。因此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混凝土添加剂,使其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形成不溶凝胶,阻塞砼的毛细通路,以提高砼的密实度,达到砼防腐、钢筋防蚀的作用。(2)外露钢件防腐对所有钢筋砼,预埋件等外露件,均采用除锈后,刷无毒环氧防腐涂料二遍。3、设备防腐-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了使环卫运输设备提高使用年限,延长使用寿命,节省投资,减少维护量,设计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场合及功能,对设备选材及防腐作出不同的选择,采取不同的防腐措施。考虑污泥腐蚀的环境,设备材料的选择原则为水下部分材料为不锈钢或特种塑料等耐腐蚀材料,水上部分亦尽可能采用不锈钢或特种塑料,部分设备水上部分采用碳钢,但需做镀锌保护或涂刷环氧漆。一般机房及加药设备尽量采用不锈钢材料。中转场等构筑物栏杆全部采用不锈钢或其它新型耐腐蚀材料制作。4、管道防腐在本项目中,垃圾中转站工艺管道和箱体采用了金属材料,但是通常埋地管道由于直接检测困难,往往要到输送介质泄漏时方知管道腐蚀已很严重,为了保证管道长期安全运行,防止泄漏造成对邻近居民和城区环境的危害。管道防腐方法和所用防腐材料分述如下:在探讨各种防腐对策和采取适当措施时,应视管道的不同环境和条件,从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综合平衡来考虑。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案是内壁涂层,外壁涂层加阴极保护,若严格施行这些措施,可保证管道安全运行50年。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埋地管道采用经防腐处理后的普通钢管,而排水HDPE管道和给水HDPE管道采用非金属管,故无需防腐处理。本项目金属管道、箱体防腐涂层采用环氧煤沥青防腐涂层。该涂料主要是由环氧树脂、煤沥青、填料和固化剂组成,它综合了环氧树脂机械强度高、粘结力大、耐化学介质浸蚀和煤沥青的耐水、抗微生物、抗植物根的优点,是一种优良的防腐绝缘材料。在涂防腐材料之前必须做好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包括清除钢管、箱体表面的氧化皮、锈蚀、油脂、污垢,并在钢管表面形成适宜的粗糙度,使防腐层与钢管表面之间除了涂料分子与金属表面极性基团的相互引力之外,还存在机构咬合作用,这对增大防腐层的粘附力是十分有利的。-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章职业安全、卫生及防疫10.1设计依据为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及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遵照下列文件编制本项目的安全与职业卫生技术措施。(1)《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1996年10月4日(2)《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劳字(1998)48号](3)《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决定》[国发(1984)97](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l1-2001](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058-92](8)《采暖通风与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9)《安全色》(GB2893-2001)(10)《安全标志》(GB2894-1996)(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2)《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13)《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14)《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17095-1997);(15)《建筑灭火器设计规范》(GB50140-2005)劳动安全卫生设计除依据以上法规外,还须遵守XX省及菏泽市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本项目的主要危害因素可分为两类,其一为自然因素形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一般包括地震、不良地质、雷击等因素;其二为生产过程中产生危害,包括有害尘毒、火灾爆炸事故、机械伤害、噪声振动触电事故、坠落及碰撞等各种因素。(1)自然危害因素分析a.雷击雷击能破坏建、构筑物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其出现的机会不大,作用时间短暂。b.不良地质不良地质对建、构筑物破坏作用较大,甚至影响人员安全。同一地区不良地质对建筑物破坏作用往往只有一次,作用时间不长。(2)生产危害因素分析a.有毒有害物质垃圾中转站是中转垃圾的场所,生活垃圾中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飞尘。b.火灾、爆炸火灾是一种剧烈燃烧现象,当燃烧失去控制时,便形成火灾事故,火灾事故能造成较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爆炸同火灾一样,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c.其它安全事故触电、碰撞、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均对人身形成伤害,严重时可造成人员的死亡。10.3安全卫生防范措施(1)雷-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转站场建筑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用避雷或防直击雷。(2)毒害、中暑设置专人负责消毒,站区定期喷洒药剂、除臭、灭蝇、灭鼠等;场区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包括工作服及防尘罩等。严禁高温户外长期作业,控制中暑。(3)站应在相应位置设置交通管制指示、烟火管制提示等安全标志。(4)设备的旋转件、启闭装置等零部件应设置防护罩或警示标志。(5)起吊、倒车等工序的相关设施、设备上应设置警示标志、警报装置。(6)其它对生产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定期检查场内饮水水质。设置职业安全卫生人员,专门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卫生教育,检查安全卫生设施实施效果,建立安全档案。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并保证检修安全,两处及多处操作的设备在机旁设事故开关;lKV以下的设备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设备设置漏电保护装置。转动设备必须设置防护罩和警示标志。为了防止机械伤害及坠落事故的发生,必要处均设置安全栏杆,栏杆的高度和强度符合国家劳动保护规定;在有危险性的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及事故照明设施。在中转场站设置禁烟和醒目的交通标志标牌。绿化对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具有重要作用,是改善卫生环境、美化场容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且绿化能改善景观、调节人的情绪,从而减少人为的安全事故。10.4卫生防疫措施由于中转站、道路清扫和垃圾运输的工人的劳动条件较差,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其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具体采取:-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定期喷洒药剂,目标为除臭、灭蝇、灭鼠等;(2)作业人员配备劳保用品,工作服、防尘口罩、防护靴等;(3)转运站内设置更衣、休息室等;(4)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灭火器及临时防雷接地装置;(5)执行规定的环境监测内容;(6)对作业人员应每年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登记卡;(7)在转运站内留出必要的作业通道;(8)设置关键位置报警或者预警装置。-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一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11.1组织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环境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环卫设施的规划、设计,环卫业务工作指导、协调、监督、检查。**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设环境卫生管理所,环境卫生管理所将各个中转站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区段,按区段设置了若干个班组,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项目建成后,项目运行管理实行班组长一线具体负责制。11.2工作制度垃圾中转站年工作天数为365天,采用1班/天,8小时/班工作制度。11.3项目定员项目定员18人,其中中转站工作人员15人,垃圾运输车驾驶人员2人,水电工1名。11.4人员培训**垃圾中转站工程,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过硬的工人队伍。除配套比较先进的工程设施和技术装备外,重要的是提高人员素质,所以必须制定出有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工作可采取培训、研讨会、省内国内考察、技术咨询、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并贯穿于从项目前期准备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设备制造期间,业主可派指定的操作、管理人员到设备制造商进行考察、培训,了解制造工艺。设备调试试运行期间,业主可派指定的操作、管理人员到现场进行考察、培训,了解处理工艺、检查产品质量。我们建议业主选派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培训人员,集中培训,考试合格而且必须通过行业要求的国家相关技能资格考试。垃圾运输车的驾驶和维修人员参考机动车驾驶员等管理规定执行。-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12.1实施原则及步骤12.1.1实施原则(1)本项目的实施应符合国内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和审批程序。(2)建立专门的机构作为项目的执行单位,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3)项目的设计、供货、施工、安装等履行单位与项目执行单位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违约责任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执行。(4)项目执行单位应为项目履行单位开展工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项目履行单位也应服从项目执行单位的指挥和调度。(5)项目执行单位应与项目履行单位协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表。12.1.2实施步骤(1)本项目实施首先应符合国内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和审批程序。(2)建立专门的机构作为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和管理工作。(3)上级主管部门委派或指定专人管理项目,作为项目的法人和用户代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指挥以及执行等项工作均由项目实施负责人全权负责。(4)项目的设计、供货、施工、安装等履行单位应与项目管理单位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违约责任应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5)项目管理单位应与项目履行单位协调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以使项目按期顺利进行。(6)项目执行单位应为项目履行单位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项目履行单位也应服从项目执行单位的指挥和调度。-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2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月投入使用。由于本项目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其进度相关**整个环卫事业的发展进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后,应立即为项目建设而进行的人员安排与培训等工作,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好准备。项目从规划、土建施工到设施配套约需6个月;首先是建设前期,主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施工准备等,同时开展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等施工前的工作;接着进行施工建设,交叉进行土建施工、设备招标和材料采购,然后进行设备安装、工作人员的选调,最后进行试运行。本项目于2014年7月开始前期工作,拟于2015年1月竣工,建设期6个月。详见项目实施进度表。12.3项目管理该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部分区环境质量的发展,影响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卫专项规划的实施,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需组成工程的建设机构,完成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事宜、办理各项手续以及为项目运行而进行的人事安排、培训各项生产准备工作。由于本项目为市政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要求较高,因此对参与履行项目供货、设计、施工、安装的单位均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并应将审查程序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有关部门,并存档备案。(1)供货设备及材料供货应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供货商。(2)设计为确保本工程的顺利进行,建议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乙级设计单位承担工程设计工作。(3)土建施工-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建施工必须从具有市政施工或相应资质经验二级以上的专业施工单位中选择,并通过招标方式确定。12.4项目建设招投标12.4.1招标工作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4)七部委联合发布《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12.4.2招标工作原则(1)招标方式按照**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要求,结合本项目各工程特点,拟采用公开招标。(2)招标范围项目的工程施工、服务设备采购及其他环节纳入招标范围。(3)公告发布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本项目将在国家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刊登招标公告。(4)资格审查按照有关规定对施工合同段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对邀请招标的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后审。(5)潜在投标人的要求通过媒介发布公告,凡具有建筑工程相应资质,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足够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均可参与本项目的资格预审。12.4.3组织形式(1)招标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实施招标组织工作。-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评标委员会:招标代理机构按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随机抽样组建由多名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3.1投资估算范围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征地、土建、设备购置和辅助设施。13.2编制依据(1)土建工程:根据国家市政工程造价及工程费用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造价水平,并参照类似工程项目情况,采用单位概算指标法进行估算。(2)其它费用依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参照建标[2007]164号建设部《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的规定计取。(3)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的8%计。(4)设备购置购置费采用现行市场价格及厂家报价估算,运输费用按厂家经验报告估算。13.3建设投资估算13.3.1建筑工程本项目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筑工程费用总计为64.79万元;**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筑工程费用总计为57.52万元;**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筑工程费用总计为62.45万元;13.3.2设备购置与安装工程本项目**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均需要进行设备购置与安装工程,详见垃圾中转站投资估算表。-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3.3其它费用依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按照建标[2007]164号建设部《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的规定计取;监理费执行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执行国家计委计价格(1999)1283号;按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勘察费按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设部2007):取第一部分工程费用的0.8%,设计费执行原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招标代理服务费执行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环境影响咨询费执行计价格[2002]125号;安全评价费参考环评。其他费用中的部分费用依市场情况适当下调。13.3.4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的3%计。13.4建设投资估算表-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垃圾中转站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估算总值(万元)占投资额技术经济指标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合计%单位数量指标(元/单位)一第一部分工程费用178.6914.50102.30308.7674.44%A**路中转站96.7931.35%1转运部分58.723.2121.6083.511.1压缩车间49.981.9212.0063.90t/d8079871.2机修车间3.500.432.506.42项1642001.3除臭除尘系统0.363.603.96项1396001.4渗沥液调节池5.240.200.505.94m3807421.5电气系统0.303.003.30项1330002总图工程13.282.1总图管线0.710.71项170502.2总图围墙2.722.72m446182.3总图土方平整0.840.84m3420202.4道路及广场0.780.78m2501552.5大门1.501.50项1150002.6总图绿化0.240.24项50482.7厂区通讯0.500.50项150002.8厂区化验3.003.00项1300002.9洗车设备3.003.00套2150003转用车辆-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B**中转站57.524.4831.9893.9730.44%C**中转站62.456.8248.72117.9938.22%二第二部分其他费用74.0117.84%A待摊费用44.371建设单位管理费2.802工程建设监理费16.503工程前期工作费2.204工程勘察费2.475工程设计费4.676施工图预算0.477竣工图编制费0.378施工图审查费0.289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编制费2.4710招标代理费3.2011工程质量检测费1.0412环境影响咨询费1.6013安全评价费0.7514工程保险费0.9315联合试运转费1.0216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3.60B无形资产26.401土地费用26.402其他无形资产-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C其他资产3.241生产人员培训费3.24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三预备费30.627.38%1基本预备费30.622涨价预备费四建设投资合计413.3999.66%五建设期利息六铺地流动资金1.410.34%七工程(报批)总投资178.6914.50102.30119.31414.80100.00%占投资额(%)43.08%3.50%24.66%28.76%100.00%-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垃圾中转站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依据工程或费用名称合计(万元)投资估算依据第二部分其他费用74.01待摊费用44.37建设单位管理费2.80财政部财建[2002}394工程建设监理费16.50发改委建设部[2007]670号工程前期工作费2.20计价格[1999]1283号文工程勘察费2.47第一部分工程费×0.8%工程设计费4.67计价格[2002]10号施工图预算0.47设计费×10%竣工图编制费0.37设计费×8%施工图审查费0.28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编制费2.47招标代理费3.20按国家计委、建设部文件"计价格[2002]1980号规定计算工程质量检测费1.04环境影响咨询费1.60计价格[2002]125号安全评价费0.75参考环评工程保险费0.93第一部分费用×0.3%联合试运转费1.02设备费×1%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3.60人均2000无形资产26.40土地费用26.40其他无形资产其他资产3.24生产人员培训费3.24定员*60%*3000元/人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预备费30.62基本预备费30.628%涨价预备费建设投资合计413.39建设期利息铺地流动资金1.41工程(报批)总投资414.80-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5资金筹措项目所需建设投资414.80万元,项目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大大增加,垃圾的转运和处理问题日益成为城镇居民关心的焦点和城乡建设的难点。14.1社会效益生活垃圾转运站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在不少城镇的生活垃圾收运物流系统里起到枢纽作用。垃圾经转运站不仅实现了垃圾封闭化、大运量的运输,提高了长途运输的经济性,而且显著改善了垃圾运输的环保性,减少了长途运输的车流量。随着这些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转运站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了应用,转运站已逐渐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环卫设施之一。目前**主要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方式,是保洁员用人力车将居民区生活垃圾收集起来,而后通过吊装设备把垃圾集装箱装上汽车,将生活垃圾运往处理场。这种作业方式因其具有运输机械化和密封化的特点,并且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曾被全国很多城市采用。针对这种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方式,对目前这种生活垃圾收运方式与采用生活垃圾转运站相比较,感到这种作业方式高耗低效,成为制约环卫事业发展的瓶颈,在环卫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同时,作业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采用垃圾压缩转运站作业,一是极大提高了垃圾的收集、清运能力。同时扩大了垃圾清运的服务半径,减少了维护管理成本;二是清运量也会提高到原来的3倍左右,有效解决了垃圾清运亏载问题;三是新型垃圾转运站是完全密闭式作业,具有降尘、除臭系统和污水排放处理系统,使室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完全密闭化清运有效地防止了垃圾二次污染;四是直接压缩转运站每小时耗电量大大降低,节约了能源。五是新建垃圾转运站附建了管理间、环卫工人休息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解决了附近环卫清扫保洁工的休息场所。-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转运站运营后,转运设备的有效运行可以提高垃圾的运转能力,解决垃圾车沿途污水滴漏的问题,提高垃圾的日均处理数量。其次,确保除臭降噪措施。垃圾转运站内配置的除臭设备,可以使噪音污染和臭气外逸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使**社会文明水平和现代化进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14.2环境效益**生活垃圾中转站工程的实施,将彻底改变原有的堆放方式,防止蚊蝇孳生,控制疾病传播,使城市环境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生活居住环境。转运站建成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项目建成后对服务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居民的生活质量将有较大的改善;工程废水用吸污罐车运往当地污水处理厂,不会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危害;生活垃圾将随垃圾转运车送入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因此,在严格落实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认为,该工程会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建成后,会使**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原有垃圾清运方式的二次污染问题也会相应得到解决。-93-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五章结论和建议15.1结论(1)项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是**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2)该项目实现了垃圾封闭化、大运量的运输,提高了远距离运输的经济性,而且显著改善了垃圾运输的环保性,减少了运输的车流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3)**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的实施,将彻底改变原有的堆放方式,防止蚊蝇孳生,控制疾病传播,使城市环境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生活居住环境,原有垃圾清运方式的二次污染问题也相应得到解决。15.2建议(1)**现有的环卫设施为城镇生活垃圾的收运、消纳和处理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现有基础设施薄弱,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欠完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建成后,能解决一定时期内中转站附近城区生活垃圾的消纳和无害化处理问题,但未能完全解决**生活垃圾的处理系统特别是收运系统存在的全部问题。因此建议**环卫管理部门对县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设施、生活垃圾的近、远期处理方案及综合利用问题提出系统的规划设想,以指导**环卫工程分期分步建设。(2)我国的环卫事业处于发展时期,大部分环卫机械、材料处于发展的阶段。因此,部分环卫机械、材料质量可靠性尚差,且价格偏高,因此,在机械设备、材料招标采购中、应加强调查研究机械设备的性能可靠性、价格的真买性,选择可靠、适用又经济的产品。-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