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8.50 KB
  • 2022-04-22 11:38:15 发布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xxx区xxx乡200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第一节项目背景xxx区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7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县。近几年来,xxx区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加强领导等各种措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规定和上级的产业政策,先后聘请有关专家和省市有关领导反复实地勘察和论证,确定了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优质干果示范项目区。项目区将安排在xxx区东南部山区的xxx乡,该乡总面积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万亩,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2005年全乡农业总产值5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90元。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巨大,对其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省、市农业综合开发计划,结合xxx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本着先易后难,突出特色,加快区域化建设的原则,在xxx乡开发建设5000亩优质干果农业示范基地。26 第二节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开发项目区范围涉及xxx乡6个村,共有1275户,3962人,其中农业人口3700人,项目区土地总面积5600亩,其中耕地面积5000亩,该项目区北起xxx,南至纱帽村,上至生态林,下至xxx河,建设规模为5000亩优质干果示范项目,重点开发仁用杏、黄芩、丹参、桔梗等果药间作1000亩,仁用杏、烤烟等果烟间作1500亩,以花椒、山楂为主的经济林1500亩,改造低产粮田1000亩。主要内容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农业科技措施等,工程于2006年9月开工,2007年3月底竣工。第三节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该项目概算总投资285万元,其中农田水利措施投资183万元,占总投资的64.2%;农业措施投资77万元,占总投资的27%;林业措施投资4万元,占投资的1.4%;农业科技投资13万元,占总投资的4.6%;前期工作费8万元,占总投资的2.8%。所需资金申请国家财政资金114万元,省财政资金80万元,市财政资金11万元,区级配套资金23万元,乡、村自筹资金57万元。第四节效益26 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财务净现值418万元,内部收益率23.3%,投入产出比为1:1.32,投资回收期为5.8(含建设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组织领导和管理项目区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要求,搞好立项、实施、竣工、运行各阶段的检查监督,实行报账提款制度,专款专用,用足用好项目开发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第二章项目区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及范围xxx区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属淄博市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6°22′40″—36°45′24″,东经117°41′45″—118°14′30″,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436个行政村、44个居委会,总人口67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26 项目区位于xxx区东南部山区的xxx乡中上部,北起xxx村,南至纱帽村,上至生态林,下至xxx河,涉及xxx、柳花、响泉、秦家、王家、纱帽6个村,总面积5600亩,其中耕地面积5000亩,人口3962人。二、水文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4℃,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20.2℃,无霜期1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6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左右。三、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属泰沂山区北麓中低山区,地表岩性以寒武系石灰岩和杂色页岩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地势由北往南、由东往西逐渐增高,南北高差在290米左右,东西落差在80米左右,土壤以褐土类为主,有机质含量1.6%,全氮含量0.12%,碱解氮85ppm,整速效磷25ppm,速效钾130ppm。四、水资源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年水资源总量530万立方米,可供水量278万立方米。项目区内除自然降水外,地表水充足,现有小二型水库两座,拦河坝15座,能够满足各类作物的需水要求。五、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总面积5600亩,其中中低产田5000亩,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善生产条件,增强中低产田的生产能力将有较大提高。项目区农业设施较全,基础较好,是区政府重点扶持的区域,所辖村经济基础较好,支部班子事业心强,群众积极性高,对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十分有利。六、自然灾害26 项目区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区,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和冰雹。第二节社会经济状况一、人口及劳力项目区共涉及6个行政村,总人口3962人,其中农业人口3700人,劳动力1300人。二、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5600亩,耕地面积5000亩,其中经济林2500亩,黄烟1000亩,中低产田1500亩。三、农业生产水平目前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水平较为落后,各类农业机械拥有和使用率较低,劳动强度大,粮食平均亩产300公斤,产出效益低。四、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05年xxx乡地方财政收入245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410元,其中项目区内人均收入2390元。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内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各村都配有农业科技综合服务队,负责农、林、水、机等方面农业科技服务,项目区内共有各类农业服务队6个,拥有各类技术人员30多人,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网络。26 第三节基础设施一、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内现有小二型水库2座,蓄水拦河坝15座,蓄水总量30万立方米,深井3眼,扬水站5处,另外项目区内有山泉20余眼,其中较大山泉5眼,常年流水不断;蓄水池3个,蓄水容量450立方米。二、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地块90%为块石干砌地堰,整体零乱,且坍塌损坏较重,生产路全是羊肠小道。三、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已形成比较健全的农机服务体系,农业机械较全,基本满足耕、耙、播、收、运等主要农机作业的需要。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水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区内水利设施缺乏,工程老化,灌溉手段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二、农业基础设施较差26 项目区原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因多种原因,年久失修,利用率低。生产道路建设较少,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土地产出能力低,亟待改善提高。三、农业机械利用低、效益差由于项目区内缺乏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各自为战,人为造成耕作零碎,不便于农业机械使用。四、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项目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差。农业高新技术、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慢,造成农业科技含量低,对农业增收的贡献低。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6 优质干果项目是一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的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有利于拉动农业内部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产出效益;有利于农业生产实现品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有利于农业先进技术和新成果推广应用及生态条件的改善。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区域面积内的水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形成高水高用,低水低用,输、提、扬、引、蓄相结合的工程优化布局,不仅减少轮灌周期,而且可以根据经济林、黄烟、中草药等各种经济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水,进行适度有效的控制灌溉,从区域内面积看,一是该区域属xxx土地较为集中的平坦处,非常有利于该项目的操作;二是各村对发展干杂果生产认识充分,积极性高;三是项目区村民对干杂果生产有一定的栽植管理基础,从而增加项目实施的成功率。近几年xxx乡努力发展山区经济,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干杂果、黄烟、中草药和生态旅游已成为我乡的主导产业,继续加强对农业的综合开发,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xxx乡5000亩优质干果项目位于xxx中上部,是干杂果、黄烟、中草药集中产区,水利、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基础设施有一定基础。区内耕地集中,坡势较缓,利于集中治理,连片开发,便于形成基地化开发效果。目前,制约xxx乡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各项农业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布局不合理。项目区水利设施老化,灌溉手段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因此,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把项目区建设成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中低产田相对集中,土层较厚,质地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各类经济林果的种植,利于连片开发。二、水资源富集,水库、拦河坝常年蓄水,河道地表径流四季不断,山泉长年有水。项目区水资源总量530万立方米,可供水量278万立方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设计平均用水量179万立方米,在保证率为50%和75%时,农业综合开发用水均有保障。26 三、项目区交通能源支持力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项目区交通便利,村道路硬化、电力能常年保证农灌和综合开发的需要,农、林、水、机等服务组织健全,直接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人员30余人。四、项目区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近年来的农业生产和参观学习,项目区的农民已普遍认识到提高科技含量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的重要性,仅靠一家一户小规模、低水平经营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第一节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位于xxx区南部山区,海拔高度在360—650米,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表岩性以寒武系石灰岩和杂色页岩为主,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相对丰富,缝隙山泉遍布项目区,单泉涌水量100—1000m3/d,水化学类型为SO4—Ca型或SO4—Ca—Na型水,总硬度10.4—27.3,矿化度0.8—2.g/L,PH值6.9—7.6,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排泄途径以农业用水与向河流下游径流排泄,经水平衡计算,水资源总量为530万立方米,可供水量为278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179万立方米。第二节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26 一、水资源总量1、浅层地下水资源。经调查分析,项目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30万立方米,经测算分析,规划区多年平均可开采量为278万立方米,50%、75%保证率下,开发项目区地表层水资源量见表1表1项目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统计表单位:万立方米多年平均保证率资源量可开采量50%75%资源量可开采量资源量可开采量5302783412562581792、地表径流。项目区地表径流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7.75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3万立方米,在50%保证率时不同频率年径流量为71万立方米,在75%保证率时部同频率年径流量为58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见表面2表2项目区地表径流量统计表单位:万立方米计算面积多年平均不同频率年径流量万亩径流深径流量50%75%26 0.533911371583、水资源总量。项目区有王家水库和15座拦河坝,依据以上对项目区水资源分析,现将水资源总量列表3表3项目区水资源总量汇总表单位:万立方米分类多年平均保证率50%75%水资源量浅层地下水530341258地表水1137158引库水262626合计6694383424、可利用水量。项目区目前水资源可利用量:保证率50%时,年可利用水总量为221万立方米,保证率75%时,可利用水源总量为205万立方米。见表4表4项目区可利用水量表单位:万立方米分类保证率50%75%水资源量浅层地下水179167地表水1612引库水262626 合计221205项目区2010年水平年可供水量预测:在保证率50%时,年可供水量为341万立方米,在75%保证率时,供水量为258万立方米,见表5表5项目区2010年可供水量预测单位:万立方米分类保证率50%75%水资源量浅层地下水192175地表水1612引库水2626合计234213二、预测测水平年及分类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要求,现状年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水平年采用2010年,因项目区乡镇企业较少,需水分析按照林果、作物用水及部分企业生产用水分析分类:1、各类可需水量定额:①林果业需水量定额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照有关试验资料确定;②种植业需水量,按各种灌溉方式的灌溉定额进行预算,灌溉定额根据当地目前的实际灌水情况,并考虑今后灌水方式及改进节水措施的落实,综合分析确定;③企业需水量,按照目前工业用水定额及经济发展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来推算需水量。2、需水量预测:26 按照确定的各类需水定额,对规划区现状2010年需水量进行计算和预测,其成果分别列入表6、表7。表6项目区现状需水量汇总表(2005年)单位:万立方米50%75%林果业种植业生活用水企业合计林果业种植业生活用水企业合计6410913018664120130197表7项目区2010年需水量预测单位:万立方米50%75%林果业种植业生活用水企业合计林果业种植业生活用水企业合计1343215118214735152199从表6可以看出,在现状年需水量中,保证率为50%时,需水量为186万立方米,保证率为75%时,需水量为197万立方米。从表7可以看出,在2010年水平年需水量中,保证率为50%时,项目区全年需水量为182万立方米,保证率75%时,需水量为199万立方米。第三节供需平衡分析26 一、计算依据1、将项目区内通过各类水利工程,对地表水、地表浅层水及其它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作为可供水量,并对2010年可供水量进行预测。2、把项目区内用水现状年、2010年对各类用水预测分别作出各规划水平年的需水量。3、可供水量与需水量采用同频率相平衡。二、计算结果根据以上计算依据,对项目区内用水进行综合供需平衡计算,结果见表8。表8项目区供水量供需平衡表单位:万立方米保证率现状2010可供水需水量余缺可供水需水量余缺50%221186352341825275%205182232131991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保证率为50%和75%时,现状年至2010年水平年农业综合开发用水均有保证。在保证率50%的情况下,现状年和2010年分别富余水35万立方米、23万立方米;保证率75%的情况下,现状年和水平年分别富余水52万立方米和14万立方米。第五章规划设计第一节指导思想26 项目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外向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第二节建设标准一、水利标准1、沟渠按照五年一遇的防涝标准沿生产路开挖沟渠,沟渠相连,上下贯通,沟肩、沟坡、沟底做到整齐美观。2、涵洞涵洞设计美观,坚固耐用,全部为料石结构。3、扬水站结合梯田陡坡高度采用DA1-100×5型号轴流泵,功率22千瓦,扬程达到80米以上,流量50立方米以上。4、PE管道防渗渠采用110mm的PE管道,根据水池所在位置,按“工”字形或“丁”字形设计,合理安装出水口,配齐防护帽,统一颜色,整齐美观。26 5、水池布局合理,坚固耐用,防渗防漏,池壁采用石砌或混凝土,池底采用混凝土结构。二、农业标准1、道路要求路面起拱适度,平整通畅,简洁实用,晴雨通车,方便生产生活。路面砂石硬化,路宽5米,起拱0.3米,整平压实后铺砂石15厘米,细砂石厚度2厘米,砂石铺宽3米。2、地堰料石、块石地堰达到整齐、美观。三、林网标准项目区建设防护林网,每棵间距3米,共4000棵,成活率、保存率达到95%以上。四、科技标准1、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95%以上。2、项目区内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健全完善,具有较强的培训、推广服务功能。第三节建设规模26 开发任务是建设5000亩优质干果基地示范项目,重点开发仁用杏、桔梗等果药间作1000亩,仁用杏、烤烟等果烟间作1500亩,以花椒、山楂为主的经济林1500亩,改造低产粮田1000亩。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第一节开发任务按照综合开发标准要求,实施以发展优质干果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5000亩。第二节建设内容一、水利措施1、新建水池33个,总蓄水量4000立方米,其中300立方米2个,200立方米8个,100立方米3个,50立方米20个,维修10000立方米水池1个,维修拦河坝1座。2、新建扬水站4处,配套输电线路4公里,配套小型移动式水泵6台。3、铺设110mmPE管道2万米。4、新建涵洞20座,疏浚沟渠12公里。二、农业措施1、建设梯田11片2、新修生产路9条共12公里。26 3、垒砌地堰4公里,修复项目区内损毁地堰三、林业措施建道路林网12公里,植树4000株。四、科技措施1、科技培训。聘请山农大、市果树站、青州烟叶研究所等专家,分别进行优质林果、黄烟、中草药等新品种和实用技术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5000人次,建立网络服务体系。2、成立协会。发展灌溉是农业和农民的需求,水利道路设施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公用工程。为了进行日常的管理与维护,按照整村建制和用水水系,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3个;成立路林协会1个。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依据第一节投资估算一、估算依据本项目投资估算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内容估算投资数额,即以项目定投资,其中水利工程按照《山东省水利工程投资估算标准》,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水利设施等固定资产购置的投资按照当前同种类型机械设备的平均价格,并考察市场变化情况综合计算,苗木购置费用参照当地市场价格进行计算,其他建设内容的投资均参照本地或外地同类建设内容的投资进行估算。经估算,项目计划总投资285万元,具体投资情况如下:26 1、水利措施:投资183万元,占总投资的64.2%。其中新建300立方米水池2个,投资11万元,200立方米水池8个,投资27万元,100立方米水池3个,投资5万元,50立方米20个,投资17万元;维修1万立方米水池1个,投资11万元;新建扬水站4处,投资24万元;配套输电线路4公里,投资8万元;铺设PE管道2万米,投资65万元;新建涵洞20座,投资4万元;疏浚沟渠12公里,投资7万元;购买小型移动式水泵6台,投资2万元;维修拦河坝1座,投资2万元。2、农业措施:投资77万元,占总投资的27%。其中新修生产路12公里,投资60万元;整修地堰4公里,投资17万元。3、林业措施:投资4万元,占总投资的1.4%。道路林网绿化12公里,植树4000株。4、科技措施:投资13万元,占总投资的4.6%,其中聘请专家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5000人次,投资5万元;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3个,投资6万元;成立路林协会1个,投资2万元。5、其它工作措施:投资8万元,占总投资的2.8%,主要包括工程前期的勘测、规划设计、易耗品等费用。第二节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85万元,申请国家财政资金114万元,省财政资金80万元,市财政资金11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23万元,乡、村自筹57万元。26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第一节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土地产出能力得到提高,果品产量将达到2200吨,烤烟37.5吨,中草药43吨,年增加产值400万元,农民人均增加收入410元。根据项目投资现金流量,收益增量生产成本费用推算出:财务净现值=418万元内部收益率=23.3%,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间=5.8年(含建设期)投入产出比:总投资:总收入=1:1.32通过以上对该项目财务指标的分析计算可以看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财政状况良好,从财务经济评价方面看,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第二节社会效益26 项目区内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将极大推动项目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安置大量的农业生产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有利于提高项目区农产品科技含量与档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生态效益开发项目实施后,改善了项目区内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经济林建设,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了林木覆盖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更好地改善了项目区生态农业的环境面貌。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第一节组织机构设置区委、区政府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由区长任总指挥,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任副总指挥,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财政局、农口有关部门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对开发项目的各项工作进行统一决策和领导。承担开发任务的乡镇,成立以乡长为指挥,分管副书记、副乡长为副指挥,有关党政成员和项目区涉及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区开发指挥部,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组织管理机构,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办事机构,具体组织项目的实施。第二节实施管理26 一是施工管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及补充规定的要求,对年度投资10万元以上的单项工程纳入监理范围。项目区工程建设采取属地施工的办法,由所在村组织群众进行施工。区、乡两级开发部门做好技术指导,部分重点路段、重点桥涵、重点水利工程采用招标制办法进行。二是资金管理。对项目建设投资实行专人、专账、专户管理,严禁任何人或单位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全面实行报账提款制。三是物资管理。项目区建设所需材料,由区开发办、区财政局和实施单位三方考察后招标,统一采购、统一贮存、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第三节运行管理与维护项目建设要按照“四高八化”的标准,由区开发办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制定建设标准,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一、严格工期根据项目建设内容,一是水池、扬水站、机井房等水利工程组织专业人员施工,并聘请工程监理部门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确保完成年度开发任务。二是土方任务,结合农闲时节,组织秋冬大会战,使用大型工程机械加快施工进度。三是道路林网植树任务在次年三月底前完成。二、严格标准26 各项建设内容都要严格按《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水利工程的结构材料等符合设计图纸的规范要求,经济林及林网植树采用适地适树的原则,保证成活率。三、严格资金检查监督采取区审计部门专项审计,区财政局、开发办联合自上而下的检查及乡镇财政所、开发办自下而上的监督等形式,对各类开发资金的到位、管理、使用进行检查监督,规范项目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报账提款制度,保证用足用好开发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四、严格验收所有建设工程,全部制定具体施工检查验收办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检查验收,阶段检查与竣工验收相结合,确保工程达到建设标准。五、严格奖惩项目实施由区开发领导小组与项目乡镇负责人签订开发建设责任书,列入领导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市、省和国家的验收结果作为考评乡镇领导政绩的主要依据。在项目区内,评选一批优质工程、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并予以表彰奖励,激发干部群众干好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六、完善运行管理项目建设完成后,建立健全维护管理组织和制度,保证项目长期有效地发挥效益。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管理,按工程效益大小和所在区域,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3个;成立路林协会1个,负责对道路林网的管理维护,保障道路的平整畅通,林网树木根据所在区域分片进行承包管护。项目管理费用分别由区开发办、乡设立项目运行管理维护基金,从项目受益区中统一按比例筹集。26 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第一节环境现状分析项目区农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缺乏,现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生产条件差,投入大,成本高,土地产出效益低,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第二节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项目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反而对农业产出和生态环境带来有利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林木覆盖率和土壤有机质平衡比率等。第三节对策及措施鼓励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第一节可行性研究结论26 该项目经过上述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如下结论:一、经济可行性该项目投资285万元,财务净现值41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3.3%,固定资产动态投资回收期5.8年(包括建设期)。所以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从财务和国民经济方面来看,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同时该项目每年能够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在改善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经济实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效益显著,也证明开发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二、技术可行性本项目对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建设内容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项目体现以水利建设为中心,以新建环项目区生产路、整修地堰为基础的方针,同时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所以该项目在技术上有保证。三、组织可行性该项目在上级开发办统一组织和指导下,区、乡两级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由区、乡主要领导分别任指挥,具体负责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组织实施管理,保证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26 总之本项目紧紧围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明确,符合国家农业开发政策和精神,切合xxx农业发展实际,体现农民意愿。报告中所述项目区基础情况详实,建设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投资来源可靠,效益分析客观。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而且必将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水平。因此,本项目在经济、技术、组织等方面具备建设的可行性。第二节建议该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组织管理措施有力,效益大、风险小,建议上级对该项目予以扶持,尽快组织实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