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39 KB
  • 2022-04-22 11:23:28 发布

生物杀虫剂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生物杀虫剂玫烟色拟青霉的中试与示范项目一、总论(一)项目概述玫烟色拟青霉pf9606是本课题组经多年筛选、分离纯化和复壮的一种杀虫真菌,对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强致病力。该菌株不仅致病力高、毒力稳定且易于人工培养,而且易于引发害虫流行病的发生,是防治多种蔬菜害虫的理想病原微生物。利用该菌株防治害虫,可大大减少菜田化学杀虫剂的用量和降低农药残留,从而减轻化学杀虫剂对人体的为害。同时对保持菜田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合规模化生产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本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转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人工培养的营养成分配比、温湿度条件等规模化生产的技术方法和保护地蔬菜害虫防治的示范推广。具体如下:1.液体培养条件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于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的C/N为10∶1~20∶1;最适合温度为25℃和24h全光照条件,液体发酵终点应选择在接种后144为最好。2.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固体发酵过程中延滞期温度控制在24~26℃、对数生长期温度控制在27~28℃和稳定期温度控制在28~29℃,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发酵120hr可达到最大生物量(262.7毫克菌体/克干重基质)。3.固体培养的优化发酵参数为:基质厚度6cm,接种量0.6L/kg,基质含水量55~60%。发酵产物产孢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7℃、相对湿度为66%时,产孢量最高达(1.70×10~(10)个孢子/克干重基质)。4.分生孢子干燥方式在34-35℃下连续干燥5hr,分生孢子含水量由24.7%降低到8.1%,48小时分生孢子萌发率达96.5%,萌发中时为7.6hr,与新鲜分生孢子活力没有明显差异。高孢粉杂菌率仅为4.40%,符合真菌杀虫剂杂菌率不能高于5%的质量要求。23 5.玫烟色拟青霉产孢条件在完全黑暗下,营养菌丝生长旺盛,产孢很少,但在连续光照条件下,菌丝分化产生分生孢子梗,并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对光响应时间为培养到96~144hr的菌落才对光刺激敏感。6.施用方式玫烟色拟青霉对蚜虫、白粉虱的最佳接菌方式为孢子粉即孢子粉对害虫的致病率明显高于孢子悬浮液的致病率。本项目成果主要应用于温室蔬菜害虫的防治,尤其对抗性昆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该项目的实施,对生物农药的示范推广、减少化学杀虫剂的用量和降低农药残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项目预计目标1.总体目标项目执行期间计划投资人民币1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生产性试验、示范费用60万元。执行期三年。(1)项目完成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①研制的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杀虫剂活孢子数80亿/克,保存期达5-6月,防虫率达70—80%,示范面积达300亩。②使菜农防治成本降低20-30元,每亩收益提高70-80元。③为产业化生产提供成熟的生产模式和技术方案。(2)项目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通过使用生物杀虫剂,使天敌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菜田的生态系统得到明显好转,并大大降低化学杀虫剂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同时由于长期使用生物杀虫剂,会使虫生真菌在菜田宿存,从而引发昆虫流行病的自然发生,达到长期控制害虫的目的。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在提高蔬菜的品质同时,菜农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大幅提高。预计将实现菜田每亩防治费用降低20-30元的目标。2.阶段目标项目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项目整体运行前的准备和基础建设,第二与第三阶段的目标按照两个生产周期确定。第一阶段: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23 进行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的人工培养生产,检测其孢子粉的毒力和保存期;完成中试生产设备的检测、仪器的洽谈订货及安装调试。第二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对玫烟色拟青霉孢子粉进行温室防虫试验,同时开展市场开拓工作,进行技术培训。第三阶段: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5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进行蔬菜种植的同时进行技术体系的示范,总结技术体系关键技术,培训技术骨干和专业户,为进一步扩大推广规模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做好项目总结。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已投资50万元。新增投资投资150万元,其中90万元单位自筹,60万元申请省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无偿资助。使用计划见下表:表1项目全部新增资金使用计划序号资金使用时间项目金额(万元)资金来源12011.06固定资产投资50自筹22012.6生产性试验示范投资60科技成果转化资金32013.10流动资金投入40自筹合计150二、项目成果的先进性分析(一)项目的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人们每天生活必需品的蔬菜的质量和安全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人们不仅对蔬菜产品的数量、花色品种、口味营养、时尚特色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更加重视蔬菜的质量和安全,这不仅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由于温室蔬菜效益好、周期短、市场需求大,目前山西省已把菜篮子工程作为发展高效农业和调整种植结构的重点。随着各地温室蔬菜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以质量求生存成为蔬菜发展的新方向。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已成为蔬菜生产发展迫切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提出在山西省太原市、晋中市、运城市的温室蔬菜中,开展以生物杀虫剂防治温室害虫的主要防治策略,为无公害23 生产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战略。(二)项目区情况近年来,尽管山西省温室蔬菜面积发展很快,如仅太原市蔬菜种植面积为达142850亩,蔬菜总产量30736万公斤,但其中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不到总面积的4%,因此,要想提高我省蔬菜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无公害蔬菜势在必行。目前,蔬菜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是制约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瓶颈,因此大面积示范、推广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是发展无公害蔬菜、提高蔬菜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的主要方向。本项目拟通过使用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防治温室蔬菜害虫,使玫烟色拟青霉在温室中得到宿存,从而引发昆虫流行病的自然发生,以减少化学杀虫剂的用量和降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同时可保护蔬菜的天敌,维持菜田生态平衡。通过产业化生产示范和技术推广,改变我省菜农长期形成的害虫化学防治传统理念,形成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体系,为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成熟的生产模式。因此,本项目的实施会对我省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三)项目技术创新(1)核心技术1)成功筛选出对蚜虫、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有较强致病力的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2)液体培养条件玫烟色拟青霉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于玫烟色拟青霉菌丝生长和产孢的C/N为10∶1~20∶1;最适合温度为25℃和24h全光照条件,液体发酵终点应选择在接种后144为最好。3)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固体发酵过程中延滞期温度控制在24~26℃、对数生长期温度控制在27~28℃和稳定期温度控制在28~29℃,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发酵120hr可达到最大生物量(262.7毫克菌体/克干重基质)。4)固体培养的优化发酵参数为:基质厚度6cm,接种量0.6L/kg,基质含水量55~60%。发酵产物产孢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7℃、相对湿度为66%时,产孢量最高达(1.70×10~(10)个孢子/克干重基质)。5)分生孢子干燥方式在34-35℃下连续干燥5hr,分生孢子含水量由24.7%降23 低到8.1%,48小时分生孢子萌发率达96.5%,萌发中时为7.6hr,与新鲜分生孢子活力没有明显差异。高孢粉杂菌率仅为4.40%,符合真菌杀虫剂杂菌率不能高于5%的质量要求。6)玫烟色拟青霉产孢条件在连续光照条件下,菌丝分化产生分生孢子梗,并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对光响应时间为培养到96~144hr的菌落才对光刺激敏感。7)首次进行了不同接菌方法对玫烟色拟青霉对寄主致病力的影响研究,筛选出孢子粉是玫烟色拟青霉致死昆虫的最佳接菌方法。8)明确了玫烟色拟青霉液固双相培养的技术条件即玫烟色拟青霉液固双相培养所需的原料配比、适宜的温度和pH及培养过程中营养代谢特性、胞外蛋白酶、几丁质酶的产生条件。(2)配套栽培技术本项目组根据近五年科学研究研制出一套“生物农药+板+性诱剂”的害虫防治手段即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并辅以少量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等手段,对蔬菜病虫害实行有效的防控,彻底改变以往过分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做法。“生物农药”—通过施用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而引发昆虫种群流行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控制害虫为害的目的。“板”—即根据害虫趋色性,制成黄色色的粘虫板,诱杀温室内蚜虫、白粉虱和斑潜蝇害虫。在害虫发生季节,每亩用20-25块黄板,主要用于白粉虱和斑潜蝇成虫即有翅蚜的诱杀。“性诱剂”—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昆虫进入诱捕器将其杀死。三、项目实施方案(一)转化内容及技术路线1转化内容本项目主要通过生产性试验示范,利用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防治温室重要害虫菜蚜、菜青虫、小菜蛾和温室白粉虱,以降低化学杀虫剂的用量。项目共分三个阶段进行技术体系中试。第一阶段主要是项目整体运行前的准备和基础建设,玫烟色拟青霉人工大量培养和孢子粉烘干储藏;23 第二阶段按照1个生产周期进行,在晋中项目区选择温室蔬菜100亩作为中试基地,结合菜田害虫的的发生进行施用;第三阶段也按照1个生产周期进行,在3个项目区各选择200亩温室蔬菜进行技术示范。并为进一步扩大推广面积做相应的准备工作,通过本项目实施,完成该产品的中试。2技术路线菌株的人工培养确定基地进行技术培训液固双相生产蔬菜种植示范100亩中试孢子粉制备技术体系示范600亩技术示范制定生产、培训等计划规模化示范推广(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1年度实施计划第一阶段: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筹措资金,选择基地,对项目实施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室内进行玫烟色拟青霉人工大量培养和孢子粉烘干储藏和毒力测定。第二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太谷县温室蔬菜种植区选择100亩蔬菜进行防虫试验。第三阶段: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23 在3个项目区各选择200亩温室蔬菜进行示范推广,总结防虫的关键技术,同时进行技术骨干和专业户培训,为进一步扩大推广规模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并做好项目总结工作。2项目承担单位实施本项目具有独特的优势项目主持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技术测试手段,多年开展菜田害虫防治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开发,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试验条件和一批有着丰富经验的科技人员。项目主持人张仙红教授多次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组由专家、教授和企业开发经营人员组成,具备了对项目技术进一步开发熟化和推广的能力,完全具备完成本项目的条件。(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1产品市场调查2010年,山西省委提出了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并制定了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2010-2013年,山西省每年将发展设施蔬菜18万亩以上,加上2009年发展的13万亩,5年发展设施蔬菜85万亩。到2013年,全省设施蔬菜面积将发展到200万亩。同时省委提出,不仅要加大设施蔬菜的发展规模,同时要提升蔬菜的品质和档次。而温室蔬菜的快速发展,为病虫害的发生及越冬提供了有利的繁衍场所,温室病虫害发生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菜农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加大用药量或用药次数,由此不仅造成农药的大量浪费,加重环境污染,而且杀伤了大量的天敌,害虫抗药性也明显提高,同时严重影响到了蔬菜的品质。因此如何减少温室内化学药剂的用量,是目前温室蔬菜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应用于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的药剂主要是细菌性杀虫剂Bt系列产品和少量的病毒杀虫剂。这两类产品对害虫的侵染途径均为经口感染,因此主要应用于蔬菜上咀嚼式口器害虫菜青虫、小菜蛾、夜蛾科幼虫的防治,而对刺吸式口器害虫蚜虫、白粉虱、叶蝉、菜蝽等没有感染致病能力。而目温室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均为刺吸类,因此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可用于温室主要害虫防治的生物杀虫剂。23 玫烟色拟青霉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主要通过体壁侵染而使害虫感病死亡,极易引起温室蔬菜上种群密度较大的蚜虫、粉虱等害虫流行病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杀虫剂相比,更适合温室蔬菜蚜虫和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的防治应用,因此真菌杀虫剂玫烟色拟青霉是一种温室蔬菜中很有应用潜力的生物杀虫制剂。2竞争力预测本项目的终端产品为玫烟色拟青霉杀虫真菌制剂,与目前市场同类产品相比较,具有以下竞争优势。第一,致病力高,毒力稳定。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对温室蔬菜害虫蚜虫、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致病力达70%以上,同时由于这些害虫种群密度大,因此一头感病,很容易引发害虫流行病的发生,从而持续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第二,生产成本低,效益高。玫烟色拟青霉与昆虫细菌、昆虫病毒相比,易于人工培养,且生产成本低,易于保存,且适合规模化生产。第三,无污染,与环境友好。玫烟色拟青霉虫生真菌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天敌的杀伤,同时大大降低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同时对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保持菜田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是蔬菜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发展绿色蔬菜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因此利用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来防治细菌和病毒等生物杀虫剂无法防治的蚜虫、白粉虱等无公害防治技术将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本项目生产的产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预算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已经投资50万元。新增投资150万元,其中90万元单位自筹,60万元申请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设备按市场价格估算,其它费用按政府现行有关规定估算,按照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本项目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中国工程咨询公司编写的《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3.项目运行期间固定资产分项细算(见表2)表2新增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表投资(万元)金额(万元)用途来源新增25固定资产单位自筹23 投资15065流动资金单位自筹60生产性试验与示范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自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改善、仪器设备的购置等,其投资估算见下表。表3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序号名称小计(万元)1发酵罐102孢子收集器53烘箱54全自动灭菌锅5合计25(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资生产性试验示范费用投资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技术服务费、宣传培训费及其他费用,其投资估算见下表:表4新增生产性试验与示范费投资预算表序号项目金额1技术人工费102生产试验费183生产性示范补贴费174宣传培训费15合计602资金使用计划(1)项目全部新增资金使用计划表5项目全部新增资金使用计划序号资金使用时间项目金额(万元)23 12011.06-2011.12固定资产投资及流资9022012.01-2014.06生产性试验示范投资60合计150(2)转化资金使用计划表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明细表序号使用方向名称或型号单位数量金额(万元)1消耗材料培养盘个500042消耗材料培养原料及试剂千克2000103技术培训费技术培训、咨询次/人30084用工费田间调查、管理费65土地补偿费原种田土地费用66生产资料费有机肥、化肥补贴87生产资料补偿费农药、机械补偿88旅差、管理费89合计60(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1、行业风险分析保护地蔬菜害虫生物杀虫剂的开发及应用研究,2009年10月通过山西省科技厅专家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晋科鉴091317),并经多次试验表明,该产品用于蔬菜害虫防治是可行的,同时非常安全的。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保障,行业风险较小。2、财务风险分析23 根据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危害程度,本项目拟采用风险控制的对策。项目设计时,对投资估算力求科学、准确、减少误差,同时估算部分预备费用,以确保投资充足;为控制市场风险,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加大项目产品宣传力度,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高项目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在技术上加强对技术人员和生产员工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人的管理水平,使项目建设顺利运转,发挥更大的效益。(六)项目实施计划论述项目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品种种植中试。第一阶段主要是项目整体运行前的准备和基础建设,室内进行玫烟色拟青霉人工大量培养和孢子粉烘干储藏。第二与第三阶段的目标按照两个生产周期确定,在项目区太原市、晋中市和运城市选择若干农户共计600亩温室作为中试基地。结合蔬菜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并为进一步扩大推广规模做相应的准备工作,通过本项目实施,完成技术中试,使其完全熟化,进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行。表7项目实施计划一览表实施时间实施内容阶段目标2011年6月~2011年12月筹措资金,基础设施购置,玫烟色拟青霉人工大量培养完成中试筹备工作2012年1月~2012年12月基地建设,技术培训,玫烟色拟青霉生产与示范应用建设100亩中试基地2013年1月~2014年6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结题总结600亩中试基地示范应用各项工作进展图示项目筹备中试基地100亩示范田建设中试基地600亩配套技术示范田建设时间2011年6月2011年12月2013年1月2014年6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23 (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项目第一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为筹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筹措资金,选择基地,准备基础设施,为中试做准备。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中试规模为100亩。需购买菌种培养用托盘5000个,生产孢子粉200千克,估算可获得40万公斤无公害蔬菜。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4年6月,生产孢子粉1200千克,中试规模600亩。估算可获得200万公斤无公害蔬菜。从成果转化的阶段性目标来看,从第二阶段起,项目每年就可为社会提供大约200万公斤无公害蔬菜。项目能够顺利地完成转化目标,使成果熟化,通过对项目区进行产品宣传和技术培训,扩大项目的市场影响力,使技术标准及生产体系达到农业产业化应用的需要。(二)经济效益分析1.产品成本估算按财务制度的规定,估算项目产品的年生产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等)和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及相关财务费用),在项目运营期各年度分别为70万元、76万元、70万元、70万元(表8),主要的成本项目包括菌种培养原料、推广费、折旧及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表8总成本估算表(单位:万元)成本项目年度2012201320142015一、原材料22282828菌种培养原料6121212彩板2222性诱剂2222土地补偿费6666生产资料费6666二、燃料、动力3.03.03.03.01、水、电、暖3.03.03.03.023 三、工资及福利费13.013.013.013.01.工资11.011.011.011.02.福利费2.02.02.02.0四、制造费用12.012.012.012.01.折旧费10.010.010.010.02.维修费2.02.02.02.0五、销售费用10.010.010.010.0六、管理费用8.08.08.08.0七、财务费用2.02.02.02.0八、生产成本合计7076.070.070.0(注:固定资产以100万元计,折旧年限为10年,每年计提折旧为10万元。)成本费用估算依据:①生产菌剂所需原料30000千克,每千克成本4元,共需原材料费12万元。②工资及附加,项目劳动定员15名,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5名,人均工资及附加1.2万元/人·年;工人10名,人均工资及附加0.8万元/人·年。③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综合折旧法计算,残值率取10%。④递延资产按5年平均摊销。⑤维修费,按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的50%计算。⑥管理费用,主要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土地使用税、环保费等,按工资及附加总额的60%计算。⑦销售费用,主要包括经营过程中需支付的广告费、佣金等,按年销售收入的1%计算,另外还有项目转化过程中技术实施费用,主要包括技术服务费、培训费、资料费等。附表9财务现金流量(全部投资)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3 1现金流入0901201201202现金流出50707670702.1固定资产投资25002.2流动资金2500  2.3销售税金及附加000 0 02.4经营成本0707670702.5所得税000003净现金流量-50204450504累计净现金流量-50-3014641145基准折现率(i=12%)0.880.770.680.600.536净现值-44-10.0733.3990.55133.52附表10损益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年度201120122013201420151产品销售收入901201201202销售税金及附加0003总成本费用7670704利润总额4450505所得税  0.06税后利润 4450507盈余公积金   8累计盈余公积金00.09未分配利润 44505023 10累计未分配利润 4494144(2)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3-1)+30/50=2.6年。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根据产品的成本项目、山西农业大学的经济实力、项目的运作方式及对蔬菜市场的预期,无公害蔬菜每公斤以比市场同类蔬菜价格净收入高0.4元价格销售,以平均每亩生产5000公斤蔬菜计算,可回收资金120万元。该项目五年内的产业化生产和推广应用预测,包括收入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分别在附表8、9、10中反映。3.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产品以产量高、品质优为其显著特征,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拟突出强化品种的高产特性,以其作为突破口参与市场竞争,故项目所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每公斤比市场其它蔬菜价格净收入高0.4元人民币计。本项目按五年期进行预测,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后年以平均每亩生产4000公斤蔬菜,以600亩蔬菜生产基地计算年可实现净销售收入120万元。本项目在五年期限内累计可实现净利润14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4.项目投资评价据损益表计算可得:项目全部投资利润率(%)=(60/200)×100%=30%。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从静态上考察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由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附表)计算指标可知,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80%;均高于基准收益率(12%)的水平。财务净现值(1c=12%)60万元,大于零。投资回收期2.6年。三项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从动态上考虑在财务上是可行的。(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23 无公害蔬菜是市场和消费者共同选择的结果。当前,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消费甚至已向有机食品方向发展。如日本一家大型超市明年起计划进口大批中国菜,但这种菜必须是通过他们认证的有机蔬菜。国内市场上,上海市从去年起就选择了蔬菜、水果等11类农产品,按不同生产水平、不同消费层次和不同消费市场的需求,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质量标准,这些都预示着今后的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将越来越高。而对广大市民来说,媒体上不断披露的有毒菜事件更让他们在买菜时心存余悸,也迫切需要一大批真正的绿色蔬菜来引导消费。本项目实施可显著改善项目区的蔬菜品质和档次,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蔬菜害虫控制作用的优势。项目产品生产过程安全可靠,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项目实施具有生态正效益,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另外,也可解决部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实施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仅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实现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杀虫灯诱集的害虫作为高蛋白饲料加以应用),使蔬菜生产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分有利。五、项目支撑条件分析(一)项目主持单位基本情况项目主持单位为山西农业大学,是一所集农、林、牧、农工、农经为—体的,具有地方特色和近100年办学历史的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全国重点高等院校,是隶属山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省唯一的农业大学,地处被誉为“金太谷”的山西省中部农业大县——太谷县,航空、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2700余亩,校园面积1200余亩,学校现有农学院、林学院、园艺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文理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和6个高职二级学院,有46个本科专业,25个高等职业技术专业,21个成人教育专业;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48个实验室,19个校内实习基地。23 “九五”以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500多篇,出版专著350多部,3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近年来,不少专家承担国家“863”、“948”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单位成果转化业绩与相关技术储备情况山西农业大学教学、科研、校产、农科教结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500余项,有30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获星火、发明和进步奖12项,有26项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九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2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农业部和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主要开展了以集团技术承包为主的农村技术承包,仅“九五”期间全校鉴定和开展技术承包项目活动就达50余项,有15项已获得山西省政府农村技术承包奖,其中一等奖10项。技术服务累计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1.2亿元,“九五”期间学校还有2项成果被列入国家级新产品计划,有六项列入山西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山西农业大学先后在山西省太谷县、平定县、安泽县等地建立了8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农科教结合基地及科教兴村示范点,其中理家庄农科教基地获得全国“千家村奖”,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山区建设小康示范村”,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理家庄基地时,高度评价了学校的农科教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先后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合作以及自办企业等途径,转化推广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如根宝、绿色生命源、降胆增蛋灵、猴头饼干、低脂雪糕等。在品种方面培育成效显著。其中山西农业大学小麦育种从1952年起步,至今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1980年育成了晋麦13、晋麦14两个省审定品种,曾经推广小麦良种10多个,现保存有小麦种质资源3000余份,近几年与中国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组协作,进行抗白粉病基因回交转育研究,设有国家新品种观察圃。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储备为进行科技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三)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张仙红,女,山西平遥人,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昆虫系主任。自1990年以来,一直从事昆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蔬菜昆虫学》《园艺昆虫学》、23 《昆虫病理学》、《害虫综合治理》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主要科研工作经历①《RNA沉默介导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获2007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名。②重要蔬菜害虫虫生真菌的筛选及应用研究.山西省青年基金,2001-2003年,主持。③保护地蔬菜害虫生物杀虫剂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2007年,主持.④植保专业动态应变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山西省二十一世纪初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02-2004年,主持。⑤山西省虫生真菌种类及防治蔬菜害虫的研究,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1-2004年,第二名。⑥华北区食用豆综合栽培,国家产业体系,2011-2015年,nycytx-18-G12-3,参加。(2)主要论著相关著作5部:①《山西虫生真菌》,2006,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主编②《菜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2001,气象出版社,参编.③《植物保护概论》,2005,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五规划教材,参编.④《植物保护专业英语》,2008,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⑤《药用植物害虫学》,2008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3)主要技术人员情况表11技术人员情况表姓名性别学历职称职务单位承担任务张仙红女博士教授系主任山西农业大学全面负责王建明男本科教授副院长山西农业大学菌种复壮王宏民男硕士副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培训宣传王美琴女博士副教授山西农业大学毒力测定23 李新凤女硕士副教授山西农业大学菌种培养刘保民男本科工程师山西保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工艺方果男硕士推广研究员副站长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示范推广景云飞男硕士高级农艺师站长晋中市农业局植保站示范推广成志芳女本科高级农艺师晋中市平遥县农委示范推广武慧云女本科高级农艺师运城市降县农委示范推广本项目中负责人所在单位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博士点实验室”进行完成。该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的需要。(4)项目依托基地本项目的实施依托基地为本校的——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和山西保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农大实验农场为山西农业大学的下属单位,始建于1928年,是在山西铭贤学院农科实验场、畜牧场、园林场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现有动物科技实验站(原畜牧站)、园艺实验站、林学实验站、资源环境实验站、动物医院以及设施农业科技园等下属单位,拥有土地1342亩,各类建筑设施总面积47784m2,固定资产3379万元,现有专职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共141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34人。动物科技实验站创建于1958年,曾经为山西黑猪、山西细毛羊的校内选育基地。现有职工24名,占地279亩,站内建有猪场、奶牛场、饲料厂、鸡场、综合动物房,以及科研专用畜禽饲养舍,总建筑面积7871.25平方米。动物科技试验站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中心,搞好示范生产。近三年共接受本科生实习11300余人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2项,培养研究生120余名,每年接待1000余人次养殖户参观学习。(四)单位职工队伍情况1法人代表:23 董常生,男,出生于1952年,1988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大学,获硕士学位。教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生导师,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兽医学科组成员,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兽医学科组成员,全国高等农林专科课程建设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分会理事长,《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编委,《动物医学进展》编委,山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主编。长期从事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以及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产业化规模化养殖技术》于2000年获山西省科技承包一等奖;羊驼引种和繁殖技术于2003年由省科技厅鉴定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动物学报》、《解剖学报》、《畜牧兽医学报》、《遗传》等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担任山西农业大学校长以来,在学校的发展思路及理念探索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农业教育》《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期刊和报纸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完成的《地方农业院校自主发展模式研究》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主持国家948科研项目《羊驼胚胎移植技术的引进和应用(2003-86Z)》,省煤炭基金科研项目《山西农业大学羊驼技术引进推广基地建设项目》。主编“十五规划”教材一部、主编全国统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两部,出版著作5部。2单位人员情况山西农业大学现有教职工1498人,其中教师792人;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35人,教授133人;特聘院士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40多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中,动物科技学院有教职工153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教授26人,副教授25人,讲师41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9人;教师中获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数为7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为77.6%。其中专业从事技术开发人员11人,生产销售人员54人。(五)单位管理情况本单位作为一所高等院校,严格按照国家及山西省有关的政策,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管理,从严治校。其中,科研工作主要由学校科技处负责管理。为了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发展提高,近年来,建立起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尤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对立项的成果转化项目实施资金配套,经费补贴。如近年来通过对育种科技人员实行育种津贴年度补助,加快了学校的动植物育种研究和品种推广。(六)单位财务经济状况23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财务状况见下表(详见附件4)。表12财务状况表项目金额(万元)项目金额(万元)单位注册(或开办)资金38000上年末单位总资产117329.5上年度单位总收入23515.1上年负债总计4214.3上年度单位科技开发总收入1008上年度单位净利润0上年度单位技术开发经费支出1008上年度单位科技开发净利润023 六、结论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分析论证,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项目成果技术先进,市场需求空间大,承担单位的技术和经济力量雄厚。各项财务指标均优于国家颁布的行业基准值,投资回收期短,投资回报率高,财务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项目实施后,对改善当地菜农的害虫防治理念和防治水平,提高蔬菜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项目建设规模适中,投资合理,技术成熟,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符合项目申报条件,建议省财政资金予以立项支持。23 目录一、总论1(一)项目概述1(二)项目预计目标21.总体目标2(1)项目完成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2(2)项目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22.阶段目标2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3二、项目成果的先进性分析3(一)项目的提出3(二)项目区情况3(三)项目技术创新4(1)核心技术4(2)配套栽培技术5三、项目实施方案5(一)转化内容及技术路线51.转化内容52.技术路线6(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61.年度实施计划62.项目承担单位实施本项目具有独特的优势7(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71.产品市场调查72.竞争力预测7(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81.投资预算8(1)自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9(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资92.资金使用计划9(1)项目全部新增资金使用计划923 (2)转化资金使用计划10(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101.行业风险分析102.财务风险分析10(六)项目实施计划论述10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11(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11(二)经济效益分析121.产品成本估算12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153.经济效益分析154.项目投资评价15(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15五、项目支撑条件分析16(一)项目主持单位基本情况16(二)单位成果转化业绩与相关技术储备情况16(三)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17(1)主要科研工作经历17(2)主要论著18(3)主要技术人员情况18(4)项目依托基地19(四)单位职工队伍情况191.法人代表192.单位人员情况20(五)单位管理情况20(六)单位财务经济状况20六、结论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