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50 KB
  • 2022-04-22 11:23:50 发布

XXXX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7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XX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第一章 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电子组件等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项目单位名称:XXXXXX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美金项目单位地址:项目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XXXX联系电话:XXXX项目建设地址:XXXXXX可研报告编制单位:XXXXX1.3研发中心建设目标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则是高技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本公司秉持为企业的永续发展提供技术的支持,为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揽集相关专业人才,为其搭建良好的技术创新平台和工作环境。着手筹建本技术研发中心。依据企业的要求,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研究的优势,和企业吸纳、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优势,推动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本公司集绿能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室内设计等行业,整合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绿能环保建材,电子组件等产业,架构成一完整产业链。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78 ”)。进行新产品科技创新、研发,为企业提升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开发与创新,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提高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打造本研发中心在国际上成为“绿能建筑集成系统”领域里,最大的艀化研发机构。使之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基地、开发基地。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建筑节能科技发展规划》《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的意见》《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及地区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发改委第4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画纲要》《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XXXXX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资料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1、根据原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并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2、认真总结国内外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电子组件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做到技术先进可靠、方案优化合理,保证长周期稳定、高效益运行。3、企业运营要遵守环境保护法,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充分利用淮南国邦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现有的各种技术和人力资源,以节省投资,提高经济效益。78 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包括:总论、市场分析、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位置选择、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节能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风险分析以及研究结论与建议。78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2.1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态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高能耗、高污染类之产品,日益受到摒弃替代。太阳能建筑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加入《京都议定书》条约,中央政府对于节能省地住宅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国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的提前出台等信息表明我国住宅建设的用能问题,已成为重要课题。太阳能建筑在调整住宅能耗结构、保障建筑能源安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大气环境,解决农村和偏远地区用能、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以及推进和实施我国住宅产业化政策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由1992年召开第一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以来,国际各国先后成立相关部门,开始逐步颁布实施「建筑节能法令」。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后,「绿能建筑政策」「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国重点发展计划之一。因应各国加入节能减碳、绿色环保之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0号《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已经2008年7月23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布实施,该标准规定开工项目,不节能不能施工,并将对相关责任单位罚款50万元。一向沉寂的节能建筑市场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天。我国第一部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于次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前不久,建设部颁布了《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要求城市新建建筑均应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强制性规定,违规单位或个人将受到重罚。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利用,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迈出实质性步伐。这一系列措施预示着,我国建筑业正走向节能时代,建筑节能市场蕴含着无限商机。当今我国正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时期,2003年我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达20.3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新竣工的建筑中,节能建筑面积不到1亿平方米,尚不足竣工建筑的5%。至今,在我国城乡既有建筑约400亿平方米中,只有3.2亿平方米房是节能建筑,不到全国既有建筑的1%。78 我国是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却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钢材消耗高出10%至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此外,在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1/3的情况下,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依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已上升到近年的27.45%。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以现在的建设速度,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的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仅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能力。这些建筑在接下来几十年的使用时间里,采暖、空调、通风、炊事、照明、热水供应等方面,都要不断消耗大量能源。建设部研究指出,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将上升至35%左右。专家表示,若能把日益增加的建筑能耗减少一半,进而逐步达到发达国家的能耗水平,就可大大减少煤矿、电站等能源设施建设的规模。如果我国城镇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到2020年每年就可节省3.35亿吨标准煤、减少8000万千瓦时空调高峰负荷,相当于每年节省电力建设投资约1万亿元。2.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目睹全球温室效应,气候不断造成灾害,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势在必行,建立【绿建筑产业链现代化基地】之需求,日益殷切。在我国建筑总耗能(含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现有的43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中,95%为高耗能建筑,每年新建建筑面积中80%,仍为高耗能建筑。“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着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41%,只有通过建筑节能模式的创新,才能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的目标,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节能建筑产业现代化,即是集绿能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室内设计等行业、结合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绿能建材等产业,整合开发集成为一体的“绿建筑科技产业”。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示范工程,是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最佳的体现,78 积极引进国际最先进的专利技术,加强建材升级,深化太阳能的利用。扩大并建立「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电子组件、绿能建材的现代工业化,藉以推动「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随着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力和市场值会越来越庞大,逐渐成为主流产品。顺应环保概念的潮流,以现代科技手段,重新诠释:从传统营造—建筑工业化—绿能集成建筑的价值,填补建筑工业化的空白,以科学技术开发绿色生态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形成具有经济规模的绿建筑原材料供应基地,开启绿色生态建筑的新时代。78 从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节能建筑层面的内涵目标:是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太阳能,来满足建筑能耗和健康环境的需求,降低常规能源在建筑能耗中的比例,节能建筑的实施,是有寿命周期的,应体现在建筑物策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以及改造等活动中。绿能建筑集成系统的推广:应因地制宜,针对区域气候特征、经济发达程度,以及建筑使用特征等因素,采用适宜的建筑技术和太阳能技术。节能建筑的发展应基于综合的、多角度的比较,包括生态设计、建筑节能、投资平衡、复合其它可再生能源、选择配套的常规能源。节能建筑的研究,是不断发展的,不仅包括应用理论和计算方法,还应向能效评价、工程实测等多方面深入。绿能科技建筑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降低了建筑项目的风险。在规划领域,绿能科技建筑,首先强调识别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和能源,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和环境和谐共生。在设计领域,绿能科技建筑采用建筑工业化集成设备、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建筑作为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等因素。在施工领域,绿能科技建筑通过采用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施工方法,显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减少废弃物的数量,及建造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数量,并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在运行维护领域,绿能科技建筑的技术和方法,可保证建筑规划目标的实现,通过合理的节能环保目标设定智能化的系统控制,采用科学、适用的消费模式,保证建筑设备系统的安全和清洁运行,并降低系统能耗。建筑节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研究经济工作的高层会议上,中央领导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工作,在当前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已经是举足轻重、刻不容缓。节能建筑的意义,是指经设计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或空调的建筑。通过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在冬季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的太阳能采暖建筑。随着太阳能利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建筑已经从太阳能采暖建筑,发展到可以集成太阳能光电、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通风降温、可控自然采光等新技术的建筑,其技术含量更高,内涵更丰富,适用范围更广。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为孵化节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研发机构,即是集绿能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室内设计、及绿色建材制造于一体,整合开发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工业化的科技研发中心。将以技术、信息、市场等多方面深层次,为企业提升应用技术开发,新材料开发与创新,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加速高技术的产业化,提高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新技术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节省能源,污染少,综合成本低,最终表现在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主要形式阐明,特别是绿能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新的分析技术,可为原物料和成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发现新的实体;从而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研发中心的建立,对拉动相关产业有积极的意义,通过研发中心,带来的新产品,势必带来原材料的新需求,拉动建材领域的发展;而新材料的开发,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音,产生的社会效益巨大,对下游建筑企业机构、单位,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现代化需要技术创新,创新才能发展,并应体现在建筑研究、开发、生产的整个过程,贯穿于传统产业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项目研发中心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技术中心在研究与开发中的前景广阔,必将为企业现代化提供强劲的动力。2.3我国节能的发展78 据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化石能源资源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石油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煤炭消耗量占世界总量的40%,石油消费仅次法国,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达50%以上。在土地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目前,能源的紧张形势,在我国已十分严峻,在资源如此紧张的形势下,住宅建筑能耗却占了全国能耗的32%。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基本上是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设量的总和,但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预测在未来的15年,我国还将建成约200亿平方米建筑。如果再不采取节能措施、不推行建筑节能材料,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相当于目前建筑所消耗能源的三倍。依据专家测算,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狠抓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设计和应用,并对已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性改造,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时(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6000亿元),能源紧张状况和污染压力必将大为缓解。但如果继续放任自流,错过当前这段大好机遇,不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则将长期大大加重国家能源负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制约,对能源安全和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威胁。严峻的现实表明,国家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建筑节能的工作研究,以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应的法规。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始于1986年颁布的《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目标是30%;1996年将这一节能目标提高到50%;2000年《建筑节能管理办法》颁布;2002年夏热冬冷地区(过渡地区)的建筑节能规划出台;2004年夏热冬暖地区(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标准颁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建筑节能工作有所推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受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实施起来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国家虽然早已颁布新建建筑必须实行节能50%的强制性设计标准,但在实施标准的9年里,能达到此目标的,只占同期建筑总量的不足10%。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行业专家,都认为任重道远,尚需努力。78 第三章 市场的需求3.1市场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节能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节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节能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从2007年开始,环保节能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政府对环保节能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对策,受益于此,中国环保节能行业,将继续高速增长。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目前全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面对严峻的事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它是调整房地产业结构和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是节约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探索解决建筑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建筑业、建材业的重要手段。中国环保节能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环保节能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环保节能技术、环保节能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中国环保节能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保节能产业”或“绿色集成产业”。78 “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节能产业可望保持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环保节能投资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核安全及辐射环境保护建设,以及环境能力建设。2009年,我国环保节能产业总产值,达到人民币8000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占27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占6600亿元,环保节能产业4800亿元,就业人数超过2500万人。2010年环保节能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10000亿元左右,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节能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根据市场预测,到2012年国内节能环保产业将达到2.8万亿元,年均增长25.7%。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节能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3.2国际市场现况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节能产业,成为全球环保节能市场的主要力量。发达国家的环保节能产业,起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工业飞速发展,导致环境状况的恶化,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及政府对环境管制的严格化,环保节能产业获得了高速的发展。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环保节能产业进入技术成熟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达国家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环保节能产业的产值,已占到其生产总值15%,介于风头正劲的制药业和信息业之间,高于其中的计算机行业,并且它还以高于GNP增长率1~2倍的速度发展着,环保节能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上升。1994年,美国约有52000家企业和90多万从业人员,年产值1000亿美元,年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日本现有环保节能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值300亿美元;德国、法国、英国等国的环保节能产业,亦实力雄厚,年产值分别达到270亿美元、120亿美元和90亿美元。国际市场节能环保产业上,欧美国家和日本占了80-90%。和国外比较我们的深加工技术落后,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加强研发中心的建设,提到议事日程,继承和发扬建筑学理论,运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推进建筑现代化工厂化发展;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逐步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把技术中心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为了贯彻科技第一生产力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的指导方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特别规划对企业的研发中心投入10000万元进行研发中心建设,对研发中心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建设势在必行。3.3我国市场现况78 能耗3大板块:工业、交通和建筑。能耗结构水平:工业占37.7%、交通为29.5%、建筑为32.8%;而我国建筑能耗占26%,交通能耗为10%,工业占60%至70%。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工业能耗比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降到三分之一左右,而建筑和交通能耗将会进一步上升。欧盟的测算标准表明,建筑全过程,对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方面:能源为50%,水资源为42%,原材料为50%,耕地为48%;污染方面:空气污染为50%,温室气体排放为42%,水污染为50%,固体废物为48%,氟氯化物为50%。建筑全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等量的污染和排放。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战场之一。绿色建筑因其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四节一环保”特征,是当前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对减少室内外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具有现实意义。发展绿色建筑,也是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庄严承诺的重要抓手。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多,地理气候特征多样化,加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建筑文化,发展绿色建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独特的优势。一是建筑节能潜力巨大。我国既有建筑达400多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亿至20亿平方米。我国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了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20%。如果切实执行50%的节能标准,局部地方执行65%的节能标准,那么,到2020年就能每年节约3.54亿吨标准煤,占同期国家节能目标任务的30.78 7%。绿色建筑在实现建筑节能的同时,可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代表着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前景十分广阔。然而,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国已获得绿色建筑星级能效标识的建筑项目仅85个,在既有建筑中,所占比重极低。推行绿色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节能工作中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发展绿色建筑比较效益高。据测算,达到同样的节能效率,建筑比工业投入少。此外,我国实施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要低得多,而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绿色建筑技术相对成熟。欧盟学者针对80项减少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调查结果表明,就投入和节能效益而言,高能效照明技术,几乎是所有国家建筑物温室气体减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节能量而言,改进寒冷气候区的隔热和分区供暖系统,实行分户供热计量,在温暖气候区,提高制冷和通风能效,注重遮陶、自然通风、隔热措施,以及改进发展中国家炊事炉灶等,均是有效的节能措施;高能效比的设备、太阳能热水装置、节能型家用电器和能源管理体系等,均是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从“十五”开始,我国就组织实施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建筑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在逐步推广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3.4技术环境分析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苻。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1、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78 2、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3、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4、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3.5企业竞争力分析绿能科技建筑亦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我公司将以提供最新技术之设计、材料与工法,并以节能与环保建筑系统为主轴,将绿能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轻钢结构设计、室内设计、材料制造整合系统化,逐步落实建筑产业工业化(即绿房子制造工厂自动化)。以软件结合硬件制造之完整绿建筑系统工程,低于原工时1/3的极短时间降低成本,用更好品质绿建材,快速完成,以高附加价值,高优势竞争力之绿建筑系统产品,迈进全球市场。78 市场定位以外销及中国为主导,以完整高附加价值之绿能建筑系统产品输出,从引进德国技术及概念到自主研发(技术配方)、自主设计(屋顶、楼板、墙体结构)朝向自动化生产制程。从设计、研发、技术支持并结合两岸分工制造。由每一国家区域选出具优良资质的公司,授权代理并执行当地建设、经营、管理。以多年在业界的专业技术和经验,致力于该项技术的研发和运用,透过与各地代理公司紧密融合,共同创建「绿能建筑现代化工业」。3.6相关的政策法规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具体目标:大力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的标准。“十一五”期末建筑节能1.1亿吨标准煤。绿色建筑推进现阶段以加大新建建筑节能为主要突破口,同时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到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10%国;到2020年,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2010年再下降20%。我国已经制定的经济激励政策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首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绿色建筑奖创新分为:工程类项目奖,和技术与产品类项目奖。工程类项目奖:包括绿色建筑创新综合奖项目、智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和节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技术与产品类项目奖,是指应用与绿色建筑工程中具有重大创新、效果突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目前,已经成功评审并发布了两届绿色建筑创新奖。其次,建立了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财政部设立了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专项资金里有一部分是鼓励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的应用,财政部和建设部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指导意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实施方案》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资金管理方法》。第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出台了以鼓励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节能体系的资金管理方法,办法里明确了鼓励高耗能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国家贴息政策。此外,我国政府正在加快研究,确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研究国家推进实施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研究利用市场机制,和国家特殊的财政鼓励政策相结合的推广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收费、土地等经济手段,逐步构建推进绿色建筑的产业结构。相关政策法规有下列几项:建设部:<国家化学建材推广应用“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建科(1997154号】国务院:<推进国家住宅产业化现代化基地>【国发办(1999)7278 号】建设部:公布<在住宅建设中逐步限时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的全国160个城市>【墙办发(200006号】建设部:实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科(2001239号】财政部:发布<新型墙体材料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0255号】国务院:2009年胡锦涛宣布“中国将实施节能减排40%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15项与绿色建筑内容相关行政法规;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通知》、《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通知》、《节能中长期规划》等法规性文件。3.7技术标准与规范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已发布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民用建筑工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数十项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成果还有:《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在技术导则方面,2005年中国第一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发行;2007年建设部下发了《绿色施工导则》,确定了绿色施工的原则、总体框架、要点、新技术设备材料工艺和应用示范工程。3.8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结束了我国依赖国外标准进行绿色建筑评价的历史;建立了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制度,为保证建筑门窗产品的节能性能,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节能技术进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试点工作,建设部制定了《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试点工作管理方法》;研究建立建筑能效评测与标识制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建筑能效标识,是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和能源消耗量,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明示的活动。78 此外,在监督检查方面,2006年11月28日至12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建筑节能和城镇供热体制改革专项检查考核。内容包括全国30个省、自治区(除西藏外)、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26个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26个地级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和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及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情况,以及抽查的610个工程项目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情况。2007年底,再次开展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建筑节能专项检查、供热体制改革专项检查、城市污水处理厂专项检查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专项检查。78 第四章 研发中心的效能4.1建筑节能的障碍与突破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阻碍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步伐,原因归结如下:1、建筑节能意识薄弱。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建筑节能工作,在创建人类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对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也缺乏深刻的了解。很多人购房时,不懂得也不关心建筑能耗的高低。对房屋没有客体的节能需求,更没有对房屋节能性能的选择和监督,导致相当一部分缺乏社会责任,守法意识淡薄的开发商、供应商逃避政府的监督。加之一些地区的主管部门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为追求“政绩”,只注重建筑数量和规模,放松或放弃了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2、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近年来,我国建设规模和总量增长比较快,但科技投入没能同步跟进,建筑的科技进步是滞后的,对建筑发展的贡献率一直不高;我们不少的所谓“创新”,实际上是在建筑的概念炒作和表皮包装上下了不少功夫,着力点没放在内在品质的提高上,甚至生搬硬套、东拼西凑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缺乏技术支撑,结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治标不治本。3、体必须积极参与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管体系,并组成强有力的政府权威的综合监管机构。4、对建筑节能发展的思考:当前,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已迫在眉睫,我国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定,我们要抓住有利契机,把建筑节能工作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着手做好在节能观念、节能技术和节能政策:1)全面落实和体现科学发展观推进建筑节能发展,其要义是在工程建设和产品使用中,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产业链条,统一各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节能观念。2)78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筑节能不是片面的节约,而是全面地提升建筑的基本品质。不要误以为建筑节能,就要降低建筑标准和使用水平,防止简单地将节能建筑理解为“低标准”和“简易房”。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越是发展,节能意识越要加强。要增强21世纪能源紧迫感,要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是一种开发理念和政策取向。开展建筑节能不能主张资源的过度占用与浪费,但也不是以降低综合性能和牺牲舒适度为代价来换取资源的节约,其最终产品必须是不仅质量优良,而且要充分体现和满足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造福人民,回归自然,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性化建筑。3)树立全面节约的观念。建筑节能工作,不仅仅是能源的节省,而是在建筑这一宏观平台上,创造一种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树立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节约观念。一是建筑节能不仅限于能源的节约,还涉及到占用和消耗的其它资源,如水、建材等;二是作为主体能源的化石类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究消耗规律和利用效率,产生更大的节约效能;三是全面节约的概念不仅是节约和少用,还应重视使用能源对环境和人类的污染。4)树立全寿命成本的观念。建筑的全寿命成本,是指建筑从初期建造至运行使用直至建筑报废全过程所使用的综合成本。包括初期建造成本和消费期的消耗、维护运行成本。当前由于缺乏全寿命成本的概念,往往只关注购房时的总价,而没有计算分摊在每个“使用年”上的费用。其实,在漫长的消费过程中,运行成本是不可忽视的重大能源消耗。节能后的建筑并未提高综合成本,反而总体上降低了综合成本。5、不断推进和加快技术创新1)开展建筑节能,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迅速提升建筑品质和性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杜绝和减少浪费。减少资源消耗。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建筑的建造和消费、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要选择节约资源的技术新路线,减少资源的耗用量,尽量不用或少用不可再生资源。2)提高材料性能。高性能的材料产品,是高效率利用资源的前提,建筑结构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围护结构要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防水、隔声、涂料、管道等专用功能性材料,都要具有相应的高性能。3)减轻环境污染。杜绝使用污染性材料,坚决有效的控制有害物质排放,并尽可能地利用清洁能源。78 4)延长生命周期。发挥材料潜能,延长使用年限,既可节省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又会减轻环境负荷。5)加大回收利用。尽量减少废弃和排放,使资源的投入和回收利用形成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减少最终废弃物。6、建立健全法制标准体系和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对建筑节能的监督和管理仍没有摆脱“立法腿长,执法腿短”的窘境,扶持建筑技术创新、鼓励开发资源节约型项目的倾斜政策尚未全面建立。建筑节能工作之所以进展缓慢,与法制体系的乏力和激励政策的缺位不无关系。当前,非常有必要抓紧研究和制定推进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1)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并期待政府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逐步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起强有力的约束机制。2)加快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可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提前实现或实施高于国家规定节能标准的,对于超额完成节能改造任务的给予政策扶持和经济上的奖励;加大政府对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建立国家建筑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建筑标识制度。3)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力度,全面实现供热的量化、市场化和货币化。要像用水、用电一样实行谁用热谁付费,自主调节室温,按量计费的管理体制。4)建立一整套经济激励制度,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比如对节能建筑的收费和税收给予优惠政策,利用经济手段与提高节能意识双管齐下,使全民认识到建筑节能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5)以绿建筑集成系统为载体,结合世界知名设计院,建筑师在建筑节能的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随着国家建筑78 节能政策的落实,这一点越来越被广大的建筑师认识和接受,但如何将节能的设计理念贯穿和融入建筑作品之中,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培训;沟通和密切设计单位与生产商、开发商的联系;在高等院校对建筑系的学生要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在注册建筑师的继续教育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等,以培养建筑师的意识和能力。太阳能产品与建筑设计结合的问题,特别是现阶段如何做好太阳能光伏产品与建筑有机的结合。太阳能建筑系统是绿色能源和新建筑理念两大革命的交汇点,建议有关部门要制定政策,完善法规,进行多领域、多学科合作与攻关,常抓不懈,抓出成效。7、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不完善。建筑节能涉及国家和政府多个部门,也涉及到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如设计标准、建筑材料、供水供电等。单靠哪一个部门,都很难实施,应有相应的职能部门牵头,加大协调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强制各方利益主。4.2节能建筑与研发中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追求能住上冬暖夏凉的高舒适度、低能耗的住宅。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是住宅建设大环境的趋势,“生态新能源示范楼”整合了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储热、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等7大新能源技术,实现采暖、空调、热水三联供和部分电力自给。这是我国第一个综合利用太阳能,来解决建筑用能问题的建筑示范工程。绿建筑集成系统研发中心项目,结合绿能建材、太阳能光伏、LED照明设备为一体的完整绿建筑集成系统的产业链。博采科技之众长,以发展独具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业,进行科技创新、深度研发,以科技制造品牌为特点,不断加强新产品开发,产业化、规模化的品牌效应,扩张发展的道路。在国际上“绿能建筑集成系统与住宅产业现代化”领域里,拥有领先竞争优势,系统产品具有强劲、自主、创新、研发的能力,更具有节能及耐火材料生产系统、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电子组件等多项专业技术。形成国内外最大的绿能集成系统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研发产品。4.3研发中心与市场经济78 随着传统强国经济的复苏,新兴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环保节能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自2002年以来,国内环保节能行业开始高速起步;2006年开始放量增长,2008年虽然受全球金融风暴的袭击,但环保节能需求依然保持旺盛发展势头。预计至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节能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政府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加大,自去年推行四万亿投资措施以来,目前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石化、轻工、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房地产业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陆续出台,此外,新一轮城乡一体化建设正在拉开序幕。国家将集中对交通、能源、农田水利、通讯、环保节能、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和重要原材料工业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建设和改造,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明确规定在2020年我国要进入小康社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3000美元。根据经济学家分析,要达到这一水平,GDP的年平均增加率每年都要达到7.18%以上。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市场的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外一些环保节能公司凭着其垄断技术、生产规模、资金优势相继进入了中国市场,环保节能行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公司的挑战。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国内企业只有抓住机遇,加快技术的更新换代和高新节能环保节能技术的开发力度,提升节能环保节能装备集成技术,才能快速发展自身,才能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旺盛,大型工程不断上马,有力地带动了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投资连年攀升。但高端技术仍是国外占据主导,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力度,并陆续投放市场,日益扩大市场份额,满足市场需求。4.4研发中心与产业升级建筑节能需要新技术,政府对节能建筑的强力推进,使得节能建筑材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许多企业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进军这一新兴市场。来自法国和德国的节能材料,也已进入了中国。节能专家认为,墙体节能材料市场空间虽然巨大,但真正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企业却不多。其中,如何提高墙体与保温板之间、保温板与饰面层之间的粘结、抗裂性能成为技术难点。外墙外保温是建筑外墙涂层要求最为严格的应用。尤其当气候比较潮湿时,砂浆与隔热材料之间的粘接很难达到25年的寿命期。国内企业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大部分生产厂家依靠进口。而国外企业开发的胶乳粉,虽具有很好的粘接和防水性能,对冻融现象具有更好的耐受能力,能改善整个系统的耐冲击性和耐穿透性,但价格十分昂贵,令人望而却步。更重要的是,专家认为,国外节能建筑材料来到中国后,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在上海,潮湿多雨的黄梅天,使得来自德国的建筑材料粘合度大大降低。78 采用国外的技术和产品,无疑会加大成本和支出,从而影响节能建筑的大面积推广。而国内建筑节能墙体现有的小型砌块、加气、粉煤灰砌块保温节能多乳性墙体材料,抹灰容易开裂,造成墙体渗漏,尚无好的解决办法,严重阻碍着墙体改革进程。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在与国外产品性能相同的情况下,降低价格,就成为节能市场的急需。我国环保节能行业经过历次技术更新,工程质量与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重点建设工程所必需的高新技术,大部分仍然只能依靠进口。由于进口技术存在价格高、受制于人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实现国产替代技术。因此,研发高水平且性价比优良的环保节能先进技术,已成为行业的发展目标。行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势在必行。4.5研发中心与企业发展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节能环保节能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保节能着眼于长远战略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针对自身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对技术的研发结构进行不断完善,着力促进行业的产业升级。企业发展目前面临研发试验设备不足产业科技化研发的需要;新工艺试制条件需加强;由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迅速增长,为了提高环保节能市场占有率,丰富和增加技术研发中心研制核心技术,拟投资人民币28000万元,在昆山市进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争取尽快达到国家级研发中心的目标,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可靠的核心技术,助跑行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市场话语权,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为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4.6成立研发中心的效益研发中心78 每年对LED等这四种绿色、节能、环保材料进行研发、实验、试产、最后投产等,开发新品种,有利于整个建筑行业。从绿色建筑的定义上看,节能、节地、节水、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是它的关键要素。与传统的混凝土技术相比,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具有承载力更大、梁柱少的优点。材料的研发,实验必将带来其投产成本的降低,为打造绿色建筑片区带来了可能。新材料的设计,特别是应用于房地产行业,缩短了房地产建设的周期,减少了成本,加快了开发商资金的快速回笼,必将带来一场具有里程碑寓意的行业革命。绿色建筑的建立,使用了多项节能技术,其中热水供应利用了空调余热和可再生能源,夏季利用中央空调余热几乎全免费地生产热水,其他季节则使用地热源热泵和空气热源泵技术生产热水,全年平均热水总能耗比常规的家用热水器节约60%以上。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加强,对环保建筑的了解加深,普通的绿化将不能满足人们对环保建筑的需要。将可行的、成本适合的节能技术引用到住宅上,将能成为市场的一个新卖点。比如,按照洗一次澡使用50升45摄氏度的水计算,其成本(含水费)大约0.35元,热水管直接连接到厨房和卫生间的用水点,使用起来也十分便利。这套绿色热水系统,按每户每日使用200升热水量设计,通过不断循环的方式保证送到各户的水温不低于48摄氏度,用户可通过需要将热水同冷水混合,调节水温至最适宜的温度后使用。一个入住后可以用非常低的价钱享用热水的住宅,一个让你如同住在城市森林当中,独自享受着绿色家园的自然清新,一个真正可以冬暖夏凉的住宅,一定能吸引广大的购房者,拉动昆山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为昆山点缀上一个绿色节能城市的标志,向周边及其国际化都市打出了又一分强有力的城市名片。该研发中心的建立一方面本身能够提高一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它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建筑业的发展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或就业岗位。对于与房地产业关联度最大的建筑业来说,在房地产业的投资建设过程中对建筑业的就业量影响最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每亿元建筑工程投资与施工面积比为1∶16.7,而且每增加10亿元建筑工程投资,就可以增加167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而完成1万平方米的施工面积需要从业人员167人。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带动城镇居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根据资料,江苏的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建筑业中间投入合计系数达到了0.735,远远高于其他行业,间接带动了其他行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其中对工业产品的直接消耗达到了0.59,极大地促进了工业行业中的就业增加,诸如钢铁、水泥等行业。并且由于建筑业中从业人员大多为农村剩余劳动人员,因此对于全省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项目建成后,到2013年公司将增加产值55369.32万元,创造利润总额达13565.42万元,2014年,创造利润总额达21359.46万元,2015年,创造利润总额达26627.90万元,并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研发中心成立后,开发市场产品为主,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未来3年主要经营指标见表4-1。78 序号项目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1销售收入55369.3283762.58114528.58153285.05203669.85266053.932销售增长率51.28%36.73%33.84%32.87%30.63%30.35%3利润总额19379.2628479.2835503.8645985.5263137.6578485.904净利润13565.4221359.4626627.9034489.1447353.2458864.437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5.1项目投资规模:本项目总资金人民币28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5883.54万元,流动资金人民币2116.46万元。5.2项目基地规模:本项目建设用地约计划用地12亩(约8000㎡)。根据功能要求,研发中心项目新建二栋大楼。5.3项目建设规模:建筑总面积占地约8000m2,总建筑面积共计30000m2。研发大楼: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电子组件等技术产业的行政办公楼、研发中心、实验中心、简报大厅、展示大厅、辅助用房等组成。建筑面积15000m2。接待中心:会议大厅、星级酒店、餐饮中心、娱乐中心、传达室及停车场、辅助用房等组成。建筑面积共15000m2。5.4项目建设费用估算:表5-1建筑工程费用估算表序号建筑物名称工程量平均单价费用合计/万备注1研发中心30000m222956.54精装修2机器设备2927.003合计30000m225883.545.5信息化建设内容购置信息化设备1套,依托工程信息化网络,建立研发中心的内外部网络、新绿能集成系统研发情报门户系统、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平台,基本完成研发中心信息化建设。5.6机器设备采购估算研发中心机器设备采购估算表。单位:万元78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价/万金额1激光粒度分析仪136.0036.002电子天平35.4010.803磁性物分析仪23.507.004粉体特性测试仪15.005.005X射线衍射仪272.0072.006红外光谱仪160.0060.007表面分析仪140.0040.008扫描电子显微镜125.0025.009表面电位粒径仪136.0036.0010气相色谱仪115.0015.0011近红外光谱仪13.003.0012光电色测试仪240.0080.0013超高效液相色谱仪120.0020.0014高效制备色谱仪28.5017.0015精馏、吸收、汽提计算软件125.0025.0016计算机235.0070.0017数值模拟软件115.0015.0018钢构设计软件116.0016.0019工艺设计软件1180.00180.0020设备设计软件1160.00160.0021全自动高速固晶机1238.00238.0022高性能金线焊接机135.1935.1978 23全自动金球焊线机16.006.0024自动焊线焊接机140.0040.0025差示扫描量热仪112.0012.0026自动测试分类机170.0070.0027数字精密电源146.9046.9028恒温恒湿试验机189.1189.1129高低温循环试验机227.2054.4030高低温冲击试验机146.5846.5831光色电半自动分光机142.2142.2132多功能提取系统220.1040.2033钛棒过滤器150.5050.5034纳滤试验机15.415.4135膜分离装置221.4442.8836超威粉碎机135.7035.7037微波提取仪23.507.0038多用途超声提取机24.509.0039超声波乳化仪16.006.0040高分辨气质联用仪250.00100.0041快速溶剂萃取仪210.0020.0042连续逆流提取仪110.5010.5043高速离心机230.0060.0044真空干燥仪215.0030.0045激光粒子计数器110.0010.0078 46其它辅助设备137.6447小计2038.0248信息化设备238.0076.0049净化空调设备260.00126.0050恒温空调1250.00250.0051压缩空气系统210.5021.0052办公室空调1105.00105.0053安全卫生消防设备145.0045.0054小计623..0055设备安装费1266.1256小计266.1257合计2927.32设备购置费估算:2927.32万元。78 第六章 建设目的和原则6.1建设目的为贯彻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经营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发挥企业吸纳、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优势,推动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提高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水平,针对成果转化中,在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企业科研水平和开发能力,使之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基地、开发基地和推广基地。孵化节能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业化的研发机构,即是集绿能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室内设计、及绿色建材制造于一体,整合开发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工业化等项目科技的技术研究、工艺研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等多个领域的科技研发中心。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着重研发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电子组件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建筑节能工艺与环保建筑材料,并在各专业方向上,成为全国唯一具备引进、吸收、消化,并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的环保节能企业,把技术研发中心建成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绿建筑集成系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公司以“以环保节能技术产业化”为发展宗旨,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其中包含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家、高级工程师、各类专业人员。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才招聘、培养创新性优秀的人才,形成研发中心发展的人才梯队,以适应研发中心高速发展的需要。在未来3年内,针对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电子组件,研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和高科技含量的创新性的材料与技术支持,为整体产业链,提供专业的支持。在产业链的研发和设计专业上,超越先进国家的水平,并在国际的相关产业合作中,不断取得新的跨越。利用研发中心研究绿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电子组件的经验和成果,建立对已有国家标准的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进行深度研发,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打下基础。经过3~5年的重点建设,力争使研发中心奠定基础。使研发中心成为产业联合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组织技术研发中心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贡献专业技术服务。经过5~8年的发展,把技术研发中心,建成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绿能建筑集成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LED照明系统、电子组件的专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环保节能科技,培养和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78 6.2建设原则为落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破以传统学科分割为特征的科研管理与组织模式,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促进企业联合,整合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推动形成科技创新体系的合理布局,提升产业综合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优势和产业结构相结合,为我更好地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资源共享。6.3规章制度:6.31研发中心主任工作职责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在总经理领导下,主持研发中心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制定研发中心的研发计划。2、负责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项目的立项,进行产业化生产,产品类型、包装多样化,产品新颖化分型研究开发。3、负责聘用研发中心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对聘用或试用人员的考核情况,予以奖、惩、罚,对严重违反规定的,有权建议解除聘用合同,报总经理批准。对技术中心人员的使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量才使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落实、公正考核;对青年技术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培养和提高,并从各方面对其进行教育、鼓励和关心,以使其感到本企业的温暖,看到自身价值和企业前途,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4、定期检查研发中心的工作进度,仪器设备的状态,试验室的整洁,危险品的保管及使用,开发技术的保密等事项。5、制定及审核新产品企业标准,作好新产品的申报工作。6、负责审查新产品小试结果。7、指导与审核中试的全部设计工作。8、指导调试:经连续四批稳定试生产后,与生产部进行交接工作。9、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协助生产部解决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及技术改造工作。10、及时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工作。78 6.3.2研发中心部门负责人工作职责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直接向技术中心主任负责,主持本部门的日常工作。2、编制本部门年度科研开发及检测计划,对本部门技术人员的使用及考核。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原则,量才使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检查与落实,公正考核;对青年技术人员进行经常性技术指导、培养和提高,并从各方面对其进行教育、鼓励和关心,以使其感到企业的温暖,看到自身的价值和企业前途,使其作到爱岗尽业、以企业发展为荣,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3、严格按照ISO9001的要求进行实施。负责本部门各阶段文件的编写,并保证编写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4、每日检查工作进度,试验的原始纪录,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实验室的整洁,危险品的保管及使用等事项。5、加强与本部门的协作关系,协助有关部门解决问题。6、负责本部门的资料和文件的管理,注意技术保密工作。7、按时完成技术中心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8、各部门负责人向研发中心主任负责。6.3.3研发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为了提高企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学术活动的管理与决策水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企业的发展,成立公司学术委员会并制订本章程。是公司科研决策的最高咨询机构,负责对全公司科技和学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供总经理参考。一、学术委员会职责1、审议公司中长期科技规划,并对有关科研发展方向、预期目标、重点研究领域、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2、审议科技立项计划,对课题申报书的内容进行技术审查,提出评审意见。78 3、对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或阶段性评估,对以完成的课题进行结题验收或对撤消(中止)的课题作出综合评价。4、对公司内的科技成果进行鉴定。5、对纳入我公司技术人才管理的人员进行专业和水平的考核,提出是否引进、续聘或招收录用的建议。6、受总经理的委托开展其他事项的咨询。二、学术委员会组成1、学术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委员8人。2、学术委员会委员由本公司领导、科研部门的负责人及本公司具有高专业技术职称并在本专业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有比较固定的研究方向,有一定声望、坚持原则、办事公正、认真负责、的在职专家或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专家组成。3、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委员人选由公司研发中心遴选,总经理聘任。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聘连任。4、学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三、学术委员会委员应本着严肃认真负责的精神,参与学术委员会的各项活动,积极、公正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学术委员会委员除参加学术委员会的各项活动之外,还应围绕公司的科研方向和中长期规划,发挥自身业务专长和优势,积极为公司的新产品开发、科研进步和人才培养服务。2、学术委员会委员对所涉及的企业科技和商业秘密,及学术委员会讨论情况赋有保密责任。3、学术委员会实行回避制度。凡所审议的问题涉及委员本人或其亲属,本人不得参加审议。4、学术委员会由企业研发中心不定期负责召集。78 5、学术委员会对所审议事项需作出决定时,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进行表决时必须有2/3以上委员参加表决,所有表决均需要获得超过全体委员人数1/2以上票数方为有效。6、在特殊情况下,学术委员会主任可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临时列席参加学术委员会会议。7、召开学术委员会时,可根据需要要求课题负责人,被考核的专家人选到会做开题报告,介绍有关技术资料、解决问题或申述理由,但不参加评议。四、附则1、本章程由研发中心负责解释。2、本章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6.3.4研发中心组织机构管理办法一、为了加强公司研发中心各组织机构的管理工作,加速研发中心科技进步,提高技术研发中心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充分发挥研发中心各组织机构,在科学研究及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根据《XX省企业技术中心验收认定办法》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二、研发中心是我公司技术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隶属于企业,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开发和研究机构,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有相应的人、财、物支配权。在中心内部实行主任领导下的中层干部年目标责任制,基层实行课题组长负责的分层管理制度。三、研发中心应由企业提供稳定的经费(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不实行自负盈亏;研发中心的财务实行单独核算,所需经费应纳入企业年度预算并单独列帐,其固定资产纳入企业折旧范围。四、研发中心主要负责收集和调研国内外市场信息、开发有市场需求的符合我研究方向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五、研发中心组织对潜在市场的预测和研究,开展有潜在市场前景的、中长期规划目标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以及新一代产品的超前研究、开发与设计。78 六、开展重大技术合作研究,包括经过批准与外单位进行合作研究,开展成果转化为商品的中间试验。七、执行本公司赋予的技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组织并参加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八、参与制定和执行企业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和计划,参与企业引进技术的论证、开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九、根据自身发展规划,确立研发中心的研究项目,公司总经理批准确定,公司根据实际需要下拨经费,研发中心应及时向公司报告项目完成情况,并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研究人员按贡献大小,实行奖励与惩罚,研发中心在保证完成研究项目的前提下,可自选项目,报公司批准后实施。十、研发中心对各研究机构实行综合事务部归口管理。研究机构的发展规划及研究方向的论证,研究工作的检查和监督,评估等工作由综合事务部负责组织与指导。涉及人事、财务、生产、供储、设备、外事等各项工作分别由公司办、财务部、供应部、生产技术部负责指导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十一、研发中心研究机构管理与改革的目标是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针对我公司发展战略,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保护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合理流动,实行“优胜劣汰”;人员按课题需要动态组合、合理配置、分配与业绩挂钩,逐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联合、协作的新型科研机制。十二、研发中心下设主任办公室、产品研发室、材料实验室、温度试验室、缺陷检测室、科技信息室、仪器分析室等。十三、各组织机构实行研发中心主任领导下,各部门负责人责任制,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科学研究、检测、人员聘任、财务、资产、学术交流等业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十四、研发中心下属的各组织机构,可围绕研究方向和重点,下设若干个课题组。研究机构应力求精干、高效,其规模要与科研实力及条件相适应,要在明确方向,确定研究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定编定员,有计划、逐步地进行人员调整,使人员结构层次合理,比例协调,杜绝人浮于事。78 十五、公司对各组织机构配置一定数量的固定科研编制,原则上采取定编定员的办法确定相应的专制技术人员,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十六、“中心”组成人员力争精干,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人员来源可由本公司内部择优录取,竞争上岗;或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单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十七、各研究机构要注意发挥老专家在研究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及中年科技人员承上启下的骨干作用,以老带新,以中促青,大胆培养和使用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在项目安排,科研条件,学术交流,人员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支持。十八、各研究机构要建立适应社会,及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增强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树立水平与效益并重,研究与转化并举的新观念。充分利用具备的优势和条件,争取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技攻关项目,高技术和科学基金项目,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委托研究任务。凡是有开发能力的研究室,都应当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对公司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活动,以多渠道、多形式取得经费支持,在科技与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十九、研究机构既要尽可能利用中心已有物质条件,开展工作,又要不断改善研究机构内部的科研条件,加强科研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和设备的作用,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二十、本公司的其他规章制度亦适用于研发中心人员。6.3.5检测中心主任工作职责1、负责编制、汇总年度科研、检测计划,主管产品、原物料及其它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对总经理、研发中心负责。2、遵守我国电力电缆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检查中心工作人员,是否严格按照各产品的相关(行业、国家、企业)标准进行检测的工作。3、组织、主持中心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各相关产品的检测方法,并定期对下属仪器、设备及工作人员操作的准确性予以指导、考核。4、对公司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事故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报总经理批准。78 5、参与新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对新开发产品成分的检测方法、依据提出并报总经理批准。6、负责对研发中心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7、对研发中心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有权奖惩、任免、辞退中心工作人员。8、负责协调与公司各部门的联系,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9、完成研发中心交办的其它任务。6.3.6各检测室工作职责1、在研发中心主任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服从部门领导工作安排。2、遵守公司、部门规章制度,负责公司所有产品(包括新产品及生产产品的成品、半成品、原辅包装材料)的检验工作。3、严格按照产品的相关(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进行检验检测工作,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对送检样品及时进行检验,并签发检验通知单,按规定时间保存好原始记录。5、对特殊检验样品(包装材料等),如不能送检的,应及时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检验工作。6、科室常用试剂用品或其它物品,需及时申请后,报中心领导批准购买。7、科室仪器设备统一管理、维护、保养、校验。8、对IS02001质量保证体系予以统一管理及严格遵照执行。9、完成研发中心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6.3.7各研究室工作职责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直接向研究中心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本室的研究工作。2、按照"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办法"进行申报、立项、实施、结题与验收。78 3、负责对本室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4、负责本室仪器设备及试剂、原料统一管理、维护和保管。5、研究过程中,加强与各检测室的配合,认真作好新产品的原料、半成品与产品的检测,保存好原始记录。6、新产品中试时,配合中试车间进行试生产工作,认真作好生产记录。7、中试结束后,认真作好新产品生产的交接手续。8、切实遵照"研究中心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作好结题工作。9、注意试验过程中的安全工作。10、保持试验室的整洁和卫生,注意门窗、水电。11、认真作好保密工作。6.3.8科技信息管理部职责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公司规章制度,协助研发中心主任工作。2、负责研发中心与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文秘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各项有关工作,为新产品研发和产品检测,提供国内外最新科研信息和市场信息。3、协助公司制定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编制本公司科研发展的年度工作计划、中长期规划。4、负责各项科研项目的立项,技术资料的审核,召开专家论证会,成果鉴定会的组织等工作。5、负责新产品批准证书、科技奖等申报工作,并与省科技厅、技术监督局等相关上级单位的联系工作。6、负责研发中心技术人员的待遇、职称、培训、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工作。7、维护公司利益,做好技术保密工作。8、及时完成研发中心主任临时交办的工作。6.3.9研发中心科研管理办法7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研管理,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国家各类科技计划课题;2、国家部委科技计划课题;3、省科技计划课题;4、外单位协作课题;5、公司科研课题。第三条科研的管理(包括课题申请与课题实施、经费管理、结题与验收、成果管理等)由研发中心、各研究室负责。公司各有关部门应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各类研究工作,给予支持和保证,协助研究中心的各部门解决研究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保证科研计划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二章课题的申报与立项第四条科研课题实行逐级申报,凡申报人员,应按不同类型项目的要求填写相应的申请书,经所在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按规定的时间相要求报送研发中心。第五条研发中心负责对申报课题进行形式审查,对初审合格的项目,送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题报总经理批准后,正式立项。第六条课题负责人接到批准通知半个月内,应填写好课题计划任务书,报研发中心审批,作为拨款和验收的依据,批准后,该课题即正式列入研发中心科研课题管理的范畴。第七条根据公司和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任务、外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研究任务,由研发中心统一编制年度科研计划。课题研究起止年限的划定,以课题经费下达时间为依据。如课题经费于当年第二季度前下达,以本年七月份为研究起始时间;如课题经费于当年第二季度后下达,则以第二年一月份为研究起始时间。第三章课题的实施78 第八条课题下达后,课题组必须按批准的课题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开始研究工作。研究中主要注意做好科研原始资料、各项数据的收集、核对和整理,认真填写《科学研究记录本》,及时向科技管理部门,反馈研究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信息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九条研究计划实施过程中,涉及降低预定目标,减少研究内容或延长年限、改变项目承担人员增加科研经费等变动,课题负责人须提出书面报告,经所在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报研发中心审批。申请延期一般只能一次,最长不能超过一年。第十条课题协作单位,原则上不得更换,确需变更时,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报告,并经其所在部门及合作单位签署意见,报技术中心审批。第十一条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必须保持稳定,一般不得代理或更换,确需变更时,按下列规定办理:1、课题负责人因病休等特殊原因,离开该课题研究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由所在部门提出合适人员代理代选,经部门审批,报研发中心备案。如代理课题负责人,不属原课题组成员,批准后,作为增补的课题组主要成员。离岗超过一年,须更适合的课题负责人,由所在部门提出更换人选,经部门审查后,报研发中心审批。如无合适的人选,按中止课题实施办理。2、课题组主要成员,因主客观原因不能完成其分担的研究任务的,允许退出,并由课题组负责人及所在部门提出更换人选。课题组主要成员的更换报技术中心审批。第十二条在研究课题执行过程中,研发中心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定期深入科研工作现场,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加强对课题经常性的督促与检查,及时帮助科研人员解决一些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十三条研发中心每年统一组织一次对课题实施情况的年度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项目研究进展、经费使用、论文发表及成果推广情况、存在的问题如今后工作打算等。对进展缓慢,经费使用不当的课题组及时提出警告。第十四条凡未经同意,不按时填报年度进展报告的项目,暂缓其科研经费的使用,逾期不纠正、补报的,按中止课题实施办理。78 第十五条对列为公司重点科研的课题,由研发中心定期召集销售、质检、生产等方面人员及有关专家的联席会议,听取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征求意见。第四章经费管理第十六条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按《研发中心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第五章结题与验收第十七条结题是指课题完成后,对课题进行全面的总结。课题结束后,须及时办理结题手续,由课题负责人对科研文件材料加以系统整理,认真填写课题总结报告、课题经费决算表及仪器设备购置清单,经所在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报研发中心进行审查,然后由研发中心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结题验收,对其完成质量作出综合评价。撤消或中止实施的课题,也按结题的要求和程序办理。第十八条课题结束后,用课题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可转入新课题的研究,或交所在部门使用。剩余的科研经费,可转入新课题研究,或由研发中心收回。第十九条凡批准撤消或中止实施的课题,除及时中止其科研经费的使用外,所购置的仪器设备由中心全数收回,交其所在部门使用。结余经费,上交有关部门或纳入公司科研基金,用于支持其它研究工作。第二十条凡未经批准,不按期结题的课题负责人,暂缓其科研经费的作用。对于不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未取得研究结果,又不能及时作出说明和采取补救措施的课题负责人,两年内不受理其新的申请。对课题完成质量优秀、成果突出的课题负责人,对其今后课题申报予以表彰和奖励外,还予以优先立项。第二十一条各类课题未经结题者,一律不受理其鉴定或验收申请。第二十二条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对有关科研文件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并及时归档。归档要求按《研发中心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办法》执行。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三条对于国内外合作或委托研究课题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研发中心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本办法二0一0年六月一日起施行。78 6.3.10研发中心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依据国家和省财政制度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科研经费的管理遵循"分类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所有科研经费均需纳入公司财务部的统一帐号内,按课题单独建帐,实行公司研发中心二级管理。第三条研发中心、公司财务部是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共同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第四条科研经费的使用应本着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讲求效益的原则,由课题负责人在研发中心和财务部的管理监督下,按财务管理有关制度及办法,按计划支配使用科研课题经费。第二章经费来源第五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有:1、列入国家、部委、省厅等各类科技计划的课题经费(即纵向科研经费);2、国内外合作或委托研究的合同经费(即横向科研经费);3、公司从上年销售收入中划拨4.5%的科研经费;4、其它经费。第三章经费使用范围第六条科研经费必须用于与研究课题直接有关的研究工作。其主要开支范围包括:1、科研业务费:科研有关试验、分析费;调研、学术交流差旅费;业务资料费。2、实验材料费:科研用原辅料、消耗性材料、试剂、药品等购置费;样品采集加工费等。78 3、仪器设备费:指列入课题计划任务书(或申报书)中所需小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运输、安装费;自制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购置费和加工费等。但交通运输设备、声像录放设备、复制打印设备、空调设备、通讯设备及行政办公设备等费用不得列入经费开支。4、协作费:根据课题计划任务书或协议书应支付给合作单位的协作费。5、科研人员工资、奖金、电话费、水电费及办公费等。6、项目组织实施费:成果鉴定会议费、咨询、评审费;实习人员工资及管理费等。7、其它:含科研津贴及有关科技奖励费用等。第四章经费审批与报销第七条科研项目经费到达后,研发中心及时通知课题负责人,并领取"科研经费专用单"。报销时,除课题负责人签字外,还须有经办人或验收人签字,凭经费专用单,办理报销手续。第八条凡属国家规定的"专控商品",原则上,不得列入科研经费开支,如个别项目确系科研需要,并在申报时,已列入经费预算计划内的,经研发中心主任批准,按专控商品规定上报批准后购买。第九条凡用科研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其产权归公司,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有优先使用权。课题完成后,归课题负责人所在部门使用。仪器设备的管理,按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所购图书资料(含专业学术会议资料)、工具书等,归部门资料室所有,报销前须有关人员登记验收,并在收据上加盖公章后,方予以报销。第十条课题经费使用的权限,单项支出在2千元以下,课题组长签字,部门审核,单项支出在2千元以上,由部门领导批准,研发中心审核,公司总经理审批。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部门领导同意,经研发中心主任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1、购置20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图书资料等;2、赴省内、外调研和参加有关学术会议;3、进行实验室改造;78 4、向外转拨科研协作费;5、聘请实习人员;6、支付劳务费。第十二条科研人员参加有关学术会议。第十三条凡与科研项目有关的实习人员工资、咨询、劳务费等开支,需由本人和课题负责人签字,技术中心负责人同意并审批。此类经费支出,应从严掌握。第十四条成果鉴定及与有关的各种开支,课题负责人应提前编制经费开支预算计划,报研发中心审核备案,总经理批准。第十五条凡在公司内领取科研所需的试剂、器材、实验物料及打字、复印、摄影、冲印等费用采取内部转帐形式支付。凡购置科研仪器设备、试剂等金额超过1000元以上,应采取转帐或汇款方式,不得以现金支付,否则不予报销。办理各类报销手续时,均应凭具原始票据。第十六条凡未经同意,不按时填报年度进展报告;或不按时填报项目总结报告;对于批准撤消或中止计划实施的课题,自批准之日起,中止其科研经费的使用。第五章经费的分配第十七条凡属公司科技人员承担的纵向或横向课题,公司均按当年实际拨款(除去合同规定应偿还部分)各按10%的比例提取科研立项奖及科研管理费,科研立项奖金用于对承担科研项目人员的奖励及津贴。科研管理费用于项目前期论证、申报课题、检索课题、申请鉴定、验收、科技奖励、组织或参加科技管理学习班及科技会议等工作所需经费和科管人员奖励等。第十八条凡属成果或技术转让的项目,从所得转让费中扣回全部投资或按合同及时还贷后,其余部分按公司基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经费的决算和结余经费的分配第十九条科研课题结束后二个月内,课题负责人应会同研发中心78 有关管理人员,抓紧清理历年帐目,核实拨款和支出,认真填写项目经费决算表和仪器设备购置清单一式两份,一份存入课题档案,一份经研发中心及部门审核批复后予以核销。批准撤消或中止计划实施的课题也应按上述要求和程序办理,其结余经费上交研发中心或作为公司科研基金,用于支持其它研究工作。第二十条课题完成后,凡用科研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可按仪器设备总价值20%折算为项目结余经费(此项费用由使用部门,从仪器设备购置费中支付),如继续用于本项目组研究工作,不再计价纳入项目结余经费。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凡个人收入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十二条研发中心会同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或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可暂缓、中止其经费使用,并提出批评或行政处分,以至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研发中心负责解释。与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有抵触时,以上级部门规定为准。第二十四条本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6.3.11研发中心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以下简称科研档案)的管理,达到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目的,依据国家和省有关科技档案管理文件的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照片、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科研文件材料,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第三条科研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研发中心78 应把科研档案工作、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对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逐步实行"四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同步;检查课题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科技成果与验收、鉴定科研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以及科技人员严明职责考核与档案部门出具专题归档情况证明材料同步。第二章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第四条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1、科研准备阶段: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检索的相关参考资料,方案论证,专家评审意见,审批文件,计划任务书(协议书或委托书),经费预算报告等文件。2、研究实验阶段: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分析测试报告,临床观察报告,项目技术规范技术说明书,重要的来往技术文件、材料、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研究年度进展情况报告等。3、总结鉴定验收阶段:项目小试总结报告,中试技术报告、查新报告,发表的论文、专着,用户使用报告,申请鉴定(验收)报告,中试生产移交书,经费决算报告等。4、成果奖励申报阶段: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成果奖励申报书,审批文件,奖状(原件),获奖证书,奖品(照片),产品申请材料,专利受理通知书及专利审批文件材料,专利证书,产品批准证书等。5、推广应用阶段:推广应用方案,扩大生产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生产定型鉴定材料,技术培训总结材料,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推广应用总结等。第三章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第五条实行由课题负责人主持,归档的责任制,每项科研课题完成或某部分结束后,课题负责人必须对所形成的科研文件材料,加以系统整理,由研发中心及研发中心档案室审查验收。第六条通过审查验收的归档案卷,应办理正式归档手续,由课题负责人填写"科研档案移交案卷目录"一式三份,经清点签字后,一份连同归档案卷交部门档案室,并由其出具档案号,一份由研发中心保存备查,一份由项目负责人保存备查。78 第七条每个科研课题,进行鉴定或验收前,必须办理正式归档手续,凭科研档案移交案卷目录和档案号,向中心申报。未经办理归档手续的科研项目,不受理其成果鉴定或验收的申请。第八条对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奖励申报、推广应用三个阶段中,形成的科研文件材料,要注意及时归档,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第九条凡归档科研文件材料,必须是原件(稿),书写不得用铅笔、圆珠笔。记录本应事先编好页码,记录不当的废页,可保留本内,不得撕去。要字迹工整,图样清晰,有利于长久保存。第十条科研文件材料装订成册,不能装订的,可放入档案盒或档案袋内归档保存。照片、图纸的立卷应收集成套,保持完整。第四章科研档案的管理第十一条科研档案的管理,应遵循科研文件材料自然形成规律,保持科研文件材料的内在联系,便于保管、保密和方便的原则。第十二条研发中心和各部门要配备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双方密切配合,逐步实现科技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科研档案应用专用库房保管,属绝密级的科研档案应单独登记,专柜存放。第十三条对接收的科研档案,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鉴定,按有关规定确定保管期限及机密等级。保管期限一般分永久、长期(15?0年)、定期(15年)三类。保管期限,一律由归档后的第二年算起。密级的确定,按有关保密规定执行。对要销毁的科研档案,必须登记造册,经研发中心审核同意,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第十四条科研档案,仅限在档案室查阅,如确需借出,须办理借阅手续,借出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两周。第十五条密级以上的科研档案,未经批准不得复制、摘抄、照相、转借他人或公开展览等,确因工作需要,经研发中心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上述工作。第十六条借阅科研档案的人员,应对科研档案的安全、完整和保密负责。不得私自将案卷拆开或抽页;严禁在档案材料上涂改、批注,使其污损。借、还档案时,档案管理人员和借阅者双方者应严格检查,如发现档案材料有损坏和遗失,要及时妥善处理。78 第十七条凡因档案管理混乱,影响科研进程和造成严重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责任。对工作失职,违反规定,泄露机密,造成工作损失者,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惩处。78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研发中心负责解释。第十九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6.3.12研发中心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为鼓励在科学探索、技术创新,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我公司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我公司经济发展,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一、本办法适应范围包括:应用于生产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广、采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等,按其获奖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大小进行评定。二、研发中心科学技术奖励,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三、奖励范围1、获国家级、部局级、省级成果奖的课题组。2、申报国家级、部局级、省级科研课题中标者。3、成果推广产生重大经济效益者。4、对科研工作作出贡献的优秀科研管理人员。四、奖励机构1、研发中心设立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负责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研发中心,负责办理日常工作。评审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2、评审委员会,由总经理及研发中心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营销中心、财务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五、申报、审批程序1、由课题组长或研究人员自愿申报,所在部门签署意见后,报研发中心进行形式审查,总经理批准授奖。78 2、经批准的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在授奖前予在公布,自公布之日起,距天为异议期,在异议期内向技术中心书面提出,过期不予受理。六、管理1、科技奖励基金由研发中心统一管理。2、科技奖励的资金,按照贡献度合理分配。3、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奖励者,经查属实,撤销奖励,追回奖金,并按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七、附则1、本办法由研发中心起草并负责解释。2、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6.4共构方案为贯彻落实加强绿建筑集成系统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服务功能,根据建筑节能工业基地的需求,从经济发展需要出发,采取合作、共建方式,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6.4.1立项与建设立项与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计划实施等。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依重点优势学科群,整合资源构建;在相应技术领域中,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基础、特色和业绩;具有相关支撑学科、技术的系统集成条件,有利于推动学科交叉,可以为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良好市场前景的研发项目及科技成果者。已有科研成果工程化需要的部分装备和基础设施,并能够为项目的建设、运行提供必要的配套保障者。具有较强市场意识、转化经验的管理团队及技术领导人者,能够在该领域,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工程化研究开发与转化素质较高的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队伍。具有较好的工程化运作管理水平的人才者。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思路,所提组建方案切实可行者。(二)项目申请78 符合研发中心立项申请条件的单位或部门,根据研发中心建设规划,编写《绿建筑集成系统,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项目评审评审工作以科学、公正、注重质量和宁缺勿滥的原则。研发中心建立领导小组,由绿建筑集成系统联合企业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研发筹备处。研发中心依立项单位或部门所报送的《绿建筑集成系统,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和考察结果,择优批复立项。(四)建设实施立项单位/部门依据立项批复,落实资金与建设条件,组织项目具体实施。立项单位或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按时报送年度工作总结。管理处将对工程中心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立项单位/部门应当保证工程中心建设期内,负责人的相对稳定。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如对原计划进行必要调整,须经研发中心组织专家重新论证并批准后实施。立项单位/部门必须有足够用于研发,和成果转化使用的实验室,及相应条件实施,且相对集中。确有行业或领域特点者,须在立项申请时说明,并按研发中心批复的建设规划执行。工程中心建设资金,可实行多元化融资,鼓励社会投资机构、企业或个人投资研究中心的成果转化工作。研发中心建设资金的政府或企业拨款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项目研究和人员培训。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为三年。四、措施建立健全工程中心建设工作责任体系。工程中心建设,由研发中心管理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依据研发中心科技发展战略,及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编制工程中心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制订有关研发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和办法。指导工程中心的运行和管理;确定工程中心立项,组织工程中心的验收与评估;对研发中心78 技术委员会主任进行备案。立项单位/部门是工程中心建设的主导单位,负责工程中心的建设与日常管理。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协调并解决工程中心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资金及其他配套条件;负责遴选聘任和考核工程中心主任、技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制定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考评体系,负责工程中心日常考核和预评估,并将考核和预评估结果报送管理处;配合做好工程中心的验收与评估工作。在立项单位/部门领导下,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持工程中心全面工作,并负责提名推荐工程中心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和技术委员会成员人选。工程中心主任,由立项单位/部门聘任,管理处备案。工程中心主任任期3年,立项单位或部门,对工程中心业绩和工程中心主任进行届中考核并报科技处核准。对考核不通过的,管理处将建议立项单位或部门予以解聘。技术委员会是工程中心的技术咨询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审议工程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开发计划,评价工程设计与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和市场信息,审议工程中心年度工作计划等。技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技术委员会,由工程中心所在领域科技界、工程界和相关企业与经济界专家组成,技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三年。工程中心,实行项目合同制和人员聘任制。研究开发队伍,由固定人员和客座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由工程中心主任聘任。客座流动人员,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和研发项目的实际情况聘任,经工程中心主任核准后,作为流动编制。建立健全工程中心建设工作评估检查和验收制度对工程中心建设,实行年度报告、中期评估检查和项目验收的办法,适时处理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对工程中心建设实行年度报告制。项目责任人将工程中心建设年度进展情况、年度统计、年度经费预决算及有关资料汇总后,管理处。对工程中心建设实行中期评估检查制。由管理处组织实施,主要的任务是对配套经费到位情况、工程中心建设的进度情况、建设质量、建设效益等进行评估检查。对建设优秀的工程中心,将增加经费投入、在科研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对建设不合格的工程中心,视情况取消建设资格,今后不再资助;对首批未能入选的拟报工程中心,经过几年建设,成效卓著的,可以申请进入建设资格。立项单位/部门完成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验收申请,编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总结报告》。管理处组织专家,按照项目议定书,对工程中心进行验收。纳入工程中心序列管理,聘任工程中心主任。对于未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管理处责成立项单位或部门,对验收专家组提出的问题限期加以整改。被责令整改的工程中心,一年之内可再申请验收,若仍未通过验收,取消工程中心建设资格,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6.5建设成果技术上:充分发挥研发中心78 ,在绿建筑集成系统上,研发及生产方面的工作积累,持续不断地自行研发,和引进吸收本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其研发、实验技术集成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随时保持1-3项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贴近本领域国际发展前沿趋势的项目,在术研发中心进行研发,随时保持2-3项有市场需求、附加值高的产品,在企业引导下,进行产业化示范生产,每2-3年,推出1项能反映当时相关领域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及成果转化。将继续拓宽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的范围,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同时将来自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中出现的新的技术问题,带到新一轮技术开发循环中。人才方面:采取开放、流动、竞争和鼓励创新的机制,不断吐故纳新。完善激励机制、营造开放环境,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成果交流,不断创造新的对外合作机会,吸引国内外学者到研发中心,进行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通过研发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逐步成为我国绿能建筑相关技术研究中心。78 第七章建设条件7.1项目建设地点XX省昆山市7.2项目建设地点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昆山属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处XX省东南部、上海市与苏州市之间。北至东北与常熟市、太仓市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接壤,西与吴江、苏州市交界。位于东经120°48′21〃,121°09′04〃、北纬31°06′34〃,31°32′36〃,东西最大直线距离33公里,南北48公里,总面积921.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23.1%。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447毫米,年日照时间1697小时,全年无霜期239天。,境内河网密布,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呈倾斜,自然坡度较小。地面高度多在2.8~3.7米之间(基准面:吴淞零点),部分高地达5~6米,平均为3.4米。北部为低洼圩区,中部为半高田地区,南部为濒湖高田地区。全市面积927.3平方公里,约合138.2万亩,其中耕地70.5万亩,园地1.65万亩,林地1.7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3.62万亩,交通用地8.13万亩,水域30.9万亩,未利用土地0.55万亩。全境河流总长1056.32公里,其中主要干支河流62条,长457.51公里;湖泊41个,水面10余万亩。年均降水量1074毫米;年地表水中河湖蓄水6.9亿立方米,承泄太湖来水51.3亿立方米,引入长江水2.5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开采量约0.95亿立方米。境内有昆石、红泥、矿泉水等,尤昆石为奇。林木类有竹、松、梅、桑等,观赏型树种日渐增多,以琼花为珍;野生药用植物有百余种,数并蒂莲为贵;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其中阳澄湖大闸蟹驰名中外。市内的亭林公园融自然景物与名胜古迹于一体,玉峰山"百里平畴,一峰独秀";古镇周庄以"中国第一水乡"闻名海内外,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被誉为199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顾炎武墓、秦峰塔、文昌阁等历史名胜广受注目;阳澄湖、淀山湖的水上风情园、国际游园、高尔夫球场、赛车俱乐部、度假村庄等现代化旅游项目。交通条件昆山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可以充分接受其辐射。与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接壤。昆山基础设施齐全,交通方便。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将在昆山设站通过,汽车到虹桥国际机场仅35分钟,到浦东国际机场也只需一个多小时。内河水水道连结上海等港口,货运十分便捷。昆山78 是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有着良好的人居环境。昆山有比较充裕的人才资源,目前全市拥有4100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15万名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昆山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有: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出口加工区,昆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昆山科技创业园)、昆山高科技工业园、中科集团昆山高科技产业园和昆山国际商务中心。国家级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20平方公里,是全市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和基地。昆山出口加工区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全国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也是最近全国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出口加工区,首期规划面积2.86平方公里,区内实行“境内关外”政策。昆山产业发展概况昆山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等称号,昆山已成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人敢于开拓,勇于创新,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昆山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高密度地区和投资高回报地区之一。昆山市利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是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现有3600多家台资企业,投资总额超400亿美元,占大陆利用台资总额的九分之一。2009年,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24个,合同利用外资31.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65亿美元。全年批准总投资在29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1个,项目平均注册外资达到4179万美元;1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平均注册外资达到1.80亿美元。在昆山落户的不仅有南亚电子、华扬科学工业园等功能性、园区型项目,还有台湾彰化银行、大华人力资源公司、登云科技大学、台商子女学校等新兴服务业项目,农业项目合同外资也已超5亿美元。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大量进入,使昆山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为主的支柱产业,进出口的98%来自外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三成,一个现代化工业制造加工中心和IT产业制造基地正在这里迅速崛起。2002年是昆山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昆山出口加工区是全国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初步形成以生产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在昆山开发区的带动辐射下,全市形成了以开发区为龙头、专业园区为特色、配套区为支撑的全方位开发开放格局。全市利用外资的90%以上、民间投资的60%以上都集中在各类园区。昆山高科技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精密机械等。与中科院合作建立的中科昆山高科技产业园,已成为国内重要的传感器生产基地。昆山78 留学人员创业园成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主要发展软件产业、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种瓜果蔬菜、特种水产、特种花卉苗木、特种畜禽。江苏国际商务中心,重点发展服务贸易、会展经济、物流仓储业。昆山软件园,主要引进软件、网络开发等高科技产业。昆山教育科技园区,是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的基地。昆山又推出了吴淞江工业园区的概念性规划,该区北至京沪线,南到苏虹机场路,东连上海安亭,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中间有吴淞江黄金水道贯穿东西,面积约为165平方公里。这个园区是昆山今后的开发重点。近年来,昆山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多元筹资,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全面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同时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基础设施方面,实施了交通网、电力网、通信网、宽带网等"四网"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在功能性设施方面,建立了口岸通关点,提升了海关、国检的机构功能。在城乡环境整治改造方面,实施城市主干道街景改造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了一批标志性城市景观和休闲活动场所。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昆山各级政府的一贯理念。中国入世之后,昆山进一步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力求营造最佳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依托服务品牌,构建昆山独特的竞争新优势。7.3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决论研发中心选址的原则符合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规模符合当地资源情况;水、电、交通等配件条件良好。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选址符合昆山市总体规划用地功能分区要求,该地块基础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研发中心附近没有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游览区等设施,适宜该项目的建设。7.4原材料供应与配套条件复合屋面板材复合墙体板材混凝土钢结构节能门窗7.5项目供电、供水、消防系统设计方案7.5.1给排水工程给水工程该项目水源利用昆山市净水厂作为水源。昆山市供水主管接入研发中心各供水点即可满足项目用水。用水量估算生活用水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的要求,该项目生活用水定额按20L/人,研发中心78 人员200人以上,则日生活用水量为40m3。消防用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的要求,该项目按丙类火灾危险性考虑,确定消防用水量为30L/S。其他用水该项目其他用水主要是车间冲刷、道路及绿化区用水,则日其他用水量为20m3。该项目全年用水量12.6万m3。7.5.2供水工程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研发中心用水分生产、生活、消防及其他用水。给水系统分为生产、生活、消防低压给水系统。生产、生活、消防低压给水系统采用合流制给水,即生产、生活、消防为同一给水系统。昆山市供水管道己全面普及,该项目只需敷设管道接入即可,通至厂区内既可满足项目用水需求。研发中心消防管网、自动喷淋管网和生产用水管网分设,消防管网为环状布置,室外消防栓采用地上式消防栓,其距离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150米。生产生活管网为枝状布置。研发中心内用水管道采用镀锌钢管。7.5.3排水工程该项目厂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分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雨水排水管网。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是职工洗涤污水及冲刷粪便用污水,经化粪池滞留沉淀处理后,排入生活污水管网。生产废水生产废水主要是设备检修、冲洗后达标排入污水管网。雨水雨水和道路冲刷用水采用地面自然漫流方式近排入昆山市雨水管网。7.5.4供电工程用电负荷等级该项目主要设备,短时中断供电不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电气负荷等级划分规范要求,用电负荷等级均为三级。电源项目自昆山市供电管网引线,至研发中心内变配电站,电压降至0.4KV,后引至各生产车间配电所作为生产、生活电源。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对项目用电负荷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下:项目设备装机总容量为200KW,需要系数为0.80,拟在0.4KV低压侧装设静电电容器自动补偿设备补偿后,研发中心功率因数为0.95。供电方案新建10KV配电室一座,配备250KVA变压器3台以达到使用要求。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式,10KV侧采用分段单母线。厂区内供电采用电缆,由变电站放射式走电缆桥架接入各车间配电所。车间内0.4KV供电系统采用单母线放射式供电方式。研发中心78 内其他建筑供电根据《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进行布置。设备选型变压器选用S9系列节能变压器,高压开关柜,选用JYN2手车式开关柜,每个高压柜上均配有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低压开关柜,采用GGD固定式开关柜,变压器与低压柜的联接采用封闭式母线槽。无功功率补偿静电电容器选用PGJ2型。7.5.5防雷与接地研究中心接地保护采用TN-C-S系统,在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接地,并设置人工接地体,以达到良好接地的目的。电源入户时,应做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和零线,宜与相线一起敷设,接地线的截面一般不大于下列数值:钢,80mm2;铝,70mm2;铜,50mm2。其他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一般采用钢质材料,并应采取热镀锌防腐措施。研究中心、办公楼按第二类建筑物防雷要求,做防雷保护措施,防雷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按《建筑物防宙设计规范》GB50057-94的防雷设计要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应有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扣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独立避雷针应有独立的防雷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Rch不宜大于10欧姆,以防止直击雷。为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如设备、管道、构架等较大金属构件)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应接地,屋面周边应设置避雷带,并每隔18米-24米应用引下线接地一次。为防止雷电波侵入,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冲击接地电阻Rch不宜大于10欧姆。7.5.6消防工程依据和有关标准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系统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消防设计原则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从平面布置、道路、建筑结构、电气、消防给水、消防器材的配备、监测管理机构的设置等多方面入手,做到消防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运,为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管理设置过硬的消防环境。消防措施该项目建构筑物,均采用耐火和不易燃烧的材料及设备,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隐患。并根据该项目具体情况,依据消防设计规范配备合理的消防设备,设置完备的火灾自动监测报警系统,以确保火情发生时能及时灭火,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尽量降低损失。,。车间周围设环形通道,建筑物按防火间距的要求设计,并设有安全出口。消防用水量该项目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5L78 /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SL/S。火灾延续时间:室内外消火栓用水为2h。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网为消防、生活合一制,在室外给水环网上设置DN100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室外消防用水由室外消火栓供给,消火栓的最大间距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150米。室外消防为低压制,着火时由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抽水进行扑救。其它,在建筑物各层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一定数量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7.6环境影响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7.6.1、环境影响分析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研发中心正常运行后,不产生有害气体,项目的营运对周围大气环境无影响。水环境影响分析:研发中心正常运营后,产生的废水为化验废水、中试废水和生活污水。化验废水,主要来自化验室,污染物以SS和有机物为主;中试废水主要来自中试车间,污染物以SS为主;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工作人员,主要污染物为化验废水、中试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噪声影响分析:研发中心正常运营后,空压机、中试设备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对厂区工作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研发中心正常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中试过程中产生废料,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直接排放时,将对周围环境卫生产生一定的影响。7.6.2、环境保护措施水处理措施:研发中心将建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化验废水、中试废水和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噪声处理措施:本项目设计优先选用高效低噪设备,对于空压机等高噪声的设备采取安装消音器或设置隔音值班室等措施。固体废物处理措施:中试过程中产生废料,集中收集后,与生活垃圾,派工作人员,每天收集到厂区内指定位置,然后定期使用汽车运输到城市垃圾场填埋处理。7.6.3安全与卫生要求和措施78 安全与卫生要求本项目设计应严格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等规范和标准设计,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设计上尽可能为职工提供良好、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使职工的生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得到根本保障。安全措施定期对各种设备的安全装置进行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研发中心大楼设置完善的防雷接地系统,采用共享接地体,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确保建筑物及人生安全。用电设备供电线路,采取三相四线制,加专用安全接地线(PE线)组成三相五线制,确保用电安全。对移动式用电设备及插座供电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管线支架等金属物,均采取接地保护,以防止触电。所有工艺设备,均设置安全装置,防止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确保安全。研发中心大楼内,区域划分合理,设备布置有序,主要通道为3m以上,确保安全疏散。研发中心大楼内,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便于发生火灾时及时报警,迅速扑灭火灾。研发中心大楼内,设置有应急灯、应急疏散标志灯和紧急出口,以保证停电时,工作人员的疏散安全。7.6.4卫生措施研发中心大楼实验室、化验室、办公室、展室大厅、接待中心等工作场所新风补给量,每人每小时不少于35m3。根据我国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在研发中心大楼内,设置男女更衣室、男女厕所、休息间等,办公、卫生用房,具有良好自然采光和通风设施。为保护工作人员视力健康,照明工程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进行设计。研发中心内,职工食堂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要求。在研发中心道路两侧,设立环保分类垃圾箱,相互间隔50-60m。7.6.5消防及节能要求和措施消防要求和措施总图:研发中心总图布置上,各建筑物之间,留有符合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环形通道,路宽6m,转弯半径9m,满足运输及消防安全的要求。消防给水:研发中心大楼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分别设置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设计消防用水量为25L/s,采用SS100型地上式消火栓,由厂区饮用水系统给水。在研发中心大楼内,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消防用水量15L78 /s,采用SS65型消火栓,消火栓的布置保证有2支消火栓,可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水带长度不超过25m。由于本项目研发中心位于昆山市,距离消防队较近,市政给水设施水量、水压有保证,因此,在研发中心大楼屋顶,设置玻璃钢水箱一座,消防水箱储存1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除上述消防给水设施外,在研发中心大楼内,还根据需要设置干式灭火器,灭火器数量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确定。建筑物防火: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拟建研发中心大楼,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建筑物耐火等级,按不低于二级设计。在研发中心大楼周围,设置环行消防通道,并满足消防车道的宽度,及过街门洞的高度要求。研发中心大楼内,设置满足消防规范要求的安全出口,和紧急蔬散消防通道。电气防火:在各电气设备处设置二氧化碳气体灭火装置,或七氟丙烷灭火装置。在各建筑物内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在消防疏散通道明显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并且在研发中心大楼内,设置烟感温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节能要求和措施工艺技术,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实验设备、化验设备、检验设备、中试设备、动力设备、空调等选用低能耗、节能型设备。研发中心大楼墙体,采用能耗低的建材;外墙采用保温轻质墙砖;屋顶采用保温隔热材料;门采用密闭效果好保温门,外窗采用中空玻璃,窗框选材为隔断冷桥的合金窗框。在保证室内环境及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确保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达标。变压器采用节能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空载损耗及短路损耗;无功补偿采用低压集中补偿方式,补偿后功率因数达0.95以上。研发中心、实验中心、化验室、检验室、办公室、展室中心、接待中心、会议中心等照明光源均采用高效节能灯。电能计量,除供电局装设在研发中心配电所高压侧电能计量柜外,研发中心配电所内10KV进线柜,均装设三相三线有功、无功电度表、电流表、功率因数表,在10KV出线柜上装设电流表及有功电度表。研发中心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均按《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配置。工艺设备、动力设备等,选用节水型产品;龙头选用非接触自动控制式,或延时自闭节水型水龙头;公共场所使用6升的两档式便器;以达到经济运行,节约水资源的目的。研发中心大楼内给排水管网,均采用新型的PE管,以降低输水管网、用水管网、用水设备的漏损率。阀门和管件选用寿命长的优质管件。研发中心给水管网,入口处配置计量水表。对供水管网系统采取防渗、防漏处理措施,降低水资源的无效消耗,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提高科学管理和加强考核是节能的有效措施。研发中心78 除对所需能源,均装设计量检测仪表外,分别对工程各动力设备和管线按规程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78 第八章管理机构8.1管理机构职能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依照《公司法》建立企业机构,实行权责分明,科学管理,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研发中心是公司最高层次的技术研发机构,其中心任务是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服务。其职能不仅是从事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而应定位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上。研发中心在技术创新时,要形成面向市场、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广泛利用外部资源的开放式运行机制,形成合理的决策程序、立项程序和管理程序。研发中心应具备以下主要职能: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职能研发中心在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要不断研究开发出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积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发展战略的决策咨询职能研发中心应具备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从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相结合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咨询,并参与企业发展和承担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产学研合作,和对外合作交流职能研发中心是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载体,研发中心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战略性研究开发,推动集团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服务、技术孵化的辐射职能研发中心对企业的其他技术开发机构,进行系统的指导、咨询、评价服务,使中长期研究开发工作,与产品开发和商品化紧密结合,在企业技术开发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研发中心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形成文件化管理,并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网络,使影响质量的所有活动,处于受控状态,以预防和消除质量缺陷,确保各阶段的各种质量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职能研发中心要具备必需的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到技术中心工作,增强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凝聚力,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78 研发中心组织机构根据研发中心功能、职能定位,由专家委员会、学术项目部、质量保证部、生产技术部、信息收集分析管理部、技术委员会组成。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是公司科学技术发展,及技术进步的决策参谋部。学术项目部下设:技术实验室、中试实验室、工艺实验室、材料研究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室、项目申报资料编撰组,主要任务为原材料及新产品研究开发。质量保证部下设:质量标准、质量档案管理室、质量审计、不良反应监控室、质量分析项目组、仪器分析试验室、生物测定试验室、化学检验试验室,主要任务是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生产技术部下:设设备技术改造组、生产工艺、技术研究组,其主要任务是企业设备改造、生产工艺研究。8.2组织机构架构图组织机构详见图8-1。图8-1组织机构图图8-2研发流程图8.3管理机构运行机制研发中心是隶属于公司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在公司的领导下运行。研发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由公司总经理担任主任,设置常务副主任,负责技术中心日常工作。研发中心组织实施新产品研发、中试、质量管理、质量检验等工作。学术项目部负责信息调研、课题招标、对外协作、新材料申报、新产品投产、技改设备、新材料开发、专利申请等工作,同时对新材料的小试、中试、物理性等进行研究;质量保证部负责质量新产品质量控制的研究,检验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以及对公司人员进行培训等工作;生产技术部负责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工作。各职能部门,在技术中心领导下,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任务。聘请外单位专家和公司技术骨干组成了专家委员会,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是公司高层科学技术发展及技术进步的决策参谋部,负责公司重大科技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认证、评审,科技成果的评审和科技人员晋升、表彰、推荐等工作。研发中心所需经费,纳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单独列帐,单独核算。研发中心进行新产品研发时.所涉及的设备购置费、中试费、原材料购置费、技术资料费、人工费及与技术研发和质量保障有关的其他经费等均纳入技术开发经费中。研发中心78 实行开放的运行模式,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高技术人才,实施产学研结合和技术交流,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促进研发中心研发能力和水平的提高。8.4管理方式和内容为了在规划的建设工期内,更好地实现本项目的目标,由公司总经理担任项目负责人,并成立项目管理小组,对本项目的实施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主要管理内容包括:项目进度管理对项目进度进行详细的任务分解,和具体进度策划,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项目按时完成。项目费用管理对本项目的各项任务制定详细的费用预算、费用使用计划和资金筹措计划,并严格控制,既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又保证费用不超支。项目质量管理对本项目的各项任务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并实施过程质量检查和监控,使整个项目保质保量完成。8.5人员编制与人事制度技术中心工作制度按国家规定采取每周5天工作制,工作制度为单班制,每天工作8小时,全年工作245天。人员编制本研发中心人员编列为200人以上,主要为技术人员,实行合同聘用制。研发中心新增技术人员技能素质要求:本科及本科以上、中级及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建筑工程、电子工程、软件设计、基础材料及相关人员;自信、勤奋、敬业、务实;具有良好的技术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职工工资福利研发中心职工工资平均为16000元/人.年,职工福利按工资总额的14%计算,平均为22400元/人.年。职工来源及招聘方案本项目聘任人员200人以上,对于新进人员,采取公开向社会招聘的方式解决。人员培训技术人员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师以上的职称。对生产、技术、设备、经营、自动控制等管理人员送到国内外已投产的同类型企业进行现场培训,并不定期的邀请专家对职工进行培训。研发/管理人员:对生产、技术、设备、经营、自动控制等管理人员,送到国内外的同类型企业进行现场培训,并不定期的邀请专家,对其进行培训。生产人员培训生产人员要求具有专科文化程度。对生产、维修、自动控制的技术骨干需专业培训2-3个月,定期送至国内外已投产的同类型单位进行培训,一般生产人员在厂内培训。以上人员上岗前进行技术考核,凭结业证或上岗证上岗。8.6研发中心投资单位名单78 国邦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台湾联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拟在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LED灯、路灯、景观灯、光热发电设备生产基地。项目预期总投资3000万美元,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扬州虹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拟在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半导体电子元件生产基地。项目预期总投资3000万美元,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美元。苏州雅玛特电子有限公司拟在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TDK电子元件生产基地。项目预期总投资1000万美元,公司注册资金500万美元。成都光鸿门窗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建设绿色节能门窗生产基地。项目预期总投资3000万美元,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投资单位名称1国邦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2连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3虹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雅玛特电子有限公司5光鸿门窗科技有限公司8.7研发中心研发团队研发中心高级科研人员20人详见表8-7-1表8-7-1高级科研人员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1教授高级工程师2教授高级工程师3教授高级工程师4副教授高级工程师5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副教授高级工程师78 7硕士高级工程师8硕士高级工程师9硕士高级工程师10硕士高级工程师11本科高级工程师12本科高级工程师13本科工程师14本科工程师15本科工程师16本科工程师17大专研究员18大专研究员19大专研究员20大专研究员8.7.2技术中心外聘专家表研发中心外聘专家15人详见表8-7-2。表8-7-2外聘专家基本情况表序号姓名工作单位技术职称主要开发/设计工作1主任质量控制/新材料研究2副主任新材料研究3教授新材料研究4教授新材料研究5教授新材料研究6教授结构分析研究78 7教授结构分析研究8副教授新材料研究9副教授新材料研究10副教授结构分析研究11副教授结构分析研究12教授分离技术研究13教授分离技术研究14研究员分离技术研究15研究员分离技术研究8.8建设工期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工期为18个月,建设时间为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详见表8-8-1。表8-8-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序号时间工作内容2011年2012年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准备工作2银行评估3审批批复4环境评价5技术交流询价6考察7初步设计8设计审批9施工图设计78 10设计确认11施工12设备采购13人员培训14设备安装调试15竣工验收16试运行78 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9.1投资估算依据9.1.1投资估算的范围与内容1、建筑工程费用2、机械设备购置3、安装工程费用4、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预备费9.1.2投资估算基础数据建筑工程费:参照《XX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XX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以及当地同类型工程指标计算。设备购置费:主要设备按建设单位询价资料价格进行估算。设备运杂费:按设备购置费的5%估算。设备基础费:按设备购置费的3%估算。安装工程费:按设备购置费的2%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及本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估算。预备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估算。9.2投资估算9.2.1主要机械设备购置方案本项目研发技术具有一定的基础。将在此基础上,引进了关键研发技术必要设备进行精密研发工作。才够设备一览表如表9-1。设备购置费估算见表9-1。单位:万元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台)单价/万金额1激光粒度分析仪136.0036.002电子天平35.4010.803磁性物分析仪23.507.004粉体特性测试仪15.005.005X射线衍射仪272.0072.006红外光谱仪160.0060.007表面分析仪140.0040.008扫描电子显微镜125.0025.009表面电位粒径仪78 136.0036.0010气相色谱仪115.0015.0011近红外光谱仪13.003.0012光电色测试仪240.0080.0013超高效液相色谱仪120.0020.0014高效制备色谱仪28.5017.0015精馏、吸收、汽提计算软件125.0025.0016计算机235.0070.0017数值模拟软件115.0015.0018钢构设计软件116.0016.0019工艺设计软件1180.00180.0020设备设计软件1160.00160.0021全自动高速固晶机1238.00238.0022高性能金线焊接机135.1935.1923全自动金球焊线机16.006.0024自动焊线焊接机140.0040.0025差示扫描量热仪112.0012.0026自动测试分类机170.0070.0027数字精密电源146.9046.9028恒温恒湿试验机189.1189.1129高低温循环试验机227.2054.4030高低温冲击试验机146.5846.5831光色电半自动分光机142.2142.2132多功能提取系统220.1040.2033钛棒过滤器150.5050.5034纳滤试验机15.415.4135膜分离装置221.4442.8836超威粉碎机135.7035.7037微波提取仪23.507.0038多用途超声提取机24.509.0039超声波乳化仪16.006.0040高分辨气质联用仪250.00100.0041快速溶剂萃取仪210.0020.0042连续逆流提取仪110.5010.5043高速离心机230.0060.0044真空干燥仪215.0030.0045激光粒子计数器110.0010.0046其它辅助设备137.6447小计2038.0248信息化设备238.0076.0049净化空调设备260.00126.0050恒温空调1250.00250.0051压缩空气系统210.5021.0052办公室空调1105.00105.0053安全卫生消防设备145.0045.0054小计623..0055设备安装费1266.1256小计266.1257合计2927.32设备购置费估算:2927.32元9.2.2安装工程费设备运杂费估算:2661.20*5%=133.06。设备基础费估算:2661.20*3%=79.84。安装工程费估算:2661.20*2%=53.22。设备安装工程费估算合计:266.12万元。9.2.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8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工程咨询费、环评费、工程保险费、工程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项目实际情况计算。勘察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计算。工程咨询费按《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程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及项目实际发生金额计算。环评费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文件计算。工程保险费按照当地保险公司规定的费率计算。工程监理费按国家物价局、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的通知》〔1992〕价费字479号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计算。9.3研发大楼建筑总投资估算汇总表表9-3-1研发大楼建筑总投资估算汇总表名称建筑面积估算投资/万备注研发大楼建筑主体总投资估算15000㎡13275.04建筑主体/装饰工程估算5195.00机电设备工程估算3749.00设备购置费估算2927.32设备安装工程费266.12辅助设施工程估算230.00绿化估算100.0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40.00预备费415.609.3.2研发大楼建筑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汇总表9-3-2。表9-3-2研发大楼建筑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汇总表序号费用名称计算依据费率及标准总价/万1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费用1.5%77.932勘察设计费工程费用2.0%103.903工程咨询费估算投资额48.654环评费估算投资额16.005工程保险费工程费用0.3%15.596工程监理费工程费用1.5%77.937合计340.0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340万元9.3.3预备费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费率取3%,基本预备费为155.85万元涨价预备费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取5%,涨价预备费为259.75万元。预备费合计415.60万元。9.3.4研发大楼建筑主体/装饰工程投资估算表表9-3-4研发大楼建筑主体/装饰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功能分区建筑面积单位造价/M2总面积备注研发大楼服务中心400m24500元180万含活动橱柜交通及公共空间500m25000元250万含活动橱柜行政办公室1600㎡4000元640万含活动橱柜展示大厅1500m25000元750万含活动橱柜研发中心750m23500元262.5万含活动橱柜实验中心750m23500元262.5万含活动橱柜研发室78 4000m23000元1200万含活动橱柜实验室4000m23000元1200万含活动橱柜简报中心750㎡3000元225万含活动橱柜多功能厅750㎡3000元225万含活动橱柜合计:15000㎡5195万9.3-5研发大楼机电工程费用投资汇总表详见表9-3-5。表9-3-5研发大楼机电工程费用投资估算汇总表名称数量单位金额∕万备注A空调系统10591.冷热源(直燃机)2台3002.风机盘管100台143.温控开关100个54.空调柜机2405.冷却塔506.空调工程(材料安装)3307.空调水系统泵8台308.消防送排风设施1套120B.配电系统7201.变压器2000kva2台602.高低压开关柜1303.增容费1804.动力配电箱205.电源传输1206.发电机800kw1507.工程安装60C.给排水系统5501.蓄水设施(蓄水池水箱热水罐水处理)802.水泵(含生活冷热水消防栓喷淋污水泵)25台503.水系统工程(消防生活冷热水管道阀门安装)3504.污水处理设施70D.弱点系统6601.电话(含中继线)150门402.电脑系统1203.消防报警1504.综合布线605.音响广播系统506.保安监控系统907.楼宇自控系统808.内部寻呼对讲系统70E.电梯系统5201.客梯2台3202.员工/货梯1台1203.安装费80F.其它2401.煤气工程702.灭火设备603.避雷接地系统110合计:37499.3.6研发大楼辅助设施投资汇总表详见表9-3-6。表9-3-6研发大楼辅助设施投资估算汇总表名称数量单位金额/万备注卫生洁具100套100电子门锁100套30电控系统100套40照明灯具60合计:2309.4星级酒店建筑总投资估算汇总表表9-4-1星级酒店研发大楼建筑总投资估算汇总表名称建筑面积单位估算投资/万备注酒店工程总投资估算15000㎡150间12608.50建筑主体/装饰工程估算4995.00机电设备工程估算4641.00辅助设施工程估算2147.50绿化估算100.0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25.40预备费399.609.4.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汇总表详见表9-4-2。78 表9=4-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汇总表序号费用名称计算依据费率及标准总价(万元)1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费用1.5%74.932勘察设计费工程费用2.0%99.903工程咨询费估算投资额45.654环评费估算投资额15.005工程保险费工程费用0.3%14.996工程监理费工程费用1.5%74.937合计325.4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325.40万元9.4.3预备费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费率取3%,基本预备费为149.85万元涨价预备费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取5%,涨价预备费为249.75万元。预备费合计399.60万元。9.4.4星级酒店机装饰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详见表9-4-4。表9-4-4星级酒店装饰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功能分区建筑面积单位造价/M2总造价备注商务楼4850m2中餐厅1500m25500元825万含活动家具自助餐厅500m25000元250万含活动家具酒吧500m26500元325万含活动家具健身房/设备50万250m23000元125万含活动家具卡拉OK厅1300m23500元455万含活动家具厨房800m23000元240万含活动家具大堂850m2银行50m24000元20万含活动家具商场200m24000元120万含活动家具总台200m27000元210万含活动家具交通及公共空间400m25000元250万含活动家具会议中心1500m2会议厅800㎡4500元360万含活动家具多功能厅500㎡4500元225万含活动家具商务中心200㎡4500元90万含活动家具客房7500m2150间(含常包房、标准房、套房豪华房、总统套房)7500m2/150间7万∕间1050万含活动家具行政办公室300㎡3000元450万含活动家具合计:15000m24995万9.4.5星级酒店机电工程费用估算汇总表详见表9-4-5。表9-4-5星级酒店机电工程费用估算汇总表名称数量单位金额∕万备注A空调系统10591.冷热源(直燃机)2台3002.风机盘管100台143.温控开关100个54.空调柜机2405.冷却塔506.空调工程(材料安装)3307.空调水系统泵8台308.消防送排风设施1套120B.配电系统7201.变压器2000kva2台602.高低压开关柜1303.增容费1804.动力配电箱205.电源传输1206.发电机800kw1507.工程安装60C.给排水系统5501.蓄水设施(蓄水池水箱热水罐水处理)802.水泵(含生活冷热水消防栓喷淋污水泵)25台503.水系统工程(消防生活冷热水管道阀门安装)3504.污水处理设施70D.弱点系统6601.电话(含中继线)150门402.电脑系统1203.消防报警15078 4.综合布线605.音响广播系统506.保安监控系统907.楼宇自控系统808.内部寻呼对讲系统70E.电梯系统5201.客梯2台3202.员工/货梯1台1203.安装费80F.其它2401.煤气工程702.灭火设备603.避雷接地系统110合计:37499.4.6星级酒店辅助设施投资估算汇总表详见表9-4-6。表9-4-6星级酒店辅助设施投资估算汇总表名称数量单位金额(万元)所占比例厨房及酒吧设备(1300㎡)1200健身设备50康乐设施90卡拉ok设施40间160卫生洁具(1万/间)150套150灯饰/家电(1万/间)150套150电子门锁(0.3万/间150套45床控系统(0.35万/间)150套52.5酒店灯具250合计:2147.5万9.5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汇总表表9-5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汇总表名称建筑面积估算投资(万元)备注建筑主体总投资估算30000㎡25883.54建筑主体/装饰工程估算10190.00机电设备工程估算8390.00设备购置费估算2927.32设备安装工程费266.12辅助设施工程估算2377.50绿化估算200.0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65.40预备费814.40流动资金2116.46项目总投资28000.009.6资金筹措根据投资估算结果,本项目应在建设期内,筹措建设投资25883.54万元。根据企业投资计划,本项目建设投资全部为企业自筹。本项目建设投资25883.54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9.7经济效益分析9.7.1研发产品的经济效益研发中心是隶属于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其经济效益体现在研发的新材料,对企业经营收入的贡献。研发中心成立后,将开发市场前景好的产品为主,为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未来3年主要经营指标见表9-1。序号项目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1销售收入55369.3283762.58114528.58153285.05203669.85266053.932销售增长率51.28%36.73%33.84%32.87%30.63%30.35%78 3利润总额19379.2628479.2835503.8645985.5263137.6578485.904净利润13565.4221359.4626627.9034489.1447353.2458864.43表9-12013-2018年经营指标估算表9.9社会效益分析研发中心的研究开发,促进了绿建筑集成系统的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绿建筑集成系统现代化的发展,有力地打造与锻炼了绿建筑集成系统全行业和产学研的发展,将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将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绿建筑集成系统经过发掘、整理和提高,必将为我国建筑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发展绿建筑集成系统,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提高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和积极作用。绿建筑集成系统研发中心,以科技促产业,以产业促科技,依靠科技进步和产品创新,对我国建筑工业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绿建筑集成系统的不断发展,对原料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为适应公司发展的需求,研发中心将致力于新环保材料的研发,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本项目建成后,销售量大幅增长,需要大量的包装等辅助材料。本项目的建设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本项目的建设,全面提升了研发中心的研究开发能力,形成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高研发中心建立的平台,可为企业和国家培养一批基础材料研发的专门人才及质量管理的高级技术干部。本项目建成后,研发中心,需要增加大量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及营销人员,为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对促进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本项目建成后,销售收入将会得到较大的增长,从而为国家和地方的税收作出贡献。78 第十章 项目风险分析10.1实施风险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活动。技术创新过程中,未知因素难以预测,其努力的结果,普遍呈随机现象,再加上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给创新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国外统计资料表明,技术创新通常只有2/3的成功率。技术研发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的主体,项目实施的风险主要为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等。10.2技术风险本项目有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及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研发中心拥有自主创新研究基础和技术积累,完全规避了知识产权风险。研发中心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并与有关科研院所及重点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研发中心注重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自主开发,技术创新的核心,是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形成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将技术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胜。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大都伴随着技术发明,这些发明及由此形成的技术秘密、专有技术及专利技术,是企业独特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研发中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研发中心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关键技术方面,一是配备2人以上掌握其核心技术,任何人员流动,都不会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不存在人员流动,导致技术流失的风险。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技术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制定了《研发中中心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了技术资料保密的范围、归档、保管和借阅、电脑使用及电子档案的保密等规章制度;同时对于研发中心的技术创新成果,积极申请国家专利。为了控制新产品、新技术替代,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研发中心成立以后,将致力与社会各界及各大设计院、所、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建立了长期紧密合作关系,每年参与国内外各种相关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与各国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在专业领域中,进行广泛项目研制合作和技术交流,形成了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技术依托单位。研发中心有计划地实施人才吸引战略,实施“以人为本、重才创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吸引和积聚高素质技术人才,以保持研发中中心持续创新能力。10.3市场风险78 研发中心是以技术创新的出发点,目的是市场经济效益。科研水平的提高、新产品的开发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风险是竞争性项目常遇到的风险,损失主要表现在项目产品销路不畅,产品价格低迷,以及产量和销售收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市场风险一般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由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发生变化,使得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减少;二是由于市场预测方法或数据错误,导致市场需求分析出现重大偏差;三是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竞争者采取了进攻策略,或者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对产品的销售产生重大影响;四是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项目产品和主要原材料的供应条件和价格发生较大变化,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研发中心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生产的工艺技术,在绿建筑集成系统研究开发和生产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从产品市场需求来说,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基础设施工程的增加,为本项目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大好机会。根据国外环保节能市场发展规律,及中国市场情况预测,今后10年,中国市场环保节能产业以平均每年10-20%的速度增加,2009年中国环保节能产业进入成长期,2012年将进入成熟期。市场前景广阔,而研发中心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当前正是积蓄能量、占领市场的大好时机。综上所述,本项目研发的绿能环保建筑集成系统技术,涵盖范围广,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创新性,符合国家的环保节能政策,具有较大的优势,只要研发中心能居安思危,在保持自身产品领先优势的同时,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在未来5~10年的时间内,本项目产品市场风险较小。10.4管理风险研发中心内部管理机构,均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机构设置,并且制定了符合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员工素质较好。技术中心在公司的领导下,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了研发中心的组织机构,明确了运行机制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健全了《研发中心78 内部管理制度》、《新产品研发工作程序及奖惩办法》、《人才的培养、引进及激励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科研计划管理制度》、《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研究项目文件编码管理规程》、《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实施规程》等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程。技术中心本着“互帮互学、资源共享”的宗旨,追求“合作、创新、严谨、勤奋、高效”的工作方式,发扬“先做人、后做事”、“敢于超越、自我否定”的企业精神,倡导员工做一个“积极上进、勇担重担、谦虚好学、文明诚信、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创新”的人。研发中心各项制度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研发中心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有效控制了技术中心管理风险。10.5资金风险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国内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有76.1%的中小型企业,认为资金短缺阻碍了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主要用于技术人员的培训、聘请专家、购买科研设备以及购买技术和委托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研究项目等。经费短缺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等于纸上谈兵,是不可能的。资金短缺的现象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缺乏外部资金支持。由于当前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途径主要是银行贷款。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及本身资信等级较低,缺乏足够贷款抵押品的影响,中小型企业融资相对困难。相对而言,大型企业贷款比中小型企业容易,国有企业贷款易于非国有企业。可见中小企业通过贷款进行技术创新是十分困难的。二是本身实力不足,资金安排对技术创新的倾斜不够。绿能建筑集成系统是高新技术产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得到了政府及金融部门等的大力支持,绿能建筑集成系统发展迅速,国际市场广阔,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快速上升,尤其是未来的3-5年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增长迅速,公司的实力更得到迅速的增强,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司销售业绩的增长,为研发中心研发经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此可见,本项目资金短缺风险较小。10.6政策风险项目研发的节能环保节能技术,直接服务于国家节能环保节能工程,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点支持;同时项目符合行业趋势发展,利于产业升级,项目建设不存在政策上的风险。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