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0 KB
  • 2022-04-22 11:36:53 发布

某学校图书信息大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某学校图书信息大楼项目第一章概论本着“科教兴院”的战略思路,我校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及关怀下,积极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努力实现学校跨跃式发展。随着我校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学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师也在逐年增加,现今学校在校生总数已达到3000余人。为了改善师生的学习条件,学校先后添置图书2万余册,购置了80台(套)现代信息教育系统,升级了电子阅览室,各项软件设施正在全面改善和提升。学校目前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实习工厂、数控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学生宿舍及食堂,唯独没有图书馆。从我校的教育战略以及长远发展看,现有的图书信息教育条件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已影响到师生的学习氛围。为此,经学校党政联席会议认真分析和充分调研,拟在校园内新建学校图书信息中心。拟新建的图书信息中心大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结构为局部四层。将按照“50年不落后”的理念进行建设。学校图书信息中心大楼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为实现学校“十二五”9 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硬、软件基础。因此,希望省教育厅对我校图书信息中心建设项目给予立项批复。现将我校新建的图书信息中心大楼的可行性报告如下。9 第二章项目概要2.1项目名称安徽机械学校图书信息大楼项目2.2项目建设地点校园西侧教学区内。2.3建设规模及内容图书信息中心大楼建设项目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规划藏书20万册,现代信息教育系统200台。项目整体建筑规划四个功能分区:图书中心、现代教育信息中心、学术报告厅及其附属用房。大楼总共分为三层,局部四层,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4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项目法人:安徽机械学校法人代表:梁克洪2.5项目法人简介安徽机械学校,始建于1978年。系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9 建校以来,为淮南地区和社会培训输送了中、高级技术人才25000多名,为企业单位培训各类人员10000多名。完成专业技能鉴定10000多名。安徽机械学校占地102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拥有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和实习工厂等设施。多年来,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培养实用人才”作为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既讲社会效益,也讲经济效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靠特色兴校,靠质量立校,靠效益发展。近年来,每年招生人数在1000多人,在校学生3000多人。学校坚持强化专业优势,突出“工科”特色。目前设有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等14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造与维修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强化学生综合技能训练,全面实施“双证制”,充分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学校学生每年举办“学生技能竞赛”,毕业生中的中级工率、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8%以上,已为社会培训了近万名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学校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优化现代中专教育,树立了“学生为本”、“品行为首、技能为主、就业为本”的工作目标,为学生、家长、社会开展全方面、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为使毕业生能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生存并持续发展,学校依仗多层次办学实力和全方位培训能力,实施“终身就业指导”工程,为学生就业终身负责,终身服务,极大保障了毕业生学识水平的新颖性和适应性。9 2.6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2.6.1编制依据1、国务院国发[2002]16号文《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城市中小学建设标准》3、《安徽省统计年鉴》-20044、《淮南统计年鉴》-20045、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6、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7、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6.2研究范围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及项目提出的理由;区域内竞争优势分析;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9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提出理由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1市场现状分析从全国范围看:中等职业教育注重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针对市场需求办学,广泛联系企业,加强职业指导,实现了高就业率。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居高,年均达到95%以上,某些专业的毕业生甚至供不应求。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迎来一个振奋人心的良好局面。从安徽省来看:安徽省职教工作已展露新的发展势头,职教事业发展实现了全面回升。据统计,200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接近40万人,在校生人数大幅提高。3.1.2市场人才需求预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高增长的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根据安徽省“十二五”发展计划的目标,未来五至十年全省要扎实推进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加快建设创新型安徽。为此,全省需要专门人才几十万,每年需要新增各类人才十万余人。因此,必须加快安徽省职业教育发展,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3.1.3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9 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习好、贯彻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努力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跨越,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统观全局,必须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的可靠保证,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9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9 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都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必须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说的职业教育是个统称,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要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这是必要的,今后仍应这样做。近些年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同样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看,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需求的高峰即将到来。如果只有高中和大学这一条“独木桥”9 ,不仅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还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当今世界,教育同产业的结合愈来愈密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这是因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需要拥有大量素质高、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我国要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切实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9 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城市就业、再就业培训。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培养。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必须培养大批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最新的机床、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现在是最缺乏的。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由于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岗职工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对在岗职工的培训,也是职业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三个方面涉及几亿人,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社会工程。“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国务院已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今后五年,实施“四大工程”,包括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这四大工程将惠及千家万户,也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3.1.4安徽机械学校教学和实训现状(1)我校发展形势喜人,在校生已达3000余人。由于学校基础设施薄弱,现有的图书信息室安置在学校的实训楼中,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最多能容纳100名学生借阅,更无相关的学术报告场所,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基础条件的不足,学校需要建设一幢图书信息大楼。9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自然条件淮南市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数为2315.8小时,日照度为52.2%,无霜期202天,其他气象资料如下:年均气温:14.50C极端最高气温:41.10C极端最低气温:-21.30C年均相对湿度:70%主导风向:东北风平均风速:3.1m/s风压:343kn/m2年最高降雨量:1441.1mm年均降雨量:862.9mm日最大降雨量:249.7mm最大冻土深度:20cm地震烈度:8度4.2地质条件本项目经淮南市建设工程勘察公司勘察后结论如下: 拟建场地位于安徽机械工业学校校园西侧。拟建在学校整体规划的教学区内,与东侧的教学楼距离50米,与北侧的实训楼距离20米。场地平整,地势变化较小,地貌属山前地带前缘。地貌单元单一,第四系地层厚度大,土层层位稳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较高,整个场地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地基土为中等均匀的地基。4.3基础设施条件电源:本校区已有供电系统,变压器容量可满足本次用电要求。集成布线系统:本工程集成布线系统参照《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ESC9(89:97)》标准,设图象声音和数据“三合一”的本校局域网和宽带信息输网。4.4辅助设施4.4.1消防及消防用水(1)根据消防安全规范,确定本项目应为二级消防单位,在设计施工中按标准设计、施工配套与之相适应的消防设施。本项目所有楼层都应设置消火栓。每层楼道要配备泡沫、干粉、二氯化碳灭火器或自动喷淋灭火装置。消防设施的设计和施工都必须经消防管理部门审查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投入使用。4.4.2消防用水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室内设计消防栓系统,消防用水量为20L/S,每根消防竖管最小流量为10L/S,可同时使用水枪2支,每支水枪最小流量为5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消防总用水量为40L/S。屋面设水箱,保证消防水源供应。4.4.3照明图书馆照度标准为地面200LX; 局部照明灯,其平均垂直照度不应低于200LX,楼梯、走道的照度标准为50LX。灯具以白炽灯、节能荧光灯为主。4.4.4管线敷设室外电缆套管直埋敷设,建筑内分支干线采用穿管沿地、墙、或管道井敷设,室内分支线采用沿地、墙、天棚暗敷。4.4.5防雷接地本项目属三类防雷,层高超过15m,在屋面采用φ10圆钢作防雷接闪器,屋面防雷网不大于20m×20m,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框架柱或构造柱主筋接地,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4.4.6给水水源:本校区已有完整的供水管网,且水源充足,本项目不另新建水井。4.4.7排水污水管道沿校区道路敷设,污水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粪便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网。校区雨水系统尽量利用地形,沿区内道路敷设雨水管道,并在适当位置处设雨水口,将雨水有组织汇集后排入城市规划管网。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5.1建设规模该项目设计规模2000平方米,工程项目总投资260万元。5.2建设方案5.2.1总体规划设计(1)设计依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已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2)工程概述图书信息大楼项目工程是为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满足师生图书借阅、信息查询、学术交流需求。(3)设计指导思想①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整个设计充分考虑到对使用者的尊重与关怀;②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将现状条件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坚持实用性,可操作性。③形式追随功能:●运用现代的建筑语汇,建构理想的建筑意境●建筑的空间形态决定建筑的外在形式。 ●建筑整体的空间形态协调统一且具有自己的性格,局部做特殊的处理,以彰显自身的个性,完善建筑的品质。●在建筑的语汇上,运用简洁、流畅的线条,使建筑具有动感,使人感受到的是动态的美。●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上,在沿街面采用玻璃材质,使建筑的室内空间和外部空间有很好的延续性,最终达到完美的结合。5.2.2结构设计(1)执行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工程搞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基本参数抗震设防烈度8度框架抗震等级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类别丙类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3)结构型式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用新型空心砖填充。5.2.4给排水,消防,供配电,防雷等按国家及地方建筑相关执行规范执行。 第六章环境保护6.1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3、《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6.2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建成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但须注意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6.2.1施工期污染控制措施:①料堆,土堆等应加防起尘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工地周围用围墙或防护板围护,减少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②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素质,提倡文明施工。6.2.2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措施:①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各施工阶段噪声限值的要求。②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噪声源,如搅拌机(车),临时加工车间,建筑料场等相对集中,并尽可能布置于远离周边声敏感点。6.2.3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措施:①施工期间工地废弃物应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组织清运。② 施工现场要严格规定排水去向,或安排简易排水管道,严禁污水遍地横流。③严禁将施工泥浆排入下水道。6.2.4施工期清洁生产与综合污染防治对策:①用先进的施工技术;②加强施工管理;③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方案;④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⑤采用优质,环保型的工程材料。6.2.5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①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由于图书馆废水污染物浓度值一般不高,均可达到CJ3088-1999《污水排放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要求,这部分废水可不作预处理直接排入县区排污干管。②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学校图书信息大楼建成投入营运后,没有工艺废气排放,饮水主要采用电热水器供给,没有污染气体。③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学术交流噪声。由于其他相关建筑单位与本大楼相距大于20米,噪声经距离衰减后,可做到界外达标,不会对校内教学及生活区产生影响,也不会对学校周边地区产生影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仅限于白天,且不连续,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④固体废弃物的影响项目在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化粪池污泥等。生活垃圾,集中放置于垃圾收集间,定期由受委托运的环卫部门清运至垃圾场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化粪池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将池底进行清除,由学校委托环卫部门组织专门的运输车辆进行清运,该污泥可作肥料。采取上述措施后,学校营运期的固体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⑤建设项目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土地的原有功能和土地利用方向,这些被占用的土地的利用方式将发生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改变。建设项目对动植物资源不产生影响。最大限度保护现有林地,同时通过人工绿化,大量种植花卉,树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区域的生态功能。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实施进度,时间为20个月,建设工期12个月,主要完成可研报告、审批立项、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批准、施工招标、房屋建筑及配套设施施工、工程收尾及竣工验收。第八章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60万元,申请国家专项资金260万;第九章财务分析学校年事业收入按2010年10月份在校生计算,正式生3000人,每生每年可收培训费3000元,3000×3000=9000000元。现有寄宿制学生1200人,每生每学年可收住宿费400元,1200×400=480000元,加上省财政拨款,学校事业年总收入为12000000元。除去事业支出,如教职工福利奖金发放,办公用费,日常公用经费外,可集中财力完成图书信息大楼项目。 第十章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本项目实施单位为事业单位,系职业教育发展建设,无直接经济效益。10.1项目实施后的社会效益①学校的办学条件将得到改善,现实困难能得到根本解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②学校将能按计划扩大职业招生规模,较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职业办学需求,从整体上带动本地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③学校可发展成为一所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和具有工科特色,校本特色,质量上乘,能够体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④能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10.2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学校可以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能够满足4000多名住校生的生活和文化活动需求。年均事业收入各项合计可达二千万元左右,效益可观。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11.1结论1、通过研究表明,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点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上个世纪来就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使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综合楼项目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完善办学规模和教育设施,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和可行的。2、项目建设场址地质稳定,外部水、电基础设施条件良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3、项目的生源丰富,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4、项目建设规模,规划布局,建设方案,环保措施,实施进度安排,项目组织与管理,资金筹措方案等是可行的。5、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当地职业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1.2建议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结论,建议上级领导机关和投资单位尽快批准项目实施,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扶持,使项目早日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安徽机械工业学校二〇一一年五月 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图书信息大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机械工业学校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第一章概论1第二章项目概要22.1项目名称22.2项目建设地点22.3建设规模及内容22.4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22.5项目法人简介22.6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3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提出理由5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114.1自然条件114.2地质条件114.3基础设施条件124.4辅助设施12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145.1建设规模125.2建设方案13第六章环境保护146.1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146.2环境保护措施14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9第八章资金筹措19第九章财务分析19第十章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2010.1项目实施后的社会效益2010.2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20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2111.1结论2111.2建议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