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9.50 KB
  • 2022-04-22 11:51:04 发布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研报告备注:X为X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多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全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X是这次作为全省上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之一。 以下可研报告邀请了有关专家编制,现提供大家,仅供参考。希望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一个新的提高,为现代农业打好基础。             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1.1.1X概况X位于山西省X盆地南部,介于东经111°06′38″~111°40′55″,北纬35°40′05″~36°03′20″,南北相距39.3km,东西相距26.5km,总面积1034km2。东邻浮山、翼城,西傍乡宁,南毗曲沃、侯马、新降,北连尧都区。汾河纵贯县境中部。东西山麓逐渐向汾河谷地倾斜,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槽状形态。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区,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干燥。年平均气温12.5℃,日照时数2419小时左右,有效积温4700℃,年平均无霜期205天,年平均降水量528.8mm,年最大降水量874.1mm,年最小降水量329.1mm。全县境域总面积155.1万亩。其中,中低山区21.2万亩,占总面积13.7%,丘陵平川地区133.8万亩,占总面积86.3%;利用面积118.6万亩,占总面积76.45%,未利用面积36.5万亩,占总面积23.55%;耕地面积85.2万亩,辖13个乡(镇)348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历史上盛产粮棉,素有“金襄陵,银太平”之美称,是国家“七五”优质棉和省“七五”、“八五”商品粮基地、“九五”山西省优质小麦基地。曾有过棉花和小麦商品粮分别占到X市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辉煌历史,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3.01亿公斤,名列全省第二。1.1.2项目背景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09]165号文件、山西省财政厅晋财农发[2009]20号文件和山西省农发办关于2009年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申报工作会议精神,在X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下,结合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X 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将西贾乡的2个村确定为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项目区,并就项目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评估,对所需资金进行了概算,依据国农办[2009]163号“《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文件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规定,编制了《山西省X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西贾乡上毛村和东毛村耕地集中连片,水土资源条件好,生产潜力巨大,灌溉水源有保障,地表水可利用量282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61.32万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528.8mm。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地方财政配套能力。当地农民群众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高,立项前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90%以上的农户同意实施项目,愿意承担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筹资投劳任务。县农发办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因此,选择西贾乡东毛村和上毛村作为进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2.1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X西南的西贾乡,距离县城15公里,七一水库南岸,赵永二级公路西侧,涉及西贾乡的上毛和东毛2个行政村。1.2.2建设规模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开发面积1.05万亩。1.2.3建设内容1.2.3.1水利措施(1)新建、改造电灌站各1座;(2)更新井3眼,修复配套旧井1眼;(3)架设高低压线路8.95公里,安装315KVA变压器2台,80KVA变压器3台;(4)衬砌渠道2.65公里;埋设管道31.15公里(塑料管道0.75公里,砼管道23.65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449处;(5)新建500m3蓄水池1座。1.2.3.2农业措施(1)改良土壤1万亩;(2)购良种9.9万公斤,其中小麦良种8.4万公斤(石麦15、X8050各4.2万公斤),玉米良种1.5万公斤(鲁单9002、大丰26各0.75万公斤);(3)新开整修机耕路13.8公里(砂石路7.6公里,砼硬化路6.2公里); (4)购置农业机械26台(套),其中福田4LZ-2(麦客)联合收割机1台,东方红950拖拉机5台,配套IJNB-220旋耕机5套,2BFJ-14A小麦播种机5套,2BYQFH-4玉米播种机5套,4Q-200秸杆还田机5套。1.2.3.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239亩(植树23868株)。1.2.3.4科技推广措施(1)技术培训4500人次(小高产栽培技术培训2550人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培训1950人次);(2)购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4台,土壤养分速测仪4台;(3)示范推广良星99优质小麦300亩,先玉335优质高产玉米300亩,测土配方施肥1.05万亩,新建小麦、玉米展示基地各100亩,扶持专业合作社2个。1.2.4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一年。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428.39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40万元,占总投资的58.81%;省财政配套资金336万元(含监理费10.0万元),占总投资的23.52%;市县财政配套资金84万元,占总投资的5.88%;自筹资金168.39万元(现金80万元,实物折资6.3万元,投劳折资82.09万元),占总投资的11.79%。水利措施投资789.79万元,占总投资的55.29%,其中:财政资金726.76万元(含监理费6.67万元),自筹63.03万元;农业措施投资431.11万元,占总投资的30.18%,其中:财政资金328.12万元(含监理费2.33万元),自筹102.99万元;林业措施投资99.94万元,占总投资的7.0%,其中:财政资金97.57万元(含监理费1.0万元),自筹2.37万元;科技推广措施70.55万元,占总投资的4.94%;管理费用25万元,占总投资的1.75%;工程管护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0.84%。1.4 效益1.4.1经济效益该项目工程兴建后,预计新增灌溉面积0.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年节约水量63万方,增加农田防护林网面积0.75亩;年新增小麦生产能力177万公斤,玉米150.4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61.64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257.4万元。1.4.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通过对田、林、路、水、电的综合治理,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土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种植业的积极性,确保了粮食稳定发展,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市场意识增强,促进项目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4.3生态效益项目区建成后,新增农田林网防护林面积0.75万亩,可改善农业区域性小气候,增强防风抗灾、保持水土的能力,减轻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为农业生产建起一道绿色屏障。通过平田整地、秸杆还田等措施的运用,加大水分的入渗系数,改善土壤水肥和理化性状,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综上所述,该工程项目发挥效益后,经分析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8.71%,大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基准收益率8%;项目财务净现值为4275万元,财务净现值应大于0;收益和成本比为1.17:1;投资回收期为5.12年,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6年。总体评价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1.5 组织领导和管理1.5.1组织领导为了搞好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X调整充实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副县长王志宏担任组长,副组长由财政局局长赵楼生担任,成员由农发办、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项、规划评审、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等工作。1.5.2职责分工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具体分工如下:(1)农发办负责项目工程的招投标,承包合同的落实、质量检查、完工后的验收、报账。严格落实县级报账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负责制。(2)财政局负责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的筹措落实,保证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保证专款专用。(3)审计局负责对农发资金的流向、使用、效益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4)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畜牧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会同农发办搞好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X西南的西贾乡,距离县城15公里,七一水库南岸,赵永二级公路西侧,涉及西贾乡的上毛和东毛2个行政村。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多晴朗凉爽天气。(1)降水量:根据30年降水量统计资料作图2-1,由图2-1可知,多年平均降雨量528.8mm,降水量最多年份874.1mm,干旱年份只有329.1mm,年际之间幅差较大。全年降水约57.57%集中在7~9月份,冬春季节降水量偏少,年内分配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时段需求。(2)温度:根据30年气温统计资料作图2-2。由图2-2可知,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2.6℃,比县城高0.1℃(县城多年平均气温1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3℃,最高月(7月)平均为27.5℃。项目区多年平均月气温高于县城。(3)无霜期:项目区无霜期为205天,平均初霜日10月20日,终霜日4月1日,最早初霜日为10月8日,最晚终霜日为4月18日。(4)日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319.6KJ/m2,其中,6月为最大值为684KJ/m2,12月份最小,为257.4KJ/m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37.2小时,最大值6月,为250.8小时,最小值2月,为160.0小时。(5)风速:项目区以正南风和西南风为主,春季风速平均为2.9m/s,夏季风速平均为2.5m/s,秋季风速平均为1.9m/s,冬季风速平均为2.1m/s,6级以上大风多出现于春夏两季,春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与雷雨相伴随的阵风。(6)蒸发量:项目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732.2mm,6月份最大,为298.9mm,12月份最小,为37.8mm。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分布在X盆地,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为482~516米。项目区为平川灌溉型农业区,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熟化耕作层大于30厘米,多为壤土,土壤容重1.2~1.4克/立方厘米,PH值7.0~7.7,田间最大持水率70~80%,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23%,全氮含量平均0.177%,全磷含量平均0.063%,速效磷含量平均16.3ppm,速效钾含量平均151.35ppm,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13%之间,适宜耕种。2.1.4水资源根据有关资料及调查分析,项目区水资源主要分为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指七一水库,设计库容55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500万立方米,项目区地表水可利用量282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61.32万立方米。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所在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1705亩,人均耕地2.62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066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4.7%,土壤宜耕作、宜灌溉,适种性好,盛产小麦、玉米。根据表2-1可以看出,项目区近4年小麦和玉米产量随年份的增加呈递增趋势,2008年两个村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均达到400公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小麦和玉米预计均突破500公斤,增产潜力巨大。表2-1 项目区内近4年小麦和玉米产量(公斤/亩)村别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玉米东  毛364384394415376396420430上  毛3473783703924024604104252.1.6自然灾害项目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干热风、冰雹、霜冻和虫害。其中干旱发生频率高,严重年份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季节性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危害也较大,减产幅度达40%左右。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总户数1004户,农业人口4464人,劳力2317个。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4893亩,其中耕地面积1170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8.6%,林地和其它用地318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4%。2.2.3农业生产水平2008年X粮食总产量为3.01亿公斤,名列全省第二,项目区粮食产量为761.7万公斤,占全县粮食产量的2.6%。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投入及生产水平见表2-2。可以看出项目区水浇地的投入和产出较旱地均高,水浇地中,投入占产出18.3%,旱地中,投入占产出27.3%。说明大力发展水浇地,可提高产出,增加收入。表2-2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投入及产出情况(kg/亩、元/亩)作物水浇地旱地亩投入亩产出亩投入亩产出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元亩产元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元亩产元玉米2500504015320.55508251500403010208400600小麦1500404015232.54507651000403010168350595棉花1000404010175701540100040301016850800蔬菜2500504015320.526002600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08年项目区经济总收入2225万元,人均收入5102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194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县农口各局在项目区所在乡镇设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土地的服务站和技术员。2.3基础设施状况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现有提灌站1座,机电井4眼(3眼井由于井壁管破裂无法上水),现有土渠12.1km,由于建设标准低,提灌站、机井、渠道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老化失修破坏严重。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田间道路主要为土路,宽窄不一,坑洼不平,农田林网覆盖率较低,作物种植布局不合理。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截至2008年底,项目区农机总动力达到0.35万千瓦。其中拖拉机30台,农用三、四轮车、低速载货汽车达到186辆。作物播种、收获、加工机械达37台(件);农产品加工机械达200台(件)。拖拉机配套机械达到28台(件),目前耕地、播种基本实现机械化。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紧邻赵永二级公路,通村硬化道路7.7公里,基本上形成了路相通的格局。由于新建、改造提灌站,电压负荷大,需增加10KVA高压输电线路。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1降水量分配不均作物吸收水份的多少直接影响其产量,降水量的多少是造成粮食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项目区降水量最多年份874.1mm,干旱年份只有329.1mm,全年降水约57.57%集中在7~9月份,冬春季节降水量偏少,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时段需求。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为载体,大力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田,尽快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3.1.2土壤肥力低下土壤肥力状况是影响作物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经测定,项目区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23%,全氮含量平均0.177%,全磷含量平均0.063%,速效磷含量平均16.3ppm,速效钾含量平均151.35ppm,土壤有机质少,氮、磷不足,钾丰富,土壤养分不平衡,造成地力枯竭。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产量。3.1.3田间道路不畅项目区现有田间道路主要为自然形成的土路,宽窄不一,坑洼不平,全部为土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项目完成后,田间主干道路将与村相通,支干道路互相连接,为农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保障。3.1.4水利设施不配套 项目区现有水井4眼,提灌站2座。其中3眼由于井壁管破裂无法上水,另外的1眼井和提灌站由于水利工程不配套,设施不完善,大部分耕地依靠土渠灌溉,农民浇地基本上以大水漫灌为主,投工多、费用高。因此,在地区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示范项目,大力发展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3.1.5林带防护作用小项目区现有道路防护林带1.5公里,且破坏严重,起不到防护作用,致使作物受到干热风威胁的频次比较高。项目完成后,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为0.75万亩,不仅改善了农田小气候,而且净化了空气,同时也降低了干热风危害的发生。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2.1资源基础条件好,生产潜力大项目区位于山西X盆地,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光热资源充沛,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量为342.41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227.51万m3,地表水西贾乡七一水库,库容5580万m3,水面面积3500亩,可利用水量28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528.8mm。2008年东毛村、西毛村小麦和玉米产量均突破400公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小麦和玉米预计产量500公斤以上,增产潜力巨大。水、土、光等资源基础条件好,能满足项目实施和运行需要,具有可行性。3.2.2领导重视,并在实施国家项目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县委、县政府历年都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大事来抓。县政府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做好协调服务和跟踪检查,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为下一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2.3群众基础好、积极高以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给群众带来实惠,影响和辐射了周边乡村,群众“我要干”的积极性十分高涨。项目区现有农业人口4464人,劳力2317个,占农业人口的52%。从劳力、地方经济和群众积极性分析,该地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和运行具有可行性。3.2.4政策支持,保证项目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2009年一号文件都将现代农业建设列入重点工作,中央及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加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现代农业建设氛围。2009年在南昌召开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用“两个聚焦”指明了农业综合开发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方向。还有,项目建设方向与国家建设现代农业、保证粮食安全的方向相一致,符合国家和省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符合《X“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在该区域建设该项目,可以保证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3.2.5配套资金充足县域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2008年县财政收入达到16.86亿元,用于配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46万元,并保证资金足额到位,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中能够满足对配套资金的需求,具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条件,具有可行性。综上所述,项目区地处山西X盆地,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光热资源充沛,水资源丰富,资源条件优越,生产潜力巨大,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政策支持,配套资金充足。因此,在该区进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为汾河冲积平原孔隙地下水区和汾阳岭黄土层中孔隙地下水区,据2008年《山西省X水文地质类型区划分报告》,汾河冲积平原孔隙地下水区是指汾河的Ⅰ、Ⅱ、Ⅲ级阶地,由洪积的黄土、卵砾石、粉砂、亚砂土组成。地下水的补给一是大气降水入渗,二是山前倾斜平原的侧向补给,三是山区洪水在冲积平原的入渗,四是灌溉入渗,五是渠道渗漏补给,六是水库渗漏补给。汾阳岭黄土层中孔隙地下水区大部分地区含水层为Q2红色土,水量不丰,在区内的一些现代沟谷中,有一定的潜水,但含水层较薄,其补给主要为降雨入渗,其次为深部基岩裂隙水越流补给浅部黄土层地下水。该区水资源分为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量80.63万立方米/年,可利用量61.32万立方米/年;地表水引七一水库,设计库容55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500万立方米,可利用量282万立方米。4.2项目区灌溉制度的确定4.2.1农业用水4.2.1.1井灌区井灌区主要种植三樱椒、西红柿等蔬菜。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的拟定采用以下公式:m=1000rsh(β1—β2)/ηT=(m/Ea)η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3/hm2; T—设计灌水周期,天;rs—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取14.5KN/m3;h—计划湿润层深度,大田作物取0.5米;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取田间持水率(26%)的(80-100%);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取田间持水率(26%)的(60-80%);η—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5;Ea—作物最大日耗水强度,取6mm/d;经计算:m=598.8m3/hm2,即39.9m3/亩。取40m3/亩;T=9天4.2.1.2泵站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该项目区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经济作物等,灌溉水源为七一水库水,属水资源紧缺地区,参照原水利水电部颁布的SDJ217-84《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提出的标准进行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作物耗水量:灌区作物种植比例为小麦70%、棉花20%、经济作物10%、复播50%,其中:小麦生长期为10月11日至次年6月15日,棉花生长期为4月11日至10月31日,复播生长期为6月16日至9月30日,作物单产与田间耗水量关系见表4-1。作物各月耗水量见表4-2。表4-1 作物单产与田间耗水量表名称单位小麦棉花经济作物复播产量Kg/亩40065400300田间耗水量M3/亩280330320250 表4-2 作物各月耗水量表项目123456789101112合计 小麦52033487236   163416280棉花   22375578704921  332经济作物   113390946230   320复播     37858840   250降水量:采用柴庄水文站近30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频率计算,降水量频率分析成果见表4-3。表4-3 柴庄站降水量频率分析成果表均值线型CvCs/CvP%20507590486P-Ⅲ0.31.0606479390304作物播种前后及生长期内,日降水量大于5mm的降水量为有效降水量,作为生长期有效雨量采用降水利用系数分别为:小麦80%、棉花80%、经济作物85%、复播76%。灌溉需水量    作物各月耗水量减去该月有效降水量即为灌溉需水量,详见表4-4。表4-4 作物各月灌溉需水量表 123456789101112合计小麦520203835193416187棉花14.826.529.314.540.118.9144.1经济作物3.421.862.726.620.6135.1玉米28.834.238101灌溉制度:根据灌溉定额及灌水次数即可确定该项目区75%保证率的灌溉制度。表4-5 灌溉制度表 名称种植比例次数 灌水定额生育阶段灌水时间灌水天数灌水率(升/秒/万亩)起至小麦70%150分蘖21/1120/1230162240拔节23/39/418216340抽穗12/429/418216430灌浆2/519/518162小计160   84 棉花5%145现蕾11/616/6652240开花盛6/812/8740335吐絮初28/82/9640小计120   19 经济作物17%160拔节20/524/55283250抽雄17/620/64295350灌浆11/714/74295小计160   13 玉米60%16020/75/817294 (复播)拉大叶260抽雄12/828/817294小计120   34 综 合 217.2   150 综合毛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包括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0.8,田间水利用系数采用0.92,故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36。M综毛=M毛净/η水=217.2/0.736   =295.11方/亩灌溉需水流量:根据灌溉制度,统计出泵站需水流量见表4-6。表4-6 泵站需水流量表村名项目东毛上毛最大净灌水率(L/s/万亩)295295灌溉面积(万亩)0.5270.437灌溉水利用系数0.7360.736需水流量(m3/s)0.210.1754.2.2林业用水年总用水量计算:项目区农业用水量按75%保证率计算,灌溉用水量和项目区年总用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表4-7 年总用水量保证率 灌溉面积(万亩)灌溉毛定额(方/亩)灌溉用水量(万方)林业用水(万方)年总用水量(万方)井灌区85%0.11328031.60.78316.88泵站灌区75%0.964295.11284.54.3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1)项目区东毛村现有水井4眼(3眼井由于井壁管破裂无法上水),上毛村有提灌站1处。水库兴利库容4500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8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为61.3万立方米,灌溉用水量需316.88万立方米,可以满足作物用水的要求。(2)从项目区作物布局和作物的种植种类来看,经济作物灌水次数频繁,每次灌水量少,井灌设备小,提水方便,便于管理,能适时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根据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参考周边井的出水量,需重建井3眼才能满足作物的灌水要求。第五章 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施设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结合X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幅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着力加快基本农田改造,统筹规划,连片开发,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提高项目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为X乃至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示范样板。5.2选项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年度计划,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对项目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投资。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优先开发优势农产品和农业主导产业。(2)坚持综合投入,立体开发原则坚持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管理措施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整体提升农业水平。坚持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连片开发,合理投入”的治理措施。(3)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 依据项目区不同的环境条件、生态特点、肥力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协调发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聚集多方力量,将基本农田建设成典型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5.3建设标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X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及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工程投资标准依据《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亩投资按1360元计算。5.3.1综合标准(1)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突出解决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按区域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基本实现园田化。5.3.2水利措施(1)灌溉系统设计科学,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灌溉水利用系数0.85,水质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节水措施。(2)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做到采补平衡;输水、配水渠系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机井和泵站等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10kv以下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①机电井。井斜度小于千分之一,出砂量小于万分之一。②输变电线路。高低压线路布置合理,高压线路选用10m砼杆,间距80m;低压线路采用地埋电缆,槽深1.5m,宽0.8m;变压器安装规范。③管道。塑料管亩均管道6m以上,50~80米布置1个给水栓。砼管道100米左右布置1个出水池。 (3)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5.3.3农业措施(1)农田工程: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有林道路和生产路基准形成格田,格田面积300~400亩,方便浇灌和机械耕作。(2)机耕路:布局合理,满足机械耕作要求,顺直畅通。设主干路和田间路。路两边设排水沟,配套进地桥、涵,沟内植树。(3)土壤改良:通过施农家肥和农作物秸秆还田,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且使秸秆还田率达到90%。(4)良种推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5.3.4林业措施(1)农田防护林的林网方格面积300~400亩,每条林带栽植两行。机耕路两测树沟内各栽植两行,品字型栽植。(2)造林苗木胸径达到5厘米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3)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90%以上。5.3.5科技措施(1)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农作物品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2)培训。对项目区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3次,每次培训1500人。加强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和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  (3)扶持农技服务组织。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的方式进行扶持。5.4建设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开发面积1.05万亩,建设内容如下:5.4.1水利措施新建、改造电灌站各1座,更新井3眼,修复配套旧井1眼;架设高低压线路8.95公里,安装315KVA变压器2台,80KVA变压器3台;衬砌渠道2.65公里,埋设管道31.15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449处;新建500m3蓄水池1座。5.4.2农业措施 改良土壤1万亩;购良种9.9万公斤(小麦良种8.4万公斤,玉米良种1.5万公斤);新开整修机耕路13.8公里(砂石路7.6公里,砼硬化路6.2公里);购置农业机械26台(套)。5.4.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7500亩,投资99.94万元。5.4.4科技推广措施技术培训4500人次;购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和土壤养分速测仪各4台;示范推广良星99(国审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和先玉335(国审品种)优质高产玉米各300亩;测土配方施肥10500亩;新建小麦、玉米示范展示基地各100亩;扶持专业合作社2个。5.5规划布局在整个项目布局上,根据北高南低的自然优势,依托项目区北紧邻的七一水库,以河灌为主,井灌为辅;田间道路工程结合项目区原有的道路体系及实际需求新开道路。表5-1表示项目区东毛村和上毛村规划布局。表5-1项目区东毛村和上毛村规划总体布局工程类别布局内容东毛村上毛村水利措施电灌站(个)11机电井(眼)31输变电线路(公里)5.653.3变压器(台)32衬砌渠道(公里)2.550.1埋设管道(公里)16.9514.2蓄水池(座) 1农业措施改良土壤(万亩)0.550.45机耕路(公里)9.74.1林业措施农田防护林(万株)1.60.785.6方案选定5.6.1机耕路规划方案 利用现有道路进行规划。即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机耕路规划,其优点是不破坏现有道路系统,工程量小,节约投资,其缺点是田块大小不均匀。本着节约投资,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原则,确定采用该方案进行道路规划,建设机耕路13.8公里。5.6.2灌溉方案项目区紧邻七一水库,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以河灌为主,井灌为辅,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采用渠道和管道相结合的灌溉方式,渠道灌溉采用U型渠,管道均采用砼管和PVC管。5.6.3防护林方案依据本规划中格田面积和道路间距以及林带防护状况,考虑到防护林数量配置过少不利于获取防护效应,过多又可能造成遮阳,影响农作物产量等原因。按照防护林随路、随渠的布局,实地选择树种,其配置不分主副林带,按统一标准设计每条林带栽植杨树两行,株距3米,行距0.8米,树坑80厘米见方,品字型栽植。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开发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计划开发面积1.05万亩。6.2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新建、改造电灌站各1座;更新井3眼,修复配套旧井1眼,架设高低压线路8.95公里,安装315KVA变压器2台,80KVA变压器3台,衬砌渠道2.65公里,埋设管道31.15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449处,新建500m3蓄水池1座。6.2.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0.229万亩,购良种9.9万公斤(小麦良种8.4万公斤,玉米良种1.5万公斤),新开整修机耕路13.8公里(砂石路7.6公里,砼硬化路6.2公里),购置农业机械26台(套)。6.2.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239亩(植树23868株)。6.2.4科技推广措施技术培训4500人次,购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和土壤养分速测仪各4台,示范推广良星99(国审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和先玉335(国审品种)优质高产玉米各300亩,测土配方施肥10500亩,新建小麦、玉米示范展示基地各100亩,扶持组建专业合作社2个。 6.3工程设计6.3.1水利工程6.3.1.1泵站灌区工程(1)小型泵站项目区共设2处小型泵站,分别为东毛和上毛电灌站,以七一水库为水源分两级提水,零级站为适应水库水位变化要求,布置成浮船式,一级为固定式。东毛电灌站目前分为南站和北站,北站灌溉面积较大,由于资金紧张,本年暂不考虑建设南站。从长远考虑,浮船设计应考虑东毛南站发展的需要,留出东毛南站机组位置。两处泵站灌溉面积共为9640亩,其中,东毛泵站灌溉面积5270亩,上毛泵站灌溉面积4370亩。两处泵站均包括浮船、前池、进水池、泵房、出水池、压力管道。各泵站参数见表6-1。前池、进水池、出水池均为重力式挡土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石,M10水泥砂浆勾缝,底板厚0.5米,底板进行10cm厚C15砼现浇防渗处理。泵房采用砖混结构,C20钢筋砼现浇梁板,门窗为外加防盗设施的铝合金门窗,外墙贴瓷砖装饰。两处泵站以上建筑物的设计参数见表6-2。表6-1 泵站设计参数表名称工程项目东毛泵站上毛泵站1级数222灌溉面积(亩)527043703设计流量(m3/s)0.210.175零级站净扬程(米)1515总扬程(米)16.316.8水库最高水位(m)464.0464.0水库最低水位(m)449.0449.0水泵型号10sh-13A12sh-19电机型号Y200L-4Y250M-4轴功率(kw)27.646.9配套功率(kw)3055 一级站净扬程(米)3947总扬程(米)42.150.4水泵型号10SA-6J12SA-10电机型号Y315M-6Y315L1-4轴功率(kw)58.7132配套功率(kw)90160进水池水位(m)465.6467.2水泵安装高程(m)466.3467.95出水池水位(m)504.6514.2D80U型引水渠长(m)15015压力钢管直径(mm)300325压力钢管长(m)500130表6-2 泵站建筑物设计参数表名称工程项目东毛泵站上毛泵站前池进口宽(m)0.80.8出口宽(m)2.01.8池长(m)2.01.5进水池池宽(m)3.01.5池长(m)2.02.0池底高程(m)464.5466.0池顶高程(m)466.5468.0出水池池宽(m)2.01.5池长(m)2.52.0池底高程(m)503.4513.0池顶高程(m)504.9514.5 泵房间数(间)53建筑面积(m2)72.8544.65(2)渠道a渠道布置及配水方式根据地形沿高地和分水岭布置渠线,尽可能做到渠线短,交叉建筑物少,工程量小,占用耕地少,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险工险段,以求渠床稳固,施工方便,输水安全。泵站灌区渠道设计干、支、斗三级固定渠道,田面灌水采用畦灌,干渠对所属支渠进行分组轮灌。b渠道设计流量东毛泵站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270亩,上毛泵站设计灌溉面积4370亩,种植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玉米及经济作物,灌溉设计保证率75%时,综合灌水定额217.2m3/亩,设计万亩净灌水率0.295m3/s。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干、支渠道水利用系数均选择典型渠,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TB50288-99)推荐的无实测资料公式计算。计算结果为:支渠水利用系数为0.89,干渠水利用系数为0.91,田间水利用系数取0.9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36。则东毛泵站干渠设计流量为0.21m3/s,上毛泵站干渠设计流量为0.175m3/s。c防渗型式设计考虑砼U型渠和砼管两种方案。U型渠道和砼管的选择原则是地面坡度变化不大的布置为U型渠道,地面坡度变化大,渠道挖方和填方量大,为减少工程量和占地宜布置成砼管。干渠采用D600砼管,支渠采用D60型断面和D600砼管。水力计算参数见表6-3。表6-3 渠道水力要素表泵站名称渠段长度(m)纵坡流量(m3/s)断面渠深(m) 东毛干渠0+000-1+40014001/5000.21D600砼管  支渠一支3501/500.024D300砼管  二支23001/1500.065D400砼管   三支24001/1500.043D300砼管  四支24001/2000.043D300砼管  五支24001/8000.058D60U型渠0.45 合计 11250     上毛干渠0+000-2+35023501/4000.175D600砼管  支渠一支4901/600.008D300砼管  二支4501/600.008D300砼管  三支2101/4000.005D300砼管  四支2501/500.005D300砼管  五支32001/1000.071D300砼管  六支27001/1000.066D300砼管 合计 9650    (3)渠系建筑物建筑物的位置根据渠系平面布置及纵断布置要求相结合来定,选在地形条件适宜和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点,适应交通、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按以上原则两座泵站灌区共需配套建筑物184座。上毛泵站灌区内有550亩面积无法自流灌溉,需建500m3调蓄池经二次加压浇灌,需要在调蓄池一侧建19.5m2加压泵房一座,安装型号IS100-80-160加压泵一台,配套电机2.2kw。各建筑物具体内容见表6-4。节制闸、分水闸、出水口均采用定型设计。 机耕桥桥墩用C20砼现浇,桥面板用C25钢筋砼现浇,上下游连接段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石,M10水泥砂浆勾缝。倒虹吸由进口、管身、出口三部分组成,纵剖面布置形式采用竖井式,断面为正方形,管身用C25钢筋砼现浇制成,倒虹吸长度依据跨路路面宽度确定。表6-4 建筑物汇总表名称建筑物座数(座)东毛泵站0.6×0.6m节制闸50.5×0.5m分水闸5机耕桥8倒虹吸5砼管出水口80渠道分水口5合计108上毛泵站倒虹吸3砼管出水口72500m3调蓄池1合计76调蓄池净长14.3m,净宽10.7m,净高3.5m,采用C25钢筋砼结构,池壁厚0.25m。(4)机电设备当水泵机组出现故障、堵塞等情况时,为保证正常灌溉,东毛和上毛泵站每级站水泵机组都安装备用机组一台。两处泵站机电设备具体内容见表6-5表6-5 泵站机电设备汇总表名称水泵电机高压线路(km)变压器型号台数型号台数东毛泵站零级站10sh-13A3Y200L-431.2315KVA 一级站10SA-6J3Y315M-63上毛泵站零级站12sh-192Y250M-421.6250KVA一级站12SA-102Y315L1-426.3.1.2井灌区工程(1)更新井1)机井和井深的确定a开采深度的确定由水利专家的电测资料可知,项目区地下水埋深80~140米,涌水量80~125立方米/小时,确定机井开采深度为190米.b单井控制面积在灌溉制度拟定中已经确定灌水定额40方/亩,轮灌期9天,灌溉水利用系数0.85,单井涌水量按配套水泵80方/小时计。单井控制面积采用计算公式:F单=QTtη(1-η1)/m式中:F单-----单井控制的灌溉面积(亩);Q-----单井涌水量(m3/h);T-----每次轮灌期天数(天);t-----灌溉期每天灌水时间(小时)取20小时;η-----灌溉水利用系数(0.85);η1-----干扰抽水的水量削减系数(0.1123);m-----灌水定额(m3/亩);F单=QTtη(1-η1)/m  =80×9×20×0.85×(1-0.1123)/40   =272亩c井数的确定从项目区种植结构看,东毛村种植三樱椒、蔬菜等经济作物508亩,上毛村种植三樱椒、蔬菜等经济作物205亩,考虑到经济作物亩次需水量少,浇地次数频繁等特点,为满足经济作物适时适量灌溉的要求,在经济作物区实施打井工程,水泵提水、管道输水灌溉。需更新井:N=F/F0式中N-----井数(眼);F------规划面积(亩);F0-------单井控制面积(亩);单井出水量为80m3/h时上毛村  N=F/F0=205/272≈1(眼)东毛村  N=F/F0=508/272≈2(眼)项目区需更新井3眼,才能满足经济作物的灌溉要求。d布井方案项目区属洪积扇中下游,由西向东径流,更新井呈直线布置,井距大于500米较为合理。具体情况见平面布置图。2)水井工程设计a根据钻井机械开孔大小以及水泵选用QJ型潜水泵。井孔直径450毫米,井管采用φ325mm的钢管。b井口处理(井台、井盖、出水池)井口机泵下卧。采用C20砼现浇,盖板中间预留检修孔,具体设计采用图集水井-----12。c收费系统设计 考虑经济、实用、管理方便,收费公开、公平等因素,收费系统采用IC卡自动收费系统。d管理房设计为安全运行、管理方便,需在水井旁建管理房一座,采用砖混结构,具体尺寸详见附图。3)机泵配套a水泵流量的确定水泵流量为井的设计出水量:80m3/h。b水泵扬程确定计算公式:H设=H地形高差+∑hf+∑hj+H动水位+h泵管+(0.1-0.2)式中:H设-----水泵设计扬程(米);H地形高差-------典型地面点和管首的地面高差(米);∑hf-----计算管路各级管道沿程水头损失之和(米);∑hj-----计算管路各种局部水头损失之和(米);H动水位-----井内动水位埋深(米);h泵管-----水泵吸水管水头损失(米)h泵管按D=325mm,Q=80m3/h ,L=5m,C=130计算(0.1~0.2)-----田面灌水高度(米)。表6-6 水泵设计扬程计算表项目村名水井编号水井动水位(米)沿程水头损失(m)局部水头损失(m)h泵管(m)地形高差(m)田面灌水高度(米)水泵设计扬程(米)上毛1829.981.00.0012.50.1595.631东毛2828.370.840.0011.50.1592.861 东毛3824.590.460.0012.10.1589.301根据Q、H的数值,查山西太顺特种泵业有限公司的潜水泵系列表,采用潜水泵型号见表6-7:表6-7 项目区更新井配套水泵参数表项目村名水井编号设计流量(m3/h)设计扬程(米)配套水泵型号(QJ型)配套功率(千瓦)扬程(米)上毛18095.631250QJ80-100/537100东毛28092.861250QJ80-100/537100东毛38089.301250QJ80-100/537100(2)原有井配套工程在项目区西北部东毛村管辖范围内,有深井一眼。多年来,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未配套使用。该井井深150米,单位涌水量100m3/h,动水位80米,经水泵配套、机泵下卧、上电、铺设管道等工程实施后,可发展水地面积400亩,满足项目区的灌溉要求。1)水井工程设计a井口处理(井台、井盖、出水池)井口机泵下卧。采用C20砼现浇,盖板中间预留检修孔,具体设计采用图集水井-----12。b管理房设计为安全运行、管理方便,需在水井旁建管理房一座,采用砖混结构,具体尺寸详见附图。c收费系统设计考虑经济、实用、管理方便等因素,收费系统采用IC卡自动收费系统。2)机泵配套a水泵流量的确定水泵流量为井的出水量100m3/h. b水泵扬程确定计算公式:H=H地形高差+∑hf+∑hj+H动水位+h泵管+(0.1-0.2)式中H-----水泵扬程(米);H地形高差-------典型地面点和管首的地面高差(米);∑hf-----计算管路各级管道沿程水头损失之和(米);∑hj-----计算管路各种局部水头损失之和(米);H动水位-----井内动水位埋深(米);h泵管-----水泵吸水管水头损失(米);(0.1-0.2)-----田面灌水高度(米); 项目区原有井动水位为80米,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在管道设计中已计算得知13.63米和1.36米。地形高差经实地测量为26米,h泵管按D=325mm,Q=100m3/h,L=5m,C=130,计算得h泵管=0.002米,代入上式得H=H地形高差+∑hf+∑hj+H动水位+h泵管+(0.1-0.2)=80+13.63+1.36+0.002+26+0.15=121.142(米)根据Q=100m3/h,H=121.142米,查山西太顺特种泵业有限公司的潜水泵系列表,采用潜水泵型号250QJ100-126/7,配套功率55千瓦。(3)输变电工程设计a高压线路采用变电站输出的10KV线路,导线采用截面35mm2钢芯铝绞线。b变压器容量计算根据水泵配套功率,考虑照明设备及无功损耗按30%计,变压器容量计算结果见下表:c低压线路根据实际情况,低压线路导线采用截面25mm2钢芯铝绞线。为安全起见,采用地埋式。表6-8 输变电工程设计成果表 项目区村名水井编号机泵配套功率(KW变压器容量(KVA)高压线(km)低压线(km)上毛137801.50.2东毛237801.30.2东毛337800.80.2东毛455801.80.15合计  3205.40.75(4)灌溉管道工程设计根据井灌区地形,地貌、作物种植方向等情况,管道铺设遵循沿路笔直,布置以距离最短,控制浇灌面积最大为原则。支管单向浇灌不超过150米,给水栓沿管路均衡布设,间距为80米。工程总体布置参看平面布置图。1)管材选择考虑施工管理,运输、安装、价格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水泥管、钢管、铸管、塑料管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塑料管。表6-9 管径计算表项目区村名水井编号水井的出水量(m3/s)计算管径(mm)采用管径(mm)上毛180119160东毛280119160东毛380119160东毛4100133160合计 340 1602)管径确定:采用公式:  其中:Q——设计流量(m3/s)井的出水量;     V——经济流速(m/s)  V=1.5~3.0m/s;      D——管径(mm);3)水力计算沿程水头损失计算采用哈·威公式其中:hf——沿程水头损失(m);     L——最不利管道长度(m)取m;     Q——管中流量(m3/h);     C——摩阻系数,塑料管取150;     D——管径(mm)。局部水头损失hj取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计算结果见表6-10。表6-10 水力计算表项目区村名水井编号水井出水量(m3/s)采用管径(mm)摩阻系数C管道总长度(m)最不利管长(m)沿程水头损失(m)局部水头损失(m)总水头损失(m)地形高差(m)工作压力(m)上毛180160150180010408.370.849.211.510.71东毛2801601508005704.590.465.052.17.15东毛380160150140012409.981.010.982.513.48东毛4100160 3500112013.631.3614.992640.99 合计 340160        由此可见,本工程中1号、2号、3号井采用0.4MPaφ160塑料管。4号井采用0.6MPaφ160塑料管。4)给水栓的设计给水栓布置间距控制在80米左右,并用C20砼现浇。6.3.2农业措施6.3.2.1机耕路项目区规划新开、整修机耕路13.8公里,具体设计为:机耕路两侧设路肩,每侧路肩宽50厘米,路基高出地面15厘米,干结碎石硬化基础,碾压形成拱型。主干路砼硬化20厘米,路面宽4.5米,其中东毛5.2公里,上毛1公里。田间路三七灰土厚5厘米,路面铺5厘米砂砾石并碾压成拱形,其中:东毛4.5公里,上毛3.1公里。6.3.2.2改良土壤改良土壤1万亩,秸秆粉碎还田面积1万亩。小麦秸秆还田率达到100%,通过改良,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6.3.2.3良种推广经X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土壤肥力和水分化验分析,确定推广石麦15(国审品种)、X8050(省审品种)小麦优良品种,亩用种12公斤,种植面积7000亩,共需购8.4万公斤;鲁单9002(国审品种)、大丰26(省审品种)玉米优良品种,亩用种2.5公斤,种植面积6000亩,共需购1.5万公斤。6.3.2.4购买农业机械为了使项目区农作物的耕作、种植、收获实现机械化,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在项目区内采取财政资金补贴30%的办法,购置福田4LZ-2(麦客)联合收割机1台,东方红950拖拉机5台,配套IJNB-220旋耕机5套,2BFJ-14A小麦播种机5套,2BYQFH-4玉米播种机5套,4Q-200秸杆还田机5套。6.3.3林业措施6.3.3.1 机耕路旁植树项目区新开整修机耕13.8公里,原有机耕路5.4公里。品种选择胸径均5厘米以上的速生杨9600株,香花槐2700株,火炬6900株、黄杨球768株。栽植标准:机耕路两侧分树种栽植,每侧栽植两行,株距4米,行距0.8米,树坑要求80厘米见方,品字型栽植;黄杨球于路肩栽植,株距50米,树坑1米见方。 6.3.3.2 农田防护林根据总体规划,布置农田防护林5.85公里,品种选择速生杨,要求胸径均5厘米以上,共需栽植杨树3900株。栽植标准:每条林带栽植杨树两行,株距3米,行距0.8米,树坑80厘米见方,品字型栽植。以上需速生杨13500株、香花槐2700株、火炬6900株、黄杨球768株,共需树苗23868株。6.3.4科技措施技术培训4500人次,购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4台,土壤养分速测仪4台;示范推广良星99(国审品种)优质强筋新建小麦、玉米示范展示基地各100亩,扶持专业合作社2个。具体见表6-11。表6-11 科技培训安排明细表培训科目培 训时 间培 训地 点培 训 人 次上 毛东 毛播种技术选用优种技术9—10月农业技术中心250350播种技术地下虫害防治技术小麦冬季管理冬浇、追肥11—2月农业技术中心250350中耕镇压小麦春季管理春浇3—4月农业技术中心250350喷肥、喷药、喷激素小麦中后期管理“三防两保”技术4—5月农业技术中心300450总结经验6月配方技术6月农业技术中心250350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各生育期管理技术6—9月250350总结经验10月300450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1投资估算7.1.1估算依据工程预算编制依据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编制规定》、《山西省X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编制手册》、《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图集》、《X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水利工程设计概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等有关规范进行编制。7.1.2 主要材料价格表7-1 材料预算价格表名称及规格单位预算价格(元)名称及规格单位预算价格(元)325#水泥元/T250红砖元/千块120碎石元/m340白灰元/T63砂子元/m330钢材元/T2500 7.1.3投资估算工程总投资1428.39万元,其中,水利措施789.79万元,农业措施431.11万元,林业措施99.94万元,科技推广措施70.55万元,其他工作及措施37万元,具体内容见下表7-2:表7-2 项目投资预算情况表项   财政自筹项   财政自筹 目总投资(万元)资金(万元)资金(万元)目总投资 (万元)资金(万元)资金(万元)一、水利措施789.79726.7663.034、农业机械62.5518.7543.81、提灌站240.05224.6315.42三、林业措施99.9497.572.372、更新井70.2169.510.71、造林99.9497.572.323、修复配套井9.229.020.2四、科技推广措施70.5570.55 4、输变电线路68.3268.32 1、技术培训27.027.0 5、衬砌渠道35.0529.65.452、仪器设备3.673.67 6、埋设管道288.86248.140.763、示范推广39.7939.79 7、渠系建筑物59.7259.72 五、其他工作及措施37.037.0 二、农业措施431.11328.12102.991、管理费用25.025.0 1、改良土壤70.9254.9216.02、工程管护费12.012.0 2、购良种49.5624.7824.78合  计1428.391260168.393、机耕路248.08229.6718.417.2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1428.39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68.39万元(现金80万元,实物折资6.3万元,投劳折资82.09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40万元,省财政配套336万元,市县配套84万元。7.3群众筹资投劳根据项目区各村涉及范围和受益情况,各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严格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将筹资投劳纳入村级“一事一议”范畴。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制定了各村筹资投劳方案并形成了决议,共落实自筹资金168.39万元,其中现金80万元,实物折资6.3万元,投劳折资82.09万元。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8.1经济效益该项目工程兴建后,预计新增灌溉面积0.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年节约水量63万方,增加农田防护林网面积7500亩;年新增小麦生产能力177万公斤,玉米150.4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61.64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257.4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55元。8.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通过对田、林、路、水、电的综合治理,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土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种植业的积极性,确保了粮食稳定发展,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市场意识增强,促进项目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8.3生态效益项目区建成后,新增防护林7500亩,可改善农业区域性小气候,增强防风抗灾、保持水土的能力,减轻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为农业生产建起一道绿色屏障。通过平田整地、秸杆还田等措施的运用,加大水分的入渗系数,改善土壤水肥和理化性状,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8.4  经济(财务)评价8.4.1 基本数据根据国家农发办的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进行本项目的财务评价。(1)投资预算项目预算总投资1428.39万元。其中分项见表8-1。表8-1 2009年项目区分项目工程措施投资表 序号项目投资额(万元)占总投资比例(%)1水利措施789.7955.29%2农业措施431.1130.18%3林业措施99.947.00%4科技推广措施70.554.94%5管理费用251.75%6工程管护120.84%合计 1428.39100.00%项目总投资中,中央财政资金84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336万元,市县财政配套84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68.39万元(现金80万元,实物折资6.3万元,投工投劳82.09万元)。(2)计算期和折现计算基准点财务盈利分析。从建设开始年算起,建设施工期1年,效益发挥期14年。折现计算的基准点,选在建设期第一年的年初,基准点序号为0,各项费用和效益均按年末发生和结算。(3)财务基准折现率及投资回收期依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要求,财务基准折现率=8%;投资回收期从第1年算起,基准投资回收期暂定为6年。8.4.2 经济评价依据(1)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案与参数》。8.4.3 农作物产量及产值预测根据项目经济评价的投入产出取价原则,取当地农作物前3年平均价格为基础,小麦1.6元/kg,玉米1.4元/kg,三樱椒6元/kg,其它作物1元/kg。每亩产量也按项目实施年限的前三年平均值为基准,并假定在计算期内保持不变。项目区冬小麦治理前7800亩,治理后10000亩;复播玉米治理前6240亩,治理后8000亩;三樱椒面积治理前20亩,治理后300亩;其它作物面积治理前10亩,治理后200亩。按此种植比例,预测农作物产量及效益见表8-2。 表8-2 项目区农作物产量、产值预测表项目作物名称合计小麦复播玉米三樱椒其它作物种植面积(亩)治理前78006240201014070治理后10000800030020018500亩产量(kg)治理前350400300150—治理后450500350400—总产量(t)治理前27302496625234治理后45004000105808685平均销售价(元/t)治理前1600140050008008800治理后160014006000100010000总产值(万元)治理前436.80349.443.000.12789.36治理后720.00560.0063.008.001351.008.4.4 农作物生产费用分析项目经济评价参照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手册所规定的参数进行,结合项目区实际,确定项目区农业生产费用构成因子,并分析不同作物每亩生产费用。具体见表8-3。表8-3 项目区农作物生产费用分析表      单位:元 名称小麦玉米三樱椒其它作物治理前治理后治理前治理后治理前治理后治理前治理后种子3040253035403040化肥4080608060804060地膜    3040  农药50  4560515灌溉2570257040803060机耕2030202520302025机播515 15  1015机收2040 60    人工费253030 501002530合计1703051602802804301602458.4.5 农产品净收益分析根据“项目区农作物产量、产值预测表”和“项目区农作物生产费用分析表”,建立净收益分析表。具体见表8-4。 项目作物名称合计小麦复播玉米三樱椒其它作物种植面积(亩)治理前78006240201014070治理后10000800030020018500总产值(万元)治理前436.80349.443.000.12789.36治理后720.00560.0063.008.001351.00亩费用(元)治理前170160280160—治理后305280430245—治理前132.6099.840.560.16233.16 总费用(万元)治理后305.00224.0012.904.90546.80净收益(万元)治理前304.20249.602.440.00556.24治理后415.00336.0050.103.10804.20净增收益(万元)11.80110.8086.4047.663.10表8-4 项目区农作物净收益分析表8.4.6 经济指标计算根据以上对项目区农作物产品亩产、产量、产值、费用等的分析,建立该项目的“投资效益(现金)流量表”。具体见表8-5。依据项目效益流量表中的数据,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中给定的公式、列表计算各项经济指标如下:(1)财务内部收益率   公式:式中:—现金注入量(万元);         —现金流出量(万元);         —第期的净现金流量(万元);      —项目计算期(年)。计算结果:=28.71%(2)财务净现值公式:式中:—现金注入量(万元);          —现金流出量(万元);         —第期的净现金流量(万元);          —项目计算期(年);         —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结果: =4275万元>0。 (3)经济效益费用比()公式:式中:—年经济效益(万元);           —年生产成本(万元);            —设定的折现率(8%)。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规定,经济效益费用比所计算的效益应为毛效益。按“项目区农作物产量、产值预测表”中所列数据,建立“项目区经济效益费用比分析表”如下表8-6。计算结果:=5402.76/4680.28                           =1.17(4)投资回收期借助现金流量表(表8-5),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公式: 式中:—累计净现金流量首次为正值或零的年数(年)。计算成果:=5.12年表8-6 项目区经济效益费用比分析表: (5)投资收益率 公式:式中:—项目第年达产后正常生产年份的利润总额(万元);         —项目总投资额(万元);计算结果:E=35.58%8.4.7经济效益评价结论经上述计算分析,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28.71%大于基准收益率8%;财务净现值4275万元大于零。投资回收年限5.12年,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6年);效益费用比1.17;投资利润率35.58%。各项经济评价指标均符合要求,说明本年度项目实施经济上可行。表8-5 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序号年份项目合计建设期达到设计能力生产期123456789101112131415 生产负荷(%)  8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1现金流入145910108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1产品销售收入14591 108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3511.2回收固定资产余值0               1.3回收流动资金0               2现金流出7915142849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2.1固定资产投资(含投资方向税)14281428.39              2.2流动资金0 00000000000   2.3经营成本6487 49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2.4销售税金及附加0 00000000000   2.5所得税0 00000000000   2.6特种基金0 00000000000   3净现金流量6676-142859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4累计净现金流量30680-1428-838-86665141621682919367044225173592466767427817989305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6676-142859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7516所得税前累计净现金流量 -1428-838-8666514162168291936704422517359246676742781798930计算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28.71%              财务净现值(FNPV)(ic=8%)(万元) 4275              投资回收期(Pt)(从建设期算起)(年) 5.12               第九章  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9.1组织机构设置9.1.1组织领导机构为了搞好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X 调整充实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副县长王志宏担任组长,副组长由财政局局长赵楼生担任,成员由农发办、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项、规划评审、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等工作。9.1.2工程实施机构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经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研究决定,成立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具体负责项目工程和自筹资金筹集管理,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总指挥:高霄毅(县农发办副主任),副总指挥:刘学武(西贾乡乡长)成员有:县开发办水利工程师秦银太,西贾乡副乡长任端阳,县农发办职毅、孙涛。指挥部主要职责为:(1)项目规划设计、工程预决算及工程验收报账;(2)组织安排项目工程的实施;(3)认真落实群众筹资投劳;(4)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加强项目区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督、监理工作。9.2实施管理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工程建设质量,在项目的实施、建设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1)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继续坚持立项前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对开发面积、建设内容、筹资渠道(重点是农民筹资投劳)进行预案公示,最后民主表决;项目批复后把各项措施的任务量、财政投资额、群众应该负担的筹资投劳数,张榜公布,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广泛监督。(2)实行单项工程和工程材料招投标制:在项目区或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标,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执行。(3)实行工程承包合同制:经过招投标竞争确定后,中标单位要与工程建设指挥部签订合同,严格合同质量要求和工期。(4)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把财政资金投资1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全部纳入监理范围,对一般工程也加强行业监督和群众监督。通过严把材料质量关、施工技术关、竣工验收关,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优良,使其持续长久发挥效益。(5)实行工程完工四级验收制:单项工程完工后,首先是施工队自验,其次是技术人员查验,第三是工程指挥部初验,最后由农发办和监理单位全面验收。 (6)实行县级报账制: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全部实行县级报账制。9.3运行管理与维护为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切实使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工程正常运行,项目区建立了相应的工程维护机制。(1)项目区提灌站、机电井、输变电线路、地下管道及相应的配套设施,采取项目村成立用水协会、租赁、承包、拍卖等方式,按照产权主体与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方自己筹资投劳进行管护维修,保证机电设备、输水管道正常运行。(2)机耕路及林木管护员的聘任由项目区村委会负责,农发办对工程管护员进行岗前管护知识、技能和履行职责的培训教育,并同项目区各村、管护人员签订合同,承包管护人员的管护内容、区段写在标牌,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检查,同时建立工程管护员的管护档案,管护费采取农发办工程管护费支付和林木采伐后分成的办法(农发办30%,乡镇10%,村集体30%,管护员30%),从而使管护工作进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3)对项目区各项工程的运行管护,县农发办将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工程管护成绩突出的和管护工作不力的,做到奖罚分明。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10.1环境现状分析(1)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528.8mm,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汛期;受这种气候影响,降雨量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作物灌溉不能及时满足需水要求,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抗灾减灾能力较低。(2)农田防护林网覆盖率低,春秋季节时有沙尘暴,防风固土条件较弱,水土流失较严重。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10.2.1对环境的有利影响(1)项目区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旱灾缺水是主要的灾害,一直困扰着该地区的农业生产。该项目工程建成后,为灌区提供了供水水源,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作物可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通过秸秆粉碎还田、增施农家肥和配方施肥进行土壤改良,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又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减轻化肥对土壤的污染。(3)工程建成后,通过植树绿化,可增加农田防护林网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干热风、沙尘暴对农作物和项目区环境的影响,对恢复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10.2.2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工程施工期间,土石方开挖,砼搅拌,水泥、砂、碎石堆放及施工车辆的往来产生的扬尘、废气、噪音,影响大气环境和施工人员人员的健康。(2)工程建成后,虽然灌区灌溉水有保证,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用水的要求,但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灌溉意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板结。10.3对策及措施(1)为减少噪声和扬尘对大气的影响,加强施工车辆管理,设置警示牌。施工场地砂石料堆放整齐,水泥包装保持完整,防止扬尘等对大气造成污染。(2)加强项目区科学用水管理,提高节水意识,做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精确灌溉,才能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综上所述,项目工程的兴建,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等措施的配套实施,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美化了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总之,该工程的兴建,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通过合理安排及采取有效措施,完全可以减小施工期间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影响。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11.1可行性研究结论项目区目前是X农业和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区内交通便利,有良好的施工条件,本次建设的项目工程,规划合理,符合发展节水工程要求,投资省,效益显著,管理方便,维修费用少。该项目工程兴建后,使该地区彻底摆脱干旱的威胁,改善了生产条件,预计新增灌溉面积0.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9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年节约水量63万方,增加农田防护林网面积7500亩;年新增小麦生产能力177万公斤,玉米150.4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61.64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257.4万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X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把该项目工程作为该县重点工程,将从多方筹资在该区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 项目工程建成后,不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抗御自然灾害,使农业增产、群众增收,而且对于土壤改良,美化环境,改变自然面貌也有重要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效益显著。经分析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8.71%,大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基准收益率8%,项目财务净现值为4275万元,财务净现值应大于0,收益和成本比为1.17:1,投资回收期为5.12年,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6年。总体评价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工程建成后,解决了该地区难以解决灌溉水源的问题,提高了该地区抗灾减灾能力,可促进农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襄汾政府领导及项目区广大干群要求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愿望非常迫切。11.2问题与建议11.2.1问题(1)该项目工程投资大,施工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如施工组织管理不好,会影响工期和工程质量。(2)工程建成后如不及时建立管理机构,加强工程管护、维修,工程就会遭到破坏,影响效益。11.2.2建议(1)加强施工期的领导,对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加强施工技术力量,选择有资质单位进行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兴建任务。(2)在项目工程建设的同时,组建管理机构,培训有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做到自负盈亏、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