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 MB
  • 2022-04-22 11:51:32 发布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9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要11.1项目背景1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1.4效益21.5组织领导和管理2第二章项目区概况32.1自然概况32.2社会经济状况62.3基础设施8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3.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123.2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2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3.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4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65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64.2供需平衡分区164.3灌溉制度164.4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分析184.5项目建成后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分析204.6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21第五章规划设计235.1项目区总体规划设计235.2水利措施规划设计315.3农业措施规划设计475.4农田道路规划设计475.5林业措施规划设计495.6科技推广措施51第六章开发任务、建设内容546.1开发任务546.2建设内容54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97.1投资概算597.2投资概算637.3资金筹措方案66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688.1经济效益685 8.2社会效益688.3生态效益698.4经济(财务)评价69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749.1组织机构设置749.2实施管理759.3项目运行管理与维护759.4项目建设管理制度77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7810.1环境现状分析78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7810.3消除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及措施7910.4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79第十一章社会影响分析8011.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8011.2社会适应性分析8011.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81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8412.1可行性研究结论8412.2问题与建议845 附表: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附表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附表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附表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附图:附图1:项目区位置图附图2:项目区现状图附图3:项目区规划图附图4:各类典型工程设计图附件:5 附件1:项目单项工程表附件2: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民筹资投劳汇总表附件3:工程(概)预算及其相关表格5 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的期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党中央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3年中央出台相关文件再次锁定“三农”,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三农政策好,种田有前途”,农民兄弟的这一朴实心声,反映了党的农村政策的巨大威力,也寄托着农民兄弟希望好政策真正落实的期盼与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精神,落实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X区陡岗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提高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为此,X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成以工程技术人员、农业专家,对X市X区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陡岗镇红旗垸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进行多次实地踏勘。结合全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拟对X市X区陡岗镇红旗垸的8300亩高标准农田实施改造。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项目名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8300亩73 类型:高标准农田建设地点:X区陡岗镇红旗垸涉及行政村:辖么湾、宦潭、路边、石桥、代刘、陈池6个村工期:于2014年10月动工,2014年6月竣工,工期为8个月。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1145万元。项目资金来源:财政投资10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735万元,省级财政投资294万元,区级农发结余资金42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74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资)。1.4效益项目建成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增强,基本达到旱能灌,涝能排,且新增、改善排涝面4000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000亩,增加机耕面积4000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4000亩,年可新增种植业业总产值426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213万元。1.5组织领导和管理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管理的要求,成立X区2014农业综合开发陡岗镇红旗垸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工作专班,由镇长任组长,在区农业开发办公室的指导下,全面负责实施项目工程建设,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组织机构设置见第九章)。73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陡岗镇农业综合开发红旗垸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位于X区陡岗镇西北部,它西连云梦县,北接孝昌县,为孝昌、云梦、X三县交界处,其北部紧靠孝襄高速公路,东有陡肖公路贯穿其间,西有陡白公路、陡云公路相连,东有澴河贯穿其间,南通X城区,交通发达,商品流通便捷,不仅直达X城区,还可辐射武汉,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红旗垸项目区位于陡岗镇西北部,辖么湾、宦潭、路边、石桥、代刘、陈池等6个村,人口7097人,耕地面积8750亩,开发规模8300亩,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四季分明,春温、夏暑、秋凉、冬寒。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15小时。高于10℃天数约为238天∕年,活动积温5193.7℃,全年太阳总辐射111.8千卡∕c㎡,有效生理辐射为52.5千卡∕c㎡,年平均气温为16.2℃。极端最高气温为38.5,出现在2003年8月;极端最低气温为-14.9,出现在1991年12月。1990—2008年间,年降水在729-1600毫米之间,平均年降水量1150毫米73 。降水最多年份为1991年,其降水量达1600毫米;降水最少年份为2006年,其降水量仅729毫米。一日最大降水229.1毫米出现在1991年7月3号。年平均降水日数119天(0.1毫米)。风向:境内以北风为主导风向,出现频率17%;其次是西北风,出现频率13%。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西南风。出现最少的是西风。风速: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17.0米/秒(八级),瞬间极大风速达25.2米/秒(十级)。无霜期:平均274天。年平均蒸发量1030毫米,受季风的影响,该项目区热量丰富,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具有雨热同期等特点,雨量变化大,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4——8月份),南北气候兼优,既有利于越冬作物安全越冬,又有利于喜温作物的生长发育和高产的形成。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陡岗镇红旗垸项目区地形复杂,丘、岗、湖、垸相连,项目区耕地坡度在25度(不含)以下,其土壤未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其地势西北偏高,平均海拔高程在20-25米之间,土壤属黄亚粘土;东南部偏低,土质为沙壤土,该项目区土质肥沃,易于耕作,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壤潜在肥力高,酸碱度为6-8,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2.1.4水资源项目区目前农业生产生活可利用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约为937.98万m73 ³,大体由两部分组成,即:⑴地表水资源;⑵过境客水。1、地表水项目区内雨量充沛,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71.63毫米,总汇水面积6平方公里,项目区每年地表水可拦截径流总量为162.98万立方米。2、过境客水项目区紧邻梦湖港与女儿港,此两港均与澴河连通,过境客水资源十分丰富,过境客水主要来自澴河。根据近10年的资料分析,项目区平均每年客水可利用量为775万m3。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丘、岗、湖、垸相连,耕地以水田、旱地间作方式并存,项目区耕地面积8750亩,其中旱地3981亩,水田4769亩,进行综合开发后,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肥力高,适合多种高效农作物种植,开发潜力大。项目区现有耕地全部种植农作物,土地利用率低,广种薄收,低产低效,农民群众种田积极性始终难以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农作物单产偏低,比项目区外平均低25%左右,复种指数低,仅部分实行机械化作业,抗灾能力很差。沟渠严重淤积,水流不畅。因此红旗垸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在水利工程,包括更新改造原有水利工程,兴建配套水利工程,完善水利工程设施,即对陈池泵站更换变压器;拆除重建红旗泵站、茨林泵站及路边泵站,新建石桥泵站及73 代刘泵站,改善旱地排灌条件,对低洼地沟渠配套,增强抗旱排渍能力,使土壤肥力得以提高,增强抗灾能力,适应多种高效优质农作物的种植。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恶劣的农业生产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2.1.6自然灾害项目区整体地形复杂,丘、岗、湖、垸相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农业生产环境恶劣,易涝、易旱一直是此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影响,造成四季降雨不均,春季低温阴雨,夏季梅雨,并常有暴雨发生,有“下雨一团糟,天晴一把刀”之说,极易成涝成渍,暑期高温干旱,初秋又有“寒露风”等,这样形成旱灾和涝灾等自然灾害的交替发生,加之项目区内水利骨干设施老化、人为破坏严重,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田间配套工程也不完善,严重制约项目区的农作物品种种植,阻碍项目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X区陡岗镇下辖32个行政村,24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095户,人口51392人。其中农业人口47896人,劳动力23472人,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万亩,岗地1.5万亩,水面1.8万亩。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50米上下。陡岗镇红旗垸项目区辖么湾、宦潭、路边、石桥、代刘、陈池6个村,总户数1418户,总人口7097人,农业人口6175人,劳动力4014人。73 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在65%左右,秋冬季主要以种植油菜、大小麦以及部分豆类作物,春夏主要种植早、中、晚稻作物,旱地主要种植油菜等作物。且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投入无保障,产出效益低。加上近几年农产品市场的疲软,群众种田积极性不高,弃农务工、经商严重,土地抛荒较多,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农作物单产偏低,比项目区外平均低25%左右,复种指数低,目前,粮食单产(一季)在400公斤左右,油料单产在95公斤左右,亩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且种植的品种和结构单一,项目区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因此地方财政收入较少,农民收入低下。2012年全镇财政收入7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075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内地形按当前的工作现状,可利用收割机、机耕机等农业机械配套耕作,但由于经济的现状和有关政策落实不够而没有成为现实。73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备,乡镇配有农业服务中心,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6人,网站全面覆盖辖区,能准确、及时预测农作物病害虫,并及时防治,能满足农民、农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1)泵站工程项目区现有红旗泵站、路边泵站、茨林泵站为临时泵站,无泵房等设施,陈池泵站运行多年,由于长年失修,设备严重老化,泵站已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有天然调蓄河道澴河供取水之用;农业用水按75%保证率计算,年平均用水33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0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及大牲畜用水按国家标准计算用水量37.5立方米,总用水量383.5万立方米。(2)灌溉渠系工程项目区目前有灌排渠系23公里,全为土渠,坍塌、淤塞严重。(3)堤防工程项目区内堤防工程已达到抗御十年一遇洪水标准。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地势地平,田间排灌沟渠是人工开挖,由于沟渠泥沙大量淤积,堵塞严重,排水不畅;田间道路标准偏低,道路、桥、涵、闸等基础设施不配套,交通极为不便;大部分排灌设施严重老化,配套完好率在35%以下。73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机生产条件落后;水利工程测量、水文测量方面,没有测量仪器,因而数据基本上是凭感觉与经验,精确度及工作效率极低。农机服务方面,基本上是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可以满足农业、农民对技术人员的要求2.3.4交通与电力陡岗镇为孝昌、云梦、X三县交界处,其北部紧靠孝襄高速公路,东有陡肖公路贯穿其间,西有陡白公路、陡云公路相连,但项目区内机耕路网路不健全,路面状况差,不便于农机耕作,必须改善。项目区主干线电力设施健全,虽电力供应不足,但只是保证日常生活用电,工农业基础用电设施尚未通至田间地旁,需进一步规划实施完善。73 项目区沟渠现状项目区泵房现状73 项目区沟渠及道路现状项目区塘堰现状73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4年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农办〔2013〕225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指标的通知》(国农办〔2013〕190号)等文件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精神,落实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X区陡岗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提高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根据项目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为重点,统筹考虑土地、气候和生物资源分布状况,因地制宜优化开发布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拟定在X区陡岗镇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3.2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基础设施中,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耕道路、农村电力等方面的建设对于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尽管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薄弱环节,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73 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红旗垸项目区受气候、地形、地质等地理条件影响,湖垸易渍易涝,农业不保收,特别是棉油耕作区的旱地,一遇长期雨水,便渍涝成灾,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导致水稻单产不足300公斤,棉花皮棉不足50公斤,只相当于产量好的地区的60%。由于以上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迫在眉睫,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很有必要,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促进陡岗镇农业经济发展和优化农作物种植。由于目前农作物品质优化改良工作落后,科技推广应用速度慢,而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快,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制约了项目区农作物产业优势的发挥,因此利用农业开发资金投入,在改造的高标准农田上,打破旧的传统种植方式,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在稳定粮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作物,扩大优质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改良种植品种,,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项目区品种种植优化是十分必要的。2)有利于改善当地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通过对项目区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排涝泵、涵闸,配套建设沟、渠、桥、路基础设施,使项目区配套建设达到涝能排、旱能灌、渍能除的高标准,将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面积,提高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土壤肥力,维护生态平衡,使项目区农田成为高产稳产的生产基地,达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综合效益。73 3)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需要由于项目区水利设施长期不配套,原有基础设施长期使用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现有排灌的要求,内沟渠淤积排水功能极度减弱,农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实行渍水高处高排,地处低排,解决了项目区易渍易涝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颈瓶问题,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效益会大大提高,农民收入会大幅度增加。4)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机耕作化的需要。在项目区建设到田间作业的机耕路,完全实现农机耕作,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提高效益。为形成优质品种的高产、高效的连片种植模式,创造必要条件。5)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的需要。科技措施投入是农业综合开发一个关键性措施和策略,培训农民科学种田,是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根本保证。3.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水土资源。项目区土壤肥沃且集中连片,有低标准的水利排灌设施,开发治理的有利条件较多,潜力较大。2)原有设施可以利用。经过多年的生产运行,原有的排灌格局已基本形成,部分设施还可满足使用要求。3)人力技术资源充足。项目区农民长期以来种植水稻为主,有其丰富的种植实践经验,加之文化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有利于新技术应用,有区、镇、村农民庞大技术力量与网络,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73 4)乡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并有多年的开发建设经验。群众对农业开发治理有着强烈的要求和愿望,有项目建设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条件。73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耕地面积8750亩,其中旱地3981亩,水田4769亩。项目区内水资源由地表水、过境客水和地下水三部分构成,水资源总量为937.98万m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根据对1952年—2005年连续54年降雨量资料分析,保证率p=50%时,降雨量为1108.9mm,径流深415.5mm,径流量249.3万m³;保证率p=75%时,降雨量为1001mm,径流深248.7mm,径流量149.22万m³;保证率p=85%时,降雨量为938.6mm,径流深150.7mm,径流量90.42万m³。多年平均降雨量1016.17mm。多年平均径流深271.63mm,径流量162.98万m³。过境客水资源量。X区过境客水河流主要为。据《X市水资源公报》,项目区客水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近10年引用客水的资料分析,平均每年客水可利用量为775万m3。4.2供需平衡分区本项目集中连片,属于同一灌区,因此,将本项目区作为一个区域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3灌溉制度73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规定,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项目区的灌溉保证率为85%,项目建成后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5。影响作物需水量主要归结为两方面因素:气象因素和非气象因素。非气象因素是指土壤水分条件、产量水平等。作物需水量采用作物系数法计算,其计算式为:控制点的水稻生长期的各月强度值见表4.3-1,水稻作物系数值见表4.3-2。表4.3-1值各月强度(单位:mm/d)月份1234567891011120.911.211.752.613.514.275.244.982.292.221.190.87水稻生长期的起止日期如下:早稻4月26日起,7月20日止,历时86天;晚稻7月26日起,10月31日止,历时98天;中稻5月26日起,9月10日止,历时108天。表4.3-2水稻生长期作物系数及其逐月变化月份品种早稻晚稻456778910双季稻1.001.091.301.201.011.091.261.10中稻1.031.351.501.400.941.24根据水稻生长期的起止日期和、73 值,即可按上述公式求出水稻需水量,但这样求出的需水量为多年平均需水量,要求出不同灌溉保证率下的作物需水量可采用“虚拟年法”,即根据系列资料确定频率系数和多年平均值,计算出不同水平年的值,计算公式如下:将作物的需水量扣除对应频率下作物所得到的降雨量即为作物的用水量。作物用水量求出以后,加上泡田期用水量即得灌溉定额。项目区作物灌溉定额详见表4.3-3。表4.3-3作物灌溉定额(单位:m3/亩)作物早稻中稻晚稻一月二月三月四月66.67五月51.2866.67六月62.3890.48七月76.55111.0466.67八月105.53145.35九月66.84十月64.79十一月十二月合计256.87373.72343.654.4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分析73 项目区不同水平年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表单位:万m³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多年平均P=50%P=75%P=85%泵站小计346.40446.73326.34266.15路边泵站100.54137.0091.0873.54红旗泵站158.1189.6473.5852.65茨林泵站45.2162.2441.3732.02石桥临时泵站42.5459.2439.3729.02水库小计100145.0092.0063.00茨林水库50754530龙须后湖水库50704733当家塘堰小计36.8848.5433.5428.56合计483.28640.27451.88357.71项目区不同水平年农业灌溉总毛需水量表单位:万m³类别种植面积(万亩)多年平均P=50%P=75%P=85%定额(mm)需水量定额需水量定额需水量定额需水量水田0.4769296141.16267127.33299142.59322153.56旱地0.398115158.8811845.9015158.7518571.98合计0.8660200.05173.25201.35225.55项目区目前渠系堵塞严重,渠系利用率较低,仅为0.5左右,则项目区不同水平年灌溉毛需水量计算如下表:73 目区不同水平年农业灌溉总毛需水量表单位:万m³类别多年平均P=50%P=75%P=85%毛需水量净需水量毛需水量净需水量毛需水量净需水量毛需水量净需水量合计400.1200.05346.5173.25406.3201.35451.1225.55项目区现状不同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表单位:万m3水平年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农业生产需水量人畜需水量余缺水量P=50%640.27346.576.8216.97P=75%451.88406.376.8-31.22P=85%357.71451.176.8—170.204.5项目建成后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建成后,通过对现有破损泵站改造提升其取水效率,对塘堰清淤扩改增加库容,新建拦水坝增加过境客水利用量等措施后,不同水平年水利工程可供水量见下表:项目建成后不同水平年水利工程可供水量表单位:万m³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多年平均P=50%P=75%P=85%泵站小计385.85472.03344.62300.91路边泵站105.57143.8595.6382.22红旗泵站166.01197.66162.24143.14茨林泵站47.4765.3543.4438.62石桥临时泵站46.8065.1643.3136.92水库小计100.00145.0092.0063.0073 茨林水库50.0075.0045.0030.00龙须后湖水库50.0070.0047.0033.00当家塘堰小计46.8859.5441.5439.56合计532.73676.57478.16403.47项目建成后,通过对渠系进行衬砌,可将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7,则项目区不同水平年灌溉毛需水量计算如下表:目区不同水平年农业灌溉总毛需水量表单位:万m³类别多年平均P=50%P=75%P=85%毛需水量净需水量毛需水量净需水量毛需水量净需水量毛需水量净需水量合计285.79200.05247.5173.25287.64201.35322.21225.55项目区不同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表单位:万m3水平年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农业生产需水量居民生活需水量余缺水量P=50%676.57247.576.8352.27P=75%478.16201.3576.8200.01P=85%403.47322.2176.84.464.6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水资源较丰富,可利用过境客水为475万m³,地表水径流量为162.98万m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937.98万m³,设计水平年(P=85%)的总需水量为399.01万m³,因此项目区不存在资源性缺水。73 但是目前项目区水利工程设施破损严重,天然径流的调节能力差,在设计水平年(P=85%)该项目区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仅为357.31万m³,因此项目区处于工程性缺水的状态。通过加强对项目区内水利提水蓄水工程措施及渠系的建设、完善,便可满足项目区内农业生产的需水要求。73 第五章规划设计5.1项目区总体规划设计5.1.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将项目区农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立足项目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粮食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5.1.2选项原则坚持开发与效益的统一,坚持质与量的统一,坚持规划时效性和超前性、整体性,连片开发,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综合配套,基础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的总原则。5.1.3设计编制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指导意见》(2)《湖北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试行)》(3)《湖北省农发土地组关于编报2014年第一批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73 (4)《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农田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L204-98;(6)《泵站设计规范》GB/TS0265-97;(7)《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8)《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9)《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J1-81;(10)《新编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标准图集》;(11)X区陡岗镇人民政府所提供的资料。5.1.4建设标准5.1.4.1综合标准(一)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机耕作业方便、林网建设适宜、良种良法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1.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2.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灌排设施齐全,灌排自如,灌溉设施、排水设施、田间道路应合理搭配,配套相应建筑物;格田基本规范、田间道路布置合理,农机通行、耕作方便。3.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73 4.项目区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5.项目区要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格田化。(三)项目建设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密切结合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主动让农民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应设置永久性标识标牌,标识标牌应设置在项目区内视野开阔、交通方便、醒目显眼、工程规模相对集中的地方。标识牌的制作要统一、规范、经济、实用,内容包含项目区基本情况、总投资、财政投资、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单位、管护运营单位、监督举报电话和方式等基本信息。5.1.4.2水利措施标准各项水利措施建设标准应符合水利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一)灌溉工程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73 2.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本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取85%。3.灌溉水利用系数:本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70。4.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塘坝及引水渠道等工程,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提灌站及排涝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并满足抗御相应自然灾害和安全要求,取水水源有保障,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5.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过水断面最大流量应小于5立方米/秒,灌渠布置为间距150~300米。渠道衬砌造型合理、经济美观、坚固适用、连接平滑,转弯半径符合水利规范标准,防渗性能好;管道输水的干、支两级固定管道长度合理设置;水泵、管道、出水口、衬砌渠道、配套建筑物等相联结的工程输水性能匹配,配置合理,便民利农;在有条件且农民群众有积极性的地区,积极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项目区节水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6.灌溉条件较差的旱地,应采取农艺、工程等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农艺节水措施包括蓄水保墒、地膜(秸秆)覆盖、选用抗旱品种、施用抗旱保水剂、深松技术等,各项措施符合技术规范。工程节水措施主要是建立小型蓄水工程,即根据降雨、地形、耕地等条件,合理布设小型塘坝、蓄水池等工程,做到坚固实用。7.推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模式。水稻田推广“薄、浅、湿、晒”模式;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采用节水、丰产灌溉模式;严重缺水的旱地采用灌关键水等非充分灌溉模式。73 8.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二)排水工程1.根据《X区农村水利综合规划》本项目区干支渠排涝标准为照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完,防渍堤能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2.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系统与灌溉系统合理配套。排沟布置为间距原则上为150~300米;规格布局协调,设计标准参照灌溉系统,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3.新建排水工程的过水断面最大流量应小于10m³/秒。(三)建设标准硬化灌排沟渠及田间建筑物工程使用年限为20年以上。硬化灌排沟渠断面可为矩形、梯形、U型等;采用现浇、预制砼,浆砌干砌石、砖砌等。尽量减少砖砌水下工程,少量采用时,必须进行水泥砂浆抹面,水泥砂浆强度大于M10,厚度2~3厘米。块石或条石砌筑,墙体厚度不能低于30厘米。5.1.4.3农业措施标准(一)农田工程晒场布局合理,满足农民使用要求,晒场规格为20m×30m。73 5.1.4.4田间道路标准(一)布局合理,顺直通畅。田间道路分为干道、支路两级。干道分机耕道和耕作道:机耕道要与乡、村公路及相邻机耕道连接,采用砼等硬化,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硬化宽度不低于3米。耕作道要与相邻的机耕道或乡村公路等连接,路面采用砂石、泥结石等材料硬化,路面宽度不低于4米,硬化宽度不低于3米。支路即生产便道,要与干道、田间院坝相连,路面宽度不低于3米,保证畅通,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田间道路应合理配套桥、涵和机械进田作业通道,道路连接处要留有足够机械转弯空间,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二)工程布置。田间道路建设要科学设计,突出节约土地,建设标准合理实用。机耕道原则上要形成环路,间距500米以上;田间耕作道原则上沿机耕干道纵向布置,间距150~200米;生产便道原则上横向布置,间距100~150米为宜。(三)建设标准。田间道路使用年限:砼硬化的机耕道路20年以上、其它硬化路道10年以上。砼硬化道的砂石垫层(基础)不低于15厘米、砼厚度不低于12厘米、硬化砼强度达到C20以上;采用砂石、泥结石等材料硬化的耕作道,硬化厚度不低于10厘米。各类硬化道路的硬化必须建筑在整平夯实的基础平面上,不硬化的便道必须整平夯实。路面应平整、美观、耐用;路面要保持适当的坡度,满足路面不积水的要求;路道边坡的坡比不低于1:1.5,保证路两旁不垮坡。五、林业措施标准73 (一)因地制宜地采取林业措施,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二)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根据需求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造林时应预留出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三)人工造林树种一般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速生丰产林木,苗木胸径达到5cm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六、科技措施标准(一)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3次;(二)扶持农技服务组织:适应扶持原有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服务中心,通过为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补助适量服务经费等方式,明确其在项目建设中的具体任务,并严格进行考核。5.1.5建设规模该项目建设规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0.83万亩。5.1.6规划布局工程布局根据《湖北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对水利工程,田间工程,林业工程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把项目区建成高产稳产节水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对项目区的改造,按照“73 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的规划目标。对项目区,重点保证水源的引提灌工程,即渠系和灌溉站。具体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等。(1)水利措施随着近几年农业的发展,灌溉需水逐步加大。因此,对项目区的现有水利工程进行改造,对主要渠道和沟港进行清淤疏竣、衬砌,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很有必要的;此外,项目区不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大力新建和改造蓄水工程设施(塘堰)即可满足项目区内的需水要求。灌排渠系布置原则如下:(1)使自流灌溉面积最大,干、支渠道尽可能沿其控制范围的较高地带布置,以保证自流面积最大,并且使灌渠基本实现硬化。(2)保证工程安全。渠线尽可避开险工险段和深挖、高填方。(3)力求经济合理。渠线尽量短而直;少占耕地,少拆或不拆房屋及其它建筑;尽量少与河沟、道路相交,以减少建筑物数量,尽量不破坏原有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4)保持排水通畅。尽量保持原有排水系统,不打乱自然排水方向。在不影响正常排水情况下,原有沟渠可以利用作排灌两用渠道的,尽量予以整理利用,以减少工程量和挖压土地。(5)要便于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渠系布置与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尽可能不搞越级渠道,以便于工程和灌溉配水。(2)农业措施7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部分农田进行格田化;提高复种指数,对项目区道路进行重新规划布置。(3)林业措施利用主要机耕路网两侧栽种塔柏及樟树,塔柏高1.2m,樟树胸径在5cm以上,进行农田防护林栽植。(4)科技措施根据项目区现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购买太阳能灭虫灯等仪器设备。详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X市X区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陡岗镇红旗垸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布局示意图。5.1.7最佳方案选定详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X市X区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陡岗镇红旗垸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状图、规划图。5.2水利措施规划设计工程布局根据《湖北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对水利工程,田间工程,林业工程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把项目区建成高产稳产节水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使农民增收。对项目区的改造,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的规划目标。对项目区,重点保证水源的引提灌工程,即支渠、斗渠和灌溉站。具体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等。73 5.2 水利措施规划设计5.2.1水源工程规划设计5.2.1.1水源工程的布局以项目区女儿港、梦湖港、当家塘坝、茨林水库、龙须后湖水库为灌溉水源,完善灌溉渠系,斗渠根据需要沿途布设分水口、机耕桥或人行桥。5.2.1.2 水源工程典型设计5.2.1.1灌溉泵站规划设计该项目区位于X区陡岗红旗垸,由于长期受水的制约,当地有3891亩耕地受到干旱的严重影响,小灾年年有,大灾之年几乎绝收,根据实际情况,急需对4座灌溉机站进行更新改造,即红旗泵站改造(55kw)1座,其水源为女儿港;路边泵站改造(37kw)1座,其水源为女儿港;新建石桥泵站(30kw)1座,其水源为龙须后湖;茨林泵站改造(30kw)1座,其水源为茨林水库,机站计算过程及计算公式如下:1)设计流量Q的确定式中:m——作物灌水定额,本项目区综合灌水定额取20m3/亩;A——灌溉面积,亩;t——一次灌溉时间,一般取为22小时;T——轮灌周期,取为5天;η——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75。2)设计扬程的确定73 式中:——净扬程,m;——扬程损失,m;n——管道糙率系数,取n=0.014;L——管道长度,m;D——管道直径,m;——局部损失系数。3)水泵电机选型根据计算的流量、扬程,查水泵性能曲线表,确定水泵及电机型号。4)安装高度的确定式中:——允许吸上真空高度,m,由水泵性能曲线表查得;——水泵进口沿程水头损失,m;V——管中水流速度,m/s;K——安全值,m。各泵站计算结果及选型详见表5.2-1。73 表5.2-1灌溉泵站计算及选型汇总表(一)序号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已知参数计算结果配套电机(kw)灌溉面积净扬程流量损失扬程总扬程安装高度(亩)(m)(m3/s)(m3/h)(m)(m)(m)1红旗泵站陡岗镇拆除重建3800130.259003165552路边泵站陡岗镇拆除重建830150.073603184373石桥泵站陡岗镇新建670100.063603145304茨林泵站陡岗镇拆除重建900100.073603143305)灌溉泵站配套建筑物泵房根据泵站机组尺寸,拟建石桥泵房设计尺寸为:(长×宽×高)4.44米×5.34米×3.4米,建筑面积23.71平方米。茨林泵房设计尺寸为:(长×宽×高)4.14米×4.44米×3.4米,建筑面积18.38平方米。项目区内泵站均属于小(2)型,主要建筑物为4级。泵房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为砖墙,内墙用混合砂浆粉面,外墙贴白色面砖,屋檐贴蓝色面砖,采用现浇混凝土地面,屋面为现浇混凝土板。泵房结构见设计图册泵房设计图。泵站进出水建筑物泵站进出水建筑物包括泵站进水池及出水池,考虑到本项目区内所有泵站出水渠均为明渠,因此,项目区内泵站均设置出水池,根据泵站流量及出水管大小,确定本项目区内所有出水池规格为均1.5m×2m73 ,因所有泵站均临河(沟)而建,因此出水池建设方案为将原有河道岸坡和部分河底进行衬砌,详见单体设计图纸。5.2.1.2塘堰扩改及清淤规划设计(1)塘堰扩改(13口)及清淤(20口)根据项目区目前的蓄水需要,需扩改塘堰13口,塘堰清淤20口。本项目区处于丘陵地区,因此项目区内的灌溉非常依赖于项目区内的蓄水塘,目前项目区部分塘堰淤积严重,须进行清淤扩改,方能满足项目区内的灌溉要求,清除淤泥全部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平均运距根据坑塘所在地来测算(运输距离为0.5—1km),利用挖装自卸汽车运土。塘堰清淤的土方量由下面公式进行计算。Vf=S*Ha式中:Vf——清淤土方量;S——坑塘面积;Ha——平均清淤深度。各塘堰清淤具体土方量如下表:73 塘堰扩改工程量一览表序号塘堰名称塘堰现有面积(m2)平均清淤深度(m)扩改土方(m3)1赵家塘55001.206600.002二陈塘67501.208100.003刘家壕沟北塘55002.0011000.004茨林塘90001.2010800.005道士西塘51001.507650.006小黄湾西南塘39001.003900.007钟石桥北塘55200.502760.008大陈东南塘22751.002275.009箍匠湾南塘28001.203360.0010大陈幺塘20251.202430.0011小陈西南塘40000.502000.0012代刘东塘150001.0615866.5413代刘东北塘135000.7810530.0014合计  87271.5473 塘堰清淤工程量一览表序号塘堰名称塘堰现有面积(m2)平均清淤深度(m)清淤土方(m3)11#塘55000.7385022#塘67500.7472533#塘55000.7385044#塘90000.7630055#塘51000.7357066#塘79000.7553077#塘55200.7386488#塘82750.75792.599#塘88000.761601010#塘20250.71417.51111#塘40000.728001212#塘60000.742001313#塘75000.752501414#塘55000.738501515#塘67500.747251616#塘55000.738501717#塘90000.763001818#塘51000.735701919#塘69000.748302020#塘55200.73832.6421合计  88266.6473 5.2.1.3拦河坝工程规划设计本项目区位于梦湖港以东,梦湖港为项目区过境客水主要输水港,为满足旱季项目内生产的取水要求,拟在梦湖港下游新建溢流坝一处,通过溢流坝来壅高梦湖港上游的水位,来满足项目区内生产的取水要求,梦湖港主要控制着项目区内近7000亩耕地的灌溉取水,按本项目区综合灌水定额取20m3/亩,因此在一个灌溉周期内需水总量为14万方,项目区内各大小塘堰在清淤扩挖之后能蓄水约为11万方,因此,河流上游需蓄水约为3万方,按照清淤后的河道断面(上口宽30m,底宽20m,深5m,)计算,溢流坝设计拦水深为1.5m。(1)典型拦河坝泄流计算:泄流能力按下式计算:式中:Q——计算过堰流量(m3/s);σ——淹没系数;ε——堰流侧收缩系数,取0.95;m——堰流流量系数;B0——堰顶总净宽,23m;g——重力加速度,9.8m³/s;H0——计入行进流速水头的堰上水深。经过计算,Q=85.62m³/s,项目区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完,梦湖港为排涝流量为11.7m³/s(见清挖排水沟流量复核计算),则拦河坝的泄流能力完全满足项目的排涝要求。73 5.2.2 排水工程规划设计5.2.2.1 排水工程的布局的布局项目区内排水主要依靠代刘排水泵站,此泵站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多年运行,排水扬程及排水流量均能满足排涝要求,但是变压器老化严重。因此,对项目区的排水设计,不改变其现有排水模式,尽量利用其现有设施,对部分排涝沟渠进行清淤,并对主要排涝泵站变压器进行更新改造,以满足项目区排涝要求。5.2.2.2.1排涝机站规划设计项目区内渍水主要依靠代刘泵站(30kw)及陈池泵站(30kw+55kw),提排至梦湖港。根据多年的运行,两座泵站完全能满足项目区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完的要求,根据X市降雨资料,项目区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为150mm,陈池泵站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多年的运行,只是变压器老化严重,急需更换。另外代刘泵站为临时泵站,没有泵房等设施,且机电设施老化、破损严重,为保证该泵站的运行安全,方便管理,拟对该泵站进行新建,代刘泵站排涝面积为1500亩,设计计算如下:排涝流量计算采用平均排除法,即以排水面积上的设计净雨在规定时间排除的平均排涝流量作为设计排涝的装机流量。计算公式:Q=(∑FR×10-3-V)/tT式中:Q:泵站设计排水流量(m3/s)F:项目区承雨面积(m2)73 R:项目区内净产水量,即径流深(mm)V:区域蓄涝容积的容量(m3)t:排涝天数(d)T:水泵每天开机时间(s)项目区内的径流系数取0.75,则一日暴雨的径流深为150×0.75=112.5mm。项目区内的蓄水塘及沟渠可滞纳一部分渍水,经估算,需水量为8.7万m³。泵站每天开机时间按22小时计算。则泵站装机流量Q=(1500×667×112.5×10-3-87000)/1×22×3600=0.32m3/s设计扬程的确定式中:——净扬程,m;——扬程损失,m;n——管道糙率系数,取n=0.014;L——管道长度,m;D——管道直径,m;——局部损失系数。水泵电机选型73 根据计算的流量、扬程,查水泵性能曲线表,确定水泵及电机型号。安装高度的确定式中:——允许吸上真空高度,m,由水泵性能曲线表查得;——水泵进口沿程水头损失,m;V——管中水流速度,m/s;K——安全值,m。表5.2-2排涝泵站计算及选型汇总表序号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已知参数计算结果配套电机(kw)排涝面积净扬程流量损失扬程总扬程安装高度(亩)(m)(m3/s)(m3/h)(m)(m)(m)1代刘泵站陡岗镇新建150050.321152164305.2.3 灌排渠道工程规划设计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设标准,项目区的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排完。本工程采用此排涝标准。根据X站1950年~2000年降雨资料排频结果,本地区十年一遇一日降雨量为150mm。按平均排除法,根据降雨量计算排水沟设计排涝流量。计算公式如下:73 (2-2)式中:——排水沟设计流量,m3/s;——径流系数,本项目区取=0.75;——设计暴雨量,=150mm;——排涝面积,㎡;——设计排涝天数天数,=1天——每天排涝时数,=24小时。(1)、开挖疏浚项目区目前主要河港清淤5.2km,排水沟扩挖5.057km,共计10.257km,由于经过多年的运行,目前已淤塞严重,无法满足排涝要求,急需进行清淤改造,方可满足项目区的灌溉排水需求。经过实地踏勘,开挖疏浚排水沟设计参数如下:开挖疏浚排水沟设计参数表排水沟名称总长(m)排涝面积(亩)排涝流量(m³/s)上口宽B(m)底宽b1(m)纵坡比清挖后沟深H(m)清淤深度h1(m)清淤土方(m³)清挖后设计流量(m³/s)咀子沟4003600.32411:20001.514001.1泵站沟10006800.61621:20001.5120001.9代刘沟7008300.753.51.51:20001120001.3梦湖港38001300011.730101:500051800043.2汇水沟295715001.35421:200010.842881.573 代刘南沟4003600.32411:20001.514001.1箍匠南沟10006800.61621:20001.5120001.9合计102574400经计算,项目区内10.257km沟港经过清淤、新挖后,即可满足项目区的排涝要求。(2)、渠道衬砌项目区渠道护砌11.965公里:其中支渠UB600计4.76公里,红旗渠衬砌(3m×1m×1m)1.14公里,次干渠衬砌(2.5m×0.5m×1m)5.50公里,矩形渠(0.5m×1m)0.57公里。项目区渠道主要起到灌溉蓄水及排涝的作用,由于土质松软,经过水流冲刷、浸泡,已出现崩塌现象,为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其运行畅通,急需对其进行衬砌,经现场踏勘,渠道衬砌设计技术参数以一级渠断面为准设计计算如下(另渠道设计图附后):纵断面设计为了保证渠道所控制的灌溉面积都能进行自流灌溉,各级渠道在分水点处都具有足够的水位高程。各分水口的水位控制高程,是根据灌溉土地的地面高程加上渠道沿程水头损失以及通过各种建筑物的局部水头损失,自上而下逐级推算出来。其中:——表示分水口要求的控制水位;A0——渠道灌溉范围内的地面参考点的高程(m);h——所选参考点与该处末级固定渠道水面的高差,取0.1m;73 l——各级渠道的长度;i——各级渠道的比降;——水流通过渠系建筑物的水头损失。结合当地地形平坦的情况,渠道设计纵坡取1/2000,渠道穿过道路的交叉建筑物和分水口加大坡降。渠基填土土方来自附近排水沟挖土土方,不足部分从附近未利用土地取土。渠道横断面设计断面尺寸的计算公式:水面宽:B=2m(H-r)+2r(1+m2)1/2圆心角θ=2ctg-1m湿周中ctg-1m为弧段值。直线段水深:H2=H-(r-rcosθ/2)过水面积:A=r2/2[3.14×(1-α/90o)-sin2α]+H2(2rcosα+H2tgα)湿周:x=3.14*r(1-α/90o)+2H2/cosα或B/m(1+m2)1/2-2r/m(1-mctg-1m)水力半径R=A/x弧段水深H1=H-H2Q=Av=AC(Ri)1/2=A(1/n)R2/3*i1/2U形渠道断面计算参数取值及计算结果详见下表:由以上计算结果,并结合项目区实际需求,拟定项目区衬砌渠道断面设计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具体设计尺寸见本项目图册设计图册田间工程设计图。73 渠道横断面技术参数表渠道设计流量渠口宽渠深水深设计比降糙率结构形式m3/smmmUB600渠0.190.60.470.351/20000.012U形砼防渗红旗渠0.5310.71/20000.012预制四角块衬砌次干渠0.42.510.71/20000.012预制四角块衬砌矩形渠0.350.50.80.51/20000.012砖砌5.2.4 建筑物工程规划设计(1)分水口为方便渠道水能顺利灌溉到田间,根据当地农户种植要求,沿新建U型渠修建¢200分水口150处。采用砼预制管口放水,参照《小型水工建筑物》,按式:式中:——过水断面,单位:m2;∑——流量系数,——0.86——局部阻力系数之和,取=1.5——砼管=1/45L——管长,单位:md——涵管直径,单位:m73 将有数据代入上式计算得各分水口完全满足灌溉流量。(2)机耕桥在项目区跨沟渠处设新建代刘机耕桥(3跨6m×2m)1座,新建箍匠机耕桥(3跨6m×2m)1座,新建陈池机耕桥(5跨6m×2m)1座。所建机耕桥均采用预制板结构,桥面板2%坡降;支撑桥面板两端采用C20砼桥台,外露面原浆抹面;台帽为C25砼现浇,台帽顶需盖三层油毛毡后方可铺设预制桥面板,桥面板与台帽挡头需留1cm伸缩缝,缝内填筑沥青麻丝至密实。机耕桥设计均参照《新编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标准图集》,机耕桥单体图详见图册。(3)埋设涵管当灌排渠沟穿越田间路和生产路,需设过路涵作为交叉建筑物。结合经济适用的原则,本项目区内灌排去穿机耕路时埋设过路涵,并将机耕路局部稍稍抬高,以满足涵管的覆土要求。因此本项目区埋设Φ400×6钢筋混凝土涵管共150处。涵管长度和管径尺寸依上下级排水沟设计流量和路宽而定,因本项目区内机耕路均为4.5m宽,砼管每节为2m,因此本项目中涵管均设计为6m长。涵管的过水设计流量按下列公式计算:涵管水力计算采用下列公式:A=πr2r=A/x;x=2πr式中:r——涵管半径(m);73 x——湿周(m)。经计算,Φ400过路涵过流量为0.2m³/s,完全能满足过流要求,详细设计尺寸见涵管工程设计图。(4)下田埠为保证机械及农户下田畅通,沿改造渠道平均间距80m设置下田埠一处,共计Φ400×4m下田埠150处。下田埠选用Φ400mm预制砼涵洞2节,上下游采用砼重力式一字墙。有关详细布置、结构型式及尺寸见设计图。(5)箱涵石桥主路目前有2m×2m箱涵一处,但建设时间较长,已经完全垮塌,不仅对农户的交通出行带来了不便,更是对项目的行洪排涝带来了极大地隐患,因此拟规划在原址就地新建2m×2m箱涵一处,箱涵全长12.48m,其中上下游护底共6m长,涵身长6.48m。采用砖砌盖板涵,涵壁采用M7.5砌筑Mu10灰砖,墙厚620mm,盖板采用C25钢筋砼预制板,板厚150mm,设计荷载标准为汽-10。5.3农业措施规划设计5.3.1晒场项目区目前没有晒场,农民的农作物堆放及凉晒及为不方便,特设计晒场,共3600平方米,计6处,晒场规格为20m×30m,铺设砼12cm厚。5.4农田道路规划设计73 农村道路是公益性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想富,先修路”等谚语已经成为农村道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重要作用的集中体现和经验总结。经现场踏勘,项目区目前没有完善的道路设施,农民出行田间作业极不方便,在农民群众强烈要求下新建道路。因为加快农村道路,改善农村交通状况,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在交通建设领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即田间道路建设共22.62km,其中干道15.04km,支路7.58km。沿格田化方向纵横布置,且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保证晴雨天畅通,使中型以上农业机械通行,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种植,其新建干道水泥路(4.5米,含路肩)9.568km,道路穿过淤泥上方时,应该清除淤泥,用5:5:90(石灰:砂:粘土)三合土换填,换填土边坡为1:1,填方路槽0~80cm要达到93%以上,80cm以下要达到90%以上;挖方路槽0~30cm要达到93%以上,重型击实标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重量比为6:94,上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5%,下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3%,7天无侧压限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水泥路面28D抗折强度不低于4.5MPA,抗压强度不低于35.8MPA,砼路面采用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集料应符合标准级配要求,砼路面平面分块尺寸除异型板外。每隔4~5米设置一个,详见图册水泥路设计图。扩建主路(两边各加1m宽路肩)5.5km,土方回填路肩,再进行压实。新建机耕碎石支路(4.5米,含路肩)2.49km,须回填素土碾压夯实,压实厚度30cm,其中:原地挖方回填夯实厚度20cm,就近取土填土夯实厚度10cm;路面为采用石屑,厚度为3cm,2cm厚瓜米,8cm73 厚碎石底层。路面形成由中间向两边降的坡度,坡比为1.5%,详见图册机耕路设计图。新建生产路(4.5米,含路肩)土路5.09km,土方回填路基,再进行路基压实,详见图册道路设计图。5.5林业措施规划设计项目区根据生产和土地利用规划,结合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林带设置,充分利用沟渠、道路等自然条件,实行田、林、路、渠、村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逐步建成完整的防护林网络体系。防护林设计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按照项目区的自然灾害情况,设计林带的走向、宽度、林带结构及树种配植,做到既要保证防护林具有稳定而最大的生长量,又要充分发挥防护效果,而且要尽量少占耕地。5.5.1农田防护林设计原则项目区属平原湖区,必须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透风系数,直接关系到林带的防护作用,林带结构与林带宽度、林木密度、树木的组成和层次相关,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配合基础设施建设,设计疏透结构林带类型,这种结构的林带,上部紧密,下部有下木,侧面有小而分布均匀的空隙,透风系数为0.35~0.6,防风效果较大,在防护效能方面,疏透结构的林带是比较好的一种林带结构。5.5.2林带结构设计项目区属平原湖区,必须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73 ,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透风系数,直接关系到林带的防护作用,林带结构与林带宽度、林木密度、树木的组成和层次相关,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配合基础设施建设,设计疏透结构林带类型,这种结构的林带,上部紧密,下部有下木,侧面有小而分布均匀的空隙,透风系数为0.35~0.6,防风效果较大,在防护效能方面,疏透结构的林带是比较好的一种林带结构。5.5.3林带网格设计农田防护林网格是由主、附林带之间的距离所构成,而林带的间格距离和网格面积大小,是根据农田防护林的效果和对作物有效受益面积来决定,有效网格之间的距离,主要是以春播和秋季作物的开花期出现是大风速情况下而成的自然灾害及主要造林树种成林后的林木高度等方面为依据,网格面积一般为200~300亩,最大不超过500亩,主林带间距300米左右,附林带间距600米左右。在大网格中,可以结构合路、渠布设林带。林带的宽度必须从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护效能和树林稳定生长出发。结合项目区综合治理实际情况,依路、渠选择农田林网1~2排。5.5.4林带树种设计根据项目区防护林的作用与效能,林带防护林树种要求生长快、寿命长、抗性强、树冠窄、收效早、树势健壮、生长稳定、材质优良的乡土树种,或经过试种,适于项目区生长的外来引种的树种。适用于项目区农田防护林的的主要树种有:水杉、池杉、杉木杨类、枫杨、湿地松、柏类、旱柳、紫穗槐等。考虑到林带对林带的影响、树种的来源及农发资金的合理使用,项目区选择樟树、塔柏作为林带树种。5.5.5农田防护林设计项目区综合治理后,田间道路及排灌沟渠纵横交错,林网分布主要在田间道路及排灌溉渠的两侧,依据项目区的实际,农田防护林设计:73 林网树种:栽植塔柏及樟树。栽植密度:苗林株距8米。植树数量:沿田间道路两边各栽1排,共种植2000株,其中塔柏1000株,樟树1000株。苗木质量:塔柏高1.2m,樟树胸径在5cm以上,要求苗木根系发达,苗木新鲜,主干明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从取苗到栽种完成时间在48小时以内,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植树时间:要求在2015年3月底以前完成。5.6科技推广措施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精神,落实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X区陡岗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提高项目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拟定如下科技推广措施实施方案。5.6.1技术培训2015年3月—5月完成技术培训,计划共培训农民800人次。(1)3月上旬—下旬,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计划培训农民300人次,租借培训场所、购买光碟、印发培训资料。(2)4月下旬—73 5月上旬,进行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计划培训农民500人次。并且技术培训机防手,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引导农民进行农作物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机械防治综合防治技术,将聘请享受国务院津贴待遇的总农艺师汤俭民作为技术顾问,组成工作专班,进行技术指导服务。5.6.2仪器设备购置规划购置仪器设备20台(件),其中:易合祥频振式杀虫灯20台(套)。易合祥频振式杀虫灯广泛应用于水稻、棉花、蔬菜、果园、茶园、养殖等领域,单灯控制面积30-60亩,诱杀效果明显,是促进我国无公害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食品发展强有力的植保器械。5.6.3示范推广规划该项目拟选择由X区陡岗镇水利农机服务中心来完成。陡岗镇水利农机服务中心是陡岗镇权威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单位,具有较强的科技推广能力,目前该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6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初级3人,年龄和技术结构配置较为合理,对全乡各村的土壤、农作物都了解熟悉,对推广杂交水稻的特征特性有较深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该项目的实施,我们将依托X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技术指导。X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我区推广农业技术唯一的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技术推广能力,对X区几种主要作物多个品种的栽培特性有较为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水稻上,有较强的科研推广能力,有“鄂籼杂一号、金优958、华恢2号”等品种在项目区推广,具有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73 5.6.4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该项目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特别是培训农民和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方面,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广泛应用于水稻、棉花、蔬菜、果园、茶园、养殖等领域,诱杀效果明显,促进无公害农业生产,少用化肥和农药。可以为农村和农民带来巨大的收益,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提高粮食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带动粮食加工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新型农民队伍扩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大大提高,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将有利于增强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73 第六章开发任务、建设内容6.1开发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治理面积为0.83万亩。根据农业开发的有关标准,对项目区的改造,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的原则进行设计。6.2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1.蓄水工程:(1)新建拦河坝1座,拟在梦湖港下游新建溢流坝一处,通过溢流坝来壅高梦湖港上游的水位,来满足项目区内生产的取水要求,梦湖港主要控制着项目区内近7000亩耕地的灌溉取水,按本项目区综合灌水定额取20m3/亩,溢流坝设计拦水深为1.5m。(2)塘堰扩改:塘堰扩改(13口),土方量为87241.54m3;塘堰扩改(20口),土方量为88266.67m3,2.机电排灌站。(1)红旗灌溉泵站拆除重建(55kw)1座,其水源为女儿港,提水流量为0.25m3/s,灌溉面积为3800亩,其新建泵房面积为22.38平方米,配套输变电设备1套;(2)路边灌溉泵站拆除重建(37kw)1座,其水源为女儿港,提水流量为0.07m3/s,灌溉面积为830亩,其新建泵房面积为22.38平方米73 ,配套输变电设备1套;(3)新建石桥灌溉泵站(30kw)1座,其水源为龙须后湖,提水流量为0.06m3/s,灌溉面积为670亩,其新建泵房面积为23.71平方米,配套输变电设备1套;(4)茨林泵站拆除重建(30kw)1座,其水源为茨林水库,提水流量为0.07m3/s,灌溉面积为900亩,其新建泵房面积为18.38平方米,配套输变电设备1套;(5)新建代刘排涝泵站(30kw))1座,提排至梦湖港,排水流量为0.32m3/s,排涝面积1500亩,其新建泵房面积为38.13平方米,配套输变电设备1套;(6)改造陈池泵站(30kw+55kw)1座,提排至梦湖港,新增160KVA变压器设备1台套。(7)输变电线路配套4.07km:其中低压线配套0.61km,高压线配套3.46km。3.灌排渠道工程。(1)、开挖疏浚项目区目前主要河港清淤5.2km,排水沟扩挖5.057km,共计10.257km:其是咀子沟清淤400m,排涝面积为360亩;泵站沟清淤1000m,排涝面积为680亩;代刘沟清淤700m,排涝面积为830亩;梦湖港清淤3800m,排涝面积为13000亩;汇水沟清淤2957m,排涝面积为1500亩;代刘南沟清淤400m,排涝面积为360亩;箍匠南沟清淤1000m,排涝面积为680亩;(2)、渠道衬砌73 项目区渠道护砌11.965公里:其中支渠UB600计4.76公里,红旗渠衬砌(3m×1m×1m)1.14公里,次干渠衬砌(2.5m×0.5m×1m)5.50公里,矩形渠(0.5m×1m)0.57公里。5.配套建筑物工程(1)分水口为方便渠道水能顺利灌溉到田间,根据当地农户种植要求,沿新建U型渠修建¢200分水口150处。(2)机耕桥在项目区新建代刘机耕桥(3跨6m×2m)1座,新建箍匠机耕桥(3跨6m×2m)1座,新建陈池机耕桥(5跨6m×2m)1座。(3)埋设涵管当灌排渠沟穿越田间路和生产路,需设过路涵作为交叉建筑物。结合经济适用的原则,本项目区内灌排去穿机耕路时埋设过路涵,并将机耕路局部稍稍抬高,以满足涵管的覆土要求。因此本项目区埋设Φ400×6钢筋混凝土涵管共150处。(4)下田埠为保证机械及农户下田畅通,沿改造渠道平均间距80m设置下田埠一处,共计Φ400×4m下田埠150处。下田埠选用Φ400mm预制砼涵洞2节,上下游采用砼重力式一字墙。(5)箱涵石桥主路目前有2m×2m73 箱涵一处,但建设时间较长,已经完全垮塌,不仅对农户的交通出行带来了不便,更是对项目的行洪排涝带来了极大地隐患,因此拟规划在原址就地新建2m×2m箱涵一处,箱涵全长12.48m,其中上下游护底共6m长,涵身长6.48m。6.2.2农业措施1.晒场项目区目前没有晒场,农民的农作物堆放及凉晒及为不方便,特设计晒场,共3600平方米,计6处,晒场规格为20m×30m,铺设砼12cm厚。6.2.3农田道路田间道路共22.62km,沿格田化方向纵横布置,且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保证晴雨天畅通,使中型以上农业机械通行,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种植,(1)新建水泥路(4.5米,含路肩)9.538km;(2)新建机耕碎石路(4.5米,含路肩)2.49km;(3)扩建主路(两边各加1m宽路肩)5.5km;(4)新建生产路(4.5米,含路肩)土路5.09km。6.2.4林业措施项目区沿田间道路两边各栽1排,苗林株距8米,共种植2000株,其中塔柏1000株,樟树1000株。塔柏高1.2m,樟树胸径在5cm以上,要求苗木根系发达,苗木新鲜,主干明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从取苗到栽种完成时间在48小时以内,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73 6.2.5科技推广措施1.农民培训计划共培训农民800人次:3月上旬—下旬,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计划培训农民300人次,租借培训场所、购买光碟、印发培训资料。4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计划培训农民500人次。2.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20台(件),其中: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20台(套)。3.选择科技推广的单位及推广能力项目拟选择由X区陡岗镇水利农机服务中心来完成。示范推广的新品种有“鄂籼杂一号、金优958、华恢2号”等,该农机服务中心具有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73 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1投资概算7.1.1概算依据1、《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2、《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3、《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7.1.2基础单价基本工资按河道工程标准计取,工长385元/月,高级工350元/月,中级工280元/月,初级工190元/月,施工津贴4.4元/天,计算人工工时预算单价为工长5.14元/工时,高级工4.79元/工时,中级工4.1元/工时,初级工2.2元/工时。地材由当地供应,就近购买:砂86.76元/m3,碎石95.91元/m3,块石100.69元/m3。施工用水、电、风价格:水0.45元/m3,电0.83元/kw.h,风0.12元/m3。73 7.1.3费率计算费率计算依据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7.1.3.1直接费直接费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在工程项目上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1、直接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组成。人工费=定额劳动量(工日)×人工费单价(元/日)材料费=现行市场(定额)材料用量×材料单价主要材料费参照《X建设工程造价信息》信息版(双月刊)市场造价信息2013年第5期X市材料预算价格确定。施工机械使用费=定额机械使用量(台班)×施工机械使用台班费(元/台班)。7.1.3.2措施费措施费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主要考虑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和施工辅助费等。措施费=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措施费费率1)、根据不同工程性质,临时设施费费率见表3-1。73 表7.2-1临时设施费费率表序号工程类别计算基础临时设施费费率(%)1土方工程直接工程费12砌体工程直接工程费13混凝土工程直接工程费24其他工程直接工程费15安装工程人工费202)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按直接工程费的百分率计算,费率确定为1.1%。3)施工辅助费。按直接工程费的百分率计算,其中安装工程为1.0%,建筑工程为0.7%。综上所述,措施费:土方工程2.70%,砌体工程2.70%,混凝土工程3.70%,其他工程2.70%,安装工程20%。7.1.3.3间接费根据不同工程性质不同间接费标准见表7.1-2。表7.1-2间接费费率表序号工程类别计算基础临时设施费费率(%)1土方工程直接费52砌体工程直接费73混凝土工程直接费64其他工程直接费55安装工程人工费657.1.3.4利润利润指施工企业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73 利润按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计算。企业利润=(直接费+间接费)×7%。7.1.3.5税金税金指按国家税法规定应计入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率。建设项目在市区或县城镇以外的,税率取3.22%,即:税金=(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3.22%。7.1.3.6其他费用其它费用工程中设计费专业调整系数0.80,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0.85,附加调整系数0.8计取;勘测费专业调整系数0.80,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0.65,附加调整系数0.8,勘察作业准备费系数0.15,浮动幅度值-20%。7.1.4计算方法1.建筑工程:主体工程按规定提供的工程量乘以相应的工程单价计算,其他建筑工程按费率计算。2.设备及安装工程: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按设计提供的设备清单分别列示,安装费按规定计算。3.临时工程:按相关规定计算。4.独立费用:按相关规定计算。73 7.2投资概算7.2.1水利措施(计划投资731.35万元)1.灌排泵站工程(1)红期泵站改造(55kw)1座,投资40.56万元;(2)路边泵站改造(37kw)1座,投资34.06万元;(3)新建石桥泵站(30kw)1座,投资24.93万元;(4)茨林泵站改造(30kw)1座,投资25.41万元;(5)新建代刘泵站(30kw))1座,投资23.82万元;(6)陈池泵站更换160KVA变压器1台套,投资11.45万元2.输变电线路配套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需架设380V低压配电线路0.61公里,投资3.66万元,高压线配套3.46公里,投资83.04万元。3.新建拦水坝1座,投资14.10万元。4.灌排渠系工程或坡面水系(1)河港清淤5.2公里,排水沟扩挖5.057米公里,投资13.26万元;(2)渠道护砌11.965公里,投资215.39万元:其中支渠UB600计4.76公里,投资55.42万元;红旗渠衬砌(3m×1m×1m)1.14公里,投资27.47万元;次干渠衬砌(2.5m×0.5m×1m)5.50公里,投资123.23万元;矩形渠(0.5m×1m)0.57公里,投资9.27万元。5.配套渠系建筑物454处,投资94.04万元,其中:(1)新建桥3座,其中新建代刘机耕桥(3跨6m×2m73 )1座,投资13.08万元;新建新建箍匠机耕桥(3跨6m×2m)1座,投资15.16万元;新建陈池机耕桥(5跨6m×2m)1座,投资26.15万元。(2)新建Φ200分水口150座,投资11.12万元;(3)新建Φ400×6m过路涵150座,投资13.70万元;(4)新建下田埠Φ400×4m计150座,投资10.28万元。(5)新建2m×2m箱涵1座,投资4.56万元。6.塘堰扩改(1)塘堰扩改(13口),土方量为87241.54m3,投资65.43万元;(2)塘堰扩改(20口),土方量为88266.67m3,投资66.20万元;7.其它水利措施(工程监理费)16万元;7.2.2农业措施(计划投资26.46万元)1.晒场6处,共3600m2,投资26.46万元;7.2.3林业措施(计划投资8万元)项目区除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外,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利用主要机耕路网(不影响农田日照,植造农田防护林带)共栽塔柏0.1万株,樟树0.1万株。7.2.4科技推广措施(计划投资10.00万元)项目计划科技推广费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太阳能杀虫灯计划投资6.00万元;培训费计划投资4.00万元。73 培训费是按培训的人次所需支出(如:资料印发、场地租用、讲课费、生活费等)由当地物价水平估算。仪器设备投资包括: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根据市场价格估算。具体建设内容为:①技术培训费4.00万元(培训总人次800人次,每人次50元计算,包括印发资料、讲课费、生活费、专家咨询费等);②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20台(套)6.00万元,每台按3000元(含安装费)估算。投资支出预算方案如下:(见表)X区陡岗镇红旗垸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财政科技推广项目预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预算科目名称合计财政投入备注1科技推广预算合计10.0010.002一、太阳能杀虫灯6.006.003杀虫灯6.006.005二、培训费4.004.006教材资料费0.80.87培训费3.23.2表一X市X区陡岗镇红旗垸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太阳能杀虫灯支出表项目规格数量单价(元)金额(元)(台)易合祥智能型杀虫灯20300060000合计 6000073 表二X市X区陡岗镇红旗垸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培训农民及资料表项目人次上下册份单价(元)金额(元)培训农民800   32000技术资料  800108000合计    400007.2.5其他工作及措施(计划投资35.43万元)根据农发相关文件提取工程管理费用25.14万元;工程管理护费10.29万元。7.2.6田间道路(计划投资333.76万元)1.扩建主路,两边各加1m宽路肩,总长5.5公里,投资为8.63万元。2.新建田间水泥路,总长9.538公里。路面宽4.5m(含路肩),其厚度0.15m,投资296.62万元。3.新建机耕碎石路总长2.49公里。路面宽4.5m(含路肩),其厚度为3cm厚石屑面层,2cm厚瓜米,8cm厚碎石底层,投资20.53万元。4.新建生产路土路,总长5.09公里。路面宽4.5m,投资为7.98万元。7.3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145万元,财政投资10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735万元,省级财政投资294万元,区级农发结余资金42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74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73 自筹资金由项目区六个行政村进行计划投劳折资,折资标准为80元/工,计划总投入9250个工。其中么湾村计划折资4.67万元;路边村计划折资13.89万元;宦潭村计划折资11.96万元;代刘村计划折资18.68万元;陈池村计划折资12.30万元;石桥村计划折资12.50万元;中央财政投资735万元,占总投资的64.19%;省级财政投资294万元,占总投资的25.68%;区级农发结余资金42万元,占总投资的3.67%;群众自筹资金74万元,占总投资的6.46%。73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8.1经济效益8300亩项目区建成后,使项目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得到加强,旱能灌,涝能排,排灌通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区低产农田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项目区建成后,农业生产能力得到增强,旱能灌,涝能排,新增、改善排涝面积4000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000亩,新增种植业总产值426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21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具体表现在;(1)推广水稻新品种,亩平净增75公斤稻谷,4000亩水田总产增收30万公斤,按现行收购每公斤3元计算,增收90万元。(2)改善灌排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后,亩净增籽棉60公斤,4000亩旱地籽棉总产达到24万公斤,按收购价格8.4元计算,将增收201.6万元。(3)项目建成后,原来不能种植的水稻田可种植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菜种植面积将新增4000亩,按亩产新增42公斤油菜籽计算,项目区将新增油菜籽16.8万公斤,每公斤按8元计价,可增收134.4万。总体讲项目区农业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8.2社会效益项目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劳力集中,交通便利,该项目建成后,73 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减少水土流失,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作物旱涝保收,交通便利,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减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连片种植,农产品品种增加,质量得以提高,农民实际收入增加,从而激发他们的种田积极性,,通过培训,使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对陡岗镇经济全面发展起着重大促进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效益巨大。8.3生态效益采取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后,建设修复渠道、提水工程,使项目区有灌有排,实现了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合理循环利用,改善了土壤环境。通过灌溉退水,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储量和河道流量,稀释排泄河道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环境。农田防护林网面积增加0.02万亩,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受到洪、涝、旱的灾害,耕作层土壤不会受到冲刷、淋溶,减少项目区水土流失,有利于养分的积蓄和潜在养分的形成与施放,农田有益生物不再受到灾害的袭击,防护林的建设,为农田种植改善了小气候,同时土壤地下水位降低,土壤肥力增强,大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环境,农田小气候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协调发展。8.4经济(财务)评价8.4.1评价依据73 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投资项目经济评估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著)和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对本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工程建设期按1年计算,第2年开始正常发挥效益,工程正常运行期按20年计算,折算基准定在建设期第1年初,各项费用和效益均按年末发生折算。工程是兼有社会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折现率采用国家规定的12%,财务行业折现率7%。8.4.1.2工程费用(1)工程投资根据估算,本项目建主体工程投资1145万元。由于工程估算是按当地市场价格编制的,可近似看作影子价格,因此国民经济投资调整主要是剔除工程估算中属于国民经济内部的转移支付,如计划利润、税金等。调整后的国民经济评价投资为1025万元。(2)年运行费工程运行费包括种子、肥料、工资及福利,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维护及其它费用等。工资及福利:根据有关人员编制,共3.5万元/年。燃料及动力费:根据设计的水源动力及灌水周期,按电价0.55元/KW.h计算,每年费用为6.3万元。维护费:固定资产投资的1.5%计算,共需17.19万元。种子肥料等费用:种子肥料等费用按平均每亩150元计算,共需124.5万元。73 ⑤其他费用:按以上几个方面费用的和的15%计算,为22.72万元。年运行费用总计为174.21万元。8.4.1.3工程效益工程经济效益主要为灌溉效益,项目区灌水技术的改进、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合理灌溉制度的研究,对临近地区具有推广示范作用,其间接效益在经济评价中未予考虑。项目区建成后新增排涝面积4000亩,改善灌溉面积4000亩,新增种植业总产值426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21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1)工程折旧D该项目工程按最短寿命年限20年计,每年折旧费:D=1025/20=51.25万元。(2)工程效益该项目建成后,经综合测算,项目区新增产值B为426万元,年净增效益B0为:B0=B-(D+R)=426-(174.21+51.25)=200.54万元。(3)投资回收年限(静态)T=K/B0=1025/200.64=5(年)(动态)T0=-In(1-Ki/B0)/In(1+i)=-In(1-1025*0.07/200.54)/In(1+0.07)=6年(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应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示。其式为:73 [B-(D+R)]t(1+EIRR)-t=0其中: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B-年效益,万元D+R-年费用,万元t-计算期各年的序号经计算可行:EIRR=18.64%>12%=i(5)经济净现值经济净现值(ENPV)应以用社会折现率(is)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计算期初的现值之和表示。其式为:ENPV=[B-(D+R)]t(1+is)-t式中:ENPV-经济净现值,万元is-社会折现率,is=12%经计算可行:ENPV=522.5万元>0(6)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以项目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表示。其式为:B(1+is)-tEBCR=(D+R)t(1+is)-t式中: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Bt-第t年的效益,万元(D+R)t-第t年费用,万元73 EBCR=2.82>1上述经济评价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说明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73 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9.1组织机构设置为了确保该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陡岗镇成立工作专班,将设立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陡岗镇红旗垸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分别由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陡岗镇开发项目工作专班成员名单:组长:李国平镇长副组长:黄增光党委、人武部长成员:钟浩经发办主任刘德林水利农机中心主任姜俊华财政所常务副所长郭楚云新农办主任郭必武陡岗总支书记李新军陡岗总支副书记吴文学陡岗林业站负责人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钟浩同志兼任。其主要职能如下:①制定项目计划;②负责工程实施的监督检查和工程验收;③负责项目资金的计划安排、使用;④87 对项目实施统一管理,项目确定后,保证按项目规划要求完成项目的土地治理工程任务;⑤项目区建成后,将组织专班,落实责任进行管护,力争达到从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流向、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分工具体、有备可查。9.2实施管理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管理体制的核心是确立管理主体。针对农村水利工程点多、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实施过程中,按照任务包干,期限完成的要求,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将工作成效作为相关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2)推行项目法人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推行项目法人制,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组织实施各单项工程的建设。(3)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从项目启动之日起,就要按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验收办法、报账办法,质量评定办法,运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工程的实施切实做到有法可依。(4)实行监督、激励制度:适时通过领导监督、舆论监督等措施,切实保证资金落到实处,使本次工程成为实实在在的公益性工程。9.3项目运行管理与维护本次工程的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配套、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等三个部分。严格按照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单位根据进度分批拨付给施工单位,采用专人专帐、专户专储、专款专用的管理办法,87 项目区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跟踪审计,工程完工后进行审计,并提交审计报告作为验收的必备条件,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在资金的拨付方式上,采取先验收后结算的措施,保证工程建设的完工率和合格率。加强资金管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根据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建设标准执行,坚决把好各个环节和关口。施工过程中,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对检查不到位的,实行责任追究制,施工管理人员和主要领导必须承担管理失职和审批失误的责任,把权利、义务、责任统一起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科学求实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区农发办的统一组织下,项目组织单位要积极组织规划设计工作,按照下达的计划和确定的目标,对集中工程做好项目的单项设计,对分散工程做好典型设计。(2)依次把好材料设备、施工质量和检查验收等各项关口:实施过程中,主要材料和设备必须由政府采购部门集中招标、择优采购。从坚持建设标准、加强技术指导、选择施工队伍、抓好质量监督等方面,严把施工质量关,不符合要求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建立以领导检查、施工单位自查、专班检查和交叉复查为内容的分阶段定期检查制度,落实工程的全过程检查和专业标准验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本项目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规程,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保证项目的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与维护,由乡政府全面负责,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和一事一议的政策规定,管护资金与报酬从87 服务费用中列支,建立一套明确的、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管护制度,保证项目工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并发挥应有的效益。9.4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在项目建设管理上严格实行“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负责制、合同管理制、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和工程监理制度。在项目建设的管理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严格按实施方案落实。项目档案管理:认真做好“二个一”(即一套图片,一套档案)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实行监理负责制,采取专人,专项分工管理,做好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及合同、信息管理。87 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10.1环境现状分析X区陡岗镇红旗垸项目区深居内陆,远离大中城市,空气清新,不受城市废气、废渣、废水“三废”物的影响;X区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主,无重工业,农业环境质量良好。但由于境内受人类活动和过度放牧的影响,自然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需开展水保治理,恢复植被。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10.1.1项目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实施后,能促进项目区的农业结构调整,能较好的涵养水源,农田小气候会得到改善,同时对绿化环境、美化农民家园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本项目实施后,环境改善是显著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因素:项目实施临时占地妨碍交通,且造成青苗损失,疏挖沟渠时植被破坏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10.1.2施工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项目有些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本项目施工期间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粉尘和施工噪声。粉尘主要为施工场地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地表扬尘及砼配制、搅拌释放的扬尘;噪声主要来自机械搅拌、撞击和车辆运输。87 10.3消除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及措施本项目建设虽对环境无不良影响,但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开展项目建设:首先要做到保护土层,通过肥土不原、土壤深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培育耕作层,防止破坏肥土地层。同时改造当中应注意工程措施、农业措施、水利措施、水利措施、林业措施的综合利用。在种植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倡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提倡施用有机肥。实行节水灌溉,防止灌水过量造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混凝土搅拌扬尘及噪声,建议施工采用商品砼以克服交通扬尘,建议运送建筑材料车辆用帆布覆盖,对附近道路洒水。为保障施工现场周围单位及居民夜间休息好,建议夜晚不施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行排放。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环境保护,在指定的地方堆放弃土弃渣。在新开挖渠道两岸种植林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10.4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实施后,不仅对生态环境无污染、无破坏,而且可创造集环境与形象景观为一体优美的自然环境,对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和动植物生存条件,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其自然环境起到很大保护作用。87 第十一章社会影响分析11.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及目前利用形势十分严竣,土地与人口、环境及发展的矛盾异常突出,除了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外,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在土地开发中只注重外延开发面忽视内涵开发,片面追求耕地数量,忽视耕地质量的提高;在土地投入上重无机肥轻有机肥等。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是以牺牲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代价,走的是掠夺开发、粗放经营、低效浪费和生态破坏的不可持续道路。项目建成后,它对于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确保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性,消除或基本消除制约耕地生产力的限制因素,增肥地力,提高耕地力等级。实现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要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1.2社会适应性分析项目规划设计前,项目区各村领导组织人民群众召开会议,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意见,X区财局领导亲临现场讲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得到群众的认可后方选定该项目区。项目区位于X区陡岗镇红旗垸,辖么湾、宦潭、路边、石桥、代刘、陈池等6个村,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有利于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营。87 项目建成后将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项目建设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11.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11.3.1耕地调整中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对策措施农业结构调整中避免耕地不断减少,实现土地节约,概括来讲,就是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通过规划和调配等方法来实现耕地节约利用,即通过对农业结构调整进行科学规划、对其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合理调配等措施,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节约。87 其对策主要为:(一)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和正确引导。积极引导农民优先利用闲置土地,充分开发非耕地资源和未利用地,减少占用耕地;禁止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挖塘养鱼、发展林果业。(二)对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利益关系进行调配。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客观上就要求对现有的土地资源包括耕地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配置土地与其它生产要素。(三)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耕地调整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地气候、地理、运输条件等的制约,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耕地调整。一味的盲从或模仿未必能真正达到耕地调整的目的,反而会造成利益的损失和土地浪费。因此,耕地调整要尊重经济规律,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在耕地调整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让群众真正了解耕地调整的意义和作用,让农民感受到耕地调整能够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合理的耕地调整,进而实现对土地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四)要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中耕地的节约,可通过耕地的立体利用、规模化调整、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等措施来实现。11.3.2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对策措施  工程风险识别是工程风险管理的最基础的环节,是指通过风险调查和分析,查找出工程项目的风险源,并找出风险因素向风险事故转化的条件。对项目区建设工程进行风险识别,首先要预测可能面临的风险,项目区建设工程风险一般有以下几类:一是自然的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包括暴风雨、洪涝灾害、泥石流、雷击等;二是火灾、爆炸引起的事故:三是设计缺陷、制造工艺或技术不善引起的事故,或是原材料缺陷引起的事故:四是施工过程中因工人和技术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意外事故:五是施工过程造成施工场地内或邻近地区的第三者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其次要对总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在风险识别过程中,根据风险现象逐步分析,直至找到风险源。建设工程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地理因素、承包商因素、协调因素、监理阂素、设计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等,最后对主要风险因素的组成和其影响程度做风险状态分析,分析出哪些是主要的风险因素,哪些是次要的风险因素。防范和规避施工风险的具体措施:(1)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该部门一般由多个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或领导担任,它可以独立分析施工中的各种风险及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调动各部门的人员和资源。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也要分配到各有关部门去实施。风险管理部门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实施风险管理计划。87 (2)加强施工承包合同的风险管理。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项目管理者必须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并能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出合同中每个条款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3)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工程索赔是承包商经常使用的手段,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更改、业主要求将工期提前、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变化等,这些都属于可计量风险的范畴。11.3.3引发群体上访事件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对策措施由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的群众性上访进有发生,有的因为应对不当演变为群众性事件,成为影响地区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牵涉了当地党政部门和公安机关的较大精力。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X市X区委、区政府积极与村民代表广泛沟通,倾听群众的呼声,并做出了答复,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同时,呼吁村民理性表达诉求,既能实事求是反映民意,又要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对于极少数别有用心造谣煽动、有违法行为、组织违法活动的,将依法惩处。针对村民的愿望和诉求,X区区政府已多次与村民沟通,抓紧优化完善项目布局规划,以方便广大农民群众为主线,积极开展活动。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严把项目引进关、推进环境整治、加强环保执法、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87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12.1可行性研究结论项目区的工程布局、设计标准、建设计划、投资与工期等,符合项目区实际和建设高标准项目区的要求。作物布局与效益分析切合实际,与项目区的土壤、水源等相适应,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工程规划重点突出,核算细致,布局合理,施工方案可操作性强。项目建设效益明显,综合各方面因素评价,该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12.2问题与建议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要求,对项目区虽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在可研的规划,运行管理机制工程设计等方面仍然存在考虑不周密的情况,有待在实践中调整完善,不可预计因素诸多。鉴于此,我们建议,在项目得到批准后,X区农发办及有关技术部门要继续对项目实施可操作性较强的扩初设计,跟踪指导。87 项目概要表名称数量单位名称数量单位名称数量单位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4.渠系水利用系数50%(4)芦笋 万斤1.行政辖属县(市)1个5.有效灌溉面积0.66万亩(5)干草 万公斤2.行政辖属乡(镇)1个6.除涝面积0.66万亩(6)优质粮食 万公斤3.大队村6个7.防洪保证率 %(7)优质饲料粮 万公斤4.总人口0.71万人8.林木覆盖率 %2.农业生产情况改善情况  5.农业人口0.6万人四、开发治理任务  (1)新增灌溉面积 万亩6.农业劳动力0.4万个1.土地治理面积0.83万亩(2)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7.土地总面积0.92万亩2.开垦宜农荒地 万亩(3)新增除涝面积 万亩8.耕地面积0.875万亩3.专项生态工程建设 万亩(4)改善除涝面积0.4万亩9.林地面积 万亩4.草原(场)建设 万亩(5)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 万亩10.牧草地面积 万亩5.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万亩(6)改良土壤面积 万亩11.水域面积 万亩6.优质粮食基地 万亩(7)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12.未利用地 万亩7.优质饲料粮基地 万亩(8)年节约水量 万立方米13.粮食总产287.3万公斤8.节水农业示范项目 万亩(9)增加机耕面积0.4万亩14.人均年纯收入 元9.坡改梯 万亩(10)新增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二、项目区资源条件  五、投资构成及资金筹措  (11)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4万亩1.现有中低产田面积0.87万亩1.总投资1145万元(12)新增旱作农业面积 万亩(1)瘠薄型 万亩(1)中央财政资金735万元(13)优质粮食种植面积 万亩(2)干旱缺水型 万亩(2)省级财政资金294万元(14)优质饲料粮种植面积 万亩(3)涝型 万亩(3)区级财政资金42万元(15)控制水土流失面积 万亩(4)盐碱型 万亩(4)银行贷款 万元3.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个(5)其它 万亩(5)其它资金 万元4.新增种植业总产值426万元2.现有宜农荒地面积 万亩2.投工投劳74 5.新增利税收入 万元3.宜牧草原面积 万亩(1)投工量0.93万工日6.项目区农民现纯收入增加213万元4.水资源总量937.98万立方米/年(2)折资 万元7.财政内部收益额 —5.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 万立方米/年六、效益预测  8.财务净现值 —三、项目区现状  1.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  9.投入产出比 —1.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1)粮食30万公斤10.投资回收期5 2.田间工程配套率50%(2)棉花16.8万公斤   3.灌溉保证率50%(3)油料24万公斤   87 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县(市)名称水库有效灌溉面积(万亩)灌排系统排灌站机电井变电站农电线路地下管道(公里)喷滴灌设备(台/套)灌排渠道其中:衬砌建筑物数量(座)兴利库容(万立方米)长度(公里)配套率(%)长度(公里)占需衬砌(%)座配套率(%)数量(座)装机容量(千瓦)数量(眼)已配套(眼)数量(座)容量(千瓦)10-35KV(公里)低压(公里)X区陡岗镇0.8323500026404207111887 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分区水资源总量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水量(+、-)合计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合计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合计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合计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陡岗镇937.98162.98775162.8324.670138.16399.016399.01      -41.7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