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9 MB
  • 2022-04-22 11:25:09 发布

新乡道路网与停车场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乡道路网与停车场规划项目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和停车场规划,指导城市道路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为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依据,特编制本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与年限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一致,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规划年限:本次规划以2010年为基年。近期2015年,远期2020年。第三条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适度超前率先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促进结构优化为主线,以建设绿色交通为理念,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全力构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服务于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四条规划思路30 基于新乡市既有规划基础,继承与创新结合,体现规划延续滚动;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互动协调,凸现交通引导发展;近期与远期兼顾,重视远期、强化近期。第一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20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4、《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1987);5、《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2005-2020)(征求意见稿)》,2005;6、《新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7、《新乡市综合交通规划纲要说明书2010-2020》;8、《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0年11月2日,讨论稿)》,2010;9、《新乡市“十二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10、新乡市统计年鉴(2006-2010年);11、新乡市干线公路十二五发展规划;12、《新乡市公交枢纽站、场站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第二章道路网系统规划第二条规划目标结合市域快速路系统的建设,构建与新乡市中心城区规划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相协调的快速干道骨架通道,快速集散跨区域长距离的机动车交通出行;加强组团与组团之间联系的主干道网络建设,缩短组团中心时空出行距离,为组团之间客流联系提供交通体系保障条件。同时完善次干道、支路系统,严格控制支路网密度,形成以快速路、主干道为骨架,等级系统匹配和结构合理的道路网体系。第三条规划原则(1)道路规划与用地规划相结合、其它子系统相协调;30 (2)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相结合,预留主城与凤泉区快速骨架网布设通道;(3)完善骨架道路系统,客流通道与车流通道相分离;(4)明确各道路功能定位,道路相交处理严格按照道路等级处理;(5)重视跨河流、铁路及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保障通道容量与交通需求相匹配;(6)根据各片区发展特点,采用差别化的道路网络发展策略;(7)加强道路用地控制,为远期方案的实施预留可能。第一条道路网密度规划新乡市路网等级级配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2:3:8,结合规划总体路网密度,规划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路网密度将分别达到0.35~0.45km/km2、0.8~1.2km/km2、1.2~1.4km/km2及3.0~4.0km/km2。同时,根据现状建成区的道路网建设状况、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及道路需求特点,对主城区内部支路网发展采取区域差别化的发展策略,进而将整个中心城区划分为4个特征区,分别提出各个特征区的规划支路网密度。新乡市主要功能组团道路网密度序号特征区总道路网密度(km/km2)支路网密度(km/km2)1老城区12.507.802高铁片区11.044.403居住区8.333.544工业区6.561.32第二条道路等级划分规划将新乡市区道路系统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1、快速路不直接服务于城市用地,主要服务于机动车中长距离的出行,满足车辆连续快速通行的要求,主要承担新乡市区对外进出交通的快速集散。本次规划中将快速路分为两级:I级服务于城市通过性交通;II级服务于主城与凤泉区南北方向、主城东西向内部交通流联系。2、主干路30 主干路担负联系城市用地组团之间、各区域之间、大型交通集散点之间和对外交通节点的职能。城市主干路是城市路网的骨架,以“连通”功能为主,较少考虑“到达”功能。3、次干路次干路起到分流集散交通的功能,一方面要对主干路交通进行集散分流,另一方面汇集支路交通。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应严格控制限制路边停车;两侧分隔带的不对穿断口间距不宜小于150米,对穿口间距宜不小于200米,次干路机动车道两侧应设置公交站点和出租车停靠站;红线宽为26~45米,设计车速为30~40km/h。4、支路支路是地区性服务的道路,是直接深入城市用地内部,是联系次干路和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公用设施用地和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的纽带,划分城市街坊的基本因素,对不同性质的地块提供良好的交通可达性。支路断面布置应满足公交线路行驶的要求,根据城市用地所在区位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支路网密度指标;红线宽为16~22米,计算行车速度为20km/h。第一条城市组团之间的联系通道本次规划核心区与三大片区之间共设置了19条通道,总设置车道数144条,折算成标准车道为99车道数。增加了核心区与铁西片区之间的联系道路通道以及增加现有联系道路的车道数来缓解高峰时段核心区与铁西片区通道的交通压力;增加核心区与凤泉区、新东片区之间现有联系道路的车道数来缓解高峰时段通道交通压力。30 中心城区跨障碍通道布局示意图第一条城市快速路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一井一环一纵”的快速路系统,规划长度约104.7公里,网络密度达0.55公里/平方公里。一环:北环、西环、南环、新直街组成的闭合环路;一井:金穗大道、宏力大道;和平大道、新中大道;一纵:东环(国道107)。快速路规划方案指标路网结构规模(km)密度(km/km2)间距要求承担机动车比重(%)平均饱和度一井一环一纵104.70.553~7420.77第二条城市主干道规划30 主干道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相邻组团之间和与市中心区的中距离运输服务,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新乡市中心城区有主城区与凤泉区组成,规划主城区形成了“十横十二纵”的主干路形式,规划凤泉区形成了“五横三纵”的主干路形式。(1)强化组团间中短距离联系:提升解放路、区府路、站前路为主干道;(2)实现主干路网络贯通性:延伸向阳路、太行大道、西华大道、解放路、河海路、外环路、团结大道、牧野大道;(3)提高主干道集散道路密度:降级建设路、胜利路、新二街为次干道。(4)中心城区规划主干路总长度约238.2公里,主城区主干道路网络密度达1.25公里/平方公里。第一条城市次干道规划1、次干道是城市各组团内部的主要干道,联系主干道,与主干道组成城市干道网,在交通上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同时又兼有生活性服务功能。2、次干道总体上呈现分片区方格网络布局形态,各片区路网布局根据其用地性质的不同需差别化规划。中心城区规划次干路总长度约319.9公里,主城区次干道路网络密度达1.68公里/平方公里。3、优化铁西路网打通断头路,加强城市路网连通性:中同大街、高村路西延至西外环,新建香泉路(西华大道-西外环段)。提升道路等级,增加道路容量:提升高村路和香泉路为城市次干道。第二条城市支路规划1、老城区支路规划控制老城区受现状用地,卫河分隔的影响,存在较多的断头了,规划建议在打通断头路,增加南北向、东西贯通的支路,分担主次干道的交通压力。具体措施:增加支路网密度,形成局部微型环道路;支路网加密以改造现有街巷为主,新增支路为辅;对老城现有29条街巷进行拓宽改造;结合老城地块改造,新建7条支路。老城片区内5米以上道路均计入支路,规划支路总长约34公里,密度约为12.5km/km2。30 2、其它片区支路规划控制其它功能片区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其支路网的密度、宽度要求也不同。高铁片区建议路网密度在11km/km2;居住片区建议路网密度在8km/km2;工业用地为主的城市南片新区,铁西片区支路网的规划将以交通性支路为主,建议路网密度在6km/km2。第一条整体道路网络评估规划快速路网指标与规范对比评估道路等级中心城区密度(km/km2)规范标准低限高限快速路0.550.30.4主干路1.250.81.2次干路1.681.21.4合计3.482.33.0规划路网交通运行评估指标方案快速路承担机动车交通量比重(%)42.1快速路平均饱和度0.78主干道平均饱和度0.63次干道平均饱和度0.40干道平均车速(km/h)26.1根据对道路网整体运行状况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规划道路网整体运行状况良好,城市主要干的服务水平处于C-D范围之内。第二条中心城区通道交通运行情况总体评估根据未来的交通需求,核心区与三大片区之间共设置了19条通道,总设置车道数100条,折算成标准车道为69条车道数。核心区跨障碍通道总体评估核心区-铁西片区共计道路10条,机动车道46条通行能力约4.92万pcu/h。核心区-凤泉区共计道路3条,机动车道16条通行能力约2.28万pcu/h。30 核心区-新东片区共计道路6条,机动车道38条通行能力约4.68万pcu/h。中心城区跨障碍通道布局示意图第一条道路横断面设置要求1、路幅选择城市道路横断面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等形式,根据道路等级及功能的不同,其路幅也相应有一定的要求。道路横断面形式列表断面形式道路等级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2、机动车道宽度30 机动车道宽度包括机动车车身宽度和两侧横向安全距离,低,因此机动车的宽度也应有所调整。快速路的路缘带宽度应为0.5m,其它类别道路的路缘带宽度宜为0.25m。道路机动车道标准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路段单车道宽度(m)3.5~3.753.3~3.53.3~3.53.3~3.5路缘带宽度(m)0.50.250.250.253、分隔带设置分隔带按其位置不同及功能分为中央分隔带及两侧分隔带,根据规范要求,以及考虑到行人过街的安全、道路景观及交叉口渠化设置的要求,规划新乡市道路中央分隔带宽度为2~8米;两侧分隔带宽度至少为1.5米。第一条道路红线与道路横断面设计快速路规划道路断面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起止红线断面形式1北环路快速路西环路—新直街10016(绿)—4(人)—8(辅)—5(绿)—16(机)—2(绿)—16—5—8—4—162南环路快速路西环路—和平大道10017.5(绿)—4(人)—8(辅)—9(绿)—23(机)—9—8—4—17.5和平大道—新直街10019(绿)—4(人)—5.5(非)—10(绿)—23(机)—10—5.5—4—193东环路快速路北环路—南环路557.0(绿)—18.75(机)—3.5(隔)—18.75—7.04新中大道快速路济东高速公路—南环路10016(绿)—3(人)—6(非)—6(绿)—15(机)—8(绿)—15—6—6—3—1630 5西环路快速路北环路—南环路10016(绿)—4(人)—8(辅)—5(绿)—16(机)—2(绿)—16—5—8—4—166金穗大道快速路西环路—牧野大道808.5(绿)—4.5(人)—6.5(非)—3(绿)—15(机)—5(绿)—15—3—6.5—4.5—8.5牧野大道—东环路12830(绿)—3(人)—6(非)—6(绿)—15(机)—8(绿)—15—6—6—3—307新直街快速路北环路—南环路10016(绿)—4—8—5(绿)—16—2(绿)—16—5(绿)—8—4—16(绿)8和平大道快速路北环路—南环路608(人)—5.5(非)—2(绿)—29—2—5.5—89宏力大道快速路西华大道—牧野大道607.0(人)—5.5(非)—3(花)—29—3—5.5—7.0牧野大道—东环路8012.5(绿)-3(人)-5(非)-2(花)-15(机)-5(花)-15(机)-2-5-3-12.510新长北线快速路京港澳高速—新正街705(人)—7(非)—7.5(绿)—31(机)—7.5—7—5主干路规划道路断面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起止红线断面形式1西华大道交通性主干路北环路—宏力大道607.75(人)—3(非)—3(绿)—15(机)—2.5(绿)—15—3—3—7.75宏力大道-化工路605(绿)-4(人)-5(非)-15(机)-2(花)-15(机)-5(非)-4(人)-5(绿)2宏力大道交通性主干路西环路—西华大道607.0(人)—5.5(非)—3(花)—29(机)—3—5.5—7.0东环路-新直街8012.5(绿)-3(人)-5(非)-2(花)-15(机)-5(花)-15(机)-2-5-3-12.530 3和平大道交通性主干路双坛路—北环路608(人)—5.5(非)—2(绿)—29—2—5.5—8南环路—外环路4新中大道交通性主干路临黑路—双泉路10016(绿)—3(人)—6(非)—6(绿)—15(机)—8(绿)—15—6—6—3—16南环路—外环路5平原路主干路车站广场—牧野大道458.5(人)—28(机非混行)—8.5牧野大道—新直街8011(绿)—5.5(人)—6.5(非)—6(绿)—22(机)—6—6.5—5.5—116人民路主干路西环路—西华大道8014.5(绿)—3(人)—5(非)—7(绿)—21(机)—7—5—3—14.5西华大道—解放大道454.5(人)—5.0(非)—2(绿)—22(机)—2—5.0—4.57科隆大道主干路解放大道—牧野大道456.5(人)—5(非)—1.5(绿)—7.5(机)—4(绿)—7.5—1.5—5—6.5牧野大道—新直街8014.5(绿)—5.5(人)—6.5(非)—6(绿)—15(机)—6(绿)—6.5—5.5—14.58解放大道主干路建设路—金穗大道405(人)—5.5(非)—2(绿)—15(机)—2—5.5—5金穗大道—外环路453(人)—5(非)—3.5(绿)—22(机)—3.5—5—39新飞大道主干路北环路—化工路8018(绿)-4(人)-5(非)-2(绿)-22(机)-2-5-4-18化工路—107国道10017.5(绿)—4(人)—6.5(非)—6(绿)—32(机)—6—6.5—4—17.510向阳路主干路西外环—东环路457(人)—5.5(非)—2.5(绿)—15(机)—2.5—5.5—711牧野大道主干路站前路(凤泉区)—外环路454(人)—6(非)—5(绿)—15(机)—5—6—412黄河大道主干路化工路-外环路3010(绿/西北)-2.5(人)-3(非机)-4.5(机)-4.5(机)-3(非机)-2.5(人)30 13海河路主干路黄河大道—东环路609(人)-5(非)-5(绿)-22(机)-5-5-914道清路主干路黄河大道—新延路355(人)-5(绿)-15-5-515临黑路主干路牧野大道-东环路454(人)—5.5(非)—2(绿)—22—2—5.5—416新东大道主干路京港澳高速—新延路554(人)—4(非)—3(绿)—12.5—8(绿)—12.5—3—4—417百泉大道主干路北环路—南环路455(人)—5.5(非)—4.5(绿)—15(机)—4.5—5.5—518德源路主干路黄河大道-新东大道605.5(人)-5(非)-5(绿)-11.5(机)-6(绿)-11.5-5-5-5.519外环路主干路黄河大道—新东大道10016(绿)—4(人)—8(辅)—5(绿)—16(机)—2(绿)—16—5—8—4—1620宝山西路、宝山东路(大北环)主干路西华大道-新中大道458(人)-4.5(非)-2(绿)-16(机)-2-4.5-821东明大道主干路临黑路—道清路453(人)—5(非)—4(绿)—21(机)—4—5—322团结大道、双坛路主干路滨河路—耿黄大道607.5(绿)—6.5(人)—4.5(非)—2.5(绿)—18(机)—2.5—4.5—6.5—7.523耿黄大道、喧河路主干路和平大道—新中大道607.5(绿)—6.5(人)—4.5(非)—2.5(绿)—18(机)—2.5—4.5—6.5—7.524愚公路主干路滨河路—和平大道458(人)-4.5(非)-2(绿)-16(机)-2-4.5-825站前路主干路愚公路—新中大道304(人)—9(机非混行)—4(绿)—9—426区府路主干路和平大道—耿黄大道458(人)-4.5(非)-2(绿)-16(机)-2-4.5-827镇中路主干路北边界—科隆大道405.5(人)—4.5(非)—2.5(绿)—15(机)—2.5—4.5—5.528新正街主干路宏力大道—东卓路456(人)—6(非)—3(绿)—15(机)—3—6—630 29滨河路主干路愚公路-双泉路458(人)-4.5(非)-2(绿)-16(机)-2-4.5-830太行大道主干路北环路—南环路456(人)—5.5(非)—2(绿)—7.5(机)—3(绿)—7.5—2—5.5—631东卓路次干路新清街—新直街456(人)—6(非)—3(绿)—15(机)—3—6—6次干路规划道路断面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起止红线断面形式1纬一路(北环北)次干路新四街—新八街404.5(人)—5(非)—3(绿)—15(机)—3—5—4.52前进路次干路解放大道—学院街3510(人非共板)—15(机)—10新二街—东环路10(人非共板)—15(机)—103太泉公路次干路万仙街—新辉街3510(人非共板)—15(机)—104建设路次干路百泉大道—东环路404.5(人)—5(非)—3(绿)—15(机)—3—5—4.55中同路次干路太行大道—胜利街454—6.5—4.5—15—4.5—6.5—46荣校路次干路和平大道—牧野大道266.5—13—6.57华兰大道次干路解放大道—东明大道456.5—4.5—2—7.5—4—7.5—2—4.5—6.58胜利街次干路建设路—金穗大道354.5—4.5—1.5—14—1.5—4.5—4.5金穗大道—外环路406.5—4.5—1.5—15—1.5—4.5—6.59劳动街次干路建设路—平原路3510—15—10平原路—外环路454—6.5—4.5—15—4.5—6.5—410新二街次干路师大北路—海河路454—6—5—15—5—6—430 11新五街次干路北环路—华兰大道304.5(绿)-3(人)-15-3-4.512中原路次干路解放大道—新飞大道3510(人非共板)—15(机)—1013宝泉路次干路百泉大道—太行大道454—6.5—4.5—15—4.5—6.5—414中原东路次干路新一街—东明大道263(人)—3(绿)—14—3—315荣校东路次干路新一街—东环路263(人)—3(绿)—14—3—316高村路次干路百泉大道—西华大道265.5—15—5.517香泉路次干路百泉大道—西华大道454—6.5—4.5—15—4.5—6.5—418健康路次干路铁路—劳动街266.5—13—6.519人民东路次干路和平大道—牧野大道353.5—23—3.5牧野大道—东明大道604.5—4—5.5—5—22—5—5.5—4—4.520友谊路次干路解放大道—新中大道265.5—15—5.521纺织路次干路解放大道—华兰大道264.5—17—4.522文岩路次干路解放大道—新中大道307.5—15—7.523柳青路次干路解放大道—东环路307.5—15—7.524明阳路次干路柳青路—静泉路307.5—15—7.525苏门街次干路北环路—金穗大道265.5—15—5.526万仙街次干路北环路—金穗大道307.5—15—7.527黄岗街次干路北环路—卫河307.5—15—7.528幸福街次干路高村路—金穗大道224.5—13—4.530 29新辉街次干路北环路—宏力大道307.5—15—7.530自由街次干路中同路—金穗大道307.5—15—7.531振中街次干路人民东路—外环路307.5—15—7.532学院街次干路北环路—荣校路303.5—23—3.533丰华街次干路平原路—南环路307.5—15—7.534新一街次干路宏力大道—南环路306—18—635新四街次干路建设路—华兰大道303(人)-3(绿)-18-3-336午阳路次干路解放大道—新一街307.5—15—7.537静泉路次干路解放大道—东环路307.5—15—7.538新七街次干路济东高速—平原路5211(绿)—3—24—3—1139新八街支路济东高速—向阳路304—22—440锦园路次干路站前路——耿黄大道455.5-14-6-14-5.541佳城路次干路双坛路——锦官街304-9-4-9-442站前路碧云街次干路双坛路——新中大道304-9-4-9-4区府路——耿黄大道304-9-4-9-443游览路次干路滨河南路——宝山东路352.5-4-9-4-9-4-2.544同古路次干路龙潭路——建材路304-9-4-9-445五陵路次干路龙潭路——游览路304-9-4-9-446锦官街道西街次干路区府路——新中大道304-9-4-9-4宝山西路——耿黄大道304-9-4-9-447经三路次干路宝山西路——纬十三路304-9-4-9-430 48经八路次干路区府路——耿黄大道243-18-349经十一路次干路同古路——宝山东路243-18-350纬十三路次干路龙潭路——道西街304-9-4-9-451纬十四路次干路和平路北段——经六路304-9-4-9-452新清街次干路东强路—科隆大道456—6—3—15—3—6—653新儒街次干路东强路—科隆大道405.5—4.5—2.5—15—2.5—4.5—5.554东卓路次干路新清街—新正街456—6—3—15—3—6—655东崇路次干路小新线—新直街354.5—4.5—1.5—14—1.5—4.5—4.556东文路次干路京港澳高速—新正街354.5—4.5—1.5—14—1.5—4.5—4.557东敬路次干路京港澳高速—新正街306.5—17—6.558东图路次干路小新线—镇中路456—6—3—15—3—6—6镇中路—新正街354.5—4.5—1.5—14—1.5—4.5—4.559东强路次干路新清街—新正街306.5—17—6.560东越路次干路新清街—新睿街354.5—4.5—1.5—14—1.5—4.5—4.561新雅街次干路北边界—新长北线306.5—17—6.562新睿街次干路新长北线—科隆大道306.5—17—6.5第一条道路交叉口控制原则1、路权优先原则,保障主要道路交通流通畅;2、慎用立交,降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费用;3、干道交叉口渠化设计,以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4、预留发展用地,满足未来交叉口改善要求。30 第三章停车场规划第一条规划目标以停车管理分区为基础,通过规划引导和控制需求、增加停车位、制定分区差别化的停车管理政策等管理措施,稳定供需平衡,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管理有序、良性发展的静态交通系统。通过建设增加停车供应,通过管理稳定供需平衡,制定分区差别化的发展策略,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管理有序,良性发展的静态交通系统。第二条机动车发展预测通过综合考虑经济推动、政策影响及城市化进程中机动车发展的一般规律,参考其他城市机动车增长的趋势规律。预测近期新乡机动车尤其是私人小汽车仍然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预测中心城区全日居民出行量达到426万人次/日,中心城区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达到31.9万辆,年增长率约为10%。中心城区客流分布呈现连接铁西片区、中心片区、东部新区、新东片区的东西向轴向联系特征,同时中心片区、东部新区区内出行联系较多。2020年机动车分布预测片区名称人口规模(万人)汽车(辆)中心片区4082322卫北片区1122639铁西片区1428813东部新区4592613南部新区1734987新东片区1326755凤泉片区1530871合计15531900030 第一条停车发展策略1、整体发展策略停车发展策略调控作用示意图2、分区供应策略针对停车空间不可运输性的基本特性,根据交通特征的差异划分停车分区,相应明确不同分区的停车设施供应对策。根据差别化的停车设施供需关系,对不同分区分别采用严格限制供应、适度限制供应和适度平衡供应,制定相应的停车设施供应对策。对于不同分区采用停车设施需求调整系数确定该分区的停车设施供应量。严格限制供应区。对于停车矛盾非常突出,空间资源紧张的老城区或景区等核心区域,应严格限制停车设施的供应。通过限制停车设施供给规模,严格控制小汽车出行需求,转变出行方式。适度限制供应区。对于停车矛盾突出,用地布局较为紧凑的中心区域,应结合地铁、BRT等大容量公交系统的布局,适度限制停车设施的供应。通过需求管理措施,减少停车需求,优化交通方式结构,体现公交方式的优越性。适度平衡供应区。对于外围空间资源较为充足,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较为良好的区域,适当增加停车供应,满足停车需求。3、分类供应策略在停车分区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公共停车设施为补充”30 的分类供应原则,合理确定各个分区的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路内公共停车设施、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等各类型停车设施的比例和规模,通过停车设施不同类型的供应来达到调控优化分区土地利用、交通流分布、交通方式结构等目的。路内与路外平衡供应策略。根据城市道路条件、道路交通状况以及相邻区域路外停车设施供应状况,合理设置和控制路内停车供应,处理好路内与路外停车供应之间的关系。公共与配建平衡供应策略。对公共和配建停车设施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富余停车供应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停车空间资源。4、分时供应策略针对停车系统时间不可存储的特性,根据不同出行目的的停车需求时间分布特征,针对停车设施利用率时间差异性较大的特点,明确不同时段的停车设施供应对策,以调控道路交通流的峰谷值,并提高停车设施利用率。车辆停放分时供应策略。由于停车需求在时段上的差距,使得停车设施利用率受到较大影响,通过调节停车供应时间段的分布,可以均衡停车设施利用在高峰与平峰的需求量,有效提高停车设施的使用效率。停车分时收费供应策略。通过高峰和平峰分时差别化收费策略,引导停车者择时停车或缩短停放时间,间接的减少停车需求。停车错时共享供应策略。由于在同一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的停车需求高峰时段,使得利用高峰与平峰间停车互补,实现错时停车共享成为可能。4、分价供应策略针对中心区与外围区、路内与路外、地面与地下的停车设施以及私人车辆与公用车辆等差异,建立起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车种的停车设施分价供应对策,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各类停车设施利用率,从而保证城市停车设施供需平衡。分区分价收费策略。根据停车需求管理分区划分,实行分区差别化收费管理的策略,可以通过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调节各个分区间的停车需求,引导交通方式转变。分类型分价收费策略。以“路内收费>路外收费,地面收费>地下收费(立体车库收费)”30 为原则,运用价格杠杆调节不同类型之间的停车供应状况,均衡和协调停车供应结构,最大限度的优化停车资源配置。5、建筑物配建停车发展策略(1)鼓励超额增设配建停车位。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建筑物超额增设配建停车位并向社会开放。以通过房地产带动停车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停车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2)合建停车场政策。在商业区,每幢建筑都单独配建停车场可能办不到,因此应当允许这些建筑以缴纳建设费用代替单独配置,而由政府或开发商对该建筑群统一进行配建停车设施;(3)严格征收配建车位建设差额费。制定详细的“配建车位建设差额费征收管理办法”,对配件车位不足、改变停车位使用性质或因特殊原因需要部分或全部拆除停车场并得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而又无法补建的,征收高额的建设差额外负担费充入停车场建设基金;(4)鼓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即可有效地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又有助于提高配建停车位利用率和配建停车场的经济效益。第一条停车管理分区1、停车分区的基本理念通过停车分区,实现差别化的停车政策、发展、管理要求,最终实现以静制动、动静协调的停车发展理念。通过差别化停车政策,合理分配交通资源,公平分担停车社会成本。2、停车分区目标宏观上引导小汽车与公共交通在不同区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效用,形成互动协调发展。微观上调节停车设施供应紧张地区停车资源的合理共享与高效利用,实现地区停车供需平衡。3、停车分区依据(1)以新乡市综合交通规划确定的为基本分区进行停车分区划分。(2)依据分区区位条件、用地布局、相关交通设施规划条件等作为重点考虑因素,结合现状停车发展特征进行分区划分。4、停车分区类别30 停车需求管理分区划分依据一览表大类分区现状停车状况停车设施规划条件道路设施条件道路服务水平公交设施条件公交服务水平一类区(老城区)节假日高峰期停车缺口大,停车供应以路外为主,路内为辅现状停车需求高,配建停车欠账严重,路内与路外停车供应与需求严重不均衡路网基本饱和,道路空间可增容量有限低出租车及常规公交系统高二类区(主城区)现状路外停车缺口大,路内与路外供需不均衡路网条件较好高出租车及常规公交系统中三类区(铁西、新东、凤泉区)现状停车供需矛盾较小路网条件较好高出租车及常规公交系统低停车管理分区策略一览表大类分区建议停车供应策略建议停车供应结构(配建/路外/路内)公交出行比例一类区(老城区)1)严格限制停车供应;2)停车供应以路外为主、路内为辅,新建或改造项目严格执行配建停车标准;3)严格执行停车高标准收费;4)实施停车共享策略;5)实行高峰日(时)高收费措施;6)实行路内>路外停车收费措施以及路内停车分时累进收费措施55~65%/30~35%/5~10%地面公交+轨道交通承担约50%二类区(主城区)1)适度限制停车供应;2)停车供应以配建为主、路外为辅,路内为补充;3)实施停车共享策略;4)实行高峰时高收费措施;5)实行路内>路外停车收费措施以及路内停车分时累进收费措施75~85%/10~15%/5~10%地面公交交通承担约40%三类区(铁西、新东、凤泉区)1)适度平衡停车供应;2)停车供应以配建为主、路外为辅,路内为补充;3)实行路内>路外停车收费措施70~80%/12~18%/8~12%以地面公交为主约25%30 第一条停车需求预测预测新乡2020年社会公共停车泊位需求约为4.0万。第二条停车供给比例2015年配建停车:社会公共停车:路内停车为44%:3%:53%;2020年配建停车:社会公共停车:路内停车为77%:15%:10%。第三条停车场布局规划1、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本次布局规划主要研究区域为主城区及凤泉区,共规划供应4.0万个停车泊位,根据停车规划目标,在综合考虑停车布局规划原则、停车布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停车场建议方案。考虑到新乡市不同功能分区现状停车问题严重程度不同,以及规划的控制性和可操作性,本次规划将停车场分为4类。①近期急需建设的停车场②近期需要建设的停车场③中远期需要建设的大型综合停车场④中远期需要建设的停车场规划公共停车场共102个,停车泊位数4.0万个。其中刚性停车场15个,泊位数9755个;半刚性停车场87个,泊位数30245个。(1)急需建设停车场的区域老城商业区和附近行政办公区、文体区是新乡市停车需求最为集中、停车矛盾最为严重的区域,迫切需要停车场的建设。规划利用绿地、体育用地和旧城改造等条件,建议规划停车场6处,供应停车泊位3330个。(2)近期需要建设的停车场包括新乡市老城区、就业集中区、密集居住区等,这些区域集中了新乡市区大部分的停车需求。建议规划26处停车场,供应停车泊位7755个左右。由于该区域地块开发强度大,停车场落地有较大难度,本次规划只进行范围控制,结合以后地块改造和旧城开发进行实施。30 (3)中远期需要建设的大型综合停车场规划在城市出入口设置大型综合停车场15处,总用地面积23.26公顷,供应停车泊位8755个。满足外来车辆停车的需求。(4)中远期需要建设的停车场研究区域包括主城区及凤泉区,结合近期需要建设的停车场的数量和位置,中远期共规划社会停车场55处,停车泊位20160个。第一条路内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1、近期规划方案老城区近期将以控制路内停车场的规模为主,并且在路外停车设施逐步建立起来以后,逐步取消一些交通量较大的道路上划设的停车泊位;其他区域可根据区域道路交通状况和停车需求特点,针对性的划设少量的路内停车,作为公共停车设施的补充。(1)路内停车整治方案路内停车近期整治的路段大部分集中在以下区域:火车站地区(自由街、平原路)、人民公园区域(人民路、劳动街、健康路、和平大道、金穗大道等)。a.火车站地区(自由街、平原路)除保留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出租车临时停靠点外,撤销平原路和自由街上其他的路内停车;抓紧建设自由路西的停车场,要求大型商场、商业街(区)必须配建停车场并对停车位的面积和数量进行规定,有效缓解这些地段的道路拥堵问题。b.人民公园区域(人民路、劳动街、健康路、和平大道、金穗大道等)人民公园及附近的商业、医院、学校、体育中心等吸引了大量的人、车流,特别是和平大道和金穗大道均为交通主干道,该处的路内停车现象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的顺畅,近期宜禁止这些路段的路内停车。2、中远期规划方案30 规划中远期,随着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建成,距离路外停车场200米以内的路内停车应予以撤除;市区内尤其是经过中心城区的主干道(包括平原路、和平大道、金穗大道、新飞大道、宏力大道、新中大道)两侧的路内停车点将禁止白天停车;同时,交通高峰饱和度高于0.8、影响行车顺畅的部分次干道与支路,如设置了路内停车点,应予以撤除。第一条停车配建指标1、配建修订的指导思想(1)充分体现配建在停车设施构成中的主导地位。(2)适应车辆增长态势,体现指标的前瞻性和适度超前性。(3)调节交通需求,体现区域差别,引导出行方式的优化。(4)以配建停车位作为主导力量,充分重视基本车位的建设。(5)体现配建开放的原则,满足来访车辆停车需求。(6)提高配建指标的完整性,增强指标的可操作性。2、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30 建筑物类型计算单位机动车指标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下限上限住宅独立式住宅或S建>200㎡车位/100㎡建筑面积1.01.21.2商品房S建≤90㎡车位/100㎡建筑面积0.8–1.0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