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50 KB
  • 2022-04-22 11:51:31 发布

甘肃省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4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甘肃省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1、总论1.1项目提要项目名称:甘肃省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森林防火办公室项目法人:主管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林业局项目性质:新建建设期限:3年,即2011年-2013年建设规模:拟建4000m2防火物资储备库一处,300m2办公管理用房;配置相应的金属立体式贮藏货架和货柜;购置扑火机具和装备1479台(件、套);购置车辆、通讯工具39辆(台)。建设目标:通过加强河西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建设,不断完善河西森林防火体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努力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提高森林防火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控制火灾的综合水平,逐步实现森林防火的科学化、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内容:(1)防火物资储备库及办公管理用房建设:在甘肃省张掖市市区内拟建一处4000m2(含车库)的立体式综合性森林防火器材储备库和300m2的办公管理用房。(2)储备库房配套建设:按照物资储备贮藏货物要求配置相应的金属立体式贮藏货架和货柜、修建围墙600m、训练场及地面硬化180049 m2、锅炉房100m2、配置锅炉及配套设施1套、打机井1眼、架设输电线路2km、配置消防设施60套及监控设备10套。(3)防火物资储备建设:物资储备库配备二号工具500把,接力水泵2个,便携式风力灭火机20台,便携式风水灭火机20台,背负式风力灭火机20台,背负式风水灭火机20台,灭火炮2门,灭火弹500枚,扑火服(含作训服及头盔、靴子、手套、水壶、手电、背包、帽子)100套,灭火水枪200套,油锯20台,割灌机10台,帐篷10顶,多功能羽绒睡袋20个,GPS5个,发电机5台,野外夜间照明器材10套,远红外望远镜5个,简易烧伤救护设备10套。(4)物资:人员运输通讯指挥及办公管理设备配套建设;运兵车2辆,物资运输车2辆,森林消防指挥车2辆,森林消防车3辆,计算机(含打印机)5台,卫星电话1台,手持对讲机20部,车载电台2台,摄像机2台。项目总投资: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947.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643.00万元,占总投资的84.39%,地方配套及自筹304.00万元,占总投资的15.6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㈡国务院发布《森林防火条例》;㈢国务院批转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发(1993)42号;㈣  国家林业局《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2004;㈤国家林业局(司局)函49 计建函[2007]55号《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㈥《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㈦《甘肃省林业“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㈧《甘肃省森林防火“十一五”计划与十一五规划》。1.2.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㈠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原则;㈡坚持以提高御灾减灾能力为中心的原则;㈢坚持科学治理,逐步实现可持续控灾的原则;㈣坚持分类施策、系统管理的原则;㈤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运用先进科研成果的原则。1.2.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立体式综合性森林防火器材储备库和办公管理用房3000元/m2;立体式金属贮藏货架和货柜1000元/组;围墙500元/m;训练场及地面硬化100/m2;锅炉房2500/m2;锅炉及配套设施60万元/套;机井25万元/眼;输电线路5万元/km;消防设施400元/套;监控设备1.5万元/套;二号工具50元/把,接力水泵5000元/个,便携式、背负式风力、风水灭火机1600元/台,灭火炮20000元/门,灭火弹20元/枚,扑火服(含作训服及头盔、靴子、手套、水壶、手电、背包、帽子)1000元/套,灭火水枪250元/套,油锯1600元/台,割灌机1600元/台,帐篷6000元/顶,多功能羽绒睡袋890元/个,GPS3000元/个,发电机10000元/台,野外夜间照明器材1300元/套,远红外望远镜3000元/个,简易烧伤救护设备1600元/套;扑火运兵车25万元/辆,物资运输车25万元/辆,森林消防指挥车20万元/辆,森林消防车30万元/辆,计算机(含打印机)8000元/台,卫星电话20000元/台,手持对讲机2000元/部,车载电台30000元/台,摄像机8000元/台。详见表4。49 2、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世纪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将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尖锐矛盾。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维护自己的家园。加快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是新世纪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搞好森林资源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加快河西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步伐,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乃至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途径。 河西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位于甘肃省境内黄河以西,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省界,从东向西延伸的1100km。该区历史悠久,曾是古老“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较早地区之一。走廊按行政区划包括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五个地级市,总面积27.6万km2,占甘肃省总面积的60%以上。森林资源偏少,环境状况恶劣。现有林地面积270.4万hm2,森林覆盖率10.07%,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到2010年、2020年、205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19%、23%和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在造林绿化的同时,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49 森林防火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火灾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搞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有利于林区安定,有利于集中精力抓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绝大多数森林火灾都是由于人们疏忽用火和林区防火措施不到位引起的。因此,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是随时存在的,变被动救火为主动防火是十分必要的。据统计,建国以来至1995年,甘肃省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84起,受害森林面积3558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达0.15%;1996年至2000年,全省平均每年森林火灾降至16起,受害森林面积降至30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下降到0.02‰,已低于全国0.84‰的平均水平。2001—2005年共发生森林火灾344起,其中火警326起,一般森林火灾17起,重大森林火灾l起,平均每年69起;受害森林面积885hm2,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32‰,低于0.31‰的全国平均水平。河西的森林防火工作,在河西五个地级49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部门和森林防火部门的不断努力,在全国各地火灾频发、防火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成绩。尽管河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损失保持了较低水平,火警、一般森林火灾控制及时,但是,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森林火灾对林区人民生命财产和全市生态安全的威胁仍然很大。近年来,随着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林区附近居民在林区采挖蕨菜、野药,进行野炊,给本市的森林防火带来了很大隐患。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人工林地内林草茂密,人为活动频繁。由于河西主要林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加之森林防火的基础设施及装备又比较落后,监测覆盖率低,现有的扑火机具少且落后,多分散在各林场内,这些状况对于组织有效的扑救产生了不利影响,给护林防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国家森林资源和当地生活、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也使得森林资源保护的难度加大,林业战线职工在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以及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任务变得十分艰巨和繁重。多年来,为了保护好河西的森林资源,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不断加大投入。为进一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森林防火工作,全面提高综合防控森林火灾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每年进入森林防火期之前,各级护林防火指挥部都要召开全市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防火期对重点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但由于河西地处西北,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林区交通不便,管护站点基本上没有防火物资,在森林防火投入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缺乏森林防火物资储备设施,对及时扑救森林火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森林防火的关键在于“防”字上,事先进行充分的物资器材储备,方能做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及时扑救,将火灾消灭在萌芽之中,将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少程度。为了实现“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因此,由国家投资建设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进行防火物资储备,非常重要和必要。49 项目建设区是河西森林资源分布的重点地区,森林分布面积大,范围广,多数区域属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不少林区及周边群众长期居住在林区内部和边缘,人为活动十分频繁,林情、山情、民情复杂,历来是河西森林火灾的多发区,合理布局,建设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对防火物资进行储备,对及时预防森林火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河西实际情况和国家林业局(司局)函计建函[2007]55号文件《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的有关精神,编制了《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保护祁连山林区“绿色水库”的需要祁连山区现有冰川2194条,面积1334km2,储量615亿m3:祁连山大气降水较为充沛,每年有76.6亿m3的出山水通过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水系,灌溉着河西700000hm2肥沃良田,养育着400多万河西人民。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处于“冰源水库”与河川水系之间,起着涵源吐流的作用,是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基础和经济建设的保障,是河西人民赖以生存的命脉,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青海云杉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乔木层唯一建群种,易着火燃烧,又无萌芽能力,形成的群落抗性极差,一旦发生大火将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凡被林火烧伤的树木均枯死,即使采取强有力的人工措施造林、封育保护,在短期内很难恢复。从而降低森林涵养水源作用,引起山洪泛滥,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动植物生存的环境,致使珍稀野生动物迁移、绝种,使河西整个生态环境恶化。可见建设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十分必要。2.2.2项目建设是保护祁连山林区生物基因库的需要祁连山林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蕴藏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而且植被的垂直分布带非常明显,是我国西北荒漠化区植被类型的代表,也是重要的生物种源基地。49 据初步调查鉴定,祁连山高等植物有1044种,隶属于84科399属,其中乔木48种、灌木145种、草本851种。计有优良牧草50种,纤维植物17种,芳香植物20种,药用植物300多种,观赏植物25种,农药植物8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裸果木、星叶草、桃尔木、蒙古扁桃等。林区内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广布,十分有利于野生禽兽的栖息、繁衍和活动。据初步调查,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62种,占全国1636种的16%,占全省578种的45.3%。其中兽类59种,占全国450种的13.1%,占全省137种的43.1%;鸟类203种,占全国1186种的17%,占全省441种的46%。属于国家保护一、二类野生珍贵兽类有雪豹、野驴、马熊等17种,占全省35种的48.6%;一、二类野生珍贵鸟类黑颧、白肩雕、白尾海雕等38种,占全省66种的57.7%。并有凤头鸊虎鸟等候鸟61种,祁连山还是我国雉鸡类集中分布地区,现有11种。有食虫鸟类105种。初步查明有各类昆虫1300余种,林地土壤中还有多种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保护如此独特和众多的生物物种资源,进行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2.2.3项目建设是保护祁连山中段森林资源的需要祁连山张掖段位于河西中部,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核心区和黑河流域主要径流形成区,占据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地理位置,发挥着独特、显著和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作用。全市林业用地100.11万hm2,占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用地60.66万hm2的165%;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8.47万hm2,占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林地16.68万hm2的231%;灌木林地27.86万hm2,占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灌木林地41.25万hm2的67.5%;未成林造林地1.94万hm2,占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成林造林地0.11万hm2的1764%;苗圃地0.11万hm249 ,占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苗圃地0.02万hm2的550%;全市林木蓄积量1417.7万m3,占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灌木林地2165.8万m3的65.5%。因此,保护和建设好祁连山中段的森林资源,对于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2.4项目建设是消除祁连山林区火灾隐患的需要据研究,祁连山林区可燃物载量*(可燃物中不含云杉、圆柏活立木)青海云杉林为63.23t/hm2、祁连山圆柏林12.93t/hm2、高山灌丛林32.84t/hm2;易燃物载量青海云杉林19.83t/hm2、祁连山圆柏林9.72t/hm2、高山灌丛林15.74t/hm2。可见祁连山林区林下可燃物积累过量已达12.93t~63.23t/hm2,远远超过蔓延可燃物的临界载量2t/hm2,同时也高于大兴安岭1987年5月6日大火发生时,塔河地区易燃物负荷量平均为11.25t/hm2的水平。近年来,气候逐年呈高温、干旱、少雨、多风上升状态,林内可燃物积量多,尤其是封育区内草高林密,且异常干燥,遇到火源极易燃烧,防火形势极为严峻。2.2.5项目建设也是保护黑河流域内湿地的需要黑河、石羊河、疏勒河是我国较大的三条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流经青海、甘肃、内蒙三省(区)。由于长期遭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加之众多人为因素所致,从而形成了“沙漠区向农业49 区推进、凤蚀区向耕作区推进、农业区向牧业区推进、牧业区向林区推进、雪线向主峰推进,以及植被覆盖率下降、地下水位下降、灌木林面积减少、冰川积雪储量减少、生物种群减少”的生态恶化趋势,致使流域上游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灌木林面积减少,涵养水源功能下降,中、下游荒漠化严重,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加剧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张掖市及内蒙额济纳旗地区人民的生存和经济发展,进而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威协。一是1990年以来,黑河进入枯水期以来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了7.5%,下游地区河道断流加剧,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西居延海、东居延海水面面积50年代分别为267km2和35km2,已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干涸,使流域内十分突出的用水矛盾更加尖锐。二是全市风蚀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以上,重点风蚀区总积达92.9万hm2。尚有沙漠、戈壁66.7万hm2,大部分地区风沙危害严重。三是区内植被稀少,灾害性天气较多,全裸半裸土地居多。同时,与干旱气候相连的霜冻、干热风、风沙、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四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祁连山区及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以麋鹿、马麝等为代表的一批生物种群业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使藏雪鸡、兰马鸡、猎隼等一大批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及珍稀物种的种群锐减。使许多优良的无法用价值衡量的生物基因消失,对流域内农林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为此,加强和保护黑河流域的湿地资源、保护流域内主要水系的发源地,不但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势在必行。2.2.6项目建设也是提高防火人员装备水平和扑救能力的需要由于特殊的自然、历史原因,林区内林地、牧地、农田插花分布,区内农牧民人数众多,他们从事采矿业和农林牧副业及挖药材等生产活动时,流动性较大,而且近几年各地发展旅游产业,大办风景旅游区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人为破坏森林资源的因素增加,管护难度加大;加上林区50多年未发生森林火灾,人们对林火的危险性、突发性认识不足,用火安全意识差,使火灾隐患增多。而林区内路网密度小,林火控制能力弱,防火任务十分艰巨。49 自1986年森林防火机构建立以来,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资金缺乏,造成目前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原有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落后、设备短缺,仅有的设备已陈旧老化,扑火机具短缺,防火设施数量严重不足,预防和灭火能力不强,设备更新配置不适应所肩负任务的需要。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和其它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林木的不断生长,当地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人口的增力口,林区内农牧交错,人员流动频繁,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随时存在。因此,防火物资储备亟待加强。急需储备必要的护林防火设施、设备,确保资源的安全,为改善项目区生态和投资环境,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加强森林防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储备森林防火物资是十分必要的。49 3、项目建设条件3.1自然地理概况3.1.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河西位于甘肃省西部,东靠兰州市,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毗邻。自乌鞘岭向西北延伸至甘新交界,东西延伸1100km,包括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五个地级市,总土地面积27.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0%,占全国总面积的2.88%。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中段,地理位置为东径97°20′—102°12′,北纬37°28′—39°57′。东靠武威、金昌,西连嘉峪关、酒泉,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毗邻。全市东西跨度4°52′,长210—465km,南北跨度2°29′,宽30至148km。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五县一区,有汉、裕固、藏、回等26个民族。总土地面积4.1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2%。3.1.2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河西的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东西狭长的走廊。地形由三部分组成:南部是高峻的祁连山,海拔3000~5000m,是河西重要的水源地、冰川和涵养林景观,北部是长期剥蚀的低山和残丘,呈东西向断续分布,长约1000多km,海拔1500~2000m,阿拉善高平原1000~1500m,主要是沙漠和戈壁景观;中部为走廊平原地带,被大黄山和大黑山将其分为三大内陆水系,形成和发育了众多的大小绿洲,较大的有18个,是走廊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其中最大的武威绿洲,面积3320km2,最小的是敦煌的南胡绿洲,面积只有30km249 。河西绿洲的形成、发展和演化与祁连山水资源的丰欠状况息息相关。河西位于全国地形的第二阶梯中心,青蒙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海拔1284—5564m,相对高差4280m。南北依山,地域狭长,形似“奔马”。东南高西北低,大体可分为以冰川、天然林和草场为主的高山区(祁连山),以裸露石质山,部分天然林为主的中低山区(大黄山、合黎山、龙首山),以人工林为主的绿洲和沙漠戈壁为主的走廊平原区(张掖盆地),三大主要地貌单元。高山区以祁连山为主,又名走廊南山,位于河西正南部,是全国十二大主要山脉之一,水源、草场、森林、矿藏和动植物等资源丰富,海拔一般在3500—5000m之间,相对高差1800—3000m,主峰素珠链5564m,属“极高山”。山地面积20962km2,占全市总面积的50%,山体高大,群山叠嶂,峰峦起伏,沟谷纵横,东西长210—465km,通贯全市全境,在历次造山运动中,以褶皱和断裂为主要特点,先后形成了走廊南山、冷龙岭、托莱南山三大复背斜隆起带和黑河上游东西盆谷地、珠龙关谷地、梨园河上游三个断陷带。中高山呈现树枝状,前山呈菱格状,切割深度800—1000m。海拔3600m以下林茂草丰,有天然森林25.93万hm2,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66.1%,天然草场146.67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35%;海拔4200m以上,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是河西主要水源涵养林和林牧业基地,也是全国至今保护比较完好的原始林区之一。中低山区:大黄山是河西东段的隆起物,主峰海拔3978m,相对高差1700m,面积279.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0.66%,气候半湿润,植被良好,有乔灌木林97.8km2,占山体面积的35%,是山丹县境内唯一的水源涵养林区;合黎山、龙首山统属走廊北山,在河西正北,绵经山、甘、临、高四县(区),形成了天然屏障,山体面积2186km249 ,占全市总面积的5.2%,主峰海拔分别为3616m和3077m,相对高差1600m,山体多为剥蚀斑状或岛状,由花岗岩和混合岩组成,山顶呈现馒头形,沟谷多为“V”型,切割深度500—800m。海拔2900m以上有青海云杉、山柳等乔灌木246.67hm2,植被覆盖度达89%左右,是河西北部荒漠化中的森林“珍珠”。海拔2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约2421.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5.8%,植被稀疏,山体裸露,呈现荒漠化景观,仅能放牧山羊和骆驼。走廊平原(准平原),由张掖盆地和该盆地南北侧的山前内倾斜性冲洪积扇组成。海拔1284—2500m,由东向西垂降,相对高差1200m,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前冲积平原、山前冲洪积平原、走廊细土平原、沙漠戈壁平原、河谷冲积平原和走廊淤积平原、风积沙龙、沙丘等,东西长212km,南北宽50—80km,总面积1607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8.3%。地势平坦,光热同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绿洲农业和人工林网的精华地带,也是沙漠、戈壁的集中分布区。3.1.3较为丰富的水资源水是生命的源泉。在河西绿洲荒漠地带更为重要,它是形成、发展和稳定发展的保证。河西中部平原地带,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mm左右,东部可达300mm,西部仅有40mm。南部祁连山地带降水量在4000~800mm以上,冰川发育良好,冰雪融水形成地表径流及部分地下水汇入,构成走廊三大内陆水系,其中石羊河水系出山径流量为15.11亿m3,占23.75%,黑河水系为32.99亿m3,占51.85%,疏勒河水系为15.13亿m3,占24.40%。总出山水资源为63.63亿m3。地下水多年平均储藏为44.77亿m3。据水资源分析,各流域按公顷净灌水定额计算,除保证63.25万hm2农用水外,尚能增加灌溉面积24万hm249 。可见该地区水资源的潜力较大,对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张掖市属黑河流域,境内有大小河流26条,年径流量24.6亿m3,均发源于祁连山系;其中:黑河15.5亿m3,占63%;梨园河2.31亿m3,占9.4%;其它河流6.8亿m3,占27.6%。地表水总资源量为46.05m3,径流深度110mm,径流系数0.39左右,其中入境水14.67亿m3,自产水31.38亿m3,现有大中型水库40余座,总库容量2.02亿m3。地下水资源补给量比较充足,地下水静储量1.15亿m3;境内共有冰川960条,冰川面积408.68km2,占全市总面积的0.97%,冰的总储量达159.154亿m3。3.1.4非常充足的光热资源气候资源是国土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河西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干燥少雨,属于典型的温带和暖温带荒漠气候。从东到西,由山地到平原的气温和降水量均有较大的差异。年均温度由东到西和自山地向平原递增,太阳辐射、光照、蒸发量也沿此方向递增:而年降水量由东向西和由南部山地向走廊地带递减。空气极端干旱。年太阳总辐射量5.86×109~6.698×109m2,全年日照时数2600~3200h,安西最高达3200h以上。全年日照百分率高达60%~80%,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二位。全区年平均气温4℃~10℃,七月均温在20℃以上。敦煌、安西最高,可达25℃,大于等于10℃的积温为2000℃~3500℃,无霜期150~190天,昼夜温差大,平均日温差约12℃~16℃。光照条件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我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中大陆腹地,除祁连山区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外,其余各地均属典型的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其总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变,时空分布不均,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严寒;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干燥缺雨,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49 ,昼夜温差大。⑴光照资源我市因晴天多,海拔高,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3.36—148.42kc/cm2,由东面向西北递增,最大值在甘州、临泽、高台一带,川区地形开阔云量少,年总辐射量为146.89—148.42kc/cm2。全市年日照总时数为2683—3088h,东南部云量多,日照时数少,西北部阴天少,日照时数多,盆地日照总时数均在3000h左右。⑵热量分布情况我市地域辽阔,山川交错,各地气温、地温差异比较明显。从空间分布上看,川区甘州、临泽、高台一区二县,年平均气温7.0—7.6℃,稳定通过0℃和10℃的年平均积温分别为3388℃—3564.1℃和2896.6℃—3078.4℃;沿山民乐、山丹两县年平均气温分别为2.8℃和5.8℃,稳定通过0℃和10℃年平均活动积温为2263.0—3108.2℃和1611.4—2582.1℃;肃南县地处祁连山区,年平均气温县城所在地为3.6℃,浅山区为2—3℃,山区为0—1℃,稳定通过0℃和10℃的活动复合温,浅山区为2336.4℃和1631.0℃,山区≥10℃的活动积温不足100℃,气温高寒半湿润是理想的天然牧场。⑶降水与蒸发量我市深居内陆,受大气环流和蒙青高原大地形的影响,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灾害性天气较多。川区各县及走廊北山,年平均降水60—200mm,年蒸发量2047.9mm,为干旱、特干旱区;南部沿山年平均降水250—330mm,为半干旱、半湿润区;祁连山年平均降水400—500mm,为半湿润、湿润区。⑷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干热风、春寒、霜冻、大风和沙尘暴等。49 3.1.5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⑴北部荒漠草原护牧林区本区指绿洲以北的干旱荒漠地区,土壤类型有灰棕荒漠土、盐化灰棕荒漠土、荒漠灰钙土、盐土和风沙土。该区结构简单,植被稀疏,种类较少,呈现荒漠植被的特征,主要有白刺、红砂、碱蓬、骆驼刺、甘草、芦苇、芨芨、麻黄、沙蒿、柽柳等。⑵绿洲农田防护林区本区主要指走廊绿洲地带,北起绿洲农田边缘,该区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主要有红柳、白刺、盐爪爪、骆驼刺、芦苇、苦豆子、芨芨、红砂、苔草等,野生经济植物有甘草、麻黄、零星分布有胡杨、银白杨、河柳、沙棘等。造林树种有:二白杨、新疆杨、优胜杨、钻天杨、旱柳、柽柳、白榆、沙枣、花棒、梭梭等,果树有苹果、梨、桃、杏、红枣、葡萄等,呈现出人工植被景观。⑶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49 本区南临青海,东到武威的土塔河、西至玉门石油河、北以山麓坡积带与走廊分界。祁连山东段和中段为森林草原,西段为荒漠草原。植物种类较少,结构较简单,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800—2200m为山地荒漠草原带,分布在祁连山山前丘陵或倾斜坡地,肃南康乐、大河、祁丰前山,植被主要有灌木亚菊、珍珠、猪毛菜等旱生和超旱生植物;海拔2200—2600m,为山地半干旱草原带。主要有旱生、中旱生的针茅、火绒草、冰草等植物;海拔2400—3300m为山地森林草原带,青海云杉为建群种,有少数祁连山园柏、山杨混生,河谷有小片青杨、小叶杨、榆树分布。灌木以线叶柳、金露梅、鬼箭锦鸡儿、高山绣线菊等占优势。此外还常见刚毛忍冬、陇塞忍冬、黄果悬钩子等,草本植物有披针苔草、鲜生马生蒿、珠芽蓼及菊科、禾本科、百合科的多种植物;海拔3300—3600m为高山灌丛草原带,分布有高山柳类、锦鸡儿、金露梅等冷中生植物;海拔3400——3800m高山草甸带,植被为耐寒湿生、湿中生植物,有苔草、灯心草、莎草科牧草和珠芽蓼、凤毛菊、藏异燕麦等。海拔3800—4100m为高山寒漠带,位于雪线以下,植被为寒生植物,有雪莲、景天等。据初步调查鉴定,祁连山高等植物有1044种,隶属于84科399属,其中乔木48种、灌木145种、草本851种。计有优良牧草50种,纤维植物17种,芳香植物20种,药用植物300多种,观赏植物25种,农药植物8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裸果木、星叶草、桃尔木、蒙古扁桃等。3.1.6广阔的土地资源河西共有土地面积27.6万hm2,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88%,其中可耕地面积约达200万hm2,1997年已耕地面积63.61万hm2(人均耕地0.14hm2,高于全国的0.07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8.23%,其中水浇地51.4万hm2,占全省灌溉面积的53.91%。因此,这里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地区。祁连山区以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森林灰褐土和山地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为主;走廊耕地以灌耕地、潮土、灰棕漠土、草甸土和风沙漠土为主;北部荒漠以灰棕漠土、盐土、风沙土、灰钙土为主。土壤类型和养分状况,因受地理、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分布规律和特点也极为明显。由于境内地势南高北低,气候南阴北旱,植被南密北稀,地下水位南深北浅49 ,土壤也有东南向西北从构肥腴沃向粘重盐沙过渡。物理性能受南高北低水沉积的影响,颗粒南粗北细,土层南薄北厚,质地南松北紧,川滩地呈现多层次性结构;化学性能,南部有机质多,含氮量高,北部有机质少,含氮量低,中部介于二者之间,盐分含量明显是南少中多北更多;pH值,南部呈微酸性、中性或微碱性,北部多在7.5—9以上,中部多呈微碱性。耕地土壤虽局部地方因掠夺式经营,使土壤养分有所下降,甚至出现沙化、盐渍化有增无减的暂时现象,但总的趋势是随着人为活动的影响,逐步向肥腴方向转化。张掖市共有21个土类,55个亚类,74个土属。土地生产力评级结果,一级地占0.2%,二级地占2.9%,三级地占1.5%,四级地上4.1%,五级地占16.6%,六级地占22.1%,七级地占27.8%。全市耕地含有机质3—4%以上的占17.3%,2—3%的占13.2%,2%以下的占69.5%,含全氮0.15—0.2%以上的占18.9%,0.1—1.5%的占22..3%,0.1%以下的占58.8%;含速效磷20—40ppm以上的占5.7%,10—20ppm的占16.9%,10ppm以下的占77.4%;含速效钾150—200ppm以上的占47.7%,100—1500ppm的占34.9%,100ppm以下的占17.4%;碳氮化比为9.1—11.1%;pH值为5—9左右。总的特点是:氮不足、钾有余,磷极缺。耕作区内有盐碱地5.47hm2,已改良1.27万亩,占23.3%,其中:盐化耕地、湿僵田22995.8亩。3.2社会经济概况河西总人口有448.6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占37.95%。而该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1997年有大、中型拖拉机7100台,占全省的51.1%,机耕和机播面积各为47.10万hm2和35.17万hm2,各占全省的72.11%和55.29%。农用载重汽车4100辆,占全省的41.81%。农业水利化程度较高,有效灌溉面积51.4万hm249 ,占该地区耕地面积的80%以上,居全省首位。农用化肥施用量、塑料薄膜和农材用电等均较高,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已生产全省34.63%的粮食、41.28%的油料、87.35%的甜菜、90.41%的棉花、100%的啤酒花、36.10%的羊毛和29.07%的猪、牛、羊肉等。河西的净商品粮占全省的80%左右,人均粮食产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3.28%。迄今,河西还有100多万hm2的可耕荒地尚待开垦,土地后备潜力较大,具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河西生产总值20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5.84亿元,粮食产量265.25t,商品粮90多万t,占全省的80%,农业人口人均现金收入和粮食分别为2291元和807kg,均居全省首位。经济基础初具规模,工农业都有较快的发展。例如:酒钢已成为目前我国西部中型钢铁联合企业。金昌已成为目前我国以镍开采和冶炼为主的著名“镍都”。玉门一带成为我国西部中小型石油工业基地之一。目前,河西已形成了以采矿、冶金、石油为中心的重工业。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除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粮外,还要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中心的面粉、制糖、酿酒、畜产品加工工业及轻工业。在交通运输方面有兰新铁路、兰新公路纵贯走廊:区内各县、市皆有公路连接,沟通内外经济联系,并有兰新—敦煌、嘉峪关等地的航线。张掖市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六县一区,93个乡(镇),909个行政村,5730个村民小组,349329户,全市总人口1257792人,其中农业人口1027518人,占总人口的89.1%,非农业人口230274人,占31.9%。据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0.79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1.15%,其中:第一产业36.3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6.1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6.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2.5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7.8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5.06%。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651元,与上年相比增长107349 %;全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2:29:29调整为33:33:34,全年财政收入完成6.5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7.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51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增长6.11%。市内兰新铁路、312、227国道贯穿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通讯便捷,西兰乌干线光缆从四县(区)穿过,程控电话和数字移动通讯覆盖全市;互联网络在各县区均均已开通,电力充足,为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3.3森林资源3.3.1林业用地河西总土地面积2760万hm2,其中耕地面积69.2万hm2,占2.5%;林业用地278.0万hm2,占10.1%;草原454.4万hm2,占16.5%;水域、城市、公路、铁路、工厂占地等为29.6万hm2,占1.1%;其它1927.4万hm2,占69.8%。张掖市总土地面积419.24万hm2,其中耕地面积26万hm2(含中国牧业总集团公司山丹马场),占6.21%;林业用地100.11万hm2,占23.88%;草原146.67万hm2,占34.98%;荒漠化面积72.12万hm2,占17.2%(其中沙漠32.97万hm2,戈壁33.54万hm2;潜在沙化土地面积5.61万hm2);水域、城市占地及道路等为62.54万hm2,占14.92%;居民工矿用地3.07万hm2,占0.73%;公路、铁路、工厂用地1.5万hm2,占0.36%;其它用地7.23万hm2,占1.72%。在100.11万hm2的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8.5万hm2,占38.46%;灌木林地27.86万hm2,占27.83%;未成林造林地1.94万hm2,占1.94%;苗圃地0.11万hm2,占0.11%;宜林地31.70万hm2,占31.66%。2.3.2森林资源49 河西278.0万hm2的林业用地中,有林地和疏林地161.1万hm2,占57.9%(其中:天然林59.1hm2、人工林252.5hm2);灌木林地109.3万hm2,占39.3%;未成林造林地7.6万hm2,占2.8%。张掖市森林面积38.47hm2,(其中:天然林25.93hm2、人工林12.53hm2);林木蓄积量1417.7万m3;森林覆盖率9.17%,其中:山丹县10.5%、民乐县13.3%、甘州区7.2%、临泽县12.2%、高台县8.6%、肃南县10.2%。2.3.3野生动植物资源境内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广布,十分有利于野生禽兽的栖息、繁衍和活动。据初步调查,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62种,占全国1636种的16%,占全省578种的45.3%。其中兽类59种,占全国450种的13.1%,占全省137种的43.1%;鸟类203种,占全国1186种的17%,占全省441种的46%。属于国家保护一、二类野生珍贵兽类有雪豹、野驴、马熊等17种,占全省35种的48.6%;一、二类野生珍贵鸟类黑颧、白肩雕、白尾海雕等38种,占全省66种的57.7%。并有凤头鸊虎鸟等候鸟61种,祁连山还是我国雉鸡类集中分布地区,现有11种。有食虫鸟类105种。初步查明有各类昆虫1300余种,林地土壤中还有多种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3.4森林防火组织、队伍和防火体系现状张掖市森林防火组织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联防组织,二是各级森林防火机构。目前,已在境内建立1个地级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甘州区等4个县区护林防火指挥部,成员81人;下设办公室5个,成员12人;14个乡(镇、区)、林场联防委员会,212个村级防火小组;49 22个林场都设有护林防火办公室,共有工作人员20人;全市共设置65个护林防火站、点和5个临时防火检查站,有人员261人;半专业消防队25个,消防人员602人,群众义务扑火队107个,扑火队员5334人。项目区现有防火道路235km,防火线6000km,均为自然和人工开挖防火线;指挥车3辆;超短波电台10部,短波电台4部,对讲机18部,配备太阳能光伏电源38台;灭火机104台,防火服121套,简易工具2045件。3.5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3.5.1经费不足、装备落后项目区森林防火机构自成立以来,由于经费不足导致交通、通讯、刑事勘察等技术装备落后且严重不足,无线通讯纵向不连通,横向不成网;交通车辆数量少、性能差、机动性不强,达不到基本装备要求,远远不能满足防火工作的需要;同时,防火人员的岗位培训也因经费问题而不能正常展开。这种落后的技术装备和简陋的基础设施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森林防火及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严重影响森林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3.5.2防火人员严重不足,工作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49 河西是全省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防火任务越来越重;再加上项目区山高沟深,森林防火的人员严重不足,人均管护天然林林地面积远远高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核定的人均0.5万亩的标准;基础设施及装备又比较落后,使得保护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任务将会愈来愈艰巨,难度将会愈来愈大。另外在各项业务工作开展中仍沿用的是多年以前的传统方法,没有先进的现代化的技术设施和手段,无法有效预防突发性的火灾发生。3.5.3防火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目前,项目区森林防火人员中,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少。近几年来,虽然通过电大、函大、短期培训等各种形式来培养人才,但仍然不能满足队伍年轻化、高素质、高水平的要求。4、指导思想、建设原则4.1指导思想49 以十六届六中全会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保护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维护林区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为前提,通过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森林防火队伍的装备不断改善,森林防火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建立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加森林防火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大对森林火灾的监控力度,保障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的顺利实施。4.2建设原则1、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分步实施。2、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装备水平。3、信息畅通,出击迅速,应变能力强,具有协同作战能力。4、统筹兼顾,保证需要,面向基层单位,经济适用。5、国家、地方财政部门筹集资金比例适当原则。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5.1建设地点位于张掖市东片规划区内312国道南侧。5.2建设内容甘肃省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两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新建4000m249 (含车库)的立体式综合性森林防火器材储备库和300m2的办公管理用房。装备建设:主要是储备库房配套,防火物资储备,人员运输通讯指挥及办公管理设备配套,详见附表1。5.2.1防火物资储备库及办公管理用房建设拟建一处4000m2(含车库)的立体式综合性森林防火器材储备库和300m2的办公管理用房。5.2.2储备库房配套建设按照物资储备贮藏货物要求配置相应的金属立体式贮藏货架和货柜、修建围墙600m、训练场及地面硬化1800m2、锅炉房100m2、配置锅炉及配套设施1套、打机井1眼、架设输电线路2km、配置消防设施60套及监控设备10套。5.2.3防火物资储备建设(1)二号工具500把;(2)接力水泵2个;(3)便携式风力灭火机20台;(4)便携式风水灭火机20台;(5)背负式风力灭火机20台;(6)背负式风水灭火机20台;(7)灭火炮2门;(8)灭火弹500枚,(9)扑火服(含作训服及头盔、靴子、手套、水壶、手电、背包、帽子)100套;(10)灭火水枪200套;(11)油锯20台;(12)割灌机10台;49 (13)帐篷10顶;(14)多功能羽绒睡袋20个;(15)GPS5个;(16)发电机5台;(17)野外夜间照明器材10套;(18)远红外望远镜5个;(19)简易烧伤救护设备10套。详见表1。5.2.4人员运输通讯指挥及办公管理设备配套建设(1)运兵车2辆;(2)物资运输车2辆;(3)森林消防指挥车2辆;(4)森林消防车3辆;(5)计算机(含打印机)5台;(6)卫星电话1台;(7)手持对讲机20部;(8)车载电台2台;⑼摄像机2台。5.3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2011~2013年)。49 6、消防、安全、卫生、节能节水措施6.1消防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应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火灾预防和火源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为杜绝物资库的火灾发生,需加强建筑物内部消防工作,在主要出入口设防火警示牌、警示旗和防火标语,配备灭火设施;此外,还应在建筑物内配备一定的消防器材和设施,以便及时扑救火灾。49 建筑物内部消防设计,物资库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整个建筑物周围设有环行消防车道。配备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6.2安全与职业卫生①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操作、安全工作教育;②项目在施工中要注意劳动保护,在保证安全第一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建设。工程承包单位要对上岗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正常运行;③工程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保护职工的各项权益,坚决制止非法用工,超负荷用工现象,并配发适当的劳保用品,应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④对购置的设备配备管理人员,各类设备都要有专人管护。个别复杂仪器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检修,对操作员定期培训,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转;⑤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要抓好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环节,确保工程施工以高效、优质顺利进行;⑥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一定要及时将安全清理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严禁建筑垃圾堆放,不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加大环境清洁力度,建设“花园式”库区,确保库区环境整洁,实现环境卫生零污染。6.3节能节水措施储备库为立体式综合性储备库,49 砖混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门窗采用钢制门窗,窗均做防护铁栏,墙体采用P1型多孔承重砖,外墙370内墙240,水平防潮层用20cm厚1:3水泥沙浆加5%防水粉抹平,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埋深1.5米,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且设钢筋混凝土圈梁。本项目建设主要为防火设备的购置,自身的设施设备亦为成套先进技术,不存在资源浪费问题,因此,无需在节能节水上采取其它措施。7、环境影响评价7.1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类型的划分借鉴世界银行及亚洲开发项目工作指南,将环境影响评价类型按照环境问题性质、潜在的影响程度以及敏感度等因素分为4类:A类:很少引起重大不利环境影响项目;B类: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和重大的环境影响,但采取现有的防治措施,可避免或减缓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C类: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和重大的环境影响;49 D类:以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环境保护项目。本项目属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促使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总体属于D类。7.2环境影响分析评价A类建设内容的环境影响分析场馆、亭、道路建设,通讯等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一般只存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暂时性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局部植被遭到破坏,倾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影响植被生长等,但随着项目建设的结束,这些暂时性不利影响将会消失。但是,道路和房屋建成后,将可能影响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而且这种影响将是不可避免和永久存在的。D类建设内容的环境影响分析资源保护、造林绿化可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对环境有长远的、积极的影响。7.3环境保护主要措施(1)基础保护措施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破坏生态环境。①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以及环境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等环境标准的规定,把环保工作列为物资储备建设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环境质量责任制;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③项目不得引进和使用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④加大植被恢复力度,防止植被退化;49 (2)“三废”处理措施①生活废水生活废水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水体。②废弃物场馆、亭、道路建设,通讯等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一般只存在建筑所产生的垃圾应集中堆放,及时清运。7.4环境影响评价总体上讲,本项目属农林建设项目,对环境无显著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改善环境的作用。项目建设对大气、水资源、土壤没有任何负面影响。8、招标方案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监理制、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项目法人严格按照申报的建设要求组织项目施工建设和后期管护,对工程项目承担全部责任。工程建设监理制: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49 工程招标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凡是投资在50万元以上或适宜招投标的主要工程设施建设、设备材料的购置等均应进行招投标,择优选用施工力量强的施工单位和设备材料成本合理的供应单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由项目法人依照正式批复的年度建设,对外实行工程招标,提倡专业技术队伍施工。8.1招标范围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包括一个储备库建设工程、安装工程、重要设备及材料采购、监理,全部招标。未达到招标限额的,应按照甘肃省有关招投标规定,通过比选确定承包商。要求投标人资质必须具有: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3.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4.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专业技术能力。8.2招标组织形式招标组织形式:自行招标。采用比选方式确定具备相应资质、信誉良好的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设备采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部分设备由市林业局防火办会同市政府采购办公室统一采购配发。由市林业局成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市防火办拟定工程招标书,分土建工程和设备购置、勘察设计、工程监理4个个标段,进行招标。严格按照《招标法》和《甘肃省招标工作规定》精心实施,规范操作,邀请省内外森林防火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对各公司投标书进行审评,提交评审意见,确定中标候选单位,最后由市林业局招标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中标单位.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章,为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奠定基础。49 9、项目组织与管理9.1项目管理机构本项目由甘肃省林业厅主管。张掖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为项目实施单位。9.2项目管理制度和措施49 (1)计划管理:项目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甘肃省森林防火物资储备项目由省林业厅负责审查和批准项目计划,指导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张掖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提出项目计划申请,报省林业厅批准。负责本地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和实施。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原则上必须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如确有必要调整,应当由建设单位说明详细情况,提出具体意见,及时上报到省林业厅批准。项目计划执行报告制度,建设单位根据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省林业厅提出半年及全年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说明计划执行进度、建设主要成果、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与建议等。省林业厅根据项目计划执行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完成的质量和效果。(2)质量管理: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坚持先规划、设计,后施工,最后按设计检查验收的制度。重视项目建设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始终将质量放在项目建设的主要位置来考虑。项目前期要对项目各主要工程认真进行勘察设计,要多咨询、多调研。建设期要聘请专家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对工程实行监理制,项目技术小组在做好项目技术指导的同时,还应注意随时对项目建设质量进行监察。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项目建设前、建设过程中和项目运营后进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3)组织管理:项目建设中要层层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和责任,对各子项目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完善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的领导责任。同时应做好项目区群众的工作,使项目区群众能积极地投工、投劳,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4)资金管理:项目建设在划分中央和地力财权和事权的基础上,体现森林防火这项林业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以中央投入为主的原则,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实旋办法》进行管理。资金安排坚持与任务、配套资金的筹措落实和建设成效挂钩。省市审计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追踪检查和审计,强化资金管理,严格财务纪律。(5)信息管理:省林业厅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等动态情49 况及时掌握,作到心中有数,对各类信息及时进行汇总、上报、分析和反馈,交流建设经验。同时,项目建设要把档案管理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贯彻始终,按火险等级区域从设备配套、设施建设到定期动态监测实行微机,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按建设立项,按项目管理,按建设施工标准验收。实行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资产流向和使用审计制度,确保国家的投资产生应有的效益。在生产管理中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尊重职工群众的意愿与选择,进行协商式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9.3运营管理(1)原则①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确保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执行;②兼顾当前防火与长远重点工作,体观科学性和整体性;③机构精简、机动灵活、运转协调、高效统一。有利于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建设方针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④统—领导、分工管理、专人负责,合理调配,节约使用、方便使用原则。(2)物资设备管理部门,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物资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拟定并实施物品的管理制度、办法和细则,负责物品的采购、验收入库,做到保障供应,实现优质,优价、优良服务,进行实物和帐目明细核算和物品的调拨变卖、处理报损、报废等有关申报手续,并经上级部门批准后具体实施。49 (3)库房物品的保管应该科学化、制度化,做到定位存放,帐物对号、摆放正齐,标志清楚、干净卫生。对库存各类物品根据有关凭证及时进行增减记录,便于收发和检查,对应定期进行查对。(4)项目建成后,要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依法管理,有效的防止人为的破坏。(5)项目建成后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加强项目生产的运行管理。(6)项目管理部门还应定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搞好项目的运行效益调查、分析和评估,纠正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项目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7)各级政府应把森林防火的事业经费纳入当地国民经济计划,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和年度计划,确保防火工作的顺利进行。9.4保障措施9.2.1组织保障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省林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森林防火机关的负责人应亲自抓项目的实施,并制定量化的具体目标,定期进行考核、检查。9.2.2资金保障按照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相结合,理顺投资渠道,使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稳定、可靠的投资渠道,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9.2.3制度保障健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交通车辆、通讯设备等管理制度,提高各种先进设备的利用率,使各种设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8.2.4强化内部技术管理49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各级防火机关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防火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全面提高防火队伍的科技素质;加强对防火技术人员的业务培养,不断更新知识,选送有发展潜力的业务骨干到高校和有关科研机构进行深造;建立切实有效的用人机制,大力加强对广大护林防火人员科技知识的普及和信息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切实增强科技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营造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调动职工积极性。10、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3年,即2011年-2013年按照采取分批投资、分批建设、稳步推进的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工程建设期限为3年。其中:2011年在张掖市城东规划区内312国道南侧拟建一处300m2的办公管理用房,购置物资运输车2辆,森林消防指挥车2辆,森林消防车1辆,按照物资储备贮藏货物要求配置相应的金属立体式贮藏货架和货柜、修建围墙600m、训练场及地面硬化1800m2、锅炉房100m2、配置锅炉及配套设施1套,筹措好工程咨询费、勘察设计费、工程监理费、预备费用等。2012年在张掖市城东规划区内312国道南侧拟建一处4000m2(含车库)的立体式综合性森林防火器材储备库,架设输电线路2km,购置运兵车2辆、森林消防车2辆。201349 年完成人员运输、通讯指挥及办公管理设备及部分防火物资的购置,打机井1眼,配置消防设施60套及监控设备10套,购置二号工具500把,接力水泵2个,便携式风力灭火机20台,便携式风水灭火机20台,背负式风力灭火机20台,背负式风水灭火机20台,灭火炮2门,灭火弹500枚,扑火服(含作训服及头盔、靴子、手套、水壶、手电、背包、帽子)100套,灭火水枪200套,油锯20台,割灌机10台,帐篷10顶,多功能羽绒睡袋20个,GPS5个,发电机5台,野外夜间照明器材10套,远红外望远镜5个,简易烧伤救护设备10套,计算机(含打印机)5台,卫星电话1台,手持对讲机20部,车载电台2台,摄像机2台。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1估算依据(1)估算依据①国家林业局(司局)函计建函[2007]55号《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②《甘肃省林业“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③《甘肃省森林防火“十一五”计划与十一五规划》;④《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2004年);⑤部分设备参考市场价格;⑥车辆购置税费、设备运杂费含在估算单价内;⑦勘察咨询设计费、前期准备费、管理费、监理费等有关费用的提取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相关标准计算。(2)估算原则49 ①坚持“全面建设,分期实施,重点投放,经济合理,注重效果”,的原则。②建设项目将依托已建设施,已有的投资不再纳入本次投资估算中。对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改、扩建工程投资以及新建项目投资,一并列入本建设总估算内。11.2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1947.00万元。详见表2。11.2.1投资按建设内容分:防火物资储备库及办公管理用房建设投资1495.00万元,占总投资的76.81%;防火物资储备建设投资307.38万元,占15.79%;其他投资87.07万元,占7.41%。11.2.2投资按建设期限分:2011年投资507.22万元,占总投资的26.05%;2012年投资132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7.80%;2013年投资119.78万元,占总投资的6.15%。11.3资金筹措该项目建设总投资1947.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643万元,占总投资的84.39%,地方配套及自筹304万元,占总投资的15.61%。49 12、综合评价12.1项目影响评价(1)森林防火是当前林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每年的森林火灾损失仍然不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地区防火设施设备仍较薄弱,还缺乏控制森林大火的有效手段。项目通过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装备建设,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以此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保证其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以此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条件支持。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国家和行业政策的要求,符合当地的实际。49 (2)项目建设区是黑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也是张掖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林区内森林连片面积大,林分质量高,生态功能强大,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许多动植物种为全国特有,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张掖市的天然林区和大西北的绿色种子库,曾经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森林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休生养息和极大的恢复与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林区天然林停采后,经济危困,护林防火经费严重不足,现有护林防火设施、设备及手段落后,已不能满足目前林区森林防火的要求,应尽快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变被动防火为主动防火,提高防火水平,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3)本项目符合现代森林防火发展和林区防火的实际需求。(4)项目区森林防火已有一定的基础,各项条件能够满足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各级领导对实施本项目极为重视,项目区完全具备实施本项目的条件。(5)实施本项目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并对环境有积极的保护作用,项目建设符合环保要求。12.2项目评价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其效益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通过本项目建设,将使河西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状况明显得到改善,防扑火能力明显增强,森林资源将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降低森林火灾损失,同时对维护林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林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49 本项目完成后,由于增设了对讲机等,使林区防火通讯网更加完善,使林区森林防火的通讯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基层迅速报告火警,指挥部快速准确掌握火灾发生地点、发展情况,制定正确的扑救方案、迅速调动防火兵力、防火设备,快速到达火灾现场展开扑救赢得宝贵的时间,为尽可能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创造了有利条件,其经济效益无疑是十分显著的。同时,由于通讯条件的改善,也为林区护林、方便生产及生活创造了条件,其综合经济效益更为显著。由于采用先进的扑火装备和设施,快速扑灭林火的手段明显改进。如灭火弹的采用克服了地形制约,可以迅速将那些灭火人员及设备不能抵近的火场进行扑灭;扑火服装的采用降低了灭火人员的烧伤危险,从而提高了持续战斗力;割灌机的采用为快速开通灭火人员进入通道和快速设置防火隔离道创造了条件等,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灭火效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重点地区森林快速发现火情、快速报警、快速指挥、快速调动灭火力量、快速到达灭火现场、快速扑灭火灾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快速扑灭林火,可以避免林火的蔓延,也就避免了重大、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避免造成更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所以本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巨大而显著的。49 13、结论和建议13.1结论经可行性论证认为,本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已具备,实施单位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设备配置、设施建设和投资规模合理,方案可行。项目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建议尽快批准建设。13.2建议(1)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审查批准,组织实施。(2)项目主管单位和承建单位做好各方面前期准备工作。49 目录1、总论11.1项目提要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22、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42.1项目背景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3、项目建设条件123.1自然地理概况123.2社会经济概况193.3森林资源213.4森林防火组织、队伍和防火体系现状233.5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234、指导思想、建设原则254.1指导思想254.2建设原则25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65.1建设地点265.2建设内容265.3建设期限2849 6、消防、安全、卫生、节能节水措施296.1消防296.2安全与职业卫生296.3节能节水措施307、环境影响评价317.1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类型的划分317.2环境影响分析评价317.3环境保护主要措施327.4环境影响评价328、招标方案338.1招标范围338.2招标组织形式339、项目组织与管理359.1项目管理机构359.2项目管理制度和措施359.3运营管理369.4保障措施3810、项目实施进度39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011.1估算依据4011.2投资估算4011.3资金筹措4112、综合评价4212.1项目影响评价4212.2项目评价4349 13、结论和建议4513.1结论4513.2建议45附表:1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任务表2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投资估算表3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经济技术指标表甘肃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9 张掖市林业调查规划院2007·6·张掖甘肃省河西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员名单完成单位张掖市林业调查规划院项目编号LDGY—2007—30院长傅筱林(工程师)主管副院长邓延安(高级工程师)总工汤兴贵(高级工程师)报告主编邓延安(高级工程师)顾生贵(高级工程师)主要编制人员赵文龙(工程师)安炜东(工程师)王建军(工程师)郑步云(工程师)袁虹(工程师)秦海霞(工程师)49 设计图制作安炜东(工程师)印刷装订吕根兴白爱华审稿傅筱林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