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8.00 KB
  • 2022-04-22 11:54:11 发布

牛羊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

  • 6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XX1.1.2项目性质养殖业1.1.3项目申报单位XX1.1.4项目承办单位XX1.1.5可行性报告研究编制依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计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改委、农业部等部门《关于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农计发[2010]39号)和附件《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项目指南》;《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内蒙古畜牧业“十一五”规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内蒙古奶业振兴工程方案》; 《内蒙古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乌拉特后旗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乌拉特后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国家、省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1.1.6项目提出的背景本项目是国内经济特别是畜牧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产业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到2007年在各级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牛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牛和奶产品比开放改革初期成番论倍的增长。随着“一杯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以牛产业为重点的“早餐革命”和“学生奶”工程在全国展开,从而大大推动了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全国看,我们的牛产业仍然是个起步不久的新兴产业,在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牛群质量低、饲养过于分散、配套技术难以推广应用、投资瓶颈制约、经营管理不善、参杂使假的问题。鲜奶及其产品质量堪忧,市场秩序混乱,相关监督不到位,甚至出现奶产品“三聚氰胺”这样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事件等等。使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以致出现了“杀牛”、“企业停产”、产品大量积压,比较效益下降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解决问题,推进牛产业快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整顿和振兴牛产业的战略决策。农业部发出了大力推进牛产业现代化示范区的通知。1.1.7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自2000年以来,中国乳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虽然经历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但2009年已全面恢复,据中国奶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1650.2亿元,同比增长12.38%,乳制品总产量1935.1万吨,同比增长12.88%。“三聚氰胺”事件后,各大乳企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基本全面杜绝了散收牛奶,致使原奶供应损失一大块,而乳品消费却又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牛奶供应与消费需求的予盾日益突出,客观上需要牛养殖不断跟进,尤其是规模化的牧场。为了解决原奶供应问题,蒙牛、伊利等大型乳企不惜投巨资发展奶源,据了解,蒙牛集团每年计划投资5亿元,专门用于发展奶源建设,伊利则是通过提高奶价抢夺优质牧场牛奶,同时,国家及各地政府也在不断投入资金用于发展牛养殖。为了不断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同时解决龙头加工企业原料危机,提高牛单产水平,由散养向集中化模式过渡,使奶质全程受控,由内蒙古威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乌拉特后旗分公司实施十万头牛牧场项目,其建设必要性如下:1.符合国家制定的牛优势区域布局和内蒙古乳业总体发展规划。内蒙古荷斯坦牛存栏、鲜奶产量和乳制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在我国制定的牛 优势区域范围内。规划到2010年,规模养殖的牛占全自治区牛存栏的60%以上,现代化牛场(园区)牛单产水平达到7吨以上,鲜奶年产量1200万吨,国内乳品市场占有率30%。2.是粮牧结合,延伸产业链,发展生态农业的需要。发展牛养殖业实现了牛多、肥多、粮多、收入多。为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提供了途径。为生产绿色食品,优化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的综合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是解决目前存在的良种牛数量不足,单产较低,饲养规模小而分散,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的有效途径。4.是实现农作物产出过腹增值,解决粮食与饲草饲料的就地转化,加快农牧民致富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5.是解决当地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需要。本项目实施后,可以直接解决2880人的就业问题,有力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6.是增加乳制品的供应量和质量,促进人们改善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需要。7.符合内蒙古自治区区情、巴彦淖尔市市情和乌拉特后旗旗情特点,是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需要。1.2项目概述1.2.1项目拟建地点XX。1.2.2建设规模养殖规模为100000头,其中成母牛60000头。1.2.3建设方式 养殖场下设20个养殖分场,各分场内各建(构)筑物集中建设,统一管理,牛统一购进。1.2.4建设内容养殖总场总占地面积约820公顷(820万平方米),包括泌乳牛舍、干牛舍、后备牛舍、产房、犊牛舍、运动场、青贮窖、兽医室、粪污处理厂、其它附属设施等。1.2.5项目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良种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生产牛奶为中心,在资源节约和生态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集中建设牛园区,实现牛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一体化。1.2.6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安排2880名农牧民进行养殖牛致富。1.2.7项目区自然经济条件乌拉特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少数民族边境旗县之一。北与蒙古国接壤,南距巴彦淖尔市政府所在地临河区50公里。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95.25公里,总人口约6.4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乌拉特后旗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巍巍阴山横贯东西并富集矿产资源,南守8万亩狭长肥沃的秀美粮川,北开3650万亩如茵牧场,形成了典型的南粮北牧中矿山的自然格局。乌拉特后旗山前有耕地8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乌后旗林木植被稀疏,且分布不均。山南沿山一线,水资源较为充足,有人工林6万亩;山后以灌木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边境一带,其中有梭梭林94万亩,是骆驼的主要食物来源。此外,山地尚有少量山榆、柳。1.2.8项目建设条件 1.建设地优势生产基地位于牛养殖带和我国奶业优势区域规划范围内,地处东经东经107°05"06",北纬41°06"46",碧空如洗,绿草滴翠,特别适合牛养殖。2.政府重视近年来,XX始终把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加强领导、细化措施、完善服务、打造平台。各乡镇、各部门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经常抓,主管领导具体抓,任务分解层层抓,切实把牛生产任务落到实处。3.政策有保障在鲜奶收购价格上,与蒙牛和伊利大型乳企签订原奶供应长期协议,保持奶价长期稳定,同时与市场价格相挂钩。4.种源基础雄厚牛品种选用荷斯坦牛,牛繁育所需冻精主要由内蒙古生物繁育有限公司提供,该公司年可提供优质冻精1000万剂。5.饲料资源充足乌拉特后旗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巍巍阴山横贯东西并富集矿产资源,南守8万亩狭长肥沃的秀美粮川,北开3650万亩如茵牧场,形成了典型的南粮北牧中矿山的自然格局。乌拉特后旗山前有耕地8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乌后旗林木植被稀疏,且分布不均。山南沿山一线,水资源较为充足,有人工林6万亩;山后以灌木为主,主要分布在 西部和北部边境一带,其中有梭梭林94万亩,是骆驼的主要食物来源。此外,山地尚有少量山榆、柳。 6.社会服务体系健全XX及周边旗区有畜牧服务中心,乡镇有畜牧综合服务站,村屯有畜牧综合服务室,可为养户提供从良种繁育、防疫灭病、饲料生产到科学饲养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服务。7.鲜牛奶加工能力强蒙牛和伊利在巴彦淖尔市和周边地区分别建有大型乳制品工厂,年鲜奶需求量达到百万吨,可保障项目原奶的销售。1.3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牛存栏100000头,其中成母牛60000头,后备母牛40000头;年产鲜奶350000吨;项目总投资30亿元;资金筹措方式:国家低息贷款(年利率3.12%);财务内部收益率10.6%;静态投资回收期9.8年。 第二章行业规划及市场发展2.1世界乳业发展状况世界奶业的发展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发达国家奶业在畜牧业产值中比重较高,美国占21%,加拿大占26%,澳大利亚占31%,新西兰占48%,牛奶产值占农业总值20%以上,奶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农业的主导产业,而世界部分地区奶业的发展仍然落后,甚至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基本发展状况见表2.1、表2.2。表2.1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近十年奶类产量表(单位:百万吨)表1-1国家表1-22000年表1-32005年表1-42008年表1-52009年表1-6奶类产量表1-7比率表1-8奶类产量表1-9比率表1-10奶类产量表1-11比率表1-12比率表1-13全世界表1-14535.92表1-15—表1-16574.17表1-17—表1-18629.24——表1-19印度表1-2065.25表1-2112.17表1-2280.83表1-2314.08表1-2491.94表1-2514.61表1-2615.09表1-27美国表1-2870.44表1-2913.14表1-3076.02表1-3113.24表1-3280.15表1-3312.74表1-3412.88表1-35中国表1-369.11表1-371.70表1-3811.99表1-392.09表1-4028.67表1-414.56表1-425.24表1-43俄罗斯表1-4439.31表1-457.33表1-4632.28表1-475.62表1-4830.86表1-494.90表1-504.84表1-51巴基斯坦表1-5219.01表1-533.55表1-5425.57表1-554.45表1-5629.47表1-574.68表1-584.58表1-59德国表1-6028.63表1-615.34表1-6228.35表1-634.94表1-6427.63表1-654.39表1-664.35表1-67巴西表1-6817.13表1-693.20表1-7020.53表1-713.58表1-7223.46表1-733.73表1-743.89表1-75法国表1-7626.09表1-774.87表1-7825.74表1-794.48表1-8026.13表1-814.15表1-823.78表1-83英国表1-8414.4表1-852.77表1-8614.49表1-872.52表1-8814.58表1-892.32表1-902.26 表1-1新西兰表1-29.29表1-31.73表1-412.24表1-52.13表1-614.63表1-72.32表1-82.20表1-9乌克兰表1-1017.27表1-113.22表1-1212.66表1-132.20表1-1413.80表1-152.19表1-162.19表1-17波兰表1-1811.64表1-192.17表1-2011.89表1-212.07表1-2212.40表1-231.97—表1-24意大利表1-2512.26表1-262.29表1-2713.30表1-282.32表1-2911.60表1-301.84—表1-31荷兰表1-3211.29表1-332.11表1-3411.16表1-351.94表1-3610.53表1-371.67表1-381.68表1-39澳大利亚表1-408.46表1-411.58表1-4211.18表1-431.95表1-4410.15表1-451.61表1-461.41表1-47日本表1-488.38表1-491.56表1-508.50表1-511.48表1-528.26表1-531.31表1-541.27表1-55智利表1-561.90表1-570.35表1-582.00表1-590.35表1-602.37表1-610.38—表1-62其他国家及地区表1-63155.69表1-6429.05表1-65165.11表1-6628.76表1-67213.13表1-6833.87—表2.2世界各地区牛奶产量(单位:百万吨)地区年份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非洲16.6519.5920.0821.121.6621.2421.52亚洲79.4695.7699.64104.13112.19119.35122.05中美洲9.611.9812.1913.3713.6713.8413.91欧洲222.29209.64210.49212.32212.05209.26209.68欧盟15国122.67123.06122.08122.25122.77——欧盟25国—————141.52142.52中、北美洲89.4697.696.91100.07100.75100.99103.95南美洲38.7645.1546.3946.9147.347.4347.8大洋洲17.8223.4924.0625.5524.524.9724.84全球464.43491.23497.57510.08518.44523.24529.832.2全国乳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到1999年,我国奶业开始起步并得到较快发展,牛 存栏由64.1万头增至442.8万头,奶类产量由136.7万吨增至806.7万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奶业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奶类产量、乳品加工量和城市居民乳品消费量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奶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一是奶类生产高速增长。2009年,全国奶类总产量达3366.31万吨,其中牛奶总产量为3245.04万吨,人均牛奶占有量为24.69公斤,牛存栏1401.59万头,分别比2000年增长3.66倍、3.92倍、3.86倍和2.87倍。二是乳品加工实力增强。2009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15.53万吨,比2000年增长2.6倍。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年销售额862.57亿元、利润总额55.02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46倍和6.57倍。三是城乡乳品消费稳步增长。2009年,全国人均年乳制品消费量为24.69公斤。虽然我国牛奶产量逐年增加,但是人均占有水平较低,2000年仅为6.4千克,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人均100公斤,欧美达到了300公斤,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达到了60公斤。经过几年发展,2009年人均占有量增加到24.69千克。同时,我国乳品消费暂时比较落后。世界平均乳品消费量为每人每年100公斤以上,我国不足7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可以预测,我国对牛奶需求会逐渐增加,我国奶类市场潜力巨大,蕴藏着诱人的商机。表2.3中国奶业基本情况项目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乳牛存栏(万头)488.71107.961216.091401.59奶类产量(万吨)918.92368.362864.833366.31牛奶产量(万吨)827.42260.612753.373245.04液态奶产量(万吨)134.1806.741145.791244.04 乳制品产量(万吨)82.92142.44164.63215.53加工企业(个)377636698717利润总额(亿元)8.3833.8348.1655.022.3国家对内蒙古作为牛优势区的规划我国将牛养殖划了三大优势区,分别为牧区、农区和城市郊区。牧区的内蒙古、新疆牛头数占全国总数的35.8%。农区和农牧结合地区饲养数量超过全国饲养量的一半,其中饲养数量较大的有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大中城市郊区以北京、上海、天津饲养量较大。从奶类产量看,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有河北、内蒙古,占全国总量的37.5%,其中内蒙古是我国奶类生产第一大省,产量占全国的17.1%。为此国家制定了相关的发展目标的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以良种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基地规模经营水平,加快产业科技进步,率先实现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产业现代化,带动全国奶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相对集中原则。综合考虑优势产区的基础情况、资源状况等因素,围绕龙头企业、消费市场建设集中连片的奶源基地,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整体推进的格局。龙头带动原则。瞄准市场需求,树立名牌企业,创立名牌产品,健全市场网络,通过产业化带动奶业现代化。效益并重原则。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通过奶业发展,加快农牧民致富步伐,并统筹考虑资源开发与保护、牛增长与环境治理等因素。2.4内蒙古乳业现状及规划2.4.1内蒙古乳业现状 内蒙古地处世界优质牛带上,拥有比较丰富的奶业生产资源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奶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乳及乳制品生产基地,牛存栏量、鲜奶产量和乳制品加工量3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据2010年中国奶业年鉴数据显示:全国小规模牛养殖户的年平均收益率为29.12%,而内蒙古自治区同类养殖户的年平均收益率为48.08%;全国中等规模牛养殖户的年平均收益率为26.54%,内蒙古自治区同类养殖户的年平均收益率为40.86%。2004—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奶类产量由5021千吨增加到9340千吨,增长了86.02%,位居全国第一。奶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2004年的21.20%上升到2009年的24.68%,2007年更达30.20%之高,这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的乳业发展速度快于全国的发展速度。内蒙古乳业从业人员由2005年的22123人增加到2009年的28628人,占全国乳业从业总人数的比重从11.51%增加到12.84%;占自治区总就业比重从0.21%上升到0.25%,占全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由1.36%上升到1.48%,对地区就业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内蒙古自治区乳品企业个数由2005年的47家增长为77家,增长比例高达63.83%,全国占比由6.73%增长到9.59%,这又从另一方面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乳业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内蒙古乳品企业资产额也逐年攀升,在全国所占比重从19.07%增加到23.74%。这充分表明,自治区的乳品行业发展中不仅数量上增速较快,而且规模上也在不断扩大,且高于全国乳品行业的发展水平。2.4.2内蒙古乳业规划 内蒙古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目标:到2012年,牛养殖业以提高质量为重点,100头以上优质荷斯坦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存栏比重达到60%以上。通过建设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充分发挥良种牛生产性能,使进入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饲养的牛年产奶量由目前的平均4吨提高到6吨以上。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生产的优质生鲜乳占到全区乳业加工企业产能的60%以上,达到企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建设布局上,按照相对集中、重点突破的区域布局原则,以牛存栏数量在3万头以上的旗县(市、区)为重点,积极支持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从牛养殖规模效益考虑,内蒙古从2009年至2012年利用4年时间,完善和建设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000个,建成后的每个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占地面积要预留达到500头以上饲养能力,其设施建设通过政府扶持,滚动发展,逐步完善。2.5乳业市场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步发生改变,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注重乳制品的消费,人均占有牛奶将会大幅度增长,这就要求牛养殖业应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发展牛养殖业不仅能够直接满足我省人们的需要,而且也会为国内、国际市场提供更多的乳制品所需的奶源。由于中国乳制品消费市场巨大,乳业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产业,已被公认为“朝阳产业”。牛业的发展不能只注重数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量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奶业发展采用减少牛饲养头数,提高牛 单产水平,保持牛产量稳定增长的战略。美国从1984—1994年,牛总头数从1105.9万头,减少13.84%,而头均年头号数增长14.5%,而同期牛单产水平提高了48.7%。目前,美国牛平均7300kg,而我国目前牛平均单产水平仅为3500kg,差距十分明显。因此,奶业发展要走规模型、科技型、质量型道路。首先,要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改造与建设并重的原则,加快乳品企业的公司化、集团化和现代化步伐。其次,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开发高品质、强竞争力的新产品。第三,要着眼于产业长远发展,通过经济、技术、服务等手段完善奶源基地建设。 第三章牛饲养3.1牛养殖工艺流程图饲养成年母牛胚胎移植冷配改良育成母牛乳品加工厂挤奶厅鲜奶泌乳牛母牛犊3.2牛品种的选择本项目选择荷斯坦牛。荷斯坦牛(又名黑白花牛),属于奶用型的品种,原产于荷兰,是世界上产奶最高的品种。其特点是体格高大,乳房庞大,后躯发达。泌乳母牛年产奶量7000Kg左右,乳脂率3.6—3.7%。具有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遗传稳定、利用年限长等特点,还具备喜粗饲料、耐严寒、抗病力强等地域特点。本项目选育目标为:生产牛群单产7000Kg,乳脂率3.6%。3.3牛群周转计划本项目根据牛年总受胎率97%,产犊率95%,年平均胎间距≤420d,成活率92%,母牛机率50%,每头母牛利用年限为5胎,正常成年母牛群淘汰率10%,牛群周转计划表如下: 表3.1牛群周转计划表年度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购入成母牛60000————成年母牛6000060000600006000060000受胎率95%97%97%97%97%产犊率92%95%95%95%95%成活率90%90%90%90%90%年产犊4720049600496004960049600后备母牛:2360040000400004000040000青年牛—6400640064006400育成牛1640021000210002100021000母犊牛720012600126001260012600出售公犊2360024800248002480024800出售母牛:—8400248002480024800母犊牛—8400800080008000成母牛——108001080010800淘汰牛——600060006000总存栏(年末)836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3.4饲养方案目前牛业从营养理论、饲养实践到饲养的组织形式都取得了突破,该项目实施中拟采用以下几项高产牛饲养技术。3.4.1犊牛饲养犊牛产出后60分钟内饲喂1—2千克的初乳,用碘酒消毒脐带,待牛体干后移入犊牛舍,哺乳时间、哺乳温度要固定(38℃)。出生后至5周左右为哺乳期,45天后饲喂代乳料。3.4.2育成牛饲养大量供给优质干草,避免过剩的能量供给,通过充分运动健壮肢蹄,控制日增重在0.6—0.8千克,使24个月龄时体重达550千克左右。13—15个月龄体重375千克,体高130厘米以上时进行人工授精。3.4.3泌乳期饲养 3.4.3.1泌乳初期将能量不平衡的时间控制在最小限度(60天以内),饲喂质量最好的粗饲料和高营养浓度的混合饲料。一般混合饲料等谷物的供给量为体重的2.5%以内,一次的最大供给应为4.0千克。掌握个体状况,根据泌乳量的变化,每隔3天增加供给混合饲料。防止低乳脂率,维持瘤胃的机能,供给缓冲剂,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补充。3.4.3.2泌乳中期实行以粗料为主体的供给体系,混合饲料在干物质中所占的比例为35—40%,混合饲料的供给量要根据乳量体重隔10天变更一次,避免急剧变化。3.4.3.3泌乳后期实行以粗料为主体的供给体系,混合饲料在干物质中所占的比例为30%左右。注意体内脂肪的蓄积,对于容易变肥的牛要控制玉米青贮、多喂干草。要供给年轻牛成长所需的附和营养(头胎时增加维持量的20%,第2胎另增加10%)。3.4.3.4干奶期干牛与泌乳牛分开饲养,仅饲喂水和稍差些的干草。蛋白质量为干物质的11—12%为宜,钙的摄取量限制在60—80克,从产前一周开始降低到20克以下。力争保证干奶期60天左右,这样可以保证下一胎的产奶量最高。3.5全混合日粮(TMR)分群喂养,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方法。将混合精料、青贮饲料、青干草科学搭配,按泌乳牛、育成牛、犊母牛和干牛的不同配方配置饲料。用行走式的喂料机,将饲料搅拌均匀,使牛 均匀采食,防止牛产生添砖毛病。3.6集中榨奶技术榨奶设备承担园区内牛的榨奶任务,并自动完成榨奶过程中的刺激按摩、自动脱落、电子计量、乳房炎监测、牛号自动识别、发情鉴定等项工作。榨奶完成后牛奶通过管道自动入贮奶罐,经制冷后保存,管道自动清洗。由于鲜奶榨出后由全封闭管道进入贮奶罐,杂菌数可控制在30万以内,奶罐内储存鲜奶可保持在24个小时内只升高1摄氏度,保证了鲜奶的质量。为了保证奶质和产奶量,在榨奶过程中必须经过以下4个阶段:3.6.1清洗阶段用40—50℃的温水,按先后顺序洗乳头孔、乳头、乳房底部中沟、左右侧乳区和乳镜。3.6.2按摩阶段当操作人员套上榨奶杯组后,牛没有或者有少量牛奶溢出,泌乳激素的作用工程需要1分钟的时间,然后排乳反射开始。3.6.3榨奶阶段当排乳反射开始时,奶流快速增加,当奶流量超过200克/分时,自动转换为榨奶阶段。在这个阶段,当荷尔蒙起作用和牛奶压出奶包时,合适的真空快速挤出牛奶。以确保挤尽乳房里的奶,这对获得高产量和保持乳房健康很重要。3.6.4后榨奶阶段 当牛奶流量低于200克/分时,自动转换到低真空,榨奶系统以和按摩阶段相同的低真空与慢脉动运行。这意味着降低了有害的过度榨奶的危险,榨奶杯组可以一直套着,操作人员可根据工序需要决定取下时间。3.7饲养管理管理是生产者与动物、动物与环境直接发生关系的环节,对生产水平决定份额达20—30%,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又一环节。本项目将采取以下管理办法。3.7.1牛舍管理每栋牛舍配备4—8名饲养员,负责牛的喂养与舍内卫生。项目采用人工清粪,以降低污水排出量和节水。每天定时清除舍内粪便,送到粪便处理场,用少量清水冲洗粘污地面,污水直接通过沉降口,进入污水沉淀池。舍内地面做一定坡度,便于粪水排出,不与鲜粪相混合。3.7.2兽医防疫管理在提高产量、质量与技术管理及经济效益上,采取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技术。牛饲养工作中,兽医防护除了保证安全生产外,还存在对消费者人畜共患病防护的问题,应严格执行防疫制度,保证牛无疫病。具体措施如下:3.7.2.1场区设专职兽医人员及兽医室建立健全防疫消毒制度。设立门卫并带更衣消毒室、消毒槽。3.7.2.2场区围墙严密,人员和车辆进出口设有消毒设施。进出生产区的人员一律更衣换鞋,紫外线消毒,车辆要经过消毒槽。3.7.2.3场内外运输车辆和工具等严格分开管理。3.7.2.4对牛舍和运动场要定期进行消毒,日常要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3.7.2.5室内粪尿及时清理到粪便处理站处理。3.7.2.6定期进行防、检疫工作。定期进行布病、牛结核、5号病、牛乳房炎等疫病的检疫,接种疫苗或治疗,需要淘汰的牛及时淘汰。完全消灭口蹄疫、结核、副结核、布昏杆菌病、牛肺病等恶性传染病。3.7.2.7环境卫生状况良好、定期灭鼠,杜绝各种传播媒介。3.7.3卫生防疫按照国家规定,所有牛每年春秋两季必须进行检疫。对不进行检疫的牛群,所产鲜奶不得上市销售。通过不断的检疫、淘汰病畜,使牛群得到净化。同时在引进牛时,一定要经过产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疫,持有检疫合格证明和健康证的牛才能出入产地。建立和完善牛场重大疫病防治技术方案,制定园区卫生防疫、检疫、免疫、消毒等制度。加强对牛舍、挤奶站的环境控制,防止生产环节可能出现的污染,大力普及机械化挤奶、智能化管理,使保鲜奶质量水平得到质的提高;要以饲料安全为基础,严格控制药物残留和有害物污染,为生产优质、安全、绿色奶创造条件。3.7.4育种工作计划的编制牛群经过鉴定、整顿和分群后,应着手编制育种工作计划,以便有目的地进行牛群的育种工作。 制订育种工作计划时,要根据国家的育种方针和《全国牛的品种区域规划》以及各省(自治区)牛种改良区域规划,结合各地和农牧场的生产任务及具体条件,并从完成任务的实际可能出发。因为育种工作是比较长期的,计划一经拟定,就要贯彻执行。在编制育种工作计划时,必须考虑本场或本地区的生产任务和自然条件、牛群的类型及饲养水平等特点,以及采用哪个品种和利用哪种繁殖方法、生产指标逐年的要求等都应详细列入。育种工作计划的组成,主要包括下列3部分:3.7.4.1园区和牛群的基本情况包括牛群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经济条件,牛群结构、品种及其来源和亲缘关系,体型外貌特点及其缺点,生产性能以及目前的饲养管理和饲料供应等情况。3.7.4.2育种方向与育种指标包括牛群逐年增长的头数和育种指标。育种指标根据育种方向而有所不同。如乳用品种牛,主要包括各胎次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胎间距等指标。肉乳兼用品种牛,其育种指标包括犊牛初生重、各阶段体重、主要体尺及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肉骨比、肉脂比,以及新品种对体型外貌、产奶性能的要求等指标。对乳肉兼用品种牛,则需考虑乳用牛和乳肉兼用品种牛两者的指标。3.7.4.3育种措施提出保证完成育种工作计划的各项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育种机构;建立育种档案及记载制度;选种方向及其方法、选配方法与育种方法;加强犊牛培育。 第四章饲料需求与来源为确保牛有足够的采食量和消化机能的正常,应保证日粮有足够的容积和干物质含量,本项目牛日产奶量20千克左右,干物质需要量为体重的2.8—3.3%。牛的粗料为玉米青贮、玉米秸、稻草、豆秸、啤酒糟、白酒糟等。精料为玉米、豆粕、麸子等谷物类。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应占日粮干物质的15—24%,否则会影响牛正常消化和新陈代谢过程。这要求干草和青贮饲料应不少于日粮干物质的60%。由于每头牛所处的泌乳阶段和产奶量及体况膘情不同,饲养措施也不相同,参照当地同品种牛饲养情况,估算每头成母牛全年需要饲料见表4.1。表4.1每头成母牛全年需要饲料饲草量及费用饲料饲草数量(吨/年)单价(元/吨)小计(元)饲料2.1927005913青贮7.33502555羊草1.09511001204.5苜蓿0.7322001606合计11.315—11278.5据此估算项目全年需要饲料1170000吨,青贮饲料每年由项目饲草地直接生产。 第五章养殖园区选址及建设方案5.1场址选择原则牛养殖基地应选在饲料生产基地附近,交通发达,供水供电方便的地方,不要靠近工厂,居民住宅区。5.1.1地势水位场址内地势较高、干燥,背风向阳,最好北高南低,土质坚实(以沙质土为好),地下水位较低,具有缓坡的排水良好的开阔平坦地方。严禁在平原的低洼地,潮湿地和丘陵地建场。5.1.2水源、水质水是养牛生产必需的条件,因此,在选择场址时要首先考虑有充足良好的水源,且取用方便。同时,还要注意水中所含微量元素的成份与含量,特别要避免被工业、微生物、寄生虫等污染的水源。井水、泉水等一般是水质较好的,河溪、湖泊和池塘等地面水要经过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指标才能使用,以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5.1.3利于防疫和环境卫生场址要离交通要道200m以上,离村庄500m以上,并避开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严重的地区以及家畜传染病源区,以利于防疫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发展。留有发展余地,选择的场址要留有发展余地,以利养牛生产头数增加,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和畜产品加工生产之需求,从而便于集中经营管理,节省易地另建资金,增加经济效益。5.2园区位置 项目园区位于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境内。场址周围500米为空地和农田,没有对牛养殖产生不利影响的工厂和企业。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820公顷。该址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缓坡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水质良好,不含毒物;距秸秆、青贮和干草饲料资源较近,可保证草料供应,减少运费,降低成本;附近无对牛场污染的屠宰、加工和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5.3自然条件5.3.1场地地形地貌建筑场地地貌形态属岗阜状平原,其成因为第四纪冰水洪积作用下形成的粘土和砂类土。场地地形平坦。5.3.2场地和地基稳定性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该建筑场地及附近不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危险区,不存在湿陷性、红粘土、膨胀岩土、盐渍岩土、多年冻土等特殊性岩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较好。5.3.3地震稳定性近场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属地壳稳定地块,场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为6度。5.3.4场地地下水条件 按照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的状态分类,场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潜水。地下水赋存于粘性土下部的中、粗砂层中,含水层分布较稳定。场区附近没有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污染源。场区未见地下水出露。5.3.5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地下水和上部渗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上部渗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地下水无腐蚀性。5.3.6天然地基评价5.3.6.1地基土均匀性评价该建筑场地地基土为均匀地基。5.3.6.2地基土冻胀性评价建筑场地为季节性冻土,标准冻结深度为2.0米,平均冻胀率1<η≤3.5,冻胀等级为Ⅱ级,冻胀类别为弱冻胀。5.4水文、气象概况5.4.1水文概况本项目场地附近地区是第四系发育,第四纪的松散堆积可厚达百余米,第四纪松散堆积的砂层中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较好。5.4.2气象概况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5.5土地供应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关于土地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土地以出让的方式取得,用地性质为畜牧养殖用地。5.6养殖园区规划建设方案5.6.1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现代化散栏饲养牛进行规划,以牛为中心,将牛的饲喂、休息、挤奶分设于不同的专门区域进行。乳牛的管理工序垂直或交叉,管理承包方式实行工种包干。即饲喂人员专门负责牛的饲喂,挤奶人员专门负责牛的挤奶、清粪人员专门负责牛的清粪。牛场的整体布局实现两个三分开:即人(宿舍、办公)、牛(活动)、奶(存放)三分开;牛的饲喂区、休息区、挤奶区三分开。尽量减少脏、净道路交叉污染。5.6.2规划原则以生产绿色鲜牛奶为目标、以疫病防控为重点,借鉴国外规模化养殖厂五段式的布局,充分发挥进口设备的功能,合理布局,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建设资金,而且有利于清洁生产和防疫卫生、防止环境污染:每间牛舍建有自己的运动场,运动场与运动场之间有牛舍相间隔。牛舍间形成纵横两向的道路和树木隔离带,实行环境和疫情监控;在生产养殖区两侧统一设置办公管理区和饲料配置加工区。畜粪处理区和病牛隔离区处在下风口,管理办公区居北、病牛隔离区居南,顺风顺坡向(地势北高、南低,便于雨水、污水流畅)规范布局。5.6.3工程规划及总平面布置该项目共设20个养殖分场(每个养殖分场牛存栏5000头),养殖分场总体布局按照主导风向(西北风)摆布如图5.1。各养殖分场内各建(构)筑物集中建设。共分5个功能区,即:养殖区、饲料配置加工区、管理生活区、病牛隔离区和畜粪处理区,各区之间由绿化隔离带分隔。牛 养殖区与办公管理区和疫病防控区距离60米,形成绿化隔离带,作为疫病防控和清洁生产的措施。主出入口位于厂区西北侧,用于人、牛和奶的出入。南侧设置两个次出入口,用于饲料出入。东南角设置一个次出入口,用于牛粪、病牛等出入,各建筑物之间为支道路。道路旁边及围墙四周种植绿化带,建筑物空地上布置花坛。详见图5.2。养殖分场北1km2km图5.120个养殖分场总体布局示意图。北奶站成年牛舍隔离牛舍犊牛舍育成牛舍粪尿池青年牛舍饲草饲料区办公生活区主出入口次出入口次出入口次出入口运动场图5.2养殖分场主要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5.6.4主要建(构)筑物结构特征5.6.4.1牛舍牛场里牛的健康水平、牛奶的质量,同牛所生活的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换言之,就是对牛舍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卫生方面有其特殊要求。牛只的散热机能较差,它的耐热能力比耐寒能力差,高气温对奶量有明显的影响。牛舍建筑着重注意防热、降温的问题,对保温的要求不太严格,但产牛舍的保温条件要好,以保证母牛与犊牛的健康。本项目牛舍建筑采用开放式牛舍,利用当今最新轻型钢结构和彩钢板,糅合现代建筑设计艺术,体现田园式牧场建筑风格。牛舍建筑特征如下:牛舍建筑应符合卫生标准,坚固耐用、冬暖夏凉,宽敞明亮,具备良好的清粪排尿系统,舍外设粪尿池。牛舍内部的排列方式视牛头数的多少而定,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本设计采用单列式。牛舍建筑标准参照下列内容:①牛床牛床是乳牛采食,挤乳和休息的场所,牛床应具有保温、不吸水、坚固耐用。易于清洁消毒等特点。牛床的长度,宽度取决于牛体大小,并应利于挤奶。牛床一般采用如下尺寸:成乳牛:(1.7—1.9)×(1.2—1.4)(m2)育成牛:(1.7—1.8)×(1.1)(m2)犊牛:1.2×0.8(m2)牛床的坡度一般为1%—1.5%,以利向粪尿沟排水。②饲槽 饲槽位于牛床前,通常为统槽。饲槽长度与牛床总宽度相等,饲草底平面高于牛床。饲槽必须坚固、光滑、便于洗刷、槽面不渗水、耐磨、耐酸。③饲喂通道饲喂通道位于饲槽前,是饲喂饲料的通道。通道宽应便于2人操作(包括机械),其宽度为1.2—1.5m,坡度为1%。④栓系形式栓系形式有硬式和软式两种,硬式多采用钢管制成,软式多用铁链。⑤粪尿沟牛床与清粪通道之间应设粪尿沟,粪尿沟通常为明沟,沟宽为30—40cm,沟深为5—18cm,沟底向流出处略倾斜,坡度为0.6%。粪尿沟也可采用半漏缝地板。⑥清粪通道清粪通道与粪尿沟相连。为便于操作,清粪通道宽度为1.6—2.0m,路面最好有大于1%的拱度,标高一般低于牛床,地面应抹制粗糙。5.6.4.2附属设施附属设施主要包括运动场、围栏、凉棚、消毒池及粪尿池等。①运动场运动场是牛自由运动和休息的地方,成年母牛每头20—25m2为宜。一般多设在牛舍南侧的向阳面并和牛舍相通,要求场地干燥、平坦,为沙土地,有一定坡度,四周建有排水沟,场内有矿物质补饲槽、饮水池,饮水池周围应铺设2—3m 宽的水泥地面,并且向外要有一定的坡度。有条件的园区运动场内还应设凉棚,棚盖应有较好的隔热能力。②围栏围栏设在运动场周围,围栏包括横栏与栏柱,围栏必须坚固,横栏高1—1.2m,栏柱间距1.5m,可用钢管或水泥柱为栏柱,用废旧钢管将其串联起来即可。围栏门多采用钢管横鞘,即小管套大管,作横向推拉开关。③消毒池牛饲养区进口处应设消毒池,消毒池结构应坚固,以使其能承载通行车辆的重量。消毒池还必须不透水,耐酸碱。池子的尺寸应以车轮间距确定,长度以车轮的周长而定。常用消毒池的尺寸一般是:长3.8m,宽3m,深0.1m。消毒池如仅供人和工具车通行,可采用药液湿润,踏脚垫放入池内进行消毒,其尺寸为长2.8m,宽1.4m,深5cm。④粪尿池牛舍和粪尿池之间要保持200—300m的距离。粪尿池的容积应由饲养乳牛的头数和贮粪周期确定。5.6.4.3奶站奶站建筑面积一般不小于1020m2,长为200m,宽为15m,分为挤奶厅和贮奶室两部分,挤奶厅面积约为2500m2,贮奶室面积为500m2,为双排对尾式挤奶厅。凡进入奶站的乳牛要求全部实行机械化挤奶;奶站配备相应的机械化挤奶设备、贮奶罐、鲜乳检测仪器和消毒设施。5.6.5工程方案主要建设内容见表5.1。 表5.1养殖分场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建(构)筑物名称开间尺寸数量单位面(体)积建筑结构位置一主要生产单元1乳牛舍500×156m245000彩钢养殖区北侧2牛犊舍315×152m29450彩钢养殖区西侧3育成牛舍350×153m215750彩钢养殖区南侧4青年牛320×151m24800彩钢养殖区东侧5产牛舍100×151m21500彩钢养殖区西侧6隔离牛舍200×151m23000彩钢场区东侧7运动场300×2015m290000—养殖区中央二辅助生产单位1青贮窖100×85×210m3170000砖混场区南侧2奶站200×151m23000砖混场区北侧3饲料加工间50×202m22000砖混场区南侧4草料库50×304m26000砖混场区南侧5人工受精室10×81m280砖混场区西侧6兽医室12×101m2120砖混场区西侧三管理生活区、其它附属用房和构筑物1办公室及宿舍(2层)100×151m23000砖混场区西侧2车库30×61m2180砖混场区西侧3锅炉房15×101m2150砖混场区西北4变配电室15×61m290砖混养殖区5发电机房9×61m245砖混养殖区6洗消更衣间12×101m2120砖混养殖区7门卫消毒室7×71m249砖混养殖区门口8消防贮水池20×20×2.51m31000砼结构场区9机械库30×101m2300砖混南出入口10地磅房6×51m230砖混南出入口11泵房3×35m245砖混分散设置12畜粪处理区250×2001m250000—场区东南13道路及场地硬化——m240000——14围墙——m3000——15绿化——m250000—— 5.6.6设备方案本项目主要设备主要建设内容见表5.2。表5.2养殖分场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单位规格数量备注一运输类1TMR饲料搅拌车辆总容量90m310 2饲料装载机台15—305 3整槽车台15—20马力5 4轮式拖拉机套80&100马力5 5青饲收割机台 5 6青饲运输机械台 12 7履带式拖拉机台>80马力4 8打捆机台 4 9电子地磅台 120吨10小四轮拖拉机台15—25马力20 11手推车辆 50 二原奶生产12挤奶厅系统座 1含鲜奶冷却罐和清洗系统及其他相关榨奶设备13热水锅炉台 1 三粪污清理与处理类14清粪铲车(工程装载机)台16—305 15水冲系统套 1每栋牛舍配置子系统。16污水泵台 5 四牛群生产管理类17牛人工授精仪器设备套 3 18兽医诊断处置设备套 3 19胚胎移植实验室设备套 2 20牛群管理软件套 1 21犊牛称重秤台 3 五牧场管理类22发电机组台180KW1 23手动消防泵套  扬程0.6Mpa24电视监控系统套 1 25内部电话系统套 1 26计算机管理设备套 1  27场内对讲机个 300 28防疫消毒设备套 4 六主要养殖设备29自由卧栏床位1200×22505000对头式30自锁颈枷枷位667×10007000自锁颈枷31舍内自控饮水槽个650×2298200电热保温式32犊牛栏个1200×7200700 33产栏个5750×720050 34保定栏个800×200010  第六章公用工程6.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57—94;6.《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7.《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0.《农村防火规范》GB50039—2010;11.《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CBJ52—83;1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3.《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1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1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6.2给水与排水6.2.1给水源 项目区共用给水设施,每个养殖分场内共打深水井5眼,能力为25吨/小时,通过管网接至建筑物内给水泵房。二次加压后提供,分两路供给,一路用于牛饮用和卫生及消防用水,另一路经过水处理系统后用于生活用水。6.2.2给水量每个养殖分场年用水量为:人员生活用水按150人计算=150人/分场×365天×80升/天=4380吨/年;牛饮用水=365天×40升/天×5000头/分场=73000吨/年;取暖锅炉房锅炉补充用水=180天×0.5吨/天=90吨/年;绿化用水50000m2/分场×180天×2升/天=1800吨/年;供水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按10%计算,年用水量合计为87197吨。养殖总场年总用水量=87197×20=1743940吨。6.2.3排水方案养殖分场产生的污水主要是牛粪便和生活废水,化粪池总容积50000立方米。污水采取清污分流方式,排入室外化粪池。6.2.4排水量养殖总场年总排水量按总用水量80%计算,为1395152吨。6.3采暖6.3.1热源各养殖分场锅炉房安装1吨环保型锅炉一台,冬季采暖热水锅炉设计供热能力可以满足采暖需要。锅炉房除尘器采用多管除尘器,烟气经9米烟囱高空排放,经类比,烟尘和SO2的排放浓度为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的要求。6.3.2建筑面积采暖热指标 各养殖分场采暖总面积为15500平方米,采暖热指标按45W/m2计算,按平均建筑面积指标估算采暖热负荷为698KW。6.3.3采暖建议建议采用上供下回式采暖系统,散热器选用内腔清洁的轻型钢制或铝制散热器。6.4供电每个养殖分场供电由乌拉特后旗电业局高压线接入,总用电负荷800KVA。每个养殖分场内共设一座变配电室、一座发电机房,发电机房内设一台200KW发电机组。由配电室引绝缘电缆对各建筑物供电。接地形式TN-C-S系统,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混合式系统。建筑物内照明干线采用铜芯塑料线、铁管保护,分支线采用铜芯塑料线、阻燃半硬塑料管保护。室外电缆敷设方式采用电缆沟敷设。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可利用建筑物的钢混凝土基础做接地极,并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将主要建筑物联接成接地网,墙内预埋钢筋做引下线,在屋顶设避雷带。场区建筑应有充足的自然照明和人工照明,建筑内照明灯具的光泽、亮度应能满足场所和操作人员正常工作的需要。6.5弱电本项目工程弱电系统按《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4—2000中的有关要求设置,以此保证弱电系统功能和品质均达到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1.电信:设置程控电话。2.计算机网络。6.6消防6.6.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3)公安部《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定》GB50057—94;(7)《内蒙古消防管理规定》;6.6.2建筑防火(1)牛舍的火灾类别丁类;(2)牛舍耐火等级为二级;(3)各建筑相邻防火间距30米;(4)牛舍安全出入口的数量不少于六个,分散布置;(5)环建筑物四周道路用作消防通道。6.6.3消防给水每个养殖分场设1000立方米消防水池一座,兼蓄水池。6.6.4消防电气消防用电按二级负荷供电。6.6.5防雷挤奶厅按二类建筑做防雷保护,利用结构内预埋钢筋做引下线,基础内钢筋做接地体,接地电阻R≤1Ω。 第七章节能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为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该项目建设应实时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克服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7.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国家计委、经贸委、建设部《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的规定》;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5.《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7.2节电、节水7.2.1节电用电设备、照明灯具一律选用节能节电型产品。7.2.2节水合理规划用水和防止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优先选择性能良好的供水设施、设备,合理控制末端出水压力,同时加强用水计量和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定期巡视检修,保证正常用水和实现节水。此外,在日常活动中加强和增强节水意识教育,树立行为节水意识,自觉地实现一水多用。7.3建筑及其它节能措施 在工程建设中,综合考虑其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的情况下,优先选用节能材料。。(1)牛舍采用标准化棚圈,冬季不用设置取暖设施,利用牛只体热散发维持舍内温度。(2)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完善工艺流程,保证设备在最佳负荷状态下工作,有利于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3)按功能要求物料流向应有合理布置,减少物料往返次数及运输距离和成本费用,提高劳动效率。(4)场区内变配电室、水泵房等的设计尽量缩短距离,使损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力求节约能源。(5)确定经济合理的供水方案。在满足场区生产、生活用水要求的情况下,力求节约用水。(6)加强对生产各个环节水、电、煤、汽及饲草料的计量,完善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量化为依据,切实抓好能源的利用与管理。(7)配合饲料加工,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工艺流程完善,设备性能优良,能保证在最佳负荷状态下工作,充分发挥最大效能,获得可靠的经济效益,要有利于减少电耗和降低生产成本。(8)加强和提高员工素质,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浪费,节约能源。 第八章防疫技术设施与保障体系奶畜防疫是实现奶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涉及到奶畜群体健康,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如英国、日本、美国的疯牛病,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发生的口蹄疫都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奶畜常见病的危害也很大,据报道,目前全球约2.2亿头牛中,70%左右患有各类型乳房炎,美国每年因此损失20亿美元,德国损失4.5亿马克,其中因这些疾病所导致产奶量下降造成的损失占60—80%,防病治病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养殖中心的防疫工作是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养殖中心应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严格按《无公害食品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47—2001执行。8.1防疫体系的建设目标本项目防疫技术设施与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兽医卫生防疫体系,改善牛的生存健康状况,提高牛产奶量,保证鲜奶的卫生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乳品生产的风险。具体包括:(1)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2)减少消化系统疾病;(3)改善牛群的饲养管理,提高乳品的质量,降低生产费用;(4)减少繁殖疾病的发生。8.2牛疫病预防及控制技术 疾病控制。牛群以结核、布氏杆菌、口蹄疫、疯牛病、乳房病较严重,目前我国境内尚无疯牛病发生,但其它疾病仍较严重。因此从国外购买牛只引进,必须严格检疫和隔离饲养观察。国内外尚有日本157大肠杆菌中毒、英国疯牛病、香港禽流感、欧洲口蹄疫、日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的牛奶中毒、上海P型肝炎暴发流行,法国李斯特杆菌污染等疾病,对以上疾病也应注意防治。生物性污染。主要有细菌、病毒、类菌和寄生虫污染。除上述以外,还有黄曲霉毒素和伏马菌素污染,应注意防治。化学性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含铅、汞、砷等有害物质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是环境和食品重要污染源;农药污染——有机氯农药、P胺磷、六六六、DDT、敌敌畏等农药造成的污染;兽医污染——硫胺类、二甲硝茎咪唑、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药物造成的污染;激素——玉米赤霉。饲料污染。养殖业中通过混合饲料中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养猪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引起中毒,从饲料中加入动物性产品引起的疯牛病。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肉、奶事件,造成损失高达25亿欧元,这些问题为饲料安全问题敲起了警钟。8.3防疫体系的构建8.3.1防疫机构的建设本项目设立兽医卫生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能是:①负责牛疫病动态监控,制定防疫计划和疫情处理措施;②负责对新购进牛在隔离检疫期间的检疫和处置;③负责对职工进行牛疾病防治的培训工作。 建设一个隔离饲养场。其职能包括:①对新购进的牛在与本场牛群混群之前隔离检疫;②发生疫情时,用做可疑牛隔离饲养场。隔离饲养场的场址选择在养殖区的下风向区域。8.3.2防疫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在本项目的建设中,主要依托乌拉特后旗畜牧局和公司现有技术力量培训防疫技术人员。8.3.3防疫技术保障体系本项目兽医卫生防疫保障体系的建设实施原则包括:①防止重大传染病的引入。对所有从外地引进的牛,必须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进入本地区必须在隔离场进行隔离检疫,对牛结核病、牛流行热等进行严格的检疫;②对牛群每年定期进行检疫和预防免疫;③合理用药,提高乳品的卫生安全性。 第九章环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86)国环字003号文件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及现行环保政策要求,该项目的环保工程要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基本建设“三同时”原则进行建设,对污染源和污染物实行有效控制和治理。9.1采用的环境标准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32—90;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7.《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71—2001;8.《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1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11.《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劳动部劳资[1998]48号)。9.2项目区的环境现状场址属环保二类地区。9.3主要污染9.3.1施工期 (1)环境空气施工过程期间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建筑材料运输时产生的二次扬尘。(2)水环境施工期间的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3)声环境施工期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及大型运输车辆。(4)固体废物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9.3.2运营期(1)大气污染锅炉房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SO2和烟尘,对环境空气有影响。(2)水污染废水主要由冲洗牛粪便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部分组成。生活污水污染物主要为COD、SS、氨氮。(3)噪声污染区域内噪声主要来自汽车、锅炉风机、水泵和空气压缩机等设备。(4)固体废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牛产生牛粪、锅炉工作时产生的煤渣及生活垃圾。9.4主要治理措施及效果9.4.1施工期(1)环境空气 施工过程期间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建筑材料运输时产生的二次扬尘。在项目建设施工时,必须进行蔽挡,路面应定期洒水,施工所用沙石水泥等应在避风处堆放或加以遮蔽,施工结束后及时运离施工现场,以减轻扬尘对该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2)水环境施工期间的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由于工程规模小,施工期短,产生的废水量少,因此施工期间所排放的废水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3)声环境施工期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及大型运输车辆,这些机械及车辆大部分都在露天下作业,其噪声在空间传播较远。由于施工现场距公路较近,会对过往车辆及行人有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施工场界修建砖围墙,使噪声排放符合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32—90规定。(4)固体废物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生活垃圾,应有序堆放,不得随意丢弃,及时送城市垃圾处理场。9.4.2运营期(1)大气污染锅炉按规定配备净化、除尘设施,烟囱高度超过9m,可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相关要求。(2)废水生活污水和粪便沟冲洗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室外排水管线统一收集,进行厌氧无害化处理后,供农田、果园等灌溉利用。 (3)固体废物炉渣定点存放,采取可靠的防粉尘飞扬措施,定期处理,用作建筑材料。固体粪便采用静态发酵堆粪处理方式,生产有机肥。9.4.3绿化项目园区内绿化是防疫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既可改善区域小气候环境,又可减少污染而且美化环境。(1)围墙四周的防护林种植为项目园区内家畜越冬,降低场外噪音以及灰尘、烟气的进入,减少畜种疫病的传播机会,在项目园区界围墙四周种植3—5行的杨树防护林带。(2)场内绿化:在场内空地,特别是畜舍周围,种植草场、树木等。9.5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在建设和运行中无环境特约因素,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声环境、环境空气及水环境等方面,这些不利影响在严格落实相应环保措施情况后,可以达到有效控制。本项目建成后,符合国家现行的环境保护有关法规,不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破坏。从环境角度看,项目是可行的。 第十章经营管理及劳动定员10.1机构设置该项目建设由内蒙古威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乌拉特后旗分公司负责,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向董事会负责,由总经理聘任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本项目实行总场场长负责制,总场下设20个养殖分场,每个分场聘任3名分场场长,每个分场下设养殖部、质检部、饲料加工部、办公室、财务室、供销部等部门。总场场长由该公司聘任,分场场长由总场场长聘任。10.2劳动定员及定员分析本项目全部劳动定员2880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聘任制,生产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定员及工资见表10.1。表10.1劳动定员与工资表人员定员基本工资(元/人·月)年工作时间(月)预测工资(万元/年)饲养工10002500123000饲料工4002500121200产房工200250012600挤奶工4002500121200乳品处理工200250012600配种员60300012216畜牧技术员60300012216兽医技术员60300012216分场长60500012360运输员100250012300财务人员40250012120人事劳资40250012120供销人员60250012180其他人员200250012600总计2880——8928 10.3人员培训(1)技术人员由内蒙古威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乌拉特后旗分公司负责培养;(2)项目投产前,对定员的50%以上的生产人员进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培训;投产后按计划进行深入培训,不但要达到熟练工的培训目标,而且要定期接受新技术训练,不断提高技术水平;(3)对招收的新工人,要先进行技术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4)对临时工要进行相应岗位的技术培训工作。10.4经营管理10.4.1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上,做到专款专用,建设单位要设立专用帐户,并设专人管理,实是求事地上报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10.4.2工程管理建设工程由承办企业统一组织各专业部门设计、施工。10.4.3繁育配种管理(1)保持繁育配种室的清洁,各种用具摆放有序,使用前后消毒,一次性用品用后不得随意乱扔,集中处理。(2)配种员应每天观察牛发情情况3—5次,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适时配种。严格按照计划,不乱配、漏配、错配。(3)精液在输精前应进行镜检,精子活力应达标,节约使用精液。并经常检查贮存精液的液氮和液氮罐,及时加注液氮和清洗消毒液氮罐。 (4)注意输精和各种检查处理时,要用消毒的温水冲洗牛阴部,动作要轻,防止污染和弄伤牛体。(5)认真做好牛发情、配种、产犊、产犊间隔记录,为牛生产提供依据。10.4.4药房管理保持药房整洁,严禁吸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药品摆放要整齐有序,易于查找。药品采购、领取、使用要有记录,严禁采购、使用国家禁用和淘汰药品。严格药品保管措施。10.4.5饲料库管理(1)各种饲料按规定位置摆放。(2)严禁伪劣、发霉变质饲料入库,并不得出库使用。(3)严格按配方配料和供料,做好出入库记录。10.4.6计划管理分析总结生产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调研市场,结合自然、经济、技术等生产条件的变化,制定配种繁育计划、牛群周转计划、饲料供应计划、产奶计划、财务计划。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与招投标11.1项目建设工期及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建设期两年,进度计划安排如下:2012年2月—2012年5月:项目可研编制及审批工作;2012年6月—2012年月8月:项目建设设计、招标;2012年9月—2013年8月:工程建设、设备采购;2013年9月—2014年1月:牛采购、设备及设施的安装工作、人员招聘与培训及办公用品购置等工作;2014年2月:正式运营。11.2招投标为了保证项目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必须进行招标。11.2.1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4)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5号令《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5)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9号令《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 (6)国办发[2000]34号文《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的意见》。11.2.2本工程招标范围及项目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牛的购买,以及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建筑。国内竞争性招标内容有:建筑物、牛购买、榨奶设备、养殖设备。11.2.3招标组织形式及方式(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本项目所有招标设备凡达到国家规定一定规模的均采用委托招标形式,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投)标工作;(2)招标方式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则做好每个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并由建设项目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3)招标时招标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招(投)标活动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保人不得非法干预或者影响评标过程和结果;(4)保证评标活动及其当事人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依法查处评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说明及编制依据本项目投资估算系按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和现行农牧业项目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制的,是在前面章节的市场预测、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等方面的基础上,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的最佳方案基础进行的。主要依据有:(1)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投资的政策、法规;(2)《农业建设项目财务估算和经济评价方法》;(3)《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本项目购进的设备、工器具及仪器购置费以当前市场价格为主要依据。土建工程费用、设备购置安装费的计费标准,主要依据项目所在地竣工的类似建(构)筑物单位造价及项目建设要求的指标进行估算。牛购置费按2012年国内市场平均价格估算。其它工程和费用,依据本工程建设条件和特点、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和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估算。12.2投资估算12.2.1建设投资估算估算范围。本项目估算范围为整个项目。 (1)建筑工程费。建筑工程费依据相关专业所提供的建(构)筑物工程量和单位造价指标估算,单位造价指标的确定参照内蒙古建设厅土建工程轻工定额和近期类似工程指标,并按现行材料价格水平予以调整。(2)设备、工器具购置及安装工程费。定型设备和非标设备均采用询(报)价,或参照近期同类工程的订货价水平。不足部分参考近期有关工程经济信息价格资料估算(调整到目前价格水平)。(3)本项目购进优质牛60000头,购置费用为60000.00万元。(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勘察设计费(含前期工作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等。其费用的估算按照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地和本项目具体情况。(5)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之和的1%计算,其估算值为1210万元。(6)涨价预备费。根据有关规定,目前一般国内项目可不计涨价预备费,故投资估算中未计涨价预备费。以上各项合计为不含建设期利息的建设投资,其估算值为18.1257亿元。12.2.2流动资金估算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经估算正常年份流动资金值为118743.00万元。12.3资金筹措 本项目投资3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8.1257亿元,流动资金11.8743亿元。资金筹集方式为:申请国家低息贷款(年利率3.12%)。 第十三章效益分析13.1财务评价依据(1)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投资的政策、法规;(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农业建设项目财务估算和经济评价方法》;(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3.2销售收入本园区年牛存栏100000头,其中成年母牛60000头,后备母牛40000头。根据饲养周转计划,估算本项目分年销售收入。详见表13.1。表13.1项目分年销售收入(万元)项目单价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以后数量金额(万元)数量金额(万元)数量金额(万元)鲜牛奶3500元/吨367080吨128478387030吨135460.5387030吨135460.5出售母犊600元/头——8400头5048000头480出售公犊600元/头23600头141624800头148824800头1488出售成母牛10000元/头————10800头10800出售淘汰牛8000元/头————6000头4800出售粪肥200元/吨191000吨3820218500吨4370250000吨5000合计——133714—141822.5—158028.513.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13.3.1饲料费用根据牛饲养阶段的不同,将饲养成本划分为后备期饲养成本和成母牛期饲养成本两部分。(1)后备期成本共分三段,即犊牛段、育成段、青年段。根据当地牛场,奶场近十年统计资料,以青年牛产犊转成牛平均26.7月计算,这一阶段平均饲养260天,平均饲养费用10300元,其中:母犊牛饲养成本1800元,育成牛5500元,青年牛4000元。(2)成母牛期饲养成本:根据当地牛场近十年统计资料,正常年平均每头成母牛饲养成本为11300元。根据饲养计划,估算本项目饲养成本。详见表13.2。表13.2项目饲养成本(万元)项目2014年2015年2016年成年母牛60000头×11300元/头=67800万元60000头×11300元/头=67800万元60000头×11300元/头=67800万元青年牛—6400头×4000元/头=2560万元15200头×4000元/头=6080万元育成牛16400头×5500元/头=9020万元21000头×5500元/头=11550万元26000头×5500元/头=14300万元母犊牛7200头×1800元/头=1296万元12600头×1800元/头=2268万元15600头×1800元/头=2808万元合计78116万元84178万元90988万元以后各年同2016年饲养成本。13.3.2粪肥处理成本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标准,为100元/吨。13.3.3燃料及动力费本养殖场达产年燃料动力费用3000万元/年。13.3.4工资及福利费 本项目按总人员2880人测算,见表10.1,估算工资总额为8928万元,福利费按15%计算,福利费为1339.2万元,合计为10267.2万元。13.3.5折旧费、摊销费和修理费(1)折旧费、摊销费固定资产折旧费采用直线法平均计算,残值按5%。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参照《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按以下数据计算:房屋及建筑物:20年;工艺及辅助设备:15年;运输设备:10年;摊销费:无形资产5年,其它资产10年。(2)修理费每年修理费按占折旧费的10%计算,平均年修理费为577.3万元。13.3.6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计取。13.3.7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计取。13.3.7达产年总成本达产年总成本为125626.07万元。13.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3.4.1项目计算期项目计算期为15年,其中建设期2年,生产期13年。13.4.2财务基准收益率 按行业规定,结合项目平均资金成本确定折现率为7%,同时也作为对项目内部收益率指标的判据(基准收益率)。对自有资金(即项目资本金)评价指标的判断基准应为投资方确定的最低可接受收益率,本报告按7%计算。本项目申请国家低息贷款,年利率3.12%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是考察项目在项目计算期内所能取得利益的大小。其分析结果如下:正常年销售收入为158028.5万元,利润32402.43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0.6%,财务净现值(ic=7%)35842.65万元,投资回收期为9.8年。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说明盈利能力满足了最低要求。财务净现值大于零,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13.4.3不确定性分析计算表明,本项目达到设计能力的58.33%,企业便可保本。通过以上分析表明,项目抗风险的能力较强。13.4.4财务评价结论从上述财务评价看,还款期内除按规定还本付息外,还有盈余,表明财务状况基本良好;企业财务效益好,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财务上是可行的。13.5社会效益1.奶业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乳品加工、消费增长迅速,奶源短缺,加快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是必要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养牛优势区,发展条件较好,项目区生产优势明显,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对增加原料奶有效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增强奶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牧民增收等具有显著作用。 2.本项目为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妇女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为调整农村牧区产业结构,使项目农牧区的种植结构向农、牧、加工混合型发展,提高了农牧副产品利用率和附加值,能够获得良好的收益。3.内蒙古是全国最大的奶源基地,鲜奶产量居全国首位,不仅资源丰富,而且质量优良价格低廉。近年来区内已形成的乳加工产业得到了规模发展和结构优化,但奶源基地建设严重滞后,鲜奶供应总量不足,并且加工能力仍在继续扩大。因此,依据自治区政府制定的奶源发展规划,本项目建设可以部分缓解供需矛盾,为实现乳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奶源基地建设加强了相应的繁育、品种改良、防疫、服务体系的建设,使我区乳业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乳品加工业的发展。4.我区农牧区发展牛养殖业可以发挥本地已经形成的乳业技术先进、农牧业发达、饲料充足的优势,缓解我区牧区畜牧业增长对草原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减少牧区草原载畜量,恢复草原环境建设,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本项目社会效益显著。 第十四章风险分析本项目以牛养殖为目标,利用现代养殖技术,增加原奶供应量。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方案可行,原材料供应有保证。但是,本项目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分析如下:14.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及分析通过上述各章的分析研究,主要风险因素在于牛繁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等方面,见表14.1。表14.1项目风险因素和风险程度分析表序号风险因素风险程度说明1牛繁殖技术较大牛繁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要求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繁殖失败2原材料一般—2.1价格一般受省内外市场需求影响2.2供应一般原材料供应的风险不大3疫病防治较大各类传染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4外部配套条件一般—4.1基础设施配套一般基础设施配套好,建设用地落实,政府大力扶持4.2水、电供应一般所需水、电供应,当地可完全满足生产要求14.2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根据对各种风险因素及风险程度的分析,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已明确,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如下的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14.2.1牛繁殖技术风险防范 在牛繁殖技术风险防范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要建立牛繁殖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补充。努力创造条件,尽早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ISO族质量管理体系。(2)加强对职工进行有关牛选种、配种、育种等培训工作,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并运用。(3)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要认真遵守和严格执行牛繁殖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4)加强对牛繁殖过程的检查监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出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14.2.2疫病风险防范在疫病风险防范上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从工程防疫技术设施上入手,严格工程防疫,从工艺流程、场地划分、分区规划到各场牛舍内部环境管理设施均应有利于防疫、有利于环境净化。(2)严格卫生防疫体系,认真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健全严格的防疫制度和先进的卫生设施,以确保安全生产。(3)建立严格的兽医防疫体系,使得各种疫情能够尽早得到发现和控制。 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XX公司生态养殖牛牛场建设项目——XX十万头牛养殖园区,建设地址: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境内。该园区总占地面积820公顷,总投资30亿元。建设期2年。建设规模为牛存栏100000头,其中成母牛60000头,后备母牛40000头,年产鲜奶350000吨。15.1研究结论(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产业政策,政策环境良好。(2)产品需求量巨大,销路稳定,市场前景乐观。(3)本项目技术成熟可靠,设备先进,产品质量稳定。(4)从财务评价看,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低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从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上看,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5)本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就业和收入等,社会效益良好。(6)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生态效益显著。(7)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 总之,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内蒙古奶业的发展,对加快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经济可行,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