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6.50 KB
  • 2022-04-22 11:21:20 发布

湿地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X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项目1.1.2项目申请单位:1.1.3项目实施单位:1.1.4项目内容(1)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工程,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及国际重要湿地建设、保护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湿地科研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信息网络系统建设。(2)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包括生态文明村和生态人居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水质净化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湿地景观建设工程、河道修复及治理工程、面山水土流失控制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农村污染控制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社区共管工程、水库湿地保护工程、重点湖湾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等。(3)湿地可持续利用工程,包括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区(点)、湿地公园建设工程(3个)。1.1.5项目范围:在X白族自治州X市洱海、洱源县洱海源头、剑川县剑湖、鹤庆县草海及其相关流域。1.1.6项目依据:57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1996年)(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998)(4)洱海流域环境规划(云南省环境保护局,1999年6月)(5)X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X州建设环境保护局,2001年3月)(6)《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X洱海保护治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云政发〔2003〕10号)(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29修正);(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1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21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1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3月1日);(1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日);(16)《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年12月3日);(17)《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12月10日);(1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4日);(19)《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1971年);(20)《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57 (21)《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81年);(22)《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1);(23)《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3);(24)《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2005);(25)《云南省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5);(26)《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2007)。1.1.7项目投资:228610.00万元。1.1.8项目建设年限:2009—2015年。1.2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2.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保护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未来工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充分考虑X州湿地特殊的生态功能与生态规律以及在地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遵循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湿地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系统性的新观念,突破传统的单一线性规划思路,应用系统科学与统筹法规划思想,以湿地分区作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坚持以湿地环境保护、湿地功能恢复为前提依法严格保护项目区的湿地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确保X州工农业稳定、持续发展,需要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项目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合理进行保护使之既推动X57 州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有利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1.2.2项目实施原则(1)突出重点原则X州湿地点多面广,问题多而分散,项目安排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项目选择要本着求实和可操作的原则,在搞好X州湿地整体保护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的恢复治理。(2)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原则目前X州湿地及流域的治理基本采取一种分散化、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的模式,不同的资源类型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割裂了湖泊-流域内水文与生态系统固有的完整性,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密切联系。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湖泊-流域管理是一个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复合体,应该基于一个整体来考虑,根据我国的现行的体制,必须部门联动,合力攻坚,才能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3)科学规范原则按照自然地带的递变规律,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内选择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湿地区域开展湿地治理,同时也要注意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过渡地带建立自然保护区。根据湿地的特殊功能,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使在湿地生活的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都能够得到就地保护,使湿地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得以体现。57 (4)公众参与原则湿地及其流域周边社区公众是湿地保护管理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湿地管理的效果不仅与他们的行为有关,而且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公众的参与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管理保护工作的成败。要从与旅游业相关的要素着手,积极创造机会让当地居民参与环境保护,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惠益,以求社区居民保护环境的思想的可持续发展。参与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寻求社区的建议和意见,而且要做好反馈这一环,用开放性理念来创造社区互动形式。社区参与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区本身的发展状况社区的建设需要相关利益部门以及政府、社会舆论的共同努力。(5)分区分类管理原则湖泊-流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要实现项目区湿地的治理,必须将湖泊水体及其汇水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考虑湖泊和流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对于项目区的湿地管理,应分为湖泊水体及湖滨带、湖滨带农业生产区、面山森林生态系统、城镇村庄(包括工业区)四个区,以湖泊水体及湖滨带保护管理为重点和目的,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及对湿地的影响程度,分类进行管理。(6)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原则项目实施要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57 湿地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和持续的利用,要湿地资源在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1.3建设目标1.3.1总体目标以环境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对以洱海为核心的X白族自治州主要湿地区域(项目区)、湖滨沼泽、农业区、流域面山植被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性和生态功能,有效防止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或改变,使项目区的天然湿地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污染控制等措施、使退化的湿地得到恢复和治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进入一种良性状态。同时,通过建立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以及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宣教培训、科学研究、管护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云南湿地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从而使X州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造福当代、惠及子孙。1.3.2分期目标(1)近期目标(2009-2010年)基本理顺X57 州湿地保护的协调机制和管理体系,完成项目申报、保护管理规划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资金筹措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初步形成项目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明确保护范围和功能区,建立和完善湿地科研监测体系,对问题突出的湿地优先进行治理,基本遏制人为因素导致的天然湿地面积下降和功能退化的趋势。(2)远期目标(2011-2015年)对项目进行全面实施,建立起X州比较完善、科学、规范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与管理体系,全面提高X州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使项目区的湿地环境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退化湿地得到恢复和治理,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和湿地合理利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使湿地区域得到有效保护,改善和保护X湿地,为生活、栖息、繁衍在该区域内大量珍贵的水禽和猛禽等野生动物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把X州湿地建设成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完美统一的区域,达到改善X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推动生态旅游在当地的开展,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向前发展以及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目标,加快三县一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步伐,提高洱海水体质量和市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健康快速发展。项目实施结束后,全面恢复项目区湿地原生态,建立湿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达到生态平衡、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天然湿地。57 第二章项目背景2.1项目的提出湿地是“地球之肾”,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作为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涝、抵御干旱、防治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同时,在维持和保护生态多样性,特别是是水鸟、鱼类等水生生物,以及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湿地又是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退化、改编和消失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因此,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研究和合理利用湿地,恢复日益萎缩的湿地面积和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白族自治州的湿地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原湿地之一。其中:鹤庆草海湿地、剑川剑湖湿地、洱源洱海源头湿地、X洱海湖区湿地四片湿地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的中南段,面积约5868hm2,是云57 南高原湿地中的典型湿地,也是滇西北高原最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类型之一。正好位于我国西部候鸟迁徙的通道上,既是候鸟迁徙过境时的集结点和停歇地,又是迁徙水禽的越冬栖息地。四片湿地还是有物种丰富、多样性较明显的高原湖泊湿地。保护好四片湿地水域、湿地以及周围的山林植被,为候鸟提供一个安全的保障、自然环境优越、食物丰富安全的理想栖息环境;改善湿地的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资源保证,同时改善湿地的景观,提高湿地的美学功能,为人类的文化生活游憩的场所。X白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及项目区各县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湿地的保护和周围环境的改善,采取部门联动、合力攻坚的方法,实施了“水污染治理”、“退耕还湖”、“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湿地恢复”、“水源地保护”、“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并对部分湿地进行了立法保护;建立了不同级别的湿地保护区,成立了湿地保护区管理机构。有效遏制了X州湿地的退化。但在湿地及周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X州的湿地遭受到了破坏,由于投资不足,治理的范围有限,湿地保护治理的力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几块主要湿地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逐年下降,富营养化程度加重,透明度降低,特别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洱海已经进入了富营养化阶段,X州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式十分严峻,X州湿地特别是天然湖泊的保护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为了进一步阻止X白族自治州湿地退化的趋势,防止洱海成为云南第二个“滇池”,大力周围州政府决心下大力气整治湿地环境,积极争取湿地保护项目资金,有效遏制湿地的进一步恶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57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到:加大洱海保护治理力度。深入贯彻实施《洱海管理条例》,进一步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组织实施好洱海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和世行贷款项目,实现从工程治理为主向生物治理为主转变、从内源治理为主向面源治理为主转变、从湖区治理为主向流域治理为主转变。突出做好环湖截污、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流域管理、海东开发的环境保护等工作。优化X市和洱源县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到2012年,将洱源县建成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县和全州生态文明示范县。健全洱海保护治理配套法规体系,完善重奖重惩目标责任制,推进对洱海全面、系统、科学的保护治理,确保洱海全湖水质总体保持Ⅲ类,力争达到Ⅱ类。为了实现X州湿地保护管理的目标,州委州政府责成X州林业局牵头编制X州湿地保护项目建议书。2009年12月30日,受X州林业局委托,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承担《X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我院在接受任务后,即成立项目组深入X州与相关部门沟通,到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汲取项目区各县在湿地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分析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了解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随即开始编制工作。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2.1项目实施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的需要5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客观分析了我国现实的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认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经济发展要走低消耗、高效益的路子,同时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不仅要从自然中获取经济发展的各种资源,而且要“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好项目区的湿地资源,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显示中国共产党人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勇于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这不仅是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而且引领了人类文明的新的走向。项目区湿地保护不仅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保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是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2.2.2项目区湿地的现状和特殊区位决定了必须加强湿地保护X57 州的湿地均为淡水湿地,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淡水草本沼泽及高山沼泽湿地和沼泽化草甸湿地等,湿地类型多、分布广,面积虽小但数量多,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态系统脆弱。所处的流域红河、澜沧江为国际公河,这些河流对促进流域的协调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州的众多的湖泊是这些河流的源头,不仅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调节着区域小气候,均化下游水量,而且还是居民饮水和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如果这些湖泊湿地得不到有效保护,不仅会影响到省内、国内诸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可能还会引起国际争端。随着X白族自治州主要湖泊流域城市化的日益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主要湿地区域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由于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已经导致了湿地的严重萎缩和生态退化,所有湖泊的负荷在逐渐增加,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水质污染,消减了湿地调蓄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洪涝灾害频发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局面,湖泊及源头保护和治理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有效遏制湿地的进一步恶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项目实施是抢救性保护和恢复项目区湿地生态功能的需要。2.2.3X湿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祭器遗传资源的丰富程度。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57 湿地是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生态系统之一,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场所,特别是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和一些低等植物的栖息、繁殖场所。据初步统计,仅洱海就水生维管束植物27科46属64种;藻类42科195种;鱼类6科31种,其中洱海土著鱼类有17种,洱海特有的X裂腹鱼(弓鱼)、洱海鲤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X鲤、春鲤列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有水禽8目12科31束9种,其中雁形目鸭科19种;剑湖湿地有湿地植被4个植被型14个群系19个群落;有维管束植物26科45属59种;鸟类32科62属94种;鱼类3目4科14属15种;两栖类动物1目7科4亚科13属13种。项目实施是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需要。2.2.4项目建设是遵守现有法律法规和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目前,我国缺少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但近十多年来,中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等法律与湿地保护有关。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湿地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我国于2000年制定并实施《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3年,57 8个部委联合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年下发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要通过编制和实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把湿地保护落实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到具体湿地,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08年2月,省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和全面推动以滇西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随后,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08]43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若干意见》提出:“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为契机,针对滇西北地区特点,尽快制定一个规划和一个条例,全面完善五大体系,认真实施十大工程,推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顺利实施”。项目的实施是遵守现有法律法规和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体现。2.2.5项目建设是履行国际公约,兑现国际承诺的需要1971年国际社会在伊朗缔结了《拉姆萨尔公约》(又称《湿地公约》),我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成为第67个成员国,并由国务院批准,在国家林业局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履约办公室。同时,中国与国际社会还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参加了有关国际公约,并与许多周边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一系列有关湿地保护的协议或协定。已加入的国际公约主要有,《国际捕鲸管制公约》(57 1980年9月24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81年4月8日该公约对我国生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6年7月7日该公约对中国生效)、《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1985年12月15日对中国生效)、《保护世界和自然遗产公约》(1996年3月12日对中国生效),、《生物多样性公约》(1993年12月29日该公约对我国生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国政府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年10月14日中国代表签署该公约)等。湿地的保护与履行这些国际公约息息相关,全球湿地保护以高关注度、高认知度向前发展,X州的保护管理水平、能力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大,面临很大的国际压力。开展X湿地保护项目是在全球掀起保护湿地高潮的大气候下,履行国际公约,兑现国际承诺的需要,是全球及国家湿地保护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履行国际公约、承担国际义务的需要。2.2.6项目建设是保证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是极其重要和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以其独特的功能,维系着水、生命、文化及多方面的关系,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项目实施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的需要。X57 白族自治州的湖泊都兼有饮用水、调节气候、发电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水产养殖、航运和景观用水(旅游)等环境和资源功能,对流域各县乃至整个X州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X州湿地的退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严重失衡,已经或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X州的社会经济,特别是旅游业正在高速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湖泊及流域的污染和退化,改善湖泊及源头的水质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削减进入湖泊的污染负荷,促进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流域各县及全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X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十分必要。2.2.7X州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是在总结国内外湖泊治理惨痛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57 目前,湖泊的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湖泊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情况一样,发达国家也都有大量湖泊污染的事例,有些已经得到治理,有些仍然在富营养化。世界上许多湖泊水质恶化后,一般要经过20-30年的治理,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琵琶湖是日本的第一大湖,四面环山,面积约674平方公里里,20世纪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增长,琵琶湖的环境也遭到严重的污染,从20世纪年代开始,日本不得不投资1000亿人民币,用于琵琶湖的水质保护(工业污染治理、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和水质监测等)、洪水控制和水利工程等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却花去25年的时间。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至20世纪50年代,滇池的水体环境依然很好,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滇池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达到了极致,同时水质的富营养化也出现加速的趋势,逐步从水环境恶化走向整个滇池功能的退化,直接威胁着昆明从繁荣走向衰退,有人初步估算,在2000年净现值,滇池水体污染导致工业生产、用水费用、水资源流失、渔业、旅游业和地产经济等方面的经济损失达710.28亿元,财政收入损失135.69亿元。滇池的治理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投资上百亿元用于滇池治理,但由于“中毒太深”,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要最终实现根治污染、恢复优美环境的怒面,还要付出跟多更艰巨的努力(有人估计还需要上千亿的投资)。总结国内外湖泊治理的经验,主要教训是大多湖泊都是到了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水质在Ⅵ类或劣Ⅵ类)才开始治理,治理难度大。项目区的湿地虽然受到污染,但还处于退化的初期,及使保护治理,可以大大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的效率。2.2.8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是保护白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需要各类知识、传统、文化、信仰、艺术等文化遗产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国际法律文件《生物多样性公约》要求每一个缔约国应可能并酌情:“依照国家立法,尊重、保存、和维持土著的地方社区体现传统生活方式而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相关的知识、创新和实践并促进其广泛应用,在该知识、创新和实践的拥有者认可和参与下并鼓励公平的分享因利用该知识、创新和做法而获得的慧益。”57 中国的项政策和法规十分尊重少数民族和当地社区的权益,尊重当地社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传统生活方式。项目区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白族等少数民族保护、利用湿地的传统知识,如:在湖泊周围的农民有捞水草、挖底泥作农田施肥、用水草作为猪饲料等传统习惯,转移了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对洱海生态起到保护作用;白族先民都有集体植树、封山育林的习惯,对保护面山森林生态系统有积极的作用,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项目区先民很注重保护鸟类,鹤庆的白族和彝族在每年的清明和冬至都要举行传统的祭鸟活动;鹤庆坝区群众每年夏天,在荷花盛开的时节,都要到草海游赏湖光花色,形成了传统的“耍海”民俗活动;在白族工匠的作品中,包含着大量湿地(水)、鸟类的内容等。只有保护好项目区的湿地,才能有效保护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境,使少数民族优良文化得以延续,是对国际公约的履行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得到落实。2.3项目实施可行性2.3.1项目区湿地退化还在初始阶段,还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项目区的湿地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呈现了水质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的趋势,但总的来说还在退化的初始阶段,水质仍保持在Ⅲ类水以上,还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治理的任务和难度还不算太大。2.3.2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57 一方面,国内外有许多大湖治理的成功经验可以为项目区所借鉴。另一方面近年来在项目区已经实施了数十个湿地保护的项目,包括了“水污染治理”、“退耕还湖”、“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湿地恢复”、“水源地保护”、“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经验,可以在项目申报和实施中推广。从1994年开始,X州成功地开展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一系列重要项目,并取得了大批的研究成果,成功实施了洱海西区湖滨带修复工程、海西海前置库工程、东湖湿地修复实验示范工程,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3.3X州湿地现状基本清楚,存在问题明了,可以“对症下药”近年来,省、州、县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湿地管理部门在湿地保护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科研和监测工作,如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积累了大量资料,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各个片区存在的问题基本明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安排项目和治理资金,做到“对症下药”。2.3.4各级政府高度重视X州湿地保护和治理以洱海为核心的项目区湿地的污染和退化引起了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政府强调指出,一切建设和开发,都必须服从洱海的保护。X州政府以及各级部门密切关注X57 州湿地的水环境质量下降,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仍对湿地及其流域实施了各种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加强了对湿地的保护。项目区四县政府对湿地的保护管理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湿地的保护管理,建立了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科学考察、编制了《洱海流域环境规划(1995-2010)等湿地保护管理规划,颁布了《洱海管理条例》、《鹤庆县草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湿地管理的法规,组织实施了一些项目。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目前,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林业、环保、建设、水利等部门齐心协力,着力建设X湿地。X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着眼长远,提出把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洱源,建成全州生态文明试点县,这对于推动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X湿地保护项目打下基础。当地政府对泊湖的环境管理有力,近年来先后采取了“双取消”、“三磷”、“三退三还”等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新一轮的洱海保护综合治理,洱海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积累了经验,洱海治理保护经验在全省、全国湖泊治理保护中得到推广。其中州、县(市)政府每年为洱海湿地保护投入大量资金,且能保证项目配套资金按时落实到位。2.3.5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随着宣传工作的深入,X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自身及后代的生活质量的密切关系,大多数愿意为湿地的保护作出牺牲。洱海是X人民的“母亲湖”57 ,而海蓝藻暴发和水质恶化后,全州广大人民纷纷投书人民政府、报社和电台,迫切要求尽快采取措施治理洱海,全州人民深切关注洱海的保护和治理,积极参与保护洱海的系列行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及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的日益提高,是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国际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和行动日渐高涨,X人民的环境意识也逐步建立起来,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自身生活质量的密切关系,并愿意为此作出一定的付出。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为X湿地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保护项目的实施必将改善四个片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X的城市投资环境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促进X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将会发挥巨大作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片区人民的生活质量,理顺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因此保护项目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是可行的。2.3.6有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作为技术依托我国拥有一批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研究团队,有X州在湿地治理方面与许多团队已经有过成功的合作,如:西南林学院国家高原湿地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云南省环境科学院等。这些研究团队在湿地科学研究、保护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将作为项目实施的技术依托,为项目区的湿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2.3.7国际关注57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压力增加,湿地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人类社会的关注,国际社会保护湿地的呼声日益高涨,行动渐渐加强,为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舆论基础。2.3.8储备了一定的技术力量经过多年的湿地保护管理和项目实施,X州及项目区各县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为项目储备了技术力量。目前已经涌现出的一批热衷于保护湿地的科学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林业、水利、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人才较多,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实践经验也较为丰富。这为X湿地保护项目提供了技术保障。2.3.9具备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项目的核心保护区域大多在县城周围,项目实施区域具有交通、运输、供电、材料供应等方的外部条件,为项目的实施、湿地管理、科研提供便利条件。57 第三章项目区基本情况拟建项目区包括X市、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三县一市,区域内有众多的湖泊,其中有永久性淡水湖类型高原湿地—洱海、草海、剑湖、海西海、茈碧湖、西湖、东湖。3.1项目区自然概况3.1.1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X白族自治州北部,其中:鹤庆草海湿地地处云南省鹤庆县北端的鹤庆坝子,位于北纬26°36′,东经100°11′之间。剑湖位于云南省西南部X州剑川县境内,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9°55′—99°59.5′,北纬26°25′—26°31.5′之间。洱海源头湿地是洱海湿地系统的源头区域,由西湖、东湖、茈碧湖、海西海等众多的湖泊组成,茈碧湖位于滇西X洲北部——洱海发源地的洱源县境内,坐落于县城东北4km的罴谷山下,其中心部位地处东经99º56ˊ与北纬26º09ˊ的交叉点;海西海水库位于牛街乡西南角,属澜沧江流域弥苴河水系;洱海湿地位于云南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中段东部交界处的X市境内,位于苍山东麓。3.1.2地质地貌57 鹤庆县位于三江褶皱系西部与扬子准地台相接的边缘地带,华东南-印度板块与青藏-蒙古板块的连接部位。县境属川滇南北向构造带西南端,南岭纬向构造带的西段,青藏歹字型构造体系又通过县境南部,应力场及构造形态较为复杂,断裂褶皱发育,主要有南北向、东西向及北西向三种构造体系。鹤庆草海湿地所处的鹤庆坝子呈长条形,向南北伸展分布,与南北构造线一致。地势北高南低,海拔2193~2240m,坡度1°~3°。南北长为22km,东西宽为5~10km,面积约为144km2。坝子以湖相堆积物为主,东西山麓有洪积扇,坡度2°~4°,扇顶5°~10°,面积大小不等,大者达4km2左右。剑湖的地貌类型和结构都十分简单,但整个流域则地貌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特点突出,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地貌,最高海拔2833m,最低海拔2186m;河谷与坝子(盆地)地貌,此地貌类型又分为河谷、坝子、喀斯特地貌、冰川与冻土地貌。洱海源头湿地范围内大地构造属几个构造体系的衔接、重接复合地带,即青藏川滇“歹”字型构造体系东支中段。经历次构造运动的作用及主次相间的河流切割、侵蚀并经多次夷平,流域范围内地貌类型可分为断陷湖滨盆地、高山峡谷、中山峡谷、低山山地、岩溶及山麓洪积扇六大地貌单元。茈碧湖与洱海共处于滇藏褶皱系横断山脉褶皱带上,湖区属大陆停滞水堆积湖泊洼地,沼泽地貌。洱海流域以老君山-点苍山-哀牢山一线的洱海深大断裂为界,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属扬子准地台区,海拔2800m;西部属三江褶皱区,海拔3074~4122m;洱海系以该南北走向的深大断裂成湖。流域地处横断山脉的西南峡谷区,地貌具有高原湖盆和横断山脉。两大类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洱海位于流域东南的峡谷区内;境内地形分为山地、盆地、河谷三种,主要山脉属云岭山脉,南北走向,苍洱之间57 ,自地质更新早期形成盆地,并堆积了湖积、冲湖、冲积和洪积等多种松散堆积物。3.1.3气候X白族自治州总的来说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干湿季分明而四季寒暑不分明,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差异较大,两头低温突出,中间热量不足的气候特点。项目区四个片区气候主要气候因子见表3-1:表3-1项目区四个片区主要气候因子统计表片区年平均气温(℃)多年日照时数(小时)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风速(m/s)剑湖湿地片区l2.3为2365.2600~9002292.8洱海源头湿地片区13.92451742.42302.3洱海湿地片区152250~248010482.3草海湿地片区13.54423.2947.92102.63.1.4土壤项目区土壤受到地质、气候、生物、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长期作用,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四个片区的土壤情况见表3-2:表3-2项目区土壤情况表片区土壤亚类剑湖湿地片区红壤、紫色壤、棕壤、暗棕壤、水稻土、石灰岩土、亚高山草甸土洱海源头湿地片区红壤、山地红壤、暗红壤、暗色冲积土、潜育型水稻土、沼泽土洱海湿地片区亚高山草甸土、暗棕壤、棕壤、红棕壤、红壤、紫色土、冲积土、沼泽土、水稻土草海湿地片区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红壤、燥红土、水稻土以及冲积土57 3.2项目区湿地资源概况3.2.1天然湿地(1)河流①洱海流域为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流域内有大小河流117条,均因地势一位与东南部的最终归宿:北部的茈碧湖、西湖和海西海汇集降水和融雪,经洱源盆地、邓川盆地分别由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河进入洱海;西部的苍山18溪汇纳苍山山地径流,南部的波罗江市城市地面径流废水的主要入湖通道。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河、波罗江的输送水量占洱海入湖总水量的70%以上。洱海流域主要河流参数见表3-3:表3-3:洱海流域主要河流参数河流名称流向主河长(km)高差(m)比降(‰)径流面积(km2)凤羽河南→北33.61144.429.0249.32海尾河北→南→东南10.467.86.52148.01弥茨河北→南43.41130.026.0529.55弥苴河北→南22.2822.81.0277.00永安河罗时江波罗江②鹤庆草海属金沙江水系,是金沙江重要支流漾弓江的水源地之一。草海湿地受纳西部泉水于地下水补给,经海尾河及乌龙河排出,汇入漾弓江后进入金沙江。③剑川剑湖的入水河叫金龙河,是剑湖的重要来水源,除金龙河外,还有永丰河、狮河等数十条汇入河流,集水面积918km2。出湖后叫黑惠江。57 (2)湖泊项目区主要湖泊有鹤庆县草海,剑川县剑湖,洱源县茈碧湖、西海、海西海,X市的洱海。①鹤庆草海包括南海、中海、北海、东海、乌龙海、板桥海以及新华以东的水域,总面积达1000公顷以上,属高原淡水湿地,草海湿地水域宽阔,清澈如镜,而且水位稳定。②剑湖湿地面积2317.5hm2,海拔2186m,形如“元宝状”,在海拔2188m水位时,湖面积6.23km2。平均水深2.7m,最深处可达6m。③洱海源头湿地是洱海的源头,由西湖、东湖、茈碧湖、海西海等众多的湖泊组成,入洱海地表水的70%均来自洱源湿地系统,其水质直接影响着洱海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洱源湿地是我省水生或湿生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众多种类的珍稀植物和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也是澜沧江流域的重要湿地生态区,有着极其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同时也是海菜花的分布地和重要水禽越冬场所和西部候鸟迁飞的重要通道、补食和停歇地;入洱海河流水系是X裂腹鱼特有种的洄游和产卵区;茈碧湖是特有种茈碧花的原生分布地。洱海湿地位于洱海源头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河湖水网所具有的重要生态功能,在维系洱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保护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洱海源头湿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观光旅游资源、是镶嵌在苍洱大地上一颗璀灿的明珠。④57 洱海湿地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兼有水、陆二者的生态功能,在湖泊成因上属于断层构造陷落湖泊。当洱海湖面高程为1974m时,南北长42.5km,东西最大宽处为8.4km,平均宽度为6.3km,岛屿度0.308%,湖泊岸线发展系数为2.068,湖岸线长127.85km,湖泊补给系数为10.43,属我国云贵高原的典型高原湖泊。项目区主要湖泊的形态见表3-4。表3-4项目区主要湖泊形态表湖泊名称洱海茈碧湖西湖海西海剑湖草海面积(km2)25.008.04.662.006.20最大水深(m)21.532.05.09.07.6平均水深(m)10.53.02.54.54.5容积(m3)30.0×10888.6×10610×10613.5×10624.4×1063.2.2人工湿地主要包括库塘、水稻田等。3.3社区社会经济状况3.3.1行政区划四个片区分属鹤庆县、剑川县、洱源县、X市。周边行政区划见表3-5:表3-5项目区周边行政区划表片区所属县市周边乡镇数周边村民委员会(办事处)数剑湖湿地片区剑川县214洱海源头湿地片区洱源县559洱海湿地片区X市10167草海湿地片区鹤庆县273.3.2民族和人口57 项目区居住着白族、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回族、藏族等十多个民族。四个片区所属县市总人口见表3-6:表3-62006年项目区所属县市人口统计表片区总人口(万人)在云南省排序剑湖湿地片区17.56105洱海源头湿地片区27.5573洱海湿地片区62.3514草海湿地片区26.5178剑湖湿地片区周边总人口32250人(2007年);洱海流域(X市)有人口61.40万人。(2006年);鹤庆草海湿地周边总人口22839人(2004年);洱海源头湿地片区:茈碧湖周围总人口为13197人(2007年),海西海流域有人口10586人(2003年)。西湖有人口53850人(2006年)。3.3.3社会经济状况(1)X州经济发展状况2007年,全州完成生产总值322亿元,比2006年增长13.2%,五年年均递增12.1%。财政总收入49.4亿元,比2006年增长25.5%,年均递增1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 57 8亿元,比2006年增长21.5%,年均递增16.5%;五年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过亿元的县市从2个增加到10个;地方一般财政支出60.9亿元,比2006年增长21.3%,年均递增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1亿元,比2006年增长17%,年均递增14.2%。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达324.2亿元和217.7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1.7%和19.7%,年均分别递增19.8%和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16元,比2006年增收1440元,年均递增7.9%。农民人均纯收入2677元,比2006年增收246元,年均递增7.3%。全州经济总量排列全省第五位。(2)社会事业发展状况2007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7%,比2002年提高3.5个百分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总量由2002年的10.7万人扩大到16.7万人。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免除40.8万名农村学生杂费,为40.3万名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12.3万名家庭贫困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费。五年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38.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42.5万平方米,新建5所普通高中。实施X财校、X卫校、云南建校、X市职业学校整体搬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全州。幼儿入园率54.6%,比2002年提高22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辍学率控制在0.2%。初中毛入学率102.9%,辍学率控制在1.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2.7%,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0.82∶1。高考上线率86.9%,比2002年提高39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茅。X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3万人,留学生522人,成人教育学生1.1万人,初步建成特色鲜明、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大学。57 全面完成5个县医院、13个疾控机构、13个传染科(区)救治体系、113个乡镇卫生院和284个行政村卫生室改扩建。新建州医院门诊外科大楼,完成州中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疾控中心整体搬迁。重点疾病防治扎实开展,抗击“非典”取得胜利,艾滋病和血吸虫病等防治工程稳步推进。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有序开展,参加人数48.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7.9万人,参合率达90%。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和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3.4项目区湿地存在问题分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变异敏感性、系统脆弱性和功能多样性的特点,易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耦合作用下发生结构的变化和功能的减退。项目区的湿地也不例外,随着区域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旅游业、渔业等带来的一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的影响,对湿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强度趋增。加之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一些不合理的活动时有发生,如侵蚀滩地,建养鱼池、围湖造田等,人为侵占面积萎缩、生境恶化、生态退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产生破坏,破坏了湖滨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导致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使整个湿地自然生态结构受到破坏,湖泊水质下降,野生动植物生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土著珍惜物种类的繁殖和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产量下降,有的已濒临灭绝。3.4.1限制因素(1)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57 一方面由于湿地保护与管理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不同地区和部门在湿地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各行其是、各取所需的现象,矛盾非常突出。旅游、捕鱼、开荒、养殖等都在向湿地要产品、要效益,而出现问题难以协调和解决,严重影响了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尚无对湿地保护和利用的专项法律法规,湿地的保护管理、恢复改造、开发利用和执法监督等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因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造成许多部门之间的矛盾,出现问题也难以协调和解决,严重影响了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2)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需要加强近年来X州人民政府及相关湿地保护管理单位为项目区湿地的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湿地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配备不合理,现有管理理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无法满足湿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需要。加之管理人员缺乏太多培训机会,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无法提高,不能适应湿地保护管理的新要求。(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资金严重不足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湿地调查、建设保护区及示范区、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能力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由于国家对湿地保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受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致使保护管理工作举步维艰。项目区57 湿地保护管理的经费和设备的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抢救性保护、示范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得不压缩,工程规模有限,治理措施不能形成协同效应,制约着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4)科技支撑体系需要完善项目区的湿地保护,得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林学院湿地保护中心等单位的积极参与,但这些单位大多只参与科学考察、项目文件编制等工作,项目区湿地本底调查、监测、保护管理等工作没有系统开展,无法为科学决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5)国际合作仍需加强多年来,X州成功地开展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一系列湿地保护与研究的国际合作项目,但与我国的其它重要湿地相比,合作得范围、力度仍然不够,从当前湿地保护需求来看,仍需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保护组织的基金和借鉴先进管理理念,使X州的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6)湖滨区人口稠密,产业结不合理项目区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密集,人口压力过大,如洱源西湖1980年总人口为8932人,至1994年发展到1.7万人,2003年末达到2.5万人,接近1980年的3倍,湖区污染物排放也随着人口的增加而迅速增长;同时湖滨区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项目区湖滨带经济主要靠种植和畜牧养殖。农业种植品种结构单一,产污较大的品种被广泛种植;牲畜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污染缺乏有效手段控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项目区导致面源污染问题突出,使湿地的负荷增大。3.4.2威胁因素57 (1)湿地面积减少,湿地萎缩项目区湿地中,都不同程度遭到或正面临着盲目开垦和改造的威胁,大量天然湿地转变成农用耕地或城市建设用地,是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萎缩的主要原因。70年代人们曾经为获取更多耕地,人为地将湿地的部分水域排干,围湖造田,围埂养殖,大量修建自然聚落,致使湖泊湿地面积严重萎缩,。湿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削弱了湿地调蓄和缓冲功能,使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域面积迅速减少。泄水造田是湿地萎缩的另一个原因,如剑湖的出水口海尾河1952年进行了裁弯改直,1956年进行了疏挖河段疏挖。造成湿地面积萎缩的原因还有水土流失。由于面山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大量泥沙通过河入湖河流冲入湖泊,致使湖面逐年缩小,湖水逐年变浅。如鹤庆草海湿地陆地四周均为高山,山地石漠化问题较为严重,在夏季降雨量较大时期,雨水冲刷石漠化的山体导致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偏大,水流汇入湿地,使其流速变缓,泥沙淤积。(2)湿地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污染是项目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污染使湿地水质变坏、生态系统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特别是珍稀生物将会随着污染的加剧失去生存空间而濒危或灭绝,种群的延续将因此受到极大的威胁①面源污染严重,水质呈下降趋势。l农业面源污染57 项目区湖泊湿地流域使用农药化肥,除土壤及作物吸收之外,其余通过地面水和地下水渗入湖泊。据统计,剑湖流域每年农用化肥施用量为323万kg,其中氮肥为152万kg,磷肥为116.68万kg,大量氮肥和磷肥的使用,加重了剑湖的营养盐水平,加快了剑湖的营养化进度。鹤庆草海湿地的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周围新华、板桥、母屯、彭屯、罗伟邑所辖农田,面积为12466亩。农田化肥及农药使用量过高,造成富含N、P等污染物的农田径流大量流出,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l畜牧污染项目区湿地周边村落牲畜养殖主要品种是猪和牛等家畜。尤其洱源县是典型的乳牛养殖大县,全县乳牛存栏达6.6万头,乳牛养殖每年产生的粪便达60多万吨,养殖粪便污染已成全县的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源之一。l渔业污染渔业的污染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渔业生产引进了大量外来鱼种,带来土著语中的在竞争中灭绝;二是渔业生产中的饲料投喂是对水环境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养殖过程中,一部分饲料经养殖对象的消化、吸收转化成水产品,但养殖过程中未被利用的残饵和养殖对象的排泄物也进入了水环境,经分解最终主要以无机氮、无机磷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对水体的富营养化有促进作用。由于X市渔业的生产所使用的库塘处于洱海流域的上游,渔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过水网流入洱海,给洱海的入湖水质造成污染。57 鹤庆县自70年代以来,草海湿地被侵占后进行建塘养鱼的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经过退塘还海工作,部分鱼塘已经退出,但草海湿地水域内仍有560亩鱼塘。根据现场调查,当地渔业养殖密度较高,每亩鱼塘投饵量平均为2吨/年,由于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低,大量残剩饲料沉积在鱼塘底部,分解后其营养盐释放入水体,随鱼塘换水进入草海湿地,带来大量污染。另外,在鱼塘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往往为了消灭或减少敌害生物而使用农药,在育苗、放苗之前对养殖场所反复进行药物浸、洒处理;在饲养过程中为了促进性成熟、促进生长而使用激素;为了防治病害施以各种药物,尤其是大量使用抗生素,这些药物(包括多种杀虫剂)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的甚至是剧毒药品,其残留物溶入水中易造成药物污染,这些药残、重金属离子富集于动物体内,最终还将影响整个草海湿地的生态安全。l旅游污染随着项目区旅游业的开展,旅游人数增加,使旅游业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如鹤庆县新华民族旅游村开发建设的购物中心、酒店休闲区、大佛区、农家乐等的建成,仅2007年,新华村接待游客78万人次,平均每天2136人次。旅游度假村排放的污水和垃圾构成。其产生的污水主要来源于旅游餐饮业、服务业产生的污水,污水大多为生活厨卫污水,富含有机质。由于所排放的污水目前无处理设施,污水可直接排入草海湿地中,并且随着游客人数将不断的增加,污水产生量也将随之增加;旅游污染还有湿地内游船旅游污染和游客产生的大量垃圾。l小手工业污染57 白族饰品手工加工产业历史悠久,如金银饰品加工是新华村的传统优势产业,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家庭都从事饰品加工,加工形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构成。在金银铜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含氰化物的废液产生。l村落污染村落污染主要由农村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构成。项目区湿地周边村落大多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经各种途径最终进入湿地。大多数村落也无垃圾处理处置系统,垃圾随意丢弃、堆放。经雨水冲刷,大量垃圾进入草海湿地,带来严重污染。即使有垃圾处理场,最终随污水、洪水流入湖泊而污染了水质。l城市污染城市污染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地表径流和生活垃圾构成。除X市的城市污水经处理后通过管道直接排入西洱河外,其他几个县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人排入湿地系统。由于城市地面硬板化,降雨冲刷地面形成的径流大多汇入湖泊。城市垃圾也会造成湿地的污染。②工业点污染仍存在虽然X市没有大的企业,但工业污染仍然威胁着湿地的健康,如剑湖径流区是剑川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县城驻地――金华镇就坐落于该区域内,许多工矿企业也分布在该区域内。由于剑湖在径流区内位置最低,自然成为一切废弃物、污水排污的纳垢场所,加之湖泊容积逐年下降,自净能力减弱,造成了水体的严重污染。57 (3)面山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由于流域面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使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以剑湖为例,剑湖流域过去森林资源丰富,莽莽林海,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流出清清泉水注入剑湖,构成了水生动植物的天堂,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协调,致使剑湖流域森林砍伐过度,森林覆盖率急聚下降,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05.45km2,占径流区总面积的21.7%,导致永丰河、金龙河、石狮子河等主要剑湖水源日渐枯竭,到枯水季节,已基本无水补充剑湖。(4)水资源利用不科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为在湿地上游建设水利工程,截留水源,以及注重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不关注生态环境用水一些地方忽视了湿地的生态环境用水,使湖泊蓄水量逐年减少,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如历史上由于漾弓江裁弯取直,草海湿地水位降低,面积由原有的15000多亩,减少至约6000亩。近年来由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草海湿地周边水资源利用程度加强,进入草海的水量减少呈明显下降趋势,再加上人为侵占,造成湿地面积大幅萎缩,目前水域面积仅有1609亩。3.4.3项目区个片区湿地存在问题分布项目区四个片区湿地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但各个片区存在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见表3-8。表3-8:项目区个片区存在问题分布表57 存在问题洱海湿地片区剑湖湿地片区草海湿地片区洱海源头片区湿地萎缩▲▲▲▲开垦和改造▲▲▲▲泄水造田▲▲泥沙淤积▲▲▲▲污染加速▲▲▲▲面源污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畜牧污染▲▲▲渔业污染▲▲▲▲旅游污染▲▲小手工业污染▲村落污染▲▲▲▲城市污染▲▲▲▲工业污染▲▲面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利用不科学▲▲▲▲57 第四章项目实施范围、内容及布局4.1项目实施范围在X白族自治州X市、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的四个片区:鹤庆草海湿地片区、剑川剑湖湿地片区、洱源洱海源头湿地片区、X洱海湖区湿地片区,每个片区包括湿地及其流域。其中核心保护管理区为湿地部分,总面积大约为5868公顷。其中鹤庆草海湿地1000公顷;剑川剑湖湿地2318公顷;洱海源头湿地1300公顷;X洱海湖区湿地1250公顷。4.2项目内容及布局4.2.1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体系建设(1)湿地及流域自然保护区建设①现有国家级及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9,700hm2。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剑川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580hm2。州级自然保护区10个,即:剑川石宝山自然保护区、洱源罗平鸟吊山自然保护区、洱源茈碧湖自然保护区、鹤庆朝霞自然保护区、X凤阳自然保护区、洱源黑虎山自然保护区、洱源西湖自然保护区、鹤庆龙华山自然保护区、鹤庆草海自然保护区、X蝴蝶泉自然保护区等。②57 建设期内拟申报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剑川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③建设期内拟申报晋升为省级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洱源茈碧湖与西湖自然保护区,面积1,500hm2。④保护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与恢复工程、科研与监测工程、宣传教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2)国家及国际重要湿地建设①目前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1处,即洱海湿地。②建设期内拟申报的国际重要湿地1处,即:洱海湿地③建设期内拟申报的国家重要湿地1处,即:剑湖湿地。④国家及国际湿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与恢复工程、科研与监测工程、公众意识教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共管机制建设等。(3)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能力建设①湿地管理机构设立在X州建立湿地管理专门机构,如“X白族自治州湿地摆护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湿地保护工作。项目区四个县各建立一个管理分支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湿地的管理。②州县市湿地管理机构建设,内容包括管理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员培训、宣教中心等。(4)公众意识教育体系建设湿地保护事业要被人们普遍认识和接受,取决于宣传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收到的实际效果。宣传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湿地管理部门内部职工和保护区周边社区两个方面。保护区内部主要包括从湿地57 管理和保护的各级领导和职工及其家属;保护区周边社区主要包括社区群众,周边企事业单位、部队、中小学生、科技工作者、大中专学生以及参观者。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宣教中心、购置宣教设备、设置宣传牌等。(5)湿地科研监测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①湿地科研监测机构组织建设,在州级湿地管理机构设置湿地科研监测所,负责湿地科研项目的申报、实施及对外科研合作,负责湿地监测和数据处理,负责湿地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更新和管理。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室、实验室、标本室、展示厅、设施设备、科研监测器材、人才培养等。②科研项目规划湿地科研项目包括战略性科研项目基础性科研项目及应用性科研项目。战略性科研项目包括项目区湿地本底调查、湖泊湿地保护及利用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间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等;基础性科研项目包括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原湖泊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珍稀濒危物种调查研究、湖泊湿地与不同水禽栖息和繁殖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湖泊湿地与周边环境关系的研究、湖泊湿地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关系的研究等;应用性科研项目包括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整治及恢复和重建技术的研究、湖泊湿地水资源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种类和含量的研究、湖泊湿地水产养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等。57 ③湿地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包括对湿地的水体、水体衍生的水生植物、水禽、鱼类及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数量、种群变化及湿地资源利用的负面影响等进行监测。湿地监测评估体系采用现代卫星遥感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监测包括常规监测、短期监测和专题监测三种类型。内容包括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湿地鸟类生态习性、栖息环境、种群数量和迁徙规律监测、水禽生物习性、种群数量、迁徙规律监测、湖泊水质监测等。建设内容包括办公设施设备、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样地和样线设置等。④湿地保护管理规划包括湿地保护管理规划、湿地公园建设规划、生态社区发展规划、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规划等。⑤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建立以项目区为主的X州信息网络系统,并与省级网络联网,建立湿地资源清查数据库,遥感监测、样地监测、专题监测等数据和科研专题成果科研监测档案4.2.2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建设(1)鹤庆草海湿地项目①生态文明村和生态人居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草海湿地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拦污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及配套管网、垃圾收集清运系统、改厕、沼气池、太阳能、道路硬化等工程。57 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循环经济示范、控磷减氮用有机肥代替、秸秆粪便回收利用、标准化农田建设、田间生物净化建设等工程。③水质净化工程。开展腐烂水草清理、底泥疏浚等清除工程。改善草海湿地水质,使保护区域水质逐步从Ⅲ类达到Ⅱ类,局部区域力争达Ⅰ类。④湿地生态修复。开展草海湿地湖滨带生态修复、退田还湖、退塘还湖等工程。⑤景观建设。开展中海、南海、北海、东海、五龙河、清水河的水路疏通及两岸湖滨带建设,改善水路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循环互动。⑥河道修复及治理。开展漾弓江沿线生态修复及治理工程,保护漾江烟柳景观。⑦面山水土流失控制。实施植树造林hm2,封山育林hm2,人工模拟造林hm2。⑧小流域治理工程。对条小流域实施治理。⑨农村污染控制工程。包括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工程。(2)剑湖湿地保护项目①湿地修复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开展湿地湖滨带生态修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退耕还湿5224.629亩,恢复水位2188米控制线工程。②57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循环经济示范、控磷减氮用有机肥代替、秸秆粪便回收利用、标准化农田建设、田间生物净化建设等工程。③农村污染控制工程。包括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工程。④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一个城市污水污水处理厂。⑤面山水土流失控制。实施植树造林166.53hm2,封山育林hm2,人工模拟造林hm2。⑥水质净化工程。开展腐烂水草清理、底泥疏浚等清除工程。改善草海湿地水质,使保护区域水质逐步从Ⅲ类达到Ⅱ类,局部区域力争达Ⅰ类。⑦小流域治理工程。对条小流域实施治理。⑧社区共管工程。主要开展社区能力建设、实用技术培训、能源替代建设,推广太阳能中温沼气站建设。(3)洱海源头湿地保护项目①生态修复工程。西湖湿地修复工程:包括入湖河流及沟渠污染控制工程、西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西湖水体交换改善工程、西湖水环境管理工程。l东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内容为簸箕片区湿地、陈官营片区湿地、永安片区湿地、葛官营片区湿地、小石桥片区湿地,将永安江的水分别引入五片区1216亩湿地进行净化处理,提升永安江入湖水质,设计日处理水为10万立方米。l海西海前置库湿地修复及西北岸湖滨带建设。建设内容为:开展海西海前置库湿地建设及西北岸5公里湖滨带建设,沿岸农村截污工程,生态修复工程。57 l茈碧湖水源地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建设内容为:凤羽河60亩入湖前置库处理、茈碧湖外湖1100亩沉水植物修复,西南7公里湖滨带建设。l绿玉池110亩湿地生态修复。建设内容为:入湖河道整治工程,退塘还湖工程、生态修复工程。l弥茨河入茈碧湖口湿地。面积180亩,工程建设内容为:开展弥茨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对弥茨河进行生态修复,在弥茨河东岸建设3米宽的绿化带,西岸建设3米宽的绿化带;对局部河道进行拓宽、清淤,部分河堤进行边坡削坡加固,部分河堤进行生态加固。l凤羽河入茈碧湖口前置塘湿地。建设内容为:将凤羽河水引入茈碧湖西侧42亩湿地进行前端净化处理,以提升凤羽河入茈碧湖水质,日处理水量为3万立方米。主要建设前置库工程、拦水闸工程、沉沙池工程、配水与水利优化工程、植物强化净化系统工程、深水净化区工程、放水闸改造工程、前置库优化运行与管理工程。②农村污染控制工程。包括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工程。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循环经济示范、控磷减氮用有机肥代替、秸秆粪便回收利用、标准化农田建设、田间生物净化建设等工程。④水库湿地工程。上村水库前置库工程、拦水闸工程、沉水池工程、配水与水利优化工程、植物强化净化系统工程、深水净化区工程、放水闸改造工程、前置库优化运行与管理工程。将凤羽河水引入上村水库西侧90亩湿地进行前端净化处理,以提升凤羽河入茈碧湖水质,日处理水量为8万立方米。⑤河道生态修复整治工程57 l永安河生态修复工程:按照满足绿化、美化、净化、防洪、灌溉、排涝、交通、环保功能的要求,建设永安江生态型河道治理示范工程。l罗时江生态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内容为:在罗时江9公里河道东岸建设3米宽的绿化带,西岸建设3米宽的绿化带、4米宽的机耕路;对局部河道进行拓宽、清淤,部分河堤进行边坡削坡加固,部分河堤进行生态加固。l弥苴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内容为:在弥苴河及上游水系96公里的局部河道进行拓宽,部分河堤进行边坡削坡加固,部分河堤进行生态加固,部分河段进行清淤、疏浚。⑥面山水土流失控制。实施植树造林1700hm2,封山育林2000hm2。⑦小流域治理工程。对条小流域实施治理。(4)洱海湖区湿地保护项目。①生态修复工程。l洱海二期“三退三还”。退耕还林1404亩,退房还湿地1050户,拆除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退塘还湖4户共60亩。l洱海湖滨带(东区)70公里生态修复建设工程。工程建设项目共分两部分:(1)湖滨带重建区工程(包括满江—机场路生态重建区挖色村落生态重建区、青山村落生态重建区、双廊村落生态重建区、文笔村落生态重建区);(2)湖滨带修复区工程(包括下和村陡岸生态修复区、海东湖湾-滩地生态修复区、向阳-挖色陡岸生态修复区、挖色-青山湖湾-滩地生态修复区、青山-大建旁陡岸生态修复区、天生营-红山陡岸生态修复区、红山湖湾--滩地生态修复区)。l湖区库塘湿地工程。内容主要包括:X57 市区域内水库水塘的生态修复。②农村污染控制工程。包括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工程。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循环经济示范、控磷减氮用有机肥代替、秸秆粪便回收利用、标准化农田建设、田间生物净化建设等工程。④重点湖湾生态修复建设工程。l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才村)示范工程。工程范围从才村码头向南到抽水站的湖滨带滩地,南北长约500m,东西纵深将近200m,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工程内容包括:全系列和半系列湖滨带生态恢复;入湖河道中和溪河口污染控制;生态砾石床;农田面源末端控制;土壤净化槽;人工湿地;参观栈道和平台;湖滨带生态护岸等工艺内容。l洱海(挖色)--青山湾生态修复建设工程。实施范围主要包括:洱海东区南起挖色村弓鱼河,北至青山村以南,高程1974.3m(海防高程)以下,岸线长约6.2km范围内的湿地。主要建设内容为:包括基底修复、生态配置等。l洱海红山湾和向阳湾湿地建设工程。项目内容包括洱海湖滨带(东区)红山湾段生态恢复建设工程和洱海湖滨带(东区)向阳湾段生态修复工程。l57 旅游码头区湿地的建设和强化工程。在洱海湖滨带(西区)48公里生态修复建设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的桃源等部分旅游码头作了强化建设,本着修旧如旧,因地制宜的原则,增加了原有的植物类群,加强了景观改造,同时对部分临海范围内的湿地也作了相应的保护和扩充,在体现旅游观光的基础上,强调了生态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营造。⑥面山水土流失控制。实施植树造林hm2,封山育林hm2。⑦小流域治理工程。对条小流域实施治理。4.2.3湿地可持续利用工程建设(1)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区(点)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湿地保护的最终目的,因此,有必要在项目区实施可持续利用的示范项目,以建立以湖泊湿地为主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成功模式,为项目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在典型地区建立农牧渔业综合利用示范区4处,滨海湿地养殖优化和生态养殖工程3处,湿地生态旅游区4处。(2)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为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在保护的基础上,挖掘展示湿地自然与人文资源,在湿地自然特征和生态特征显著的区域,划出一定面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规划建设湿地公园。让公众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湿地、认识湿地、爱护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湿地公园示范工程3处:①洱源西湖湿地公园。②消水河湿地公园。③X市下河湾湿地生态公园57 第五章项目期限、项目投资概算及筹措5.1项目期限项目实施年限与国家5年计划相一致:2009~2015年7年。其中:近期2年(2009~2010年),远期(2011~2015年)5.2项目投资概算5.2.1投资概算。根据项目内容和工程数量,估算项目总投资228610.00万元。按项目内容分项投资为: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工程47000.00万元,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151810.00万元,湿地可持续利用工程29800.00万元;按项目区分配投资为:州级投资12000.00万元,鹤庆县投资32100.00万元,剑川县投资42100.00万元,洱源县投资58710.00万元,X市投资83700.00万元。详见表6-1:5.2.2项目资金筹措根据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指出的“要按《规划》要求,落实好配套资金,中央和地方投入比例,西部地区按8﹕2执行,中东部地区按4﹕6执行”的精神。项目区地处西部地区,按8﹕2测算。经费来源,一是争取国家、省级相关项目经费支持182888.00万元,二是地方财政资金配套解决45722.00万元。57 表5-1:X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项目投资概算表单位:万元投资内容(项目名称)全州合计州级鹤庆县剑川县洱源县X市总计228610.0012000.0032100.0042100.0058710.0083700.001.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工程小计47000.0012000.006500.009500.006500.0012500.001.1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16000.003000.004000.003000.006000.001.2国家及国际重要湿地建设5000.002000.003000.001.3保护管理机构能力建设15500.005500.002500.002500.002500.002500.oo1.3湿地科研监测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7000.005000.00500.00500.00500.00500.001.4公众教育体系建设2500.00500.00500.00500.00500.00500.001.5信息网络系统建设1000.001000.002.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小计151810.0024400.0031400.0036010.0060000.001.1生态文明村和生态人居建设3200.003200.001.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13400.003600.002800.002800.004200.001.3水质净化工程2600.001400.001200.001.4湿地生态修复78410.007600.0019100.001871033000.001.5景观建设1400.001400.001.6河道修复及治理9900.001800.008100.001.7面山水土流失控制11600.003200.002400.002800.003200.001.8小流域治理工程3400.00800.00600.00800.001200.001.9农村污染控制工程9400.001400.001300.002200.004500.001.10城市污水处理3800.003800.001.11社区共管工程200.00200.001.12水库湿地工程1800.00600.001200.001.13重点湖湾生态修复建设工程12700.0012700.003.湿地可持续利用工程小计29800.001200.001200.0016200.0011200.003.1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区(点)4800.001200.001200.001200.001200.003.2湿地公园建设工程(3个)25000.0015000.0010000.0057 第六章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6.1政策措施为保证保护区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确保X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资源,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目的,必须在现有各项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一套符合湿地保护管理实际的政策体系,运用国家法律手段加以保护,依法享受和制定相应的特殊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引进资金和人才,落实科学的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6.1.1严格遵守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6.1.2需制定和完善针对X湿地保护的法规。6.1.3用好用足特殊优惠政策。如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云南省关于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及民族文化大省的政策、国家有关退耕还林(草)政策、政府积极扶持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政策、国家湿地保护政策等。6.1.4引进资金政策。湿地的保护与发展,仅靠单一的投资途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7.1.5引进人才政策。制定各种有利于人才引进和发挥技术人员才干的政策。7.2组织措施57 成立以分管副州长为组长、林业、水利、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行政领导与管理。另外,在林业、水利、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技术小组负责具体业务工作的开展。明确湿地管理体制和管理形式,建立科学管理体系,设立合理的湿地组织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实行保护区上下结合、职责分明、联系密切、高效率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6.3资金管理措施6.3.1建立财务管理制度6.3.2规定资金使用制度。6.3.3资金报账制度6.3.4资金的审计和监督6.4人才保证措施6.4.1竞争上岗原则。实行竞争上岗、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拨人才。6.4.2实行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6.4.3岗位激励和奖励机制。6.5管理措施6.5.1完善制度和强化依法行政管理。6.5.2强调科学决策。6.5.3鼓励引入先进的管理措施。6.5.3推行社区共管。57 第七章项目效益分析湿地、森林、海洋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更是X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和保持水土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还是生物多样性重要发源地和主要承载地之一。保护X白族自治州的湿地是一项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发展的伟大事业通过X州湿地保护项目的全面实施和规划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湿地的和管理,使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更有效保护,必将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7.1生态效益X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是对X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它的作用在于维持X州重要湿地、典型湿地及湿地周边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X湿地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X特殊的区位、地理条件决定了云南湿地不仅是X本土生态系统的主要屏障,而且还对云南省和周边邻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特别的意义。7.1.1净化大气57 在世界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之中,湿地的碳汇作用远高于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5~20倍,对大气的净化作用显著。7.1.2涵养水源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在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更为表象化,湿地本身就承载着水的来源和水的储存地这样两个不可替代的功能。X湿地处在多条国际河流的上游地区,无论何种类型的湿地在涵养水源方面,作用和影响都十分巨大。7.1.3保持水土湿地和湿地周边区域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而言显得不明显,但不可忽略。X的高海拔湿地由于森林生长的高度困难性决定了在保持水土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作用。7.1.4调洪补枯无论何种类型的湿地在调洪补枯方面均有一定作用。8.1.5维系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的起源地之一,又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承载体,生物多样性是湿地功能中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具有不可替代性。7.1.6景观效益湿地资源本身就是景观资源。由X湿地造就了湿地景观资源多样性,其高原湿地资源而形成的高原湿地景观在我国乃至世界湿地景观中居最顶级的位置。7.2社会效益7.2.1随着X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吸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到X57 进行科学研究。尤其是湿地恢复与重建方面的研究,为我国湿地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同类地区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7.2.2X湿地保护管理活动开展,将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当地群众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有助于科学知识普及。7.2.3湿地不仅是自然资源,也是生态文化景观,为项目区开展生态旅游和地方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并能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7.2.4随着项目的实施,建立与健全湿地保护共管的协调机制、投入机制和法规与政策体系,既稳定地方社会治安,又能带动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使之尽快脱贫致富。7.3经济效益项目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X州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不仅保护了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使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恢复和发展,为X州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7.3.1湿地生态旅游的间接经济效益(1)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湿地将健康的运行,大大减少了因湿地污染致工业生产、用水费用、水资源流失、渔业、旅游业和地产经济等方面的间接经济损失,而这种损失很难用经济价值来衡量。(2)X州湿地保护项目是在项目区湿地受污染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实施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污染严重后再治理可能节约上千亿元的资金。7.3.2X湿地的直接经济效益(1)根据陈仲新、张新时等人的估算,湖泊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为732.42万元/平方公里·57 年。按项目区核心保护湖泊面积约50平方公里计算,项目区的经济价值约为3.7亿元。(2)水产类产品理论经济效益。在经济效益中,新增水产类产品数量价值是潜在的、目前尚不能实现经济效益,这种价值只有在允许捕捞时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3)湿地生态旅游是目前国际上在湿地保护发展过程中唯一无争议的有明显经济效益且实现了的项目之一,在云南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也完全一样。云南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湿地生态旅游的收入有:门票收入;其它收入(含住、食、二次门票、旅游商品等)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