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9.50 KB
- 2022-04-22 11:34:5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单位名称:贵州XXX茶业有限公司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财务状况:注册资金300万元人民币,单位总资产96万元人民币1.1.2 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名称:XXX县XXX茶叶加工厂建设建设地点:XXX县洋溪镇建设规模:年产优质XXX绿茶茶、XXX绿茶毛尖茶、精品XXX绿茶茶共200吨。建设内容:完成生产车间、成品库及检测室等约4600平方米的土建工程及有关附属设施的建设,完成加工设备的安装,使项目能正常投产。1.1.3 项目建设方案51
该产品生产工艺独特,产品曾获得国际名茶评审委员会等单位的金奖。项目批准立项后,6个月完成整个项目建设,并正式投产。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其中精品XXX绿茶茶主要面向国外市场。项目的管理方案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运行。1.1.4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1.1.4.1 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建设期资金占用费3万元。1.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1.5.1 主要技术指标XXX绿茶茶符合Q/Ly01-2005;XXX绿茶毛尖茶符合Q/Ly05-2005;精品XXX绿茶茶符合Q/Ly06-2005(详见附件,企业标准)1.1.5.2 主要经济指标:年产精品茶200吨;年销售收入3900万元;年总成本3219万元;年利润总额(平均)402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279万元;年缴纳所得税133万元;投资利润率49.5%;投资回收期2年;贷款偿还期3.5年;财务内部收益率27.4%;财务净现值1058万元。5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省农发办《关于编制2007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黔农综[2006]64号文);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3、XXX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4、XXX省茶叶产业化经营规划;5、XXX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3 综合评价1.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进一步促进XXX县茶叶产业的发展,使项目区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为茶农建立一个稳定收入的平台,增强茶叶产业对当地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着极大作用。另一方面,对大力推进XXX优势特色经济作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分步增值,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等都是非常必要的。1.3.2 可行性生产技术成熟、可靠:产品经X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的企业生产技术标准执行。51
经营效益显著:项目实施企业每年平均获402万元利润,每年上缴销售税金及附加279万元,交纳所得税133万元。保护环境、绿化荒山:茶叶精深加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进一步带动茶叶基地发展,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市场前景广阔:XXX特殊的地理气候资源,为高品质茶叶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茶叶具有多种保健及药理功能,随着人类健康意识与日俱增,茶将成为本世纪最具有市场前景的健康饮料。1.3.3 风险评估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年销售收入3900万元,年均利润402万元,经财务分析,该项目盈亏平衡点为75%,即项目只要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即可实现保本,因此项目风险小。带动作用:可带动1600户农户茶园的种植,同时加工厂可提供160人的就业机会。问题及解决方案:资金投入和市场销售是本项目的主要问题,主要解决方案是:健全茶业运行机制,多方增加投入,理顺管理体制,增强龙头企业实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树立品牌,进一步开拓市场。1.4 结论与建议51
本项目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立项原则及我省产业发展政策,能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项目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技术依托单位,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可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增加农户收入。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支持,使项目尽早组织实施。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茶业为我国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21世纪以来,我国茶叶生产得到重视,各地都把茶叶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加以发展,其中名优绿茶和乌龙茶发展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我国茶叶生产的重心逐步由东部向西部转移,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XXX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近几年,XXX的茶园栽培面积成两位数增长,平均增幅为14%左右,茶叶生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多近年来,科学技术的提升,使人们对茶与健康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料的优点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人均消费量不断增加。XXX是绿茶生产大省,绿茶年产量占茶叶生产量的85%以上,茶叶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将给我省茶叶种植和加工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加快我省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提升茶叶品质和茶叶效益,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先后颁布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XXX51
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XXX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全省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来指导茶叶加工项目实施。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是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XXX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东北部、铜仁市西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县人民政府驻峨岭镇。“八山一水一分田”,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位于县境东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是世界人与生物圈网成员,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是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全县总人口42万,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土家族自称“毕滋卡”,有“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民族节庆,有土家摆手舞、土家金钱竿、土家红棺葬等独特的民俗活动。2.2.2 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实方的提高,“三农”问题已经被摆到各项工作的层面上,“三农”51
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千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加快特色地方产业的发展步伐,通过实施本项目,切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增产不增收的被动局面,使项目区茶叶种植和加工收入的增长由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引导茶业生产向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第三章 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XXX县属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东北中山峡谷之间,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位于其东部,形成东高西低,东南向北西倾斜地形地貌。境内最高峰为梵净山的耸凸点,海拔2493.8m,西部与思南、德江交界处的龙门口为最低点,海拔377.7m,相对高XXX县全景51
差2116.1m,高低点直距46.12km。境内地形可分为中高山及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形,地貌类型有溶蚀、侵蚀和河谷冲刷堆积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我县主要的地貌,分布范围广,除东南部的梵净山外,其余地区的大部分属于此类型。东部梵净山地区,平均海拔大于1600m,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坡度较陡,为中高山地形,以锓蚀地貌为主;中东部梵净山前缘地带海拔1000-1600m,坡度陡缓不等,为低中山地形,以岩溶地貌、河流冲刷堆积地貌和侵蚀地貌为主;中部、西南部、南部地带海拔800-1000m为中低山地形,以岩溶地貌、侵蚀地貌和河流冲刷地貌为主;境内海拔在700-800m一带,相对高差200-300m,坡度较小,为低山地形。在山地地形的河谷地带,经河水的常年冲刷,形成了一些相对较平的河谷冲刷堆积地貌,但面积不大。水文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XXX河、车家河、乐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沟河等,地表河网较密。多数河流上游陡,中游平缓,下游较陡,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分别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由南东向北西流入乌江。3.1.2 自然资源状况 XXX县地处XXX高原东南部苗岭山脉梵净山区,县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平均在1000-1800米,海拔最高峰为梵净山主峰2178.8米,与县内最低海拔484米相对高差1694.8米。土壤可分为红黄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和紫色土5个类型,土壤偏酸性。全县土地面积1218.551
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7.9%,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全县境内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年均气温在15.4℃左右,极端最高气温达35.6℃,最低气温为-8.9℃,年总积温在5100-5475℃之间,无霜期6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250-1500毫米,一般集中在夏季。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大小河流216条,流域面积1218平方公里,水力理论蕴藏量为6.8万瓦,现仅开发6.9%。 项目实施地洋溪镇年平均气温15.4℃,海拔837米。耕地13581亩,其中田11022亩,旱地3559亩,人均耕地0.57亩;有林面积34770亩,森林覆盖率为47.9%。 按照项目设计,XXX县XXX茶叶加工厂基地建设选址在XXX县洋溪镇路口,该地点交通条件便利,周围有三股山泉水,终年不断,经检测,水质好,既可饮用,又能确保生产用水,供水供电都有保证,且周边无人居住,无任何污染,已经环保部门认可,完全符合环保要求,是建立有机茶叶加工厂的理想场所。3.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2.1 政策环境 3.2.2 资源优势 51
3.2.3 科技开发能力3.2.4 基础设施条件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3.3.1 主要障碍因素1、品牌杂乱,XXX绿茶茶品牌没有发挥品牌效应。2、龙头企业尚未形成,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3、茶业产业体制建设不完善,营销体系滞后。3.3.2 主要障碍因素的解决方案1、树立品牌。通过实施本项目,制定XXX绿茶茶地方标志,并报省质监局审定并颁布实施,同时做好“XXX绿茶茶”品牌商标原产地域保护申报工作,争取完成扩大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和企业的QS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XXX县“XXX绿茶茶”品牌的含金量和知名度。2、强龙头。通过实施本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之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帮助重点茶叶乡镇成立茶叶协会,按照茶叶产业化要求和市场准入标准,协助制定茶园管理、茶青收购、茶叶加工销售等制度,切实提高科技含量,为XXX县茶产业走向市场,走出国门创造条件。351
、健全茶业运行机制,增加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建立统一的茶叶管理机构,协调原料与加工、加工与销售的关系,促进茶叶加工业的产业化进程。提高茶叶加工业组织化程度,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和竞争力。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支持茶叶加工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引进一批茶叶加工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全面提升茶叶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4.1 建设单位概况4.2 研发能力4.3 企业财务状况4.4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5.1 市场分析5.1.1 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绿茶是我国出口茶叶的绝对优势品种,占70%左右,在国际市场具有稳固的优势地位。上世纪,印度等国曾努力试制过绿茶,但终因品质等原因,未被国际市场认可。近年来,全球的绿茶消费增长明显。1995年,我国出口绿茶6.6万吨,2005年达19.17万吨,同比增长6.1%;2005年,我国生产绿茶6351
万吨,红茶等仅有33万余吨的产量。因此,FAO认为,中国出口茶中的绿茶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中国是世界绿茶的主要产区,茶叶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地环境污染严重,加之出口茶叶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近年来,国内的茶叶种植与加工呈现出由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态势,XXX茶青成为东部地区茶叶加工企业抢购的原料。XXX是我国的绿茶主要产区之一,茶叶栽培面积89.58万亩,2004年绿毛茶1.1万余吨,占总产量57%。然而,XXX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仅6个,存在着茶叶加工规模小、知名品牌缺乏的严重问题。5.1.2 市场前景分析世界茶叶生产、出口量的增长中,中国领先。1995年至2004年,世界茶叶总产量增长了27.5%,其中50%以上来自中国;世界茶叶产量年均增长2.75%,中国年均增长8.2%。近十几年中,世界茶叶出口年增长率3.34%,中国年增长率6.92%。近年来,世界茶叶市场需求有加大的趋势。FAO预计, 2010年前,我国茶叶出口将在保持在5%~7%的年均增长率。近1051
余年来,绿茶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的龙头品种,在国际市场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且消费增长特别明显。一些生活水平较高、保健意识较强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绿茶进口增加较快。1996~2004年,美国的绿茶进口增加了103.5%。XXX绿茶茶是XXX县民间传统茶叶加工工艺的结晶,曾被外交部定为出口礼品茶,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绿茶品种。目前,有关XXX绿茶茶的报道极少,加工企业也不多见。因此,项目建设以XXX绿茶茶为龙头产品,充分利用梵净山无公害原料茶生产基地,运用现代加工工艺,对XXX绿茶茶进行规模开发,在弥补国内外市场空白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拉动绿茶消费需求。5.1.3 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XXX绿茶茶加工所需的原料来自于我省著名的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的XXX县,林、草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地势高差1694米,跨越温暖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个气候带;茶园土壤包括黄红壤、黄棕壤等,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肉质肥厚鲜嫩的茶叶原料,富含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素。XXX县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工业欠发达,土壤、水质、大气受污染程度低。XXX绿茶茶是XXX县民间茶叶加工工艺的结晶,当地1.8万余亩茶园和充足、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为项目产品加工成本的降低奠定了基础。此外,按照有机、绿色茶叶生产标准,组织原料;在加工机械和工艺流程等方面,按照清洁化生产要求,完全可以确保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2 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51
5.2.1 销售策略5.2.1.1 品牌策略充分利用梵净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XXX少数民族特色,在产品的包装上对产品概念、功能内涵加以科学设计,拓展XXX绿茶茶的文化附加值、情感附加值等人性化、人文化的涵义,突出XXX绿茶茶产品特点、功能及企业形象。5.2.1.2 宣传策略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深度挖掘梵净山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有计划地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多层次、多渠道、选择性地投放广告,力争以最小投入产生最佳的效果。5.2.1.3 定价策略根据市场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市场竞争等综合指数,以市场渗透为目标,快速收回投资为根本,依据需求导向、成本导向和竞争导向原则,进行理解价值定价和产品组合定价。5.2.1.4 公关策略在企业内部,建立奖励促销机制;在营销网络方面,采取助销、促销策略,组织经销商评级活动,或奖励促销的厂商联谊会,充分发挥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在产品宣传、销售中的作用。5.2.2 销售方案51
设立5~10人规模的包括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分部在内的市场部,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产品阶段和年度销售计划,明确职责。项目建成后第一年生产、销售14万公斤,其中向国际市场试销2~3万公斤;第二年生产、销售20万公斤,其中5~10万公斤出口。5.2.3 营销模式根据现代商品流通特点,兼顾茶叶产品的特殊性,以连锁超市、批发商、特许经销商、零售商等间接营销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采取委托经销的方式,通过省内或国内具有茶叶出口许可证的经销商,积极拓展XXX绿茶茶的国际市场,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营销成本。5.3 市场风险分析5.3.1 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项目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同企业、不同产品间价格的恶性竞争,干扰项目产品的市场价格定位。在国际市场上,茶叶进口国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限制将影响项目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份额。5.3.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1)建立企业自主的原料茶生产基地,确保货源;实行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确保茶叶品质;科学管理,降低成本。51
(2)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以专卖店、加盟店等方式,构筑连锁经销网络,坚持科学、诚实的营销理念,培育长期、稳定的消费群体,形成特色的经营模式,减轻市场冲击。(3)系统地规划品牌竞争策略,通过简明、形象、实用的产品设计,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活动,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扩大销量。(4)多渠道加大投入,购置先进的加工设备,配套企业质量自查体系建设。(5)引进人才的同时,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联合,加快名优茶品研制创新进程,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综上,绿茶占据国际、国内茶叶市场的主导地位,年均需求增长5%~7%,市场空间大;XXX县优越的产地环境为具有地方特色绿茶品种XXX绿茶茶奠定了良好的内在品质和市场竞争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方案,完全可以实现项目产品的生产、销售目标。51
第六章 建设方案6.1 建设任务和规模按照XXX县乃至XXX州茶业的发展需求,结合项目建设单位的长期发展规划,本项目建设以新建XXX绿茶茶为主的茶叶深加工生产线为主,配套实施土建、配套公用工程和产品质量自查体系等建设,实现年产200吨的XXX绿茶茶为主的生产与销售目标。6.2 建设规划和布局(1)土建工程征地30亩,完成6500m2加工车间、库房、办公楼、实验室等土建工程的建设(详见附图2,总平面布置图);配套实施XXX绿茶茶加工所需的水、电、路、绿化、信息网络、环保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000平方米的厂区绿化。(2)生产设备购置29台(套),完成XXX绿茶茶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实现年产20万公斤XXX绿茶茶的建设目标。(3)质量检测建立茶叶加工原料、成品质量检测的实验室,构筑质量自测体系。51
此外,在企业内部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与措施。6.3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6.3.1 工艺流程XXX绿茶茶系XXX县地方特色绿茶品种,按照附图3中的XXX绿茶茶加工工艺流程进行生产。6.3.2 加工技术要点在XXX绿茶茶的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掌握以下的技术要点:(1)烘炒温度85~90℃,时间10~15分钟;(2)揉捻10分钟;(3)湿球重4克,干球重2.5克,直径18~20毫米;(4)烘烤温度70~80℃,时间5~6小时;(5)挥锅温度50~60℃,时间15~20分钟。6.3.3 原料要求(1)XXX绿茶毛尖茶采收优质春茶独芽(含中叶包芽),芽质柔软细嫩显毫,宽长一致,芽长1.5~2cm,不带夹蒂、碎片,无病斑,均匀,新鲜,净度好。(2)XXX绿茶茶51
一芽一叶初展优质茶青,叶质细嫩(精品XXX绿茶茶),或一芽二叶初展,少量幼嫩对夹叶(XXX绿茶茶),无紫叶,无病斑,均匀,新鲜,净度好。6.3.4 产品外观与质量要求(1)感观――XXX绿茶毛尖:条索关,紧结、曲卷、重实,绿润显毫,无夹杂物。――XXX绿茶茶:球状,紧圆均匀,光滑有亮,球体直径18~20mm,重量2.5g±0.2g,其中精品XXX绿茶茶色泽为银灰墨绿、露毫,XXX绿茶茶色泽为银灰墨绿。(2)内质――XXX绿茶毛尖:香气为栗清香,滋味鲜爽醇和,汤色绿黄明亮,叶底嫩匀鲜活。――XXX绿茶茶: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绿黄明亮,叶底黄绿匀整,其中精品XXX绿茶茶的叶底还应鲜活。(3)理化指标 XXX绿茶茶,包括XXX绿茶毛尖茶、精品XXX绿茶茶须达到表6-1所列各项理化指标。表6-1 XXX绿茶茶系列成品茶理化、卫生指标51
序号项 目单 位指 标1水分g·100g-1≤7.02砷(As)mg·kg-1≤0.53铅(Pb)mg·kg-1≤2.04铜(Cu)mg·kg-1≤60.05六六六mg·kg-1不得检出6DDTmg·kg-1不得检出(4)取样、测定方法――取样:按GB/T8302的规定执行。――感观要求:按GB/T1015规定的方法进行品评。――水分:按GB/T8304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卫生指标:按GB50009.57中相应的方法进行检验。6.4 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6.4.1 建设标准XXX绿茶茶所需的原料茶生产按照《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018—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T5020—200151
)标准要求进行;加工车间和配套水、电、绿化、环保等硬件设施建设执行《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加工车间的建设要求使用年限50年,满足国家有关建筑质量要求。6.4.2 具体建设内容6.4.2.1 土建 项目建设分别完成加工车间、库房、实验室和配套的道路、绿化、围墙等公用工程,其中:(1)粗加工车间1000m2,精加工车间1000m2,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II级,门式钢架结构;(2)摊青间1200m2,砖混结构;(3)成品库冷藏间600m2,挂架结构;(4)茶叶检测评审用房800m2,砖混结构;(5)厂区绿化5000m2;(6)围墙(高2m)1500m;(7)厂区道路900m硬化。6.4.2.2 设备根据茶叶加工需求,项目建设需购、安34台(套)设备,其中29台(套)为XXX绿茶茶加工生产线设备,4台(套)为公用设备(表6-2)。表6-2 项目建设设备购置清单51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台/件)一加工设备 180型杀青机4台2110型滚筒杀青机4台3热风炉烘干机2台4名茶微烘机2台540型揉捻机4台630型揉捻机4台7265型揉捻机4台8抽排风系统2套9冷冻机组1套10包装机1套11检测设备1套二公用设备 1供电设施(含变压器)1套2供水设施(含抽水及管道安装)1套3成品货柜运输车1台4面包车1台6.4.2.3 科技措施(1)原料生产无公害化措施51
对原料茶生产和加工环境进行产地环境认证,提出产地环境保护方案与措施。在项目建设单位自有的原料茶基地上,采用堆沤腐熟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控制生物农药的施用量,全面实施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采取合同收购的方法,向当地茶场提出有机茶原料订单,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有机茶原料,加工高品质的精制XXX绿茶茶,供应国际市场。与各茶场签订定购合同,派遣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与技术培训,在原料茶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要求,进行茶叶生产管理,确保项目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达到国内市场要求。(2)清洁化加工技术 在XXX绿茶茶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组织生产,避免对成品茶和环境造成污染。6.4.2.4 其它 通过人才引进、联合开发等方式,对XXX绿茶茶加工工艺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XXX绿茶茶加工工艺与技术标准,提高成品茶的外观品质与内在质量。同时,利用梵净山特殊的地理标志,开展新茶品的创新研制。6.5 实施进度安排51
根据项目建设任务和质量要求,经详细计算,项目建设期时间为6个月,其阶段目标任务如表6-3所示。第七章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7.1 投资概算依据7.1.1 概算依据XXXXXX州XXX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拟建的XXX县XXX茶叶加工厂项目主要任务;一是完成茶叶精深加工车间及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购置设备及安装完成生产线的建设,达到年产200吨精品茶叶的生产能力。该项目建设期为二年,项目进入生产期第一年拟定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0%,第二年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拟定免征。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实施进度及相关的价格水平作为本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7.1.2 项目概算计划根据项目实施规模、生产设备有关厂家的报价、当前建筑行业的经济指标等确定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建设期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建设期资金占用费3万元,生产期需投入流动资金220万元,投资进度为第一年投资354万元,第二年投资23851
万元,主要用于生产厂房投资、设备购置、公用工程等投资。项目进入生产期第一年需投入流动资金187万元,第二年需投入流动资金33万元。7.2 投资概算7.2.1 固定资产投资概算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概算为2000万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建工程投资,2.新购设备及安装,3.其它投资,4.建设期资金占用费。7.2.1.1 土建工程投资 368万元详见附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7.2.1.2 设备投资 155万元详见附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7.2.1.3 其它投资 66万元培训费:投资8万元;项目前期费:投资8万元;勘察、设计费:投资20万元;预备费:28万元(其中:基本预备费,按以上投资额3%计,投资17万元;涨价预备费用,按以上投资额2%计,投资11万元)。7.2.1.4 建设期利息项目建设期年资金占用利率为2.4%计,建设期资金占用费为3万元。51
7.2.2 流动资金概算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分项详细估算,项目进入生产期需投入流动资金220万元,其中生产期第一年需投入流动资金187万元,第二年需投入流动资金33万元,以后逐车滚动使用。通过以上详细估算,该项目总投资为3000万元。7.3 资金来源该项目所需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以下方面筹措。7.3.1 申请农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经费本项目申请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贷款140万元,按农发有关文件要求其中有偿资金105万元,无偿资金35万元。7.3.2 公司自筹资金本项目实施公司自筹资金550万元,主要用于土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7.3.3 银行贷款资金项目需申请银行贷款资金122万元,主要用于生产期作流动资金投入。7.4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7.4.1 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51
本项目申请财政资金140万元,为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农发项目贷款管理原则,即专款专用,专款核算,专人管理,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及应完成的任务安排资金的投放。7.4.1.1 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管理按农发项目有关规定,本项目有偿资金为105万元,主要用于精制茶加工设备的购置。目前公司拥有总投资467万元的已建成上网发电为1000千瓦的电站,可用电站抵押,保证财政有偿资金的安全。本项目有偿资金的偿还可从项目经营利润中偿还,经详细测算,项目进入生产期第二年便可还清财政有偿资金。7.4.1.2 财政无偿资金使用和管理本项目财政无偿资金为35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培训,项目前期费和项目勘察设计费,并完全按农发项目的要求进行报账管理。7.4.2 银行贷款的使用管理及还款计划本项目银行贷款主要用于流动资金,还款可从项目每年经营利润中偿还。经估算,5.6年可收回全部投资。7.4.3 自筹资金使用管理51
本项目公司自筹资金主要用于土建工程、土地征拨等投资,资金的管理完全按公司的财务规章制度进行。第八章 财务评价8.1 财务评价依据根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有关规定和评价方法,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对项目进行规范的财务经济分析。8.1.1 基础数据项目建设期2年;项目效益发挥期15年;项目建设期资金占用费2.4%;生产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6.39%;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2000万元;项目流动资金为220万元;项目建设期资金占用费利息为3万元;项目基准收益率为10%;增值税为17%。8.1.2 财务评价范围根据项目实施的特点,本项目财务评价的范围是:年产100吨XXX绿茶茶,年产50吨XXX绿茶毛尖茶和年产50吨精品XXX绿茶茶,纳入财务评价。8.2 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51
8.2.1 各种产品的单位产量及价格、销售收入估算1.XXX绿茶茶生产线建设项目该生产线拟定年产XXX绿茶茶100吨,平均每公斤售价180元,该产品年销售收入为1800万元。2.XXX绿茶毛尖生产线建设项目该生产线拟定年产优质XXX绿茶毛尖茶50吨,平均每公斤出厂售价120元,该产品年销售收入为600万元。3.精品XXX绿茶茶生产线建设项目该生产线主要生产出口精品XXX绿茶茶50吨,平均每公斤售价为300元,该产品年销售收入为1500万元。通过以上估算,项目建成后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年产品销售收入为3900万元。8.2.2 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项目建设期为二年。该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各年产品销售收入为3900万元,应纳销售税金及附加279万元,其中增值税259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3万元,教育费附加8万元。详见该项目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计算表,附表7-1。8.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8.3.1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51
项目生产的产品有XXX绿茶茶、XXX绿茶毛尖茶及精品XXX绿茶茶,由于产品不同,所需的原材料即茶青质量不相同,另外包装也不相同,因此各产品的每公斤生产成本也不相同。详见附表5-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计算表。8.3.2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每年投产规模作为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的依据,经测算项目各年总成本及经营成本如下:项目进入生产期第三年及以后各年总成本费用为3323万元,经营成本为3169万元。各年平均成本及经营成本,详见附表5,总成本费用计算表。8.3.3 固定资产折旧及摊销估算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仪器设备、运输工具等投资原值为464万元,从项目进入生产期的第一年开始折旧,房屋及机器设备按15年平均折旧,电子设备按10年平均折旧。经测算房屋及建筑物每年折旧费为19万元,机器设备折旧费为7万元,电子设备运输工具折旧费为6万元,年固定资产折旧费合计为31万元。详见附表6,固定资产折旧及更新资金计算表8.3.4 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51
本项目无形及递延资产主要是土地征拔费、培训费、勘察设计费,土地征拔费及项目前期开办费等,总计为128万元,从项目进入生产期第一年开始,10年平均摊销,无形资产平均每年摊销9万元,递延资产每年平均摊销4万元,年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合计为13万元。详见附表6,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计算表。8.4 财务效益分析8.4.1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根据上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总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折旧等各项费用的估算结果,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第一年,项目年销售收入达3900万元,扣除销售税金及附加279万元,年总成本费用3226万元,项目年利润总额平均为395万元,按33%的比例上交所得税106万元,税后利润288万元,扣除盈余公积金29万元和公益金14万元,项目年末分配利润65万元。详见附表7,项目损益表。根据前述各项指标编制项目现金流量表,附表8。根据该表及相关数据对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分析。1.项目所得税后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为27.4%,财务净现值(I=10%)时为105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说明项目盈利能力完全能满足行业要求。51
2.根据项目损益表和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计算获得以下指标:3.项目投资利润率为49.5%=402×100%3000项目投资利税率为83.9%=681×100%30008.4.2 偿还能力分析本项目建设期应偿还的资金108万元(105万元的有偿资金和3万元的资金占用费),从附表9看出,项目进入生产期第一年末,还息3万元;项目进入生产期第二年末可还本137万元,还息3万元;即第3.5年(含建设期二年)便可还清全部贷款。按农发项目有偿资金偿还要求,第五年归还50%,第六年归还50%,本项目第五年后将积累更多的利润,完全有能力归还全部有偿资金。8.5 不确定性分析8.5.1 盈亏平衡分析51
由总成本费用计算表(附表5)、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计算表(附表7-1)可知,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年销售收入3900万元,年总成本费用3226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1186万元,可变成本为2040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279万元。经测算,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项目盈亏平衡点(BEP)75%。详见附表11,各年盈亏平衡点计算表。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只要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即年销售收入达2925万元,即可实现保本,项目安全边际率达25%,因此公司经营风险小。详见附图4,盈亏平衡分析图。8.5.2 敏感性分析本项目基本方案中,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7.4%,投资回收期为5.6年,均满足财务基准值的要求。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在对财务敏感性分析时,分别对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提高5%、10%、15%、20%和分别降低5%、10%、15%、20%的单因素变化对项目所得税后的内部收益率、贷款偿还期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详见附表12,敏感性分析表。从表可以看出,各因素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内部收益率及贷款偿还期,其中销售收入的提高或降低最为敏感,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影响最大,经营成本次之。根据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51
详见附图5,敏感性分析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当销售收入下降到约7%时,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将低于基准收益率10%的水平,当经营成本增大17%,同样项目的收益率将低于基准收益率10%的水平,表明项目的销售收入和经营成本至关重要。8.6 财务评价结论项目经过评估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较好,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年销售收入3900万元,年总成本3219万元(平均),年利润总额为402万元(平均),项目投资利润率达49.05%,年向国家上缴销售税金及附加279万元,年缴所得税133万元,项目内部收益率为27.4%,投资回收期5.6年,贷款偿还期3.5年,因此,从财务评价上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是可行的,建议尽快给予立项。详见附表10,主要经济指标计算结果。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9.1 环境影响51
XXX绿茶茶的加工是一个物理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然而,在项目实施运行中,仍应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防范于未然。此外,在XXX绿茶茶的加工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生产生活废水、粉尘、噪音等方面的污染。9.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对XXX绿茶茶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通过以下具体措施加以消除或达到允许的排放标准。9.2.1 污水处理XXX绿茶茶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地坪冲洗水和生活污水不含任何有害、有毒物质,经地下埋设管道,收集汇入污水处理池,澄清处理,去掉漂浮的茶叶、茶末以及砂石等杂物,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9.2.2 废渣治理以电力供替代燃煤锅炉,推行清洁化生产,全面实施茶叶加工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消除燃煤锅炉供热带来的废渣污染。采取物理、生物等措施,将XXX绿茶茶加工的废弃物沤制,制成有机肥料,或作为茶叶生产基地肥料,或对外销售,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茶末、茶梗等亦可作为提取茶多酚或咖啡碱的原料,进行深度利用。9.2.3 噪声治理51
茶叶加工所用设备多系小型加工机械,除茶叶保鲜库机房压缩机噪音较大外,其余车间噪音都在60db(A)以内。对压缩机等产生较大噪音的设备,可采取隔音、减振、吸音等措施进行治理,使操作岗位噪声达到GBJ87-85的要求。9.2.4 植树种草,降低粉尘和噪音污染在厂区内种植茶树或各种绿化树、花草,一方面美化环境,另一方面利用树林叶片的吸尘、吸音功能,降低厂区噪音影响,减少粉尘污染。9.3 评价与审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已向XXX县环境保护局提出了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申请。XXX县环境保护局于2006年9月16日给出了“项目选址符合环保要求,拟采防污合理,同意建设”的审批意见(详见附件6)。第十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10.1 农业产业化经营10.1.1 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10.1.3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10.1.3.1 项目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51
项目单位本着企业发展、政府增税、农民增收的原则,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先期对农户的茶园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予以扶持,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在每年年初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设立保护价,并将一定数额的定金打入当地政府指定的帐户作为兑现保证,从根本上保障茶农的利益,与农户、建立切实可行的利益联结机制。10.1.3.2 辐射带动基地 本项目建成后,每年需高档茶青800吨,按每亩产高档茶青200斤计算,加工原料需要可直接带动基地面积8000亩;茶农的收益可间接带动周围农户发展基地约3万亩,并辐射到项目区周围的乡镇,辐射带动面积约10万亩。10.1.3.3 辐射带动农户本项目可直接带动农户1600户,安排农业人口6400人;间接带动农户6000户,辐射示范带动农户8000户。10.2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10.2.1 农民增收直接增收:按户均种植5亩茶叶计,每户农民通过供应项目原材料、种植茶园可实现直接增收11500元,其它茶青增收约5000元,农民人均增收2500多元。51
间接增收:通过企业就业,可安排农民工约120人,人均工资600元,每人年收入7200元。10.2.2 农业增效项目建成投产后,促进了项目地的茶叶产业发展,农户茶叶种植水平和收益的提高,使当地以粮油种植为主的生产结构得以调整,农业在项目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得到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增强了项目地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诸如茶叶协会等农民中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使当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10.2.3 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比较分析项目实施5年(项目建设期2年、茶园建设投产期3年)后,项目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将从现在的1600元增加到4100多元,茶叶产值从现在的616万元增加到4516万元。而在非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按10%的增长速度高估,5年后也不过2577元;茶叶产值按15%的较高发展速度计,5年后的产值也只有160万元。10.3 其它影响评价本项目的实施,除对项目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外,还将在以下方面产生积极影响。51
项目带来的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技术水平,使农民有能力在小水利建设、改良土壤和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进行新的投入,从而促进项目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项目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对当地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当地财政收入的改善,使政府和农民有更多的投入用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建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密切了项目地的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管理11.1 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11.1.1 项目建设阶段机构设置与职能项目建设阶段,设工程建设指挥部,由项目建设企业法定代表人任项目建设总指挥,下设办公室、工程部及财务室,各机构皆为临时设立,对总指挥负责,其职能是:办公室为综合性事务机构,负责对外联络、接待、后勤、文件管理等;工程部负责项目土建工程的招标、合同、质量、进度等方面的管理,负责项目生产设备的招标采购、安装及试车等;财务室负责项目建设的费用管理。11.1.2 常设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能51
土建工程后期,为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即应按下图11-1 成立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图11-1 生产经营组织机构董事会财务部总经理供应部 办公室生产部销售部开发部公司董事会下设总经理,主持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并对公司董事会负责,下设办公室、财务部、生产部、供应部、销售部和开发部,财务部负责人直接由董事会任命,各部门负责人对总经理负责。各机构的职能是:财务部负责财务、劳资和社会保险等;办公室负责人事、接待、文书、攻关、后勤和保卫等;生产部负责产品生产计划、产量、质量管理及生产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保养等;供应部负责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的采购与保管;销售部负责产品的广告、宣传和销售以及货款的回笼等;开发部负责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的设计和开发。11.1.3 劳动定员51
表11-2 劳 动 定 员 表序号单位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总人数1总经理办公室1 12财务部2 23办公室3 34生产部61341405供应部3 36销售部8 87开发部3 3 合 计2613416011.2 经营管理模式项目企业严格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健全股东会和董事会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建立以质量为中心,以市场为先导,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以无缺陷管理为出发点,以优化质量、功能、成本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为前提,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以健全的质量体系为保证的经营管理模式。并辅以健全的财务、人事、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科学整合企业的各方面资源,以求得企业的长远发展。11.3 经营管理措施51
项目工程管理: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认真作好项目的招投标管理;督促中标单位认真作好工程设计、预算及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招标合同,组织有关专家认真进行评估、检查和验收。生产管理:建立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的生产管理制度,按优质食品规程组织生产,严格遵循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稳定生产优质产品的生产系统,加强对人员、设备、原材料、操作规程、环境五大因素的管理和控制,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工艺控制,保证产品质量达到相关的要求和标准。财务管理:建立项目资产管理制度和实行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单列财务,专款专用,保证项目资金按期投入和按期收回。销售管理:加强市场调研和注重信息反馈,超前制定产品规划、营销策略与规划,建立销售全程追踪制度和销售及贷款限期回收奖惩制度,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趋势调整终端产品种类、规模和数量,建设完善可持久的销售网络,并注重超前培育产品市场。11.4 技术培训51
项目根据茶园生产和茶叶加工的技术要求,对项目单位员工及基地农民进行培训。培训的方法是:由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依托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专题讲座、临场指导、参观学习等。培训措施包括:加强领导、检查、考核和督促;确保培训教师的质量与数量;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和技术资料的发放等。拟开展的主要工作有:项目落实后,按项目进度对生产工人进行上岗前的操作和素质培训;请省茶科所专家给基地农民办茶叶种植讲座和现场指导。11.5 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 建立劳动保护、保险制度,做好安全卫生,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中的身体健康,保障产品卫生质量。主要措施包括:在工程、生产设计中选用安全可靠的设备装置和防护装置;减少物料转运,缩短运距,降低落差,以减少物尘和粉尘飞扬,将污染较为严重的生产设施布置在下风向;设兼职的安全和卫生检查人员;对相关岗位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定期对原材料基地进行环境检测等。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2.1 可行性研究结论12.1.1 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发展政策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总体发展方向,符合XXX省农业农村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符合项目地的经济发展规划。本项目在壮大项目地主导产业的同时,促进了地方财政和农民的增收,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51
12.1.2 项目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技术依托该项目技术依托单位——XXX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是我省唯一专门从事茶叶育种、栽培和加工的科研机构,曾为我省的茶叶产业发展作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该所现有茶叶方面的高级职称者8人、中级职称者8人,多次获国家和省级成果项,技术力量雄厚,是本项目实施和发展强有力的技术保障。12.1.3 本项目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显著本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达产后可实现年均利润402万元,项目内部收益率达27.4%,投资利润率49.5%,每年可向国家交纳销售税金及附加279万元,年缴所得税133万元,经济效益良好。项目投资回收期5.6年,回收期较短,偿还能力强,投资风险较小。本项目实施后,可使项目地农民人均收入从现在的1600元增加到4100元,农民增收幅度大,社会效益显著。12.1.4 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地是理想的茶叶生产区,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好,本项目产品为无公害有机茶,是目前市场热销的安全、健康产品之一,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阔。51
综上所述,本项目立项依据充分,选址正确,技术方案可行,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立项要求。12.2 建议12.2.1 加强对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食品行业更是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强对各生产环节的质量和卫生指标控制,严格执行无公害有机产品的生产规程,并尽早进行产地认证。12.2.2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创新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为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要充分利用技术依托单位的优势,培养和储备企业的技术力量,积极开展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2.2.3 加强产品市场开拓与成本控制由于产品销售收入、生产经营成本对项目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影响较大,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要注意市场开拓,抓好产品的营销工作。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产品的成本费用,防止成本失控造成项目效益低下。51
附表2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估算价值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固定资产投资 1.1工程费用 27846.96%1.1.1粗加工车间60 1.1.2精加工车间60 1.1.3摊青间60 1.1.4茶叶检测评审用户40 1.1.5成品库(冷藏)36 1.1.6厂区绿化及道路14.5 1.1.7围墙7.5 1.2设备 15526.18%1.2.1加工设备 10410 1.2.2公用设备 41 1.3其它费用 12821.62%1.3.1土地征拨费 90 1.3.2培训费 10 1.3.3项目前期费 8 1.3.4勘察设计费 20 51
1.4预备费 284.73%1.4.1基本预备费 17 1.4.2涨价预备费 11 2投资方向调节税 00 3建设期利息 330.5%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3) 592 附表2-1 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序号工程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改建)建设面积(平方米)单位造价(元/平方米)投资额(万元)1粗加工车间(框架结构)新1000600602精深加工车间(框架结构)新1000600603摊青间(砖混结构)新1200500604成品库冷藏间(挂架结构)新600600365茶叶检测评审用房(砖混结构)新800500406厂区绿化 500020107围墙 1500507.58厂区道路 900M504.59土地征拨 30亩3万90 合 计 36851
附表2-2 设备投资明细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台/件)单价(万元/台件)投资额(万元)一加工设备 180型杀青机4台3.5142110型滚筒杀青机4台1.24.83热风炉烘干机2台8.5174名茶微烘机2台3.57540型揉捻机4台0.52630型揉捻机4台0.41.67265型揉捻机4台0.93.68抽排风系统2套10209冷冻机组1套161610包装机1套8811检测设备1套101012设备安装调试费 10二公用设备 1供电设施(含变压器)1套 82供水设施(含抽水及管道安装)1套 103成品货柜运输车1台15154面包车1台8851
总 计 155附表2-3 无偿资金使用明细表序号投 向内容简要投资额(万元)备 注1项目前期费编建议书及可研报告,技术设备咨询等8 2加工技术引进及加工生产线设计 20 3加工人员培训 8 附图3 XXX绿茶茶加工工艺流程图杀青喷水回软烘炒烘烤鲜茶烘干51
轻揉成型挥锅半成品包装成品附表5-1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单位:元成本项目茶青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包装费销售费用单位生产成本XXX绿茶茶(公斤)9668408158XXX绿茶毛尖(公斤)6456254104精品XXX绿茶茶(公斤)112796512205注 <1>茶青按4斤加工1斤商品茶计算。51
<2>各产品的销售费用按产品的销售收入3-5%计算。<3>包装费按产品的销售收入的20%左右计算。5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蚕桑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苍溪高新幼儿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草甘膦生产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草木灰生产生态肥可行性研究报告
- 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茶文化研究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茶叶产业化开发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茶叶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茶园茶叶专业合作社可行性研究报告
- 船埠入口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莼菜深加工及出口贸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蛋鸡养殖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蛋鸡养殖场年存栏50000只蛋鸡可行性研究报告
- 蛋鸡养殖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蛋鸡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