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1 MB
  • 2022-04-22 11:34:41 发布

蚕桑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蚕桑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第一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蚕桑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康县国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1.3项目负责人杨振坤1.1.4项目建设地点甘肃省陇南市康县1.1.5项目建设期3年1.1.6项目设计与技术依托甘肃康县蚕桑技术服务中心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方圆国珍专项基金1.1.7项目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和“精准扶贫”5353 战略为康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曾经为世界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交流做出过巨大的贡献。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为甘肃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康县是甘肃蚕桑发源地之一,也在“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是在甘肃段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仍然以栽桑养蚕为主要农业生产的县份,桑田面积和养蚕数量均占全省总量的90%以上,是西北蚕桑重点县,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基地县,蚕桑产业也是康县主要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康县还计划把蚕桑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去,利用文化、区位、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占领一席之地。康县到是国列贫困县之一,贫困人口达4.81万人,占全县人口24.3%。目前,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蚕桑产业项目可作为贫困群众实现完全脱贫的首选项目。1.1.8温润的气候条件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甘肃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海拔最底560米,最高2410米,降雨量900—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长达210—240天,5353 是中国北方栽桑养蚕的适宜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产蚕茧质量优良,蚕茧茧形大、茧层厚、出丝率高,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是国内缫丝行业的抢手货,市场前景好;康县属高海拔的栽桑区之一,当地桑树生长的桑葚、桑叶因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所含花青素、多糖等有益于人体的各种元素较之低海拔地区的产品含量要高得多,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1.1.9悠久的养蚕历史及丰富的蚕桑文化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从蚕桑文化发展历史来看,曾有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的传说,其妻嫘母便是栽桑养蚕的始祖,伏羲腰间所系的树叶便是桑叶,康县大堡镇宋坝村现存的一棵古桑树树龄以达到1300年以上。桑树全身是宝,素有“植物之王”的美誉。桑树的叶、皮、枝、果,以及蚕、蚕蛹、蚕沙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合理的食用和使用与之相关的产品,可以达到促进人体免疫力、调整人体机能、防治高血糖、降低血脂、壮阳补肾、黑发补气等功效,是物质文明发展起来之后人们必备的健康长寿瑰宝,以养生、药疗价值开发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康县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丝、绸、绢、纱等丝织品。1958年12月31日,康县原云台人民公社因植桑养蚕成绩优异,荣获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的奖状;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来陇南视察地震灾情,途经长坝镇段庄村视察当地的蚕桑,并亲手摘桑叶喂蚕,鼓励群众搞勉励好生产自救。在康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康县2012年荣获“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目的地”称号;2013年荣获“5353 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名县”称号;2014年5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康县召开;2014年12月,中央七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在康县摄制节目并在中央七台播出。这些都为宣传推介康县,发展康县美丽乡村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来,康县蚕桑业陈旧的简单的栽桑养蚕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在此大背景下,康县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确立了依托“一带一路”,挖掘蚕桑文化,综合开发利用的发展思路,重点是结合扶贫产业开发,针对乡村旅游业的逐步升级,在县内打造国内蚕桑文化基础最为浑厚的“蚕桑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循环园区”,立足现有资源,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对桑蚕、桑枝、桑叶、桑果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达到桑田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2015年,康县蚕桑中心陇南师专农林学院达成了科研合作协议,积极依托该校专业技术力量,开展桑叶等各类保健品的研发。果桑汁厂建设也已经在筹划建设之中。双方合作申报成立了“甘肃省蚕桑综合开发工程实验室”。目前,相关工作已有序展开,为实现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1是项目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535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中指出,农业循环经济应向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等工农业复合集成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方向发展,将种植业、食品工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等生物能产业、高效生物有机肥产业、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产业和技术进行高效集成,与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技术相结合,用高效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肥和化学农药,降低污染,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共赢。在此发展模式的指导下,陇南市拟重点发展立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一批以经济作物为主的高附加值绿色农业产业链。同时陇南发挥原有的商品粮基地优势,做好粮食种植,同时发展创收型经济果林,利用有机肥料还田,补充土壤肥力。该扶贫项目将蚕桑产业相关的物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开发利用,以达到物尽其用和资源效益最优化的目的。必将为项目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也为当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因此,该项目是推动项目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1.2.2是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和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需要5353 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传统的蚕丝业向现代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最根本的措施是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增加蚕桑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农民科学地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指导农民或农业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选择发展项目。有利于带动和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另外,以循环经济模式为指导的蚕桑产业发展,有助于实施针对农村企业和农民的“精准扶贫”。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强化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1.2.3是深入挖掘蚕桑产业潜力的必然要求地处古丝绸之路辐射地带的康县,养蚕历史可追溯到汉唐时期。近年来受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影响,蚕桑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逐渐萎缩。但康县始终坚持“南茶北桑、整县核桃”发展战略,在稳定桑园面积的同时,通过科技手段和增加附加值等措施,不断提高蚕茧产量和效益,使蚕桑产业得以延续,养蚕数量和蚕茧产量占到了全省90%的份额,成为甘肃省列重点蚕桑基地县。随着康县蚕桑业的发展,每年桑蚕生产将产生大量的桑枝、蚕沙等副产物。通过采用循环经济模式,使产品和废弃物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将优良的蚕桑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升级。做大做强、做优蚕桑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2.4是辐射带动全市蚕桑产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也有助于项目区农民的脱贫致富,还可以通过引领作用起到示范作用,对项目区及其周边区域产生较强的“辐射”效应。通过改善传统的蚕桑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模式为指导,康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为陇南市乃至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更有利于项目区及其周边的脱贫致富,增加精准扶贫的深度和广度。5353 1.2.5是推动项目区蚕桑文化及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蚕桑养殖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蚕桑文化逐渐形成并传播至今。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在蚕桑养殖区逐渐建立起原始性、独特性蚕桑生态旅游。挖掘原始而古典的蚕桑文化,将传统蚕桑文化与现代蚕桑文化相结合,融合并创新蚕桑文化,逐渐丰富蚕桑文化内容,探索展示蚕桑文化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渐建立起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蚕桑生态旅游项目,从而吸引了中外广大旅游的驻足。因此,通过转变蚕桑产业的发展模式,可有效促进蚕桑生态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化发展。进一步增加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扩大脱贫面积,极大丰富了精准扶贫的内涵。5353 5353 5353 第二章建设条件2.1项目区概况2.1.1自然地理状况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理位置在北纬32°53"—33°39",东经105°18"—105°58‘之间。东临陕西省略阳县,南接陕西省宁强县,西与武都区毗连,北隔西汉水与成县相望。康县面积2958.46平方公里,总人口20.32万人,辖14镇、7乡,350个行政村。康县全境处于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米,大龙王山为境内最高峰;最低海拔560米。康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1度,无霜期210-240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900-1100毫米。2.1.2社会经济状况2014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98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8亿元,同比增长2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35亿元,同比增长19.75%;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6376亿元,同比增长12.81%;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145亿元,同比增长18.1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亿元,同比增长14.6%。目前为止康县仍然是国列贫困县,全县有贫困人口1.25万户,4.81万人,贫困面占全县人口的24.3%。2.1.3项目实施基础5353 康县蚕桑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2015年,蚕桑产业发展已纳入《甘肃省农耕食文化发展项目》和《康县蚕桑生态示范园建设项目》;康县蚕桑技术服务中心获批成立了“甘肃省蚕桑综合开发工程实验室”;甘肃国珍农业有限公司的项目技术依托康县蚕桑是康县蚕桑技术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健全,基层有6个区域技术指导站,12个乡镇有专干,专业技术人员54人,其中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17人;合作院校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是以培养涉农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0人,讲师9人;教师学历均为本科以上,其中博士(含在读博士)7人,硕士(含在读硕士)21人;从市内科研生产单位特聘教授13人;学院设有化学教育、生物教育、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检验与检测等教研室;校内实验实训室总面积5264平方米,建有1814.4平方米的智能温室一座,校外建有康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等实训基地5个。5353 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3.1项目建设内容康县在实施退耕还林之后仍有耕地面积46万亩,受劳务输转影响,有50%的耕地在闲置,可实施蚕桑产业循环经济扶贫开发项目,该项目产业链长,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多,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1.抗病性桑树新品种的栽植建设果用桑园基地20000亩,栽植果用品种桑苗800万株;建设叶用桑园基地20000亩,栽植叶用品种桑苗2000万株。2.高标准智能养蚕系统建设及示范3.桑叶及桑果高附加值保健品的开发研究5353 开发利用剩余桑叶,生产桑叶茶、桑叶粉、桑叶多糖类产品。建成年生产桑叶茶1000万斤,年生产桑叶粉1000万斤,年生产桑叶多糖产品0.5万斤的加工厂1座。开发利用桑果以及当地野生猕猴桃、山楂果等。建成年生产能力2-3万吨的酵素加工厂。4.桑枝在食用菌产品开发中的综合利用利用桑枝条等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以桑枝条为主要原料生产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建成年生产600万袋的菌包厂1座。5.以蚕沙及菌糠为基质的有机肥开发及综合利用开发利用菌糠、蚕沙等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建成年生产5000吨有机肥加工厂1座。6.以蚕桑产业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建成西北地区唯一的,以蚕桑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一处。3.2产业开发循环利用5353 该项目建设期为5年,包括栽植叶用桑及养蚕、栽植果桑、桑枝食用菌生产、桑果及山果加工酵素、桑叶茶、桑叶粉、桑叶菜加工、生物有机加工等几个方面。示意图如下:图1.循环利用示意图第四章建设方案4.1桑园基地建设为了项目顺利设施必须建立一定规模的蚕桑基地,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40000亩桑园基地。其中,选择国内优质叶用新品种桑苗、果用新品种桑苗,栽植叶用桑园基地20000亩,果用桑园基地20000亩,最终使康县桑园达到10万亩,年养蚕3万张。5353 4.2蚕桑文化及乡村旅游建设康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美丽乡村,被誉之为“不要门票的旅游大景区”,“美丽乡村游”成了康县旅游的代名词。美丽乡村游可以与蚕桑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蚕桑文化旅游开发可借鉴国内其他地方的经验,采取观、听、体验、品尝、购买等形式。在蚕业较集中的康县重点乡镇建立桑树品种齐全的生态蚕桑基地,还可建立融蚕桑生产历史与蚕桑文化于一体的博物馆。通过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介绍蚕桑的历史,栽桑养蚕的过程和本地特有的蚕桑风俗习惯以及缫丝、织绸生产技术的发展,并陈列有栽桑养蚕织绸的工具。深挖本地蚕桑文化的基础,开展蚕桑文化讲座和祭蚕神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蚕桑文化底蕴。“客串”农民、“蚕家乐”因地制宜地推出带有浓厚农家气息的活动,以桑蚕养生为主题,可根据保健养生古法,开发出桑叶茶、桑叶菜、桑叶多糖产品、桑叶粉、桑果酵素、蚕沙枕、蚕丝被、蚕蛾酒等系列蚕桑保健食品,游客可来此品尝蚕桑宴,开发以蚕、丝为主题的旅游纪念产品、保健食品,吸引游客购买。康县的蚕桑文化旅游开发不仅能延伸整个蚕桑产业链,增强产业后劲,而且会对康县的旅游文化业注入新的活力,使康县的农业生态旅游更具特色。因此,逐步建立健全有蚕桑文化特色的衣、食、住、游、购、娱等多种旅游服务和配套设施,形成完善、协调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5353 5353 4.3产品方案4.3.1桑叶及桑果高附加值保健品的开发方案(1)桑果产品开发方案桑椹味道鲜美、酸甜可口,不仅作为中药在中医临床和医药工业上应用,而且在食品工业中也越来越广泛的被开发利用。桑椹属浆果,果肉多汁,滋味甘美,色泽鲜艳,被誉为“果中珍品”、“中华果王”。由于康县有独特的温和的气候,盛产水果,尤以猕猴桃和山楂产量丰富,但是其附加值和开发利用率不高,急需通过深加工方式提高其附加值。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随着养生理念逐步提升,酵素也渐渐被视为健康养生最为环保的方式。目前,酵素产品在我国沿海地区、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人们健康养生和致力于环保的首选产品。因此,利用桑果、猕猴桃、山楂果等水果开发酵素产品,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为其发展提供有效且经济的途径,还可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酵素5353 人体的各种机能都需要酵素的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就是酵素的工作过程,体内酵素不足,健康状况就会大打折扣。科学研究显示,人体内的酵素含量从出生到7岁时最多,7岁到25岁时维持正常,25岁以后开始递减,年纪越大递减的速度越快。而烹饪食品、精加工食物、食用酒精、药物记忆垃圾食品等都会过多的消耗体内的酵素,人类已经进入了酵素缺乏时代,国外最新的科学研究定论:酵素不足是人体健康的第一大杀手,50年来,因酵素不足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艾滋病、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和意外事故死亡人数的总和。这是由于随着新陈代谢逐步减慢,酵素不充足会转化为慢性病,如老年人中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血液循环等疾病。酵素养生法和酵素治疗法也因此应运而生。目前对引用酵素产品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酵素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1、为人体细胞提供营养,使人体机能得到修复,从而达到平衡。酵素食品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被视为健康养生食品中机能性的最高层次效应,酵素中的多种营养群能够完整的为人体细胞提供营养,满足细胞基本能量、强化细胞,维持细胞修复后的机能,重新平衡人体失调现象,从而达成人体自我调节、延缓老化、不受疾病侵袭等,使人体的新陈代新能正常持续进行,进而维持健康体质。2、净化血液,排除体内毒素。酵素的分解能力能够把血液中的重金属与毒素分解及分离,使体内血液呈弱碱性,快速清除体内废物,保持肠内细菌平衡。5353 3、活化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力。酵素的数量,活性与人体免疫成正比。人体免疫细胞中含有多种酵素,酵素能使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加强。4、缓解疲劳物质的积蓄,提高人体抗疲劳性。5、强化人体自然治愈能力。6、改善脑部机能,预防老年痴呆症。7、酵素的医学治疗作用。著名医学博士马克斯▪沃夫在他的医学临床上,还将酵素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利用酵素将营养素转换成能量,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的原理,用于治疗疾病和疗伤。目前,很多研究者已经发现,通过把酵素分配到全身来保健身体健康,可以预防和解决早衰、关节炎、循环系统疾病、疱疹、外伤、多样硬化症、皮肤病、妇科疾病、乳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症状。酵素的环保作用主要有:1、环保酵素释放的臭氧能增加空气中的氧分子和水分子,让空气更加清新。2、酵素的分解作用可以分解、清除蔬菜、水果内的残留农药。减少清洁剂的化学产品成分,分解污垢,如清洗餐具、衣物、地板、厕所灯都可以使用。5353 3、养植农作物的肥料。环保酵素能产生多种活性糖、有机酸、维生素和酶,喷洒在植物叶面会被直接吸收,参与农作物的代谢,使得植株强壮,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防病虫害。酵素产品适合的人群:桑果水果酵素加工流程:其次是桑叶茶、食用菌、造纸、养蚕、家畜饲料等。项目建设本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计划建设蚕桑业综合开发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并引进全套桑椹果冷藏、保鲜加工生产线,开发桑果水果酵素建设原料、产品储存仓库及办公生活附属设施,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建设优质果桑生产基地。5353 (2)桑叶茶产品开发方案将桑叶加工成不同种类桑叶茶不但使桑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就其保健功能和医疗功能来讲,还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尤其对中老年人及不宜饮茶的人提供了一种新型饮品,使其在饮茶过程中得到一定的保健效果,常饮此茶有利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桑叶茶适宜糖耐量异常人群、轻型糖尿病人群、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1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并发症、心脑血管病人群的辅助治疗,更具正常人群的养生保健功能。此外,仿照传统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茶叶的加工工艺,针对不同的销售需求和销路,以桑叶为原料,研制开发不同品质和种类的桑叶茶,完善桑叶茶的种类和加工工艺。从而,使蚕桑产业与市场接轨、与现代科技接轨。此外,桑茶还可再行加工,粉碎处理后,制成片茶、颗粒茶、粉干茶、袋泡茶等系列产品,以供消费者直接饮用,不断和现代科技、消费者需求接轨。桑叶茶加工流程:鲜叶(分级)→杀青→揉捻→干燥→筛分→质检、包装、入库5353 4.3.2桑枝食用菌产品开发方案以桑枝为基料,可以栽培多种食用菌,如香菇、木耳、杏鲍菇、平菇、桑黄,等。其中,由于由其栽培所得的桑黄菌不仅具有治疗作用,而且还是开发保健食品的一种重要原料来源。桑黄菌丝体和多糖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保健品、医药,也可以直接开发保健食品。采用现代液体发酵技术,可低成本、高效生产桑黄菌粉,可开发出至少三个产品形式,即桑黄口服液、桑黄菌粉胶囊、桑黄酒及桑黄茶等所种形式产品,这些产品的开发不仅能不断满足市场需要,获取无限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提升了桑黄潜在的利用价值。因此用桑黄直接开发各种保健品是桑黄的一种发展趋势且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此外,其他食用菌产品也可以开发成相应的产品形式,如菇盐、菇面、饼干等。5353 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流程如图4-1所示:桑枝粉碎→预处理→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采收。图4-1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图4.3.3以蚕沙及菌糠为基质的有机肥开发方案本项目预将蚕沙和桑枝食用菌菌糠开发为有机肥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蚕沙作为肥料,现阶段用蚕沙作为肥料是比较广泛的,蚕沙中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及矿物质,是营养成分比较完全的有机肥。蚕沙经过腐熟发酵,作用于农田,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可作基肥亦可作追肥。施用于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5353 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所产生的菌渣可制造有机肥,将其作为肥源回归桑园,此外,由于种植桑树多利用田埂,密度低,通风透光好,几乎不施化肥和农药,因此用桑枝生产的食用菌品质优良,市场潜力较大。本项目预初步建立“桑枝-食用菌-有机肥”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以桑枝生产食用菌,收获食用菌后将产生的菌渣生产有机肥,并作为肥源回归桑园再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整个过程不仅可以拓宽库区新兴蚕桑产业的产品结构,提高产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而且达到物尽其用、无废弃物产生的效果,使库区在种植桑树恢复植被和发展蚕桑产业的过程中避免了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了库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可成为康县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模式之一。图4-2为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图。图4-2有机肥工艺流程图5353 第五章市场分析5.1桑叶及桑果高附加值保健品市场分析5.1.1桑果产品现状分析桑果的药用历史悠久。现代医药研究表明,桑椹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防止人体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作用,有诸多营养和保健功能,长期食用可以延年益寿。5353 目前,市面上桑果销售形式以鲜果销售为主,深加工产品如果汁、果酒、果脯,等较少,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和生产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和广泛的前景。此外,果桑繁殖容易,管理简单,技术成熟,易于推广。果桑病虫害极少,几乎不用药,适宜生产绿色食品,有市场潜力。果桑适生范围广,观光园的面积可大可小,距市可近可远,既能保持水土,又可调节气候,美化绿化山川大地,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果品结构,丰富当地的水果市场,让人人都能享受人间圣果。目前桑椹市场远远没有普及,很多地方是吃不上桑椹的,因此,发展果桑业是一项富民工程。5.1.2桑果产品前景分析桑椹是桑树的果实,自古以来就作为水果和中药材被应用,已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中医认为,桑椹具有生津止渴、补肝益肾、滋阴补血、明目安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桑椹有增强免疫、促进造血、防止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和延年益寿等作用。桑椹属浆果,果肉多汁,滋味甘美,色泽鲜艳,被誉为“果中珍品”、“中华果王”,是开发果汁、果酱、果酒等产品极好的资源5353 桑果是果叶兼用的桑树优良品种,其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桑果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好。桑果除鲜食外,还可制成多种产品,实现加工增值。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结合其营养和功能特点结合现代食品、药品、工业品等的生产方式及产品形式可以开发出多种产品。果桑也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优选树种之一,具有极强的保持水土和抗风沙能力;也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可除烟尘,吸收二氧化硫,净化空气。“果桑产业产加销综合技术开发”已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果桑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面临的市场巨大,前景广阔。果桑及相关的产品丰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制药、印染、造纸、饲料、蚕业等。大力发展果桑业,是建设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有力举措,有利于广大农民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果桑栽培形式灵活多样,露天、大棚、盆栽均可,在城市郊区等处建立自由采摘园,效益更为可观,比较优势显著。因其具有独特的经济、社会、生态、环保、医药等多重效益,深受青睐,被誉为“东方神树”、“中华圣桑”,因此桑果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5.1.3桑叶茶现状分析桑叶自古就认为具有清热、凉血、明目的作用。桑叶内含有一种叫做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生物碱,含有丰富的γ5353 氨基丁酸和植物淳,其含量是绿茶的3-4倍。具有减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本草图经》中就记有"桑叶可常眼,或以代茶饮、令人聪明。"现代医学认为桑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血糖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无毒副作用。经过多年来的试生产和调查,桑叶茶受到了大家尤其是老年朋友、糖尿糖患者的欢迎。将桑叶加工成不同种类的桑叶茶不但使桑叶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就其保健功能和医疗功能来讲,还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桑叶茶适宜糖耐量异常人群、轻型糖尿病人群、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1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并发症、心脑血管病人群的辅助治疗,更具正常人群的养生保健功能。在我国民间,以桑叶代茶饮用的历史已有1000余年。在日本和韩国桑叶茶、桑叶食品甚是流行,此类消费人群大多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和便秘的患者。目前,桑叶茶在日本市场上已有了一定的推广,据说已有数十种桑叶类保健食品,年产值高达几十亿日元。日本市场上有桑叶茶、桑叶-薏米茶、桑叶-柿叶茶、桑叶口服液、桑叶寿司、桑叶饼干、桑叶糕饼等各种营养保健食品。在美国市场上则有桑叶茶、桑椹口服液和其他各种含桑叶提取物的保健产品。据报道,日本年需求饲料级桑叶20万吨左右,药用/保健食品用途桑叶5万吨,但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故所需桑叶多从我国或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进口,年桑叶进口数量十分惊人。5.1.4桑叶茶前景分析535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各种各样的"富贵病"也是越来越普遍了,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随着国际市场桑叶茶之类保健食品的热销,我国桑叶保健食品产业也开始启动。我国桑叶类保健产品开发速度开始加快,市场上已有桑叶茶、桑叶咀嚼片、桑叶干粉、桑叶营养素等多种保健产品。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虽然桑叶保健食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十分畅销,但在我国市场上至今尚未真正启动。因此,开发桑叶保健食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据类比估计中国年需求桑叶茶将在50万吨,每年需求增幅达5%以上。随着人们对天然、绿色健康饮品的追求,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饮茶有益人体健康认识的深化及茶叶文化内涵的拓展,世界茶叶生产和消费均呈现出稳定上升的态势。显示出茶叶产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茶药同源、保健、茶叶文化内涵的对接,新型保健药茶——桑叶茶将蓬勃发展,其发展将占领部分的茶叶市场份额。因此,桑叶茶发展前景非常明朗。就目前发展状况来讲,结合目前的社会发展状态和消费需求,桑叶茶的市场需求状态将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有其营销市场会越来越广阔。桑叶茶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因此,此类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主要定位在人群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中老年人群以及糖代谢异常的糖尿病人群。此外,饮食结构中有大量含有高脂肪和胆固醇的牛羊肉的人群,以甘肃、新疆、青海、宁夏、西藏、内蒙6省为例,其人口分别为2591万、2298万、662万、318万、2470.63万,这6省共计8922.63万人口。在这6省的人群的饮食结构中,受到饮食习惯的影响,人们趋向于摄食大量的牛羊肉类食品,这就使得这些地区的人群更易受到“三高“5353 疾病的影响,而桑叶茶以及相关制品具有一定的降糖、降脂、降压的功能,将桑叶茶的市场定位在此类人群的基础上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5.2桑枝食用菌市场分析5.2.1桑枝食用菌现状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植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重要产业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将食用菌的栽培当成扶贫的主要项目来抓,使得食用菌在全国发展迅速,食用菌产品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及加工食品。5353 根据统计,1978年,我国食用菌年产量6万吨,2000年664万吨,到2012年,食用菌总产量已达2828万吨,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2012年,我国食用菌总产值达1772亿元,与2000年的227亿元相比,增长近7倍。其中,桑黄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治癌领域中有效率最高的一种药用真菌,人工栽培桑黄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国际上已经开发出来的商品中,桑黄多糖最高含量仅仅7-8%,在日本及韩国,产品价格极其昂贵。正由于桑黄在生物治癌领域中有效率高且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因此各大药厂投入巨资研制桑黄系列抗癌新药及相关药物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另外,相对于其他培养基生产的食用菌,桑枝食用菌不仅质地柔嫩、风味独特,而且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糖类、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并且它的脂肪含量低,又富含纤维素,因此,桑枝食用菌将会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食品来源。5.2.2桑枝食用菌前景分析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食用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菇厂,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国内市场潜力很大,加之我国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国。中国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销售收入80多个亿,由此可看菇类市场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桑枝非常适合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质。桑枝屑做培养基质栽培香菇、黑木耳、蘑菇、姬菇等食用菌,品质好,产量高,质量上乘,经济效益显著。每年每亩桑园能修建下15353 吨以上的桑枝,这些桑枝桑条中含粗蛋白5.84%,纤维素51.48%,木质素18.01%,半纤维23.02%,灰分1.57%,同时含有多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等特殊成分,是食用菌生长的优质原料。采用正确的技术,以桑枝为原料的食用菌生长效果很好。桑园每年都会产生好几吨桑枝,桑枝处理对于桑农来说是个难题,如果随意堆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不仅影响使用空间,对环境也不好。桑枝回收处理后可制成原料培养黑木耳、香菇、杏鲍菇等食用菌,桑枝本身具有药用功能,用桑枝栽培的食用菌口感香脆,而传统的以包谷秆、稻草作菌料生产的食用菌吃起来就比较绵。因而,桑枝菌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价格也高出普通食用菌。此外,桑枝是传统的中药材原料,无毒副作用,具有保健作用,桑枝种出的食用菌,转化了其营养,味道异常清香,绿色无公害。较之传统的物料栽培有明显的优势,极易受食客欢迎,容易打造品牌,提升价格,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市场销路很有前景。5.3以蚕沙及菌糠为基质的有机肥市场分析5.3.1以蚕沙及菌糠为基质的有机肥现状分析5353 生物有机肥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我国农业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现有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500家以上,年产量约为500万吨,在我国肥料家族中的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应用面积累计近亿亩。生物有机肥在短短的几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在农业部获得产品登记证的生产企业达1600多家,主要是利用附近养殖场的菌糠或农作物秸秆等作为原材料,同时也包括一些发酵工业的下脚料、生活垃圾等。蚕沙和桑枝食用菌菌糠的营养成分较高,利用他们用作有机肥是很有潜力的。目前研究结论表明:蚕沙作为肥料,现阶段用蚕沙作为肥料是比较广泛的,蚕沙中含有丰富的糖分、蛋白质及矿物质,是营养成分比较完全的有机肥。蚕沙经过腐熟发酵,作用于农田,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可作基肥亦可作追肥。施用于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食用菌菌糠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经过农业专家们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结果证实食用菌菌糠可以用作田园有机肥再度实现其利用价值,同理,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同时产生的菌糠可以再度回归田园,将其开发成为有机肥,达到蚕桑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5.3.2以蚕沙及菌糠为基质的有机肥前景分析据统计,平均每公顷桑园产桑叶30000公斤,用这些桑叶饲养桑蚕,获得干蚕沙(蚕粪)2250公斤。因此,我县蚕沙资源丰富,而且蚕沙的营养成分比较高,以蚕沙的综合利用是很有潜力的,本项目预利用蚕沙开发有机肥,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桑枝栽培食用菌产生菌渣发酵制成的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其中有机质47.5%(干物中的质量分数,以下同)、氮5.3%、磷0.21%、钾0.76%,pH值7.4,符合国家有机肥营养成分标准(NY525—5353 2012)。可见,桑枝食用菌菌渣是制作有机肥的优质原料。桑枝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预测据统计,蚕农21万户,每年可产生干桑枝条60.7-87.4万t。桑枝生产食用菌的基料成本不超过1500元/t(表4),若只按90%的转化率(即生物学效率)计算,1t桑枝至少可产食用菌0.9t。若按照最低的平菇价格(4元/kg)及1hm2产20t干桑枝条计算,其产值至少可达72000元/hm2,利润可达38000元/hm2以上。据此预测整如果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至少可年增产值24.3-35.2亿元,利润可达15.2-24.8亿元。同时,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所产生的菌渣可制造72.4-90.2万t有机肥,将其作为肥源回归桑园,每年可节约肥料开支约6540万元。此外,由于种植桑树多利用田埂,密度低,通风透光好,几乎不施化肥和农药,因此用桑枝生产的食用菌品质优良,市场潜力较大。依据上述分析结果认为,利用丰富的桑枝资源生产优质食用菌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本项目预初步建立“桑枝-食用菌-有机肥”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以桑枝生产食用菌,收获食用菌后将产生的菌渣生产有机肥,并作为肥源回归桑园再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整个过程不仅可以拓宽库区新兴蚕桑产业的产品结构,提高产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而且达到物尽其用、无废弃物产生的效果,使库区在种植桑树恢复植被和发展蚕桑产业的过程中避免了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了库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可成为康县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模式之一。5353 5.4营销方案创新经营观念,在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念指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储存与运输、推销与促销等手段来实现扩大销售。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则通过协调市场营销即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并加以优化组合。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用好“市场探查”、“市场分割”、“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战略性4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充分利用好“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战术性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个具体策略,形成各自的亚组合。如产品策略中就包括诸如产品组合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包装策略、品牌策略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等。5353 本项目建成后,投入运营时,要严把产品质量关,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通过产品包装,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同时,运营企业要分派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到邻近的德宏、大理、临沧、怒江等市区,和这些地区的产品经销商、产品零售商进行沟通商洽,确保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在产品初期上市期间,要通过降价、赠送等多种让利促销方式,提升产品在销售区域的知名度。在确保以上销售措施几年后,将能树立企业产品在销售区域的品牌形象,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5.5市场风险分析5.5.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蚕桑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从宏观形势来看市场没有大的风险。根据市场需求分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产品销售不存在市场风险。即使有风险,可能存在于种植户之间的价格竞争,即使发生相互竞价,但是不会影响产品的正常收益。5.5.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为有效防范和降低产品市场风险,就必须要加强市场营销,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形成长期存放、短期存放、现货销售的格局,拉开产品的档次。充分利用项目区优势,培育优良品种。同时,利用项目区充足的劳动力,通过有效组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生产成本降低到最小,使产品销售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快捷的网络销售平台:一方面,利用项目区已有的产品交易平台,迅速建立营销网络;另一方面,要充分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探索电子商务模式,加快产品的宣传销售。5.6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5353 针对绿色桑叶茶、果桑酒、山果汁、食用菌、有机肥等产业的特点,结合投资企业实际情况,一方面公司将设立产业发展运营中心,充分利用已有销售网络,加强对市场反馈信息的整理和研究,确保客源,并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桑叶茶、果桑酒、山果汁、食用菌、有机肥的品种、产品结构,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利用专业合作社继续加大标准化蚕桑基地建设,确保优质桑叶的供应,并在桑叶种植的生产全过程中,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提升市场认知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此外,公司还将发挥现有桑园基地的优势,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丰产种植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提升市场认知度,提高市场占有率。5353 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6.1投资估算依据6.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建设部共同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6.1.2参照桑叶茶、桑枝食用菌、桑果酵素及山珍果酵素加工生产设备的设计方案。6.1.3根据国内先进设备与最新节能减排加工设备,土建工程及附属工程按照基年2015年12月底市场价进行测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率按有关规定计算,安装费按设备费用的2%计。6.1.4涨价预备费用5%。6.1.5中长期借款利息率按6.4%(含融资与担保费用),短期借款利息率按6.0%计。6.1.6企业力争在建绿色桑树基地1000亩,绿色食品认证计划三年完成,所有资产按照第三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进行分析。6.2投资估算该项目预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35012.3万元,项目分项投资见表:5353 分项投资计划表项目名称分项投资预算建设年限投入资金总额(万元)果桑基地建设(1)投资方自建200亩,土地租赁费:每亩每年800元;共计160万;果桑苗8万株,共计20万元;管护费每年10万元,10年共需资金100万元。(2)鼓励农户帮建1.98万亩果桑基地,果桑苗每亩400株,共792万株,每株3.0元,共需要资金2376万元;栽植费每株0.5元,共需要资金396万元。3年3052叶用桑基地建设鼓励农户帮建2万亩,需要承担投资方承担苗木购置和栽植费,共需要1200万株,每株0.6元,共需要720万元;栽植费每株0.5元,共需资金360万元。3年1080食用菌包厂及养蚕基地建设(1)菌包厂建设:租用土地,期限10年,每亩800元,共租赁100亩,租赁80万元;设备购置400万元;厂房建设400万元;此项合计880万元(2)基地建设:首批生产600万袋,每袋成本4.2元,共需2520万元;帮建食用菌大棚2001座,每座3000元材料资助费用,共需600.3万元。此项合计4560.3万元。(3)建设“3+1”养蚕大棚400座,每座农户自筹2万(包括地基、地基石料等),投资方每座投资2万元,配合到投资建设香菇大棚的农户。按4001座大棚计算,需要养殖蚕100平方米的养蚕大棚800座,农户自筹资金达1600万元,投资方需要投资1600万元。此项共计3200万元3年7040.35353 酵素生产基地建设(1)长坝酵素厂:租用土地60亩。设备购置1500万元;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1900万元;此项合计3400万元。(2)云台酵素厂:租用土地60亩。设备购置1800万元;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2100万元;此项合计3900万元。2年7300桑叶茶加工厂建设计划租用土地60亩设备购置300万元;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900万元;此项合计1200万元。3年1200有机肥加工厂建设计划在大南峪,租用土地60亩,设备购置500万元;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1400万元;此项合计1900万元。3年1900酵素厂建设豆坝酵素厂租用土地20亩设备购置200万元;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320万元;此项合计520万元。2年520蚕桑文化旅游园区建设租用土地230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观光桑园200万元、蚕桑文化博览馆1000万元、蚕桑产品展销大厦600万元、实验室400万元、游客接待大厅2000万元、旅游休闲娱乐区600万元、蚕桑生产及传统蚕桑产品工艺演示区400万元、停车区120万元)5320万元。此项合计6920万元3年6920流动资金6000合计35012.3以上估算投资35012.3万元,项目建设第四年可实现年产值13亿元,年利润3.6亿元,年纳税:5000万元。5353 估算投资回收期约5年。第七章效益分析7.1经济效益7.1.1两万亩果桑基地项目建成3年投产后,每亩产鲜果按1-1.5吨计算,每年可产2-3万吨。5353 (按2万吨计算:可生产桑椹液体酵素1亿瓶(500ml),每瓶13元(简装),可实现产值13亿元,净利润约3.6亿元。两万亩桑叶3年投产后,每年可养蚕2季,10000张,每年可实现蚕茧收入1500万元,蚕沙等附加收入100万元。基地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1600万元;7.1.2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3年投产后每年剪伐1万亩,可剪伐桑枝条5000吨,生产食用菌250万袋,每年可实现综合收入2000万元;7.1.3桑叶茶加工厂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加工桑叶茶30吨,每斤桑叶茶80元计算,每年可实现综合收入480万元;7.1.4有机肥加工厂建成后,每年可处理废弃菌渣1000万斤和废弃蚕沙36万斤,通过加工成有机肥后,每年可实现综合收入518万元;7.1.5甘肃丝绸之路蚕桑文化旅游园区的建成,可拓展康县“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茶马古道建设,促进农业和旅游业互动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蚕桑文化旅游园区和蚕桑综合开发实验室建成后,每年可吸引游客5万人以上,实现旅游、餐饮、住宿及蚕桑综合产品销售等综合收入2000万元。7.1.6酵素生产基地第一年收购野生猕猴桃、野草莓、樱桃、山楂、现有桑椹等为原料,每公斤水果可生产500ml简装液体酵素4瓶,每瓶13元。5353 第一年计划收购原生态野生水果320吨。可实现产值1660万元。第二年收购原生态野生水果500吨。可实现产值2593.75万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3.6598亿元,净利润约4.39亿元,纳税:5300万元7.2社会效益5353 该项目以康县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及劳动力资源为优势,发展现代蚕桑业,利用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开拓一条现代蚕桑产业立体化复合开发经营的新路子,对康县乃至陇南市现代蚕桑农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该项目将产生以下良好的社会效益:⑴对一年生桑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三项主要指标的调查显示,桑园各种指标比较低,分别为0.1127mg/m3、0.02685mg/m3、0.03617mg/m3。每亩桑园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3吨,吸收二氧化硫30千克。2015年,康县桑园面积达3.98万亩,年固碳能力为50多万吨,相当于吸收了12万辆汽车一年的碳排放。因此,充分利用桑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和处理有害工业废气、减少粉尘的功能,在改善大气质量,降低能源污染,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将产生积极作用。⑵桑叶和桑椹是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营养保健品之一,营养和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重视。桑叶味甘、性平、寒,乃手足阳明之药,具有抗衰老、抗辐射,增加免疫力等多种功效。桑椹的药用历史悠久,在《本草纲目》等药著中,具有调节免疫,促进造血细胞生长,抗辐射降血糖的功能。目前,可开发加工的产品有桑叶茶、桑果脯、桑果蜜饯、桑果酒、桑果饮品、桑枝食用菌、有机肥等。该项目实施后,年产桑果2—3万吨,桑叶2.4万吨,其中2万吨提供给周边农户,可增加养蚕1万张,按每张蚕桑净收入1500元计,使农户净收益增加1500万元。⑶5353 桑枝含粗蛋白5.44%,纤维素51.88%,木质素18.18%,半纤维素23.02%,灰分1.57%,是培养食用菌很好的原料。该项目年产桑枝2400吨,食用菌生产项目实施后,年产鲜食用菌9072吨、干桑黄菌14.18吨。食用菌能消耗大量的废弃资源,对于减少农业污染、净化农村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项目实施将带动周边大量闲置劳动力发展食用菌栽培,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待业青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⑸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大量的菌糠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水源、空气、土壤的污染。据测定,每生产1公斤食用菌平均可产生3.5公斤菌糠。生物有机肥项目实施后,年处理食用菌菌糠5000吨,可以降低康县及周边县区食用菌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附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该项目以蚕桑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为指导,围绕生态链、产业链两条主线构筑发展模式,通过养蚕、桑枝食用菌、桑叶茶、桑果酒、山果汁、生物有机肥开发等项目的建设,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扶贫,该项目与农民最贴近,农民最关心的经济收入项目。可使项目区老人、妇女等弱势人群参与蚕桑生产,项目实施可带动蚕区12000户农户参与种桑养蚕,其中有贫困户4000余户14000多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9%左右。通过蚕桑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生产加工各类产品,可解决社会就业约3200人,项目建成后企业人均年收入:45000元以上。同时,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运输、包装行业的发展,将对缓解项目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具有积极的效应。充分体现“产业+脱贫”,确保贫困人口精准受益,如期脱贫。7.3生态效益7.3.1可提高植被覆盖率,起到5353 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每亩年修剪桑枝1吨作为燃料替代薪柴,可有效减少对天然林的砍伐。7.3.2项目建成后新增绿化面积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氧的排放量,净化了空气,改善了空气质量,调节了气候,对抗御自然灾害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对于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减少水土流失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5353 第八章项目风险分析8.1风险因素影响项目实现预期经济目标的风险因素源于法律法规及政策影响性、资源与利用、收益与市场需求、建设条件与工程安全、项目管理、环境与社会、外部配套系体等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本项目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项目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主要包括:加工原料野生山果成本大幅上涨能源成本约占经营成本的50%,因此,一旦原料成本出现较大波动,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若主要能源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而投资方又未能及时调整相应售价以抵消上涨的成本时,则能源的大幅涨价将对企业的盈利带来不利影响。有基地可有效控制原料市场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来自于全国多家与本项目生产相同或相类似产品的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竞争将影响产品的售价和原材料的采购价,并可能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运营造成不利影响。对核心管理团队的依赖本项目技术和管理难度大,需专业管理团队经营。如无稳定的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则可能对我们的运营带来不利影响。1、法律法规及政策风险:5353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有关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市委政府和康县委政府关于加快蚕桑、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和投资方向等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增加当地农民和当地财政收入,项目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实现生产规模化,科技管理现代化,资源高效利用化。因此,从风险影响的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论证分析应属“轻微”和“低”。2、市场和收益方面的风险:产品销售渠道有三条:一是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使产品进入安全绿色食品系列,发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与传统特色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运行,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建成20000亩绿色桑园原料基地,通过完善绿色基地监测,建成无绿色食品检测中心,加强无公害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对进行市场跟踪调查;二是应用先进的生产、保鲜技术,把食用菌、桑叶茶、果桑系列产品进行小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就项目效益分析情况看,收入、成本变动空间较大。因此,市场及收益方面从风险影响的程度看应为“低”,从风险的可能性看应属“适度”。3、资源方面的风险:5353 康县大力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工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行无公害桑园栽培技术,建成4万亩桑园基地,开展绿色桑叶茶、果桑酒、山果汁、食用菌、有机肥生产加工。通过完善无公害监测体系,建成无公害产品检测中心,加强无公害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借无公害果桑园种植开展绿色原料基地认证,并进行市场跟踪调查,及时指导农户进行无公害原料生产,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超标,让消费者吃上了放心传统食品。项目建设所需原料供应有保障。桑树综合利用的加工企业空白,争购原料的一般不会发生。因此,从风险影响的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考察应属“适度”和“适度”。4、工程、技术方面的风险:项目建设论证单位已拥有一批专业技术较强、懂管理善经营的骨干人才。同时,建设企业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品种更新、引进人才,不断开发新产品。因此,从风险影响的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来考察应属“轻微”和“低”。5、建设条件的风险:项目建设注重科技含量,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出发。产品加工厂区选址适当,燃料、水源、电力条件较好。因此,从风险影响的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来考察应属“轻微”和“低”。6、外部环境的风险:5353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在生产过程采用国内较选先进锅炉设备和先进加工工艺,废水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通过排污管道排入厂区集水池,采用厌氧+两段H/O+后续处理段工艺进行处理,经酸碱中和后排放,锅炉定期排污,经处理达到相关标准后排放。不会造成环境生态影响。生产中产生的噪声不会造成影响。项目建设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和环保政策。因此,从风险影响的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考察,应属“轻微”和“低”。8.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1、法律法规及政策风险。采取风险自控,在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县农业局的蚕桑中心及林业局为主导,落实蚕桑及对农户的扶持政策,推动无公害、绿色种植基地。2、对收益风险。采取风险转移。一是通过召集代理商加入,开设绿色食品品牌专卖店,将产品直接配送至消费者,与代理商、零售商、批发商等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二是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举行促销活动;三是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建立利益联结体;四是加强安全防范与消防为主的安保工作,创造优良环境,以优良的服务态度,优美的人文环境,确保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地位;五是不断开发新产品,适应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3、对工程技术风险。采取风险转移,即在引进技术设备合同中增加保证项目产品质量的索赔条款,并对技术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4、提高对外部环境风险和降低运营成本费用风险的重要性认识,加强与周围农户和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同时,采取措施降低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支出,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5353 总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完成以后,应时刻关注与项目相关的风险因素,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一旦风险发生,要及时应对,以取得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第九章 分析结论与建议9.1分析结论本项目抓住桑枝食用菌系列开发、桑树种植基地及桑叶茶药用保健及桑果系列产品的机理,建设县内规模最大的一家蚕桑综合开发的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生产技术、经济分析结论如下:①本项目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在利用本地区相对低廉的土地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了项目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效地改善了产业生产环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农业经济产业化经营的方向。②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旺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逐渐重视,潜移默化中膳食结构科学的调整,营养丰富全面的桑叶、桑果系列深加工产品将会受到大众的青睐,市场需求量将会大幅增长,市场前景广阔。只要能保证产品质量和采取有效的营销方式,将会在市场上占领一定的份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③项目建设具有成熟的条件。技术、工艺方案、方案设备齐全先进,符合食品生产的行业标准和产品质量的规范要求。5353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有充分的建设必要性;项目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一定的基础建设;有成熟的生产技术,有可靠的操作性;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9.2建议通过项目前期可研论证认为,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明显;生产工艺成熟可行,建设中应采纳以下建议:①本项目建设,一定要遵循国家、省、市级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在开发建设中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做到统一、协调。不能顾此失彼,坚持“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思路,保证项目区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②项目单位在勘测设计、设备选购、施工及运营过程中,要严格按有关法规、标准进行建设、经营;要注意节约,控制投资,降低成本;实施单位要尽快建立健全企业的销售网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销售人员。③按各项法律规定办事,同时要做好形象宣传工作,做好广告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利于提高经济效益。④5353 项目实施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意义重大。因此使项目早日立项建成,发挥效益。因项目投资数额较大,需要各级政府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一些重大问题,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审批立项,并解决部分建设资金,以便使项目尽快实施,早日达到预期目的;精准扶贫到位,让4000贫困农户的生活步入小康;为康县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5353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