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00 KB
  • 2022-04-22 11:19:03 发布

《学前教育原理》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原理》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福利性和教育性2.B.社会3.B.有教师指导的有秩序的4.C.19035.B.波士顿6.B.核心7.A.行动定向的知识8.B.专科9.A.广泛性10.A.检查11.C.属教育部门,基础教育12.A.核心13.B.197814.D.177615.A.家族、国家和个人本位儿童观16.A.协助幼儿教师17.B.不能用语言表达但可以使用18.A.职后学历和非学历教师教育19.D.初浅性20.A.幼儿愉快而适量进餐21.A.理论和应用22.A.197923.B.苏格兰24.D.以保育为主25.C.人的研究26.A.中等和高等幼儿教师教育27.D.普遍偏低28.A.整体综合29.C.示范性30.B.发扬优点,弥补缺点31.A.观察法32.C.198733.D.指导其他幼儿教师的工作34.D.冰山的水下部分35.A.逐步提高36.A.187637.C.哲学和心理学17 38.C.多样性39.A.感染性40.B.幼儿教育的小学化41.B.发展42.B.198943.D.政治、经济和文化44.A.生活性45.A.认知情感和兴趣等身心因素的统一46.A.艰巨性47.C.创造性48.A.幼儿园只注意开展短期的入学准备教育49.D.调控50.C.家长学校51.A.略有提高52.D.儿童维和社会维53.D.趣味性54.D.细致性55.B.自主性56.D.幼儿未能得到全面和谐的教育,身心发展有欠缺57.B.支持58.D.观摩59.C.家长经验交流会60.A.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二、名词解释1.广义的幼儿教育包括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社会幼儿教育和家庭幼儿教育。2.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二是“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3.即福利与工作联系起来,限定享受福利时间和附加工作要求,迫使幼儿家庭更需要社会专门的幼儿教育。很多研究表明,女性工作模式和幼儿社会保育教育机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4.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幼儿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映能力,也包括幼儿对外界所做的创造性反映能力。5.国家本位的儿童观,即从国家利益出发,以国家需要为中心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以国家作为价值关系中的主体,从儿童与国家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价值和童年的意义,以国家为中心确定儿童的权益和地位。6.幼儿智育是提高幼儿心智能力的过程。因此,幼儿智育应有一定的难度,应着眼于扩大幼儿眼界,完善幼儿知识结构,发展幼儿智力,并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幼儿智育应能切实推动幼儿心智的自然发展进程,使幼儿的心智真正得到提高。7.指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应重视幼儿及其家长需要的多样性和个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家长工作。保教人员除了要注意对幼儿家长采取统一的教育措施外,也要注意家长工作的个别性。17 8.幼儿教育学中的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9.即幼主要以各学科体系的内容为基础,设计幼儿保教目标。幼儿保教目标主要为了掌握各学科的体系。如苏联的幼儿教育,非常强调各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完整性,主张依科学知识本身的门类进行分科教育。儿园(包括学前班)教育同小学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10.整体综合教育观,即将幼儿教育各因素、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综合考虑,共同作用于幼儿。11、“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1951年,我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是幼儿园。”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12.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13.制度,即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在我国古代,是法令、礼俗、规定、用法的总称。西方制度这一术语最早源于拉丁文institutio,其意指风俗、习惯、教导和指示等。14.个人本位的儿童观,即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来看待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以儿童为价值主体,主张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均要符合儿童的天性,儿童利益至上。15.教育目标有两种不同的涵义:(1)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亦称“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16.完整的幼儿健康观不仅包括身心两方面,也可以分为生活护理和卫生保健、体育锻炼、健康教育三方面。在生活护理和卫生保健方面,成人承担了主要的任务,幼儿是受保护的对象;体育锻炼是成人指导和护理下幼儿的主动的身体活动;健康教育则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自我锻炼能力和独立能力为主要目的。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的地位逐步得到提高,因为,保教幼儿是为了让幼儿过一种独立健康的生活。17.幼儿教师在幼儿生活和学习中扮演什么样的人的问题。18.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19.情感性也是一般美育过程的特点,即“寓教于情”。幼儿活动易受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而,幼儿美育过程更须强调其情感性。幼儿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绪氛围,引导幼儿进入现实和艺术的美的意境,激起幼儿情感共鸣,使幼儿陶醉其中,将美融化于心灵。20.指托幼机构要经常开展家长工作,使托幼机构和家庭养成随时沟通、及时互助的习惯。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不能只是出于偶然的事故原因而相互求助的行为,也不能是报喜不报忧或只报忧不报喜的刻板通报。而应注意利用一切便利条件,相互联络,随时沟通。21.环境是指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人和物的总和。广义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幼儿教育环境三大类。22.狭义的幼儿教育则只是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23.家族本位的儿童观,即从家族利益出发,以家族需要为中心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以家族作为价值关系中的主体,从儿童与家族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儿童的价值和童年的意义,以家族为中心确定儿童的权益和地位。17 24.即关于幼儿教育为什么做准备的问题。对此,人们主要有三种看法,其一,为入小学做准备;其二,为人的一生做准备;其三,无须准备,听其自然。这三种观点都有时偏颇,应三者兼顾。25.熊川武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how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其基本含义包括三层: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第二,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第三,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26.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是指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与幼儿家长相互合作,共同教育幼儿的过程。27.社区幼儿教育,即以社区为为依托的幼儿教育。依托社区,服务社区,逐步建立起以社区为基础的、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并举的现代化教育体系。28.保教结合观,也称保教合一或保教并重,指要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给予同等的重视,并使之相互配合。29.趣味性原则:美育过程一般具有娱乐性,即“寓教于乐”。幼儿活动兴趣性强,意志力较弱,审美活动易受兴趣的影响,因而,美育过程更应强调趣味性。幼儿美育过程应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生动活泼。幼儿教师也应善于引导幼儿发现审美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审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审美活动。30.即人们将头脑中的审美意象表现出来的过程。31.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形式,继续推进农村和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积极探索以社区为依托,多种正规和非正规托、幼机构及家庭教育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区域性早期教育服务网络。32.“Scafolding”脚手架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借用的一个术语。用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儿童可以凭借父母、教师、同伴以及他人提供的辅助物或提示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一旦儿童能独立完成某种任务,这种辅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脚手架一样会被逐步拆除。这些由社会、学校和家庭提供各儿童,用来促进儿童发展的各种辅助物和支持条件,就被称为脚手架。33.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体貌、生理机能等方面的细微差异。34.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35.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小范围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研究方法,它是研究者为科学地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对问题进行分析诊断的基础上,拟订和实施行动计划的一种循环研究的程序性方法。36.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是各个阶段、各个性质和各种形式的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的总的要求,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对社会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起着指导、统摄的作用。37.全面性原则是指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应面向全体家长,为全体幼儿服务。保教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每个幼儿家长取得联系,与每个幼儿家长真诚合作,对幼儿家长一视同仁,从而为每个幼儿创设最适宜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条件。38.活动学习观,即让幼儿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主动探索,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和人际交往而获得发展。39.形象性原则:形象性是一般美育过程的特点,即“寓教于形”17 。美总是体现在一定的形象之中。美育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也都是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40.幼儿德育,是幼儿教师按幼儿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幼儿形成一定品德和个性的教育。幼儿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个性心理教育四方面。其中道德和个性心理教育是幼儿德育的主要内容。41.即国家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相结合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方针42.幼儿发展是指0~6岁儿童的身心变化。通常指其积极的变化。而幼儿教育是指托幼机构对幼儿所施加的影响。幼儿教育只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一个外部因素,它只有通过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转化为幼儿的身心素质。43.教育任务则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应完成的工作和应担负的责任。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教育任务,是其教育目标具体化的结果。为达到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必须确定其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职责要求,做到责、权、利相统一。44.社会本位的幼儿保教目标,就是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作为制定幼儿保教目标的主要依据。幼儿保教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均是社会。幼儿保教的过程就是用社会要求影响幼儿的过程。45.社会本位的幼儿保教目标,就是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作为制定幼儿保教目标的主要依据。幼儿保教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均是社会。幼儿保教的过程就是用社会要求影响幼儿的过程。46.幼儿保育,通常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现在,幼儿保育指维护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47.全面和谐教育观,即要保证每一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的基础上,使每一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其有两层含义:其一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第二,因个别差异而教,培养每一孩子全面和谐的身心素质。48.活动性原则:幼儿审美感知具有动作性,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美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让幼儿亲自活动。如让幼儿摸、听、看、闻、做、评等。在艺术教育中,应注意让幼儿多唱,多跳,多画,多折纸和雕塑,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49.幼儿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因此,幼儿教师应注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为孩子提供直观形象。幼儿教师可采用三种方法使幼儿获得直观印象。第一,实物直观,即选择特征明显,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物,让幼儿充分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第二,模具直观,即用模型、图片、电化教学手段等,为孩子提供直观印象。第三,语言直观,如果教师的语言描述绘声绘色,并配以活灵活现的动作表演,幼儿也会获得深刻的印象。50.广义的幼儿教育过程,是指0~6岁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即幼儿接受各方面的影响,从一个生物个体逐渐转变为社会个体的过程。狭义的幼儿教育过程,是指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教育影响,引导幼儿向预定的教育目标转化的过程。51.儿童本位的幼儿保教目标,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确定保教工作的方方面面,幼儿保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幼儿身上。保教过程也完全顺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52.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园。”“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办园使得部分地方政府有理由推脱自身承办和投资幼儿教育的责任,幼儿教育开始迈上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和走向民营的道路。53.17 引导发展观,即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根据每个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促进和引导每一位儿童的进步,使每一儿童都能实现最佳发展。54.幼儿美育,即依据幼儿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发展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和欣赏美的能力的教育55.保教结合的原则:幼儿体育过程,既是一种教育过程,也是一种养护过程。幼儿身体的孱弱性和心理的未成熟性,使得幼儿教师担负着较重的养护之责。在体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严密关注孩子的生理变化,加强安全防护,注意活动的身心卫生。幼儿教师也应注意将幼儿体育过程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结合起来,将身心的卫生保健和体育活动、健康教育有机结合。56.与学龄儿童相比,幼儿学习更多地受情绪、兴趣和爱好的支配。当幼儿积极性高、好奇心强、情绪愉快、自信心足的情况下,其学习效果较好;反之,教师很难强制幼儿学习。因此,在智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注意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积极愉快地、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57.幼儿智育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认识活动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并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教育。其主要对应于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和语言教育领域,主要促进幼儿语言和认知的发展。58.社会化,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系统的过程。幼儿德育是引导幼儿社会化,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品质的过程。59.幼儿保教内容是指托幼机构所进行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内容的总和。幼儿保教内容是相对于幼儿保教活动的目标、形式、途径、方法和进程而划分的。60.互尊互利的原则即指保教人员同幼儿家长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并使双方受益。在家长工作中,保教人员要克服自己是教育者,家长是受教育者的意识,把家长看成是帮助自己改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的同志和朋友,使家长成为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教育者和合作者,从而与家长建立起平等互尊的伙伴关系。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也要防止保教人员与幼儿家长各自为政、自我中心的做法。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都要本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互利互惠的原则。三、简答题1.洛克根据培根的“经验论”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心中没有天赋的观念,人生来就如一块白板,理性和知识都从经验中来。他的这一观点,肯定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但忽视了儿童的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没有意识到环境教育、遗传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2.瑞吉欧幼儿教育(Reggio)。该理念和教育探索源于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小城——瑞吉欧·艾米里亚。瑞吉欧幼儿教育主要有如下七方面的特点:第一,社会和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事;第二,学校管理风格是民主与合作;第三,实行弹性计划和项目教学(也称方案教学);第四,一百种语言是儿童学习和表达的手段;第五,教师通过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而成长;第六,开放的环境是学校的第三位教师;第七,不追求独特性和模式化。3.幼儿教育理论的孕育阶段(远古—17世纪初期)在这一阶段,幼儿教育思想同整个普通教育学思想一样,都散见在各种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著作中,都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7 4.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幼儿教育规模,而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制约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办幼儿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一个国家的幼儿教育能有多大的规模,能够吸收多少幼儿入园(所),学习年限的长短等,都必须由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所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幼儿教育发展的物质前提,后者必须与前者保持基本一致的步伐。如果幼儿教育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就会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如果幼儿教育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就会采取限制措施。5.Gunderson(1986,1992;Waldfogel,1997)等人对加拿大男女收入差距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教育市场和政策对女性收入也有重要影响。在加拿大,女性的收入平均只有男性的60-68%,这种收入差别只有5%可用工资歧视解释,其它大部分,几乎全部是由女性生育和抚养孩子造成。换句话说,女性一般集中于销售、服务、文秘等进出容易的、小时制工作较多的、在工作时间上灵活性较大的,但工资相对容易扣除的女性传统的职业中。Gunderson由此总结道:“没有任何一个因素象生育孩子那样能如此至关重要地影响决定工作收入的每一因素。事实上,在造成工资差别的各因素中,我们再也找不到比生育孩子更重要的其它因素。”6.幼儿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理当享有基本的人权和社会地位。不论什么种族、性别、地位和家庭的孩子,也不论孩子的智力和个性如何,他们的权利是相同的。正如成年人有劳动的权利一样,学习和发展是幼儿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成年人应为幼儿提供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和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应保护、扩展和改善现有的幼儿教育资源。如幼儿园、游乐场、动物园、儿童读物以及儿童电影等。幼儿有生存权、发展权,也有参与权。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与同龄人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学会交流、合作和谦让,要让幼儿在社会活动中表现自己和发展自己。7.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开始由保育转为教育,或以教育为主。幼儿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也在逐步提高。她们不仅能从事保育工作,而且能启发、诱导幼儿,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角色就逐渐转变为教育者,人们对幼儿教育工作人员的称呼也逐渐由“保姆”转为“教师”。8.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该法的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七章对我国的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作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第五十三条,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第五十四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第五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第六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益”“17 第六十四条,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必须把学校的基本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的基本建设用地及所需物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优先、优惠政策。”该法虽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育投资比率,但第一次提出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的原则,该原则同样适用于幼儿教育的财政投资。9.内隐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要注意的问题是:幼儿教师培训应多样化,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学方式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知识转化的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形成多种能力;知识具有主客观协同性、探究性,所以教育者必须承认主体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着力于认识者触摸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认识者的兴趣和体验;培养认识者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受训者在做中学,与他人和培训者互动的过程中、在网络和社会其他各种传媒中学习。10.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11.陈鹤琴(1892—1982)他主张幼儿教育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要讲科学。他从1920年起,以自己的孩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幼儿的心理特征,从而推动了中国幼儿教育理论的科学化进程,为我国建立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其次,他深入地探讨了儿童游戏的意义、特征、种类、游戏与年龄的关系、游戏材料等一系列的问题。认为游戏能锻炼孩子身体,缓解紧张情绪,体现活动愉悦,展开儿童的想象;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事半功倍。幼儿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可以说,他是我国第一个详细论述儿童游戏的教育家,为我国幼儿游戏理论的形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最后,他批判地吸收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结合中国的国情,创立了“活教育”理论,成为我国幼儿课程论的奠基人。12.卢梭对封建的旧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儿童的在性是好的,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父母应教养孩子,努力提高孩子的体质,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发展孩子的感觉和语言。他还首次详细地论述了“发现法”,主张对孩子进行直观教学,让孩子在活动中自然成长。卢梭确立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一方面唤起了人们对儿童天性的注意和尊重,另一方面,也始开儿童中心主义或放任教育之先河。13.幼儿教育理论的萌芽阶段(17世纪初期—19世纪中期)在这一阶段,普通教育学已从哲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中分化出来,但幼儿教育理论仍未从教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幼儿教育理论仍散布、混杂于各种教育学的著作之中。117 4.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受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如在大工业出现以前,幼儿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社会生产对人的智能素质要求不高,幼儿家庭教育并不重视智育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家庭教育一般重保不重教,少量的教育也仅以体力锻炼和道德的启蒙为主。后来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日渐增大,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更多地依靠科技而非人的体力。于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开始以智育为重点,幼儿教育的内容也以科学知识和智能的开发为主。而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又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自然资源匮乏、地球环境恶化、吸毒犯罪等,社会生产对人的素质也相应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这就使得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开始重视人的全面的素质。幼儿教育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重视幼儿体力、智能、品德、美感等多方面的发展。15.幼儿教育的成本、便利性和质量与孩子母亲参加全日制还是小时制工作的关系,人们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1997年,LisaPowell报告指出,全日制工作对幼儿教育成本高度敏感,而小时制工作敏感度低一些。如果政府的儿童看护补助能给全日制工作的人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参加全日制工作的妈妈将增加29-52%,如果将之放到孩子母亲的一生的背景上考虑,政府补助对孩子母亲的影响更大,因为小时制工作会影响孩子母亲的职业生涯,使她们总是处于低收入阶层,因为劳动技能的获得需要教育和工作的磨炼,而孩子母亲在家缺乏教育和积累工作经验的时间与机会。Gustafssion和Stafford也证明专门的幼儿教育收费对孩子母亲就业有消极影响,政府应给予财政支持。16.幼儿作为一个生物个体,他(她)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些作为人的基本的生物构造特征和心理基础。幼儿作为独立的生物体,他(她)也有其自身的生理发展规律。这个规律是自然的、较稳定的,并非完全由成年人支使。因此,幼儿教育不应将幼儿看成与小动物无异的生物体,也不能期望幼儿像成年人,而应该尊重幼儿的天性和生长的自然规律。作为一个自然人,幼儿必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衣食、照料和安慰。幼儿对周围世界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要反对任何剥夺幼儿的生存要素以及损害幼儿生存发展规律的行为。17.国家本位的儿童观,从国家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如古代社会,国家重视儿童,这是因为儿童被看成国家的财富、未来的劳动者和兵源,是国家延续的一种“工具”。社会“惜婴”、“慈幼”,是国家采取的一种齐家治国、富国强兵的积极措施,而社会大量地杀弃弱婴、女婴,也是国家出于生产力落后、未来需要强壮兵源等方面的考虑而采取的控制手段。18.(1)幼儿教师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者和组织者。幼儿主要通过物质活动学习。(2)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细心观察者和记录员。(3)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4)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5)幼儿教师是问题的提问者和探索者。(6)幼儿教师是教室文化和课堂气氛的营造者。(7)幼儿教师是公共关系的调节人。19.该《公约》提出,“关于儿童的一切行为,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行政和其他手段以实现本公约所确认的权利。关于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缔约国应根据其现有资源所允许的最大限度并视需要在国际合作范围内采取此类措施。”;“提供福利时应酌情考虑儿童及负有赡养儿童义务的人的经济情况和环境,以及与儿童提出或代其提出的福利申请有关的其他方面因素。”;“缔约国确认每个儿童均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20.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21.张雪门(1891—1973)在《幼稚教育新论》、《新幼稚教育》等著作中,提出了他的改造民族幼稚教育的主张和行为课程论。他认为,幼稚教育有四项目标:“17 一、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国民族为争中国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认为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是幼儿生活中有价值的选品,随时代而变迁。早在1929年,他就在《幼稚园的研究》中指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这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虽然直到1966年,张雪门才正式提出“行为课程”的概念,但他早期对幼稚园课程的定义即已指出行为课程的内涵:让幼儿在幼稚园生活实践中学习。22.维果斯基对心理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心理从低级的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心理机能转化的标志包括随意性机能、抽象性机能、以词或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和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发展的机制和因素方面,他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活动说、中介说和内化说。维果斯基还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即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现有发展水平是儿童独立可以完成的任务所代表的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能解决的任务代表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学应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引导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学习因成熟和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应建立在正在形成的心理机能之上,走在心理机能成熟的前面。23.幼儿教育和早期经验不仅能影响人的大脑的生理结构,而且具有保证人体正常发育的功能。人身体的正常发育也需要人类环境中的早期经验和幼儿教育的激发。人类的幼体具有发展“人”的各种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还需要后天环境和教育的诱发与催生。否则,就有可能永远丧失这种可能性。24.国家还可以用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如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对幼儿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工、音乐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教育要求。我国幼儿园的新旧规程都强调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等。规程有关教育的规定,实际上是幼儿教师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指导性要求。、25.首先,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幼儿在家里接受教养;伴随大工业的出现,幼儿开始走出家门,接受专门正规的幼儿教育,幼儿园成为主要组织形式;随着经济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托幼中心、学前班、游戏小组、流动幼儿园等形式也应运而生;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幼儿通过电视、广播、电脑进行学习也日趋普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疑使幼儿教育组织形成具备了多样性。社会生产力也影响幼儿教育的方法。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幼儿主要通过听课学习,幼儿教育以口授法和教师演示法为主;而现代社会,进一步强调幼儿的自主活动学习,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和大量的操作机会,让幼儿通过探索和发现学习。现在,电视、电影、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总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幼儿教育将更多地采用幼儿个别活动的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而方法的日趋多样,亦为趋势之一。17 26.Gunderson(1986,1992;Waldfogel,1997)等人对加拿大男女收入差距的研究表明,幼儿教育市场和政策对女性收入也有重要影响。在加拿大,女性的收入平均只有男性的60-68%,这种收入差别只有5%可用工资歧视解释,其它大部分,几乎全部是由女性生育和抚养孩子造成。换句话说,女性一般集中于销售、服务、文秘等进出容易的、小时制工作较多的、在工作时间上灵活性较大的,但工资相对容易扣除的女性传统的职业中。Gunderson由此总结道:“没有任何一个因素象生育孩子那样能如此至关重要地影响决定工作收入的每一因素。事实上,在造成工资差别的各因素中,我们再也找不到比生育孩子更重要的其它因素。”27.幼儿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幼儿心理的各个方面也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是完整和谐地发展的整体。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整体发展。28.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对幼儿发展及教育具有特别的意义。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社会第一部富有法律效力的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书。29.人们的知识最终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也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思维受个人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因此,个人知识、思维与行动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的行动是具有反思性、目的性的行动,行动中包含有反思。行动受反思的调节和支配;而反思的内容、过程、结果和反思能力本身的提高,都离不开行动的基础。但行动和反思可相对分离。人的行动中反思的成分有多有少,反思的质量有高有低;反思不一定来源于自身的行动,也可以来自他人和社会,也可以依托他人和社会。所以,幼儿教师应成为一位具有批判性反思能力的教育者和研究者。30.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31.在这一阶段,幼儿教育思想主要散见在哲学、政治学、医学、教育学和蒙学等著述中。内容极其丰富,主要涉及胎教、常规与道德教育、知识与识字教育、儿童心理与环境作用等方面。在这一时期,幼儿主要在家中接受早期启蒙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尚未产生。因此,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思想基本上以家庭为背景,属幼儿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32.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作用是观察、指导、示范和准备。教师是教导员。33.幼儿教育的目标通常是由国家直接制定,或在国家的指导方针下,由地方政府制定的。幼儿教育内容范围的界定,亦要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影响。这样,国家和地方政府就控制了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范围,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就必然反映了各级政府的意志。如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就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内容。幼儿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最集中的反映。如我国幼儿德育中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等德育目标和内容,都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我国新的幼儿园规程中提出要尊重和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和侮辱幼儿,这也反映了我国民主、平等和法制的要求。34.17 大量研究表明,对单身妈妈(如从未结婚、离异、或鳏居)而言,幼儿教育对她们的影响,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又不同。幼儿教育市场价格和可获得性对她们的影响更强,她们对幼儿教育看护的价格和政策更敏感。总体考察,单身妈妈比有婚姻的妈妈对幼儿教育价格更敏感,而从来没有结婚的单身母亲比离婚的、分居的和寡妇妈妈对幼儿教育看护的价格更敏感。35.幼儿天生就充满好奇,天生就是一个探索者。孩子生下不久,就能随声响转动头部,眼睛也能追随物体。稍稍长大以后,当孩子能抓握、能行走时,孩子就会不停地摸,不停地看和玩。幼儿虽年龄小,但仍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幼儿教师应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自由、独立地在各种活动中发展。幼儿也只有亲自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才能保证其发育良好、精神丰富和完善,才能不断地构建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36.幼儿教师角色多样化的阶段。现在,人们对幼儿教师角色的期望,已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如皮亚杰认为,幼儿教师应是孩子的游戏伙伴;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还有人认为,幼儿教师应做幼儿母亲的替代者、幼儿的知心朋友、大姐姐等。总之,人们普遍认为,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于幼儿社会化,越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37.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38.从课程来源、成人责任、评价过程等方面分析,“DAP”思潮具有儿童中心论倾向;重视儿童家庭的影响;强调经验的建构;儿童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相对忽视社会和知识方面,而幼儿园课程也必须考虑这两方面。由此看来,我们在思考幼儿教育时辨证唯物的思想非常重要。39.幼儿教师首先是位教学人员,然后才是一位研究者。教学为主、为本,以教学为出发点和目的;研究是对教学的反思,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这一意义而言,研究是促进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如果幼儿教师为研究而舍弃、耽搁教学,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幼儿教师应主要从事教科研活动,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从事实践方面的研究。现在研究和教学、教师和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明显,已出现重合趋势。教学和研究两个领域既部分重合又相对独立。教学的领域中,抽查的问题才是研究的专题,教学的部分场景是实践研究的背景;而在研究中,实践研究、行动研究只是其中的部分,理论探讨性研究仍是教育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教学和研究人员都有相对独立的群体和活动范围,两者之间的职业分工仍然存在。40.2001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提出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是:“适龄儿童基本能接受学前教育。发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17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适龄儿童基本能接受学前3年教育,农村儿童学前1年受教育率有较大提高。”“建立并完善0-3岁儿童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规划并办好教育部门举办的示范性幼儿园,同时鼓励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积极探索非正规教育形式,满足边远、贫困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四、论述题1.幼儿毕竟还处于人生教育的第一阶段,幼儿期培养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幼儿教育要为幼儿的终身教育做准备,为今后的人生做准备。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应注意教给幼儿最普通的知识,培养其一般的能力,以便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2.幼儿德育过程应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具体的幼儿德育过程的起点即是确立德育目标;而其终点,应是实现目标。整个德育过程应围绕目标而展开。幼儿教师首先应明确德育过程的预定目标,然后,从幼儿的现实出发,组织编排德育进程,待一个具体的德育阶段结束之时,幼儿教师应对这一过程进行评估,看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只有这样,德育过程才能高效有序地运行。3.主要培养孩子以下几种学习能力:第一,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和正确发音能力,幼儿园应让幼儿掌握普通话中的全部语音;第二,培养孩子的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培养孩子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的能力,这对孩子入学后识字和写字是重要的准备;第四,提高孩子的空间知觉、方位知觉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第五,让孩子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数量关系,发展—定的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懂得数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这是孩子日后学习数学所必备的素质基础。4.全面性原则一方面意味着幼儿保教目标应涵盖幼儿身心的各个方面,保证幼儿身心的整体和谐发展,而不能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照顾全体的幼儿,保教目标应适宜于大多数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应体现幼儿的年龄特征。5.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爱是打开幼儿心灵的钥匙,是幼儿情绪转化的催化剂,也是促进幼儿道德进步的驱动力。爱能使孩子感到安全幸福。因此,幼儿教师应热爱孩子,使幼儿在德育过程中沐浴爱的春风。德育过程也是幼儿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幼儿教师只有对幼儿提出高于幼儿原有品德水平的德育要求,才能激起幼儿的思想斗争和行为适应问题,引导幼儿不断进步。当然,严格要求应不同于苛求和严罚。前者是合理的,是能被孩子所接受的,而后者则不合理,也有损孩子的人格尊严。6.在学习品质方面,应培养: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思索;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对各科均有学习的欲望,不偏科;尊重教师,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爱惜学习用品、珍惜学习时间……17 这些良好习惯和态度的养成,可使孩子终身受用。社会性方面的准备。首先,应培养孩子对教师的正确态度,学会尊敬师长,同教师礼貌地交谈;其次,应培养孩子对同伴和集体的良好态度,学会关心集体、关心同伴,与同伴积极交往,和睦共处;最后,应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守规则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力,让其学会适应各种规则。7.引导性原则有两层意思。第—,幼儿保教目标在时间上的递进性和水平上的高难度性。第二,幼儿保教目标应成为真正的向导,能引导幼儿保教人员的工作。8.因材施教有两层意思:其一,德育过程应适应幼儿的品德形成规律,具有现实性;其二,德育过程应照顾个别差异,具有针对性。9.调整和完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首先,应充分利用、挖掘幼儿园现有教育内容中有利于儿童入学准备的教育因素,借助现有的教育内容,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如有的幼儿园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计算课重点培养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可逆性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空间感知和想象力;通过手工课培养孩子手部动作的灵巧性;通过摆积木发展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和熟悉田字格。另外,补充幼儿园现有教育内容中所缺乏的有关入学准备的教育内容。如书写准备、语音准备、阅读准备、学习习惯和态度准备,以及社会性准备等教育内容,均应给予补充加强。10.知行合一的原则:知行合一,即既向幼儿讲明道德规范,又让幼儿在活动和交往中领会、体验和践行相应的道德。幼儿犯错通常是“不知错”。因此,幼儿教师应在日常生活和专题活动中,利用多种方式向孩子讲明道德要求,使孩子在思想上明白该怎么做,切实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另外,幼儿思维具有动作性和具体形象性。幼儿活泼好动,因此,幼儿德育过程应具有活动性和交往性。应让幼儿在活动和交往中学习道德规范、体验道德情感和提高道德践行能力。与成人德育相比,幼儿德育过程的活动性更强。幼儿德育过程几乎由一系列的德育活动所串成。11.发展性原则首先意味着幼儿保教目标应面向未来。幼儿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的生力军,现在的幼儿要在一二十年之后才能加入社会劳动大军的洪流。因此,在制定幼儿保教目标时,应克服“惰性”和“保守性”,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使幼儿保教目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12.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让孩子学会独立地吃、喝、拉、撒、睡、穿脱衣服鞋帽、梳头、洗手脸;刷牙等自理活动,学会自觉地保护五官,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注意用电、水、火的安全,学会自己上学和回家。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锻炼意识。13.针对性原则即指幼儿教师要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保教目标的前提下,尊重每个幼儿的素质基础和潜能,分别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活动目标,使国家的保教目标能落实到每个孩子的身上,使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佳发展。14.一致教育和连续教育的原则:幼儿品德的形成,是托幼机构、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幼儿道德分辨力弱,不善于选择道德影响。因此,幼儿德育应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托幼机构内部的人员,尤其应注意相互配合,剔除不良影响,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否则,幼儿就会思想混乱、不知所措或行为不一。15.17 将入学准备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如通过早操、课间活动和下午的游戏时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通过吃饭、睡眠、入厕等环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逐渐缩短生活环节的时间,提高对幼儿生活方面的要求,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规则意识。总之,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内容不仅要体现在教育活动中,也要体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通过保教结合,有力地促进幼儿适应能力的发展。五、分析总结题1.幼儿教育使儿童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更优秀,长大后更独立,有更杰出的表现;而且孩子的母亲和其他家人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前景。所有这些益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国家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多的税收、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建立更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家齐心协力为幼儿教育服务,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幼儿教育起点的公平也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克服贫困的代际循环。2.第一,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主动学习”的体验。第二,为幼儿的学习“搭架”,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是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与促进者,为幼儿的学习搭建桥梁,提供“脚手架”。“支架教学”或脚手架理论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理念。该理念能很好地解释教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制。3.幼儿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幼儿的成长也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因素和表现成果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幼儿成长对教师和幼儿人生都同等重要。教师和幼儿作为个体都有实现自我的权利和愿望。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幼儿发展之间又相互联系。教师和幼儿教学相长,相互影响和促进,共同提高。从师生、教学的关系而言,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幼儿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为了幼儿的成长。当然,教师在促进幼儿成长的同时,自身的职业技能也得以提高,专业也得到了发展。没有幼儿的成长也就没有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和教师的专业成长。4.在幼儿活动学习中,第一,幼儿教师要准备充足的活动场地、材料和时间。玩具材料不仅要丰富多样,还要富有层次性和可变通性。第二,营造自由、开放和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第三,对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5.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多方面的教育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6.整体综合教育观,即将幼儿教育各因素、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综合考虑,共同作用于幼儿。这是因为:第一,幼儿身心发展是个整体,不可分隔。第二,幼儿教育各领域的独特作用和相互制约性。第三,依系统论的观点,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具体做法:第一,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成为一个整体。第二,让幼儿园课程的五领域或幼儿体智德美四方面相互组合成整体。第三,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17 7.第一,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改革。让幼儿教师成为教学主人,意味着允许和帮助。管理者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并支持教师遵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去思考、探索和创造,以最大限度发挥幼儿教师的聪明才智。另外,要相信教师,相信他们愿意,也有能力成为教学的主人。要反对管得过多、过死,追求形式,作表面文章的做法。第二,幼儿教师自身的成长。幼儿教师只有提高其主体性,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有可能成为教学的主人。幼儿教师通过与幼儿互动合作、反思实践、与群体合作、专业教育、参与研究、参与管理等途径提高自身的主体性。8.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第二,反复呈现同一榜样;第三,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第四,反复练习并给予一定评价。9.第一,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儿童。第二,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应难度递进。第三,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三种教育形式,促进不同水平和倾向的幼儿向前发展。第四,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途径、方法和方式。第五,多样化教育评价和纵向教育评价。10.内容与要求:(1)引导幼儿对周围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一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4)通过引导幼儿经济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意识和行为。11.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向幼儿展示丰富的、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和内容;第二,让幼儿体验学习成功后的快乐;第三,让幼儿理解学习的意义;第四,教师的评价是幼儿学习兴趣养成的调节因素。(2)培养幼儿学习习惯。习惯,即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学习习惯,即人对某种学习行为的内在需要和学习行为的固定化。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学习习惯亦如此。12.以幼儿经验和兴趣为生长点,扩充新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只有不断地补充新经验,才能引起幼儿认知结构产生同化和顺应,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平衡,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因此,幼儿教师要扩充、丰富和发展幼儿的经验,使孩子尽可能地高效地获得新经验。17 但新经验的选择与提供必须注意在新的学习内容和幼儿已有经验之间保持平衡。也就是说,掌握新经验要利用旧经验。认知学习理论家奥苏伯尔认为,任何新的知识,如果没有与原有的经验发生联系,没有已有经验作为落脚点的话,新知识不会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即是当时记住了,也难以长久保持。全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会让幼儿感到不安和害怕。因此,教师要注意新旧玩具与材料的合理搭配,对幼儿园已有信息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即要充分利用与开发孩子熟悉环境中的教育资源,调动和激活孩子已有的经验。让幼儿在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探索性活动中整合新旧经验: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而且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直接决定幼儿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引导儿童从事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组织和提升原有经验,获得新经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