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00 KB
  • 2022-04-22 11:26:20 发布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河海大学商学院考研《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第一部分:说明在管理学(代码870)专业课试卷中,常常考到《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中的课后习题,这些重要习题,常常在名词解释、简答题和综述题中考到,并占了大量的分值(做了几套真题之后,你便会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根据对历年真题的分析,《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中的课后习题占了40%以上的分值。这些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也是拿高分的基础和保障,一定得拿下;如果这些分数都拿不下,想拿高分是难上加难。另外,这些题目当中的一些观点和管理思想,也可以活用到案例分析题当中,这对拿高分无疑是大有帮助的。所以,我根据自己去年买的资料,在此基础之上再加入一些新的题目,把课本课后重点习题的参考答案整理出来而成这份资料,希望能助大家一臂之力。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不吝指出,我将在第一时间加以修正。另外,河海商学院管理学专业课改得不严,答到大意就给分,但建议最好还是用课本中的原话来答题。一来,这样作答才更能保证单个题目得满分;二来,这样答题时也节省时间,把东西默写出来,比起临场发挥要快得多(当然,这需要平时多下功夫)。对于这些题目,在答题时,希望大家注意以下几点:1、作答的思路清晰,以课本中的理论为依据,并尽量按照原话来表达。2、答题要有逻辑性、层次性,分点列出,然后分析观点;不要笼统作答。3、多积累案例,有的题目要求举例。4、字迹工整、卷面整洁。黄泽元2011年6月8日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第二部分: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现代工商企业的崛起第一节发现管理的世纪3.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理论?答: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理论是: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和德国韦伯的“官僚制理论”。4.简述孔茨的“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观点。答:1)由于各种专家及从事实际管理的人员都对“一个长期存在的管理领域”有了发现,所以形成了我们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密不可穿的状况。2)管理理论丛林使改进管理成为可能,但是在管理改进带来巨大的社会潜力的同时,管理理论不同的研究方法已经导致一场混乱的“丛林战”。3)应对管理理论丛林进行清理,包括对不同学派进行分类,寻找出造成学派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清理丛林的建议。第二节现代工商企业1.为什么说“管理学必须以工商管理为核心”?德鲁克提出的三点理由是什么?答:因为1)无论是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还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抑或是代表人类其他古代文明的管理思想,他们共同构成了管理知识宝库的历史部分。(在工商企业崛起之前)2)管理从自发走向自觉,管理发生革命性的转变起因于西方现代工商企业的建立。(工商企业的崛起,使管理从自发走向自觉)3)今天谈及的管理知识,其主体部分约定俗成地规定为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工商企业是管理学研究的样板,现代管理学是在工商企业崛起之后兴起的)所以说“管理学必须以工商管理为核心”。德鲁克的三点理由是:首先,工商企业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构。其次,只有经济领域才能用数字对资源分配和决策成果加以度量。最后,工商企业的建立是20世纪成功的历史。2.阐述现代工商企业的定义。答:现代工商企业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包含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二是它由各层级支薪的行政人员管理。具备这样特点的企业就是现代工商企业。5.能否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种中国社会的最有效生产力载体?你的理由何在?答:可以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种中国社会的最有效的生产力载体。理由在于:1)有效生产力载体是“有效”与“生产力载体”的整合,所谓生产力载体乃指一种经济组织,它能把不同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组织成一种现实生产力,并借助现实的生产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有效”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是通过对资源的占有、配置而达到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的目标。2)中国社会最有效的生产力载体是指在中国现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通过国有企业改革,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达到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的目标。国企是由国家控股的企业,长期以来是中国企业的代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国企的很多制度不再代表最有效的生产力载体了。管理体制的落后,“铁饭碗”“大锅饭”等现象在国企还存在,企业内部缺乏竞争上岗机制,造成国企整体缺乏活力的局面,在市场竞争中就远远没有私企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要改革,从体制上,从管理上,使其真正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市场机制。第三节资本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精神1.按韦伯的观点,何谓资本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答:1)所谓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以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以合理(或理性)地组织生产和劳动为手段的企业。具体地说,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依靠持续地、合理(或理性)地组织生产和劳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通过(表面上)和平的交换获取永不间断的利润的这样一种企业。2)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就是指那种寄希望于利用交换的可能性获取利润的活动,也就是说那种建立在(表面上)和平地获取利润机遇上的活动。2.用实例说明合乎理性的含义。答:合乎理性即指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必须合乎经济理性,也就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这意味着,或投入一定时产出最大,或产出一定时投入最小。(举例略,切合题意的例子即可)。第二章科学的管理理论的创立第一节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什么?其具体含义应怎样理解?答:科学管理实质——企业工人和管理人员(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等)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具体含义包括:1)工人与雇主必须建立共同富裕的思想;2)变斗争为合作,把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3)工人与雇主亲密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4)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企业中的一切工作。2.叙述泰罗所提出的管理技术定义、科学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答:1)管理技术定义:确切的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使它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2)科学管理模式:必须经过长期而仔细的思考和研究,去发掘出像工程的基本原理那样精确和清楚的规律;提高效能的办法在于系统化管理,不在于收罗某些特殊的或非凡的人;过去,人是第一位的,将来体制必须是第一位的。3)科学管理原理:在科学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除应把过去工人所有的传统知识进行汇集,制定规章制度、工作准则之外,还必须承担新的任务:①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方法。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②科学地挑选工人,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③雇主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干。④资方和工人之间在工作上应共同承担责任,不应把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而应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5.借助对科学管理理论具体内容的分析,说明科学管理理论蕴含着“经济人”假设。答: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蕴含着“经济人”假设:人是理性的、是具有利己本性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无不以追求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为动机,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仅会达到自身的最高目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公共利益。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经济人的理性是以最小投入去寻求最大产出。第二节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1.法约尔对管理学理论研究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它们主要集中反映在哪一本书中?你能写出该书的主要内容框架吗?答:法约尔对管理学理论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区别、分析及界定了各种管理概念和管理原则,开创了管理的职能学派(后来发展成“管理程序学派”),并澄清了高层管理人员中的混乱思想。它们主要集中反映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该书主要内容框架略)2.阐述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定义,并大致说明定义中所提到的五种职能的含义。答:法约尔说:“我选如下定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要建立企业的运行方式,货物供给啊、人员安排啊等等。)指挥:就是指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3.法约尔的管理原则概念是怎样定义的?按他的界定,管理原则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中的原则有何区别?【这题考了N次】答:1)法约尔把社会组织维持健康和正常的条件称为管理原则。原则虽是社会组织维持健康和正常的某些条件,但原则代表的是一种尺度,原则是灵活的,使用原则时应当注意各种可变条件,其中特别是可能涉及到人的因素。使用原则注意尺度,是很难掌握的艺术,它主要不是靠理性思维,而是靠智慧、经验和判断。因而,由智慧、经验和判断组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是一个管理人员的主要才能之一。管理原则因人而异,即不同管理人员都有自己所特有的、习惯使用的管理原则。2)管理原则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中的原则的区别:管理原则是较主观的,主要由管理学者或管理者自己靠经验总结出来的,且不同管理者有不同的管理原则;而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则是科学研究者根据原理和方程推理出来的,是有严格证明和普遍适用性的。二者在这方面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第三节韦伯的“官僚制理论”1.何谓“官僚制”组织?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概括此概念。答:“官僚制”又称“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科层制”。“官僚制”是这样一个组织体系,在这个企业中,由一个人合理合法地占有企业而拥有权威地位,他通过授权而组成一支管理人员的队伍对组织实施管理。这些管理人员只按照职权来实施管理,相互之间只有职位上的关系,不存在个人感情。官僚制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控制。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2.怎样理解官僚制所具有的官僚形式主义非人格化特征?答:在这种制度中,人人享有形式上的平等,提倡不考虑人的因素的明确的权力和职责,人已被职位这种法定权责所规范,并按此规范去工作,没有憎恨和激情,因此也没有爱和狂热。简言之,在这种制度中,人已被组织的职位所异化。这里所提出的异化,即管理的产物——组织及组织的职位已变成一种异己的存在物而与管理者相对立。管理者与这些职位之间形成了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人们在工作中除保留职位所具有的权责外,放弃人性所具有的其他一切方面(主要指非理性的);组织中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已被它们所占据的职位之间的权责关系所代替。人们虽自觉感到这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态,但却无法克服这种变态。3.从官僚制概念中阐述韦伯理性五要素的含义。答:韦伯理性——官僚制五要素:1)分工:建立一个职责体系,把职权和任务分给各个人,各个人按照职权和责任办事。2)组织的等级结构:把上下级联系起来的等级结构,彼此间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3)常规化趋向:官僚制组织按照规定的制度运行,人员按照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组织按照这种规则运行下去,企业将趋于常规化。4)官员形式主义非人格化:组织的最高首长通过授权组成管理人员队伍,理想的职工按照自己的职责完成工作,其次间只有职责关系而抛弃个人感情,人际关系被职责关系所异化。5)组织力争实现的高效运作目标:组织中的各个岗位和各个岗位上的人按照组织设计之初进行工作,就可以实现组织的运作目标。第三章管理思想文化激荡第一节管理程序学派1.背诵并熟记孔茨、韦里克在《管理学(第10版)》中所提出的管理定义。答:孔茨、韦里克在《管理学(第10版)》中所提出的管理定义: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展开为:1)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2)管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3)管理适用于各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4)所有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创造盈余。5)管理关系到生产率,意指效益与效率。2.怎样理解管理程序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答:管理程序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①用管理职能组织管理知识。该学派主张按管理职能组成一个具有延续性和扩展性的理论框架,以便把各种管理知识安放到此框架内。②使用管理职能组织管理工作。该学派认为,不同组织、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上的管理人员的各种管理工作,均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管理职能程序来组成。③只要对实施各项职能所获得的经验进行科学分析,就可推断出各种管理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要遵循和执行各项职能,就可形成一套各自实施这些职能的“运用法则”。第二节管理科学学派1.何谓管理科学学派?请用简洁的语言对该学派作出描述。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答: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计量学派、数理学派,该学派努力地把数学等科学工具应用于管理之中来帮助解决重要的问题——把有限的资源最优地分配、运用来实现既定的目标。4.简述管理科学学派所使用的理性决策模式和经济理性决策模式的含义。经济理性决策模式又有怎样的人性假设?答:1)所谓理性决策模式,就是假定人类的行动是,或应当是合乎理性的,在这种模式下,决策的典型阶段包括: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寻找出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案;评价所有方案,排除次序,最后抉择。这种决策绝对要求排斥超理性因素。2)当理性决策模式中使用经济理性准则作理性评判依据时,我们就得到生产与作业管理中最常用的经济理性决策模式。3)经济理性决策模式的人性假设是:管理科学学派中的经济人假设。第三节决策论学派1.西蒙的决策理论对管理学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他提出的决策理论是从怎样的基本观点出发的?答:1)西蒙的整个决策理论的最主要的贡献是关于决策的基本准则和有关决策过程的理论。具体地说,这就是:①“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准则”两个决策理论基本命题的建立,对理性决策提出了挑战。②打破传统理论囿于研究决策成果合理性的做法,从对决策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出发,建立系统的决策过程理论。2)他提出的决策理论是从“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原则”两个基本观点出发的。2.西蒙的决策理论将决策分为哪四个阶段?怎样理解“管理就是决策”?并以实例作出说明。答:1)西蒙把决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探查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即“情报活动”。第二阶段: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即“设计活动”。第三阶段: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从可资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特别的行动方案,即“抉择活动”。第四阶段: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对抉择出的方案进行检验、修正和评价,即“审查活动”。2)“管理就是决策”的真正涵义就是: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进程。比如说:企业制定计划是决策,组织结构的设计是决策,组织中的干部配备是决策,实施管理控制的时候采取措施来纠正偏差也是决策。3.阐述微观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命题。为什么说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比较满意决策准则”是什么?答:1)微观经济学提出了经济人假设:这种人在行动过程中既具有“经济”特征,同时也具有“理性”。他们具备关于其所处环境的各方面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是如此完备,使之在决策中完全够用;他们完全了解有哪些备选的方案;他们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使其能够在所面临的备选方案中作出抉择;他们具有择善而从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计算能力,以保证择优的顺利进行。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2)要实现“无限的理性”就要有三个前提:①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其未来的后果要“无所不知”;②决策者要具有无限的估算能力;③决策者的脑中对各种可能的后果有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情报来源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一方面,人类实际的理性不是完美无缺的“无限理性”,而是一种“有限(度的)理性”;另一方面,人们在决策时难以实现最优,常常只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因此,西蒙提出以“管理人”来代替“经济人”,并对管理决策提出两点要求:第一,用“令人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第二,决策时不考虑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与问题有关的特定情况。3)人们在决策时难以实现最优,常常只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决策时不考虑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与问题有关的特定情况。第四节行为科学学派3.何谓“社会人”?它与“经济人”有什么不同?答:所谓“社会人”,是指对社会和个人来讲,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们在无组织的人群中相互竞争;所有的个人主要是为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利益而不是为自我利益而行动的。4.什么是非正式组织?它对正式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存在着怎样的正面和负面作用?请结合实例(可以是日常生活)说明之。答:1)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们在企业内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而形成非正式的集团或团体。在这种团体中,形成了共同的感情,进而构成一个体系,即非正式组织。2)它对正式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存在的正面和负面作用:①正面作用:(a)可以满足员工的需要;(b)培养组织成员的热诚,对权威的认同感,维持团结;(c)借助它可避免正式控制过多,进而利于保持个人的自尊、人格完整和独立选择能力。②负面作用:(a)在目标与工作方法上与正式组织对峙、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b)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也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c)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3)举例,略,根据正负面的作用适当发挥即可。第五节经验学派1.在精读德鲁克《管理实践》一书的基础上,开展下述研究:(1)德鲁克怎样界定管理?(2)何谓管理企业?何谓管理管理人员?何谓管理工人和工作?(3)按从描述走向操作的顺序,逐层展开管理三职能的讨论。(4)补充完成“图3-9”。答: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1)德鲁克这样界定管理:这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的机制,它管理企业,管理管理人员,管理工人和工作。如果略去其中的一项,我们就不会再有管理,也不会有企业和工业社会。(2)①所谓管理企业(这是首要职能)是指管理一家企业意味着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管理人员不只是经济的产物,也是一个创造者,他只有能真正控制经济环境,并且采取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来改变这些环境,才算是实施了管理。②所谓管理管理人员,是指管理人员是企业的基本资源,并且是企业最稀有的资源,强调机构中(管理管理人员的)职能的重要性是企业的客观需要,否认或者轻视这种重要性是在葬送企业。③所谓管理工人和工作,是指人力资源是最未有效使用的资源,同时也是最有希望提高经济效益的资源,因此企业能否运作,归根结底取决于它促使人们尽职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3)根据德鲁克的描述,管理三职能分别是指管理企业,管理管理人员,管理工人和工作。(4)略。3.何谓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你周围能否找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你若是管理人员,请对照德鲁克的要求,反思自身的管理。答: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时间,他们会利用自己所能控制的点点滴滴时间开展有条不紊的工作。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不满足于埋头工作,而注意如何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仅善于利用他们自己的长处,而且也知道如何利用上司、同事及下属的长处。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里,这样一来,上佳的表现便能结出丰硕的成果。5)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作出有效的决策。第四章管理知识爆炸第一节公司文化研究1.何谓组织文化?狭义企业文化分成哪两个层面,两个层面的文化体现又有怎样的特点?请查阅文献(或亲自调查)后举出广义组织文化和狭义企业文化之例。答:1)从广义上引进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代表着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信仰、期待、思想、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复合型式。2)企业文化(狭义)可被分为两个不同的层面:①在较深而不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代表着基本价值观念,它们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改革难道极大、代表企业最稳定的核心部分;②在较浅较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改革起来虽很难,但与基本价值观念相比稍为容易些。3)文化体现上的特点: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①在较深层次的企业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带有企业特有烙印的一种风格,企业所有成员共享这种文化并一代代传播,具有继承性。②在较浅层次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处理事情的习惯性方式和风格,是受大环境所感染的,和企业领袖个人魅力所影响的,如果领袖换了,风格很有可能就会变化,不具有继承性。4.组织“7S架构”的含义是什么?寻找机会开展企业调查,以得到至少一个企业的“7S架构”的具体内容。答:所谓组织的“7S架构”,就是这些学者在研究日本的管理艺术和美国杰出公司——不断创新的大公司的成功经验时所提出的用作架构企业组织的七种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英文词汇都由“S”开头,故简称“7S要素”。它们是:结构(Structure)、策略(Strategy)、制度(System)、作风(Style)、人员(Staff)、技巧(Skills)、最高目标(SharedValue)。前三项称作“硬性要素”,后四项称为“软性要素”。【“一个企业的“7S架构”的具体内容”略】6.阐述强力型企业文化、策略型企业文化和灵活型企业文化的特点,举例比较三种企业文化的长短。答:1)强力型企业文化:具有这种企业文化的公司,几乎每个经理都具有基本一致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方法;公司的一些主要价值观念会通过规则或职责规范公诸于众,以督促公司所有经理人员尊重这些决定;企业新成员们也会很快接受这些观念、方法、规则和规范,如若他们背弃这些企业文化要素的话,他们会受到上级与下属的纠正。因此,强力型企业文化不会因经理的更换而随之改变。2)策略型企业文化:是指与企业环境、企业经营策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因为不存在抽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适应所有企业“克敌制胜”的企业文化,因此,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与企业环境、企业经营策略相适应的。3)灵活型企业文化:只有那些能够使企业适应市场经营环境变化,并在这一适应过程中领先于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才会在较长时期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联。7.企业病态文化有何特征?答:1)公司高级经理阻止领袖型人才出任高级主管经理。2)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不注意提醒公司员工重视公司构成的外部要素的重要作用。3)公司经理们逐渐丧失自知之明,认为自己品行最完美、传统经营特色最佳,人们越来越自以为是,公司高级经理们没有采取行动制止这一倾向,有的还助长了这一倾向的蔓延。4)公司经理人员忽视顾客和股东要素,经营保守,裙带关系严重。5)公司经理人员无视企业领导才能,无视公司各级员工中有这种领导才能的人员的作用,他们表现得过分集权、过分官僚、窒息了公司内部可能产生的创造思想。8.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文化有何特征?答:1)几乎所有的经理人员充分重视企业的各种构成要素——顾客、员工、股东、供应商等,同时也十分看重会导致变革产生的各种领导才能和其他因素。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2)经理人员行为方式和实践均需与适应企业环境的合理的经营策略相一致(即指企业各个要素的期待值和需要相吻合)。必要时,他们运用自己的领导才能,创建和实施新的经营策略和行为方式使企业保持良好的适应性。他们还招聘、培训或提拔那些具有共同行为方式的人才,更为重要的则是招聘、培训或提拔那些拥有共同核心价值观的人才。第二节战略管理(1)(略)第三节战略管理(2)3.何谓竞争未来?领先未来应具备哪些条件?怎样理解普拉哈尔德、哈默的新战略观?答:竞争未来就是不断创造与把握不断出现的商机的竞争,亦即重划新的竞争空间的竞争。领先未来应具备下列四个条件:①懂得竞争未来有何不同;②获得洞察明日商机的方法;③能够激励公司全体员工踏上通往未来漫长而艰苦的征途;④具有不冒不必要的风险便超越竞争对手,领先达到未来的能力。第四节流程再造1.当今世界三种力量——顾客、竞争和变化(即“3C”)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首先,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使西方发达国家的顾客面临极大丰富的消费品市场,再也不是“二战”之后商品极端匮乏的时期了。其次,竞争日益加剧,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步撤销,没有一家公司在本国地盘能得到保护而免遭来自国外的竞争。最后,如哈默和钱皮所说,“在未来的世界中,惟一可以预言不会过时的,就是已经出现的迅速而又无情的变化。2.解释“改革”(或“再造”)、“流程”的含义(举例说明)。简述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一个公司的流程再造可能引发公司哪些变化?答:1)所谓“改革”乃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进展。2)所谓“流程”,是指一系列业务活动,其中包括将某种或多种东西投入并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3)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由于分工,导致企业机构的臃肿,其规模的不经济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企业已经不再需要,而应该是根据流程来组织业务的开展,通过组织机构的精简,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企业改革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既定部门内的、狭义的操作和工作上,应打破部门界限,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业务流程上来。4.怎样理解改革成功的秘诀就是“不要失败”?改革应避免哪十大错误?答:“不要失败”意即“如果你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避免最常见的改革错误,就有足够的理由期待成功”。应避免的最常见的改革错误就是:高喊改革却不改革;不集中力量于流程;花大量时间分析现状;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就上阵;重新设计时缩手缩脚;从概念性设计直接进入实施;改革步子拖泥带水;让某些方面游离于改革之外;采用常规的实施方式;忽视相关人员的思想感情。第五节学习型组织2.何谓学习型组织?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学习”一词?本节最后所介绍的五种有关学习型组织的错误理解的概念,其“错误”在何处?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答:学习型组织被理解成一个能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们能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出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有关学习型组织的错误理解的概念:(1)会思考的组织就是学习型组织。(2)每个人学习的加总即是组织学习。(3)多引进新的管理技能即可强化组织学习。(4)只要学会“组织学习”这项技能,就能建构学习型组织。【题目中和树上都说五种错误,但书上只列出了四种,这是课本的一个小错误】。这些错误概念的得出,就是由于缺少系统思考而把某种修炼扩大为整体的结果。第五章古代血缘宗法组织及古代管理思想的形成(略)第六章先秦古代管理思想概述(1)第一节儒家古代管理思想(1)1.怎样理解儒家古代管理思想的思想出发点——以人治人?答:治理国家说到底就是对人的治理,而对人的治理的关键在于得人心,因此,必须依靠人,并用人道来治理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理解:①儒家不仅认为人是构成国家整体的第一要素,人比土地、财货重要,而且提出“民为立国之本”的民本思想。②儒家又提出,得国的关键在于得民心。③儒家古代管理思想的思想出发点还包括“以人道治人”这一重要观点。2.概述仁概念的基本内容。其中特别是“仁者爱人”之含义。答:孔子儒学的“仁”并未以精确无歧义的科学概念出现,它与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一样,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诸多构成要素复合而成的。仁概念的构成要素有四个:①构成要素之一——人的基本规定性。孔子以仁作为人的本质,认为只有具备了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否则只能称之为“小人”。②构成要素之二——伦理道德。以“爱人”为核心内容的仁作为现实层面的伦理道德,一方面,它要求人们随时以仁的要求——爱人来约束、规范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另一方面,“仁”代表一种道德境界,这种境界将得到人们的仰慕、得到人们所在群体的赞誉,并成为人们行为之楷模。③构成要素之三——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圣人”,社会理想是由小康社会后达到大同世界。④构成要素之四——行为准则。仁作为人的基本规定性,并非人人都可求得,仁概念不仅指成仁之人,而且还意味着成仁之道。仁者爱人的含义:①仁者爱一切人。仁者必须以血缘亲情之爱为根本,并由此“推己及人”,从亲情之爱扩充为爱一切人。②爱有差等。仁者在爱的扩充过程中,爱的程度将由亲及疏、由近及远、亲亲有差地递减。③急亲贤。即在爱的扩充过程中,应该亲爱亲贤,而且对君、父之爱又必须高于其他一切之爱。3.何谓道德人假设?提出该假设的依据是什么?答:1)道德人假设:人或者可依靠“存心养性”的内在道德修养,或者可借助于“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化性起伪”的外部礼法强制而成为有道德的人。2)依据:性善论(孟子)、性恶论(荀子)。4.“合法—合理性”依据的客观存在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有现象,其原因何在?请结合本书所述“合法—合理性”依据的具体内容回答此问题。答:1)所谓“合法性”依据,乃指古代管理所赖以存在的、反映治国主体意志并适应其政治需要的国家主体意识,这种国家主体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地发展为社会多数人所共有的一种信念,进入人们的自觉有意识或沉入人们的自发无意识。这种信念起着支持治国主体对国家治理的作用,它们往往反映在法律中并得到法律的支持。2)首先,国家前社会个人性质权力的存在和夏王朝早期国家的产生,导致“个人集权”的合法性。其次,启时开始的“世袭制”的沿袭,商灭夏、周亡商和国家制度的设计、国家集体意识的出现,塑造了中国社会的“王朝正统观念”。最后,中国走向早期文明的独特途径和宗法制度的出现,造就了“天下共主华夏统一”观念。这样,“合法性”依据作为一种历史性观念,按其形成过程及内容的延展,可以归纳为:个人集权→王朝正统→天下共主华夏统一观。3)“天命论”是指上天根据一定的标准与原则,挑选、命定某一德性高尚的氏族之先祖(或先王)在其定数(即在一定的时间)以内代表上天的意志掌管天下或代天行事。这种上天的意志或上天的选择便是所谓的“天命”。朝代更迭促使西周诸王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发现“民心”比“天命”更重要,更难把握。“民心无常”导致“天命靡常”,而欲得“民心”就须“敬业”,且以德来配天命。首先,借总结夏商二朝灭亡之教训,“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从反面说明敬德的重要性;其次,把“敬德”与“天命”相连,得出只有敬德,才能“祈天永命”;最后,所谓“敬德”,乃指人君应具有天子的品德,做天下臣民的表率,并用教化小民安居乐业的功绩,使上天高兴,以达到“受天永命”。这样,我们可以把“合理性”依据简单地归纳为“天命论→敬德保命”。第二节儒家古代管理思想(2)1.阅读《大学》有关内容。试问:何谓“三纲八目”?从“三纲八目”又怎样架构出儒家古代管理思想的治国模式?答:所谓“三纲”是指: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得到儒家治国模式的含义:1)德治教化——发扬美好光明的德行,并用以教育感化人们,使之亦能去其旧染之污,以达至善至美。2)修身治国——修养个人道德,提高个人道德品性,以求齐家、治国、平天下。2.解释社会“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含义。从具体内容的研究去体悟儒家社会化组织方式——内仁外礼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谐协特征。答:社会组织过程中人们行为得到协调的原因来自外界,即由他人控制而达到行为协调者,称为“他组织”;反之,人们若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导致心理默契而自觉协调个体行为者,便称为“自组织”。使用这两个概念就可以看出,“内仁外礼”是一种具有“自组织”和“他组织”谐协功能的这话组织化方式:①儒家不仅把人解释为“爱人”,规定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受仁,而且把人作为个体处理人与人关系和为政治国的最高准则。这是“内仁”的社会“自组织”作用。②自夏、商开始,礼与刑共同构成了法,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礼作为外在的制度和规范,产生了制约人们行为的力量,并获得了“他组织”的功能。③考察仁礼的一体化,即“内仁”和“外礼”的整合关系。一方面,仁是礼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只有“克己复礼”才算是仁,才能实现仁。由是,仁礼一体,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仁是内心自觉,礼是外在控制,它们互为因果、相伴相生,产生了“内仁”“外礼”之整合关系,形成“自组织-他组织”谐协特征。3.“和”与“同”这一对哲学范畴有何异同之处?“分和原则”又是什么?答:孔子继承西周以来“和”与“同”一对哲学范畴,把“和”看成不同性质的事物的和谐统一,而“同”则指性质相同的事物无差别的同一。分和原则:治理国家应做到“分”与“和”相结合。所谓分,就是指社会分工、等级划分和伦理规范规定的其他身份划分;所谓和则指在上述“分”之下各种不同身份、等级的人和亲相敬、分而合作。4.何谓“中庸”?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具体表现是什么?理解社会组织化方式——中和原则的含义。答:所谓“中庸”,是指人们不应该走极端,要避免过与不及的出现。在解决问题时,应从两端入手,抓住问题的“始终本末、上下精细、无所不尽”,再“量度以去中,然后用之”。我们把中庸之道在道德修养和国家治理中的应用称为“中和原则”,具体表述如下:中和原则1(道德修养)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之“中”是天下之本,人之本性。但人因气禀所致,情发各异,故要求人们感情发而皆中节——符合法度、常理,以实现天下之“和”。中和原则2(国家治理)抓住问题的始终本末,上下精细无所不尽,在众论不同之极的两端之间,用法、理度量以取其“中”而用。第三节道家古代管理思想1.为什么说老子道家古代管理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谋略型特征?答:道家古代管理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谋略型特征,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①老子的价值取向不是某一具体个人,而是国家、天下,是侯王与圣人,或者说老子具有君主治理国家、天下之视角。②老子所涉及的问题和讨论的切入处具有浓厚的政治倾向。③老子主张宽松的政治而反对政治苛严。④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终因具有十分强烈的谋略意识而成为“君人南面之术”。第七章先秦古代管理思想概述(2)第一节法家古代管理思想(1)1.对照图7-1,概述商鞅“以法治国”古代管理思想。答:1)商鞅古代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由以下三点构成:①进化——历史进化思想;②利益——人性好利假设;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③力量——力量原则。2)治国模式——以法治国。①治国实务——耕战政策。②治国理想——富国强兵、增强实力、称王天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商鞅的古代管理思想归纳为:行法治,借刑赏,驱民以农战,而求富国强兵,称王于天下。2.解释构成商鞅古代管理思想的以下内容:立法明分、任法去私、利出一孔、胜民弱民。答:1)立法明分:所谓立法名分,就是使用法令把人的职分与地位、财务所有权等确定下来。“立法名分”是商鞅“以法治国”模式的主旨所在。2)任法去私:法是指导人们言行的根本规章,是对所有人普遍适用的,不能因为徇私情而是法治混乱。“公”与“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凡由法规定的都属公,与法相背离的则算私,私应服从公;另一方面,“公”指国家和君主,“私”指贵族大家。3)利出一孔:所谓利出一孔,就是指用立功的方法来富贵,只留出一条利途,把其他的利途统统堵死,这条利途就是耕战。4)胜民弱民:商鞅认为民厌恶耕战,法却要驱使民耕战,因此法与民是一对矛盾。解决此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求人民服从法,即法一经颁布就必须遵从,不得违反;另一方面,商鞅提出“法弱民”,主张借助民众所厌恶、害怕的刑罚等措施治理国家,是民众懦弱守法。第二节法家古代管理思想(2)1.何谓“抱法、处势、用术”?为什么可以用此作为对韩非子古代管理思想核心内容的概括?答:1)所谓“抱法”,即韩非倡导的法治思想,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2)所谓“处势”,是指君主光有法还不够,还必须有“势”,它指一种具有绝对权威的强制力,也就是指至高无上的君主统治权。3)所谓“用术”,是指君主驾驭群臣的手段、权术。以此作为韩非子核心思想的概括,是因为经过归纳韩非的古代管理思想,他的治国模式可以概括为“抱法、处势、用术”。即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君主必须做到法莫如显、势至于尊、术不欲见,借助“抱法、处势、用术”以驾驭君臣,就能把国家治理好。第三节墨家古代管理思想1.对照图7-2,概述墨家古代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答:1)理论基础:从“以天为法”出发的“兼爱天下之百姓”。2)社会政治组织方式:尚贤、尚同。3)社会经济组织方式:生财、固本。4)治国模式:兼爱非攻、兼爱交利。5)治国理想:“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平均平等的“天下一家”理想社会。3.解释以下概念:兼爱、交利、尚同、尚贤、非攻、生财、固本。答:15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课后重点习题参考答案黄泽元(整理)★版权所有☆严禁翻版★联系邮箱:huangzy1989@163.com1)兼爱:就是平等地、无差别地爱所有人。2)交利:“交”是相互之间的意思。交利就是大家互利,不做损坏彼此利益的行为。3)尚同:所谓“尚同”就是取消异义而同于一“义”。“尚同”主要内容包括由上立义、推行义的手段及相互告密、对百姓进行监视与暗探等。4)尚贤:所谓“尚贤”,首先要选贤任能,以贤代替世袭的主张和做法;其次,“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者居之。;再其次,贤良之士的任务是听狱治政以正刑法,巩固与维持社会秩序做到经济与财政方面的实官府、富万民,达到王天下、正诸侯、统一天下的目的。5)非攻:“非”是反对,非议和谴责的意思。非攻就是反对相互之间的攻击和不正义的战争。6)生财:财主要是指农产品,墨子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是民之根本。7)固本:即厉行节约,反对统治者的奢侈浪费。5.正确叙述墨子“言有三表”之内容。答:强调人们的言行必须要有权威性的历史事实根据,要有普遍性的群众经验根据,要有实用性的实际效果根据。墨子力图从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为人们的言行确立客观标准,其建立在经验论和功利论基础上的认识论标准,因充分体现了认识的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而一直影响到当代中国的社会管理。第八章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第一节士人的崛起与百家争鸣(略)第二节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形成2.何谓“内圣外王”?其与“内仁外礼”有怎样的关系?答:内圣是人们的内在修养、对善的领悟、对仁义道德的把握;外王则指人们把内在修养所得推广于社会,使天下至善至美。考察先秦儒家的“内圣外王”,它不过是“内仁外礼”的抽象与概括;仁是内圣,即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礼是外王,即以道德而治国。前者是人道,后者是王道,人道和王道皆统一于道德。第三节中国古代主干管理思想的学派构成(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