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0 KB
  • 2022-04-22 11:39:28 发布

2013《孟子两章》练习题一(中考题集锦)_5.doc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3《孟子两章》练习题一(中考题集锦)(2013-02-1316:16:45)2003-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2003年山东淄博市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6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2.解释加点的字。(3分)①衡()于虑②而后喻()③以光()先帝遗德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3分)参考答案:1、阻塞,梗塞(被人)了解,明白发扬光大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志士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二、2004年泰安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译: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译: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乙问的主要观点:共同特点:参考答案:5、同“弼”,辅佐边境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三、2004年贵阳实验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①故②是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惟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参考答案:1.①所以②这种人(每个1分)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点1分)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四、2004年江苏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是亦不可以已乎③然则何时而乐耶④微斯人,吾谁与归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9.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3分)10.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3分)答:参考答案:7.(4分)(1)益处(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3)(既然)这样,那么(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8.(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9.(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3)对比(1分)10.(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四、(2006年沈阳市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死于安乐。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2分)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1)举.:(2)任.: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16.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四、10.《孟子•告子下》或《孟子》11.(1)被选拔(2)责任,使命12.D13.(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14.(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15.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五、2006年河南省(实验区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18.(1)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2)经常(1分)(共2分)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写出句子大意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分。共2分) 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六、2006年四川攀枝花市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环而攻之而不胜A、以属予作文以记之B、之杜少府之任蜀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于曹操比于袁绍D、而择其善者而从之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三、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9分,每小题3分)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译: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参考答案:8、A9、D10、C1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12 、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1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七、2007年浙江丽水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饿其体肤。(2)人恒过然后能改。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3分)参考答案16、(4分)(1)选拔(2)这(3)通“横”,堵塞(4)指在国外(各1分)17、(4分)(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每句2分)18、(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八、2007年襄樊市(课改区)阅读盂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13-17题。(每题2分,共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空乏: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16.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1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参考答案:13.①“他受到贫困(之苦”或“使……贫困”(1分)②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 14.D(2分)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生”“死”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16.生于忧患(1分);死于安乐(1分)17.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分)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三)(15分)九、2007年盐城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4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①血指:伤指②刳(kū)取:割取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④殒:死亡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4)悉可俯拾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10、(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11、(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2、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13、卒章显志。乙文翻译:淮北蜂很毒,尾巴上的刺可以杀人;江南的螃蟹很威猛,它的螯可以抵挡老虎。但是捉蜂的人不一会儿就能捉到很多,而捕捉螃蟹的人没听说过伤手指。蜜蜂的蜂窝一般筑在地上或树木石头上,人发现了它的所在,就在夜晚拿着烈焰燃烧的火炬靠近它,蜜蜂倾巢而出飞向火焰,全部死亡。然后(人们)连蜂房带蜂蛹一起挖取下来。螃蟹呆在蒲草或芦苇之间,在水边上放一盏灯,螃蟹争相爬行,全都是俯身捡拾即可。毒蜂、雄蟹只知道向着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十、2008年贵阳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故:任:曾:过:23.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分)答:24、填空:文中的划线句属于论据。作者从个人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的方略,最终提出了“”的中心论点。(4分) 材料链接:2008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堆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沦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注】邦:国家。25、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3分)答:参考答案:22、故:所以任:责任、使命曾:通“增”,增加过:犯错误(4分)23、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分)24.事实成才治国生于优患,死于安乐(4分)25、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3分)  十一、2008年衢州市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6—23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下》)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参考答案: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17.D(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十二、2008年浙江金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111词词义例句入①①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②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③③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参考答案:15、①在国内②映入③进入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17、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十三、2009年北京市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饿其体肤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十四、2009年湖南衡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A.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20.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还过岳殿东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22.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2分)参考答案:19.B20.B21.D22.示例:“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②仲尼厄而作《春秋》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⑧《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十五、2009山东济宁【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2010:39.(2010·山东省莱芜市,8—10,10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__________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___________③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得到的启发。(3分)【答案】8.答案:①被选拔②此,这③经常,常常评分:每小题l分。共3分。9.答案:①(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没有的才干。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10.答案: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性格,要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努力磨砺自己,增长自己的才干。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56.(2010·百色市,11-15,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学科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1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译文: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译文:1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答案】11.D(过:犯错误)12.A(A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D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13.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14.①(2分)(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关键词:“所以”译为“用(通过)……来”;“动””忍”,使动用法。错一处扣0.5分)②(2分)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关键词:然:这样;后:以后,之后。错一处扣0.5分)15.(3分)不同意。(1分)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2011:三明三、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必先苦其心志()(2)入则无法家拂士()(3)仆闻之()(4)官大者,主恶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一)(15分)12.(4分)(1)使……痛苦(2)通“弼”,辅佐(3)听说(4)讨厌,厌恶(每小题1分)13.(3分)D14.(4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2分,“恒”“过”各1分)(2)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2分,“乎”1分,语句通顺1分)15.(4分)(1)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2分,意对即可)(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乙文翻译: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不聪明,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人,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我的心越小,只想着黎民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我对贫穷的人)布施越加广泛。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避免祸患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会感到患苦。”2011湛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夫环而攻之环:(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3)委而去之委:(4)寡助之至.至: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2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参考答案(一)17.(1)包围(2)武器(3)放弃(4)极点18.C19.译文: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20.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二)2011绍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课文《<孟子>两章》)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委而去之()(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15.(1)舍弃(2)限制(限止)(3)震慑(威慑)(4)极点,通“叛”,背叛16.D17.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18.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陈涉世家》中考题(一)阅读《陈涉世家》回答问题。二世元年七月,……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1)度(2)亡(3)往往  19、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20、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3分)  21、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2分)  22、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海南省(09))阅读下面的《陈涉世家》(节选)选段。二世元年七月,……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会天大雨()(2)今亡亦死() (3)宜多应()者(4)旦日,卒中往往语()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2)上使外将兵。译文:  2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2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三)(09宁波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吴广以为然。  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会天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  2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答案(四)(09四川省内江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5分)广故数言欲亡尉果笞广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从民欲也10.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2分)  (五)(2010年浙江省义乌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杀之以应陈涉。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       )兵徇蕲以东(2)将军身被(       )坚执锐 (3)功宜(       )为王(4)诸郡县苦(        )秦吏者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译文:18.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六)(2010绍兴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吴广素爱人(        )   (2)广故数言欲亡(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4)从民欲也(        )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多为用者/吴广为都尉B、广起,夺而杀尉/为坛而盟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D、且壮士不死即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句子: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文: 15.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4分)(七)(2010年江苏省徐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⑴会天大雨                    ⑵上使外将兵               ⑶楚人怜之                ⑷皆指目陈胜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宜多应者    诚宜开张圣听B.扶苏以数谏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卒买鱼烹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⑵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译文:   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 答:(八)(2010年贵州贵阳)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所通的字及意思。)(4分)①辍耕之垄上(         )        ②扶苏以数谏故(         )③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④固以怪之矣(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3.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2分)   ①             ②         24.文中“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答: (九)(2011天津中考)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完成下列题目。(9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D、陈胜王王:称王10、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3分)A、怅恨久之B、二世杀之C、楚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十)(2011辽宁大连)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题目。(6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节选《史记·陈涉世家》)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吴广素爱人_________(2)以激怒其众_________(3)从民欲也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1分)(十一)(2011山东青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7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6、下列选项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2分)。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C、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为坛而盟,祭以尉首。()(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1)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2011兰州中考)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题目。(15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吴广素爱人________________(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_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3分)()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14、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涉世家》中考题答案(一)18、(1)估计、考虑(2)逃亡(3)到处  19、(1)扶苏因为多次谏劝皇帝的缘故,皇上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2)现在果真把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  20、秦王朝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1分)楚国人民有强烈的反抗意愿。(1分)阐述(1分)  21、(1)丹书帛“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2)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2、官逼民反或领导者要“从民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言之成理即可)(二)答案:19.(1)会——适逢(恰巧遇到、正好、正赶上)(2)亡——逃亡(逃跑)(3)应——响应(呼应)(4)旦日——明天(第二天)(4分,每一小题l分,写错别字不给分)20.(1)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或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2)皇上派(他)到外边带兵。(4分,每题2分。“苦秦”“将兵”为得分点,要落实,少译一处扣l分)21.B(2分)  22.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2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均可)(三)19、①适逢,恰巧遇到;②唱,通“倡”,首发。20、C21、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22、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四)9.逃跑用鞭打一起十分之六七愿望(每字1分,共5分)  10.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每句1分共3分)  11.抓住时机(1分);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1分)(五)16.(1)带领 (2)通“披”穿着 (3)应当    (4)被……所苦17.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  (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攻入并占领陈县18.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六)12.向来  多次(屡次) 难道愿望(每词1分,共4分) 13.B(2分)14.即使仅能免于斩首,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3分。答作“就算侥幸不杀头,但守边而死的人本来就会有十分之六七”也正确。采分点:“籍第令”1分,“十六七”1分,整句意思1分)15.故诈(每空2分,共4分)(七)6. ⑴适逢,恰巧遇到   ⑵带领,率领   ⑶爱戴   ⑷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7.A(应该)8.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⑵有的人认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跑了。9.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八)21、(1)之:去、往(2)以:因为(3)唱:通“倡”,倡导(4)怪:以……为怪(意思对即可。)(4分)22、现在逃亡也是死,做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死于国家大事可以吗?(只要能用通俗的语言把意思正确阐述出来即可。)(2分)23、①置书鱼腹;②篝火狐鸣。(2分)24、反映了当时兵役徭役繁重,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社会黑暗现实。(2分)九、(天津)9.B10.A11.C十、(辽宁大连)中8  8、(3分)(1)平时(向来、一向)(2)来(用来)(3)依从(顺从、听从)(每小题1分) 9、(2分)军官拔出剑来,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杀死了军官。(译出“剑挺”得1分,大意对得1分)10、(1分)反抗命运(与命运抗争、不甘心受奴役)十一、(2011山东青岛) 6.AD 7.(1)用;(2)十分之六七(大意正确即可)8.(1)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承带兵和他们在城门洞里作战。(2)过了几天,陈胜命令召集三老和当地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大意正确即可)【解析】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守令”“豪杰”“会”“计事”等词语的意思一定要翻译准确,翻译出大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十二、(兰州)10.(3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1.(2分)(1)向来,一向(2)亲自,亲身12.(3分)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十六七”1分) 13.(3分)C14.(4分)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陈涉世家》历年中考题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11733    更新时间:2010-1-11    一、(北京市2006年中考课标A卷)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共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参考答案】一、1.(1)逃亡(2)去、往 2.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4.答案要点:(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5.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二、(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6分)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度已失期/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失期,法皆斩。②天下苦秦久矣;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二、1.C 2.①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意对即可) ②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意对即可)③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意对即可)  3.A 4.①号称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意对即可) 三、(甘肃省兰州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选文,按要求答题。(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                                            (2)度已失期                度:                                              (3)会天大雨                会:                                              (4)宜多应者                宜: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偶然性:                                                                      必然性:                三、1.(3分)D2.(4分)(1)指代平民   (2)估计、揣测     (3)适逢、恰巧遇到  (4)应当 3.(4分)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2分)(意思对即可)                                                       四、(山东省临沂市2006年非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      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四、1.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2.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3.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 4.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五、(浙江省绍兴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选文,回答文后各题。(12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予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元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3分)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2.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3分)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等死,死国可乎?4.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五、1.D   2.D 3.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六、(江苏省泰州市2006年中考试题B卷)阅读两段选文,按要求答题。(10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①原因:                                                                      ②启示:        六、1.(1)及,等到(2)有人(本题2分。每小题1分) 2.(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3.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2分,只答后一句也可)4.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分)                      七、(湖北省荆门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其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1.原文选自        汉著名        家         家司马迁的《史记》(2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数                 属                 举                 宁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4.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2分)5.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           ,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                 。(2分)七、1.西 史学 文学(本题2分,对两处得1分,1处0.5分) 2.屡次 一伙人、一班人发动,发起 难道(本题2分,每词0.5分) 3.即使仅能免于死刑,然而守卫边关而死去的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本题2分,借第令、固等关键词语必须译出。) 4.①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②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本题2分,每条1分) 5.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本题2分,答对一处得1分)八、(湖南省益阳市2005年课改区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5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比至陈:                              ②或说陈王曰: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复立楚国之社稷  B.客愚无知,颇妄言,轻威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C.自辩数,乃置                       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2分)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答:①原因:                                                                      ②启示:                                                                       八、1.(1)等到(2)有的(有的人) 2.B 3.(1)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 4.(甲)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乙)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 5.(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九、(深圳市2002年中考试题)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己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今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1.读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①        ②         )(4分)A.为坛而盟/山盟海誓B.死即举大名耳/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C.吴广为都尉/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翻译:                                                                          3.从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来看,你认为陈涉是个怎样的人?(2分)答:                      九、1.4分。①A;②C;(各2分)(C、A也对)。  2.2分。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或: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疆而死的人,本来占十分之六七。(错、漏译关键词:如借第等,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3.2分。有远大抱负(或有建功立业思想),有敢于反抗的精神,有卓越的宣传组织能力。(能体现其中两方面的意思,给两分;只答一方面,给1分。)  十、(北京市朝阳区2002年中考试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吴广素爱人      素:sǜ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    亡:wáng死亡C.尉果笞广        笞:chī用竹板打     D.被坚执锐        被:biè同“披”2.翻译下面语句。(2分)为坛而盟,祭以尉首。译文: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4分)答:                                                                                                                                                         4.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 十、1.C 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3.(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每一个要点1分。4.(诸郡县)苦秦吏十一、(四川省2000年中考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18分)(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1)垄上,怅恨久之(2)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4)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3)志哉!”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1)辍耕之垄上                                 (2)怅恨久之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若为佣耕                                   2.翻译文中加线的一句。(2分)译文:                                                                     3.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答:                                                                            (二)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颗颐!涉之为王沈沈者(1)!”……客出入愈益发舒(2),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3)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注:(1)啊哟?陈涉做大王真阔气啊! (2)放纵  (3)“颛”同“专”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之陈                  (2)自辩数                       5.阅读全段,简说陈涉失败的原因。(3分)答:                                                                         6.翻译:“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一句。(4分)答:                                                                       十一、(一)1.(1)去;往(2)无义(3)结构助词相当“的”字(4)你  2.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  3.说明陈涉青年时期的伟大的抱负。(二)4.(1)去,到(2)累次,一再  5.陈涉违背了当初“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背弃原来兄弟,丧失人心,所以失败。 6.客人在宫里进进出出,越来越放纵,常常谈论陈涉贫困的故事。十二、比较阅读。[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注释:①籍:项羽的字。②项梁:项羽的叔叔1.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    我行我素         B.皆已失期      不期而遇C.学万人敌      敌众我寡         D.梁与籍俱观    与时俱进2.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夺而杀尉(表示顺接,相当于“然后”)         B.尉果笞广(鞭打)C.梁以此奇籍(因为)                          D.虽吴中子弟(虽然)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答:                                                                              十二、1.D 2.D 3.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不要说狂话,要被灭族的。”项梁因此觉得项羽是个奇才。 4.①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②项羽对秦充满仇恨,有灭秦的豪情壮志;③刘邦对秦皇帝充满羡慕之情,流露出对富贵功名的世俗追求。                      十三、(09四川内江)(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5分)  广故数言欲亡         亡:     尉果笞广             笞: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并: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六七:  从民欲也             欲: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2分)译文:                                                                         十三、1.逃跑 用鞭打 一起 十分之六七 愿望(每字1分,共5分)  23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每句1分共3分)  11.抓住时机(1分);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1分)                                          十四.(07年苏州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 陈胜吴广乃谋曰                    B 扶苏以数谏故   聚室而谋曰                           先帝不以臣卑鄙C 卒买鱼烹食                        D  得鱼腹中书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E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答]    和       2.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A.旦日,卒中往往语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C.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答:1.A和B      2.B3.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4.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5.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十五.(09浙江宁波市)(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陈涉世家》)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①会天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等死,死国可乎?译文:                                         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答:                                                               十五.1.(1)适逢、正赶上  (2)同倡,倡导  2.C  3.同样是死,为了国事而死可以吗?  4.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十六.(09广西南宁)文言文阅读(1-3题每小题3分)   (一)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    B.(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               稍稍宾客其父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 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 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第Ⅱ卷(共90分)4.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1.D  2.B  3.A  4.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皇上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十七.(09年黑龙江哈尔滨市)(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经、都、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佐:                   比: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2分)①忿恚尉,令辱之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②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③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生,亦我所欲也   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文: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译文:                                 4.陈胜的一番话为什么会使“徒属”“敬受命”?(2分)答:                                                                        十七.1.(2分)佐:辅助,帮助比:等到   2.(2分)④3.(共4分)(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4.(2分)答案要点:他的话让士卒们明白已没有出路;给士卒们希望和信心  《隆中对》中考试题一、2005黄冈(12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自董卓已来()(2)名微而众寡()(3)挟天子而令诸侯()(4)利尽南海()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11.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12.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二、2005荆门(共13分)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将军岂有意乎?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B.利尽南海利:利用C.国险而民附附:归附D.时先主屯新野屯:驻扎4.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B.①而其主不能守②舍生而取义者也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5.句子翻译(3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6.填空(3分)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 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7.简答题(3分)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三、2006安徽濉溪(13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由是先主遂诣亮()(3)先帝不以臣卑鄙()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7、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18、回答下列问题(4分)(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四、2007兰州市(11分)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9下弼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弱为强者贤能为之用B、曹操比于袁绍信义著于四海C、此用武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⑷总揽英雄揽: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五、2009湖北省孝感市(11分)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8、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9、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10、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11、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①曹操:   ②孙权: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夷越:                    12、“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六、2009四川省资阳市(13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臣不胜受恩感激。【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2、(2分)甲文中带线句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3、(3分)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七、2011四川省泸州市(16分)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羽、飞乃止。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因屏人曰   屏(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4)愿诸君勿复言   愿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犹鱼之有水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D.曹操比于袁绍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分)翻译:(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分)翻译: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隆中对》中考题答案一、2005黄冈(共12分)9.(1)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控制)(4)物资(4分,每处1分)10.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11.(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3分,每小题1分,答题顺序可颠倒,意同即可)12.(1)①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贤能为之用”⑧刘备“总揽英雄”(1分,可选其中一例回答)(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2分,意同即可) 二、2005荆门(共13分)3.B4.C5.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本题要注意“殆”、“资”及反问语气,翻译意思对即可)6.兵力(或“军事”、“军队”)人才、民心(只答一词亦可)物产(或“物资”)7.天命观(或“唯心主义”,意思对即可)三、2006安徽濉溪(13分)15、(1)拜访(2)到……去,这里有“去拜访”之意(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16、(1)因为(2)总共17、(1)我原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动乱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一般人没有谁同意他这种比附18、(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四、2007兰州市(11分)9.(3分)D10.(4分)(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11.(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对即可)五、09湖北省孝感市(9分)8、C(2分) 9、C(2分) 10、B(2分)11、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12、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六、09四川省资阳市(13分)1、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 (2分,正确一处0.5分)2、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分)4、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4分,每小题2分,如“躬、于、闻、达、遂、许、驱驰、每”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5、《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七、2011四川省泸州市(16分)4、(共4分)屏:命人退避  信:(通"伸")伸张 日:一天天  愿:希望(一词1分)5、(3分)A(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C项分别译为"凭借"、"于是"。D项分别为"同"、"在"。)6、(共6分)(1)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3分,就见1分,枉驾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从秦川出击,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3分,"出于秦川"1分,"箪食壶浆"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7、(3分)A(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