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2.50 KB
  • 2022-04-22 11:19:49 发布

《古代汉语》强化训练和测试题库(含答案).doc

  • 8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古代汉语》强化训练和测试题库目录第一部分强化训练材料3一基础测试3基础测试一3基础测试二8基础测试三14基础测试四18基础测试五23基础测试六26二思考练习31思考与练习一31思考与练习二31思考与练习三32思考与练习四32思考与练习五33思考与练习六33思考与练习七34思考与练习八35思考与练习九35三白文标点361、薛谭学讴362、纪昌学射363、伯乐荐九方皋364、竖谷阳献酒365、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376、欲学不畏暮年377、祁奚荐贤378、子罕以不贪为宝379、惊弓之鸟3710、晏子使楚3811、韩娥善歌3812、读书之法3813、酒酸不售3814、土偶人与桃梗3815、位尊为讳3916、武王克殷3917、出尔反尔3918、书弦之教3919、晏子为相3920、螳螂捕蝉40四古文翻译401、指鹿为马402、宋人献玉403、信钓于城下404、苛政猛于虎405、永氓渡江41 6、乐羊子妻417、李寄斩蛇418、陶侃419、虫负传4110、祭欧阳文忠公文4211、孙权谕吕蒙读书4212、渔父42第二部分考试题库43一、成套试题43试题一43试卷二45试题三47试题四49试题五50试题六52二、分类试题57工具书57文字58词汇59语法62词类活用65词序68音韵69其他69第三部分参考答案70一、教材练习题参考答案70练习一70练习二72练习三76练习四80练习五82练习六参考答案85二、试题参考答案88试题一参考答案88试题五参考答案91 第一部分强化训练材料一基础测试基础测试一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1.反切法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决定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的是()A.反切上字B.反切下字C.既反切上字,又反切下字D.既用反切上字,又用反切下字2.在下列各组汉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字都有的一组是()A.月及向豆B.牛所闻心C.步刃来哀D.莫亦闻罔3.在下列组字中,在古汉语文献里全都不算异体字的一组是()A.自鼻岳嶽剥扑丑醜B.置寘閒闲实寔游遊C.早蚤剩勝冲衝修脩D.征徵雕凋岩屵泪涙4.《句践灭吴》:“达其士,?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其中“?”、“美”、“饱”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用于一般动词D.用作状语5.下列各句中,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是()A.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B.句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C.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D.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6.下列各句中,“为”用作介词的是()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C.若为庸耕,何富贵也?D.禹之时,十年九涝,而水弗为加益。7.下列各句中,“夫”用作句首语气词的是()A.剑阁峥嵘而B.崔嵬,C.一夫当关,D.万E.夫莫开。B.夫寒之于农,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C.使夫往而学焉,夫亦食知治矣。D.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句中的“奔”指()A.奔跑B.快马C.追赶D.云雾9.《论衡·卜筮篇》:“夫著之为言者也,龟之为言归也。”《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其中古书注解的术语“之为言”的作用是()A.用声训的办法作注解B.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C.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比喻、影射的事物D.用近义词作注释10.下列各联诗句,属流水对的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二、多项选择题(10分)1.下列古汉语常用工具书,对所收汉字按音序编排的是()A.词诠B.经传释词C.经籍纂诂D.佩文韵府E.十三经索引2.下列形声字中,用“土”作声符的是()A.吐B.地C.徒D.堵E.?3.下列句子中,加·字为古字的是()A.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B.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貆兮。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D.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E.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4.下列句子中,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古汉语连绵词是()A.缤纷B.葡萄C.陵夷D.魁梧E.仓庚5.下列各句中加·的普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是()A.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注砌。B.是以九家之说,?起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舍诸侯。C.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D.伍子胥?戟而出昭关。E.文书行,史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乎,右手摘纸尾,雁?行以进,平立,?丞曰:“当署。”6.下列各句中,“以”用作连词的是()A.齐国乘胜尽破其军,虏太子申以归。B.就其善鸣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C.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D.东野之役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E.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7.下列句中,语气词“乎”不用于反问句的是()A.此龟者,B.宁其死为留骨而C.贵乎?宁其生而D.曳尾于涂中乎?E.将军迎操,F.欲安所归乎?G.众人匹之,H.不I.亦悲乎?J.况日不K.悛,L.其能久乎?E.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8.下列句中,有动词带双宾语结构的是()A.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C.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疑不可不行墨者之法。E.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9.下列句中,加·词用其本义的是()A.齐侯曰:“余结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B.既而大叔命西鄙北贰于己。C.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D.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E.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10.七言近体诗的首句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其第二句可以是()A.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仄平仄仄平C.仄仄仄平平仄平D.仄仄平平平仄仄E.平仄平平仄仄平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康熙字典》按部首排列所收汉字,全书共分____________个部首。2.《说文解字》所收的字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每字说解先说字义,后释__________。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逐一进行解释。“比类合谊,以见指?”是解释“六书”中的_____________的。4.《谏逐客书》:“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其中的“内”后来写作___________。5.“宝”的繁体字“寳”是个形声字,它的声符是___________。 6.“三十六个字母”按发音部位分类,其中“见、溪、群、疑”四个字母古称_________音。7.“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句中“不毛”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8.把“造”的本义说成“建造、制造”是不对的,“造”的本义应当是___________。9.“池”在上古主要用来指___________,成语“金城汤池”的“池”保留了这一古义。10.《论贵粟疏》:“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句中形容词“薄”、“广”、“实”已活用,属_________用法。11.《同学一首别子固》:“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句中前置的宾语是___________。12.《庄子·秋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句中的“我”所充当的句子成分是___________。13.校勘古书有一些专门用语,对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称作___________。14.古书注解中“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除了注明音读以外,主要的作用一般是___________。15.反映唐代以来直至近代做诗用韵部类的“平水韵”(诗韵),共有___________个韵部。 四、释词题(15分)(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的词语。1.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行: 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兵: 3.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说: 4.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退: 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劝: 6.大将军闻,愈贤?,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遇: 7.燕昭王收破燕后取出位,卑身厚幣以抬贤者,欲将以报?。幣: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胜: 9.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侍天下而不足多也。多: 10.景醫翳以将入,抚孤?而盘桓。盘桓: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词的词性和所表示的意义。1.仆闻之,2.百里奚居虞而3.虞亡,4.在秦而5.秦亡,6.非愚于虞而7.智于秦也,8. 用与不9.用,10.听与不11.听也。于: 2.寡君帅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唯: 3.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曾: 4.其背甚涩,物积?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 五、简答题(10分) 1.《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试从字形结构分析“集”、“锦”二字在句中用的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2.以“北”字为例,13.说明词的引申义和假借义的区别。14.简述“饮水思源”的“饮”和“饮马长城窟”的“饮”在读音、词义和语法上的区别。 六、古文今译题(10分) 将下面一段古文中带横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距子可谓公矣。1、杀人者死,2、伤人者刑3、此所以禁杀伤人也4、王虽为之赐,而5、令吏弗诛6、不7、许惠王,而8、遂杀之9、子,10、人之所私也 七、古文标点题(10分)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於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於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八、古文阅读题(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徽。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衣,无可以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女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女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口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基础测试二(1)为文中加·的注音。1、田单相之相:2、单解裘而3、衣衣:4、襄王恶之恶:5、女闻吾言乎女:6、称寡人之意称:7、闻丈夫之相口与语相: (二)翻译文中带横线的语句。1、有老人涉菑而2、寒,3、出不4、能行。5、寡人忧民之饥也,6、单收而7、食之。 (三)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这段话中加“·”的三个“善”在词性和意义上有什么差别? (四)贯珠者劝襄王“不如因以为己善”,襄王接受他的意见后采取的具体做法及其效果如何?读引原文中的语句来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 1.反切下字跟被切字的关系是() A.声母相同B.韵母、声调相同C.双声兼叠韵D.音近 2.,下列各组汉字中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都有的一组是() A.牛鸟林河B.旦末刃莫C.然本鱼信D.武逐步日 3.在下列各组繁简字中,在古汉语文献里全部是同时存在又互不通用的一组是() A.里裏、斗鬥B.谷毂、云雲C.礼禮、弃棄D.从從、无無 4.“达其士,?其居,美其服,饱其食”的“美”是() 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用于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A.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B.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岂不谷是为?先君子好是继。C.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E.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6.下列各句中,“与”用作连词的是() A.蜩与学鸠笑之。B.君安与项伯有故。C.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D.夸父与日逐走。 7.在中古“三十六字母”中,属于“舌头音”的一组是() F.照穿床审禅B.知彻澄娘C.端透定泥D.非数奉微 8.《庄子·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这种注释是() A.用同义词作注G.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C.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作注释D.用来区别“辨”和“变”这两个近义词 9.校勘古书的专门用语“?”指古籍在传抄、刻印过程中出现的() A.脱落的文字B.误加的文字C.错字D.颠倒的文字 10.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属于() A.古体诗B.近体诗C.词D.曲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1.专门讨论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是() A.《词源》B.《说文解字》C.《助字辨略》D.《经传释词》E.《词诠》 2.下列字中,用“工”作声符的形声字是()  A.攻B.空C.汞D.江E.工 3.下列各组字在古代汉语中属于异体字的是() A.蚤早B.哲喆C.酤沽D.??E.游遊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古字的是() A.姜氏欲之,焉辟害?B.莫离散而发曙兮,内存心而自持。C.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D.汝曹怯弱,为蛇所食E.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丈荷?。 5.下列词,属于双声连绵词的是() A.参差B.须臾C.栗烈D.蹉跎E.纷披 6.下列各句中,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风起云涌B.星罗棋布C.土崩瓦解D.?之状,披发人立。E.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7.下列句中,用“于”引进行为主动者的句子是() M.物物而N.不O.物于物,P.则胡可得而Q.累邪!R.乃自强步,S.日三四里,T.和于身也。U.?克伤于矢,V.未绝鼓音。W.是鸟也,X.海运则将徙于南冥。E.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8.下列句中,“其”字用来加强祈使语气的是() A.既见君子,云何其忧?B.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C.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D.天之苍苍,其色正邪?E.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9.下列句中,“所以……”的意思大致相当于“用来……的方法”、“凭它来……的”的是() A.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彼兵者,所以禁暴害也,非争夺也。D.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E.吾知所以距子矣。 10.下列各句中,用“之”字连接主谓结构并使这个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的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C.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D.甚矣,汝之不惠。E.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许慎对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从中概括出540个偏旁作为____________,用来统率《说文解字》所收的9000多字。 2.清代学者__________的《说文解字注》对我们了解字义的来源很有帮助。 3.《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指的是“六书”中的_____________。 4.古书上的“田每”现在写作___________。 5.在近体诗五律或五绝的“首联”中,如果“对句”的平仄格式是“|||——”,那么它的“出句”的平仄格式就是“———||”或___________。 6.“人孰敢不听而化诸?”句末的“诸”是_________二字的合音。 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句中的“诸”是________二字的合音。 8.“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式叫做___________句式。 9.《诗经·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其中的前置宾语是___________。 10.“何”字的本义是_________,后来假借做疑问代词。 11.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其中“池塘”是指___________。 12.“脩”的本义是___________。但它常常跟“修饰”的“修”字通用。 13.“效“的本义是___________,例如《韩信破赵之战》:“诸将效首虏。”其中“效”就是这个意思。 14.“信”字最常用的假借义是___________,例如《易经·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其中“信”就是这个意思。 15.《诗经》在汉代有毛亨传、郑玄笺,其中“传”特定意义是指___________。   四、释词题(15分)(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的词语。1.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也。(汉书·艺文志) 2.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山海经·北山经) 3.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文选序)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5.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问乐天授江州司马) 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 7.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韩信破赵之战) 8.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吕相绝秦) 9.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论衡·气寿) 10.天人淫雨,害于染染瘟。(左传·庄公十一年)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词的词性和所表示的意义。 1、是乃狼也。(左传·庄公四年)2、尔惟回人。(尚书·大诰)3、生而同4、声,5、长而6、异俗,7、教使之然也。(劝学)8、其室则迩,9、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10、老臣病足,11、曾不12、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五、简答题(10分) 1.在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跟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在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时,古代汉语一般用什么方法? 2.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 3.《墨子·教爱》:“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请给“恶得”的“恶”和“交相恶”的“恶”注音,并指出它们在词性、意义上的异同。  六、古文今译题(10分)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华佗传) 请将下面一段古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佗脉之2.食腥物所为3.斯须尽服4.之5.食顷,6.吐出三升许虫7.此病后三期当发 七、古文标点题(10分)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八、古文阅读题(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主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後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说明下列加着重号的“以”在句中的词性和用法。1、王以名使括2、以天下莫能当。3、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4、何以?5、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二)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括不2、可使将3、所友者以百数4、东向而5、朝6、妾得无随坐乎7、详败走 (三)文章说:“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试指出文中哪些句子是交代廉颇的“约束”的。 (四)赵王为什么坚持任用赵括?试用文中的语句作答。 基础测试三(1)单项选择题1在“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中,“贵”的语法分析应是()A.用作谓语B用作状语C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 2在“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中,“蚕”的语法分析应是()A名词用作状语B名词用作动词C用作意动词D用作使动词3在“之二虫又何知”中,“何”的语法分析应是()A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B作主语C作谓语D作先行词4在“天下之水,莫大於海”中,“莫”的的语法分析应是()A否定副词作状语B禁止副词作状语C否定副词作主语D无定代词作主语5在“鹏之徒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中,“水”的的语法分析应是()A名词桌主语B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作状语D名词作定语6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中,“於”的语法作用应是()A引进受事者B引进施事者C引进比较对象D引进处所7在“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中,“见”的词性应是()A动词B指代性副词C被动性助动词D人称代词8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中,“为所”所作的语法分析应是()A“为”是动词,“所”是辅助性代词B“为”与“所”结合为一个动宾词组C“为”是介词,“所”是宾语D“为”引进施事者,“所”虚化为表示被动的词头9在“?於教,乱於洽,迷於言,惑於语,沉於辩,溺於辞”中,六个“於”字的分析应是()A都表示被动(引进施事者)B前三个一样,后三个一样C按顺序,一、二同,三、四同,五、六同D六个“於”各有不同的语法作用10在“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中,“王”的语法分析应是()A名词作主语B名词作状语C名词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使动词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有双宾语的句子应是()A教吾子与汝子B夸父与日逐走C君子疾走告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孔子不见,归孔子?E公语之故,且?之?2下列各句中,用判断句表示譬况关系的应是()A吾妻之?我者,私我也B火战,勇气也C君者,舟也D南冥者,天池也E君子之德,风3下列各句中,作为复指前置宾语(或?作提宾的语法标志)的“是”应是()A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B小国?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C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D其是之谓乎?、无乃尔是过与4下列各句中,被动句(也包括无标志的语义上的被动句)应是(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C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D吾见长笑於大方之家矣E人皆以见侮为辱5下列各句中,用“其”来表示反问的语气副词应是()A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B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C其然乎?其不然乎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E自今以往,吾其无意於人世矣6下列各句中,用“所”字结构表示“……的原因”的应是()A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B上下相悉,民无所聊C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D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E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7下列各句中,用“焉”来表示纯粹的强调语气的应是()A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B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C制,岩邑也,虢叔死焉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E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8下列各句中,名词用作状语以表示比喻的句子应是()A从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后B?人立而啼C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饿谢D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E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顾,引挽腰体9下列各句中,用疑问代词做前置宾语的句子应是()A治国何患B君子何叹C姜氏何厌之有D费曰:“我奚御哉”E责毕收,以何市而反10下列各句中,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以改变其语法地位(或认为使主谓结构转变为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的“之”字句应是()A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B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以口C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D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E荆国之政,有似於此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比类合谊,以见指?”是指“六书”中的____________字。 2.“明言章理,兵甲愈起”中的“章”同“彰”为__________字关系。 3.“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中的“形”与“_____________”构成通假关系。 4.“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中的“蚤”与“早”应是___________字关系。 5.“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中的“知”与“___________”字构成古今字关系。 6.“公惧,队於车,伤足”中的“队”后来写作_________。 7.“不义不眶,厚将崩”中的“眶”是________的异体字。 8.“庄公寤生,惊姜氏”中的“寤”与___________字构成异体字。 9.与“读破”相对而言的术语是___________。 10.“術”从字形是分析是“从形、术声”,本义应是________。 11.三十六个字母中的“知彻澄娘”从发音部位来看应是舌___________音。  12.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是对___________所作的归类分析。 13.平分阴阳是说中古的平声一分为二,分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的清浊。 14.音韵学上的“今音”是指汉语在___________时期的语音系统。 15.如果七言律诗的首句是平起平放,其标准平仄格式则应是平平仄仄___________平平。 四、是非判断题(10分) 1.连绵词就是两个音节连在一起的词,2.如“国家”“人民”“广大”等。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中的“作息”是偏义复词(或称“复合偏义”) 3.“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中的“味道”是指食物滋味。 4.“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中的“都市”与今“大都市”(即大城市)的意义完全一样。 5.“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中应有两个连绵词,其中“荒忽”就是后来的“恍惚”。 6.《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正义》的作者是唐人孔颖达。 7.先秦口语是文言赖以形成的基础。 8.反切中的下字与被切字应具有韵调一致的关系。 9.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条理、有系统、有例证的说形、释义、辩音的字典。 10.《经籍?话》,顾名思义,应是经书和其他古籍训诂资料的汇编。 五、解释题: 1.大叔完聚,鳝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乘: 2.鬼侯有子而好。好: 3.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狱: 4.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从暂而免诸国。暂: 5.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胜: 6.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毙: 7.不胜,则我引兵鼓而西行,必举秦矣。举:  8.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馀辈。辈: 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 10.虞常在汉时,素与张胜相如,私候胜。候: 六、古文标点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敷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已 七、古文阅读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夫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无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列子·天瑞》)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叫着重号的词语。1、喻其为盗之言2、手目所及,3、亡不4、探也5、若盗之而6、获罪,7、孰怨哉?8、若为盗若何? (二)根据下列要求写出文中相应的句子。1、使动句:2、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的句子:3、名4、词用作状语而5、表示处所的句子:6、“之”字用在主谓结构之间而7、使其充当宾语的句子: (三)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自宋之齐请其术2、未及时,3、以赃获罪,4、没其先居之财5、若夫为盗之道至此乎?  基础测试四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  2.在“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中,“扶摇”的意思是() A.逍遥B.飘飘C.旋风D.遥远 3.在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A.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B.北方之学者,莫能或之先也C.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D.“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4.下列各组形声字,声符相同的一组是() A.问闷B.福祈C.通过D.江河 5.下列复音词中,属于联绵词的是() A.犹豫B.险阻C.独特D.饥饿 6.在“其馀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一句中,“复”的意思是() A.又B.再一次C.免除徭役及赋税D.恢复旧职和爵位 7.在“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句中,“之”字的语法分析应是() A.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B.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前置的宾语C.连接主语和谓语,构成名词性词组D.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到” 8.下列各句中,被动句是() A.君哉,舜也!B.陈良,楚产也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D.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9.在下列句子中,用“其”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是() A.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B.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C.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D.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 10.“醜”的简化字是() A.酉B.鬼C.丑D.仇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 1.“系”作为简化字使用,它的繁体字可能是() A.乡玄B.係C.繫D.後E.細  2.今体诗讲究平仄,所谓“仄”包括() A.上声B.去声C.人声D.阳声E.阴声 3.下列句子中,“造”字用其本义的是() A.大夫不得造车马。B.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D.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E.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以”字用作介词的是() A.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B.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C.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D.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E.何以战? 5.“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类,其中舌音(包括舌头音、舌上音)指的是() A.非敷奉微B.端透定泥C.知徹澄娘D.精清从心邪E.照穿床审禅 6.下列各字,按照“六书”分析,属于象形宇的是() A.鱼B.日C.人D.木E.刀 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属于词组的是() A.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B.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C.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E.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8.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于”字表示比较的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子畏于匡,颜渊后D.季氏富于周公E.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为”用作介词表示被动的是()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E.许子奚为不自织? 10.属于词牌的名目是() A.七律B.菩萨蛮C.五绝D.清平乐E.沁园春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指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的简化字是__________。 3.在说明假借字或古今通用字时,通常用的术语是“读曰”或“_____________”。 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的修辞方式是___________。 5.“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其中“二毛”代指___________。 6.“屋漏,恐湿坟典,乃舒被覆书。”其中“坟典”代指_________。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其中“舅夺母志”在语义上是表示________的一种委婉说法。 8.阮元主编的《___________》,是古书训诂资料的汇编。 9.清人___________所著《经传释词》,是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10.“中”字通常读为平声,在表示“符合”等意义时改读为去声,这种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方法,叫作_________。 四、解释题(共24分) 1.厉王虐,国人谤王。谤: 2.四鄙之萌人,皆竞为义。鄙: 3.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亲: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 5.五谷不登,禽兽逼人。登: 6.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贼: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谷阝。谷阝: 8.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罢: 9.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卒: 10.“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 11.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池: 12.王事靡?,不遑启处。: 五、简答题(共10分) 1.“疏”与“传”在训诂旨趣上有什么不同? 2.今体诗格律中所谓“黏”、“对”指的是什么? 六、古文标点题(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共10分)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七、古文阅读题(26分)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壅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一)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6分) 1.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隐: 2.止南方之阜阜: 3.嘿然无声嘿然: 4.子释之释: 5.不谷知之矣不谷: 6.大音希声希: (二)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角度,说明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和用法(8分) 1.三年不翅翅: 2.鸣必惊人惊: 3,败之徐州败: 4.遂霸天下霸: (三)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白话文(12分) 1.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而邦大治  2.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基础测试五一单项选择1《助字辨略》的作者是()A王引之B刘淇C杨树达D张相2下列四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鼎燕贝眉B牛犬止中C莫月目亦D甘女皿行3下列四组字中,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衷粪毓锦B壮哀彀施C?闷?街D闻造戚劣4在“其?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句中,“?”现在通用“隙”字,这两个字之间的关系是()A通假B繁简C古今字D异体5表示“干燥”之义的“干”繁体字写作()A干B?C乾D幹6下列四部工具书中,以部首排列的是()A,词诠》B《经传释词》C《助字辨略》D《辞源》7《逍遥游》“此大小之辩也”句中,“辩”用的是()A本义B直接引申义C假借义D间接引申义8下列句子中,“岁”用作本义的是()A(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B日月逝矣,岁不我与C岁在星纪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9从古到今,“宫”的词义范围( )A扩大了B缩小了C转移了D没有变10下列句子中,没有引进行为主动者的是()A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B昔昔弥子瑕见爱于卫君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11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用作介词的宾语而前置的是()A谁为为之,孰令听之B沛公安在C臣实不才,谁又敢怨?D君何患焉12下列句子中的“若”,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的四()A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其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B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D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3在“繁称文辞,天下不治”句中,“文”是()A一般动词B使动词C意动词D形容词14下列四组字母中,属于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牙音的是()A端透定泥B帮见知精C照清从心D见溪群疑15我们常说的诗韵(即水平韵),共有()A206韵B109韵C106韵D105韵 二多项选择1下列五部工具书中,按平水韵排列的是()()()()()A《经籍?诂》B《经传释词》C《汉语大字典》D《词通》E《康熙字典》2下面各句中的“睡”用了本义的是()()()()()A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B?子莫对,垂头而睡。C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D云髻半偏新睡觉。E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3“参差”是()()()()()A双声联绵词B叠韵联绵词C单纯词D复合词E复音词4下列五组字中,都是形声字的是()()()()()A適鳳B雜笃C蚀修D?佞E到冯5下列五组字中,都是会意字的是()()()()()A?赖B射朝C及武D即取E逐更 6从汉字书体发展史的角度看,我们今天称为古文字的是()()()()()A隶书B甲骨文C金文D真书E楷书7下列句子中,有名词作状语而表示处所、方位的是()()()()()A嫂蛇行匍行,四拜自跪而谢。B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C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D昼夜不敢怠,草行露宿E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8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意动的是()()()()()A(孙桓子)遂如晋乞师,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献子B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D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E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9古书注释中,用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的常用术语是()()()()()A曰B谓C谓之D貌E为10下列古注术语中,能够表示释词和被释词之间是音同或音近关系的是()()()()()A言B犹C之言D之为言E发声 三填空题1《说文解字》给“指事”下的定义是---------------。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句中,“矜”与现代通用字“鳏”之间的关系是--------------。3既疏通经文又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这样的注解叫--------或---------。4“夺”是指古书在传抄翻刻过程中------------的文字。5“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句中,“缓急”是--------复词。6中古三十六字母中,半舌、半齿音分别是--------、----------7《诗经·七月》“一之日?发”句中的“?发”是------------联绵词。8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或---------的方法叫做破读。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句中的“从”,旧读为“zng”。9如律诗首联对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则颈联初句的平仄应是--------------。 四释词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形天与帝争神。形:2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腹:3愿无伐善,无施劳。伐:4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毙5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币:6据九鼎,按图籍,狭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按:7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其宝。北:8汉军罢,不能追。罢:9虽在于厚,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施:10戎狄是膺,荆舒上惩。膺: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意义或用法。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其:2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以:3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则: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也:5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见: 五简答题1试根据下列例句,简答“之”“焉”的异同。之二虫又何知?夫民虑之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胡可?也?制,岩邑也,虢叔死焉。非曰能之,愿学焉。晋国,天下莫强焉。2试根据下列例句,辨析“耻”“辱”两词的异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汙。行莫丑一辱先。孤违骞叔以辱二三子。 六古今译题将下列划线部分翻译成现代语体: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1)“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僖公之母曰弟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2)衣服礼秩如適,襄公绌之。二人因之以作乱。……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3)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4)豕人立而啼。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履。反,诛履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5)“我奚御哉!”及瓜而代:衣服礼秩如適:遂田于贝丘;豕人立而啼:我奚御哉: 七古文标点题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傅商君辞不受孝公以死惠王代后莅政有倾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八古文阅读题(15分)阅读下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立田疾作,不得?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城。故往说之曰:“子!?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在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赵未之谴,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在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自之,乃变其名曰楚。王使子诵,子曰: “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止。间曰:“陛下尝轫车与赵矣,赵之豪桀,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有怨心。使边镜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奇其计。王后劝立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自莫如楚。”立以为太子。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贾:留:赢:倍:质:轫:粪土:存:二、按照下列要求从文中找出文例:用古今字的古字之例: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之例:名词用作使动之例:形容词用作使动之例:宾语前置之例:基础测试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现在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的时代是(    )A.夏代B.商代C.周代D.新石器时代2.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又、及、取、行        B.犬、下、益、伐C.口、甘、莫、菽        D.目、耳、嵩、嶺3.下列各组形声字中声符都相同的一组是(    )A.錦、欽、銅、鐵   B.馮、凋、凌、冰C.祖、福、祁、視    D.條、倏、脩、修4.下列各组字,属于假借字与后起本字关系的一组是(    )A.偶—耦     B.以—己C.采—彩      D.征—徵5.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字与本字关系的是(    )A.莊公寤(牾)生,敬馬姜氏B.公叔禺人遇負枚入保(堡)者息。C.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6.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属于使用简化字的一句是(    )A.布帛長短同,則買相若。B.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C.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D.之二虫,又何知?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8.下列各项两组字都属于异体字关系的一项是(    )A.凄—忄妻 昆—崑       B.游—遊  杯—盃C.村—邨 遍—徧      D.雕—凋 睹—覩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A.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     D.未、又、曰、目10.下列句中的“乘”使用了本义的一句是(    )A.晋侯許之七百乘。    B.使老弱女子乘城。C.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D.乘今之時,因天之助。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假借义的一句是(    )A.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B.百亩久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C.防民之口,甚于防川。D.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12.下列各项说法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A.“味其言,兹若人之儔乎”中的“儔”是“同類”的意思。B.“既醉而退,曾不 情去留”中的“去留”是“或去或留”的意思。C.“益烈山澤而焚之”中的“焚”字用的是本义。D.“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中的“省”含x?ng。1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现象的一句是(    )A.田地肥廣,草木饒衍。   B.上下相反,好惡乖迕。C.是以人民衆而貨財寡。     D.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14.“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    )A.先禮后兵  B.窮兵黷武  C.短兵相接  D.兵不厭詐15.《五柳先生傳》一文中的“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的“晏如”应解释为(    )A.安然自若的样子        B.穷困潦倒的样子C.忧心忡忡的样子       D.孤独寂寞的样子1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发生了感情色彩变化的是(    )A.既阻我德,買而不售。   B.(廣)暫騰而上胡兒馬。C.人情,一旦不再食则飢。  D.下流之人,衆毁所歸。17.“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这段话中的“庶”应解释为(    )A.富有   B.人多   C.广阔    D.庶民18.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    )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19.“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B.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C.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D.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2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是(    )A.童子莫對,垂頭而睡。B.帝乃除超爲蘭臺令史。C.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D.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21.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    )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 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22.下列句子,其词类活用类型与“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相同的一句是(    )A.范增數目項王。B.繁稱文辭,天下不治。C.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载而行之。D.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2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宋人或得玉。    B.是吾劍之所從墜C.乃歌夫“長鋏歸来”者也。  D.吾翁即若翁。24.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   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25.下列句子,含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B.俗潔其身,而亂大倫。C.閒静少言,不慕榮利   D.使民重死而不遠徙。26.下列句子中,介词“爲”用来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然则今有美堯、舜、鲧、禹、湯、武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爲新聖笑矣。B.寡君使群臣爲魯、衛請,日無令與師陷入君地。C.淮陰人爲余言,韓信雖爲布衣時,其志與衆異。D.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7.五律杜甫《旅夜書懷》的首联为“細草微風岸,危牆獨夜舟”,那么该诗颈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是(    )A.仄起仄收式   B.平起平收式   C.平起仄收式   D.仄起平收式28.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    )A.《切韵》    B.《廣韵》   C.《平水韵》  D.《中原音韵》29.解释汉字形、音、义,并且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一部大型语文工具书是(    )A.《說文解字》   B.《康熙字典》 C.《汉语大词典》 D.《汉语大字典》30.《詩經·鄘風·相鼠》:“人而無禮,胡不遄死。”陆德明《毛詩音義》:“遄市專反。”这说明“遄”和“专”两字的关系是(    )A.双声并且叠韵    B.同义词C.叠韵并且声调相同  D.双声并且声调相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有(    )A.魚餒而肉敗,不食。B.晏子爲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窺其夫。C.造飲輒盡,期在必醇。D.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E.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2.下列各组训释材料中,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可以视为同义词的有(    )A.極,棟也。棟,極也。(《說文解字》)B.遭,遇也。遇,逢也。(《說文解字》)C.排,擠也。抵,擠也。摧,擠也。(《說文解字》)D.有謂富也,亡謂贫也。(《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毛傳)E.老猶敬也。(《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趙岐注) 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引申义的有(    )A.厲王虐,國人謗王。B.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C.耳不能两聽而明。D.比得軟脚病,往往而劇。E.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4.下列句子,“而”连接名词性词语,以表明事理或描写性状的是(    )A.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B.蟹六跪而二螯。C.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D.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E.永州之野産異蛇,黑質而白章。5.下列各组繁简字中,以古字作为简化字的有(    )A.扌舍  —  舍         B.蟲—虫C.雲—云        D.從—从F.髟須—须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蘇秦)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宫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張:2.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弭:3.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稽:4.有聖人作,搆木爲巢以避群害。作:5.吾忄瞿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爲寒心。僇:(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莫:2.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爲之奈何?”且:3.君安與項伯有故?安:4.載玄載黃,我朱孔陽。孔:5.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枝,出入周衛之中。幸: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1.依次写出《老子·江海能为百谷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至“故天下莫能與之争”之间的文句(繁间字均可,错别字扣分)。(3分)2.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说明哪些属于使动用法,哪些属于意动用法,并说明两者的区别。(4分)(1)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2)既来之,則安之。(3)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4)貧窮则父母不子。 (5)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爲開其資財之道也。3.找出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意义为本义的一句,根据提供的材料,简要说明如何探求本义。(3分)(1)四鄙之萌人。今之争奪,非鄙也,财寡也。我皆有禮,夫猶鄙我。(2)商罪貫盈,天命誅之。於予与何誅?誅屨于徒人费,弗得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列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陳相曰:)“從許子之道,則市買不貳,國中無僞;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絮絲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屨大小同,則賈相若。”(孟子)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爲之哉?從許子道,相率而爲僞者也,惡能治國家!”1.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2.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3.或相倍蓰,或相什伯4.子比而同之5.惡能治國家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左儒友於杜伯皆臣周宣王宣王將殺杜伯而非其罪也左儒争之於王九復之而王弗許也王日別君而異友斯汝也左儒對曰臣聞之君道友逆則順君以誅友友道君逆則率友以違君王怒曰易而言則生不易而言則死左儒對日臣聞古之士不枉義以從死不易言以求生故臣能明君之過以死杜伯之無罪王殺杜伯左儒死之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楚莊王好獵,大夫諫曰:“晋楚敵國也。楚不謀晋,晋必謀楚。今王無乃耽於樂乎?”王曰:“吾獵,將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勁有力也;罷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國以安。故曰,苟有志,則無非事者,此之謂也。湯之時,大旱七年,雒坼川竭,煎沙爛石。於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節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讒夫昌耶?宮室營耶?女謁盛耶?何不雨之極也?”蓋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應人,如影之隨形,響之效聲者也。(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4分)55.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勁有力也攫:56.雒坼川竭坼:57.宫室營耶營:58.如影之随形,響之效聲者也。響(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作用)(8分)59.吾是以知其仁也。是以:60.楚國以安。以:61.苟有志則無非事者。苟: 62.政不節耶?使人疾耶?耶:(三)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文(6分)63.今王無乃耽於樂乎?64.罷田而分所得。65.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四)66.在“何不雨之極也”和“蓋言未已而天大雨”两句中,“雨”的词性和意义是什么?说明判别其词性的依据。(2分) 二思考练习思考与练习一汉字起源有哪些说法?汉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思考与练习二简述六书理论,并举例说明。六书中以哪三种最为重要,为什么?试说明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指事与会意、会意与形声之间的主要区别,并举例说明。指出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腋朝虎取受眉?大果夕鼎亦中伐莫行高人趾車问甘和星从寸林  思考与练习三 一、解释概念。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同形字同音替代字二、举例说明用字通假与“六书”的假借有什么区别?三、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试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应属于哪一种。1、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荀子·劝学》)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3、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4、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办必屈。(贾谊《论积贮疏》)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6、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腾文公上》)7、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四、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的关系(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偪——逼竟——境饭——? 知——智鳝——鱓莫——暮错——措乃——迺輿——轝  思考与练习四 一、指出下列词语中的联绵词,并从语音方面予以分类。窈窕饥谨狼狈望洋扶摇仓廪踌躇葡萄倜傥蒲服唐突邂逅二、下列各句中,加·号的词语现在也用,它们在句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意义与今有何不同?1、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史记·李将军列传》)2、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平准则民不失职。(《盐铁论·本议》)3、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4、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同上)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6、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司马迁〈报任安书〉)7、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后汉书·班超传》)8、忠及官属皆请杀兜题,超不听,欲示以威信,释而遣之。(同上)9、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伐。(〈韩非子·五蠹〉)10、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同上)三、分析下列解释的错误以及导致误码释的原因:1、《史记·项羽本纪》:“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解释“辟易”说:“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里。”2、《后汉书·班超传》:“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以故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中解释“狐疑”是“狐之为兽,又多猜疑。”  思考与练习五 一、古今词汇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二、下列各句中,加·号的词语现在也用,它们在句中意义与今有何不同?1、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韩非子·五蠹〉)2、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食足矣。(同上)3、燕兵独追北。(《战国策·郭瑰说燕昭王纳士》)4、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同上)5、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战国策·燕昭王求士》)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7、时不可兮骤得。(《楚辞·湘夫人》)8、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鞌之战》) 9、乃令张良留谢。(《史记·项羽本纪》)10、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11、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后汉书·班超传》)12、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后汉书·班超传》)  思考与练习六 一、什么是本义?怎样探求词的本义?请举例说明。二、什么是引申义?引申义和本义有哪几种联系方式?解释下列加·号的词在各句中的意义: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2、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贾谊〈论积贮疏〉)3、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左传·鲁隐公十年》)4、有高世之度,脱落尘俗。(任?《王文宪集序》)三、解释下列加·号的词在各句中的意义,并指出它在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诗经·齐风·南山》2、节其流,开其源。《荀子·富国》3、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4、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贼之。《左传·宣公二年》5、齐桓任战而伯天下。《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7、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腾文公上》8、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屦。《左传·庄公八年》9、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10、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冯?客孟尝君》11、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郸。《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12、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 《韩非子·五蠹》  思考与练习七 一、古汉语同义词之间表现出哪些主要差别?如何辨析同义词?二、辨别下列句中同义词的差别。1、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2、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僖公四年》3、乃袭破沂州据之。《旧唐书·黄巢传》4、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错《论贵粟疏》5、故岁之春,幼弟不饷。《韩非子·五蠹》6、宁一月饥,毋一旬饿。《淮南子·说山》7、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8、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10、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11、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13、驱而之薛。《战国策·冯?客孟尝君》14、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三、从下面这段话中试辨析同义词“声”、“音”。《说文·耳部》:“声,音也”。段注:“音下曰,声也。……此浑言之也,析言之则曰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者。……乐记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思考与练习八 1、什么是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有哪几种?2、怎样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试举例说明。并说明如何翻译。3、试说明名词、动词做状语主要有哪几种情况。4、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情况主要有哪些?应该如何辨认?5、古代汉语中常用虚词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6、如何辨认兼词的用法?试举例说明。  思考与练习九 1、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2、古代汉语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有哪几种情况,试举例说明。3、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表示法有哪几种情况,试举例说明。4、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习惯句式?试举例说明。5、古代汉语句子有哪些特殊语序?试举例说明。  三白文标点 1、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纪昌学射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县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者见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秆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列子》 3、伯乐荐九方皋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列子》 4、竖谷阳献酒荆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荆师败恭王伤酣战而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子反曰去之此酒也竖谷阳曰非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为人嗜酒甘之不能绝之于口醉而卧恭王欲复战而谋事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恭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所恃者司马司马又如此是亡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寡人无与复战矣罢师而去之斩子反以为大戮故曰竖谷阳之进酒也非以端恶子反也实心以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而已矣此行小忠而贼大忠者也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若使小忠主法则必将赦罪以相爱是与下安矣然而妨害于治民者也《韩非子》 5、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 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吾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弃是国也而死其孰可为乎晏子独搏其髀仰天而大笑曰乐哉今日之饮也公怫然怒曰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晏子对曰今日见怯君一谀臣三是以大笑公曰何谓谀怯也晏子曰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若使古之王者如毋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享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曷为可悲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佐哀者谀也怯谀聚居是故笑之《晏子春秋》 6、欲学不畏暮年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目出之阳壮而好学如目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7、祁奚荐贤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熟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祈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堂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祈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左传》 8、子罕以不贪为宝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9、惊弓之鸟更赢与魏王处惊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战国策》10、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安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人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 11、韩娥善歌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木丽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长幼喜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至今善歌哭效娥之遗声《列子》 12、读书之法若夫读书则其不好之者因怠忽间断而无所成矣其好之者又不免乎贪多而务广往往未启其端而遽已欲探其终未究乎此而忽已志在乎彼是以虽复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迫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是又安能深信自得常久不厌以异乎彼之怡忽间断而无所成者哉孔子所谓欲速则不达孟子所谓进锐退速正谓此也诚能监此而有以反之则潜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文意连接血脉通贯自然渐渍浃洽心与理会而善之为劝者深恶之为戒者切矣此循序致精所以为读书之法也。朱熹 13、酒酸不售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而往酤而狗迓而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14、土偶人与桃梗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战国策》  15、位尊为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黼簋①不饰坐污秽淫乱男女无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坐罢软②不胜任者不曰罢软曰下官不职故贵大臣定其有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注:①簋(fugui):古代盛食物的方形、圆形器具。②罢(pi)软:软弱无能。《论时政疏》16、武王克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①咸刘厥敌②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人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人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③注:①余胥:墙壁角落。②咸刘厥敌:全部杀掉那些人。③予一人:这里指殷纣王。《说苑》 17、出尔反尔邹与鲁哄①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②而民莫之死也③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是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④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⑤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⑥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注:①哄:相斗。②有司:官吏。③:莫之死:莫死之。④疾:憎恶。长上,指有司。⑤之:去。⑥尔:你。⑦尤:怨恨。《孟子.梁惠王下》18、书弦之教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能纳韦弦之教补接不足则豹安于之名可得参也《论衡》19、晏子为相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无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晏子春秋》20、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儒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说苑》  四古文翻译1、指鹿为马八月已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咸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史记》 2、宋人献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①我皆丧宝也不若人②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④之富⑤而后使复其所注:①与:给。②人:各人。③里:乡里,住的地方。④攻:加工。⑤富:然王者富。《左传》3、信钓于城下信①钓于城上诸母漂② 不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③岂望报乎注:①信:韩信。②漂:清洗絮麻。③进食:献上饭食。《史记》4、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5、永氓渡江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哀溺文》6、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字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夫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后汉书》7、李寄斩蛇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用蜜麦少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目如二尺镜闻香气先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于是寄乃缓步而归《搜神记》 8、陶侃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昕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世说新语》9、虫负传虫负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已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徒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录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柳宗元10、祭欧阳文忠公文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进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侵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粒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骚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界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西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王安石 11、孙权谕吕蒙读书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醒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宜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12、渔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掘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辅其糟而欲其离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木世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曰屈原第二部分考试题库 成套试题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一、成套试题试题一中文系2000级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B1、空题:(10分) 1、古人作注也可以对前人的注进行补充订正,这种注一般叫做__________。 2.古书注释术语中,用来说明事物性质、状态的那个术语是__________。 3.用“页”(xié)作意符的字,意义都与__________有关,如“颇”、“颜”、“顾”、“颈”等。 4.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句中“去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 5、古人名“皋陶”、“曹大家”的读音分别是、。 6、“烟笼寒水月笼沙”,从修辞角度来看,“烟”与“月”为________。 7、在古汉语工具书中,专门解释古汉语虚词的有:、。 8.《西游记》、《红楼梦》、《大宋宣和遗事》、《聊斋志异》四部古代作品中,其语言属于文言系统的是___________。 1、名2、词解释:(20分)  1、意动用法2、三十六字母3、偏义复4、词4、《经籍篡诂》3、问答题:(10分)什麽是词类活用?简述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都有那些类型? 4、释加点的词:(10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劝:2.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称: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穿:4.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当:5.赵举而秦疆,何敝之承!举:6.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7.人生世上,势位富贵,蓋可忽乎哉!蓋:8.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曾:9.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城:10、段入于鄢,公伐诸鄢。诸: 5、说明句式或语法上的特点:(10分) 1、姜氏何厌之有? 2、行仁政而3、王,4、莫之能御也。 5、兵破于陈涉,6、地夺于刘氏。  7、君子之德,8、风;小人之德,9、草。 5、豕人立而啼。 六、古文标点:(20分)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耳熊皤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 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阕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左传晋灵公不君》(10分)2、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验乘直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比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塞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塞请得自杀即以头去横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直不从强使顿之直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史《后汉书·酷吏列传》(10分) 6、古文翻译:(20分) 1、孔子观於吕梁。悬水三千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於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之道乎?”曰:“亡,吾亡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长於水则安於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庄子·达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大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禾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试卷二中文系古代汉语试卷2000年级班B卷一、填空(共18分) 1.六书中讲造字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用字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借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汉语判断句带标志的句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共10分) 1.故不能推车而及。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5.中御而从齐侯。  三、指出下列句了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共12分)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4.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5.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6.旬有五日而后反。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共14分) 1.文王以百里而臣诸侯。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于是梁王虚上位  5.晋灵公不君 6.从左右,皆肘这,使立于后。 7.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属于那种类型:(共12分) 1.客何好? 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六、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共20分)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的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试题三中文系古代汉语试卷01年级1-8班B卷一、填空格:(10分) 1、在古汉语工具书中,专门解释古汉语虚词的有:《》、《》。 2、古人作注也可以对前人的注进行补充订正,这种注一般叫做。 3、“顾”的本义是,用在动词前作副词,含有、的意思。 4、“曾”作时间副词,意思是;作语气副词时,意思是。5、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属于“唇音”的一组是。  6、“烟笼寒水月笼沙”,从修辞角度来看,“烟”与“月”为________。 二、名词解释:(20分) 1、词类活用2、使动用法3、互文见义4、史传文 三、问答题:(10分)试说明古汉语中人称代词的特点? 四、解释加点的词:(10分) 5、阴风怒号,6、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排:7、亲旧知其如此,8、或置酒而9、抬之,10、造饮辄尽,11、期在必醉。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或:造:12、愿无伐善,13、无施劳。《论语》伐:施:14、秋九月,15、晋侯饮赵盾酒,16、伏甲将攻之。左传《晋灵公不17、君》饮:18、光阴可惜,19、譬诸逝水!诸:5、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敝:资:6、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苏武传》让:谢:7、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於薛乎?乃:8、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9、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向:墐:10、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骤:逍遥: 五、说明下列各句句式或语法上的特点:(10) 1、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2姜氏何厌之有? 3豕人立而啼。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兵破于咸阳,地夺于刘氏。 六、古文标点:(20分)1、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2、鲁饥臧文仲言于庄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铸名器藏室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辰也备卿辰请如齐公使往从者曰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六、古文翻译:(20分)1、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词,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纵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14、惜其不15、成,16、是以就极刑而17、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18、藏之名19、山,20、传之其人,21、通邑大都,22、则仆偿前辱之责,23、虽万24、被戮,25、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26、难为俗人言也!2、上行出中谓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试题四中文系古代汉语试卷01年级1-8班A卷一、填空格:(10分)1、在古汉语工具书中,专门解释古汉语虚词的有:《》、《》。2、古人作注也可以对前人的注进行补充订正,这种注一般叫做。3、"顾"的本义是,用在动词前作副词,含有、的意思。4、"曾"作时间副词,意思是;作语气副词时,意思是。5、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属于"唇音"的一组是。6、"烟笼寒水月笼沙",从修辞角度来看,"烟"与"月"为________。二、名词解释:(20分)1、互文见义2、小学3、训诂4、史传文三、问答题:(20分)1、试述近体诗的特点?(10分)2、举例说明什么是形训?(10分) 四、解释加点的词:(10分)1、耻辱者,勇之决也。耻:2、显岩穴之士。显:1、光阴可惜,譬诸逝水!诸:2、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谢:3、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逍遥:五、说明下列各句句式或语法上的特点:(10分)1、能富贵将军者,上也。2、姜氏何厌之有?3、豕人立而啼。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5、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六、标点古文:(15分)1、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2、饥臧文仲言于庄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铸名器藏室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臣也备卿辰请如齐公使往从者曰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七、古文翻译:(15分)上行出中谓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试题五1、填空题:(10分)1、古人作注也可以对前人的注进行补充订正,这种注一般叫做__________。2.古书注释术语中,、用来说明事物性质、状态的那个术语是__________。3.用"页"(xié)作意符的字,意义都与__________有关,如"颇"、"颜"、"顾"、"颈"等。4.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句中"去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5、古人名"皋陶"、"曹大家"的读音分别是、。6、"烟笼寒水月笼沙",从修辞角度来看为。7、在古汉语工具书中,专门解释古汉语虚词的有:、和。8.《西游记》、《红楼梦》、《大宋宣和遗事》、《聊斋志异》四部古代作品中,其语言属于文言文系统的是___________。2、名3、词解释:(20分)1、六书2、引申义3、   反切4、近体诗4、简答题:(15分)1、举例说明什么是连绵词?(7分) 27、举例说明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8分)5、解释加点的词:(10分)1、都城过百雉,2、国之害也。都城:3、段入于鄢,4、公伐诸鄢。诸:5、人生世上,6、势位富贵,7、蓋可忽乎哉!蓋:8、言不9、美,10、美言不11、信。信:1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13、将田忌善而14、客待之。善:7、狼人立而啼。人:8、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9、假舟楫者,10、非能水也,而11、绝江河。水:12、齐因乘胜尽破其军。因:6、说明句式或语法上的特点:(10分)1、姜氏何厌之有?2、兵破于陈涉,3、地夺于刘氏。4、君子之德,5、风;小人之德,6、草。7、古之人不8、余欺也。9、此人力士。7、标8、点古文:(15分)1、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2、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鸢雏子知之乎夫鸢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鸢雏过之鸱仰而视之曰哧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哧我邪七、古文翻译:(15分)1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2、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古代汉语》试卷 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四句中,作为连接时间分句的连词“及”应是()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公叔段。 ②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②公曰:“无庸,将自及。”④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2.下列四句中,用作意动(意动词)的“安”应是()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②既来之,则安之。③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④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 3.下列四句中,用作指代性副词的“见”应是()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②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4.下列四句中,有四种“所”字结构,表示“……的工具”的应是()①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②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③夫戟者,所以攻城也;镜者,所以照形也。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5.下列四句中,用“於”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施事)的应是()①卻克伤於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②防民之口,甚於防川。③三年,乃流王於彘。④惛於教,乱於治。 6.下列四句中,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以改变其语法地位(或认为使主谓结构转变为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的“之”字句应是()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②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7.下列四句中,用作兼词(=“於是”)的焉字句应是()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②姜氏欲之,焉辟害?③如异於此,则无论焉。④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8.下列四句中,含介词的前置宾语的“孰与”句应是()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夭命而用之?③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於此?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9.下列四句中,相当於“之+乎”的“诸”字句应是()①寡人闻忘之甚者,徙面亡其妻,有诸?②光阴可惜,譬诸逝水。③公伐诸鄢。④有诸内,必形诸外。 10.下列四句中,表示一种意外语气(与“却”、“竟然”大致相同)的“乃”应是()①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於薛乎?②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③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万今日见之。④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漏选、错选的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各句中,有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的句子应是()()()()()①姜氏何厌之有?②责毕收,以何市而反?③孟尝君曰:“客何好?”④何前前倨而后卑也?⑤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 2.下列各句中,作为复指前置宾语的“是”(或称作提宾的语法标志)应是()()()()()①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②将虢是灭,何爱於虞?③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④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⑤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3.下列各句中,用无定代词“莫”作主语并有先行词的句子应是()()()()()①天下莫之能伉。②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③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⑤君有急病见於面,莫多饮酒。 4.下列各句中,名词充当状语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句子应是()()()()()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②失期,法当斩。③豕人立而啼。④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⑤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5.下列各句中,用判断句形式表示譬况关系的句子应是()()()()()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②项籍者,下相人也。③是必射雕者也。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⑤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6.下列各句中,表示逆接关系的“而”应是()()()()()①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②公入而赋。③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④子温而厉,威而不猛。⑤子路拱而立。 7.下列各句中,表示特指的“其”应是()()()()()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②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④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⑤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 8.下列各句中,双宾语句(含使动双宾语句)应是()()()()()①公语之故,且告之悔。②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③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④晋侯饮赵盾酒。⑤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9.下列各句中,表示反诘语气的“其”应是()()()()()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②吾实为之,其又何尤?③吾其左衽矣。④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⑤其是之谓乎? 10.下列各句中,表示“竟然”语气的“曾”应是()()()()()①谁渭河广?曾不容刀!②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③孟尝君曾待客夜食。④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於管仲!”⑤尔何曾比予於是!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中的“反”同“_________”有古今字关系。 2.“形天与帝争神”中的“形”是“_________”字的通假字。 3.“公惧,队于车”的“队”与“_________”字构成古今字。 4.“宣子说,乃轻币”中的“说”与“悦”构成_________(字)关系。  5.成语“一见钟情”的“钟”,繁体字应写作_________。 6.“俯”的声符应有_________。 7.“暴”与“曝”是_________(字)关系。 8.“聽”与“听”应属古今_________字,因为本是意义毫不相关的两个字。 9.端、透、定、泥,在中古音中同属舌_________音。 10.反切中的上字与被切字具有_________相同关系。 11.《采桑子》、《河满子》中的“子”等于_________。 12.七言首联出句的标准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其对句的标准平仄格式则应是:平平仄仄_________平平。 13.与“读破”相对而言的古注术语是_________。 14.“羡”和“衍”是指古籍在传抄刻印过程中的_________现象。 15.“之言”、“之为言”通常用于_________,表明释者与被释者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是一部专门解释古代汉语虚词的著作。()2.《经籍籑诂》的名义主编是阮元。()3.《辞源》是解释语源的辞书。()4.《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5.音韵学上所说的“今音”与今体诗,其时间概念应是一致的。()6.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商代金文比甲骨文更具原始性和图画性。()7.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可称为隶变。()8.文言就是古文,用古文写的作品有《论语》《水浒》《红楼梦》。()9.汉字的部首就是偏旁,而偏旁就是汉字的义符。()10.省声字就是省略形声字声符某些笔画的形声字。() 五、解释题(解释了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天柱折,地维绝。维:2.微二人,寡人几过。几:3.都城过百雉,国人害也。城:4.射其右,毙於车中。毙: 5.夫诸侯之贿,聚於公室。贿:6.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如:7.厉王虐,国人谤王。谤:8.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谢:9.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数:10.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 六、古文标点题(标点下列一段古文。10分)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馀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循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七、古文阅读题(阅读下列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所提出的问题。共25分) 孔子观於吕梁。悬水三千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於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之道乎?”曰:“亡,吾亡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长於水则安於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庄子·达生》) (一)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异同。(9分)1.孔子观於吕梁/察子则人也观:察:2.孔子从而问焉/请问蹈水有道乎问:请问:3.见一丈夫游之/而游於塘下游(之):游(於塘下):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0分)1.见一丈夫游之。丈夫:2.从水之道。道:3.亡,吾亡道。 亡:4.被发行歌。被:5.而游於塘下。塘: (三)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此吾所以蹈之也。译文:2.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译文:   二、分类试题工具书4.下列各组中的工具书都是专门研究文言虚词的著作是()A.《助字辨略》和《十三经索引》B.《经传释词》和《词诠》C.《广雅》和《虚字说》D.《经籍纂沽》和《词通》4.《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的部首总数分别是()A.214部540部B.540部197部C.54O部214部D.240部514部5.《诗词曲语辞汇释》和《诗词曲语辞例释》的作者依次是()A.朱起凤王锳B.张相王锳C.杨树达张相D.刘淇张相8.下列工具书中,专门解释虚词的是()()()()()A.《说文解字》B.《广韵》C.《词诠》D.《经传释词》E.《康熙字典》9.下列工具书中,按音序排列的是()()()()()A.《经传释词》B.《康熙字典》C.《辞通》D.《词诠》E.《辞源》4.下列工具书中,按平水韵排列的是()A.《词诠》B.《经传释词》C.《经籍籑诂》D.《诗词曲语辞汇释》5.《辞通》和《联绵字典》的作者依次是()A.符定一、朱起凤B.朱起凤、张玉书C.玉书、符定一D.朱起凤、符定一8.下列工具书中,专门训释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是()()()()()A.《辞通》B.《康熙字典》C.《助字辨略》D.《经传释词》E.《切韵》9.下列工具书中,按部首排列的是()()()()()A.《经籍籑诂》B.《词诠》C.《说文解字》D.《辞源》E.《辞通》5.由清代阮元主编、着重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一部中文工具书是()A.经籍籑诂B.佩文韵府C.十三经注疏D.经传释词1.下列工具书中,专门讨论古汉语的虚词的著作是()()()()()A.《助字辨略》B.《康熙字典》C.《词诠》D.《经传释词》E.《辞源》1.《说文解字》是一部专门解释古代汉语虚词的著作。()2.《经籍籑诂》的名义主编是阮元。()3.《辞源》是解释语源的辞书。()4.《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 文字 1.下列各组汉字中,不含会意字的一组是()  A.朋、比、林B.炎、吕、多C.字库中无D.圭、从、棘5.下列各组汉字中,全部为形符相同的形声字的一组是()A.稼秋颖B.杉衫形C.卫徒行D.相材桃9.下列各组繁简字,在古代汉语中没通用过的一组是()  A.舍措B.余餘C.礼禮D.笔筆10.下列各组汉字中,属异体字关系的是()A.足迹迹B.亡无C.禽擒D.東东1.以下列四字为例,说明象形这种结构方法的特点:(4分)A.独体象形:日D外合体象形:果C.省体象形:乌D.变体象形:尸1.下列四组汉字中,均可归入“舟”部的一组是()A.腋船脍朋B.明朝服脯C.朔望青朕D.服前俞朕2.下列四组汉字,属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毋無雕彫霸伯B.其箕采採员圆C.鞍鞌冰水禮礼D.遠远劉刘鳳凤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括号内的字属于通假关系的是()A.螾(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彼候人兮,何(荷)戈与。C.故不积蹞(跬)步,无以至千里。D.莫(暮)春者,春服既成。1.下列汉字中意符是“口”的有()()()()()A.和B.哉C.高D.囚E.右2下列汉字中由“弓”作声符的有()()()()()A.疆B.弯C.躬D.彀E.穹1.“珍宝”之“宝”的繁体是___________。1.下列四组形声字,属于“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茅简闷围B.园阎匮街C.辩闻雠罔D.基裳恐恣2.下列四组汉字中,由“网”作形符的一组是()A.罟罔罕罩B.置署罹罕C.罗罟詈穷D.罟罩署空3.下列四组字,属于异体字关系的一组是()A.蹟迹裹裡耻恥無无B.蠶蚕遷迁會会鑿凿C.早蚤舆予屎矢拒距D.赴讣张胀不丕大太1.下列文字中,形符和声符不能按左右上下内外这种自然结构来分析的是()()()()()A.薄B.游C.戚D.辩E.雚2.下列汉字可以归入“︽(bīng)部的字是()()()()()A.泳B.冷C.寒D.冯E.益1、隶书最早产生于__________时代。2.“蜡(zhà)”的本义为虫蛆,现在却把它作为______(là,写出繁体)的简体。2.指出下列各字中的形声字和会意字,简述这两类字结构上的区别。1.兵督弛比造韋间咨好常2.在《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和《五蠹》“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镶”两句中,前后二“饥”字的繁体字依次是()A.飢,饑B.饑,飢C.飢,飢D.饑,饑3.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全都有的一组是()A.刃、日、除、鱼B.牧、孟、人、闻C.本、集、涉、耳D.末、羊、戒、朗4.《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指的是“六书”中的以下一种()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2.下列各组字中,前后二字的关系为“古今字”的是()()()()()A.谷榖B.赴讣C.蚤早D.责债E.后後4.下列各字中,用“示”字作形符的是()()()()()A.视B.福C.祁D.神E.禁5.下列各组形声字中,声符相同的几组是()()()()()A.江、巧B.问、闷C.條、脩D.到、副E.都、睹 6.下列句中的“行”字,用作本义的有()()()()()A.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D.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E.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1.“亦”字的形体构造,在“六书”中属于__________。2.用“页”(xié)作意符的字,意义都与____有关,如“颇”、“颜”、“顾”、“颈”。3.“造”的本义是__________,如《战国策·齐策》:“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4.表示“猎获”义的“获”字,繁体字一般写作_________。1.“穆公见之,使行求马,月而反报”中的“反”同“_________”有古今字关系。2.“形天与帝争神”中的“形”是“_________”字的通假字。3.“公惧,队于车”的“队”与“_________”字构成古今字。4.“宣子说,乃轻币”中的“说”与“悦”构成_________(字)关系。5.成语“一见钟情”的“钟”,繁体字应写作_________。6.“俯”的声符应有_________。7.“暴”与“曝”是_________(字)关系。8.“聽”与“听”应属古今_________字,因为本是意义毫不相关的两个字。6.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商代金文比甲骨文更具原始性和图画性。()7.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可称为隶变。()9.汉字的部首就是偏旁,而偏旁就是汉字的义符。()10.省声字就是省略形声字声符某些笔画的形声字。()词汇7.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用本义的是()A.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B.欲辟土地,朝秦楚,昔中国而抚四夷也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D.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8.下列各句加“.”的词中,属联绵词的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后稷教民稼橡,树艺五谷C.君不行兮夷犹,赛谁留兮中州D.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2.把下列复音词分为三类,并简述各类的主要特征。(6分)夭夭惆怅 仓卒奔走独夫披靡 天下磷磷望洋 灼灼 行李君子6.《逍遥游》:“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其中“粮”发展为今义,其词义范围的变化属于()A.扩大了B.缩小了C.转移了D.没有变7.下列各句中,“达”字用其本义的是()A.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B.所赖君子见幾,达人知命。C.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D.服牛乘马以达陵陆。8.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句中,“痛恨”为()A.单纯词B.并列复合词C.词组D.偏正复合词9.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中,“池塘”为()A.复合词B.偏正词组C.同义词连用D.单纯词10.下列句子中,“夫”作句首语气词的是()A.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国而无礼,何以求荣!B.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D.彼且为我死,故吾得与之俱生;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俱安。11.在“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句中,两个“若”依次是()A.第二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B.假设连词第二人称代词C.让步连词第二人称代词D.动词第二人称代词 3.下列五句中,“徇”的意义为“遍行示众”的是()()()()()A.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B.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C.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日:“吾以分谤也。”D.齐高固人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E.时张良徇韩地。4.下列词语中,属于双声连绵词的是()()()()()A.芜秽B.蒲伏C.仿佛D.徘徊E.踯躅5.下列各句中,“赋”用作本义的是()()()()()A.銜觞赋诗,B.以乐其志。B.不C.腆敝赋,D.诘朝请见。C.薄赋敛,E.广畜积。D.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E.公属百官,赋职任功。2.《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案灌夫项,令谢。”句中的“案”用的是它的_____义。3.在“雕题黑齿”中,“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4.《湘夫人》:“桂栋兮兰杨,辛夷楣兮药房。”其中“药房”与今义有别,是_______。(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每小题1分,共10分)1.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考:2.因其富厚,交通王侯。交通:3.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什佰:4.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败: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堵:6.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复:7.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培:8.诸侯军救知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壁:9.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逆:10.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膺:2.下列五例中的“尔”是否都是代词?如果是,它们是否属于同类代词?如果有指示代词类“尔”,清说明其在句中作什么成分。(1)虽曰匪予,既作尔歌。(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4)汝乃我家出,亦敢尔邪?(5)盍各言尔志6.在“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句中,“股”的词义发展为今义,它的词义范围的变化属于()A.扩大了B.缩小了C.转移了D.没有变7.下列各句中,“阴”字用其本义的是()A.故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B.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C.习习谷风,以阴以雨D.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8.《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其中“狐狸”属于()A.联绵词B.单纯词C.合成词D.词组9.《逍遥遊》“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其中“夭阏”属于()A.单纯词B.复合词C.合成词D.词组10.下列四句中,“诸”作为“之于”的合音字应是()A.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B.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C.段入于鄢,公伐诸鄢。D.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11.在“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和“是必夫奇鬼也”两句中,两个“夫”依次是()A.句首语气词、远指代词B.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C.远指代词、句中语气词D.远指代词、远指代词3.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纷缊B.愤懑C.匍匐D.薛荔E.囫囵4.下列句子中,“集”用作引申义的是()()()()()A.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B.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C.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寘以西。D.黄鸟于飞,集于灌木。E.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5.下列各句中,“身”用作本义的是()()()()() A.大任有身,生此文王。B.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C.禹之三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D.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E.上醉不知,以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3.《郑伯克段于鄢》:“请以遗之。”句中“遗”与今义有别,是______的意思。4.《礼记·月令》:“鹰乃学习。”句中“习”的意思是_______,用的是它的_______义。(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劝:2.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捐瘠:3.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称: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穿:5.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当:6.田父绐曰:“左。”绐:7.赵举而秦疆,何敝之承!举:8.齐桓任战而伯天下。伯:9.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家:10.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归:1.下列句子中的“怨”、“恨”的词义是否相同?为什么?①《史记·商君列传》:“是积怨畜祸也。”②《汉书·苏武传》:“子为父死,亡所恨。”1.下面各组复音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A.匍匐、独特、犹豫、窈窕B.觱发、凛冽、消息、参差C.辗转、险阻、仓庚、磅礴D.望洋、蟋蟀、踟躇、逍遥5.“狱”在先秦古汉语里表示____的意思,如《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山海经》:“其上有木焉,名日黄棘,…其实如兰,服之不字。”其中“字”是___。7.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句中,“稍”的意思是。8.“曾”在古汉语里常用作副词,表示_________的意思,如《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9.在《史记·陈涉世家》“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句中,“或”的词性是_________。11.在“公伐诸鄢”句中,“诸”是_________二字的合音。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3.星队木鸣,国人皆恐。队: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城:5.多行不义,必自毙。毙: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抢:7.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好:8.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传诣:9.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期:10.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1—A.下面三例中的“引”字,是否用了它的本义?为什么?(请结合“引”的字形结构及它在句中的词义简要说明理由)①《战国策·赵策》:“秦军引而去。”②《喜雨亭记》:“凿池其南,引流种树。”③《史记·孙膑列传》:“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1—B.下面三例中的“及”字,是否用了它的本义?为什么?(请结合“及”的字形结构及它在句中的词义简要说明理由。)①《左传·成公二年》:“故不能推车而及。”②《战国策·齐策》:“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③《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2—A.下面两例中的“虽然”用法是否相同?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有何不同?①《孟子·膝文公上》:“胜君,则减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②《墨子·公输》:“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2—B.下面两例中的“所以”用法是否相同?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否用法相同?①《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②《史记·项羽本纪》:“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天柱折,地维绝。维:2.微二人,寡人几过。几:3.都城过百雉,国人害也。城:4.射其右,毙於车中。毙: 5.夫诸侯之贿,聚於公室。贿:6.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如:7.厉王虐,国人谤王。谤:8.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谢:9.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数:10.扶辇下除,触柱折辕。除:语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A.斩一首者爵一级B.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C.曹人凶俱,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  D.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A.裂裳衣疮,手往善药  B.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C.范增数目项王D.诸侯宾至3.下列各句含宾语前置现象的是()  A.姜氏何厌之有B.楚君之惠,末之敢忘C.除君之恶,唯力是视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4.对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组分析错误的是()A.子重使太宰伯州犁待于王后(动宾)B.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连动)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D.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偏正)5.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是() A.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B.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手谒,人见平 C.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D.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三、指出下列带“.”号的词在匈中的语法功能,并说明这个词应该怎样翻译。(每小题1分,共5分)1.久之,宫中数有妖怪,王以问遂以:2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所:3.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与:4.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白:5.一营大噪,尽甲甲:四、解释下列句中带“.”的词的意义,并指出它在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每小题1分,共10分)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走:2.无三年之蓄,谓之穷乏。穷:3.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说:4宿敢不封植此树,以无忘《弓角》。封:5.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倍:6.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佣:7.决汝汉,排灌泗,而注之江。汝:8.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汤:9.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机:10.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解:12.下列四句中,有名词用如意动的是()A.男不耕耘,女不蚕织。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C.尔欲吴王我乎?D.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13.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有()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C.嫂蛇行匍伏D.寡人礼先壹饭矣。6.下列各句中含有被动句的是()()()()()A.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B.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C.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D.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E.吾属今为之虏矣。 7.下列各句中,含有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而前置的是()()()()()A.彼且恶乎待哉?B.彼且奚适也C.沛公安在?D.公曷为出若言?E.谁为为之?孰令听之?9.《汉书·晁错传》“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句中,在修辞方面采用了____的手法。(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以:2.齐候使连称、管至父戌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而:3.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然:4.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则:5.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12.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句中,“方、舟”的语法特点是()A.均是名词,作“之”的主语B.均是名词,作“之”的定语C.均是名词,用如一般动词D.均是名词,用如使动13.在“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句中,“廷”是名词状语,所起的作用是()A.表示对人的态度B.表示方位处所C.表示比喻D.表示工具或依据6.下列各句中,“被”字用作介词,表示被动的是()()()()()A.微管仲,吾其被发友袵矣。B.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C.功参天地,泽被生民。D.亮子被苏峻害。E.曾子见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7.下列各句中,含有“前置宾语+之(是)+谓语”句式的是()()()()()A.姜氏何厌之有?C.大哉,尧之为君!E.求!无乃尔是过与?B.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D.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7.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句中“去留”在修辞表达方式方面属于__________1.人生世上,势位富贵,蓋可忽乎哉!蓋:2.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曾: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为:4.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则:5.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6.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中,“美”的语法特点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用作一般动词D.用作状语7.下列各句中,“与”字用作连词的是()A.夸父与日逐走。B.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C.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D.蜩与学鸠笑之。 8.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B.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C.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9.下列各句中,有采用“互文”修辞手法的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C.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7.下列句子中,“其”用来表示祈使语气的是()()()()()A.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C.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D.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 E.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8.下列句子中,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的句子是()()()()()A.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D.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E.(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9.下列各句中,有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是()()()()()A.嫂蛇行匍伏,四拜四跪而谢。B.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C.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D.射之,豕人立而啼。E.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10.下列各句中,有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现象的句子是()()()()()A.吾子与子路孰贤?B.之二虫,又何知?C.奚以知其然也?D.彼且奚适也?E.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10.在“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句中,名词用作状语的词是_________。14.“恶”主要用作形容词,意为“丑恶”,读è但当用作动词表示“厌恶”义时,则改读wù。这种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作法,称作___。1.下列四句中,作为连接时间分句的连词“及”应是()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公叔段。②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②公曰:“无庸,将自及。”④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2.下列四句中,用作意动(意动词)的“安”应是()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②既来之,则安之。③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④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6.下列四句中,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以改变其语法地位(或认为使主谓结构转变为定中关系的名词性词组)的“之”字句应是()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②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7.下列四句中,用作兼词(=“於是”)的焉字句应是()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②姜氏欲之,焉辟害?③如异於此,则无论焉。④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8.下列四句中,含介词的前置宾语的“孰与”句应是()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夭命而用之?③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於此?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9.下列四句中,相当於“之+乎”的“诸”字句应是()①寡人闻忘之甚者,徙面亡其妻,有诸?②光阴可惜,譬诸逝水。③公伐诸鄢。④有诸内,必形诸外。10.下列四句中,表示一种意外语气(与“却”、“竟然”大致相同)的“乃”应是()①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於薛乎?②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③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万今日见之。④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1.下列各句中,有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的句子应是()()()()()①姜氏何厌之有?②责毕收,以何市而反?③孟尝君曰:“客何好?”④何前前倨而后卑也?⑤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2.下列各句中,作为复指前置宾语的“是”(或称作提宾的语法标志)应是()()()()()①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②将虢是灭,何爱於虞?③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④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⑤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3.下列各句中,用无定代词“莫”作主语并有先行词的句子应是()()()()()①天下莫之能伉。②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③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⑤君有急病见於面,莫多饮酒。4.下列各句中,名词充当状语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句子应是()()()()()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②失期,法当斩。③豕人立而啼。 ④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⑤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5.下列各句中,用判断句形式表示譬况关系的句子应是()()()()()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②项籍者,下相人也。③是必射雕者也。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⑤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6.下列各句中,表示逆接关系的“而”应是()()()()()①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②公入而赋。③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④子温而厉,威而不猛。⑤子路拱而立。7.下列各句中,表示特指的“其”应是()()()()()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②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④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⑤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8.下列各句中,双宾语句(含使动双宾语句)应是()()()()()①公语之故,且告之悔。②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③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④晋侯饮赵盾酒。⑤饮于河、渭,河、渭不足。9.下列各句中,表示反诘语气的“其”应是()()()()()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②吾实为之,其又何尤?③吾其左衽矣。④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⑤其是之谓乎?10.下列各句中,表示“竟然”语气的“曾”应是()()()()()①谁渭河广?曾不容刀!②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③孟尝君曾待客夜食。④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於管仲!”⑤尔何曾比予於是!  词类活用一、问答:1.汉语中的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子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灵活运用,便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等3种情况。2.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不同。词类活用是词临时的偶然的用法,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它仍然属于原来的词类;词的兼类则不同,它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各种用法是其自身所固有的。3.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作。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是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意动用法主要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5.使动用法表示“使令”的意义,它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反映的是客观实际的变化;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反映的是主观的看法,而客观实际并不一定如此。6.普通名词用作动词,根据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4种类型:①表示行为的状态;②表示行为的处所;③表示行为的凭依;④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二、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说明a原词性;b活用作什么;c什么意义:1.隧:名词用作动词,挖隧道。2.鄙: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鄙。3.封:名词用作动词,作为疆界。4.介:名词用作动词,披甲。5.周:名词用作动词,绕圈。6.肘:名词用作动词,用肘撞。7.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或把……当作难事。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除祸患。 8.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学尽,学完。9.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即劝止。10.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对着。大: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大。11.千万:数词用作动词,强千万倍。12.炳:形容词用作动词,点燃。13.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好喝。14.军:名词用作动词,屯兵,驻扎。15.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惊。16.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17.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卑贱,指看不起冯谖。18.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19.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20.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感到奇怪。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21.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利:名词用作动词,取利,谋利。22.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垫高。23.虚:形容词用作动词,空出。24.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25.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在后面。26.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食。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拜见。27.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28.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至。29.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30.老1: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幼1: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31.刑:“型”的古字,名词用作动词,示范,作榜样。32.权:名词用作动词,称量。33.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34.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35.崇:形容词用作动词,斟满。饮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饮,使……吃,即请他喝,请他吃。36.赋:名词用作动词,交纳赋税。37.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危险。38.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朝拜。39.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降服。40.刑:名词用作动词,施刑,处罚。罔:名词用作动词,张罗网。41.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强。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病: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病。祸:名词用作动词,降祸患。42.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昌盛。 43.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44.雩:名词用作动词,举行祭祀。45.君:名词用作动词,统治。隆:形容词用作动词,崇尚,推崇。权谋:名词用作动词,使用权术。46.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伟大。47.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化。48.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物。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含词组)现象,并将全句译为现代汉语:1.齐语:名词性词组活用作动词性词组。译文:这里有个楚大夫,想让他的儿子学习齐国的话。2.子:名词的意动用法。利:名词用作动词。译文:现在您有小小的薛地,不抚爱薛地的人民,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子女,却用商贾之道从人民那儿谋利。3.白衣冠:名词性词组活用作动词性词组。译文:燕太子丹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白衣戴白帽来送别荆轲。4.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免:动词的使动用法。译文:人臣不把用死来使他的君主免遭祸患看成难事。5.活:动词的使动用法。译文:项伯杀人(犯了死罪),我救活了他。6.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译文:齐国的军队已越过齐国的国界,向西进入魏国国境了。四、判断:1.刃:(2)。2.将:(1)。3.表:(2)。4.尊:(2)。5.来:(2)。6.饮:(1)。7.臣:(1)。8.弱:(2)。9.小:(1)。10.王:(1)。11.肉:(2)。12.隧:(2)。13.美:(2)。14.广、尊:(1)。15.甘、美:(2)。16.宾客:(2)。17.美:(2)。18.小:(1)。五、指出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并说明其意义:1.南:向南。2.形容、筋骨:表凭借。3.贾:像商贾一样。4.水:在水面上。5.宿:连夜。6.物:像对待万物那样。7.蚕:像蚕那样。8.犬:像狗那样。9.蛇:像蛇那样。10.猬、蠖、蛇、龟:像……一样。11.廷:在朝廷。12.面:当面。13.箕畚:用箕畚。14.船:用船。15.杖:用杖。16.义:按照道义。17.法:按照法律。18.臣:以臣的身份。19.父:像对待父辈一样。20.西:向西。21.西:向西。22.日:每日。23.岁:每年;月:每月。24.日:一天天。六、指出下列句中作状语的名词,并将全句译为现代汉语:1.奴虏。译文:到秦军投降诸侯以后,诸侯官兵乘着胜利多像对待奴隶那样役使秦军士卒。2.众。译文:过了很久,(汉文帝)召见冯唐责备说:“您怎么当众侮辱我,难道没有适当的场合吗? 3.山、谷。译文:在山上居住而到溪谷打水的,过节时拿水相互馈赠。4.云、雾、鱼鳞。译文:天下的豪杰像云彩一样会合,像雾一样集拢,像鱼鳞一样聚积。5.儿。译文:子产治理郑国26年而死,年轻人号哭,老年人像小孩一样啼哭。 词序一、填空:1.①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疑问代词作定语的宾语要前置;②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③为突出宾语而宾语前置,宾语用代词“是”、“之”复指。2.①句子是否定句;②宾语由代词充当。3.何、谁、安;动词;助动词。4.动词;介词;如何。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宾语前置的类型:1.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不谷、先君之好;为突出宾语而前置,并用代词“是”复指。3.何;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4.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5.何厌;为突出宾语而前置,并用代词“之”复指。6.何;疑问代词作动词“之”的宾语前置。7.敌;为突出宾语而前置,并用代词“是”复指。8.是;为突出宾语而前置,并用代词“之”复指。三、说明下列句子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置于动词“闻”之前;现代汉语宾语在动词后。2.为突出宾语而将宾语“何厌”置于动词“有”之前,并用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现代汉语宾语在动词后,且没有与“之”作用相应的词。3.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置于动词“养”之前;现代汉语宾语在动词后。4.为突出宾语而将宾语“是”置于动词“问”之前;现代汉语宾语在动词后。5.疑问代词“何”作动词“谓”的宾语前置;现代汉语宾语在动词后。6.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与”的宾语前置;现代汉语宾语在介词后。7.疑问代词“何”作动词“市”的宾语前置;现代汉语宾语在动词后。8.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患”的宾语前置;现代汉语宾语在动词后。9.为突出宾语而将宾语“陈言”置于动词“去”之前,并用代词“之”复指,加语气副词“惟”表示宾语“陈言”的单一性、排他性;现代汉语没有这种句式,只在某些成语中还保留着这种格式,例如“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四、指出下列句中画线字的宾语:1.何。2.方城、汉水。3.马。4.之。5.何。6.已。7.谁、天。8.古、礼。9.谁。10.尔、我。11.之。12.命。13.尔。五、说明下列句中画线词的用法:1.是:代词,动词“征”、“问”的前置宾语。2.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不谷”、“先君之好”。3.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夫子”。4.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虢”。5.之:代词,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闻”之前。6.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戎狄”。7.奚:疑问代词作动词“适”的宾语前置。 8.我:代词,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与”之前。9.之:代词,为突出宾语而将宾语“虞虢”置于动词“谓”之前,并用代词“之”复指。音韵2.《广韵》的编排方式是()A.按206韵部编排,每韵下又分平、上、去、入四声B.以平、上、去、入四类,将206个韵部分属四声之下C.按反切下字编排,共分206韵D.按声纽编排,每纽下又分206韵14.古人名:“傅说”、“郦食其”的读音是()A.fùshuōlìshíqíB.fùyuèlìshíqíC.fùyuèliyìjīD.fùshuōlìyìjī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句中,下列四个在现代普通话中读为平声的字,中古时是仄声的是()A.明B.石C.松D.泉6.晚唐五代或宋初的声母系统有“三十六字母”的说法。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可分为__五音。7.诗韵也就是平水韵,将韵部归并为___________部。8.今体诗尾联对句的平仄句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这首诗颈联出句的平仄句式应为____________。14.传统“三十六字母”中的下列字母,属于“唇音”的一组是()A.非敷奉微B.精清从心邪C.端透定泥D.来日15.古人名“皋陶”、“曹大家”的读音是()A.gāoyáo,cáodàgūB.gāotáo,cáodàjiāC.gāoyáo,cáodàjiāD.gāotáo,cáodàgū8.中古韵书的代表是《切韵》,它是由隋代__________等编成的。9.在今体诗“仄仄仄平平”句式中,若按“一三五不论”之说将第三字“仄”换成“平”,句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调,这就是__________,是今体诗的大忌。1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中“寻常”对“几度”,这种对仗一般叫做__________对。10.在中古“三十六字母”中,属于“轻唇音”的一组是()A.见溪群疑B.非敷奉微C.端透定泥D.帮滂並明13.用反切给汉字注音,反切下字同被切字在语音上的关系是_________。15.如果五言律诗首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那么对句的平反格式应是_________。9.端、透、定、泥,在中古音中同属舌_________音。10.反切中的上字与被切字具有_________相同关系。11.《采桑子》、《河满子》中的“子”等于_________。12.七言首联出句的标准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其对句的标准平仄格式则应是:平平仄仄_________平平。5.音韵学上所说的“今音”与今体诗,其时间概念应是一致的。()其他1.用本书前后文字相互比较,发现问题,校正讹误,称作()A.对校法B.他校法C.本校法D.死校法2.下列各组古注中,注者都属同一朝代的一组是()A.高诱《淮南子注》、郑交《周礼注》、赵歧《孟子章句》B.裴验《史记集解》、郦道元《水经注》、杨京《苟子注》C.刘宝捕《论语正义》李善《文选注》、王弼《老子注》D.颜师古《汉书注》王先谦《庄子集解》、何晏《论语集解》3.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1)韩厥本应坐在哪个位子上?为什么换位于?(3分)(2)为什么说“齐候不知戎礼”?(3分)(3)韩厥为什么不让接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2分) 4.下列古注术语中,主要用来说明文字通假的术语是()()()()()A.读为B.读曰C.读如D.读若E.当为5.《诗经·周南·桃夭》孔颖达疏:“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阮元《校勘记》:“‘犹妇’上当脱‘人’字。”其中“脱”作为校勘术语,意思是___________。第三部分参考答案一、教材练习题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答:丹,、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嚴,口部隣,阜部希,巾部幽,ㄠ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書,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者,老部望,月部平,干部術,行部巡,辵部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答:“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六种读音;在《辞源》中有四种读音。两者不完全一致。“行窳”的“行”读xing.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答:曾,竟然。则,就。既,已。或,有的。自,若。完全。四、什么是六书?每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答: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分析归纳出来的字的分类。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人认为六书是造字之本,这是不够全面的说法。实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至于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之法。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象形的主要特点是描绘事物的形象;指事字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符号性。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会意字所由构成的若干部件是用以表意的;形声字则是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象形:日、月、鸟、鱼、羊指事:上、下、亦、本、末会意:步、逐、莫、牧、泪形声:江、物、裹、锦、问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答: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但不一定就是词的原始意义,而只是上古文献史料所能证明的最早的意义。引申义,就是从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意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可以精确地掌握词义,把握词义的演变规律,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辨别词的本义,主要从分析字形入手,还要寻求语言资料加以证实。六、下列句子中的加△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用的是本义还是引申义。答:息,会意字。句中用本义。1、息2、尾,象形字。句中用引申义。3、英,形声字。句中用本义。4、景,形声字。句中用本义。惊,形声字。句中用引申义。5、集,会意字。句中用本义。锦,形声字。句中用引申义。6、旦,象形字。句中用本义。7、豪,形声字。句中用引申义。首,象形字。句中用引申义。8、本,指事字。句中用引申义。 七、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号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答:(A)组:1、间,参与,引申义。2、间,暗中,引申义。3、间,缝隙,本义。4、间,小(路),引申义。5、间,隔些时候,引申义。6、间,摒弃,引申义。 7、间,秘密地,引申义。8、间,空隙,弱点,引申义。9、间、暗中,,引申义。10、中间,引伸义(B)组:1、发,派,引申义。2、发,开仓济民,引申义。3、发,射发,本义。4、发,开封,引申义。5、发,出发,引申义。6、发,开放,引申义。7、发,被起用,引申义。8、发,发明,发而明之,引申义。9、发,发扬,引申义。10、发,震动,引申义。 八、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的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答:河,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扩大。1、丈人,2、男性长者。今指岳父。词义缩小。3、响,回声。今指一切声音。词义扩大。4、恨,遗憾。今义为仇恨。古义轻,今义重。5、货,卖。今义指商品。词义转移。售,卖出去。今是为卖,词义转移。6、所以,“用来┄┄的方式”,是个词组。今为结果的连词。遭,境遇。中性词。今为贬义词,往往指碰上什么不好或不快的事情。7、排,击打。今指站成的行列。词义转移。8、去,离开。今指“到┄┄去”。词义转移。国,国都。今义为国家。词义扩大。9、购,悬赏征求。今义为购买。词义转移。10、穷,阻塞不通。今义为贫穷。词义转移。 九、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答:谢公跟客人下围棋,不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公)看完了来信,沉默无语,慢条斯理地转向棋局。客人询问淮上的情况,(谢公)回答说:“那帮年轻人已经把敌人彻底打败了。”神色举止跟平常没有任何不同。从前有个想要得到金子的齐国人,他一大早穿戴好了就前往集市,来到卖金子的人那儿,抓起人家的金子就走。官吏把他抓住了,问道:“人都在那儿,你怎么胆敢抓取人家的金子?”(这个齐人)回答说:“(我)抓取金子的时候,并没看见人,只看见金子了。” 我告了假南下归乡,在成化戊戌年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达大柳树驿时,太阳已经偏西了。(本来)不想(再继续赶路了),但已经咨询了站上的官吏,而官吏骗我说等到晚上还可达滁州。上马走了三十里,逐渐听到随从们议论:前面有个清流关,十分险恶,老虎多┄┄(我)在心里记下了。到了清流关天已黑了,不能往前走,便停下,立即派人到山下催促邮卒,拿着铜钲、火把赶路。山口两座山峰对峙,高几百寻,抬头都看不到顶。石质栈道崎岖而高,(人们)都下了马,好象踩着肩头往上爬似的。(人们)频频地互相提示,一有了什么警示,就前后呼喊作为回应。刚好有颗很大的星星,光灿灿地,从东往西向下划行。寒风又猛地刮起,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阵阵声响,于是人人都感到恐惧,便不停地呼喊。铜钲也敲响了,山鸣谷应。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象个灿烂的银盘,无边无际地照耀着,(人们)才开始举起手来相互庆幸。然而下山时还是心惊肉跳了很长时间。我估计这个关就是赵点检攻破南唐活捉了他们的两员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惊险而奇特,却应算是我一生中之最了。夜里二更时,到达滁州。练习二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答:1、“肉食者鄙”中的“鄙”不是本义,“西鄙北鄙”中的“鄙”是本义。“鄙”字是个形声字,其中的形符右耳刀是“邑”的变形。“邑”是居民集居的地方。“西鄙北鄙”中的“鄙”正是这个意思,而“肉食者鄙”中的“鄙”则是“目光短浅”的意思。2、“王祭不共”中的“共”不是本义,“共会语”的“共”是本义。“共” 的小篆形体,其下是双手的变形。《说文》:“共,同也。”可见“共”的本义为“同”、“一起”。“共会语”的“共”正是这个意思,而“王祭不共”的“共”,意为“供给”,此义后作“供”。3、“不能推车而及”的“及”所用的为本义,“流血及屦”的“及”不是本义。“及”是个会意字,从又、从人,本义为“赶上”,“不能推车而及”中的“及”正作此解,不过用于被动意义,而“流血及屦”的“及”则是“到”的意思。4、“疾走大梁”的“疾”不是本义,“其疗疾”的“疾”是本义。“疾”从,凡从的字,其义均与“疾病”有关。“其疗疾”的“疾”正是“疾病”的意思,而“疾走”的“疾”却是“快”、“迅速”的意思。5、“乡人”的“乡”所用为本义,“亡乡月氏”的“乡”不是本义。“乡人”即“同乡的人”。“亡向月氏”,即“逃往月氏”,这个意义一般作“向”。4、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答:临时改变一些词的语法功能,偶尔灵活地把某类词用如另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如“君”为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也不受副词的修饰,而在“晋灵公不君”中,作了谓语,并接受副词的修饰,这里临时地改变“君”的语法功能,灵活地将其用如动词了。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而意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则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下面两个例子正可说明两者之不同: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上例中的“美其身”是“使其身美”,“美”是使动用法;下一例中的“美我”是“以我为美”,“美”是意动用法。 5、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 答:1、“於”字句:卻克伤於矢。2、“为”字句:止,将为三军获。3、“为┄┄所”式:不为人所容。4、“见”字句:盆成括见杀。5、“被”字句:臣被尚书召问。6、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 答:它们都不是判断词。“乃”和“即”是副词,用以加强肯定语气,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便(是)”,“就(是)”。因此,到后代出现了判断词“是”以后,它们还可加在“是”前,构成“乃是”、“即是”。“维”和“惟”有时很像判断词,但实际上是放在句中的语气词,起着引出谓语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它后面的谓语并不能与前面的主语形成判断关系。比如“其命维新”句主语“其命”就不能与“新”形成判断关系。以上那些副词和语气词还常常和否定副词“非”配合着使用。例如:非其父兄,即其子弟。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非”的作用和“乃”、“即”相近,它也是个副词,也不是判断词。 8、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答:1、“蔓草犹不可除”为意念上的被动句。2、“见欺於王”为“见┄┄於”被动句式。3、“今单于新困於汉”为“於”字被动句式。4、“若属皆且为所虏”是“为┄┄所”被动句式。5、“城陷而虏”为意念上的被动句。6、“而为匈奴所闭道”是“为┄┄所”被动句式。7、“才高见屈”为“见”字被动句式。 8、劳力者治於人”为“於”字被动句式。 15、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答:1、此句不是宾语前置。“之”,第三人称代词,指“梁王兔苑”,作宾语。2、宾语前置,加代词复指。之,复指代词,复指前置宾语“何厌”。3、此句不是宾语前置。之、连词,连接定语和与中心语。相当于“的”。4、都是宾语前置,“是”为复指代词。“之”为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的连词,相当“的”。5、“未之能行”属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之,第三人称代词,作宾语。6、此句不是宾语前置句。“守之”和“读之”的“之”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代书,作宾语。另外两个“之”字是连词,连接定语中心语,相当于“的”。7、此句属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而前置的例子。之,动词,作谓语,是“飞往”的意思。 17、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答:1、“何陋之有”为加‘“之”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中无宾语前置。2、“君谁与守”为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句子,现代汉语的词序应是“与谁”。3、“我未之见也”为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句子,现代汉语的词序应为“未见之。”4、“莫之能一”为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而前置。在现代汉语中,相当于“之”的代词要放在动词后。5、此句为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而前置。在现代汉语中,相当于“余”的代词应放在动词后。6、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中,相当于“奚”的疑问代词要放在“为”后。7、“弗敢我谋”、“弗敢我杀”均为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要把“我”放在“谋”和“杀”的后面。8、“唯余马首是瞻”中,“余马首”前置并加“是”复指。在现代汉语中,“余马首”要放在谓语动词后,也没有复指代词。9、“吾孰法焉”是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相当于“孰”的疑问代词要放在动词后。10、“恶乎长”是疑问代词作介词“乎”的宾语而前置。在现代汉语中,“恶”一类的代词要放在介词后,整个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作补语。 20、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答:1、陋,2、形容词,3、意动用。4、食,5、动词,6、使动用。见,7、动词,8、使动用。9、辟,10、朝,11、均为动词使动用。12、来,13、动词,14、使动用。15、降,16、动词,17、使动用。18、弱,19、形容词,20、使动用。21、句中排在第二个位置上的“君”,22、“臣”、“父”、“子”均为名23、词用如动词。24、善,25、形容词,26、意动用。客,27、名28、词用作状语,29、表示对人的态度。30、水,31、名32、词,33、用如动词。34、“云”、“响”、“景”均为名35、词用作状语,36、表比喻。 24、下列句子中加△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答:1、少,在句子中是副词,意为“稍稍”,作壮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形容词,是“多” 的反义词,作谓语或谓语中心。2、稍,在古今汉语中均为副词,用法也大致相同,但意义有差别。在古代汉语中意为“逐渐”,在现代汉语中则是“稍微”的意思。3、曾,在句中为语气副词,是“竟然”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曾”一般为时间副词,“曾经”。4、直,句中“直”为范围副词,状语,是“只”、“仅仅”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直”是个形容词,是“曲”的反义词,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5、因,句中“因”为连词,表承接,是“于是”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因”一般是表原因,是“因为”的意思。6、竟,句中“竟”为时间副词,是“终”、“最终”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竟”一般作语气副词用,“竟然”的意思。7、但,句中“但”为范围副词,“只”、“仅”的意思。现代汉语中,“但”一般为转折连词,“但是”。8、虽然,在古代汉语中,“虽然”一般是两个词。“虽”是连词,“然”是代词。“虽然”是“虽然如此”或“尽管如此”的意思。现代汉语中,“虽然”是一个词,用于复句,表让步。 26、阅读下面一段短文,说明文中“以”字的词性、意义和用法。答:1、以,2、动词,3、认为,4、作谓语。5、以,6、介词,7、因为,8、引进原因。9、以,10、介词,11、凭着,12、引进凭借。13、以,14、介词,15、把,16、引进动作的对象。17、以,18、连词,而,19、连接动词性词语。20、以,21、介词,22、把,23、引进动作的对象。 十一、说明下列各句中加号的代词的用法:答:1、所,2、辅助性代词,3、与动词“学”组成“所”字短语,4、作为一个名5、词性短语在句中作中心语。6、诸,7、合音词,8、是“之”、“於”的合音。其中的“之”是第三人称代词,9、“於”是引进处所的介词。10、或,11、肯定性无定代词,12、作主语。奚,13、疑问代词,14、作状语,15、表反问。16、者、辅助性代词,17、与“五十”组成“者”字短语。“五十者”作为一个名18、词性短语在句中作主语。19、斯,20、近指21、代词,22、定语。何,23、疑问代词,24、定语。所,25、辅助代词,26、与“谓”组成名27、词性短语。该短语作“道”的定语。28、其,29、第三人称代词,30、定语。之,31、第三人称代词,32、宾语。十二、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耳。”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耳。”康肃笑而遣之。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以此而自负。(他)曾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他(射),很久也没离去。看见康肃公十箭能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康肃公问他说:“你也懂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精湛吗?”卖油老人回答说:“没有别的(什么奥妙),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气愤地说:“你怎敢轻视我的射技?”老人说:“凭我卖油(的经验)知道的。”于是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钱币盖上葫芦口,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葫芦)钱却不湿。于是(老人)说:“我也没啥,不过手熟罢了。”康肃公笑着让他走了。  平公射鹌,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 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鹌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平公射鹌鹑,没射死,派宫中小臣襄去捉,(却让它)跑掉了。平公生气了,把襄抓了起来,要杀他。叔向听说了这件事。夕朝时,国君(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叔向说:“您一定要杀了他。从前我们已故国君唐叔在徒林射犀牛,(犀牛)被射死了,用(它的皮)做了一副大铠甲,并因此被封在晋。如今您继承我们已故的君王唐叔,射鹌鹑没射死,抓它又没抓着,这是张扬我们君王的耻辱啊。您可得赶紧杀了他,不要让(这件事)更远地传播。”君王惭愧地赶快把襄赦免了。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董宣后来被特别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一个家奴大白天杀了人,就藏在公主家,官吏不能抓。等到公主外出,让那个家奴在车上当侍卫。董宣在夏门亭侯着他们,(见他们来了),就拦住车,拽住马缰绳,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地数落公主的过失,并喝令家奴下车,顺势杀了他。公主立即返回宫廷向皇帝告状,皇帝大怒,召董宣,要用杖打死他。董宣扣头说:“希望能让我说句话后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明有德再次振兴国家,却纵容家奴杀害良民,将怎么管理天下呢?我不用等杖打,请让我自尽吧。”就用头撞击庭柱,血淌了一脸。皇帝命令侍从抓住他,迫使他叩头谢主,董宣不听从,硬让他叩头,他两手支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作平民时,窝藏逃亡的人和犯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到门前。如今当了天子,威势却不能在一个县令的身上施行吗?”皇帝笑道:“天子与平民不一样。”于是下令硬按着脖子让他出去。赏赐钱三十万,董宣都分发给那些官员们了。从此打击豪门,没有哪个不胆战心惊的。在京城被号称“卧虎”。(人们)赞颂他说:“无人击鼓鸣冤的董少平。”练习三1、古代的“姓”和“氏”、“名2、”和“字”是什么关系?答:在上古,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一种由母系氏族公社而来的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姓是不变的,而氏的变化很大。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先秦时代只有贵族才有姓,平民是无姓的;汉以后,平民也可以有姓了。古人有名有字。旧说名是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起的,是供长辈呼唤的。字又称“表字”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之间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或意义相近,或意义相反。上古时,名和字连着说的时候,通常先称字,后称名。汉代以后,则往往先名后字。上古等级森严,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这种情况一直沿用到后代。 3、简述历代中枢机构的变化。答: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设三公九卿,组成中枢机构。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位最尊,禀承皇帝意旨佐理国政;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是皇帝的秘书长,负责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事务。汉初袭秦制。武帝时废去太尉一职,改为大司马,逐渐成为事实上的执政,丞相权力逐渐缩小。西汉末年又把丞相改为大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与大司马合称“三公”或“三司”,都是宰相。九卿是秦汉时期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即:(1)奉常,掌宗庙礼仪。(2)郎中令,掌宫廷侍卫。(3)卫尉,掌管宫门近卫军。(4)太仆,管皇帝车马。(5)廷尉,掌刑法。(6)典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和外国来朝事宜。(7)宗正,管理皇族事务。(8)治粟内史,管理租税赋役。(9)少府,管宫廷总务。西汉时,“三公”的权力是比较大的。到东汉时,“三公”已无实权,台阁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府。魏文帝时,把尚书台改为外围的执行机构,另设中书省参掌中枢机密。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对中书省加以限制,形成了中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这种三省分职的制度,是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的基础。唐代以左右仆射为尚书省的首长,派其他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议得失”之类的名义掌宰相之职。高宗以后执行宰相职务的称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些官员成为实际的宰相,三省之长则徒有虚名了。 宋代中央由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号称二府。元代以尚书省、中书省为宰相,以尚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后废尚书省,并入中书。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以翰林院官员加龙图阁大学士等草拟诏谕。后来大学士逐渐成了实际上的宰相。清沿明制,到雍正时成立军机处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大学士就没有什么职权了。 三、“州”这一级行政单位历代有什么变化?答: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西汉时增加为十一州。东汉全国分十三州。晋初分为十九州。从西汉到南北朝末,州基本上是监察区,有时也是行政区,设刺史或州牧,掌军政大权,巡查境内。东汉末以后,州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后直至南北朝无变化。隋时,废郡存州,有时又改州为郡。从南北朝起,州的范围逐渐缩小。到了唐代,全国凡三百多个州,都是行政区。宋、元的州,与唐代大致相同。明、清改州为府,只留少数直隶州直辖于省,其余散州隶属于府。 4、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答:四种:岁星纪年、太岁纪年、干支纪年及帝王纪年。 5、解释下列名6、词:答:1、夏历:春秋战国时代有三种历法,2、夏历、殷历、周历。三种历法的正月不同3、。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所说的阴历正月为岁首。2、行中书省: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体制类似中央,有丞相、参知政事等官。3、二千石:汉代郡守的别称,有时也作地方行政长官的泛称。汉代郡守俸禄二千石,故有此称。4、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而加给的一种称号。谥号原有寓褒贬之意,宋代以后,便只有褒而无贬了。帝王的谥号由礼部定,臣下的谥号由朝廷定。此外,有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还可以由亲友议定谥号。这种谥号叫私谥。5、闰月:阳历一年365又1/4日,而阴历每年只有354日,这样,每年剩余11又1/4日。因此三年之内,须增加一个月,叫作闰月。6、知府:官名。地方政权中的府一级。始于唐代,长官称为尹。宋代命令朝臣充任府的长官,称为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代以为正式名称,为一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清代相沿,为四品官。 7、利用工具书查出柳宗元的字、籍贯、生卒年、曾任的官职以及他的文集的名8、称和他的传记资料。答: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生于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使里行。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使,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之作以严谨取胜。工诗,风格清峭。在哲学上,有《天说》、《天对》等重要论著。有《柳河东先生集》。9、利用工具书查出“五月金陵西,10、祖余白下亭”这两句诗的作者,11、并说明“金陵”和“白下”是今天什么地方,12、解释“祖”的意义。答:这两句诗的作者是。“金陵”和“白下”指的都是今天的南京。“祖”是“送别”、“饯行”的意思。八、《史记·汲黯传》:“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请根据《说文解字》说明“郊”的本义,根据《经籍纂诂》说明“郊”的句中意义。 答:据《说文解字》,“郊”的本义是“距国百里的地方”。据《经籍纂诂》,“郊”的句中义为“交通要道”。 1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个是引申义:  答:(A组)1、树,2、建树。引申义。3、树,4、树木。引申义。5、树,6、栽植7、。本义。(B组)1、涉,2、进入。引申义。3、涉,4、趟水过河。本义。5、涉,6、经历。引申义。(℃组)1、信,2、诚信。本义。3、信,4、相信。引申义。5、信,6、信使。引申义。16、阅读《史记•万17、石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18、说出万19、石君的姓名,20、给文中加△的人名21、、地名22、、官名23、、年号作注,24、并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答:1、万2、石君:姓石名3、奋。4、河内:黄河流至潼关以后转而5、向东,6、流经今河南省境。这段河的北部地区叫“河内”。7、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部。8、孝文:孝文皇帝,9、刘恒,10、刘邦的四子。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孝文”为其谥号。11、大中大夫:官名12、。秦始设,13、掌议论。14、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周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宗伯、司徒、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以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为九卿。汉改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典客为大鸿胪、治粟内史为大司农。历代因之,也叫九寺。15、诸侯相:官名。封建时代对诸侯王负责的人是辅助诸侯王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18、建元二年:建元为汉武帝的年号。建元二年,为公元前139年。20、郎中令:官名。秦置。汉初沿置,为九卿之一。是统领郎中的长官,并守卫宫殿门户。后更名光禄勋。万石君的名字是奋,他父亲是赵人,姓石。赵国灭亡,搬迁到温地居住。高祖打项籍,经过河内,当时石奋十五岁,当了个小官,侍奉高祖。高祖跟他谈话,喜欢他的恭敬,问道:“你有什么亲人?”(石奋)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穷。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石奋)说:“愿意(为您)竭尽全力。”于是高祖下诏让他的姐姐作了美人,让石奋当了中涓,兼管传达,把他的家迁到长安城中的戚里,这是由于他的姐姐作了美人的原因。他作官作到孝文帝时,积累功劳当上了大中大夫。(石奋)并没有什么文彩学问,但恭敬谨慎无人能及。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作太子的太傅,被罢免。于是选拔可以当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当了太子太傅。等到孝景皇帝登位,让他当了九卿。由于他接近宫廷,景帝怕他,调他作了王国的相。石奋的长子石建,次子石某,三子石某,四子石庆,由于品行善良,孝顺父母,办事谨慎,官都作到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作为臣子尊贵宠幸都集中到他家了。”称石奋为万石君。┄┄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为文学遭到罪责。皇太后认为儒生文饰多质实少,现今万石君家不言不语而身体力行,就让长子石建当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当了内史。 十一、把下面一篇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答:越巫越巫自诡善驱宠物。人病,立壇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它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侯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有个越地的巫师骗人说他善于驱鬼。谁要是病了,他就设立坛场,吹起角号,摇动铃铛,跳跃,呼喊,旋转着舞着祭祀祛灾。病碰巧好了,他就连吃带喝,拿着人家的钱财走了;要是死了,就用别的什么原因推托责任,始终不相信自己那套做法的荒谬。常向人夸口:“我善于整治鬼,鬼不敢反抗我。”一些坏小子恨他说瞎话,瞅他夜里回家时,五六个人分别等在道边的树上,彼此相距一里左右。等巫师过来了,就往下扔沙石打他。巫师以为是真鬼呢,马上转着圈地吹他的角号,一边吹一边跑,心里十分害怕,头胀乎乎地越来越厉害,走路都不知道脚在哪儿。逐渐往前走,惊恐多少平息了一些,树间的沙石又象方才那样往下打来。(他)又转着圈地吹他的角号,角号都吹不成音,跑得越发地快了。又来到前边,又和方才一样。(巫师)手抖动着心理恐惧极了,吹不了角号了,把角号掉在地上;(他)又摇动铃铛,铃铛也掉在地上了,只好大声喊叫着往前走。走的时候,听见鞋子和树叶的声音,也都以为是鬼。(他)哭喊着,非常可怜地向人求救。半夜,(他)到了家,大哭着敲门。他的妻子询问原因,他舌头缩着说不出话,只是指着床说:“快扶我睡觉,我遇见鬼了,今天我死定了!”(妻子)扶(他)到床上,(他)吓破了胆死了,皮肤的颜色象蓼蓝似的。巫师直到死都不知道那些人不是鬼。练习四1、解释下列名词:答:1、疏:唐代出现的一种注解方式:不2、仅注解正文,而3、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又叫“正义”。4、读为:古注术语,5、主要用来破通假,6、间或也用以注音。7、读若:古注术语,8、主要用来标9、明音读。10、衍文:古书校勘术语,11、用来指12、出古书中因传抄、刻印等原因而13、误加的文字。简称“衍”。14、句读:古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15、用“。”和“、”作为句子结束和中间停顿的标16、志,17、叫作“句读(dou).”。18、正义:见“疏”。19、十三经注疏:十三部注疏体经书的合刻本,20、宋人编撰。大多是汉朝人或魏晋人做的注,21、唐宋人做的疏。十三部经书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22、古文辞类纂:文体研究专著,清姚鼐编著。该书把文体分为十三类。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答:1、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大的就不是国家呢?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6、穿过云气,背朝青天,然后准备向南飞,将要前往南海。绝,穿过。图,打算,准备。且,将,将要。17、如今,恩泽足够关涉到禽兽,可功德却达不到百姓身上,又是为什么呢?者,辅助性代词,在此代原因。独,语气副词,与“与”前后呼应,构成反问,译为“又”。28、星星坠落,树木发出鸣叫,这是天地之间的变化,阴阳二气的激化,是一些罕见的自然现象。觉得奇怪是可以的,惧怕它们就错了。队,“坠”的古字。是,代词,代“星之坠,木之鸣”,作主语。可译为“这些”。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觉得奇怪。所以,人多而财物少,出力辛苦而用来活命的东西少,因此人们彼此争夺。是以,因此。货,财物。事,从事。50、子夏去晋国,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念道:“晋国军队三只猪过了黄河。”之,去,到┄┄去。史记,记载历史的书。 4、下列文章在《古文辞类纂》中归入哪一类?按我们的分类,5、应当属于哪一类?答: 在《古文辞类纂》中,贾谊的《吊屈原赋》归哀祭类,枚剩的《七发》归辞赋类,韩愈的《子产不毁乡校颂》归颂赞类,曾巩的《墨池记》归杂记类,柳宗元的《种树郭驼橐传》归传状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书说类,晁错的《论贵粟疏》及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归奏议类。按我们的分类,贾谊《吊屈原赋》和枚乘的《七发》属韵文。其他均属散文。具体细分:柳宗元《种树郭驼囊传》归史传文,曾巩《墨他记》归杂记文,余下的可归入应用文。6、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答:1、“雱”的读音是pang,意义是“雪下得很大”。3、“惠”是“爱”的意思。这是毛亨的注。4、“好”是动词。是根据反切下字来判断的。6、“邪”通“徐”,缓。8、“只且”是语气词。这是唐孔颖达的解释。 8、读《论语•公冶长》一段及阮元《十三经注疏》的一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答:1、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轻”字是衍文。3、阮元的根据是:古本无“轻”字;陆本无“轻”字;邢本无“轻”字;皇本无“轻”字。4、如去掉衍文,句子的标点将变为“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弊之而无憾。”9、这个句子起码有以下几种标点法:①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弊之而无憾。②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弊之而无憾。③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弊之,而无憾。意义没有什么大的不同。第一种标点法更好些。 10、将下面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景公让马夫喂养(自己)所喜欢的马,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大怒,命令手下的人拿刀支解马夫。这时晏子正侍奉在前,景公身边的人拿着刀上前,晏子制止住(他们)向景公问道:“尧舞支解人从什么人开始?”景公惊慌回顾地说:“从我开始”。于是就不支解(马夫)了。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说:“把(他)送交狱吏。”晏子说:“这样,(他)将不了解自己的罪状而被处死。我为您列举他的罪状,让(他)了解自己的罪过,然后再把他送交狱吏。”景公说“行”。晏子列举他的罪状说:“你有三项罪状:君王让你养马,你却把它养死了,应有一项死罪;又养死了君王最喜欢的马,又应有一项死罪;使得国君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们听到这件事一定怨恨我们国君,别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一定轻视我们国家。你弄死了国君的马,使得(国君)在百姓那积下了怨恨,武力比邻国减弱,这是你应当处死的第三项罪过。现在把你送交狱吏。”景公长叹道:“先生放了他!先生放了他!不要伤害了我的仁德。” 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什么叫做有罪反而更加受信任呢?孟孙打猎抓到一头麑,命令秦西巴带回去煮了。麑的妈妈跟着他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放了麑(把它)交还了它的妈妈。孟孙回来了,问麑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它的妈妈跟着我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下里放了它,把它交还了它的妈妈。”孟孙大怒,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一年,(孟孙)把秦西巴接了回来并让他当了孩子的师傅。身边的人们说:“秦西巴在您那儿有罪,如今却让他当了孩子的师傅,为什么?”孟孙说:“(他)连一只麑都不忍(加害),更何况对人呢?”这就叫做有了罪反而更加受信任。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君王向善吗?我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有位楚国的大夫想让他的儿子说齐语,那么,是让齐人教他呢,还是让楚人教他呢?”(戴不胜)说:“让齐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人教他,诸多楚人吵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而逼他说齐语,也是办不到的。把他领到庄岳一带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楚语,也是办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住在君王那儿。如果住在君王那儿的人,无论是长幼卑尊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那么,君王又跟谁去做坏事呢?如果住在君王那儿的人,无论长幼卑尊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那么,君王又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样呢?”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已者不如已之自为也。公孙仪当了鲁国的相而他非常爱吃鱼,整个国都的人都争着买鱼献给他,可是公仪先生不收。他的弟子劝谏他说:“您爱吃鱼却不收(别人送的鱼),这是为什么?”(公孙仪)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收(人们送的鱼)。如果收了鱼,一定会有低于人的表情;有低于人的表情,就将歪曲法律;歪曲了法律,就将被免去国相。(我)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我鱼了,而我又不能自己供自己鱼了。如果不收鱼,就不会被免去相位,即使爱吃鱼,我能长期自己供自己鱼。”这件事说明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说明想让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练习五1、解释下列名词:1、四六:是骈体文在语句方面的特点之一。骈体文对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四字句和六字句,简称“四六”。2、工对:即工整的对仗。所谓“工整”,3、主要是把事物分成许多“事类,4、要求用相同“事类”的词语相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等。5、律赋:唐宋时期科举取士的一种骈赋。由于讲究格律,6、所以又叫“律赋”。7、互文:是一种修辞方式。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又叫“互文见义”。 3、述赋体的演变和各种赋体的特点。 答:赋可以分为骚赋、古赋、骈赋、文赋。骚赋,指模拟《楚辞》而写的一种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等,在形式上同楚辞没有多大区别,也以“兮”字入句。内容重在“写志”而不是“体物”。古赋指的是骚赋以外的赋。篇幅较长,一般多采用问答体形式。往往可分三部分:开始有段散文,近似序。中间是赋本身。韵文中夹杂散文,用韵文叙述,用散文描写。结尾再用一段散文,发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句式中一般不再用“兮”字,主要是用四、六言,杂以三、五言。例如枚乘的《七发》。骈赋主要指六朝赋,它是由古赋发展而来的。四、六对偶,讲究平仄,堆砌典故,铺陈夸张。如江淹的《别赋》。文赋是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的。这种赋能摆脱骈偶平仄的桎梏,不重视铺排藻饰,通篇贯穿散文气势,清新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苏轼的《赤壁赋》。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辨析带的同义词:答:1、当国君的并不从善如流,作为臣子进上逆耳忠言,思考得又深又远,于是被放逐到湘水以南。思,思考。虑,考虑。两者义近,但“虑”有“担心”的意味,这是“思”所没有的。另外,“虑”的目的较明,即权衡得失,这也与“思”不同。2我在监国抚军之外,有很多闲暇的时间,(于是)在文学的园林里普遍地观览,广泛地欣赏诸多文章。观,是有目的地看,抱着欣赏的态度。览,是普遍地看。10、飘落的晚霞与孤单的野鸭一起飞翔,11、秋日的湖水同12、辽阔的天空呈现出相同13、的颜 色。作为连词,二者基本同义,但是“共”所表示的那种共同性是“与”所没有的。14、不15、趁着壮年除去污秽之行啊,16、为什么不17、改变这种法度?你应该乘着骏马奔驰啊,18、来吧,让我在前面给你带路。驰,马快跑。骋,纵马奔驰。19、起初已与我以言相约啊,20、后来却懊悔逃遁而21、产生了别的心思,22、我已不23、把离别看得多么难啊,只是为灵修的反复无常而伤心。离,分离。别,别离。两相比较,“别”所强调的是某一方。24、如今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女,25、一定是住在宫室中,26、在内有照料生活的侍女,27、在外有师傅。在“居住”的意义上,28、二者同29、义。但二者有不同30、处:“处”有“治”、“作”、“施行”义,31、“居”无;“居”可用于“有顷”、“久之”等前,32、“处”无此用法。 7、分析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对仗:答: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与“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都是复句,而且,复句内分句间都是让转关系。单句内句子成分也相对:主语对主语,如“北海”对“东隅”;谓语对谓语,如“赊”对“接”,“逝”对“晚”;状语对状语,如“虽”对“可”,“已”对“非”。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性质一致:如“北海”与“东隅”都是名词性词语,“虽赊”与“已逝”都是谓词性词语。另外,词语还做到了同类相对:如“海”和“隅”都是地理名词;“北”与“东”都是方位名词。2、上下分句结构相同:都是动宾短语,宾语的定语的后置。上下句相同的位置上词性一致:如“逐”和“抚”都是动词;“曾楹”和“锦幕”都是名词性偏正短语;“揜”和“凉”都是谓词;“空”和“虚”都是副词。词语也作到了同类相对:如“楹”与“锦”都是有关居室的名词,“空”和“虚”都是表示失望,遗憾之情的副词等。 8、利用工具书查出下列典故的出处:答:1、陈蕃下榻,2、典源为《后汉书•徐稚传》。3、蒋舍4、三经,5、典源为汉赵歧《三辅决录•逃名6、》。 9、指10、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答:1、并提,2、代称,3、互文,4、委婉,5、代称6、倒置,7、对偶,8、代称,9、比喻,10、互文 11、把下面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答:如今像太子这样的病,只好让社会上有道德有知识的人,(凭着自己的)广博的见闻和学识,乘机(向他)谈论(一些)外界的事物,使他的思想面貌转变过来,并常在身边,不离左右,成为他的辅佐。沉迷的快乐,恣纵的心思,放荡的追求,又怎么会到来呢? 12、下面是洛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的一段,13、试译成现代汉语,14、并指15、出其中的典故,16、分析其“四六”格式:答:诸位有的是居于外地的异姓,有的是和唐朝有着至亲关系的人,有的是节制一方的将帅,曾听过皇帝的临终遗嘱,身负重任,有的是在朝的辅政大臣,在朝廷接受过皇帝的遗命,先帝的遗言尚在耳边回响,忠诚的誓言难道就忘记了?埋葬先帝的黄土还没有干,幼小的君王交托于何人?如果能够变祸为福,送别先帝后,侍奉好继位的幼君,共同建立救援君主的功勋,不废弃高宗的遗命,有功的一定授爵,可以共指山河立誓。如果留恋孤弱的城池,徘徊在歧路之上,看不清微妙而有利的征兆,必将遭到贻误先机的惩罚。请看如今的国内,到底是谁家的天下!“一抔之土”为用典。此典出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借指坟墓。 该段文字的“四四”句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言犹在耳,忠岂忘心”、“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凡诸赏赐,同指山河”、“眷恋穷城,徘徊歧路”。“七七”句有:“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请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六六”句有:“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17、把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标18、点,19、并翻译成现代汉语:答:《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翼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请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悯其志焉。《离骚径》是屈原写的。屈原与楚王同姓,在怀王时出仕为官,当了三闾大夫。三闾的职务,是掌管昭、屈、景三姓王族的事务。屈原按照他们的族谱来排列次序,带领其中的贤能良善之人,来激励国中的人士。进入朝廷就同楚王谋划,商议政事,决定政事上的疑难问题,出了朝廷就监察众多的下属,应酬,接待各国诸侯。他的主意能够被推行,其职务干得很出色,楚王十分看重他。同级的大夫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干,一起诬陷诋毁他,楚王就疏远了屈原。屈原忠诚坚贞,反而遭到谗佞陷害,心烦意乱,不知向谁倾诉,就写了《离骚径》。离,是“别”的意思;骚,是“愁”的意思;经,是“径”的意思。说的是自己被放逐离别了君王,心中忧思绵绵,但仍然按着正当的途径讽谏君王。所以,往前世就叙述唐尧,虞舜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时的制度,往下,便历数夏桀、商纣、后羿、浇的衰败,希望国君觉悟,返回到正路上来而让自己回到朝廷。当时,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楚国与齐国断交;又派张仪诱骗楚王与秦王一起在武关相会,于是威胁楚王跟秦王一起回了秦国,把楚王拘留在秦国不放,楚王最终客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襄王,仍然听信谗言,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屈原被放逐在乡野,又写了《九章》,援引天理圣谕,来证明自己,但最终也没有见到君王的省悟。他不能忍受清清白白的自己长期地生活在污浊的社会上,于是投汨罗江而死。《骚骚》这篇文章,按照《诗经》的手法托物起兴,引用相似的事物来比譬。所以善鸟香草,用来比配忠贞的人;恶鸟臭草,用来比配谄媚小人;灵修、美人,用来喻比君王;宓妃、佚女,用来喻比贤臣;虬龙鸾凤,用来拟托君子;飘风、云霓,用来拟托小人。文章的词语温润而典雅,其中的寓义明白而易懂。众多的正人君子,没有不仰慕他的清高,嘉许他的文采,哀伤他不遇明君而同情他的志向的。练习六参考答案一、“叶音说”为什么是错误的?“叶音说”把字词任意改读,否定字词读音的客观标准,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作法,因而是错误的。二、熟记先秦古韵三十部和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韵目。 三、写出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种格式的平仄。(1)      五言仄起仄收式(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2)      五言平起仄收式(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 (3)      五言仄起平收式(丁)仄仄仄平平(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4)      五言平起平收式(乙)平平仄仄平(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四、解释下列名词:1、 孤平:在近体诗乙种句“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五律第一字(七言为第三字)必须为平,否则,全句除了韵脚外,就只有一个平声字了,这就叫“孤平,是近体诗之一大忌。2、 拗救:近体诗有的地方平仄不能随便变更,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律就叫“拗”,对“拗句”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叫作“救”。“救”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情况。3、 破读:就是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办法。其规律一般是把原来的声调读成去声。4、 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从唐末五代守温的三十字母,到宋初增为三十六字母,它们是: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尼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晚唐五代或宋初的汉语的声母系统。5、 出韵:写今体诗,韵脚只能取同一韵部中的字。如果涉及别的韵部,就叫“出韵”。6、 双调:词的一段叫作阕,又叫片。分为前后两阕或上下两片就叫双调,这样的词叫双调词。7、 借对:利用多义词或同音词而构成的对仗就是借对。8、 词牌:即各种词调的名称,如念奴娇、西江月等。9、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10、  一字豆:“豆”,就是“逗”,指句中语气上很短的停顿。这种一字即顿的句法是词所特有的,其作用是领起一句或几句。该字一般是动词和虚词,大多读去声。11、  重唇音:音韵学术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双唇音。如帮谤并明四母。12、  绝句:诗体名。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13、  排律: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均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扇对”。五、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和破读字。通假字请写出本字,解释其义,破读字请说明其本音,并说明与本音、破读音相应的意义以及这两个意义之间的关系。1、 逑,通“仇”,匹配,这里指配偶。2、 泮,通“畔”,边,岸。3、 没有通假字及破读字。4、 壶,通“瓠”,葫芦。5、 食,本读shi,“吃”,破读后,读si,是“养活”的意思,使动用。6、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7、 事,通“司”,“掌持”,“负责”。8、 分,本读fen,“分开”;破读后,读fen,“情分”。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双声联绵词和叠韵联绵词,并分别注明其上古的声母和韵部。1、 没有联绵词。2、 黾勉,双声联绵词。二字皆明母。黾,阳部;勉,元都。3、 匍匐,双声联绵词。二字皆并母。匍,鱼部,匐,职部。4、  觱发,双声联绵词。二字皆帮母。觱,质部;发,月部。栗烈,双声联绵词。二字皆来母。栗,质部;烈,月部。5、 郁邑,双声联绵词。二字皆影母。郁,物部;邑,缉部。侘傺,双声联绵词。二字皆彻母。侘,铎部;憏,月部。6、 荒忽,联绵词。荒,晓母阳部;忽,见母物部。7、 萧条,叠约联绵词。二字皆归觉部。萧,心母;条,定母。8、 惏慄,双声联绵词。二字皆来母。惏,侵部;慄,质部。9、 滂渤,联绵词。滂,滂母,阳部;渤,并母,物部。怫郁,叠韵联绵词。二字皆归物部。怫,并母;郁,影母。闇漠,联绵词。闇,影母,侵部;漠,明母,铎部。感突,联绵词。感,见母,侵部;突,定母,物部。10、汩,联绵词。,庄母,职部;汩,见母,物部。潺湲,叠韵联绵词。二字皆归元部。潺,崇母;湲,匣母。流灑,双声联绵词。二字皆来母。流,幽部;灑,支部。七、利用工具书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的词哪些是同源词,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A组)岸,《广韵》:“岸,水涯高者。”《尔雅﹒释丘》:“重厓,岸。”〈〈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诗经﹒大雅﹒皇矣〉〉:“诞先登于岸。”干,《译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又引陆注:“水畔称干。”《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干兮。”传:“干,厓也。”圻,《说文》“垠,地垠也,一日岸也。圻,垠或从斤。”《广雅﹒释铎丘》:“垠,厓也。”枚乘《七发》“观望之有圻。”巗,《说文》:“巗,岸也。”《广雅﹒释诂》:“巗,高也。”《书﹒说命序》:“得诸傅巗”。疏:“巗是山崖之名”。以上四字在意义上相同或相近,都有“岸”、“边”的意思。从语音上看:“岸”、“圻、“巗”,皆归“疑”母,“干”,见母,“疑”、“见”都属牙音;“干”、“岸”归“元”部,“巗”归谈部,“圻”归“文”部,“元”、“谈”通转“元”、“文”旁转,读音是相通的。因此,它们是一组同源词。“裔“虽有”边“意,但与以上几字读音相去较远,”影“母,喉音,所以与以上几字不同源。(Β组)子,《广韵》:“子,子息。”《诗经·大雅·生民》:“居然生子。”字,《说文》:“字,乳也。”段注:“人及鸟生子曰乳。”《山海经·中山经》:“苦山有木,服之不字。”注:“字,生也。”滋,《说文》:“滋,益也。”《左传·襄公八年》:“事滋无成。”注:“滋,益也。”以上三字在意义上相通,均有“生殖“意或与此有关。再从语音上看:“字”属“从”母,“子”、“字”都属“精”母,而“精”、“从”都是齿音;三字韵相同,都归“之”韵,语音上也相同,所以是一组同源字。“兹”的意义与“此”相同,“耔”的意义是“培土”,虽然语音上有联系,但意义上不相干,所以,与前三字不是同源词。“耔”与“兹”也不同源。八、下面两首诗哪一首是古体诗,哪一首是律诗?为什么?分析律诗的用韵、对仗、平仄(包括有无拗救和失粘失对之处)。第一首是古体诗,第二首是律诗。因为第一首诗不讲究平仄和对仗,而第二首诗在字句、平仄、对仗、押韵四个方面都符合近体诗的要求。白居易的《人定》一诗,所用韵脚字有:明、清、声、成、惊,平声庚韵。其对仗句有中间两联。从平仄角度分析,属五言仄起平收式。尾联出句拗:应为平平平仄仄,却写成平平平平仄。九、把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徵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昭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吹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的人。年轻时就有超群的才干,志向宏大,气质豪放,俊逸潇洒有超越尘世的心愿。父亲作任城县尉,于是就把家安在了任城。(李白)年轻时同鲁中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文士隐居在徂徕山,尽情地吟诗饮酒,当时被称为“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游学到了会稽,同道土吴筠隐居到剡中。吴筠被征召到朝廷,就把李白推荐给朝廷,与吴筠一起任翰林供奉。李白酷爱饮酒,每天都同嗜酒者在酒店喝得大醉。玄宗作了曲子,想要作乐府新词,急切地召见李白、李白却已经醉卧在酒店了。(把李白)召入(宫),用冷水浇他的脸,马上命令写诗,不一会儿,(李白)就写成十余首,皇帝非常嘉许他。(李白)曾经大醉在金殿上,伸出脚来命令高力士(给他)脱靴子,因此被斥责离开(长安)。于是,(李白)浪迹江湖,一天到晚沉浸在酒中。当时侍御史崔宗之被贬官到金陵,与李白吟诗饮酒互相酬答。(李白)曾经在月夜乘船,从采石直达金陵,他身穿宫中锦袍,在船里顾盼自雄,谈笑自如,好象身边没有别人似的。当初贺知章见到李白,赞赏地称他:“这是天上贬滴(人间)的仙人啊!”安禄山作乱,玄宗驾临西蜀,在途中让永王李璘当了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州拜见(永王),于是被召为从事。永王阴谋作乱,兵马被击败,李白连坐被远放夜郎。后来遇上大赦才得以放还,最后因饮酒过量,死在了宣城。有文集二十卷,在当时社会上传布。二、试题参考答案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每项1分,共6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2分。通假字是本字的代替字;假借字是本字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意思对了即可给分)。3.2分。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4.2分。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意思对了即可给分。5.3分。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6.每项1分,共3分。(1)者,也。(2)……,……也。(3)……者,……。二、每字2分(句中的意义和今义)各1分,共14分。1.国都;国家。2.返回;与“正”相对。3.受重伤;生病。4.道歉;谢谢。5.安定;保卫。6.勉励;劝告。7.穷尽;贫穷。三、每字2分,说明句中义与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各1分,共10分。1.追赶上;本义。2.消亡;引申义。3.城墙;本义。4.违背;假借义。5.驾车;本义。四、指出通假字和说明在句中的意义各1分,共12分。1.辩:分辨。2.道路。3.锡:赐。4.亲;新。5.无;不要。 6.有;又。五、指出词类活用1分;说明意义1分,共14分。1.臣;使诸侯成为臣属。2.水;游泳。3.老(1);尊敬。幼(1);疼爱。4.虚;使虚。5.君;行君道。6.肘;用肘撞。六、指出前置宾语和说明属于那种类型各1分,共12分。1.何。疑句代词宾语前置。2.我,尔。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3.是。用“之”复指前置宾语。4.不谷。先君之好。用“是”复指前置宾语。七、本文共9个给分句,每句1分,意思对了即可给分;重点词11个,每个1分;译文中的错别字酌情扣分。共20分。原文:①大天而思之,②孰与物畜而制之?③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⑤因物而多之,⑥孰与骋能而化之?⑦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⑧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⑨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参考译文:①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②那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畜养而控制它呢?③顺从天而歌颂它,那里比得上控制天而利用它呢?④观望天时而等待它的恩赐,那里比得上顺应天时而使用它呢?⑤依赖物类的自然繁殖而使它增多,⑥那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发生变化呢?⑦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供自己使用的东西,那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质而不失去它呢?⑧寄希望于万物自然生长,那里比得上改善万物的生长条件而促使它生长呢?⑨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不能掌握万物发展变化的实情。试题五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某些重要虚词,每小题1分,共10分。其中难题占1分,有较大难度的题目(较难题)占2分,容易解答的题目(易答题)占5分,一般性题目(不难也不易的题目)占2分。1.这一题有四个“及”,例句全都出自《郑伯克段于鄢》。第①个“及”是连词,但连接的是两个并列的名词;第③个“及”是动词;第④个“及”是介词。因此,应选题②。本题属“易答题”。2.这一题考查“词类活用”。题①“老者安之”,“安”用作使动词,“安之”即“使之安”。题②“安之”同题①。题④“安能爱君”,“安”疑问代词用作状语。因此,应选题③。本题属一般性题目。3.这一题考查语法知识。题①“见孔子”,“见”是使动词;“孔子不见”,“见”是一般动词。题②“见犯乃死”,“见”是表被动的助动词。题③“见疑”与“被谤”相对为用,“见”用法同题②。因此,应选题④,“以医见业”即“凭借医术自己养活自己”。本题属“较难题”。4.这一题考查“所学结构的基本用法。题①“所生”,表处所;题②“所以距子”,表方法;题④“所从坠”,表处所。因此,应选题③。本题属“易答题”。5.这一题考查同介词“於”有关的语法知识。题②“甚於防川”,引进比较对象;题③“流王於彘”,引进动作行为的着落点(即一般所说的“引进处所”);题④“惛於教”,表示动作行为所表现的范围。因此,应选题①。本题属一般性题目。6.这一题考查语法知识。应选题④。本题属“易答题”。7.这一题考查“焉”字的词性和用法。题②“焉辟害”,“焉”是疑问代词作状语;题③“则无论焉”,“焉”是代词兼语气词,充当宾语;题④“焉”与“也”相对为用,是语气词。因此,应选题①。本题属有较大难度的题目。8.这一题考查同形异构的“孰与”的不同语法功能。题①“孰与”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结构,其作用相当于一个谓词。题②“孰与”是两个词:“孰”是疑问代词作状语,“与”是动词作谓语。题④“孰与”用法与题①大致相同。因此,应选题③。本题属难题。9.这一题考查“诸”字的语法意义。题②“诸”=“之+如”;题③“诸”=“之+于”,题④“诸”=“之+于” 。因此,应选题①。本题属“易答题”。10.这一题考查“乃”字的语法意义。题②“乃”表示确认语气(“就是”之类);题③“乃”表示强调语气(与“确认语气”相类似,但不完全相同)(“才”之类);题④“乃”,犹言“就”,副词。因此,应选题①。本题属“易答题”。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语法知识,每小题1分,共10分。由于“多项选择题”本来就不易解答,因此难度较大的考题一般不宜出现。1.这一题应选②③⑤,属“易答题”。其中题⑤往往漏选,关键是对“安放”的理解有误。2.这一题应选①②③,属一般性题目。其中题④往往错选,关键是把“寡人是问”中的“是”当成了提宾标志。3.这一题应选①③④,属一般性题目。其中题②有可能误选:“莫”虽充当主语,但无先行词。4.这一题应选②④⑤,属“易答题”。其中题①有可能误选。5.这一题应选④⑤,属一般性题目。其中题①有可能误选。6.这一题应选①④,属“易答题”。其中题③有可能误选。7.这一题应选①②,属一般性题目。其中题⑤有可能误选。8.这一题应选①②③④,属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其中题②或题④有可能漏选。9.这一题应选①②,属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其中题④有可能误选。10.这一题应选①②④⑤,属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其中题③有可能误选,而题②⑤却有可能漏选。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主要考查文字、音韵、训诂以及诗词格律等方面的知识。莫中“易答题”占9分,一般性题目占4分,难题占2分。1.这一题考查文字知识,应填“返”。属“易答题”。2.这一题考查文字知识,应填“刑”。属“易答题”。3.这一题考查文字知识,应填“坠”。属“易答题”。4.这一题考查文字知识,应填“古今”二字。属“易答题”。5.这一题考查文字知识,应填“鐘”。属“易答题”。6.这一题考查文字知识,应填“攸”。属“易答题”。7.这一题考查文字知识,应填“古今”二字。属“易答题”。8.这一题考查文字知识,应填“同形”二字。本题有一定难度。9.这一题考查音韵知识,应填“头”。属“易答题”。10.这一题考查反切常识,应填“声母”之类。属“易答题”。11.这一题考查词律常识,应填“曲”。本题有一定难度。12.这一题考查诗律常识,应慎“仄”。属一般性题目。13.这一题考查训诂术语,应填“如字”。属一般性题目。14.这一题考查校勘术语,应填“字的误增”之类。属一般性题目。15.这一题考查训诂术语,应填“声训”之类。属一般性题目。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主要考查文字音韵的一般理论、古代汉语工具书以及文言概念等。其中“易答题”占5分,一般性题目占4分,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占1分。1.应打“×”。属“易答题”。2.应打“√”。属“易答题”。3.应打“×”。属“易答题”。4.应打“√”。属“易答题”。5.应打“√”。属一般性题目。6.应打“√”。本题有一定难度。7.应打“√”。属“易答题”。8.应打“×”。属一般性题目。9.应打“×”。属一般性题目。10.应打“√”。属一般性题目。五、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本题全部考查词汇知识,其中一般性考题占12分,有一定难度的考题占8分。1.“维”应释为“绳”、“绳子”、“绳索”之类。不能释为“维系”或语气词之类。本题考词的本义,属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2.“几”应释为“几乎”之类。不能释为“几次”之类。本题考查古今词义的差别,属一般性题目。3.“城”应释为“城墙”之类。不能释为“都市”、“城市”之类。本题考查词义演变,属有一定难度的题目。4.“毙”应释为“倒下去”之类。不能释为“枪毙”、“毙命”之类。本题属一般性题目。5.“贿”应释为“财物”之类。不能释为“贿赂”或“赠送”之类。本题考查古今词义的差别,属有一定难度的题目。6.“如”应释为“往”、“到”之类。不能释为“如果”之类。本题属一般性题目。7.“谤”应释为“议论”之类。不能释为“诽谤”之类。本题属一般性题目。8.“谢”应释为“道歉”之类。不能释为“感谢”之类。本题属一般性题目。9.“数”应释为“屡次”之类。不能释为“数一数”之类。本题属一般性题目。10.“除”应释为“台阶”之类。不能释为“清除”、“开除”之类。本题考查词的本义,属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六、古文标点题,共10分。只要能使文句读通而无严重歧义,逗号、句号、叹号都可算正确,不必定于一格。[参考答案]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馀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彻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七、古文阅读题,共25分。主要从词汇、语法以及今译等方面考查,其中难题占6分,一般性题目占19分。(一)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异同,每小题3分,共9分。1.观:看,观看。察,细看,辨察。二者的区别在于“看”时所表现出的“粗”、“细”程度不同。2.问:询问,是一般性及物动词。请问:“请”可以当作表敬副词,而“请问”则一定要释为“请允许我询问”之类。3.“见一丈夫游之”:这个“游”是“游水”、“游泳”之类。“游於塘下”:这个“游”应写作“遊”,是“行”、“走”的意思。(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2分,共10分。1.“丈夫”应释为“男子”、“男子汉”之类。不能释为今义的“丈夫”。2.“道”应释为“规律”。不能释为“道路”、“道理”、“方法”之类。本题有一定难度。3.“亡”应释为“无”、“没有”之类。”不能释为“逃亡”。“死亡”、“迷失”之类。本题有一定难度。4.“被”应释为“披”、“披散”之类。不能释为“覆盖”或助动词之类。5.“塘”应释为“堤”、“堤岸”之类。不能释为“池塘”之类。本题有一定难度。(三)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考生在答题时必须把握文言今译的基本方法——“充分保留”、“逐字落实”、“合理调整”、“适当增删”,使译文明白晓畅。以下是“参考译文”:1.这是我能够在(这种)水里游泳的原因。[注意]“所以蹈之”是个“所”字结构,在翻译时必须译出其表“原因”的语法意义。2.(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能这样(游水),但却能够这样(游水),这便叫作“成乎命”。[注意]“然”可译为“这样”之类。“所以然”是翻译重点,这个“所”字结构的语法意义也是表“原因”,但要译成“为什么能这样”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