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2-04-22 11:21:53 发布

《地图学》试题集-附答案.doc

  • 6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地图学》试题集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5.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6.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8.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1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1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18.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1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21.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22.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23.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24.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25.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26.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27.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28.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29.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30.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31.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32.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33.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35.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36.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37.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38.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39.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40.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41.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42.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43.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62 44.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动力系统。是知觉对刺激物积极的组织使类似或邻近的刺激有结合起来的倾向。反之,不同类别的刺激容易在视觉上疏远。45.在主题或详细程度不同的地图上,相同的形象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46.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要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47.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时数据组分为3~6级较合适48.三维符号最适宜于采用色相、彩度或网纹变量进行图形的整饰。49.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50.等密度线制图不能采用绝对值,如要表示区域单元的数值,必须将绝对数值转为单位面积的比率或比值。51.区划图在地图上的图斑有可能互相重叠。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52.利用遥感图像调查类型界线,实地调查和野外判读的面积应超过10%。53.分层设色法主要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图。54.在1: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经差2º,纬差3º划分。55.J—50—5—E表示1:5万地形图。56.主图的方向一般应按惯例定位上北下南。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偏离,但要明确指向线。57.图名的主要功能是为读图者提供地图的区域和主题的信息。58.统一与协调原则是地图集编制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保证地图集科学性、实用性的关键。59.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以及波段的波长和宽度所决定。60.TM1绿波段:对无病害植物叶绿素反射敏感。二、名词解释1.地图2.直线定向3.真子午线4.磁子午线5.磁偏角6.子午线收敛角7.磁坐偏角8.方位角9.象限角10.地图学11.三北方向12.大地体13.水准面14.大地水准面15.椭球体16.天文经度17.天文纬度18.大地经度19.大地纬度20.1956年黄海高程系21.地图投影22.地图比例尺23.主比例尺24.局部比例尺25.长度比26.长度变形27.面积比28.面积变形29.角度变形30.等变形线31.方位投影32.圆住投影33.圆锥投影34.等角航线35.高斯-克吕格投影36.墨卡托投影37.地图概括38.分辨敏锐度39.视锐度(视力)40.分区统计图41.定位符号图42.普通地图43.专题地图44.地理图45.陆地水系46.等高线47.等高距48.等高线平距49.示坡线50.分层设色法51.居民点52.交通网53.作者原图54.编绘原图55.地图集56.遥感技术57.时间分辨率58.空间分辨率59.卫星影像镶嵌图60.卫星影像图61.卫星影像地图62.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Graphics)63.多媒体技术64.邻接65.包含66关联67.电子地图68.地理信息系统69.二维分析70.缓冲区分析71.包含分析72.开销73.资源需求74.资源容量三、问答题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3.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4.简述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5.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6.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7.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8.试述等积正轴方位投影的投影条件、投影公式、经纬线形式和变形分布规律。9.方位投影的特点是什么?10.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怎样的?11.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12.我国按经差6°或3°是如何进行分带投影的?13.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是什么?14.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是什么?15.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16.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有哪些?62 17.常用数量分析有哪些方法?18.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9.图形形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0.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21.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22.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23.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24.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分别是什么?25.为什么比例圆是点状符号在数量对比上最常采用的几何符号?26.等值线图的特点是什么?27.定量数据的特征有哪些?28.等值区域法和分区统计法的区别是什么?29.地理数据视觉化的含义是什么?30.等高线的特点是什么?31.简述设计色层表的设计原则。32.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特点是什么?33.地理图的编制特点是什么?34.简述地理图编制过程。35.专题地图的特性是什么?36.简述编图资料的分析评价标准。37.地理底图的作用有哪些?38.底图编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39.简述专题地图设计及其设计过程。40.怎样达到良好的图面配置总体效果的要求?41.色彩设计应注意哪几个问题?42.地图集的特点是什么?43.简述地图集的编制过程及其注意的问题。44.遥感信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5.卫星影像图的产生和编制过程包括哪些?46.遥感系列制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7.简述计算机图形学主要研究内容。48.数字地图制图的硬件配置包括哪些?49.数字地图制图软件系统组成包括哪几部分?50.图形数据的组织形式有哪些?51.简述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52.电子地图的优点53.举例说明电子地图的应用。54.简述数字地图制图与GIS的关系。55.简述空间分析及其包括哪几个部分?56.简述网络基本要素组成。57.简述GIS应用对地图的作用。58.地图符号库的设计,需遵循哪些原则?59.影响地图产品生产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四、计算题1.已知某地的磁偏角为-5°15′,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134°10′,试求AB直线的真方位角。2.已知某地的R=59°20′SE,α=?62 3.将一张古地图上的“一尺折百里”用公制表示其数学式、说明式和直线式。4.在1:100万正轴等积圆锥投影地图上,某点的经线长度比为0.95,自该点向东量得图上距离为2.10厘米,求其实地长度为多少(精确到公里即可)?5.已知图号为H-51-3,求其地理位置。6.试述该坐标值(X=1026km,Y通=25452.678km)对应点位的具体地理位置。7.已知某目标方向线OA的真象限角为24°SW,OA的磁方位角为206°30′,求其真方位角和磁偏角各为多少?并分别画出草图。8.已知某点的真象限角为13°SW,子午线收敛角为2°,求其坐标方位角。9.已知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312°30′,磁偏角为-1°45′,求其真方位角,将它换算成真象限角。(另作图表示)10.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ф=31º19′30″N,λ=119º22′30″E,求它在1:2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11.已知图幅编号为H—50—6—A,求其经纬度。12.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8分10秒,东经120度09分15秒,求它在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13.已知图幅编号为K—51—61--A,求其经纬度。五、填空题1.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辅助要素及()。2.编绘成图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制印四个步骤。3.70年代,德国地图学家佛莱泰格把地图学分为()、地图学方法论和()三个分支学科组成。4.()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成为西方古代地图编制理论的代表。5.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6.椭球体三要素:()、短轴和()。7.中国的大地控制网由()和高程控制网组成,控制点遍布全国各地。8.GPS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即空间部分、()和()。9.把地图上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变形表现在()、()和()三个方面。10.地球球面投影到平面时,产生的变形有长度、角度和面积三种,地图投影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等积投影和()三种。11.方位投影可分为()投影和()投影两类。12.根据投影面和地球球面相切位置的不同,透视投影可分为三类:()、()、()。13.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简化、夸张和()。14.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15.地图符号的几何分类:()、()、面状符号、()。16.地图符号的比例分类:()、()、()。17.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方向、()、()五个方面。18.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和混合网纹。19.视觉平衡的两个主导因素:()和()。20.地图注记分为()、图幅注记、数字注记和()。21.注记排布—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垂直字列、()和雁行字列。22.地图视觉化的特点体现在动态性、()和()。23.普通地图分为()和()两种类型。24.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与()。25.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26.等高线的种类有()、()、()、()。27.分层设色法的关键是建立()和色层表。28.按光源的位置,晕渲可以分为()、()和综合光照晕渲。29.社会人文要素包括()、()、()。30.遥感平台主要有飞机、()和()。31.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不同分为:()遥感、()遥感、()遥感。62 32.数字地图输出分为()输出和()输出两类。33.空间数据对应于地图基本要素即实体,称几何数据,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和()。34.非空间数据包括()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属性数据。35.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地图学》试题集答案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二、名词解释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2.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角度关系。3.真子午线:指向地球正北极和正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真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4.磁子午线:指向地球磁北极和磁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磁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5.磁偏角(δ):磁子午线和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6.子午线收敛角(γ):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7.磁坐偏角(c):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8.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9.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到某一直线的锐角(0°-90°)。10.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11.三北方向: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有三种指向北方的线,即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线,称为三北方向线。这三种方向线虽然都是指向北方,但这些北方实际上是不一致的,分别称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统称为三北方向。12.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形成的形体称为大地体,是一种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可以称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13.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14.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15.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62 16.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17.天文纬度: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18.大地经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东经为正,西经为负。19.大地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为正,南纬为负。20.1956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21.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22.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23.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24.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25.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ds’(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ds(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26.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表v示长度变形则:v=μ-127.面积比: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F之比。28.面积变形:就是面积比与1之差,以Vp表示。Vp=p-12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30.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31.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32.圆住投影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33.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34.等角航线:就是指地球表面上与经线交角都相同的曲线,或者说是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35.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36.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由德国制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创拟的。用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体面切于赤道,按等角条件,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体面上,沿某一母线将圆柱体面剖开,展成平面,即可构成墨卡托投影。37.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38.分辨敏锐度:是指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最小的两个视点的能力,又称分辨率或解像力。39.视锐度(视力):分辨敏锐度的阈限的倒数.40.分区统计图:代表区域的点状符号,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位置上的地图。41.定位符号图:把点状符号配置在数据中心位置上的专题地图。42.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43.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44.地理图: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45.陆地水系:是指一定流域范围内,由地表大大小小的水体构成的脉络相同的系统。46.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47.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程之差。48.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49.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而指向下坡的短线。50.分层设色法: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51.居民点: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52.交通网:是连接居民点之间的纽带,是居民点彼此之间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的重要通道。62 53.作者原图:编图者(多数为专题研究人员)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地图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54.编绘原图:制图人员按编图大纲的要求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55.地图集: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评价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56.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到高空对地球和天体进行观测的各种综合技术总称,由遥感平台、传感仪器、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等部分组成。57.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重复覆盖的频率。58.空间分辨率:即地面分辨率,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也就是遥感图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地面范围的大小。59.卫星影像镶嵌图:不另外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将多幅影像依像幅边框显示的经纬度位置,镶辑拼贴而成的影像图。60.卫星影像图:进行了影像平面位置的几何纠正和影像增强,图上绘制出较全面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61.卫星影像地图:在卫星影像上,能够依据数字地面模型(DEM),进行共线方程纠正,有详细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62.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Graphics):研究应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它是以解析几何原理为基础,将显示器看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屏幕光栅点阵与图面直角坐标系形成对应。63.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实施综合、交互处理的一门综合信息处理技术。64.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65.包含: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但不同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66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67.电子地图:也称为数字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一种数字化了的地图。68.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69.二维分析:是指在二维空间中几何特征的分析70.缓冲区分析:根据地理要素中的点、线、多边形等实体,在实体周围或内部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多边形71.包含分析:主要是指点、线、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分析。72.开销:指在网络中为完成从一个结点到达另一个结点所需要付出的花费。73.资源需求:指网络中与连通路线或链、中心等相联系的资源数量。74.资源容量:指网络中的各连通路线或弧段为满足各中心的需求,能够容纳或允许通过的资源量。三、问答题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3.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4.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a.地球仪上所有经线圈都是通过两极的大圆;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除赤道是大圆外,其余都是小圆,并且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极地成为一点。b.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c.经线和纬线是相互垂直的。d.纬差相等的经线弧长相等;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相等,在不同的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不等,而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的。e.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经纬线网格面积相等,不同纬度带内,网格面积不等,同一经度带内,纬度越高,梯形面积越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缩小。62 5.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6.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多圆锥投影: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7.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纬度φ的函数,而与经度λ无关。各种变形都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对某一具体的变形性质而言,在同一条纬线上,其变形值相等。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呈同心圆弧状分布。切圆锥投影,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线,即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愈远,其变形愈大,而且由标准纬线向北的变形速度比由标准纬线向南快。割圆锥投影,圆锥表面与球面相割的两条割线,即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愈远变形愈大,标准纬线外的变形分布规律同切圆锥投影,均为正形,标准纬线之间呈负变形。8.试述等积正轴方位投影的投影条件、投影公式、经纬线形式和变形分布规律。①投影条件:投影面---平面p=1Ψ0=90º②投影公式:μ1=cosz/2μ2=secz/2③经纬线形式: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是同心圆的半径。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减小。④变形分布规律:ⅰ投影中心无变形,离开投影中心愈远角度、长度变形增大。ⅱp=1ⅲμ1<1μ11→0.707μ2>1μ21→1.414ⅳ没有面积变形,但角度变形较大。ⅴ角度、面积等变形线为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9.方位投影的特点是什么?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的切点)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10.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怎样的?a.经线投影为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和经差成正比。b.纬线投影成为一组与经线正交的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视投影条件而异。c.和圆柱面相切的赤道弧长或相隔的两条纬线的弧长为正长无变形。11.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①在墨卡托投影中,面积变形最大。在纬度60度地区,经线和纬线比都扩大了2倍,面积比P=m*n=2*2=4,扩大了4倍,愈接近两极,经纬线扩大的越多,在φ=80度时,经纬线都扩大了近6倍,面积比扩大了33倍,所以墨卡托投影在80度以上高纬地区通常就不绘出来了。②在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在球心投影上大圆航线表现为直线。远航时,完全沿着等角航线航行,走的是一条较远路线,是不经济的,但船只不必时常改变方向,大圆航线是一条最近的路线,但船只航行时要不断改变方向,如从非洲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沿等角航线航行,航程是6020海里,沿大圆航线航行5450海里,二者相差570海里(约1000公里)。实际上在远洋航行时,一般把大圆航线展绘到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上,然后把大圆航线分成几段,每一段连成直线,就是等角航线。船只航行时,总的情况来说,大致是沿大圆航线航行。因而走的是一条较近路线,但就每一段来说,走的又是等角航线,不用随时改变航向,从而领航十分方便。12.我国按经差6°或3°是如何进行分带投影的?62 我国规定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6°分带投影,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分成一带,全球共60带。(13~23)我国规定1∶1万采用3°分带投影,从E1°3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分成一带,全球共120带。(25~45)13.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是什么?ⅰ中央经线取E150°,以突出我国在图幅中央的位置。ⅱ全球大陆不产生目视变形,同纬度带面积变形近似相等,以利于比较我国与同纬度国家面积的对比。ⅲ太平洋保持完整,利于显示我国与邻近国家的水陆联系。14.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15.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比例尺、数据质量、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图解限制。16.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有哪些?视觉分辨能力;印刷与绘制技术;地物和地理环境17.常用数量分析有哪些方法?图解计算法、等比数列法、区域指标法、回归分析法、开方根规律18.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⑴直观地显示了地图概括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取等级系统。⑵是线性方程,在地图比例尺固定的条件下,地物选取的比例一致。⑶未考虑到地理差异,特别是制图地物分布的密度变化。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补地理差异的影响。19.图形形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2)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确度;(3)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20.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1)地图符号具有被表示成分和表示成分的特征(2)地图记号有一定的约定性(3)地图记号可以等价变换(4)记号构成地图21.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地图是空间信息的符号模型,符号具有地图语言的功能,它表现在以下的四个方面:(1)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2)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3)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4)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22.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提高了地图传递空间信息的容量(2)用视觉次序反映地物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3)增进地图的美感和艺术造型地图色彩的选择,有些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人的知觉机制所起的作用构成设计图形时的限制;有些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对色彩产生寓意的和主观的效果;有些则是色彩应用长期形成的用色习惯。23.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聚类感受、视觉对比、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视觉平衡。24.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分别是什么?地图注记是地图符号的一种,能起定位的作用,是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62 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总称为地图注记。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重要部分。没有注记的地图只能表达事物的空间概念,不能表示事物的名称和质量数量特征。如同地图上其他符号一样,注记也是一种符号,在许多情况下起定位的作用,使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25.为什么比例圆是点状符号在数量对比上最常采用的几何符号?(1)在视觉感受上圆形最稳定;(2)圆面积公式中只有一个变量;(3)在相同面积的各种图形中,圆形所占图上的视觉空间最小;(4)圆形常用于心理测验。26.等值线图的特点是什么?(1)等值线显示了空间数据的整体变化,数据必须是连续的,经过制图构成一个封闭的、三维的、线状表面。(2)等值线是定量符号,可进行图上量测,获得任意点的x,y,z数值。(3)比例尺变换时,地图概括较易实施。(4)需充分研究制图背景,了解制图对象的分布特征。27.定量数据的特征有哪些?a.制图信息为统计单元的离散数据b.数据应符合比率量表的处理,并表现为相对数值c.以显示数值的差异28.等值区域法和分区统计法的区别是什么?等值区域图的编制在数据应用、表示方法和视觉感受方面都有一些限制。首先在采集的数据类型上,由于制图表示是以区域单元作为图斑单位,自然连续的地理数据,如年平均气温不能用等值区域法表示;其次,如果数据不能用比值能采用等值区域和点状符号法相比,在数据处理上等值区域法也要分区、分级和采用比率量表制图,但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分区统计的点状符号一般代表的是各个分区的总值。等值区域法由于在统计单元内采用一致的符号,使整个统计面都处于面状图斑状态下。因而在制图方法上更应注意符号所采用的色相、亮度和网纹的视觉效应。29.地理数据视觉化的含义是什么?地图是地理数据的图形化表达,视觉化是为识别、传输和解释模式或结构目的而概要地表示信息的过程,表示可以被符号化、图形化、形象化地解释,且区别于文字和公式。视觉化是为视觉思维而进行的图形表示过程。30.等高线的特点是什么?ⅰ.在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ⅱ.等高线是一闭合曲线,不能中断。ⅲ.同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为两条,相邻等高线不能相交(在悬崖处虽然相交,但必须有两个交点)。ⅳ.等高线愈密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坡度愈缓,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坡度相等。ⅴ.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接近河岸时先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流,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ⅵ.等高线处处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31.简述设计色层表的设计原则。①每一层要正确地表示高度带,远看看到高度带的增大方向及主要高度带颜色。②色层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差异不应太大③色层颜色协调一致(表示地貌的完整性)④用色层尽量与自然色一致⑤颜色不能太浓,防止对地面要素起遮盖作用。32.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特点是什么?(1)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3)依据统一的规范和图示33.地理图的编制特点是什么?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地图资料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62 34.简述地理图编制过程。出版准备、地图编绘阶段、地图设计阶段。35.专题地图的特性是什么?内容广泛、具备地理底图、新颖图种多,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密切、图型丰富,图面配置多样。36.简述编图资料的分析评价标准。政治性、科学性、现势性、完备性。37.地理底图的作用有哪些?(1)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2)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3)更深入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38.底图编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1)专题内容较多或编制时间较紧迫时,可考虑直接选用相应比例尺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基础底图。(2)工作底图编制应尽早进行,初稿需经缜密的校审,并须在正式编制专题图之前将其交付编图人员使用。(3)底图符号和注记的规格不宜繁杂,在保证精度前提下,图形综合宜适当加大。颜色宜浅淡,色数要少,工作底图更以单色(如浅蓝、钢灰、淡棕)为好。39.简述专题地图设计及其设计过程。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40.怎样达到良好的图面配置总体效果的要求?(1)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2)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3)图形与背景(4)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5)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41.色彩设计应注意哪几个问题?(1)注意用色的双重意义(2)用色上的可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3)色彩设计时,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4)色彩的数目及其组合的情况42.地图集的特点是什么?(1)科学成果的综合结晶(2)所选主题具有系统、完备的内容(3)必须实现内容、形式等诸方面的统一与协调(4)表示方法多样(5)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6)编图程序及制印工艺复杂(7)建立了多维、深入的空间认知环境43.简述地图集的编制过程及其注意的问题。地图集编制分为编辑准备、原图编绘、出版准备、地图制印四个阶段。但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地图集编制的主题与对象(2)确定地图集的结构(3)要安排好地图集的图面配置(4)地理底图编制(5)统一与协调是地图集编制的基本原则44.遥感信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2 (1)宏观性和综合性(2)多波段性(3)多时相性45.卫星影像图的产生和编制过程包括哪些?(1)卫星数据的几何纠正(2)像元亮度的重采样(3)影像镶嵌(4)彩色合成(5)多种信息复合(6)矢量数据的符号化(7)图像的输出产品46.遥感系列制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统一信息源2.统一对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认识3.制定统一的设计原则4.按一定的规则顺序成图47.简述计算机图形学主要研究内容。基本图形元素的生成算法、图形几何变换、图形显示、交互输入、几何模型建立、彩色真实感图形的生成、三维动画方法等。48.数字地图制图的硬件配置包括哪些?计算机硬件系统、地图数字化输入设备、地图输出设备。49.数字地图制图软件系统组成包括哪几部分?地理资料输入软件、地理信息分析软件、图形输出软件。50.图形数据的组织形式有哪些?(1)面向栅格单元的组织方式(2)面向地理实体的组织方式(3)以“层”的方式存取51.简述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编辑准备阶段、数字化阶段、图形输出阶段、数据处理和编辑阶段。52.电子地图的优点交互性、无级缩放、无缝、动态载负量调度、多维化、信息丰富、共享性、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53.举例说明电子地图的应用。电子地图己广泛应用于政府规划、经济贸易、旅游向导、卫星导航、作战指挥等领域。在地区和城市的各级管理、建设、分析、规划和评价工作中,在城市信息系统、自然灾害预测评估信息系统、遥感作物估产系统、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资源利用、区域规划等系统的建设中,电子地图都已成为重要地理信息基础。电子地图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展,电子地图的表现形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54.简述数字地图制图与GIS的关系。数字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它们的形成开始一直到发展至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的目的不同:数字地图制图的目的是快速、精确地编制高质量的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55.简述空间分析及其包括哪几个部分?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一种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并且这种技术也提供了提取和传输信息的能力。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包括:几何形态分析、包含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56.简述网络基本要素组成。(1)节点62 (2)连通路线或链(3)中心(4)障碍57.简述GIS应用对地图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使地图学正面临着从概念设计、工艺程序到实际应用的根本性变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解决了地图数据的存贮和可视化的矛盾(2)解决了大容量数据与高速查询之间的矛盾(3)大大提高了地图分析的灵活性,缩短了地图更新的周期(4)扩大了地图的应用范围及研究领域58.地图符号库的设计,需遵循哪些原则?(1)尽可能地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专题地图图式。(2)遵循图案化、精确性、逻辑性、对比性、统一性、色彩象征性、制图和印刷可能性等一般原则。(3)符号库的可扩充性。59.影响地图产品生产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1)地图或图集的技术参数参数的确定取决于地图编制的目的、用途、使用对象及内容。不适当的提高纸张规格、增加色彩数、放大地图开本、增加印数、追求豪华的装帧,都会提高地图成本。(2)地图内容及地图设计选择地图或地图集必须表示的内容进行编制,不追求地图内容的“大而全”。适当增加每幅地图上的内容负载量,不仅是高质量地图设计的要求,也降低了地图成本。也要尽可能不采用文字与地图分页单排的方式,避免出现空白页,以提高有效成图面积百分比。(3)制作程序从所编地图的目的要求,设计及制印人员的专业素质,编图及制印的设备条件等,综合考虑出科学、合理的编图及制印工艺方案。四、计算题1.已知某地的磁偏角为-5°15′,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134°10′,试求AB直线的真方位角。(128°55′)。2.已知某地的R=59°20′SE,α=?(120°40′)3.将一张古地图上的“一尺折百里”用公制表示其数学式、说明式和直线式。解:∵1尺=1/3米,1里=500米∴“一尺折百里”即(1/3)÷(100×500)=1/150000即数字式:1:150000或1/150000;文字式(说明式):十五万分之一,或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1500米(1.5千米,1.5公里);直线式:(画图,注意尺寸)4.在1:100万正轴等积圆锥投影地图上,某点的经线长度比为0.95,自该点向东量得图上距离为2.10厘米,求其实地长度为多少(精确到公里即可)?(19950米)5.已知图号为H-51-3,求其地理位置。(图幅四角点的经纬度是北纬31°40′—32°,东经121°—121°30′)6.试述该坐标值(X=1026km,Y通=25452.678km)对应点位的具体地理位置。(X=1026km,Y=—47.322km)7.已知某目标方向线OA的真象限角为24°SW,OA的磁方位角为206°30′,求其真方位角和磁偏角各为多少?并分别画出草图。(A=204°,δ=-2°30′,图略)8.已知某点的真象限角为13°SW,子午线收敛角为2°,求其坐标方位角。(α=191°)9.已知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312°30′,磁偏角为-1°45′,求其真方位角,将它换算成真象限角。(另作图表示)(A=310°45′,R=49°15′NW)10.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ф=31º19′30″N,λ=119º22′30″E,求它在1:25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解题步骤:(1)求它在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H—50)。列数=31º19′30″/4º=8行数=30+119º22′30″/6º=50(2)算出1:100万图轮廓的经纬度。北图廓的纬度=8*4º=32ºN南图廓的纬度=(8—1)*4º=28ºN62 东图廓的经度=50*6º—180º=120ºE西图廓的经度=120º—6º=114ºE(3)画1:100万地形图编号的草图,并将其16等份。(4)根据所给经纬度找1:25万地形图的编号(H—50—[4])。11.已知图幅编号为H—50—6—A,求其经纬度。解题步骤:(1)根据图号判断该图的比例尺(1:5万)。(2)根据图号求1:100万图轮廓的经纬度。北图廓的纬度=8*4º=32ºN南图廓的纬度=(8—1)*4º=28ºN东图廓的经度=50*6º—180º=120ºE西图廓的经度=120º—6º=114ºE(3)画1:100万地形图的草图,并将其144等份。再找出H—50—6及其经纬度。(4)将1:10万地形图4等份。再找出H—50—6—A,并求其经纬度。12.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度18分10秒,东经120度09分15秒,求它在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H—51—A)13.已知图幅编号为K—51—61--A,求其经纬度。(图幅四角点的经纬度是北纬42°10′—42°20′,东经120°—120°15′)五、填空题1.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2.编绘成图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四个步骤。3.70年代,德国地图学家佛莱泰格把地图学分为(地图学理论)、地图学方法论和(地图学实践)三个分支学科组成。4.《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地理学指南》成为西方古代地图编制理论的代表。5.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6.椭球体三要素:(长轴即赤道半径)、短轴即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7.中国的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控制点遍布全国各地。8.GPS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即空间部分、(地面支撑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9.把地图上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变形表现在(长度)、(面积)和(角度)三个方面。10.地球球面投影到平面时,产生的变形有长度、角度和面积三种,地图投影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11.方位投影可分为(透视方位投影)和(非透视方位投影)两类。12.根据投影面和地球球面相切位置的不同,透视投影可分为三类:(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13.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14.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颜色)、(形状)、(尺寸)。15.地图符号的几何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积符号)。16.地图符号的比例分类:(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17.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18.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线划网纹)、(点状网纹)和混合网纹。19.视觉平衡的两个主导因素:(重力)和(方向)。20.地图注记分为(名称注记)、图幅注记、数字注记和(说明注记)。21.注记排布—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水平字列)、垂直字列、(屈曲字列)和雁行字列。22.地图视觉化的特点体现在动态性、(超媒体结构)和(交互探究性)。2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24.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25.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26.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助曲线)、(间曲线)、(计曲线)。27.分层设色法的关键是建立(高度表)和色层表。28.按光源的位置,晕渲可以分为(直照晕渲)、(斜照晕渲)和综合光照晕渲。29.社会人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62 30.遥感平台主要有飞机、(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31.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不同分为:(可见光与近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32.数字地图输出分为(电子数据显示)输出和(纸质)输出两类。33.空间数据对应于地图基本要素即实体,称几何数据,其表现形式有两种:(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34.非空间数据包括(专题)属性数据、(质量)属性数据、(时间)属性数据。35.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数据)、(操作者)。62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B)。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C)。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D)。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C)之名出现于世。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CD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首创。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D)。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D)。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B)。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D)。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12.三次产业分类法创始人是(D)。A.克拉克B.库茨涅兹C.配弟D.费希尔13.下列著名经济学家中,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无关的是(ABC)。A.配弟B.库茨涅兹C.克拉克D.佩鲁14.从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看,属于知识密集型工业发展的阶段的是(C)。A.以轻纺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B.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时期C.以高技术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D.以加工制造工业为主的发展时期15.产业布局主要模式有(ABC)。A.增长极布局模式B.点轴(线)布局模式C.网络布局模式62 D.“飞地”布局模式16.有关增长极,说法错误的是(D)。A.增长极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但他忽视了地理空间B.布代维尔强调了地理空间,并把增长极与城镇联系起来C.增长极通过集聚作用发展成为城市,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增长D.增长极适用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布局模式17.下列各种线状基础设施中,(A)对点轴布局模式影响最大。A.交通线B.动力供应线C.水源供应线D.通信线路18.区域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A.区域内平衡与不平衡问题B.优化产业结构问题C.空间结构合理化问题D.区域发展政策问题19.下列各类产业中,(C)占区域GDP比重最大,(D)处于技术最前沿,(B)关联性作用强,(A)必须超前发展。A.基础产业B.主导产业C.支柱产业D.新兴产业20.点轴(线)布局模式适用于(A)。A.经济落后地区B.中等发达地区C.经济发达地区D.以上答案都不是21.在区域发展政策中,(A)是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A.区域产业政策B.区域组织政策C.区域调控政策D.区域税收政策22.在区域发展政策中,(B)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保证。A.区域产业政策B.区域组织政策C.区域调控政策D.区域税收政策23.在区域发展政策中,(C)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手段。A.区域产业政策B.区域组织政策C.区域调控政策D.区域税收政策24.下列属于主导产业基本特性的有(ABC)。A.阶段性B.关联性C.区域性D.增长性24.下列属于主导产业基本特性的有(ABC)。A.阶段性B.关联性C.区域性D.增长性25.下列产业布局战略和开发重点,属于东部地带提出的是()。A梯度开发战略B.中间突破战略C.反梯度开发战略D.跳跃式开发战略26.下列产业布局战略和开发重点,经济效益最高的是()。A梯度开发战略B.中间突破战略C.反梯度开发战略D.跳跃式开发战略27.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有()。A.有限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动态性28.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是产业布局的()。A.前提B.基础C.充分条件D.必要条件29.热带经济林木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A.高温B.高湿C.静风D.沃土30.下列技术要素中,()属于软技术范畴。A.工具设备B.工艺流程C.生产技能D.管理水平62 E操作方法31.下列关于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知识、智力愈益成为制约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B.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成为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C.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在区域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上升D.生产向综合化、大型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经营向小型和分散化方向发展32.深圳原先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后,因毗邻香港实行特区优惠政策,今天已成为经济发达的大都市,说明了()。A.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三位一体,深圳位置条件的变化引起交通和信息条件根本性的变化B.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属于历史范畴,始终是处于变化之中的C.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是重要的经济资源D.正确的区域发展政策可以促进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优化33.智力倒流现象对流出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有()。A.给第三世界国家和落后地区遭成重大人才流失B.实质是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反向援助C.不利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D.影响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赶超发达国家的步伐34.产业布局评价的原则有()。A.全面考察与突出主导因素相结合B.辩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C.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D.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35.下列产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A.纺织工业B.食品工业C.包装工业D.汽车工业36.下列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有()。A.采煤工业B.采油工业C.汽车工业D.服装加工业37.下列产业中,对自然资源约束条件最大的是()。A.纺织工业B.冶金工业C.服装加工工业D.采掘业38.人口数量及其变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地区人口越多,产业的产品就越大,劳动力供应就大,价格就便宜B.一个地区的人口越多,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的干扰程度就越大,就业压力也越大C.人口规模不大时,适度的人口增长率对于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都是必要的D.人口数量过大和增长数量过快不利于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因此,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长期的零增长或者负增长39.狭义的农业指()。A.种植业B.畜牧业C.副业D.渔业40.农业生产的特点有()。A.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B.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C.强烈的地域性D.对土地具有特别的依赖性41.农业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包括()。A.环境B.植物C.动物D.微生物42.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特征有()。A.农业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投入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产物B.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由人类经济活动所决定C.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D.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是商品交换所造成的43.农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德国农业地理学家()。A.佩鲁B.克拉克C.韦伯D.杜能44.1826年,《》一书出版了,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A.《经济进步的条件》B.《孤立国》C.《德国南部的中心地》D.《安全与进步的冲突》45.经济作物也称为()。A.技术作物B.粮食作物62 C.工业原料作物D.谷类作物46.经济作物的布局原则有()。A.因地制宜,择优布局,适当集中B.尽可能在产区建立加工工业C.产区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D.产区应有充裕、技术素质较好的劳动力47.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有()。A.公司+基地+农户B.主导产业+农户C.专业市场+农户D.农户48.在杜能的同心状农业图中,()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最高。A.自由农业区B.林业区C.轮作农业区D.谷草农作区E.三圃农作区F.畜牧区49.在杜能的同心状农业图中,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最低的是()。A.自由农业区B.林业区C.轮作农业区D.谷草农作区E.三圃农作区F.畜牧区50.下列有关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理论模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运费是决定利润大小的唯一变量B.利润加运费是个常数C.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农业布局来达到节约运费D.同一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之差是常数E.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产品价格或者降低产品成本来最大限度增加利润51.第二产业包括()。A.工业B.农业C.建筑业D.交通运输业E.商业52.下列属于工业生产与布局特点的是()。A.工业生产的过程主要是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过程B.工业生产的过程主要是生物工程的过程C.工业生产可以是不连贯、不依次、分散地进行D.工业生产必须是连贯的、依次的、集中地进行E.工业生产过程可以是间断、交错和区位上的游离53.当人初GDP达到()时,矿产品使用强度处于高峰时期。A.800美元以下B.800-3500美元C.3500-10000美元D.10000美元以上54.矿产资源的经济评价的内容有()。A.矿种B.储量C.品位D.埋藏赋存条件E.矿区地理条件55.工业再布局的表现形式有()。A.扩建B.改建C.迁建D.替代产业E.“迹地”利用56.有关工业结构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部门结构纵向划分工业,目的在于研究工业内部各部门地位及比例是否协调合理B.工业地域结构从横向角度划分工业,目的在于研究工业布局地域形态C.工业部门结构和工业地域结构是同一个事物和过程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D.按产品生产过程的阶段性分为开采工业、原材料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57.煤炭外运是世界共同面临的大问题。运输问题要考虑()。A.根据煤炭分布、生产、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煤炭产销区划B.论证输煤方式C.大型煤炭基地需要多种运输方式并举D.尽可能变输煤为输电,节约运输58.有关电力工业,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具有传输迅速、使用方便、污染少等优点B.负荷中心或接近负荷中心的大型煤矿、油气田最适宜建大型火电基地,这是最理想的电力工业区位模式C.远离资源地的负荷中心可考虑利用外地的煤油气建电厂,也可考虑利用其他替代性新能源D.水源条件会限制坑口电厂的发展59.下列工业基地中,()属于临海型工业布局。A.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62 B.鞍山钢铁工业基地C.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D.邯郸钢铁工业基地60.制造工业布局,受()因素制约最为显著。A.原料地B.消费地C.燃料地D.A和C61.()被誉为工业系统的心脏,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手段A.纺织工业B.化学工业C.钢铁工业D.机械工业62.高技术工业的布局,与传统工业布局区别的因子有()A.在资源利用方式上,高效利用现有资源,集约式生产B.在追求目标上,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C.在要素依赖上,主要考虑智力等无形资产D.在产业形态上,主要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63.高技术工业的特征有()。A.高增值性B.高渗透性C.高竞争性D.高智力E.高投资F.高风险64.在下列农村工业布局类型中,()区位优越,是农村工业发展最有生命力的部分。A.外向型B.普通农区型C.普通牧区型D.偏远型65.工业地域结构的类别中,等级层次最高的是()。A.工业点B.工业区C.工业枢纽D.工业地区E.工业地带66.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德国地理学家()。A.佩鲁B.克拉克C.韦伯D.杜能67.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因素起决定性作用。A.工资B.运费C.集聚D.原料68.原料指数小于1,工业最佳区位属于()。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C.自由指向型D.以上答案都不是69.近年来,我国在工业布局理论研究成就取得的重大成就有()。A.工业布局受经济规律支配B.工业布局要考虑非经济因素C.工业布局坚持市场导向与宏观调查有机结合D.工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70第三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唯一特性是()。A.易行性B.先行性C.服务性D.普遍性71.运输现象发生的首要前提是()。A.线路B.客货流C.终端设备D.运具72.与工农业生产部门相比较,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表现在其产品的()。A.非物质性B.非实体性C.同一性D.物质性73.区位理论中,为了避开障碍或缩短通过高造价地区的距离导致线路增长,使之与理论最优值发生的偏离叫做()。A.正偏离B.静偏离C.负偏离D.动偏离74.右图是某区域交通线路图,该运网的连接率为()。A.1B.2C.5D.1075.铁路运输的优势有()。A.牵引重量大B.输送能力强C.长途运输成本低D.运输连续性强76.公路运输的优势有()。62 A.直达性和门对门运输B.灵活性强C.运载量小D.运输成本高77.水路运输的特点有()。A.线路投资小B.运载量大C.运输成本低D.受自然环境限制大78.航空运输的优势有()。A.速度快B.径路短C.基建成本低,但运输成本高D.客运能力大79.管道运输的优势有()。A.连续性好B.运价便宜C.工期短,资金回收快D.永久性占地少80.最适宜大宗、笨重、大型货物远距离运输的是()。A铁路B.河运C.海运D.公路81.世界各国运输结构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铁路运输的统治地位急剧下降,在许多国家已被汽车运输取代B.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相对地位日益提高C.水路运输重新受到重视D.集装箱运输蓬勃发展,使运费结构和运输时间发生了深刻变化E.汽车公路运输的地位迅猛提高,在许多国家成为运输主力82.不合理的货流运输有()。A对流运输B.重复运输C.迂回运输D.过远运输E.短途运输83.货流不合理运输的原因主要有()。A生产分布的不合理造成原材料、半成品的不合理流动B.地区产销不平衡和信息不灵,可能造成产品的对流运输、过远运输和重复运输C.某种运输方式远不能满足运输需要,可能导致迂回运输和短途运输D.人们对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认识不清84.实现货流合理运输的根本途径有()。A合理布局产业B.大力发展综合运输C.科学合理调配运量,做好产、运、销平衡D.货流不合理不可避免,无从改变85.法国巴黎大学比约·高涅尔教授认为,引发商品交换的原因是()。A差异B.愿望C.价格D.距离86.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商业的一般特征是()。A依附性B.中介性C.链环性D.体系性87.中心地理论是德国地理学家()于1933年所创立。A杜能B.韦伯C.克里斯泰勒D.廖什88.中心地理论认为,只有()既符合覆盖面积尽可能大、又不留空白的要求,是市场区最佳形状的首选。A圆形B.长方形C.六边形D.八边形89.中心地理论认为,商业中心区等级体系的分类和排列,一般要受到()原则的制约和影响。A市场最优B.交通最优C.效用最优D.行政最优90.中心地理论认为,市场最优原则拟出的中心地序列,称为()。A.K=3B.K=4C.K=5D.K=791.商业活动的琏环性是由()环节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A.购B.销C.存D.调62 92.商业区位指向原则包括()。A.接近购买力原则B.最短时间原则C.区位易达性原则D.满足消费心理原则E.接近CBD原则93.贸易中心的特性有()。A.辐射性B.开放性C.灵活性D.区域性E.集聚性94.城市产生和发展必须具有的前提条件是()。A.剩余农产品B.剩余劳动力C.工业化D.第三产业的兴起95.城市化初期的基本形式是()。A.集中型城市化B.分散型城市化C.外延型城市化D.飞地型城市化96.世界各地城市地域形态的类型主要有()A.团块状城市B.带状城市C.星状城市D.组团式城市E.一城多镇97.1925年,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模式。A.六边形B.扇形C.同心圆D.多核心98.大城市经济圈作为一种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具有()的特征。A.高集聚经济B.高能级经济C.开放型经济D.自组织经济99.美国学者厄尔曼(E.L.Ullman)认为城市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有()。A.城市间存在着互补性B.城市间存在着可运输性C.城市间没有中间干扰机会D.城市间没有其他城镇存在100.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达到()%后开始出现减慢的现象,成为城市化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A.50B.60C.70D.80E.90101.经济区的基本要素包括()。A经济中心B.经济联系C.产业结构D.腹地范围102.我国现行的三大经济地带属于()。A经济行政区B.部门经济区C.经济协作区D.经济类型区103.综合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地域经济综合体。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角度和深度不同,在综合经济区的范畴内,又可分为()。A经济协作区B.经济行政区C.城市经济区D.经济类型区104.我国经济区划的主要原则应该是()。A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相结合B.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C.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相关性原则D.远景发展方向一致性E行政区划必须的完整性105.下列属于区域规划内容的有()。A.资源开发利用B.产业布局C.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D.产业政策E.重大项目建议106.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有()。A.全局性B.长远性C.层次性D.实用性E.区域性107.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在继承与变革中向前发展,相继出现了()思想方法。A.形态描述B.地理比较62 C.要素分析D.综合分析E.系统分析108.下列形态描述语言手段中,属于近代地理学是()。A.自然语言B.哲学语言C.数学语言D.数字地图语言109.下列关于地理比较法,说法错误的是()。A.经济地理学的比较方法按其比较内容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B.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是分析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C.运用比较法时,要注意对象属性的不同,在相似属性的对象比较科学意义不大D.运用比较时,要注意数据资料的统计范围、时间110.下列技术方法,属于传统技术方法的有(),属于现代技术方法的有()。A.实地考察B.遥感技术C.统计图表D.经济地图及E.地理信息系统技术F技术经济论证二、判断正误题(111-135题)11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科学。()112.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一门介于经济、技术、自然三者之间的边缘学科。()113.由于费希尔提出的三次产业定义和内容更多地为人们所采用,因此,三次产业分类法通常又称为“费希尔大分类法”。()114.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转移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各产业之间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115.世界范围的工业化过程是以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产业革命为起点的。()116.增长极既指作为经济空间的主导产业部门,也指作为地理空间的城镇增长中心。()117.产业布局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产业结构的演变。()118.由于支柱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大,因此,科学选择支柱产业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键所在。()119.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产业布局的充分条件。()120.技术条件是产业布局及其发展、演变的决定性因素。()121.我国汽车城长春市并不产棉花,然而布局一定规模的纺织业,目的是平衡性比例。()122.我国国家统计局规划,第一产业包括农业和采矿业。()123.农业与工业生产一样,劳动过程就是生产过程,连续进行。()12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驯化的半人工生态系统。()125.杜能农业区位论假设过于苛刻,与现实不符,因此,其现实指导意义不大。()126.工业生产要分为许多阶段,但这些阶段必须是连贯的、依次的、集中地进行。()127.工业地域结构按等级层次由低到高划分为:工业点、工业区、工业枢纽、工业地带和工业地区。()128.韦伯理论的核心就是把运费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129.干扰机会破坏了原来的互补联系,引起原定的货物起止点的变更,产生了新的流向。()130.交通运输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部门。()131.区位理论中,单一线路的实际区位常发生两种偏离,其中,正偏离是指为了避开障碍或缩短通过高造价地区的距离导致线路增长,使之与理论最优值发生的偏离。()132.古代城市出现后,经济功能便成为其首要功能。()133.根据城市化演进的一般规律,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134.中心地理论中,最低人口门槛代表着企业为了维持基本经营活动怕必须赚取的最低收入或服务的最低人口。()135.经济区是商品生产社会化和劳动地域分工的产物。()136.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三、连线题(137-140题)137.根据我国三次产业分类法,将右列各类产业部门划入相应的三次产业中  三次产业                产业部门(1)第一(次)产业 A农业(2)第二(次)产业B制造业(3)第三(次)产业C建筑业         D服务业          E采掘业138.将下列著名人物与其经典理论连线配对  代表人物经济地理理论62 (1)C·G·克拉克A中心地理论(2)杜能B工业区位论(3)佩鲁C产业结构演变理论(4)W·克里斯泰勒D农业区位论(5)E·W·伯吉斯 E增长极概念(6)韦伯     F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理论139.将下列各种运输方式与其各自突出技术经济特征配对连线 运输方式                   经济技术特征(1)铁路 A运载量大,运价低,但自然环境限制大(2)水运B速度最快,径路短,但运输成本高(3)管道C连续性强,长途运输成本低,牵引重量大(4)公路D门对门运输,灵活性最强,但运载量小(5)航空E连续性好,运价便宜,永久性占地少140.中心地理论所提出的中心地原则与所拟出的中心地序列配对连线      原则                  系统(1)市场最优原则  A.K=4系统(2)交通最优原则B.K=7系统(3)行政最优原则 C.K=3四、填空题(141-195)14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①与②的关系。142.经济地理学是研究  ①  和 ②  演变规律的科学。143.①  和② 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征。144.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介于①、 ② 和 ③ 三者之间的边缘科学。145.经济地理学包括①的经济地理学与②的经济地理学两大部分。146.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①在其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广泛使用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②同 ③之间规律性的关系。因此,三次产业分类法通常又称为“④”。147.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茨涅兹侧重于从三次产业占①比重变化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148.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①为主的时期、以②为主导的时期和以 ③为主的时期。149.产业布局的三种主要模式是  ①   、 ②  和  ③  。150.产业布局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①和②。151.我国改革开放后实行非均衡布局战略,东、中、西部针锋相对地提出的各种布局模式,问题的实质是       ①          。152.科学地选择对国民经济起关键作用的  ①  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键所在。153.把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在内的生产要素总是具有向能取得最大效益的地区移动的趋势称为  ①   。154.  ①   是自然资源的最基本属性,也是其区域于自然条件的根本标志。155.现代科学技术指第①次科技浪潮和第②次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科学技术。156.经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与信息条件合称为产业布局的 ① 条件。157.距离衰减原理认为,两地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 ① (正比,反比)。158.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主要看人口分布与 ① 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159.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       ①          。160.在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构成自然界的“   ①   ”。161.农业生态系统是介于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被人工驯化了的 ① 生态系统。162.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包括  ①  和  ②  。163.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由  ①  所决定。164.农业区位论是德国农业经济学家  ①  于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系统提出。165.杜能农业区位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农业布局达到节约  ①  ,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  ②  。166.经济作物也叫做  ①  或  ②  。62 167.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  ①  和  ②  的变化过程。168.矿石的品位是指矿石中   ①    的单位含量。169.基本化学工业主要是生产“  ① ”和“  ②  ”的化工生产行业。170.机械工业区位主要是趋向   ①    地区。171.世界上第一个高技术工业集聚区(高技术园区)是创建于1951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   ①    。172.工业地域结构按等级层次可以划分为工业点、 ①、 ②、 ③和 ④五种类型。173.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是认为在选择工业区位时,要尽量把 ① 费用降到最低限度,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174.最理想的电力工业区位模式是   ①    。175.运输系统五个基本要素是: ①、 ②、 ③、 ④和⑤。176.两地互相作用产生运输现象的三个基本前提条件是 ① 、 ② 和 ③ 。177.两地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旅客和货物的空间移动叫 ① 。178.一般说,货物的运输性是由它们的单位重量产品的 ① 所决定的。179.交通运输业的唯一产品是以 ①或 ②表示的客货位移。180.单一线路布局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①  原则和  ②  原则。181.运网系统在发展过程点线的组合状况,可分为四种类型,即  ①  、  ②  、 ③和  ④ 。182.运网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①  和  ②  。183.在交通线上某一段的单位时间货流量叫  ①  。184.商业体系中的CBD指  ①   。185.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①   和②   。186.  ①  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187.城市化地域类型有 ① 型和 ② 型。188.城市分类最常见的是  ①  和   ②  两种。189.中心地理论是探索城市体系 ① 结构和 ② 结构的一种具有代表性学说。190.伯吉斯的城市地域结构的同心圆模式中,核心地带是  ①  。191.经济区是  ①  和   ②  的产物。192.区域规划具有  ①  、  ②  和 ③三个共同的特性。193.1760年,俄国百科全书的学者  ①  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 ② 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本质及其构成,标志着经济地理学科的形成。194.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包括  ①  和   ②  。195.科学的思维方式可归为两大类:  ①  和   ②  。五、名词解释(196-220)196.产业结构197.增长极198.极化作用199.支柱产业200.主导产业201.经济地理位置202.农业生态系统203.农业区位论204.(矿产)品位205.工业区206.工业地带207.原料指数208.交通运输业209.运输联系210.网尼克指数211.商业212.城市化213.城市职能214.城市性质215.城市地域结构216.城市体系217.经济区218.经济区划219.区域发展战略220.区域规划六、简答题(221-240)221.简述三次产业分类法及广泛接受的原因?222.简述PETTY-CLARK定理?223.简述产业布局演变规律及其运行机制。224.简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225.简述新技术革命对产业布局的影响?226.简述区域开发的概念及主要包括的内容?227.简述产业布局条件评价的原则?228.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哪些经济特征?229.简述经济作物布局研究的内容。230.简述世界各地区工业布局的基本趋势。231.简述工业再布局的模式有哪些?62 232.我国钢铁工业常见的布局模式有哪些?233.炼油工业为什么布局在交通较好的消费区?234.简述森林加工工业就地林区布局的优劣势?235.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思想。62236.货流不合理运输的类型及产生原因?237.简述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条件及引力模式?238从全世界看,城市地域形态主要有哪些类型?249.简述城市化的地域类型。240.简述经济区划的原则。七、看图问答题(241-244)241.读图回答:(1)某城市拟新建钢铁厂、造纸厂、自来水厂及服装厂,请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选择各自合理的厂址,并简述理由。a在①处建 厂,理由是。b在②处建 厂,理由是。c在③处建 厂,理由是。d在④处建 厂,理由是。(2)a钢铁厂从工业投入看,该企业属于  密集型工业。b从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看,该工业属   指向型工业。现在这类型工业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  ,而  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强。c钢铁工业分布区会不会扩展为工业城市:   ,原因是  。(3)甲、乙、丙、丁要发展乳牛、果林、花卉、小麦四种农业,请给予合理安排,并简要叙述其理由:a甲地发展  ,理由是。b乙地发展  ,理由是  。c丙地发展 ,理由是。d丁地发展 ,理由是。.I-----------------------自由农作区II----------------------林业区III---------------------轮作式农业区IV---------------------谷草式农业区VI---------------------放牧区或家畜饲养区V----------------------三圃式农业区I-----------------------半工业化农业生产区II---------------------撂荒地或暂时农业区III--------------------兼业农区和较高级住宅区IV-------------------奶酪和谷物区V--------------------玉米种植和家禽饲养区图1杜能环图2逆杜能环242.读图1杜能环和图2逆杜能环,解释杜能环的理论模型,并比较杜能环与逆杜能环的差别。·123P2·123P1·123P3243.右图为P1、P2和P3三个企业的运费最低点,图中的圆为等费用线,如果第2个圆为临界等费用线,那么,三个企业的最佳区位在哪?为什么?在图中画出企业的最优区位。如果最外边的圆为临界等费用线,三个企业的最佳区位又在哪?为什么?在图中画出企业的最优区位。62 244.1925年,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5个同心圆带结构模式:①CBD②过渡地带③通勤地带④低收入工人居住区⑤中产阶级居住区将五个地带分别填入相应的圆中,并回答该模式的理论意义。八、论述题(245-250题)245.论述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要求回答:1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代表性学说,并指出演变原因及实证意义。     2产业布局演变规律运行机制及其具体表现。246.论述区域开发的主要内容。247.论述产业布局条件评价的原则。248.论述我国工业生产与布局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249.论述货流不合理运输的类型、产生原因、后果及解决途径。250.论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单型属___.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__成对种__.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连续分布区_.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即泛北极植物区_和___古热带植物区___________.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地理__成分.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抗寒冷锻炼____已经解除.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春化作用________.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光补偿点__.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龙脑香______.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欧亚大陆________和_北美___,其中___欧亚大陆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北美__及亚洲地区,其中糖槭分布在__北美__夏绿阔叶林中.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欧亚大陆__大陆连续成非常宽广的地带,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明亮针叶林__和__阴暗针叶林__________.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苔藓地衣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西伯利亚___的北部.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1)植物区系:一个地区所有植物的总体.2)植物分布区:某种植物所占有的全部地域.二者均属于植物区系学范畴的学范畴的概念问题.2.层片与层次层片:同一生活型在群落中所形成的机能结构.对对环境层次: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所表现出的分层现象.二者均属于适应适应环境的表现,属于植物群落学范畴的概念问题.3.照叶林与硬叶林照叶林:分布于亚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62 硬叶林:分布于地中海亚热带地区的植被群落.二者均属于亚热带地区地带地带性植被.4.优势种和建群种优势种:群落中各层次多度,盖度都占有优势的物种.建群种:优势种中最优者,通常指最上层的物种.二者均属于植物群落学范畴的概念问题.完成表格中空白部分的内容(2×5=10分)1.中国草原生态型的群落特征比较(0.5×10=5分)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旱荒漠草原强高寒草原代表群系贝加尔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戈壁针茅草原紫花针茅草原标志层片中生杂草丛生类禾草旱生小半灌木寒旱生矮禾草分布范围松辽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西南,黄土高原中西部等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祁连山,羌塘等2.热带,亚热带荒漠的生态型特征比较及与降水之间的关系(0.5×10=5分)分布区域降雨情况有无植被代表植物撒哈拉北部1冬雨有梭梭,枣椰等撒哈拉中部无雨几乎无无撒哈拉南部1夏雨有金合欢,山扁豆纳米布无雨(雾气)62 有百岁兰南非卡鲁2夏雨有肉质植物芦荟等索诺兰1个夏雨1个冬雨有肉质荒漠仙人掌四.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ior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A.变型;B.变种;C.亚种;D.品种.(B)2.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A.群丛;B.种群;C.种;D.群系.3.从下列植物中排除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种.(BCD)A.毛茛;B.铃兰;C.香根芹;D.斑叶兰.4.从以下答案中选择世界分布种.(ABD)A.大车前;B.龙葵;C.圆叶鹿蹄草;D.芦苇.5.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A)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6.在自然界,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C)A.C3植物;B.CAM植物;C.C4植物;D.B和C.7.将广州起源的龙角豆引种到哈尔滨,可能发生的现象从以下答案中选择.(CD)生长期缩短,花期提前而减产;B.生长正常,花期及产量均不受影响;C.生长期延长;D.来不及开花被冻死.8.选择植物种群个体的水平分布型.(ABD)A.均匀型;B.随机型;C.构件型;D.群聚型.9.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A.趋同适应;B.竞争;C.互利共生;D.趋异适应.(A)10.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C)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D.无天敌.11.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A)A.他感作用B.抑制作用C.竞争D.自疏12.从以下答案中选择"常绿阔叶林"在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中的等级.(A)A.植被型;B.群丛;C.群系;D.植被亚型.13.选择红树林的生态适应特征.(ABC)A.胎生现象;B.气生根;C.盐生结构;D.有滴水叶尖.14.从以下答案中选择非地带性植被类型.(AD)A.沼泽;B.坎普群落;C.加里哥宇灌丛;D.草甸.15.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D)雨林,黄山松和针叶落叶松林;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落叶松林.院系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62 ………………………密…………………………封…………………………线…………………………得分评分人五,回答下列问题(20分)1.简述中国植物区系特点(2.5分).答:种类组成丰富(0.5分);2)起源古老(0.5分);3)地理成分复杂(0.5分);4)区域性强(0.5分);5)特有程度高(0.5分).2.完成亚洲下列山体的基带(当地的典型水平植被带)植被类型(2.5分).答①喜马拉雅山_热带季雨林__________________;②峨眉山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______;③小五台山夏绿阔叶林__________________;④长白山针阔混交林________;⑤维尔霍杨斯克山__泰加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植物群落野外调研过程中如何求重要值什么情况下使用重要值这一指标(4分)答:重要值,主要用于乔木层,亦可在灌木层试用.在群落中优势种不太明显的情况下,需要用量化数值来表示群落中不同种的重要性时,重要值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指标.具体操作方法是利用已经测得的植株数量,胸径,和频度资料来进行统计.具体计算方法是:即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4.列出相似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其生态意义(3分).答:由于各地植物区系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又有独立发展的一面,具体情况不仅可以反映地区间植物区系的联系,而且能够反映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和自然演化历史的共同性程度或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此,需要进行植物区系间的相似性比较分析.5.为何欧洲夏绿阔叶林分布可达580N而种类组成却很贫乏(3分)答:受受墨西哥暖流暖流暖影响(1.5分)更新世冰川影响(1.5分)6.列出欧亚大陆东岸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格局(5分).自北而南:苔原(1分)-寒温带针叶林(1分)-温带落叶阔叶林(1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热带雨林(1分).院系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密…………………………封…………………………线…………………………得分评分人六.分析问题(15分)1.试述中国夏绿阔叶林类型及其地理分布(8分).答题要点:1)栎林为最常见类型,特征:建群种为麻栎和栓皮栎.注意说明栎林自南而北的变化(2分);2)落叶阔叶杂木林,特征:多种落叶树种组成如:椴,槭,榆,桦等,注意说明发生的环境,群落特点(2分).3)小叶林,特征:山杨,桦树为建群种.注意说明发生地区及其分布(2分).4)荒漠延岸林,特征,建群种为胡杨等高大耐旱乔木,注意说明发生环境(2分).2.简析热带稀树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7分).答题要点:两种不一样生活型植物群落描述(5分).气候(气候:强调降水)(2分).62 A卷第页共5页62 62 62 62 62 62 62 《植物地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解释下列名词植物地理学生物圈二、问答题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一、解释下列名词物种双名法孢子植物种子植物高等植物低等植物颈卵器植物维管植物茎叶体植物叶状体植物世代交替同形世代交替异形世代交替无性世代有性世代孢子体配子体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原核植物真核植物裂生多胚现象简单多胚现象显花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二、填空题1.蓝藻细胞由()和()组成,在电镜下观察前者分为()层,后者分化为()和()两部分。2.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属于()部分,具有()作用。3.葫芦藓的配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蒴可分为()、()和()等结构。4.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发达,()处于劣势,()寄生在(62 )上为显著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孢子萌发先形成()。5.地钱的营养繁殖主要是(),其生于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中。6.地钱雄生殖托的托盘呈(),雌生殖托的托盘呈()。葫芦藓植株上产生精子器的枝形如(),产生颈卵器的枝形如()。7.从蕨类植物开始,植物体已经有了真正的()、()和()的分化和()的分化,生活史中()体和()体都能独立生活,但()体占优势。8.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为()和(),无性生殖器官为()。9.大多数真蕨植物的每个孢子囊群还有一种膜质的保护结构,叫做()。10.蕨类植物的主要营养体属于()体。11.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和()之间,其主要特为()、()、()()和()。14.裸子植物通常可分为()、()、()、()和()等五纲。18.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这主要体现在被子植物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和()。19.双子叶植物花部常()基数,极少()基数。21.葫芦科植物的果特称()。22.下列植物果实中主要食用部分各是什么?23.草莓:();西瓜:();苹果和梨();桃:(),樱桃()。26.双子叶植物最原始的科为(),最进化的科是();单子叶植物最进化的科是()。27.低等植物包括()、()和()三大类群;高等植物包括()、()和()三大类群。28.维管植物包括()、()和()三大类群。29.颈卵器植物包括()、()和()三大类群。三、判断题四、问答题1.阐明植物分类的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2.植物界分为几大类群?4.为什么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类型?5.蕨类植物在哪些方面比苔藓植物进化?6.为什么说苔藓植物是由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群?7.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8.简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9.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进化的一个类群?第三章植物区系地理一、解释下列名词植物分布区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狭域分布区特有分布世界种古特有种新特有种地理残遗种地理替代生态特有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生态成分历史成分植物区划生物入侵二、填空题1.分布区的表示方法分为()、()和()三种。2.残遗种包括()、()。3.分布中心包括()()()()。4.植物区系成分分为()()()()()。三、问答题1.阐明间断分布的成因。62 2.阐明特有分布的成因。3.阐明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及成因。4.简述岛屿上物地理学平衡理论。并说明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的指导意义。5.阐明生物入侵的途径。6.阐明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性。第四章植物生活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条件生境环境胁迫限制因子生态幅植物内稳态适应趋同适应趋异适应生活型生态型光反应暗反应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光呼吸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抑制生理有效辐射光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物候春化作用二、填空题1.按照生态因子的性质,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大类。2.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环境分为()()()()()5大类。3.环境中非生物因子对植物的影响,称为();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称为();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4.按照生态幅的大小,物种可以分为()和()。5.光对于植物的生态作用,由()()和()三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构成。6.光合固碳途径分为()()()。7.根据光合固碳途径,可将植物分为()()()三类。8.不同的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是不同的,由此将植物分为()()()三类。9.绿光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很少被吸收利用,因此,绿光又称为()。10.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为()()()()四大类。11.低温胁迫划分为()()()三类。12.温度的生态适应类型划分为()()两类。13.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包括()()()三类。14.根系被动吸水的动力是(),主动吸水的动力是();根系吸水的途径可分为()()两部分。15.根据植物沉没在水中的情况,水生植物分为()()()三类。16.根据环境水分的多少,陆生植物分为()()()三类。17.根据环境的特点,湿生植物分为()()两类。18.根据植物体内含水分的多少,旱生植物分为()()两类。19.根据植物适应短期水分亏缺,陆生植物分为()()两类。20.植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适应类群为()()()三类。21.按照分布区类型,盐土植物分为()()2类;按照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盐土植物又分为()()()3类。22.适应分为()()2类;植物的生活型是()适应的结果,而生态型是()适应的结果。62 23.丹麦植物学家C.Raunkiaer将植物的生活型分为()()()()()5大类。24.根据引起生态位分化的主导因子,生态型包括()()()3类。25.生态对策分为()()2个类型。26.CSR系统中,植物采取了不同的资源分配策略,即()()和()。三、问答题27.阐明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28.阐明限制因子原理。并比较这些原理之间的异同。29.比较C3、C4和CAM组植物的适应特征。30.光具有什么生态意义?31.比较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的不同点。32.为什么高山植物毛茸发达、茎叶富含花青素、花色鲜艳、植株矮小?33.在植物界,各种植物的开花季节为什么各不相同?34.以水生植物为例,阐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5.阐明阳性湿生植物与阴性湿生植物之间的区别。36.冬小麦为什么要秋播?37.阐明低温胁迫的原因。38.温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39.阐明植物对低温的适应。40.阐明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作用以及植物对高温的适应。41.比较少浆液植物与多浆液植物。42.阐明盐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43.什么叫积温?它对生产实践有何指导意义?44.如何制定植物的生活型谱?45.沙区生境有何特点?沙生植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第五章植物种群一、解释下列名词植物种群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性比年龄金字塔最大持续产量生物学过捕生态位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分离环境容纳量生态对策内分布型二、填空题1.自然种群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2.()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3.根据生态年龄,通常将一个种群分为三个年龄组,即:()()()。4.种群的年龄金字塔有三种类型,即()()().5.种群的增长一般分为()型和()型。三、问答题1.阐明种群与群落和物种之间的关系。2.写出种群指数增长模型的公式,并阐明各个参数的生物学意义。3.写出logistic增长方程的公式,阐明其修正项(1-N/K)的生物学意义。4.如何应用logistic增长方程来指导资源利用及资源保护?5.阐明种群衰亡的原因。6.阐明种间竞争原理,并说明生态位与种间竞争有何关系?62 第六章植物群落一、解释下列名词植被植物群落最小面积群落成员型优势种建群种物种多样性季相季相演替层片主要层次要层层间植物小群落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植物环境裸地群落波动群落演替顶极群落演替系列原生群落次生群落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排序二、填空题1.常见的植物群落成员型的分类为()()()()()。2.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因素有()()()()()()。3.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取决于()()()等三个因素。4.()是群落最基本的三维结构单元,而()则是群落的二维结构单元。5.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包括()()()()4种类型。6.群落内的空气状况是()()。7.根据裸地的成因,将其分为()()2种类型。8.群落的形成过程包括()()()()等。9.群落的发育包括()()()三个阶段。10.群落的变化有()()()等形式。11.根据模造顶极群落的因子,顶级群落分为()()()()()等类型。12.《中国植被》采用的群落分类单位是:()是基本单位;()为中级单位;()为高级单位。13.群丛与群系的命名常常采用()法和()法。而高级单位的命名则采用()和()。14.排序的方法分为()和()。三、问答题1.阐明地球表面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及成因。2.阐明群落主要层与次要层的作用。3.小群落是怎样形成的?4.阐明群落交错区的特点。5.阐明群落的光照条件及其成因。6.阐明群落内的温度条件及其成因。7.植物群落在水分循环中有何作用?在实践上有何指导意义?8.森林群落为什么能增加降水量?9.阐明群落的形成过程。10.阐明群落三个发育阶段的特点。11.群落的波动与演替有何区别?12.什么叫原生演替?阐明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13.以云杉林的采伐演替为例,阐明次生演替的过程及特点。14.阐明三种顶极群落理论的异同。15.阐明《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62 第七章世界植被地理一、名词解释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显域植被隐域植被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垂直带谱老茎生花红树植物胎生泰加林阴暗针叶林明亮针叶林二、填空题1.()()()合称为三向地带性。2.中国植被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更替着()()()三个植被带,整体上变现为()地带性。3.我国植被区划的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依次为()()()(),在各级单位内均可划分出“亚级”。4.热带雨林的气候是()气候,具体表现为()和();雨林下的土壤类型为()。5.热带雨林的乔木具有独特的特征,如()()()()等。6.在热带雨林中层间植物十分丰富,()()()()等层片构成了雨林独特的景观。7.在世界范围内,热带雨林包括()()()三大群系。8.稀树草原的土壤类型为()。9.亚热带地区由于大气环流与海陆分布的影响,明显分为三个气候型,由此产生了三个主要的植被类型,大陆东岸为(),西岸为(),内陆为()。10.我国亚热带地区是广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群落类型十分复杂,通常将常绿阔叶林划分为()()()3个类型。11.常绿硬叶林的气候为(),表现为冬季(),夏季()。群落中()是其典型特征。12.在纳米布荒漠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可以见到一种特殊的裸子植物()。13.在夏绿林的生长季节里,水热条件十分有利,因此()在这里繁茂生长。14.在世界范围内,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15.针叶林主要由()类植物组成。16.泰加林的特点为()()()。17.中国植被将中国的草原划分为()()()()四个植被亚型。18.草甸分为()()()()()等类型。19.沼泽、草甸等植被属于()植被。三、问答题1.阐明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学说。2.结合中国实际,阐明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规律性。3.比较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特征。4.阐明红树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5.阐明落叶阔叶林的群落特征。6.阐明荒漠的环境特点,以及植物的适应性。7.草甸与草原有何区别?8.阐明苔原的环境特征,并说明苔原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特点。《植物地理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62 一、解释下列名词略二、问答题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植物是生产者(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3)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4)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植被是由植物组成的,因此与植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从1866年海克尔创立生态学以来,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学科,植物地理学与其中的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植物生态学、陆地生态学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植物地理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1)植物地理学的开端:古西腊的提奥夫拉斯特(370-285DC)到18世纪(1)古代植物地理学的萌芽:古西腊、我国周代、战国(2)近代植物地理学的前奏:18世纪中期到末期(3)近代植物地理学基础的奠定: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2)植物地理学的巩固时期:1820-19世纪50年代3)植物地理学的发展时期:1855年至现在;19世纪末开始,植物地理学就按照各个分支学科发展。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一、解释下列名词物种: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双名法:双名命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属名为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名,常常为形容词,一律小写。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以孢子进行繁殖,这些植物合称为孢子植物(sporeplant)。种子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均以种子进行繁殖,故称为种子植物(seedplant)。显花植物:由于种子植物均能开花,所以又称为显花植物(phanerogamae)。隐花植物:孢子植物没有开花结实现象,故又称为隐花植物(cryptogamae)。高等植物:在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有组织的分化,生殖器官多细胞,合子在母体内发育胚的植,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无组织的分化,生殖器官单细胞,合子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维管植物:具有维管系统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茎叶体植物: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原植体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的现象。同形世代交替: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构造基本相同。62 异形世代交替: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构造不同。无性世代:植物的孢子体发育阶段,称为无性世代(孢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植物的配子体发育阶段,称为有性世代(配子体世代)。孢子体:双倍体的植物体,因行无性生殖即孢子生殖,故称为孢子体。配子体:单倍体的植物体,因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故称为配子体。无性生殖: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产生具有生殖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不经过两性的结合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有性生殖: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个体发育:指某种生物从它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形态和生殖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系统发育:即生物种族的发展史。可以只一个类群形成的历史,也可以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个历史过程。原核植物:植物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包括蓝藻和细菌。真核植物:植物体由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裂生多胚现象:一个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原胚细胞分裂成几个胚的现象。简单多胚现象:一个雌配子体上的多个卵细胞分别受精,各自发育成一个胚,形成的多胚现象称为简单多胚现象。单子叶植物:种子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双子叶植物:种子只有两片子叶的植物。真花学说:该学派以美国的Bessey和英国的哈钦松为代表。认为原始的被子植物具有两性花,由已经灭绝的具有两性孢子叶球的本内苏铁演化而来。现代被子植物中的多心皮特别是木兰目植物为原始类群,即两性花、双被花和虫媒花为原始特征;单性花、单被花、风媒花为进化特征。假花学说:该学派以Wettstein为代表,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具有单性花的高级裸子植物中的弯柄麻黄。被子植物中具有单性花的柔荑花序类植物是原始类型。二、填空题1.(细胞壁)、(原生质体)、(2)、(周质)(中央质)2.(颈卵器)、(配子体)、(保护)3.(假根)、(茎)、(叶)、基足)、(蒴柄)、(孢蒴)、(蒴盖)、(蒴壶)、(蒴台)。4.(配子体)、(孢子体)、(孢子体)、(配子体)、(原丝体)。5.(胞芽)、(胞芽杯)6.(边缘波状的圆盘状)、(边缘指状深裂的圆盘状)、(一朵小花)、(顶芽)7.(根)、(茎)、(叶)、(组织)、(孢子体)、(配子体)、(孢子体)8.(精子器)、(颈卵器)、(孢子囊)9.(孢子囊群盖)10.(孢子体)11.(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孢子体发达)、(具有裸露的胚珠)、(孢子叶聚生成球花)、(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形成花粉管)(具有多胚现象)14.(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18.(具有真正的花)、(具有雌蕊,形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象)、(孢子体进一步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19.(4-5)、(3)21.(瓠果)22.(花托)、(胎座)、(花托)、(中果皮)、(中果皮)27.(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28.(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9.(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62 四、问答题1.阐明植物分类的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2.植物界分为几大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4.为什么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类型?苔藓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不孕性细胞构成的壁保护其内的生殖细胞,受精卵在颈卵器的保护下吸取母体营养发育成为胚;孢子囊高出,孢子细小,适于随风散布,孢子囊有蒴齿或弹丝有助于孢子的散放,是苔藓植物对陆生环境的适应。苔藓植物没有维管束构造,输导能力不强,水分和无机盐常常靠叶片直接吸收,精子具有鞭毛,需要借助于水才能与卵结合,限制了苔藓植物进一步向陆生生活发展,使它们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综上所述,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等的类型。5.蕨类植物在哪些方面比苔藓植物进化?植物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维管组织等6.为什么说苔藓植物是由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群?苔藓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不孕性细胞构成的壁保护其内的生殖细胞,受精卵在颈卵器的保护下吸取母体营养发育成为胚;孢子囊高出,孢子细小,适于随风散布,孢子囊有蒴齿或弹丝有助于孢子的散放,是苔藓植物对陆生环境的适应。苔藓植物没有维管束构造,输导能力不强,水分和无机盐常常靠叶片直接吸收,精子具有鞭毛,需要借助于水才能与卵结合,限制了苔藓植物进一步向陆生生活发展,使它们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7.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孢子植物,苔藓植物无维管组织,蕨类植物有维管组织。8.简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孢子体发达,配子体退化种子植物孢子体较蕨类植物来说更加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并依附在孢子体上,使它们与蕨类、苔藓植物区分开来。(2)有花粉管的形成种子植物在受精过程中有花粉管的形成,借助于花粉管将不动精子送到雌配子体与卵结合,使植物体的受精作用摆脱了对水分的依赖。(3)形成种子由于种子对胚具有保护作用,因此使它能够渡过不良环境,保证了种族的繁衍。种子的形成是植物界进化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4)具有裸露的胚珠(5)孢子叶聚生成球花(6)具有多胚现象9.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进化的一个类群?(1)被子植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真正的花由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成。雄蕊是由小孢叶转化而来,分化为花丝和花药两部分。雌蕊是大孢叶的特化为子房、花柱和柱头,是花中最重要的部分。花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传粉特性多种多样。(2)胚珠有心皮包被,形成果实62 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心皮构成的子房内,经受精作用后,子房形成果实,种子又包被在果皮之内。果实的形成使种子不仅受到特殊保护,免遭外界不良环境的伤害,而且有利于种子的散布。被子植物的果实形态多样。(3)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植物体)高度发达在它们的生活史中占绝对优势,木质部是由导管分子所组成,并伴随有木纤维,使水分运输畅通无阻。(4)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进一步简化。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达到了最简单的程度。小孢子即单核花粉粒发育成的雄配子体只有2个细胞或者三个细胞。大孢子发育为成熟的雌配子体称为胚囊,胚囊通常只有7个细胞:3个反足细胞、1个中央细胞(包括2个极核)、2个助细胞、1个卵细胞。颈卵器消失。可见,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能力,终生寄生在孢子体上,结构上比裸子植物更加简化。(5)出现双受精现象和新型胚乳被子植物生殖时,一个精子与卵结合发育成胚(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三倍体的胚乳(3n)。所以不仅胚融合了双亲的遗传物质,而且胚乳也具有双亲的特性,这与裸子植物的胚乳直接由雌配子体(n)发育而来不同。(6)被子植物的生长形式和营养方式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被子植物的生长形式有木本的乔木、灌木和藤本,它们又有常绿的和落叶的;而更多的是草本植物,又分多年生、二年生及一年生植物,还有一些短生植物。被子植物大部分可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的,也有寄生和半寄生的、食虫的、腐生的以及与某些低等植物共生的营养类型。第三章植物区系地理一、解释下列名词植物分布区: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布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连续分布区:连续分布区是指某一植物种(或属、科)连续分布在某一完整区域内。间断分布区:如果某一植物分类学单位占有两个以上相互分离的地区,并且它们之间不可能凭借现在的自然因素传播种子,这种分布区成为间断分布区。狭域分布区:植物分布区只限于局部地区。特有分布:是指只生长在某一地区而不在其他地区出现的植物。世界种: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区遍及世界各地,这些种称为世界种。古特有种:某一地质时期残留下来的种称为古特有种。新特有种:晚近时期才分化出来的特有种,尚未获得充分扩大分布区的时间和条件,一般分布范围较为局限,称为新特有种。地理残遗种:古特有种的分布区常常带有残遗分布的性质,故又称为地理残遗种。如水杉、银杏、珙桐、杜仲等。地理替代:属于同一祖先的种群,由于古地理环境变迁分成了若干地理隔离的种群,它们在以后的进化过程中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加上各处生态条件差异引起自然选择效果不同,彼此之间区别扩大为不同的近缘种或亚种。这种现象称为地理替代,相应的种称为地理替代种(vicarious)。生态特有种:有的种的分布与特异的生态条件相联系,它们在一些特殊生境中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特有的生态型(或相当于分类单位中的种和亚种)。它们称为生态特有种。植物区系:植物区系(flora)是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地理成分:根据植物种或其他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可以归为若干分布型。发生成分: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中,还可以根据各类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划出的区系成分。迁移成分:按植物种迁移到某一植物区系所在地所循的迁移路线来划分的区系成分,例如,沿某江河流域、海岸线、山脉等。生态成分:是按植物种的适应生境而定的区系成分。这类成分对于研究一个植物区系的历史及其所经历的气候变化具有极大意义。历史成分:根据植物种在某植物区系区域内出现的时间来确定的区系成分。植物区划: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另一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二、填空题1.(点图法)、(轮廓法)、(涂斑法)2.(群系残遗种)、(地貌残遗种)。62 3.(多度中心)、(发生中心)、(变异中心)、(残遗中心)。4.(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生态成分)三、问答题1.阐明间断分布的成因。间断分布由连续分布发展而成。间断分布的原因有许多,但主要是历史的原因:(1)自然条件的变化某种植物的分布区原来是连续的,但后来由于分布区个别部分的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引起该种在这一部分的死亡造成隔离;或者这个变化地区原来的种发生分化变为其他种,也就是种系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地理分化,而造成隔离。(2)由于某些植物分散迁移以及植物在原来分布区范围内死亡而发生(迁移说)例如欧洲在冰期时,很多北极植物向南迁移至中欧平原,冰川退后,这些植物一部分随着冰川向北退却,另一部分退居中欧高山,但欧洲平原地区的北极种都死亡了,而造成分布间断。(3)陆地下沉一部分植物分布的间断是由于陆地下沉而形成的: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和印度之间,根据“陆桥学说”,古代它们是相连的,后来“陆桥”下沉使彼此之间的植物形成间断,又如白令海峡在更新世曾形成陆桥,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也是在第四纪才失去联系,形成植物分布间断。(4)大陆漂移说根据这个学说,认为在二亿年前,所有的大陆曾联合成一个单一的巨大陆块——联合古陆(pangaes),约在中三迭纪分裂为冈瓦纳古陆(Gonawdhaland)和劳亚古陆(Lauraslaland,由欧亚、北美大陆组成),中间隔着古地中海。以后,前者相继分裂为印度、非洲及南半球诸大陆,并向北移:北美自欧洲分离,随大西洋向西、向北漂移。直到新生代大陆才漂移到今天的位置。这就提供了“世界植物热带统一起源说”的地质基础,比较合理地解释了洲际间断产生的原因。(5))跳跃式传播造成间断分布夏威夷距离北美3900km,至少有25个分类单位属于两地间断分布,可以用踏脚石作用加以解释。更新世冰期海面下沉,大洋岛出露增多,有些具有很轻的种子、孢子的植物,可以被洋流、水鸟等把繁殖体带到很远的地方生长传播形成间断分布。(6)人为影响造成间断分布人类对间断分布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人类可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促成某些种植物分布区的间断,例如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分布的龙舌兰,绝大部分是热带美洲种类,可能由于人为活动而传人我国的,现在已变为野生。(7)归化植物造成间断分布如万寿菊(Tagetes)、大波斯菊(Cosrrlos)等植物物原产于美洲。现在已在我国及其它国家被归化,因而形成该种植物的间断分布。2.阐明特有分布的成因。A.古特有种这类植物在地质时期曾经有过比现代广泛的分布区,即当时又很适宜古气候及其他生态条件,后来由于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对它们的生长不利,显著缩小分布范围直到现代边界的所在地。气候即使环境条件有所改善,由于它们缺乏与其它植物竞争的能力,难以恢复原来的分布区范围。B.新特有种晚近时期才分化出来的特有种,尚未获得充分扩大分布区的时间和条件,一般分布范围较为局限,称为新特有种。有些特有种与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比如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与相邻地区的差别悬殊,造成起源于近代的特有种非常丰富,这些植物称为新特有种。C.生态特有种有的种的分布与特异的生态条件相联系,它们在一些特殊生境中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特有的生态型(或相当于分类单位中的种和亚种)。它们称为生态特有种。D岛屿特有现象岛屿和大陆之间长期存在植物难以逾越的障碍时,岛上植物长期孤立进化的结果便逐渐形成若干特有种类,甚至特有科或属。陆地上孤立的高山和海岛情况类似,长期独立进化可以形成一些特有种类。62 3.阐明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及成因。特点:1)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已经知道的我国维管植物有353科3184属27150种。其中蕨类植物52科,占全世界同类科数的80%。在现存的裸子植物11科中,除南洋杉科外,我国均有分布。被子植物291科,占世界同类科数的53.5%。按照我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的科数,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000种)和巴西(约40000种),居世界第三位,由此可见我国植物区系的丰富程度及在世界植物区系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植物区系的丰富程度,还可以从科属的大小和所含种属的多少表现出来,如世界种子植物种含四个万种或万种以上的大科(兰科、菊科、蝶形花科、禾本科)在我国有大量的种类(含千种以上),另有50科在我国含有100-1000种以上,广布全国,是我国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起源古老我国具有悠久的地质历史和有利于植物生存繁衍的种种条件,致使我国植物区系中含有大量古老的科属,并保存了许多残遗植物。3)地理成分复杂我国种子植物区系属(2980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5种类型。(1)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各类热带成分共约1460多属,约占全国属数51%(不包括世界分布属,以下同)。(2)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带成分各类温带成分共约930属,约占全国属数32.4%,几乎包括了世界温带分布的所有木本属。(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278属)(4)特有属丰富(196属)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1)我国植物区系与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2)各类地理成分在我国境内的分布是相互渗透交错的各类地理成分在我国境内分布相互交错渗透的现象,说明它们彼此在发生上和地理上的联系。这种交错渗透现象在我国西南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地区复杂的自然历史过程和生态条件所致。5)特有植物丰富特有单种科:钟萼木科、珙桐科、杜仲科、银杏科等。特有属:257属中国植物区系特征形成的原因:中国植物区系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环境演变历史。中生代与早第三纪时中国大部气候温湿,晚第三纪青藏高原迅速隆起,内陆干旱化加重,气温逐渐下降,但与周围地区之间仍然有密切联系。第四纪冰期中国大部未受北方冰盖影响,只在一些山地与高原发育山地冰川,在一些地方形成古老植物庇护所和新物种的发祥地。南方地区更是基本保持温湿环境。环境条件的多样化,为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区系成分提供了基础。这些特征不仅说明中国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也显示出物种保护,特别是大量濒危珍惜种类的保护任务的迫切性与艰巨性。4.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并说明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的指导意义。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生物向岛屿拓殖速度与岛上种类灭绝速度趋于平衡。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补偿灭亡的物种。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受其周围生境“海洋”所包围的岛屿。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一般说来,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面积小,支持的种数也少。但有两点需要说明:①建立保护区意味着出现了边缘生境(如森林开发为农田后建立的森林保护区)。适应于边缘生境的种类受到额外的支持。②对于某些种类而言,小保护区比大保护区可能生活得更好。5.阐明生物入侵的途径。62 异地生物入侵的途径主要有两类:自然途径和人为途径。6.阐明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性。(1)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加快物种多样性的丧失(3)影响遗传多样性(4)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5)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第四章植物生活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环境: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环境因子: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或生存条件、生活条件)。例如光、温、水、气等对于植物来讲,都是它们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因子。生境: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环境胁迫: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变化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的生存,称为环境胁迫(stress)。限制因子:那些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叫限制因子。例如,低温对于南方喜暖植物来说都是限制因子。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耐受上限与耐受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植物内稳态:指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适应: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长和繁衍的现象,称为适应。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植物的适应表现为或者更充分地利用有益条件,或者增强抵御不利条件的能力。趋同适应: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趋异适应: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植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又称为辐射适应(adaptiveradiation)。生活型:植物对于综合生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ecotype)。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传递光能,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进而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并形成ATP和NADP的过程。暗反应:它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不需要光的酶促化学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使CO2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将活跃的化学能最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积存于有机物中。C3植物:固定CO2的最初产物3-磷酸苷油酸(三碳化合物),故称为C3途径。采取这种途径的植物称为C3植物。C3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小,几乎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排列松散,叶绿体大而多,CO2吸收、固定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均在这类细胞中完成。C4植物:C4途径(C4photosynthesis)是在叶肉细胞中经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PEPC)的作用,CO2首先与PEP结合,形成一种四碳化合物即草酰乙酸(OAA),,采取这种途径的植物称为C4植物。C4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小而少,主要起到吸收和固定CO2的作用;在叶脉周围有一圈含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大而多,其外面又环列着叶肉细胞(具花环结构)。62 CAM植物: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景天科(Crassulaceae)等肉质植物的叶子,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因而夜间吸进CO2,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催化下,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结合,生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白天CO2从贮存的苹果酸中经氧化脱羧释放出来,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等。所以植物体在夜间有机酸含量很高,而糖含量下降;白天则相反,有机酸含量下降,而糖分增多。这种有机酸日夜变化的类型,称为景天科酸代谢(crassulaceaeacidmetabolism,CAM),这些植物称为CAM植物,如景天、落地生根等。生理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利用的光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生理有效辐射约占总辐射的40-50%。光周期现象: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长短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与进化,形成各类植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短变化的反应方式(生长、开花、落叶、休眠等方面)。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昼夜温度变化同步的现象,称为温周期现象(thermoperiod)。有效积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发育起点温度: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低于某一温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就停止,高于这一温度,植物才开始生长发育,这一温度阈值称为发育起点温度或生物学零度。物候: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水分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生态对策:一个物种或一个种群在生存斗争中对环境条件所采取适应的行为,即生物在其生境中,能以全部形态和机能的适应特征来对抗环境因子,并以此在生境中繁衍,称为生态对策(bionomicstrategy)。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需要低温刺激的发育阶段称为"春化"阶段。二、填空题1.(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2.(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3.(作用)、(反作用)、(相互作用)4.(狭生态辐物种)和(广生态辐物种)5.(光照强度)、(光质)、(日照长度)6.(C3)、(C4)、(CAM)7.(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8.(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荫性植物)9.(生理无效光)10.(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间型植物)11.(寒害)(冻害)(霜害)12.(广温植物)、(狭温植物)13.(吸涨吸水)、(渗透吸水)、(代谢吸水)14.(蒸腾拉力)、(根压)、(共质体)、(质外体)15.(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16.(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17.(阳性湿生植物)、(阴性湿生植物)18.(少浆液植物)、(多浆液植物)19.(变水植物)、(定水植物)20.(贫养植物)、(富养植物)、(中间型植物)21.(旱生盐土植物)、(湿生盐土植物)、(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22.趋同适应)、(趋异适应)、(趋同)、(趋异)23.(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24.(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25.(r-对策)、(K-对策)26.(杂草型)、(胁迫型)、(竞争型)三、问答题1.阐明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62 (1)综和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2)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3)不可替代性和可调剂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如植物生长要求环境中具备全部它所需要的生活物质,这些物质有大量存在的,有微量存在的,植物所需,有多有少,但不存在重要性的大小之分。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因子间存在着补偿作用,即因子的调剂性。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但是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不是经常的和普遍的,仅仅是部分的调剂,决不等于因子之间的代替。(4)阶段性和限制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5)直接性和间接性直接参与生物生理过程或参与新陈代谢作用的因子,属于直接因子,而那些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对生物作用的因子,称为间接因子。例如,地形起伏、坡度、坡向、海拔、经纬度及人为的某些因子就是间接因子,它们的作用,不亚于直接因子。2.阐明限制因子原理。并比较这些原理之间的异同。李比希最小因子法则: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的营养元素。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该种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相同点:耐受性定律与最小因子法则合称为限制因子原理。它们只适用于稳定的环境,而不适用于不稳定状态的环境。不同点:最小因子定律只考虑了因子量过少,而耐受性法则既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少,也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多;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限制因子量的变化,而且也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问题。生物的耐受性不仅随着种类不同,且在同一种内,耐受性也因为年龄、季节、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差异;耐受性定律允许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因子补偿作用。3.比较C3、C4和CAM组植物的适应特征。见书p155-1564.光具有什么生态意义?1)太阳的光能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首先是由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合成有机物质,把光能转变为贮藏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供给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作为食料而消耗,因此,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几乎所有活的有机体与太阳能之间发生了最本质的联系,所以太阳的光能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2)太阳辐射为维持生命的环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被地表吸收的绝大部分太阳辐射直接转变为热能,其中一部分用于水分蒸发,其余部分用于增加地表的温度,因而辐射也是构成地表热量、水分和有机物质分布状况的能量源泉,所以太阳辐射也为维持生命的环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3)光的有害作用太阳光并非都是有益的,如紫外线就有致死作用。实际上,生物圈的进化过程就是不断“制服”太阳辐射的过程——利用其中有用的部分,减缓或消除其危险作用。由此可见,光对生物是矛盾的,光既是生命必需的,又是限制生命的因子。4)光的信号作用光是植物昼夜周期性、季节周期性节律的外界触发器。生命活动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都与光照周期有直接的关系。5.比较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的不同点。62 阳性树种一般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长,树皮通常较厚,叶色较淡,植株开花结实力较大,一般生长较快,寿命较短;阴生树种一般枝叶浓密,透光度小,自然整枝不良,枝下高短,树皮通常较薄,叶色较深,通常生长较慢:寿命较长。阳性植物的茎通常较粗,节间较短,分枝也多。很多高山植物由于生长在强烈阳光下节间强烈缩短,常常变成矮态或莲座状更是突出的例子。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木质部和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数目较多,结构紧密,含水量较少;阴性植物的茎通常细长,节间较长,分枝较少,内部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薄,细胞的大部分充满着细胞液,木质化程度较差,机械支持组织较不发达,维管束数目较少,结构疏松,含水量较多。阳性植物的叶子一般较小,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有的叶子表面有绒毛。内部结构是叶细胞较小,细胞壁较厚,且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气孔通常较小,较密集,叶脉细密而长。叶肉细胞强烈分化,栅栏组织较发达,常有2~3层,有时在上、下表皮层内都有栅栏组织,而海绵组织不发达。这种形态构造的叶子叫阳生叶。阳性植物的叶在着生排列上常常与直射光成一定的角度;叶大而薄,角质层薄,海绵组织发达,叶绿素多,叶脉稀疏,气孔分布较稀,与阳性植物相反,称之为阴生叶。阴性植物的叶柄常或长或短,叶形也或大或小,使叶子成镶嵌状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以充分利用阴暗不足的光线,这也是植物在形态上对不同光强的适应特征。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不仅在形态构造上有明显的差别,而且在生理上也有明显不同的适应特性。6.为什么高山植物毛茸发达、茎叶富含花青素、花色鲜艳、植株矮小?除了高山风大、低温、光照强烈外,主要是由于高山紫外线、短波光较多的缘故,这些光具有如下生态作用:抑制植物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从而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造成植物矮化。使植物细胞特别是表皮细胞叶累积去氢黄酮衍生物,再使其还原为花青素。花青素等物质的存在,对UV-B具有很强的吸收性,可以防止UV-B进入叶片。7.在植物界,各种植物的开花季节为什么各不相同?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长短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与进化,形成各类植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短变化的反应方式(生长、开花、落叶、休眠等方面)。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为四类:1)长日照植物(longdayplants)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否则只能进行营养生长。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这类植物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可以通过辅助人工光照使之提前开花。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高纬度地区),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一昼夜中光照时间长。如果把长日照植物栽培在热带,由于光照不足,就不会开花。2)短日照植物在一定日照时数范围内,黑夜越长,开花越早的植物。它们通常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才能开花,否则只能进行营养生长。如水稻、棉花、大豆和烟草等。他们多在深秋或早春开花,人工缩短日照时数,则可以提前开花。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低纬度地区);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温带和寒带会因光照时间过长而不开花。3)中日照植物(dayintermediateplant)开花要求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12小时左右),如甘蔗、甜根子草等。4)中间型植物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格,只要其他条件适宜,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如番茄、黄瓜、四季豆、辣椒等。8.以水生植物为例,阐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水环境的特点弱光、缺氧、密度大、粘性高、温度变化平缓,以及能溶解各种无机盐类。2)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1)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例如,荷花从叶片气孔进入的空气,通过叶柄、茎进入地下茎和根部的气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通气组织,以保证植物体各部分对氧气的需要。(2)其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62 (3)水生植物在水下的叶片多分裂成带状、线状,而且很薄,以增加吸收阳光、无机盐和CO2的面积。(4)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作用,而海水植物是等渗的。9.阐明阳性湿生植物与阴性湿生植物之间的区别。答题要点:环境不同、形态不同、生理特征不同10.冬小麦为什么要秋播?需要春化作用16.什么叫积温?它对生产实践有何指导意义?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为积温。在生产实践中,有效积温可作为农业规划、引种、作物布局和预测农时的重要依据,可以用来预测一个地区某种害虫可能发生的时期和世代数以及害虫的分布区危害猖獗区等。17.如何制定植物的生活型谱?(1)弄清整个地区(或群落)的全部植物种类,列出植物名录。(2)确定每种植物的生活型(3)然后把同一生活型的种类归到一起,计算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19、举例说明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学说。答: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形成所谓的“三向地带性”学说。(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如亚洲大陆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2)经度地带性是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替,如亚洲温带大陆东岸,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3)垂直地带性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替,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巴卢山,从下向上依次是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高山灌丛。一、填空题(共32分,每空1分)1.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______________。3.我国现在统一规定的水准基面为____________。4.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用流速仪测速的历时一般不应少于______________。5.计算经验频率的数学期望公式为______________。6.某一年的年径流量与多年平均的年径流量之比称为年径流量的______________7.描述河川径流变化特性时可用径流______________变化和径流______________变化来描述。8.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是指对资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审查。9.洪水资料系列有两种情况:一是系列中没有特大洪水值,称为______________系列;二是系列中有特大洪水值,称为______________系列。10.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水资料的选样采用______________法11.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一般步骤是推求____________、推求_____________、推求______________。62 1.地下水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______________,二是要有______________。2.影响地下水动态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因素、______________因素、______________因素、______________因素。3.在地下水均衡期中均衡区的补给量大于排泄量,成为__________均衡;否则成为__________均衡。4.______________是指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又称为干旱指数r。5.三水转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除了共同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外,还互相转化和影响。得分评分人二、选择题(共14分,每小题1分)1.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____]。A.不可能性;B.偶然性;C.必然性;D.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2.甲、乙两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他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____]。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3.偏态系数可以表示理论累积频率曲线的偏度情况,当Cs>0时,曲线为[____]。A.对称分布B.负偏分布C.正偏分布D.不一定4.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包括[____]。  A.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  B.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  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  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5.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为[____]。  A.0.55B.0.45C.0.65D.0.686.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____]。  A1mB0.1mC0.01mD0.001m7.当降雨满足初损后,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____]  A.雨强大于植物截留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大于填洼量D.雨强大于蒸发量8.P=5%的丰水年,其重现期T等于[____]年。  A.5B.50C.20D.959.设计洪水的三个要素是[____]的概率分布情况。  A.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历时  B.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  C.设计洪峰流量、1d洪量、3d洪量  D.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设计洪水过程线10.确定历史洪水重现期的方法是[____]  A.根据适线确定B.按暴雨资料确定  C.按国家规范确定D.由历史洪水调查考证确定11.用典型洪水同倍比放大法推求设计洪水,则[____]  A.峰不等于设计洪峰时,量不等于设计洪量  B.峰等于设计洪峰时,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  C.峰等于设计洪峰时,量等于设计洪量62   D.无法推求12.若设计流域暴雨资料系列中没有特大暴雨,则推求的暴雨均值,离势系数可能会[____]  A.均值,离势系数都偏大B.均值,离势系数都偏小  C.均值偏小,离势系数偏大D.均值偏大,离势系数偏小13.用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设计设计暴雨,则[____]  A.各历时暴雨量都不等于设计暴雨量  B.各历时暴雨量都等于设计暴雨量  C.各历时暴雨量大于设计暴雨量  D.不能肯定14.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是  A.固定站雨量与其相应流域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  B.流域出口站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C.流域中心点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D.各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得分评分人三、简述题(共29分)1.配线法的配线步骤。(6分)2.什么叫特大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现期如何确定?(5分)3.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有何特点?写出各时段的放大倍比计算公式。(8分)4.潜水的特征有哪些(5分)5.用水管理的概念是什么?用水管理的任务是什么?(5分)四、计算题(共25分)已知某流域的一次地面径流及其相应的地面净雨过程Qs~t、Rs~t,如表所示。①求流域面积;②推求该流域6h10mm单位线时间(日.时)7.87.147.208.28.88.148.209.29.89.149.2010.2地面净雨(mm)035.07.00地面径流量(m3/h)020943081781046139211220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为____________流域;否则,称____________流域。2.流域的几何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是指一次降水过程所经历的时间。____________是指对应于某一降水量而言的时间长。____________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4.用流速仪施测某点的流速,实际上是测出流速仪在该点的____________。.5.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用流速仪测速的历时一般不应少于____________。6.减小年径流系列的抽样误差,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资料的____________。7.在设计洪水计算中,洪峰及各时段洪量采用不同倍比,使放大后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洪峰及各历时的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值,此种放大方法称为____________8.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描述洪水过程。62 1.暴雨点面关系有两种,其一是暴雨的____________;其二_暴雨的___________。2.设计暴雨的设计频率一般假定与相应的____________具有相同的频率。3.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时,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有设计的____________的确定和____________的拟定。4.____________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5.地下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收支间的数量关系被称为地下水均衡。6.地下水资源具有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性等特点。7.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28分,每小题2分)1.流域的总蒸发包括[____]。  A.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B.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散发  C.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D.水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2.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____]。A.单位落差B.单位高差C.河道纵比降、河道纵比降3.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____]  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  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得下渗过程线  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  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4.减少抽样误差的途径是[____]。A.提高观测精度;B.增大样本容量;C.改进测验仪器;D.提高资料的一致性。5.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____]。  A.450mmB.500mmC.950mmD.1400mm6.当一日内水位较大时,由水位查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推求日平均流量,其水位是用[____]。  A.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B.12时的水位  C.面积包围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D.日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平均值7.水文统计的任务是研究和分析水文随机现象的[____]  A.必然变化特性B.自然变化特性C.统计变化特性D.可能变化特性8.过水断面上,一般流速的横向分布是中间____,两岸____。[____]A.大、小B.小、大C.一样D.不一定9.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选样的方法是。[____]  A.最大值法B.年最大值法C.超定量法D.超均值法10.对设计流域历史特大洪水调查考证的目的是[____]  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  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D.使洪水系列延长一年11.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的次序是[____]。A.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峰B.峰、长历时洪量、短历时洪量C.短历时洪量、峰、长历时洪量D.峰、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12.悬移质泥沙的两个定量指标是[____]。A.含沙率和输沙量B.含沙量和输沙量C.含沙量和输沙率D含沙量和输沙量13.浮标法测流上下断面间距英文河段最流速的[____]。A.5~20B.20~50C.50~80D.80~10062 14.水量平衡分析是为了检查水资源的[____]。A.合理性B.一致性C.代表性D.可靠性得分评分人三、简述题(共30分)1.简述时段单位线的定义及基本假定。(8分)2.怎样进行流量计算?(8分)3.简述承压水的主要特征,以及承压水的形成条件:(8分)4.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6分)四、计算题(共12分)某流域降雨过程如下,初损量I0=40mm,后期平均下渗能力=3.0mm/h,试以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过程时段(△t=6h)1234合计雨量(mm)20607210157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试卷答案A一、填空题1.1、降水、蒸发、下渗、径流2.河网密度3.青岛黄海基面4.100S5.P=m/(n+1)*100%6.模比系数7.年际、年内8.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9.连续、不连续10.年最大值法11.设计暴雨、设计净雨、设计洪水12.水分来源、水的空间13.气候因素、水文因素、地质因素、土壤和生物因素14.正、负15.干燥度16.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二、选择题DDCBB,CBCDD,BBBC三、简述题1.配线法的配线步骤。(共6分)①点绘经验频率点据:经过审核的实测水文资料,按变量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以各变量的序号m,代入62 式中,计算其经验频率值P,并将(x,p)点绘在频率格纸上;(2分)②选定总体分布线型:一般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如配合不好,可改用其他线型,如克~闵型等;(1分)③初定参数:以实测资料为样本,用无偏估计值公式计算统计参数,Cv,CS由于Cs抽样误差太大,一般当样本容量不够大时,常根据经验估计Cs值;(1分)④根据初定的Cv和Cs值进行试配:按计算的及假定Cs的几个值,组成几组方案,分别查皮尔逊Ⅲ型曲线的Ф值或Kp值表,并计算出各种频率对应的Xp,最后以Xp为纵坐标,以P为横坐标,将几条理论频率曲线点绘在有经验点据的图上(1分)⑤选择采用曲线,确定总体参数的估值:经分析比较,选一条与经验频率点配合较好的曲线作为计算成果。该曲线相应参数便是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1分)2.什么叫特大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现期如何确定?(共5分)  答案:比一般洪水大得多的稀遇洪水称为特大洪水(2分),一般>2时,QN可以考虑作为特大洪水处理。目前,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一般是根据历史洪水发生的年代来大致推估。从调查考证的最远年份至今为最大:N=设计年份一调查考证期最远年份十1。(3分)3.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有何特点?写出各时段的放大倍比计算公式。(共8分)  答案:同频率放大法推求的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和各控制时段洪量均能符合设计频率的要求(2分),但其形状与典型洪水的形状相比,往往会有一定的差异(2分)。例如,推求7d设计洪水,选择1d、3d为控制时段,设Qmp、W1p、W3p、W7p为设计洪峰流量和1d、3d、7d设计洪量;QmD、W1D、W3D、W7D为典型洪水洪峰流量和1d,3d,7d典型洪量,则各时段的放大比KQ,KW1,KW3-1,KW7-3为:洪峰的放大倍比(1分)1d洪量的放大倍比(1分)3d之内,1d之外的洪量的放大倍比(1分)7d之内,3d之外的洪量的放大倍比(1分)4.潜水的特征有哪些(共5分)①由于潜水之上没有隔水层或只有局部隔水层,因此,它是一个仅承受大气压力的自由水面。(1分)②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做下降运动,其流动速度取决于决于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及水力坡度。(1分)②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1分)④潜水的排泄方式有径流排泄和蒸发排泄两种。(1分)⑤潜水动态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1分)5.用水管理的概念是什么?用水管理的任务是什么?(共5分)答:用水管理是指国家对社会经济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单位和个人使用水资源活动运用的管理手段(1分),通常包括有国家授权的部门或单位通过法律、政策、行政、经济及技术要求的手段对用水活动进行管理(1分)。62 用水管理的任务是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1分),妥善解决用水纠纷,保护公共的用水利益和用水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有效控制用水(1分)。实现合理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发挥水的综合效益(1分)。四、计算题(共25分)答案:(1)推求流域面积:由可推得流域面积F(2分)(2)由分析法推求6h10mm单位线:由计算公式,得第一时段末:(2分)第二时段末:(2分)第三时段末:(2分)第四时段末:(2分)第五时段末:(2分)第六时段末:(2分)第七时段末:(2分)第八时段末:(2分)第九时段末:(2分)62 第十时段:≈0(2分)检验折合单位线以后,其净雨深为(3分)此单位线结果合理。时间(日.时)7.87.147.208.28.88.148.209.29.89.149.2010.2地面净雨(mm)035.07.00地面径流量(m3/h)020943081781046139211220单位线(m3/h)05.725.782.934.322.912.98.64.32.60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试卷答案B一、填空题1.闭合、非闭合2.流域面积、流域长度、流域宽度、流域形状系数3.降水历时、降水时间、降水强度4.转数5.100s6.代表性7.同频率放大法8.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9.定点定面关系,动点动面关系10.设计洪水11.前期影响雨量、降雨径流关系12.大气降水13.水分、盐分14.可恢复性、循环转化性、调蓄性;15.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二、选择题DDBBB;CCABC;DCCA三、简答题1.简述时段单位线的定义及基本假定。(共8分)  答案:时段单位线的定义:“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2分)。基本假定有二:①倍比假定:同一流域上,如两次净雨历时相等,但净雨深不同,则它们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的历时相等且相应流量成比例,(1分)其比值等于相应的净雨深之比。(2分)②叠加假定:如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段而是多个时段,则各时段净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径流过程互不干扰(1分),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等于各时段净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相叠加。(2分)2.怎样进行流量计算?(共8分)答:1)由测点流速推求垂线流速(2分);2)再推求部分面积平均流速(2分62 );3)把部分平均流速与相应部分面积相乘,即得部分流量(2分);4)部分流量相加便得断面流量(2分)。3.简述承压水的主要特征,以及承压水的形成条件:(共8分)a)承压性(1分)b)分布区和补给区不一致(1分)c)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1分)d)承压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小,不受降水季节变化的支配(1分)e)承压水水质类型多样(1分)承压水形成的埋藏条件是上下均有隔水层,(1分)中间有透水层,(1分)其次是水必须充满整个透水层。(1分)4.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共6分)1)三水综合考虑的原则(2分)2)以丰补欠、调节均衡的原则(2分)3)水质、水量统一的原则。(2分)四、计算题(共12分)解:(1)确定初损历时t0由题可知:I0=40mm,即第一,第二时段初损量之和为40mm。第一时段初损量=20mm,(1分)第一时段初损历时=6h(1分)第二时段初损量=40-20=20mm(1分),第一时段初损历时=20/60*6=2h(1分)(2)确定后损产流历时、各时段后损量因第二、三时段雨强均>后损入渗率,故第三时段产流历时tc=6-20/60*6=4h(1分)第三时段产流历时tc=6h(1分)该时段后损量为×△t=3×10=30mm(1分)(3)确定后损不产流期后损量因该时段雨强小于后损平均入渗率,故流域内不产流,其后损量为该时段降雨量,即10mm(1分)。(4)确定时段净雨第一时段不产流,时段净雨=0(1分)第二时段部分产流,时段净雨=60-20-12=28mm(1分)第三时段全部产流,时段净雨=72-18=54mm(1分)第四时段不产流,时段净雨=0(1分)时段(△t=6h)时段雨量(mm)时段雨强(mm/h)初损量I0(mm)后损量(mm)产流历时(h)时段净雨(mm)1203.320026010201242837212186544101.7100062 合计1624040108262'